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特色德育模式分析

时间:2022-04-23 11:07:44

校本特色德育模式分析

[摘要]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品德的塑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德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发展规律,开展合适的德育工作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和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恩既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个体的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共意识。感恩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体验和道德品质。因此,广州市荔湾区河沙小学充分挖掘感恩的主题内涵,使感恩教育德目化、课堂化、活动化和社会化,创新性地构建基于感恩教育的校本特色德育模式,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感恩教育;德育模式;德育实践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唤醒学生的灵魂。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品德塑造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道德成长的敏感时期。唤醒灵魂、触动心灵的小学德育是促进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感恩既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个体的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共意识。将感恩教育纳入小学德育范畴,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灵魂深处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1]对此,广州市荔湾区河沙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创新性的德育思维,将感恩作为德育理念,感恩教育作为德育载体,通过感恩教育的德目化、课堂化、活动化和社会化,构建独具校本特色的德育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并为其他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一、感恩教育德目化

明示德育之目的者,为德目。德目,即德行的要项,德目化就是将基本道德罗列出来,使之成为某个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早在春秋时期,士大夫对各种德目的列举就已很常见,如孔子便列出“仁、智、孝、悌、忠、信、勇、敬”等具有基础性和整合性的德目表,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学生的言行。我校参照此做法,根据感恩教育的不同层面设置了不同核心德目,对标培养学生,促使学生养成德目所倡导的道德品质。

(一)道德养成德目化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2]我校围绕感恩教育,将道德养成分为“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世界”四大德目类别,在不同的德目下开展常规德育主题活动,在常规化的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感恩父母”这一德目中,我校设置了“用心感悟真情”“用爱温暖父母”等德育主题,从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知恩、感恩,弘扬孝亲仁爱。在“感恩师长”“感恩朋友”两个德目中,我校围绕学生最尊敬的老师、最亲密的同学和最熟悉的校园,设置了“吾爱吾师,感念师恩”“感受真挚友谊”等德育主题,带领学生捕捉校园中的感人瞬间,品味师生情、同学谊,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热爱学习、友爱互助的道德情感。在“感恩世界”这一德目中,我校设置了“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等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珍贵,了解祖国的沧桑巨变与艰苦历史,认识今天所面临的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与忧患意识,促使学生树立建设美丽家乡和美丽祖国的伟大志向,冲破以自我为中心的牢笼,进入与他人、社会、世界的交往、沟通和交融中,使学生从“小我”走向“大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3]

(二)德育评价德目化

德育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环节。[2]在德育评价中,我校围绕“感恩教育”制订了“八个一”感恩计划评价表,包括“一本好书”“一部电影”“一次测试”“一封书信”“一件作品”“一次实践”“一项合作”“一次评比”。评价的内容涵盖“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世界”四大德目类别,并通过“感恩经典”“感恩领悟”“感恩行动”三条主线贯穿每一项评价内容,形成动态反应、纵横交错的立体化评价体系。在德育评价中,我校还分阶段制订具体的评价内容,细化制订“立人从感恩中出发”“立人从感恩中成长”“立人以感恩为目标”三个不同阶段的内容,通过循序渐进的德目化评价,引导学生在感恩教育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力。

二、感恩教育课堂化

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的渗透。

(一)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挖掘感恩因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科教师都应该深挖本科目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我校教师围绕感恩教育,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感恩因子,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感恩的道德共识。对教材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的课程,如语文、品德、英语等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因子,在课堂中积极营造感恩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充分达成感恩的情感认同。[4]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学《草原》《鸟的天堂》等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丽风光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自然、爱护环境;在品德课堂教学“我们的学校”这一课时,品德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激发学生对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从而更懂得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日常生活,让学生结合父母的作息时间学习一般现在时,进而在感叹父母时间安排紧凑及事务繁多的基础上,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养育、关心和照顾,学会知恩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和丰富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数学、科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则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或引入相关教学内容的方法,激活学科中的感恩因子,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例如,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恩他人的付出,并学会以乐于助人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人。

(二)在特色项目教学中融入感恩元素

特色项目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在特色项目的打造中,我校契合自身办学思想,融入德育理念,使学生时刻浸润在特色德育的环境中。经过多年努力,我校“阳光体育”“多元艺术”“自信科技”三大特色项目日趋成熟,成为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结合“感恩教育”,我校在这三大特色项目中渗透感恩元素,使其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在“阳光体育”项目中,我校以踢跳类活动为载体,开展“阳光体育展演风采”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踢毽子、“8”字跳绳、定点投篮、定点足球、30米对向接力等体育项目,并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既讲求个人技术,也讲求团队合作;既体现个人拼搏,也为班集体争取荣誉。充满欢笑、汗水和激情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班集体和学校的付出,进而学会感恩。在“多元艺术”项目中,我校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也倡导在学生艺术表演中融入感恩元素。例如,在《武松打假》小品创编表演活动中,我校教师引导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加入“武松为民打假除害,人人称颂感恩,各商家引以为戒,学会诚信”的情节,让学生通过欣赏表演感受感恩和诚信的重要意义。在“自信科技”项目中,我校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在科研求知中敢于探索,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感恩之行。例如,在植物种植系列活动中,我校除了设置植物种植园地,积极营造“学科学、重实践”的氛围,还在特色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在共同解决“果树叶子怎么变黄了”“太阳花上有虫子怎么办”等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老师、专家、同学的感恩之情,在科学实践中践行感恩。

三、感恩教育活动化

根植于学校生活的德育活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也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助推器,还是学生道德实践力的检验场域。我校注重在德育活动中实施感恩教育,在感恩中立德,在感恩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主题活动丰富感恩体验

我校在德育工作计划中会统一订立德育活动主题,并在主题中有机呈现感恩教育内容,使学校的主题德育活动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例如,我校设有“三月安全宣传月”“四月读书月”“六月体育节”“十二月艺术节”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突出感恩励志的教育内容,而且结合活动主题进行感恩文化的教育宣传,如借助学校宣传栏和学校公众号推送名人典故、西关童谣里的感恩故事等,能让学生在感恩文化氛围中立志报效家国。除此之外,我校还借助传统节庆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恩品德,通过开展清明节缅怀烈士活动、重阳节敬老文艺汇演活动等唱响主旋律,使主题活动常态化,让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影响学生的行为。

(二)少先队活动升华感恩体验

少先队活动是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之一。我校借助少先队活动壮大感恩主力军,为感恩教育注入新能量。一方面,我校利用少先队常规活动日组织感恩系列主题会,在少先队员心中种下感恩的种子。例如,为激发队员爱党爱国的热情,我校组织开展疫情背景下的“感恩祖国,致敬英雄,争做光荣少先队员”主题活动,鼓励队员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抗疫英雄的崇高敬意,向英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另一方面,我校利用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开展建队周年庆主题活动,通过带领队员了解少先队建队历史、党建历史等实践活动,增强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并引导队员感恩和珍惜时光,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争做共产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四、感恩教育社会化

感恩既是源自内心的道德情感,也是体现在行动中的社会责任。因此,感恩教育必须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我校联动家庭和社会开展社会化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最真挚的情感体验和最深刻的道德升华。我校建立健全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合力,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社会实践渠道。

(一)“走出去”:公益服务回馈社会

我校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在社区服务中提升感恩实践或道德实践能力。我校以义工队为纽带,以社区为阵地,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定期开展各类义工公益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例如,关爱老人义工队以“关爱老人,爱满河沙”为宗旨,以河沙敬老院作为活动阵地,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艺术义工队积极参加桥中街“庆元旦,迎新春”歌舞联欢会、“庆五一”文化惠民文艺演出等活动,为社区居民带去欢乐;绿化种植义工队曾参加“美化荔湾,从春天开始”荔湾区青少年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大坦沙岛环境和资源调查等活动。义工活动打通了学生带着感恩之心走出校门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促进了学生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养。

(二)“请进来”:家校社联动促进发展

为进一步健全学校的德育工作网络,我校构建了“学校—社区—街道—派出所—共建单位—关工委领导小组—家长委员会”一体化横向联动的德育网络,并充分发挥“家—校—社”联动优势,引进多方资源,纵向开展融合感恩教育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良好品德形成。例如,我校与区关工委等部门联动,发挥兼职讲师团的作用,引入“感恩”宣讲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内化感恩意识;我校与桥中街“红棉社工组织”达成合作协议,邀请社工定期到校组织开展社团交流、实践活动。同时,我校邀请家庭参与开展联动教育活动,一方面促进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交流,加强家长对学生的了解和教育;另一方面倡导良好家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由此,家校社联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感恩意识,树立正确的品德发展方向。于个人而言,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于社会而言,感恩是一种优秀的社会美德。作为德育工作者,学校和教师要将感恩精神传承下去,用感恩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滋养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玲.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0-131.

[2]史明星.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亚太教育,2019(10):77-78.

[3]张正江.试论道德教育的革命性转变———从爱心与感恩教育谈起[J].教育科学研究,2017(10):71-75,86.

[4]石玉东.德育要渗透感恩教育[J].甘肃教育,2019(17):16-17.

作者:曾小俞 单位:广州市荔湾区河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