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胎儿伤害问题处理方法

时间:2022-01-29 10:15:37

刑法中胎儿伤害问题处理方法

摘要:如何从我国刑法的角度对胎儿伤害问题进行定性,学界争议很大,这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的处理也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本文通过对胎儿伤害行为进行详尽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胎儿伤害行为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胎儿伤害;故意伤害罪;处理方法

一、胎儿伤害行为的分类

胎儿伤害行为首先可以分为通过伤害母体导致对胎儿产生间接伤害和不对母体产生伤害而直接对胎儿造成伤害的两种行为方式。第一种间接伤害可能导致两种结果,流产和未流产;而间接伤害未流产的情况还可以分为对胎儿造成了伤害和对胎儿未造成伤害两种可能。第二种直接伤害可能导致两种结果:胎死腹中或者胎儿未死;而直接伤害导致胎儿未死则还分为“结果定型型”和“结果变化型”两种可能性。“结果定型型”是指行为人在胎儿出生前已经实施了伤害胎儿的行为,此时行为对胎儿造成的伤害已经成型,胎儿出生之后,只是该伤害不会加重,只能继续维持原状。“结果变化型”是指对行为人实施的伤害胎儿的行为,对胎儿的伤害随着胎儿的发育过程持续造成影响,胎儿出生之后,这种胎儿期间开始出现的结果还在进一步恶化,甚至会伴随其一生。对于胎儿伤害行为的分类,可参见下图。

二、对上述胎儿伤害行为的处理方法

(一)通过伤害母体对胎儿造成间接伤害。1.导致母体流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这种情形可以评价为针对母体的故意伤害罪。《标准》中规定:损伤致早产或者死胎,以及损伤致胎盘早期剥离或者流产,合并轻度休克,属于重伤二级。外伤性难免流产,以及外伤性胎盘早剥,属于轻伤二级。外伤性先兆流产则属于轻微伤。也就是说,如果故意伤害母体,导致胎儿出现流产症状的,可以将胎儿流产作为母体损伤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不再对胎儿的伤害进行单独评价,而将整体评价为一个针对母体的故意伤害行为。2.未导致母体流产,且对胎儿没有伤害这种情况未导致母体流产,不能按照上述《标准》确定对母体构成故意伤害罪;同时,行为对胎儿也没有造成实际的伤害,因此该行为本质上并不属于胎儿伤害问题。如果其行为造成其他程度的轻伤或者重伤,可以按照故意伤害母体来处理;如果其伤害行为不能评价为故意伤害罪,但是违反了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则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3.未导致母体流产,但是对胎儿造成伤害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存在较大争议。由于行为指向的是母体,对胎儿的伤害可能存在故意也可能存在过失。如果行为人本意是故意伤害母体,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导致胎儿受到伤害,那么对母体的伤害肯定可以直接评价为故意伤害罪,出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没有造成伤害结果的,可以评价为故意伤害罪的未遂形态。只是将胎儿伤害行为看作是对母体的故意伤害行为,实际上无视了胎儿自身的健康权益;如果单独对胎儿伤害进行刑法意义上的评价,按照现行法律又明显缺乏依据。所以,如何对这一情况下的胎儿伤害问题进行评价显得尤为棘手。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严格按照罪行法定原则的要求,对于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能对其进行类推解释。如果把这里的胎儿伤害解释成对人的伤害,显然是一种类推解释。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中胎儿伤害的部分,决不能按照对胎儿的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理。在现行刑法的基础上,我们只能权且把尚未出生的胎儿与母体视为一个整体,把对胎儿的伤害认定为对母体故意伤害犯罪的一部分结果,在量刑时予以考虑。不过,这只是现行立法之下的权宜之计,保护胎儿身体健康权益最好的方式还是应当完善立法,尽快制定有关胎儿生命健康权的刑法条文。(二)不对母体产生伤害而直接对胎儿造成伤害。1.胎死腹中如果行为人通过某种方法(例如服用某种药物),不对母体产生伤害而直接对胎儿造成伤害,导致胎死腹中的,造成的伤害结果实际上等同于母体流产,因为死胎不可能一直留在母体体内。因而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与导致母体流产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2.胎儿未死这种情况是刑法学界有关胎儿伤害问题争论的焦点。即行为人仅对胎儿本身造成伤害结果,而对母体不产生伤害,没有胎死腹中究竟应该如何处理。针对这种情形,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主要的学说有三种:有罪说、无罪说和立法缺陷说。(1)有罪说。该观点认为,对上述行为应认定为对出生后的“人”的伤害,即构成对出生后的人的故意伤害罪。因为无论胎儿什么时候成为人,只是行为对象出现时间的问题,而胎儿伤害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即人身健康生命权,则是一直都存在的,二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从行为的客观方面来看,胎儿出生只是一种典型的故意伤害行为中间介入的特殊情形,并不能改变伤害行为的结构。日本有关水俣病案件的第一审判决也支持有罪说的观点。但是我国刑法中没有规定堕胎罪,举轻以明重,现在却讨论伤害胎儿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这似乎不能成立。而且该观点有一个急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即因为行为时并不存在“人”,如果要把胎儿解释成人而且不违背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需要理论上的支持。(2)无罪说。无罪说观点认为,故意伤害罪的对象是“人”,将伤害胎儿的行为认定为伤害他人,属于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这是反对有罪说最有力的观点。任何解释论都要经过文理解释的考验,刑法条文中的故意伤害罪的对象只有人,胎儿并不能等同于人。更重要的是,现如今日常生活中,例如药品、辐射、化工污染等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对胎儿造成伤害,进而导致胎儿出生后死亡、畸形,因而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胎儿伤害行为与胎儿伤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将是胎儿伤害行为入罪的最大的障碍。(3)本文观点———立法缺陷说。

本文认为,在我国现阶段,不能处罚伤害胎儿行为。因为对伤害胎儿行为按故意伤害罪甚至故意杀人罪处罚,在学理上有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因而从人口管理的角度,我国势必不可能将堕胎行为规定为犯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所以有学者认为胎儿伤害问题在我国刑法中属于立法空白。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人权意识觉醒,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如何从刑法学角度更好地解释胎儿伤害问题,我国《刑法》今后也有必要增设类似的故意伤害胎儿罪,专门规定侵犯胎儿权益的法律条文以更好地保护胎儿权益。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第五版)[M].法律出版社,2016.

[2]刘明祥.伤害胎儿行为之定性探究[J].法商研究,2006.9.

[3]张明楷.故意伤害罪探疑[J].中国法学,2001.6.

作者:杨晓宇 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