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1:18:55

自行车

自行车范文篇1

刚建国的那会,国家需要建设,不管说是重建也好还是规划也罢,反正全中国的人都在那个时候修改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那个时候自行车不是很多,因为解放前留下来的自行车都是进口货居多,现在看来都可以算得上是收藏品了。不过天津在1949年1月解放以后不久,生产出了新中国政府领导下的第一辆自行车。到了1950年的1月,新的样品车投入批量生产,由于这种新车的性能和质量远超其他同类车型,所以工人们亲切的称它为“飞鸽”!

在新中国建设初期,老百姓们普遍认为家里能有一辆自行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它标志着家庭富余程度,更重要的是它确实给家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在那个平均收入37.7元人民币的时代,大家开始为一辆价格154元的普通自行车努力积累着。正是这种消费意识的存在,中国自行车消费量一下子跃居世界之首,成了名符其实的“自行车大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行车的生产制造工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过去的普通型自行车衍生出来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公主(女式)车、儿童车……到20世纪末,中国老百姓买车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家庭出生需要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借自行车来表现个性化和审美观的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了。

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随着国民经济的加快增长,人均收入一增再增。在这个时候说买一辆自行车已经不再需要攒小半年的钱了,基本上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还不到北京市平均工资的十分之一。

国家发达了,工业发展了,自行车开始被新出现的电动自行车所取代。但是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兴起,家庭型轿车开始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光北京市一个城市,私家轿车的总量就已经达到60万辆左右,而且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发展。可见,汽车正在逐步取代自行车的地位,成为新时期普通百姓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商品。

自行车范文篇2

大家上午好!

沐滕阁秋风,览前湖胜景。伴随着“七城会”的日益临近,今天我们在美丽的之滨隆重举办“喜迎七城会——年首届‘·喜德盛杯’环前湖自行车赛”,目的是大力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健康生活,进一步打响低碳示范区品牌,为“七城会”的胜利举办营造浓厚的比赛氛围。首先,受工委、管委会的委托,对各位裁判员、运动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支持、关心赛事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绿色、环保、低碳、健康”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自行车运动是一项融入自然的绿色运动,是世界风行的环保健康新时尚。作为展示南昌市“一江两岸”现代都市风采的标志性新城区和正在快速崛起的“生态胜地、时尚商都”,我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特别是积极倡导“新城区·新生活”品牌,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改善交通环境,引导广大居民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健康生活,在开展自行车运动方面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2009年8月我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免费公共便民自行车服务系统,今年8月又在全市率先启动健身绿道建设。随着这些举措的相继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自行车运动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自行车运动已经成为我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成为展示我区现代新城的特色名片。

自行车范文篇3

关键词:车架后三角;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布局;工艺流程

自行车不仅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也可作为健身器材参与体育竞技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需求量巨大。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针对焊接流程进行设计改造,提出一套可以实现自行车车架自动化焊接的设计方案,并运用软件进行焊接过程的仿真测试验证。根据制造业中工厂焊接自行车车架的实际情况,将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等方面作为设计原则,对自行车车架自动化焊接的实现进行方案设计。

1生产线布局设计

自行车车架的实际结构,其中后上叉、后下叉、勾爪与中管组成车架后三角。为实现自行车车架后三角的自动化焊接.该自行车车架自动化焊接的生产线布局由传送带1(输入传送带)、传送带2(输出传送带)、自带夹具装置的机器人1(又称抓取机器人)、自带焊枪装置的机器人2(又称焊接机器人)以及安全防护栏、控制柜等辅助装置组成。依据设计生产线布局,该自行车车架自动焊接生产线总共有4个工位。每一个工位的具体功能如下:①传送带1又称输入传送带,由上一道工序输入待焊接的自行车车架;②机器人1又称抓取机械手,自带夹具装置,对输入的自行车车架进行抓取、搬运、定位,起到搬运和夹具的作用;③机器人2又称焊接机器人,自带焊枪,对自行车车架后三角实现自动焊接;④传送带2又称输出传送带,对焊接好的自行车车架进行输出,进入下一道工序。

2工艺流程设计

针对实现自行车车架后三角的自动化焊接,根据生产线布局,设计自行车车架工件的焊接工艺流程。其具体工艺流程为:输入传送带将待焊接的自行车车架传送到指定位置→抓取机器人用夹具对工件进行抓取、搬运和定位→焊接机器人用焊枪对车架后三角进行焊接→抓取机器人将焊接完成的车架搬运到指定位置,通过输出传送带将车架工件输出到下一道工序。

3功能实现设计

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将整体功能分为传送和焊接2大模块,分别由2个传送带和2个机械手实现运动功能。其中,输入/输出传送带实现对自行车车架工件焊接前的输入功能和焊接后输出的传送功能,由三相异步电动机带动运行,通过带有光电传感器的PLC控制器实现传送带的运动启停及自行车车架工件在传送带上的位置控制;抓取机械手采用六自由度机器人,且机械手配置夹具,通过机器人语言在线编程实现对工件的抓取、搬运和定位;焊接机器人也采用六自由度机器人,且机械手配置焊枪,通过机器人语言在线编程实现对自行车后三角的顺序焊接。考虑自行车车架体积小、质量轻、焊接工位密集的实际特点,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对固定工件的机械手和焊接机器人采用在线编程实现交互运动的方式,避免发生焊接运动过程中的干涉现象。

4方案实现

采用西门子ProcessSimulate软件建立焊接的三维生产线布局,并对方案进行焊接仿真测试。其中定义车架后三角焊接流程为:①中管与上叉焊接;②上叉与勾爪焊接(左侧);③下叉与勾爪焊接(左侧);④中管与下叉焊接;⑤上叉与勾爪焊接(右侧);⑥下叉与勾爪焊接(右侧)。通过仿真验证,该设计方案可实现车架后三角6个焊接5结束语通过建立生产线布局,设计焊接工艺流程,并利用西门子ProcessSimulate软件对自行车车架后三角按照焊接流程进行仿真测试。通过仿真验证,证明对自行车车架后三角实现自动化焊接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这对于以后实现自行车车架后三角自动化焊接的升级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小康.汽车焊装中机器人焊接仿真技术的应用进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5(9):8-9.

[2]范鹏程.焊接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焊缝识别与跟踪[D].广西:广西科技大学,2014.

自行车范文篇4

一、自行车的起源和发展

自行车,拉丁文为Bicyoletta,是“快”和“步行人”的意思,中文译名为“自行车”。1815年,世界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法国,它没有中轴和脚蹬,骑车人要借助脚蹬地的反作用力,使车轮向前滚动。1869年,法国人玛金在前轮上加了脚蹬,骑起来更省力,速度也加快了。1839年,苏格兰铁匠麦克米为自行车进行了革新,发明了脚踏板动力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踩踏板使自行车前进。1890年,英国一个医生把实心轮胎改为充气轮胎,减少了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了速度。19世纪80年代,自行车再次取得重大革新,出现了链条和档位两个系统。从那以后,自行车与现代的自行车从外观上开始有了类似点。就近代自行车而言,也有过几次重大革新:一是增添了变速装置,出现了多级速度;二是材质的改进,向质轻、坚固的方向发展,提高了速度;三是结构形式的改进,区分了自行车的类别;四是动力的改进,出现了全电控制自行车和液压传动自行车。纵观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一直是在改革中发展前进的,完全可以预料,各种新型自行车将与日俱增。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增多,自行车在作为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已成为一种体育运动的器材,自行车运动成为人们爱好的体育竞赛项目。

二、自行车的健身作用

从体育运动生理学角度看,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全身的运动,它既注意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的动作协调,又注意组成各连贯环节的各个部分独立运动,甚至一个腿部动作的完成,都是从脚趾、脚掌、小腿直至大腿与髋部的各种运动的有机组合。这样,各个动作都形成了特定的健身效果。同时,不同于田径等其它运动项目是通过循环练习来刺激肌肉,以局部为主,自行车是全身的,尤其是对平日不大容易活动的部分(如小关节、小肌肉)的运动较多,对于改善心肺功能,刺激律动神经,增强韧带韧性,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增强肌肉弹性,提高人体协调能力,塑造优美体态,具有良好的功效。

其次,自行车运动的锻炼魅力还表现在其自由的风格。骑自行车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规范,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根据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尽情展示即可,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创造欲。在这种气氛中,学生能够尽情地用各种方式从不同的侧重点和心态宣泄自己,有效地舒缓了学生来自学习、生活的压力,愉悦了身心。

三、中学体育棵开设自行车运动的可行性

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中开设自行车具有以下几方面积极意义,符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我国是自行车王国,每个家庭至少有2~3辆自行车,具有平民性、生活性和娱乐性。自行车作为学生主要的交通工具,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是最简单、经济、实惠的健身工具,将自行车引入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行车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肌肉关节协调,增强韧带组织的强健性和柔韧性。多种形式的练习,健身美体的体育功效、愉悦欢乐的情趣,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注意力的指向集中和转换,提高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有效促进小脑发育和人体的平衡能力。学校开设自行车课可以辅助学生提高智力。

(三)学生从学会骑自行车直到上公路,一直没有接受正规的交通规则教育,开设自行车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还可教会学生骑行中的一些技巧、生活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自行车范文篇5

一、电动自行车成为交通安全隐患的分析

(一)电动自行车自身结构特点引发交通事故。电动自行车由于轮胎窄,车身轻,运动形态很不稳定,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幅度较大,稳定性相对比较差,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遇到紧急情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并且在行驶时与普通自行车一样几乎无声音,如果驾驶人在瞬间掉头或横穿,很难引起其他驾驶人及行人提前对行驶中的电动自行车的注意,故而引发交通事故。

(二)电动自行车制动性能差、车速快易引发交通事故。由于一些电动自行车厂家一味迎合消费者心理,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不断地在产品的载重量、行驶速度、蓄电时间等方面大做文章,如加大电机功率、取掉脚踏板等,大有摩托化趋势,车速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60公里,与普通自行车相比车速大大提高,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凭借其速度优势在非机动车道上行使,很容易与自行车、行人发生碰撞;同时,由于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较高,其制动距离加长(其制动距离比普通自行车至少要多出3米以上),增加了其安全隐患。

(三)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违法驾驶直接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上升。电动自行车购买手续简单、价格便宜且使用者不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试,因此电动自行车的驾驶人里中老年人、学生占了很大比例,他们中有的人对交通安全法规知识知之甚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道路上我行我素,在路口、路段上不按规定的路线行驶、逆行、随意变更车道、调头、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与车辆和行人争抢道路,遇到突发情形,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针对电动自行车给交通安全带来的隐患,笔者认为,抓好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是当前一项迫切的工作。必须从根本上重视,用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将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纳入正规渠道管理,使电动自行车一上路就跟机动车一样有法律法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行业

要保障电动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实行有效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首次将电动自行车明确纳入了非机动车管理的范畴,对电动车的行驶速度、道路的使用、违法的处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等环节,有效制约的法律条文寥寥无几,个别生产商、销售商,钻法律的空子,将“电动自行车”改名“电动助力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仅有的法律约束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国家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使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有法可依,首先,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从源头上制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不合格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实行“关、停、并、转”,实行企业的优化重组;其次,提高生产质量,使产品正规化、标准化;最后,建立必要的市场监管机制,质检、安监、工商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对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严格检查,车管部门要对合格产品给予登记,对于改装等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允许登记。

(二)规范电动自行车行驶秩序

将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积极为路面执法提供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附则第—百一十九条第四款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非机动车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执法者可以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电动自行车违法驾驶人给予相应处罚。另外,当地政府根据城市的环境特点和交通状况,将道路的安全纳入政府职能部门年终目标考核,把电动自行车管理纳入整个交通管理大系统中,实行电动车强制购买第三者保险制度,减少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

自行车范文篇6

你好!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举办县首届杯全民自行车比赛。在这里,我谨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代表10万居民、2万产业工人,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鼓掌)

自行车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喜爱,科学研究表明,自行车运动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人的智慧和意志,还能减肥、健美。目前,不论富豪贤达还是平民百姓,为了健康健美,为了提高生活质量,都纷纷加入到自行车运动的大军中来,自行车运动已经风靡全世界。

为了提升的城市品位、推动和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特别是推动自行车运动,街道决定举办这次比赛。这次比赛得到了公司分公司、县自行车专卖店、县风之速车友会和县馆大力支持。以上单位能够赞助这次比赛,显示了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展示了他们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的良好品格,以及致力于全民健康运动的奉献精神!在这里我谨代表筹委会对以上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鼓掌)

自行车范文篇7

关键词:共享单车;法律完善;权义平衡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为人们通勤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也为构建绿色出行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共享单车在为城市贡献其共享经济的力量的同时,却不想它的出现也为社会增添了新的“城市病”。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摩拜政策研究院联合的《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2017年我国共享单车全行业累计投放单车2300万辆,覆盖200个城市。共享单车几乎呈现饱和状态的投放,必然会导致通勤口等地共享单车的随处乱放,甚至造成“坟场”式的丢弃。根据《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的同时还要优化交通出行结构,为社会创建绿色、低碳的出行体系。《指导意见》还指出城市要根据自身特点、公众需求等标准,建立与城市空间承载能力等相匹配的投放机制,推进制定适合本城市的停车点位设立,加强停放管理和监督执法,引导用户安全文明用车。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恰恰说明了法律制度在这一方面的缺失和相应的监管漏洞,这其中所蕴含的政府立法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

一、“乱停乱放”的状况剖析

共享单车属于新生事物,这种基于市场经济下产生的循环式产品,使得群众产生了新鲜感、探索感。我们不可否认共享单车作为“通勤一公里”对居民尤其是上班族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正是由于它的便捷性和社会有益性,我们更需要重点规制它,防止公众在使用过程中影响社会其他元素的正常运行。在缺乏社会正确引导下,企业盲目投入使用共享单车,这使得共享单车的市场以飞快的速度达到饱和,并趋于自动成熟,饱和的市场造成了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关于场地建设、服务运营等一系列问题的混乱局面;而与此同时缺乏相应的较强权威性的法律法规予以规制约束;虽然有地方政府部门规章的相关管理规定,但是公民并没有接受相关的定向宣传,因此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更加缺少相应的法律责任意识,而这也间接导致了公民在使用和处理共享单车时,任意丢弃随意停靠现象的发生。即使地方政府和城市执法部门相继出台共享单车的管理规定,但这却远远落后于共享单车市场的自我更新速度,高阶立法的滞后性、公民淡薄的关注度和责任意识使得共享单车很难从其根源解决“乱停乱放”的问题,从而让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导致社会难于管理企业,更难以管理公民的状况出现。

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停放的法律监管问题

自行车——慢行交通,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代表着这个城市交通的微循环市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这种新出行模式,它的规范管理不仅代表着市民通勤一公里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考验了政府对这样一种新出行模式建立制度规范的智慧。目前,虽然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相应的共享单车管理的规范,但是其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而规范中所具体规定的一些处置办法的实施也变成了“纸上谈兵”。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规范性文件效力低,监管体系空白。2017年上海市出台了《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的文件,确定了政府、企业、用户各方的责任,确立了责任机制、保障机制。2017年3月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其中对运营企业、车辆、市民等方面明确规范了对共享单车的管理。2017年6月合肥市政府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将个人不规范使用停放共享单车等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2017年8月交通部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肯定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对社会服务的积极贡献,同时指出了其存在乱停乱放、运营维护不到位等问题,鼓励和规范了共享单车的发展。2018年2月南京市城管局《南京市2018年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了创新共享单车管理手段,明确了“共享共建共管”的原则。2018年9月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共享单车运营企业配置必要的管理维护人员,负责车辆调度,停放秩序管理,损坏、废弃车辆回收,及时清理占用道路、绿地等公共场所的车辆。但是中央交通部和各大城市地方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并不能有效解决当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交通部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意见更侧重于运营企业的自身监管规范,并没有对政府自身和用户个体提出具体要求,即使提出也仅简单涉及,并未深入条理地规范。从效力层级上看,指导意见由于是规范性文件,并没有规定行政处罚的权限,因此城管等部门并不能依据此意见作为对市民用户乱停乱放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和判定标准,导致违法成本低,更加无法高效管理共享单车存放。因此,对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规范停放管理规定不能单纯地依赖这些规范性文件,否则不仅使得这些文件“形同虚设”,同时会放任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恶性循环。(二)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界定模糊,出现“执法尴尬”。根据交通部出台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仅提出了明确责任分工的总体要求,由交通运输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但是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出现管理处罚界限的不明确,公安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的职权交叉则会带来执法过程中的行政行为的“无法可依”。如果交通运输部门的统筹规划工作制定模糊,那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规定要求就可能会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对停放工作的查处产生冲突等等。由此可见,虽然《意见》中对责任分工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对于具体的实施工作,却给各地人民政府的安排带来了困扰,这使得相应的部门在行使自己的职权是被质疑,导致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出现“执法尴尬”的现象。根据《南京市促进网约自行车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为例,《意见》中规定,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城市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工作,这三部分的工作互相独立却又互相交叉,这大大降低了行政机关的执法效率和执法信赖度。此外《意见》中对使用者违反道路交通通行有关规定、违规停放自行车的,由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处理,并将其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这其中又牵扯到了这几类相关部门的职权冲突,使得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无法明确界定是哪个部门的职权,哪个部门有权。职权间的相互让渡和制约调整,并没有使得共享单车在使用中被高效管理,职能部门间的联合执法也没有实现最大效益化。(三)政府未完全依据城市特点制定相应标准,只是“泛泛而谈”。每个城市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同,都有不同的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需要和公众出行需求等。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重要商业区域、公共交通站点、交通枢纽、居住区、高校分布、旅游景区周边等,因此政府对共享单车分析建立的配套管理机制就不能一概而论。共享单车的空间分为两部分——骑车空间和停车空间,但是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却并没有对相应重点区域的道路骑车区域和停车区域作出合理规定。以《南京市促进网约自行车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为例,《意见》中规定由市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停车秩序指导和监督管理,会同公安部门指导非机动车停放泊位的施划和停车标识的设置,会同规划部门编制城市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设置导则,但是在南京市一些重要商业区域,仍出现了杂乱摆放、堆积成山的问题。据了解,新街口地区1500个自行车停车位仅能勉强满足市民个人非机动车辆的停放。可见,交通部门对特殊区域的停放划分不够合理,这使得现有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堪重负;而《意见》中授予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监测报告等方式,对运力进行动态监测和投放指导的权力,也未合理运用到城市自行车划分区域规划之中。(四)政府疏于平衡三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一味“避重就轻”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投入使用和规范管理涉及人民政府、运营企业、市民用户三方。对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中却没有明确界定这三方各自的职责。以《武汉市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为例,《意见》中规范了运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承租人的承租使用行为要求,同时明确了公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城管部门依法处罚的权力。《意见》中侧重强调运营企业要遵循依法登记、投放车辆符合质量标准、对承租人身份核查、设立电子围栏区域、公布合法计费方式、及时维修维护、保密、开放运营数据等义务,而对用户则仅规定了其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协议约定、规范用车、文明骑行、有序停放、爱护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和停放设施等财物、自觉维护环境秩序等义务。虽然两者对比中,用户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对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而言,管理其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用户的使用方面,单纯规范运营企业,其最终效果并不明显。

三、关于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法律建议

笔者认为,对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规范停放的监管,立法不仅要注意共享单车其自身的特性,同时要做到合理监管、多方共治、平衡协调。从而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微观调解相辅相成、行业监督管理和促进行业发展相平衡、维护社会稳定和便利人民生活相统一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立法层次合理定位——人大立法和政府立法相结合。相比政府立法,人大立法更加权威,其实施效力层级高于政府立法,同时人大立法历时长,程序严格,能够为执法提供准确权威的法律依据和司法评判标准;但是人大立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立法,因此对于共享单车这类新型出行模式的未来发展很难做出准确的预判,从而很难保持其立法先进性和准确性,甚至会出现其立法滞后从而使得法律“形同虚设”。而政府立法程序简单,制定内容灵活,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作出及时性的策略改变,且内容具体类型涵盖广泛,能够给予行政机关更高的可执行性;但是政府立法的层级效力低,可能会与人大立法出现相悖的情况,使得在适用法律上出现冲突,造成执法机关在执法中的“尴尬”境•3(下)地,且政府又作为立法者又作为执法者,这种执法模式很难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甚至出现公权力的滥用问题。由于目前共享单车不仅在大中型城市投放,其在小型城市的投放量也日益增大,共享单车目前的投放现状属于基本覆盖,因此对于这种现状可以采取人大立法,各省人大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对共享单车的规范管理进行统一的宏观立法。根据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其自身存在很大的变化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对于共享单车自身的特性可以选择政府立法对其进行详细主要的规范管理。这样人大立法可以为共享单车的宏观管理提供更加权威、稳定、普适的法律保障,政府以人大立法内容为基准,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能够为共享单车的具体规范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执行依据。(二)政府建立部门权力清单,细化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界定。首先,政府应当建立关于共享单车管理的部门权力清单,依照共享单车监督管理职权可大致按行政审批、许可、强制、检查、指导等进行分类,成立专门的专家小组,广泛吸收社会公众的意见后科学合理地进行制定。其次,政府应该规范部门权力清单,组织各部门对照权力名称,认真梳理与共享单车相关职权的法律法规,对照法规明确各部门所对照的权力事项,减少各部门之前权力的重合。政府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分工合作就可以大量减少管理处罚界限的不明确,也让执法过程中的行政行为变的“有法可依”。除此之外,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分工还可以对相关职权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推进各级政府行政权力的规范化。最后,在政府各部门的指导监督工作中,加大监督力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对规范执法行为应当加大对共享单车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严格规范各行政部门的权限范围,禁止相关权力的滥用。对此应当在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执法监督小组,对各行政部门的实行专门监督。将权力分配具体落实,同时有加强对自身行政权能的监督,不仅大大提高了行政机关的执法效率和执法信赖度,也使得权力滥用和“执法尴尬”的现象得以减少。(三)依据城市自身特点“量身定制”规范停放的规定。正如上述相应的原因分析所述,每个城市自身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其市民出行需求不同,其空间承载能力不同,因此政府要要依据城市自身的交通设计规划、城市重要区域建设的不同,确认通勤地点之间的差异,重点商业区域、交通枢纽、居住区密集、高校分布情况、旅游景点周边等这些区域的密度差异,从而进行合理地停车设施规划工作。通过动态监测准确的划分城市自身的流量区域,对市民密集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停放区域。对于高校分布广的城市,可以参照北京林业大学校内“共享单车规范停放示范停车点”,在学生流量区域设立该点,从而使得便利学生和建立良好校园环境之间能够两者相顾。对于地铁通勤口处,可以参照北京市西直门地铁站、五道口地铁站等地设立的“共享自行车停放区”,使得市民上班族能在节省时间和城市市容市貌之间相平衡。(四)共享单车运营的三方权利义务关系乱停乱放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用户造成的,因此如何正确去引导用户安全行车,文明停放车辆则是重中之重。用户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对自己的用车行为进行道德约束,主动提升个人素质,以便更好地享受单车服务。另外,用户应该提高规范用车的意识,根据企业的的停车标识合理停车,自觉接受政府和企业规定的相应奖惩机制,按时付费,加强个人信用的提升。用户更应当积极配合政府的宣传工作,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合理监督其他用户的使用,共同推进共享单车的合理化进程。对于运营者而言,企业必须强化自身的运营服务质量,本企业的建设方案要做到公开公示,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多方面引导用户的使用;合理建设共享单车停放地点,配合政府出台的文件对自身产品进行合理安排。对于政府而言,应该从前期,中期和后期这三个阶段开展工作。在前期,政府必须完善企业审查机制,提高共享单车的准入门槛。在建设中期,政府不仅需要监督企业运行,更需要对企业进行必要的帮扶和引导,及时规划合理的共享单车停车用地,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对用户安全文明用车的宣传教育,提高用户素质,减少用户乱停乱放的现象。在后期,政府应当不断完善职能部门对城市面貌的监督检查,做到有序回收和处理车辆。

四、结语

共享单车作为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其问题也不断地产生,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共享单车规范化体系的建立,成为了社会共同探讨的话题,而作为社会的监管和引导者,政府必须先迈出第一步。而如何引导共享单车向一个更完善的体制发展,使得共享单车再给公民带去便利的同时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科学行政与管理,更需要政府,企业与用户这三方权利义务相互协调,相互成就。

参考文献:

[1]卢文捷.共享单车运营立法规制管窥.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

[2]张润民.反思共享单车治理中的行政监管——基于“随停乱放”问题的研究.法制博览.2018(1).

[3]陈书全.王开元.共享单车地方立法研究——以立法模式选择为视角.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4]宋姝凝.共享单车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7(25).

[5]唐芬.共享单车管理中的行政执法问题探析——基于对北京成都两市共享单车相关规定的分析.行政与法.2017(9).

[6]余俊达.共享单车进校园关键要管理好.法制日报.2018-8.

[7]刘峣.共享单车:投放多坏得快废旧车回收拷问各方智慧.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8.

[8]佚名.全国共享单车共投放2300万辆报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母.科技日报.2018-8.

[9]姜萍.南京出台共享单车征求意见稿明确政府部门监管职责.央广网.2017-3.

[10]交通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8.

[11]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武汉市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2017-5

[12]张佳睿.共享单车法律问题探究.法制与社会.2017(31).

自行车范文篇8

活动主题:健康活力时尚

活动时间:2004年9月19日

主办单位:石家庄市总工会

省商业联合会

承办单位:北国商城

联办单位:燕赵都市报

河北青年报

消费时尚

参赛组别:1、男子组:参赛人数300人

2、女子组:参赛人数200人

报名时间:截止日期为2004年9月10日

报名地点:北国商城总服务台

参赛对象:凡石家庄市身体健康、热爱自行车运动、年龄18~35岁的青年均可报名(报名时请携带有效证件)

比赛器械:参赛自行车自备,型号为26型普通脚踏车(山地车、跑车、变速车禁用)

服饰要求:参赛选手统一着由北国商城提供的T恤及运动帽。

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现金1000元

二等奖:10名现金500元

三等奖:30名现金100元

优秀奖:50名奖北国商城店庆礼品一份

媒体宣传:在审批手续完成后,由燕赵都市报、河北青年报、消费时尚做前期告知性宣传。

大赛组委会下设:

1、总指挥1名

副总指挥3名

工作职责:负责大赛整体活动的协调与监督。

2、外联组

工作职责:负责大赛审批手续的办理、市领导的邀请等外部联络工作。

3、宣传组:

工作职责:负责大赛前期后期的媒体宣传、赛道路牌宣传、稿件的撰写及各种仪式的氛围营造等工作。

4、裁判组:

工作职责:负责发令、计时、监督、检查等工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5、安全组:

工作职责:负责赛事当日的秩序维护及安全保卫等工作。

6、竞赛组:

工作职责:负责前期的报名工作、来访接待、参赛服饰及用具的发放、比赛结果的统计、沿途工作人员的安排等竞赛事宜。

7、机动组:

工作职责:负责各项临时调整性工作。

比赛议程:

出发仪式

时间:2004年9月19日早8:30

地点:北国商城广场

8:00参赛选手到场着装,配带号码

锣鼓队到场并开始演奏

8:30主持人宣布出发仪式正式开始。

政府领导讲话

8:35主办单位领导讲话

8:40承办单位领导讲话

8:45联办单位代表讲话

8:50参赛选手代表发言

8:55裁判代表宣读比赛规则

9:00鸣枪启赛

颁奖仪式:

时间:2004年9月19日10:30

地点:赛程终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比赛有关事项:1、男子组出发10分钟后,女子组启赛

2、各组安排两名行裁判

自行车范文篇9

第二条便民自行车属于社区公共财物,所有便民自行车均须统一悬挂自行车宣传车牌,并安装定位芯片。

第三条各社区要选择人流量集中场所设置便民自行车服务点,集中停放便民自行车,同时在醒目位置悬挂“区便民自行车服务点”标志牌,并在区政务网上公布服务点情况。

第四条各社区应设立便民自行车服务咨询电话,方便市民联系借用。要通过宣传栏、标语、小区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告知市民便民自行车的服务点地址以及咨询电话。

第五条各社区要对便民自行车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指定专人或采取每天轮值的办法对所属便民自行车进行管理。当值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办法》要求,做好借用登记手续,检查存放点自行车的运行状况,做好防盗措施。各社区要定期做好便民自行车的维护和保养,出现故障及时维修,确保便民自行车使用安全。

第六条便民自行车借用对象为16周岁以上至70周岁以下,领有公民身份证,具有熟练自行车骑行能力的需求者。凡不符合上述条件,以及酗酒、精神病患者、智力障碍者等无法保障安全骑行的,不得借用便民自行车。

第七条借车人可在所在社区办理“借车卡”。居民(含暂住居民)须凭借本人身份证及户口本或暂住证填写申请表,缴纳押金100元,并签订《区便民自行车借用协议书》。

第八条借车人凭“借车卡”在办卡社区的“便民自行车服务点”借用车辆,并将“借车卡”交给现场管理人员,“借车卡”可在还车时取回,一张卡一次只允许借用一辆自行车。

第九条退“借车卡”时,借车人须持本人身份证或暂住证,到办卡社区办理退卡手续,并退还押金;如“借车卡”丢失,“借车卡”丢失者应尽快带上有效证件到办卡社区挂失,挂失前若因此造成损失,“借车卡”丢失者须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条便民自行车的借用时间为每日8:00-18:00。借车人要按照“哪里借用、哪里归还”的原则,随借随用,用后速还,于当日将自行车归还至借出地点,确有需要延长时限的,需事先向办卡社区提出申请并征得同意。超时未归还且未申请延长时限的记不良记录一次,三次不良记录者将取消借车资格。

第十一条归还便民自行车时,管理人员应仔细检查便民自行车车况,如因借车人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损失和损坏的,应与借车人共同到维修处确定赔偿价后,由借车人按规定进行赔偿。

第十二条借用过程中,发生便民自行车丢失的,借车人应于当天凭“借车卡”及本人身份证,前往办卡社区申请报失。便民自行车报失后,办卡社区将按程序终止借车手续,暂时冻结“借车卡”押金,并向借车者出具遗失凭证。如10日内找到丢失车辆,借车人应携带“借车卡”及遗失凭证,按车辆丢失时间,每天按照10元标准收取公共资源占用费;如车辆有损坏,则根据车辆损坏情况由借车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被借用的便民自行车丢失10日以上或经确认无法找回的,借车人须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在未履行赔偿手续前,暂停接车人借车资格。在赔偿手续办理完毕后,办卡社区要解冻“借车卡”押金,恢复借车人借车资格。

自行车范文篇10

一、电动自行车成为交通安全隐患的分析

(一)电动自行车自身结构特点引发交通事故。电动自行车由于轮胎窄,车身轻,运动形态很不稳定,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幅度较大,稳定性相对比较差,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遇到紧急情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并且在行驶时与普通自行车一样几乎无声音,如果驾驶人在瞬间掉头或横穿,很难引起其他驾驶人及行人提前对行驶中的电动自行车的注意,故而引发交通事故。

(二)电动自行车制动性能差、车速快易引发交通事故。由于一些电动自行车厂家一味迎合消费者心理,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不断地在产品的载重量、行驶速度、蓄电时间等方面大做文章,如加大电机功率、取掉脚踏板等,大有摩托化趋势,车速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60公里,与普通自行车相比车速大大提高,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凭借其速度优势在非机动车道上行使,很容易与自行车、行人发生碰撞;同时,由于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较高,其制动距离加长(其制动距离比普通自行车至少要多出3米以上),增加了其安全隐患。

(三)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违法驾驶直接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上升。电动自行车购买手续简单、价格便宜且使用者不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试,因此电动自行车的驾驶人里中老年人、学生占了很大比例,他们中有的人对交通安全法规知识知之甚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道路上我行我素,在路口、路段上不按规定的路线行驶、逆行、随意变更车道、调头、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与车辆和行人争抢道路,遇到突发情形,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针对电动自行车给交通安全带来的隐患,笔者认为,抓好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是当前一项迫切的工作。必须从根本上重视,用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将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纳入正规渠道管理,使电动自行车一上路就跟机动车一样有法律法规限制。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规范电动自行车生产行业

要保障电动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实行有效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首次将电动自行车明确纳入了非机动车管理的范畴,对电动车的行驶速度、道路的使用、违法的处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等环节,有效制约的法律条文寥寥无几,个别生产商、销售商,钻法律的空子,将“电动自行车”改名“电动助力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仅有的法律约束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国家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使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有法可依,首先,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从源头上制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不合格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实行“关、停、并、转”,实行企业的优化重组;其次,提高生产质量,使产品正规化、标准化;最后,建立必要的市场监管机制,质检、安监、工商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对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严格检查,车管部门要对合格产品给予登记,对于改装等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允许登记。

(二)规范电动自行车行驶秩序

将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积极为路面执法提供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附则第—百一十九条第四款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非机动车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执法者可以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电动自行车违法驾驶人给予相应处罚。另外,当地政府根据城市的环境特点和交通状况,将道路的安全纳入政府职能部门年终目标考核,把电动自行车管理纳入整个交通管理大系统中,实行电动车强制购买第三者保险制度,减少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