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原生态多元呈现

时间:2022-09-06 05:54:13

少数民族题材原生态多元呈现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我国当代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电影形式近年来倍受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更是那些古老的族群、原生的文化、淳朴的人性折射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学观念。电影工作者不遗余力地发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这块肥沃的土壤,但少数民族题材原生态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影类型出现在新世纪,这种新的电影类型在西南地区这块肥沃的土壤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一、新世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在我国自然区域划分中,西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分,对应的行政区划主要有川、滇、贵、渝、藏的大部以及陕南地区。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山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主要有苗族、藏族、彝族、白族、壮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瑶族、水族等近40个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总量的65%。进入新世纪,西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比重大大增加。《婼玛的十七岁》(2002年,哈尼族)、《花腰新娘》(2004年,彝族)、《开水要烫,姑娘要壮》(2006年,苗族)、《阿娜依》(2006年,苗族和侗族)、《朝霞》(2006年,布依族)、《大东巴的女儿》(2006年,纳西族)、《香巴拉信使》(2008年,纳西族)、《尔玛的婚礼》(2008年,羌族)、《鸟巢》(2008年,苗族)、《滚拉拉的枪》(2008年,苗族)、《阿峨之恋》(2008年,壮族)、《俄玛之子》(2008年,哈尼族);《云上的人家》(2011年,羌族)、《镇康回响—阿数瑟?阿婀娜》(2011年,德昂族)等相继问世。

2002年,章家瑞执导的《婼玛的十七岁》,讲述了哈尼族少女婼玛对城里观光电梯的向往和她那青涩的初恋。2004年,章家瑞的《花腰新娘》给观众展示了花腰彝族的种种风俗和那花一样美丽、水一样纯净、山一样奔放的新娘。2006年,胡庶《开水要烫,姑娘要壮》打造中国第一部原生态高清数字电影;丑丑的《阿娜依》展示了一幅苗族和侗族之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韩志君的《大东巴的女儿》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反映纳西族的故事片。2007年,俞钟的《香巴拉信使》讲述一名普通乡村邮递员的感人事迹。2008年,韩万峰的《尔玛的婚礼》讲述了在我国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位羌族姑娘打破族规退婚最终和心爱的汉族老师走在了一起的故事;宁敬武的《鸟巢》讲述了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对奥运会的向往;《滚拉拉的枪》关注中国唯一的带枪部落,讲述苗族男孩滚拉拉的寻父及长大成人的过程;李新的《阿峨之恋》被誉为新时期刘三姐的经典影片;李松霖的《俄玛之子》讲述了孩子阿水对电影的喜爱并为之努力奋斗永不放弃的故事。2009年,陶明喜的《飞翔的爱》讲述了贵州杂技团里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爱情故事。2011年,韩万峰的《云上的人家》是一部反映羌族文化传承的电影;陶明喜的《苗乡情》是贵州少数民族首部农村消防题材电影。

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美学特征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它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向世人展示着它那独具魅力的美。

1.神灵、图腾崇拜之美

在远古时期,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很多自然灾害与疾病都无法解释和克服,人类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灵和图腾,这种原始的物什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崇拜,是一种原始的信仰,它常常被赋予超人类的力量。影片《婼玛的十七岁》,婼玛失恋回到家里大哭一场,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奶奶为婼玛举行了“招魂”仪式,在静谧空旷的哈尼梯田中悲凉的召唤声,如泣如诉“归来呀,婼玛归来,归来呀,婼玛归来,你在东西南北都归来吧,你不是浮萍不要飘在水上,你不是鱼儿不要留恋水中”,具有令人敬畏的神秘感。《滚拉拉的枪》中主人公希望用自己的勤奋来换取一支枪,但却被告知族群里将树木视为生命图腾而不能妄加砍伐,拉拉寻父离家出走之前祭拜神树,以祈求保佑。中华民族自称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历来崇尚龙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已经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如《花腰新娘》彝族人对神龙图腾的崇拜,认为神龙能驱除邪恶,赶跑灾难拯救人类。影片以黑白色欢快的节奏简单地概括了比赛的过程,突出了舞龙的重要意义。

2.青山、绿水之美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大多以当地的山水为背景,运用本土演员,给人一种原汁原味之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山赋予他们健康的体魄,泉水滋养他们纯净的心灵。《花腰新娘》中,清澈的湖水,倒影的山峦,美丽的烟盒舞。在二龙一凤的关系中,凤美毅然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剧情以腰带为线索,通过系腰带、解腰带、扔腰带、挂腰带、接腰带以此来表达阿龙和凤美之间的情感变化,一条小小的花腰带拴系着两个人的感情。在《婼玛的十七岁》中,山间层层延展的绿色梯田,热闹的‘开秧们’仪式,打泥巴示爱的男男女女。有着黑色眼眸甜美笑容的哈尼族小姑娘,初次听到随身听里音乐的新鲜和惊喜,还有悄然萌发的初恋的心事,一切都象晨风一样清新、幽静。平静的长镜头,任影像在目光里如流水般滑过,那陈旧的纺线车,那古老的织布机,那一条条染织的布匹,那笨重的耕牛,那层层的梯田,无不反映着哈尼族自给自足、淡定安详的生活,而整个画面又透着些油画般的质感,让人在这样的凝重里品出一丝丝苦涩和无奈。婼玛把拍照挣的钱给奶奶时,奶奶说‘哈尼族人不能骗人’;果罗老板催房租赶阿明时,婼玛问‘你是哈尼族人吗?哈尼人的心是亮的而不是黑的’。当婼玛收到阿明寄来的《摄影世界》,看到封面上的自己还有象山里的森林一样的高楼,婼玛幸福地笑了。《滚拉拉的枪》,那熊熊的篝火,香喷喷的竹筒米饭,长长的棍辫,动人的敬酒歌,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映衬下,一切又是那么的和谐。寻父途中,拉拉把自己的大米给了饥饿的猎人,拯救失火的村庄。当得知自己的身世,他回到了奶奶身边,拿起了那把庄重的成人礼上的枪,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开水要烫,姑娘要壮》中,错落的村庄,木制的房屋,编花的姑娘,一年一度的苗舞比赛,逃课的“大学生”,让观众欣赏这些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3.淳朴、温馨的人性之美

“情发于心,动感于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它最本真、最质朴的情感吸引着观众。淡化了少数民族身份的影片《樱桃》,那简简单单的母爱不知催落了多少人的泪水。影片没有刻意地去从一些细节来刻画故事中的那个小山村,梯田依然是那几片梯田,小路依然是那条小路,镜头里所有的一切,都如同没有破坏过一般,处处透着农村的淳朴。这个片子里看不到一些影片中那种被刻意扭曲的丑陋和麻木,只有那种安逸和与世无争的乡村生活。因此,导演在镜头及细节的刻画上,也尽量本着接近纪录片风格的原则来打造,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长镜头,也没有那种让人兴奋的短镜头,甚至跟拍镜头在片头出现之后就几乎消失,便是在这种几乎原生态的环境之下,这个傻女和她养女的故事便显得更加真实。影片中追车、找孩子、雨中送伞等几个桥段,成为影片平静中难得的几个小高潮,大部分镜头拍摄都如我们平时的生活一样的平静,这是一部让我们看不出有意雕琢的影片,但却带给了我们最复杂的感动和那最原始最人性也最为简单的母爱。《香巴拉信使》依据王顺友真实事迹改编,以浪漫的笔调刻画出王大河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为了不耽误藏区孩子求学,王大河昼夜赶路,拉着马尾巴冲过泥石流,及时将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考生家中;为了使患白内障的老百姓尽快获得免费复明手术的消息,他带病上路,风雨兼程传达通知,自己却病倒在地。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给村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一个普通的乡邮员对生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的期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东巴的女儿》,姐姐和纳凭借甜美的歌喉成为著名的纳西族女歌王,可妹妹和西却是一个聋哑人。她聪明美丽,在人生的道路上历尽了辛酸和磨难。然而,在偶遇研究东巴文化和纳西族歌舞的青年学者杰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在杰克的激励以及在姐姐的引领下,和西经过刻苦努力,终于从一个灰姑娘变成了白天鹅,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纳西族女舞王。

4.追求、奉献价值美

人性之美是美的最高追求,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其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更表现了人性之美、社会之美。陶明喜的《飞翔的爱》,讲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爱情故事,杂技团演员张大超和小妹深深地相爱着,在一次预演中由于失误小妹从高空中坠落,事后张大超无限的痛苦、自责、消沉。向世界观众展示“飞翔的爱”是杂技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愿望,大赛在即,为了顾全大局维护杂技团的国际信誉,他放下感情刻苦训练,终于在巡回演出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时“飞翔的爱”被载入世界杂技史册,这是民族的骄傲。《阿娜依》将苗族和侗族两个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建筑等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身着银饰盛装的苗族姑娘参加姊妹节游方和千人合唱侗族大歌的盛大场面,以及苗族姑娘阿娜依和侗族小伙阿憨从偶遇到相识、相知、相爱,都将苗族和侗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生存状态,以及苗族、侗族人勤劳、善良、朴实、热情、能歌善舞等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银幕之上。《香巴拉信使》参加演出的人员大多在生活中就是王顺友的同事、朋友和亲人。他们质朴、自然、纯真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此外,这部电影的演员汇集了汉、藏、彝、壮、苗、羌、纳西、蒙古等八个民族,称得上是多民族团结合作的结晶。

三、结语

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承载着华夏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多重使命。在市场化、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依然强调对其生活方式本真状态的再现,保留着它的原生态之美,坚守着本民族的文化立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给人类展示其原生态之美、特殊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性。在社会经济大浪潮的推动下,现代文明正慢慢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改变着这些原始的文化。在面临外来文化改造时,像影片中的少数民族这些越来越少的拥有自身的价值和文化的族群,是需要被理解和接受的。土地、族群、文化的差异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滋润,在物质生活现代化的同时,要保持族群的传统化是很难的。因此,这也是一种在不久的将来就面临湮灭的文化,以电影纪录的方式去表现和保护,使得影片强烈的风格化立意显得非常突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何做?成为人类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