工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3:25:56

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范文篇1

可在专业课堂增加工程案例分析内容,或者以开设选修课的方式,请一些有实际工程设计经验的设计工程师或者施工工人来讲解实际工程设计到的问题,现场的施工管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工程的建设模式,对学生建立工程设计的概念也有积极意义。

2工程设备认知能力

工程设备是工程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认识设备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结构的了解,学生在学校对现场设备的认知较少,也就很难建立起工程工艺流程的概念,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增加多媒体教学,利用实验、实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对实际设备原理及操作的认识,建立工程工艺流程的概念。教师应该主动关注专业方向的新式设备,通过设备讲解专业知识,更形象直观,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3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工程能力训练

工程性专业课教学目的是对工科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示范教育,培养学生工程概念、工程意识、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如何应用工程理论,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的教学过程和训练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建立起这种观念,尤其是开展阶段性综合小设计课题训练等,强化对学生工程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工程设计能力、计算能力及文字表达、图面表达、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训练。

4在毕业设计中,突出工程理论和工程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工程实际的重要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机会。工程设计所有的内容要体现在施工图纸上,而理论知识到图纸的转化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过程,很多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多注重论文的写法,而忽略工程图纸的细节,致使学生设计的结果和实际的工程蓝图出入较大。由于施工图的设计往往需要专业的培训,而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经常会混淆工程示意图和施工图的差别,而且,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重视自身水平的提高,很可能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丰富自己的工程设计知识,多搜集整理工程设计资料,学校也应该多提供可供教师去设计单位进修、学习以及鼓励想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去设计院实习的机会。

5结语

工程论文范文篇2

【摘要】文章将投标决策过程分为两大阶段即标前决策和综合决策阶段。其中标前决策阶段详细讨论了决策的步骤、影响因素与方法;在综合决策阶段分析了常见的三种报价策略及其适用情形,并结合投标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应的投标技巧并强调报价技巧只是一种手段,投标决策才是基础,切不可本末倒置。

【关键词】投标;决策;风险;报价;技巧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以来,绝大多施工企业都须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而取得工程承包权,但由于我国建筑有形市场建立时间尚短,与招、投标法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主体监管机制尚未形成等原因,必然在一定时间内造成施工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将面临诸多风险.所以为了规避风险,施工企业必须进行投标决策以决定是否投标,一旦决定投标,施工企业还需认真研究决策的技巧以决定如何投标。一般来讲,投标决策可分为标前决策和综合决策。标前决策是在业主颁布招标公告前施工单位通过相关渠道获取到该项目的有关信息,针对这些信息,结合本企业自身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是否进行投标.一旦决定投标,施工单位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其他主、客观条件,做出如何报价的决定,这一系列的后活动称之为综合决策。公务员之家

1.标前决策在实际工程投标活动中,众多企业往往重视投标的本身活动而忽视项目的甄别和前期的风险研究,一旦参加了投标,往往在投标的过程中即发现所投的项目不适合本企业:或者该项目的环境恶劣;或者该项目经营风险巨大;或者企业缺少必要的资源来实施该项目等等。这时候企业就处于两难境地,如果选择继续投,必然就采取高报价的策略,这样就势必造成同等条件下的竞争力弱化;如果选择不投,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素,这样势必造成浪费和影响营销人员的士气。为此,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标前决策机制和程序:“知己分析”即分析本企业现有的资源条件,包括企业目前的管理能力、资金能力、机械设备能力、技术能力等。“知彼分析”即分析与投标工程相关的一切外界信息包括项目基本情况、业主的诚信及美誉度情况,当地市场环境情况、竞争对手情况等。“风险分析”即对以上两类分析中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风险分类并排队,分别为各个因素确定权重;然后将每个因素按出现几率大小分为很大、比较大、中等、不大、较小这五个等级,并赋予各等级一个定量数值;最后将每项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分相乘,求出该项风险因素的得分。若干项风险因素得分之和即为此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总分。显然,总分越高说明该项工程风险越大,就要按照企业内部既定的程序进行仔细分析,组织企业的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审并最终决策投不投标或以什么策略进行投标。

2004年5月,我公司在内蒙一城市通过竞标承揽了一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经理部进场后不久通过成本预测就发现存在诸多潜亏点,潜亏额近300万元。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造成潜亏的原因主要有:

(1)对业主诚信度了解不够,许多事先谈好的条件工程中标后一律不予以承认例如其对许多专业工程特别是利润点较高的专业工程通过高压方式进行了直接的分包;

(2)对当地市场环境变化估计不准,由于时值当地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造成当地原材料价格、周转料及机械设备的租赁、劳动力等资源价格暴涨,而报价时未考虑到该些上涨因素。尽管后来通过种种努力该项目没有发生大的亏损并如期交工,但也给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而其实质就是没有很好地进行标前决策风险分析而仓促投标所致。

2.综合决策综合决策是一个系统决策过程,与投标过程息息相关,但关键在于报价策略的决定。如何运用以长制短、以优制劣的策略和技巧,关系到能否中标和中标后的效益。在投标过程的不同阶段,技巧也不尽相同。

2.1在通常情况下,投标报价策略有以下三种:表1序号报价策略适用情况使用频率1高价赢利策略①施工条件差②专业要求高、技术密集型③本公司有特长或专利技术并有着良好的声誉④总价较低的中小型工程⑤特殊垄断性工程⑥业主要求苛刻且工期紧急的工程⑦竞争对手少且弱⑧支付条件不理想不常用2微利保本策略①工作较为简单,工作量大,竞争对手众多②本公司工程任务不足,有大量的设备处置费用以及其他闲散资源可供利用③该项目本身前景看好,为本公司能创建业绩,以利于资质提升④该项目分期执行,前期进入后能够通过运作得以续签后续项目;⑤有可能在中标后,将工程的风险部分可以实施转嫁的常用3低价亏损策略①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又急于打入该市场创建业绩②某些分期建设工程,对第一期工程以低价中标,工程完成的好,则能获得业主信任,希望后期工程继续承包,补偿第一期低价损失不常用在以上报价策略中,企业一定要慎重使用低价亏损策略报价,这种策略是一种冒险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当风险发生时就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和损失。使用该投标策略时应注意:第一,业主肯定是按最低价确定中标单位;第二,这种报价方法属于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而不是恶意所为,这一点尤其重要。

2.2投标技巧通常,投标技巧被简单地理解为报价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而实际上投标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具体工作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具体阶段所面临的情况都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区别,每一阶段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各有侧重。不能用同样的标准看待投标工作的不同阶段,当然,也就不能用相同的技巧来解决每个阶段的具体问题。所以,投标技巧所包含的内容必须涉及投标过程的每一个具体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和目标确定适当的解决方法和技巧。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投标技巧,使其在投标报价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系到最终能否中标。

2.3资格预审阶段。通常在公开招标项目中,业主都会对投标企业进行资格预审,从而掌握各投标者的基本情况,排除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投标者,以减少评标的工作量。而对于投标企业来讲,在确定投标策略之前,对业主本身及其委托的设计、咨询单位以及工程项目本身有充分的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内容包括:

2.3.1本工程的资金来源、额度,是否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2.3.2本工程各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所在国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规;

2.3.3了解业主在以往建设工程中招标、评标上的习惯做法,对承包商的态度,尤其是能否及时支付工程款、合理对待承包商的索赔要求;

2.3.3.1业主项目管理的组织及人员,其主要人员的工作方式和习惯、业务水平和经验;

2.3.3.2了解委托监理方式,业主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权责分工以及主要的工作程序;

2.3.3.3监理工程师的资历、工作习惯及方式,对承包商的态度,能否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

2.3.3.4严格按规定要求编报“资格预审文件”,同时,要注意文字规范严谨,装祯精美,力争给业主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填报“已完工程项目表”时,应在资料真实的条件下,选择那些施工难度大、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质量优、工期短、造价低及评价高的工程项目,充分展现公司业绩,以助于中标。

2.4研究标书阶段。研究标书阶段应认真“吃透”标书,即要认真研究标书的内容和有关规定:

2.4.1分清承包商的责任和报价范围,不要发生任何遗漏;

2.4.2了解各项技术要求,以便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

2.4.3及时调查了解工程所在地工、料、机等的市场价格,以免因盲目估价而失误;

2.4.4弄清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的要求以及奖罚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2.4.5工程款支付条件,有无工程预付款;结算方式;拖延付款的责任和利息支付等,以便做好资金使用计划;2.4.6弄清有无特殊材料、设备及施工方法要求,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2.4.7弄清工程量清单中各个工程项目组成的内在含义,防止漏项发生;

2.4.8弄清总包与分包的规定,以便当自身施工能力不足时便于分包及协作;

2.4.9弄清施工期限内的涨价补偿规定,以便报价决策时充分考虑利益风险等因素;

2.4.10对含糊不清的问题,均应及时提请招标单位予以澄清。

2.5现场考察阶段。从广义概念上看,凡是不能直接从招标文件了解和确定而对估价结果有影响的内容,都要尽可能通过现场调查来了解和确定。业主通常会提供给各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者一次现场考察的机会,各投标单位可以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提出需要澄清的问题,继而得到业主方的澄清。当然仅仅通过一次现场调查是很难完全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在工程现场考察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具体包括:人文情况、经济情况、法律情况、生产要素市场情况、交通运输和通讯情况、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及其他情况调查。

2.6调查竞争对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在对自身情况和工程环境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就要尽力弄清竞争对手的情况,全面地掌握其优势和缺点,明确本次投标的主要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制定投标方案、选择投标报价技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限制竞争对手,增加中标的把握性。

2.7标价计算阶段。在标价计算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2.7.1认真核实工程数量,防止计算失误。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复核工程量,吃透设计技术要求,检查疏漏,改正错误;另一方面通过实地勘察取得第一手资料,掌握一切与工程量有关的因素,包括搜集地质勘察信息和报告,特别注意土质等因素对土方工程的影响,如黏土土质在地基处理时将额外增加工程量和造价。

2.7.2对有关费率的计取应结合施工实际发生的需要、投标者自身管理水平及市场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取舍,以便做出具有竞争力的报价。

2.7.3通常情况下,具体投标技巧包括:

2.7.3.1不平衡报价。不平衡报价法,是相对通常的平衡报价(正常报价)而言的,指在总价基本确定以后,通过调整内部子项目的报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单价的子项目包括:能够早日结帐收款的项目;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暂定项目中肯定要做的项目等。

2.7.3.2零星用工单价。零星用工(记日工)单价一般可稍高于工程中的工资单价,因为记日工不属于承包总价的范围,发生时实报实销。但如果招标文件中已经假定了记日工的“名义工程量”,则需要具体分析是否报高价,以免提高总报价。

2.7.3.3突然袭击法。由于投标竞争激烈,为迷惑对方,可在整个报价过程中,仍然按照一般情况进行,甚至有意泄露一些虚假情况,如宣扬自己对该工程兴趣不大,不打算参加投标(或准备投高标),表现出无利可图就放弃等假象,到投标截止前几小时,突然前往投标,并压低投标价(或加价),从而使对手措手不及而败北。

2.7.3.4低价投标夺标法。低价投标夺标法有的时候被形象的称为“拼命法”。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十分雄厚的实力或有某些后盾,即为了想占领某一市场或为了争取未来的优势,宁可目前少盈利或不盈利,或采用先亏后赢法,先报低价,然后利用索赔扭亏为盈。采用这种方法应首先确认业主是按照最低价确定中标单位,同时要求承包商拥有很强的索赔管理能力。

2.7.3.5多方案报价法。

对于一些报价文件,当工程说明书或合同条款有些不够明确之处、条款不很清楚或很不公正或技术规范要求过于苛刻时,承包商将会承担较大风险,为了减少风险就必须扩大工程单价,增加“不可预见费”,但这样做又会因为报价过高增加了被淘汰的可能性,多方案报价法就是为应付这种两难局面的。其具体做法是在标书上报两个价格,既按照原招标文件报一个价,然后再提出:“如果技术说明书或招标文件某条款做某些改动时,则本报价人的报价可降低多少……”,从而给出一个较低价,吸引业主。但随着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这一策略近两年很少能得到使用。

工程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围垦工程;水利工程;基塘工程;生态平衡

一、前言

珠江三角洲不象长江、黄河三角洲那样是单一河流冲积而成,而是由西、北、东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复合状态的三角洲。平原原为漏斗状的古海湾,珠江水系夹带着上游大量的泥沙,由于潮水的顶托作用在珠江口沉积下来,逐渐形成沙洲或沙坦。沉积方式有海湾回流处的淤积发育,沿河岸发育,沿岛屿台地发育,以及两主流之间发育等类型。最后形成平原上河水纵横交错、纠缠复杂的状态。清代珠江三角洲沙田开发的历史,就是当地人民与水争地的历史。他们运用围海工程改变了珠江平原自然冲积的状态,使沧海变成良田;为了与洪水、潮水作斗争,他们不断地修筑水利工程,捍卫民居田土;他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基塘生产系统。

农业工程是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对农业环境的改变,它不是单家独户的农户行为,而是

有目的、有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围垦活动,水利设施的兴建与维护,连片基塘区的出现都有这样的特征,可称之为三大类型的农业工程。

二、围垦工程

珠江三角洲地区将濒海及江边的滩涂开发而成的土地称为沙田。自然沉积过程分为:鱼游阶段,即水下浅滩形成,离水下两米仅见沙形,鱼群尚可活动;橹迫阶段,即泥沙沉积水深一二米,潮退时船难以行驶;鹤立阶段,即潮水退时可见坦形,鹤可立于其上。人工围垦阶段有二,称为草埗阶段及围田阶段。前者泥土成浆,尚未可种植,可在沙坦上种植“朗”(粤语朗,有草字头)“芦”一类耐咸、耐浸的植物加速其淤积速度及改良土壤;后者可在沙坦上修筑围基,泥土坚实就可种植耐咸水、耐浸的“虾稻”。围垦工程就是将平原的自然冲积变为运用人工力量的成田过程。因此必须修筑堤围,所以围垦工程的出现与水利事业的发达很有关系。

唐代本区尚未有关于大规模堤围修筑的记载。宋代南迁人口多定居于本区腹部地带,逐步开发地势较低的河滩地。沿着东、西、北江及部分支流修建多处堤围。其中以西江的桑园围、东江的防潮堤等。宋元时代的大堤,主要作用是防洪防潮,捍卫民居田土,不具备围垦工程的意义。一些建于支流及海滨的小堤围,用于捍卫冲积已久的沙田,高程较低,规模也小,堤围内沙田多采用潮田方式耕作。

明代的堤围,分布于西北干流及支流上,即甘竹滩和官涌以南江河两岸。明代堤围开始有人工围垦的意义。围垦以平原腹部江河两岸冲积地为主。围垦的堤围还向滨海河口的新生浮露沙坦推进,集中分布于从顺德至香山之间的平原、新会东南部一带,以及番禺南部、东莞西部。围垦不限于冲积已久的“已成之沙”,而且扩展到仅见坦形的“新成之沙”,是明代围垦的显著特点。在顺德平原上,嘉靖年间已有“种芦渍土成田也,数千亩可趼而待也”(1),以及“筑堰堤,种草朗,辄成沃壤”(2)的记载,即在仅见坦形的沙坦上修筑堤围,以及种植“芦”一类耐咸、耐浸的植物,加速沙坦成田速度。可见明代大规模的人工促淤工程已出现于珠江口门地区。

清代大规模的围垦工程普遍出现于珠江口门的出海水道及滨海地带。一方面,由于内河两岸的沙坦已开发得差不多;另一方面,珠江口门滨海地区有广阔水面可供开发。清代中期以后这—地区的围垦工程发展最为迅速。在口门滨海地区大规模修筑堤围开发未成之沙是这时期人工围垦的显著特点。道光年间有人描述这一状况是:“昔筑石坝以护沙,今筑石坝以聚沙,昔因河以为田,今且筑海为田”(3)。大规模的围垦工程,使珠江三角洲主要大沙田的基本轮廓在清代已经具备。平原的冲积大大加快,急速地改变了珠江口的自然地貌,使之按人类意志形成农业地貌。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记载,使人强烈地感到这一巨大的变化。在珠江水道流经的顺德、香山、新会、番禺、东莞等地,以前的广阔水面上“石坝横截海中”(4),或“有靠河私设堤者,拦江私筑石坝者,海口不甚宽阔处圈田蓄沙,预图日后报垦者”(5)。

这一巨大变化的深层原因是清乾隆以后本区人口的急剧膨胀造成对土地的迫切需求。这一需求体现在本区宗族地主对珠江口滩涂水面的围垦活动中。宗族地主是人工围垦工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出资者。他们通过“报税承垦”等繁复的合法手续以及用“占沙”、“冒名承报”等非法手段策划围垦活动。策划者掌握了冲积地淤积成坦的规律,普遍在沙坦未成形时即沙坦的“鱼游”阶段就开始规划。清代人龙廷槐的《敬学轩文集》记载了珠江水流与潮水顶托而形成的“水静流下”的静水环境,使“淤泥下坠,淤积日久,水势便浅”,围垦策划者便“规度可以成坦者,报官承垦”,此时泥坦虽未成形,但可以“视水势之缓、急、广、狭以定其纵、横、长、短之数”,着手进行围垦。围垦的规模,据《敬学轩文集》记载,“民之报垦者,每案或数人,或数十人,以至数百人不等,自数顷以至数十顷、百顷亦不等”(6)。这类大规模围垦工程的普遍出现是本区沙田开发史的重大转折,使珠江口水面上的围垦处于无规划的极度混乱状态。珠三角的冲积特点使围垦乱上加乱。沙田的特点是,围垦之后的沙坦称为“母沙”,若干年后可以在堤围之外潜生暗长“子沙”,或称为“沙裙”,可以长成百亩至数百亩的冲积地。所以,一次规模的围垦之后,围垦的策划者就已注意到了泥沙的淤积情况,并着手以后的沙田扩张。有的强宗大族在家谱中详列将要淤积的沙坦,告诫子孙勿失时机围垦。有的甚至在沙坦未成形时,就在广阔水面上布下铁牛等标志作为日后报税承垦的依据(7)。这样就形成沙田区一种奇特的景观,在水静流平水面上的围垦本来就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数年、十数年、或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后,旧堤围之外又再出现新堤围,沙田不断侵蚀水面,河流流向或被改变,河流干道或被束窄,水势的变动似乎永无止境。

清代人工围垦工程的无序状况,另一原因是清政府的政策行为所致,其鼓励垦荒,增加土地的政策对这种盲目的围垦活动过分纵容。清初迁海,广大沙田区成为无人耕作的荒芜之地。但自康熙二十二年“展界”,“广东沿海地亩招民耕种”,沙田区的复垦、围垦又迅速发展。雍正年间曾通过规定“沿海沙坦出水后方准具报承垦,每人不过一顷,多者分承协筑”。乾隆三年改为不得超过五顷,乾隆七年又改为每人不超过一顷(8)。这些政策都意图限制宗族地主势力的围垦以及土地兼并的趋势。而后者通过“诡名承耕”等手段,在合法报耕手续的掩盖下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扩张。而由于沙田承垦以后的清丈、升科可以增加赋税,清政府对于这类围垦活动是睁只眼闭只眼,由此而缺乏对珠江水系围垦有力的宏观调控。

围垦工程的无序状态,还在于清政府对于危害水利的围垦活动约束不力。乾隆五十一年,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富勒浑奏,提到前总督李侍尧曾上奏朝廷,以围垦“关系水道,禁民圈垦”,但后来的前广东巡抚孙士毅上奏,却认为围垦“无阻水道,请弛禁给垦,以杜盗争讼”。富勒浑的奏文认为孙的说法是可行的,于是他派人在南、顺、莞、香、番六县测得六百余顷滩涂,认为这些滩涂“均边海,距水口甚远,亦无圈筑阻水争地之势,请准民承垦,按例升科”,得旨允行(9)。实际上从此给疯狂的圈筑活动大开方便之门。虽然后来乾隆五十三年,嘉庆八年、二十三年以及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均下旨严禁在内河道圈筑沙坦,实际上执行效果不大。到了道光年间,围垦石坝数量越来越多,水道阻塞造成水灾日渐加剧。道光九年、十年间,先后在番禺、东莞、香山、新会拆毁石坝七十二处(10)。但这并没阻吓违法围垦的出现,直到清末仍有人向朝廷建议拆毁这类工程建筑。

清代珠江口门地区大规模的人工围垦活动,大大加快了珠江三角洲的冲积与成田速度,沙田区的扩展使本区的土地资源迅速增加,清代沙田扩展面积比明代增加一倍以上。虽然清代本区沙田的增加面积难以统计出确切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沙田的扩展使本区成为广东耕地增加最快的地区,是清代全省耕地增加的重要原因。沙田区成为本区重要的粮食产区与经济作物区,为清代本区的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水利工程

珠江三角洲的水利工程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山地丘陵间蓄水灌溉用的陂塘工程,二是江河滨海地区用作防洪防潮的堤坝,三是濒河滨海地区用作围垦的堤围。围垦的石坝有抵御潮水风浪的作用,围垦区内还筑基、分窦、修渠,成为独立的水利系统。围垦工程对水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围垦与河争地,与海争地,并限定河道,改变流向。上游河道的围垦,起到束水归槽的作用,河沙却淤积于下游河道加速堆积。而下游河道围垦,须修筑石坝,却顶托上游河水,使上游河道形成江心起沙,河道主流线偏折,折射冲基,造成基底被淘空险段,同时上游水流排泄不畅,水患加剧,则用于防水灾的堤围越修越多。围垦无规划,水利工程的兴建也无规划,各自为政,高低不一,或侵占河道,或造成彼岸冲刷。因此,清代的围垦工程与水利工程互为联系,互有影响,又存在难以协调,难以解决的矛盾。清代人对这一现象作了总结:“沙坦之承垦必筑石坝,石坝之争筑必碍下流,下流淤塞,决防之患在所难免。”(11)

清代是本区水灾最多的时期。过去,西江水患,只是南海、三水的三角洲顶部地区受灾最甚,顺德、香山地处出海口,水势易消。明清以来,顺德、香山之间的广阔海湾淤积成陆,出海水道加长,水势消退慢,顺、香平原受灾最甚。顺德的水灾以围垦高潮的乾隆年间至咸丰年间最为频繁,受灾程度最为严重,水利工程的兴建也以此时期最多。顺德县在咸丰年间境内遍筑堤围,至清末筑堤九十—处,长度十一万丈,占清代珠江三角洲堤围总长度的一半以上,南海县境堤围长度仅次于顺德(12)。东莞、番禺南部,新会南部沙田区因近出海口,水势宣泄快,堤围兴建均不及顺德、南海。

清政府对珠江水系的水利建设缺乏全面规划,但它作为水利建设的管理者、协调者、组织者,面对日益恶化的水利形势,对影响珠江三角洲水利全局特别是本区腹部的重要水利工程的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清政府在清代前期采取的一些重大措施,对本区重要堤围的修建与维护有重要影响。对位于本区腹部桑园围的管理与维护就说明了这一点。

桑园围全长68.85公里,围内面积133.75平方公里,捍卫良田1500公顷,在清代被称为“粤东粮命最大之区”(13),是本区桑基鱼塘集中地。堤围依山岗、丘陵、台地而建,西临西江正干流,东临北江正干流,三面有堤,设计上利用西、北江洪峰向下流游降低的水文特征建成开口围。其经济地位重要,而行政上横跨南海、顺德两县,以及其设计上的特点也是其管理维护的难点,加上自乾隆以来南海、顺德水患频繁,如无协调、统一、完整的管理,桑园围很难起到应有的防洪作用,所以此围的管理维护引起清代广东地方政府一定程度的重视。

首先,由于清代广东地方政府的倡导,促进了桑园围岁修制度与管理机构的确立。清初期、北、东江水利分别由沿江州府专设官员管理。乾隆元年两广总督鄂弥达上疏言:“前经分设(西、北、东江)各属水利专员,动项岁修”。(14)可见三大河流重要堤围岁修制度大致始于清初康熙-乾隆年间。桑园围各基段自有基主,平时各堡、各甲自行维修。大修时施工总局机构扩充设总理、协理若干人,首事若干人。全围又分为7段,各设工程所,设知理或首事。大修时的施工总局机构庞大,组织严密,对工程规划、资金筹措与各基段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技术及工程验收,材料采买,堤围日常维护都逐渐形成一套严密的章程、制度。岁修制度确立以后,由围内各村、各堡落实堤围维护的分段负责制。道光十四年由广州知府核定的“章程”规定:“堤围巩固,全赖岁修,若非分段责成,必致岁修推诿。岁修废弛,则基患多而冲决易,分段经营,所以专责成而勤岁修”(15)。岁修制度的确立是桑园围安全的重要前提。如光绪十一年五月间,珠江水系汛期到,三江水齐涨,“沿江基围十决八、九”,独桑园围基段只是“间有颓塌”,当时人认为是“藉岁修之功”(16)。

第二,确立了堤围的官修与民修相结合的制度。清以前广东水利工程有民修,但民修使堤围维护无保证。乾隆元年鄂弥达建议改为官方出钱修围。乾隆七年中央政府认为官修负担过重,又要求广东政府仍改为民修。两广总督庆丰建议将“已建石工,与民修土工,一并交地方官,督率围民防护”,既不全为官修,也不完全为民修,地方官于“农隙时,督民培修”,如堤围冲决,小的缺口由围民“自行修补,永着为例”,若大的溃决,“民力不支”,由官方给予支持(17)。清代桑园围的民修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其民修也带有官修的色彩。如桑园围施工总局的管理人物由官府“发给首事戳记,以为凭信”。桑园围的管理制度由当地主持修围的士绅讨论拟订之后,报南海、顺德县署及广州、广东政府“核批施行”,由南海、顺德县令“出示晓谕”,刻文于碑石竖于围的东西两岸沿河基旁(18)。

第三,确立了修筑堤围的资金来源。虽在明代曾有民间“论粮助筑”的办法,但没有形成制度,资金来源不稳定,使堤围修筑无保障。乾隆元年鄂弥达改官修以后,“动支运库子盐羡余银两”,作为修筑费用。后来庆复建议改为:堤围小修时,民间自行出资,如堤围大决,“冲损过多,民力不支,即于生息项下,奏请拨用”(19)。从此官府出资成为桑园围大修时,或遇灾严重溃决时修围的重要资金渠道。嘉庆末年,由总督阮元奏准朝廷拨银八万两交给商人生息,每年有利息四千六百两作为修围费用。此外,大灾时修围,还由官员带头发动社会捐资,如乾隆五十九年桑园围决,广东布政司、广州知府、南海县令均捐俸资助,并协调动员南海、顺德两县围内、围外士绅、商人捐资修围。此外,庆复建议“民修需费,按田匀派”(20)的做法实行后,使民间出资修围成为固定的制度。桑园围在改为民修与官修相结合之后,“按田匀派”的规定或按工等筹资方法,保证了堤围维护的部分资金来源。

第四,倡导从土堤改为石堤,使用新的修围方法与材料。乾隆元年,鄂弥达上疏言,广东基围“俱系土筑,每年不过增高培厚,险要之地,水大常致冲坍,欲除大患,莫如建筑石堤”,建议将堤围“顶冲险要者,先筑石工,以资捍御。次冲者陆续兴建”。工部同意其所请,“将广州所属围基,责令广、南(雄)、韶、连道;肇庆所属围基,责令肇、高、廉、罗(定)道,督率水利各官,即行雇募工役,分别首险、次冲办理。”(21)但事实上,将土堤改为石堤的决定在推行中,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以桑园围为例,至乾隆八年间,才始将土堤陆续改为石坝。顶冲险要段在嘉庆以后多改筑石堤、石护坡、石坝挑流。嘉庆二十四年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石工工程,建石基九千余丈(22),使桑园围得到比较彻底的加固。从《桑园围志》的记载来看,土坝抵御洪水时常致冲坍的难题在修建石坝以后得到了解决。如石坝抵御激流,会造成水流折射产生冲力,淘空彼岸底基,“回旋之水暗蚀基身”,后来就将堤身落石处,“作坡陀形,不与水争地”(23),就是将堤坝修筑成回旋状,水流不会直接冲击堤身,减少了水流折射所产生的冲击力对堤坝的损害。

第五,禁止在内河道圈筑堤围建造影响水利全局的水利设施。虽然这一措施在实际执行中仍遇到阻力。但广东地方政府对在南海、顺德一带尤其是对影响桑园围的违法水利工程是采取严厉措施的。如康熙四十五年,九江人关龙私筑围基,闭塞水道;同治四年,顺德人马应楷私筑扬石坝,“将江面淹塞一半”,当地士绅民众劝阻无效,都是在政府干涉下其非法行为才得以遏止(24)。道光九年,十年间广东地方当局查处珠江口门的七十二处违法石坝建筑,其中与桑园围有关的就有十多处。

以桑园围为代表的清代堤围是珠江三角洲珍贵的水利遗产。当时确立的堤围管理制度与维护措施至今仍有借鉴作用,有相当部分仍为当地沿用。当时修筑堤围的技术代表了本地区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有些技术措施在现代防洪、御洪斗争中仍被采用。明代起桑园围已从开口围向闭口围转变,到清代逐步从只具有单一防洪功能的水利设施向具有防洪、排灌的多功能水利系统转变,为连片基塘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四、基塘工程

基塘是珠江三角洲一种比较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粤语将有水的低洼地均称为塘,塘旁之地称为基。沙田开发的早期,地势较低,只能采用潮田方式耕作,潮水大进大出,只宜单季稻及挣蒿制。水利设施完善之后,堤围可控制潮水进出,单季稻的潮田或变为双季稻的围田,并由于渔业生产传统,在种植水稻之后还多养殖四大家鱼,形成稻鱼轮作的方式,还有的围田向基塘转变。南海、顺德的围田区成沙时间较早,用以保护民居田土的堤围兴建也较早,田土高程早已固定。而河床日渐淤高,形成水比田高的状况,堤围内土地越来越易受外浸内涝的威胁。经过历年的努力,堤围捍御洪水的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人们也将围内低洼土地从围田向连片的基塘区演变,以减少内涝的威胁。随着蚕桑业的发展,本区腹部残存的稻鱼轮作方式逐步让位于桑基鱼塘。

基塘的作业方式从明代中期起就已相当普遍,分布地点遍及番禺、南海、顺德、东莞、新会等地,而以南海、顺德为最集中。随着清代珠江水利形势的日益恶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从单一防洪功能向防洪、排灌综合功能完善,连片基塘区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水利工程系统的子系统。连片基塘区非单家农户所能为,主要是合村、合乡的宗族力量配合村堡水利工程而建设起来的,所以连片基塘区具有“农业工程”的特征。尤其是清代乾隆至咸丰、同治年间,南海、顺德连片基塘区的出现,往往与乡围一村一堡的独立水利系统相联系。大堤的岁修、大修只能降低水灾的为害程度,还不能完全确保低洼地免受外浸内涝的威胁。于是围内村堡有自建水利系统——乡围的需求。珠江干流两旁沿山岗、丘陵、台地冲积地而建的村堡及围田可自筑基围,形成独立的水利系统。于是清后期,大围内自建小围,围内有围,或小围联成大围,土堤变成石堤,或加高培厚,纵横交错,堤田遍布南海、顺德境内,一个小小的九江乡内也是堤围重叠,“堤日多则潦日横,而无堤者尤被其害”(25)。修堤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潦害,但有堤总比无堤为佳。但是乡围必须“多设窦闸,以时启闭”。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卷十三记载:乡围内有“窦、闸、渠、涌,所以通潮汐、防旱潦、便舟楫者也”。所以乡围实为具有防洪、排灌、航运功能的独立水利系统。纵横交错的大堤、小堤虽使“外潦久不为患,而稍洼之田(种植水稻)得应时播种者,犹十不二三”(26),于是清后期基塘区内残存的稻田,随着蚕桑业的兴起,就顺理成章地让位给基塘了。如民国《顺德县志》记载:“大墩围,仅障南便田亩,东北无围闸提束,每逢潦至,水从泾口逆入横流堡内,田禾尽没,基塘半空”。同治三年春,当地乡绅倡议在大墩围的东北口筑玉带围,修成之后,“洼田尽变沃壤,租息比旧倍增”(27)。很明显,大墩围,原也是开口围,玉带围与大墩围连接,成了闭口围,围内田地有了防御水患的独立水利系统,才有可能向连片基塘区转变。南海、顺德的淡水养殖业习惯要求池塘排灌便利。池塘价值高低也往往以此为标准。清末卢燮宸《粤中蚕桑刍言·养鱼事宜条例》记载:“鱼塘当涌近海,易于出水者,谓之头筒塘”,租价最高,如“先有塘阻其出水者,俟彼塘先行干底捉鱼上泥后,始可借其塘出水者,谓望天塘;有出水而未安窦塞者谓之野塘”,后二者租价最低。野塘还因其瘦,“只可种茨菇、菱藕之属”,而不能养鱼。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早期南海、顺德的鱼塘在村堡水利系统未完善之前,多建于当涌近海之地的堤围附近,以抬高塘的租价。如桑园围的早期维护,多就近取土作堤围材料以降低修围费用,同时也有开挖鱼塘谋求出租,租金作日后维护堤围费用的意思(28)。堤围附近的桑园芋地也挖为鱼塘。还有业主竟在堤围外修子堤挖鱼塘。堤围附近池塘的过度发展,削弱了堤围防御洪水的能力。嘉庆年间这些做法都被严禁(29)。有人甚至认为要在堤围基脚附近填塘固基确保堤围安全,但因池塘过多难以实行,在嘉庆2年的《章程》就规定凡建于大堤旁边的鱼塘,在冬闲时节,必须“将基脚培筑高厚”,并将所有大堤旁的鱼塘造册登记存案,以便稽查,并不准在堤围旁建新鱼塘(30);另一方面,村堡水利系统在清中叶以后逐步完善,鱼塘不一定当涌近海,只要有条件与村堡水利系统的排灌设施相连,就有可能建成租价较高的池塘。可见基塘工程与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是在形成过程中逐步协调的。

基塘工程除与水利工程有密切关系以外,基塘的工程技术还必须具有水利工程的功能,以适应基塘系统中所存在的水陆作用大循环的需要。据地理学家的研究,基塘特有的几项技术是影响基塘系统水陆作用大循环的主要因素(31)。清末《粤中蚕桑刍言》记载了以下几项基塘工程技术措施:1、基与塘保持适当比例。基塘比例不同,系统大循环的投入不同,产出就会产生差异。历史上年先后有八水二基,七水三基、四水六基、五水五基,甚至有水面宽、基面窄的瓦筒塘。到清代后期,经过南海农民的总结,普遍认为四水六基的比例最适度,《粤中桑刍言》记载:用池塘养鱼,“其法将四成为塘,六成为基”,这一比例保持池塘适当深度,基面适当高度,可免水浸作物;2、“培泥之法”。即将塘底泥戽上基面。于是每年有二、三次的“戽泥”作业,年末还排尽塘内之水捉尽杂鱼后,“即使挖泥上基面培桑也”,此时可以重新规划鱼塘深度与基面高度,使基塘保持合适比例;3、“鑲勘之法”,即用塘泥培护基脚,以防泥土倾卸入池塘,影响鱼塘的深度,这是保持基与塘之间比例的措施之一;4、“盘基之法”。将过高的基,“必须用锄盘低,可使之平挫如旧”。盘出之泥“就近倒于基内勘边”,以“镶阔基面”。上述的技术措施是基塘系统运行中重要环节,基与塘始终保持适当结构和比例,起到调节水、土、肥的作用,使基塘保持稳产高产,发挥水利功能。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先后经历了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类型。清代中后期,由于桑丝业刺激蚕桑业的发展,以桑园围为中心的南海、顺德蚕桑区及毗邻的香山、高明、新会的部分地区先后变成桑基鱼塘占优势的基塘区。

桑塘鱼塘是清代基塘工程技术中最成熟的类型。基与塘是密切结合连成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清末桑基鱼塘区还在种桑、养蚕、养鱼之外养猪,如清末的《岭南蚕桑要则》记载:顺德农家“皆仰给于人家之种桑、养蚕、养猪和养鱼…..鱼,猪、蚕、桑四者齐养。”养鱼、种桑、饲蚕、养猪的种群结构与食物链更趋合理,标志着清代基塘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使桑基鱼塘成为最具经济效益的基塘类型。据记载,桑基鱼塘的收益“十倍禾稼”,在变田为塘之后,“租入自倍”。桑园围的维护与管理所需的巨额费用,除了部分来自官助、捐助以外,有相当一大部分来自对围内田地基塘的按粮、按税、按租摊派。从这一意义上说,基塘也是珠江三角洲水利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水患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工程系统的关系

清代是珠江三角洲的水患最为严重的时期。以桑园围为例,明生水灾45次,决堤16次;清代也为45次,但决堤25次。民国时期水患频频发生,仅民国二年至七年,五年间年年决堤。清代的灾害程度也比明代严重。(31)珠江水系上游山区的滥行开垦以及河口地区的围垦工程的无规划发展,是珠江三角洲水灾逐步加剧的过程,也是本区的自然生态平衡不断遭到破坏的过程;而本区农业工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的完善过程,是本区人民不断修复与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三类型的农业工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类型的农业工程与珠江患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的图表来表示:

上图说明,在控制被破坏的生态平衡与重建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发挥着不同作用的社会机制。这类社会机制的作用很值得研究。关于这一点需要专文论述,在此仅简述之。首先,最重要的是对农业工程系统进行宏观规划和宏观调控的机制。如缺乏这种宏观的规划与调控,势必加剧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内部平衡被破坏以后,新的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平衡建立过程中的无序化倾向。清代对重要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最大,但由于缺乏对围垦工程的规模、数量、堤围布局缺乏宏观调控与整体布局,致使清代珠江口围垦工程的无序化与失控,加剧了珠江水系的水患。这就需要另一种社会机制对宏观规划与调控的机制进行督促或推动。这一社会机制,就是以士绅为代表的社会舆论,要求对珠江水系上游山区的滥行开垦以及河口地区的围垦工程的无规划发展进行约束。其中最有名的是咸丰同治年间著名学者陈澧的《大水叹》,简直就是一篇有关珠三角区域生态平衡的论文,他指出珠江水系的水患首先是由于“大庾岭上开山田,锄犁狼藉苍崖巅。剥削山皮剩山骨,草树铲尽胡能坚。山头大雨势如注,洗刷泥土填奔川.遂令江河日加浅,洲渚千百相钩连”,其次是由于“海门沙田日加广,家家筑垒洪波上,海潮怒挟泥沙来,入此长围千万丈,三年种得草青青,五年输租报官长。”造成的结果是出海水道加长,“海门日远路日纾,坐见沧溟成土壤”,“欲驱山海尽成田,反使田畴尽成海”(32)。类似的言论不可能不对清政府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另一类社会机制,首先是以宗族为背景的农业社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以及社区水利工程管理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过程中士绅所发挥的作用。其次是本区社会下层群众对不合法的过度围垦的抗议活动。如在清后期顺德民众对豪绅私筑石坝的过激反应,几酿成变,引起清地方政府的重视。然后这几种社会机制在共同的社会利益的驱动下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合力,拆毁私筑堤坝与遏制过度围垦,以及通过修筑、维护水利工程,采用与低田农业相适应的基塘工程,逐步使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归于平衡。

上图还表明,在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必须重视对农业工程的“价值评估”。当然,不可能苛求封建时代的政府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可以对此作一粗略的非量化的“价值评估”。围垦工程带来的是珠江三角洲最宝贵的土地资源;水利工程带来的是桑园围这一类具有显著防洪、灌溉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基塘工程带来的是至今仍为生态学家津津乐道的生态农业模式。这三类农业工程的“当代收益”是巨大的。但其“当代成本”也是高昂的。如清代对广东山地植被地滥垦滥伐,落后条件下的过度垦荒,造成了山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堆积于河口地区,过度的围垦打乱了这个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引起水利、航运、渔业资源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如水患,此前已述,不赘;又如航运问题,淤沙石坝占据了深水航道,有碍船只通行与水流的宣泄,逐渐使航道淤浅船只改道,航运地理的改变使社会经济重新布局,清代道光以后,一些重要城镇如江门、佛山就是因为河道淤浅而使其贸易地位下降。又如渔业资源,珠江口的围垦,使咸淡水渔业资源受到损害,浮家泛宅以渔为生的蛋民顿失其业,被迫为沙田的业主承担筑坝围坦或从事耕作的艰苦劳动。当然,这三类型的农业工程的“代际受益”延续至今,但同时也付出了不菲的“代际成本”。

目前珠江口的生态平衡受到高度重视,并由于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与大量的资金投入,珠江堤围的御灾能力远胜于以前任何时代。但我们也应看到,珠江口主航道近年采沙过度,对水利工程造成重大隐忧;珠江口抢滩围垦,一直没有停止过的土地扩张对航道造成严重影响。再其次基塘区由于非工业用地的扩张而日渐萎缩,残存的基塘区也由于淡水养殖业的比较利益高,基面被蚕食,使基与塘的比例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少池塘区甚至不见了“基”――只有窄窄的隔离池塘的土基,传统意义的基塘甚至消失了;今天农民多不采用传统的基塘技术措施,池塘日渐淤浅,其防内涝的功能大大减弱。这说明,现代珠江口的农业工程系统又经历着重大的变化。面对这一变化,如何在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利用信息化的高科技手段,加强对农业工程的“价值评估”,将“当代受益”、与子孙后代享有的“代际受益”最大化,而将付出的“当代成本”与“代际成本”降至最低,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注释:

(1)嘉靖《广州志》卷15

(2)嘉靖《广东通志》卷20《风俗》

(3)(4)《曾君钊送郑云麓观察擢山东都转序》,光绪《重辑桑园圃志》卷15《艺文》。

(5)(10)朱士琦:《上粤中大府论西江水利书》,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卷15《艺文》。

(6)龙廷槐:《与湖中丞言粤东沙坦屯利弊书》、《敬学轩文集》卷1。

(7)谭棣华:《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沙田》,81、8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8)同注释(7),第36页

(9)《清实录广东史料》第3册,44页,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11)道光《新会县志》卷2《舆地·水利》。

(12)《珠江三角洲农业志》,第2册,3页。

(13)潘斯濂:《清设法筹还提用桑园围岁修本息银片》,(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卷1《奏议》。

(14)《清实录广东史料》,第1册,373页。

(15)(18)(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卷11《章程》

(16)冯式宗:《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序》

(17)(19)(20)《清实录广东史料》,第1册,471页

(21)《清实录广东史料》,第1册,373页

(22)道光《广东通志》卷115{水利

(23)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卷16《杂录上》

(24)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卷12《防患》

(25)(27)民国《顺德县志》卷4《建置略》三《堤筑》

(26)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卷13《渠窦》.

(28)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卷16《杂录上》:“堤工取土……远者,每土一方估钱三钱不等,取土之近者,每土一方亦估钱一钱四、五分不等”。故远近相差一倍或更多。

(29)(30)光绪《重辑桑园围志》卷11(章程)

(31)钟功甫等:《珠江三角洲基塘生态系统研究》,129页,科学出版社,1987年

工程论文范文篇4

综合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为原则,鼓励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并能通过探究或实践活动试图解决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综合课程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并将理论基础知识、实验室操作和企业安全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彼此激励、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与合作能力及组织实施能力。进入综合课程的实施阶段,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问题(或任务)的研究现状、解决问题或任务的关键因素、目前解决问题或任务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课程项目进行分析、设计和实验。借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课程答辩,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面试或复试中的应试技巧及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与具体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在课程中,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任务或课题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环境问题,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搜集到的资料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中得到发展。

2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

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的不同,综合课程分为面向学业深造的综合课程及面向学生就业的综合课程。

2.1面向学业深造的综合课程

(1)科技英文文献翻译能力训练:让学生独立的搜集一定数量的某一研究领域的英文文献并翻译成中文进行讲解。(2)专业知识综合应用,通过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阻燃材料的研究与制备、火灾数值模拟软件CFD的学习及应用三个方向,让学生熟悉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方法。(3)综合素质培养训练:通过“面对面”辅导,对学生所做专业知识进行总结、答辩;通过“面对面”辅导或“一对一”指导方式指导学生对外沟通交流能力和技巧;针对学生平时较少查阅资料的特点,讲授如何查阅科研论文资料,如何看懂所查阅的科研论文以及如何利用论文中相关的研究成果,并教学生如何甄别文献论文的等级;让学生把看过的某一篇论文做出PPT对论文内容进行完整讲解,进而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学术素养、学术储备能力。

2.2面向学生就业的综合课程

(1)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安全管理员讲授一般行业及高位行业中全员需要掌握的安全法律法规、职业卫生及防护、安全评价及安全管理、安全监管等知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学习,并为实践锻炼做好铺垫。(2)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岗位,进行为期两周的实践锻炼。(3)通过实习日志、实结及结课答辩,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

2.3综合课程的考核方式

安全工程专业综合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核:能按照任务书的要求提交课程研究报告以及相关辅助材料;撰写研究报告,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综合课程的结课答辩,要求多媒体课件能反映课程设计的特色、优势、以及取得的结果,所有指导教师参加,并根据课件内容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出勤情况及平时表现。

3综合课程实施及过程

3.1集中讲授及任务分配

任课教师集中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出多项问题或任务,并针对任务和相关的案例进行集中讲解,综合讲授与项目的分析和完成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理论,重点运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及技能,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及实践的最终目标、任务、步骤及要求,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3~6人一组),针对个别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2合作实施、项目研究

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任务、问题,自行研究分工和责任,实现定职定责。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与合作能力及组织实施能力。进入综合课程的实施阶段,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介调查研究行业、企业一线的生产实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问题(或任务)的研究现状、解决问题或任务的关键因素、目前解决问题或任务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课程项目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积极开展实验或调研。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3教师点评及综合考核

项目或任务完成后,编写课程结课报告,并将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答辩,通过每组学生的答辩,任课教师评价结课报告的优点和不足,并作为综合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4专业综合课程实施效果

综合课程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尝试。在完成该课程的23名学生中,有7人参加了面向就业的综合课程的学习,有16人参加了面向学业深造的综合课程的学习;其中被硕士研究生录取15人,其余学生全部就业。因此,综合课程对学生的锻炼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5结论

工程论文范文篇5

招标控制价是指预计完成招标项目所需的全部费用,它由招标单位或其委托的具有控制价编制能力的中介机构编制的。招标控制价格是一种工程造价形式,它是根据施工图纸、国家规定的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计算出来的,也是招标人的一种预期价格,目的是防止投标人联合哄抬投标报价。

2工程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1)编制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三部分,造价工程师通过认真研读招标文件、施工图纸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实行四统一(统一的项目编码、统一的项目名称、统一的计量单位、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原则的前提下计算出工程量,要求数量准确,避免错项、漏项。因为投标人要根据招标人提供的清单进行报价,如果工程量都不准确,那么报价也不可能准确。

2)编制招标控制价。招标人根据编制好的工程量清单确定招标控制价。招标控制价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组成。分部分项工程费应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特征描述及有关要求,按规范规定的编制依据确定综合单价。消耗量定额、人工工资单价等有关费用标准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标准和计价办法执行;材料价格按工程所在地造价管理部门的市场指导价取定。综合单价中应包括按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承担的风险费用。措施项目计价应当考虑目前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拟建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案。其他项目费的暂列金额应根据工程特点,按有关计价规定估算;暂估价中的材料单价应根据工程造价信息或参照市场价格估算;暂估价中的专业工程金额应分不同专业,按有关计价规定估算;计日工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有关计价依据计算;总承包服务费应根据招标文件列出的内容和要求估算。规费和税金应按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按照“计价规范”规定,实行招标控制价对招投标人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造价工程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价工程师在参与此项工作时,不但要编制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正确描述项目特征、工程内容,计算工程量,还要确定综合单价、确定其他费用等组成。招标控制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该项目招投标的质量和竣工结算。

3招标控制价应当遵循的规则

为了公平公正的投标,同时保护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在投标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便招标工作顺利进行。

1)社会平均水平原则。招标控制价的确定是根据有关标准来计算的。这就关系到工程建设成本,施工企业机器设备的先进与否和施工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到工程的造价,生产一个规定计量单位的工程合格产品所需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社会平均消耗量,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显然,能合理控制成本和科学组织施工的,在管理和技术上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势,将在建设和施工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样招标人将选择具有先进经验和管理水平的企业承包工程,这样的优质企业体现了更为先进的社会平均水平,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

2)诚实守信原则。作为当今社会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原则,诚实守信在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过程中依旧必不可少。在确定招标控制价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市场报价来确定工程造价中有关材料的价格,确定真实可信的工程招标控制价,只有这样,才能反映拟建工程项目市场价格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招标人与投标人的长期利益。同时在签订合同时,诚实守信也显得特别重要,合同虽然具有法律效应,但也只是一个约束,只有如约的执行合同的条例,合同双方才能愉快友好合作下去。工程项目的进展才能顺利进行。

3)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只有公开招标控制价,才能让投标人做到心中有数,招标控制价的作用决定了必须公开。同时,为了保证招标的公正公平,防止有些人利用一些不正当措施恶意哄抬投标价,必须将确定招标控制价时的一些相关细节和措施予以公开,这样不仅可以使投标人做到对招标控制价的信任,还可以确定最节约的建造方式。因为最低的投标报价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施工方案。公布了相关的细节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招标控制价的确定中去,确立最优惠,最好的方案。

4工程招标价的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论文范文篇6

细致编写工程在进行概预算编制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先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对项目的可行性、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地形地貌、所需的工艺设备建筑材料和性能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尽力设计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施工现场实际地质环境的勘探结合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来选择最为可行有利的施工方式。除此之外,还必须对市场需求和趋势进行准确的把握,全面完整地掌握建材的价格和本行业当前的收费标准。

2落实责任制

强化项目管理落实责任制,强化项目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应该积极推行责任制,选取工作能力较强且有责任心的人来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指。与此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明确划归各自的责任,赏罚分明,进而使概预算目标得以实现;②要强化项目合同管理,对于施工单位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的合同内容。在整个清算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接到结算工程款清单后应做好各项条目的核实工作,确认无误切与合同相符后,方可进入到支付环节,这样可以防止超概预算的问题。

3规范招投标

工作规范招投标工作作为控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关键举措之一,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部门应做好招投标的监督工作,参与招投标的各个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招投标的程序,在充分现有的信息资源和专业人才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工程的概预算及实施定额研究,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权威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解决方案,合理地应对招投标评选办法,进而做好建筑过程中工程的概预算工作。

4加强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监督和校核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概预算的过程中,不但在思想上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而且要落实在实际的行动中,加强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监督和校核,从而避免因为人的失误而导致的不合理。在控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过程中,校核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工程概预算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确定有助于工程造价,保障投资者的经济效益。而监督工作的开展,不仅有益于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同时也捍卫了国家的财经纪律,十分有益于建筑领域的长期繁荣与发展。

5结束语

工程论文范文篇7

1.1超前规划电力工程在建设初期的规划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工程建设整体的协调性,基建规划主要包括了两方面内容,首先,企业高层按照市场经营情况而制定的远期目标;其次,企业的管理者按照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政府的导向来进行的规划方案。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工期进度以及工程管理各项内容都有着不同的规划办法,需要从土地征用、环境评定以及合同签订等不同方面来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这样也保证了未来工作能够有更好的科学依据。

1.2设计方案变更电力工程在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都会存在着设计方案变更的情况,如果设计方案发生变动,那么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工程的设计就会重做,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工程在前期设计变动时,工程的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影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必须要增加更多的工作量,这对于电力企业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1.3政策处理不当对外协调工作的牵扯面较广,并且社会的政策性也较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保证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并且周边的局面也要对其有所认可,如果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那么整个工程的施工也就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在线路工程中,所涉及的点和面都相对较广,牵扯的问题也相对较多,这样也使协调工程受到一定的阻碍,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1.4工程宣传不到位工程的前期宣传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宣传不到位,经常会出现农民阻挠电网建设以及对征地补偿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情况,这也是工程前期的协调工程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人认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影响到自身的收入,因而不愿与电力企业协调,很多农民也会对电网设施周围的电场以及磁场产生恐慌,因此,工程前期宣传是否到位也是关系着工程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2提高工程前期协调工作质量的相关措施

2.1加强调研和实地勘察工作人员需要到工程项目的现场亲自进行勘察和调研,并且与当地的相关单位进行钩工协调,涉及到城建、林业、国土以及环保等部门等都要及时的进行沟通说明。同时,工程线路中的每个步骤环节都要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并且保证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够相一致。

2.2强有力的协调组织在工程前期,电力企业要组织好相应的协调小组,并且由专业的人员来领导协调工作。每个小组的成员尽量都要保证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素质,如农村工作经验丰富,随机应变能力强等方面。并且小组的组长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并且人有着较好的人脉关系,保证参加协调的工作人员能够服从组织安排并且能够利用裙带关系来负责协调工作的开展。

2.3细化协调方案就如细致的施工方案是做好工程施工的基础,细致的协调方案也是做好协调工作的基础,协调工作只不过是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协调小组来说,就必须制订详细的协调方案。首先要熟悉工程情况,沿线路摸排,了解哪些是协调工作重点,哪些是难点,都必须清楚明白;要制订协调赔偿的时间计划,一般要比进场施工提前一段时间,切忌边施工边协调;要对协调费用进行筹划、安排,确定费用控制目标。

2.4取得信任做好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不取得各级政府、各部门支持和的信任是不可能搞好协调工作的。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出配套政策,要有领导负责抓。县上针对电力建设重点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派专人负责协调,才能使工程按期顺利竣工。协调好与林业、国土、交通、公安、广播、环保等部门的关系,争取开辟电力施工“绿色通道”,那个部门不支持,都会使施工卡壳。电力施工场所大多在乡村,所以搞好村支两委干部的关系尤为重要,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协调工作算成功一半,在协调村社干部时,要了解谁在村社有威望,谁说话算数,重点抓住一个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适得其反。

3协调方法

3.1“道理”法就是讲法律,讲政策,讲道理,循循善诱,把电力事业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道理讲透彻,电力建设不但能改善电能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而且对35KV及以上等级线路占地和青苗损失按政策还有一定的补偿,何乐而不为呢?大多数老百姓都是讲道理的,通过这个办法,大多数的协调问题能解决。

3.2“情理”法对于一部分群众,使用“道理法”无法解决,就要使用“情理”法了;俗话说,多说好话,希望对方回到协调人员所期望上来,在此工程中可以利用村社干部、他的亲戚朋友或有威望的村民做工作;还要了解对方的性格、爱好,有的人爱戴“高帽子”,喜欢听赞美之词,就要顺着“脾气”,说好了把对方“说”高兴了,协调谈判就有望成功;所以说协调人员不容易。

3.3“政策”法态度要强硬,语气要坚决,要表明电力建设是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了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不是任何人能阻拦得了的,必要时讲解相关法律政策,出示相关法律文件;协调人员要相互配合,一个人“唱红脸”,来软的,一个人“唱黑脸”,来硬的,还要有人卖劝的,一唱一和,方能使对方回到谈判上来,在谈判过程中,相互妥协,只要和预定目标差不多,就立即签定协议。

4结语

工程论文范文篇8

1.1工程设计专有技术概念所谓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主要指的是设计单位在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关方法、技术知识、情报以及技术经验等,其中包括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将其运用在实际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可以提高生产力,节约原材料,减少工程造价,简化施工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将生产周期缩短,降低环境污染以及提高施工安全性等,相比较原有技术而言,优势明显。一般来说,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主要表现在操作指南、图纸设计、数据资料、方案设计以及软件设计等方面。

1.2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概念所谓技术交易,主要指的是在技术市场中,买卖双方通过订立契约来实现使用权、所有权以及技术收益权转让的一种行为。而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主要指的是在专有技术市场上,交易双方通过订立相应地契约来实现专有技术使用权、所有权以及技术收益权转让的一种行为。简单的说,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就是将买卖双方协商的条件作为基本依据,通过买卖的主要方式,卖方将某种工程设计专有技术转让给买方的一种行为,即买卖双方通过有偿方式转让工程设计中的专有技术。

2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的特点

2.1信息的不对称性所谓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指的是在对工程设计专有技术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差别,存在买方知道卖方不知道信息、卖方知道买方不知道信息的情况。由于工程设计专有技术具有秘密性的特点,所以这就决定了在进行专有技术交易之前,卖方知道的信息高于买方的情况,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对于买方而言,正是由于知道工程设计专有技术的信息量少,才会和卖方进行有偿交易,可以说,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交易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如果在进行专有技术交易之前,买方已经掌握专有技术的所有信息,那买方就不会具备购买意愿,交易也就无法进行。当然,正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所以相比较一般交易而言,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成本往往较高。

2.2交易的双向选择性在工程设计专有技术的交易过程中,不仅买方需要对掌握技术的卖方进行选择,持有专有技术的卖方也需要对买方进行选择,这就决定整个交易具备双向选择性的特点。对于买方而言,在进行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之前,需要将工程项目和自身的实际需求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专有技术,并且在对卖方进行选择时,往往比较重视卖方的信誉和专有技术在业内的领先水平,同时,还需要对卖方进行全面考核,了解相关部门是否已经对该专业技术进行审核认定以及该专有技术在当前工程设计行业内的领先性。而对于持有专有技术的卖方而言,在进行技术交易之前,也需要对买方进行选择,考察买方是否具备实施该专有技术的实力,同时,还需要对买方的诚信度进行了解和评定,避免在结束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之后,出现随意扩散专有技术的风险。

3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的一般过程

3.1分析需求阶段需求作为发生交易的基本前提,只有具备充分的需求,才能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对于工程设计单位而言,如果出现专有技术需求,一定不能盲目购买专有技术,而是要将项目需求、自身技术情况以及设计水平作为基本依据,有针对性的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工程设计专有技术。由于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具有双向选择的特点,所以在需求分析阶段,持有专有技术的设计单位也应该将该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性作为基本依据,制定相应地交易策略,为日后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3.2识别阶段在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中,对于买方来说,找到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专有技术是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工程设计专有技术的买方可以将技术交易平台作为主要媒介,查找在网上的工程设计专有技术转让公告,寻找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专有技术,或者还可以将每年行业协会评审出来的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作为参照,发掘自身实际需要的专有技术。对于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买方而言,在确定交易目标后,通常需要从各个渠道收集关于该项技术的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主要依据,判断自身实际需求与这一技术的匹配程度,从而决定是否进行专有技术交易。

3.3谈判与签订合同阶段在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中,谈判和签订合同作为其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交易能否顺利进行。专有技术交易双方谈判的过程其实质是双方博弈的过程,在进行谈判的过程中,买方和卖方都想要最大化自身的实际利益,交易价格往往产生在谈判的过程中,通常在完成谈判之后,交易双方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交易能否继续进行的决策。由于工程设计专有技术具有秘密性的特点,为了避免双方交易之后该专有技术出现扩散情况,通常在拟定交易合同时,会添加相应地禁止二次交易和保密条款。在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的过程中,对于买卖双方而言,签订交易合同通常意味着交易已经成功,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整个工程设计专有技术交易过程的结束。

3.4专有技术转移与维护阶段由于工程设计专有技术具有秘密性的特点,并且该技术存在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设计软件、设计方案以及设计图纸等),所以交易成功后在进行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专有技术的重要性,避免出现泄露专有技术现象。同时,对于工程设计专有技术的买方而言,在获得专有技术之后,还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新技术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卖方会派出研发专有技术的相关人员去对买方的专业人员进行一些列技术培训,帮助买方尽快掌握该专有技术,除此之外,卖方还需要为买方提供相应地维服务。

4结语

工程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评价方案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6]宋岩.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69-71.

工程论文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应对

工程项目安全法律责任来源于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合同。控制事故隐患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系统危险的辨别预测、分析评价都是危险控制技术。以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主,加强有关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方案审核工作,通过利用危险控制技术,做到预知危险、杜绝危险,把安全事故及法律风险发生降到最低。

1三全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三控制原理借鉴于美国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对于安全管理同样适用

1.1全面安全控制

要求做到:纵向组织管理角度,安全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项目组织的上层、中层、低层乃至一线员工的通力协作,尤以高层管理能否全力支持和参与,起着决定作用。高层侧重安全决策,制定安全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安全控制活动,中层要落实领导层的安全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到各部门的关键、薄弱环节或必须解决的重要事项,确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的执行本部门的安全控制职能,基层则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严格按标准、按规范进行施工和生产,相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助,开展群众合理化建议和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健全项目的全面安全控制体系。横向项目各部门职能间的配合角度,要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使项目组织的所有安全控制活动构成一个有效整体。广义上,横向配合协调还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及分包、监理材料设备供应方之间,各相关方应都制定安全控制的方案并互相支持。

1.2全过程安全控制

建设工程的完成要经历一定的周期。安全控制应从源头开始,贯穿始终,进行全过程控制。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主要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安全目标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工程及工程回访维修过程。全过程控制要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改进思想,将安全管理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还要强调为顾客服务思想,在项目组织内要树立“下道工序是顾客”、“努力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使全过程安全控制一环扣一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

1.3全员参与安全控制

全员参与安全控制是工程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安全工作的综合反映。其中任何一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安全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个安全目标。全员参与安全控制要求必须抓好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要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进取精神,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全员参与安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2综合控制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2.1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建筑建设市场的安全,尽可能的减少直接行政干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安全标准,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为基准,细化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规程和管理流程,尤其是各类强制性技术标准应当等于或高于国家标准。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修课。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是由于不守法而造成的,所以依法生产、依规范操作是减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根本保障。

2.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通过建设市场内在的经济联系,调整各安全主体之间的利益,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的经济基础。经济手段是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通过各类保险和担保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国家通过经济杠杆使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得到经济利益,这是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的手段。工伤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经济惩罚制度、提取安全费用和提取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手段,是在建设建筑业中普遍使用的经济手段各种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刺激方式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改善,促进企业安全业绩的提高。

2.3科技手段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科技的推动,安全科技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带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有效的安全防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技技术,以改造传统工程建设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从设计、施工、技术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产,从本质上为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支持,最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安全技术问题上,除国家增大投入外,企业也应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科技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如果研发成功,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贡献,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重视。

2.4文化手段

企业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通过对多年工程实践中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失败管理教训的总结,从而对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思想问题进行的理性概括。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满足法律、道义、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也是与国际劳工大会倡导的预防性国家安全与健康文化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经程序。

2.5行政手段

企业行政手段在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是配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将安全工作绩效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并与其职务的升降合理挂钩,一般是能够激发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的,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资质控制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实践证明,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工程,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把资质审查关。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专业承包资质,其二是安全资质。要坚决杜绝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参与工程建设,杜绝挂靠等多种形式规避国家资质管理的违法行为。

4建立体系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影响工程项目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必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形成组织系统、责任系统、要素系统、制度系统。遵循科学的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确定安全目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体系、管理要点、培训、技术措施、技术要求、安全检查、伤亡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技术措施的验证纠偏——持续改进——完成工程的程序,形成具有安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5技术措施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时刻关注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成熟的安全技术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之中,最大限度保障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6安全教育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教育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自觉性和安全技术知识,防止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工作失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思想教育,使生产人员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风险于未然;通过安全技术教育,使生产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安全法制教育,使生产人员了解法律责任,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等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7技术交底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工艺、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向承担施工作业任务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等相关人员进行交底;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参与各方均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8安全检查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处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控制水平。包括定期、突击、特殊检查。定期检查是已列入安全管理活动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检查;突击检查是无固定检查周期,对特殊部门、特殊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查;特殊检查指对预料中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新安装设备、新采用的工艺、新完成的项目,在投入使用前,以“发现”危险因素为专题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计划、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教育、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操作行为、违规管理、安全记录等。

9证据保全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管理工作应与信息管理工作密切配合,利用IT部门研发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对工程安全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保全安全数据信息,保留有关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书面资料证据,并制作备份,保留原件。这些工作在发生事故时认定相关人员是否履行了法定职责,是否承担事故责任将起到重要的证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