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2:48:16

电力市场论文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1

第一,对于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电气企业来说,可以进行配电和供电,源源不断地提供电能,保证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这就是电力市场进行扩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通过我国对电力产业的宣传和介绍,人们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于用电方和供电方的基本权利和意识等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因此,供电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自觉地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高了电力营销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第三,电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电力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而电力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见二者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比例关系。因此,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国民经济加强重视,要时刻掌握电力市场的走向。

2、电力优质服务的作用以及服务途径

2.1作用

从整个电力营销系统中可以看出,电力营销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服务作用支撑。同时电力服务也是核心的内容。现如今,我国的电力市场正在加速运行,因此,优胜劣汰的趋势也相对较为严重。因此,为了实现电力市场的高校运行,需要各大电力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进而提高综合竞争力。从现如今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上来看,保证优质的服务将会成为未来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用电需求等进行深入地了解,打造创新的发展模式,提高电力服务的优质性。这样才能为电力用户提供更为全面且具体的信息,同时也能保证电力企业的长足发展。

2.2实现途径

(1)要想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用户,电力企业需要首先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用电设备等进行明确的把握,其中包括继电器、变压器等等。只有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才能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电力系统的维护工作,这也是避免出现电力故障的重要手段。

(2)要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和服务体系。采取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企业的运行更加规范,实现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将电力营销和服务相连接,主要就是为了采取更为合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同时扩展服务范围,做到服务和运行的高效性。

(3)要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要在电力营销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员工进行服务意识的培训,在保证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做好营销工作。同时需要将顾客至上的基本原则灌输到工作人员的心中,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去遵守。将电力企业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方法融入到电力服务中去,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4)要重视地方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企业需要和政府进行沟通,同时还要和其他的同行之间做好沟通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问题,提高电力企业服务的幼稚型,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电力营销策略

3.1思想的定位

第一,构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营销机制,通过市场导向这种管理模式来实施管理,将电力营销作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同时电力企业所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均应该服从并服务于营销的各项需求。

第二,基于电网为基础、技术为支撑以及管理、服务为保障这一原则,充分应用当前所有的这些电力资源,有效解决在供配电网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满足各用户对于用电的要求,同时借助于高新计算机、通信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全面且高效的优质服务,并通过规范管理来监控企业营销各项业务。

第三,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实施法制化管理,从买方这一角度来进行新型电力营销观念的构建,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构建一个满足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的营销机制以及体系。

3.2策略

第一,将优质服务作为其宗旨,改变以往传统的卖方观念,提高企业员工服务的意识,继而提高其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通过为用户提供优质、方便以及快捷的各种服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以及企业形象,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消费市场。此外还应增强电网方面的建设,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打好基础。

第二,将市场的发展需求作为其导向,深入分析市场发展的需求,做好市场的调查工作以及预测工作,增强市场信息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跟踪分析市场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变化,不断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扩大供电领域,引导用户对电能的消费,继而提升电能在各种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增强其市场占有率。

第三,将适应用户需求和积极引导用户消费作为中心。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价格合理、优质以及可靠的电力,做好全面服务工作,就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营销过程中,应将居民、市政以及商业作为重点来抓,促使用户能够改变传统用能理念。

4、结束语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2

1.1现阶段电力市场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于电力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电力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逐渐重视到与供电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再加之现代电力市场中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得到高品质的电力优质服务,这也使供电企业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电力优质服务问题,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体制,加强对电力人员的素质培训教育,建设高素质的电力服务团队,从而促进电力营销的快速发展。

1.2今后电力市场的发展

供电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电力营销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营销发展决策,不断加强和完善电力优质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拓展电力市场,扩大电力营销覆盖范围。其次,电力产品作为电力营销中关键的环节之一,电力产品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力营销的顺利开展。因此,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对用户进行调查问卷,真正掌握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生产出符合人们实际需求的电力产品,充分做好电力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提升用户的满意度,这样有利于开发更大的潜在市场,尽可能简化一些繁琐的办理程序,不仅能够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还可以大大提高服务质量,使用户享受到高品质的电力服务,增强对供电企业的信任感。

2电力营销管理的总体创新策略

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以环保、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为契机。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将成为一种必然,这为电力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目前燃煤锅炉很多,能源替代潜力很大,家用燃气热水器也是替代的一个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优质服务是企业发展核心

3.1电力企业生存发展需要优质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服务对象对电力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电能服务是消费与生产同时进行的。电力企业不仅要向市场与消费者提供电能传输的服务,还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新功能、新业务,为市场与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多层次、多样化的终身服务。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牢固树立“以发展为主线,优质服务为宗旨”的管理理念,以崭新的服务面貌,树立起崭新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质量,规范供电服务行为,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进而去赢得市场,促进发展。

3.2电力企业应如何做好优质服务

3.2.1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做好优质服务的基础供电企业想要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电力服务,就要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有着充足的保障,确保用电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下,注重对用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解决对策,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3.2.2转变思想观念,是强化优质服务的前提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必须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经营服务工作的对象是市场,为市场服务的目的是效益,经营要通过服务来实现效益,而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工作,与自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及企业自身的发展一脉相系,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则是电力企业职工天经地义的职责。因此,在抓好生产经营与建设发展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融经营于服务之中,并以此作为企业完善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3

(一)电力部门对低压电力市场的开发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根据电网的整体结构,普通用户供电电压需要达到0.4kV电压的等级标准,即0.1kV电压的线路设备需要与3kV的电压或更大的电压的线路设备满足电压之比1:3的比例,才能满足居民用户的需求,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即注重发电环节,却没有重视用户供电需求的情况,导致用户用电供不应求的现象发生,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各个电力部门没有足够重视低压电力市场的开发,其主要包括没有建立低压电力市场的规范管理体系、电力电气安装质检工作不到位、电气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无监督验收检查工作等。

(二)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低压电力市场的开发

现阶段电力企业的供电网络系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电力企业供电能力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电力企业对供电电网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即改善了12kV或12kV以下的供电网络系统,但是,40kV或115kV的供电网络仍存在许多问题,即电力企业供电出现了瓶颈的现象。虽然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电力的供应情况也得到了改善,但是有些地区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电网改造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因此,电力部门为了减少改造的成本,注重农民生活用电的电网改造,却对农业生产供电网络设施的建设引起重视,对于农村的电力需求,在生活上,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而对农业生产用电需求是比较大的,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农业生产用电需求很难实施。因此,开发低压电力市场,满足农村用户生活生产用电需求,但由于受传统的电网结构的影响,即过去的配电变压器设计的容量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电网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低压电力市场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发电力的难度。

(三)低压电力市场开发的营销理念较落后

由于受传统电力营销观念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的员工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坚持“服务至上,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员工的服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电压电力市场的发展,另外,电力市场的营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市场的开发,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未建立完善电力市场开发管理体系,包括电力市场营销战略系统、电力市场营销计划系统的建立,同时电力企业人员对电力市场的调研、市场分析策划、营销技巧等方面也比较薄弱,低压电力市场的网络系统结构也建立的不完善;第二,低电压电力市场的市场开发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没有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合理化的电力市场开发管理体制,包括电力市场调查制度、电力市场营销分析策划制度、电力市场信息的有效集约型制度、电力市场营销费用保障等制度,导致电力市场的经济受到限制。第三,电力企业的员工不能满足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需求,缺乏专业的市场开发营销人才,大多数员工的专业技能都不强,综合素质也较低,甚至电力企业没有合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如抄电表、查电表的工作人员,其主要工作是忙于日常业务的办理,导致这些工作人员没有足够重视电力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第四,电力市场信息缺乏有效集约型,由于电力市场信息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市场营销、营销计划、电压调整、抄表、用电查表等工作,由于这些工作都是分散的进行开展工作,在进行电力市场分析策划等过程中,缺乏集约型的市场信息,导致电力市场的信息不能充分被利用在电力市场营销策划中,进而导致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不到位。

二、电压电力市场开发实施措施

(一)建立低压电力市场规范管理体系

加强低压电力市场的规范管理,有效的进行电力市场的开发。第一,加强低压电力企业的资质监理工作,即企业对电力市场的开展工作进行每年一次的年度审核,对电力市场的固安装固定资产、经营策划方案、电力市场技术力量等工作进行审查,从而加快电力企业工程的建设。第二,加大低压电力安装技术员工的技术培训,根据《电力法》,建立安装电力设备的施工单位,并且施工单位的员工的技术能力需要得到电力企业的认可,通过进行技术考核,拿到职业证后才可进行电力安装工作。第三,建立低压电力安装规范流程,首先申请预定用电安装、然后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电力线路设计,其次进行用电线路施工安装,再者进行电力工程竣工验收,最后保障用电正常运行。电力企业对用户办理用电申请手续时,应要求用户填写用户业扩报装单和低压工程报装单等两张传票,通过按规定的流程进行低压用电安装的流程,从而体现“客户至上”的优质服务;第四,建立低压电力工程总公司,包含监察人员和电力管理人员,其对低压电力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系统性的管理、施工全过程的管理等,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电力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工期、保证电力的优质服务等规范体系;第五,采用统一的用电收费标准,根据国家的规范体系,使低压电力市场正常运转。通过低压电力工程总公司建立统一的用电预算审查方案,同时各个电力分公司的用户用电设计方案及预算审查,及时向总公司报告预算审查方案并上交用电需求资料档案,从而总公司的电力员工及时对用户用电需求进行用电工程的决算,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第六,建立标准低压电力工程评价评估体系,低压电力工程施工完成后,对电力的工程进行评价工作,为用户建立评价体系表,选择合格工程、不合格工程、优良工程,通过评价工作体系,从而确保施工队伍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运作,从而为用户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低压电力市场开发营销策略

建立健全的低压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包括低压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用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智能化的自动抄表电力系统、用户用电缴费技术支持系统、低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等,电力营销技术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各个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各个项目的技术支持系统并进行有效的整理,从而使电力技术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于低压电力的营销策略,坚持用电节能、优质营销、服务营销策略原则,从而体现低压电力市场服务至上的营销策略。坚持用电节能的营销策略,即对于不同时段的用户用电使用情况,通过制定不同时段的用电电价,例如用户在23:00~7:00期间,用电电价调整为打八折消费用电;对于国有企业、私有企业等大型企业,同样采用不同时段的用电价格,从而有效的调整用电高峰期供不应求的情况。加强优质服务的营销策略,即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的改造和建设不断地发展,电网是用户用电运输的枢纽,因此,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采用优质的电线电缆材料,从而确保低压电力供电安全性、稳定性,使线路供电的电压、电流保持稳定性。根据目前的供电情况,低压电力市场基本上满足了用户用电的需求,若想达到国外发达国家的用电质量水平,则还需要不断改善用电的供电水平及技术。另外,提高供电服务营销水平也是低压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低压电力营销策略的主要工作是确保低压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而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受电力企业员工素质的影响,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电力企业员工应树立竞争意识及市场营销观念,定期的开展电力企业的服务营销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三、结语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4

1.1英国的当前电力市场及相关政策

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是在已经运行的电力市场基础上的改进。目前英国电力市场总体是稳健、高效的,但是市场形势已有改变,气候变化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当前的电力市场无法满足未来能源形势的变化,因此电力市场改革势在必行。英国电力市场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电能市场(发电厂、售电公司和大用户交易电能的场所):其中,批发市场进行中、长期双边交易和现货交易;为了实施平衡电力供求,有30min的实时竞价市场,由独立调度实时安排平衡电力市场。发电厂之间的竞争是为了激励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及投资风险。目前,影响发电厂投资风险的因素有:技术水平、开发和建设风险、投资时机选择、经营风险、燃料价格风险、碳价格风险、电价格风险以及监管风险。2)输配电网络:英国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输电公司负责输电网的建设与发展,而配电网络运营商负责运营各自区域内的配电网。各输配电公司有义务发展和维持一个协调、高效和经济的输配电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电力市场已完全实现配售分开。3)零售市场(售电公司卖电给家庭和企业用户)。零售市场上,售电商之间的竞争和鼓励用户选择提高了售电商的服务质量,同时使政府压力变小且得到更高的税收收入。随着市场形势的改变,气候变化成为未来工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政府鼓励推进可再生能源政策和脱碳目标陆续出现,主要激励措施和法规如下。1)欧盟排放交易系统:2005年开始,制定全欧洲的碳价格,推动各个方面的脱碳工作。2)可再生能源义务:2002年开始,对售电商要求增加一项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或支付相应费用的义务。3)气候变化税:2001年开始,与政府签订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可减免该税的80%,可再生能源发电、发热厂免征该税。4)继续对发展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电厂投资。5)对小规模发电实行固定电价制度:2010年4月开始鼓励5MW以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政府鼓励社区拥有可再生能源计划。6)激励企业和公共部门以提高能源效益为目标的减排承诺能源效益计划,很快也将包括家庭和非住宅的绿色新政计划。政府也支持欧盟电力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以增加供电可靠性并为用户提供低碳经济的电能。改革方案也将充分考虑欧盟市场一体化的趋势。

1.2电力市场改革的必要性及关键因素

目前,英国能源行业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未来10年,大概有1/5的英国发电设施将被陆续关闭,其中包括大量的老旧核电站和造成严重污染的燃煤发电站。由于电站的关闭和电力基础设施的更换升级,在10年间英国需要1100亿英镑投资。同时由于电气化发展,预计未来的电力需求将大幅增长(到2050年电力需求预计增加30%到60%,峰荷时可能需要现有发电容量的2倍)。因此需要改革来吸引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英国将增加很多低碳发电容量,它们一般装机成本较高,且要么间歇性强(风电),要么调度灵活性差(核电),因此在技术和经济性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低碳发电装置的这些特点意味着电力系统需要更多灵活的备用容量,满足各时刻的电力平衡。在目前的电力系统,投资信号还不足以强到能提供满足日趋严重的间歇性能源的备用容量。若不改革,备用容量在10年后会低于10%。英国已设定了2020年前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34%、在2050年前减排80%的目标。如果在现有市场设置和政府干预下,没有额外措施,到2020年电厂碳排放可减少20%,但这个下降速度不足以达到英国2050年的减排目标。因为英国4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行业,所以为顺利完成减排目标英国必须向低碳电力转型,据政府估计,要达到减排目标,需要在2030年使电力生产完全脱碳。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预测到2030年平均每户每年的电费开支将增加200英镑,每年大概为500英镑左右。最新的影响评估报告预计2016年到2030年相比现行政策,实行第3次电力改革后每户每年用电开支将减少38~53英镑。因此政府认为,只有改革才能确保长期安全、优质和价格适宜的低碳电力,同时电力市场改革可以使英国保持在投资低碳电力领域的领导地位。

2电力市场改革的预期效果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是推动低碳电源发展、确保能源安全和抑制电价过快上涨,而这次改革预期会达到以下效果。1)推动英国经济发展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吸引大量投资来重建电力设施,将刺激经济发展和改善就业形势。这是因为在电力改革中需要全国大量的专业人员来设计、规划、加工、建设和运行许多项目。2)帮助实现碳减排目标为实现法定碳减排目标(2020年前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34%、在2050年前减排80%的目标),电力工业在本世纪30年代必须减少碳排放。电力市场改革将激励各类低碳技术发展,使得低碳电力的比例提高。同时容量市场激励减少用电需求,同样有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3)确保英国的电力供应安全英国电力市场曾经长期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合适的备用容量。但是DECC和OFGEM已经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继续下去而不改革,备用容量将会无法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建立容量市场,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使发电商提供合适可靠的备用容量。通过扶持各类低碳发电,电力改革将使电力供应多样化,这样会改善英国能源的安全性和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4)维持电价在较低水平无论电力市场改革与否,家庭用电价格都会上涨。分析表明电力市场改革后家庭用电价格短期内会稍微上涨,但是到20年后家庭用电价格会比未经改革的用电价格要低。这是因为更多的低碳电力将会降低电力批发价格、提供更好的备用比例。

3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达到上述预期效果,英国电力市场进行了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容量市场机制、碳价格支持机制和碳排放标准等内容的改革。英国采取的改革措施各有其针对性,同时又相辅相成。根据措施的针对性,可将改革内容分为以下3个方面,其中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属于低碳发电与安全运行2个方面。1)低碳发电推动电源低碳化,主要采取以下3项措施。①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为了促进对低碳发电的投资,实行针对低碳电源入网的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②碳价格支持机制:为减少投资者的顾虑,保证碳的价格公正合理,激励投资者投资于低碳发电,设立碳交易价格下限。③碳排放标准:为了推动电源低碳化,限制高碳电源的发展,对新建机组建立碳排放性能标准。2)安全运行保证电力供应安全主要采取以下2项措施。①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为了使得电力企业有发展电力和低碳电源的资金,实行针对低碳电源的上网电价和差价合约相结合的机制。在促进发电商大力发展低碳电力的同时可以确保电力供应充足。②容量市场机制:为了应对老电厂关闭和新建电厂的间歇性、随机性等问题,建立容量市场。3)政策制度要想确保电力改革的顺利进行,使电力改革达到设定的目标,需要与之配套的政策制度改革。已公布的4个主要改革措施如下。①资产监管:由监管机构提供承诺,设定价格上限,将与垄断相关的投资回收。②市场准入:为增加电力市场的流动性,确保独立的新能源电力公司能够获得长期合同,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制订了电力购买协议。③利益冲突及应急处理:英国政府委任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的调度中心来负责管理容量市场和差价合约。④过渡期处理:投资合约保证差价合约生效前的早期投资;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在过渡期仍然有效。下面介绍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主要内容。

3.1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

3.1.1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是由政府和低碳发电厂签订的长期合同确定的电价,可保证电价在未来15至20年不变,有3种主要形式。①奖金式上网电价:发电厂在批发市场卖出电后可以额外得到一笔固定奖金,西班牙电力市场使用此模式;②强制上网电价:发电厂在任何市场卖出电后都能得到一笔固定奖金,德国使用此模式;③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这是一个双向的长期合同,保证发电厂可以在不同卖电价时得到固定的价格,荷兰采用这种模式(也称为“滑动溢价”),丹麦在海上风电上使用这种模式。1)成本效益讨论这种上网电价将有效保障低碳发电厂的效益,同时只要政府持续关注批发市场的边际成本,上网电价是可持久的。奖金式上网电价是最容易实现的。奖金式上网电价与碳价格结合后给低碳发电很好地价格支持,也直接激励了投资。它的优点是长期稳定地实现脱碳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其缺点是一旦投资过热,成本较高,电价相对过高。上网电价中成本效益最高的是强制上网电价和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因为它们有相对较低的公共投资成本,也就降低了投资风险,从而减少了为增强低碳发电竞争力的财政压力。强制上网电价和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能吸引更多的投资群,尤其是小规模的独立发电厂商和公共机构投资方。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可以减轻超额奖励低碳发电的风险,与碳价格机制更有相容性。2)国家财政讨论短期内向低碳化过渡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但是从中长期看,过渡期费用的性价比是很高的。因此低碳减排是未来政府能源工作上的重心。奖金式上网电价可预测且易于管理,而强制上网电价和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易于变化,难以预测或管理。但政府相信相对复杂的机制在成本、效益和持久性上的作用是更重要的,同时公众对强制上网电价和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支持较多。总之,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结合了奖金式上网电价的优点(补助成本低,因而投资成本低;提高售电商信心,吸引新的市场竞争者)和强制上网电价的优点(保留市场信号,也影响市场信号),另外它有很好的成本效益和持久性。但是政府还要研究如何做好市场改革的平稳过渡,避免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间断。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推荐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

3.1.2差价合约

为了确保低碳电力生产商的积极性,促进低碳发电投资,实行针对低碳电源的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成立由政府管理的专门机构与低碳发电企业签订长期差价合约。其中,参考电价是基于市场批发电价得到的,基荷发电(包括核电、部分生物质能发电和装有碳捕捉的火电等)的参考电价时间周期稍长,目前为提前一季度确定(条件成熟后可以定为一年);间歇式发电(包括太阳能发电、风电和潮汐发电等)的参考电价时间稍短,为提前一天。当参考电价低于合同所规定的合约电价时,由政府补贴差价,当参考电价高于合约价格时,高出部分返回政府。也就是电力竞争性市场的价格波动只对用户侧发生作用,对于发电侧则实行相对固定的电价,使发电商能够看得到合理的回报,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财务激励。

1)差价合约核心内容合约价格是差价合约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已经了不同低碳能源初步的合约价格,也规定了每年在低碳能源方面的总费用(包括差价合约、可再生能源义务和小规模上网电价)。国家电网负责分析不同合约电价对政府的目标(低碳、安全和价格合适)的影响,一个技术专家组负责对国家电网的分析进行审查,最后DECC根据审查结果决定合约电价。合约价格的设定原则是与可再生能源义务、低碳能源的扶持力度一致,保证对新能源工业的持续投资。从可再生能源义务的支持力度转换到差价合约的合约价格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对批发电价的预测、15年或者20年的支持力度、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电力购买协议的期限、开发商的有效税率和由于采用差价合约而降低的资本成本。随着低碳技术的发展,低碳成本会降低,合约价格也会随着降低,消费者到时就可以减少电费支出。合同期是差价合约的另一核心内容。合同时间长度已经标准化,但是也可根据技术因素灵活调整。目前标准化的合同期有:新能源项目的合同期为15年,生物质能发电所有合同到2027年都结束(不论合同开始时间)等。

2)差价合约发放过程只有符合标准的电源才能申请差价合约,合格的标准如下:①低碳能源;②新能源容量要大于规定的最小值;③工程拥有有效的建筑许可和并网许可(最低标准),对于某些技术(尤其生物质能)将有一些额外的要求;④如果已有的混合火力电站(同时燃烧生物质和化石燃料)已经接受可再生能源义务,它们可以接受一个差价合约转变为生物质能火力电站;⑤大的工程要求提供给交付机构一个政府认可的符合标准的供应链计划,申请者需要提供工程名称、规模、地点、预期投产时间和是否分期交付。差价合约发放原则最初是先到先得,当发放预算的50%之后,交付机构就会查看政府征收控制框架下是否还有余量继续先到先得的发放方式。如果余量不足,交付机构会启动回合发放法。一旦开始回合发放,交付机构每年将组织2次发放,到时申请者可以密封投标提交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约电价。最初的回合发放会提供给所有合格的申请者差价合约,当到一定阶段时,交付机构同样会查看政府更宽泛的征收控制框架下是否还有余量继续该发放方式。如果余量不足,就会按照差价合约的合约电价排序,优先发放价格低的合同。如果开发商觉得交付机构没有正确执行规则,可以上诉。上诉过程分两步:第一,在申请失败者的要求下,交付机构需要检查他们的决定是否正确;第二,如果申请失败者仍然认为交付机构没有正确执行规则,可以上诉到OFGEM来检查他们的决定。在上诉没有得到解决前,将不发放差价合约,从而保护申请者利益。

3.2碳价格支持机制

2013年财政预算中将采取碳价格支持机制,与其他改革方案一起,建立连贯的一揽子计划。碳价格支持机制有助于提高碳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对低碳发电的投资兴趣。它通过增加电力批发价格,影响传统能源价格竞争力。低碳发电不必支付碳排放费用,经济竞争力增加,因此鼓励了对低碳发电的投资。因为低碳发电投资周期长,投资者要确定低碳发电未来的收益,也就是要求碳价格的确定性。目前欧盟现行的碳交易系统的碳交易价格比较低,在英国无法激励投资商投资低碳能源。为减少投资者的顾虑,保证碳的价格公正合理,更有力地激励投资者投资于低碳发电,英国政府设立了碳交易价格下限。规定CO2在2013年、2020年和2030年的碳价格下限分别为16,30,70英镑/t。当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成交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价格下限时,由政府补偿其差价部分。“碳价格支持机制”的正式实施时间为2013年4月1日,当天英国为碳交易设定16英镑/t的底价。但这个机制还无法完全实现202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20%的目标,因此需要与其他机制配合。如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从而同时满足脱碳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20%的目标。碳价格属于税收政策而不是财政支出。它的变化是与欧盟协议相关的,内容包括:增加环境税的税收比重;使税收制度更具竞争力,更简单、公平。

3.3碳排放标准

为了使英国能达到其碳减排目标,限制高碳电源的发展,对在英国建立的任何新电厂,都要限制碳排放量,明确禁止新建碳排放超过450g/(kW•h)的煤电厂。2009年英国发电机组的碳排放量平均为573g/(kW•h),其中燃煤机组的碳排放量平均为882g/(kW•h),燃气机组的碳排放量平均为376g/(kW•h)。这个排放标准只要求新建机组必须满足,对过去已建成的机组并不追溯。新的碳排放标准意味着未来所有新建燃煤机组必须安装碳捕捉与封存装置。3.4容量市场为了应对旧电厂关闭和新建电厂的间歇性和灵活性较差的问题,电力市场不能只有电量市场,还需要建立容量市场的机制,以吸引发电设施建设的投资和需求侧参与市场。容量市场是在现有的电量市场外单独设置的,可以由供应侧和需求侧2个方面来参与。电力生产者可同时在这2个市场操作,提供的容量和发电量都可收费。容量市场机制由政府指定机构或售电商作为购买方,交易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双边交易,并可采用物理交易或金融性的容量期货权交易。2014年英国政府将为2018年或者2019年冬天以后的备用容量组织第1次容量市场的拍卖。容量市场包含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但是暂时不包含北爱尔兰。

1)备用容量:根据调度中心对满足电网长期可靠性标准所需的备用容量分析,DECC决定容量市场中拍卖的备用容量合同量。

2)竞标:大部分已有的和新形式的容量都可以参与容量市场的拍卖,只有一部分容量无法参与容量市场,包括差价合约支持的容量、有小规模上网电价或者可再生能源义务的容量等。需求侧响应的容量有竞标的资格,长期减少用电需求的项目也可以参与容量市场。在调度中心的组织下,容量供应者给出可提供的备用容量,合格的容量将竞争4年后或者1年后交付的备用容量。已有的发电站默认可得到1年后交付的容量合同,新改造的电站可以得到为期3年的容量合同,而更长的容量合同主要给新电站。

3)二次交易市场:在竞标年和交付年之间及交付年里,参与者可以进行二次交易。

4)交付:竞标成功的容量提供者将在交付年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需要履行交付年在需要时提供能量的义务,否则就要面临与停电损失相关的罚款。5)费用:容量合同的费用将根据市场份额由售电商提供。费用由售电商经结算机构交给容量提供者,如果容量提供者面临罚款,它们的罚款也会经结算机构交给售电商。为备用容量预付的费用期望通过减少批发电价的方式得到。调度中心在容量市场中的职责包括为容量市场拍卖容量的大小提供建议、执行拍卖和授予容量合同。一个技术专家组将对调度中心的建议进行独立的审查研究。OFGEM负责管理第1次拍卖后容量市场中技术性的规则,并管理调度中心和执行容量市场中的规则。政府有意向指定Elexon公司为容量市场的结算。

4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的其他问题

除了上节介绍的英国第3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外,还有一些改革的监管政策制度及过渡期处理的安排等内容,本节简要叙述如下。

4.1资产监管基础

资产监管基础通过由监管机构提供的可信承诺,回收与垄断相关的投资。在电力方面,资产监管基础已用于开发和维护输配电网络。网络权持有人有权提高价格,但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由OFGEM批准网络权持有人的价格,并计算出相关成本,然后设定网络经营商可收取的价格上限。这也就意味着将风险从开发商转移给售电商。该风险包括购电风险、电价风险(短期和长期),以及不同的上网电价、建设风险、施工风险。对低碳投资来说则大大降低了风险。资产监管基础可以降低低碳发电的容量成本,从而满足英国的低碳目标,就这点来说有监管的企业的成本比没有监管的企业更低。但是,由此发电厂没有了市场风险的信号,政府预计,缺失市场激励信号造成的损失可能大于投资成本下降带来的收益。因此,资产监管基础是需要和其他低碳鼓励政策联合施行的。

4.2市场准入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制订了电力购买协议,来确保独立的新能源电力公司能够获得长期合同并增加电力市场的流动性。保证市场高流动性是电力市场改革能够高效率、低费用运行的关键。OFGEM目前在研究提案来增加电力市场的流动性,但是政府也在法案中寻求法律依据,希望当电力工业和OFGEM没能按时完成目标时政府可以介入。

4.3利益冲突和应急处理

为确保改革方案的机构是合适的,英国政府委任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的调度中心来负责管理和英国电力市场改革中的容量市场和差价合约。由于调度中心是一个私企,同时是电力市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政府有权在特定条件下重新任命一个新的机构来代替国家电网的调度中心。

4.4过渡期处理

1)投资合约在过渡期,以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来保证差价合约开始生效前的早期投资。在差价合约生效前,管理部门和相关开发商启动早期形式的差价合约———投资合约。对投资合约的处理如下:①确保投资合约转让给差价合约交易对手,或者由专门的交易对手机构来处理投资合约;②管理部门应该被授权为投资合约提供资金(如果投资合约没有转让给交易对手),应确保制定相关规则来要求售电商为投资合约提供资金(无论投资合约转让与否);③需要将投资合约提交议会,他们的付款责任将在法案制定中视情况而定。2)新能源过渡在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下过渡期投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英国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该政策机制设计复杂,不确定性较大。为降低市场不确定性,政府计划以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政策逐步替代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预期到2017年全面结束配额制对新上项目的实施。在过渡期(2014年4月到2017年3月),新建新能源发电厂可以在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政策和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之间任选一个政策。

5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对于中国建立适当的电力市场机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1)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是为提供安全、低碳和价格合适的电力而进行的,充分考虑了英国的电力行业基础和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对于中国电力市场改革而言,虽然不能完全照搬英国的电力市场模式,但是可以参考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力体制。

2)英国原来的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配额制,其政策机制设计比较复杂,导致政府监管难度大,存在诸多漏洞,后来不断增加修补条款,更增加了监管难度,在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中将逐渐由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代替原来的琐碎的修补条款。中国在制定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时,设计应简单明确,保障政策效率和可操作性。

3)英国为确保供电安全,建立了容量市场机制。中国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扩大,将来同样需要更多的容量来保障供电安全,可以参考容量市场机制,引入市场因素来刺激容量投资建设。

4)英国进行各次电力市场改革前都进行了详细地咨询调查,坚持先立法再改革,一套完整的法制体系是保障英国电力市场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而中国则在相应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上停滞不前,要想顺利进行电力改革,亟须完善法制体系。

5)英国前2次电力市场改革希望将电力看成商品交由市场管理,而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又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一定的行政干预是必需的。参照英国的经验,在电力改革中应该同时考虑市场和行政手段。而中国目前过于依赖行政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

6结语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5

澳大利亚批发电力市场澳大利亚批发电力市场是澳大利亚各个州的发电厂把自己的电价放入电厂所在州的AEMO分部进行上网竞价。AEMO是AustralianEnergymarketoperator(澳洲能源市场运行机构)的缩写。这个机构是澳大利亚政府设立的,用来监管电力行业运营。值得注意的是,在澳洲,能源是放在一起买卖的,AEMO也管天然气等其他能源的买卖。澳大利亚批发电力市场的电价是采用现货价格(spotprice)的方式。图1显示了澳洲批发电力市场的电价的形成方式。如果一个州有5个不同的发电厂,这些电厂将竞价上网。每个电厂的电价自己设定,这些发电厂报给AEMO的上网电价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先把这5个发电厂的上网电价从低到高排序,也就是对应着右边纵轴从小到大的电价。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容量从0到100MW,电价都是$20/MWh。那么,从4点到4点30分这半个小时,随着市场负荷的变化,拥有不同发电技术的发电厂将竞价上网,在4点05分,A点对应的左边纵轴的市场用电负荷是290MW左右,那么对应的右边纵轴的现货价格是35$/MWh。这时是第一和第二个发电厂满负荷运行,第三个发电厂的发电容量用了一大部分。在这一时刻,不管别的发电厂的电价是多少,批发市场的电价就按35$/MWh计算。其他时间点的电价依此类推。在澳洲,批发电力市场的现货价格是按照每半小时计算的,是每半小时间隔中每5分钟的瞬时现货价格的平均值。在上图中,这半小时的平均电价是(35+37+37+38+38+37)/6=37$/MWh。这每半小时的负荷的电将主要卖给零售商,这个问题将在零售商市场部分说明。对于发电厂而言,批发电力市场的价格减去某个发电厂自己的电价再乘以发电厂的实际输出容量就是这个发电厂的利润。例如,在4点05分,批发市场的电价是35$/MWh,而发电厂1的电价是20$/MWh,市场容量是290MW,所以,(35-20)×290=4350$/h,也就是说这个状态如果运行1个小时,这个电厂的利润将达到4350$。如果一个发电厂因为电价设定过高或者别的原因没有能够上网,那么利润将无从谈起。AEMO可以给这个电厂发信号告诉电厂加以调整。因为,每半个小时,电厂的电价可以重新上报给AEMO。另外,AEMO设定了最高现货电价12500$/MWh和最低现货电价-1000$/MWh,这样,所有发电厂上报的电价都不能超过最高现货电价和最低现货电价。在澳洲,每个州都可以有若干个电力公司。每个电力公司可以以一个州作为公司总部,然后在不同的州有分公司,这些总公司和分公司将可以管辖公司所在州所拥有的所有发电厂。这些发电厂的利润最终转移给它们所属的电力公司。这样,不同的负荷情况下,不同发电厂的利润将不同。这些利润的不同将最终影响电力公司的利润。澳大利亚电力零售商市场澳大利亚电力零售商市场是电力零售商将电作为一个产品打包从电力批发市场买过来后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再从中买电的市场。

对于电力零售商而言,他们可以先根据自己的财力和销售计划从批发电力市场或者别处买来电。如果他们从批发电力市场买电,就按照每半小时的平均价格乘以负荷量的钱支付给AEMO,AEMO再把钱给相应的几个电厂。零售商从批发电力市场买过来电之后,就可以制定相应的卖电计划或者按照现成的计划卖电。比如说,零售商可以按照高峰时间段和非高峰时间段来制定相应的不同的电价。另外,消费者的类型是零售商制定销售计划必须要考虑的因数,因为普通的居民用电、工业用电和商业用电对电的要求是不同的。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财政状况、日常用电情况等选择适合自己的零售商和买电方案。在澳洲,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用电测量仪表。如果选择普通仪表,那么这些仪表将只记录一段时间的总用电量。如果选择智能仪表,那么每半个小时的用电负荷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然后传给零售商。不妨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电费账单的组成:批发电力市场的发电成本占据32%,电网传输费用达到了45%左右,这些部分占据了电价的绝大部分,其他是零售商服务费、碳税等等。澳大利亚电力市场商业模式的框图图2是澳大利亚电力市场商业模式框图。从图2可知,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是发电厂(Generators)通过竞价上网卖电给电力零售商(retailers),然后电力零售商卖电给用户。当然,用户的账单里面包括了电网传输和分配电能的费用。上图还包括了电费的大概流向。这个流向包括终端用户流向零售商再向发电厂,同时零售商的一部分钱流向配电部门再流向输电部门,最后到大的发电厂或者终端用户直接流向配电部门再最终流向大的发电厂。AEMO监控发电厂、上网竞价、输电、配电的过程,在电力市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电力行业商业模式的优缺点分析综上所述,澳洲电力市场商业模式是具有很强竞争性的电力市场模式。首先,澳洲批发电力市场可以让一个州的不同电厂竞价上网。电厂之间就有了竞争。另外,电厂的上网电价的制定受到AEMO的制约。AEMO有权决定谁上网。但是,批发电力市场平均电价的制定不完全合理,因为任何5分钟之内的负荷波动恐怕谁都无法完全说不剧烈变化。这样的平均电价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市场实际负荷。其次,零售商市场也是有竞争的。一个州有一批零售商。这些零售商在制定不同的销售计划时也要接受消费者的挑选。所以,零售商之间也会产生竞争。但是,零售商市场会导致电费的增加,因为消费者要支付的不仅仅是电自己的价值,还有传输分配的费用以及碳税、零售商服务费等等。所以,零售商市场的好处是增加了竞争,弊端是增加了消费者的电费。

二、中国电力行业商业模式介绍和特点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商业模式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各个省的省会、直辖市等市设立分公司,各个分公司再设立各个地市的电力公司(局),由各个地市的电力公司向工厂用户和居民用户输配电、卖电。中国电力行业商业模式缺少竞争,在这个垄断的背景下,电力市场其实是没有市场的。因为,所有用户的电费都交给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虽然中国也已经开始实施了阶梯电价,但是这个阶梯电价无法确切反映电网负荷的真实情况,不尽合理。

三、澳大利亚电力市场商业模式在中国电力市场运营的发展思路探讨

鉴于以上分析,中国的电力行业商业模式可以以现在的澳洲电力行业商业模式为基础,进行改良。首先,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只拥有电网的资产,政府出面成立像澳大利亚AEMO这样的部级电力市场运营监管机构。这个机构在每个省市设立办事处,对每个省市的电力市场实施实时管理。中国各个省市的电厂由各地电力公司拥有并持股。对于一些大的电厂,政府可以入股并控股。对于中小电厂,可以让私人拥有。这样,中小型的电厂之间可以产生竞争。每个省市的所有电厂每天把本电厂的电价提前报给这个机构,每个电厂的电价是各个电厂的机密,这个价格由实时的燃料价格等决定。这样可以帮助解决国内煤电联动的问题,就是上网电价市场化。然后由这个机构根据负荷情况让所有的电厂竞价上网,并算出这半小时的平均电价,卖给零售市场。这里,笔者认为可以进行瞬时电价和瞬时负荷的积分再除以半小时的总负荷量,这个电价是准确的平均电价,比每5分钟的平均电价更加真实。电力批发市场的最高电价和最低电价可以由政府制定,该机构执行并体现在相应的法律文件中。每个电厂的上网电价每半小时可以重新报给这个机构,报价可以在下一个半小时来之前就确定下来,然后这个机构用相应软件执行下一个半小时的平均电价计算。每半小时的平均电价也就是批发电价乘以负荷卖给零售市场。对于每一个省市,每个电厂之间就有竞争,每半小时电价负荷会不同,每个电力公司每天的盈利亏损自然不同。另外,每个电厂可以由一个或者不同的公司持股。这样同一个地区可以有很多的公司来竞争,增加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性。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6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由于智能电网本身的使用诉求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针对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不同地区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内容。从广义范围考虑,智能电网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物理电网建设来实现的对计算机通讯技术、测量传感技术以及新能源控制技术之间的完整融合,智能电网使用覆盖电能应用的发送、输入以及销售等众多环节,是对电能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也是一体化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呈现。基于智能电网技术发展下的电力系统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电能使用需求,并且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是当前节能环保、电能服务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在电力供应系统中的集中呈现。基于智能化电网使用背景之下的智能电网概念也得到了我国电力市场的普遍认可,无论是骨干网架构建还是各级电网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均突出了信息通信及数字化电能资源配置对于电力市场发展的积极影响。

1.2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1.2.1电力市场发展与智能电网建设之间表现出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

这是由于电力市场受到智能电网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在选择权开放化之后用户便可针对不同的供电方式来进一步达到优化用电的目的。此外,关于电力市场执行制度的革新对于现有市场经济运行也起到了积极的导向意义,通过价格驱动来实现对电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这是双向互动价值在电力系统中的突出体现。

1.2.2智能电网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电力市场的发展进程。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成为了支撑电力市场模式改革的重要技术力量,而智能电网的出现也为电力市场信息流和电力流的获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此外,智能电网在电力企业中的渗透也使得传统的供电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无论是供电系统还是电能使用都显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这就更加突出了电力市场发展对于电力产品的积极引导作用,是现阶段促进电力交易便捷化和精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

从当前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市场基本运行结构以及系统运作方式的影响分析,基于智能电网建设所带来的电力市场发展已然成为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营发展变革的必要趋势,这对电力市场化格局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应积极争取政府广泛支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2.1能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智能电网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化石类能源消耗和使用频率的减少,在积极促进新能源使用的同时也实现了网络手段辅助下针对电网能源输送的优化处理。不难分析,随着当前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日臻成熟,更加实用化的能源资源利用势必将突出智能电网的配置与使用优势,进而最大程度促进电力企业能源资源的相互整合。对于用户来说,用电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智能电网的网络终端来实现,这就使得企业用户实现了日常用电的正常供给。

2.2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供需关系的改变

从智能电网的物理平台建设角度分析,分布范围的扩大也使得用户用电的传统运作模式发生了变化,这一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势必将导致电能领域供需关系的革新,无论是智能电网中的集成双向通信技术还是电力传输技术都进一步促进了日常用电问题的有效解决。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实时价格的公布不仅成为融洽电力市场各领域关系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也产生了重大变革,这也是当前电力领域孤岛运行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模式当中,智能电网被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孤岛,并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协调与控制来实现多余电量的远程输送,这对缓解电网使用压力以及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旦电网遭遇故障,那其中的独立运行系统便会自动解列,保障孤岛电网的持续运行。

2.3完善电力市场建设与发展机制

对于电力市场发展而言,智能电网的出现对于电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而其中针对电力市场拓展而形成的执行机制建设问题就成为了完善电力企业直流输电以及设备更新的必要手段。智能电网中所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尽可能控制电网损耗的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电网系统本身的灵活性,这对控制电能交易成本极为有利。基于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而来的智能电表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这不仅使得用户能够实时获取必要的电力信息,增强了电力用户与电力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对于电力市场透明化信息机制的构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结语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7

智能电网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国际能源署给出的定义较为准确地概括了其共性:“智能电网是使用数字和其他先进技术来监视和管理所有发电来源电力的运输,以满足最终用户不同电力需求的电力网络。智能电网通过统筹所有发电端,电网运营商,终端用户以及电力市场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能力,尽可能高效地操控系统的各个部分,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和对减弱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稳定性。”帅军庆(2009)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化电网。StevenE.Collier在2009年IEEE电力和能源会议上认为,尽管智能电网内涵不同,但具备自愈、用户参与、抵御灾害能力、有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电力市场得以更好的发展这五个特征。陈志恒等(2013)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受技术条件、商业价值、投资和政策框架的制约,世界各国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进化”,大致都需要经过由能源单向传输到能源与信息双向传输、由垂直一体化结构到网络化结构、由能源一次性输出到储存性输出、由垄断化运营模式到市场化运营模式的渐进过程。智能电网支持分布式电源的接入。Ackermann(2002)分布式电源是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构成,发力在用户侧的小型发电单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能、热能和朝夕能。吕春泉等(2011)虽然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清洁性,能够有效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同时,具备随机性、间歇性、开发成本高、反用电高峰等不稳定特征,直接接入电网会对传统的电网造成巨大的冲击,进而大大降低传统电网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但储能技术、柔性直流技术、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实施,解决了技术因素,例如国家电网公司完成的河北张北风光储示范工程。

当前我国政府提供的新能源补贴政策解决了价格高的问题。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变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提高电力产品的价格弹性。胡恩同(2011)电力产业具备自然垄断属性,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电能具备无形、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危险大、同质性的特点。作为生产品,具备企业有效规模大、资金密集、投资周期长、资本存量调整困难、难以储存的特点;作为消费品具备消费时间集中,时间周期性强,可替代性差,缺乏需求弹性的特点。供给需求要求瞬间平衡,电能质量对电器寿命和质量会产生影响,负荷变化瞬间供给产生影响。戚聿东,范合君(2009)但随着技术和经济理论的发展,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逐渐在削弱。例如,随着发电技术的发展导致发电企业的最小效率规模显著下降。20世纪80年代,发电企业的最小效率规模为900MW,而到了90年代中期最小效率规模缩小为100MW(bayless,1994)。因此,最近20年新建电厂的生产规模和分布较之以往明显变小和分散,但是生产效率却大大增强。目前,西方国家和我国已经在发电领域映入了竞争,促使企业提高了效率、改进了服务、降低了价格,垄断行业焕发了生机活力。居民、商业及工业用户具有不同的电能价格需求需求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反应的三种方式决定了价格需求弹性的大小,价格上涨时,一是消费者可以选择消费替代品;二是不选择替代品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该产品的消费;三是消费量不变,减少在其他产品上的花费。智能电网使得分布式电源成为传统电网公司供应电能的替代消费GriffinJM等,2005)。在电力市场中,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将成为用户选择电能的消费替代,这将提高电力产品的需求弹性。综上所述,学者们普遍认识到智能电网不仅是能源领域重要的技术革命,更将进一步推动能源产业、能源市场的变革,但忽视了对市场结构演变的研究。正是基于此,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在借鉴古诺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多个需求市场,给出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均衡解和均衡价格,并与完全垄断市场进行比较。

二、智能电网下电力市场的不同均衡

(一)问题的转化

从对电力市场影响的角度看,智能电网实现了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为电力市场电力带来了新的竞争者,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增加了。市场结构从完成垄断逐渐演化为竞争。于是,我们将问题转化为新的竞争者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关注的是电力供应商和消费者行为发生的变化、新的均衡数量以及新的电价形成机制。

(二)模型选择

在分析市场结构的经典文献中,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市场参与者选择的策略行为密切相关,经济学家采用非合作博弈的同时决定产量的古诺模型、同时决定价格的伯川德模型、产量领导者模型斯塔科尔伯格模型以及价格领导者模型,每种模型都适用不同的环境条件。本文结合当前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的影响,选择同时决定产量的古诺模型。古诺模型中,市场参与者选择生产多少产量作为策略行为,同时决定产量后,也就相应的形成统一的市场价格。产量的本质是选择生产能力,也就是说市场潜在进入者在进入市场时,依据在位企业的产量来选择自己的产量。2009年以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同时,支持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国家能源局的主导下,相继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天然气十二五规划,颁布《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重新启动大用户直购电,宣布建成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大力推广风电特许权招标工程,制定新能源电镀补贴和电动汽车补贴。要求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面对这种情况,传统供电商的市场进入阻止策略难以实施,与分布式发电商在用户侧展开竞争将在所难免。国家对分布式发电商的长期补贴政策,使得其具备了市场竞争力。林恩.派波尔(2012)发现在位企业选择价格领导者的策略,将导致新进入者具有后发优势,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决定价格的伯川德模型的结果是均衡价格逼近边际成本,最终导致双方利润下降。在位企业具备选择产量领导者的先动优势,产量高于古诺最优产量水平,利润是追随者的2陪。在追随企业产量较低的情况下,领导企业如果返回到古诺最优反应函数并少生产,则领导企业的状况可以得到改善。然而,如果领导企业真的改变产量,并且跟随者也知道这种可能,那么跟随企业会预期到其采取这种行为并在第1期不再降低产量。相反,如果它预期领导企业会增加产量,它也会增加自己的产量。最终,预期产量的博弈将会使博弈回到同时博弈的古诺均衡结果。如果领导企业不能在第1期对产量做出承诺,则跟随者将会预期领导企业的产量变化,在此情况下博弈将会同时进行。综上,当前传统供电商不会选择价格领导者的策略,新进入者因成本过高和规模较小没有能力选择价格竞争策略。伯川德竞争策略因会导致均衡价格接近边际成本,市场参与者不会选择这样的策略行为。在当前国家要求新能源优先调度的情况下,如果实现电力市场竞争,传统供电商不得不同时考虑新能源发电商的产量决策,这就使得竞争从斯坦尔伯格模型进入到古诺模型。

(三)模型假设

本文主要分析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三个市场结构模型的均衡结果,为了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做出以下5个假设:假设1:智能电网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新的分布式发电商开始进入电力供给市场,在用户侧与传统供电商展开市场竞争。假设2:不存在电网输电容量约束。线损、交易成本、发电机启动成本、空载成本、政府补贴均为零。假设3:发电商追求利润最大化,选择电量作为竞争策略,最终实现纳什均衡。每个发电商可以对每一类消费者销售电能。发电商成本函数是产量的二次凸函数。假设4:电力需求不断增加,消费者为商业、工业、居民三类,其需求函数对所有发电商都是公共信息。消费者拥有储能措施,能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自由选择不同的发电商。需求函数是线性需求函数。假设5:市场结构将经历完全垄断、寡头竞争、垄断竞争三个阶段。用1个传统供电商(火电)和3个需求市场来代表完全垄断市场结构;1个传统供电商、1个新能源发电商(风电)与3个需求市场代表双寡头市场结构;1个传统供电商、2个新能源发电商(风电和光伏发电)与3个需求市场代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智能电网的发展将导致以新能源技术为主的分布式发电商不断进入电力市场,并与传统的供电商形成竞争,市场结构将逐渐演化。本文通过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供电商、多用户市场的古诺式博弈模型,刻画了这种演化趋势,并给出了模型求解方法和算例。研究发现随着电网不断智能化,电力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分布式发电商越多,电力市场交易量越大,交易价格越低,过度竞争将导致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传统供电商利润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大幅下降。根据这些研究发现,笔者建议在以下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从而较好实现电力市场发展,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

1.以智能电网革命为契机,引入多元化分布式发电商,从而加速电力市场化改革。我国的电力改革始于1997年,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艰难改革,仍未全面实现2002年提出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目标。当前电力市场交易模式,依然是以电网公司为主导的单边电力交易模式,以政府规制电价为主导定价模式,这种模式并不能缓解市场煤和计划电的根本矛盾,价格在配置资源中并未很好的起到作用,降低了能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2013年负责电力改革的电监会并入能源局后,电力改革迈上了新的台阶。智能电网不仅能够在技术上(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储能等技术)降低电力市场的自然垄断属性,而且能够提高能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分布式发电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监管机构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监管目标,而且有助于实现电力市场化改革目标。多元化分布式发电商的引入,势必将在用户侧与传统的供电商形成有效竞争,而能为电价形成机制奠定基础。如果没有政府规制和传统供电商的阻止进入策略的实施,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市场参与者的策略性反应将是进行古诺式的产量竞争,而这将形成竞争性电价。随着分布式发电商的增加,电价将大幅度下降,参与者将依据电价安排生产和投资,工业、商业、居民用户将依据电价波动合理使用电量,这将提高能源配置和使用效率,计划电和市场煤的矛盾也迎刃而解。

2.建立以能源监管机构为主导的智能电网发展模式,降低分布式供电商的进入壁垒,引导传统供电商向竞争性供电商转变。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随着分布式供电商的不断引入,如果没有政府电价规制的情况下,供电竞争的结果是电价大幅下降,传统供电商的利润也将大幅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供电商的最优策略性行为是实施阻止进入策略或参与分布式供电,而这将进一步加强传统供电商的势力,降低分布式供电商的进入速度。这一竞争结局将与电力改革目标背道而驰。当前,这一事实正在发生,传统电网企业主导了智能电网的发展,主导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度,倡导集中式发电,分布式发电商接入电网成本较高。据中国能源局统计,2012年总共放弃风电200亿度,直接损失100多亿元,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发电商阻止进入策略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能源监管机构为主导,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包括传统供电商和分布式供电商,制定智能电网发展框架,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场竞争规范等制度,这将十分有利于分布式供电商顺利进入供电市场,进而促使传统供电商放弃阻止进入策略或直接参与分布式供电策略,提高其运营效率,使其转化为竞争性供电商。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8

在现有的研究中计算电力市场VaR的非参数法主要有历史模拟法、蒙特卡洛法和分形理论。其中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洛法早期研究较多,而分形理论是一种电力市场VaR计算的新方法。历史模拟法假设市场未来的电价和历史数据类似,这样就可以用历史电价数据模拟将来电价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计算出将来的可能最大损失。文献[10,12]在研究电力市场的风险度量时采用了该方法。历史模拟法概念直观、计算简单,容易接受,但其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对于历史较短的市场其计算能力较差。蒙特卡洛法计算VaR则不需要依靠历史数据,它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来计算VaR值,文献[13-15]对蒙特卡洛在电力市场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做了研究。蒙特卡洛估计精度高,但其计算时间较长,投入成本较高,且其需要假设随机过程,可能造成模型风险。文献[16-17]把分形理论运用于对电价波动的分析,发展了一种新的研究电价波动的非参数法。刘伟佳等(2012)针对电价分形的特点,基于回归间隔法(RIA)对电价进行分析,并给出了计算多重分形分布数据VaR值的算法。他们在对PJM数据实证分析后指出,该方法与传统的基于正态分布的VaR相比,不会高估市场风险,且可迅速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电价波动,及时衡量电价风险。

2基于参数法的电价波动预测与电力市场价格风险度量

非参数法的固有缺陷使其无法担当电力市场风险评估的重任,学者们转而研究参数法计算电力市场的VaR。在运用参数法计算电力市场VaR时,首先预测电价的波动方差(2tσ),然后用估计的条件标准差(tσ)乘以假设分布下的标准分位数,就可以得到其VaR值。基于参数法计算VaR的优点在于减少了对大量历史数据的依赖,缩短了计算的时间,降低了计算的成本。从参数法的原理可以看出对电价序列的波动建模是计算VaR的必要前提,对波动率的准确预测是提高VaR精度的关键。目前研究中对电价波动的预测方法主要是基于GARCH模型和“实现波动”两种,其中基于GARCH模型的方法是对波动预测的传统方法,而实现波动是近年来连续金融理论应用于电力市场电价波动预测的新成果。

2.1GARCH模型

基于GARCH模型计算电力市场VaR的原理是首先建立一个自回归异方差模型(2)其中:tr是电价或电价收益率;2tσ是tξ的条件方差。通过样本数据回归其模型参数,并运用该估计模型对未来的电价方差进行预测,假设tξ服从一个随机分布(比如正态分布或者t分布),然后用估计的条件标准差(tσ)乘以各自分布下的标准分位数,就可以得到VaR值。对tξ的假设不同对VaR的计算影响较大,其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文献[18-21]较早运用ARMA-GARCH模型预测西班牙、加利福利亚以及北欧电力市场的电价,分析中他们着重研究的是电价的均值回归和异方差特性,使用的是比较单纯的ARMA-GARCH模型,对残差分布假设为标准正态分布。文献[22]对运用不同的ARCH模型计算VaR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首先根据模型估计的对数似然值(LLR)和AIC、SC信息判断准则综合得出EGARCH-M模型更适合刻画电价的变化;随后把连续MCP时间序列按24个不同的时段划分为24组数据,分别在正态分布、t分布和广义误差分布(GED)下计算VaR值,运用Kupiuc检验对其进行精度分析,认为不同时段应该对扰动项进行不同假设,在深夜的时候(22、23、24、1等时刻),正态模型假设对电价波动风险有较好的估计;而在白天的时候,t分布假设和GED假设对波动风险的估计比较好。白天的大部分时刻,正态分布假设完全不适合波动风险计算,而GED假设的适用范围比t分布略为广泛一些。文献[23-24]在研究电价的波动建模时分别假设其服从t分布和加权高斯分布。在对电价波动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发现由于电力商品的特殊性,电价的波动还存在一定的特有性质,如电价波动的不对称、电价偶然的极值跳跃等,这些对电价波动的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学者们分别对这些性质做了处理:

(1)电价波动的“杠杆效应”。文献[25]在研究电价的性质时发现电价的波动存在一定的“反杠杆效应”,即电价的波动在电价正的变化时比负的变化时要大,所以他建议在对电价的波动建模时应该考虑用EGARCH模型来处理这种杠杆现象,他们运用加利福利亚电力市场的数据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结论。文献[26]也认为EGARCH模型能很好的捕捉到电价波动的不对称性。文献[27]则在对美国5个不同市场数据研究中也发现了电价波动的不对称性和季节性等特征,通过建立一个门限模型(TGARCH)来处理这种杠杆效应,在波动模型中还加入了季节性的变量。文献[28]在对澳大利亚五个电力市场电价的波动进行研究时指出,电价波动在需求较大时波动较大,而在需求较小时波动较小,表现出较强的不对称性,同时波动随需求有较大的周期性,研究中作者用GARCH、基于t分布的APGARCHS和基于偏t分布APGARCH等模型对电价波动过程的模拟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基于偏t分的APGARCH模型模拟澳大利亚的电价波动最为合适。文献[29]比较分析了GARCH、EGARCH、APARCH和CGARCH模型对波动预测的效果,认为APARCH模型在对电价的波动短期预测的效果要优于其他三个模型。文献[30]在研究美国中西部电价的变化时也发现了电价波动的“杠杆效应”,他们则运用了EGARCH-M模型处理电价波动的“杠杆效应”。文献[31]对十个不同的GARCH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其结果显示在均值回归方程中加入波动影响的ARMA-GARCH-M模型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波动的“杠杆效应”,在预测波动时的表现要优于其他模型。

(2)电价波动的“极值跳跃”。电价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极大的正负偏离,对于这种极大的正负偏离已经不属于“正常”的波动,一般称为极值跳跃,对于这种偶然出现的极值跳跃,ARCH族模型无法准确地捕捉到,所以在描述电价的波动时还需一个程序对极值跳跃进行描述。文献[32]运用马尔科夫转化模型来描述电价的跳跃,在这个新的模型中没有GARCH过程,只是假设其残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而把电价的运动分为“正常”动态、突然增加、恢复正常三个过程,两个过程之间的转换用一个概率函数来表现,此模型能够捕捉到电价的跳跃特性和解释电价的高波动性质。文献[33]在预测电价的GARCH模型中融入了描述电价跳跃的因素,他们运用了高斯分布来刻画电价跳跃,与没加入跳跃部分的模型相比,前者对波动的预测表现要好于后者。文献[34]从电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特点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电价跳跃的动因,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泊松跳跃分布的GARCH-EARJ模型。文献[35]则建立了一个聚焦于价格跳跃预测的ACH模型,该模型的作用是可以较为准确捕捉到价格的极端跳跃。

(3)影响电价波动的特定因素。一些学者在研究电价的波动时认为在电价的运动还受电力市场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电价的波动有很好的解释作用,所以模型中还应加入一些描述电力市场特有性质的外生变量。文献[36]认为把GARCH模型应用于电力市场时还要考虑电力市场的特有因素,如容量充足度、必须运行率等都能影响电价的波动。因此,作者引入了容量充足度和必须运行率两个外生变量建立了刻画电力市场价格波动的新GARCH模型,该模型能够弥补常规方法的不足,无论在静态预测还是在动态预测下都能保证较高的精度。文献[37]则把生产技术、市场力和输电阻塞等因素考虑到了电价的研究中,建立了联合外生变量的Reg–ARFIMA–GARCH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说明该模型表现较好。文献[38]考虑了电价条件均值和条件方差的共同因素季节因子,把其看成一种看不见的影响条件方差的因素加入异方差的回归中得到了一个新的GARCH-SeaDFA模型,文章指出该模型在波动的短期、长期预测都表现得较好。近年来很多学者把小波处理技术运用到了电价的分析中,首先利用小波变化理论把电价原序列处理成概貌信号和细节信号,对各个分别建模预测后加总得到总的预测[39-43]。但小波分析对波动较大的情况的分析作用有限,而电价在一天的某些时段波动是非常剧烈的,这就导致了该思想在电价波动的分析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电价特有性质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模型对电价运动的刻画,但对电价的运动假设为一个假定的模型,这将导致很大的模型风险。另外研究中把tξ人为地假设为各种分布,这样的假设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且不同分布假设下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这就需要寻找另外的方法来处理电价的尾部特征。同时在现有用参数法直接计算VaR的文献中尚未融入对极值跳跃特征的描述。

2.2实现波动

随着高频数据越来越容易可得,连续金融理论在金融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实现波动在测度股市日波动率中的良好表现引起了电力市场研究中的注意,很多学者试着将其应用于电力市场中。文献[44]认为GARCH模型在刻画电价波动的异方差效应时表现良好,但GARCH在模拟电价波动的跳跃特性方面却表现出无力,他们提出了“实现波动”估计的是日整体波动,而“幂波动”估计则是剔除了波动的跳跃部分,并用该理论把跳跃波动计算出来作为波动预测的变量,运用澳大利亚电力市场的数据实证证明其预测精度要好于单独用实现波动作为预测变量。最后作者把实现波动预测与EGARCH模型的波动预测精度做了比较,实现波动的预测效果比EGARCH模型的预测效果要好。沿着文献[44]的思想,文献[45]估计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8个电力市场的不同价格频率的“实现波动”,其结果显示澳大利亚电力市场和美国电力市场的波动较大,这可能是每个市场的电价频率不同造成的,同时还指出运用不同的“实现波动”和“幂波动”侦查的电价波动跳跃是不稳定的,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电价的反转引起的序列负相关和日内电价的跳跃次数不只一次造成的,而调整幂波动的滞后步数可以克服其序列负相关。文献[46-47]研究了电能交易量、杠杆效应和周期性等对实现波动的影响,对使用标准的“实现波动”技术和传统基于GARCH的方法预测将来波动的表现进行了比较,得出前者比后者表现的得好的结论。更进一步,如果加入电能交易量、杠杆效应和周期性等外生变量的影响,“实现波动”技术的预测能力提高得更为明显。隐含波动率的概念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通过金融衍生品的期权价值运算得到,大量的文献对运用历史“实现波动”和隐含波动率对将来波动进行预测做了比较,一般认为隐含波动率对将来波动有较好的解释能力。文献[48]把该概念引入到电价的波动预测中,因为在电力市场中很少有电力期权交易,所以他们在文章中利用短期电力期货价格计算的波动率代替了期权隐含波动率,然后把这个隐含波动率作为预测模型中的一个变量,指出由于基于期货的隐含波动率包含了市场参与者的竞价和电力市场结构等能影响将来电价波动的信息,所以把它作为一个解释变量能提高对将来波动的预测精度。然而,实现波动的概念来源于连续时间金融理论,而实践中电价的变化与金融市场并不一致。文献[49]用原油与天然气价格数据对其“实现波动”和实现相关进行了分析,在文章中指出,很多传统金融资产的固有特性在能源市场也是存在的,这些固有特性包括:(1)波动的长记忆性;(2)日实现方差和日回报率的非高斯分布。所以作者认为“实现波动”和实现相关在能源市场是可以接受的,并建议把该概念运用于其他能源数据加以检验。虽然上面的研究中普遍得出了“实现波动”技术在预测电价波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对该概念能否运用于电力市场的电价数据并没有说明。而电力商品与原油等商品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对“实现波动”在电价波动预测中的运用还需谨慎对待。另外根据“实现波动”的概念来看,它只能计算日波动或者更大时间间隔的波动,而对于日内波动的计算和预测却受到了限制。

3半参数法计算电力市场价格风险

参数法对电价序列厚尾偏锋等特征描述的乏力,导致了参数法在计算电力市场VaR时有较大的误差,学者纷纷寻找能够描述其尾部特征的方法,比如假设其尾部服从广义误差分布、t分布和偏t分布等,但效果有限。半参数法则在尾部的处理上做出了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半参法是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的结合:在预测电价的波动时仍然运用GARCH模型,但对模型中的tξ不做假设分布,而是运用非参数法来估计一定显著水平下的分位数。文献[50]对基于核估计的半参法在电价研究中的运用做了研究,与参数法比较半参法表现出显著的优势。非参数估计分位数的方法还有历史模拟法、蒙特卡洛法、极值理论等,但在电力市场VaR计算研究中,基于极值理论的半参法运用较多。本节接下来重点讨论基于极值理论的非参法。文献[51]首先运用极值理论计算了加拿大电力市场的VaR值,通过与历史模拟法和传统的正态分布假设相比较,认为EVT有更好的精确度。文献[52]在GARCH模型中引入了极值理论的思想来预测将来电价,通过对比认为EVT方法在描述电价的极端变化比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表现要好,其对电价的预测更为准确。文献[53]则运用极值理论研究了电力市场VaR的计算,文中的模型与文献[54]中建立的AR-EGARCH-EVT模型相似,假定其厚尾服从广义帕累托分布(GDP),通过POT方法计算其VaR值。作者用五大国际能源市场的电价数据来对AR-EGARCH-EVT、HS、AR-HS、AR-ConVar、AR-EGARCH-N、AR-EGARCH-t等模型计算VaR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新模型对VAR的计算有更高精度的结论。文献[54]使用加拿大电力市场的数据研究了基于GDP分布极值理论对VaR的计算,得出了该方法比常规时间序列方法和历史模拟法计算VaR更精确的结论。文献[55]通过建立EGARCH-EVT-CVaR对电力拍卖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析时也认为EVT方法与传统的时间模型相比能更好地描述价格的极端变化,更适合于描述电价的厚尾特性。文献[56]在运用极值理论计算电力市场VaR值时,把尾部帕累托分布的参数看成随机变量,并结和贝叶斯估计的思想,这样就可以根据能观察的数据对VaR值进行调整,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文献[57]在对电价的特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极值理论在电力市场中运用给予了肯定,并在该文章中对EVT在电力市场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做了全面的慨括。极值理论能很好地描述分位数的尾部特征,能较为准确地捕着到价格的极端变化,与传统金融时间序列结合显著地提高了电力市场VaR计算的精度。但应用极值理论需要较大量的历史数据,这是它相对于参数法的一个缺陷。极值理论在估计尾部分布时阀值的决定至关重要,如果阀值过高,则超过阀值的数据较少,参数估计值的方差较大;如果阀值较低则会使估计出现较大的偏差,降低了VaR的计算精度。

4结论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论文网]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8]江小国.论我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市场论坛,2004.

电力市场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公务员之家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8]江小国.论我国铁路经营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市场论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