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2:08:21

元素

元素范文篇1

一、实用性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大多孕育于民间艺术,是在生产、生活等民俗活动之中孕育产生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最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对传统造型元素的衍生发展形成了双重制约。中国传统造型元素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在其衍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机的将意象内涵、表象形式和制作表现技法等因素与造型元素的实际运用联系在一起,它的实用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得到较为突出的表现。这一特征不仅仅表现在造型元素形态上,在造型元素的风格上实用功能倾向也十分强烈。以剪纸为例,民间剪纸的艺术造型元素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表现出受存在目的制约的依附特性,不同的用途以不同的形态出现。窗花是剪纸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实用性特征要求其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形式上必须适合窗格的形状,必须考虑到透光性的功能需求,从而形成了剪纸强调适合、镂空的造型的形式意识特征,在视觉形式上形成了独特的的审美效果,造型元素虚实相生、阴阳互补,给人错落有致的视觉审美享受。团花则是剪纸艺术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适应窑洞顶部的造型的实用性特征影响下,其造型采用一种从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表现形式,从视觉上给人营造饱满灵活的视觉感受,更显构图上的装饰性。从总体上来看,传统艺术的诸多造型元素中,许多造型的形式样式都被打上了实用功能的价值烙印,在造型过程中受到实用性功能制约。

二、完美性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崇尚完美。中国传统的朴素哲学观形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在中国的传统艺术造型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中国传统造型元素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完美呢?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完,即是指外在视觉表象形式的圆满、完整;美,即是指内在蕴涵的意象境界的美好、美满。对于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从现有的发掘出的原始艺术造型中我们可以发现,崇尚完美的造型观念在原始先民们创造的造型艺术中就被突出地表现出来。在原始先民的艺术审美观念中,人的造型不论正面侧面,双手、双腿、五官等,都应该要完整的表现出来。这种对传统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艺术追求,在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传统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追求上,民间艺术家利用“互不遮挡”的艺术造型法则来进行艺术创作,追求对人物、动物等造型元素的完整结构的完美表现。不同于西方的造型表现理念,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观念,在追求造型元素的完美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民间特有的时空观念为基础的特殊造型手法。民间艺术家们通过对创作对象的长期接触观察,形成了对物象的全面深刻的认知,在二维的画面上通过特殊造型手法表达对物象的由表及里的多维的感性理解。传统造型元素对完美性的追求,不仅仅表现在对造型视觉表象的求全,同时对于美学价值在造型元素中的体现也有执着的追求。在传统艺术元素的创作上追求完整与美好的有机结合,在外在视觉表象形象与内在意象境界上达到审美观念的和谐与统一境界。这种质朴的哲学观念、内在的思想蕴涵和直观的审美需求,在传统造型元素中被以独特的手法表现塑造表现了出来。如在民间剪纸中通常在水果中把籽剪出来、在动物身上装饰花卉等。但是,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对于完美性的追求,从不拘泥于一般的生活现象,更不是对生活现象的简单复刻。传统造型元素的创作者在追求完美的造型效果的过程中,不断突破常规,不论是外在的表象形式还是内蕴的意象境界,创造出独特的造型艺术符号,形成了传统艺术博大的造型元素库。

三、象征性特征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象征性是传统造型元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象征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在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中被广为运用。在传统造型元素中的象征性的表现手段,主要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具有一定指向特征的具体形象,用来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造型手法。象征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它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意象境界隐藏在一定的物象后面,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共知性和共通性,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所共知的指向性外部特征。荣格在《分析心理学集》第二卷中曾经指出,象征的意义在于试图用类推的方法,阐明仍隐藏于人所不知的领域,以及正在形成的领域之中的现象。在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中,造型元素的种类繁多,其中绝大多数的造型元素在其外在的表象形式背后,都有深刻的象征寓意蕴含着,这些具有明确的符号化特征的造型元素,借助比喻、暗示的手法深刻诠释了其内在蕴涵的象征意意。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中,象征表现的手段有很多种,谐音手法就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象征手段。在传统造型元素中通过画面的构成元素组成的吉祥寓意的谐音,来表达对美好愿望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常见用三只羊和太阳的组合来表达三阳开泰的吉祥寓意,用喜鹊站在梅花枝梢的组合表达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等。在我国多姿多彩的传统造型元素宝库中,像这样的利用谐音来表达对吉祥愿望的象征寓意的例子还有很多,形成了传统艺术造型中的独特元素符号。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中,喻意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象征手法,如用石榴喻意多子,用并蒂莲等喻意夫妻恩爱等。传统造型元素的象征性还通过一些独特的符号加以体现,利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固化的形象符号来表达象征,如梵文的万字符号、佛家的盘长符号以及方胜、古钱、如意头等。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的传承发展的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在这个传承衍变发展的过程中中,人们借助谐音、喻意等象征手法来表达对吉祥愿望的向往,从而创造出了众多的具有深刻内涵的象征性造型元素。这些造型元素蕴藏的深刻内涵,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寓意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传统艺术造型中重要的造型元素。

四、概括性特征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概括性。以概括性的手法进行元素造型,展现物象造型的自然本质,塑造质朴的审美风貌,是中国传统造型元素最常见的造型手段。概括造型元素最突出的造型手法是对原始物象的大胆取舍。“所谓取:即夸张、提炼;所谓舍:即省略、简化。”传统造型元素造型活动中的“取”,主要是指在造型活动中通过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理解,充分利用夸张变形、提炼归纳等造型手法进行造型元素创作的过程。夸张在传统造型元素是最常见的造型表现形式之一,是传统造型元素重要的塑造物象特征的造型表现手法之一。传统艺术家们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理解,提炼出造型元素的原型符号,利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对这些原型符号加以改造、修饰,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规范的有意味的造型元素的形式。比如武强年画对于门神造型的创作,在参照现实人体结构比例的基础上,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将人体比例进行缩减变化,在身体结构上进行横向拉宽的夸张,使得人物变为四头身。夸大的人物头部造型突出了人物的粗眉大眼的神形特征,厚重的身体又能够营造出厚重如山的力量感。同样的造型手法也出现在剪纸、布偶等传统造型中。而“舍”作为传统造型元素造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造型活动中对造型元素符号细节的精简省略,通过对结构的简化表现来塑造物象形态,着重于对造型元素内在的神韵气质的追求,而在造型上的形似则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舍”的造型手法从其外在视觉表象来看,主要表现在造型物象主体的突出,而对物象的繁琐细节则有选择的进行了省略处理。在传统艺术剪纸中表现尤为突出,只注重大轮廓而省略细微部分。

五、抽象性特征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特征还表现在造型的抽象性上。在我国多姿多彩的传统造型元素艺术宝库之中,有许多的造型元素都是用抽象性的造型手法来进行视觉表象的塑造的,尤其是在传统的纹样主题中,很多都是用抽象的形式来表现的。这里所说的抽象与西方当代的抽象艺术表现不同,我国传统造型元素的抽象性表现是建立在实际客观生活的基础上的,是在对实际的造型物象进行深入观察研究的前提下进行的再现性造型表现活动。这种抽象性表现形式在造型元素中的应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不论是在原始的彩陶上,还是在留存下来的壁画等艺术形式上,都出现了大量典型的抽象性造型元素,比较典型的诸如圆点纹饰、三角纹饰、旋涡纹饰、网纹和绞索纹饰等,这些现存的大量的几何纹样纹饰都是抽象性的造型表现。景颇族的织绣图案、苗族的织花、土家的织锦、木刻年画等都有大量的抽象几何形纹样造型元素。以抽象几何方式造型,是原始心态与造型观念的消化与潜存。

元素范文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

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

教学设计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1)元素:

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投影片展示]元素

原子

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

多少的含义

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

含义

举例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所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投影片展示: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③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

(2)物质分类:

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思考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

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3)元素符号:

①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

稀有气体元素:“气”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

③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

用卡片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课堂练习记忆元素符号名称及写法、读法。

(4)探究活动汇报:元素的故事。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加深对元素的理解和记忆。

4、板书设计:

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二.物质分类

三.元素符号

1.写法:一大二小

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范文篇3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音乐元素;戏曲音乐元素

钢琴由国外传入,可以用来演绎音乐,从而实现人们对音乐的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音乐也融合了多种的艺术形式,从而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戏曲特色、民族音乐元素等,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中国文化登上世界的舞台。另外,在国际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钢琴音乐也得到了新的发展,通过对国外先进的钢琴音乐经验和理论的借鉴,我国创造出的钢琴音乐作品将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1.1钢琴曲中的民族旋律元素

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展示时,作品的旋律至关重要,也是进行音乐创造的重要因素。艺术家在进行音乐创造时,确定旋律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风格、内容等。在钢琴曲的创作中,将民族旋律元素融入其中,要重点关注民歌的旋律,可以进行直接的移植,同时也可以在改编的基础上融入。在民族旋律元素的引入中,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利用原生态民歌旋律进行创作。比如,在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中,它是一部抒情的组曲,其主要旋律是四川民歌,作者通过对原生态民歌旋律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钢琴创作,带给人一种奇妙的亲切感,并可以真实反映出民俗特色。二是通过对民族器乐曲进行移植或者改编。将民族器乐曲融入钢琴作品中,被广大的观众所喜爱。就《百鸟朝凤》来说,其主要是根据唢呐曲改编,充分表现出一派繁荣、四方欢腾的景象。通过将一些民族器乐曲的移植或者改编,可以发扬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使我国优秀的、传统的艺术名扬世界。

1.2钢琴曲中民族和声元素

在音乐作品中,和声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影响了音乐作品自身,其关系到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的程度。在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需要有一个好的和声。在钢琴作品中,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元素,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我国流传着国外的和声方法,然后慢慢开始尝试民族和声。经过多方面的探索之后,出现了二度、四度、五度等不同结构的和声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音乐形式和方法也丰富起来。但是受到传统和声方法的局限,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仍旧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音乐家开始进行突破,寻求新的创作视角和思路,创造出了一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特色得到钢琴音乐作品,比如陈培勋的《双飞蝴蝶》等。后来,和声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到了70年代,我国很多钢琴家创造了很多作品,我国钢琴创作的道路也逐渐拓宽。与此同时,很多音乐人接受了国外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并充分融入本民族的特色,从而创造出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比如,林华的《高古》,赵晓生的《太极》等。

2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2.1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戏曲结构形式对其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主要借用的结构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代表作品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等,在这类作品中,基础是某一个曲调,同时,在其中充分利用扩充或者紧缩的手法,从而通过改变速度、节拍的形式,形成不同的板腔体。就《夕阳箫鼓》来说,其扩充或者紧缩了主题句,使得形成了不同节奏的变化,但是并未使原来的布局和主题旋律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内容上,仍然可以分为十大部分,但是其赋予的新的形式,更加具有表现力。

2.2以戏曲音调作为创作元素

就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戏曲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审美价值高。在戏曲艺术,很多类目都是根据戏曲音乐来进行区分,从而也是对剧种进行区分的重要方式。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将曲牌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其大放光彩,由此,很多的钢琴作品诞生。在昆曲的表现形式中,充分融合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特性,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昆曲的音调比较特殊,其既具有南曲的温婉和柔和的气质,又具有北曲的宏伟和壮丽,将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创性的风格。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要将南曲和北曲完全改变,它们之间要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戏剧的发展。比如,在丁德善先生的作品钢琴曲《序曲三首》中,其中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表现的主题,即将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唱腔融入其中。另外,我国的国粹即京剧,其两个基本的腔调是“西皮”和“二黄”,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融入了这两种形式。从腔调来看,西皮和二黄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西皮具有较大的旋律起伏、曲调高亢嘹亮,而二黄的旋律比较凝重,在色彩上显得比较暗淡。一个可以使人充满热情,具有昂扬的斗志,流畅婉转;另一个则会给人一种悲伤、沉痛的感觉。在钢琴曲《断章小品十六首》中,其中第十一首的主题是“午后胡琴”,在这一首中,融合的二黄音调的样式。而在张潮教授的《变奏曲》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融为一体,传达了京剧的魅力,并表现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怀念。

3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综合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在钢琴作品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第一,可以丰富中国钢琴的音乐语境。在很多钢琴作品中,音乐家不仅仅是对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照搬照抄,还融入了自己的音乐理念,充分体现出时代的特色。第二,有利于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在国外,很多钢琴作品都有自己的民族基础,因此,中国要借助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形势,融合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从而推动钢琴创作的发展。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钢琴音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也融合了多种的艺术形式,从而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戏曲特色、民族音乐元素等,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利于丰富中国钢琴的音乐语境,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可以促进优秀钢琴作品的创作。

作者:王秀萍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君.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J].音乐时空,2016(01):94+105.

元素范文篇4

1传统造型元素中

“形”的传承衍生发展从造型元素在整个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难发觉,总有一些主题是永恒不变的。不论是在原始社会陶器、壁画等文物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图形、符号,还是后来的分门别类的种类繁多的各种民间传统艺术的造型元素,总能够看到一些存在于造型艺术中的恒常不变的主题。造型元素作为这些主题的外在表现形式要素,借以表达主题的内在意韵。这些造型元素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在时代的更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衍变发展,不论是材料的工艺技术,还是造型元素的艺术表现技巧,在这个历史变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艺术审美风尚。以龙形纹样这个在中国传统造型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为例,龙形纹样的造型在每一个时期都不同,都有变化。龙的初始形象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现在广为熟知的“大首、大口、长身、有爪、头生双角”的公共形象在商代基本定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艺术上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龙的造型则是这个时期最为典型的造型元素,在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上具有象征意义。青铜器造型艺术中龙的造型形态多为侧身、单角、单爪的图案化造型,追求对奢华、庄严的审美象征需求的表达,通过对龙的造型元素在外在形式美、内在造型结构特点等要素的塑造,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上实现了千变万化的、浓郁的、极具装饰风格的龙纹形态。到了汉魏时期,造型艺术形态随着时代的审美需求的变革,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格特征,龙的造型作为典型的造型元素,也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通过对画像砖或西汉帛画中出现的龙的造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龙的造型元素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龙纹造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不论是在极具粗犷风格的画像砖上,还是在精美绘制的西汉帛画上,摒弃了对奢华装饰的追求,着重追求对龙在奔驰飞腾中展现的雄壮气派的表达,在写实中带有适度的夸张的造型表现风格,营造出了形神兼备、浪漫洒脱的新的龙的造型元素。随着时代进入唐朝,国力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与外国在艺术文化上的交流沟通的日益增多,一些国外优秀的造型艺术被学习吸纳,融入到传统的造型艺术之中,尤其是随着佛教东传带来的佛教造型艺术的盛行,造型艺术的审美需求进一步促进了造型风格的变更,尤其是龙的造型形象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唐代的龙与商周以来的造型相比,体态更显丰腴华贵,造型形象被进一步加以丰满,现代我们所熟知的龙的造型元素包括背鳍、腹甲、腿爪、肘毛、髭、髯等构成肢体器官的结构都已具备。传统造型元素中这种“形”的传承衍变发展,并不仅仅只存在于龙的造型元素的变化这单一方面。在我们所熟知的其他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造型元素中,都存在着相类似的传承衍变发展的脉络,譬如凤纹、云纹、鱼纹、涡纹等。这种传统造型元素“形”的传承衍变发展,在对原始母题的内在审美精神蕴涵进行继承与延续的同时,又通过对其外在造型元素的形式进行衍变与拓展的过程实现这一审美精神的升华。传统造型元素中这种“形”的传承衍变发展,其审美意识的发展的内应力是一方面,同时不断参考、吸纳外来造艺术的精华,不断实现与本土造型艺术的交汇融合,也是造型元素产生衍变发展的重要源泉。这种融合的造型元素成为了我国传统造型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敦煌莫高窟中常见的造型元素———千姿百态的卷草纹样,就是由忍冬草为原型创造出来的,这种造型元素就是由西域在汉魏时期传入的;再比如唐代最典型造型元素———纹样宝相花,其造型就是在我国传统造型元素莲花的基础上融合了牡丹花、海石榴花纹样的特点,形成的一个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纹样,其中的海石榴花元素就是来自于波斯。诸如此类的交汇融合生成新的衍变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辟如葡萄纹、番莲纹、狮子纹等。在这样一个衍变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外来的造型艺术元素并没有进行生搬硬套,而是在融会贯通中外造型艺术元素的造型特征及其内在韵味的基础上,逐步吸纳分化,使之成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中重要的一部分。

2传统造型元素中“意”的传承延伸发展

对于传统艺术造型中优秀的造型元素,历代以来,许多的传承者都对其进行了反复的描摹研究。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历代许多的传承者进行不懈的研究呢?仅仅是因为其具有美学审美价值的外在造型元素吗?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就可以发现,在这些我们看得到的、表象的外在造型元素符号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在的表象层面下的“意象”象征表达,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的意象内涵。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作为一种外在的、表象的符号,是我们内在的审美观念的外化表现,是民族内在文化的意象内涵借以表达的外在视觉表现方式。这些内在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是古人在对自然的神秘现象产生敬畏之后,所形成的对自然神秘因素的崇拜,以及因此产生的宗教崇拜,并在这些崇拜的心理期许中衍生出的对生命和生活的积极期望,正是这种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企盼,给这些多姿多彩的造型元素符号赋予了富有吉祥寓意的象征。这种对造型元素的内在文化意蕴的“意”的执著追求,对于“形”的衍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传统造型艺术外在的表现元素,“形”在“意”的促使下得以不断的传承衍生,诞生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内涵。可以说,传统造型元素的外在表象视觉元素“形”的衍生发展,是在富有内在文化意蕴的“意”的历史衍变发展过程中催生出来的。例如图腾崇拜中对凤凰的崇拜,使得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中鸟纹元素的外在视觉形象元素的“形”有了从原始的“阳鸟”到“朱雀”,最终再到我们现在熟知的“凤鸟”的历史衍变过程。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符号的这种“形”的延伸与衍变,与其内在的“意”的文化底蕴的衍变发展是分不开的。作为外在视觉元素的“形”,在其衍变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其富有文化意蕴的原始母题的“意”的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延伸发展的过程。

3传统造型元素中“神”的文化精神传承发展

元素范文篇5

能力培养:比较碳族元素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对碳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讨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方法。

科学思想:通过对弱酸的酸式盐化学性质的讨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体验学习乐趣。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和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重点:碳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的酸式盐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有人提出:现代化学是以碳和硅为首的化学,你知道哪些有关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见附1)

举例。

板书

提问

讲解

板书

第一节碳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

1.结构特点

画出C、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比较它们的相似与不同。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评价,重复正确答案后板书。

相似点:最外层4e。

不同点: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

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在草稿纸上写。

比较C、Si原子结构的异同。

板书

投影

组织讨论

2.性质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2页,总结规律,填写下表:

(见附2)

从物质结构角度分析金刚石比晶体硅的熔点高的原因?

阅读课文,总结规律,填表。

讨论后回答:

都为原子晶体,但碳原子半径比硅的小,碳原子间键长比硅的短,键能比硅的大,所以熔点高。

讲解

实验

板书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比较碳和硅的非金属性强弱。

Mg2Si和盐酸反应

Mg2Si+4HCl=SiH4↑+2MgCl2

SiH4+2O2=SiO2+2H2O(自燃)

观察、比较硅烷、甲烷的稳定性,确定非金属性碳比硅强。

展示

讲解

金刚石、石墨图片,C60结构图片,硅、锡、铅实物样品。

碳族元素从上到下由非金属递变为金属的趋势非常明显。碳族元素C、Si、Ge、Sn元素的+4价稳定,而+4价的Pb有强氧化性,Pb的+2价稳定。

观察、记忆:

C、Si:非金属

Ge: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

Sn、Pb:金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

讲解

投影小结

二、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碳族元素的代表物之一——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过一部分下面分别讨论和总结:CH4、C、CO、C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从碳的化合价分析;CO2、Na2CO3的化学性质——从物质类别分析。

(见附3)

分组讨论、总结:

一组:CH4、C

二组:CO、CO2

三组:Na2CO3

(举他反应实例)

实验

练习

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当出现大量沉淀时暂停实验。

继续通入CO2至沉淀完全溶解。

将amolCO2通入含bmol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讨论a∶b为何值时:

产物为CaCO3、H2O____________

产物为Ca(HCO3)2____________

产物为CaCO3、Ca(HCO3)2、H2O___________

观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观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一学生黑板板书)

练习、讨论。

a∶b=1∶1

a∶b=2∶1

1∶1<a∶b<2∶1

实验

将上述实验得到的清液分成两份:

一份加入浓盐酸。

一份加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并根据反应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HCl+Ca(HCO3)2=CaCl2+2CO2↑+2H2O

Ca(OH)2+Ca(HCO3)2=2CaCO3↓+2H2O

OH+HCO3+Ca=CaCO3↓+H2O

(两位学生黑板板书)

讨论后得出结论:

弱酸的酸式盐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

小结提问

碳族元素重要性质规律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可从哪几方面讨论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碳族元素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规律性变化的原因,是它们的电子层和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引起的。

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可以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所属类别入手分析。

作业

课本第2页1、2题。

随堂检测

1.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

A.CH4B.SiH4C.H2OD.HCl

2.将下列物质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

H2CO3、H2SiO3、HNO3、H3PO4。

3.将0.8molCO2通入含1molNaOH的溶液中,求反应后溶液中CO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元素范文篇6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

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

教学设计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1)元素:

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投影片展示]元素

原子

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

多少的含义

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

含义

举例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所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投影片展示: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③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

(2)物质分类:

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思考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

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3)元素符号:

①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

稀有气体元素:“气”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

③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

用卡片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课堂练习记忆元素符号名称及写法、读法。

(4)探究活动汇报:元素的故事。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加深对元素的理解和记忆。

4、板书设计:

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二.物质分类

三.元素符号

1.写法:一大二小

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四.元素的故事

探究活动

元素范文篇7

试剂:HNO3、H2SO4、HCIO4、HCI(均为优纯)HF(超纯)。

2、操作步骤

采集样品体积一般20—30m3。样品前处理方法(个别略有改动)如下。

(1)硫酸-灰化法[1]样品膜置入石英坩埚,加2Ml0.7%H2SO4,玻璃棒搅拦使样品充分润湿,浸泡1h,然后电热板上加热小心蒸干,将坩埚置马福炉400±10℃;加热4h,至有机物全部灼烧尽停止加热,冷至室温。再加1mLHNO3及少量去离子水,小心加热转入四氟坩埚,加4—6滴HF,在电热板上(铺石英砂)小心加热至尽干,用0.01molHNO3溶解,转移定容15Ml。

(2)常压消解法[2]用不锈钢剪刀将样品膜剪成小块,放入200mL三角瓶中,加2mLH2SO4,8MlHNO3,瓶口放置小玻璃漏斗,在电热板上加热至膜完全炭化,取下冷却。用水吹洗瓶壁,再加入3mLHNO3,2MlHCIO4,继续加热至溶液清亮(炭末除尽再加HNO3,HCIO4)取下漏斗,将溶液蒸至冒SO3,白烟,近干,冷却,加0.1molHNO3少许,微热使残渣溶解.转移定容15mL。

(3)高压消解法[3]将样品膜置入四氟乙烯瓶,加入HNO32Ml,H2SO4,0.5mL,HF1mL,拧紧不锈钢外套,置入干燥箱于190±5℃保温3h左右,冷却后取出四氟瓶置铺有石英砂的电热板上敞口加热,先缓慢加热后提高温度至180℃左右赶酸,冒白烟近干,用0.2mL。

(4)索氏提取法[4]将样品膜卷成筒置于索氏提取器内,蒸馏瓶中加入1:1HNO3100Ml,迥流3h,待冷却后移入烧杯中浓缩并蒸干,再用1%HNO3溶解转移定容15Ml。

测定方法: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结果与讨论

1.空白值比较

2.试剂连同空白滤膜一并按上述四种方法处理测定,结果见表1。

3.微量痕量分析空白值高低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本实验四种前处理方法;索氏提取法由于用酸量大(100Ml1:1HNO3),各元素空白值普遍较高(实验直接用优纯HNO3,未再提纯),部分元素如Cu等由于空白值高致使样品无法测定。高压消解法,硫酸-灰化法酸用量少,又避免了沾污,空白值均较低,对于不易被沾污的元素如Be,Co等,空白值各方法普遍较低。

4.方法回收率(准确度)比较

将已知量元素的标准溶液点入滤膜上(Be为0.050/μg,Cd为0.075μg.其他元素为0.75μg.接近实际样品中各元素含量范围).在烘箱内小心烘干,然后分别用上述四种方法处理后测定(见表2)。

高压消解法,常压消解法各元素的回收率都比较满意;硫酸-灰化法Cu、Cd等元素回收率偏低,可能是灰化损失所致;索氏提取法由于空白值高,Cu元素元法测定,Ni;回收率偏高。四种方法整个回收率范围在81—119%。

5.精密度比较

大气颗粒物,限于设备条件很难取到完全一样的多个样品,其精密度试验采用空白膜加标准溶液(绝对量为0.05-0.75μg范围)平行9次(分二批)消解后测定.

高压消解法各元素精密度都比较好,元素Be,Co四种方法精密度均较好.这两种元素各四种方法空白值较低,决定了它的精密度。

6.样品测定

将样品滤膜等分4份,使之重量相互误差很小,分别用上述四种方法消解处理测定(表4)。

多数测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个别样有差别,索氏提取法测部分元素结果偏低,如Be等,是提取不完全所致。

7.各种消解方法的优缺点

各种消解方法的优缺点。

高压消解法

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试剂用量少(单样耗酸3.5mL)空白值低,避免沾污,样品处理完全彻底,清密度好,准确度高,适用于同时处理大批量样品(一批至少20个样品)

样品处理周期稍长

常压消解法

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试剂用量15mL准确度尚可,工作周期短,可大批量处理样品

易沾污,精密度欠佳试剂用量稍多

硫酸灰化法

试剂用量少,(单样3-4mL)空白值低,样品处理彻底,清密度、准确度满足要示

设备昂贵,操作繁,工作周期长,处理样品批量小,(受设备限制)部分元素损失

索氏提取法

元素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空间,构成元素

现代的房屋建筑不再是单一的遮风避雨,满足居住要求。人们更重视的是房屋建筑内部装饰风格以及房屋建筑整体外观与设计。对建筑内部空间构成元素进行不同的搭配与设计,将使建筑空间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给人们一种空间美的享受,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空间构成元素包括:点与线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线与线的结合,线与面的结合。

1建筑与空间设计的联系

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不同之处在于,建筑空间更加注重整体与美观的实质性搭配。建筑空间不仅要满足实用性功能,也要符合居民的审美特点,具有美观性。建筑特点将实质性的具体形状与特定的艺术表现力相结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其发展空间也渐渐地被开发。建筑空间是由三部分组成:外部空间,内部空间,自身可塑性空间。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建筑的外观设计,整体建筑布局。内部空间是建筑内部与建筑自身大小相适应的建筑结构设计。自身空间具有可调控性和可塑性,关键在于空间元素的搭配呈现出的视觉效果。

2建筑空间的结构组成

建筑空间构成是由客观形状与主观概念组成。客观形状是建筑内部结构与功能的组成。例如:厨房的内部空间大小与厨具的配比,卧室空间布局与采光的配合。主观概念是建筑风格与房间布局的搭配。在现代更多人选择具有浪漫风情的欧式风格,这要求建筑的空间设计满足人们臆想的风格。空间构成元素有光、形体、点、质感。将这些元素巧妙的搭配,对建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建筑设计的美观性

建筑的美观需要融入现代化人们审美,也需要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为了更好的打造建筑整体美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海景房房价昂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环境与建筑的美好融合。而现代更多建筑无法打造海景房的环境,这就需要建筑空间元素完美结合来进行构造。

4建筑设计中空间元素的应用

建筑设计是整个建筑构造的基础。建筑整体质量实用性价值也与建筑设计息息相关。建筑的全程施工要按照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建筑施工方案是依照建筑设计的主观方向,制定的一系列符合实用性与审美的房屋建筑。然而建筑设计需要对空间元素进行巧妙的融合。将建筑元素进行合理的规划,既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又具有确定的实用性价值。建筑设计人员要具有整体统筹观,在进行建筑设计前。周围环境与房屋建筑的融合直接决定了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在设计好建筑整体外观时,就需要对房屋空间元素合理搭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功能性与舒适性。功能性是空间元素必须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给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感觉。例如:灯光的设计要求光线具有一定的照明能力,同时在设计方面,灯光最好能几种颜色变换,不同颜色的灯光给人不同的意境。4.1空间元素中点元素的应用。点元素是空间元素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点元素在空间构成上主要在建筑设计中来构造线。点元素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美观性。点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巧妙灵活的运用,将建筑的静态以活灵活现的形式呈现。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在于将点元素结合在同一个点位上。从这个方向以点为线,呈现建筑空间的独特视觉效果。点元素作为空间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设计建筑中的静态空间以灵活的动态形式呈现。同时可以根据居民的个人喜好改变建筑理念,设计符合居民审美要求的建筑。4.2空间元素中线元素的应用。点元素是最基本的空间元素,而由点元素构成的线元素,以自身曲线特征,勾勒出不一样的美。线元素的特点是运用流畅性和曲折感,将整个建筑空间呈现出一种十分立体的空间画面感。表现出理想的视觉独特效果。4.3空间元素中面元素的应用点构成线,线构成面。空间设计中面元素的运用十分重要。它决定着整个视觉效果的呈现。面状元素的运用不仅体现在外观设计方面,对于建筑内部的结构设计也需要面状元素的合理设计。面状元素的设计特点是以面状元素构造建筑物,呈现更好的视觉外观特点。4.4空间元素中体的运用。体元素的运用是由点,线,面共同构成的。体元素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传达效果。体元素的主要特点是将建筑以立体空间呈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打造立体美观效果。体元素的合理运用能够保证建筑空间设计体现更好的实用价值与美观性的结合。4.5空间元素中光和影的合理运用。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是光和影的合理搭配。光具有其随时移动,随时变化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光的搭配,可以突出建筑的空间设计效果,增强建筑设计的美观性和立体感。对于各方面的建筑设计,光彩的运用需要更精细的设计与配合。空间中影的运用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包括建筑的阳光照射投影,以及室内物品的投影。对于影的设计需要结合建筑的实际功能。例如:在卧室中,依照太阳东升西落的特点,要及时结合光的特点,合理与影搭配。在阳台上,要找到适合影的方位。4.6建筑空间元素中质感的运用。建筑物的质感,对于建筑物整体的结构和氛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物的质感是由相关设计人员对材料的合理选择而设计出来的。在质感的设计构造中,需要选择合理的石材,砌块等结构。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材料具有更多的特殊功能和结构,目前我国引用更多高科技技术设计材料。利用一些颜色更为艳丽的材料,可以在视觉感官方面传达出显著的效果,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

5建筑中结构与空间的整体结合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与空间的整体配合。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考虑。首先需要了解建筑的主体功能,对建筑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只有充分的了解到建筑各个空间不同的使用功能,才能充分合理的确定建筑所需形状。例如:体育场,竞技场等建筑由于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要求建筑空间的设计符合大且高的建筑特点;居民住宅楼要求建筑不能太过于密集,有一定的建筑隔离空间。同时,建筑在某种程度,需要结合本身的设计特点,因地制宜,确保建筑的外在设计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保证建筑结构的统一性。一方面,建筑的外在设计影响建筑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建筑的内部结构要求建筑的外在设计做出一定的改变。最终实现整体统一的外观效果。

6结语

建筑本身的空间元素设计对建筑的实用性和整体美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空间元素构成包括点与点的结合,由点构线,由线构面,由面构体等,其中包括光与影的结合,空间实用性功能与空间大小的结合,空间整体质感的设计,空间结构的统筹等各个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其实用性价值,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具有建筑的美观性。建筑空间元素的应用正是对建筑美观设计的充分体现。一方面,建筑空间元素的合理性搭配有利于提升建筑整体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建筑本身空间的设计构成符合建筑实用性功能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因此,要加强对建筑空间元素设计搭配的研究,推动建筑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闻伟国,王永.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5):27-28.

元素范文篇9

1.服装造型对国画的借鉴国画讲究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表达,而这种追求空灵飘逸,看似无意的美学意境恰恰是现代服装设计师们所要追求的。在服装设计中,服装整体廓形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繁缛、闭合极具层次感的形态上,现代的服装设计对服装廓形设计力打破传统,追求空间上的意境表达,追求服装廓形飘逸和空灵,常用看似不规则的线条和图案的融合来形成一种新的廓形。通过对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借鉴,来设计服装廓形,打破传统的靠某一局部造型为视觉焦点的设计。

2.服装色彩对国画的借鉴中国国画色彩并不追求色彩的冷暖,而是强调色彩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中国水墨画色彩笔墨处理淡雅饱和,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服装设计的色彩搭配正是追求色彩上视觉享受。中国水墨画在黑白色彩关系处理上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色彩的明暗、纯度来表达画作的意境。现代的服装设计中黑白灰色彩的搭配是永恒的经典搭配,通过对面料、服装服饰色彩的晕染的虚实明暗的工艺处理,使得服装本身的设计呈现出或优雅高贵、或妩媚性感的状态。

3.服装意境对国画的借鉴意境美属于我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中国画在画作上通过对笔墨情趣的线条等的表现,营造出意境美感。服装设计本身也极力追求意境美,无论是服装本身的设计,还是服装与模特、舞台灯光以及舞美设计的融合,使得服装本身的设计在周围环境等相关元素的烘托下,极具意境美。设计师通过对中国画笔墨色彩元素、传统图案等的借鉴,运用服装工艺的处理力求使得色彩和图案在服装上呈现出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例如高级定制品牌夏姿·陈,设计师王陈彩霞的设计作品往往极具东方魅力。其2013春夏服装会上的作品在巴黎时装周一亮相立刻惊艳全场。她将传统的国画写意情趣完美的融合到服装本身的设计上,将传统的水墨画以及国画的色彩与服装完美融合,意韵悠长。

4.中国画传统图案的借鉴中国画的图案元素种类多样,或花鸟、或经典纹样、或者山水等等,其本身就是对我国传统图案的一种传承和弘扬。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中国或传统图案的借鉴随处可见。像是一些经典的蝴蝶、牡丹、青花瓷的图案元素等,不仅是国内服装设计师,连同一些国际知名设计师都越来越青睐中国国画元素的借鉴。一些华裔设计师,常对国画经典一些水墨花鸟、蝴蝶等进行借鉴创新,通过特殊工艺处理,在服装面料上立体呈现,或者把经典牡丹等作为服装本身设计元素中的一部分,对其基本立体的造型来达到装饰的目的。

二、中国画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1.国画元素以服装装饰形式呈现一件服装设计作品的好坏不单是看其服装的廓型以及色彩,对服装的装饰也有着美的享受和追求。中国画与服装本身设计的完美结合,使得服装本身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外,对服装的装饰作用也极具审美价值。中国画元素的服饰图案在服装中的搭配能使得服装具有生命力。例如一些花鸟、鱼虫等图案,经过设计师的加工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服装工艺处理,使国画的图案活灵活现的在服装上呈现,不仅仅是使得服装具有生命力,还起到点睛的作用。例如影视明星范冰冰在戛纳电影节是穿着的龙袍纹样的礼服,惊艳了世界。设计师充分借鉴国画元素中的龙的纹样,通过刺绣等手法对服饰纹样进行创新加工,使得服装本身极具我国历史文化韵律和现实的审美价值。

2.国画元素以手绘方式在服装设计中体现服装手绘是一种新兴的服装装饰形式,主要通过国画的表现和绘画手法来体现。一些经典的服装设计作品往往是通过直接在服装面料上进行国画图案纹样的手绘,来追求服装本身的艺术和审美价值。相对于刺绣,扎染等面料再造来讲,服装手绘更为简便,且易于操作。它可以根据服装定制者或者服装设计师个人的喜好来进行图案的绘画,可以是采用国画传统的水墨晕染方式,也可以是通过简单的白描等线条的勾勒来达到想要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国画元素的手绘对服装面料的要求相对较高。

3.国画元素以刺绣方式在服装设计中体现刺绣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观工艺。中国画元素一刺绣的形式在服装设计中应用较为普遍。服装作品往往会以国画传统色彩图案和纹样来作为刺绣的底稿,使得服装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服装上的刺绣作品或以山水写意小品形式呈现、或以工笔花鸟形式等把国画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刺绣出来的作品极具立体感,刺绣针脚细腻,匀称,使得绣在服装上的花鸟栩栩如生,仿佛之欲出。

三、结束语

元素范文篇10

关键词:服装设计;仿生元素;应用

各种生物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以较强的适应性形成了有助于物种繁衍的各种优势。此类特征为服装设计辅以极富意义的参考和启示。仿生元素运用于服装设计中的过程,很好地表明了人们日益深入地学习自然的过程。

1仿生服装设计概述

仿生服装设计不但体现在学习自然生物结构、功能、外形的合理性,而且还体现在通过仿生,学习其目的性和内在的规律性,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找到科学合理的前进方向。服装仿生设计重点是服装的色彩、款式、功能、纹理、材料等要素,模仿生态现象或者自然生物体的本质,以探索其文化内涵和内在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寻找设计灵感的艺术活动。仿生元素运用于服装设计中,重点表现在服装的色彩、功能、面料、造型设计设计等领域。

2仿生服装设计元素的类型

2.1造型元素。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服装设计师们越来越热衷于仿照自然界生物的各种造型来设计时装样式。他们从大自然千姿百态的世界中,借鉴和发现仿生服装造型设计的素材和资源。迪奥是法国知名的服装设计师,1953年他萌发了将郁金香花和喇叭花的造型当作灵感,顺势推出了“NewLook”的造型设计,它也被当作服装仿生设计领域的一个经典作品。然后他开始依次采取A、H、Y等多个大写英文字母,逐步比拟自己服装设计作品的相关廓形。2.2色彩元素。在设计仿生服装的色彩时,设计师会按照差异化的设计需要和色彩心理,将其当作自己的服装设计基础;借助设计者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把握,将自然界原本的色彩模仿接转化成非自然化的服装色彩,这也是设计师和自然界情感交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服装设计被赋予了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色彩仿生进行了升华和浓缩,实现了对既有素材的超越。如花的颜色亮丽、鲜艳,设计师在色彩运用方面一般情况下会借鉴它们美丽的色彩,有效地呈现出服装设计作品的季节性。2.3面料元素。在服装设计中,面料、色彩、廓形是三种基本要素,服装面料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现代社会倡导自然和谐、环境保护的主旋律,更倡导服装面料材质中的仿生设计,但不能采用名副其实的动物皮毛,比如植物叶子或者鸟兽羽毛等。应该以人造纤维仿制各种自然纤维织物,如仿裘皮、仿全毛、仿真丝等仿生面料,被广泛地运用在服装设计中。2.4纹理图案元素。自然万物饱含着各种差异化的图案肌理形式,如飞禽走兽、山川走势、行云流水、日月星辰的多种变换等。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将上述生态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来,会给人们带来无尽遐想以及奇妙空灵的韵味。不但能够直接仿生植物、动物表面凹凸的纹路和效果等,也能够采取特殊的蜡印、印染形成的冰纹以及各种编织手法,这些都能够呈现出大自然中差异化的美的纹理、图案效果,它会更进一步地发展面料在服装图案肌理中的仿生设计。2.5配饰元素。设计师们在设计当代服装配饰的过程中,采取了诸多夸张和写实的动植物形象,将它们当作仿生元素。现代配饰的各种仿生设计有着鲜明的装饰趣味性,如帽子、挂件、顶链的仿生设计中涵盖了水果、植物、动物等形象。比如常见到的蝴蝶、蜘蛛、蜻蜓、鱼类等形象,都被用在首饰、服装等设计中。龙、凤、和平鸽、金鱼的形象,被反复用在手镯、戒指、耳环上。

3仿生元素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的方法

3.1配饰、图案等细节运用方法。首先是直接运用法。它指的是直接在服装设计中排列组合动植物上的相关纹理和图案等多种仿生元素、模仿或者堆砌应用到相关服装的配饰和面料中,以实现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更强烈、更直白地彰显仿生服装设计的整体特征。其次是间接移用法。它指的是在设计仿生服装的过程中,采取那些典型的细节元素设计,间接性地变革或者移用相关的工艺、色彩或者图案,逐步弱化相关仿生元素中那些保守原始的部分意义,使其呈现出实用性强、时尚感强等多种特点。3.2面料与色彩的运用方法。仿生设计中的面料和色彩运用方法,重点涵盖了通过变形重组、空间再造、色彩自由等诸多表达方式,不存在严格化的设计结构,既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3.3造型应用方法。首先是整体写实运用法。它指的是借助动植物等多种仿生设计事物的外部轮廓,直接地运用这些仿生元素,以呈现出表达服装设计的整体风格和造型。其次是局部借鉴法。这种方法指的是经过观察以及学习相关的仿生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抽象,实施必要的重组整合,使其摆脱原本具有的各种自然形态的约束,综合运用色、体、质点、线、面等多种符号,以呈现出生命力和活力,改变它的形式、尺寸、比例等。可以采取含蓄内敛的设计方式。大部分情况下用在服装的袖子、领子、结构线、裤子等,入荷叶领、马蹄袖、羊腿袖、灯笼裤等,均属于局部借鉴相关的仿生元素,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设计效果。

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活力是无穷无尽的,服装设计师应该善于吸收和汲取大自然中的色彩、造型、轮廓、图案肌理等内容,将其当作服装设计的重要思路之一。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从自然界中发现和找到更多的仿生元素,激发人们追求舒适与和谐的心理需求,满足基于自然美感的人类视觉审美需求,切实提升服装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妍媛.仿生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整染技术,2018,40(12):43-45.

[2]李莉.仿生元素在服装面料再造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