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探究

时间:2022-09-09 03:38:55

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对于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过程。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模式展开研究,对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现状深入剖析,并立足于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

关键词:法律法规;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内蒙古自治区;模式;建设

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也被称之为突发事件应急法制,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保障体系。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已经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过程。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就立足于时展的背景下,大力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以推动内蒙古地区公共卫生应急事业的发展。

一、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针,随着现代法制的逐渐发展,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理与应对本就属于法治范畴。因此,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首先,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能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应急法制权利作为受国家法律保护与约束的应急法治模式,是新时期法治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1]。只有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才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重要基础。其次,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化解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本身就是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的,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一般都具有影响大、影响范围广并且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这就需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的建设来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以降低其社会影响。最后,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能够保障公民权利。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高度强调人民民主和公民权利,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会给公民的人身权利造成巨大威胁。只有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才能够位公民权利提供保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现阶段公共卫生应急法制建设中主要立法模式

经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发现,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共卫生应急法制的主要模式与我国整体的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模式相同,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第一,不完全的法律保留模式。公共卫生应急法制的保留模式体现于我国现行的宪法之中,内容主要是关于紧急权的个别规定,但是并没有体现对于最基本人权不可侵犯的直接规定,与之相关的、并具有较为紧密关联的规定是在《宪法》第67条第18-20项,其中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紧急状态。并且在第89条第16项中也有规定:国务院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但由于我国传统的求稳发展的政治思维,面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一般要求做到尽快、迅速地处理,以避免社会动乱,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中,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只有行政机关,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行政机关在处理突发事件上的特权,因此面对突发事件应急行政法规中有着“非常紧急措施”“紧急措施”的模糊规定。由此可见宪法保留模式在我国未曾采用,而法律保留模式也因为行政立法权的强大实现有很不充分。因此只能将我国归入不完全的法律保留模式。第二,一事一法模式。顾名思义,所谓的一事一法模式就是指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专门立法,以此逐渐形成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法律体系[2]。目前阶段,我国的一事一法模式已经逐渐完善,并根据不同的公共事件情况,出现了两级、三级、四级的划分,将一事一法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但是也因此导致了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中存在着重复、立法效益低的现实问题,无法保证的公共卫生应急法制的系统性。第三,混合性模式。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发展中,多采用“纵向上的集权型”结合“横向上的自治型”的混合立法模式。在针对公共卫生应急法制系统建设发展中,多以党中央授权、地方自主出台相关法律政策的方式来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系统的建设。尤其是在新时期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不断增多的现展中,内蒙古自治区就在中央授权的情况下,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应急办法》,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第四,滞后立法模式。滞后立法模式是我国过去立法实践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是一种被动立法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立法工作的逐渐发展,滞后立法情况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现状

首先,法律体系较为分散。随着时展,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脚步也在逐渐迈进,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法律体系较为分散的现实情况依然存在,包括了紧急状态基本法设置不足、部门之间存在一些现实冲突,都会对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一些公共卫生领域应急法律规范建设不足、现有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法律有待规范的现实情况给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造成到了不利影响。其次,立法模式缺乏合理性。针对于公共卫生应急法制的立法模式包含了不完全的法律保留模式、一事一法模式、混合型立法模式以及滞后立法模式。但不论是哪种立法模式,相对于新时期背景下的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都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难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同时,不合理的立法模式也造成了相关法律之间脱节、重叠等情况的发生,给新时期背景下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造成相关法律法规的困扰,需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够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再次,立法内容操作性不足。行政紧急权利是指政府在紧急事件能够依据特殊法律而采取相关控制措施的权利,对于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立法内容中,还存在着对于紧急权利控制和紧急程序设计的相关要求。在加之现阶段公民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相对较为欠缺,因此就导致了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中面临着立法内容操作性不足的现实问题,给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最后,具体制度不够完善。应急法制制度是贯穿于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主线,对于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3]。但是目前阶段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具体制度建设不完善的现实问题,导致了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关制度规范保障,给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针对当前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现状问题,需要对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对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的建设目标以及法治、应急性以及基本权利保障的建设原则的研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如下建议,以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保障。第一,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宣传。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中,需要大力开展公共卫生应急法制宣传和教育,全面提升社会群众以及区域政府部门的危机意识,增加社会公共卫生危机防范意识,强化危机处理能力。避免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中存在麻痹大意的现实问题,不断调整应急法制来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奠定社会和宣传基础。并且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战略的长久规划,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危机前期控制与政府长期战略管理目标相结合,制定一整套的突发事件应对计划,在各重要领域建立必要而充足的物资储备,构建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工程并使之制度化、法定化。第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制的立法模式。针对目前阶段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立法模式问题,要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中不断尝试立法模式改革,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提供合理的立法模式保障。例如,可以尝试实行“宪法保留模式+法律保留模式”双重保护人权的立法模式,以人权保护作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以此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或采用“一阶段一法”的立法模式尝试,相较于一事一法模式,一阶段一法能够根据阶段发展实际,针对不同阶段发生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法律法规,以此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提供合理化的立法模式保障。第三,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体系。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也是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对“紧急状态制度”的明确,并制定统一的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法来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以此提升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避免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发展与扩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对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是保障我国公民基本人身权利的重要途径。在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中,需要健全完善应急法律法规,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宣传,完善立法模式,为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宣传奠定基础,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晓玲,沈群红,邱五七,等.中国公共卫生综合监管体系,监管内容与工具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5):604-607.

[2]石菲.区块链在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和建议[J].中国信息化,2020(3):34-38.

[3]陈红.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8(3):91-93.

作者:李胜军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