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2:58:57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直观性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笔者认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离不开直观教学的运用。

直观教学,即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教育学》将“直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它既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学校各学科的教学运用十分普遍。而语文学科由于一些教师教法陈旧,有些课文完全能引入直观教学因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教师并不去创造条件,结合实际,甚至连有些课文编选的生动形象的插图,教师也置于不顾,只有一味讲解,大块说教,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形成不少学生重理轻文,甚至厌学语文,使语文学科成了中学生的拉腿学科。所以笔者认为,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能不能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直观因素,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就语文学科来说,重视引进一些直观教学因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能力、思考想象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语文课堂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直观教学因素昵?

首先,巧用实物及模型。有人做过试验,用语言描摹一种物体,跟学生所见的那种实物多川的时间要达2至3倍,产生的印象却只有看实物的一半。语文课堂引进实物,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语文课中《松鼠》一文,教师导读此文时,若拿一个松鼠标本,让学生观看,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再引导学生自读,学生就会很快弄清文意。再如讲课文《柳叶儿》时,可事先让学生找来柳叶儿,上课时,可先让学生们嚼一嚼柳叶儿,让学生感受其苦涩,然后引导他们设身处地思想,在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作者对柳叶儿的那种特殊感情。这样,学生感触就会较深刻。

有些课文出现一些名词术语,学生没有见过。只凭文字叙述印象也不深刻,不妨利用标本、模型让学生认识了解。

其次,用好插图和板画。初中语文课本,编者为增强直观教学因素,各册都编选有一定数量的插图。

这些经编者精心选编的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思考想象能力及观察审美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在教读课文时恰如其分利用。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常被一些教师忽略,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损失。这些插图按其特点及构成要素,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语文人物图。语文插图中的人物图包括两类,一类是著名作者像,如孔子、李白、蒲松龄、鲁迅,等等;另一类是作品中的人物像,如白求恩、闻一多等。为加深认识,导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观察其装束佩带及其背景,认识其所处时代及其地位;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其图像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气质,这更是认识人物个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2.建筑处所图。语文教材中涉及不少建筑设施、环境处所的文章,特别是一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课文选编不少插图,可让学生与课文对照学习。这样结合插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浅化知识难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3.事件想象图。文学作品是实现生活的再现,文章总要涉及到人、事物、景等具体内容。不少事件受条件所限,不可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有所感,而课文的大部分插图都是作画者根据文字描述,通过合理想象,创作描画出当时的场景,生动再现于画面。如《社戏》的两幅插图,就可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别叙述出构成画面的要素及呈现的环境和气氛,以调动学生感情,认识人物的思想品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有些课文,可搜集图片、配以黑板画,以加强直观教学,调动积极因素。如教师教《苏州园林》课文时,让学生们观看风景画与对称图案,指出区别,从中认识匠师们设计苏州园林的别出心裁,从而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勾勒黑板画,使学生一目了然,也能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

再次,充分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现代化直观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起来目的明确,又省时省力,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并能多种手段突出其重点部位,亦可演示其变化。如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可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纪念碑的录像片,通过由远及近、由到中央的空间顺序,由东到南、到西、到北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的具体形象,使学生对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全貌留下完整、具体而清新的印象。再如学习《珍珠岛》、《华南虎》、《马》、《狼》等课文时,辅之播放一些有关这类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惯方面的录像,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极大地调动起来。多媒体是直观教学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课堂教学应注意恰当引进、运用。公务员之家

最后,进行摹拟和演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把动作形象、样式模仿演示出来,或让学生进行仿照、比划,用以说明或引证所传播的知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文意的目的。

总之,这些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高度的兴趣中,通过直观教学调动多种感官的感性认识,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直观教学的运用,是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直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随心所欲,多多益善,必须按其一定规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该用的可用,不该用的不要滥用;该用哪种直观恰当,就选用哪一种。在出示直观教学的时机上,也必须恰当。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毕竟跟理科的实验演示不同,在时间长短上,必须有所控制。要切实认识到直观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其次,直观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得出应有的结论,推测准确的结果。也可先从某些结果出发,学习有关知识,再以直观形式加以验证。总之,通过提问启发,指导学生观察,帮助他们认识事物,从展示的现象上去认识事物、事件的本质特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直观教学范文篇2

1、教学法实施的背景条件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既要掌握“教学有法”,又要领悟“教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及特点等进行。景观设计课程互补式直观教学法是在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的,其实施具有下述几点因素:

1.1知识经济时代对景观规划设计人员的需求加剧。景观设计课程的知识结构复杂、专业性实践性极强,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其课程教学就是一种将相关理论、设计技巧和实践操作融于一体的训练载体。目前国内设计教育已形成的“理论+实习、实践、实战”的教学共识并不完全适用于培养“有创新思维、社会沟通能力和艺术及工程技术实际能力的人才”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教师有必要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1.2教学方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互补式直观教学法符合于广西工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与工程技术能力”的目的。

1.3景观设计学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强调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是针对现代城市环境问题,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4景观设计学科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容侧重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设计。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场所柳州是全国美丽城市之一,山青水秀,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这些城市景观资源是景观设计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选择利用开发这些课程资源,有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1.5积极良好、优美、新颖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凝聚作用和定向功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及教学活动的进程、效果、质量均产生积极的影响。

1.6此教学法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将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交与学生,是对“学生为主体”的尊重,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灵活学习。

2、教学法的内容特征

《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在专业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门课程研究的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如何协调人、土地和户外空间的关系。以公共开放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操作是:

(1)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专业理论、专题空间设计、模拟设计三部分;

(2)采用三类教学场所,即多媒体教室、定向型的景观空间、由学生自选设计场所;

(3)运用三种形式的互补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传授、教师启发下师生互动教与学及学生自主学习;

(4)突出特定景观空间场所、户外课堂的特定内容的景观设计直观教学方法。即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为特定课堂讲述特定内容,如街道空间、公共广场与绿地、滨水空间、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等;

(5)课时分配三段式(见图)。

3、拟达到的目标

教师通过“懂、透、化”三个阶段钻研并掌握教材内容、结构与重点,根据教学目的、课程任务、内容、学生群体状况和自身素养及教学实践经验,采用互补式直观教学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愿,使“教”与“学”彼此促进。通过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改善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课程意愿。最终达到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有创新思维、社会交往沟通能力的和较强艺术与工程技术能力为社会实践接纳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此教学法创新之处在:

(1)根据课程的需要及环境的特点,科学灵活选用互补形教学方式,突出直观式教学方法,把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生为主体的“学”有机的统一起来;

(2)将可利用的所在城市的景观资源变为课程资源,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

(3)优化了教学环境,调动了教师学生的“教”“学”责任感。教师通过激发和沟通发挥了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参与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体,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4)以启发式为根本指导思想,让学生自己支配掌握部分学习时间,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

(5)改传统的校内“单一课堂”教学授课方式,为校外多课堂教学;

(6)在运用书本、多媒体范例等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了景观空间场所多角度直观立体触摸式情景化教学手段。

直观教学范文篇3

我的感受是: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

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准备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二、要操作规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必然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

直观教学范文篇4

我的感受是: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

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准备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二、要操作规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必然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

直观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直观教学思想品德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由以前单一的思想性逐步转向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由死记硬背不断推向素质教育。目前,加强思想品德有效教育成为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要课题,直观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师不可缺少的手段。

直观教学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教师最常用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可供学生听觉、视觉直接感知的信息的方法。它能将繁杂的教学内容快捷地转化为简单明了的教学信息。常用方法的有板书、图画、表格、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有利学生明确知识点、把握重难点、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这种传统的、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往往被思想品德教师所忽视。笔者在十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视这种教学方法,使用得得心应手,颇有心得,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感受与大家一块分享。

首先,直观教学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发展科技振兴教育》是九年级第三单元内容,在新授课时笔者采用多媒体导入,用多媒体把我国21世纪的科技成果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神舟7号”太空行走、“嫦娥”实现飞天梦想的壮举。一下子振奋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在热烈主动中进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直观教学在复习课中的运用。

思想品德复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逻辑性,有经验的教师通过板书,可以将思想品德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清晰可见,零散的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不是一盘“散沙”。如九年级第二单元《关注自然关爱人类》的板书如下: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板书,显示了直观教学的几大优势。

①直观教学能详细的归纳教学内容,体现了知识点的完整性。如:板书中的知识点“生态危机的原因”、“我国人口的特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等。

②直观教学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单元的板书中:利用了大量的“箭头”、“直线”、“大括号”等符号,这些符号表示出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计划生育”它明确的表示了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是根据人口特点来制定的。这一国策又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方法。看到面对坏境压力,应该走科学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要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的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坏境相协调发展。这个的板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能力。

直观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直观性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笔者认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离不开直观教学的运用。

直观教学,即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教育学》将“直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它既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学校各学科的教学运用十分普遍。而语文学科由于一些教师教法陈旧,有些课文完全能引入直观教学因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教师并不去创造条件,结合实际,甚至连有些课文编选的生动形象的插图,教师也置于不顾,只有一味讲解,大块说教,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形成不少学生重理轻文,甚至厌学语文,使语文学科成了中学生的拉腿学科。所以笔者认为,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能不能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直观因素,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就语文学科来说,重视引进一些直观教学因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能力、思考想象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语文课堂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直观教学因素昵?

首先,巧用实物及模型。有人做过试验,用语言描摹一种物体,跟学生所见的那种实物多川的时间要达2至3倍,产生的印象却只有看实物的一半。语文课堂引进实物,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语文课中《松鼠》一文,教师导读此文时,若拿一个松鼠标本,让学生观看,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再引导学生自读,学生就会很快弄清文意。再如讲课文《柳叶儿》时,可事先让学生找来柳叶儿,上课时,可先让学生们嚼一嚼柳叶儿,让学生感受其苦涩,然后引导他们设身处地思想,在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作者对柳叶儿的那种特殊感情。这样,学生感触就会较深刻。

有些课文出现一些名词术语,学生没有见过。只凭文字叙述印象也不深刻,不妨利用标本、模型让学生认识了解。

其次,用好插图和板画。初中语文课本,编者为增强直观教学因素,各册都编选有一定数量的插图整理。

这些经编者精心选编的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思考想象能力及观察审美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在教读课文时恰如其分利用。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常被一些教师忽略,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损失。这些插图按其特点及构成要素,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语文人物图。语文插图中的人物图包括两类,一类是著名作者像,如孔子、李白、蒲松龄、鲁迅,等等;另一类是作品中的人物像,如白求恩、闻一多等。为加深认识,导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观察其装束佩带及其背景,认识其所处时代及其地位;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其图像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气质,这更是认识人物个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2.建筑处所图。语文教材中涉及不少建筑设施、环境处所的文章,特别是一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课文选编不少插图,可让学生与课文对照学习。这样结合插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浅化知识难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3.事件想象图。文学作品是实现生活的再现,文章总要涉及到人、事物、景等具体内容。不少事件受条件所限,不可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有所感,而课文的大部分插图都是作画者根据文字描述,通过合理想象,创作描画出当时的场景,生动再现于画面。如《社戏》的两幅插图,就可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别叙述出构成画面的要素及呈现的环境和气氛,以调动学生感情,认识人物的思想品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有些课文,可搜集图片、配以黑板画,以加强直观教学,调动积极因素。如教师教《苏州园林》课文时,让学生们观看风景画与对称图案,指出区别,从中认识匠师们设计苏州园林的别出心裁,从而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勾勒黑板画,使学生一目了然,也能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

再次,充分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现代化直观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起来目的明确,又省时省力,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并能多种手段突出其重点部位,亦可演示其变化。如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可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纪念碑的录像片,通过由远及近、由到中央的空间顺序,由东到南、到西、到北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的具体形象,使学生对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全貌留下完整、具体而清新的印象。再如学习《珍珠岛》、《华南虎》、《马》、《狼》等课文时,辅之播放一些有关这类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惯方面的录像,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极大地调动起来。多媒体是直观教学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课堂教学应注意恰当引进、运用。

最后,进行摹拟和演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把动作形象、样式模仿演示出来,或让学生进行仿照、比划,用以说明或引证所传播的知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文意的目的。公务员之家

总之,这些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高度的兴趣中,通过直观教学调动多种感官的感性认识,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直观教学的运用,是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直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随心所欲,多多益善,必须按其一定规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该用的可用,不该用的不要滥用;该用哪种直观恰当,就选用哪一种。在出示直观教学的时机上,也必须恰当。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毕竟跟理科的实验演示不同,在时间长短上,必须有所控制。要切实认识到直观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其次,直观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得出应有的结论,推测准确的结果。也可先从某些结果出发,学习有关知识,再以直观形式加以验证。总之,通过提问启发,指导学生观察,帮助他们认识事物,从展示的现象上去认识事物、事件的本质特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直观教学范文篇7

一、“讲”的规范性

阅读教学无论如何是不能回避“讲”的,并且必不可少,但教师的“讲”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符合逻辑规律,思想无谬误,知识无差错,一字一句必须严谨。表达概念、叙述事理力求做到干净利落,要惜“讲”如金,切忌喋喋不休,使学生产生厌恶感。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用语言的魅力去“征服”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白头翁的故事》时,学生提出:“小鸟有翅膀,本来就会飞,为什么还要跟大雁学飞行呢”此时,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而提出的问题,随即讲:“是呀,小鸟本来就会飞,为什么还要向大雁学飞行呢”这既艺术地肯定了发问的学生,又很策略地组织了更多学生进一步加以思考。教师的这种高度浓缩性的语言,给学生打下深深的烙印。

二、“讲”的情趣性

使“讲”富有情趣,必须生动形象,善于描绘和比喻,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让抽象的事物产生“视觉效果”,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窥其貌,如临其境,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架起联想的桥梁。

心理学实验表明,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就容易在头脑中扎根。情感是语言的动力,“情动而辞发”,没有情感的语言怎么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生动地“讲”,就是千方百计把语言形象化,把深奥道理浅显化,做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使学生乐学易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熟悉生活、熟悉学生,这样才能找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生动语言。

三、“讲”的节奏感

语言的节奏感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引发的口头语言快慢、高低、断续的有致变化,语言、语调的刚柔、抑扬的有机结合。

语言、语调的恰当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风格韵调。课堂教学中,每逢讲到重点、难点的内容,声音要有力度,必要时还应重复讲;讲到快乐的地方,应自然地流露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应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应变得缓慢而低沉。

“讲”的语调高低,情感起伏的语音节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神经,从而导致学生大脑不断产生兴奋,引起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讲”的启发性

教师的“讲”,必须通俗易懂,清晰周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每篇课文有一个完整的中心思想,教师不能把简单的问题讲得复杂化、模糊化,同时,要把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讲得形象化、通俗化。

讲得通俗易懂,并非把话说尽,必须留有余地,让学生去咀嚼、回味,去联想、思考。有人比喻“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请注意,教师的“讲”,应恰到好处地把握这把语言钥匙!

五、“讲”的幽默性

直观教学范文篇8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是根据大纲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教师应仔细钻研大纲,通览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体系和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弄清每个演示实验要给学生什么知识?建立什么概念?揭示什么原理?要示范哪些实验操作?要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其次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对于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做演示实验,就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中的规定,让学生看看而已;其结果必然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或引导不当而降低教学效果。

2.操作要规范,面向学生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自然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鲜明,操作规范。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所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让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也学会注意操作,并充分模仿和思考。

3.保证成功,现象鲜明

这是演示实验最重要的要求。如果走过场的实验,则演示实验的所有目的都达不到。要保证实验成功,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是关键。上课前应预做实验,用以检查药品的性能、装置的可靠性。对药品的浓度、用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所需的时间,成功的关键等诸方面都做到心中有数。实验现象应使最后一排学生清晰观察为宜。对不够鲜明的现象,可以采取辅助观察手段,如让颜色浅淡的火焰、引燃纸屑、对溶液、沉淀、火焰等的颜色的观察,衬以白色或黑色背景;对现象变化细微的实验,利用与投影仪使用进行实验的方法等等。

4.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演示实验在教学中一般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某些化学知识提供化学事实和思维表象为目的。观察到的诸多现象只有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而认识物质,或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甚至理论。这个过程需教师认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教师的实验操作、板书、生动的讲述、师生的讨论等方式的协同配合来调动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维、实现知识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都得到发展。

5.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案例:在细铁丝燃烧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②铁丝是什么颜色?③反应时观察到什么现象?④反应结束后产物形状、颜色是什么?⑤火柴的作用是什么?⑥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而在纯氧中却能?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6.应重视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课本中有许多为学生准备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细心的学生往往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

7.预防事故,确保安全。

直观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直观性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改革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笔者认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离不开直观教学的运用。

直观教学,即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教育学》将“直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它既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学校各学科的教学运用十分普遍。而语文学科由于一些教师教法陈旧,有些课文完全能引入直观教学因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教师并不去创造条件,结合实际,甚至连有些课文编选的生动形象的插图,教师也置于不顾,只有一味讲解,大块说教,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形成不少学生重理轻文,甚至厌学语文,使语文学科成了中学生的拉腿学科。所以笔者认为,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能不能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直观因素,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就语文学科来说,重视引进一些直观教学因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能力、思考想象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语文课堂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直观教学因素昵?

首先,巧用实物及模型。有人做过试验,用语言描摹一种物体,跟学生所见的那种实物多川的时间要达2至3倍,产生的印象却只有看实物的一半。语文课堂引进实物,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语文课中《松鼠》一文,教师导读此文时,若拿一个松鼠标本,让学生观看,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再引导学生自读,学生就会很快弄清文意。再如讲课文《柳叶儿》时,可事先让学生找来柳叶儿,上课时,可先让学生们嚼一嚼柳叶儿,让学生感受其苦涩,然后引导他们设身处地思想,在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作者对柳叶儿的那种特殊感情。这样,学生感触就会较深刻。

有些课文出现一些名词术语,学生没有见过。只凭文字叙述印象也不深刻,不妨利用标本、模型让学生认识了解。

其次,用好插图和板画。初中语文课本,编者为增强直观教学因素,各册都编选有一定数量的插图整理。

这些经编者精心选编的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思考想象能力及观察审美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在教读课文时恰如其分利用。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常被一些教师忽略,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损失。这些插图按其特点及构成要素,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语文人物图。语文插图中的人物图包括两类,一类是著名作者像,如孔子、李白、蒲松龄、鲁迅,等等;另一类是作品中的人物像,如白求恩、闻一多等。为加深认识,导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观察其装束佩带及其背景,认识其所处时代及其地位;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其图像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气质,这更是认识人物个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2.建筑处所图。语文教材中涉及不少建筑设施、环境处所的文章,特别是一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课文选编不少插图,可让学生与课文对照学习。这样结合插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浅化知识难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3.事件想象图。文学作品是实现生活的再现,文章总要涉及到人、事物、景等具体内容。不少事件受条件所限,不可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有所感,而课文的大部分插图都是作画者根据文字描述,通过合理想象,创作描画出当时的场景,生动再现于画面。如《社戏》的两幅插图,就可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别叙述出构成画面的要素及呈现的环境和气氛,以调动学生感情,认识人物的思想品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有些课文,可搜集图片、配以黑板画,以加强直观教学,调动积极因素。如教师教《苏州园林》课文时,让学生们观看风景画与对称图案,指出区别,从中认识匠师们设计苏州园林的别出心裁,从而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勾勒黑板画,使学生一目了然,也能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

再次,充分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现代化直观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起来目的明确,又省时省力,教学效果显著。多媒体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制作,并能多种手段突出其重点部位,亦可演示其变化。如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可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纪念碑的录像片,通过由远及近、由到中央的空间顺序,由东到南、到西、到北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的具体形象,使学生对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全貌留下完整、具体而清新的印象。再如学习《珍珠岛》、《华南虎》、《马》、《狼》等课文时,辅之播放一些有关这类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惯方面的录像,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极大地调动起来。多媒体是直观教学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课堂教学应注意恰当引进、运用。

最后,进行摹拟和演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把动作形象、样式模仿演示出来,或让学生进行仿照、比划,用以说明或引证所传播的知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文意的目的。

总之,这些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高度的兴趣中,通过直观教学调动多种感官的感性认识,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直观教学的运用,是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直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随心所欲,多多益善,必须按其一定规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手段,该用的可用,不该用的不要滥用;该用哪种直观恰当,就选用哪一种。在出示直观教学的时机上,也必须恰当。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教学毕竟跟理科的实验演示不同,在时间长短上,必须有所控制。要切实认识到直观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其次,直观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得出应有的结论,推测准确的结果。也可先从某些结果出发,学习有关知识,再以直观形式加以验证。总之,通过提问启发,指导学生观察,帮助他们认识事物,从展示的现象上去认识事物、事件的本质特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直观教学范文篇10

1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还采用本科教育模式,知识泛而全,职业技能不突出。笔者通过调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深入分析中药鉴定学、中药学等专业课程对药用植物学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重新整合,构建新的教学内容(见表1)。该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设置,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重在突出职业性。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以知识够用为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根据整合内容的不同分为4大教学模块,每一模块与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相对应,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

通过分析每一模块相对应的实践技能,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对中药材种植员、中药购销员、中药质检工、中药调剂员等职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找出关键技能进行专项训练,构建出“知识模块+技能操作”的新型教学模式(见表2)。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该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开出比例应为1∶2.5左右为宜。通过这些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并识别中药材的显微构造。能够利用药用植物不同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中药材的性状描述和饮片识别。能够利用植物检索表等鉴定工具鉴定常见药用植物,从基源上确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突出了药用植物识别和为中药鉴定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突出了勇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