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设综述

时间:2022-11-20 04:39:34

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设综述

本文作者:刘世朋江丰登工作单位: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0引言

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需要有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持和保障,加强环境环保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创建和保障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是有法可依的理论基础,是执法必严的重要保证,在环保工作中,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大气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建立了由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组成的大气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在我国宪法是现有国家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的依据和基础。在这个体系中,法律层次不管是综合法、单行法还是相关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法律效力是一样的,如果法律规定中有不一致的,应遵循后法低于宪法的原则。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仅次于法律,部门行政规章、地方环境法规均不得有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定只在制定法规、规章的辖区内有效。

2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和落实情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府把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1984年,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1989年,首部《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正式成立。迄今为止,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共颁布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4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和34项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部门出台了90多项全国性环境保护规章和1020多件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其中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专项法律法规有“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以及各个地方制定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等。

3现有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适应性评价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群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现有法律法规本身的一些缺陷对环境保护执法的效果、力度都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当前存在的问题有:

3.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限制了环境执法我国在环保领域实行的是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的多部门、分层次的执法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的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土地、矿产、林业等部门按照资源要素分别对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在这种体制下如出现涉及多个环境要素的违法问题时,容易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争权推责现象,严重影响了环境执法效率和效果。

3.2违法成本低环境法律、法规授予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处罚措施是罚款,而罚款的数额与企业违法情节、环境危害程度、违法得利不挂钩,禁则多、罚则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了一些法律禁止的行为,但法律对罚则规定不明确,没法追究其责任。对于偷排行为,环保部门只能作罚款的行政处罚,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违法所得。

3.3制止较困难环境法律、法规仅授予环保部门对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企业责令停产权力,而停产的处罚执行起来又比较困难。首先,法律没有规定建议工商部门吊销或者暂扣停产企业营业执照;其次,环保部门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操作也比较困难,一不能查封企业,二不能查封设备,只能对不执行者处以罚款或者司法拘留。

3.4公众参与不够充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执法主要体现在环评中,但由于时间紧、调查经费少等原因,较多项目的公众参与仅限于在局部群众中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没能广泛听取与之相关利益群众的意见。

4完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管理体制建议

为完善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议今后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对旧的、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正;要健全地方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目前,特别是对责令停产停业,应当在立法上解决与法院执行之间的衔接问题以及如何执行问题;还要解决在强制执行后因停产停业罚种的暂时性特点在恢复生产时如何解决原先已处罚和强制执行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

4.2加强环保政绩考核,使各级政府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工作按照环境法律,地方政府应对本辖区范围的环境质量负责,更应高度重视环境执法,在任期内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对出现重特大污染事故、出台与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文件、引进国家明令禁止的企业,造成污染集中反弹的,实行一票否决。

4.3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机制对公众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其可以按一定的程序参与环境执法,使公众参与经常化,加强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参与制度,建立环境问题论坛制度和环境保护问卷调查制度,以建立公众参与环境执法制度。积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环境违法重点案件的查处情况,定期向社会环境状况,加大促进执法决策的公开化和执法过程的民主化,为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提供良好的条件。

4.4理顺执法体制,加强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执法队伍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积极加强硬件建设,对重点污染源安装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控装置,实现在线远程定量化监控,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和长期稳定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