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3:53

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1

一、内容丰富详实,强化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实用性

实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代表课程之一,由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重实操”而“非科研”,由此强调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价值”是理所应当的。本书紧扣这一宗旨,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学习内容,且所有内容都旨在强化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实用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书中关于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材料类型整合上,除了“机械设计”“材料成型”“汽车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机械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外,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科技文献、工艺论文、说明书翻译文本等,尽可能扩大了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书中针对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的分析上,全书共由7个单元、31节课程,围绕着每个单元主题,作者详细剖析了英语知识“教与学”存在的缺陷,如Unit 1EngineeringGraphics and CAD(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单元,书中指出专业英语在机械工程专业领域“本末倒置”的现象,即教学重心原本应该放在CAD辅助设计软件的英文环境适应上,但实际却更为关注如何操作CAD,甚至直接替换为中文版;整体上分析,本书在提供实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资源的同时,阐明学习者、教学者应关注的要点,有利于学习者提高质效,引导教学者有的放矢。

二、知识由浅入深,符合学习者的支架式认知规律

本书采用“单元—课程”的组织架构,方便同一主题下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知识整合,其中课程数量分配差异较大,每单元最多两节、最多七节,就内容布局而言富有一定弹性。这种设计下形成了本书另一大特色,即知识难度由浅入深,专业英语在机械工程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具备清晰的层次感。同时,从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自学→参考”的递进维度看,全书所容纳的专业英语知识体系也呈现出由浅入深的特点,如第一单元为“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它属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必备知识及基础技能,在这一基础上,书中展开Machine Design(机械设计)的专业英语应用研究,再依次向“机电技术”“汽车工程”“材料成型”及“先进制造技术”推进,这意味着专业英语在机械工程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深入;知识由浅入深,非常符合学习者的支架式认知规律,有利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科研人员、企业人才等突破英语应用的“最邻近发展区”,此外,书中根据ESP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提供了支架式教学及支架式学习的有效模式,即按照“建构支架→情景会话→探讨合作→意义建构”的流程展开,从而加速“专业英语知识”与“机械工程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提升应用过程中的实效性。

三、应用范围广泛,全方位覆盖机械工程专业领域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2

伴随机械工业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在加快产品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快与其他国家在各个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合作,许多公司引进了很多进口设备,大量的信息是英文版本的,是否可以阅读这些资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实践现场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可能需要查阅原始英语材料或与相关专家进行探讨,这就需要专业的英语沟通技巧,所以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就十分有必要。《实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采用全英文论述的方式,全面对机械工程各个工序流程中的专业英语词汇及短语进行专业化解读,既符合我国对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实际需求,又对大学生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该书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图书,系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指导用书。国内著名机械工程学者杨春杰、蔺绍江、何彬担任主编,该领域的许多国内学者参加了编辑。该书共有7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到7个部分。每个部分可供2至3个学时讲解,每个专业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该书内容主要以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文章为主。包括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设计、机电技术、汽车工程、材料成型、先进的制造技术、科技论文写作和设备说明书翻译实例,可以满足机械工程类不同专业的专业英语的自学、教学及参考使用。

如今社会迫切需要技术型、实践型、复合型的人才,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十分短缺,缺乏必要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以及英语知识。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学习该书后可以理解英文版的手册、设备说明书、工程图等资料,并快速准确地获取最新的英语机械工程技术及动态信息。学生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开发自身的潜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充足积累和准备,更高水平的专业英语对学生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书内容涉及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汽车构造与维护、交通运输、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由简至深,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实践应用,也涉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前沿动态和创新思想。该书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行业领域专业英语的学习和应用。该书是根据编辑人员近20年的专业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和素材积累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可以满足各个级别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和自学需求。选材时注重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并与大量实例相结合,扩展了易于教学和自学的教育内容。篇课文后配有练习题,以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可以获得机械工程专业的英语词汇,使用英语来组织表达机械理论、机械工程、实际操作的句子,以及专业英语句子的格式和主要语法。对该书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学生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机械工程发展方向,并为将来阅读英语文献和机械工程类书籍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交流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机械工程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学习机械工程专业英语中,学生不仅要整合基础性的词汇,还需要学习本行业的专业词汇。既要关注基本词汇的一般用法及含义,也要关注专业英语的特殊含义及用法。此外,学生在学习专业词汇时,还需要学习并记住一些前缀、后缀等。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教材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增加自身的词汇量并记住很多的专业词汇。如果词汇量不足,阅读时会遇到许多障碍,无法有效阅读,极易带来挫败感。如果学生想增加词汇量,可以很好地借助《实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词汇内容,进而增加自身词汇阅读氛围,提高词汇的积累量。为了提高大学生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效率,该书总结了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其中拥有大量的专业术语以及专业词汇是重要的特点之一。对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知识进行翻译时,需要准确使用机械工程领域术语。有些单词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在专业领域中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同样,同一单词在不同领域中通常具有不同的含义,即使在相同的领域中,这些单词也可能由于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在确定单词的含义时,有必要根据其概念、内容、要解释的知识点、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真正的含义。在基础英语中,名词的使用是英语的一个特征,在专业英语中更加明显。大多数专业英语基于原则和事实作为叙事推理的基础。《实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在选择单词和句子时,基于真实的实物与课程实际,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名词词汇使用中,尽量做到句子的结构简洁、明了,句子的含义严格而准确,科学文献使用陈述性的句子。对于长句子及句子中可能包含多个短语的情况,该书使用从句,使内容的表达更加丰富,降低了翻译的难度,正确表达了英语的逻辑关系,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通常来讲,机械工程英语的三分之一以上使用被动语态。

在专业文献中,叙事推理强调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被动语态被更多地使用,用来进行客观陈述。被动语态之前可以加上需要强调的主语,这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是导致被动语态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而专业英语的这种特征与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完全不同。该书的内容选材篇幅有长有短,难易适中,涵盖面广,课后附有生词表和难句分析。该书在撰写中,考虑到机械工程专业的词汇生僻、专业性词汇、术语、名词性短语、长句及被动语态较多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本书的可读性、通俗性、实用性,该书创新性地采用了长短篇幅交替的形式,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设计课程的篇幅。尽管有些内容篇幅短小,但是力争在编写过程中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全面地阐述专业英语知识,以及词汇、短语的用法。对于部分难于记忆的生词及短句,该书针对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等不同阶段做出相应的词汇表,方便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随时翻看并加强记忆,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升词汇的使用能力。机械工程专业的英语学习,必须将机械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结合。没有专业知识,翻译专业文档将是毫无根据。所以,大学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应加强对相关专业的研究,消除本课程的障碍并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不仅要整合基本词汇,还需要学习专业词汇,注意习惯用法、基本词汇的内涵,熟记特殊的用法及专业英语的含义。同时,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量的专业词汇,同时记住词根、词缀。如果想增加词汇量,需要在阅读时学习并扩大阅读范围。这就需要系统地对本书中的工程图、机电技术、机械设计及原材料成型等内容进行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流程中需要的专业词汇、短语、设备及主要工具的英语用法,进而积累丰富的专业英语知识。被动语态在机械工程专业的英语文章中经常出现,但是当翻译成中文时,被动语态并不是从字面上进行翻译,而是按照中文习惯使其易于理解。一般而言,机械工程专业文献中有很多长句子,要准确翻译它,必须首先了解原始文本的句法结构,找到整个句子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掌握句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区分每一层的含义,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用中文表达。用中文表达时,还应考虑标准化的机械工程术语和中文惯用表达,但不要局限于原始的文本格式和完整翻译。这样,翻译后的内容避免了直接翻译可能避免造成的语义上的混乱。另外,为了准确地理解原始句子的含义,有必要对每个句子进行正确的语法分析,这是最基本的翻译方法。翻译必须忠实于原始文本,并完整、准确地对原始文本的内容进行表达。翻译不得随意歪曲或删除原始想法,也不得遗漏或篡改。

目标语言必须符合英语语言的规范和习惯,原始思想的内容应使用国家、科学及通用语言来表达,以使其流畅。翻译技术文档时,翻译必须在逻辑上正确,术语必须准确,语言应简洁明了,数据应正确。对此,该书配有参考译文,读者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免费下载译文,译文经过反复修改与斟酌,较好地表达了原文的内容。但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教师或读者在学习原文时,尽量不看参考译文,从原文获取原汁原味的信息最好,这也是本书编撰的特色所在。《实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一书以提高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宗旨,对当前大学生的机械工程英语的教学与学习进行了优化与理念创新,作为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在内容上力求做到专业性、前沿性及系统性,全面地分析了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相关知识,为新时期的机械专业英语的学习及应用提出指导方向。该书可作为从事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翻译人员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机械电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位教材。

作者:马艳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3

一、内容丰富详实,强化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实用性

实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代表课程之一,由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重实操”而“非科研”,由此强调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价值”是理所应当的。本书紧扣这一宗旨,为读者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学习内容,且所有内容都旨在强化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实用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书中关于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材料类型整合上,除了“机械设计”“材料成型”“汽车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机械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外,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科技文献、工艺论文、说明书翻译文本等,尽可能扩大了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书中针对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的分析上,全书共由7个单元、31节课程,围绕着每个单元主题,作者详细剖析了英语知识“教与学”存在的缺陷,如Unit1EngineeringGraphicsandCAD(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单元,书中指出专业英语在机械工程专业领域“本末倒置”的现象,即教学重心原本应该放在CAD辅助设计软件的英文环境适应上,但实际却更为关注如何操作CAD,甚至直接替换为中文版;整体上分析,本书在提供实用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资源的同时,阐明学习者、教学者应关注的要点,有利于学习者提高质效,引导教学者有的放矢。

二、知识由浅入深,符合学习者的支架式认知规律

本书采用“单元—课程”的组织架构,方便同一主题下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知识整合,其中课程数量分配差异较大,每单元最多两节、最多七节,就内容布局而言富有一定弹性。这种设计下形成了本书另一大特色,即知识难度由浅入深,专业英语在机械工程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具备清晰的层次感。同时,从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自学→参考”的递进维度看,全书所容纳的专业英语知识体系也呈现出由浅入深的特点,如第一单元为“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它属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必备知识及基础技能,在这一基础上,书中展开MachineDesign(机械设计)的专业英语应用研究,再依次向“机电技术”“汽车工程”“材料成型”及“先进制造技术”推进,这意味着专业英语在机械工程专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深入;知识由浅入深,非常符合学习者的支架式认知规律,有利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科研人员、企业人才等突破英语应用的“最邻近发展区”,此外,书中根据ESP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提供了支架式教学及支架式学习的有效模式,即按照“建构支架→情景会话→探讨合作→意义建构”的流程展开,从而加速“专业英语知识”与“机械工程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提升应用过程中的实效性。

三、应用范围广泛,全方位覆盖机械工程专业领域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4

工程认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培养过程相关政策制度制定、管理实施、持续改进等相关文件数据的管理,并实现管理者和用户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获取相应的信息,因此,工程认证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①基础信息维护功能:主要维护系统的基础信息,包括用户信息、角色信息、业务模块信息等,为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持。②安全管理功能:以角色为基础,实现系统用户的登陆安全管理、角色的功能定义、用户角色的维护等功能。安全管理功能能确保用户在安全访问系统的前提下,实现不同用户角色具有不同操作页面。③业务管理功能: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指导下,实现工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培养全周期相关数据的管理,包括相关政策制度文件、过程监督实施文件及数据、持续改进相应文件及相关数据。

2工程认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1设计开发原则。工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首先实现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数据文件的管理功能,在此基础上以数据驱动技术实现内在持续改进的业务流程。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设计过程考虑与学校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连接问题,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在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突出重点、抓住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础进行,首先构架系统结构,开发软件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边实施项目边改进优化,以提高系统实用性和降低风险。同时,系统设计开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具体的执行办法和意见,制定并推行信息化标准和规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标准化工作。2.2功能模块设计。在设计开发原则的指导下,依据功能需求,本系统的总体功能可分为登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和工程认证业务管理模块等四个模块,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其中,登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系统用户的安全登陆和安全注销,确保用户安全方便的登入登出系统;安全管理模块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机制,主要实现登陆用户角色界定、权限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用户按照不同角色登陆后获取相对应的操作页面;基础信息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基础信息的维护,主要包括用户基本信息、角色基本信息、模块基本信息等;工程认证业务管理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实现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相关文件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依据以上功能模块设计并开发工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满足系统工作要求,提高信息管理维护效率。工程认证业务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业务模块,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的要求,其功能模块分为学生模块、培养目标模块、毕业要求模块、持续改进模块、课程体系模块、师资队伍模块和支撑条件模块等7个模块。工程认证业务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其中,学生模块主要包括学生招生相关文件数据的管理、学生指导相关政策制度和数据的管理、学生培养跟踪评价文件与数据的管理、学生转学转专业相关制度文件与数据的管理等内容;培养目标模块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制定及其相关文件与数据的管理、学生5年左右预期成就相关数据获取与分析的管理、培养目标修订相关制度和数据的管理等;毕业要求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证标准对应12项要求对应指标点分解,对应课程指标体系构建、毕业要求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以及持续改进等内容的管理;持续改进模块主要包括教学质量保证机制、毕业反馈机制、教学过程持续改进机制及第三方评价等相关内容的管理;课程体系模块主要包括课程体系设置相关内容的管理,如课程学分认定与计算依据、课程方案设置、课程对毕业要支撑度、课程体系修订等;师资队伍模块主要包括师资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本科教学情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等相关文件数据的管理;支撑条件模块主要包括教学设施、计算机网络及图书资源、教学经费、平台建设等方面文件数据的管理。

3机械工程专业认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依据功能模块设计提出的总体功能以及各总体模块和业务模块的相应功能,采用ASP+SQLServer2008开发技术,利用Struts框架开发了机械工程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图3所示为系统登陆界面。登陆界面主要设置有用户名、密码及验证码输入框和登录、清空两个选择框。登陆系统后进入系统应用界面,图4为以管理员身份登陆后的系统基础信息维护界面。页面左边为模块树,页面右边为内容显示。图5为工程认证管理模块中学生模块显示页面。页面分为3个部分,最左边为导航页面,中间为文件数据内容标题显示页面,最右边为文件数据显示页面。

4结论

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管理过程中学生培养相关文件数据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指导下构建了机械工程专业工程认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工程教育理念在机械工程专业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平台,为工程教育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推进了机械工程专业认证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和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和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田艳兵,杨世忠,陈霞.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148-149.

[2]张海,付伟.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0):166-169,186.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5

关键词:机械工程;英才导师制;素质提升

0引言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然而高等教育的质量却饱受批评和质疑。尤其是机械工程类专业,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工程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无法很快适应工作要求。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诸如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质量下降、年轻教师缺乏工程素养和教学实际经验等等。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多年以来形成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在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引入导师制就是教学改革的方式之一。

1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实行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科研成果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选课指导、科研训练指导的教学制度。[1]1.1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我国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全程导师制。第二种是高年级导师制。只在大学的三年级以后实行导师制。第三种是低年级导师制。即只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实行导师制。第四种是英才导师制。优秀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之后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行个性化教育。[2]1.2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的职责与辅导员不同,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在专业学习方面进行指导,如专业方向的选择、选修课的安排、各种专业竞赛的指导、工程素质的养成、科研活动的参与、毕业设计的选题、创新能力的培养乃至职业生涯的规划等。1.3本科生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它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既符合本科生基本培养规格的要求,又更能适合自己的个性发展,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3]

2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体系

2.1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导师制制度建设。2012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出台了《湖南工业大学素质提升教育实施方案》,实质上是以英才导师制为运行模式,目的是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我校毕业生在走上社会后,能有一部分成为知名的科学工作者、企业管理高级人才、实业家、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等。同时学校为规范和促进该项工作,还配套《湖南工业大学素质提升班经费使用暂行规定》和《素质提升教育实施方案及指导性意见》等相关文件。而机械工程学院,为落实学校素质提升班教育实施计划和学院素质提升班教育实施方案,特制订了《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业类素质提升班教育实施方案》和《机械工程学院素质提升班班主任遴选条件与素质提升班教育实施程序》。2.2导师制的运行体系。2.2.1确定了素质提升班的培养定位。以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塑造为基础,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潜能的实现为根本,通过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检索和利用专业文献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角色意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现代企业的综合化和复杂化对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的要求。2.2.2机械工程专业素质提升班的培养特色机械工程专业素质提升班以课外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到企业参观、专家讲座、研讨、社会调查、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大学生竞赛和科研课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协调发展。我院大学生素质提升教育,依托机械行业为研究活动背景,结合课堂教学,重在实践,重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导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特点,成立多个兴趣小组,扬长避短,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工程素质,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组织上,除了班主任外,还可聘请数量不等的校内外兼职导师,以项目为导向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和研究课题。2.2.3经费保证学校和学院为导师制的开展划拨了相关经费,其中班主任管理经费每学年1万元,素质提升班班级活动经费每学年1万元。此外,凡是学校认可的由学校、省、部级各类竞赛,根据组队参与情况,所有经费均由学校和学院承担。通过申报各级项目,如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参与相关老师的科研课题,保证了经费的充足。2.3导师的遴选机制。根据学校和学院的相关文件,成立了机械工程专业素质提升班,每个年级成立1个班,30名学生,配备班主任1人,确定了班主任遴选条件如下:(1)热心班主任工作。具有班主任工作经历,曾任班主任工作业绩好(优秀班主任等),具有较强的班主任组织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强,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2)具有较高的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多年担任本、专科课程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对于有质量工程项目、教改研究课题或科研课题及成果的教师,可优先考虑。(3)保证班主任工作的时间。班主任应保证有实施学院创业类素质提升班教育实施方案的工作时间。(4)平时表现好。近二年应无教学事故,积极参加学院和系部的教研活动。(5)素质提升班班主任负责撰写实施方案,好的实施方案应优先考虑。

3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及取得的成果

以建立素质提升班为运行模式的英才导师制在机械工程专业开展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以笔者担任导师的素质提升班为例,全班共有30名学生,在三年里开展各类讲座18次,进行主题班会及校外活动6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大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多项赛事,取得校级、省级、部级等各类奖项100多项;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部级项目两项,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省级期刊3篇,考取研究生20名。

4结论

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以素质提升教育为主导的导师制是在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的前提下,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学习、科研、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引导,增强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导师制实施时间较短,覆盖面有限,在导师和学生的遴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目前仅以工作内容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指标的导师制评价体系也不够健全,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参考文献

[1]陈志忠.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胡守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6

关键词:工程伦理;混合式教学;过程化考核;课程思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在工科教育领域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具备扎实工程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保证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近年来陆续为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和专业硕士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并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

1课程现状分析

国外的工程伦理教育起步较早,一些学者提出了“教会学生做出合理的决策”的教育目标[1]。Newberry将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具象化为“知、意、情”,即知识目标、理智目标、情感目标[2];Davis将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概括为四个方面:提高道德敏感性、增进对职业行为标准的了解、提升伦理判断力、增强伦理意志力[3]。在国内,2000年西南交通大学肖平教授申请了“工程伦理研究”课题,并开设了选修课,标志着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诞生[4]。自2007年起,学界每隔两年便会召开一次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不断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在科学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学者对工程伦理学的理论创新与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渐热,相关课程逐渐从选修课程变为必修课程,基本建立了工程伦理课程交流和学术研讨的全国性平台[5]。随着全国高校工程伦理教学的大范围开展,与之相关的课程建设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呈现以下趋势:一是课程建设中专业特色更加突出,各高校工科专业纷纷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工程伦理教育[6];二是采用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提升学生应对伦理困境的能力[7];三是在教学全过程中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四是课程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规范化,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体系,并得出了量化综合得分[9]。通过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教学理念,结合我校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要求,开展了课程建设的相关工作。

2课程建设内容

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相关基本理念的同时,能够在工程实践中正确分析工程伦理问题,评估相关影响,并做出合理的决策。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校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

2.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工程伦理理念有机结合

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并不具备专业系统的哲学、伦理学知识体系,加之通用的工程伦理知识系统与话语体系均源于西方,难以避免地会对基本知识传授造成一定阻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少先哲的思想和论述与工程伦理理念不谋而合,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工程伦理理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更加亲近,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讲授本课程的过程中,尝试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工程伦理相通、相似的理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增强对工程伦理的认可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伦理话语体系。例如,在讲述应对职业行为中的伦理冲突时,教师可借助国学经典《庄子•山木》中“君子应处木雁之间,圣人应有龙蛇之变”的论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处理伦理冲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2.2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工程伦理课程在让学生理解工程领域中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同时,还应当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思辨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探索出一套“慕课预习+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多角色辩论”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第一,利用雨课堂等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基本概念的学习资料,并在每次上课时利用短时间的提问或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第二,对于重要知识点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内容进行课堂讲授,运用实际案例,设计发言环节,鼓励学生针对实际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针对某一热点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角色阐述观点。例如在《公正原则在工程中的实现》章节中,针对南水北调问题,组织学生分别饰演不同地区的政府官员、小企业主、农民、普通市民等角色并分别阐述观点,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建立一定的同理心,认同并理解工程中的公正原则和实现方法。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明显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2.3采用过程化考核方法并制订明确的考核标准

在课程考核中,引入过程化考核的理念,结合课堂提问、工程案例展示、海报设计、知识点小视频制作等多种方式,将课程考核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形成“课堂提问+案例展示+海报设计+视频制作”的考核方法。教师在每节课前及时公布各个考核流程中的学生分数,缩短学生认真学习与取得相应成绩间的反馈周期,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课堂参与度。过程化的考核不只是简单地得出一个结果,更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在采用过程化考核方法的同时,也制订了较为明确的考核标准。第一,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不仅要记录回答问题学生的学号,而且要根据回答问题的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第二,在工程案例展示环节,考核标准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所选择案例是否为社会热点事件;二是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工程伦理理论与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三是是否能够从工程伦理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对该事件的处理建议。第三,在海报设计考核中,以引起共鸣、引发思考为基本要求,详细规定了海报的尺寸;采用各小组轮流展示、相互打分的形式进行考核,评选并打印出部分优秀的学生作品,在学院内部进行展示。第四,在小视频制作考核中,严格限制视频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同时鼓励学生采用演讲式、采访式、讨论式、PPT录屏式、边说边画式等多样化的手段去展示与工程伦理相关的内容。通过过程化考核方法,有效推动了学生将课堂中的工程伦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实践之中。

2.4建立具有机械工程学科背景且课程思政特色鲜明的案例库

生动丰富的教学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面对工程实践中的真实伦理挑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建设过程中,采用网络搜集、档案查找、当面访谈、直接观察和参与观察等多种方式,选取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进行设身处地的思考并完成工程伦理问题的分析。案例选取原则如下:第一,典型性。所选案例应是反映机械工程相关行业领域代表性的事件,具有典型性和较好的普适性。第二,真实性。所选案例应符合客观实际,有关数据必须真实可信,经得起推敲与检验。第三,案例应难易适度、大小适合,契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复杂案例可选择某一方面进行讨论,重点突出工程伦理分析。第四,案例选取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在讲授工程伦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课业分析对课程建设效果进行了评估。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100%的学生认可该课程对于提升工程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85.4%的学生表示能够通过课堂听讲理解相关内容;97.9%的学生认可教学案例的选取与讲解,并表示这些案例有助于对工程伦理知识的理解;95.8%的学生认可“慕课预习+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多角色辩论”的教学方法;81.2%的学生明确表示愿意采用课堂上所学的相关知识去处理遇到的伦理困境。在课业分析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上交的案例分析、海报设计及工程伦理小视频进行仔细批改,可以明显看到学生基本能够运用正确的工程伦理理念去看待、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工程事件,能够对相关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改进意见。我校通过教学效果评估,不仅进一步坚定了课程建设的信心,而且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一,工程伦理课程的本土化仍需继续。虽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引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于解释课程所涉及的部分理念与方法,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二,工程伦理课程的大班教学模式仍需探讨。“慕课预习+课堂讲授+案例讨论+多角色辩论”的教学方法适合小班教学,对于5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教师难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课堂表现的机会,仍需进一步引进多样化的课堂互动手段。第三,考核方式对学生个体的督促作用仍需加强。目前,课程考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如何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仍需进一步探索。第四,案例库建设始终不能松懈。学生思维活跃,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每天都能接收大量社会资讯,只有不断将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程,才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其应对工程实践中的真实伦理挑战。

4结语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建设;策略

农业是支撑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建设背景下,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可以快速提高作业的效率,并创造高效益的经济收益。政府部门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建设,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优化机械工程人才的发展结构,组建全新的农业设备库,以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从整体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与此同时,技术部门还必须加快研究机械工程基础设备,发展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1]。

1加强农业机械工程专业化人才的具体措施

1)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农业机械化是一个技术性的专业,需要科学系统地学习掌握基本的操作知识。政府和企业可以针对农业机械工程建立一些进修部门,保障先进人才的流动,培育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为农业建设保驾护航,这也是新时代的发展规律。当下,国有企业下的农业生产链放弃了传统的发展方式,借助机械化手段来实施规模化的生产,这就导致需要大量的职工进行实际勘察和机械操作运营。企业管理部门要全面分析农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和要求,明确农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找准关键点,全面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实行高效机械操作。以广东省河源市的农业机械化市场为例,政府和公司都会下发一定的政策,辅助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首先组织学员工人进行基础知识的了解,根据学员职工的知识基础分类来划分,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准则,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满足农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以适应当下农业建设。相关的管理技术部门可以定期进行技术辅导,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指导员工进行实地的操作试验,在一定程度优化农业人才结构,构建一批专业化技术化的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员,这也是政府政策的有力体现[2]。2)多环节的实践培训,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人才体系。农业机械工程涵盖方面有很多,如机械化技术推广、无人机智能采摘、农业设备购置以及农机农艺融合等。政府要有规划地进行农业人才的实践培训,以构建完善的机械化人才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推进农业结构的变革。①政府必须下发鼓励扶持政策,对机械化的农民和工人给予一定的补贴,由当地的相关部门收集人员的资料,统一送往农业机械自动化培训基地,发展完善他们的机械化运转水平。②让这些人到工厂和田地实践操作,先进行机械零件装配体测绘,了解整个运转步骤,从生产实际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③组织人员进行农业专业分类,根据机械化的重点进行划分,以此确立发展的方向。例如,在上海农业机械部门就开始实施这种策略,统一整合人员的材料,安排他们到各地的乡镇进行实践的培训,之后到总公司进行二次实训,完成机械加工的基本训练。在各地的应用保护性耕作,借助机械设备进行采集,实现精量播种、高效植保、精准施肥和节水灌溉。同时还要开发绿色高效的机械设备来吸引人才,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3)鼓励农业生产工作者参加技能检测培训,建立基础农业人才[4]。根据大数据显示,机械工程化的人才在市场上仍然比较缺乏。政府和企业可以适当发展线下的农业生产工作者参加技能培训,加强机械工程化的学习,为农业发展建设提供人才储备。例如,政府和相关企业可以联合举办一个机械工程知识比拼,选取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首先,进行推广和宣传,从各地抽调一些农业生产者进行参赛,以市县为单位进行划分。其次,政府农业部分下发试题,在多样类型的田地中进行机械化操作,其中有种植、灌溉、蓄水和维护等,参赛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来进行实验,可以利用计算机远程操控,以达到精准耕作的目的,同时采取淘汰制的规则,以便挑选专业化的人才。

2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农业机械工程专业化人才的重要作用,在现下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业结构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以此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人才。政府和企业双方要积极合作交流,建立农业生产机制,制定大马力、高性能的培养计划,结合工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机械工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景福,杨然兵,王德国,等.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农业机械化专业为例[J].农业工程,2016,6(2):107-109.

[2]张绢,黄薇,闫爱民,等.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析-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新疆农机化,2016(3):43-45.

[3]姜彦武,李雪莲,张静,等.毕业生就业情况与职业发展及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新疆农机化,2018,191(5):45-48.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8

关键词: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作者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的实际,从科学选题、落实开题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另外,系与系之间和各系内部之间的设计题目在难度和分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工程应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科研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3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旋转超声主轴振动系统研制”,“三座标工业机械手的设计”,“防伪矿泉水瓶盖的设计”,“自动门PLC控制系统设计”,“适合于电感的微点焊系统研制”等新颖又结合科研实际的课题,尽量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能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结果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

(2)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例如“微细特种加工中心”试验样机在我们教研室已经搭建好,“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超声抛光装置”等设备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3)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旋转超声主轴振动系统研制”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声学,机械振动学,电力电子学,数电,模电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驱动电路等不同部分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分工合作,完成了整个课题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落实开题环节

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和探索出适用于毕业论文设计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可借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新增开题环节,以强化学生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科学实验与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论文,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等能力在内的基本创新能力。

(1)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收集信息,听取各方意见,明确思路以坚定论文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通过撰写开题报告,要求学生讲清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论文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在开题会之前,每个学生按规范书写了开题报告。学生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选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内容10分钟。评审小组根据学生自述和选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论文设计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论文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学院可根据本院及所属各系的具体情况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答辩前应认真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设计(论文)应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1名以上教师认真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评分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凡毕业设计(论文)拟评“优秀”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时间应控制在学生汇报15-20分钟,教师提问20分钟为宜。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20%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定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论文)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5结论

搞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科学选题,严把选题关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开题工作是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9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师资力量

2017年2月,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的通知》,启动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各高校相继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要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体系[1]。同年,报告中也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在新工科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接触其专业领域内的英语文献,参加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社会对掌握双语的,并能与国际接轨的高级复合型科技人才需求越来越大[3-4]。另外,大部分科学技术资料来源于欧美国家,技术人员要想从大量的英语信息中提出精华[5],同样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能力。学生若要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需要大量阅读其课题相关的科技论文,了解最新的发展技术,而这些大部分都是英文资料。专业英语采用英文教授专业知识,旨在提高学生阅读英文科技文献和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它在工程教学改革中承担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角色[6]。学好专业英语是机械工程学科学生专业学习、继续深造、职业发展等各方面的优势技能之一。因此,提高机械工程学科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机械工程学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专业英语的特点

专业英语是机械工程学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师采用英文讲授的方式使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它与大学公共英语不同。公共英语属于基础课程,学习素材往往来源于大众生活,比较通俗,而专业英语一般来源于国外英文专业科技文献[2],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词汇较多,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基础。这也是专业英语课程大多安排在第6-7学期的原因,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需要先学习一些机械学科基础课程,积累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专业英语大多采用被动句式,含有较多的状语或定语,句子长,结构较为复杂,进一步增加了阅读难度。总之,专业英语在学习时由于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复杂的句子结构,学习十分枯燥、晦涩难懂,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同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专业英语授课教师交流以及学生反馈结果来看,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大多数学生在上完专业英语课程后感觉收获不大,而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对提升学生听课质量上也深感力不从心。造成这一尴尬局面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学生兴趣淡薄主要是因为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色彩浓厚,比较枯燥,文章的形式和风格不像大学英语教材中那么生动有趣。另外,机械学科专业词汇很多,而平时用到的机会不多,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查阅或记忆,导致他们看不懂课文,学习兴趣逐渐减退。此外,专业英语课文里常常有很多长句子,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英语语法基础,能够从长句子中找到主语、谓语、状语等,正确地理解句子含义。据调查发现,在课后很少有学生能自主认真地阅读完一篇专业英语课文,大多数只是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而课后几乎不会复习或预习。

2.2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

很多学校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公共英语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对专业英语成绩却没有要求。在招聘时,社会上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对专业英语也没有考量。因此,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公共英语,而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太重视,认为只要通过期末考试就可以了。而期末考试,教师一般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出卷,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因此,很少有学生认真地学习专业英语这门课程。

2.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根据前面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机械学科专业英语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求学生有非常好的英语基础水平,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很好的专业基础。比如英文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非常高,但没有掌握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学科专业英语也会非常困难。而机械专业的学生,即使专业知识学得再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基础,也很难学好专业英语课程。在一个班级会有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学习效率比较高,也还有一部分学生公共英语或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新知识比较慢。教师在上课若以基础薄弱的学生为主,减缓上课节奏,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浪费时间。而加快上课节奏,基础薄弱学生跟不上,更难培养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上课时教师较难兼顾,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4师资力量不够,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色彩浓厚,任课教师多为一些英语水平良好的专业课老师担任。这些老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机械学科基础知识的介绍与讲解上游刃有余。但这些老师在专业英语授课时一般以讲解为主,并且侧重于阅读和翻译,对学生英语口头表达方面的训练几乎没有涉及。这可能是因为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在口语表达和教学手法上不及大学英语老师专业和丰富。根据期末考核和教学实践的反馈结果,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许多同学学完以后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几乎没什么进步。因此,针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方面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力量极为迫切。

2.5教材陈旧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大多已使用多年,内容比较陈旧,有些章节里介绍的技术在现代机械中已很少使用。另外,为保证原汁原味,教材中素材主要摘抄于国外书籍,语言表达非常专业和地道,但可能因篇幅所限,内容和知识结构不够完整,段与段之间会出现脱节现象,学生在阅读时会摸不着头脑,这无形中增大了阅读难度。

3改进方法建议

专业英语作为机械工程学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状况难以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想让学生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获得阅读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同时能进行简单的专业交流,使专业英语成为学生的有用工具,需要不断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针对上面提出的几点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3.1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

在当前全球化大趋势下,培养专业的国际化新工科人才是机械学科人才培养的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培养方案上应确立专业英语课程在机械工程学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可通过适当增加专业英语学时,增设双语教学课程,提升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国外机械方向的最新科技文献和学术进展,鼓励学生有机会参加行业内的国际会议,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英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拓展,以及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动力。

3.2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英文授课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课上学生只有知识的输入,没有输出,学生的参与度很低,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并结合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上既有输入(学习)也有输出(运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如课堂上播放机械方面的英文讲解视频,引入英语原文科技论文,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这些都可以丰富课堂授课形式。另外,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者变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同时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提升。

3.3加强师资队伍力量

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同时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教师团队是做好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学校一方面应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交流,共享专业英语教学多媒体资料,并鼓励教师深入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很多教授专业英语课程的老师专业知识丰富,但对英语教育经验不一定丰富,并且英语口头表达不一定好,因此,应该定期选派教师出去参加英文授课培训或者出国进修,提升英语表达能力。

3.4选择合适的教材

一本合适的教材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工程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教材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应该每隔几年更新一次教材,并尽量选取那些知识结构完整,且包含国外最新技术成果的教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本专业的英文表达方式,同时能够学到最新的科学技术,拓宽专业知识面。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选择适合其学习的教材。如有些学校学生整体英语水平比较一般,可以选择内容简单一些的教学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4结论

针对现有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同时不断提升师资力量,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我国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同时英语能力好的具有国际化思维的工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敏,朱裔荣.“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西部学刊,2020(8):71-73.

[2]张燕,陈先锋,张英,等.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4):112-114.

[3]余宁宁.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学术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英语广场,2020(12):28-30.

[4]苏雅勤.高校工科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探讨[J].海外英语,2020(10):3-5.

[5]吴俊峰,贾森,王文琪.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化工,2019,48(15):171-172,174.

机械工程专业范文篇10

关键词:机械工程;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MechanicalEngineering)是一门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实践技术,最终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机械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机械工程从17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木质机械发展成为金属机械,经历了几次的工业革命,逐渐形成了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数字媒体技术等结合的机械工程学科特点,已基本具备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较成熟的工程技术。

1机械工程的现状与应用

1.1机械工程的现状。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各种机械设备已经投入到实际运营中,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机械工程技术发展中,如液压挖掘机、装载机、工程起重机、叉车等机械,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技术先进,部分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在铁路等工程建设领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总体来说,机械工程迫切需要加大研究和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机械工程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1.1.1基础研究现状。我国工业存在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研发经费不足等不利因素,造成研究进度缓慢、攻克新技术难度大,导致机械工程技术先进性不足。随着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和提升,在机械工程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为机械工程的研发提供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国内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领域在国际学术界已占有一席之地。1.1.2工业发展现状。在高新技术方面尚未完全具备自主能力,许多重大装备还不能自主设计与制造,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只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大多关键核心装备还是依赖进口。机械工程类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只能是低价格的竞争模式,导致贸易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状况。近年来,出现了国内几大机床企业相继破产或转型问题,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2机械工程的应用。机械工程所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包含机械、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等。既可以自成体系,又可以相互关联;既可以作为独立主体,又可以作为辅助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所有的行业或领域已不再以独立的主体而运行,必须相互作用、协同工作。因此,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领域。将热、化学、原子、电、流体压力和天然机械能转换为适合于应用的机械能的各种动力机械,或者将机械能转换为所需要的电能、热能、流体压力能、势能等,机械工程为能源领域提供了能源装置。(2)农业及轻工业。为更好地发展农业及轻工业生产,机械工程的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及轻工业机械,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物质需求,如常见的作物收割机械、纺织机械等。(3)机械制造业。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崛起,各种机器设备的大量应用,需要大量的机械加工设备来制造我们所需要的机器和装备,如常见的车床、钻床、铣床、磨床及特种加工设备等。(4)交通运输业。人们生活中使用的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轮船、飞机、高铁等,其制造、生产及维修都属于机械工程领域。(5)工程建设。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水平比较领先,尤其在道路施工、桥梁建设等领域都离不开施工设备,高效、多用途工程机械需求较大,如挖掘机、装载机等。(6)家庭生活。洗衣机、冰箱、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和制造都离不开机械工程。(7)国防建设。国家军事建设离不开军用设备及武器的制造和生产,如坦克、战斗机、装甲车、潜艇、雷达等,其生产和制造都离不开机械工程。总的来说,机械工程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众多领域,上至国家核心技术,下至人民生活用品,无一不与机械工程密不可分。

2机械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机械工程中高端制造技术较弱,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技术体系尚未形成;高端制造业的配套能力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赖进口。(1)自动化的实际应用依然不足。目前,我国对于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数字控制基础方面,复杂的数字化集成水平较低。(2)生产效率依然较低。我国现如今的生产能力仍不能达到现代化生产要求,很多流水线生产依然以人力为主,虽然有少部分企业已使用了自动化流水线,但由于使用和研发成本较高,无法实现所有生产的自动化。(3)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目前,我国机械加工行业面临着技术工人严重缺失,大量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机械工程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20年前,认为机械加工就是操作机床,就业理念陈旧,职业素养不高,导致人才紧缺。难以适应机械CAD、CAM及CAE技术灵活应用要求。(4)国产机械加工设备与世界先进国家设备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机械加工设备的精密化、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不足。以五轴数控机床为例,目前依然没有国产化,单纯依靠国外引进,导致复杂精密零件的加工效率低、成本高。

3机械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所取得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柔性制造、虚拟制造以及敏捷制造这几个方面。3.1机械工程国产设备的精密度与智能化的快速提升。大力研发先进机工程设备,以提高精度为前提,结合智能化、数字化,使国产机床实现产品系列化,使我国的机械加工设备及特种加工设备等形成一套通用的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制造研发水平和精密程度。3.2机械工程专门人才的体系化培养。目前,对于机械工程行业来说,专业蓝领较少,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极大,但因为制度及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从事专业化、技能化的人才不足。因此,随着智能化、精密化、专业化的机械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专门化人才培养体系作保障。3.3机械工程的创新及与数字化的结合。机械工程是一门可以与多学科进行结合的行业,其中与材料、控制学科关系密切,跨专业的结合是未来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人才培养时就应该进行机械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学习,同时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认清数字化在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完成机械行业的改革与进步。3.4机械工程技术的绿色化发展。随着绿色产业、绿色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工程正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这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机械工程质量的关键。发展绿色机械工程,对机械工程提出了高效、精密、节能及环保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绿色化的发展方向。3.5机械工程信息化发展。机械工程企业的信息化转变需要依靠智能化技术的促进,以便实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人的力量与机械的力量相结合,从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系统体系,实现数字及信息化的智能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将生产信息及时共享,使调度计划和生产计划有效组合,从而形成闭环控制系统。不仅极大提高了生产率,而且能够提高生产质量。

4结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时代下,传统的机械工程需要改造升级,智能化、信息化及协同作业正在日趋完善。但是,我国目前高端的机械工程技术还不成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独创性不够高,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对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我国要结合现有的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大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在完善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使机械工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慧芳.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工艺技术工作[J].科技传播,2012(17):74-75.

[2]戴勇,邓乾发.机械工程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