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7:31:29

质量建设

质量建设范文篇1

经济决定财政,而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产业结构与布局、税源的可持续性直接影响着财政收入质量。在组织收入时,不能单纯看收入规模及增幅,要看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比重、本级可用财力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突出支出重点、支出方向,尤其要看财政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绩效如何。特别是安排专项支出时,不仅要考虑资金的数量、用途,还要规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同等条件下,要把财政资金安排给效益较好的地区和项目,资金使用后,还要跟踪检查使用效益,彻底改变重支出轻效益的作法。

二、抓好“五个更加注重”。

即在注重战术性质量措施的同时,更加注重战略性质量策划和实施,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财政质量指标体系;在注重强化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等“硬手段”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培训等“软措施”,如财政文化、作风建设;在注重财政运作程序的质量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运行结果、资金效益的质量监督;在注重当前财政工作整体运行质量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长远财源培育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控制;在注重单独的质量控制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把质量与工作效率相融合,完善管控体系。

三、着力提升收入质量。

要转变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方式,逐步改善财源结构。积极应对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性特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支持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着力开发高科技、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财源后劲。要按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调整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构建结构优化、分配规范、激励监督有力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如逐步取消各类专款、单项结算等转移支付形式,将各类补助资金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等。要规范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依法组织收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国家与企业分配的透明度,让政策透明、财务透明、税收透明,改变税务部门自征、自管、自查的体制,强化税收征管监督,建立以工商税收为主的公共财政收入机制,保持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要杜绝虚假收入,不能“为数字而凑数字”,严禁空转收入、列收列支、先征后返等虚增收入行为,也不能“压库”、留存而减少收入。

四、着力提升支出效益。

财政支出效益由财政支出管理水平、财政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决定。提高财政支出管理质量,要做到支出决策科学化、支出程序化、执行规范化、监督公开化。首先,建立健全绩效预算制度,把好资金分配第一道关口,财政预算的范围、结构和方向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和方向保持一致,提高预算支出的科学性。其次,提高支出执行水平,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等制度,保证和控制财政支出按预算要求执行。再次,提升支出管理水平,突出保发展、保民生两大重点,引入论证和民主参与机制,对项目支出先论证后预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后,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支出保障体系,将应由社会和单位负担的部分支出从财政支出中转出去,通过市场途径解决。

五、着力提高财政监督能力。

质量建设范文篇2

关键词:精准医学;质量建设;医院建设;发展战略

继2015年1月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之后,我国于2016年3月召开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启动中国的精准医疗计划,着力于发展精准医学,推动健康中国建设[1]。精准医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真正进入精准医学时代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2]。当务之急应是主动思考如何迎接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准确把握精准医学给医疗服务带来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新的要求。

1精准医学与医院质量建设

1.1精准医学的概念。一般认为,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医学模式[3]。与传统医学模式相比较,精准医学更注重大数据分析和个体信息采集,其“精准”体现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整个过程。治疗手段的精准化,只是精准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理解精准医学,把握好精准医学时代的全景,才能更完整地理解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的内涵,探讨精准医学时代的医院质量建设意义。1.2精准医学对医院质量建设的影响。美国“精准医疗计划”所涉及的医学领域比较局限,主要是极少部分疾病的基因诊断与靶向治疗[4]。但是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作为精准医学时代的一个开端,给医学将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医疗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医院质量建设的内涵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与当前更多的关注医疗服务的形式和方法不同,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将更注重医疗服务的内涵,通过诊疗技术的变革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回归医院质量建设之本义。

2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的发展趋势

2.1诊疗方案个体化。精准医学并不完全是个体化医疗,但它是在个体化医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或者说个体化医疗是精准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5]。精准医学是利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依据患者个体特征,为患者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诊疗方案。诊疗方案的个体化程度将成为评价医院质量建设水平最重要的评价指标。2.2诊疗技术精准化。目前对精准医学的理解主要偏向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疾病进行精确分类和精准诊断,而对精确治疗的关注较少,一般仅关注以精确分类和精准诊断为基础的靶向治疗[6]。实际上,在精准医学时代,不仅要实现诊断的精准化,除了肿瘤的靶向治疗,在各类疾病的治疗技术上都应向精准化的方向努力。例如,感染性疾病治疗要针对感染菌种实现精准用药,放射治疗要实现精确打击,外科要发展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等精准手术。2.3诊疗服务精细化。精准医学作为医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其内容将涵盖诊疗服务的全过程[7]。我们不仅要关注新的疾病分类体系、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也要利用先进的诊疗理念,优化当前比较成熟的诊疗技术,将诊疗服务精细化。诊疗服务精细化,不只是为病人提供更周到、贴心的诊疗服务,而是将诊断、治疗、康复整个服务过程更加精细、更加科学地组织起来。例如对病人的饮食、运动、生理指标等在诊疗的不同阶段都应采用不同的方案,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4诊疗手段信息化。精准医学之所以能够倍受推崇,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8]。在精准医学时代,生物医学分析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医院的医疗服务将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诊疗手段的信息化将成为精准医学时代医疗服务最显著的特征,如疾病的分类需要以大数据为基础,临床诊断需要对个体生物信息数据进行精准分析,治疗方案需要依据大数据和个体特征进行精准选择,治疗手段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控制。

3精准医学时代对医院质量建设的要求

3.1对医院管理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健康需求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任何时代医疗服务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需求,也是任何社会经济条件下都难以完全满足的[9]。由于疾病轻重缓急各不相同,健康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这就要求对疾病的诊治必须分层、分级、分类实施。由于社会资源和医疗成本的原因,精准医学时代在诊疗实施过程中,如何分层分级分类展开,是国家层面在医疗体制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10]。就医院而言,必须遵照国家的医疗体制设计,建立新的医院管理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和保障分层、分级、分类诊疗的实施。3.2对医院诊疗体系新的要求。当前医院的诊疗体系主要按照生物医学模式来设计,门诊、病房的设置主要以系统区分的传统划分方法。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这种诊疗体系将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精准医学发展首先带来的重大变革就是疾病分类体系的改变和医院诊疗体系的变化。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分析、数据挖掘将应运而生,并在日常医疗运行中越来越显得重要。门诊、病房单元的设置也将从按系统划分向按新的疾病分类体系划分转变。这种新的诊疗体系,将成为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的基础。3.3对医务人员素质新的要求。生物医学模式建立在传统经验和循证的基础之上,主要依赖于医生对现代检查、检验技术的经验判断和成功案例、科学研究的证据支持。而精准医学是建立在生物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要求医务人员或诊疗团队必须具备较强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医务人员要不断地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知,提高疾病的诊治技能。诊疗团队成员要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以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方式为病人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3.4对医疗信息安全新的要求。在美国“精准医学计划”2016财年预算中,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获得500万美元支持,用于设立标准以确保数据共享不会侵犯个人隐私。这说明美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医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精准医学时代,生物信息的生成与处理将贯穿于诊疗的全过程,其内容将更全面、更具体,共享程度也更高,信息利用也更广。生物信息将成为病人最重要的健康资料,同时也是病人最核心的隐私,这对确保医疗信息安全、充分保护病人隐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4精准医学时代医院质量建设的应对策略

质量建设范文篇3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统计法》和《条例》),全市统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通过去年7月至9月《条例》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以及11月份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对我市贯彻执行《统计法》和《条例》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我市统计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县和乡两级统计力量与任务的矛盾十分突出、统计数据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统计违法行为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等薄弱环节。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根据《统计法》和《条例》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统计信息是经济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是党和政府实行有效管理和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统计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定期分析并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支持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工作。统计力量与任务矛盾突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充实统计力量,确保统计工作依法正常开展。

二、大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

今年是《统计法》颁布实施20周年。各级统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宣传,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进一步营造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全市掀起一个学习、宣传、贯彻《统计法》的新高潮。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杭州市“四五”普法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统计法制宣传,增强他们的依法管理统计工作、支持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工作的意识;抓好对广大统计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的教育,增强他们自觉遵守统计职业道德,依法如实报送统计资料、不出假数的意识;抓好对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制宣传和普及,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

三、不断强化基层统计基础建设

根据《统计法》和《条例》的有关规定,市政府决定在20年开展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要按照建立健全基层统计网络和强化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基层统计的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信息自动化建设的目标,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市统计基础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委〔2001〕19号)规定,进一步落实乡镇财政统计办公室的设置和统计人员的到位工作。要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赋于社区居委会统计工作职能,落实统计工作人员,以进一步完善基层统计网络。

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区)统计单位的名录库建设。对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贸易单位名录库实行申报验收制度。加强对抽样调查单位数据真实性的检查和评估,建立定期实地访查制度,提高抽样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加强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逐步推行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和统计、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工作,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继续推行统计登记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按照《条例》的规定,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等基本统计单位,在依法设立或变更后,要及时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办理统计登记或变更登记备案手续。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反对弄虚作假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他们依法统计意识。

四、依法规范统计调查和统计数据行为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统计调查的管理工作。在与国家统计调查不重复的前提下,各有关部门在本系统、本行业或跨系统、跨行业开展统计调查、收集统计资料,必须执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实行备案、审批制度。不得随意制发统计报表,开展统计调查,以减轻基层的负担。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统计法》和《条例》的规定,加强统计数据对外的管理。全市性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由市统计局依据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出版物等渠道向社会,其他部门未经市统计局同意不得自行。凡由有关部门负责搜集的全市性重要统计数据,需对外的,必须事先得到市统计局的认定;其他统计数据对外,应及时向市统计局备案。全市性重要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必须使用规范的统计指标名称。各部门因工作需要引用全市性统计数据,必须以市统计局或认定的数据为准。新闻、出版等单位需要发表和引用尚未公开的全市性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必须经市统计局审核同意。有关部门对外公布年、季、月度全市性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的预计数字,须与市统计局研究并经认可后方能使用。对未经市统计局认可或核准,擅自全市性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的,由市统计局依据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五、加强统计执法监督检查

质量建设范文篇4

本文作者:于辉光刘清涛刘峰工作单位: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统一调度装备技术管理及传输标准要求,促进调度信息化和装备水平的提升。系统监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监控各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通过调度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逐步实现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对从生产、仓储、装车、卸车、装船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部位现场画面、生产数据、运营情况实现动态实时监控、远程显示图像信号且存储不少于7天;实现井下有害气体浓度、风速、温度、风门开启状态等全过程自动监测及异常远程诊断、报警、存储、查询、打印。调度通讯指挥系统实现矿井上下均可与地面调度室直接通讯;地面调度室配备数字调度电话交换机,集语音、图像、数据通讯于一体,实现单键拨号、呼叫转移和等待、语音留言、来电报号、电话录音、强打、集呼、可视电话、数字传真等功能,并为重要人员和岗位设置专线直通电话。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年、月、日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评价,与产运销及安全数据库数据共享,随机生成统一报表,具备导出、查询功能。视频会议系统符合规范并正常使用。配备大屏拼接显示系统,显示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及图表等重要信息。配备打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实现双回路供电。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调度视频会议室、值班室、机房的面积,电源、接地、消防、空调、设备安装及布线等方面满足调度工作需要并符合有关规范;调度电话(专线电话、应急移动电话、海事卫星电话)、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设备摆放有序;配备调度指挥专用车;信息群发器具备文件传输、即时信息、群发短信功能;调度技术资料齐全、整洁。考核评级办法领导重视、标准严格、专家参与是做好调度质量标准化考评工作的有效保障。根据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具体内容,从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作业流程、员工知识技能、调度文件报表、调度设备设施、调度办公环境、生产指标考核等方面预设分值,采取自评、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和矿(厂)进行考评、定级。矿(厂)调度室每月自检一次;企业调度室每季自检一次,检查考评所属矿(厂)调度室一次;集团每半年检查企业调度室、抽查矿(厂)调度室一次,每年考评一次。质量标准化调度室达标必备条件包括制定并执行调度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调度室必须是本单位独立的组织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考核年度内调度生产运营和应急救援过程中无重大失误。年终评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奖励,设立“标准化样板调度室”流动红旗,连续三年获得该称号的单位颁发奖杯。

领导重视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只有领导重视调度业务及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行基于调度制度建设的调度业务流程的规范统一,着力应用调度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推行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才能解决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定位不清,调度管理制度不全,调度作业流程不规范,调度信息化手段不先进,调度分析考评不到位,调度员工素质不高,调度横向信息沟通不强等一系列制约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问题。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调度业务标准化建设是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包括建立健全统一的调度管理制度体系和作业标准体系,规范调度业务流程,加强调度系统基础建设,建立统一高效闭环的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等内容[2]。调度业务流程是将计划和完成管理、汇报、会议、交接班、应急制度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闭合的调度工作管理过程,其中管控生产运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采取典型引路,整体推进方法,先重点抓好试点单位建设,在整个调度系统内部开展“学样板、赶样板、超样板”的标准化活动,再采取定期考试、相互交流、强化培训及考核评级等措施,不断提高调度系统整体业务水平和调度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

中煤集团以建立健全调度管理制度为基础,不断创新调度业务流程,形成以调度组织机构、调度管理、调度信息化、调度汇报、调度办公条件及环境五个方面标准化与调度管理制度、调度作业流程相匹配的调度系统质量标准体系。着力开展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有效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业绩。

质量建设范文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考核;经验;对策

1水利建设质量工作项目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通过自我评价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各地市、省直管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建设质量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分细则》包括总体考核和项目考核两部分。总体考核内容包括竣工验收、质量规章制度、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检测管理、质量诚信建设等9项考核指标;项目考核内容包括项目法人质量管理、勘察设计质量保证、施工质量保证、监理质量控制、工程质量评定验收等7项考核指标。而项目考核实际开展过程中涉及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协调与配合,目前存在较多的不足与问题。1.1项目法人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在项目法人质量管理工作中,由于部分项目法人在质量责任制上落实不够,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松懈;缺乏水利工程建设经验,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理解不深、执行不够以及组织结构不合理,在项目较多情况下,现场代表在多个项目中身兼数职,分身乏力,对某一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原因,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①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组建文件中未明确质量管理机构及岗位质量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大中型工程技术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情况。②项目法人未在工程开工后15个工作日内办理开工备案手续;监理单位下达开工令时间或办理开工备案时间在质量监督书签订时间前。③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质量保障措施缺乏针对性。④对参建单位的检实体轻行为,无检查记录;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无书面整改意见;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未建立质量问题整改台账。⑤未及时开展质量抽检工作;委托的检测机构检测资质不符合规定要求;未按经批准的检测方案中规定的检测时间、部位、频次和方法开展。⑥设计变更不规范,存在未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查、报批或批复的情况。1.2勘察设计质量保证常见问题。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最重要的阶段。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利建设项目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目前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未设立设计代表机构,未派驻设计代表。②未及时在全国和安徽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③无设计代表现场服务工作记录或现场服务工作记录不规范。1.3施工质量保证常见问题。在水利工程中,施工质量的优劣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工程能否可靠、高效的保持正常工作,发挥设计功能,达到预期设计效果。因此,在《考核评分细则》中施工质量保证所占分值为28分,是其中最高的一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其在水利建设质量项目考核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未常驻工地现场;施工五大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配备不足或不具备相应规定资格条件。②施工单位委托的检测单位检测资质不符合要求;原材料、中间产品等自检的数量及频次不够。③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未建立或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保障措施中无承办机构(人员)、措施要求等具体内容。④工序及单元工程评定不及时,评定资料存在代签字现象;施工日志记录不完整;土方开挖重要隐蔽单元工程联合验收时未提供地质编录。⑤未及时在全国和安徽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1.4监理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在水利建设质量项目考核工作中出现的监理质量控制常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总监理工程师没有常驻工地现场;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分部工程等验收签字记录中存在代签字现象;文件或材料中首次配备的监理人员与投标承诺配备的人员不一致。②监理日常巡查、巡视无记录;监理日志内容空泛,监理月报不及时、不规范。③监理单位平行检测委托的检测机构资质、检测人员资格不符合要求,与施工单位委托同一家检测机构,平行检测频次不够。④未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合同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工程设备、工艺方法等进行检查。⑤未及时在全国和安徽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上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1.5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常见问题。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在水利建设质量项目考核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序单元工程验收组织不及时,评定复核不规范、质量指标未填写,资料不完整。②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验收资料不完整,验收签证缺少质量数据支撑。③混凝土、砂浆强度统计评定不规范。④重要隐蔽隐蔽(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结果、分部工程验收结论未及时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

2加强水利建设质量工作项目考核的建议

2.1强化质量意识,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参建各方应牢固树立“生命至上、质量第一”理念,突出工程质量首位意识,切实强化质量管理,杜绝不顾质量而狠抓进度的现象;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参建各方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大质量督查、巡查力度,落实参建各方的工程质量责任,确实建立起“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四位一体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并进一步落实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质量行为,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确保工程质量。2.2各司其职,明确职责。参建各方必须明确各自职责。首先,项目法人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质量保障措施;应严格履行水利基本建设程序,接受质量监督部门监督,及时履行开工备案手续;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检测、施工和监理单位并分别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应严格按规定及时委托有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开展全过程检测,实行工程质量同步跟踪检测。其次,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必须建立健全勘察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设计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查、会签和批准制度,设立设计代表机构,派驻设计代表,明确质量责任人,按照合同约定开展现场设计服务;及时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并对工程使用年限内的设计质量负责。再次,必须是持有水利部颁发的监理单位资格等级证书的监理企业,依照核定的监理业务范围,承担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必须建立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依据项目特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监理工作制度、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按照监理规范规定检查开工条件、施工准备情况,参加或主持设计交底、参与工程质量评定、项目划分等施工准备工作;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要求进行检查;及时复核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单元(工序)工程质量检验结果;委托具有水利资质的检测机构独立开展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最后,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组建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建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委托具有水利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施工自检、见证取样工作;及时公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2.3加强施工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基础处理、主体结构、堤防工程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首先,基础工程方面,建筑物建基面开挖或基础处理完成后,应及时组织重要隐蔽工程联合验收,验收工作组应重点检查工程地质或地基承载力、建基面高程、基坑边坡及降排水等情况,并重点抽查地质编录、测量成果、第三方检测结论等质量支撑材料。其次,混凝土工程方面,应加强对止水安装位置等关键部位质量的检查和控制;穿堤箱涵回填前应组织联合检查验收,重点检查基面清理、岸坡整理、箱涵沉降及工程结构质量的检测成果等。再次,堤防工程方面,施工前应对上堤土料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和击实试验,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碾压试验,根据试验成果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土料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同步检测,检测合格方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确保堤防填筑的施工质量。2.4加强质量监管和施工现场监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一是要提高工程质量意识,认真抓好现场文明施工和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报验制度,杜绝一切伪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偷工减料,违章施工;严格的工序报验制度,把好每道工序关,做好检验批及单元、分部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建立台账分类归档;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不顾质量安全而盲目施工现象。二是强化质量行为监管。重点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履职行为、质量责任制落实和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实体质量抽检情况监督检查,规范质量行为,压实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三是强化工程关键环节质量检查。通过项目法人第三方过程检测、监督抽检等方式和手段重点加强对涉及工程安全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建筑物土方回填等部位的监督检查。四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建立把市场主体质量行为作为信用评价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质量考核、创优评优等约束激励机制。2.5规范质量评定和验收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开展质量评定和验收工作,规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和验收质量管理,将工程质量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严把工程建设质量验收关。工程质量核定(核备)合格的,方可进行验收。

3结语

质量建设范文篇6

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要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措施,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针对过去党建管理方面存在的职责不清楚、目标不明确、操作不规范、机制不健全、考核不到位等问题,七星煤矿党委从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入手,明确定位,着力融入,持续创新,于2003年底提出了借鉴iso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对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把党组织各项工作和活动贯穿于这一体系之中,以程序化的形式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梳理和整合,将党建工作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转化成易于测评的指标考核体系,坚持做到在考核内容上求实;在考核形式上求活;在考核办法上求细;在考核标准上求严。实现了由原来的事后检查变为事前监督,由原来的结果控制变成现在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质可控、有责可究,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增强了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运行轨道。

早在2006年,七星煤矿党委在巩固提高党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支部书记持证上岗制度,为全面落实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规范操作程序,提升运行质量

制度是机制的基础。只有健全制度,才能形成完善的长效机制,为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七星煤矿党委结合实际,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和制度,对党建资源实施有效整合。量化的衡量标准和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过程控制,闭合管理,解决了以往党建工作中软指标多、硬指标少,不易检查和考核的问题。

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过程控制、闭合管理、持续改进”的功能,无论是整个体系还是某一个控制程序,当在运作中发现存在问题时,能及时启动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达到持续改进和提高的效果。摆脱了以往工作中改进措施落实不到位,或就事论事地对工作表象问题进行整改的现象。七星煤矿党委在推进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大考核纠偏工作力度,强化过程控制,对每月检查考核时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党建质量管理纠错通知单”,规定整改时间,定期复查验收,提高了各支部整改问题的针对性和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增强了党支部书记加强党建工作的责任心,达到了持续改进、稳步提升的实际效果。

三、融入中心工作,实现同频共振

立足实际,着眼创新,在打造特色品牌上做文章。七星煤矿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中,在管理创新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逐步建立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体化运行模式,丰富了党建质量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使党建工作同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相融合,相匹配,相互促进,确保了党建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

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一工作原则,矿党委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融入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发挥组织优势,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按照党委工作大纲和党群工作月份工作目标管理规划要求,全矿各基层党组织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突出特色,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活动。如“创岗、建区、树旗”活动;党员教育协作区活动;“不作为”党员告诫活动;以生产突击、义务奉献为重点的“创星”活动等。同时,“四大文化”建设活动(即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安全文化、生活文化)贯穿于党建质量管理始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开展了以改变职工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在职工中开展违章行为专项整治等17项活动,引导职工摒弃不良行为。

2、开展了以“改变落后的管理环境,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文化创建活动。矿党委确立了“构建大科技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党建质量管理体系”三大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质量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现代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建设

1关于现代工程质量政府监督

1.1现代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基本原则。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基本原则为:①保证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使其主要目的;②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是其主要依据;③政府认可的质量监督机构的强制监督是主要方式;④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是主要内容;⑤施工许可证知道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是其主要手段。1.2建设现代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1.2.1是建筑行业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体制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工作,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不仅能顺应建筑行业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正常发展。在最新颁布的资质管理条例中,其明确规定需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三种层次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项建设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只有政府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才能确保各项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1.2.2是政府对建设工程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从而减少政府的审批,提高经济利益。可以说,建设工程质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关心的核心内容,建筑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它不仅会对建筑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公众财产安全和环境质量。1.2.3是规范建设工程质量行为,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的需要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单位的资质和资历进行审查,然后还要监督体系中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规范建设工程质量行为,而且还能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维持建设市场良好秩序。1.2.4是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内在规律的要求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施工工序相互交叉且复杂,而且其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都较多,合同关系和工程质量的责任也很复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实行可对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从而为建设工程的最终质量提供保障。1.2.5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需要现阶段,在我国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所占的比例较大,这样不仅能缩短城乡贫富差距,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而且还能加速城市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公众利益。

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策略

2.1明确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内在联系。2.1.1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第一层次三大体系的依存关系监督过程和监督决策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主要实质内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理论体系便是由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和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构成,而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第一层次的三个体系还包括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贯穿于工程的项目的全过程,即包含工程的设计、审核、施工前准备、施工、竣工、验收等过程。可以说,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和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理论构成,而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则是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理论体系的实践应用和不断改进优化,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全面的促进三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并发挥其效能。2.1.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第二层次体系构成的内在条件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第一层次主要是由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以及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构成,而且这三大体系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要求。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第二层次则包括监督主体标准化、监督内容的标准化以及监督实施过程标准化等方面。其中监督主体标准化是指按照监督的基本要求对监督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监督内容标准化是指通过监督工作来规范监督行为,而监督实施过程标准化则是针对监督实施的过程提出相应的规定。在第一层次中,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由监督结果表达标准化、监督绩效考核标准化和监督业务决策标准化三个方面组成,监督结果表达标准化是对监督过程的结果和最终形成的结果的一个统一标准,而监督绩效考核标准化为监督绩效考核的方法、流程和内容提供科学依据,监督业务决策标准化则是对监督决策行为如决策评价、内容、依据等进行监督。2.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构建。2.2.1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框架构成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是针对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过程、内容、决策、结果以及其他监督行为等形成的一个科学、规范、统一的标准化体系,旨在提高政府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规范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是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本质,可概括为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以及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即对政府监督工作的过程、决策、实施手段、内容等进行监督,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框架便是由这三大体系构成。2.2.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子体系的构建及内容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子体系的构建则是将三个体系进行细致的划分,其内容都有着标准化的要求,见下。1)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的构建及内容监督过程标准化体系主要是由监督主体、内容和运行三个方面构成,因此其子体系就包括监督主体标准化、监督内容标准化和监督运行标准化。2)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监督决策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是由监督结果表达标准化、监督绩效考核标准化和监督业务决策标准化组成。监督结果表达标准化的内容有:规范并统一监督结果表达和监督报告形式以及监督结论的表达形式、统一监督检查表格、建立监督信息处理共享模块、加强对监督档案的标准化管理等;监督绩效考核标准化是加强市场要素运行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包括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督管理绩效评价标准、提高市场管理评价的科学性、加强对监督项目的动态评估等内容。业务决策标准化是提高政府监督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其主要内容有提高监督业务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为监督业务决策提供法律依据、提高监督业务的全面性和竣工备案决策的综合性等。3)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的子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监督实施标准化体系主要由监督程序标准化、监督项目标准化、监督方式标准化以及监督成果标准化几个子体系构成。其中,监督程序标准化包括合理选择监督人员并确定监督方案,提高监督手续办理的科学性、实行现场监督检查策略、及时上传监督记录并书写完整的监督报告等方面的内容。2.2.3及时进行工程质量改进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构建完成后,应积极按照体系标准进行监督工作,发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改进,并在改进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体系内容和标准,更好的为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工作提供保障。

新形势下,在监督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建设途径是科学监督的实践需要,因此相关人员既要明确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的内在联系,更要明白体系中各部分的内容,从而应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践不断改进和优化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监督效率和建设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武.从ISO/TC176的战略计划探讨中国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新思路[J].中国质量,2010(08).

[2]郭汉丁,张印贤,马辉.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径[J].建筑,2010(14).

质量建设范文篇8

一、当前我市的质量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近十年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全市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临港工业迅速崛起。

(一)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船舶修造业、水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机械加工业等新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重工等一批大型船舶修造企业成为全国船舶修造龙头企业,船舶配件制造业迅速发展,产值超过10亿元;全市海水产品科技创新能力、加工能力、技术能力等均居全国前列。全市获得“黄鱼”等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鲜”成为首个区域名牌;定海已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塑机螺杆之乡”,集团、集团等重点企业的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甚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质量保证能力逐步提高。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逐步加强,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市有企业技术中心28个,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6个,建成了国家海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是品牌和标准化战略不断突破。全市着眼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创中国名牌产品4个、名牌产品37个、名牌产品77个。省级以上名牌企业100%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围绕块状产业质量提升,强化技术标准的创新,全市3个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联盟标准并推广实施。三是工业产品质量指数走在全省前列。从全省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情况看,我市的产品质量状况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未出现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质量突发事件。批次合格率和质量指数屡创历史新高。说明我市的小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仍处在全省的前列。

(三)质量安全整治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先后组织开展了部分重点产品整治、“十小”行业整治、奶制品整治,加强了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设,确保了全市食品及产品质量安全。在部分重点产品整治中,突出水产品、饮用水、豆制品等食品行业、涉安类行业等重点产品。在“十小”行业整治中,摸清了全市近1.4万家“十小”底数,制定了整治标准及相关监管制度,帮扶培训3000多户(次),整治规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局面。在强化产品质量整治中,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得到不断完善。通过“五个一”分析归类,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预测预警作用。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质量水平同经济发达地区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尚未形成人人关注质量、全员参与质量的良好氛围,大质量的理念还没有形成,质量工作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二是企业在促进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政府在推动质量提升中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方面力度不够;三是质量工作存在着不平衡性,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好于小企业,“小”、“散”、“乱”企业占多数,大部分企业质量意识不高,产品技术能力不够,产品依旧以初加工为主,附加值不高;四是市场未形成良好环境,伪劣产品大量充斥、优质产品得不到推广和保障;五是政府监管体制不够完善,企业违规违法行为依旧存在。

二、开展质量强市建设的必要性

质量问题已越来越被社会公众所关注,保证质量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重视和加强质量工作,省里有关领导多次就质量工作开展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年初,市政府确立了质量强市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努力使全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质量需求得到普遍满足。一是开展质量强市建设是推进经济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正向人均1万美元的目标发展,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贸易结构、企业结构经济领域内的诸多方面都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亟待转型升级。二是开展质量强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像以前那样仅停留在基本保障方面,满足于温饱,在质量内容与层次,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三是开展质量强市建设是诚信社会建设的必然需要。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所重视。我市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经济成份与多元化文化的激荡与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思想混乱乃至信任危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乘虚而入。

因此,质量强市是一个有效提高质量水平的工作载体,有助于为群众和社会提供一个安全保障支撑,加快诚信社会机制的建设,有助于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开展民生改善工作,是我市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转型升级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抉择。

三、质量强市建设的基本构想

质量工作的基础性、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质量强市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对于我市质量强市建设的基本构想为:

(一)明确质量强市思想。抓发展质量,提生活品质,建质量强市,深入实施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一是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实现从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的转变。围绕提升发展质量,突出抓好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质量建设,努力实现由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的转变;二是树立全程的质量观,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推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和优化全方位的质量服务,努力实现由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的转变。三是树立全民的质量观,围绕全面改善民生,动员引导群众参与质量建设和质量监督,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突出的质量问题,努力实现由“物质化”发展向“人本化”发展的转变。使全市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重点领域质量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劲动力和有力保障。

(二)建立健全“五大”体系。

1、建立健全质量强市目标体系。各县(区)政府和市级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开展调研,分析当前各相关领域的质量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提出未来五年,即“十二五”末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重点奋斗目标,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各类重点指标与辅助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配套的质量强市建设目标体系。

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这项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根据本市产业特点,以保障质量安全为要求,围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建立一系列与相关法律相配套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质量安全有法可依。二是强化各级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制度,建立质量安全目标责任制,把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范畴,建立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确保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地方政府与监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条块结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整合监管力量,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四是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严把市场准入关,探索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等。五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规范行业、保障安全、促进产业、服务企业”的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利用管理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标准制定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3、建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要把质量诚信建设作为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努力找准质量诚信建设的切入点。一是科学制定质量信用评价指标,量化评分办法,逐步完善质量信用的政策体系,同时加大失信行为的惩戒的力度。二是发改、城建、环保、质监、工商、物价、金融、税务、检验检疫等部门要逐步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共同构建市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客观、公正、公开反映企业的质量信用状况,更好地引导消费,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三是要根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按照鼓励诚信、扶优惩劣的原则,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包括对违规企业实施“黑名单”管理制度;对风险较大的企业实施预警或黄牌警告的制度。四是围绕质量诚信,开展制度与文化建设,引导企业重质量、重信誉,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质量文化,努力营造“讲质量、讲诚信”的社会氛围。

4、建立健全质量强市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一是探索建立专门的、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各级政府的经济发展质量;二是对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对相关领域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三是市政府每年对考核评价结果进行通报,对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县(区)、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5、建立健全质量强市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是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一要建立财政投入保障制度,保障质量工作的经费投入;二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积极构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质量强市建设提供有理的技术支撑,重点要加大对部级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三要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为本市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要建立制度保障,健全各类工作制度,确保工作落实。

(三)注重方法,坚持科学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质量强市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各行各业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因此,在质量强市建设组织推进中,各级各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事机构;加快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尽快启动相关工作。各牵头部门以及各成员单位要相互协调,确保全市质量强市建设有序、高校推进。

2、加快构建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体、社会共推”的工作机制,开展质量强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主导”,就是各级政府要主导质量强市(县、区)的方向和总体奋斗目标。通过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同时要提出质量强市的考核评价办法,督促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抓好落实。“部门主抓”,就是各牵头部门要就自己分管的领域,尽快制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具体实施方案,对重点工作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企业主体”,就是发挥企业在质量强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和组织企业充分树立质量意识,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社会共推”,就是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营造全社会关心质量、重视质量、参与质量、监督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形成“大建设”格局,共同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质量建设范文篇9

1.1选线时的地质条件问题

在石油管网的建设过程中,管道的选线是最关键的环节。不仅在宏观走向上满足国家的相关要求与战略,而且要符合沿途的资源分布与工业发展。如果选线时无法避免经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生率高的地区时,必须重视对建设中地质条件问题的研究,了解并掌握该地区的地质条件,规避管道建设存在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选线方案。

1.2建设过程控制问题

在进行石油管网建设时,可能会因为过程控制不严格、管理工作不细致而产生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工、发生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建设相关领导缺乏质量意识,不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导致质量管理不力。

1.3施工使用管件质量问题

管网建设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管件,包括弯头、三通等,这些管件的特点在于连接简单、耐压力强等,为了确保管道的强度满足石油运输的安全性要求,必须注意使用管件的质量。一般情况下,管件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件的管壁厚度不均匀。第二,管件硬度超出技术要求。第三,管件加工中产生的缺陷。一旦在管道建设中出现管件质量问题,就会对石油管道在运行中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对管件的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导致质量较差的管件引入到管道建设中。

2石油管网建设中质量管理措施

2.1管网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管网设计的合理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设计方案中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管网建设的设计中,为了提高设计合理性,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为了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组织他们到专业院校参与培训,确保设计方案能够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第二,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设计的准备阶段,需要对建设地点的地下管线进行全面的勘察,并根据勘察结果绘制地形图。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参考当地的地下管网情况,避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在地形图中标注石油管道的位置。如果发现地下管线与设计图纸不符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更改,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对于需要更改的内容,设计部门必须下发更改通知单。第三,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共同会审,形成最终的设计图纸。此外,在工程建设开始前,需要与施工部门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将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控制详细的交待给施工部门。

2.2管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在管网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质量管理措施:第一,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施工单位具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施工。第二,建立整体能力较强的施工与管理团队。首先要任命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并且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作为项目施工负责人。其次要组织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最后要禁止施工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发生,定期做好这方面的检查。第三,做好施工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在使用施工设备前,必须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原因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定期检查并处理施工设备存在的问题,做好设备的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

2.3材料的质量管理措施

为了提高石油管网建设中使用材料的质量,我们必须专门的材料检验部门,对包括管件在内的所有工程建设中需要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对于材料的质量检验必须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第一时间进行,如果发现材料的尺寸或性能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必须执行退货处理并勒令供货厂家整改,避免因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石油管建设中,会存在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石油管网能够安全运行。

作者:林勇 单位:中石化中原油建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宁.石油管道工程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J].化工管理.2014(20).

质量建设范文篇10

白石水库是大凌河流域上最为关键的水库,位于三个市区相接壤的地方,是一座以防洪为主要功能,同时也提供灌溉、供水等相关基本功能。白石水库工程建设总工期5.5年,1995年5月进场,1996年汛期后右岸坝基开挖,1997年汛期后二期导流,1999年9月下闸蓄水,2000年基本建成,2001年上半年收尾。水库坝长500多米,总容量可达1.645×1010m3,可控制流域面积1.7×104km2。水库年均径流量15.7亿m3,径流量最大和最小分别为3.017×1010m3和5.72×109m3。在提高当地经济的号召下,白石水库现在进行多角度的开发,例如发电、养殖、观光旅游等[1]。

2白石水库工程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措施

2.1建立以项目法人总工程师负责的技术管理体制。白石水库工程技术比较复杂,在工程建设中有大量的设计、施工等关键技术问题需要予以解决和协调处理[2]。为了高效率地解决好和处理好这些问题,辽宁省水利厅任命了参加过观音阁水库工程建设的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杜士斌高级工程师担任白石水库建设管理局总工程师,并兼任白石水库监理中心总工程师。这样就形成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理顺了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面的关系,协调解决重大技术问题速度快、有保障。实践证明这种以项目法人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制在白石水库工程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2聘请水利部技术咨询专家组,解决技术难题。为保证白石水库工程顺利实施施工,遇有较大技术问题能及时解决,并最大限度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白石水库工程科技含量,建管局特聘请了水利部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分部梁天佑等专家,为白石水库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专家组,并签订了咨询合同。专家组每年到工地技术咨询服务至少2次,并可以随时电话咨询服务。多年来,专家组为白石水库工程解决了30多项各类技术问题,为白石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技术支撑。2.3吸取国际技术经验,充分发挥日本咨询专家的作用。日本营株式会社是辽宁省水利厅为白石水库工程聘用的国际咨询单位。专家组季节性地常驻于工地,协助项目法人奖项国际性的招投标和重大技术质量问题的咨询和服务。日本专家对工程进展及工程质量随时整理分析,向项目法人报告,并提出技术改进相关意见。对于他们提出的咨询意见,项目法人、建设和监理单位都认真做了研究,对科学合理的部分坚决采纳实施。而且每年项目法人都至少组织一到二次技术骨干培训班,请日本专家讲课传授相关技术知识,以提高白石水库工地建设者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及时了解国际上水利及时发展状况。同时日本咨询专家也倍加努力地工作,积极为白石水库工程建设出谋划策,促进了白石水库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3]。2.4敢于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利用。白石水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积极引进新产品、新材料,大胆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有准备地承担风险,利用1996年汛期和1997年汛前枯水条件进行17#-27#坝段、5#-9#坝段坝基开挖,争取工期一年。1)合理进行优化设计与施工,把二期导流围堰标准降低到一期围堰标准,节省填挖土石方3万m3。2)世界上第一家用RCD筑坝技工艺,采用RCC配合比进行碾压混凝土施工。3)泄洪排沙底孔侧墙2m以下和底板采用硅粉混凝土提高了底孔抗冲耐磨能力[4]。4)溢流坝闸墩设计采用异性宽尾墩消能为世界坝工首创,消能效果显著。5)坝内水平廊道采用整体预制安装,防止了严寒地区现浇廊道内裂缝渗水问题,到达了提前工期,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目的。6)底孔配筋采用全过程黏弹性空间有限元仿真计算,改变了传统的配筋设计方式,节省钢筋百余吨,减少了混凝土裂缝发生。7)进行坝体温度应力平面有限元仿真计算,在上下游越冬面设置水平诱导缝,将坝体裂缝隐患防患于未然[5]。8)在部分坝段采用GIN法帷幕灌浆新技术。9)引水压力钢管采用波纹管膨胀节穿越坝段横缝。10)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与防腐涂料联合使用方法,增加压力钢管防腐寿命。11)集中布置泄洪排沙底孔,提高水库排沙比。12)采用真空激光新技术观测坝顶位移。13)在溢流坝挑坎反弧施工中,自行设计出整体悬挂式双向滑模,方便、灵活,任何坝段都可单独施工。得到了国家坝工专家的好评。14)在混凝土拌合场修建了86万大卡的制冷系统,实现了风冷骨料。15)在混凝土实验方面,白石水库引进了日本的原位抗剪试验仪;在施工设备方面,购置了“液压自动蓄能混凝土卧式吊罐”、“GCH50高压混凝土冲毛机”、“大型翻转钢模板”、“日本产四联动振捣车、自动拌合楼、湿地摊铺机”等。这些先进设备的采用,保证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做到了文明施工。白石水库由于加强了技术管理,有8项科研项目获辽宁省水利厅及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有1项获得国家专利技术。2.5工程建设中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1)制定创优规划。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创建一流工程,白石水库建设管理局在主体工程开工之前就制定了《创优规划》,明确提出创优总体目标,确保省部级优质工程,争创部级优质工程。创优规划中还规定了参与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管理等单位必须达到各自的分项目标,确保该工程实现创优总目标。2)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一流的工程质量,必须依靠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白石水库工程建设伊始就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牵头单位,开展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白石水库建设管理局成立全面的治理管理办公室,常务副局担任全质办主任。建管局成立5个QC小组,施工单位成立20个QC小组。几年来,这些QC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3)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白石水库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项目建设单位,还是工程监理单位都十分重视工程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依据国家、水利部、辽宁省的有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立足实际,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法,做到了明确目标、明确标准、明确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并争优,实现了工程建设中的工程质量规章制度体系管理的常态化,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障。4)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白石水库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的治理管理体系。早在1995年5月,前期准备工程刚刚开始,白石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就与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签订了质量监督合同,1998年又在白石水库工地成立了项目监督站,对白石水库建设质量实施政府监督。监理中心根据各标段的局期刊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如:大坝与电站建筑安装广场和灌浆工程实行24小时旁站监理。对金属结构制作、电器与各种设备制造供货等标段采用阶段性驻场监造,随时抽取和出厂验收等监理手段控制工程质量。对发生的质量问题监理中心及时用《质量管理通知单》或者《监理通报》等书面形式通知各承包商予以改正。对于各施工单位,在白石水库工地都设立质量监察部,专职负责质量管理,其中大坝与电站建筑安装工程和灌浆工程两个承包商内部都是些了“三检制”。具体做法是:班或队自检、分局质检科复检、质监部终检,并逐级在单项工程验收单上签字。单元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签证后方可生效。施工质量情况由各承包商用《质量日报》、《质量月报》、《质量年报》方式及时报送监理和建设管理单位备案。5)设立“质量、进度、文明生产目标悬挂奖”。白石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每年从招标结余中拿出概预算的千分之九左右的资金设立当年的“质量、进度、文明生产目标悬挂奖”,其中质量奖的权重占50%左右。这种目标悬挂奖制定方芳是把全年工程任务按部位划分成若干项目,各项目生产任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者,方可得到一定数量的奖金;质量没有达到要求的,即使进度完成了也不能得奖,并规定了质量标准的下限值,低于下限值这给予罚款处理。这一办法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建设者抓质量、抢进度、争创文明工地的积极性,工作一环接一环,保证了工程质量及全年的各项任务顺利实施。6)开展“质量月”、“质量年”活动,促进工程质量上台阶。为了确保白石水库工程创优总目标的实现,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1997年9月开展了“质量月”活动;1998年,白石水库开展了“质量年”活动;1999年,开展了水库工程建设“外观形象质量年”活动,2000年,开展了“争创优质工程年”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提高了全体建设者的质量观念和认识,对工程质量常抓不懈,达到了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3结语

水库工程项目是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项目,其施工质量的控制要求比普通工程项目更加严格。因此,必须要重视起水库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强化质量控制监督意识,创新质量监督控制理念;将水库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从提高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项目负责人、发挥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等方面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水库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完善水库工程的质量管理,从而提高水库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胜,孙保沭,王海龙.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与防治[J].水利技术监督,2005(02):76-78.

[2]王同生.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与无应力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05):38-40,62.

[3]陈雯龙.新疆混凝土防渗渠道冻胀破坏成因分析及防冻胀措施[J].水利技术监督,2011(03):45-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