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式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3 17:45:15

竞赛式教学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眼科学;教学方法;临床技能竞赛

研究生教学是教学医院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和临床技能水平。如何发挥教学作用,通过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1-2]。作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眼科,科室每年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如何使研究生尽快掌握眼科临床技能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一直是眼科临床教学探索的方向。本院眼科历来十分重视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并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近年来,科室摸索建立了一种新颖、成效显著的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以举行临床技能竞赛为载体,促进研究生临床技能提升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动员所有研究生参与临床技能比赛,加强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赛促学,全面加强眼科研究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方法在科室已初现教学成果,科室派出的研究生在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2019年度研究生眼科学临床能力大赛中以初赛第一和决赛第一的成绩荣获特等奖。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研究生眼科学临床能力大赛代表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竞赛的最高水平,包括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在内全国33所知名医科院校130多名优秀眼科研究生代表参加,其考核范围几乎涵盖眼科诊疗的各个方面,包括临床科研课题设计、显微手术技能、临床病例汇报和科普作品等多项内容,考核了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手术操作技能。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研究生眼科学临床能力大赛深入贯彻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改革,强化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为高校间交流教学经验、评价教学成果提供了机会[3]。以往在其他学科中也有报道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技能教学的促进作用[4],但少见有关眼科的相关报道。通过科室的临床教学应用探索,发现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升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现报道如下。

1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1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为备战竞赛,平时在每天早上交班前开展眼科理论学习,对眼科常见病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每周四另开展专题小讲座,让学生对每种疾病的诊疗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备战理论竞赛,不同亚专业老师对各专业分别进行系统性讲解和考核。通过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使研究生在短期内迅速掌握眼科常见病的理论知识。制定竞赛考核指标和考核流程,利用“问卷星”进行每周理论测试[5],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1.2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在临床手术技能培训中应用。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硬件建设,眼科Wetlab实践培训基地设有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底检查模型、泪道冲洗模型、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等,可供学生进行眼外伤的清创缝合、角膜移植、小梁切除术、虹膜周切术和白内障摘除等手术操作。本院眼科亚专业大体分为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和眼整形眼眶病,需要各专业组老师进行系统培训。在临床技能比赛前,要对研究生进行各亚专业基本手术操作的培训。首先,各亚专业老师组织学生分批(10名)在Wetlab训练前进行手术录像观摩,并由带教老师讲解手术过程和手术技巧。组织研究生分批在临床上观看各亚专业老师的手术过程,并在术中进行带教讲解。最后,研究生利用猪眼球在培训中心进行自主训练。制定竞赛考核指标和考核流程。考核眼科基本操作,包括研究生对临床患者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三面镜和泪道冲洗操作。考核眼科基本手术操作,包括研究生在猪眼上对眼外伤的清创缝合、角膜移植、小梁切除术、虹膜周切术和白内障摘除等常规手术操作。通过参加院系举办年度临床手术技能操作比赛,研究生可以快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并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对临床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大大缩短其学习曲线,减少手术风险的发生[6]。1.3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在培养临床诊疗思维中的应用。临床诊疗思维是指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来分析、综合疾病的各个方面,最后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7]。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误诊[8]。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保证,而有效的临床带教方式,可以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9]。本院以临床技能竞赛为契机,考核了研究生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解决能力。眼科某些疾病虽然症状在眼部,但是根本病因在全身,所以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例如对于葡萄膜炎患者,让研究生作为首诊医生,思考需要问哪些病史,做哪些检查,跟哪些类型的葡萄膜炎进行鉴别,从而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对摔倒后导致眼外伤的患者,患者自诉有头晕、无力症状,告知研究生需要先排除头部出血可能,再进行眼部清创缝合,分清轻重缓急。通过竞赛考核研究生对临床病历的分析,能提高研究生的诊疗思维。1.4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在提升医学生团队意识中的应用。临床诊治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医生团队和医护团队的团结密切配合。竞赛以团队的形式参赛,每队4人,竞赛不仅考核个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团队协作能力。竞赛中某些环节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的最高水平。在眼科的平时手术中,只有主刀和助手协调一致,才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研究生只有在平时的临床学习中养成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可以更有效地与同事进行分工合作,快速准确地救治患者。1.5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在提升医学生沟通能力和培养人文精神中的应用研究生中不仅需要学习精湛的医术,还需要学习与患者开展有效流畅的沟通[10]。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疗纠纷大多是由于医患沟通不足导致,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增强患者对医生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所以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和崇高性要求医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11],而目前医学院校中的医学人文教育尚普遍欠缺[12]。科室在进行眼科临床技能考核中,注重对学生沟通和人文关怀的考核。研究生不能埋头只是完成操作,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临床带教老师在眼科教学中也注重研究生沟通能力的培训和人文知识的传授。例如,在进行眼压检查时,告知患者有气流冲出时不要惊慌,气流不会对眼球有影响;眼科患者大多视力不好,平时要嘱咐患者走路小心一点;对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时,用手挡住裂隙灯显微镜的额架,防止碰到患者眼睛。研究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也要注重对患者的说话态度和人文关怀,常与患者换位思考,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减轻患者痛苦,操作后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

2小结

综上所述,科室以竞赛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学基地培养质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可以使研究生系统地掌握眼科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以期全面、综合地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并有助于建立规范化的培训教学体系。竞赛培训式教学方法在眼科带教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和带教师资水平,也推动力临床教学基地、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钦闪闪,李丹丹.医学教学反思与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3):3697-3699.

[2]张晓辉,冯朝晖.多样化教学方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9):23-25.

[3]牛继平.临床技能竞赛对技能教学促进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4(36):156-157.

[4]杨晓巍,梁皓,孙成光,等.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技能教学的促进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4):3827-3829.

[5]李福智,侯阳.微信联合问卷星在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6):108-109.

[6]董喆,陈凤华,彭晓燕.现阶段眼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J].眼科,2013,22(1):67-69.

[7]宋俊岩,朱秀丽,苗秀欣,等.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比较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7):671-675.

[8]申国璋.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由2例房间隔缺损误诊引发的哲学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4):1958-1960.

[9]王莹.浅谈对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9(34):166-167.

[10]刘洪军.加强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药教育,2015,9(3):260-261.

[11]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0):66-68.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竞赛式教学;利弊分析

1项目式设计与竞赛式设计教学实践现状

项目式教学和竞赛式教学是根据课程内容将对应的社会项目任务或者竞赛项目融入到课程当中,放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和竞赛,将理论部分所学习的内容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从而锻炼专业技能,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项目成果和比赛结果来判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内容、方法的可行性。1.1项目式设计教学实践现状。项目式设计教学目前在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有所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性,整个实践过程不够完整,随意性较强,教师自主性影响学生对项目的理解与判断。首先,从教学培养上看,高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和专业的前瞻性,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吸收专业理论知识,一方面掌握专业技能,能够生存于社会而引领于时展,这一点是要有别于技术性专科院校的。在设计各专业,项目式教学实践十分突出,但突出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内容是根据任课教师自行制定的,教学培养没有统一标准,学生技能层次差异大。虽然没有绝对理想和统一的教学模式,但不可否定,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的探索项目式实践模式进行设计教育,以应对社会需求和环境变化。1.2竞赛式设计教学实践现状。竞赛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竞赛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竞赛式教学法组织实施的关键在于立足学生的需要,激发竞赛动机,促成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1]竞赛式设计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应用的概率高于项目式设计教学,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竞赛式设计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部分,使学生能够通过比赛过程产生竞争意识,从而带动学生更加深入探索专业技能的未知领域,提高学习意识有较大的帮助。但竞赛式教学模式发展到至今,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竞赛项目较多,教师在制定竞赛任务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对锻炼学生能否达到最佳效果必然有所怀疑,因此怎样的竞赛任务是符合教学要求的,值得探讨。

2项目式设计与竞赛式设计教学实践利弊分析

2.1优势分析。项目式教学需要把握实践原则,相对标准化和规范化,项目式教学实践的优势在于,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安排社会项目交给学生完成,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逐步适应社会需求。下面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项目式教学实践的优势,比如VI设计课程,此课程划分为两部分教学计划,一部分是理论教学,一部分是实习教学,两个部分各占一半的学时,在实习教学部分教师采用了项目式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某跨国旅游项目公司的VI手册设计全套,要求学生从该公司旅游项目的整体性出发。系统的整体性思维主张从一个系统整体角度出发,着眼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去认识局部,再综合到整体,这是分析和考察事物的一个基本方法。[2]分析跨国旅游公司的公司经营项目,收集材料,并提取与旅游相关的元素,应用于标志设计中,在此次项目完成后,经由该公司审核后,采用了其中两名学生的设计作品作为前期设计稿(如图1)。竞赛式教学实践的优势在于竞赛任务的数量较多,针对的比赛对象较为广泛,有针对学生的,有针对专业设计人员的,更多的是没有任何限制条件的,取材相对于项目设计比较容易,下面分析一个VI设计的竞赛式教学实践的案例,在实习教学阶段,教师采用竞赛式设计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教师确定了竞赛任务,某历史建筑博物馆的标志设计,从博物馆的背景资料中可以找到两个关键词“历史”和“建筑”,从这两个词出发,寻找视觉元素,该比赛针对的是大众,范围非常广,因此,夺得头筹十分困难,但学生最终的设计作品从设计结构和设计寓意上都有极大的进步(如图2)。2.2劣势分析。项目式和竞赛式教学实践都有其弊端,项目式教学实践虽然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项目的取材比较竞赛式来说较为困难,随机性较强,项目大小不一,项目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符合程度较低,不能够保证在每一次教学中都能有符合要求的项目;竞赛式教学实践,虽然取材容易,但相对于项目设计来说,社会要求较低,尤其是针对学生的比赛,设计作品会有所宽容,对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作用略小,同时无法适应社会要求,因此两种方式应用在教学中目前还尚未成熟。

3结论

项目式和竞赛式教学实践的发展必然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中国对部分高校实施独立负责原则,相关院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完整的项目式教学系统,利用企业中的社会项目资源,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部分院校与全国各大设计类比赛接轨,通过比赛指导教师培训和校园宣讲会了解比赛内容和要求,增强学生的比赛信心,检验教学和指导成果,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无缝连接,但并非所有的高校在短期内能够实现竞赛和项目的长期合作关系,原因诸多,如何探寻教学实践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最佳效果,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作者:龙飞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市场营销调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覆盖的环境下,企业迫切需要能实施高水平市场分析的应用型人才,市场调研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目前现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地接受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而缺乏实践操作应用的机会,同时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8年9月,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培养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实施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动手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中的实施方案

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讲授市场营销调研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策划和实施体验整套调研项目,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以课堂授课为基点,借助专业特色实习基地平台,参与全国性技能大赛,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学生市场调研的综合应用研究能力。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案如图1所示。(一)课堂授课渠道中的项目体验式教学。《市场营销调研》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明确调研选题、确定调研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实施现场调研、数据整理分析、编撰调研报告这几个模块。在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中,学生只能了解各模块的内容,难以体会具体的实际操作,更别提各模块之间知识系统化的融会贯通,而使用项目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能所用。在课程开始之初实施分组,让6-8位学生组成项目组,在教师具体讲授市场营销调研相关理论模块的同时,各项目组同步实践体验完成整个市场营销调研过程,具体的项目体验式教学过程如下:1.明确调研选题在选题阶段,项目组依据各自的兴趣点自主选择调研选题,在搜集、整理和分析二手数据的基础上,学习识别区分现象,明确具体的调研目标和假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把握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真正锻炼学生二手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能力、诊断营销问题的能力。2.制定调研计划在制定调研计划阶段,项目组需要在各自选题的基础上,依据已经明确的调研目标和信息需求,制定一个整体的调研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体验如何在宏观上把握一个项目的整个调研过程,体会具体实施一个项目之前制定计划的重要性。3.设计调查问卷在设计调查问卷阶段,项目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设定问题和测量方式、确定问卷结构布局和评估问卷、预调查。教师需要帮助项目组把控问卷的质量,便于各项目后期数据分析和调查报告撰写的顺利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真正参与设计问卷,从而真正掌握问卷设计的流程和技巧。4.实施现场调研在现场调研阶段,项目组可以自主使用市场调研中常用的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教师需要帮助解决在问卷发放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访谈过程中有效沟通的技巧。5.数据整理分析在数据整理分析阶段,学生需要针对项目组收集的问卷在教师的帮助下,使用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实施整个的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软件处理,不仅仅可以获得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信息,还可以探索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获得感和成就感。6.编撰调研报告在调查报告编撰阶段,各项目组将之前获得的数据结果,用文字和语言有效地传递出来,赋予数据以意义,从而完成前期的设定的调研目标,并且学习如何用最佳的方式展示和汇报。因此,通过课堂授课渠道的项目体验式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市场营销调研的基本技能。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二)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渠道的项目体验式教学。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是大学生思维能力实战化训练的有效途径,为大学生展示创新能力和成果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因此,市场营销调研的各项技能需要在实践应用中才能有所提升,学生应该配合参与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所学习的方法,提高调研能力,展现学习成果。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渠道的项目体验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组织、策划、调查实施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专业实战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市场敏锐度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比赛,学生在与兄弟院校的专业技能较量与交流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调研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专业实习基地渠道的项目体验式教学《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提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广泛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逐步扩大参与企业范围和领域。通过课程渠道和比赛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市场调研的具体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和技能如何在企业中实际运用并为企业创造价值,也是《市场营销调研》课程教学中的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都在倡导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尤其是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与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和专业见习都不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时常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调研课题,企业也十分乐于与高校合作,帮助其解决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专业实习基地实习的机会,实现此类合作。通过专业实习渠道的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实参与企业的市场分析决策,在市场动态竞争中进一步检验其市场调研的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

二、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实施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学思结合,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在课堂讲授市场营销调研理论知识的同时,组织、策划和实施体验整套调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多渠道综合培养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理论充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市场调研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通过实施研究导向型的教学方式,多渠道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市场需要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二)以赛促学,通过比赛渠道提升市场营销调研的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商业统计学会组织的全国性“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通过各级比赛的层层选拔,学生在与兄弟院校的专业技能较量与交流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调研的综合能力。(三)以学致用,通过特色专业实习基地渠道加深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学生实习,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真实参与企业市场分析决策,帮助企业解决现实中面临的运营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注入积极的年轻思维,同时学生也获得珍贵的市场实践机会,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

三、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的问题。多渠道项目体验式教学的实现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就失去了该教学方式实施的意义。在《市场营销调研》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团队的组成、选题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都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跟踪整个项目,并把参与度列为考核成绩的一个指标,从而避免出现学生搭便车的现象。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形成团队,市场营销调研需要组员的充分沟通与合作,从而保证团队的正常运行。最后,好的项目选题能引发良好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身边环境中的热点话题出发进行选题,这样的选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他们对话题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二)多渠道融合问题。课堂授课、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专业特色实习基地等渠道应该做到相互融合。如在校企合作中产生的有价值的现实选题,过去学生只有在进入企业实习的阶段才能接触到,现在可以考虑进一步校企合作,教师提前进入实习基地从中甄别具有行业代表性问题的选题,在课堂教学期间推荐给学生。这样,学生项目组在实践课堂理论的同时,还可以实际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同时课堂教学中产生的优秀的项目调研报告可以推荐到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的系列比赛中,最终实现多渠道融合,达到全方位培养市场营销调研应用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家驹,梁妮.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1):75.

[2]沈月娥.合作学习在《市场营销调研》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385-386.

[3]蔡瑞雪.校企合作卓越人才项目学生量化考评体系构建[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2):111-115.

[4]祝映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J].财会通讯,2014(08):63-65.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就业导向;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PBL教学法

1就业导向下的新型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已接近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经济转型与调整,地方型民办院校的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实用、好用、能用”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1]。同时,在当前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该类民办院校(以下以湛江科技学院为例)既面临脱离主校,完全依靠自身办学发展的压力;同时还须面对本科教育职业化转型对培养模式、教学条件、师资建设等问题的冲击。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充分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应用型人才是该类型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2]。园林设计类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版块,其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城市居住区、城市公园、风景旅游区等各类城市绿地的景观方案设计,从而参与解决城市问题,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但该类课程在Z校旧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够,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基于此问题,利用新版培养方案的编制契机,重塑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并尝试运用PBL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模式更新。

2原有课程体系的局限

2.1课程门数与学时不足

湛江科技学院园林专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其旧版人才培养方案未分方向培养学生,故设计类专业课程门数较少,且学时较短,仅有的核心课程是大三上学期与大三下学期的“园林设计(一)”与“园林设计(二)”,各64学时,应该大幅度增加设计类课程的种类以及时长。

2.2课程设置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设计课门数与学时的限制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尤其是社会热点、学科前沿知识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等未能与课程较好地融合。例如,乡村振兴、新中式景观、田园综合体等专题式教学的设置太少,不同城市绿地类型的指标、规范及具体设计方法都各不相同,使得学生在应对实际设计问题时存在较多的困惑与阻碍。

2.3教学模式单一

园林设计类课程多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条文规范较容易理解,但内容繁杂,数据易混淆,学生常常“一听就懂,一做就忘”,设计缺少规范性与科学性。同时,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被动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尽理想,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受到较大影响[3]。

2.4课程未成体系

园林设计类课程多以单门课程为独立个体,课程之间衔接不足,授课内容常有重复交叉。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局限,教师资源的整合与实际授课存在一定的矛盾。

3园林设计类课程体系重塑

3.1总体框架职业化

新版培养方案建立“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职业教育模块”的多元培养课程体系,其中,以“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限选+专业任选”构成“专业教育课程模块”;以“职业限选+职业任选+实习、实践类课程”构成“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在本科教育职业化与民办院校“转设”背景下,重视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符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职业模块下,加大软件类及规划设计类实习实训课程,打破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尝试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实战环节,让学生代入职业角色,组建职业团队,通过项目的实际操作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把握不同类型的设计流程与设计要点[4]。

3.2培养方向明晰化

构建以“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和“园林植物应用方向”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重点突出双方向技能人才的培养。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使其通过学习相对完整而又成系列的课程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体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思想。该方向模块于第四学期开始区分,但此目标方向的分流仅在专业与职业类限选课程中有所区别,其余模块的选择均不受方向限制。

3.3课程门类多样化

把握时下海绵城市、花园城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数字景观等热点,力求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突出和强调生态修复与生态规划,增设“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景观应用”“景观生态规划”“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数字景观”“GIS应用基础”等课程供学生选择[5](表1)。

3.4课程体系一体化

在制订最新人才培养方案时,经过前期广东省园林行业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专业课程设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明确整体框架,细化与分解课程版块,规划每门课程的版块属性,做好先导课程、平行课程以及后续课程的衔接与完善。例如,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二)”,保留了原版本设计(一)的64学时,但将设计(二)部分减少成48学时,同时搭配了40学时为期2周的“设计竞赛实训”课程,以竞赛激励式教学模式贯穿其中,以赛促学,提升综合技能。

4教学模式实战化更新——以PBL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主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即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充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依托实际项目或专题,发现与总结其潜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以问题为驱动,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分组讨论与分工协作,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并通过这一学习过程掌握问题背后的专业知识与能力[6]。设计类课程涵盖了从设计基础到方案构思,再到设计文本与施工图纸绘制的内容,锻炼学生在手绘表现、方案设计、计算机制图、植物造景、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但这些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专业设计课在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内容庞杂、易混淆、无法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无法转成实践技能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已出现一批从多角度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交互式教学、竞赛激励式教学、包豪斯式教学、工作室教学、翻转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其中,PBL导向式教学集合了上述多种教学方法,将工作室团队教学情境、竞赛机制,以及以案例为主的项目教学结合在一起,从问题最根本的导向性出发,使学生的设计技能得到提升,是值得在设计类课程体系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4.1样本课程分析

以“园林设计(一)”“园林设计(二)”作为此次设计类课程的改革样本课程。按照PBL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确定授课重点,明确分类形式,随着时间与教学进度的延伸安排不同类型的设计实践与调查项目,因此在设计该课程时尤其注意不同阶段和程序下不同项目的难易程度,使得项目循序渐进,学生逐步掌握不同园林要素的设计要点。目前按照旧版培养方案试点,“园林设计(一)”与“园林设计(二)”课程分别在四年本科园林专业的第5、第6学期(即大三全年)。以“园林设计(一)”为例,设计类先导课程有“测量学”“CAD”“园林建筑设计”,同期课程有“城市绿地规划”“Photoshop”,后续课程有“园林设计(二)”“植物景观设计”“效果图制作”等,因此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手绘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其他课程很好地衔接与融合。

4.2PBL教学模式运用

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此次教学安排以“园林设计(一)”“园林设计(二)”为中心,制定项目课题,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均根据课题项目的进展做出辅助授课,即不仅仅是该课程老师在做指导,在授课内容上,园林设计的项目课题将贯穿此学期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始终。从表2可知,“园林设计(一)”以设计总体程序为问题导向,项目安排随着项目的程序逐步展开,通过场地分析、开放空间设计、竖向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最后把握综合性公园的全套设计与流程,将能力点先分散后综合;而“园林设计(二)”则以项目专题为问题导向,通过六个问题的引入,所涉及的项目更加多样,有助学生锻炼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项目设计中可与大学生创业项目,艾景、园冶杯等全国性景观设计竞赛相关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提高技能水平与宏观把握能力。

4.3教学成效评价

经过前期测试与为期一年的PBL教学法的试用,通过对3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得出PBL教学法在“园林设计(二)”的教学效果测试表,总结教学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表3可看出,PBL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试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明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团队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疫情时期,此次试行在线上展开更具有现实意义,竞赛成果与实习实训成果颇丰。

5结语

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不在于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教师传授了多少具体的知识和技巧,而在于让学生在一个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掌握设计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应对完整的方案设计与简易施工,学会独立思考与团队配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能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迅速掌握主动权与选择权,发展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鲁群霞,胡传双,林楠,等.就业导向下的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4):29-33.

[2]吴学敏.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5-13.

[3]王业社,杨贤均,陈立军,等.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0):251-253.

[4]任维,李房英,阙晨曦,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9,41(5):99-108.

[5]周建华,邢佑浩,苟喻,等.西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11):167-173.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翻转课堂,开放式教学

二年级设计课程在五年制建筑学教育中,属于比较特殊的地位。如果说一年级的课程是基础训练,那么,二年级课程设计则起到承前启后的连接,它更是为每一位学生打开设计之门的一把钥匙。对于学生而言,建筑设计(一)、(二)是他们开始学习专业课的起步阶段。此时,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课程也刚刚开始,对建筑设计的了解也极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教学工作便成为教师们常常探讨的问题。

1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建筑学的讲授课与其他专业并无太大差别,都是以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为主。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备课与任务书的准备工作是旁人无法看到、参与的过程。在几年的授课过程中,渐渐感到了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学生在前期的知识储备工作没有做好,对教学的目的了解亦不会深刻。长久如此会导致学生与教师间互动不足,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而现阶段是信息化教学的时代,“互联网+”、“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热门话题充斥着整个社会,学生被各种媒体所宣传的信息吸引。与此同时,建筑教育界也在反思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做出更能够体现培养职业建筑师的建筑教学课程改革。在去年的“全国高等教学学术研讨会”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就以“建筑教育的多元与开放”为大背景,研究讨论了多元化背景下建筑学的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能力而非只是完成课程作业的要求。各大院校在近些年来更是具有自我探索的精神,“导师制”、“体验式”、“研究性”等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在此种背景之下,对我校现有的建筑学本科教育方面有所思考:传统的“教——学”课堂已渐渐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新信息的渴求,为了让教师与学生从“被绑架”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我们大二设计课在近三年的教学授课环节中,也逐渐呈现出多元性和探索性的探求。我们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开放式教学”的教育机制,旨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

2教学改革措施

2.1目的明确,确立课堂主体

教学自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法的使用中都应以学生的“教”为始,以其“学”为终。《道德经》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就是要告诉我们——受之渔的学习方式方法是授课的立足之本。主要是以“引学生入题,解学生之惑,授学生以渔”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

2.2提高兴趣,改革教学形式

“开放式教学”机制着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是给予学生“授之以渔”的技能。因此在课堂上如何“诱导——催化——指导——完成”开放式教学就会成为开放式教学机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对原有“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课时进行拆分补充,融入“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环节。以一个设计作业54个课时为例,改革方案如下:1.原有4课时的讲解改为2课时讲解+2课时讨论,达到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的目的;2.增加课下主动查阅《建筑设计》课程相关资料、案例的过程,并2课时学生讲解,催化学生对课程作业的自主深度理解(图1)。3.原有28课时草图设计改为24课时草图设计,期间教师一对一指导;4.增加2课时学生自我讲解草图设计及学生间互动点评,教师从旁指导;5.原有12课时作业绘制不变,经教师指导完成设计作业。方案设计立足于现有课时不变前提下,通过增加“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

2.3翻转课堂,深化学习目的

在授课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将课堂翻转,由原来的教师布置任务书——讲解相关内容——学生设计,变成了布置任务书——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讲解——老师总结——学生设计。关于翻转课堂,我们可以从大二(下)建筑设计(二)的课程设计中,得到很好的印证。从博物馆设计开题之时,教师便一改往日“发任务书,上大课”的流程,首先与学生聊生活中所见的博物馆,提出“为何要去博物馆?去博物馆干什么?希望在博物馆里看到什么”,即“Why,What,How”这三个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认识博物馆。另一方面,结合上学期所讲的功能、流线、分区等问题对本设计的功能与流线进行了探讨。在讨论中,教师作为旁听者,分享着来自每位同学的亲身经历,并适时点评,引导。而学生则通过亲身感受逐渐将功能分析图完善。教师在此过程中并不是“授鱼”而在“授渔”。

2.4引入竞赛机制,促进教学互长

本学期,各大比赛相继展开。据不完全统计,以2017年为例,国内举办的国际级竞赛有11个(表1)。在正常的教学环节中,作业+竞赛这已是全国各大院校建筑学教育的大趋势,改革已势在必行。然而,事实上是,并不是每个课程设计都适合于比赛,如二年级常规题目别墅设计和餐饮建筑设计可能在题材上会不占优势,而博物馆设计,幼儿园设计,商业综合体等课程设计可将近年来一切热点话题融入设计理念之中,这样的设计可以依托竞赛机制,大大提高学生的设计热情,使学生迅速投入设计者的角色当中(图3)。但另一方面,控制学生参赛数量应该是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牢牢掌握的原则。学生的精力毕竟十分有限,如2017年我们的学生参加腾远杯后,新人赛紧跟其后,很多同学表示准备不充分,打算放弃。这个是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其实,教学+竞赛模式固然可取,但不能单纯的为参加比赛而做课程作业。现实中,我们真正的教学目的仍然还是要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其参与设计的热情,这是我们课程设计的起点亦是最终落脚点。

3小结

在2017年年初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亦有明确提出现阶段我国本科教育的主旨与落脚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推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和研讨式学习方式,加强个性化培养。”通过“开放式”教育机制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为后续建筑设计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卫国,关于开放式建筑教育的思考[J].世界建筑,2014(07):25-27.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金课;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财产保险

2013年以来国家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1],为教师提供了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金课”的概念,对高校本科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是重视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技术进步与疫情防控进一步催生课堂变革,各地高校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打造“金课”成为一线教师们努力奋斗的目标。《财产保险》课程是保险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哈尔滨金融学院开设该课程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线下教学时期该校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绩。从2020年疫情发生至今,该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最初的线上教学到如今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不断地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碰到了很多问题。该文通过分析“金课”的教学标准,针对该校《财产保险》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问题,探讨混合式教学的整体设计,以提升保险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1混合式金课的教学要求

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针对“水课”首次提出了“金课”的概念。所谓“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简单讲就是老师不用心教,学生也不用心学的课程。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已经写入了教育部的文件,什么是金课?金课的类型有哪些?吴岩司长给出了的金课标准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可以分为线下类、线上类、混合类、虚拟仿真类和实践类这五大类。这就要求教师群体要重视课程质量,将前沿的学科知识和思想融合到教学中,根据教学实践提升课堂的教学难度,将理论和实践进行高度融合,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其重点是放到课程设计中,通过充分的备课和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努力打造“金课”。混合式教学综合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为大学生高阶性学习提供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撑。在线下教学存在“满堂灌”、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创新性、课时受限等的缺点,线上授课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监督管理,教学效果不理想。混合式教学突破了单纯采用线上或线下教学的局限,旨在最大程度继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将以往相互独立的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发展成为一种能够促进大学生发生有意义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2]。根据这个标准要求,该校教师对《财产保险》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不断进行调整,考虑到线上教学的不足,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利用翻转课堂等授课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学形式逐渐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过程也充满探究性和个性化;在授课内容方面,该校教师不断调整《财产保险》的课程思政的授课内容,将最新的热点话题等内容引入课堂,不断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的授课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开始热衷于用专业思维学习分析解决学科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的考核也不再是单纯的期末一张卷,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期末考试的内容也不再是简单地背一背、记一记就能简单过关,而是侧重于综合素质的考核,课程学习有了一定的难度。

2《财产保险》课程思政混合式金课教学设计

2.1设定教学目标模拟保险实践情景

哈尔滨金融学院在《财产保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先是梳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然后根据所教授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切入思政元素,最后再设定教学目标模拟教学情境[3]。在设计和模拟教学情景时,该校教师根据《财产保险》的课程教学目标和保险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等学情特点,分解课程体系中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通过财产保险的典型案例、时政新闻、现场情景模拟等方式,将财产保险的日常业务活动和授课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然后让学生到相关网站上去浏览有关某个具体险种或者某个事件的新闻资料,了解事件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学习目标。比如:该校教师在讲解财产保险的历史时,计了一个“保险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将授课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财产保险合同的时候,设计了“青岛15岁女孩撞宝马车私了,过3年却被追偿”的案例等。

2.2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情景设计好之后,该校教师利用慕课、智慧树或者钉钉等让同学们完成课前任务,课前任务有很多种,有的是结合保险的创新创业大赛设计的,有的是和保险的岗位职责相联系,有的是对比分析不同险种的优缺点等。继续以保险和中国近现代史的案例为例,该校教师事先通过钉钉或者智慧树上传了《保险发展史话》的视频以及《财产保险》备课组自己录制的财产保险历史的部分视频供学生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保险发展的材料到课堂上展示,通过交流,老师们掌握了学生对保险发展历史的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明白不能单纯地掌握保险的某个知识点,要将保险知识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大背景相结合,清楚明白保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该校教师也向同学们传递了中国近代史中无数中国人为国家的振兴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热情,以及如何实业救国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做好现在的每件事情,将来在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爱国。

2.3教师侧重向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学生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存在很多疑难问题,所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配置相应的课外答疑,向学生解答疑难问题[4]。比如:在关于保险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就问老师:“我们想了解更多保险的历史,如何做?”这就需要老师向学生推荐相应的保险资料、保险历史博物馆等内容。再比如:在财产保险财务稳定性分析的时候,老师设计了两家不同的保保险公司的财务指标信息,要求同学们对两家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进行分析。就有学生问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是不是越高越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偿付能力指标本身出发,理解指标的含义结合保险公司的发展阶段等因素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2.4课后解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该校教师结合财产保险的教材和知识体系在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了一定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自主完成相应的练习。该校教师在借助智慧树、钉钉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与学生保持线上线下交流互动,课题组的老师及时收集教学反馈,回答学生的问题。整个过程中,不断强调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将财产保险的相关知识系统化,提出了新的问题可以探讨,将知识进阶化。比如:“青岛15岁女孩撞宝马车私了,过3年却被追偿”案件,学生在课后就追问,如果当时双方当事人将事故责任认定书从交警部门拿走,保险公司看不到这个认定书,是不是应该进行赔偿?算不算保险欺诈?保险公司怎么应对该问题?这就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一种专业技能,教师将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强化,进一步扩展了知识的覆盖面。

2.5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项目

该校教师进行的情景模拟教学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深圳典阅公司提供的BSI综合金融保险实训平台、综合业务技能国赛平台与核心实训业务平台三款软件。该软件也是全国投资理财规划技能大赛、黄炎培杯保险理财大赛、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模拟运营大赛的唯一指定操作和练习平台。软件采用保险公司真实业务系统,能真实有效地锻炼学生展业、承保、理赔、保全、中介各环节及各岗位的业务操作,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对财产保险公司的整个运作流程以及每个具体险种学习需求。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理财大赛以及保险大赛,学生不仅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拓展了视野,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科研能力,能够做到反哺教学。

3《财产保险》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

3.1学习过程线上线下评价可控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评价是可以控制的[5]。线下教学时,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仅限于偶尔的点名和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无法对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控。线上授课时,学生是否全程听课、学习效果如何,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混合式教学评价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动态综合效果的评价。2020年疫情新常态以来,对于《财产保险》的教学评价氛围线上教学评价和线下的课堂表现两部分内容。线上教学过程中,该校教师充分利用智慧树等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前线上签到、教学任务的、在线抢答、限时测试、师生互动、头脑风暴等进行实时动态监管;线下教学过程中,该校教师通过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方式,通过PBL教学法、反转课堂等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出来,教师在旁边进行答疑并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综合表现等进行综合打分。

3.2加大保险实践的教学内容

考虑到《财产保险》课程的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加大了保险实践的教学内容。该校在2019级保险学专业学生大纲修改时,提高了实验课的授课课时。2020年学校实验室又引入了典阅保险核心业务软件、BSI综合业务平台软件以及国赛平台这3个保险专业软件,三款软件足以支撑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流程、具体险种、保险公司核心岗位以及全国保险大赛的需求。即使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该校教师充分利用线上开放的三款软件,也圆满完成了财产保险的实验教学任务。

3.3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线上的教师教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线下的反转课堂学生进行陈述,教师答疑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继承和发扬其美德,更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公益精神;培养学生对保险行业的热爱,增强其从事保险行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6]。在阶段测试分章节测试和期中测试,测试的题目以训练学习者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导向[6]。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增加了阶段性测试,每次测试后都会将测试成绩及时进行公布,以此提醒学生关注自己当前视频的学习情况。作业也增加为单元作业和期末作业。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及时地对其进行正误反馈与讲解,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和反思。学生的期末考试和大学竞赛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最有效的途径。笔者对2017级、2018级和2019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果是2018级学生线上教学的成绩最低、2019级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期末考试成绩最高。除此之外,学生也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如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也是屡创佳绩,收获了不少成果。

4结语

技术进步和疫情防控进一步催生课堂改革,“金课”概念的提出是对高校教学质量要求的更高要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它可以突破单纯采用线上或线下教学的局限,旨在最大程度继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将相互独立的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发展成为一种能够促进大学生发生更有意义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为大学生高阶性学习提供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撑。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将会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财产保险》依据混合式“金课”建设的要求,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采用课前采用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情景模式”导学任务,向学生教学任务,课中采用学生自主线上学习,教师线下利用反转课堂等方式进行答疑,课后增加阶段性学习任务课后辅导、学课竞赛等进行混合式教学,通过整个的教学实践,认为这种混合式教学过程可以实现现代化控制、教学内容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学生的教学效果更加优质。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刘平.“金课”导向下的“传统村落与民居建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实证研究[J].美与时代,2021(9):126-129.

[2]马芸.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促进大学生高阶学习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张金,姚莹,王鑫,等.“创—探—释—研—拓”五步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J].高教学刊,2021,7(26):1-5.

[4]秦玲玲,付荣辉.保险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需求课改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177-178.

[5]秦玲玲,左玉帅.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专业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及教学方法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6):91-92,101.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7

——竞赛式教学的探索

佛山市荣山中学黄一波

楔子

美国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最好的激发就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所以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他们主动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感。”

从事语文教学的数年中,我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于是,我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探索兴趣教学这方面上来。近几年,我一直坚持实行并不断改进了一套“竞赛式教学”的方案,且获得了可喜的成效。

所谓“竞赛式教学”就是采用“敌我”两方比赛回答问题的确切度,并以此来体验个人成就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更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

《杨修之死》是一篇堂上自读课文,更能体现“竞赛式教学”的特殊效果。这篇课文白话和文言间杂,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七个小故事,学习起来又有一定的情趣。所以,我安排用半节课让学生先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的难点字词的解释。然后,第二课时即用“竞赛式教学”来完成其它教学任务。而对于本文的训练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则采用“辩论”的方式,也就是按课文后面的练习题给出的两个观点(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一、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二、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把男女学生分成两大派,各自主张一个观点,要求各派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对方的观点是不成立的。这种辩论式教法对于初学议论文的初二级学生来说,是一条不可估量的快捷入门途径。请看教案: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如:“适”、“数”、“忌”、“如”、

“但”、“即”的不同用法。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

法观点。

教学设想:1、加强预习,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

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复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安排一个半课时。

4、定好竞赛程序、形式和评分标准,以便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优劣,并分出胜负方,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

教学重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要点:1、在辩论中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2、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

3、检查对一些重点难点字词的音义的掌握情况,学习一些通假字。

竞赛评分标准:复述故事占20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10分,辩论占40分。

教学内容和步骤:

前半节

任务: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教学内容意图和目的

备1.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师完成)。

2.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完成“思考和练习一”(解释加点字词)

适庖官进鸡汤()

数犯曹操之忌()()

人皆不晓其意()

丕如其意()

植然其言()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疏通

文字

障碍

第二节

任务: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

步骤教学内容意图和目的

(一)

(二)

(三)

(四)

论1.复述故事(10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

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

“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

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

义(用幻灯投影)①鸡肋()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③数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

(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

③延弃弓cao()刀。

(学生完成后教师即时明确答案)

三、完成抢答题

(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

“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

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训练口头

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速度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力

步骤教学内容意图和目的

结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

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宣布结束

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法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附板书∶

杨修之死

原因

┌───────┴───────┐

杨修曹操

┌──┴──┐┌─┴─┐

恃狂好虚老

才妄耍伪谋

放轻小残深

旷率聪诈算

└──┬──┘└─┬─┘

内因外因

││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8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的创设”,教师如何创设出既贴合教学大纲,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成为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实际,以具体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1.收集生活原型。从心理特征上看,小学生处于感性认知大于理性认知的年龄,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原型相结合,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欲”。在小数乘整数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数的案例,使学生对小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探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教室中的小数”,量一量书本有多厚、课桌有多高等。

2.巧妙设置悬念。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引入探究的“殿堂”。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案例教学中“西瓜每千克0.8元,买3千克。需要多少元?你能算出0.8×3等于多少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这样的教学流程,虽然符合教材的安排,但是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探究动机的养成。在教学这一案例时,教师可将其改造为“西瓜每千克0.8元,你带了3元钱买西瓜,能买多少西瓜呢?”通过这样的问题,使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比直接的问学生“0.8×3等于多少”更有效果。

3.利用学生的错误和反思。逻辑性、系统性是数学知识具有的鲜明特点。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是在其进行意义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要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放在首位。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纠错”能力,进行反思式探究教学。教师要善于“创造错误”,并且能够主动让学生“尝试错误”,从而最终纠正错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例如:教师列式让学生找出列式过程中的错误。又如:小明和爸爸去春游,现在爸爸的汽车油箱中有25千克汽油,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6.8千米,春游的地点离家有200千米,春游结束后,中间没有加油站,小明和爸爸一起开车顺利到家了。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个事件中的错误,教师不要急着对学生公布“标准答案”,而要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对事件进行主动纠错,最终在自主探究中得到:6.8×25=170,170千米<200千米,“小明和爸爸根本无法顺利到家”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反思,圆满地创设了探究式的教学情境。

二、拓展探究方法,使学生“会探究”

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法、竞赛、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数学素质的提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启发,使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会”转变为“会学”。

1.多样化的探究方法。对于探究式教学来说,其难点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索”,如果学生无法掌握知识探究的方法,那么探究式教学也就无法开展。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打造“认知—猜想—验证—观察—比较”的认识链条,放手让学生尝试,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在追求算法的多样化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找出几种算法的共同点,在解决问题中不知不觉的建构小数乘整数的知识。在学习小数乘整数之前,学生学过整数乘整数、并且学过“元、角、分”等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的形成,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探究。

2.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探究。研究性学习理论教育家杜威指出,必须让学生通过主动实践,从活动中学习,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领悟学习方法。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带着任务的探索,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针对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选择科学的探究方式,使学生“有机会探究”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9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任何认知活动都以情景为基础,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能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在对话式初中作文教学中创设一个情境,能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清楚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记忆,并且还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根本上认识到写作的意义。除此之外,情境教学还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更好地投入写作。话题是对话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根据话题设计教学情景。首先,必须要使教学话题贴近生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话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另外,话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创新的话题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在创设情境时,还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使教学情境更具感染力。例如,在《背影》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情境设定为“家庭”,使学生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进而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文中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当学生融入教学情境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文中能体现父爱的细节有哪些?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方面能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把握文章感情的基调并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为更深层次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二、对话讨论教学,提高学生主动性

在学生完全融入到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后,对话式作文教学就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即让学生之间讨论对话,并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进入讨论学习环节后,教师应该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谈谈对写作的认识和看法,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要注意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将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做到取长补短。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虽然不是课堂主体,但为了确保教学的效率,教师应牢牢把控课堂的节奏,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提醒,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确保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进行小组间的对话讨论。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可以围绕“童年”和“朋友”这两个主题展开。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因此,在讨论“童年”这个话题时,学生会感到有话可说,从而融入到课堂当中。而“朋友”是人在每个阶段都不可或缺的,不同人生阶段对朋友的认识和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还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童年的朋友”这一话题。在学生发表观点时,教师不能干预,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用更优美的语言和更严谨的逻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课后教学评论,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大都是在学生写完作文后由教师评改。而在对话式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对话式的评改方式,这种评改方式包括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之前可以将作文分给学生,让学生互评作文。首先,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评改,这样可以一边评改一边讨论。其次,让小组经过讨论后选出最优秀的作文交给教师,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诵读这几篇作文,让全班同学从中选出最好的一篇,再将这篇作文分到各个小组中,让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进一步完善范文。最后,教师还要让所有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和自己小组批改的作文全部上交,然后教师再单独对这些作文进行评改,既要对作文本身进行评改,还要对学生的评改内容进行评改,从而找到学生的不足。例如,在进行《羚羊木雕》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先挑选写作能力较强的几位同学当队长,然后再按照学生的能力把他们分到不同的小组,确保各小组的实力均衡。在分组完成后,教师还要制定精确的评分标准,要求各小组在挑选范文时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选择。对话式作文评选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这样既能寓教于乐,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四、竞赛式作文教学,促进学生对话

竞赛式教学范文篇10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在老师主导作用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初中音乐教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老师和学生相互探讨歌曲、音乐家等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如中国红歌,不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当下都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赞扬、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对于刚刚成长发育还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中生有很深的影响力。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风格的音乐都会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初中音乐老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感兴趣的歌曲,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真正领会了歌曲的精神后再学习如何发声、演唱,老师和学生才真正达到互动,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不仅满足了素质教育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注重在老师主导作用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满足音乐的要求

音乐自古就有,如古代人们伐木时喊得号子,有韵律、节奏是原始的音乐。自从音乐纳入教学以来,也是学生们喜爱的课程之一,这是由音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音乐是通过声音表现想象,是人的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正如音乐史家安勃罗斯所说“音乐是心灵状态下的最伟大的绘画”。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正是基于音乐需要交流的特点,“一千个人的笔下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成长环境、知识背景等等的不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教学中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充分表达,然后说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师生互动满足了音乐的要求,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对初中音乐师生互动教学的几点建议

据我们调查,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几乎都没有与教师进行过言语互动,随之而来的低效教学现象就普遍存在了,虽然互动式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的音乐教师所熟悉,但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在进行互动式教学中流于形式,教师还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也是单一型互动,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毫无保留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思想之间碰撞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实行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保障,互动式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能够放开自己,充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氛围构建中,我们首先要注重平等性的构建,即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纪律、人格、学习机会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地位,教师也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没有主观的偏见。其次,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要充分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东西引入课堂教学,充分的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的转变自己的身份,充分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学习,大胆的开口,从而为师生互动提供基础。

(二)改善教学方式

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过分的注重“互动”二字,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提问等形式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互动式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师生互动实现学生思维上的进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来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注重根据每一刻的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小礼物作为竞赛获胜的奖品,而初中生正处于好胜的年纪,再加上奖品的激励,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提升教师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