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的性质认知研究

时间:2022-03-05 03:58:00

国际法的性质认知研究

国际法是不是法?这是国际法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许多人在学习国际法时经常会提起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国际法常常被忽视,国家是在其愿望或是为了其利益时才遵守国际法,所以国际法一直不被认为是真正的法。1几乎从国际法创立时开始,人们就讨论国际法是否为通常意义的法律问题。这种讨论可以追溯到实证主义先驱约翰·奥斯汀。奥斯汀在其主要的理论著作《法理学讲义》中根据三位一体说,认为法律是掌握主权的“上级”所颁布的一种“命令”,如不服从即以“制裁”作为威胁。所以他断言,国际法只是一种道德体系,而不是法。哈特通过对由近代国家法律制度所构成的法的“清楚规范的事例”与由原始法和国际法所例证的“不能确定的事例”的对比,也对国际法的性质表示质疑。

对于国际法否定论各种观点的评价,笔者认为不应将国内法的实证用途作为考察国际法的模式和标准。美国路易斯·亨金教授认为,对国际法的误解多数情况是由于对现行国际法规则的模糊认识。一般人总试图按照交通警察指挥交通或者法庭审判杀人犯那样的方式去认识国内法。但是,国际法与国内法却是截然不同的。国际法是自愿遵守的,是咨询性的。它时刻要寻求国家利益。没有一个国家会将涉及其国家安全或独立的问题,甚至涉及其权力、尊严和影响的问题提交国际法解决。与国内法不同,习惯上,法律被界说为一个社会内人类行为规则的总体。这些行为规则,依据这个社会的共同同意,应由外力来强制执行。

国际法基本上满足了上述定义中所规定的三个条件:(1)必须有一个社会;(2)在这个社会内必须有一套人类行为的规则;(3)必须有这个社会的共同统一,认为这些规则应有外力来强制执行。国际法是适用于国际社会的法律规则体系,国际上执行制裁,有国家自己单独或集体地执行。如《联合国宪章》规定,遇到发生威胁和平、破坏和平和发生侵略行为的事件时,联合国安理会可对特定国家采取强制行动,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即执行国际法上的集体制裁形式。

国际法是真正的法,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但与国内法相比,它又是一种独特的法,是法律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法律部门。国际法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其国际性。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制定的,不是由超越于国家之上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指国家。第二,国际法具有法律性。国际法是由平等主体的国家之间相互协议而发展起来的,而且没有一个存在于国家之上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执行和裁判。国际法院根据当事国的自愿而受理案件,国际法主要还是要靠国际法主体本身来自我约束,虽然联合国可以执行集体制裁,但这并不是对国际法主体有强制管辖权,其约束的程度很弱。综上所述,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法,它所建立的是一种以统治权为基础的法律秩序,它不像国内法那样具有超越于当事者的最高权威。国际法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较弱的法。

国际法是有约束力的,但其约束力较弱,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因此成了国际法的最大缺陷。国内法有警察、法院和军队来执行,国际上执行制裁,只能由国家自己或集体地实行。虽然联合国有集体制裁形式,但由于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各大国拥有否决权,使得安理会决议不太可能对这些大国实行制裁,美国冒用联合国名义出兵朝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更是索性绕开联合国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对伊拉克实行军事打击。尽管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对峙的局面结束,诸如《海洋法公约》之类的文件业已生效,在德国汉堡成立了国际海洋法庭,国际刑庭的成立等对于解决国际争端,确立解决争端规则有很大帮助,但仍然无法回避国际法制裁的程度较弱,国际法是弱法的现实。

考查当今世界遵守国际法的情况便会发现,不遵守国际法的情况比较少见,遵守国际法是原则,违反国际法是例外。美国著名法学家,前常设国际法院法官穆尔和英国牛津大学国际法教授布莱尔利都认为,国际法特别是国际平时法“大体上像国内法一样得到了遵守”。即使国际法经常被破坏,对国际法的违反也不代表国际法不是法。有些国家为了自身利益的行为,虽然违反了国际法,但却为了证明其合法性而提及国际法。当然,国际法应该秉承正义的宗旨和原则,作为法律的终极之义,国际法不应也不能成为某些国家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国际关系的工具。

国际法是法,但是一种较弱的法,可称之为弱法或软法。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社会的组织和联系日益加深,应当看到国际法的作用会有所增强,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世界格局仍在形成之中,需要国际法发挥其必要的作用,国际法作为法律规范在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建立国际新秩序和促进共同发展上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