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十篇

时间:2023-10-17 17:23:36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知识产权法是法律专业领域的重要课程,其所包含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面对晦涩难懂的知识很难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也给学生的理解与感悟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不同于以往说教的授课手段,案例法能够有效转变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使之更加直观和生动,助力学生更高效地参与到课程内容的深入探索当中。因此,教师需要明确知识产权法的课程发展目标,将案例法深入贯彻下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就具体的案例知识进行有效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及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当下比较受欢迎且在育人效能上比较突出的一种教学手段,具体指在教学实践期间,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合理搜集丰富的案例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构建直观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案例的支撑下进行深入探索,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应用意识。在知识产权法的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十分显著。能够有效转变课堂上基础法律概念的具体呈现方式,通过案例的支撑构建更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案例导向下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良好意识,并启发其对具体的案例内涵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律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助力学生所具有的实践和应用素养获得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需正确看待案例法这一育人模式,并将其合理应用到知识产权法的教学活动当中,推动这一课程在教学领域实现深化改革。

二、案例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一)科学选择案例,明确目标。在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其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点,合理搜集相关案例,以此为支撑对具体的课程目标加以明确。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实现有效落实提供重要的行动参考,助力课程教学实现深化改革[1]。例如,在新时期社会环境下所兴起的剧本杀行业,便存在着侵犯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不良现象。教师可以选择某一社会案例,将其导入到课堂当中,即“XX创作了一部剧本杀作品,在他邮寄给外方剧本杀机构测本之后,发现被该机构盗版,提前印刷和进入市场,导致该名作者经济损失严重。”可以发现,该机构严重违反了知识产权法,盗用了作者知识创作成果,因此,在确定具体的案例之后,教师合理制定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层面出发分层设置目标,鼓励学生积极搜集与案例有关的知识产权法相关基础知识,并探索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技巧,并促使其在案例分析中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二)基于案例创设联想情境。在案例导入之后,教师需基于现代化教学载体有效支撑对具体的育人环境进行优化创设[2]。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启发,促使其能够在观察中深入理解案例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结合剧本杀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构建直观的动画,模拟案例中的人物以及情境进行情境展示,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期间,就具体的案例要素,包含的人物关系以及所涉及的知识成果加以明确,让其能够确定接下来的探究方向,对整个案例加以熟悉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对具体案例展开深入探究。(三)科学分组,搜集基础理论素材。在案例展示之后,教师需根据所了解和掌握的具体学情信息基础,针对班级学生进行均衡分组。然后引导其围绕上述案例有针对性的搜集相关的理论资料。拓展和丰富学生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方面的常识储备,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目前关于知识产权法的理论研究。也可以搜集相关的新闻报道,了解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国家的所做出的处罚决策。(四)确定探究任务引导深入探究。在做好前期准备之后,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更自主、规范地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自主地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学习当中[3]。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期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座位分配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将各个小组的围成一个圆圈,这样方便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期间,教师需要从每个小组中挑选出一名组长,明确其所具有的具体职能,引导其组织协调内部组员分工,做好案例讨论活动的主持活动,从而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能够规范性开展,也能够让课程教学高效进行。在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期间,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引导职能,全面关注各个小组的综合学习表现,针对其在案例研讨中所面临的困难给予其有效的指导和纠正,从而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也能够促使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推动各组的探究活动能够高效、稳定的落实。(五)案例汇报与发言,梳理思路。在引导学生讨论完案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好汇报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通过有效讨论和互动交流,就具体的学习思路进行有效分享,总结并阐述观点。并在案例讨论之后,通过组间互动的方式,分享小组内部在案例探究与实践分析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让班级学生在知识产权法案例探索方面的学习能力获得全面性的提升。在学生汇报完成之后,教师需科学开展评价工作。可以利用微课这一载体所具有的资源直观整合功能,将学生在案例探索中的综合学习表现,进行可视化记录,然后进行直观展示。针对学生在案例活动当中的综合表现进行科学指导,促使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自身的学习品质形成准确的认识,并不断地进行自我规范。

三、案例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一)保证所选案例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在应用案例法全面开展知识产权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尊重课程的发展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诉求科学选择相关的案例资源。要遵循时效性与针对性的原则选择案例,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教学活动体系更具有规范性,也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丰富的法律常识储备。首先,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需要切实关注国家在知识产权法方面所制定的战略法规,以及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知识成果类型的丰富,在法律要素以及具体的执行标准方面所做出的修缮和调整,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即时性的案例,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课程内容更全面,从而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一般情况下,在选择案例时,可以挑选三年之内的案例,这样能够保证针对案例所做出的法律裁决更加符合新时期的法律法规执行标准。同时,也要保证所选择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特征,能够切实反映与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有关的社会现象,让学生通过案例看到本质,更深层次地掌握相关的法律内涵。不仅如此,教师要保证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要充分发掘具有较强生活化特征的案例,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生活常识储备的支撑下,更好地参与到案例探索当中。从而让其能够在案例探索中积累更加丰富的法律生活常识,避免在今后的成长与社会实践中,因为自己在法律常识方面的缺失,做出违背知识产权法的不良行为,进而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法律素养[4]。(二)创新案例形式,构建多元化案例活动。在教学实践期间,教师需关注学生在知识产权法方面所呈现的具体学习诉求,在具体的案例教学形式上进行合理优化,对具体的活动环境以及实施渠道进行有效拓展。从而让学生拥有优质且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多种活动有效开展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对知识产权法内在含义的理解与感悟。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具体的案例进行有效探索。以“专利侵权”等为例,为了让学生对等同原则教育认知,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素材导入到课堂上,然后为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育人目标。引导其在组内协调分工的学习环境,就具体的案例资源进行有效整理,让学生自主发散思维,阐述自己对案例的观点,就侵权的具体判定步骤进行有效梳理,并在阐述时表明所运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课堂上践行案例法时,教师需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构建开放型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实施案例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构建模拟审判的教学模式。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产权法具体应用以及真实的审判环境进行模拟,然后引导学生扮演角色,站在司法人员的角度客观分析案例中所存在的违法、违规等不良现象。此外,教师也可以基于具体的教学案例,科学组织诊所式的育人模式。与当地的相关司法机构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实习空间。让其有效接触具体实际案例,然后就案例进行有效诊断,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客观利用知识产权法等基础内容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三)借助先进载体,拓展案例资源储备中心。在案例教学期间,教师需关注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课程内容就具体的育人资源进行有效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拓展,进一步构建资源储备中心,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合理借助微课拓展育人空间,打造线上互动交流体系。

四、结论

依前所述,知识产权法是重要的课程,其中所包含的基础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如果教师针对基础概念进行灌输和说教式授课,则很难让学生对具体的课程内容产生深入参与和探索的兴趣,同时也会给学生的思路启发和思维训练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新时期的教改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育人手段,将案例法有效地贯彻和应用到教学当中。科学选择案例,合理设置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受到良好的启发,从而更深入和全面地分析知识产权法的内在含义,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潘.知识产权法实践导向型教学模式的研究[J].法制博览,2021(02):187-188.

[2]田妍妍.对知识产权法学教改的反思分析[J].法制与社会,2020(33):158-159.

[3]白丽.“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1):50-52.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应用和普及,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网络办公、QQ、网上购物、邮件处理等等以及各种相关的应用软件,都是网络编程的实际应用。《网络编程》课程作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学好此门课程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学习后续课程、继续深造、就业等方面都关系重大。为了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提到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多媒体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既可用于一般课堂教学又可用于个别化学习多媒体技术在今天学习领域中的应用。是学习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地处理文字、语言、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它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集结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储、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

1.多媒体技术特点

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媒体对信息的呈现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具有便捷的人机交互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适时快捷地交流。

信息组织的大容量和非线性。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既可用于一般课堂教学,又可用于个别化学习,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远程教育,在学习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

2.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好处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通过教师的板书直接传授来进行的,由于程序的篇幅都很大,需要书写时间很多,占了大半个黑板,十分影响教学的进度。程序的运行看不见,学生没有感性地认识,一些抽象的东西在头脑不能建立起来。但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产生,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技术使学习效果实现最优化成为可能。利用多媒体学习。能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使学习者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简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另外,它也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充实了学习资源,使学习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参考信息。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化学习者记忆的功能,增强学习者的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学习中,将多维的教学媒体信息用于多媒体结构,有效地组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的特点,使全方位的主体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学习信息交流的双向化。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学习过程,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人机交互特性,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交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习者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直观演示和启发式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注重编程和实践的课程,如果没有直观的程序演示,学生看到的都是代码和书本上所说的“理所当然”的运行结果,学生只有理性认识,没有对这个问题的直观感性认识,这样容易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就好像学英语中的“哑巴英语”,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机编写并且调试程序就很困难。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有效地改善了这种问题,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看教师的演示,提高了实践能力。在直观演示的同时就涉及到启发式教学的问题。例如演示了一个例子之后,教师可以由此触类旁通,提出新的问题,进行启发学生从而得出进一步的答案和解决方法或是引出新的问题。

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启发学生理解知识,并理解学习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开展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维。首先,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其次,要耐心诱导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表现能力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让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进行启发式教学正体现了这一思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日新月异,所以教师教学不是为了把某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自学能力。

三、案例教学

1.优点。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使学生在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以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从而避免高分低能现象泛滥。案例教学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培养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强化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习惯的培养。

2.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好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实际的项目,或者从来没有参与过项目实践。目前社会上的各种计算机培训学校多数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要较好地把握这个环节,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多找资料,使用的案例要有的放矢。采用项目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也就是模拟实际项目或拿一个实际的项目为例,这样避免了“纸上谈兵”。案例教学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3

案例教学准备

案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既可以来源于个人生活实务经验,也可以来源于现实社会事件、公开出版的案例,甚至是影视文本。专业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挑选合适的教学案例。案例的引入方式主要有三种:开场导入式、主场渗透式、客场嵌入式。开场导入式以相关案例作为开场白,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授课时,笔者常以一个小故事《美国护士发错药PK中国护士发错药》作为开场导入式的案例。一位叫马丽的护士,在一家公立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最近该地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马丽忙得脚不沾地。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及时的问责。首先问责护理部。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马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询问得知马丽的孩子刚两岁,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马丽晚上休息。调查人员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最后问责制药厂。他们把马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那几天马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马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马丽下夜班,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以后,马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再发生类似错误。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上述案例引入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的医院,马丽的结局如何?第二,案例中医院管理部门的应对措施如何评价?为什么一个护士发错药的简单事件会导致如此多的部门被问责?这种解决办法体现了什么样的助人思维?当然,导入这些开场案例和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出生态系统理论的理论假设:个人要与其栖息地环境保持适切的调和度以达到顺利的适应,社会工作者要做好随时干预案主生活空间各个层面的准备。

案例组织讨论

案例的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如图1所示,教师以案例为教学材料,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分组讨论,从而形成一个多向立体式的信息交流网络。笔者以上述案例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马丽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的答案如下:一是邀请护理部增加人手,减少马丽的工作量;二是邀请人力资源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马丽开展心理辅导;三是社会工作者开展家访工作,对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维护进行专业介入;四是与制药厂商讨常用药的包装改进工作,避免药物的误判;五是邀请保险公司与马丽一起开展对病人的赔偿工作;六是与社区管理者联系,为马丽申请义工帮助服务,为马丽的孩子提供托管服务;七是与医院的管理部门商讨如何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由以上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在思考专业介入时往往是从案例文本中搜寻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然后按部就班地把解决办法进行简单罗列。尽管这种分组讨论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问题,但是很明显学生在罗列答案时缺少一种专业助人的思维模式。想象下如果社会工作者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主,而不是这些业已梳理好的文本资料,学生还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吗?即学生最需要锻炼的是助人活动背后的专业思维模式——从案主的环境系统出发(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来分析、理解、改变案主的现实行为——这一点正是生态系统理论的精髓所在。于是,接下来的工作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把上述众多答案进行归类,组织学生讨论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归为一类?这些解决办法有什么相似性?能否提炼出一些专业助人的思维视角使得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更有条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态系统理论的四个系统:微观系统、中间系统、系统和宏观系统。综上所述,对马丽发错药事件的专业介入可以从马丽所处的生态系统入手:一是微观系统,即案主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具体指马丽所在的护理部、马丽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二是中间系统,即各个微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指以马丽为核心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事关系和邻里关系。三是系统,即案主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案主的成长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如医院内心理咨询机构发展潜在的运行机制、幼儿园对入园不适应儿童的介入措施、制药厂的生产包装、保险公司的理赔措施等。四是宏观系统,即案主所处的文化、亚文化和制度环境。案例中具体指作为公民个人的马丽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制度,如义工时间银行、合理的休息休假等社会保障制度。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秘书基础;案例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为社会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是秘书专业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更多的采用现代教学法。本文就案例教学法浅谈一些感想。

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理论知识的集中传授有其优越性,但是针对《秘书基础》课程的特点,有其天然的不完整性。在其中注入案例教学法,是对该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这种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直接的经验来学习,所学到的就是自己直接的第一手的第一手的经历与技能。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全堂填鸭式讲授变为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于19世纪70年代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后来相继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在于课堂与社会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教学方式的一次重要革命,创造了哈佛商学院的奇迹。所谓案例,是指包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本身的故事、情境、典型、描述等是关键。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案例就是一个工作记录,是秘书面对困境做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甚至某些偏见。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实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其后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在具体的教学运用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恰当的案例?怎样有序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怎么评价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等都是对一个教师业务素质与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面很广,在案例选材上大大增加了教师的难度。因此,案例教学实际上是对教师一种更高要求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呢?

案例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 阅读案例,明确问题

阅读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懂得案例的内容和所提供的情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重点是总结并重新整理资料,做些笔记,列出表格或按时间先后顺序列出事实,这些工作都非常有用。一旦找出了案例的关键问题即主要矛盾冲突所在,并找出与关键问题有关的重要问题,从冲突的双方角度较为清晰地总结出各自的表现或事实,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分析阶段了。

2 分析案例,找出原因

分析案例时要注意把观点和事实分开。案例中提出的观点一般是指对行为与行为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陈述。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仔细考查因果关系的合理性。某一特定因果关系所暗示的原因非常有助于解决案例揭示的问题。许多因果关系本身就是事实。但是,大多数的因果关系不容易被证实。

3 制定方案,解决问题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当然案例教学的结果往往是以一个或几个案例作为典型,从中概括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对案例的分析结果很难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对实践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也是相对的。另一方面,由于老师们在认知结构、价值观念、判断标准方面的差异,评价也会有差异和偏见,因此,案例教学会因研究主体的不同而带有相当的主观性。

4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环节。如何有效地进案例分析,是课堂教学是一件棘手之事,从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合作互动等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意识、知识和能力。讨论最好以班组为单位进行。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德育课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146-01

前言

在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案例教学方式并不是特别的重视,课上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是教师填鸭式教育,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是特别的高,案例教学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可这项弊端。

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作为一名中职德育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案例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很直观,同时也很深刻,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因而需要加以重视。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网络或者新闻上的案例,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到手机等设备上网,了解社会百态,教师选择网络上的案例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会更为直观,意义也会更加深刻。例如,许多中职院校的学生都喜欢上网打游戏,网络上的社会板块新闻经常会有中学生长期泡在网吧,由于较长时间没有接触到太阳光,出门便失明的案例;也有部分学生上网过度,吃住都在网吧,长达十几天,离开网吧过程中心脏猝死的案例。这些案例很真实、很直观的展现了网络对学生的危害,比单纯的说教要更加有效果,学生从中得到的教育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案例对于学生的影响也会很有意义,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促进学生就业,在学校期间需要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学校定期可以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学校做演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应如何把握现阶段的学习机会、日后在工作中应保持怎样的心态,这样的案例对于在校学生更有教育意义也更有说服力,值得教师选取为代表性案例。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中职教育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的并不是特别的充分,课堂氛围较为死板、不够活跃,这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针对一个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寻求案例,在课堂之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讨论,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如“寻找历史名人中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成功的案例”、“e例历史中因为贪心而身败名裂的人物”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培养德育水平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对学习并不是特别的有兴趣,如果课堂氛围过于死板、无聊,势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因而作为一名德育教师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改进自身缺点、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身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在中职德育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必不可少,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常识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传统的德育教育的课堂上案例教学应用本身就有所忽视,对于理论的讲解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枯燥乏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因而需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实践的部分,让学生在实践中品味德育课程的主旨,通过实践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讲解的要遵纪守法的内容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参加交通疏导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去指导交通,了解交警工作不易的同时也加深对交通法律法规的掌握,懂得遵守交通法律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单纯的学习理论而言要更加有效,也更加有意义,同时学生也愿意去参与到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去,达到深刻教育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要保护环境,环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对保护环境有所忽视,不懂得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随地乱扔垃圾,在中职德育教育课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对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作用不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公益环保活动,亲身体会乱扔垃圾对环卫工人的工作造成的影响,同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环保的决心,这样的实践比单纯的案例要更加直观有效,值得教师在德育课堂中应用以及推广。

四、对学生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更多的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进行改进。在教师对学生课堂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措辞,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多用积极的、正面的词汇评价学生的表现,懂得挖掘学生的优势,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这对于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的讨论成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要把握讨论的节奏以及进度,对于在讨论中偏离主题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提醒,对讨论积极、主动、主旨明确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而在案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对于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而言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师要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邱小健,程欣,徐虹. 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4):88-91.

[2]梁胜荣. 浅谈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111+117.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6

一、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的必要性

(一)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直观性

法律基础教育难免会涉及到一些晦涩艰深的法学术语,如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词语,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对法律基础教育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也有的教师为了降低课程难度,转而采用平实的语言来讲授法律基础课程,也不失为一种积极尝试,但是极易降低法律的实践性和严肃性。如果能够在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在亲身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模拟法庭实践的直观性体现在,它和真实的诉讼一样,呈现出对抗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扮演一定的法庭角色,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这会比空洞的宣讲更有利于增强法律基础教育的直观性。

(二)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针对性

法律基础教育虽然只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该课程中包含了众多知识点,内容涉及法学原理、部门法知识、司法制度、法律心理和法律观念等。法律基础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对国家法律制度有初步了解,同时使学生能够具备积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观念。传统上的宣讲可能无法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甚至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或参与度不足,使学生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模拟法庭实践在法律基础教育中的引入,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针对性。教师可以精选法律案例,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关心的法律问题、法律案例,制作成模拟法庭教案,引导学生在法庭上解决问题。

(三)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实用性

法律基础教育不应仅仅在意识层面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更应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保护合法权益的实践能力。法律基础教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应这样回答:法律基础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在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投资、经商,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类纠纷。每一个学生都应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基本司法程序,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模拟法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法律、实践法律的新平台。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是提升法律基础教育实用价值的必由之路。

(四)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法律基础教学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是实现法律基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途径。法庭和诉讼,对于学生来说显得相当遥远,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难有机会旁听真实的庭审。同时,学生又对模拟法庭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非常想在模拟法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自己有机会成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以模拟法庭为平台开展法律基础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景教学,能够将法庭对抗这一生动的情景搬到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的可行性

(一)良好的师资力量

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应在案例精选、程序引导等方方面面起到积极作用。离开了教师的引导,法律基础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实践将无法开展。此外,教师还应对实体法和程序法有相当的了解,必须熟悉部门法规定,对典型案例、热点案例也能够信手拈来。当前从事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如不少教师是法学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也有不少的教师同时还兼有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的身份,他们能够对模拟法庭实践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当然,学校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在学校内外聘请一些人士介入,如聘请法学院校的专家教授、知名律师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模拟法庭实践,从而对师资力量起到补充作用。可见,从当前的师资力量配置来说,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是完全可行的。

(二)现成的庭审影像

模拟法庭是对现实庭审的模拟。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模拟法庭实践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本质上属于一种情景教学。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需要参考一些真实的庭审影响资料,供学生模仿、参照。当前很多人民法院已经将庭审录像公布在网络上,这一公布行为的初衷是加强公众监督,落实审判公开原则,以提高司法公信力。庭审影响资料能够为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教师可以在模拟法庭实践开展之前,预先下载一些优质的庭审影像资料,并播放给学生观摩、学习。此类影像资料目前在网络上很容易获取,从而为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提供资料支持。

(三)丰沛的案例资源

法律基础教育中开展模拟法庭实践的基本前提是必须寻找到合适的案例,这些案例必须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同时还必须符合法律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教师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之前可以通过案例库寻找到很多案例资源,再对案例资源进行精选,挑选出适合模拟法庭实践的真实案例。当前案例文库主要有北大法宝的案例文库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判文书网,这两个网站提供的案例几乎是海量的。丰沛的案例资源也能够为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提供资源上的保障。

三、法律基础教育中开展模拟法律实践的细节探讨

(一)案例的选取

教师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判决书文库等媒介中寻找合适的案例。鉴于学生的特点,建议选取如下几类案例:1.贴合社会生活。教师应选取贴合社会生活的案例,避免选取那种罕见的案例或偶发的案例;2.注重实用性。教师应选取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案例,即学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会遇到的案例,典型的如劳动合同纠纷案例、婚姻继承案例、交通事故案例等;3.必须具备争议性。教师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这样才能增强模拟法庭的对抗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毫无争议的案例则不宜选取。此外,鉴于模拟法庭的特殊性,所谓的争议性主要是指法律适用层面的争议性,而不是案件事实认定层面的争议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性案例,以供选择,也可以由学生选取案例,交由教师审核。

(二)庭审的对抗

法律基础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实践应体现出对抗性,而不能仅仅体现司法程序和法庭礼仪。实际上,即使在法学院的法学专业教学中,模拟法庭实践也往往缺乏对抗性,参与模拟法庭的各方均按照预先排演的剧本,按部就班地推进模拟法庭,对抗性并无充分体现。缺乏对抗性的模拟法庭局限于单纯的模拟,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效果也就难以令人满意。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模拟法庭应跳出单纯模拟的局限,适当地强调对抗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做到如下几点:1.选取对抗性案例。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就应该选取有对抗性的案例,或者说,选取那类能够引发双方对抗的案例;2.列出争议焦点。由于学生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庭审流程和案件的事实与法律问题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事先列出争议焦点,并引导双方在模拟法庭中就这些争议焦点展开辩论和对抗;3.适当释明和引导。教师可以事前准备好大纲,释明法律规定,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模拟法庭实践陷入冷场和停滞。

(三)思维的开放

笔者发现,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中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往往缺乏开放的思维,如选取的案例没有争议性,缺乏对抗性,案件的审理结果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就导致模拟法庭仅仅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化过程。显然,这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模拟法庭实践。法律基础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实践必须具备开放的思维,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1.不预设任何结论。教师不应对案件审理的结果做出任何预设,而是要求学生在模拟法庭上,通过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通过模拟的司法程序,独立地做出判决结果。任何结果预设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妨碍学生的参与热情;2.不对庭审结果作结论性评价。模拟法庭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参与各方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是案件审理的结果究竟如何;究竟哪一方赢得了诉讼,则教师不宜作结论性评价,但是可以作出倾向性评价。如此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继续学习,使学生继续保持好奇心。

(四)礼仪的注重

司法诉讼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庭礼仪。由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生缺乏对司法程序的了解,他们可能会把模拟法庭当成一场辩论赛。事实上,模拟法庭包含真实庭审的主要环节,辩论只是法庭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模拟法庭中的辩论与辩论赛中的辩论也存在诸多差异,两者不能混同。因此,开展模拟法庭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模拟法庭,避免学生将模拟法庭误认为辩论赛。这就要求学生适当学习一下法庭礼仪,包括注重仪表和发言的方式、准确用语(最好能够适当地体现出法言法语的法庭用语特点)、尊重法官和诉讼参与人、不得诡辩和强词夺理等等。

(五)其他细节性问题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方法实施

一、教学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教学案例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选择教案的同时要想到是否合适于本班学生,还有考虑到所选教案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关,能否把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密切关联在一起。有针对性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其中受到教育。例如《防患于未然》这节课中,引用了一个初中生的例子,让学生接受的更容易,也能知道其中想要明白的教育。教育学生要提高道德水平和增强法制观念,预防和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2.时效性原则

青少年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对于“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都是杜绝的,所以要注意选择时效性强的案件进行分析。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课程中可以选择“三鹿奶粉”案件进行分析,来强化知识。

3.方向性原则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叛逆的时期,正在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非曲直还不能自己完全的判断的时期,因此初中政治教育要多选择正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反面案例起到辅助作用,起到警醒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实践性原则

初中政治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逐步能为案例的主角,正确面对案例事件。在一些课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制定有关自己的计划,让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

三、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精选教学教案

教学案例课的教案在选择上直接关乎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明白的程度,教师在选择教案时可以遵循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直接引用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八年级上册的各种经典案例,如《教师伴我成长》中的案例,就是一位同学老说话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产生,通^案例可以让学生自己反思,自己换位思考,在我们现实中这样的事件不少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更好的解决问题呢,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就能为处理师生关系提供帮助。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案例的积累,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在教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要注意教案的积累,看电视,看手机以及上网的时候通过仔细聆听,寻找适合教学的案例。案例可以是多样的,文字的,声音的,图片的,都可以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能更好的提高时效性原则,带动孩子更好的理解现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自己平时收集案例,更好的把自己当主角,带进案例中,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加强自己的观念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吸收多方的观点,让学生团结一致,理解团结的重要性。如果此环节有老师的加入,要对个同学的表现以及现有状态进行分析,解释,让他们更有信心的去理解,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多方面看待问题的习惯。例如九年级中的《计划生育》,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对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利弊问题上进行有力的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养成多方位看问题。自己动手编制案例。有些教学案例比较复杂,不易于学生掌握,理解。老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教案,根据自己课堂的需求,在真实的例子上进行改编于适用于本班的教案,但在改动的同时要注意案例的正确性以及科学性。

2.把握时机,呈现教案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案一定要与实际紧密结合,有逻辑性和科学性,脱离实际理论的教案一定会导致课堂的失败,学生对课程对教师也会失去兴趣。案例的呈现要把握好时间,合适的时间将教案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讲完课后,还可以在课程当中,要让学生们理解,明白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总之要从理论出发,一切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老师呈现教案也有很多种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提前让一位学生准备好,等到上课的时候再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清楚;教师可以将教案以纸的方式发给学生,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以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加以呈现,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更清楚的明白案例;以及多元素的方式,符合本班学生的方法都是好的呈现方式。

3.评价交流,总结经验

在学校对案例的讨论要及时进行交流,以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正确的观点。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进行分组辩论,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说自己的分析结果,还可以分角色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做好交流笔记,在课本中做好记号,以便自己认真学习。老师要在交流之后给予学生正确的总结,对学生正确的评论给予赞扬和肯定,也及时对回答不足或错误的学生给予建议以及鼓励。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引导以及总结,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方向,不吝啬自己的夸奖以及帮助,正确的带动孩子的积极性。

教学教案的使用更好的贴近了生活,可很好的贴近了新课改的要求,是现在初中学习政治的好方法之一,同时这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要求老师要更具体,更深入的研究课本。生动的教案教学更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的气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多多收集有关的教学教案,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有利于学生的吸收。教师要多优化课堂教学,多种方式教学,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8

教师如果在教学时以讲授经济法律的基本理论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单调,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何在教学中使用生动的语言、典型的案例讲解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以案说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笔者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参考,阐述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教学中运用的相关问题。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经济法基础课程中抽象的法律原理和法律规范往往枯燥晦涩、难懂难学,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加上年纪较小缺少社会阅历,因此对课程内容不易理解和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以填鸭式为主,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既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激励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及课程特点,是在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有效解决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剖析来达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把课程中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难以理解的问题容易化,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和表现。经济法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经济法基础知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选择案例阶段教学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选择案例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不是随意的事例,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案例。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的过程,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认真思考,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

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案例的选取一般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典型性。通过选择那些能够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征,并且围绕教学核心内容的典型性案例,使学生加深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2)针对性。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选择能够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案例,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解决难点。

(3)综合性。案例要涉及多个知识点,涉及的知识点越多,越能调动学生多方面知识的运用,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全面、细致思考问题的习惯。

(4)趣味性、生活化。生动、有趣、富有幽默的案例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趋于生活化、通俗化的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选择这样的案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分析讨论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案例向学生展现,可以是文字案例或音像案例,由教师先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研究。案例使用的时机由教师灵活安排,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导入,也可以在讲解了新知识点后引入。

(1)课前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疑问一边听课一边思考,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最终寻找到解答疑问的知识原理。例如,在讲解定金(合同担保的主要方式之一)前,笔者先给学生导入一个小吴购房的案例后,留下问题给学生思考:定金与订金哪个可以退?有的说是前者,有的则说是后者,大家互不相让,迫不及待地等着笔者公布答案。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牢牢地抓住,都自觉地认真听课。当笔者介绍完定金与订金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时,学生恍然大悟,不但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

(2)课中引入是教师先讲授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然后再展现有针对性、典型的案例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知识点少的教学案例可以采取个人分析的形式,而一些综合性强、内容多的教学案例则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案例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小组的共同观点。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学生之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最终总结整合出完善的解决办法。学生从具体的案例讨论中得到启发,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总结点评阶段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交流方式和表达技巧等进行总结和点评,做出恰当的评价。

点评时应尊重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提出的何一种观点教师都要进行中肯的点评,对于学生做得好的方面以肯定表扬,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而当学生表达的观点不合理或错误时不应讽刺挖苦、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做出强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透彻的地方,做重点讲解,避免分析只停留在表面,还要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题和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通过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梳理了思维过程,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便于学生学习。最后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4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能否在教学中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讨论,不要过多地干预。当学生过于兴奋、激动时,教师及时组织调控;当学生思维停滞不前时,教师及时引导疏通。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都能积极发言,都能得到锻炼。另外,教师还要掌握讨论的方向,如果发现学生讨论时离题太远,要及时指出。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两课”教学;学习兴趣;合作探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将实际案例引入到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知识作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两课”则是大学生政治学习的主要途径,其中涉及诸多政治条例、法律知识和经济内容,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是具有实际用途的,通过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对提高高校“两课”教学效率和大学生综合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导入新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两课”的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但通过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为学生学习新课提供思路,对新课的导入学习具有深意。在利用案例导入新课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提前针对新课的内容搜集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也要利用学生预习和思考后提出的问题和结果进行案例解答和举证,提高案例的利用效率[1]。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与完善》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孔雀东南飞”和“孔雀西北飞”两个案例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对案例和新课的预习初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奔赴东南沿海城市务工?”和“西部大开发后为什么投资商不远万里去西北这些贫穷地区建设工厂?”这两个问题,生活中简单实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针对学生具有争议或者需要构建理论结构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组内的讨论和分析,总结观点后进行个人演讲,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适当的点评,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例如在学习《民事诉讼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买卖纠纷”、“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些案例不仅有案例本身的产生和法院初始处理方法,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解答,通过案例的探究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学习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提高生活常识,对提高“两课”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音频影像播放案例,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随着电子科技信息的发展,高校教学设施的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教学、触摸一体机教学也不再特殊[2]。针对特殊的环境,在进行“两课”授课时,案例的描述可以不再通过文字来体现,而是直接通过这些软件所带的音频影像功能来实现,提高学生对于案例发生过程的直接印象和对全局的了解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的发生和违法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所限制的现象及管理范围。

例如,在学习《公民的权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软件播放近来较火的“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的视频,通过视频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案件的发生原因和过程,对受害人和施暴者各自的行为有更直观的认识,这时通过对案件的分析和法律条例的解读不难发现,不管施暴者是否醉酒,都不影响其民事责任的认定,其行为已经严重侵害到了受害人的权益;其次,受害人与该酒店形成住宿服务合同关系,在其酒店遭遇侵害,其酒店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条例,是需要承担相关侵权和补充责任的;最后针对记者在垃圾桶和门缝中发现的各种色情卡片,其酒店具有介绍、容留的共同犯罪嫌疑,需要进一步取得证据进行法律判定。通过这种音频案件的播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案例中各方责任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维权能力,提高学生生活中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

四、实践调研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社会认识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在教导学生学习社会性较强或者意识行为较强的“两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组建相关的兴趣和实践调查小组,组织采访或者调查内容,对社会中存在的某一现象进行具体的调查,形成真实数据,组建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社会认识[3]。

例如,在学习《学校道德理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建学校实践教学小组,对学生日常关心的“抄袭作业是否不道德?”、“对同学肆意开玩笑是否存在伤害?”、“什么样的行为对同学能够构成人身攻击?”、“是否会对女生和男生存在明显的认识差别?”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当下高校校园中“校园暴力”的存在程度和大学生们对“校园暴力”的认识程度,利用各项答案刺激调查学生的思维认识,提高学生对“两课”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对身边学生中的道德模范进行采访,通过学生自己编写采访稿和总结采访内容的过程,能够对校园道德形成更加具体的认识,也能够通过对道德模范的访问学习促使其提高自身道德行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课堂时效性、提高大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对提高“两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导入新课教学、案例小组合作探究、音频影像播放案例、实践调研案例教学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理解能力、社会认识等,是案例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充分融合之后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赵青梅,袁建勤.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两课”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方法[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06(03):231-233.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篇10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学生是教学过程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在任何教学环节中同时担当“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而案例教学法中则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指导者,有效地把握课堂讨论气氛,让每一个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2.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案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中主动参与,在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这样从中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3.所学知识可操作性强,寓原理于操作中。

教师通常针对每个教学案例设计一定的思考题,通过学生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去思考、参与、分析和设计,来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预备知识。

学生已掌握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了程序设计基础,掌握了解析法、穷举法、查找法、排序法设计程序的技巧。

2.从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看递归算法。

著名的斐波那契提出了一个“兔子问题”:假定小兔子一个月就可以长成大兔子,而大兔子每个月都会生出一对小兔子。如果年初养了一对小兔子,问到年底时将有多少对兔子?

(1)分析问题:仔细观察一下表1,不难发现第一月是最初的一对小兔子,第二月仍是最初的一对小兔子,但是已经长成大兔子,到第三月除了最初的兔子外又新生一对兔子,因此共有2对兔子,继续推下去,第12个月时最终共有144对兔子。

(2)讨论:让学生讨论每一个月份的大兔数、小兔数与上一个月的数字有什么联系?

(3)设计算法:“兔子问题”很容易列出一条递推式而得到解决。假设第N个月的兔子数目是F(N),我们有:当N=1、2时,F(N)=1;当N≥3时,F(N)=F(N-1)+F(N-2)。这是因为每月的大兔子数目一定等于上月的兔子总数,而每个月的小兔子数目一定等于上月的大兔子数目。由上述的递推式我们可以设计出递归程序。递归程序的特点是独立写出一个函数(或子过程),而这个函数只对极简单的几种情况直接给出解答,而其余情况下通过反复的调用自身而把问题归结到最简单的情况而得到解答。自定义函数的定义格式:

Function([参数列表])[as类型]

局部常量、变量定义

语句组

函数名称=返回值

End Function

自定义函数的调用 变量=函数名称(参数)

(4)编写程序:根据递推式可以写出递归程序如下:

Pubilc Function Fib(N As Integer)As Long

If(n=1)or(n=2)ThenFib=1 Else Fib=Fib(N-1)+Fib(N-2)End if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N=Val(Text1.Text)

Text2.Text=“第”& N &“月的兔子数目是:”& Fib(N)

End Sub

3.归纳。

通过分析演算过程,引导学生总结递归法的概念: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身的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对于复杂的问题,把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前类同的子问题,继续下去直到子问题简单到能够直接求解,也就是说找到递推的出口,这样原问题就由递推得解。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选用典型事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所举事例比较形象,不但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有兴趣去观察、研究案例,并且去努力发现其中的规律。特别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不要把运行出正确结果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技能的提高。

2.学生应该有效参与,而不是无效参与。

所谓有效参与是能够从案例中作出有意义的分析,找出自己的观点与解决办法,确定案例所包含的合理假设;无效参与是指学生能够提出不切实际的假定,没有依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与办法或提出不当的问题影响讨论。

3.要配合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法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在提倡一种教学法时,我们不能排斥另一种教学法。传统的讲练法仍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前提下,教师才可以从容地将案例教学法得以充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