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储量评估范文10篇

时间:2023-11-15 17:18:49

矿产储量评估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1

一、深化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改革

1、积极推进市、县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凡具有三名国家注册矿产储量评估师的或五名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公布的矿产储量评估员的市、县可以建立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评审机构和评估员条件见附件1)。

2、明确市、县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权限。除国家和省财政投资勘查和国家规定的特殊矿种外的小矿及以下矿床规模的甲类矿产(指乙类矿产外的所有矿产,下同)资源储量和矿床规模中型及以上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的矿产资源储量(称乙类矿产,下同),由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组织专家组(专家组不少于3人)进行评审,专家组长必须由国家注册矿产储量评估师担任。小型及以下矿床规模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由县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组织专家组(专家组不少于3人)进行评审。没有评审机构的,由市、县国土资源局组织矿产储量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3、取消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结果的政府认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评审机构的评审结果,由评审机构直接发送评审专家组的评审意见书;国土资源局组织评审专家组的评审意见书,由国土资源局发送。

4、取消矿产工业指标政府审批。勘查矿产资源,执行国家统一的《矿产工业要求》和勘查规范中的规定的一般工业要求,不得擅自提高工业指标。凡等于或小于《矿产工业要求》或勘查规范中的一般工业要求的,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一并审查;凡高于规定工业指标要求的,探矿权、采矿权人必须提供论证报告,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前进行审查,由探矿权、采矿权人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否则矿产资源储量不予以评审。

5、加强评审监督管理。凡由各市、县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或市、县国土资源局组织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结果,每季度向省国土资源厅上报一次评审结果,以表格目录式上报备案材料(评审结果备案表见附件2),以便指导和监督,各市、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强经常性的业务监督工作,保障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简化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程序

1、实行资源储量登记权限与资源储量评审权限相一致。凡小矿及以下矿床规模的甲类矿产和中型及以上矿床规模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矿产资源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登记管理;小型及以下矿床规模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矿产资源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登记管理。

探矿权人勘查探明和采矿权人生产勘探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由探矿权、采矿权人凭评审结果到负责评审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探明或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

2、实行申报资源储量登记与申请采矿登记同步。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采矿登记的同时申报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登记,填制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申报表,市、县国土资源局及时登记。每年度对资源储量进行检测复核动态统计,建立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编制矿产资源储量表,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资源储量信息。

凡在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采矿登记的,采矿权申请人填制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申报表与申请采矿权申报材料一并报省政务中心,省国土资源厅在会审、会签时批准登记。

三、做好地质资料的服务工作

1、公开地质资料目录和公益性地质资料。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地质资料目录外,馆藏地质资料目录向社会公开。公益性地质资料向社会公开,需要单位和个人可持有效证件查阅、复制、摘录。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2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当前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取得了积极进展,法律法规体系基本确立,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新体制。但是,面对新形势,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资源作出了科学的判断,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矿产开发,要加强重要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增加资源地质储量,规范开发秩序,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国际合作”,这对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对新时期的地质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这对加强地质工作,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深化地质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地矿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强地质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加大地质和矿产勘查力度,增加资源储量,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这对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

三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两个凸显期,一个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凸显期,另一个是围绕资源利益的矛盾和诉求的凸现期。作为第一个凸显期,能源、重要原材料供应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面对煤、电、油运持续紧张,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的形势,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走出去的同时,更要立足国内、省内,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要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服务提供科学的依据。

四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宏伟目标对矿产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已经明确:……力争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10年达到200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0元左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5%左右;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阶段性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国土资源部门,一方面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另一方面,要降低万元生产总值矿产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任务十分艰巨。

五是国土资源要参与宏观调控。这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新任务。矿产资源是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说到底是调控总量的问题。只有资源家底清楚了,才能制定矿产资源政策,明确鼓励开采、限制开采、禁止开采的矿种,达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如何通过抓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和统计工作,如何实施好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更好地为参与宏观调控服务,要作出理性的回答。

六是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法制上、体制上、机制上还存在诸多障碍;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职能还没有全面到位;基层力量薄弱,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过去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重治标、轻治本的状况亟待改变;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没有起步;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体制、机制、法制上入手,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为抓手,以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为基础,以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为平台,以矿产资源政策研究和资源形势分析为特色,以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为亮点,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新体制、新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续的矿产资源保障和坚实的地质基础支撑。

为此,要树立“五大理念”,提高“五大能力”:

树立“五大理念”就是:

第一,树立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理念,改变过去过多强调储量管理是基础的观念;

第二,要树立把储量管理纳入矿政管理主流程的新理念,改变过去储量管理与勘查、开发管理相对脱节的观念;

第三,树立储量管理要贯穿于地质调查、矿产勘查、采矿权预留、矿产开采和闭坑矿产资源管理的全过程,改变过去储量管理停留在资料汇交、资源评价、储量登记统计、压覆储量审批和资源政策研究上的观念;

第四,树立储量管理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理念,改变过去储量管理侧重于技术管理、报告审查的观念;

第五,树立开放、开门搞储量管理的理念,改变过去储量管理封闭、关门搞登记统计报表、审查报告的观念。

提高“五大能力”,就是:

第一,提高掌控资源家底的能力;

第二,提高支撑宏观决策的能力;

第三,提高市场监管的能力;

第四,提高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第五,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当前,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要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学好《决定》,以《决定》统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

《决定》对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有多处重要论述,特别在明确地质工作主要任务第九条中指出:“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全面公开地质资料目录,推进地质图书档案、重点实验室等向社会开放,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决定》第十四条指出:“培育和规范地质勘查市场中介机构,完善矿业权、矿产储量评估机制,健全矿业权评估师、矿产储量评估师制度。”等等,总之,《决定》不仅是加强地质工作,指导地质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且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1、领会精神,把握实质。通过学习《决定》,要准确把握当前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分析当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明确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地位作用、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研究加强地质工作的主要措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决定》的实施上来。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决定》,要提高六大认识:一是要提高在新形势下加强地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提高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这一工作性质的认识;三是要提高浙江找矿有潜力、有前景,地质工作大有可为的认识;四是要提高在加强地质工作中,巩固储量管理地位,发挥储量管理作用的认识;五是要提高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在寻求勘查新突破,储量新增加中作用的认识;六是要提高在加强地质工作中,尊重地质规律,遵循地质工作规律的认识。

3、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要认真回顾地质事业的发展历史,总结地质工作的成绩,充分认识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在新形势下做好地质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

日前,国土资源部专门下发《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87号),对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按照部文件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

第一,提高认识。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是矿山企业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选择具备条件的地质测量机构开展矿山储量地质测量,国土资源部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的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过程。通过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有利于掌握矿产资源家底,解决矿山多年存在的储量家底不清的问题;有利于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破坏浪费资源现象,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矿山环境;有利于解决管理部门过去对矿山上报的“三率”、储量动用、消耗、损失及闭坑残余储量数据无从核查的问题,使矿产储量登记统计更加真实,促进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缴。

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是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基础,是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客观依据。因此,对矿山进行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势在必行,它对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明确任务。今年主要对铁、铜、萤石和水泥灰岩等重要矿产大中型规模以上的矿种开展监测,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到2007年底,全省要通过培育规范服务的矿山地质测量机构,建立公开、有序、规范的矿山储量监测市场,健全严格的矿山地质测量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制度,对全省所有矿山实施矿山开采储量动态监督管理。

第三,培育机构。鼓励成立中介服务性质的矿山地质测量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矿山企业自建矿山地质测量机构。

第四,落实责任。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技术性强,必须加强领导。省厅是全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具体负责全省范围内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矿山地质测量机构、从业人员的管理;负责制定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技术要求和有关政策;负责大型矿山(开采甲类矿产)的矿山储量年报审查。各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内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的组织、协调;协同省厅对矿山地质测量机构、从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负责中型矿山(开采甲类矿产)的矿山储量年报审查。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监督本辖区内的矿山企业按要求进行矿山地质测量工作;负责对开采甲类矿产的小型矿山和开采乙类矿山的矿山储量年报审查。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督促矿山企业要按要求开展矿山储量地质测量,不按规定进行地质测量、不提交矿山储量年报的,不予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检。矿山企业要在每年12月31日前要完成对其动用、消耗、损失的资源储量的地质测量工作,建立矿山技术档案和资源储量台帐。并将矿山储量年报报送国土资源部门。

第五,健全制度。制定和下发《浙江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矿山地质测量技术要求》、《浙江省矿山地质测量质量管理办法》、《浙江省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申报办法》和《关于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申报的通知》等,全面推进储量动态监管工作。

第六,搞好宣传。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要使储量管理人员、矿山地质测量机构从业人员以及矿山企业有关人员充分认识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共同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

第七,加强领导。省厅成立由我任组长的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关于印发《市(地)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17号)赋予的职责,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职能,建立矿山储量动态监管的领导机构,抓好协调与组织工作。各市要按照省厅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9月底前报省厅。

(三)强化储量登记统计工作。

第一,严格依法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依法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是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依法得到维护的体现。依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的规定,经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具有法定权益和效力,是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探矿权人不办理查明储量登记的,不能申领新的勘查许可证,不能据以划定矿区范围;采矿权人不办理占用、残留储量登记的,不发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不予注销;建设单位不办理压覆储量登记的,不予审批建设用地。

第二,大力推进以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为基础的矿业权市场建设。要把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纳入矿业权出让审批的主流程,改变以往发证、勘查与储量登记相脱节的弊端。同时,在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实施矿产资源监管、矿业权市场建设和服务社会中,切实利用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成果。

第三,把牢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质量。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评审、矿业权评估和资源有偿使用。为确保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编制质量,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委托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开展勘查和核算工作。杜绝借用地勘资质招揽勘查项目的行为,凡经查实,予以通报,出借勘查资质的单位不得再进行新的勘查项目和储量核算工作。

第四,强化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要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列入受理、审批采(探)矿权申请的办事程序,要使探矿权人、采矿权(申请)人、压覆矿产资源的建设单位明确依法登记是应尽的义务,做到“应登尽登”和“凡发证必登记,不登记不发证”。

第五,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制度。要按照“四同时”的要求,切实做好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挂钩、与探矿权登记、采矿权登记和建设用地审批同时办理的原则,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建立与“两权”管理相衔接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制度。

第六,进一步推进基层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职能的落实。要按《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落实好基层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职能。要配备懂地质并熟悉计算机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内日常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数据库建设和维护工作,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建立矿产资源登记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建立储量评审管理新体制,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监管。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是地质勘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矿业权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矿业权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明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的中介、中立地位,发挥好中介、中立作用;二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和法律责任。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是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咨询业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必须规范从业行为,完善储量评估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倡行业自律;从业人员必须明确法律责任,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独立、客观、公平的原则,严把储量评审质量关。要廉洁自律,不得接受评审委托人有可能影响公正评审的宴请及送礼,防止商业贿赂;三是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四是严格审批矿产工业指标。凡是在勘查矿产资源中执行国家统一的《矿产一般工业要求》和勘查规范中规定的一般工业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一并审查。凡擅自提高工业指标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一律不得受理,省厅不予备案;五是做好评审结果的备案工作;六是按时汇交地质资料;七是做好矿产储量评审与储量登记的衔接工作;八是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监管。监督评审机构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把储量评审质量关。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并完善储量评审管理新体制。

(五)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

地质资料管理的核心是服务,要下力气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问题,要把地质资料的利用效果如何,作为考核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把地质资料服务作为检查、考核矿政管理工作的内容。要简化服务手续,规范服务行为,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有新突破。

三、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

(一)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国家最早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它不仅是矿产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而且贯穿于矿产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全过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掌握资源家底、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必然要求。矿产资源储量的总量、分布、特点、利用状况,是认识我省资源省情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系统分析矿产资源储量情况,才能对我省矿产资源可供能力和对经济发展保证程度有一个客观认识;才能为制定资源战略、政策、规划以及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及时为矿业权人、投资者提供资源储量和地质资料服务,是改善矿业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在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做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对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职能全面到位、促进资源有效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矿产资源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越是严峻,对资源的认识越要清晰;面对当前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协调配合。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把储量管理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储量管理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沟通、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共同促进,形成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合力,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3

论文摘要:在中国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经济活动必须取得相应的探矿权、采矿权(合称为矿业权),这种财产权利的取得主要通过矿业权交易市场来获取。矿业权交易市场是由交易主体、交易制度和机制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交易制度是交易市场运行的基础,是交易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和交易机制形成的基本前提条件。在矿业权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中,其基本的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矿业权的财产制度、市场主体与市场组织制度的建设上。

一、矿业权交易市场的制度与组织建设

1、矿业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

(1)矿业权交易制度建设。随着《矿法》的修改和相关配套法规与部门规章的颁布施行,中国矿业权交易市场制度才得以建立与不断完善。1996年修改后实施的《矿法》和199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三个配套法规初步建立了矿业权市场交易制度,确立了矿业权的出让和转让的交易条件、程序与审批等交易制度。2000年,国土资源部制定的《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对矿业权交易方式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明确矿业权的出让方式包括批准申请、招标、拍卖,矿业权的转让方式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出租、抵押。2003年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对矿业权出让的方式和程序、竞价方式、公开信息内容以及市场监督管理方面又作了进一步规定。2005年的《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和2006年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等部门规章与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矿业权交易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

(2)专业性矿业权交易中介机构的制度建设。矿业权交易除了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行事外,还要运用相应的技巧,以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矿业权交易的决策与实施有赖中介机构的参与。矿业权交易中介机构中有两个中介机构是矿业行业所特有的,即矿业权评估机构和储量评审机构。

第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建立与发展。1999年,人事部和国土资源部制定的《矿产储量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以及国土资源部制定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1999)、《矿产储量评估师管理办法》(2000)、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资格管理暂行办法》(2001),标志着中介储量评审管理制度的建立,即建立了储量评审资格资质管理和评审认定制度。2003年改革了储量认定制度,实行备案管理制度。2006年调整了储量评审管理权限,贯彻谁发证谁备案原则。

第二,矿业权评估制度建立与改革。在矿业权评估管理方面,1999年制定的《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修改)和2000年制定的《矿业权评估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初步建立了矿业权评估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资质管理的审批制、评估结果的确认制,为以后的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一是备案制改革。2003年和2007年分别取消了探矿权评估结果和采矿权评估结果确认制度,实行备案制管理,目前实行的是“统一的评估报告备案监督管理”制度。二是矿业权评估资格管理制度改革。

2、矿业权专业性中介机构建立与发展

中国矿业权评估业1998年诞生以来,矿业权评估机构的建立建设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现在全国已有95家评估机构,分布在22个省(区、市),其中在1999—2003年之间通过政府资格审批而建立的矿业权评估机构有78家,2008年经矿业权评估协会核准获得矿业权评估资质的机构有17家。伴随着中国储量评审制度的改革,全国共建立了储量评审机构37家,各省、区、市都有一家储量评审机构。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建立后,矿业权评估机构以及与其相关的矿产储量评估、矿山地质测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咨询等机构或人员成为其会员。目前,矿业权交易专业性中介行业已经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评估机构自我完善发展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3、矿业权交易平台建设与发展

我国矿业权交易平台的建设却起步于2001年,主要有两个快速时期。一是2001年至2003年,随着我国矿业权的公开竞争、有偿出让方式试点及全面推开,全国大部分国土资源厅以及部分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局都建立了各自的矿业权出让交易大厅,这一时期的矿业权交易平台的建立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交易服务功能主要是资源所在地区矿业权出让,如河北省矿业权交易中心。二是2006年以来,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和资源整合”的深入,又掀起了新一轮矿业权交易平台建设的高潮。新时期矿业权交易中心主要采用公司制形式,服务功能与前一时期相比要宽广得多,例如2006年7月建立的云南省矿业权交易中心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立的矿业权交易中心有近20家,呈现的主要特点是地域性服务强,已建立的矿业权交易中心各主要采用的是公司制和事业制形式。

二、矿业权交易市场发展趋势

1、矿业权交易规模及其方式结构

(1)矿业权出让及其交易方式。1998年以前,中国矿业权出让主要采用申请审批和无偿取得方式。1998年浙江省率先进行了采矿权招标出让并在2001首开采矿权拍卖先河,1999年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海南不磨金矿探矿权招标试点成功。此后,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矿业权的探索,2002年全国有19个省(区、市)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简称“招拍挂”)的方式出让探矿权168宗,交易金额为5.14亿元,有28个省(区、市)采用招拍挂的方式出让采矿权2412宗,交易金额为24.57亿元。到2003年,招拍挂出让矿业权的方式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并且成为矿业权出让的主要交易方式,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矿业权占宗数的比重已由2003年的40%增加到2007年的87%。

从矿业权出让交易总体规模来看,2003—2007年之间,矿业权交易的宗数呈现出一种倒“U型”,宗数在2.8—4.1万件之间。交易金额却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由2003年的5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74亿元。

(2)矿业权转让及其交易方式。自1999年以来,矿业权转让交易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周期性上升趋势,交易金额从1999年的3.1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04亿元,交易宗数从773件增长到2553宗。而从交易方式上看,出售所占比重最大,如2005—2007年,探矿权出售占转让总宗数的比重分别为84%、74%、90%,采矿权出售占转让交易总宗数的比重分别为80%、79%、78%;探矿权交易金额比重分别为85%、67%、74%,采矿权交易金额比重分别为73%、56%、54%。

2、投资矿业权的主体结构变化

目前,除了石油、铀等少数战略性矿产外,矿产勘查开采领域基本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1)矿产资源勘查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国有企业勘查许可证拥有比重已从1999年的93%下降到2007年的33%、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占比重由1%上升到46%,私营企业由0.2%上升到15%,外资企业的所占比重在最高年份达到2%。从矿产勘查投入资金的来源情况看,国家财政投入资金占总投入金额的比重在不断下降,非油气勘查财政投资比重由1999年的60%下降到2007年的40%,油气领域主要是依靠企业投资。(2)在矿产资源开采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也已经形成,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采矿许可证拥有比重已从2000年的43%下降到2007年的18%,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占比重由1.2%上升到14%,私营企业由35%上升到63%。

三、矿业权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

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矿业权交易还处于初步建立和发展阶段,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全国统一的交易体系和交易信息平台,多层次的市场交易平台还有待建立健全;缺乏综合性的中介机构,专业性中介组织的建设有待完善;矿业权交易市场建设缺乏明确配套的法律制度,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交易规则的制定有待规范。这就导致了矿业权交易市场机制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如缺乏统一的交易信息平台,使得交易信息的形成和传输功能和作用受到限制。为了进一步发展矿业权交易市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高效、快捷的交易信息体系,实现矿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建立一个统一的矿业权交易信息中心,制定和规范交易信息的传递途径与格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并依托全国各地的矿业权市场交易机构或交易中心,健全全国性的矿业权市场交易信息网;通过网络系统,及时、准确和传递矿业权交易信息;通过网络信息传递和交易信息反馈,建立中介组织、矿业权的投资主体资信等级评估体系;公布国家有关矿业权管理及流转的政策信息。

第二,完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急需废除不平等的资源开采主体制度和建立健全投资矿业权的管理制度。

第三,完善矿业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矿业权交易市场管理制度;完善矿业权交易机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收费参考标准;完善矿业权交易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交易信息、传输的标准与格式,以及安全和保密制度等。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编: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法规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4

1.1勘查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行政授予的方式,将探矿的权利无偿划拨给地质单位,而地勘单位根据国家计划,利用国家投资(地勘费)实施找矿勘探工程,并将勘探成果无偿提供给国家工业部门利用。在这种体制下,勘探者既无任何风险承担,又没有自身的商业目的。地勘单位只是按国家计划来布置工作,完成任务。目的只是提交了地质报告,任务就完成了。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明确了将公益性勘查和商业性勘查分别运行的方针。明确了国家只出资完成基础性、战略性的地质调查,而具有开发目的的详查,勘探工程均由开发商投资完成。国务院第240号令实施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勘查出资人即为探矿权申请人”,这一来,打破了原先只能用地质单位作为探矿权人的做法。各行各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只要有钱,就可以申请探矿权,从而使勘探单位进入市场,形成了勘查工程的市场活动。在各行各业的探矿权人中,既可以是外国的,也可以是港澳台或大陆各省的,既可以是国营控股的,也可以是各种经济成份联合或纯私人(个体户)的。他们都是通过市场机制形式而获得探矿权的企业,走的是勘探~开发~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路子。勘探成果利用周期短,开发速度快。许多商业性勘探,成果报告提交第二年就开始进入矿山建设,完全扭转了以往勘探成果几十年才规划、开发的格局。

1.2探矿权的出让和流转,使得资源储量形成了资产的概念

探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是保障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基本制度。有偿取得意味着探矿权有了财产权属性,可以在市场中流转。在探矿权出让或转让的评估过程中,评估的依据是资源储量(包含有资源储量可利用性及经济价值)。客观上使资源储量有了资产化的属性。同时使矿业行政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资源储量成了矿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资源补偿费以占用资源储量的优劣、好坏来定价。采矿许可证发放、矿业权的变更,物业纠纷,资源综合利用均可以用资源储量损耗的量鉴定。资源储量资产化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加快勘查进程,提高勘查找矿的经济利益,促进勘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使资源利用真正做到市场配置。

1.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式了变化

国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于1999年6月8日实施,废止了原来沿用苏联的一套储量分级分类的标准。具有经济意义属性的分类即资源储量按地质勘查控制程度、可行性研究、经济意义三个方面衡量。综合划分为三大类即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从经济意义上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等十六个小类。在此基础上,国家于2002年相继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l3908-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O215—2O02)等22个单、复矿种规范。新的规范增加了各勘查阶段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的审批、资源储量估算及评估,也可以作为矿业权转让,勘查开发融资等评价依据。新的规范将地质勘查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即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勘探阶段。提交勘查报告必须要有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才能确定资源储量的分类,并分别对各类资源储量进行估算。

1.4矿井建设立项做出了规定

原来建设矿井只要进行过详查和勘探,便可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规模在3O万吨/年以下的新建矿井,只要有详查报告,就可做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规模在3O万吨/年以上的,必须有勘探报告,才能进行可行性研究。经过环境和水资源评估后到计划管理部门报批立项,地质矿产部门划定矿区范围、设计单位对矿井总体设计后,便可办理基建期的采矿许可证。新的建矿程序规定了矿井建设规模,审批权限范围和应具备的条件。120万吨/年以上的规模为大型矿山,120万吨/年以下至4O万吨/年以上为中型矿山,4O万吨/年以下为小型矿山,小型矿山的核准(原为立项)和证件办理分别在省发改委和省国土资源厅,中型以上矿山的核准和办证均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如果属于未经过国家出资勘查的空白区,投资商便可直接办理采矿许可证,若属于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还需经国家确认的矿权评估机构对探矿权价款评估后,方能取得采矿许可证。探矿权价款缴纳的期限为两年。如果属于国有企业投资勘探,因资金紧张一时不能结清的,可以申请将探矿权价款转为国家资本金。

1.5勘查规范在网度和储量比例上有了明显的放宽

为了适应市场化和投资者的要求,勘查规范对一些应由投资者做决定的事不再统一制定强制性标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勘查网度(即工程的间距)。老的工程规范是勘探类型确定后,不同级别的储量是由确定的网度来划分的,超过就要降级。而新的规范对不同阶段勘查工程布设的要求,相对灵活。包括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阶段。新的规范对工程网度没有硬性的具体规定,也不是过去那种简单地倍数增长或减少,只是用极少量——数量有限——系统取样——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几个字样来表述,将工程间距的确认权交给了具体做地质设计的工程师来决定。二是探明可采储量。勘探规范指出:探明的可采储量应满足矿山返本付息的需要。表明了勘探规范没有对储量比例做硬性规定。在总的资源量查清的基础上,高级储量(新的规范所称的经济基础储量)探明的比例,由投资者做决定。前提只有一个数量一满足矿山前期生产需要,保证首期、储备后期、滚动发展。一般情况下,探明的资源量能满足矿山建设25—30年需要即可,改变了老规范有关储量比例的要求,使勘探工程布设更加灵活,突显了资金利用的经济效益。

1.6在满足矿山建设初步设计前提下,对工程质量和解决设计中的地质问题要求更高

勘探设计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工程间距和储量比例上有所放宽,但不等于勘查工程质量放松或降低标准,甚至比计划经济时期要求更加严格。作为商业性勘探,它的最大优点是地质勘查到矿山建设周期短,一至二年内,矿山就建成了,勘探成果很快得到验证。

1.7地质勘查工程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管理

地质勘查投资多元化和矿业权有偿使用、有偿转让的市场建立,在客观上形成了地质勘查工程市场,相应的就要符合市场管理制度的要求。以市场形式确保工程质量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需要中介性的地质勘查技术服务机构,给投资者作勘探工程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工作。二是地质勘查工程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来完成。三是勘查工程技术监督管理。

2现阶段矿产开发注重了成本和综合利用

2.1采矿权取得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通过行政授予的方式将国家出资形成可供直接开采的矿产地无偿提供给投资业主采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了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采矿权必须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取得。一是探矿权人直接申请办理采矿权。二是通过转让的方式取得采矿权。

2.2不再沿用落后的开采工艺

采矿权有偿取得后,矿权经营者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开采成本,除沿用原有的管理模式外,重点还考虑到资源的回采。

2.3部门管理走向规范化

过去的管理是行政命令,现在的管理是依法行政,过去注重于产量和成本,现在更注重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事故的发生。过去鼓励超产,现在是限产。限制井下作业人数,严格按核定生产能力生产。现在国家加大了矿产资源的监管力度。一是严厉查处和打击无证勘查、开采,超层越界,破坏和浪费矿产资源的违法案件。二是对煤矿现有资源储量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对资源面临枯竭的煤矿不再扩大矿区范围,配置新的资源,资源等用完自行关闭。四是从2005年开始至2007年逐步关闭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2008年至2010年关闭年产6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五是严格矿权审批制度,20平方公里以上的探矿权和年生产规模45万吨以上的采矿权审批工作.,均由国土资源部直接审批。六是实行统一规划。国家规划矿区的开发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后方可实施。非国家规划区的开发项目由省发改委核准后实施。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5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优质资源逐渐开发殆尽,资源接续问题愈加突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面临严峻危机,资源开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资源接续问题,建立后备能源基地,对于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开发矿产资源,稳定勘查业务,推进矿业开发,将矿山发展成为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并举的综合性矿业公司,是每个矿山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之下,矿业投资规模与频次随之增加,矿业开发地质考察任务繁重,风险性增高,在矿山地质综合分析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基于矿业开发工作中的特殊性和当前市场热度,总结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风险,从投资环境、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作了分析,以提高矿业开发项目的地质判断能力,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2矿业开发评价要点

2.1依法办矿。依法办矿是投资人利益的根本保证,依法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是依法办矿的核心。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或采矿权,并办理登记。矿业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矿权的合法性,否则,再好的矿产资源也无法开发。矿山是否符合办证条件,需要很多道手续,不是说有矿就可以办证的。采矿权也并不是终身的,采矿权人只是矿山临时的使用者,它是有期限的,而且按照国家规定,只能按矿权证所规定的范围和矿种进行开采。采矿权范围要符合规划性质,否则,同样不能办证采矿。采矿权范围若在生态林区、自然保护区、环保严控区等,是不允许办理采矿权的。另外,办理采矿权要在探矿权的基础上办理,探矿权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当取得勘探成果后,才可以办理"探转采"工作。首先,地勘单位编制好勘探储量报告,经国土部门专家评审合格,并在国土资源厅备案后,依据勘查储量报告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向国土部门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后,在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报告,以上报告均需经专家评审合格并备案后方可有效使用。要注意的是,探矿权涉及国家出资勘探的,需要缴纳完探矿权价款后才可以办理采矿许可证,最后还需缴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探矿权使用费后才能拿到采矿证,整个过程历时两到三年,甚至三到五年,需要付出艰苦繁重的工作。其间,编制各类方案报告及缴纳矿权价款、矿权使用费、环境保证金的费用是笔不小的费用。这些只是办理采矿证的具体过程,待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六证齐全后,才能正式生产采出矿石。2.2矿权价款。矿权价款是矿业开发过程中必须要确认清楚的重要事项,它涉及矿权的转让、变更、扩界等事项能否顺利实施。矿权价款是为保证国家投资收益而出台的一个政策,其本意是保障国家作为勘查投资者的权益,收回国家在矿产勘查中的投资,简单地讲,就是为了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矿产资源法》规定,申请国家出资勘查并已探明矿产地的矿权的,申请人除了要缴纳矿权使用费外,还应缴纳经评估确认的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权价款。缴纳矿权价款之前,先要对矿权价款进行评估,评估工作由国土部门认定的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国土部门确认后方可缴纳。正常情况下矿权年检时,县级国土部门会收取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但是由于矿权价款界定工作复杂,需要矿权人密切配合,提供矿权历年地质勘查报告,并说明具体情况,工作任务重且繁琐,矿权人多以逃避不愿配合的态度对待,导致县级国土部门征收价款难度大,一般情况下,便于工作方便,就认定为矿权不属于国家出资已探明的矿产地,不在价款收缴范围之列了。久而久之,矿权人也就对征收价款之事淡化了,甚至忘记。但是,当矿权涉及转让、变更、扩界等事项时,需要省级国土部门审核认定矿权价款,审核过程中会责成资料档案部门查阅地质资料,界定矿权是否属于价款征收范围,任何矿山企业是无法逃避价款审查的,只要符合国家出资且已经探明矿产资源这两个条件的,必须在缴纳完矿权价款之后才能办理转让、变更、扩界事项。具体缴纳多少价款,要看矿权人和国家投入勘查资金的比例是多少,并结合矿权的地质可采储量和矿山服务年限来确定“单位评估值”,最后确定需要缴纳价款数目。矿权价款数额较大,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亿元,可以让投资商倒闭垮台,除非你资金雄厚不差钱。如某矿业投资人,准备收购一座采矿权的矿山企业,经过前期多次考察验证,认为该矿山地质资源赋存情况较好,规模及品位都不错,目前正在生产采矿阶段,矿山附属设施一应俱全,接手后即可以投入运营生产。同时,当地县政府对该项目也很重视,给予肯定并表示要大力支持该项目。当矿权交接手续办理到末期时,在采矿权转让这个环节出现问题,省级国土部门审查出该采矿权曾经实施过国家出资的勘查项目,并形成了探明的矿产资源,经评估,必须要缴纳三千万元的采矿权价款后才可以转让矿权,最终买卖双方就缴纳价款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交易失败。另外,据了解卖方矿山企业也已经收到国土部门下发的"采矿权价款缴费通知书",限期内必须足额缴纳采矿权价款,否则将不予通过采矿权年检,并缴纳采矿权价款滞纳金。通过此事可以看出,矿权价款在矿业开发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切矿业投资必须建立在界定清楚矿山是否属于"国家出资勘查并已探明矿产地"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开展投资工作,否则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2.3矿权选择。矿权选择是矿业开发工作中重要的战略投资方式选项,它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当今矿业市场投资,到底是直接买矿,还是探矿,很多矿业投资商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大量事实证明了这种盲目性。所谓买矿就是直接购得采矿权开始生产采矿,探矿就是购得探矿权后,进行风险勘查,发现有经济价值的矿产地后,申请取得采矿权自主开发,该勘探方式周期长、成功率低,整个过程相对于前者要复杂得多。主要是体现在:(1)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探矿权延续及面积缩减的规定,首立探矿权勘查期限为2年;(2)第一次延续,勘查面积缩减25%,勘查期限又2年,总的勘查时间为4年;(3)第二次延续,勘查面积又缩减25%,勘查面积缩减至50%,勘查期限又2年,总的勘查时间为6年;(4)第三次延续,勘查面积又缩减25%,则勘查面积仅剩25%,勘查期限又2年,总的勘查时间为8年。也就是说,如果8年的矿产勘查后,没有取得实质性找矿突破,则探矿权勘查面积缩减至零,探矿权自动终止注销。这个规定,原本是要防止勘查面积过大,防止圈而不探,鼓励勘探投入的。但在实际勘探过程中如果首次设立的探矿权面积大,则探矿权延续时,缩减勘查面积,问题还不大。如果首立探矿权勘查面积小,则经两次勘查延续缩减勘查面积后,可能出现不得不割掉见矿钻孔的情况。经第三次延续,则可能出现必须割掉赋存矿体区域的情况。这对于实实在在投入勘探的矿业公司,是极不公平的。因为通过多年的勘探和摸索,已经出现找矿突破的曙光时,却因为勘查面积的缩减,不得不将已见矿钻孔区域缩减掉,心痛无比。从找矿与大型矿床发现的规律而言,8年的勘探时间,则是非常短暂的时间。因为从地表有限的蚀变与矿化信息,到发现具有工业规模的可采矿体的过程是漫长的。地质成矿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反复认识,反复实践,不断逼近地质真相的过程。地表露头信息及物化探异常,只表明区内可能存在规模可采矿体,但规模可采矿体,到底赋存何处,则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纠错,才能确定。这一点对于热液型金属矿床尤其如此,矿脉窄、控制难,持续勘探十几年才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例子比比皆是。总之,矿产勘查是一个复杂的经济行为,投资风险隐含在矿产勘查的全过程之中,整个过程涉及到政策、法律法规、地方环境、市场、勘查矿种、技术力量和技术方法、地质难易程度等方方面面。概括地说,就是找矿周期长、成本高、高风险,这些都会导致矿业投资的失败。另外,国内安全、环保压力增大,各类保护区矿业退出政策严厉,小型矿山关停是趋势,即使找到矿产资源,办理“探转采”工作难度也很大,据了解办理“探转采”工作仅通过县级国土部门初审就需要林业、环保、水利、安全等十多个部门审核,待通过市级、省级国土部门的审核更是难上加难了。如某矿业投资人8年前购得两处探矿权,一处已经探明矿产资源,目前正在办理采矿证,由于探矿权范围处于二类水源保护区的边缘,加之距离探矿权3km处又在修建水蓄能发电站,"探转采"材料审批十分严格,材料都已经上报至国土部门,目前得到的回复是:探矿权价款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详细调查。另外,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品位低、矿脉窄、规模小,矿区建设占林占地补偿费漫天要价谈不下来,经几位采矿方面的专家评估论证,认为这矿开采后经济价值很小,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位置,最好把矿转让出去。但是探矿证已经到期,采矿证办不下来无法转让矿权,难以收回成本。另一处探矿权投入勘查资金两千多万,只发现了几处矿化带,目前勘查面积已经缩减的快没了,探矿权截止日期即将到期,不能再办理延续了,只能等着矿权注销。通过这位投资人的经历,可以看出,矿业投资最好以采矿权为主,探矿权为辅。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地质条件好,成矿背景优越的探矿权还是值得投资的。虽然说找矿风险大,一但找到好的资源,回报也高。投资采矿权的优点就是把资源买过来直接就可以开采,省去勘探、办证、林地占用及基础建设等复杂环节。但是缺点是采矿权内的资源大部分已经探明,找矿潜力小,很难继续扩大生产,而且资源已经部分开采,剩余矿量经评估出让后利润有限。2.4地质评价。矿业投资,回报极为可观,十倍的回报,百倍的回报,都有实例可循,前提是要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但这都是与已有资源储量和未来百分之一的找矿成功率相对应的。矿权的价值取决于矿权范围内,埋藏在地下的有经济价值的矿床,在矿业开发投资之前,它的价值多反映在勘查数据上,因此对资源储量及远景预测进行深入、全面、审慎的研判十分重要。具体的讲主要是开展地质评价工作,对其资源储量、开采条件和开发技术的可能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应用地质技术的方法,从地质矿藏本身的形成、分布规律与工业技术的要求出发,研究矿产资源远景与开发有关的各种要素(矿床类型、储量、质量及其开采条件等),以便确定勘探方向和肯定其是否具有工业价值,提出开发利用可能性的依据。根据以往矿业开发经验,现就地质评价方面总结如下要点:(1)矿业公司的目标就是发现大矿、富矿,然后开采赚钱,否则,那就该叫矿业包装公司或矿业投机公司,所以矿业投资之前一定要弄明白一件事情,就是原矿权人为何要出让矿权。正常情况下,赚钱的矿权,谁也不愿意卖掉,这个原因一定要调查清楚。如果是管理问题或资金问题的话可以投资,要是资源问题的话就不要开发投资了。原矿权人很有可能已经完全探明了矿权区域内的矿体,区域内已经不存在远景资源储量了。矿业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找矿前景,它是矿业投资决策的依据,是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再次找到新矿脉,回报利润是非常高的,如果你投资的只是已探明的资源,那你所得利润就寥寥无几了,因为原矿权人已经把你能获得的利润计算的很清楚了。(2)矿业项目最大的也是独有的风险是地质方面的风险,矿权内圈定的找矿靶区(物化探综合异常带),离找到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距离还很远。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每验证100个异常带,有望从中发现5个矿点,而这5个矿点中,只有1个可望成为具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床。很多投资者看到勘查图纸上大小不一的红色圈圈(物化探综合异常带)时兴奋不已,如获至宝,当槽探工程、钻探工程施工验证后,解译结论多是令人失望的。每个异常带的验证勘查费用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找到矿的几率很低,导致很多投资者对矿业投资失去信心。勘查找矿属于风险投资,其特征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勘查工作周期长、成本高,投资几千万,可能颗粒无收。所以要有心理准备,有足够的投资信心,有清楚的认识。同样,如果运气好的话,很快就大获丰收。(3)矿业公司不要完全依赖于勘查单位,很多时候,勘查单位或地质人员出于某种目的,经常出现过度勘查,例如:发现小矿,过度勘查;发现低品位矿,过度勘查;发现非优势的矿种,过度勘查;有用没用的物化探全都上;验证假异常,一定切记,只有能赚钱的石头才是矿。所以,矿业公司不仅要配置诚信、可靠、认真负责的地质技术人员,也有必要配置一些有丰富地质勘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地质专家加入到你的核心管理团队中,以便在决策过程中帮助企业负责人在技术上参谋,把关。切记资源勘查一定要遵循地质工作的客观规律,不能凭主观意识或一时的激情来决策。(4)矿权勘查投资与产出不成正比规律。在未圈出规模矿体之前,探矿工程越多,矿体变的越零散,矿权变得越减值。相反,如果发现富大矿存在,随探矿工程的投入矿权价值将大幅提高。例如,某矿权投入勘查资金一千多万,未发现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当矿权出让时,受让方是不会将该笔勘查投入评估作价的,而因该笔勘查投入确定了矿权内部分区域不存在矿体,将直接导致矿权价值降低。相反,如果发现了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那么这笔一千多万的勘查投入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受让方都会评估作价的。另外,由于发现了矿产资源,矿权范围内找矿潜力得到提升,矿权价值增高很多。。(5)矿权评估值不等于实际矿权价值。一则资源储量不可靠,再则改变评估参数(供矿品位、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等),会使评估值提高或降低很多倍。例如某采矿权,提交地质详查报告中的储量为45万t(122b+332+333),远景资源量509万t(334),资产评估公司按照矿权人的要求,将不该参与评估的远景资源量509万t(334)参与了资产评估,评估结果该采矿权市场价值总额为23797万元,其中采矿权评估值为22820万元,固定资产评估值为977万元。我们可以反算一下,如果将不符合资产评估的远景资源量509万t(334)去掉,这个矿权的市场价值是多少。所以在矿业投资过程中,评估值只能作为参考值,具体价值还要通过矿业投资的专业人员进行详细分析计算。(6)地质勘查报告水份很大,报告载明资源储量不等于可开发利用储量。一方面在规范内进行技术处理,资源储量结果会成倍增减;另一方面,还有数据造假情况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现有较大的差异,必须要重圈重算。储量计算结果不可能保证绝对正确,探明的储量与矿山开采证实的数量总有差别,即存在某种程度的储量计算误差。因此,在矿山储量计算中,应对储量计算结果进行精确度估计和评价。目前的矿权市场储量级别多属推断资源量(333)级储量,其地质勘查程度很低,其实就属于D级储量,储量精确度在40%左右,也就是说勘查报告提交了100t储量,在实际采矿过程中可能只有60t,也有可能是140t,这个幅度是非常大的,矿业投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储量误差所带来的风险效应。另外,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体中,出现的特高品位,对资源储量计算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为了降低资源储量误差,应对特高品位进行检查审核处理,减少矿业投资风险。还有矿体外推的检查确认,应充分考虑矿体形态、空间产出的地质规律,避免随意外推,恶意增大矿体面积,增加资源储量。(7)不要盲目相信矿权中介人所提供的矿权地质报告、可研报告及评估报告等任何数据,目前各种地质造假手段层出不穷,矿权现场(井下或地表)必须要自己去看一看,测一测,检核矿产资源储量的可靠性、建设条件可行性、开采加工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环境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等。一般情况下,矿山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发利用方案,以及资产评估报告等是矿业开发的依据,但是目前存在矿业市场商业化严重的情况,以上报告已经不能作为可靠的投资依据。一则报告建立在勘查报告的基础之上编制;二则,报告可能存在依据矿主要求而变化的情况。(8)矿业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现实工作中,存在对勘查数据及勘查现场造假现象。由于矿产勘查成果具有隐蔽性和专业性,所以矿业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勘查现场展开认真详细的调查,避免风险。这里列举几种地质假现象,提醒矿业开发工作者谨慎提防。①假槽探,图纸上显示见矿效果非常不错的槽探,但实际现场查看并没有,或是现场确实有一槽探,不过槽探底部明显有人为填埋的铁帽或氧化矿,就是所谓的"种矿"。②假钻孔:矿带走向延长近千米,施工了6个钻孔,品位厚度都不错,矿带的找矿潜力给人以丰富想象空间,其实矿带沿走向及倾向已经施工了20多个钻孔,由于未能揭露矿体,全部抹去。③假矿芯,大量收购矿床成矿类型一致,品位和厚度都不错的钻探矿芯,然后根据需要摆放在见矿效果很差的岩心箱内,冒充钻孔发现了优良矿体。④假坑道,井下探矿穿脉或沿脉工程按照勘探网度施工后,未见矿的坑道直接爆破崩落,然后挂上安全标识牌,注明"前方冒落勿靠近",崩落的巷道在图纸上显示为见矿工程。⑤假品位,井下坑道内揭露的矿脉喷了浆,胶结物无色无味,胶结力强,用水冲刷不掉,其主要成分是精矿粉或金属粉末,品位极高,看上去跟井下正常散落的粉尘一样,很难辨别,采样化验后,地质品位可以提高15%左右。⑥假储量,井下部分矿体已被开采结束,然后将采矿现场爆破崩落,对外宣称采矿场地质条件差,刚刚开采就冒落了,已被开采的矿体在资源储量表中依然显现。2.5定位找矿。矿业投资的目的就是找矿,即使投资的是采矿权,接手就可以采矿,也应该在矿区近开展勘查找矿工作,以保证矿山有足够的资源储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赚取更高的利润。近年来,国内矿产资源找矿形势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首先找矿对象变了,过去找矿的对象主要是露头矿,只要靠近露头打钻、靠群众报矿、靠老矿区“探边摸底”,用这些“就矿找矿”的方法,就可以发现、评价和勘探某些矿床。后来,露头矿枯竭,靠地质“三大件”(罗盘、铁锤、放大镜)与老方法找矿,已经费力很大而收获甚少了,就整个找矿对象的主体而言,已转入到找隐伏矿体,尽管找矿投入的钻探工程量成倍增长,但找到的大中型矿,还是寥寥无几,找矿对象变化以后,老一套的地质工作已不适应找矿新形势的要求了。目前,要想获得找矿的成功,必须加强各种地质方法与手段的综合应用,扩展地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高度重视地质成矿模式的研究,运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面积性工作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工作靶区,以求重点突破。另外,勘查找矿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力量的风险或者说是探矿者的风险。发现一座经济可采矿床的概率非常低,并且从发现到探明一个经济可采矿床的平均成本相当高。探矿者的不同,对于勘查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探矿者,勘查的结果可能千差万别,探矿者的敬业精神、技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勘查有运气的成份,但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人的因素,探矿者的工作态度、工作经验、工作思路、勘查方法的运用、方法手段的组合、勘查过程对目标矿产的动态认知能力和超前的敏感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缺一不可。特别是勘查前期的普查阶段,探矿者的综合探矿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结语

总而言之,矿业开发项目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时候,对同一个项目,不同专家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在判断一个项目时,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多请教、多调查、调查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施工地质钻孔来验证资料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投资风险。目前国内矿业市场的好矿越来越少,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些矿业投资失败的教训提醒投资者们要关注风险管控,地质风险作为矿业投资的一环或重要的一个方面,地质风险是最具挑战性的投资行为,慎重决策、胆大切入,才是保证矿业投资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轸.矿山地质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

[2]矿山地质手册(上)[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6

第一条为了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备案、登记和统计。

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经过矿产资源勘查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矿产资源蕴藏量的总称。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矿产资源储量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评审和备案

第四条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由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委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组织评审专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评审。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的资格及其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下列矿产资源储量应当进行评审:

(一)探矿权人勘查获得的或者申请采矿权所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

(二)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时应当核实的矿产资源储量;

(三)以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融资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所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

(四)停办、关闭矿山时提交的尚未采尽或者准备注销的矿产资源储量;

(五)矿区内因生产性勘探或者其他原因引起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

(六)建设铁路、公路、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需要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

(七)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进行评审的其他情形的矿产资源储量。

第六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二)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

(三)矿床开发的可行性评价资料;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接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委托后,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与委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八条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程序和技术标准进行,并形成评审意见书。评审意见书应当盖有评审机构印章,并附有评审专家的意见和签名。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应当妥善保管评审材料,不得向外借阅、复制和用于其他有偿服务。

第九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应当向委托评审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提交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评审意见书之日起10日内,向负责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备案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审申请。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10日内,责令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重新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应当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结束后15日内,按照下列规定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报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矿,资源储量为中型及以上规模的,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资源储量为小型及以下规模的,报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前项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小矿及以下规模的,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国家及省财政投资勘查的和国家规定的特定矿种的矿产资源储量,以及除由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以外的其他矿产资源储量,报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申请;

(二)评审后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下列条件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应当自收到备案申请之日起15日内,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出具备案证明,同时抄送委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具有相应的资格;

(二)评审标准、程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设计、矿业投资和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评估,应当依据经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第三章登记和统计

第十四条下列矿产资源储量应当登记:

(一)探矿权人勘查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应当自收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之日起30日内,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探明登记;

(二)采矿权申请人需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应当在办理采矿许可证之前,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占用登记;

(三)采矿权人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变更矿区范围后重新计算的,应当自收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之日起30日内,到原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四)建设铁路、公路、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需要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之日起30日内,到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压覆登记;

(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间停办或者关闭矿山的,尚未采尽或者准备注销的矿产资源储量,采矿权人应当自收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之日起30日内,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残留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十五条申请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交有关材料:

(一)申请办理探明登记,应当提交勘查许可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和评审备案证明;

(二)申请办理占用登记,应当提交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评审备案证明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矿山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

(三)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应当提交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评审备案证明;

(四)申请办理压覆登记,应当提交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批准文件;

(五)申请办理残留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应当提交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评审备案证明。

第十六条勘查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经登记后,探矿权人依法享有优先取得该矿产资源储量采矿权的权利。

采矿权人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经登记后,作为采矿权人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建设项目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经登记后,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再受理压覆范围内矿产资源储量开采申请。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经批准压覆探矿权人勘查获得的或者采矿权人占用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建设单位应当与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签订补偿协议,并报批准压覆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采矿权人登记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规模应当与开采规模相适应,不得将完整矿床(体)分割开采。

第十九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如实提供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资料。

采矿权人应当对其年度开采、损失以及因各种原因增加、减少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检测和统计,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资料。

第二十条市、县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年度核查统计,编制本行政区域矿产资源储量表,并将统计资料按照程序报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汇总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资料,并按规定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的统计信息。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采矿权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进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评审意见无效;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审意见无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评审专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提请颁发评审资格的部门吊销其评审资格:

(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组织不具有评审资格的人员评审的;

(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要求评审专家出具虚假评审意见的;

(三)评审专家违反国家规定的评审标准、程序进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

第二十四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和评审专家将评审材料向外借阅、复制和用于其他有偿服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提请颁发评审资格的部门吊销其评审资格;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二十五条未按本办法规定登记矿产资源储量或者擅自更改已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项目擅自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拒报、虚报、瞒报、伪造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出具备案证明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的;

(三)在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情形的。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7

经国务院批准,山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开展了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6〕694号)、《以折股形式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办法(试行)》(财建〔2006〕695号)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上述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别是在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过程中,有地方和部门反映,有些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明确或细化。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现就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关于国家出资勘查并探明矿产地的界定。国家出资勘查并探明矿产地的界定,按照《关于清理国家出资勘查已探明矿产地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0〕32号)中对出资范围、勘查程度和矿床规模的规定执行。

二、关于剩余资源储量核实问题。对无偿取得且尚未进行有偿处置的采矿权,剩余资源储量估算的基准日,各省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以2006年9月30日为准,按照现行规定进行核实、评审和备案。对由国土资源部登记发证的矿业权,与矿业权有偿处置有关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工作,国土资源部委托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对没有储量核实报告的采矿权,采矿权人可委托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补充勘查,达到勘探程度并提交资源储量报告,经评审、备案后,作为采矿权价款评估的依据。对采矿权有偿处置时的资源储量核实,要注意对共伴生资源储量做出评价和估算。

三、关于矿业权价款评估问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无偿占有(取得)的矿业权有偿处置过程中价款评估的管理。矿业权价款应委托矿业权评估机构评估,评估结果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评估机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商财政部门统一委托,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确定。

已转增为国家资本金的矿业权价款,原则上按已转增国家资本金的数额进行处置,不再另行对价款进行评估。矿业权价款已经评估备案但尚未进行有偿处置的,在评估备案的有效期限内,可以按已备案的评估结果缴纳矿业权价款。对由国土资源部登记发证的矿业权,与矿业权有偿处置有关的价款评估、备案工作,国土资源部委托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

四、关于以资金形式分期缴纳矿业权价款问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分期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管理,由国土资源部登记发证的矿业权,其探矿权价款在500万元以下、采矿权价款在3000万元以下的,价款原则上一次性缴清;由地方登记发证的矿业权,其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一次性缴清的标准,由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

分期缴纳价款的矿业权人,应在价款评估备案后两个月内,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和分期缴款方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分期缴纳价款的期限、金额等进行审核后,发出“缴款通知书”。

分期缴纳价款的矿业权人应按中国人民银行的同档次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水平承担资金占用费。资金占用费计算基数为本期应缴纳价款的本金,计费期限为延期缴纳的天数,费率按缴款当日同档次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确定。对于分期缴纳价款期限内矿业权人提前缴款的,计费期限按实际延期缴纳的天数计算。矿业权人缴纳的资金占用费,参照矿业权价款进行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2∶8分成。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矿业权人的申请、核准的分期缴款方案及本年度缴纳矿业权价款的凭证,办理矿业权的审批登记工作。凡未按核准的分期缴款方案足额缴纳矿业权价款的,一律不得办理登记发证和年检手续。实行分期缴款的探矿权人申请采矿权的,必须在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前缴清全部的探矿权价款;实行分期缴款的矿业权人申请转让矿业权的,应当缴清剩余的矿业权价款后才可办理转让手续。

五、关于以折股形式缴纳矿业权价款问题。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权限办理以折股形式缴纳矿业权价款审批事宜。其中:中央财政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业权,按程序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审批;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业权,由省级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核实中央、地方出资比例的基础上,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审核确认后按程序分别审批;地方财政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业权,按程序报省级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

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以折股形式缴纳价款的矿业权出资情况的核实,具体核实工作可委托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

六、关于由探矿权转为采矿权后缴纳价款问题。取得国家出资勘查矿产地的探矿权已转为采矿权,既未缴纳探矿权价款,也未缴纳采矿权价款的,采矿权人应缴纳采矿权价款。对本应设置采矿权却设置了探矿权的,应缴纳采矿权价款,已缴纳过探矿权价款的,可从应缴纳的采矿权价款中扣除。

七、关于已转增国家资本金的矿业权价款的处置问题。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转增国家资本金的矿业权价款的清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有偿处置。已转增国家资本金的矿业权价款的清理处置工作,由原批准转增国家资本金的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

已将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的矿业权,经批准转让给新企业的,由原批准转增国家资本金的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的股份持有者追缴价款。

八、关于矿业权价款分成问题。矿业权价款收入中央与地方分成的时间界限,是指2006年9月1日以后出让(或有偿处置)的矿业权价款收入,一律实行中央与地方2∶8分成。

省级财政部门要制定完善省以下矿业权价款收入分成管理办法,地方分成的矿业权价款收入,原则上向资源产地倾斜。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8

第一条为加强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有关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或者工程建设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矿产资源登记统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登记统计,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和矿产资源统计。

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是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查明、占用、残留、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型、数量、质量特征、产地以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登记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统计,是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储量变化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统计的活动。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的管理工作,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除外。

第二章矿产资源储量登记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

(一)探矿权人在不同勘查阶段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

(二)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

(三)采矿权人因变更矿区范围等调整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

(四)停办或者关闭矿山后有残留或者剩余矿产资源储量的;

(五)工程建设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

(六)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矿产资源储量。

采矿权人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后新计算的矿产资源储量,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是否登记。

第六条登记矿产资源储量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

(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审查)意见书;

(三)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及主要附图、附表、附件。

除提交前款规定的资料外,探矿权人、采矿权人还应当同时提交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复印件;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建设单位还应当同时提交国土资源部或者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批准文件。

第七条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探矿权人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通过后15日内,由原发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二)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由发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同时办理;

(三)采矿权人因变更矿区范围等调整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由原发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手续时同时办理;

(四)采矿权人停办或者关闭矿山残留或者剩余的矿产资源储量,由原发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手续时同时办理;

(五)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由批准建设用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同时办理。

第八条经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是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第九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完成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手续之日起10日内,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情况通知矿区所在地的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章矿产资源统计

第十条矿产资源统计调查计划,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制定,报国务院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全国矿产资源统计信息,由国土资源部定期向社会。

第十一条矿产资源统计,应当使用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并经国务院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及其填报说明。

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包括采矿权人和矿山(油气田)基本情况、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采选技术指标、矿产组分和质量指标、占用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情况等内容。

未列入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残留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和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相关情况,依据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进行统计。

第十二条开采矿产资源,以年度为统计周期,以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区范围为基本统计单元。但油气矿产以油田、气田为基本统计单元。

第十三条采矿权人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完成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填报工作,并将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一式三份,报送矿区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单元跨行政区域的,报共同的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采矿权人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填报工作,并将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一式二份报送国土资源部。

第十四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下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统计资料和采矿权人直接报送的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进行审查、现场抽查和汇总分析。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审查确定的统计资料上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五条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统计职责:

(一)经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后通知的和本级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录入、汇总;

(二)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人的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组织填报、数据审查、录入、现场抽查;

(三)经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和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人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的统计;

(四)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人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统计;

(五)向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条第(三)项、第(四)项统计资料。

第十六条填报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应当如实、准确、全面、及时,并符合统计核查、检测和计算等方面的规定,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拒报。

第四章登记统计资料管理

第十七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统计台账及数据库的管理。

上报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应当附具统一要求的电子文本。

全国矿产资源登记统计数据库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建设单位应当建立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本单位的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统计台账及其他相关资料,并接受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现场抽查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时,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建设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数据资料。

第十九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建设单位要求保密的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本行政区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信息,提供有关信息服务时,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定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具体承担登记统计工作,定期对登记统计工作人员进行考评;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采矿权人不依照本办法规定填报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矿产资源统计资料,拒绝接受检查、现场抽查或者弄虚作假的,依照《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第十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矿产资源登记统计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9

第一条为加强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有关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或者工程建设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矿产资源登记统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登记统计,包括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和矿产资源统计。

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是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查明、占用、残留、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型、数量、质量特征、产地以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登记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统计,是指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储量变化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统计的活动。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的管理工作,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除外。

第二章矿产资源储量登记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

(一)探矿权人在不同勘查阶段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

(二)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

(三)采矿权人因变更矿区范围等调整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

(四)停办或者关闭矿山后有残留或者剩余矿产资源储量的;

(五)工程建设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

(六)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矿产资源储量。

采矿权人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后新计算的矿产资源储量,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是否登记。

第六条登记矿产资源储量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

(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审查)意见书;

(三)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及主要附图、附表、附件。

除提交前款规定的资料外,探矿权人、采矿权人还应当同时提交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复印件;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建设单位还应当同时提交国土资源部或者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批准文件。

第七条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探矿权人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通过后15日内,由原发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二)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由发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同时办理;

(三)采矿权人因变更矿区范围等调整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由原发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手续时同时办理;

(四)采矿权人停办或者关闭矿山残留或者剩余的矿产资源储量,由原发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手续时同时办理;

(五)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由批准建设用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同时办理。

第八条经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是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第九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完成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手续之日起10日内,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情况通知矿区所在地的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章矿产资源统计

第十条矿产资源统计调查计划,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制定,报国务院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全国矿产资源统计信息,由国土资源部定期向社会。

第十一条矿产资源统计,应当使用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并经国务院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及其填报说明。

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包括采矿权人和矿山(油气田)基本情况、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采选技术指标、矿产组分和质量指标、占用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情况等内容。

未列入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残留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和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相关情况,依据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进行统计。

第十二条开采矿产资源,以年度为统计周期,以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区范围为基本统计单元。但油气矿产以油田、气田为基本统计单元。

第十三条采矿权人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完成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填报工作,并将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一式三份,报送矿区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计单元跨行政区域的,报共同的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采矿权人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填报工作,并将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一式二份报送国土资源部。

第十四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下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统计资料和采矿权人直接报送的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进行审查、现场抽查和汇总分析。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审查确定的统计资料上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五条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统计职责:

(一)经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后通知的和本级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录入、汇总;

(二)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人的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组织填报、数据审查、录入、现场抽查;

(三)经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和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人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变化情况的统计;

(四)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人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统计;

(五)向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条第(三)项、第(四)项统计资料。

第十六条填报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应当如实、准确、全面、及时,并符合统计核查、检测和计算等方面的规定,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拒报。

第四章登记统计资料管理

第十七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统计台账及数据库的管理。

上报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应当附具统一要求的电子文本。

全国矿产资源登记统计数据库由国土资源部统一制定。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建设单位应当建立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本单位的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统计台账及其他相关资料,并接受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现场抽查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时,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和建设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数据资料。

第十九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或者建设单位要求保密的矿产资源登记统计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本行政区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信息,提供有关信息服务时,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定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具体承担登记统计工作,定期对登记统计工作人员进行考评;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采矿权人不依照本办法规定填报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矿产资源统计资料,拒绝接受检查、现场抽查或者弄虚作假的,依照《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第十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矿产资源登记统计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1995年1月3日原地质矿产部的《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矿产储量评估范文篇10

一、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依托,调整矿业经济发展思路

我市地处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产资源较丰富。到目前为止,已探明的矿产为65种。已探明的矿床653处,形成工业矿床的有109处。其中大型矿床9处,中型矿床23处,小型矿床77处,全市矿产储量29.15亿吨,据专家测算,全市主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1320亿元。

我市优势矿种主要有:锰、铅、锌、钨、锑、锡、铁、水泥用石灰岩及石材,潜在优势矿产有稀土、锂、铷。全市锰矿储量14498.5万吨,主要分布在零陵、道县、蓝山、冷水滩四县区。其中,已发现大型矿床的是道县后江桥铁锰矿区、蓝山县太平黑土型铁锰矿区;中型矿床是零陵区东湘桥锰矿区。稀土资源储量5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江华县河路口镇,属大型矿床。锂矿储量11.7万吨,铷矿储量5万吨,属特大型矿床,主要分布在道县湘源锡矿正冲矿区。铁矿储量1.16亿吨,属中型矿床的有道县后江桥铁锰矿区、江华县大竹源铁矿区、江华县河路口石浪冲铁矿区。锑矿储量10万吨,属中型矿床的有东安县线红冲锑矿区、宁远县新开锑矿区。铅锌矿储量101.16万吨,主要分布在道县、江华、江永、宁远等县。其中,道县后江桥铅锌矿属大型矿床,大理石、花岗岩储量约3.18亿吨,主要分布在蓝山县。

目前,全市有各类矿山447个,其中国有矿山22个,乡镇集体矿山80个。开发矿种25种,年产矿石量1000万吨,年产值14.21亿元,从业人员5.6万人。在矿产加工方面,铁、锰、铅锌、锑、石灰石、耐火粘土、饰面砖、花岗石等矿产品加工已初具规模。特别是石材加工发展迅速,水泥生产规模跃居全省第二位,稀土矿业前景看好。全市矿山企业采选业和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31.3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3.63%,占全市gdp的6.17%。

根据我市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种多,但开发利用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矿山规模偏小,精深加工矿产品少等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我市矿业经济发展思路应进行适当调整,今后一个时期,建议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原创:以骨干矿山和大型加工企业为依托,以核心矿产为龙头,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矿业布局、矿产品结构,促进矿山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

二、以包装实施项目为龙头,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为充分发挥我市矿产资源优势,实现集中开发、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目标,根据“抓大放小、抓重放轻”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建议今年包装实施以下4类6个矿产开发项目。

(一)锰矿类

1、包装实施道县后江桥铁锰矿项目。该矿位于道县后江桥乡龙门桥、塘头窝、后江桥区段,矿区面积6.7km2,属大型铁、锰、铅、锌、银多金属共生锰矿床,,累计资源储量2144万吨,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预计为10亿元。拟报省国土资源厅列入2006年矿权出让计划,并争取省厅委托我市直接组织招拍挂出让,出让价款预计为5000万元。

2、包装实施蓝山县太平黑土型铁锰矿项目。该矿位于蓝山县太平乡境内,矿区面积7.77km2,探明资源储量为2920万吨,远景储量超过1亿吨。该矿区的铁锰矿埋藏浅,开采条件好,并且主要选冶技术中试已过关。目前,武汉科技大学正对该矿进行工业化选冶技术攻关研究。拟报省国土资源厅列入2006年矿业权出让计划,并争取省厅委托我市直接组织招拍挂出让,出让价款预计4500万元,开发利用价值约10亿元。

3、包装实施零陵区东湘桥锰矿项目。该矿位于零陵区珠山一带,包括五里牌、东湘桥、太婆冲、水口山四个矿段。矿区面积35km2。现保有资源储量475万吨,潜在资源储量2000万吨。该矿区交通便利,开采条件好。2005年,我们规划为15个采矿权,已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其中,2005年已出让采矿权4个,出让价款2240万元,2006年计划出让剩下的11个采矿权,预计出让价款5000万元,开采价值预计12亿元。

(二)铁矿类

包装实施江华县码市镇大竹源铁矿项目。该矿位于江华县码市镇大竹源地段,矿区面积12km2,矿藏核心区1.8km2,资源储量4500万吨,矿区远景储量超亿吨,该矿为单一磁铁矿,开采条件方便简易,杂质少易选,符合钢铁厂要求,建议与矿山配套建设一个中小型铁厂。该矿的采矿权计划2005年已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批,计划今年由市本级组织招拍挂出让,预计出让价款3000万元,开采价值预计5亿元。

(三)稀土矿类

包装实施江华县河路口稀土矿项目。该矿位于江华县河路口镇,矿区长10公里,宽1.6—6公里,矿体厚10—30米,探明资源储量4.69万吨,潜在资源储量50万吨,属大型矿床。矿床埋藏浅,开采技术要求不高,提取工艺简单,投资小,可配套建设稀土冶炼厂,该矿采矿权于2005年已经省国土资源厅设立一个采矿权。

(四)高岭土类

计划今年在宁远、江华或道县高岭土矿集中的矿区设立一个采矿权,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以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预计采矿权价款200万元,开发利用价值预计1亿元。

三、以招拍挂出让为突破口,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采矿权和探矿权是矿业权市场建设的突破口,是市场配置矿产资源最显著的标志。为全面推行招拍挂出让,加快我市矿业权市场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

(一)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出让

1、探矿权、采矿权必须以有偿方式取得。除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可以协议出让的矿业权外,其余新设矿业权一律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

2、全面推进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国家出资探明的矿产地;无须勘查可供开采的矿产地;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矿业权招拍挂前,不能明确开矿老板,不能由矿老板提前投入资金修路、补偿当地群众等。

3、企业改组改制和申请矿业权变更或延续时,对原无偿取得的矿业权必须实行有偿处置。政策性关闭矿山应依法注销采矿许可证,其保有储量尚可开采利用的,经评估确认后,以有偿方式出让,对延续登记的采矿权,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理手续,凡取得采矿权一年内未组织生产的,一律不予延续登记,并无偿收归国有,用公开出让方式有偿处置。

(二)合理设计和规划矿业权招拍挂出让计划

对纳入市场招拍挂的采矿权、探矿权应符合我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矿业权年度出让计划以及矿山准入条件,应坚持战略性集中开发的原则,避免一矿多开、大矿小开。一条矿脉只设立一个采矿权,涉及两个以上县区的矿山应由市本级直接组织招拍挂出让和管理。涉及省际边界的,不能越界设计采矿权和探矿权。严格评估、核定储量,并以储量为依据,科学设计招拍挂出让矿山的开采规模。对储量少、储量分布不规则以及不具备矿山开采相应的资金、技术条件,达不到安全、环保要求的,不设立采矿权。

(三)严格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

1、规范矿业权转让行为。矿业权转让必须依法办理转让审批手续,并进行权属变更登记。不得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变相转让矿业权。变相转让的,应依法予以查处。凡无偿取得的矿业权未补缴出让收入或矿业权人未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和要求进行勘查、开采的,不得转让。

2、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交易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市场平台,加强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建立矿业权交易服务机构;制定和完善矿业权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交易条件、方式和程序;编制可供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矿产地目录;建立矿业权市场信息、可查询和公开交易制度。矿业权出让、转让必须进入交易机构公开交易。

3、加大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以这次全国统一开展的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活动为契机,依照国务院[2005]28号和省政府[2005]30号文件,对无证勘查、开采的要依法取缔;对破坏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要限期停产整顿;对越界勘查、开采的,要严肃查处;对越权或违反有关规定和程序发放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要及时纠正和处理;对零散的小矿山要优化整合。

(四)适当调整矿业权出让价款分配关系

按规定,属于中央和省级发证的,矿业权出让价款按省、市、县(区)5:2:3的比例分层,属市级发证的,按市、县(区)4:6的比例分层。这种分成办法,虽然充分考虑了县区一级的经济利益,但勿视了在一线做工作的乡镇和村组基层组织的经济利益。为充分调动乡镇、村组等基层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将矿业权出让价款分层比例调整为属市级发证的,市、县、乡镇、村组按3:5:1:1分层;属县级发证的,县、乡镇、村组按8:1:1分层。

(五)切实加强维护矿业权市场秩序的领导

矿业权市场秩序直接影响矿业经济发展速度,应将维护矿业权市场秩序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矿业权市场的宏观调控,严格实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地资源条件,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推进规模开采、集约利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研究制定维护矿业权市场秩序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协同配合搞好矿业权市场秩序的维护工作,强化对矿业权市场的监督,特别应加强对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监督检查,对矿业权交易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

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促进矿业经济发展

当前,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大多属粗放型,原矿销售型。采矿、选矿、冶炼等工艺落后,精深加工能力差,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少,全市没有一家大型矿产品深加工企业,严重制约了矿业经济效益。建议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和技术,以丰富的原矿为基础,将矿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矿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引进资金和技术,提高矿产采、选、冶水平

我市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劣势明显。如我市开采利用水平较高的铅锌矿,采选综合回收率70~75%,而发达地区铅锌综合利用率已达到76~90%。同时,我市矿业管理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发达地区的矿业管理已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时代,但我市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属典型的粗放型经济。为切实提高矿业经济效益,建议通过招商,引进资本和技术,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冶水平,延长产业链。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鼓励矿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和精深加工水平,使矿产资源开采和综合开发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二)积极开发利用下游产品,提高矿产品附加值

我市有一定选冶优势的矿产有锑、锰、钨、铅、锌等,但因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并不大,下游产业仍不发达。建议鼓励矿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例如我市铅锌矿,主要产品为铅锭、锌精矿,部份出售原矿,其附加值较低或几乎没有。通过延长产业链,生产出无汞、无隔锌、用于医药的童锌等,其附加值将会提高数倍至数十倍,利润提升空间很大。锰矿也是我市优势矿产,冶炼加工企业较多,但产品单一,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缺乏,应大力发展电解锰、锰盐系列产品。

(三)培育和扶持重点加工企业,建立矿业经济支柱

建议通过招商引资,近期内培育和建设一批新的中型以上深加工企业;通过企业改制、改组、联合、兼并和技术改造升级,扶持一批原有的规模较大的深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深加工水平。

1、锰矿产业

①利用道县后江桥丰富的锰矿、铁锰矿、铅锌矿,通过招商引资在道县培育建设一家较大型的集采、选、冶于一体的联合企业。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利税约2000万元。

②利用蓝山县丰富的黑土型铁锰矿,通过招商引进,在蓝山县培育建设一家集采、选、冶于一体的联合生产企业。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约1000万元。

③利用现有的道县冶炼总厂、原创:冷水滩区黄阳司冶炼厂、零陵区东湘桥锰矿冶炼厂、东安县铁合金厂为基础,通过扶持和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加强技术改造,改扩建,增加选冶及深加工能力,提高综合利用率,形成矿石自给,锰制品系列产品达到十种左右,预测年产值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3培。

2、高岭土产业

①利用道县、宁远、江华丰富的高岭土资源,通过招商引进,在宁远县或道县培育建设一家中高档陶瓷厂。预计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利税约1000万元。

②通过招商引进,在冷水滩区培育建设一家中型以上新型建筑材料加工企业,使新型墙体材料、高档建筑陶瓷形成规模生产。

③采用小小联合、入股等方式,在蓝山县培育建设或扶持1~2个中型规模以上的花岗石、大理石开发加工企业。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发展高档面饰板材,争取年产面板材50万立方米,预计产值5亿元。

3、有色矿产业

①扶持东安县东港锑产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深加工产品的技术改造,扩大氧化锑的生产,压缩金属锑锭的产量,开发和深加工超细三氧化锑、高纯三氧化锑、无尘三氧化锑、精密硬质合金制品等,增加出口创汇能力。预计每年可新增外贸出口创汇200万美元。

②利用江华县河路口矿区丰富的铁矿资源,通过招商引进,在江华县培育建设一家中型铁厂。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利税约5000万元。

③扶持江永县银铅锌矿冶炼厂,通过改进设备和加工技术,扩大生产能力,吸收江永、江华、宁远、道县、铜山岭有色金属矿的铜、铅、锌矿进行深加工增值。预计,每年可新增利税约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