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时间:2022-03-27 11:31:11

微生物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国微生物学科教学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思想道德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岗位特点,通过所讲授的课程,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责任感,树立他们的使命意识,让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当然,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能脱离教材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而是应该挖掘课程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夯实业务技能来做好育人教育,培养出具备优秀人格的学生。

关键词:德育;医学生;贡献;职业道德

21世纪是一个教育的全新时代,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决定人生道路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工作更应该不断创新,结合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学校近几年发展较快,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身为教师肩负着重任,我们必须明确新时代教育教学的特点,遵循党的教育理念,认清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灵魂负责,让他们在道德雨露的阳光中成长。我作为一名专职教师,主要讲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结合自身岗位特点,下面就谈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我国医学微生物方面的卓越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影响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增强爱国情感、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讲授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与现状时,利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在对微生物世界无知的状态下,就会使用微生物制曲、酿酒,11世纪,北宋末年的刘真人提出肺痨由虫引起的学说,说明我国古代的人们通过对传染病流行规律的观察就可作出客观判断。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出,对病人的衣服蒸过再穿就不会感染到疾病,表明已有消毒的记载。古人早就认识到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一旦与患者接触,几乎都将受感染,且死亡率极高。但已康复者去护理天花病人,则不会再得天花,这就是“免疫”一词的最早概念。在这种现象的启发下,宋真宗年代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比18世纪英国医生琴纳发现牛痘苗早800多年[1]。到了现代,我国学者黄祯祥发现并首创了病毒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为现代病毒学奠定了基础;朱既明首次将流感病毒裂解为亚单位,提出了流感病毒结构图像,为以后研究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原理和方法,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微生物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依据,这些成果和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树立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用献身微生物研究的典型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

与思想道德教育有关的典型性案例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础,一系列生动的例子能够在教学中鼓舞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如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Taylor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发现洛矶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2],但是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却不幸感染病毒,最终牺牲,人们为了纪念他而把这类微生物命名为立克次氏体。众所周知,我国在2008年出现了“非典”,该种病原体传播速度快,难于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很多医护人员不计个人得失,奋战在岗位第一线,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是优秀的“非典”抗战勇士,它夜以继日的为患者治疗,最终感染上病菌而不幸逝世。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医护人员无私忘我的精神,就是对思想道德教育最好的诠释,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正是由于他们的奉献,才让我国的医疗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奠基人,青少年朋友必须以这些英雄为榜样,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断前行,弘扬科学、奉献、敬业的精神。对于学生而言,枯燥的理论知识难于理解,生动的小故事和真实的案例,则能够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用教师自身的厚德博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如果不能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相反,为人师表、学高为师的教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拥戴。新时期的优秀教师,在传播思想道德文化的同时,必须要具备高尚的情操,能够做到宽厚仁爱、儒雅品高、严守师道、博学多识。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就是指路的明灯,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给学生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舞和支持。最近我们学校的智慧教学模式,进行地如火如荼,这是顺应时代符合信息化要求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倾听着同事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让我对智慧教学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设计,结合不断更新的临床情况,才能常教常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当然,教师也要明确今后教学应努力的方向,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无私奉献,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逐渐完善自我。对待学生要细心、耐心、一丝不苟。践行医务人员的使命,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又一个努力。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今后还要根据新形势下医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德育因素,不断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丰富专业知识,夯实业务技能,真正的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精于医术、诚于人品的合格医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凡,刘晶星等。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2]王玉红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汤飞凡,张晓楼,黄元桐等.关于沙眼病毒的形态学、分离培养和生物学性质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1958(8):7-10.

[4]张晓楼,金秀英,王克乾.分离培养的沙眼病毒人体感染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60,46:25.

作者:刘欣 单位: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