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新闻工作者注意事项

时间:2022-06-29 09:15:28

法制新闻工作者注意事项

【摘要】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宪法修订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都给法制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法制新闻工作者,也应该主动转变观念,增强政治素养,重视社会效益,提高专业水准,掌握新的传播技能,积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法制新闻工作者;新时代;依法治国

2017年10月,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科学而且重大的历史性判断,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的,也是继往开来的。进入新时代,对从事法制新闻节目采编播等各岗位的法制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法制新闻工作者要重视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意识

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法制新闻工作者作为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和时代的望者,肩负着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更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并称为“四个意识”,是党章党规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明确要求。法制新闻工作者增强政治意识,不仅是因为部分从业者本身是党员,更主要是因为我们是党领导下的媒体工作者,“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改革开放的事业负责”。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渠道和平台更加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下,有些人会认为:文笔好、有才华,能写能编,就能做个好的编辑记者。其实,这是片面的。如果不重视政治意识的培养,缺乏全局观念,一味的追求收视率、点击量和广告效益,容易形成负面的舆论热点,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可以说作为党的媒体,和导向安全所形成的社会效益相比,收视率点击率及广告效益,都是微不足道的,这已经被行业内众多事例形成的深刻教训所证明。

二、法制新闻工作者要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法制新闻工作者具有普通新闻工作者的一般属性的同时,知法懂法宣传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专业属性也非常强,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及时掌握新的法治精神。法制记者真正要学法懂法,有钻劲,这样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利用法律的利器曝光、监督、打击各种更加隐蔽的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内蒙古十大法治事件暨十佳法治人物”的评选,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了。每年都有进步,但十五年的连续坚持,最难的是创新。2018年有一个好的抓手和着力点,那就是精神,把是否践行全面“依法治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备选事件和人物,这样也使各参与单位更加重视,并取得理想的成果。由于紧密依托了的法治理念和精神,今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双十法治颁奖晚会,有了新意,获得了好评,收视率也比平时节目提高了好几倍。据代表,全国著名律师薛济民统计,报告中54次提到了“法治”这一重要概念,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的地位。对法制新闻工作者的具体工作来说,报告中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重要论述和精神,还有很多,如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等。这些重要精神和决定在今后指导着我们每天的具体工作,我们应该学深吃透。在具体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有人会觉得舆论监督工作越来越难做,报告中就给出了几种可以加强监督的角度: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循私枉法。以上这四种情形正是法制新闻工作者监督的对象。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法制新闻工作者,如果对法治理念和法律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那就很难开展好工作。

三、法制新闻工作者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视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

不可否认,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具有多元价值功能,包括传递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关照民生需求,体现媒体价值立场,广告经营创收等。但是事业毕竟不同于产业,为党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效益才是新闻事业的永恒追求。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等。这些重要精神虽然是在谈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性和指导方针,但也是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旗帜鲜明的号召。关于舆论导向问题,笔者就曾经有过切身的体会,2008年河北“三聚氰胺乳业事件”发生后,由于媒体的舆论阐述不够全面,舆论引导不够及时,消费者生了心理恐慌,最终导致内蒙古几十万户奶农的大量优质鲜牛奶销售不出去,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正如新华社已经退休的记者汤计所说的那样:“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善于通过采访,集聚各种正能量,并最终把正能量由小溪汇聚成江河”。作为法制新闻工作者,虽然我们一直在加班加点,一直在采访的路上,一直在努力追求新闻时效,一直在挖掘个体案例背后的真相,但是新闻播出刊发之后,如果没有好的社会效果,或者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那我们的努力都是白费,甚至还形成了反作用。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上来探讨,在海量的信息通过特别多元化、特别分散的渠道和平台来快速传递的今天,主流媒体的法制记者,无论策划主题报道、采访重大案件,还是报道重大突发事件,都首先要在心中有根弦:判断节目播出后的实际社会效果,不能逞一时之快,要心怀大局和社会责任感。

四、法制新闻工作者要切实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

传统的法制节目越来越难做,影响力也越来越衰微,而且今天也很难有一家媒体或一个平台,能够一家独大、特别给力、特别有效。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众多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分流了人群,分流了时间,也分流了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从业者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从大局出发,法制新闻工作者不要再逆流而上,宜顺势而为,不但要分析今天的受众心理和生活习惯特点,还要及时的掌握和应用最新的行业技术,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理念和平台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结合传统媒体形成的公信力和经验,充分的利用好新媒体的理念和技术,弘扬法治精神,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是可以实现的。作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CCTV201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同时也是“呼格案”的9年追踪调查者,新华社记者汤计在2016年1月退休后,正式开通了“汤计典频”微信公众号,在入驻腾讯企鹅媒体平台两个月后,所有文章的阅读量就达到了700多万次,2016年5月1日文章的原创补贴,当天一天收入已经超过一万元。作为一个退休的法制新闻从业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喜,“汤计典频”的成功是传统新闻工作者一种传播手段的创新,也是公信力的延续,多元分流的时代,对传统的顽固的从业者来说,或许是最坏的时代,而对于善于变革和创新的从业者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时代。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法制新闻工作者,使命光荣,应该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胡浩 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