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5:36

课程整合教学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程整合;有效性

一、药剂专业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在药剂专业课程中,以《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这两门主要课程为例,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次深入学习,因而从难度上来说《药物分析》比《药物化学》更具难度。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时,往往会对其中复杂的基础理论知识感到无聊,丧失学习兴趣。而《药物分析》的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尤其考验学生将理论转换为实践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将《药物化学》中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专业技能,即便掌握了形式上的操作手法,也难以真正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原理。此外,这两门课程在许多内容上存在重复和交叉。有鉴于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行《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两门课程的整合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策略

(一)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程的整合教学,不单单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成长,还应该注重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职业资格要求,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变。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进行《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实验教学时,其科学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知识技能目标能够自主完成药品质量标准的检验;能够根据标准完成维生素C的注射液含量测定;能够叙述维生素C的注射含量测定原理。(2)过程方法目标能够通过分解任务,独立完成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信息步骤;掌握规范的检测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精神。(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二)系统化教学内容。在《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两门课程的整合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寻找二者的共同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删减、完善,从而建立起新的整合教学知识体系。这样的方式不但有效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增添了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掌握较难、较深入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通过适当的课外知识延伸,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对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后的学习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三)灵活掌握教学方式。整合教学的实施需要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综合实训项目中,根据药品检测工作过程来进行岗位训练,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流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查阅《中国药典》等电子版资料或者搜集所需信息时,获得极大的便利,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四)课程整合教学情况调查及结果。本次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我校2017级药剂专业学生,采用的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其中共包含20道选择题,15道为单选,剩余5道为多选。在发放的300份问卷中共回收298份,其中295份为有效问卷。问卷主要调查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情况如下:首先,学生在课程中对实际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更有兴趣;其次,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对整合教学的适应程度;再次,对学生整合教育模式的认可程度以及教学方式的喜好情况,学生更加喜欢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最后,学生更加希望教师采取多人参与的合作性、交流性较强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2+1”教学模式下,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显现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有效整合《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两门课程,加强药剂专业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他们的创业就业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面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数学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糅合”的含义,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

整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中,如何体现整合的优势,乃是目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因为在学科课程整合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已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而言,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信息技术将成为他们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教师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具有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观念,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要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同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协作,双向整合。我们知道现代媒体教学过程与一般传统教学过程是一样的,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整合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现、利用和更新,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倾向。对教师而言就要体现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师生交往民主化。充分发挥信息媒体优势,精心组织教学信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传播教学信息的任务,同时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对学生而言就应实现角色转换,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即网络技术的学习者,网络学习的主体、网络信息的采集处理者、网络信息的交流协作者、网络信息的创新者。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达到最优化。

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PowerPoint的特点,插入了猴子、蛋糕、老农等图片,配以兴奋、懊丧、俏皮等风格的音乐,通过图像处理、音画组合等方式,设计了一个寓学于乐的动画情境:猴子从原来的不满意吃蛋糕的,到贪婪于吃蛋糕的,直至最后满足于蛋糕的,一次次被老农戏弄于股掌之中------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或会心一笑,或满心疑虑,或莫明其妙,注意力高度集中,当教师抛出“==”这个问题时,人人讨论,争论不休,思维处于“愤悱”状态,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至此,借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所要达到的“促进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思考”的目标已经实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同时,“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要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这样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探究: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我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лr×r=лr2的公式。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得出了S=л×4r÷2=лr2的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S=(2лr×+2лr×)×2r÷2=лr2的结论。

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1.知识点切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以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为切入点来进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等腰和等边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画高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利用中控系统的传送功能,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图的信息,再借助计算机隐退实物图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然后再动态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等知识信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BBS功能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再通过网络演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入自主化个性学习,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三角形可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师再画龙点晴,把显示在屏幕上的三角形重新排列,并用相应的关系图表示出来。然后利用课件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这样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教学,既节约教学时间,又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激励。

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主动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有一列火车长200米,若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一段1400米长的隧洞,要用多少分钟?教学时,教师先用媒体在屏幕上出现铁路、山、隧洞背景的画面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出示教学的应用题,接着有一列火车正开过来,在车头接近洞前时及车尾刚刚出洞时,让学生观察火车和隧洞,并闪烁其线段图,分析火车通过隧洞的距离和隧洞长度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火车运行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使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信息动态地显现于屏幕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够理解,并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算式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实践感知。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3

乔纳森认为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学习计算机基本技能、学习计算机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信息技术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二、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整个知识建构过程中起着主体的作用。教师、教材和媒体等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在学生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教材提供的知识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用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个别化或协作式探索、巩固知识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三、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计算机作品的形式完成任务。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题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习和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从研究型课程的特点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进行一般性指导。

以“制定旅游规划”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旅游管理知识与相关技能。通过该项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加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获得更多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是:

1.教师先设定教学情景:“五一”是旅游的好时机,同学们结伴出游,假设目的地为北京、上海和广州,请设计一个经济、快捷、收获最大的7日旅行计划。

2.教师为学生下达任务、通过单元活动各小组制定自己的线路和旅行计划,并说明理由。

3.学生分组进行曲网络环境下的协助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行分工,分别负责查询路程、时间票价、预测可能的收获、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比较并计算结果。

4.各小组整理讨论结果、收集、归纳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文字报告,并在同学面前展示。

5.全体同学交流汇总。

这种教学模式属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方案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把学习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之中,让学习者积极进行探究和发现,以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方案完成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各学科教学应用基于方案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获得新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能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涉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其优势是在重视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同时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具体的探究过程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研究型课程中较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质和潜力,这要通过一定的培养方式或培养途径才能发掘出来。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中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千方百计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模式的选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科特点。总之担任这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使这种课程改革适应时代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俞明学,刘文明.创造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余胜全,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整合课程

近年来,国内医药行业正经历着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在当前国家先后政策鼓励医药创新的背景下,国内医药产业纷纷转型,无论是创仿结合还是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医药已是大势所趋。基于此,苏州大学药学院对药学专业实施了整合药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以做好药、用好药为核心,以培养具备创新药物研发思维和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当前创新医药的迫切需求为主旨。本次教学改革通过打破既有的药学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遵循从基础到专业、从简单到复杂、从机制到药物、从疾病到治疗的原则,围绕器官系统疾病重构既有教学内容,按照系统疾病总论(医学)-病理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物制药学-中药学的顺序,开展九大课程模块教学,包括药物学总论、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循环与运动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泌尿与内分泌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等[1]。药物化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2],其作为药学类和制药工程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是整合药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教学改革中,药物化学教学内容按人体器官系统疾病重新整合,从具体的系统疾病出发,重点介绍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以及代表性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培养具备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新药分子设计、先导化合物发现与优化、化学药物合成工艺研究与优化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本文将以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整合教学为例,介绍我们在基于系统疾病的整合药学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探索。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和残疾原因之一,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我国达6.94%,主要以咳嗽、咳痰、喘息为常见症状[3]。在前30种常见死因中,呼吸系统疾病共占5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第3位)、下呼吸道感染(第4位)、支气管-肺癌(第6位)、结核病(第12位)、哮喘(第28位)[4]。然而,既有的药物化学课程缺少系统的呼吸系统药物化学内容,这与目前呼吸系统药物的应用现状和迫切需求严重不匹配。因此,我们在整合药学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将呼吸系统药物化学的授课提高到与其他系统相同的地位并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从镇咳药、祛痰药和平喘药三部分开展理论教学。而本系统涉及的抗结核病和抗支气管-肺癌药物等,考虑到药物的广谱性,将安排在后续专门的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两大模块中进行教学。此外,为了配合呼吸系统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我们还设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和翻转课堂补充教学,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呼吸系统药物化学课程体系。

1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整合教学的总体设计

在认真研究学院整合药学课程体系的特点后,由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生物制药、中药系等多个学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的呼吸系统药物整合教学改革团队,围绕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共同商议、制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团队从呼吸系统疾病介绍入手,依次讲授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呼吸系统代表性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呼吸系统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呼吸系统代表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呼吸系统代表药物的成药性分析与评价、呼吸系统代表药物的剂型设计与评价、呼吸系统代表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生物药的研究与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中药的研究与发现等专业知识,为培养创新应用人才做好准备工作。其中,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整合教学的设计主要分3个部分。

1.1讲授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药物

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授课时间安排在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之后。学生通过药理教研室的前期教学,已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掌握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特征,为学生思考如何干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如何开展其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5]。针对喘息、咳嗽、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互为因果,现临床上常将平喘药、镇咳药、祛痰药配合应用以对症治疗,同时采用相应的对因治疗药物(如抗炎、抗过敏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物)以防止并发症,从而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果[3,6]。基于此,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整合教学为了适应培养创新药物开发人才的需要,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干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如何开展其治疗药物的研究:①镇咳药的研究与发现;②祛痰剂的研究与发现;③平喘药的研究与发现,其中兼具平喘和抗炎或抗过敏的药物也将涉及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师生双方应重点掌握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尤其是代表性药物的设计、发现和发展过程,掌握代表性药物的结构类型、构效关系、变化规律和主要合成路线,以及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发现方法和原理等。

1.2开设呼吸系统药物全套实验课程,其中呼吸系统药物化学实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呼吸系统药物整合教学改革团队在认真研究整合药学教学的特点后,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选取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其相应的代表性治疗药物,开展实验课程整合。按照新药研发路线,师生将完成一套完整的药学综合实验,包括化合物合成、祛痰活性评价、剂型制备和评价、原料药中残留溶剂测定等,从而实现药学多学科授课内容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将具备娴熟的实验动手能力,既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开设呼吸系统药物翻转课堂

在完成所有的呼吸系统药物的理论和实验授课后,整合教学改革团队将引导学生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呼吸系统重要疾病的其他治疗药物的发现案例学习。这一翻转课堂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头脑风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整合理论教学的实施

学生在第1-4学期学习化学、生物学和临床基础知识后,第5-6学期开始整合药学课程体系的学习[1],其中呼吸系统药物安排在第6学期。教学形式与传统授课方式没有明显变化,即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在授课前,呼吸系统药物整合教学改革团队组织开展多次的集体备课,以实现多学科授课内容的有机衔接。在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授课准备过程中,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成为关键点。由于目前药学专业常采用的由中国药科大学尤启东教授主编的第三版《药物化学》教材没有独立系统的呼吸系统药物章节[2],而中国医科大学孟繁浩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李柱来教授主编的针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学生使用的《药物化学》教材虽有呼吸系统药物独立章节(第十四章)[6],但内容有所精简,均不能完全适用于我们培养创新药物开发人才的需要。因此在设计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教学内容时,我们以孟繁浩教授等主编的教材中第十四章呼吸系统疾病药物作为框架,将尤启东教授主编的教材内容打散,分别整合到以下三部分重要内容中:①镇咳药的研究与发现,包括以右美沙芬为代表的镇咳药(第七章:镇痛药,第一节吗啡及其衍生物[7]);②祛痰剂的研究与发现,包括以氨溴索为代表的祛痰剂,由于两个教材此部分信息均较少,因而从文献等网络资源进行了补充;③平喘药的研究与发现,包括以孟鲁司特钠为代表的影响白三烯药物(第十章:抗变态反应药物,第二节过敏介质与抗变态反应药物[8])、以沙丁胺醇为代表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第十三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第一节拟肾上腺素药物[8])、以布地奈德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第十六章:甾体激素药物,第四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9])以及以噻托溴铵为代表的胆碱M受体拮抗剂(第九章:拟胆碱和抗胆碱药物,第二节抗胆碱药[8])。同时对原有的教学课时安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最终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整合教学总计10个课时。虽然利用这两本教材足已建立较为完整的理论教学内容,但为了植入创新药物的设计理念,我们在此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适当增加了呼吸系统药物治疗中的相关热点内容。在整合教学过程中,我们先概括介绍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镇咳药、祛痰药和平喘药的新药研发思路及代表药的设计和合成方法,围绕以下问题依次开展了引导式教学:首创治疗药物最初是如何被发现的?采用了何种药物设计方法和原理?这一药物有何优缺点?如何开展针对性的结构改造从而发展新一代药物?如何开展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针对设计的药物,如何进行逆合成分析从而设计切实可行的高效合成路线?目前的新药研究发展趋势在哪?从而让学生对于新药研究产生理性的认识,培养其新药研发思维。例如:以沙丁胺醇为代表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这一章节,在讲授时,我们首先简要介绍肾上腺素受体这一呼吸系统疾病作用靶点的分类、结构及功能,让学生明确为何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平喘;重点介绍肾上腺素受体的配体,即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和体内代谢途径,为学生理解后续的药物设计与优化打下基础;重点介绍代表性药物沙丁胺醇的设计、化学结构、合成、体内代谢以及这类苯乙醇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最后简要介绍目前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发展新趋势,即开发长效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和复方/双功能支气管扩张剂。此外,我们还安排了课后习题,以引导并督促学生平时学习,并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整个呼吸系统整合教学结束后,学生可通过自主复习,最终完成呼吸系统综合性考核。

3呼吸系统药物化学整合实验教学的开展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备熟练的实验动手能力。在设置实验课程内容时,我们尤其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呼吸系统药物化学实验是呼吸系统药物整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呼吸系统药物的实验是空白。于是,呼吸系统药物整合教学改革团队通过组织开展多次的集体备课,最终选取围绕理论教学中的祛痰药盐酸氨溴索,整合全套实验课程。我们开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药学综合实验,包括盐酸氨溴索的合成研究、盐酸氨溴索祛痰实验、盐酸氨溴索溶液型的制备和评价、盐酸氨溴索原料药中残留溶剂测定(气相色谱)等。整合药学呼吸系统药物化学实验负责祛痰药盐酸氨溴索的合成,教学时间安排在理论课完成后,实验操作课和后续讨论课总计16课时。①在理论课上,师生共同分析了文献报道的多条盐酸氨溴索的合成路线,了解了各条合成路线的优缺点,经讨论已经选定了一条在本科生药物化学实验室安全可行的合成路线。②在实验课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先讲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注意事项,演示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流程,并在实验过程中全程指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此外,通过增设了以往药物化学实验所没有的化合物结构核磁鉴定环节,增强了呼吸系统药物化学实验的综合性,加强了学生药物化学专业技能的培养。③实验课后,采用多媒体讨论式教学方式,学生先对实验结果和课后习题进行展示和回答,教师再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分享实验心得等,例如实验原料的当量比如何设置?按照何种顺序加料?为何有同学制备的粗品氨溴索收率较低?为何有同学在制备盐酸氨溴索时无固体析出?之后又是如何解决的?为何有同学粗品盐酸氨溴索在重结晶后,制备的精品盐酸氨溴索收率较低?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药物化学实验的严谨和周密性。

4整合药学呼吸系统药物翻转课堂的组织实施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整合药学;药理学;呼吸系统;教学改革整合

药学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做好药、用好药”为核心,将现代与传统药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等整合,融合药学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突破既有的学科壁垒,建设更适应人类健康需求的新型药学理论和实践体系[1]。整合药学与药学学科的细化与技术的精细并不是互不相容,而是在细和精的发展过程中提倡整体观、全局观,对药学各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不断深化,包括药学基础学科的整合、药学专业学科的整合、药学与现代新兴技术的整合、药学与医学的整合、药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整合等。这是为解决目前药学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药学创新发展需求之间差距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人们提供健康保障、满足“用好药”的临床需求的必由途径[2]。整合药学改革开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药学学科各个课程,改革既有教学内容,在原有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整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围绕器官系统疾病而展开。药理学作为整合药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课程,亟须改变目前存在的单纯以教材为中心的被动单科学系形式[3]。要根据基础理论教学,以创新应用为目的,以必需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等原则进行重新组织,精炼教学内容,减少陈旧、重复的内容,扩充新理论,密切联系药学应用,将药理学内容按人体器官系统疾病进行重新分配,建立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突出创新应用[4]。本文将以呼吸系统药理为例,介绍我们在整合药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呼吸系统药理作为药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是以呼吸系统解剖学、呼吸生理学、呼吸病理生理学、呼吸内科学等为基础,主要研究呼吸系统的信号转导系统、呼吸相关受体及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以及药物治疗作用。呼吸系统药理的教学内容在目前药理学教学中属于熟悉的内容,这与目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及治疗现状非常不对称。为适应呼吸系统药物研究的迫切要求,我们在整合药学课程改革实践中,将呼吸系统药理学的授课提高到与其他系统相同的地位,从呼吸系统疾病的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呼吸系统药物治疗的作用及机制、呼吸系统药物毒理等,按照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吸系统药理课程体系。我们围绕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进行了整合药理教学,实施了理论教学、问题导向型教学以及呼吸系统药理实验技能培训。

1呼吸系统药理学整合教学的总体设计

呼吸系统主要由气管、支气管、肺脏组织构成,其功能复杂,是其他组织器官的供氧器官,与其他器官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都有着功能调节和紧密联系。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点,既是人体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正确理解整合教学观念的基础。在呼吸系统药理学授课过程中,师生双方应准确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念,树立正确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治疗的整合教学理念,明确围绕呼吸系统药理学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在呼吸系统疾病整合教学改革小组认真研究整合药学教学的特点后,我们根据系统进行课程设置整合,在课程设置中按照总论-病理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物作用及机制-中药学-生物制药学-药物毒理学的顺序组织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的相关内容,强调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由学院不同学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呼吸系统疾病整合教学改革团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修订,调整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为实现整合药学教学、培养创新应用人才做好准备工作。呼吸系统药理学整合教学的设计主要分3个部分:①呼吸系统疾病总论。该部分内容授课时间安排在药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之后,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从呼吸系统疾病介绍中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本领域相关药物与治疗现状,为后续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各论及其研究现状提供基础;之后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发生机制,为学生思考如何干预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理论知识;在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发生机制的基础上,介绍呼吸系统相关药物及其机制,熟悉目前呼吸系统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思考如何发现新的呼吸系统药物提供信息;最后,介绍呼吸系统药物毒性的内容,药物肺毒性的解决是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手段,这部分的内容讲授为思考如何解决后加药物肺毒性提供新视角。②在完成呼吸系统药理学整合药学教学的理论授课后,选择呼吸系统重要疾病的药物发现案例开展问题导向型教学。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完呼吸系统药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后,主要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发现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呼吸系统药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③开设呼吸系统药物发现的实验操作课程,其中呼吸系统药理学实验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药理学教学中关于呼吸系统药物药理的实验很少。我们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为基础,开设3个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或毒性研究的相关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呼吸系统药理与毒理的相关内容获得感性认识,也对目前呼吸系统药物作用及其机制有深刻体会。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呼吸系统药理学整合理论教学的实施

呼吸系统药理学理论授课在此阶段的开展尽管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形式上与传统授课方式没有明显变化,但我们注重内容的整合,并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显著增加呼吸系统药物治疗中的相关热点内容。在授课前组织开展多次的集体备课,并与其他学科的授课内容实现有机衔接。在呼吸系统药理学授课准备过程中,参考呼吸系统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生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学、呼吸系统疾病内科学等知识和内容,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熟悉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研究的新进展,把握呼吸系统药理与相关学科的整体观念与规律,准确掌握呼吸器官系统整体观,树立正确的呼吸系统整合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内容。例如,在支气管哮喘药物这一章节内容准备时,教师掌握并熟悉相关的知识,包括:哮喘发生的可能诱因、哮喘病理生理学机制、哮喘诊断原则等规律,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建议的哮喘判别标准,哮喘临床分型与分期,哮喘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肾上腺素受体在气道及气管平滑肌的生理病理学功能,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新概念,平喘药物的分类及其最新的机制研究等。在实施呼吸药理学整合教学模式时,还需要对原有的呼吸系统药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以往的药理学教学中,呼吸系统药理学总计2个学时,主要介绍平喘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远远不能满足呼吸系统药物的临床需要,也与目前呼吸系统疾病对药物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在讲授平喘药的基础上,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间质性肺病药物治疗的相关内容,并根据整合教学模式对学时数进行大幅度增加,由原先的2个学时增加到18个学时,这为学生学习呼吸系统药理知识创造了优越条件。

3整合教学中呼吸系统药理问题导向型课程的组织实施

我们以本系镇学初教授和林芳教授组织出版的《案例药理学》教材为基础,组织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等学科教师一起,围绕氨溴索的发现及作用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4次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案例之前,学生根据所发材料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分析,并按照案例的各个部分进行分组,由各个组长按组归纳内容及准备问题。第1次课堂讨论,由各组代表以多媒体辅助的形式展示各自的主题内容,提出氨溴索研发相关的问题,比如:氨溴索发现的动因是什么?氨溴索合成路线优化的理由有哪些?依据氨溴索的构效关系,如何提出新的药物设计思想?氨溴索的质量控制关键点是什么?如何进行精准的快速检测?氨溴索目前的剂型是否有改善空间?是否已经应用了最佳剂型?氨溴索的作用是否已研究充分,是否还有其他未知药理作用?氨溴索的作用靶点是否确切?氨溴索的分子机制是否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氨溴索的不良反应的具体机制有哪些,应如何防治等。本节课上,教师主要是协调各组汇报时间,并辅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问题。第2-4次课堂讨论,由学生进行分组汇报,其他小组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或补充,教师最后帮助学生梳理与此案例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巩固和拓宽对呼吸系统药物与药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所总结的问题均与氨溴索的发现、合成、质控密切相关,也是其他药物发现中必须研究的问题。采用多学科形式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在实践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整合药学改革的益处。

4呼吸系统药理学整合实验教学的开展

目前传统药理学实验课程中,缺少呼吸系统药理学实验内容,这与目前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的应用现状和迫切需求严重不匹配。因此,呼吸系统药物整合药学改革中开设3个呼吸系统药理与毒理学实验,均为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实验,并增加呼吸系统药物药理实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以此来加强学生有关呼吸系统药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学生通过哮喘模型制备、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制备、药物肺毒性模型制备等实验,学会呼吸系统药物研究的主要实验技能,观察支气管扩张药、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镇咳药、祛痰药等对动物呼吸疾病模型的改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先讲授实验操作的基本理论、原则及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在实验过程中全程指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5]。

综上所述,与药学专业传统药理学教学相比,在整合药学背景下开展药理学教学实践,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将有助于改善药理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当然整合药学中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磨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验证,也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来说,整合药学背景下药理学课程改革实践是药理学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郭姣,陈钢,索绪斌,等.整合药学—药学教育发展新时代[J].药学教育,2018,34(3):1-5.

[2]蔡志奇,宋粉云.整合药学的背景、内涵和实践路径—基于药学高等教育视角[J].医学争鸣,2019,10(1):7-11.

[3]徐光旎,荣征星,崔永耀,等.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体系下药理学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77(4):22-23.

[4]李明凯,孟静茹,马雪,等.基于器官系统的心血管药理学整合教学实践探索[J].心脏杂志,2017,29(3):373-375.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整合教育思想;美术教学;运用策略;概念;价值

整合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整合教育思想,能够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激发幼儿创作的动力和灵感。本文着重研究整合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整合教育的概念

整合教育就是把幼儿园中的不同课程和要素进行有效融合,把这些课程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课程。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和水平。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并且能够依据计划积极地学习。因此,整合教育在教学中存在的价值已经被家长和教师逐渐认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整合课程教学,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幼儿园中进行整合教育,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依据,并且幼儿教育要呈现出整体性的特征,应该更加关注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并反映幼儿发展的整体情况。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整合教学的价值

幼儿美术教育中应用整合教学,能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幼儿教学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没有关注幼儿的美术学习能力和水平,没有关注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教育,抑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关注美术的技能传授,忽视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导致幼儿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整合教学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使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运用整合教学,也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培养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运用整合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够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整合教育思想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1)从家庭出发培养兴趣。很多幼儿家长往往过分关注幼儿的英语和识字学习能力,忽视了幼儿美术学习。幼儿和家长之间存在情感上的沟通缺陷,进而忽略了幼儿美术情感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幼儿教师可以关注幼儿创作的美术作品,并且要求幼儿把作品带回家给家长看。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些家庭手工作业,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美术学习能力,还能够加强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感情。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作品展览,邀请家长参观,并且让幼儿向家长讲述作品制作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家长充分地了解幼儿的想法。(2)从大自然出发培养兴趣。大自然往往能够给美术创作带来独特的素材,并能够激发人们创造的灵感。因此,想要把整合教育思想体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就要把幼儿带到大自然中,让幼儿体会自然的美。在大自然中进行写生,不仅能够让幼儿亲身体会美术作品的魅力,还能够让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创作对象,使创作内容更具生命力和活力。比如,春天时教师就可以带幼儿到花园中让学生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体会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夏天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河边写生,感受清风的吹拂,体会自然的和谐;秋天时教师可以去硕果累累的果园,让幼儿体会劳动的魅力,体会收获的欣喜;冬天时教师可以带幼儿观察雪景,为美术创作提供灵感。因此,从大自然出发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体现了整合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3)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富有创造力的美术作品才能算得上是好作品。独特的创造力源于幼儿的想象力,想要提升作品的魅力就应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发幼儿想象力:第一,把开发幼儿创作的想象力作为教师的主要目标。第二,科学合理选择开发幼儿想象力的教学活动。第三,运用合理的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第四,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创作作品进行合理评价。比如,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画出自己比较喜欢的卡通形象。而幼儿可以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看的动画进行创作,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和电视上的动画存在相似之处,还会带着幼儿自身的绘画特色。这样不仅提升了幼儿创作的水平,还能加强幼儿的创作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合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还能够提升幼儿美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家庭和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发挥整合教育思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灵敏.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谈创新教育思想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

[2]陆卫萍.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6).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司法职业教育;课堂改革

司法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般的职业教育存在差别。在此情况下,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其中,课程适应性更高,能够更好地展开课程教学培养,推动高等司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自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a推出后,司法职业教育开始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格局。司法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理论技能、秉持着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司法队伍[2]。司法职业教学成果将会直接影响司法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一、慕课和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慕课全称为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完整,课堂规模大,通过网络化的应用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更加及时且方便。司法职业教育通过慕课学习,促使学生提高解决司法课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司法职业教育特色。翻转课堂又可称为颠倒课堂,整个课堂课程知识传授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而是集中于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对司法职业知识,可以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实现知识吸收,内化于心,从而完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采用网络手段展开线上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展开线下面授课堂学习。混合式教学充分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特点,促使二者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方面,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司法职业教育课堂中,能够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其实现知识内化。另一方面,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更加着重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能够针对司法职业教学重难点,灵活设计教学任务,适时予以教学指导,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二、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

基于司法职业教育特点,应用混合教学模式需要充分按照学生主体性、课堂互动性、活动多样性的原则展开课程教学。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整个知识讲解也集中于课前学习阶段,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角色也更加多元,从知识传授者向课堂组织者的方向前进,全面增强学生主动性。

(二)课堂互动性

将慕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和教师可以展开课程重难点的互动和交流,小组成员也可以就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讨论,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三)活动多样性

课堂设计需要沿着教学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展开,混合教学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整合多种网络资源,拓宽教学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上学知识,也可以在课下看视频,在论坛发帖讨论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打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适应司法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三、课堂设计

(一)课前

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五个教学步骤,分别是课堂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学生预习情况(如图1)了解授课班级课程知识点掌握情况,做好备课。一方面,熟悉课堂教学内容,明确司法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以便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另一方面,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将学科教学任务划分到不同区间,并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展开知识讲解,突出司法职业教育特色。司法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开始前,需要提前确定好课堂教学时间,建立课堂学习交流小组,对课堂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录制教学视频,上传学习资料,促使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并在学习交流群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课堂教学视频内容应尽可能突出重点且长度适中,让学生更加主动投入课堂教学。

(二)课中

由于学生在课前展开了知识学习,对司法职业教育的学科教学重点拥有初步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课堂展开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成长。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提出司法职业教学的常见问题,从而让学生展开思考。教师还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4]。课堂学习是整个司法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应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教学平台和知识讨论区,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而将这些问题整合到一起,对学生展开集中讲解。对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则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展开单独讲解。为了实现司法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自由化分为不同小组,先以小组形式进行知识讨论,在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初步解答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班级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与此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课程教学重难点以多媒体方式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以及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责任精神。整个课堂教学需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特点,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够始终关注其学习情况,予以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课后

课堂结束后,主要对课程知识展开教学总结工作。根据每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视频进行复习,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科知识,并能够进行课程实践(如图2),不断拓展知识面。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继续和教师进行交流。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评定司法职业教育改革情况的客观标准,适当的课程评价能够切实优化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司法学习。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试卷问答,更注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学生评价、学习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将两种课程教学方法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整合到一起。通常而言,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课前考核、课中考核、课后考核(如图3)。

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路径

(一)教学团队建设

推动司法职业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的工作理念和业务水平是影响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应用慕课平台和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队伍加强技术研究和方法研究,提高自身在法学专业课程和计算机方面的业务水平。混合式教学中的慕课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课程教学,无论是理念认识,还是工作内容都呈现出诸多差别,教师队伍也只有加强研究,加强法学专业性研究,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够有效应对课程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二)整合教学资源

借助慕课平台和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展开课程教学改革,则需要加强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调整和优化。只有选择优质教学资源,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如果对教学资源不重视,只是随意上传传统课堂录像,是难以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的。基于司法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充分整合校级应用型课程平台和慕课平台教学资源,促使教学资源和司法教学的契合性和针对性更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也会相应提高。基于司法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还可以充分借助技术平台,实现本校区教学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通常而言,对司法职业教学,教学资源可以划分为静态基础资源、动态生成资源,两种不同资源的内容和作用也存在差别。司法职业教学的静态基础资源则为整个课程教学的核心资源,是课程目标、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的整合;司法职业教学的动态生成资源则是充分利用慕课平台的互动属性和开放属性,促使学生能够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时间,自主参与多样化教学任务,以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主题为核心,实现资源收集和资源分享,加强互动交流和话题讨论,深化学生知识底蕴。

(三)调整教学流程

采用慕课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旨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能够实现不同阶段学生学习成长进步的目的。实际上,翻转课堂也是对教学理念的一种变革,教师需要破除既有的思维理念,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技术为支撑,灵活调整学生学习方式和课堂组织框架,将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能够充分整合在一起,打破既有的课堂组织流程,重塑课程教学流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加强资源整合和资源,由课程团队统一在线课程资源,促使学生能够在上课之前了解课程教学要求和基本学习知识点。任何一个教学单元的课程资源都会提前推送,促使学生有时间提前查看课程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可能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微视频,也可能是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也可能是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其次,在课中教学阶段,注重观点分享和意见讨论。司法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在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促使其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就课程话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问题研究的深度,促使学生能够在问题讨论中实现思维体系的搭建。

(四)注重教学评价

采用翻转课堂进行司法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加强教学考核评价,一方面便于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过去,课程评价多集中于试卷考试,评价方式单一,也很少会将整个学习过程考虑在内。通过慕课平台完成课程评价,则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实现自动化评价反馈,丰富课程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评价。想要着力带动司法职业教育教学的变革,就要以目前教学请情况为支撑。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不仅需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还需要考量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慕课平台则可以通过多种在线测试,搭建测试题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课程评价时则可以从学生课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合作学习情况、试卷答题等多方面展开分析,予以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全过程教学管理

在司法职业教育课堂改革过程中,可以将慕课和翻转课堂融合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整个课程活动期间,需要采用有效的行为管理方式,借助慕课平台,直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集中统计和分析,促使教师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视频听课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教学监管。在司法职业教育课堂中,慕课平台将会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在平台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表现,教师可以灵活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全过程学习跟踪。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每周查看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学习进度主要集中于学生在线学习时间、访问次数等,不同学生对司法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存在差别,通过慕课平台进行实时监督,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行为特点,促使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表现,充分发挥慕课对深化司法职业教育课堂改革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司法职业教育课堂改革为例,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它将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扩充了司法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让司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金虎.新时代司法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理念的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0(1):122-127.

[2]徐鹰,吴翘仪.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商务英语混合教学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1,42(2):8-14.

[3]曹卫刚,杨振林.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乳腺外科带教中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0,18(1):15-17.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超声医学;混合式学习;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法

超声医学教学目标为培养符合岗位的、具有多元化能力的创造性医学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理论知识,还需具备专业技能、责任心及创造性[1]。但既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仅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对学员超声操作重视度不高[2]。而混合式学习强调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形式单一的弊端[3]。本研究在40例超声医学学员教学中应用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法,重点分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80例临床超声医学学员,均知情同意,顺利完成相关课程。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0-26(23.65±2.06)岁;本科32例,硕士8例。研究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0-26(23.71±2.11)岁;本科31例,硕士9例。两组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1.2方法两组教材均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超声诊断学(第3版)》,教学内容选择超声诊断基础知识、心脏及血管疾病超声诊疗、妇科疾病超声诊疗,共6学时,带教老师一致。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由带教老师课堂授课,结合案例讲授超声理论知识,组织学员讨论等。研究组则采用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法,内容包括:①完善理论教学方式:在课堂讲授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设置情景教学,并采用网络视频方式讲解超声成像原理、超声心动图基础、超声表现与中医分型关系等。②强化实训环节:丰富超声医学实训教学方式,包括仪器操作、典型病例远程转播、模拟人检查操作训练等。比如,在课堂教学现场配备大型超声仪器,或教师携带便携式超声仪器到教学现场,教学期间指导学员初步体验仪器操作,了解仪器构造、使用方法等;典型病例远程转播主要是在诊疗典型病例时,将诊室检查现场传递到课堂,便于学员远程学习、观摩病例诊疗;此外,教师还可带领学员在模拟人上完成相关实践操作训练,如心脏超声成像、评估中医分型与超声表现之间的联系等。③课外讨论:教师申请微信群,指导学员关注加群,课程结束后,在群内发送相关网络视频课程,组织学员进行病例讨论分析,指导其自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超声成像知识掌握度。1.3观察指标①教学完成后,由教研室统一制定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内容包括超声基本知识、超声医学临床应用、典型病例诊疗等,比较两组考核成绩,计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理论知识成绩越好。②由教研室统一考核两组学员阅片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均采用0-100分表示,得分越高则成绩越好。③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学员对超声教学满意度,包括教学方式、教师能力、交流沟通等,最高100分。标准:<60分为不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考核成绩比较教学后,研究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阅片成绩、实践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教学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学员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超声医学已发展成为常规诊断、介入治疗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而培养高素质、高能力超声医师,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4]。但当前国内大多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经教师灌输式授课,学员记笔记、讨论问题等,教学形式单一,且忽视实践操作,影响学员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混合式学习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课程教学,能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法,在传统课堂授课同时,有效整合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创建多元化学习模式,进行典型病例远程转播,可促使实践课程现场感增强,使学员更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培养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改善教学效果[5]。但临床针对超声医学教学中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法应用仍较少。本次研究在研究组教学中落实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法,在传统课堂讲授同时联用网络辅助教学,并强化实训,丰富实训方式,加强实践训练,还重视讲解中医与超声表现的联系等。调查发现,教学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阅片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均较高,这说明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法可切实改善超声医学教学效果。此外,研究组学员教学满意度高达97.50%,优于对照组的80.00%,凸显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法应用的优势。综上所述,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化超声医学整合教学法可改善超声医学教学效果,提升学员教学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常莹,杨敬春,王玲,等.PBL教学结合超声医学数据库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3):181-183.

[2]王婧,杨红,叶小萍,等.不同教学方法在超声医学示教过程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4):283-284.

[3]万丽丹,刘刚,伍洪昊.整合-混合式临床应用型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展望[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8,27(1):96-100.

[4]李奥,彭晓静,邓晶,等.多元化教学法在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1):785-786.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慕课;新闻摄像;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网络化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在慕课教学平台中,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了线上线下结合学习的优势,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新闻摄像课程教学新的路径探索。学生通过慕课进行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慕课的深受欢迎让教师建设慕课的积极性也不断提升,网络上优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质量越来越好,为新闻摄像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就目前来看,通过慕课进行混合式教学,使教学从之前的课堂为主变化为现在的课内外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在教学实践中恰当使用混合式教学,可以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新闻摄像课程的特点

新闻摄像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利用理论指导创作实践。新闻摄像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新闻采编技巧和新闻摄像技术,将两者统一结合起来才能在新闻事件中拍摄出有效的图像视频,才能最大限度的还原事件本身。新闻摄像是新闻信息获得的重要方式,拍摄的画面语言是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1.不受时空限制。基于慕课开展新闻摄像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一般来说,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随时利用信息化客户终端听课,学习的时候也不必集中在固定教室,互联网+的灵活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个性化教学是普通教学所无法达到的。2.师生交流频繁。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平台传授和论坛教学弹幕等形式的教学交流,让多元课堂引导师生联动,提升了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度,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下,线上和谐、愉快的学习文化和线下积极、健康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时展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传统教学的辅助。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利用慕课课程的运行和线上组织讨论的指导方式,形成了课程指导模块整合,教师在其中进行知识引导,疑难解答。学生协作探讨,提升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能力,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统计信息可为教师提供下一步教学设计思路,也能提升教师传统教学水平。4.授课时间碎片化。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碎片化的学习实践,微缩的课程要点和课程讲解,无形中让知识变得凝练,符合学生的快节奏生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闻摄像课程微课制作

慕课的建设,离不开微课的制作,微课制作优势突出,比如时间短、内容精、碎片化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能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要,实现了翻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理念的渗透。因此,新闻摄像课程的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有创意的制作微课视频。微课制作是慕课建设和传播的核心内容,也是决定慕课质量和丰富程度的载体,所以严格把握微课制作的质量其实是对慕课学习者的一种负责。就目前来看,随着新闻摄像教学的资源以及微课制作经验的不断丰富,高校可以尝试制作属于自己在线开放课程供学生学习。由于新闻摄像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特殊性,在微课制作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制作。比如可以采用演播室录制的方式,可以利用简单的电脑录屏和实操演示的结合。在实验部分首先采取实景录制的方式,然后采用有效的视频制作和剪辑软件,如Premiere、AfterEffects、3dmax、Maya、Audition等。这些软件的操作难度虽然比较高,但制作的效果却非常好,其中Premiere是非常适用的视频后期编辑软件,3dmax、Maya则是非常成熟的二维和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其中Audition以专业高效的优势在音频编辑中非常适用,附带还有音频混合和编辑控制的效果处理功能。

四、新闻摄像课程内容设置

目前很多高校的新闻摄像课程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新闻,二是摄像。新闻学是新闻理论、新闻采编和新闻法规等的教授,而摄像是在新闻学基础上为新闻内容服务的技术应用。那么在课程设置上这两者之间的系统性和关联性都需要考虑到。慕课平台将所有资源全部整合后组成全面、整体的知识体系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知识学习。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进入网络资源、平台中观摩学习、勤加练习,让课程学习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在课外可以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并为课内学习提供素材和观点,学生就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堂与同学老师谈论,有助于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这也会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一定的挑战,让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不再固执守旧,而是跟着大的教学潮流,循序渐进,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入手,让混合式教学模式渗透在学生新闻摄像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

五、新闻摄像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

1.选择问题。基于慕课的新闻摄像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在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线上学习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问题,并进行实际的设计操作。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去选择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并进行实践,进而寻求教师指导和评价。教师先是利用一段视频案例,带领学生进入状态,学生带着自己的学习目的感受,在教师镜头分析、角度分析、色彩分析和画面分析中感受每个画面的衔接和编辑要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后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提升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在科学合理的拍摄指导下学生对环境和拍摄设备之间的关系也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分析拍摄场景、探索拍摄问题的出现,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还可以对实践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2.模块学习。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新闻摄像课程教学是分解的,对应的知识点也是碎片化的,但对于众多碎片化的知识点,应该按照新闻摄像的特点和分类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形成不同的学习模块。比如,对于新闻摄像来讲,可以分为室内新闻拍摄、室外新闻拍摄,新闻场景拍摄、新闻人物拍摄,突发新闻拍摄、纪实新闻拍摄等等模块,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模块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全方位掌握各种类型的新闻拍摄技能。3.互动交流。新闻摄像课程学习需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混合教学的过程,教师建立沟通平台,学生在平台进行交流、沟通、讨论,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很多操作性、技能型强的知识点上,大家讨论的学习绩效比自我探索要高得多。比如在进行摄像和摄影的区别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讨论,从摄影、摄像的基础操作,到技能展示和作品展示,都可以在平台中尽情交流。教师采用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艺术发展历程开始,以摄影水平和摄像创作的技巧方法为主要方向,将摄影机、摄像机的原理、用光、取位构图等细节一一讲解,让学生在平台交流沟通,对相关知识有全面的认知。

总而言之,随着新闻摄像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其教学探索的实践应不断增强。教师要重视慕课教学影响和混合教学模式优势,在新闻摄像课程教学时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设计,不断提升和改进教学效果。要充分认识到微课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的海量资源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新闻知识和摄像技能。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充分行动,利用学校建设的慕课平台建设慕课课程,为新闻摄像课程混合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超.基于慕课视阈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索——以《烹饪营养》课程为例[J].科技风,2018.

[2]范素香,郝用兴.基于慕课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J].决策探索(下),2019,616(05):62.

[3]彭进,赵珏.基于慕课的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

[4]骆剑华.基于慕课平台高职《税法》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2016(6X).

课程整合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英语媒体评价

一、引言

上世纪中期以来,现代视听媒体、通讯工具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地开展整合教学,在实践中体验着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巨大变化。

近三年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开始尝试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的整合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创设情境,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在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积极反思教学实践活动,辩证的思考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二、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中,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被引入作新的教学媒体,一方面,展示出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活泼生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常常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有关课程信息到网上,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地进行交流,将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想法及时与他人进行沟通,通过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1]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课程整合适应教育改革,培养人才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里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合作能力。”但是受升学压力影响,学生信息技术教育这一任务更多地落在高等教育的肩上。在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需要通过网络系统获得有关学习信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课程整合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这种特殊优势,正切合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

05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师生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电商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学实践

由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制约,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教学实践的开展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善而逐步完善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应用到网络课程学习、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教育技术提高过程,同时也是电商英语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的过程。

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的教学实践从多媒体课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开始。近年来,随计算机在高校中应用日渐普及,学校要求教师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教学舞台。

“电子商务英语”以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为教学的脉络,因此其英语语言的教学必然要拓展到专门用途(计算机、经贸等)英语等多方面范畴,其课程必须是一门综合应用型的英语课程。[2]对于这样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通过实践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外,还需解决语音学习、模拟或创设虚拟的商务交易过程等问题,为此,将多媒体可见引入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丰富了电商英语的教学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已有知识迁移;多媒体课件集成多种素材(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扩大了教学空间。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电商英语的教学质量。

2、利用网络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由于高校的教师管理体制等原因,多数教师授课结束后即离开了学校,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大量的课下时间无法充分利用。因此,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提高电商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了解决课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需求,我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活动。在网络课程中,包含在线学习、辅助资料、辅助学习工具等。其中,在线学习主要包含课程教学中所需要的教材内容;辅助资料包括教学中需要的文本资料、视频资料、网络资料等;辅助工具包括学生的自我测评系统、电子答疑系统等;为了师生及生生间的交流还专门开设了讨论区。

通过网络课程,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文化生活。藉由网络课程提供的各个功能系统,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测评,查找与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同时网络课程所提供的讨论区,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积极的讨论,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3、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专题学习资源

电商英语教学中需要讲解的知识较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经济与贸易、英语等多方面知识,但授课时间较短,如何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成为制约教学的重要因素。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我们积极开展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活动。“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从这个角度来看,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是基于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学习平台。”[3]专题学习网站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题学习资源,还为学生提供功能强大的写作平台和专题讨论区,为学习者展开协作学习、交流与探讨相关问题、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访问专题学习网站,能够获得大量的有关语言与文化、计算机网络、经贸以及相关电子商务的原始英文资料等方面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评价活动,积极使用形成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获得的信息作为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往的教学评价经常用期末测试成绩评定学生的电商英语掌握情况,而形成性评价打破了考试的时间限制,能够依据学生的要求随时进行测评并给予反馈。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包含评价反馈系统的设计。学习这对学习内容做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反馈有利于强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4]电子商务英语网络课程中,提供了在线的各单元测试,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果学习者未达到学习目标,网络自评系统能够给出相应原因并给出建议与答案。效果评价后,给予相应的鼓励语言以调控学生的情绪与注意力,从而保证学习者的最佳学习状态。

另外,网络课程系统能够自动记录下学生进入学习系统的所有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记录了解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基于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依赖于网络课程提供的评价系统,现代网络通讯工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和教师通过各种聊天工具进行在线交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促进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商英语教学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忽视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长时间的对比、反思,总结两种评价方式的优缺点,以便不同的教学情景中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三)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课上活课下为师生、生生交流创设一定的平台,能够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当前,主要的信息技术交流方式包括,在线聊天工具的实时交流、bbs与聊天室的探讨交流、Blog(博客)的争鸣交流。当然,传统的交流方式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线聊天工具的实时交流主要使用MSN、ICQ、Yahoo信使等交流工具,提供实时交流与即时应答。在上课期间,师生加入到指定的群或组,大家在群/组内发表各自意见,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群/组提供的记忆功能能够准确的记下所有成员的发言,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查阅聊天记录,查阅有关学习的信息。0

bbs与聊天室是一种相对传统的讨论方式,应用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兴趣开设不同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的权利,使学生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教师有缺点以及其它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Blog作为一种近两年来流行的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偏爱,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拥有自己的Blog,博主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以日志的形式发表在上面,与更多的爱好者交流、讨论。

四、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整合教学的反思

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商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究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便利,同时也反思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整合教学的不足,以便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一)网络知识的多元化与教学控制

以往教学中,教材与教师几乎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通信工具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未经加工的信息涌向课堂教学,更多新观念、新思想融入学生学习环境,教学知识呈现多元化。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了大量的知识涌向学生,自主性较高的学生就能获得更多有效知识,而自主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就可能被其他事物所迷惑,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知识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控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仍需要更多的实践检验与理性思考。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是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的,当不同的信息涌向学生时,怎样过滤对教学不利的信息仍有待深入研究。

(二)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学

反思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成为客体或附庸、或被强制的逆反者,导致教与学相互隔离,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难以得到培养和发挥。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人们对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可以自己调控教学进度,因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促使了教育、教学改革,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认知模式、心理状态和行为偏好,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应首先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学生的认知风格,由此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传统教学媒体与教学工具的作用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许多现代化媒体,促进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仍在教育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其自身特点和当前我国教育与社会的现状决定的。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依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要想对教学效果实施更高效的控制,必须把学生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同时,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了计算机及联网功能,因此有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仍然不能在现行的教学中完全实施,而传统的教学媒体和工具则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信息技术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应该认真对待传统的媒体及其作用,不能走“技术至上论”,而是应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媒体的选择既要有效又要节约成本,即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科学选择教学媒体与教学工具。

五、小结

在信息技术融入到电子商务英语教学和教研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能够实现有机整合,促进教学相长。实践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创设情境;同时,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在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整合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提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与电商英语课程整合进行了初步思考,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期待专家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明.Blog在高校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中的应用研究[OL].

[2]徐源.“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初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