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9:30:25

质量安全

质量安全范文篇1

(一)市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

监测范围覆盖市区和所辖20个县(市、区),加强对我市的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南和县)、部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南和县、任县、宁晋县、威县、巨鹿县、平乡县)、蔬菜产地(包括无公害蔬菜产地和一般蔬菜产地)、蔬菜市场(包括蔬菜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的蔬菜质量监测。同时协助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的抽样工作,对辖区内县级蔬菜质量监检测站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省级监督抽样20批,风险抽样240批。市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全年检测数量不少于800批,其中监督检测200批,风险检测600批,辖区内各蔬菜产地样品年内至少检测覆盖1次。

(二)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对辖区内有蔬菜上市的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市全面进行蔬菜质量监测,特别要把分布在农村的蔬菜零售点和豆角、韭菜、生菜、芹菜、油麦菜、油菜等绿叶菜作为监测重点,做到不漏一门一店,不留监管死角。同时协助做好省市级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的抽样工作。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全年检测数量不少于360批。

二、风险监测类别及项目

(一)监测类别

1、例行检测时间和品种。例行检测安排在5-6、9-10、11-12月份,重点检测番茄、青椒、辣椒、茄子、黄瓜、苦瓜、西葫芦、甘蓝、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普通白菜、韭菜、生菜、菜心、蕹菜、油麦菜、油菜、菠菜、白萝卜、胡萝卜、芹菜、菜豆、豇豆、马铃薯、山药、洋葱、姜、葱和蒜、食用菌(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秀珍菇、黑木耳(含毛木耳)、茶树菇和草菇)等主要品种,检测的蔬菜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覆盖面,要能反映当地蔬菜生产、销售状况和管理水平。

2、专项检测时间和品种。结合上年度检测情况和生产中突出的问题,确定本年度的专项治理检测重点区域、时期和品种,加大检测力度,开展风险预警。1-2月定为温室菜专项检测月,重点对温室菜、大中型批发市场上的蔬菜进行检测,温室菜样品占50%。3-4月定为韭菜专项检测月,重点对韭菜主产区及大中型批发市场上的韭菜进行检测,韭菜样品占40-50%,其他蔬菜占50-60%。7-8月定为暑期蔬菜专项检测月,重点对的露地蔬菜品种进行检测。

(二)监测项目及方法

1、检测项目。常规检测甲胺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磷胺、氧化乐果、久效磷、甲拌磷、乐果、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对硫磷、毒死蜱、水胺硫磷、三唑磷,共14种。

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速测中检测超标的样品,再进行常规定量测量,以确定超标样品中的超标物质和含量。

2、检测方法。按NY/T761-2008、GB23200.8-2016、GB/T20769-2008等检测方法执行。本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如有其他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且其检出限和定量限能满足限量值要求时,要检测时可采用。

三、监测结果的判定依据和原则

蔬菜样品质量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6进行判定。监测项目全部合格者,判定为“该产品所检项目合格”;有一项指标不合格者,即判为“该产品不合格”。

四、监测结果报送

各县市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月20日前将本检测中心监测结果报市农产品综合质检中心。

质量安全范文篇2

1.1改良现有茶叶品种,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目前陕南地区茶园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的群体种,以有性系茶园为主,品种纯度低,茶叶外形不统一,生长势头不整齐,所产的茶叶原料难以达到茶叶标准化加工的要求。应采取措施鼓励茶农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通过更换老龄茶树,替换低产茶树品种,改善品种结构。推广抗逆性好、试制性优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应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茶叶技术推广部门在良种培育和推广普及方面的作用,加强茶叶生产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自繁自育能力。重点建设省级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为市县级繁育圃提供优质无性系良种茶苗,在汉中、安康、商洛市完善或新建无性系种苗母穗园基地,加大本地适生品种的繁育,在茶叶主产县区新建一批年产1000万株以上的无性系良种繁育圃基地。

1.2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加强茶叶技术推广应用

生态茶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陕西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创造适宜茶树和配置生物谐调生长的良性环境,调节茶园小气候,增强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通过合理密植,培肥土壤,采、剪、养相互配合的栽培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通过茶叶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加工技术的应用,减少茶叶加工中的污染。

1.3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促进产业化经营

茶叶标准化是实现茶园生态化、生产清洁化、产品规格化和安全优质化的有效途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率先实施标准化,以示范的形式组织带动广大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障茶叶的质量安全。积极开展标准化茶园创建活动,以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按照统一品种栽培、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要求,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标准化茶园。通过土地流转把个户、集体土地、林地等分散土地向园区集中,采取订单农业,契约农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不断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保障茶产品的品质提升和质量安全。

1.4完善茶叶技术服务体系

茶叶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一部分[3]。目前,陕西省茶叶技术人员不仅人数少,且老龄化严重,技术手段落后,服务不到位。应发挥本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培养茶叶专业化技术人才,强化技术队伍建设。引导基层技术服务单位扩大茶叶专业人员招录用,合理人员配置,提升科技水平。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聘请专业人员对企业和茶农进行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最新和先进适用的茶叶生产技术和研发成果,使其尽快了解先进生产技术以及投入品限制使用规定,国内外质量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而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

2、构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1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性问题,陕西现有的茶叶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过于分散,缺乏统一性。有必要在充分借鉴国内外茶叶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实际,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和具体管理办法,明确监管责任主体,落实监督职能,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部门协调难度大、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用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约束茶叶生产、加工、贮藏、流通和消费行为,为有关茶叶质量安全的标准制定和产品的检验检测、质量监督和认证、市场准入等工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农业投入品的规范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要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农民购买合格的农业投入品,从源头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农资市场的规范管理,对农资经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农资经营人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组织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格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农资销售登记制度。借鉴安溪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建设经验,对取得准入资格并经招标中标的农药实行条码管理,发放农资购买卡,农户凭卡购买农资,确保农资流向可追踪[4]。

2.3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建立省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整合市、县检验检测资源,完善检测手段,在茶叶主产乡镇、茶叶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农残快速检测室。对茶叶生产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及茶农、茶叶交易市场、外来茶叶等生产经营主体或环节进行质量安全监管[5],在茶叶采摘季节,增加随机抽检频率,尤其要强化对茶叶生产企业的质量抽检,对毛茶在制品、茶叶终端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茶叶给予没收销毁,并依有关规定进行处罚。通过随机抽检和茶企自检,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增强茶企的质量安全管控意识。

2.4推进茶叶质量认证,探索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各方面支持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主要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推进QS、ISO、HACCP、GMP管理体系在茶叶生产环节的应用。探索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在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茶叶生产记录制度,在茶叶经营企业推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其销售的茶叶产品如实记录茶叶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进货日期等内容,逐步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平台,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和条码技术,对茶叶从生产到流通终端各个环节信息全程追踪与追溯,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及时追踪到源头,建立全方位的茶叶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

2.5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的建设性作用

质量安全范文篇3

蔬菜质量安全追溯是根据蔬菜产销具体情况,对蔬菜进行唯一性标识,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跟踪蔬菜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并有效记录,目的是一旦发生产品安全问题时,可以快速有效地追踪到源头,必要时对相关产品召回,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现状

2008年11月27日,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正式开通,重点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型超市、蔬菜配送示范点全面推行国家规定良好农业规范,蔬菜供应链环节信息化管理[1-2]。从此,蔬菜入市有了“身份证”,消费者购菜有了知情权,这意味着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市场正式实行准入制。近几年,全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取得一定实效。2.1蔬菜追溯标准逐步完善。近几年来,哈尔滨市在加快推进蔬菜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参照国际、国家有关的新标准和新要求,组织制订了《蔬菜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并结合实际2次进行修改,形成新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全市蔬菜生产记录档案。2.2组织结构和制度基本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体系是实现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的重要保障,为此,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农产品监察大队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日益完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的核心是生产记录和产品标识,哈尔滨市先后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办法及政策》《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须知》等规范性文件,对相关主体作出明确要求规范其行为,为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提供政策依据。

3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不足

目前,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在哈尔滨市还处于发展初期,实践中表现出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3.1蔬菜质量安全追溯范围小,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目前,贴有追溯码的蔬菜产品较少,蔬菜追溯系统主要以蔬菜企业作为试点实施,推广范围小,由于蔬菜追溯涉及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需要存储记录信息多,蔬菜种类繁多,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追溯系统的推广[3]。虽然哈尔滨市初步建立了追溯查询系统,在一定区域实现了蔬菜的追溯管理。但各系统互不兼容的问题非常严重,信息互通共享不够,不利于政府有效监管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分中心,制定相应的信息接口,整合现有的追溯信息,以解决信息链条断层的问题。3.2缺乏追溯软硬件配置,社会化信息服务程度不高。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追溯信息化管理,必须开发相应的追溯管理软件。由于蔬菜质量安全具有公共品属性,初期的平台搭建和示范应用主要由政府组织承担,虽然近年来哈尔滨市农业信息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投入不够、开发利用低、信息传输不畅等原因,追溯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还不能适应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需求[4]。3.3社会参与度低制约追溯体系可持续发展。当前,消费者对可追溯蔬菜不太了解,蔬菜追溯系统使用不便,相比较可追溯产品,消费者更相信品牌。再者,加入追溯系统的企业或合作社既增加负担,又未能落得优质优价的回报,甚至还要承担追究责任的风险,生产企业缺乏参与意愿。由于记录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难以作为地方监管部门跟踪执法的依据。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宣传,考虑各个利益主体的实际需求,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可持续发展[5-7]。

4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完善

为满足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需求,坚持以生产档案记录为核心,以蔬菜标识为载体,以追溯制度为保障,大力推进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有效运行。4.1加大资金投入,构建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由于蔬菜可追溯系统建设前期要支付大量的费用,各市场主体无法达成统一共识,因此要坚持以政府为主体,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法,加大项目经费支持,重点建设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中心、质量安全追溯数据管理分中心,逐步建立县级农业部门设立追溯管理站,实现生产档案信息灵活采集、分类管理、全市共享,以满足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需要。4.2制定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相关标准。逐步建立并完善哈尔滨市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的相关信息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根据各区域理性差异、蔬菜品种多样性实际,统一规范蔬菜种植标准来指导农户进行施药施肥的操作,逐步完善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8]。4.3强化实施主体的能力建设。加强宣传和引导,推进蔬菜示范生产基地模式化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其建立生产档案,规范农产品包装和标识,从源头上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推行蔬菜批发市场索证索票管理,鼓励并支持批发市场和超市等实施主体建立内部追溯管理系统,加大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钱永忠.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现状[J].农产品质量标准,2003(1):42-46.

[2]陈红华.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陈松,谢军,李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状况及对策刍议[J].农业质量标准,2009(4):20.

[4]周应恒,耿献辉.信息可追踪系统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应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6):451-454.

[5]刘圣中.可追溯机制的逻辑与运用[J].公共管理学报,2008(2):33-39.

[6]李广领,张利丽,吴艳兵.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J].湖南农业科学,2009(2):20.

[7]陈松,钱永忠,王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0.

质量安全范文篇4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农药残留;对策

1安溪茶叶生产基本情况

1.1安溪自然环境。安溪县位于戴云山东南坡,属于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1℃,降雨量1600mm-18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肥沃,低温、高湿和多云雾的气候特征成为种茶和制茶的独特条件[1]。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结合安溪人百年传承的铁观音制作工艺,安溪铁观音以独特的韵味和香气闻名于世。“寒露至,秋茶香”。受气候和铁观音半发酵制作工艺的影响,秋季铁观音比春季铁观音更容易达到相对较好的品质,秋茶总体质量十分重要。1.2茶叶生产现状。安溪茶园面积60万亩,年产量6.5万吨,涉茶总产值175亿元,连续10年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425.43亿元,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品牌价值茶叶类首位[2]。茶产业是安溪重要民生支柱,全县80%人口从事种茶、制茶、售茶等涉茶领域。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完善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近些年频繁报道的农药残留问题给我县茶叶带来负面影响,限制整个茶叶市场的发展,因而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成为我县茶叶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安溪县拥有丰富茶树品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种质100多份,主要栽培品种为铁观音,且在同一区域内种植品种相对单一,较容易造成主要病虫害成片性危害。据调查我县茶区有将近90种虫害,其中危害较大和较普遍的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叶螨类、粉虱类、茶蛀梗虫、等。病害有茶饼病、轮斑病、赤叶斑病、炭疽病、白星病、圆赤星病、茶霉病等。在管理茶园过程中,为及时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蔓延,大多数的管理者选择喷洒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也增加了农药残留的风险,为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2安溪茶叶卫生质量现状

2.1样品分布与检测方法。2017~2019年连续三年对安溪感德、祥华、西坪三个主要茶叶产区秋季铁观音进行随机抽样:2017年抽检71个茶样(其中感德28个,祥华27个,西坪16个),2018年抽检76个茶样(其中感德33个,祥华27个,西坪16个),2019年抽检72个茶样(其中感德26个,祥华31个,西坪15个)。抽检茶样在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采用GB/T23204-2008《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标准对茶样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Agilent7890B-5977MSD,该检测仪器先通过气相色谱仪气化分离再进入质谱仪检测,可检出的农药残留项目有22项,具体包括:虫螨腈、哒螨灵、氟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喹螨醚、氯菊酯、氯氰菊酯、氯唑磷、灭线磷、内吸磷、氰戊菊酯、水胺硫磷、噻螨酮、噻嗪酮、苯醚甲环唑、联苯菊酯、溴氰菊酯、三氯杀螨醇、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具有快速、准确、出峰时间相对稳定的特点。色谱条件为柱温40℃保持1min以30℃/min升温至130℃再以5℃/min升温至250℃再以12℃/min升温至280℃,保持13min,以环氧七氯为内标物进行定量测定,对同一试样进行平行测定取平均值。2.2检测结果与分析。2.2.1主要农残项目。抽检的219份茶叶样品各项指标检出结果均符合GB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卫生质量要求。茶叶样品中农药残留含量检出水平较高的主要成分为虫螨腈、哒螨灵和联苯菊酯,其中,哒螨灵和联苯菊酯检出率较高,总检出率占一半以上,三个主要项目检出率如下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常用于防治茶叶螨类、茶叶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且降解不够充分,农药残留逐年累积。感德茶区:2017~2019年虫螨腈检出率分别是10.71%、6.06%、11.54%,哒螨灵检出率分别是60.71%、54.55%、38.46%,联苯菊酯检出率分别是32.14%、27.27%、26.92%。虫螨腈检出率先下降后上升,哒螨灵和联苯菊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祥华茶区:2017~2019年虫螨腈检出率分别为7.41%、7.41%、9.68%,哒螨灵检出率分别为59.26%、85.19%、64.52%,联苯菊酯检出率分别为96.30%、77.78%、48.39%。虫螨腈和哒螨灵检出率有所上升,联苯菊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西坪茶区:2017~2019年虫螨腈检出率分别为12.50%、12.50%、20.00%,哒螨灵检出率分别为56.25%、81.25%、66.67%,联苯菊酯检出率分别为62.50%、43.75%、60.00%。虫螨腈和哒螨灵检出率整体为上升趋势,联苯菊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虫螨腈检出率有所上升,哒螨灵检出率不同产茶区趋势不同,联苯菊酯检出率有所下降。2.2.2不同年份抽样总体结果的比较如图2。2017年71个茶样中检出样品结果平均值为虫螨腈0.26mg/kg、哒螨灵0.33mg/kg、联苯菊酯0.28mg/kg;2018年76个茶样中检出样品结果平均值为虫螨腈0.11mg/kg、哒螨灵0.59mg/kg、联苯菊酯0.25mg/kg;2019年72个茶样中检出样品结果平均值为虫螨腈0.19mg/kg、哒螨灵0.29mg/kg、联苯菊酯0.11mg/kg。2017-2019年,样品中虫螨腈、哒螨灵和联苯菊酯3个项目残留量的检测结果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得益于近年来安溪县政府重视规定相应禁止使用的农药、推广病虫害预警系统、提倡结合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增加对茶农茶树种植和茶园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农药生产和市场的管理,安溪茶叶卫生安全管控体系更加健全,措施到位有效。另一方面是茶农自觉自发的更加重视食品安全。

3提升茶叶质量安全的几点建议

3.1建立健全测报体系,加强技术培训。深入研究推广病虫害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茶园病虫害,为开展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打下基础。加强对茶农在茶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技术方面的培训,理论指导实践。3.2多种防治方式相结合。在防治病虫害上采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相结合的方式,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放在优先的位置。引入有针对性的寄生性天敌、细菌和真菌等病原性天敌、鸟类和蜘蛛等捕食性天敌的方式控制病虫害。采取灯光诱杀、黄板和蓝板诱捕、引进声波和光电干扰等方式。3.3科学管理茶园,构建茶园生态。对出现病虫害的茶树进行定期修剪,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掩埋。增施有机肥,提高茶树免疫。通过合理选择间作物,选择不易受病虫害感染的作物、多种植被一起种植丰富茶园品种,实现最佳生态茶园。在茶园附近种植有驱虫作用的草木,优化茶树生长环境。3.4加强农药生产监管和农资市场准入管理。防止出现农药不合格,含量不准确或混入其他农药的现象,从生产、运输和销售等源头环节开始把控。严格违规喷洒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根据当地茶园病虫害类别选择适合的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种类,实行四季轮换和科学混合使用,按照说明书规范农药的使用,对可降解产生新物质的农药严格规定使用量、安全间隔期和限制每季可使用次数。3.5提升茶叶卫生检测水平。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茶样检测方法和测定仪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时效较长,精确度和准确度可进一步提高。优化检测方法,实现更加快速、准确和简单。加大研发力度,改良检测仪器,实现更加灵敏、准确和高效的检测。

参考文献

[1]黄东方.安溪的自然环境与安溪铁观音的保健功能.茶叶科学技术[J],2008.03.

质量安全范文篇5

林果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如今,林果业发展已然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程度的判定因素之一,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科学的果树种植方法还未得到推广和普及,果品质量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大多数果园仍然采取传统的栽培方法,大面积种植、过多施用化肥以及剧毒杀虫剂等,导致果品含重金属超标,质量不过关,果品安全隐患问题层出不穷。由此看出,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好环直接影响果品的质量安全。

2果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分析

2.1化学农药比重较大,超标严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使用量非常巨大,而且大部分都是化学农药,常见的化学农药包括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类等。多数果农对果树的培育主要采用传统的方式,即化学农药防治,过多依赖农药防治,副作用会越明显,比如长期使用有机磷农药,果树的生长状况会受到影响,结出的果实可能会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并且采用已经禁用的硝态化肥,比如硝酸磷肥、硝酸铵等,也会导致果品内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从而不能通过果品的质量安全检测。

2.2对果品质量关注度不够

相较于人们对蔬菜的关注程度,果品质量安全关注度显然很少。果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的不重视,会导致果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2.3果品的国际信誉度较低果品作为我国食品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据调查,我国政府在食品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政府也大力提倡在果树种植方面,施用生态肥料以保证果品的质量安全。但效果不尽人意,一些外国媒体对中国果品质量也持怀疑态度,果品的国际信誉度低,状况令人堪忧。

3果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3.1果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

由于果品质量监测制度不够健全,关于果品质量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存在很多漏洞。虽然国家对果品质量安全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但都治标不治本。比如,国家明确要求禁止使用残留超标的化学农药,但在个别地区依然能检验出高毒农药。可见,果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制度不完善。

3.2受利益的诱惑,知法犯法情况时有发生

林果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很重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果农为了谋取一时的经济利益,购买较便宜的农药,违规使用高毒农药,致使果品质量下降。

4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果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4.1种植技术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质的管理技术没有推广和普及,所谓优质的管理技术是指合理利用资源,在土壤、肥料及水质三方面优化管理;二是果实套袋处理技术不到位,很多果农为了节约成本,不给果实套袋,这样做会使果品外表受到损伤,比如被害虫入侵、失水变皱等。

4.2选址不到位

果树对自身的生长环境要求很高。首先,果园里有些植物不能一起生存。比如苹果园里不能种植核桃和刺槐,核桃的分泌物会伤害苹果树根,可能会导致苹果树死亡,而刺槐会抑制果树的发育。其次,果园附近不能出现化工厂、发电厂、造纸厂、农药厂等排放大量有毒气体的工厂。比如,农药厂排放的SO2对空气会有污染,造纸厂排放的废液会污染水源,通过地下水流到果树根部,从而伤害果树根部。

4.3果树种植期过于集中

比如种植葡萄、桃子、杏子都集中在夏季成熟并上市,而在冬天却没有这些水果上市,水果上市不均衡,对果品的商业价值会产生影响。

5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建议及措施

5.1推广生态农药,禁用高毒农药,生产绿色有机果品

一般可选择的农药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没有任何化学成分合成的肥料,称作商品肥,此类肥料也是国家大力提倡使用的有机肥,对果树的生长十分有利;另一种是农家肥,其中三叶草、冠花、沙打旺等天然绿肥可以达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利于果树生长,此外动物粪便、秸秆等肥料,经过加工也可以增加果树营养。像尿素、硫酸钾等国家允许限量使用的化肥,可以与有机肥联合使用,但要经过严格的比例分配。国家明文禁止的化学肥料,如六六六、硝态化肥等肥料,一律禁用。

5.2选择优良果树品种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选择的树苗一定要根系发达、水分饱满,没有病虫害,最好选择抗病虫品种和脱毒苗木。然后,在种植树苗前要施肥,给土壤施用有机肥料后再对树苗进行种植,种植时将树苗根条理顺,填完土后,定期浇水。果树的栽培选址首先必须远离一切污染源,其次,要选择土壤肥沃的地方,土壤的肥沃贫瘠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比如,适合苹果树生长的土以壤土、黏土、沙土为佳,而且果树的生存环境要良好,空气和水源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如若在沙荒地区,可以冬耕伏犁,人为改善土壤条件。

5.3对果实实行套袋措施

要注意套袋时间和套袋的质量及分类。套袋时间一般在给果树疏花疏果后,比如,苹果在5月上旬套塑膜袋,6月上旬改套纸袋,梨树一般在5月下旬套袋。套袋对提高果品质量有很大帮助。一能提高果品的耐藏性,果实减少水分流失;二能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套过袋的果实更干净透亮,没有磨损,调查表明,套袋果实的商品价值是普通果实2倍以上;三能有效避免各类害虫的入侵,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果实表面受到农药污染。

5.4利用物理治疗法及专业的农业知识来提高果树种植技术

大力推广和普及树干涂白、清理果园、色彩杀虫等方法。所谓树干涂白就是一种虫害防治方法,具体措施是烧毁藏有害虫的枝干或树皮,再涂上一层5度石硫合剂,可以有效防止来年病虫灾害。此外,还有其它防治方法,例如,在给果树施用肥料时,要保护好像瓢虫、寄生菌、草蛉等一类捕食性害虫天敌,因为它们会捕食对果树有害的虫类,维持生态平衡。

5.5适当调整果树的产期,提高果品的商业价值

调整产期,使之合理化,比如可以选择种植反季水果,在冬天的时候,让桃子等水果也能够上市,在提高商品价值的同时,也能满足更多人对果品的要求。

5.6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果品食用安全卫生标准

对果树品种、化学农药的残留量、禁用农药种类以及重金属种类进行规范,致力于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的完善,建立专业的果品监管机构以及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6结语

质量安全范文篇6

关键词:质量安全;不符合项;监督检查;自主隐患辨识

2013年以来,公司通过不断改进评价模型、完善监督方法,持续实施监督检查,同时,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分公司于2014年通过采取“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设立专项基金”一系列措施,正式建立起了总包质量安全监督考核机制。通过两年来监督检查的深入实施,分公司各总承包项目在自主隐患辨识[1]、质量安全履职、项目风险管控、工程资料管理及现场文明施工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改善。但随着监督检查的持续推行,各项目又出现了“不符合项基数过大”、“不符合项数量未随监督检查而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及“隐患自主辨识率继续上升遭遇瓶颈”等新问题,本文将从这些新问题入手,通过对已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原因,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落实责任、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性[2]、降低安全风险、不断提升分公司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1数据统计分析

2015年全年,分公司9个项目共计受检37次,查出不符合项总数1208个,具体如下表所示:由于南马庄等小型项目全年受检次数过少,不具备分析特征集必要性,因此,本文选取舟山、山西、东莞及旗台石化4个受检频次较高的项目为例,绘制出月不符合项走势图,如下图所示:通过对舟山、山西、东莞及旗台石化四个受检项目每月不符合项数量走势进行对比,不难看出,2015年全年,这四个项目不符合项数量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也无任何变化规律可言。

2原因分析

2.1不符合项数量方面。2015年,结合各总包项目实际,分公司将总包与分包自主辨识率合格标准分别定为78%与50%,即为:N1N0+N1×100%=78%总包自主辨识率=N2N1+N2×100%=50%分包自主辨识率=式中:N0为公司监督中心的不符合项数量,N1为总承包项目部的不符合项数量,N2为各分包商的不符合项数量。其中,2015年监督中心下发不符合项总数N0为1208个,各项目想要达到合格标准,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得出,N1与N2均至少为4283个,不符合项基数过大;同时,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各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不符合项数量未随监督检查的持续进行而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也无法看出与项目所处施工阶段有何联系,结合分公司项目实际,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考核模型不完善。分公司考核模型只包括了总/分包自主辨识率合格指标,未将各项目规模、施工阶段及施工作业人员的差异等因素作为制约条件,是导致各项目不符合项基数过大的主要原因。二是认识上存在偏差。监督中心下发的问题项称为“不符合项”,不符合项是指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规章、体系文件等等的要求,不一定会导致坏的结果,这一点与隐患或者违章有着本质区别,而中国的法律法规千千万,企业的规章制度也是五花八门,想要符合所有制度的规定,客观上是不现实的。因此,各项目现场存在不符合项数量较多,且数量未随监督检查的持续进行而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也是在所难免。2.2隐患自主辨识率方面。经过公司监督检查及分公司质量安全评比考核的持续实施,各项目总包及分包隐患自主辨识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监督与考核手段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各项目辨识率又都趋于稳定,继续上升遇到了瓶颈,由自主辨识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想要提升总包及分包隐患自主辨识率数值,就是要推动分包商主动履职,而现阶段,在工程建设行业,无论是“土八路”还是正轨队伍,想要让所有分包人员做到令行禁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本质上是由于分包商质量安全素质不过关所导致[3]。

3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分公司质量安全管理,除常规工作外,还应着重做好几下四个方面:一是完善质量安全考核模型[4]。引入“施工部占比”、“作业人员人均不符合项系数”、“一次整改合格率”及“风险管控”等新指标。新模型中,第一,通过对项目施工部等直线管理部门自查不符合项数量占比进行评比,引导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质量安全职责;第二,在考核总包及分包自主隐患辨识率的同时,将总包自查不符合项数量与当期现场施工人数的比值作为新指标,纳入考核,并充分考虑各项目在规模、施工阶段等因素差异,制定差异化得分标准,有效减少“不符合项基数过大”的问题;第三,通过增加对不符合项一次整改合格率的考核,对不符合项的发现、跟踪、整改及关闭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第四,与以往只对不符合项发现数量进行考核相比,增加了对不符合项质量的判定,对项目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进一步提高技能;第五,增加对现场风险管控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引导各项目紧紧抓住风险管理的主线。二是进一步加强分包商管控力度[5]。系统总结近年来分包商质量安全管理经验,修订《分包商质量安全考核办法》,研究将分包商HSE费用与工程费分开进行申请与支付的可行方案,依据每阶段实际投入情况支付费用,据实结算,降低质量安全管理风险;同时,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考核措施,突破分包商质量安全管理效果欠佳的瓶颈。三年是强化“工作留有痕迹”观念[6]。严格监督阶段,各项目现场不符合项“数量居高不下、规律难寻”的现状还将持续,因此,我们还应继续完善质量安全各项体系制度,坚持做到“工作留有痕迹”。分公司建立的各项质量安全体系制度,除具有指导员工开展相应工作的作用外,还是员工工作的证据,具有保护自身免责的重大作用。四是借助专业资源,持续开展监督检查。现阶段,分公司改造项目日趋增多,“生产任务重、安全风险大”已经成为项目管理新常态,但分公司现有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年轻人居多,沟通力度与问题解决能力偏弱,加之改造项目管理经验少、专业水平不足,相较以往,持续开展监督检查尤其显得迫切,因此,除借助公司监督中心专业力量外,还需外聘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专职监督队伍,保障监督检查的有效实施。面对不断产生的新问题,首先从认识上摆正态度,知悉不符合项本质,深入研究对策,依托公司及分公司已有成熟做法,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以一岗双责为原则,采取各项措施加强自身建设与分包商管控,优化管理,才能不断提升分公司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自华,贾东辉.质量安全管理优化评价模型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15,33(4):97-100.

[2]何自华,李庆生.理顺工程建设多层级项目管理方法与技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315-317.

[3]何自华.现代工程建设复杂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4]王为人,曲阳.走向卓越绩效[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159-163.

[5]李松柏,夏杰,王艳.管道施工企业分包商管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3,293(1):21-22.

质量安全范文篇7

【关键词】职业服务意识;规范化;麻醉学三基;新理念;多学科合作;避免用药错误

2018年8月17号国家七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以下简称21号文件)正式对外。文中强调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适应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并明确指出要提升麻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麻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1]。

如何把握历史机遇,迎接挑战,做好麻醉工作,首先我们要有职业敬畏感,要有服务意识。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医学与人文的融合,解除人类痛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爱[2]。古今中外名医大师无一不有高尚的职业精神。他们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关爱之心,在医学事业上全心投入。以人为本、济世救人、仁爱为怀、淡薄名利、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不分贫富、平等医治、谦虚谨慎、博采众长、细辨真伪、精益求精、不畏艰险、全力赴救等医学伦理思想对当代医生仍有重要指导意义[3]。麻醉医生更是生命的守护者,“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医师更应该对这份职业充满敬畏感,应该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麻醉医生奋力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无一例患者受到麻醉伤害”[4]。提高麻醉临床安全、提供优质医疗质量是麻醉医师永恒的职责与使命[5]。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疾病谱变化,患者合并疾病更加复杂,外科手术不断发展,种类多,难度大,麻醉医师面临挑战;但近年来麻醉学不断发展,规范化,流程化,学习途径多样化,麻醉学理念不断更新,麻醉技术不断发展,这为麻醉医师增强服务能力,提高麻醉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我院近20个手术工作地点,散布在中心院区以及城市的不同区域,手术室2~18个不等,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重视资质管理,三年以上主治医师经核心领导小组评估后,方能派往不同院区轮岗负责,一线医师由转科医师,基地培训医师,进修医师,本院住院医师组成[6],人员安排同样需要考虑工作地点手术室个数及手术类型特点进行匹配。加强术前访视与评估,提高安全准入。

我院麻醉科团队和临床各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手术患者院前准备指导意见》,以此为依据术前将平诊手术患者重要器官功能状态调整到最佳,增强围术期安全和降低并发症发生[7],急诊手术迅速评估,识别风险,积极备术。临床麻醉工作中,遵守科室规范化制度,重视三基,加强学科进展追踪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必要途经。基于此,全面掌握患者疾病信息,制定个体化优质麻醉方案,精准麻醉。重视术后镇痛,力求患者平稳舒适度过围术期,为促进术后患者康复做好麻醉环节。“三基”,医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扎实的基本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8]。回归基础,夯实基础,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学科新进展新理念。近年来麻醉学有很多理念涌入。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美国国家工程院(NA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及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共同发出迈向精准医学的倡议,提出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特征"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精准麻醉”的概念随后被提出[9]。麻醉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精准麻醉提供了物质基础。不同以往,麻醉医生用经验积累后形成的麻醉理念和操作习惯做麻醉,精准麻醉借助于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麻醉气体分析、呼末二氧化碳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气分析、血浆胶体渗透压监测、血栓弹力图监测以及可视化技术等手段[10],强调个体化、量化、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的麻醉实施、麻醉管理、麻醉用药,融入个体化因素去实现麻醉平稳、循环和内环境稳定[9]。精准麻醉的意义在于通过监测患者的全要素,将其控制在正常生理波动范围内,使麻醉逐渐脱离经验的范畴而更加接近科学,逐步达到精确,令实际的安全范围逐步加宽[11]。精准麻醉理念使麻醉更加安全高效,熟练掌握运用各种麻醉学新技术新手段对以麻醉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经验麻醉而言,无疑是锦上添花。

“舒适化医疗”理念提倡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生理及心理上的无痛、舒适和愉悦感[12],该理念与21号文件提出的目标高度契合,是提高麻醉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经。舒适化医疗的基础是无痛治疗,无痛腔镜检查、无痛门诊手术极大地提升了门诊患者的舒适感。麻醉学的初衷就是要消除患者手术疼痛,由于现代麻醉药物的发展,特别是全麻患者可以迅速从麻醉与镇痛状态苏醒,关注术后镇痛,首先要重视苏醒期患者镇痛以及镇痛药可能带来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预防为先,避免患者在剧烈手术疼痛中苏醒,恶心呕吐进一步加剧伤口疼痛。加强镇痛管理迎合患者需求,对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意义重大。如果说“精准麻醉”“舒适化医疗”更多着眼于点,“围术期医学”理念的提出则代表着一种延伸,麻醉不只是一个独立的中间环节,而是一个连通前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麻醉前患者的器官功能状态需要调整到最佳,提高麻醉安全性,麻醉中的管理需要考虑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提出麻醉学科发展方向为“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号召麻醉医师在保障术中无痛和安全的同时,同样要将手术后的良好转归作为麻醉学的目标[13]。围术期医疗管理新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麻醉医师为主导,多学科合作优化诊疗方案,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提高临床诊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手术诊疗新模式[14]。纵观这些麻醉学领域新理念,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保障生命安全,提升生命质量。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制。危机面前,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利益最大化加强有效沟通。临床学科分类日益细化,当手术患者合并复杂、特殊内科疾病需要专科治疗,或者手术部位涉及多个器官,需要借助科间会诊或全院疑难病例大会诊共同制定方案。科间会诊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诊质量是衡量医院医疗环节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15]。院内大会诊能够提高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质量和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16]。用药安全是医疗保健服务中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7]。

质量安全范文篇8

关键词:高山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产业化

长阳县是全国高山蔬菜产业的发源地,自1986年开始发展,至今全县已形成2万hm2基地,年种植面积3.33万hm2,11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发展高山蔬菜,其中种植规模较大的有5个乡镇,年总产量达100万t,总产值达到10亿元,全县从事高山蔬菜产业的达到10万人。主要种植品种有白萝卜、大白菜、甘蓝、番茄、辣椒、菜豆六大类。长阳县是部级蔬菜生产重点县,产业成熟度高,产品主要销往华中、华东、华南、港澳台及东南亚50多个大中城市,也因为品质优、反季节的特点曾于2008年、2010年先后直供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高山蔬菜产业链每年吸纳和转移2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加工、运输、劳务及第三产业,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高山蔬菜的质量安全极其重要。近年来,我县出台多种举措,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高山蔬菜质量安全。

1主要措施

1.1强化队伍建设,完善监管体系。一是县级监管队伍。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农业局也相应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专班。2014年,我局颁发《农业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划分了局属所有股室、站、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建立了全局统一领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负责日常工作,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处工作,各股室、站、所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共同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二是乡镇监管队伍。按照监管体制改革要求,各乡镇农安站已挂牌并明确了职责,每个乡(镇)配备1名~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积极打造多级联动监管队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1.2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我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农业部门具体抓、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一是落实监管职责。我县每年组织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会议,印发《县农产品安全监管要点》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各级监管职责。二是落实生产者职责。我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初加工企业、蔬菜冷库、“三品一标”企业等160个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明确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规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必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性检测,落实检测人员,建立生产档案,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实行承诺经营,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制度。1.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一是开展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以阳光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契机,先后在高山蔬菜产区组织培训4次,重点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对生产者和冷库业主进行培训,共培训800多人次,全面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广泛宣传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我局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发放《致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一封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问答》等宣传资料10000余份,农产品法律法规汇编500册。通过宣传,营造了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三是实现高山蔬菜主产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全覆盖。在7-9月高山蔬菜销售旺季,我局和乡镇农办联合在集镇、蔬菜产区进出口、大型冷库悬挂标语共40条,通过各乡镇农情通信息平台发出13000多条有关严厉打击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的信息;组织流动宣传车深入村组不留死角进行广播宣传,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在高山蔬菜产区家喻户晓。1.4加强投入品管理,确保源头可控。一是开展农资经营人员培训,促进农资经营店守法经营。对高山蔬菜产区所有农资登记门店共168家的经营人员进行了新《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农药处方制、肥料管理、种子使用等业务知识进行了培训,提高农资经营人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促进农资经营店守法经营。二是开展高山蔬菜产区投入品专项监管,促进农资经营店规范经营。对县内农药、种子、肥料进行了全方位的登记备案,全面推进农药处方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开展了白草枯禁用专项治理,认真做好高山蔬菜品种的试验示范,确保高山蔬菜产区农资品种和质量安全可溯源。三是狠抓案件查处,强力规范农资市场。结合宜昌市“金盾”、“绿剑”和农资打假“百日行动”,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巡查,出动执法车辆20台次,执法人员60人次,共检查164家农资经营门店,对不规范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目前已结案13起。真正做到了产品经营有档案、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操作有指南,从源头控制农残。1.5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品牌创建。1.5.1加强生产技术指导,组织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化示范基地、“三品一标”企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组织种植农户统一种植管理模式: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标准化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销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杀虫灯、黄板诱虫等物理诱杀技术,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措施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56—质量安全2017年第2期总第161期1.5.2加大培植农业“三品一标”,发挥示范作用截至2015年底,高山蔬菜获得三品认证的企业达到6家共27个产品,种植面积2873hm2,产量达到180050t。督促所有三品一标企业建立健全生产档案,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推广无公害、绿色种植,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示范带动作用。1.6建立追溯系统,严格产地准出。长阳高山蔬菜2008年、2010年直供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期间开始实施产地准出制度。2012年7月为全面实施高山蔬菜产地准出,县农安站在火烧坪蔬菜基地连续15d实施检测,对检测结果合格的出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检测结果报告》三联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并在全市推广。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律建立生产档案;一律开展自律性检测,出具检测合格证或产地证明;将检测合格证或产地证明作为农产品产地准出凭证,随货同行;运输车辆一律实行登记备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截至目前,我县已有45家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了自检室,配备了卡片式农残检测速测仪,规范性开展检测,实行以有生产记录、有产品自检或委托检验(检疫)合格证、有包装、有标识为门槛的“四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严格把好农产品准出关。同时在2012年,在长阳大清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管理基础平台试点,实现产品种植、加工、运输、销售、检测全程监管。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对其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包括基础信息(企业信息、基地信息、监管员信息、投入品分类信息、产品规格信息)、农事操作信息(记录每一块地的蔬菜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品准出等信息,农事操作结束时可以对该地块的采收总量、销售总量及库存进行分析)、投入品信息(记录肥料、农药的入库出库信息、使用信息)、检测信息、产品流向信息查询,真正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目前,长阳共有3家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管理平台。1.7强化日常监管,深化治理整顿。1.7.1强化日常监管,严控高山蔬菜农药残留根据年初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7月~10月以高山蔬菜监管为主,坚持每周例检、质量安全信息公示、质量安全承诺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对重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冷库实行每批次产品自检、收购时“逢进必检”、出库上市时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不定期抽检的检测制度。仅今年上半年我局共组织抽检386批次1200个样品,检测合格率达100%,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13期。1.7.2开展高山蔬菜保鲜专项治理,全力保障高山蔬菜质量安全针对个别外地商贩在运输环节中非法使用保鲜剂的现象,7月~8月,我局在高山蔬菜产区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打击非法添加保鲜剂的专项治理活动,农业、食药、公安、工商等部门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监管环节无缝衔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强宣传。在集镇、蔬菜产区进出口、各乡镇蔬菜大型中转冷库张贴公告,组织宣传车在蔬菜产区进行流动广播宣传,增强蔬菜生产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有效遏制违法行为。二是召开专题会议。在榔坪镇、贺家坪镇、资丘镇等主要产区召集所有蔬菜经销商、蔬菜经纪人、蔬菜承运人和蔬菜生产大户座谈,宣讲《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两高司法解释》,签订承诺不非法添加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确保蔬菜从产地到市场质量安全。三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于屡教不改的违法分子绝不手软,一经发现一律严肃查处,今年共查处非法添加保鲜剂商贩3人,并依法法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全力保障我县高山蔬菜质量安全。

2工作亮点

2.1创新监管机制。建立了全局统一领导,农安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负责日常工作,农业执法大队负责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处工作,各股室、站、所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共同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2.2从源头控农残。加强高山蔬菜农业投入品和农资经营店的管理,实行高毒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和农药处方制度,确保产品经营有档案、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操作有指南,从源头控制农残。2.3倡导绿色种植。我县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3.6%,清江水体质量良好,我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坚持用最清新的空气、最优质的水源、最干净的土壤,推行一系列绿色防控措施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组织标准化生产,确保生产出最优质的农产品。2.4推行企业自检。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冷库推行每批次产品自检、收购时“逢进必检”、出库上市时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不定期抽检的检测制度。目前,有45家高山蔬菜企业建成自检体系。2.5实现追溯管理。以火烧坪乡长阳大清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企业及标准化示范基地先后安装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不用下载任何APP,只要手机联网,登陆微信、QQ,扫描二维码,产品种植基地、采收时间、质量检测等信息一目了然,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2.6严格产地准出。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到5个“一律”,除一律建立生产记录、开展自律性检测,出具检测合格证或产地证明随货同行外,还实行运输车辆一律登记备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确保基地准出安全。2.7严惩违法添加。始终保持“严防、严打、严惩”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非法使用农业投入品和保鲜剂的行为,确保农资生产经营店检查覆盖率100%,案件查处率100%,有效遏制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回顾近年来的高山蔬菜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少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未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缺乏必要的诚信和自律意识。二是少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长期掠夺式经营恶化了农业生态环境,地力破坏,残留增加,质量风险加大。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县、乡、村(基地)三级农产品监管体系不健全,尚未形成系统的监管体系及配套长效监管机制,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

3展望

质量安全范文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发〔2007〕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50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7〕51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的声誉和形象。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努力,全市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深入实施了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督抽查等制度,各企业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使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初级渔农产品、制造加工品、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我市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企业生产条件较差,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不高;部分传统产业层次不高,标准偏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大量存在给我市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少数企业缺乏诚信,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二)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认证等市场准入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准入企业的后续监管。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有效控制农兽药残留危害,防止农产品的源头污染。食品和初级农产品应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工业品应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检验检测直至销售的全过程监管链条。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监督管理网络。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食品、农资、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加快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

(三)加强流通环节质量管理。严把货架关和餐桌关。全面实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对所有食品经营户实行实名登记制。进一步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建设,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管理,建设农村新型流通体系。强化餐饮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完善食品卫生索证管理和卫生监督结果公示制度。

(四)大力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整治。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对象、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和水产品等重点产品,大力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整治。要把小作坊作为整治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作坊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坚决淘汰不具备生产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落实行政打假责任制度,深化区域性、行业性质量整治,重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和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对经销者在经营活动中故意采购和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对制假售假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实施严格的产品质量安全市场退出制度。认真落实企业产品召回的有关规定,督促生产企业、销售者主动召回、停止销售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依法实施强制召回,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确保强制召回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坚决依法吊销其许可证照。建立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制度,对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后,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等不能持续达到市场准入要求的企业,依法查处并取消相关许可。

(六)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关。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制度,严厉打击逃漏检和弄虚作假行为。加强口岸检验检疫和后续监管,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严格出入境卫生检疫和动植物检疫,严防有毒有害物质和病源传入传出。加强出口食品生产管理,严格实施疫情疫病、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引导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科技含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维护我市产品形象和国际声誉。

(七)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市县两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和质量问题突出的食品等重点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开展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工作,加强对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对潜在质量风险的评估。完善、落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加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和食源性疾病防治等工作,尤其要防控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

三、夯实质量基础,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八)加强质量法制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质量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加强质量普法工作,努力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我市质量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九)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养殖,做好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严格执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强制性标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针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强化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情况,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水平;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强化企业质量控制;健全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和标准制修订快速应急机制,增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能力。鼓励企业制订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及时把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高新技术和共性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十)强化质量安全技术基础。进一步加强科学计量的基础工作,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重视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推进安全卫生、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强制性产品认证,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一批达到国家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机构。加强基层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等公益性质量检测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内建立集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联合建立检测实验室,完善企业的检验检测能力。重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十一)引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检验检测,严格落实售后服务责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技术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要运用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部级品牌,全面提升我市产品的整体形象和质量竞争力。

(十二)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全市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搭建质量安全信息化平台,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向食品行业全面推进。建立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记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质量信用电子档案,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实施质量违法“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个人和单位,依法处理并向社会曝光。加强质量诚信宣传教育,引导企业树立“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强化“失信受罚”的风险意识,培育“诚实守信”的质量文化,自觉抵制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质量投诉维权和仲裁鉴定网络,畅通消费者质量投诉和维权咨询渠道。建立健全质量举报制度,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对质量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依法保护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

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十三)切实落实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管理理念,对生产、销售、经营的产品质量和安全负责,建立实施质量责任制,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商品经营者要对所售商品质量负责,依法承担质量责任,对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缺陷产品要主动下架,自觉抵制假冒质量标识、虚假质量宣传等违法行为。超市、连锁、特许经营等经营者要加快推行商品质量先行负责制。

(十四)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有效发挥规范行业、促进产业、服务企业的作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制定实施行业质量提升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鼓励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利用管理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标准制定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十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提升活动。坚持以质取胜战略,积极开展“质量兴市”以及“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深入开展“3.15”、“质量月”等群众性质量活动,以普及质量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为重点,使质量活动不断深入到乡镇(街道)、社区,形成全社会关注质量、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企业应深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质量改进、质量知识学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争创技术标兵等质量管理活动,努力建设企业的质量文化。

(十六)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建立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公共信息制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先进的质量理念和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政府和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大力普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质量意识和防假辨假能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和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辖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区)政府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促进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十八)落实目标责任。各县(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本辖区、本部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把目标责任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监管部门的权力和监管责任必须一致,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对不作为、乱作为、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照党纪国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充实基层一线监管力量,加强一线监管工作,金塘、六横等乡镇要设立专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配备必要的人员,实现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质量安全范文篇10

今天这次会议很重要。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安排部署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巩固改善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状况,确保不发生大的食品卫生公共事件。刚才宣读了《市中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请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整治的意义

近一时期,国务院和省、市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草案)》,决定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7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8月10日,全省质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姜大明代省长、殷鲁谦副市长分别在总会场和会场作了重要讲话;8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吴仪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从以上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从上到下都把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因此,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体上来看,近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主要产品和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年,全区定期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4.5%,高于全省15.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先后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其中中国名牌产品1个,名牌产品11个,名牌17个。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年我区的综合评价得分为100分,达到了《省标准化生产达标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并通过了省标准化达标验收。食品安全方面,目前全区已有26家企业获得食品市场准入QS标志,各大超市、集贸市场等流通领域和餐饮服务企业、集体食堂均建立了进货查验制度,并将食品小作坊开始纳入监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档次不高、标准水平低,可靠性不强;个别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隐患多;少数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一些小作坊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要力争通过这次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强化广大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质量责任,全面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努力把我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专项整治

国务院和省、市部署的这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给我们了非常明确的整治任务和目标,具体到我区实际,就是要着力加强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单位、农产品和食品等重点产品的集中整治。质监、工商、农业、卫生、商贸等职能部门要按照我区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把产品准入关、源头关、货架关、餐桌关,全面加强各种涉及居民群众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全过程监管。

第一、要结合实际,明确本部门专项整治的目标和任务。质监市中分局作为这次专项整治的牵头部门,在搞好组织协调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标准体系,要求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杜绝无标生产;要加强监督抽查,积极开展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产品监测工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发生;要以违禁使用添加剂、标识标注不合格、无证生产等各种违法行为为重点查处对象,加大对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工商市中分局作为产品在流通领域的主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整顿规范全区食品流通秩序,严格食品消费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监督各商业企业要把好验货关,对严重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并曝光。区卫生局要将加强大中型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卫生管理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要求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切实开展自查自纠并及时消除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要加强所属医院、社区门诊的药品监管,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区农业局要重点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并对已认定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情况加强日常监管;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及时控制问题产品危害与影响;要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对常用农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品种实施例行监测,有效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和违禁药物行为。

安监、商贸、公安、监察等有关部门及各办(镇)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开展好此次专项整治行动。

第二、要标本兼治,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这次专项整治的各项措施不仅要管当前,解决突出问题,还要管长远,做到标本兼治,因此必须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检查。要抓住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检查。对生产加工和经营者违法违规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和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从源头上采取断然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和查处。二是加强治理。对违法行为要处罚,不符合规定的要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坚决取缔;对管理薄弱的企业,要加大日常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要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三是强化监管。严格实施国家各项强制性标准,严格准入许可,严格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生产者必须负责召回,销售者必须停止销售。总之,要把专项整治与加强全过程监管结合起来,把执法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使每一项工作措施既能迅速见效,又能发挥长远的作用,收到长远的效果。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这次专项整治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办(镇)、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整治方案要求,周密部署,密切配合,稳步推进,把行动方案一条一条落到实处。为此,我提四条要求。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区政府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各办(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小组,要把专项整治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及时将专项整治进展情况上报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健全工作责任制。这次专项整治,国务院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生产经营者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各办(镇)一定要切实发挥好作用,对专项整治的各项措施,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增强行动方案的执行力,提高有效性。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发现和消除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街道、社区、单位及个人。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监管不力,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三、搞好协同配合。在专项整治中,各办(镇),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既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要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围绕整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搞好衔接,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网络,消灭监管盲区。这里需要的一点是,最近区里正在开展安全整治大检查,与我们现在开展的这项工作具有很多共性,这两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搞好协调配合,互相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