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市场化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5-16 03:38:57

电力企业市场化人才培养研究

一、传统电力企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特点

发电生产是传统电力企业的主营业务,这就决定了其在人才招聘、培养、储备上更侧重于电力生产技术、水动技术 (水电厂)、火电技术(火电厂)等方面。 目前,众多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方面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各传统电力专业之间缺乏交叉互补,人才断档情况明显,年轻的技术型专家人才缺乏, 整体人才层次不够均衡。二是电力职工个人技能单一甚至滞后。电力生产强调安全性,多数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会为员工提供多个岗位选择,多数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缺乏系统性工作思维和锻炼。三是电力企业职工岗位晋升通道狭窄。传统电力企业职工大都是通过技术积累和进步来获得职位上升,即为技术上升通道,或者就舍弃技术专业本身转为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即所谓管理上升通道。 而对于电力企业职工个人存在以下现状和特点:一是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新政策、新动向缺乏理解和思考,甚至对行业改革的成效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二是无学习新技能、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很多电力行业人员还抱着岗位 “金饭碗”的幻想,没有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的意识,不会主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来适应市场化,导致自身专业技能滞后。三是众多电力职工长期从事生产工作,缺乏与资本市场的互动。认为电力行业市场化就是和资本这个“野蛮人”打交道,尚属于企业与市场的博弈,和自身无太多干系。

二、新形势下电力人才需求分析

(一)扎实的电力专业知识仍是基础。未来,无论是从事传统电力生产还是面向市场,电力专业知识仍然是行业人才的必须基础。一方面,抛开发电生产不说,在市场化的导向下,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扎实的电力知识是立足行业的根本和前提。另一方面,市场化下的客户需求会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等方向不断发展,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参与竞争、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激烈的服务竞争下不会也不允许有“门外汉”出现。(二)良好的综合素养与技能将是核心。电力市场化相关工作会涉及电力生产、输配电、计划合同、经济学、法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沟通交流、公关处理等方面的日常事务。以电力市场销售为例,在完成一次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前期沟通协调,主要有同发电企业、 配售电企业、电网公司、政府机构良好沟通;中期需要明确合同细节,在法律及政策框架下为企业多得利益;后期需要各方及时执行合同,确保各方利益,同时要尽力维持同客户良好合作关系,以期下一次合作。这其中不仅考验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强大的综合知识体系的支撑。综合素养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相关工作的质量,这也恰是电力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三)创新创造等通用能力还是必须。任何一个行业离开创新创造将会停滞不前。现如今,传统行业都在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潮流趋势靠近,争先恐后促进行业升级、转型,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对网络化、数字化的要求将会更加迫切。这就要求在未来发展中,无论是传统电力生产,还是与市场接轨的相关产业,电力人才都必须具备较好的创新、创造思维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三、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将会更加明确,市场化交易规模也将不断扩大。鉴于此,电力企业应在传统人才培养思路的基础上有所转变和侧重。第一,优化企业内部上层建筑设计,要将市场化人才培养放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研究。要立足主营业务、主动适应市场化,同时为广大职工做好引导、培训、宣传和教育。第二,强化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一是要在新员工招聘时注重有市场化专业背景的人才储备。二是做好现有在岗职工市场化培训,提供调训、轮岗的锻炼机会。三是优化企业现有岗位层级,扩宽员工上升通道,鼓励员工全方位发展;人才任用上要不拘一格,对突出的职工给予充分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四是引入合理竞争机制。采取竞聘上岗模式,达到“能者上、庸者下”,借助市场化这双无形之手,挑选出真正适应市场的优秀人才。第三,校企联合,从源头着力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只有电力企业与高等院校、技术院校的深度联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和企业的诸多问题,比如电力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在校课程设置与行业不匹配甚至脱节、高校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无实训经历等。学校和企业深度联合,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训、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保障和参考,高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行业新要求的专业人才,真正实现企业人才“用得上、 留得住”,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束语

电力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优秀的电力人才将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总结以往传统人才培养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新思路,才能培养出企业和市场所需的新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作者:曹荣 单位:三峡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