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律制度完善分析

时间:2022-04-10 10:01:31

专利法律制度完善分析

摘要:3D打印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眼中是“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的存在。和传统的制造方面的技术相比较,3D打印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整个的生产过程需要的时间减少了、使用的原材料也比较少、所得到的产品精准度很高,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多样化的生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3D打印机价格的不断下调,它正在逐渐发展成家庭个人应用。本文从3D打印技术背景下的专利权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入手,分析了我国专利权法律制度受到3D打印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且对于3D打印下我国专利权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3D打印这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3D打印;辅助侵权;修理重作理论

一、3D打印技术背景下的专利权法律关系分析

(一)3D打印专利权法律关系的主体。1.权利主体。专利权的原始主体就是专利的发明人员。这些发明人员将自己的创造力产物转化成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在3D打印的范畴内,如果专利局承认了发明人的设计、发明或实用新型,那么该项专利就会受到专利法的保护,该方即为专利权人。基本上,专利申请权在预期产权的范畴内,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专利申请人都有可能成为专有所有人。相应地,并非所有专利权人都是专利申请人,因为专利可以进行合法转让获得。在3D打印法律关系中,专利法的主体可以是设计和发明的当事人,或者是发明者的工作单位、海外企业。目前,大多数专利产品都汇集了集体的智慧和汗水,所以这些发明属于服务发明或合作发明的范畴。2.义务主体。这方面主要包括三种:(1)3D打印设备制造商。通用电气和EADS等大型工业制造商已经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像这样的3D打印设备的制造商对于“帮助侵权”和义务限制这些设备的技术使用等责任都需要达成明确的规定,值得行业内进行深思。建立3D打印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原材料在材料减少过程中的浪费。然而,由于其技术性能方面的限制,所以就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进而造成专利权人的权益遭到破坏。通过了解3D打印的技术特点和其他的相关情况,就可以知道对于制造设备的人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进而保证后续工作的展开。(2)三维立体化的数字作品交流展示平台。建立好这个交互的平台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上传自得设计作品,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让大家进行分享,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在该平台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模块专门存放所需的3D数字模型文件,在3D打印机打印产品中,3D数字模型文件需要承担着很重要的作用。(3)3D打印最终用户。3D打印最终产品的用户就称为最终客户,即在3D数字架构的相关使用准则的引导之下,直接使用相关设备进行打印的人员。如果印刷产品属受到专利保护法的保护,印刷者就必须做到不侵犯相关的人员的权利,因为这些人是专利的主体人员。3D打印具备两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在软件方面叫做3D数字模型软件,硬件方面就是3D打印机。(二)3D打印专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1.原有的发明创造。根据相关的公约规定,专利只保护发明,对于外观方面或者实用新型则不会受到专利的保护,外观方面或者实用新型属于工业方面的产权保障体。公约内的成员在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于受到保护的专利进行自由化的定义,保证专利的定以满足规则的约束。由于国家和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差异,所以导致了专利法的保护对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只有发明才可以受到专利法的保护,设计和实用新型不会得到保护。在日本、德国和其他国家,专利法会对于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尽心同等待遇的保护,并且设计和实用新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专门法律法规的管制和控制。我国和日本、德国一样,对于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实行统一保护,并行定义入手,总体进行了定义,为专利法保护的物品。由此可见3D打印中指定的范围内的物品都会受到专利法的保护。2.三维数据模型文件。三维数据模型文件一般使用的是3D打印技术来实现原始产品的扫描,主要的做法就是将其输入计算机中,变成一定的存储形式保存在其中,进而可以产生一种源程序,此种程序可以复制原有的产品,并且还可以在一定基础上将源程序进行光盘或磁盘的固化,方便进行数据的读取。三维数据模型使用的最主要的文件就是数字公式,这是否是原有产品的表达以及这是否能够得到专利法的保护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3.依据3D打印技术打印出的成品。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要求,发明创造想要得到专利法的保护,就需要保证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创造性以及新颖性。具体而言,在3D打印的过程中,印刷品需要经过严格的“三性”标准来筛选和确定其能否受到专利法律的保护。

二、3D打印技术发展对我国专利权法律制度的挑战

(一)3D打印专利产品或专利产品零部件的性质。有些专利产品是具备组合性质的,如果当用户购买了一个这样的产品,并且产品的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问题,用户就需要修复整个专利产品进而方便日后的正常使用。购买人得到专利产品后,专利权人就不能在对专利的使用进行任何的干涉行为。一般而言,修复专利产品不会伤害专利的本质,所以达不到侵犯专利权的程度。想要知道是否侵犯了专利人的权利,就得看购买人对于专利的修改程度。如何划分转化破坏的程度是司法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一些行业就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来进行从工厂到桌面的技术转移,并使用3D打印设备来“打印”相关的专利产品或所需要用到的制造零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印刷”的属性是否满足专利法的要求。(二)非“生产经营目的”的个人。3D打印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使用了3D打印技术之后,可以打印出多种多样的东西,例如塑料、木材、食品以及机械产品等,并且整个过程很方便。尤其是自从出现了“家用3D打印机”,大量的小企业和个人不断地侵犯着专利,而且这个趋势在不断增加。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而言都具备标准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对于制造会产生帮助。3D打印制造比较灵活,而且比较关注个性化产品的生产。数字制造就在很大程度上提供给生产商很多种选择,可以选择大厂商生产的产品,因为这种产品一般都具有标准化的特点,也可以选通过一些具备自己特点的生产渠道得到的产品,而且这样的生产方式需要的资金也是很少,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手工制造这会节约很大的经济利润。虽然会有人单独使用专利权,但是往往这样的方式不会产生经济上的利益,进而也就不会侵犯到任何人的权益。但是,如果这样使用专利的次数增加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品的市场的下滑。由于3D打印技术的特点,就可以使得个人获得目标产品,而无需购买他们的专利产品。

三、3D打印下我国专利权制度的完善

(一)设专利间接侵权条款以倾斜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3D打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社会制造。如果个人使用3D打印,并且目的不是为了生产经营,这就不会违反中国专利法。在没有经过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任何创建、承诺出售和销售专利的行为是否属于侵犯专利的行为到现在业内有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3D打印的使用障碍,并且发展也成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专利法的制定方面严格界定直接和间接侵权,进而让相关的工作人员从定义方面就可以清晰地进行判断,对于追究相关的责任人的侵权具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还应该对于各行各业的潜在侵权人员进行监管和警告,保证从意识上为专利的合理发展提供保障,降低发生侵权事件的概率。另外,应该完善我国的专利法,清晰侵权的各种行为和方式,进而从源头上减少3D打印的不确定性,帮助3D打印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二)借鉴私人复制金制度补偿专利权人。私人复制可以有效减少私人复制造成的版权所有者的损失,也是世界上调整私人复制和版权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利益,保证两者达到一个平衡点。在传统模式的制造过程中,很少有单独的人会接侵犯专利权人。因为专利产品属于一种新的产品,没有专利人的独特方法和设备是很难进行生产的,想要生产也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但是随着3D打印技术的产生和相关产品的不断生产制造,导致CAD数字模型文件可以很方便的进行阅读和访问,进而促进了家用打印机的生产和制造。私人复制的专利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都日趋成熟。专利权的保护也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渐添加了版权法中“私人复制”。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3D打印背景下的“私人拷贝补偿系统”具体意味着专利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因为一些专利产品通过私人拷贝被广泛使用。因此,国家机关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成立专门的存储机构,实现对于私人复制的收费管理,这些费用将被用作对专利权人的补偿。(三)借鉴千禧年数字版权法的必要性。就现行专利制度而言,其存在的问题是:首先,修改专利侵犯的定义;其次,对于网络管理平台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实现相关网站信息的严格控制,保证所有侵权行为的管理。在未来的几年内,3D产品受到了很多热门网站的追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相关产品的交易量。同时淘宝也引入了3D打印技术,这更加普及了3D打印技术。但是不好的一点就是,由于3D打印技术的普遍化,就产生了很多比之前还要严重的侵权事件,并且整个时间的波及范围也会逐步增大。因此,为了有一个良好的3D打印技术的使用氛围,有必要从这些平台设计一个更加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中国学者建议借鉴《千年数字版权法》立法,限制和打击网络侵权行为。这样,一方面,它可以根据版权法的实践经验增强3D打印技术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相互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四、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专利权行业造成了很大的侵权困扰,所以相关的专利权应该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从设专利间接侵权条款以倾斜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借鉴私人复制金制度补偿专利权人以及借鉴千禧年数字版权法对于著作权法进行利益的平衡,进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专利权人和使用公众的全体利益。

参考文献:

[1]范瑞.3D打印视域下复制权理论的冲击与对策.中财法律评论.2018,10(00):361-378.

[2]甘倩茜.3D打印技术专利间接侵权问题研究.外交学院.2018.

[3]宋智慧.3D打印背景下专利间接侵权研究.学术论坛.2017,40(4):66-70.

[4]张嫚.论3D打印技术对专利侵权主观要件判定的影响及对策.贵州大学.2017.

[5]王玉凯.3D打印的知识产权法应对——基于解释论与立法论相区分的讨论.西部法学评论.2016(3):84-92.

[6]李磊.促进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武汉工程大学.2016.

作者:王泓力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