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5:33:04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1

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课书,了解到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那宏伟的建筑和优美的景色。如果今天想亲自去看一看,还可以看得到。在颐和园之前,我们国家还有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板书),但是遗憾的是圆明园这座世界有名的园林,已经被毁灭了(板书)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什么也看不见了。今天我们要学的第22课就是《·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助词"的")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甲: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被毁灭?

生乙:圆明园是怎样的一个园林,是被谁毁灭的?师:除了这两个问题之外,还要明白另外两个问题。

第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接课题后板书"·为·什·么"?)

第二,他是怎样写的?(在为什么后接着板书"·怎·样·写"?)这就是我们学习第二十二课要解决的四个问题。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要请五位同学逐段读课文,主要听每个字音读准了没有,读得流利不流利。生:(甲、乙、丙、盯戍各读一个自然段。)

师:五位同学都读得不错,只是第一位同学再读时咬字清楚一点。下面请大家浏览全文,练习给课文分段。

生:(自由读,浏览全文,边读边思考如何分段。教师桌间巡视,了解划段情况,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师:全文可分成几段?谁来说说怎么分?

生:全文应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段落划分正确。谁能再说说各段主要写什么?生:第一段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介绍圆明园的景观和收藏的历史文物;第三段写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经过。

师:现在我们逐段学习,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生读)

师: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理解它?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板书:祖国......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谁能进一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损失非常巨大。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来的?

生:"不可估量"说明损失巨大,估计不出来,损失无法计算

。师:说得非常好。对第一段,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也就是课文的第2、3、4自然段,参照课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问题去思考这一问题。

生:(小声细读第二段课文。教师桌间指导)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第二段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写了圆明园的组成;圆明园的景物;当时世界最大的收藏。

师:(板书"组成、景观、珍藏")好,现在我们先看圆明园是怎样组成的?请同学们读第二段的第一自然段。然后说说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生:(读后答)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组成。

师:"举世闻名"的意思是什么?生:整个世界都知道师:全世界都知道这座皇家园林。这个"举"字可不是"举起来"的举,它当"全"来讲。谁能说说圆明园的组成?

生: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大园的东、西、南三面,众星烘月般地环绕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师:整个园林的建筑,共花费了150年,占地面积5200亩,清朝历经六位皇帝,他们继位后都根据各自的要求,不断设计和建造新的景观,因此才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和优美的景色。读了这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来形容。或者说,你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觉得圆明园怎样?生甲:我觉得"金碧辉煌"。

师:(摇头)不能这样说。

生乙:"众星烘月"。

师:那是形容分布的形状。

生丙:"宏伟壮观"。

师:很恰当。

(板书"规模宏伟")圆明园的景观怎样?作者有什么感受,读了第三自然段也就知道了。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先来说说作者的感受?

生:作者漫游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请大家读这个自然段前面的几句话,把它分为两层来思考。哪位同学来分层?

生:第一层从"圆明园中",到"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第二层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到"还有西洋景观"。

师:说得好。谁还能说说这两层的意思?

生:第一层:写景观;第二层写这些景观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筑的。

师:加上作者的感受,这个自然段一共有三层意思。请同学们读第一层。

生:(齐读第一层。)师:读后,你觉得圆明园的景观怎样?

生:景观很丰富(师给予肯定,并板书"丰富")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景观很丰富?生:有殿堂,有亭台楼阁,有买卖街,有田园风光......。师:回答得正确。你们知不知道"买卖街"是什么意思?

生:在街上做买卖。

师:(补充说明)皇帝心血来潮了,想了想一般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于是就布置起做生意的店铺,酒馆、茶楼,作坊,跟一般街市一样。宫里的太监、宫女装扮成做生意的样子,有买有卖,很是热闹。皇帝游逛一番,看看怎么做生意。但不是天天如此,皇帝走后,一切又都恢复原样了。所以课文中有"象征"二字。另外,还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是这个意思。在田园里布置有耕种的,有放牧的,供皇帝观赏,皇帝一走,一切又恢复原样。师:下面请大家读第二层,这一层有很关键的一句话,谁能找到?

生:"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

师:如,海宁的安澜园。它位于浙江省海宁县、康熙年间,有个大臣在那里建个别墅,叫安澜园。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都住在这里,说明安澜园景色之美,于是,就在圆明园中仿照安澜园的样子建造起一个类似的安澜园。

生:"武陵春色"是怎回事?

师:近代大文学家陶渊明写的《桃花园记》描绘过这样的春色;一条小溪,两岸开满桃花,经过山洞,来到桃花园......。根据这里的景色建造的景观在此称作"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什么是西洋景观?

师:举个例子来说吧。圆明园中有个海燕塘,就属于西洋景观,它是仿照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也就是说,除了丰富之外,圆明园设计还很奇特。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里的第三个内容:圆明园的珍藏。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

生:(默读第二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对。上自先秦用的青铜器、装酒用的礼器、祭祖先用的青铜器具、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在圆明园都有收藏。师:作者写到这里心情会怎样?

生甲:很高兴。

生乙:很自豪。师:说得好,还有补充吗?

生丙:非常热爱。

师:(板书:"自豪、热爱")现在让我们用这样的感情,练习读课文第二段。

生:(练习有感情地读,体现自豪、热爱之情。)

师:齐读第四自然段。读时,有几个词要强调出来,如"不但......还......""上自......下至......""最大的"。

生:齐读。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师:上节课,学了课文第一、二段。了解了圆明园的组成和它的景观及珍藏,它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首段一句话是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恨和痛惜的感情。第二段表达了作者自豪和热爱的感情。我请同学带着这种感情来读第一、二大段。

生:(读课文第一、二段。)

师:读得感情充沛,表达得比较完美。但是,就是这样一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被谁毁灭的?他们是怎么干的?请同学们听老师读最后一段。(师读)现在请回答一个问题,圆明园是被谁毁掉的?一起说。

生:英法联军!

师:能不能用课文中三个字概括出来,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生:(纷纷举手)"掠"、"毁"、"烧"。师:概括得好。(板书:"·掠、·毁、·烧)请看课文,侵略者是怎样掠的?

生: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又是怎么毁的呢?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任意"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生:烧呢,他们是怎么干的?

生:大火连烧两天,实际上一共烧了整整三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大火连烧两天的?生:课文中写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师: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设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写到这里,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生:愤恨!

师:(板书:"愤恨"。)"瑰宝"和"精华"是什么意思?生: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我们用作者这种感情读最后一段。

生:(认真练读)。

师:再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说说全文记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生:通过对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宏伟建筑和珍藏的历史文物的简要介绍,及英法侵略军疯狂地掠夺、任意破坏,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悲剧。

生:因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所以英法侵略军才敢打到北京来。

师:说得对。联系现在,你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国要富强,要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科技、军事现代化,使侵略者再不敢打我们的坏主意。师:谁能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意思?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2

我读完这片文章后,我感受到了圆明园原来是这么美丽,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但是这么美丽的一个万园之园,竟然被几个强盗给毁灭了。那些强盗就是英法联军,他们实在坏透了。把能抢的东西抢去,不能抢的还烧掉,毁灭罪证,我实在太痛恨他们了。

圆明园是一个聚集了许许多多风景名胜精华的一个大公园,在世界历史上称的上为万园之园。在圆明园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所有最珍贵的文物全都放在里面,给人们参观。有些物品还是工人们用了几个世纪辛辛苦苦的做出来的,做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是被英法联军一抢而空,还把圆明园烧了,彻彻底底的被毁灭。多少劳动人民的辛劳,才换来了这么美的大公园,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等于是把劳动人民的心烧了。圆明园是给人参观的,不是给人破坏的。圆明园已经被风景名胜的精华渗透了。但是我看到了今天的圆明园实在太伤心了,这就是英法联军惹的祸。

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3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贺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恶的是万恶的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我国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还让我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的国格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而清政府和洋人们不明白,在这蒙受侮辱的背后,又有多少万双泪汪汪的眼睛在看着他们;有多少双愤怒的眼睛怒视着他们;有多少万人正准备揭竿而起,他们却丝毫不顾人民的死活。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4

1.写法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中第三段集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景况。教学重点不是体会圆明园昔日有多辉煌,而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将一个偌大的圆明园用简单的六句话概括出来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作者采用的是“对照”的写法。园中金碧辉煌的大建筑物与玲珑剔透的小建筑物形成对比;热闹的买卖街与宁静的田园风光对比;现代的名胜古迹对照古人的诗情画意;各具形态的民族建筑对照西洋景观。正是这种鲜明的对照写法,使得作者笔下的圆明园如此了得,使得读者眼中的圆明园如此精湛。顺势而导,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写自己熟悉的建筑物。这就是很好的练笔点。

2.表达方式

还是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作者着实在写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大部分的笔墨却写圆明园昨日的辉煌,作者用意何在?因为只有辉煌的东西毁灭之后,我们才会更加痛心疾首。所以同学们要想写一件今日物体之毁灭可以先写昨日之辉煌,此处也是学生写作的切入点。

二、依据文本的特点,找准练笔的切入点

1.在情感交融处练笔,目的是升华情感

当学到《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是昔日圆明园的景象,而今天园的样子呢?(教师此时用多媒体展示其断壁残垣)它是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请你读读第五段。听你读,老师能感觉到你的气愤,你为何这么生气?“”是啊!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这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学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此时,学生的情感已酝酿良久,落笔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并非难事,而且此时的练笔也能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

2.在文本经典处练笔,目的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在生活中,无论是要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还是需要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离不开说明性的文章。说明性文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说明文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说明文的语言具有鲜明、准确的特点,小学阶段的说明文虽浅显易懂,但仍具有基于小学生已有认识经验鲜明、准确、简洁的特点。二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介绍的是动物尾巴的特点,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此处就是很好的文本经典练笔点。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学着作者的样子,问一问,编一编。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练笔“: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最好看?”

3.在文本留白处练笔,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

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我再也忍受不了了,趴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此时,母亲和父亲还在客厅争吵。“”同学们,爸爸妈妈在客厅是如何吵架的?你能写一写么?用上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在文本留白处选择练笔的切入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在意犹未尽处练笔,目的是拓展延伸

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描述了一对极其穷困的夫妇,在他们潦倒的情况下,拉开帐子有一排的孩子,这时他和她的丈夫会想写什么呢?留白处的练笔巧妙地拓展了文本内容。

5.在改写诗文处练笔,目的是创设情境,联想入境

一提到改写诗文,我们往往误解为诗文翻译。事实并非如此。常言道,会读书的人是把文字读成一幅画。诗文改写亦如此,是将作者诗的语言描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给人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潜移默化中读者就已入诗入境。

三、总结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5

您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是长江,祖国在我心中是黄河,祖国在我心中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祖国在我心中是300万平方公里海洋。但是,中国这么美丽的土地,在八国联军的破坏下,也变得不堪一击。而中国的英雄儿女也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于敌人们殊死搏斗,他们为祖国而不顾生命的精神,使我们佩服!

展开中国地图,迎面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映入眼帘——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湖南的凤凰古城、芙蓉镇。张家界的武陵源、天子山。海南的西岛,天涯海角。江西的九华山、庐山……但是做让我为之骄傲的还是祖国首都的风景名胜——圆明园。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但是,如此美丽的园林却在1860年被毁灭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但是,那时候的祖国非常的落后,非常的贫穷,在洋炮的攻击下,长城,圆明园,不堪一击!可是,我们中国的英雄儿女并不服输,为了祖国,奋战在第一线上,和敌人殊死搏斗,不顾生命危险深入敌人,为了偷取情报,多少人死在了敌人的枪下……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6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自己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我国先哲孟子强调“心之官则思”,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在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早在15世纪的苏格兰W·德拉蒙德说过:“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顽固的,不会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敢思考推理的人是奴隶。”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

一、尊重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

在弘扬学生主体的实践中,对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

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正如美国学者奥尔科特所说:“真正的教师保护着学生,不使其受他人的影响。”

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

二、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

宋代学者陆世仪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意思是说独立的见解是想出来的,不去想就谈不上什么见解。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学生的独立见解就会如不竭的山泉汩汩流淌。

1.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挑山工》一课,在引导学生比较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走路方式、速度和结果,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坚持到底)后,老师可启发学生:还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如果从登山的目的去比较,就会得出另一种认识。挑山工以挑货上山为谋生手段,当然得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是以登山为休闲方式,当然是走走停停。目的不同,行为方式也就不同。

2.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思考

发散思维提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作出多种答案。

如教完《圆明园的毁灭》,笔者曾提出这么一道问题:从《圆明园的毁灭》,你想到什么?启发学生:

(1)从文章内容和标题的关系去想;(2)从圆明园的毁灭的原因去想;(3)从圆明园的奢华去想;(4)从圆明园的毁灭的结果去想。学生认识之深刻出人意外。如有的学生说,根据课文的内容,标题应改为《圆明园的美及其毁灭》,如果保留原标题,课文应修改,主要写毁灭过程;又如有的说,圆明园是清政府自己毁灭的,清政府如果不是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也打不进来。

3.从非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

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深有感触地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这直觉和灵感就是非逻辑思维。

小学生也可以运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像思维那样严谨,没有经过明显的推理过程就直接提出结论。在直觉思维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它是怎样进行的,也不能用语言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但是它在认识事物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生许多不同一般的见解都是直觉思维的产物。

如教完《西门豹》,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一个学生说:“西门豹太残酷了!”问他们为什么,他再也说不出来了。这个同学用的就是直觉思维。老师抓住这个话头,启发学生:不给河伯娶媳妇,还有其他办法吗?有的同学说,可以事先进行宣传工作,让大家知道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有的同学说,可以把带头搞迷信的人抓起来,关他几年,其他人就会害怕,不搞了;有的说,应该修水利,不发大水了,老百姓也就不会想着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对学生直觉思维得出的见解,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能把见解清楚地表达出来。

小学生直觉思维,经常无意识地运用联想的方法,如看到冰河解冻,就会想到冬去春来,想到万物复苏。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联想,以利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三、激欲励志,让学生肯想

激欲,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英国学者约翰逊说过:“人生是从需要走向需要的进程,而不是从满足走向满足的过程。”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就必须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7

试用修订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自己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我国先哲孟子强调心之官则思,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指出: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在他采取我们的看法。早在15世纪的苏格兰W·德拉蒙德说过:不愿思考推理的人是顽固的,不会推理思考的人是愚昧的,不敢思考推理的人是奴隶。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一、尊重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在弘扬学生主体的实践中,对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正如美国学者奥尔科特所说:真正的教师保护着学生,不使其受他人的影响。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二、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宋代学者陆世仪说过: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意思是说独立的见解是想出来的,不去想就谈不上什么见解。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会想,学生的独立见解就会如不竭的山泉汩汩流淌。1.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挑山工》一课,在引导学生比较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走路方式、速度和结果,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坚持到底)后,老师可启发学生:还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如果从登山的目的去比较,就会得出另一种认识。挑山工以挑货上山为谋生手段,当然得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是以登山为休闲方式,当然是走走停停。目的不同,行为方式也就不同。2.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思考发散思维提一种多向开展的思维,它不墨守陈规,不拘泥于一种想法,而是广开思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对问题作出多种答案。如教完《圆明园的毁灭》,笔者曾提出这么一道问题:从《圆明园的毁灭》,你想到什么?启发学生:(1)从文章内容和标题的关系去想;(2)从圆明园的毁灭的原因去想;(3)从圆明园的奢华去想;(4)从圆明园的毁灭的结果去想。学生认识之深刻出人意外。如有的学生说,根据课文的内容,标题应改为《圆明园的美及其毁灭》,如果保留原标题,课文应修改,主要写毁灭过程;又如有的说,圆明园是清政府自己毁灭的,清政府如果不是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也打不进来。3.从非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想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深有感触地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这直觉和灵感就是非逻辑思维。小学生也可以运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不像思维那样严谨,没有经过明显的推理过程就直接提出结论。在直觉思维过程中,主体不能明确它是怎样进行的,也不能用语言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清楚地表述出来。但是它在认识事物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生许多不同一般的见解都是直觉思维的产物。如教完《西门豹》,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一个学生说:西门豹太残酷了!问他们为什么,他再也说不出来了。这个同学用的就是直觉思维。老师抓住这个话头,启发学生:不给河伯娶媳妇,还有其他办法吗?有的同学说,可以事先进行宣传工作,让大家知道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有的同学说,可以把带头搞迷信的人抓起来,关他几年,其他人就会害怕,不搞了;有的说,应该修水利,不发大水了,老百姓也就不会想着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对学生直觉思维得出的见解,还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能把见解清楚地表达出来。小学生直觉思维,经常无意识地运用联想的方法,如看到冰河解冻,就会想到冬去春来,想到万物复苏。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联想,以利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三、激欲励志,让学生肯想激欲,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英国学者约翰逊说过:人生是从需要走向需要的进程,而不是从满足走向满足的过程。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就必须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首先是要启发学生乐于质疑,欲求真智,必先疑之,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凡事都创根问底。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就会永远有刨根问底的劲头。其二,思考即生活,要鼓励学生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思考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其三,要鼓励学生以思考为荣,以有自己的见解为荣,除了思想以外,我别无财产,但这就是使我满足的巨大财富。励志,就是磨励意志。美国著名学者爱默生说过:世界上最艰苦的事是什么?是思想。思想的果实是甜的,但思考的过程却是苦的。没有刻苦的精神,思考就会深入不下去,甚至半途而废。在学生想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坚持到底,再给时间让他们思考。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只有苦的砥砺,它才能孕育和开放。总之,只要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学生就会逐步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并乐于表达出来。在不同见解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像种子那样萌芽成长成参天大树。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8

看完电影《火烧圆明园》,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的眼在流泪,心也在流泪。我的心灵被莫大的耻辱吞噬着,被愤怒的火焰灼烧着。

放电影的影院里响起悲壮的音乐,《火烧圆明园》开始放映了。电影刚开始,就出现了这样几个镜头:圆明园里熊熊的大火无情地燃烧着,一批又一批的宫殿烧塌了,圆明园成了一片废墟……看到这里,我又气又恨:“圆明园——这个世界上最美丽豪华的公园竞毁在英法联军手里,真可恨啊!”我发现四周的人看到这里,都紧皱眉头,紧握双拳,气愤极了!

圆明园里的建筑十分雅致,还有许多景点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圆明园里还有许多奇珍异宝。可是那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在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清朝政府是腐败无能的最好罪证。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9

一、多媒体丰富课本知识

小学语文是个打基础的时候。所以这对好动的小孩子来说是枯燥无聊的。可是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相关课本知识的有趣的课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更有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与了解,更好地突出了教育学的直观性的原则。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由于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观都已消失,无法再现,但为了让孩子们更能了解到一个美好事物被毁灭的悲痛,可以查阅大量有关1860年鸦片战争的资料和介绍圆明园的文字记载,了解了当时的历史情况。还可以用电脑看电影《圆明园的毁灭》,反复观看,从中截选了大量反映圆明园景色的画面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片断。最后在通过多媒体用具展现,播放的时候配上相应的音乐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

使用多媒体,能使学生清楚的认知在道路上的障碍,帮助他们理解课本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并且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给学生带来更好课堂效果,填补语言的平面,这样他们就能够让自己加上想象的翅膀,从而能够使他们思维的能力提高。这样说吧柔软适中的土壤使种子更容易萌发,那么那种宽松的环境能够催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样会让大部分学生掌握那种自主获取信息、手、眼、脑达到统一和谐、多元刺激,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并且和传统教学方式相对比,老师教导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对比传统教学,现如今教师的教学有很多挑战,所以现在老师压力开始增大,原因是知识传授不是简单的复制课本。所以教师需要转变他们角色慢慢成为教学信息资源设计的主体,老师从前台走到后台。比如在《观潮》这一课,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以后,用电脑播放关于钱塘江涨潮的录像,配上激昂的配乐朗诵。学生一边欣赏凶险刺激的的钱塘江江水翻涌的景象,伴随激烈的乐曲声,荧屏上出现的危险的涨潮景象,以及与涨起的江水相比人无比渺小的画面,这能够让同学们产生了与作者和观潮者共同的感受体验。这样,学生将所学、所见、所听溶为一体,仿佛置身于惊险刺激的钱塘江之中,看到了澎湃的江水,单薄的观者,学生仿佛真正也成了观潮者……这种多媒体电教手段的应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钱塘江涨潮时的感受与体验,加深了对全篇课文的整体感知,而且这样还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想象。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语文是枯燥的并且乏味的,如果老师不能够在小学有效地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欲望,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将对学习语文一直保持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不会将自己完全沉浸到对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也许将一直对语文也许将一直会是知之者。如《小英雄雨来》一文篇幅较长,加上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甚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于是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看课本得到初步了解到看电影对课文有更深一步思考。这种从远离时代的不理解到对英雄雨来的崇拜赞美,学生的兴趣将可能会空前高涨。观看完电影让学生说说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了什么,然后再结合课文深入的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像这种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的题材的文章都都可采用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同时使教学变得充满活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

四、多媒体正确使用引导学生

语文和其它学科不一样,“语文”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语言文字,语言可以称为语文的核心,语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空间,这个空间远比直观事物来的大,我们感知,享受语言带给我们想象的语境。语文它把学习语言文字当做目标,不是通过图像来看到他描述的这个画面,而是由语言来想象这个画面。而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受,享受语言的实质上则是学生们将自己的所学、还有生活所带来的经验、感情、灵性再加上他们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文章的意境过程。如果老师就是简单地使用多媒体,或者说利用多媒体把直观的画面丢给给学生,不再让学生通过文章在脑海中呈现出画面。

综上所述,可以明白,有选择、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导,是非常有利的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控以及语文学习的养成。非常能够帮助学生们进行有创造地想象,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提高。还非常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更好地感受身边事物,也能够使学生情感得到放松,让他们能够在一种美的环境下使素质能够全方位的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文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学问,2009年第20期.

圆明园的毁灭范文篇10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效率

一、教师是多媒体教学运用的主导者,高素质的教师

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好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就一定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新的想法和新的观念,多媒体教学在常规教学中只是一个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一些难点更加的简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优美的音乐和文字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的来说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境,保证教学的质量。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以下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谈一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当做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卫国家的强烈责任感的一趟课程,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制作了很多和其相关的多媒体画面,首先要使用动画体现出圆明园这三个字,让学生解释出这三个字的意思,之后老师要引出课文的引言,之后,教师要配上比较优美的纯音乐,用不同画面或者是不同形式展现的字体来对圆明园进行具体的介绍,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要向学生详细的阐述圆明园辉煌的历史,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圆明园的布局形式,教师可以播放圆明园的平面展示图,学生就能够想象到真正的圆明园是有多么的宏伟壮观,在对学生讲解圆明园建筑风格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出圆明园中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的宏大美观的特点,之后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对圆明园中的美景进行展示,接下来就要给学生布置问题,想一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之后播放配乐,与课文相关的圆明园历史文物的文字。多媒体课件上可以展示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宝贝,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的珍惜和热爱。在圆明园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资料开展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借助这些直观性非常强的图片了解到祖国的文化,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对文章的内容充分的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在理解课文中圆明园被烧毁的时候,教师不需要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只要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就可以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内在的情感,之后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将学生带到课文当中的第五自然段,用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整堂课的教学。从实践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做这种多媒体语文课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要比普通的备课更大,但是其在教学效果方面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

(一)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或者是物都和学生的生活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只是依靠课文的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还不是十分的清晰和具体,而在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就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和具体的形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同时学生的兴趣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拓宽见闻

小学的知识面不是很广,生活阅历也不多,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感知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具体的视觉画面,学生的感知将更加的丰富,学生的视野也将更加宽广,从而真正地实现情境教学,将课文中的一些人事物充分的再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加的准确。

(三)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在小学的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延伸,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的去理解文章中的主旨,正确的分析人物的性格,也能创造出更加生动的场景。

(四)孕育情感,训练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很多内容都要求学生必须要能够体会学生内心的活动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缩小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差距,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单词单句的解释,应该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抽象内容更加具体,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情感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在内心中得到一个更加饱满生动的形象,这样也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剖析人物的心理,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很多,其中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只要运用得秦当好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玉霞 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伊图里河伊东中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