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27 03:59:42

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变化。又加之高考带来的压力,导致很多学生的情绪非常敏感。而德育工作是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如何实现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统一,是许多教师要注重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阶段;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主要强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注重对学生内心压力的缓解,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虽然两者之间存在不同之处,但是本质上都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当前社会环境较为复杂,高中生心理问题频发,唯有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让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水平有所提升。

一、家育和校育一体化,让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家庭教育的教育性虽然不像校园教育那般明显,但是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教育起到促进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情绪非常敏感。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子女心理上的变化;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除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外,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当学生因为成绩下滑产生了不良情绪后,就家长而言,家长不能过于责备子女,家长要和子女进行沟通,了解导致子女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所在,家长要允许子女试错,以锻炼子女敢于承担错误的品格;就老师而言,要多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学校教师可以借助开办家长访谈会、家访这样的机会和学生家长当面进行沟通,教师要根据和家长的沟通情况,适当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向家长宣传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重视学生平时的道德品格培养。

二、加强校园心理救助机构的建设,给学生减压

校园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的评价方式的评价标准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都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和规律,素质教育理念中,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当前我国就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情况而言,呈现德育先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势。基于这种情况,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德育为基础,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让心灵健康教育在德育中得以发展,互相促进。现在很多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是由于心理学师资的匮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度还不高。例如,就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之前向学生做一次心理测评,初步筛查出一些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然后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安排专人进行辅导。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培养一批心理学人才,在校园内设置心理救助站,帮助一些情绪低落和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排遣学生的压力和消极情绪。就学生的德育工作而言,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教师要基本掌握学生的日常行为和道德品质问题,要对学生一些不良习惯进行规劝。学习可以多举办一些献爱心、互帮互助活动,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校外研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从而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

三、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教师自身的行为具有示范带头作用。校园教育的核心角色就是教师,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身为人民教师,需要对学生负起责任,教师的工作除了日常的教学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一个班集体的班主任,要更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当学校发现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时,学生的成绩是一方面,但是主要责任还在教师自身,学校需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每年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时候,不仅要考核该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否达标,还要从学生和家长哪里获取到该教师的相关评价,要对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个人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与此同时,即便术业有专攻,教师还需要学习一些德育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内,国内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人才匮乏。所以教师应该学习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可以对一些心理存在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教师还需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完善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更好的为学生做出表率。

应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针对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关注其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学校要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中生,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勤.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好家长,2018(7):179.

[2]李月琴.浅析初中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育教学论坛,2018(30):232-233.

[3]徐漪波.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途径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17(16):76.

作者:陈柳昧 单位:宁波市同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