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0:05:36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范文篇1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教育社会认知

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概念.创业精神也是组织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和变革环境中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对创业的影响,是促进经济成长与发展的一个主要元素[1],提高全社会创业水平,发展创业型经济与构建创新创业型社会,关键在于创业教育的水平和内容结构.创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创业行动的重要途径,同时其重心和关键是培育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这在实质上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创业政策和措施、发展创业教育,促进创业行动是一个引起社会各方面所关注的问题,并提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工作日程.而关键之一在于对创业者为何选择创业的心理认知机制以及动力源的洞悉.本研究将以高年级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创业自我效能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创业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内容、重点和方式等问题.

一、创业自我效能溯源与特征研究

(一)社会认知与自我效能理论

什么是创业者的原动力,创业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创业等始终是创业教育研究充满魅力的几个命题.早期的研究者试图通过对创业者人格、态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考察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差别,在解释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时只能获得有限的结论,难以用一些稳定的个人特质对创业做出普遍意义上的解释.

创业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反映了认知的过程[2-4].从认知角度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点和研究创业者的新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创业者思维,解释创业原因、动机与意向,为创业教育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将认知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的理论及观点引入创业研究,并在90年代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Mitchell、Busenitz、Bird等学者在2007年共同建议未来的创业研究应围绕社会认知的范畴展开[5].

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社会认知理论中,人类动因是在一个包含三元(环境、认知、行为)交互因果关系的相互依赖的因果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人的心理预期或信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班杜拉把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6],这种信念一般是针对新的、无法预测的、困难的情形.

着名创业学者Krueger(2007)指出,一个理解创业背后涵义的关键是对认知结构、创业吸引、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动背后深层信念的探索[7].自我效能作为这样一种深层信念,正是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概念[4,8-9].自我效能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自我效能是在综合了来自行动者本人、特定任务和他人等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而产生的(2)自我效能涉及到动机成分(3)自我效能是一种动力结构,会根据新的经验和信息不断地变化.自我效能会导致对个人效能的预期,这一预期又会决定下列过程因素:(1)在特定背景下执行特定任务的决策(选择行为).(2)将会投入多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个任务(动机性努力),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下去,即使出现问题、不利的证据和逆境(坚持不懈).(3)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受到四方面信息的影响[10]:(1)个体行为的结果/个人经验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2)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影响也很大.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但看到与已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觉得自己成功的希望也不大.(3)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劝导.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效果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4)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比如紧张、焦虑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三)创业自我效能研究

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ESE)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创业领域的应用,与创业动机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因而可以用来很好的预测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最终结果.Chen等人(1998)定义创业自我效能为:创业者对自身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9].创业自我效能由于个体和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显示出差异性,目前有关的观点或结论主要来自于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与之有较大文化差异的社会是否同样适用?本研究在总结理论研究及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对创业自我效能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归纳为4类11个统计变量,以在校高年级(三、四年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检验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在这11个变量上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以及这11个变量是否对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描述与测量工具

调研对象为河北、天津四所高校(6个院系)抽取的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三、四年级学生),回收率为71%,共回收有效问卷659份.根据问卷调研得到的一些结果,并进一步对其中一部分被调研者进行了电话访谈和面对面访谈.

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是借鉴DeNoble开发的量表,经修订后题项为12个对认知风格的测量选用了Kirton的KAI(KirtonAdaption-innovationInventory)量表,Bagozzi和Foxall在1995年公开发表的改编版,共13个题项对学习风格的测量采用科尔伯的LSI(LearningStyleInventory)学习风格量表(version3.1),共12个题项对环境劝导采用Lián等人在2009年的EiQ问卷(version3.0)的相关项目,为8个题项[11].使用以上量表均为公开发表或得到了开发者或版权公司的许可.除LSI量表外,其他测量项目均为五点李克特式量表.

(二)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高年级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使用Excel和SPSS13.0软件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

三、研究结果

根据对回收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学习风格、家庭人均月收入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在专业、是否受过创业教育、生源、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及其他亲属有过创业或下岗再就业经历、亲朋好友劝导、社会环境劝导、认知风格上存在显着差异.

(一)个体特征因素

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这与国外的同类研究有所差异,在国外的大多数研究中女性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男性.本研究中,创业自我效能的专业差别显着,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要高于工科背景样本,其原因可能在于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课程教育,从而提高了其创业自我效能程度.同样,受过创业教育或培训的样本其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没有受过创业教育的样本,这其中原因也可能由于学生样本主要受到替代性经验的影响,而创业教育或培训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

(二)家庭因素

1.生源.来自农村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最高,其次是城市,而乡镇最低,出现了分离效应.经过进一步访谈调研,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由于经济水平与城市存在差异,来自农村学生和乡镇学生到大城市求学后所体验到的心理落差有关,农村学生体验到的心理落差高于乡镇学生,从而对情绪和身心状态的影响要更高一些,情绪和身心状态信息是自我效能的来源之一,这种落差感可能带来的是一种正向的强化作用,使得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强度要高于其他两类学生而城市学生虽然没有农村学生或乡镇学生所体会的心理落差,但在城市中接触到更多信息,对自我和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受到替代经验信息相对更多一些,因此其创业自我效能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

2.父母、亲属创业相关经历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在调查中,父母及其他亲属有创业、下岗再就业行为高低组在创业自我效能上存在显着差异,可以解释这是由于替代性经验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样本,在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中,父母文化程度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其原因的解释需要结合对生源和替代性经验的解释,由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而城市中低收入者也正是失业下岗的主要人群.来自于这类家庭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因此比较高.

(三)环境劝导与认知因素

1.环境劝导.创业自我效能在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环境劝导上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社会环境劝导、亲朋好友劝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2.认知因素.在代表认知控制的认知风格水平上,创新型认知风格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适应型认知风格的样本而在代表认知输出的学习风格上,四种不同学习类型的样本,顺应型、发散型、聚敛型和同化型不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的相关性检验也证明了认知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而学习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不存在显着相关.

四、创业自我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多元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个体特征因素中,专业(是否经济管理专业)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所体现的是个体所受到的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强度显着正相关(2)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环境劝导(包括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劝导)和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环境劝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所体现的是一种与社会的互动,因此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劝导和亲朋好友劝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劝导的影响要高于亲朋好友劝导.(3)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而环境劝导与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对创业自我效能没有显着影响.

通过对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创业教育是有效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手段之一,尤其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育,是他们获得替代经验、了解各类信息、树立良好情绪和心态、坚定创业决心的重要途径.当创业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巨大推动力,而创业教育也是其根本所在,关系到国家民族腾飞大计.以创业教育为中心,与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及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密切相关.

1.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人类的创业活动总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因素必然会通过创业主体对其创业活动与创业过程产生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培育创业文化有助于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内源动力.社会环境劝导,代表了社会舆论、社会文化对创业的一种承认和赞许,它是推动创业的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促使创业由一个个的个体行为上升到全社会的热潮.创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三层力量的相互配合与综合作用,由外到内分别为:(1)创业者的社会典范作用,其基础在于创业者自身的业绩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2)社会导向的强化,社会导向是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社会价值观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其深层原因简言之就是要将创业放在何种位置的问题(3)社会机制的改革和构建,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还应包括社会信任机制、教育和政府机制等等.

2.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创业过程充满了各种未知情况和问题,需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变革.认知风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说明个人对各种问题处理方式越多,越适应创业的复杂情况,从而更加有信心去应对,反之则缺乏信心,降低创业自我效能.由于创业任务的复杂性,在适应--创新的认知连续区间内,创业者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认知状态.

五、创业自我效能研究对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并非将受教育者塑造为一个个齿轮,而是培养独立的人格与自主的精神[12].结合Ridding的认知模型和教育理论[13],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对个体认知的促进是通过认知资源、认知控制(认知风格)和认知输出(如学习风格等)三个层次进行提高的.而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素质教育或专业技能教育.从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角度出发,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对受众认知风格形成与塑造丰富受教育者的认知资源、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一种基于能力的信念,它是可塑的,其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包括主体经验、替代性经验、劝导信息和情绪心理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源是构个体认知资源的重要部分.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最终也是一种信息方式对个体认知资源的构成产生影响.

一些学者曾认为创业者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锻炼出来的,因为教育的内容是体系化、结构化的管理知识.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对于个体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复杂性,提高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具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创业教育通过替代经验、劝导方式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进而影响创业意向.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来讲,其最终的目标或实现的结果就包括形成受教育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认知风格)和培养出适合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风格).

结合本文的研究,创业教育的重心需要在传统教育对认知风格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扩大认知资源与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主体经验,如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及个人作品展示等,这些会对丰富主体经验产生良好正向影响.(2)增加替代性经验,如充分借鉴MBA案例教育、研讨会、互动交流等方式方法,通过情境融入和体会增加受教育者的替代经验.(3)优化认知资源结构.认知资源的优化包括认知干预与正确归因.其中有效的手段是进行个体归因.个体归因可以通过内省或讨论方式,深入讨论成功案例的关键因素,并与自己进行比较,调整个体归因方式、引导个体自我调控、提高个体的能力观.

参考文献:

[1]Pretorius,M.,NEiman,G.andvanVuuren,J.Criticalevaluationoftwomodelsforengtrepreneurialeducation-Animprovedmodelthroughintegration[J].

.[2]Baron,R.A.Thecognitiveperspective:avaluabletoolforansweringentrepreneurshipsbasicwhyquestions[J].

[3]Shane,S.andVenkataraman,S.Thepromiseofentrepreneurshipasafieldofresearch[J].

[4]Krueger,Jr.,N.FThecognitiveinfrastructureofopportunityemergence[J].

[5]Mitchell,R.K.,Busenitz,L.W.,Bird,B.etal.Thecentralquestioninentrepreneurialcognitionresearch2007[J].

[6]Bandura,A.Humanagencyinsocialcognitivetheory[J].

[7]KruegerJr,N.F.Whatliesbeneath?Theexperientialessenceofentrepreneurialthinking[J].

[8]Luthans,F.Stajkovic,A.D.andEnvick,B.Effectsofgeneralandsocialself-efficacyonentrepreneurialbehaviorsandperformance[C].

[9]Chen.C.C.,Greene,P.G.andCrickA.Does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distinguishentrepreneursfromentrepreneursfrommanagers?[J].

[10]Bandura,A.The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M].

[11]Liá

自我效能范文篇2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教育社会认知

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概念.创业精神也是组织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和变革环境中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对创业的影响,是促进经济成长与发展的一个主要元素[1],提高全社会创业水平,发展创业型经济与构建创新创业型社会,关键在于创业教育的水平和内容结构.创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创业行动的重要途径,同时其重心和关键是培育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这在实质上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创业政策和措施、发展创业教育,促进创业行动是一个引起社会各方面所关注的问题,并提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工作日程.而关键之一在于对创业者为何选择创业的心理认知机制以及动力源的洞悉.本研究将以高年级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创业自我效能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创业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内容、重点和方式等问题.

一、创业自我效能溯源与特征研究

(一)社会认知与自我效能理论

什么是创业者的原动力,创业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创业等始终是创业教育研究充满魅力的几个命题.早期的研究者试图通过对创业者人格、态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考察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差别,在解释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时只能获得有限的结论,难以用一些稳定的个人特质对创业做出普遍意义上的解释.

创业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反映了认知的过程[2-4].从认知角度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点和研究创业者的新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创业者思维,解释创业原因、动机与意向,为创业教育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将认知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的理论及观点引入创业研究,并在90年代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Mitchell、Busenitz、Bird等学者在2007年共同建议未来的创业研究应围绕社会认知的范畴展开[5].

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社会认知理论中,人类动因是在一个包含三元(环境、认知、行为)交互因果关系的相互依赖的因果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人的心理预期或信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班杜拉把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6],这种信念一般是针对新的、无法预测的、困难的情形.

着名创业学者Krueger(2007)指出,一个理解创业背后涵义的关键是对认知结构、创业吸引、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动背后深层信念的探索[7].自我效能作为这样一种深层信念,正是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概念[4,8-9].自我效能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自我效能是在综合了来自行动者本人、特定任务和他人等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而产生的(2)自我效能涉及到动机成分(3)自我效能是一种动力结构,会根据新的经验和信息不断地变化.自我效能会导致对个人效能的预期,这一预期又会决定下列过程因素:(1)在特定背景下执行特定任务的决策(选择行为).(2)将会投入多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个任务(动机性努力),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下去,即使出现问题、不利的证据和逆境(坚持不懈).(3)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受到四方面信息的影响[10]:(1)个体行为的结果/个人经验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2)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影响也很大.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但看到与已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觉得自己成功的希望也不大.(3)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劝导.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效果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4)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比如紧张、焦虑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三)创业自我效能研究

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ESE)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创业领域的应用,与创业动机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因而可以用来很好的预测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最终结果.Chen等人(1998)定义创业自我效能为:创业者对自身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9].创业自我效能由于个体和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显示出差异性,目前有关的观点或结论主要来自于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与之有较大文化差异的社会是否同样适用?本研究在总结理论研究及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对创业自我效能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归纳为4类11个统计变量,以在校高年级(三、四年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检验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在这11个变量上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以及这11个变量是否对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描述与测量工具

调研对象为河北、天津四所高校(6个院系)抽取的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三、四年级学生),回收率为71%,共回收有效问卷659份.根据问卷调研得到的一些结果,并进一步对其中一部分被调研者进行了电话访谈和面对面访谈.

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是借鉴DeNoble开发的量表,经修订后题项为12个对认知风格的测量选用了Kirton的KAI(KirtonAdaption-innovationInventory)量表,Bagozzi和Foxall在1995年公开发表的改编版,共13个题项对学习风格的测量采用科尔伯的LSI(LearningStyleInventory)学习风格量表(version3.1),共12个题项对环境劝导采用Lián等人在2009年的EiQ问卷(version3.0)的相关项目,为8个题项[11].使用以上量表均为公开发表或得到了开发者或版权公司的许可.除LSI量表外,其他测量项目均为五点李克特式量表.

(二)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高年级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使用Excel和SPSS13.0软件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

三、研究结果

根据对回收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学习风格、家庭人均月收入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在专业、是否受过创业教育、生源、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及其他亲属有过创业或下岗再就业经历、亲朋好友劝导、社会环境劝导、认知风格上存在显着差异.

(一)个体特征因素

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这与国外的同类研究有所差异,在国外的大多数研究中女性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男性.本研究中,创业自我效能的专业差别显着,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要高于工科背景样本,其原因可能在于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课程教育,从而提高了其创业自我效能程度.同样,受过创业教育或培训的样本其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没有受过创业教育的样本,这其中原因也可能由于学生样本主要受到替代性经验的影响,而创业教育或培训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

(二)家庭因素

1.生源.来自农村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最高,其次是城市,而乡镇最低,出现了分离效应.经过进一步访谈调研,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由于经济水平与城市存在差异,来自农村学生和乡镇学生到大城市求学后所体验到的心理落差有关,农村学生体验到的心理落差高于乡镇学生,从而对情绪和身心状态的影响要更高一些,情绪和身心状态信息是自我效能的来源之一,这种落差感可能带来的是一种正向的强化作用,使得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强度要高于其他两类学生而城市学生虽然没有农村学生或乡镇学生所体会的心理落差,但在城市中接触到更多信息,对自我和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受到替代经验信息相对更多一些,因此其创业自我效能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

2.父母、亲属创业相关经历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在调查中,父母及其他亲属有创业、下岗再就业行为高低组在创业自我效能上存在显着差异,可以解释这是由于替代性经验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样本,在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中,父母文化程度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其原因的解释需要结合对生源和替代性经验的解释,由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而城市中低收入者也正是失业下岗的主要人群.来自于这类家庭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因此比较高.

(三)环境劝导与认知因素

1.环境劝导.创业自我效能在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环境劝导上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社会环境劝导、亲朋好友劝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2.认知因素.在代表认知控制的认知风格水平上,创新型认知风格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适应型认知风格的样本而在代表认知输出的学习风格上,四种不同学习类型的样本,顺应型、发散型、聚敛型和同化型不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的相关性检验也证明了认知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而学习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不存在显着相关.

四、创业自我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多元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个体特征因素中,专业(是否经济管理专业)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所体现的是个体所受到的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强度显着正相关(2)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环境劝导(包括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劝导)和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环境劝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所体现的是一种与社会的互动,因此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劝导和亲朋好友劝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劝导的影响要高于亲朋好友劝导.(3)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而环境劝导与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对创业自我效能没有显着影响.

通过对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创业教育是有效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手段之一,尤其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育,是他们获得替代经验、了解各类信息、树立良好情绪和心态、坚定创业决心的重要途径.当创业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巨大推动力,而创业教育也是其根本所在,关系到国家民族腾飞大计.以创业教育为中心,与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及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密切相关.

1.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人类的创业活动总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因素必然会通过创业主体对其创业活动与创业过程产生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培育创业文化有助于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内源动力.社会环境劝导,代表了社会舆论、社会文化对创业的一种承认和赞许,它是推动创业的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促使创业由一个个的个体行为上升到全社会的热潮.创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三层力量的相互配合与综合作用,由外到内分别为:(1)创业者的社会典范作用,其基础在于创业者自身的业绩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2)社会导向的强化,社会导向是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社会价值观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其深层原因简言之就是要将创业放在何种位置的问题(3)社会机制的改革和构建,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还应包括社会信任机制、教育和政府机制等等.

2.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创业过程充满了各种未知情况和问题,需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变革.认知风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说明个人对各种问题处理方式越多,越适应创业的复杂情况,从而更加有信心去应对,反之则缺乏信心,降低创业自我效能.由于创业任务的复杂性,在适应--创新的认知连续区间内,创业者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认知状态.

五、创业自我效能研究对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并非将受教育者塑造为一个个齿轮,而是培养独立的人格与自主的精神[12].结合Ridding的认知模型和教育理论[13],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对个体认知的促进是通过认知资源、认知控制(认知风格)和认知输出(如学习风格等)三个层次进行提高的.而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素质教育或专业技能教育.从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角度出发,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对受众认知风格形成与塑造丰富受教育者的认知资源、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一种基于能力的信念,它是可塑的,其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包括主体经验、替代性经验、劝导信息和情绪心理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源是构个体认知资源的重要部分.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最终也是一种信息方式对个体认知资源的构成产生影响.

一些学者曾认为创业者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锻炼出来的,因为教育的内容是体系化、结构化的管理知识.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对于个体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复杂性,提高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具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创业教育通过替代经验、劝导方式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进而影响创业意向.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来讲,其最终的目标或实现的结果就包括形成受教育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认知风格)和培养出适合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风格).

结合本文的研究,创业教育的重心需要在传统教育对认知风格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扩大认知资源与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主体经验,如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及个人作品展示等,这些会对丰富主体经验产生良好正向影响.(2)增加替代性经验,如充分借鉴MBA案例教育、研讨会、互动交流等方式方法,通过情境融入和体会增加受教育者的替代经验.(3)优化认知资源结构.认知资源的优化包括认知干预与正确归因.其中有效的手段是进行个体归因.个体归因可以通过内省或讨论方式,深入讨论成功案例的关键因素,并与自己进行比较,调整个体归因方式、引导个体自我调控、提高个体的能力观.

参考文献:

[1]Pretorius,M.,NEiman,G.andvanVuuren,J.Criticalevaluationoftwomodelsforengtrepreneurialeducation-Animprovedmodelthroughintegration[J].

.[2]Baron,R.A.Thecognitiveperspective:avaluabletoolforansweringentrepreneurshipsbasicwhyquestions[J].

[3]Shane,S.andVenkataraman,S.Thepromiseofentrepreneurshipasafieldofresearch[J].

[4]Krueger,Jr.,N.FThecognitiveinfrastructureofopportunityemergence[J].

[5]Mitchell,R.K.,Busenitz,L.W.,Bird,B.etal.Thecentralquestioninentrepreneurialcognitionresearch2007[J].

[6]Bandura,A.Humanagencyinsocialcognitivetheory[J].

[7]KruegerJr,N.F.Whatliesbeneath?Theexperientialessenceofentrepreneurialthinking[J].

[8]Luthans,F.Stajkovic,A.D.andEnvick,B.Effectsofgeneralandsocialself-efficacyonentrepreneurialbehaviorsandperformance[C].

[9]Chen.C.C.,Greene,P.G.andCrickA.Does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distinguishentrepreneursfromentrepreneursfrommanagers?[J].

[10]Bandura,A.The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M].

[11]Liá

自我效能范文篇3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教育;社会认知

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概念。创业精神也是组织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和变革环境中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对创业的影响,是促进经济成长与发展的一个主要元素[1],提高全社会创业水平,发展创业型经济与构建创新创业型社会,关键在于创业教育的水平和内容结构。创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创业行动的重要途径,同时其重心和关键是培育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这在实质上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创业政策和措施、发展创业教育,促进创业行动是一个引起社会各方面所关注的问题,并提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工作日程。而关键之一在于对创业者为何选择创业的心理认知机制以及动力源的洞悉。本研究将以高年级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创业自我效能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创业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内容、重点和方式等问题。

一、创业自我效能溯源与特征研究

(一)社会认知与自我效能理论

“什么是创业者的原动力”,“创业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创业”等始终是创业教育研究充满魅力的几个命题。早期的研究者试图通过对创业者人格、态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考察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差别,在解释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时只能获得有限的结论,难以用一些稳定的个人特质对创业做出普遍意义上的解释。

创业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反映了认知的过程[2-4]。从认知角度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点和研究创业者的新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创业者思维,解释创业原因、动机与意向,为创业教育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将认知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的理论及观点引入创业研究,并在90年代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Mitchell、Busenitz、Bird等学者在2007年共同建议未来的创业研究应围绕社会认知的范畴展开[5]。

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社会认知理论中,人类动因是在一个包含三元(环境、认知、行为)交互因果关系的相互依赖的因果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人的心理预期或信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班杜拉把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6],这种信念一般是针对新的、无法预测的、困难的情形。

著名创业学者Krueger(2007)指出,“一个理解创业背后涵义的关键是对认知结构、创业吸引、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动背后深层信念的探索”[7]。自我效能作为这样一种深层信念,正是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概念[4,8-9]。自我效能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自我效能是在综合了来自行动者本人、特定任务和他人等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而产生的;(2)自我效能涉及到动机成分;(3)自我效能是一种动力结构,会根据新的经验和信息不断地变化。自我效能会导致对个人效能的预期,这一预期又会决定下列过程因素:(1)在特定背景下执行特定任务的决策(选择行为)。(2)将会投入多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个任务(动机性努力),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下去,即使出现问题、不利的证据和逆境(坚持不懈)。(3)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受到四方面信息的影响[10]:(1)个体行为的结果/个人经验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2)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影响也很大。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但看到与已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觉得自己成功的希望也不大。(3)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劝导。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效果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4)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比如紧张、焦虑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三)创业自我效能研究

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ESE)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创业领域的应用,与创业动机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因而可以用来很好的预测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最终结果。Chen等人(1998)定义创业自我效能为:创业者对自身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9]。创业自我效能由于个体和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显示出差异性,目前有关的观点或结论主要来自于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与之有较大文化差异的社会是否同样适用?本研究在总结理论研究及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对创业自我效能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归纳为4类11个统计变量,以在校高年级(三、四年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检验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在这11个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这11个变量是否对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著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描述与测量工具

调研对象为河北、天津四所高校(6个院系)抽取的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三、四年级学生),回收率为71%,共回收有效问卷659份。根据问卷调研得到的一些结果,并进一步对其中一部分被调研者进行了电话访谈和面对面访谈。

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是借鉴DeNoble开发的量表,经修订后题项为12个;对认知风格的测量选用了Kirton的KAI(KirtonAdaption-innovationInventory)量表,Bagozzi和Foxall在1995年公开发表的改编版,共13个题项;对学习风格的测量采用科尔伯的LSI(LearningStyleInventory)学习风格量表(version3.1),共12个题项;对环境劝导采用Lián等人在2009年的EiQ问卷(version3.0)的相关项目,为8个题项[11]。使用以上量表均为公开发表或得到了开发者或版权公司的许可。除LSI量表外,其他测量项目均为五点李克特式量表。

(二)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高年级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使用Excel和SPSS13.0软件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

三、研究结果

根据对回收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学习风格、家庭人均月收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专业、是否受过创业教育、生源、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及其他亲属有过创业或下岗再就业经历、亲朋好友劝导、社会环境劝导、认知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

(一)个体特征因素

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国外的同类研究有所差异,在国外的大多数研究中女性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男性。本研究中,创业自我效能的专业差别显著,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要高于工科背景样本,其原因可能在于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课程教育,从而提高了其创业自我效能程度。同样,受过创业教育或培训的样本其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没有受过创业教育的样本,这其中原因也可能由于学生样本主要受到替代性经验的影响,而创业教育或培训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

(二)家庭因素

1.生源。来自农村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最高,其次是城市,而乡镇最低,出现了“分离效应”。经过进一步访谈调研,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由于经济水平与城市存在差异,来自农村学生和乡镇学生到大城市求学后所体验到的心理落差有关,农村学生体验到的心理落差高于乡镇学生,从而对情绪和身心状态的影响要更高一些,情绪和身心状态信息是自我效能的来源之一,这种落差感可能带来的是一种正向的强化作用,使得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强度要高于其他两类学生;而城市学生虽然没有农村学生或乡镇学生所体会的心理落差,但在城市中接触到更多信息,对自我和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受到替代经验信息相对更多一些,因此其创业自我效能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

2.父母、亲属创业相关经历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在调查中,父母及其他亲属有创业、下岗再就业行为高低组在创业自我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解释这是由于替代性经验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样本,在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中,父母文化程度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原因的解释需要结合对生源和替代性经验的解释,由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而城市中低收入者也正是失业下岗的主要人群。来自于这类家庭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因此比较高。

(三)环境劝导与认知因素

1.环境劝导。创业自我效能在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环境劝导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社会环境劝导、亲朋好友劝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2.认知因素。在代表认知控制的认知风格水平上,创新型认知风格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适应型认知风格的样本;而在代表认知输出的学习风格上,四种不同学习类型的样本,顺应型、发散型、聚敛型和同化型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相关性检验也证明了认知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学习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相关。

四、创业自我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多元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个体特征因素中,专业(是否经济管理专业)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著影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所体现的是个体所受到的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强度显著正相关;(2)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环境劝导(包括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劝导)和认知风格的显著影响。环境劝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所体现的是一种与社会的互动,因此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劝导和亲朋好友劝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劝导的影响要高于亲朋好友劝导。(3)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认知风格的显著影响,而环境劝导与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对创业自我效能没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创业教育是有效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手段之一,尤其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育,是他们获得替代经验、了解各类信息、树立良好情绪和心态、坚定创业决心的重要途径。当创业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巨大推动力,而创业教育也是其根本所在,关系到国家民族腾飞大计。以创业教育为中心,与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及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密切相关。

1.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人类的创业活动总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因素必然会通过创业主体对其创业活动与创业过程产生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培育创业文化有助于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内源动力。社会环境劝导,代表了社会舆论、社会文化对创业的一种承认和赞许,它是推动创业的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促使创业由一个个的个体行为上升到全社会的热潮。创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三层力量的相互配合与综合作用,由外到内分别为:(1)创业者的“社会典范作用”,其基础在于创业者自身的业绩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2)社会导向的强化,社会导向是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社会价值观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其深层原因简言之就是要将创业放在何种位置的问题;(3)社会机制的改革和构建,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还应包括社会信任机制、教育和政府机制等等。

2.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创业过程充满了各种未知情况和问题,需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变革。认知风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说明个人对各种问题处理方式越多,越适应创业的复杂情况,从而更加有信心去应对,反之则缺乏信心,降低创业自我效能。由于创业任务的复杂性,在适应——创新的认知连续区间内,创业者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认知状态。

五、创业自我效能研究对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并非将受教育者塑造为一个个“齿轮”,而是培养独立的人格与自主的精神[12]。结合Ridding的认知模型和教育理论[13],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对个体认知的促进是通过认知资源、认知控制(认知风格)和认知输出(如学习风格等)三个层次进行提高的。而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素质教育或专业技能教育。从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角度出发,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对受众认知风格形成与塑造;丰富受教育者的认知资源、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一种基于能力的信念,它是可塑的,其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包括主体经验、替代性经验、劝导信息和情绪心理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源是构个体认知资源的重要部分。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最终也是一种信息方式对个体认知资源的构成产生影响。

一些学者曾认为创业者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锻炼出来的,因为教育的内容是体系化、结构化的管理知识。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对于个体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复杂性,提高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具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创业教育通过替代经验、劝导方式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进而影响创业意向。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来讲,其最终的目标或实现的结果就包括形成受教育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认知风格)和培养出适合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风格)。

结合本文的研究,创业教育的重心需要在传统教育对认知风格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扩大认知资源与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主体经验,如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及个人作品展示等,这些会对丰富主体经验产生良好正向影响。(2)增加替代性经验,如充分借鉴MBA案例教育、研讨会、互动交流等方式方法,通过情境融入和体会增加受教育者的替代经验。(3)优化认知资源结构。认知资源的优化包括认知干预与正确归因。其中有效的手段是进行个体归因。个体归因可以通过内省或讨论方式,深入讨论“成功案例”的关键因素,并与自己进行比较,调整个体归因方式、引导个体自我调控、提高个体的能力观。

参考文献:

[1Pretorius,M.,NEiman,G.andvanVuuren,J.Criticalevaluationoftwomodelsforengtrepreneurialeducation-Animprovedmodelthrough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Management,2005(19).

[2]Baron,R.A.Thecognitiveperspective:avaluabletoolforansweringentrepreneurship’sbasic“why”question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4(19).

[3]Shane,S.andVenkataraman,S.Thepromiseofentrepreneurshipasafieldofresearch[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0,25(1).

[4]Krueger,Jr.,N.FThecognitiveinfrastructureofopportunityemergence[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0,24(3).

[5]Mitchell,R.K.,Busenitz,L.W.,Bird,B.etal.Thecentralquestioninentrepreneurialcognitionresearch2007[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7,31(1).

[6]Bandura,A.Humanagencyinsocialcognitivetheory[J].AmericanPsychologist,1989(44).

[7]KruegerJr,N.F.Whatliesbeneath?Theexperientialessenceofentrepreneurialthinking[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7,31(1).

[8]Luthans,F.Stajkovic,A.D.andEnvick,B.Effectsofgeneralandsocialself-efficacyonentrepreneurialbehaviorsandperformance[C].

ProceedingsofAnnualMeetingoftheDecisionSciencesInstitute,SanDiego,CA,Nov.22-25,1997.

[9]Chen.C.C.,Greene,P.G.andCrickA.Does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distinguishentrepreneursfromentrepreneursfrommanager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8(13).

[10]Bandura,A.The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M].EnglewoodCliffs:Prentice-Hall,1986.

[11]LiánF,ChenYW.Developmentandcross-culturalapplicationofaspecificinstrumenttomeasureentrepreneurialintentions.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9,33(3).

自我效能范文篇4

一、创业自我效能溯源与特征研究

(一)社会认知与自我效能理论

"什么是创业者的原动力","创业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创业"等始终是创业教育研究充满魅力的几个命题.早期的研究者试图通过对创业者人格、态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考察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差别,在解释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时只能获得有限的结论,难以用一些稳定的个人特质对创业做出普遍意义上的解释.

创业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反映了认知的过程[2-4].从认知角度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点和研究创业者的新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创业者思维,解释创业原因、动机与意向,为创业教育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将认知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的理论及观点引入创业研究,并在90年代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Mitchell、Busenitz、Bird等学者在2007年共同建议未来的创业研究应围绕社会认知的范畴展开[5].

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社会认知理论中,人类动因是在一个包含三元(环境、认知、行为)交互因果关系的相互依赖的因果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人的心理预期或信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班杜拉把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6],这种信念一般是针对新的、无法预测的、困难的情形.

着名创业学者Krueger(2007)指出,"一个理解创业背后涵义的关键是对认知结构、创业吸引、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动背后深层信念的探索"[7].自我效能作为这样一种深层信念,正是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概念[4,8-9].自我效能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自我效能是在综合了来自行动者本人、特定任务和他人等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而产生的;(2)自我效能涉及到动机成分;(3)自我效能是一种动力结构,会根据新的经验和信息不断地变化.自我效能会导致对个人效能的预期,这一预期又会决定下列过程因素:(1)在特定背景下执行特定任务的决策(选择行为).(2)将会投入多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个任务(动机性努力),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下去,即使出现问题、不利的证据和逆境(坚持不懈).(3)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受到四方面信息的影响[10]:(1)个体行为的结果/个人经验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2)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影响也很大.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但看到与已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觉得自己成功的希望也不大.(3)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劝导.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效果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4)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比如紧张、焦虑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三)创业自我效能研究

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ESE)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创业领域的应用,与创业动机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因而可以用来很好的预测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最终结果.Chen等人(1998)定义创业自我效能为:创业者对自身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9].创业自我效能由于个体和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显示出差异性,目前有关的观点或结论主要来自于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与之有较大文化差异的社会是否同样适用?本研究在总结理论研究及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对创业自我效能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归纳为4类11个统计变量,以在校高年级(三、四年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检验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在这11个变量上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以及这11个变量是否对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描述与测量工具

调研对象为河北、天津四所高校(6个院系)抽取的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三、四年级学生),回收率为71%,共回收有效问卷659份.根据问卷调研得到的一些结果,并进一步对其中一部分被调研者进行了电话访谈和面对面访谈.

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是借鉴DeNoble开发的量表,经修订后题项为12个;对认知风格的测量选用了Kirton的KAI(KirtonAdaption-innovationInventory)量表,Bagozzi和Foxall在1995年公开发表的改编版,共13个题项;对学习风格的测量采用科尔伯的LSI(LearningStyleInventory)学习风格量表(version3.1),共12个题项;对环境劝导采用Lián等人在2009年的EiQ问卷(version3.0)的相关项目,为8个题项[11].使用以上量表均为公开发表或得到了开发者或版权公司的许可.除LSI量表外,其他测量项目均为五点李克特式量表.

(二)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高年级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使用Excel和SPSS13.0软件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

三、研究结果

根据对回收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学习风格、家庭人均月收入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在专业、是否受过创业教育、生源、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及其他亲属有过创业或下岗再就业经历、亲朋好友劝导、社会环境劝导、认知风格上存在显着差异.

(一)个体特征因素

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这与国外的同类研究有所差异,在国外的大多数研究中女性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男性.本研究中,创业自我效能的专业差别显着,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要高于工科背景样本,其原因可能在于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课程教育,从而提高了其创业自我效能程度.同样,受过创业教育或培训的样本其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没有受过创业教育的样本,这其中原因也可能由于学生样本主要受到替代性经验的影响,而创业教育或培训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

(二)家庭因素

1.生源.来自农村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最高,其次是城市,而乡镇最低,出现了"分离效应".经过进一步访谈调研,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由于经济水平与城市存在差异,来自农村学生和乡镇学生到大城市求学后所体验到的心理落差有关,农村学生体验到的心理落差高于乡镇学生,从而对情绪和身心状态的影响要更高一些,情绪和身心状态信息是自我效能的来源之一,这种落差感可能带来的是一种正向的强化作用,使得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强度要高于其他两类学生;而城市学生虽然没有农村学生或乡镇学生所体会的心理落差,但在城市中接触到更多信息,对自我和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受到替代经验信息相对更多一些,因此其创业自我效能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

2.父母、亲属创业相关经历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在调查中,父母及其他亲属有创业、下岗再就业行为高低组在创业自我效能上存在显着差异,可以解释这是由于替代性经验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样本,在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中,父母文化程度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其原因的解释需要结合对生源和替代性经验的解释,由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而城市中低收入者也正是失业下岗的主要人群.来自于这类家庭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因此比较高.

(三)环境劝导与认知因素

1.环境劝导.创业自我效能在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环境劝导上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社会环境劝导、亲朋好友劝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2.认知因素.在代表认知控制的认知风格水平上,创新型认知风格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适应型认知风格的样本;而在代表认知输出的学习风格上,四种不同学习类型的样本,顺应型、发散型、聚敛型和同化型不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的相关性检验也证明了认知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而学习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不存在显着相关.

四、创业自我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多元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个体特征因素中,专业(是否经济管理专业)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所体现的是个体所受到的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强度显着正相关;(2)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环境劝导(包括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劝导)和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环境劝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所体现的是一种与社会的互动,因此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劝导和亲朋好友劝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劝导的影响要高于亲朋好友劝导.(3)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而环境劝导与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对创业自我效能没有显着影响.

通过对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创业教育是有效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手段之一,尤其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育,是他们获得替代经验、了解各类信息、树立良好情绪和心态、坚定创业决心的重要途径.当创业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巨大推动力,而创业教育也是其根本所在,关系到国家民族腾飞大计.以创业教育为中心,与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及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密切相关.

1.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人类的创业活动总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因素必然会通过创业主体对其创业活动与创业过程产生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培育创业文化有助于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内源动力.社会环境劝导,代表了社会舆论、社会文化对创业的一种承认和赞许,它是推动创业的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促使创业由一个个的个体行为上升到全社会的热潮.创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三层力量的相互配合与综合作用,由外到内分别为:(1)创业者的"社会典范作用",其基础在于创业者自身的业绩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2)社会导向的强化,社会导向是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社会价值观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其深层原因简言之就是要将创业放在何种位置的问题;(3)社会机制的改革和构建,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还应包括社会信任机制、教育和政府机制等等.

2.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创业过程充满了各种未知情况和问题,需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变革.认知风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说明个人对各种问题处理方式越多,越适应创业的复杂情况,从而更加有信心去应对,反之则缺乏信心,降低创业自我效能.由于创业任务的复杂性,在适应--创新的认知连续区间内,创业者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认知状态.

五、创业自我效能研究对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并非将受教育者塑造为一个个"齿轮",而是培养独立的人格与自主的精神[12].结合Ridding的认知模型和教育理论[13],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对个体认知的促进是通过认知资源、认知控制(认知风格)和认知输出(如学习风格等)三个层次进行提高的.而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素质教育或专业技能教育.从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角度出发,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对受众认知风格形成与塑造;丰富受教育者的认知资源、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一种基于能力的信念,它是可塑的,其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包括主体经验、替代性经验、劝导信息和情绪心理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源是构个体认知资源的重要部分.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最终也是一种信息方式对个体认知资源的构成产生影响.

自我效能范文篇5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教育;社会认知

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概念.创业精神也是组织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和变革环境中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对创业的影响,是促进经济成长与发展的一个主要元素[1],提高全社会创业水平,发展创业型经济与构建创新创业型社会,关键在于创业教育的水平和内容结构.创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创业行动的重要途径,同时其重心和关键是培育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这在实质上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创业政策和措施、发展创业教育,促进创业行动是一个引起社会各方面所关注的问题,并提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工作日程.而关键之一在于对创业者为何选择创业的心理认知机制以及动力源的洞悉.本研究将以高年级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创业自我效能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创业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内容、重点和方式等问题.

一、创业自我效能溯源与特征研究

(一)社会认知与自我效能理论

"什么是创业者的原动力","创业者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创业"等始终是创业教育研究充满魅力的几个命题.早期的研究者试图通过对创业者人格、态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考察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差别,在解释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时只能获得有限的结论,难以用一些稳定的个人特质对创业做出普遍意义上的解释.

创业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反映了认知的过程[2-4].从认知角度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点和研究创业者的新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创业者思维,解释创业原因、动机与意向,为创业教育提供思路方法和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将认知心理学和社会认知的理论及观点引入创业研究,并在90年代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Mitchell、Busenitz、Bird等学者在2007年共同建议未来的创业研究应围绕社会认知的范畴展开[5].

三元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社会认知理论中,人类动因是在一个包含三元(环境、认知、行为)交互因果关系的相互依赖的因果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人的心理预期或信念--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班杜拉把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6],这种信念一般是针对新的、无法预测的、困难的情形.

着名创业学者Krueger(2007)指出,"一个理解创业背后涵义的关键是对认知结构、创业吸引、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动背后深层信念的探索"[7].自我效能作为这样一种深层信念,正是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概念[4,8-9].自我效能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自我效能是在综合了来自行动者本人、特定任务和他人等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而产生的;(2)自我效能涉及到动机成分;(3)自我效能是一种动力结构,会根据新的经验和信息不断地变化.自我效能会导致对个人效能的预期,这一预期又会决定下列过程因素:(1)在特定背景下执行特定任务的决策(选择行为).(2)将会投入多大的努力来完成这个任务(动机性努力),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下去,即使出现问题、不利的证据和逆境(坚持不懈).(3)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受到四方面信息的影响[10]:(1)个体行为的结果/个人经验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2)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影响也很大.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但看到与已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觉得自己成功的希望也不大.(3)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劝导.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告对形成自我效能效果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4)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比如紧张、焦虑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三)创业自我效能研究

创业自我效能(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ESE)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创业领域的应用,与创业动机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因而可以用来很好的预测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最终结果.Chen等人(1998)定义创业自我效能为:创业者对自身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9].创业自我效能由于个体和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显示出差异性,目前有关的观点或结论主要来自于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与之有较大文化差异的社会是否同样适用?本研究在总结理论研究及国外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对创业自我效能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归纳为4类11个统计变量,以在校高年级(三、四年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检验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在这11个变量上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以及这11个变量是否对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描述与测量工具

调研对象为河北、天津四所高校(6个院系)抽取的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三、四年级学生),回收率为71%,共回收有效问卷659份.根据问卷调研得到的一些结果,并进一步对其中一部分被调研者进行了电话访谈和面对面访谈.

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是借鉴DeNoble开发的量表,经修订后题项为12个;对认知风格的测量选用了Kirton的KAI(KirtonAdaption-innovationInventory)量表,Bagozzi和Foxall在1995年公开发表的改编版,共13个题项;对学习风格的测量采用科尔伯的LSI(LearningStyleInventory)学习风格量表(version3.1),共12个题项;对环境劝导采用Lián等人在2009年的EiQ问卷(version3.0)的相关项目,为8个题项[11].使用以上量表均为公开发表或得到了开发者或版权公司的许可.除LSI量表外,其他测量项目均为五点李克特式量表.

(二)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高年级大学生样本的创业自我效能差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使用Excel和SPSS13.0软件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

三、研究结果

根据对回收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学习风格、家庭人均月收入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而在专业、是否受过创业教育、生源、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及其他亲属有过创业或下岗再就业经历、亲朋好友劝导、社会环境劝导、认知风格上存在显着差异.

(一)个体特征因素

创业自我效能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这与国外的同类研究有所差异,在国外的大多数研究中女性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男性.本研究中,创业自我效能的专业差别显着,经济管理专业背景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要高于工科背景样本,其原因可能在于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创业相关课程教育,从而提高了其创业自我效能程度.同样,受过创业教育或培训的样本其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没有受过创业教育的样本,这其中原因也可能由于学生样本主要受到替代性经验的影响,而创业教育或培训起到了正向强化的作用.

(二)家庭因素

1.生源.来自农村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水平最高,其次是城市,而乡镇最低,出现了"分离效应".经过进一步访谈调研,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由于经济水平与城市存在差异,来自农村学生和乡镇学生到大城市求学后所体验到的心理落差有关,农村学生体验到的心理落差高于乡镇学生,从而对情绪和身心状态的影响要更高一些,情绪和身心状态信息是自我效能的来源之一,这种落差感可能带来的是一种正向的强化作用,使得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强度要高于其他两类学生;而城市学生虽然没有农村学生或乡镇学生所体会的心理落差,但在城市中接触到更多信息,对自我和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受到替代经验信息相对更多一些,因此其创业自我效能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

2.父母、亲属创业相关经历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在调查中,父母及其他亲属有创业、下岗再就业行为高低组在创业自我效能上存在显着差异,可以解释这是由于替代性经验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低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样本,在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中,父母文化程度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其原因的解释需要结合对生源和替代性经验的解释,由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而城市中低收入者也正是失业下岗的主要人群.来自于这类家庭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因此比较高.

(三)环境劝导与认知因素

1.环境劝导.创业自我效能在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环境劝导上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社会环境劝导、亲朋好友劝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的正相关.这与国外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2.认知因素.在代表认知控制的认知风格水平上,创新型认知风格的样本创业自我效能要高于适应型认知风格的样本;而在代表认知输出的学习风格上,四种不同学习类型的样本,顺应型、发散型、聚敛型和同化型不存在显着差异.进一步的相关性检验也证明了认知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存在显着正相关(p<0.05),而学习风格与创业自我效能不存在显着相关.

四、创业自我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多元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1)在个体特征因素中,专业(是否经济管理专业)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显着影响,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所体现的是个体所受到的创业教育水平,创业教育与创业自我效能强度显着正相关;(2)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环境劝导(包括亲朋好友劝导和社会劝导)和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环境劝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所体现的是一种与社会的互动,因此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和传统的深刻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劝导和亲朋好友劝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劝导的影响要高于亲朋好友劝导.(3)创业自我效能的水平和强度受到认知风格的显着影响,而环境劝导与认知风格的交互作用对创业自我效能没有显着影响.

通过对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创业教育是有效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手段之一,尤其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培育,是他们获得替代经验、了解各类信息、树立良好情绪和心态、坚定创业决心的重要途径.当创业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巨大推动力,而创业教育也是其根本所在,关系到国家民族腾飞大计.以创业教育为中心,与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及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密切相关.

1.社会层面的创业文化塑造.人类的创业活动总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因素必然会通过创业主体对其创业活动与创业过程产生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培育创业文化有助于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内源动力.社会环境劝导,代表了社会舆论、社会文化对创业的一种承认和赞许,它是推动创业的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促使创业由一个个的个体行为上升到全社会的热潮.创业文化的塑造,需要三层力量的相互配合与综合作用,由外到内分别为:(1)创业者的"社会典范作用",其基础在于创业者自身的业绩得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2)社会导向的强化,社会导向是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社会价值观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其深层原因简言之就是要将创业放在何种位置的问题;(3)社会机制的改革和构建,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还应包括社会信任机制、教育和政府机制等等.

2.个体层面的创业认知形成.创业过程充满了各种未知情况和问题,需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变革.认知风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说明个人对各种问题处理方式越多,越适应创业的复杂情况,从而更加有信心去应对,反之则缺乏信心,降低创业自我效能.由于创业任务的复杂性,在适应--创新的认知连续区间内,创业者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认知状态.

五、创业自我效能研究对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并非将受教育者塑造为一个个"齿轮",而是培养独立的人格与自主的精神[12].结合Ridding的认知模型和教育理论[13],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对个体认知的促进是通过认知资源、认知控制(认知风格)和认知输出(如学习风格等)三个层次进行提高的.而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意义的素质教育或专业技能教育.从提高创业自我效能的角度出发,创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对受众认知风格形成与塑造;丰富受教育者的认知资源、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一种基于能力的信念,它是可塑的,其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包括主体经验、替代性经验、劝导信息和情绪心理状态信息,这些信息源是构个体认知资源的重要部分.对创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最终也是一种信息方式对个体认知资源的构成产生影响.

一些学者曾认为创业者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锻炼出来的,因为教育的内容是体系化、结构化的管理知识.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对于个体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复杂性,提高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具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创业教育通过替代经验、劝导方式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水平,进而影响创业意向.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来讲,其最终的目标或实现的结果就包括形成受教育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形成认知风格)和培养出适合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风格).

结合本文的研究,创业教育的重心需要在传统教育对认知风格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扩大认知资源与优化认知资源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主体经验,如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及个人作品展示等,这些会对丰富主体经验产生良好正向影响.(2)增加替代性经验,如充分借鉴MBA案例教育、研讨会、互动交流等方式方法,通过情境融入和体会增加受教育者的替代经验.(3)优化认知资源结构.认知资源的优化包括认知干预与正确归因.其中有效的手段是进行个体归因.个体归因可以通过内省或讨论方式,深入讨论"成功案例"的关键因素,并与自己进行比较,调整个体归因方式、引导个体自我调控、提高个体的能力观.

参考文献:

[1]Pretorius,M.,NEiman,G.andvanVuuren,J.Criticalevaluationoftwomodelsforengtrepreneurialeducation-Animprovedmodelthroughintegration[J].

.[2]Baron,R.A.Thecognitiveperspective:avaluabletoolforansweringentrepreneurship''''sbasic"why"questions[J].

[3]Shane,S.andVenkataraman,S.Thepromiseofentrepreneurshipasafieldofresearch[J].

[4]Krueger,Jr.,N.FThecognitiveinfrastructureofopportunityemergence[J].

[5]Mitchell,R.K.,Busenitz,L.W.,Bird,B.etal.Thecentralquestioninentrepreneurialcognitionresearch2007[J].

[6]Bandura,A.Humanagencyinsocialcognitivetheory[J].

[7]KruegerJr,N.F.Whatliesbeneath?Theexperientialessenceofentrepreneurialthinking[J].

[8]Luthans,F.Stajkovic,A.D.andEnvick,B.Effectsofgeneralandsocialself-efficacyonentrepreneurialbehaviorsandperformance[C].

[9]Chen.C.C.,Greene,P.G.andCrickA.Does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distinguishentrepreneursfromentrepreneursfrommanagers?[J].

[10]Bandura,A.The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M].

[11]Liá

自我效能范文篇6

论文摘要: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不同领域的自我效能是不同的。在求职过程中,职业决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对职业决策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本文将对国内有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decision-makingself一efficacy)的研究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2000年以后开始进人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已有的研究表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有很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应用前景,可以依据它来理解和解释学生的职业选择等职业行为问题,可以把它作为职业咨询的工具,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职业自信心状况,可以作为职前培训和学生职业行为问题的有效干预手段,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行为的有效性。因此,应唤起高校职业指导者及其他有关人士的关注。本文将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的起源及国内研究进展加以回顾,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对国内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一、概念界定

自我效能(Perceivedself一efficacyorsenseofself一efficacy)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A.于1977年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总是和特定的领域相联系,职业自我效能便是自我效能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即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职业自我效能是一个总称概念,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职业所规定的有关内容(如该职业所需教育,某种具体职业任务等)能力的信念;另一方面是有关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有关职业行为过程(如职业决策、职业找寻等),实现行为目标能力的信念气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ficacy)就属于后者,它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而职业决策(careerdecision一mak-ing),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自乔普森(Jepson,D.),他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此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做出职业行为的公开承诺(publiccommitment)。

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的起源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起源于职业决策理论。决策理论最初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后应用于职业心理学领域,继而发展出了现在的职业决策理论。该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决策过程的研究、决策模式的研究以及影响决策因素的研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即属于影响因素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领域。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Yun一ChengWei和O’Neil曾提出:职业决策过程受五大因素影响,分别是家庭因素,包括早期童年经历、父母亲的角色模型;社会因素,包括受教育的经历、同辈人的影响、大众媒体;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害怕失败、缺乏自信、缺乏决断能力、角色冲突;个人因素,包括自我期待、能力、兴趣、态度、成就动机;环境因素,包括机会、最小阻力的选择、地理位置、科技的变化等。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众多影响因素中,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最终做出成功的职业决策期重要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起,Hackett和Betz开始运用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来研究职业领域中的问题。1983年,Taylo:和Betz正式提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概念,并指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包括五个部分:了解自己的能力、职业兴趣、与职业有关的需要和价值以及自我概念等的自我评价能力;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将个人的属性与工作特点进行匹配的目标筛选能力;做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实施的职业规划能力;解决或应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障碍的能力等。随后,他们编制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deci-sion一makingself一efficacyscale,简称CDMSE),主要用于测量个人需要成功作出职业决策时的信念程度。指导他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不仅包括职业决策技能的发展,而且还包括对具体的职业决策能力的信心,后者更为重要。他们的研究证实了理论假设,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阻碍了个体职业探索行为和职业决策技能的发展,使得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无法做出有效的职业决策。1994年,他们对量表进行了修订。1996年,他们又编订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简式”(CDMSE-SF)。目前该量表已成为我国研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使用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之一。

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方面的介绍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还很鲜见。笔者以“职业自我效能”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网”进行搜索,并对搜索到的文章进行整理分析,得到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主题紧密相关的论文共有十篇,现简要介绍如下:

2001年,厦门大学的彭永新和华中师大的龙立荣参照Betz和Taylor“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依据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资料和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研究是抽取武汉地区14所大学30个专业1000名毕业年级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正式施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的项目特别良好;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具有较强的辨别效度;作为整体判断使用较好。但是由于该测验的修订范围还不够大,还需要再扩大样本,以获得常模数据,这是今后尚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彭永新和龙立荣又进行了高中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初步编制。方法仍然是参照CDMSE量表,依据对高中生的访谈资料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抽取湖北省8所中学高三年级的750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正式施测。研究结论证实,该量表可以作为高中生选定大学专业出现困难时的诊断工具试用。但该测验编制仍存在相同的问题,即修订范围不够大,需要扩大样本。

2003年,浙江大学的李莉、马剑虹。进行了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归因研究。该研究采用彭永新、龙立荣修订的CDMSE量表,考察了当前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和学历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毕业生自我评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毕业生职业决策中问题解决部分的自我效能比较低。但是,文章并没有运用归因理论深人探讨毕业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徐爱华。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大学生职业选择行为的关系展开研究。该研究从成就动机的角度,考察了大学生目标定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其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论文探讨了大学生群体中目标定向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表现特点,目标定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选择范围的关系。该研究的结果提醒我们,高校职业指导应唤起对目标定向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的关注。

2007年,吉林大学的吴韬。进行了高校临近毕业学生择业焦虑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该研究通过对高校临近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高校临近毕业学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择业焦虑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人口学变量和择业焦虑各维度对高校临近毕业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作用。但该研究只从择业焦虑及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所以整体预测能力不强,而且只得出了择业焦虑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负相关关系,讨论不够深人,缺乏因果关系模型的支持。

此外,华中师范大学的郭敏。也进行了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该研究拟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这一视角探讨女大学生择业问题,把社会支持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因素来分析其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她借鉴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编制了《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其相关进行了实证研究。

除此以外,团体辅导、团体训练、团体咨询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也初露锋芒。河北师范大学的李斌。在他的硕士论文中研究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该论文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提高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途径,协助女大学生克服职业发展上的心理障碍,为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提供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随后,王金良。在其论文中探讨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训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他采用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分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较低的现状出发,从实证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团体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此外,上海师大的曹丽丽进行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团体咨询研究。该文也以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为目的设计了一套团体咨询干预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效果。

四、研究趋势

从国内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来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该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梳理法,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群体。由于经验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局限,上述的诸种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尽管如此,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价值却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更好地开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将是我们面临重要课题。

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积极关注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群体如女生、人文学科学生、农村生源学生和缺乏实践经验学生的职业辅导。抽样涉及面也可以更广些,研究对·象不一定只局限于学生群体,可以扩展到其他人群。比如,下岗再就业的工人等。这样,不同群体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更能说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另外,以CDMSE为依据,可以编制更多符合我们需要的相关量表,并建立全国常模和地区常模。

自我效能范文篇7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策略

英语是中学阶段的重点教学科目,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生的一种情感体现,如果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产生误解,缺乏学习的信心,那么将无法从英语学习中获取有用的知识。为此,本文对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策略展开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认知和总结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一、制订有效的分层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一项基本的教学工作,如果教师制订的英语教学目标过高,部分学生的能力无法达到要求,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教学目标过低也不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以,只有制订出有效、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Englisharoundtheworld”教学为例,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先做好班级学生的学情调查工作,分析现实中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1]。在调查和分析过程中,发现班级中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语感也不强,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英语认知水平比较强,对英语存在很大的求知欲,但是也会存在一些学生保持中立的学习观,他们只是将英语作为一门考试科目来学习。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从学生的性格、兴趣以及学习零界点等方面,制订可行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英语认知水平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制订符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如引导学生分析base…on…,thelatter…,request…todo等基本句式,并完成简单的阅读理解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核心句式以及熟记基本单词等,从而让这部分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进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二、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优势,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积极的学习心态能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对课程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而消极的学习心态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逐渐意志消沉,不愿尝试新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优势,使得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并懂得认可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主动投入到英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去。所以,教师应该发挥正确的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正视自身的优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以“Culturalrelics”单元教学为例,在该单元中,学生需要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它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掌握定语从句的应用等,如“After?that,whatreallyhappenedtotheAmberRoomremainsamystery.”这个句子需要学生掌握定语从句的特点以及了解相关的语法原理。但是,这些句式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那么教师可以结合一些课程教学内容,导入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如利用一些文化古迹等视频,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以借助视频来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句式。通过具体情境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以及不足。比如,有些学生词汇记忆和理解能力比较好,但是语法理解能力较差。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教会学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失去学习希望,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三、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克服消极的个人效能感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并不多,只是自己跟自己讲话,无法知道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效能感。所以,在英语课堂内外,教师都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们展开合作学习,从学习中汲取他人优秀的学习经验,进而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在深入地互动中产生积极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其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英语探讨话题,让学生们自行安排合作学习,而学生们可以互相监督和学习,有利于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话题的讨论当中,进而增强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结合合作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们开展有效地对话锻炼。其中,口语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认知到自己的不足,并从其他学生身上汲取到有效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从心理上逐渐克服自卑感,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学英语教学难度有所增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有效克服未来的学习问题和调整。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

【参考文献】

[1]吴婷婷.中学生英语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及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2015(13):84-85.

自我效能范文篇8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师;教师自我效能感

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是指个体组织和执行某个目标活动所达到的水平或从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否承担教师工作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学生的主观感受。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操作定义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能否承担幼儿教师的工作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幼儿的主观感受。

一、研究对象及问题分析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梧州市幼儿教师,共发出200份问卷,回收了179份,电子邮件17份,有效问卷156份,回收率89.5%,有效率87.2%。根据收回问卷的幼儿教师基本信息进行分析。2.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状况分析。通过对有效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分析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五个维度的平均值在3.20~3.98之间,总体的平均值为3.50,说明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五个维度以及总体状况均在中等水平以上,这说明幼儿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教师的工作,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教学设计、交流互动和教学策略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均在3.5以上,这说明幼儿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这三个维度的工作,而教育认知和幼儿班级管理这两个维度的平均分较低,分别是3.21和3.20,低于总体的平均分数,这说明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在这两个维度上做的不够好。提高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应该从两方面着手,改善幼儿教师的外在环境和提高幼儿教师的内在修养。只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调节才能提高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

二、创造利于提高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环境

幼儿教师的环境主要就是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提高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就是要改善幼儿教师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幼儿园环境等。1.完善幼儿教师的相关制度。(1)完善幼儿教师教育制度首先,安排合理的幼儿师范生课程。针对幼儿师范生应采用综合课程,既有公共课程、教师教育类的课程以及深入的幼儿理论课程,也要有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课程,比如钢琴课、跳舞课、简笔画课等。其次,重视毕业前的实习工作。幼儿师范学校应严格监督本校学生的实习情况,确保送出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最后,确立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制度。幼儿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国家应规定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制度,保证每位幼儿教师都能在进步。(2)改进幼儿教师的评价制度第一,幼儿教师的评价过程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中国是个人情大国,“亲情牌”在中国是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这就造成了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做到公平。不公正的评价过程,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是他们热情和上进心的灭火器。若明确的知道努力、奋斗并不能获得成功,只会被践踏,相信没有会再去做。因此,只有评判者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鼓励大家,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以为失败者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就还有机会。第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设置增分项目,比如,有的幼儿教师参加部级跳舞比赛得奖,在评价时,应加多少分;画画得奖,应得多少分,这样对于有特殊技能的幼儿教师是公平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能单纯根据结果来评价,幼儿教师的平时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态度都应设置分数,参与评价。还要鼓励幼儿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形成幼儿教师的内部评价机制。2.优化幼儿教师的相关社会环境。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相对来说都比较低,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环境下,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也会相对较低,因此应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幼儿园是幼儿教师接触的主要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环境是否利于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给幼儿教师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其次,鼓励幼儿教师交流合作。积极倡导幼儿教师讲公开课,经常开展教研活动,鼓励幼儿教师不断地学习进步。鼓励幼儿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幼儿园要经常举办幼儿园聚会,增加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幼儿教师之间的感情,营造幼儿教师之间良好的氛围;最后,幼儿园领导者合理管理。

三、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养

1.提高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情绪不但会影响幼儿教师的生活,还会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影响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提高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1)阅读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书籍,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生活和工作中,总会有让自己不顺心的事,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阅读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书籍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个教师,应该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仅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在幼儿出现问题时,能够清楚如何与幼儿相处。在平时的生活中,心理学知识也是有很大的用处,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多阅读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遇见挫折就一蹶不振。(2)向他人倾诉当自己处在低落期,感觉无法排解自己的情绪时,可以向自己周围的朋友寻求帮助。有时候自己无法走出死角,或许别人的一句话就让自己豁然开朗,当自己处在不佳的状态时,对自己的评价一般也会是偏低的,教师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做出的决定也会比较偏激,因此,感觉自己撑不住的时候,可以向别人寻求2017年第33期帮助,相信会有意外的收获。2.学习正确的归因方式。归因方式不仅影响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还影响幼儿教师以后的工作状态。因此,养成正确的归因方式是重要的。当幼儿教师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为稳定的因素,即能力水平和任务难易时,则不利于幼儿教师以后的工作以及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若把成败归因于可控性因素努力程度时,则会有利于幼儿教师教学工作以及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应该把成败的原因归于努力程度,不能把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否则就会降低自信心以及教师自我效能感。3.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只有幼儿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进步,自信心才会随之而来,因此,幼儿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平台。第一,向周围的幼儿教师学习,充分的利用身边的资源,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学习。第二,积极认真的对待幼儿教师培训,有很多的幼儿教师尽管得到了培训的机会,但并没有认真的对待培训,重视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培训的课堂上出现教师玩手机、聊天、睡觉等不认真听讲的现象。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教师培训的工作,请的讲师都是各个领域的名师、专家等,幼儿教师应该珍惜学习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作者:张阿丽 单位:梧州学院

参考文献:

[1]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9-9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99-203.

自我效能范文篇9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理论;提高途径

一、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分析

第一,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亟待提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过多地围绕高考而设计,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尤为如此。有的学生在中学时英语成绩一向不错,但是进入大学以来,自信心却受到了挑战。听说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下子使他们失去了骄傲的资本。一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受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对于

英语听说更是一筹莫展。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尊心会严重受挫,焦虑情绪顿生。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便成了教师首要的责任。

第二,专业优势逐渐跌落。随着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学习英语并具有一定语言运用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多。这样,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供不应求演变成了今天的供过于求。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适应时展的要求,不仅是学生,更应该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三,对专业认识不够,学习动力不足。进入大学,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变得迷茫起来。多门课程的开设,使他们觉得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同时,专业优势的逐渐跌落,也使他们丧失了专业自豪感,甚至会产生“英语只是一门工具,学英语专业无用”的思想。有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就立下目标,要考取其它专业的研究生,以改变自己的专业。这对于其专业的学习都非常不利。

第四,语言学习中,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学习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来自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的学生,听说能力稍高于来自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的学生。在初级阶段,前者比后者更易进入新的阶段学习,自我效能感也高于后者。再者,男女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关于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种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对人们的行为和成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Woolfolk也提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生的自我效能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

在班杜拉看来,自我效能信念主要是通过四种信息源发展而来的:一是掌握性经验。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是同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还受到其对成败归因方式的影响。如果将成败都归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这样的成败经验就不会增强甚至还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二是替代性经验。人们从观察他人的行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其自我效能感影响也很大。当一个人看到和自己能力相近的人取得成功时,就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增强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反之亦然。三是社会劝说。社会的说服、评价和他人的劝说也会影响个体的生理和情绪状态,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但缺乏事实基础的劝说和劝告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劝说效果会更好。四是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个体在面临某项行为活动时的身心反应、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一是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定性、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并做出努力力图战胜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恰恰相反。二是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或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面对新环境时,确信自己能很好的把握环境,因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困难的解决上。而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能的失败上,从而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阻碍其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刘晓娟:论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被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能激发教师上课的动机水平,而且也决定了教师对上课的投入程度,从而真正决定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自信十足,想搞好课堂教学的动机十分强烈,他们会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能够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Woolfolk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教师对学生控制定的向越人道,学生的自主性越强,教学效果越显著。因此,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前提因素。第二,设置恰当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在某项行为活动开始时的失败,因其不能反映出努力的不足或不利的环境因素,容易使人归结于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在专业学习伊始阶段,教师要设置恰当的目标与任务,并安排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尝试,从而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三,重视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互励互助。榜样的成功就是个体替代性经验的获得,在这种替代性经验中,学习可以通过对他人的模仿而实现。学习者越是与模仿对象趋同,对其自我效能产生的作用就越强。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多同本专业高年级同学进行交流,并邀请优秀的高年级学生通过报告、座谈的形式讲述自己英语学习中的心得,分享其成功的经验。笔者发现,每次经验交流会上,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踊跃提问、发言。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会后做出反思,并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较足的学习劲头。看到别人能够通过努力成功,自己的自信心也被激发起来,觉得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第四,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师期待效应。社会劝说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教师的期待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当教师认为学生有潜能时,就会对其产生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通常会表现在教师的行为态度上。一旦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期待,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就会明显增强,同时会产生符合教师期望的努力。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以积极饱满的教学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就能够带动学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第五,给学生的未来规划给出指导性建议,坚定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念。个体在面临某项行为活动时的身心反应、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对目前英语学习现状缺乏理性的认识,而且对自身的规划不明确,就会没有学习目标,从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教师如果能够适时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学习,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第六,建立全面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如果只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忽视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势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削弱其自我效能感。评价应考虑到个体的差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鼓励他们多进行个人纵向比较而不总是横向的和其他同学比较。同时,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爱好,多参加有益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

四、结语

自我效能对于学生的学习乃至全面发展,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将这一理论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贯彻实施这一理论,积极寻求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01).

[2]高翔.谈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龙岩师专学报,2001,(03).

[3]Woolfolk,A.Educationalpsychology,8thedition.,Allyn(Bacon,Boston,MA,2001.

[4]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78.

[5]张庆宗.自我效能理论对外语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04,(08).

自我效能范文篇10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理论;提高途径

一、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分析

第一,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亟待提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过多地围绕高考而设计,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尤为如此。有的学生在中学时英语成绩一向不错,但是进入大学以来,自信心却受到了挑战。听说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下子使他们失去了骄傲的资本。一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受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对于

英语听说更是一筹莫展。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尊心会严重受挫,焦虑情绪顿生。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便成了教师首要的责任。

第二,专业优势逐渐跌落。随着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学习英语并具有一定语言运用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多。这样,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供不应求演变成了今天的供过于求。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适应时展的要求,不仅是学生,更应该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三,对专业认识不够,学习动力不足。进入大学,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变得迷茫起来。多门课程的开设,使他们觉得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同时,专业优势的逐渐跌落,也使他们丧失了专业自豪感,甚至会产生“英语只是一门工具,学英语专业无用”的思想。有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就立下目标,要考取其它专业的研究生,以改变自己的专业。这对于其专业的学习都非常不利。

第四,语言学习中,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学习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来自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的学生,听说能力稍高于来自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的学生。在初级阶段,前者比后者更易进入新的阶段学习,自我效能感也高于后者。再者,男女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关于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种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对人们的行为和成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Woolfolk也提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生的自我效能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

在班杜拉看来,自我效能信念主要是通过四种信息源发展而来的:一是掌握性经验。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是同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还受到其对成败归因方式的影响。如果将成败都归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这样的成败经验就不会增强甚至还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二是替代性经验。人们从观察他人的行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其自我效能感影响也很大。当一个人看到和自己能力相近的人取得成功时,就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增强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反之亦然。三是社会劝说。社会的说服、评价和他人的劝说也会影响个体的生理和情绪状态,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但缺乏事实基础的劝说和劝告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劝说效果会更好。四是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个体在面临某项行为活动时的身心反应、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一是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定性、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并做出努力力图战胜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恰恰相反。二是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或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面对新环境时,确信自己能很好的把握环境,因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困难的解决上。而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能的失败上,从而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阻碍其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刘晓娟:论英语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被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能激发教师上课的动机水平,而且也决定了教师对上课的投入程度,从而真正决定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自信十足,想搞好课堂教学的动机十分强烈,他们会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能够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Woolfolk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教师对学生控制定的向越人道,学生的自主性越强,教学效果越显著。因此,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前提因素。第二,设置恰当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在某项行为活动开始时的失败,因其不能反映出努力的不足或不利的环境因素,容易使人归结于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在专业学习伊始阶段,教师要设置恰当的目标与任务,并安排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尝试,从而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三,重视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互励互助。榜样的成功就是个体替代性经验的获得,在这种替代性经验中,学习可以通过对他人的模仿而实现。学习者越是与模仿对象趋同,对其自我效能产生的作用就越强。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多同本专业高年级同学进行交流,并邀请优秀的高年级学生通过报告、座谈的形式讲述自己英语学习中的心得,分享其成功的经验。笔者发现,每次经验交流会上,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踊跃提问、发言。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会后做出反思,并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较足的学习劲头。看到别人能够通过努力成功,自己的自信心也被激发起来,觉得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第四,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师期待效应。社会劝说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教师的期待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当教师认为学生有潜能时,就会对其产生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通常会表现在教师的行为态度上。一旦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期待,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就会明显增强,同时会产生符合教师期望的努力。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以积极饱满的教学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就能够带动学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第五,给学生的未来规划给出指导性建议,坚定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念。个体在面临某项行为活动时的身心反应、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对目前英语学习现状缺乏理性的认识,而且对自身的规划不明确,就会没有学习目标,从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教师如果能够适时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学习,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第六,建立全面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如果只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忽视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势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削弱其自我效能感。评价应考虑到个体的差异、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鼓励他们多进行个人纵向比较而不总是横向的和其他同学比较。同时,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爱好,多参加有益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

四、结语

自我效能对于学生的学习乃至全面发展,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将这一理论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贯彻实施这一理论,积极寻求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01).

[2]高翔.谈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龙岩师专学报,2001,(03).

[3]Woolfolk,A.Educationalpsychology,8thedition.,Allyn(Bacon,Boston,MA,2001.

[4]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78.

[5]张庆宗.自我效能理论对外语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