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4:19:43

医学专科

医学专科范文篇1

1.1对象与实施

课上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最后由老师总结补充。

1.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了教学效果有关项目。专业考试结束时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填完当场收回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4份,实际回收率为94%。所设置的备选项赋予分数值,给予正向评分,即:是为3分,一般为2分,不是为1分,。

1.3数据处理

对所有收回问卷进行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采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数据,核对无误后导出,利用STATA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每一道问题的报告率,并对本科、专科不同层次之间进行了χ2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总人数94人,其中医学专科学生46人,医学本科生48人。

3讨论

表1案例教学法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表2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概念及问题变得生动,易理解掌握表3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赋值评分表

3.1案例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本研究中发现78.72%的学生(专科80.43%,本科77.08%)对案例教学感兴趣,73.40%的学生(专科78.26%,本科68.75%)认为用案例教学法授课富有启发性,73.40%的学生(专科80.43%,本科73.40%)认为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促进了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85.10%的学生(专科93.48%,本科77.08%)认为案例教学使原先抽象的书本知识在经过讨论后变得易懂、易记,75.53%的学生(专科78.26%,本科72.92%)认为案例教学法丰富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70.21%的学生(专科71.74%,本科68.75%)认为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知道了各种环境中毒、食物中毒、职业病的诊断,各种食谱的编制等。70.21%的学生(专科73.91%,本科66.67%)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逻辑思维,65.96%的学生(专科73.91%,本科58.33%)案例教学法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由赋值评分表表3可见,专科生总分为29.70±3.46,本科生总分为29.42±3.36(满分33分),两者差距不大,说明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本专科医学生中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是肯定的。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是结合预防医学和医学专业的学科特色以及教学特点所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既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跟实际案例结合起来,避免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事实上,(下转第52页)通过案例讨论这种形式使学生积极思考,又可以听取学生和老师的观点,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再加上老师的总结,使学生对各类案例的分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不断选择适合的案例、更新教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经验,还需要更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

3.2案例教学法在不同层次医学生中的优势比较和评价

由表1可见73.91%的医学专科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而医学本科生仅有58.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对于专科生而言,在专业学习中学习兴趣仍然是影响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感兴趣的程度也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而案例教学很好的帮助专科学生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表2可见93.48%的医学专科生认为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概念及问题变得生动,易理解掌握,而医学本科生仅有77.0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在学习能力方面不得不承认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对一些专业课程的抽象的理论,而案例教学法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使理论变得具体和易于掌握、易于记忆。所以,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专科生,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法。

3.3实践表明,在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3.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预防医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具有自身的优点[4],但同时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法也有自身的缺点:查找案例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会严重案例教学的质量;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案例选择一定要适宜,否则会影响授课效果等。同样,传统教学法也有其优点:便于操作;师生都已经普遍接受和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在讲授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方面尤其适用等。因此,要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但同时注意适当结合传统教学法,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3.3.2案例的选择要求

预防医学案例教学法中所选择的案例及其问题要紧扣课本中每部分所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案例的真实性,当然可以根据学生前期课程,对案例进行适当调整,从而避免难度太高、难以分析与理解的情况。

3.3.3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是对教学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手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国内的各课程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法为主,传统教学法的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体系也比较成熟[5]。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和有效的实施,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考核时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重视案例的分析,将平时考核与卷面考试相结合,强调课堂提问、案例讨论课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平时考核,保证该部分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建议20%~30%)。鉴于案例教学法的自身特点,迫切需要探索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方案。

医学专科范文篇2

关键词:弱势专科医疗市场专科建设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安全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些工农业生产的意外事故在逐年下降,随之而来一些专科的病人来源在减少,市场在缩小,例如烧伤外科就属于这一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弱势专科。且现代医学的发展,旧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渐被新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的模式所代替,医学的范畴也由单纯的救死扶伤向着社会大医学过渡。

医学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一个医院一个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可能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优胜劣汰。在当前医疗市场中,像烧伤外科这一类弱势专科,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学科上谋发展,把这类专科做大做强,变弱势为强势,值得我们深思。

一、认清形势,更新观念,适应医疗市场

1.1适应医疗市场的变更工业的革命推进生产的现代化,文明生产及工人的安全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一些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在逐步下降,导致了像烫伤这一类病人的逐年减少,造成了整个医疗市场构成的变更。这类专科由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推病人”、“转病人”现象到现在的“等病人”、“要病人”、找病人”。病人是医疗市场的主体,也是专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及动力。所以说赢得病人是一个专科建设与发展的核心。

1.2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现代化的建设,医学模式也由旧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化。医学的范畴在扩大,已形成了一个社会大医学。社会及病人对医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已不能满足于以往的“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原则,转向追求更高的生命质量。医学面对的服务对象不但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人”。这样就给医学的各专科不断地提出新的课题。换句话说专科的发展不但要在专业水平上有发展,而且还要在经济、社会、管理有发展。只有这样该专科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医疗市场的不断变更。才能赢得病人,求得专科生存和发展。

二、创专科特色,树专科品牌是发展之本

在竞争日益强烈的医疗服务市场中,要在本专业领域具一定的声誉,在整个医疗市场中,在整个医院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通过:(1)敏锐地洞察学科发展的动向;(2)摸清外部环境及社会形势;(3)认清自身内部的情况及特点;(4)纵观当地医疗市场迎合市场的要求。科学地提出本专科在近几年的主攻方向,在人、财、物上,在临床及科研上均有所倾斜;在某一二个专题上做强做精,从而在本学科中创出自己的特色,而形成影响,具一定的声誉;只有回头客才是真顾客,只有能够向他人引荐本企业产品的顾客才是真顾客。顾客的忠诚度是企业生存之本。在医疗市场也是如此。在整个医疗市场中树立自己的专科品牌,从而赢得市场,扩大市场,赢得病人(特殊的顾客),得到发展。在这方面我院烧伤科这几年来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在提高烧伤整体救治水平的同时提出了提高手烧伤和头部烧伤医疗水平及功能康复,改善病人的功能的主攻方向,得到预期结果。在本学科中创出自己的特色,在专业水平上跨入国内先进行列,赢得了病人,社会知名度不断增大,专科业务覆盖区域不断地得到扩大,得到社会的承认,使专科病人得到了补充。

三、人才是专科发展的关键

专科建设,保证特色项目,用有限条件发挥出最大的科研效益,才能尽早、尽快多出成果。在这方面我们的体会首先是人才建设问题。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动力,也是医院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因素。在人才建设上要注重学科带头人的提高,只有他们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站在学科发展前沿,才能开发新的科研项目,研究出高档次的科研成果,使本专业处于本区域卫生系统内外较先进水平。专科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批学有所长的技术骨干和有知名度的专家,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专科不但要有一个合理人才梯队,而且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才结构,也就是说:专科的人才梯队在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技术职称上高、中、初相结合。从而使专科建设稳步进步,后继有人;在专科的人才结构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做到专科内的每一个人均有自己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专长,特色,做到在某一方面胜于科室中的他人,学得较深,而具一技之长。形成一个由不同特长,不同专业水平相结合的合理化的智能机构,从而使专科在学科上能够全面发展,从而节省专科中人才资源,做到各有所长,专业知识在本专科中得到互补,吸引专科领域中的各类病人,使他们得到最好技术水平的(专家级的)治疗。真正实行“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所长”的目标。

四、科学管理是专科发展的动力

管理就是根据一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科学预测,制定组织目标,并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对人、财、物等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争取最大效益,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有组织的控制活动。管理的核心通俗地说就是如何让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确的事。专科的建设和发展除了上述因素外,科学地进行科室管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科室这个小团体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程度实现科室的经济效益,这是科室管理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整体规划下的分工,在分工基础上的协调综合,才能是高效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管理活动的核心。第一,对全体科室成员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长、学历、职称、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各尽其能,各尽其责,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科室成员的潜力,为科室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也更好地节省了人力资源。目前在我们科室就存在人才的浪费,人力资源的浪费,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埋头于简单地劳动,换药,处理日常医嘱,写病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更适于他们的工作,例如像疑难病例的分析、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科教研等工作。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换药等工作完全可以像国外由护士及创面技士来完成。这样对专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项目,种类和量上重新进行分配,使得更合理,更经济,更有效率。第二,一系列制度,条例和操作常规的建立和健全。通过它们来规范科室工作,来进行科室的科学管理,在制度、条例面前一定要做到人人平等。第三,科主任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其必须是业务技术精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办事公道,淡薄名利,甘为人梯,而且必须懂管理,会管理,敢管理。科主任首先应该是个学习型的表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但要学业务,学政治,还要学管理,使自己在科室中永不落伍,从而带领的科室才能不断地进取,在专业水平上及组织管理上不断前进。公务员之家

医学专科范文篇3

关键词弱势专科医疗市场专科建设可持续发展

【Abstract】Undernewtimeandnewmedicalmodel,themedicalmarketisrenewedlyarrangedanew.Then,therearesomeweakspecialmedicaldepartmentssuchasburndepartment.Howwilltheybesurvivalinmarketcompetitionandgaintodevelop?Thewriterputforwardfiveviewpointstodiscussthosespecialdepartments’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

Keywordsweakspecialdepartmentmedicalmarketconstructionofthespecialdepartmentcontinuativedevelopment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安全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些工农业生产的意外事故在逐年下降,随之而来一些专科的病人来源在减少,市场在缩小,例如烧伤外科就属于这一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弱势专科。且现代医学的发展,旧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渐被新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的模式所代替,医学的范畴也由单纯的救死扶伤向着社会大医学过渡。医学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一个医院一个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可能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优胜劣汰。在当前医疗市场中,像烧伤外科这一类弱势专科,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学科上谋发展,把这类专科做大做强,变弱势为强势,值得我们深思。

1认清形势,更新观念,适应医疗市场

1.1适应医疗市场的变更工业的革命推进生产的现代化,文明生产及工人的安全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一些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故在逐步下降,导致了像烫伤这一类病人的逐年减少,造成了整个医疗市场构成的变更。这类专科由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推病人”、“转病人”现象到现在的“等病人”、“要病人”、找病人”。病人是医疗市场的主体,也是专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及动力。所以说赢得病人是一个专科建设与发展的核心。

1.2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现代化的建设,医学模式也由旧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化。医学的范畴在扩大,已形成了一个社会大医学。社会及病人对医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已不能满足于以往的“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原则,转向追求更高的生命质量。医学面对的服务对象不但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人”。这样就给医学的各专科不断地提出新的课题。换句话说专科的发展不但要在专业水平上有发展,而且还要在经济、社会、管理有发展。只有这样该专科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医疗市场的不断变更。才能赢得病人,求得专科生存和发展。

2创专科特色,树专科品牌是发展之本

在竞争日益强烈的医疗服务市场中,要在本专业领域具一定的声誉,在整个医疗市场中,在整个医院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通过:(1)敏锐地洞察学科发展的动向;(2)摸清外部环境及社会形势;(3)认清自身内部的情况及特点;(4)纵观当地医疗市场迎合市场的要求。科学地提出本专科在近几年的主攻方向,在人、财、物上,在临床及科研上均有所倾斜;在某一二个专题上做强做精,从而在本学科中创出自己的特色,而形成影响,具一定的声誉;只有回头客才是真顾客,只有能够向他人引荐本企业产品的顾客才是真顾客。顾客的忠诚度是企业生存之本。在医疗市场也是如此。在整个医疗市场中树立自己的专科品牌,从而赢得市场,扩大市场,赢得病人(特殊的顾客),得到发展。在这方面我院烧伤科这几年来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在提高烧伤整体救治水平的同时提出了提高手烧伤和头部烧伤医疗水平及功能康复,改善病人的功能的主攻方向,得到预期结果。在本学科中创出自己的特色,在专业水平上跨入国内先进行列,赢得了病人,社会知名度不断增大,专科业务覆盖区域不断地得到扩大,得到社会的承认,使专科病人得到了补充[1,2]。

3人才是专科发展的关键

专科建设,保证特色项目,用有限条件发挥出最大的科研效益,才能尽早、尽快多出成果。在这方面我们的体会首先是人才建设问题。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动力,也是医院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因素。在人才建设上要注重学科带头人的提高,只有他们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站在学科发展前沿,才能开发新的科研项目,研究出高档次的科研成果,使本专业处于本区域卫生系统内外较先进水平。专科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批学有所长的技术骨干和有知名度的专家,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专科不但要有一个合理人才梯队,而且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才结构,也就是说:专科的人才梯队在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技术职称上高、中、初相结合。从而使专科建设稳步进步,后继有人;在专科的人才结构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做到专科内的每一个人均有自己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专长,特色,做到在某一方面胜于科室中的他人,学得较深,而具一技之长。形成一个由不同特长,不同专业水平相结合的合理化的智能机构,从而使专科在学科上能够全面发展,从而节省专科中人才资源,做到各有所长,专业知识在本专科中得到互补,吸引专科领域中的各类病人,使他们得到最好技术水平的(专家级的)治疗。真正实行“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所长”的目标[3]。

4科学管理是专科发展的动力

管理就是根据一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科学预测,制定组织目标,并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对人、财、物等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争取最大效益,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有组织的控制活动。管理的核心通俗地说就是如何让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确的事。专科的建设和发展除了上述因素外,科学地进行科室管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科室这个小团体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程度实现科室的经济效益,这是科室管理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整体规划下的分工,在分工基础上的协调综合,才能是高效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管理活动的核心。第一,对全体科室成员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长、学历、职称、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各尽其能,各尽其责,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科室成员的潜力,为科室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也更好地节省了人力资源。目前在我们科室就存在人才的浪费,人力资源的浪费,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埋头于简单地劳动,换药,处理日常医嘱,写病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更适于他们的工作,例如像疑难病例的分析、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科教研等工作。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换药等工作完全可以像国外由护士及创面技士来完成。这样对专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项目,种类和量上重新进行分配,使得更合理,更经济,更有效率。第二,一系列制度,条例和操作常规的建立和健全。通过它们来规范科室工作,来进行科室的科学管理,在制度、条例面前一定要做到人人平等。第三,科主任是科室管理的核心,其必须是业务技术精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办事公道,淡薄名利,甘为人梯,而且必须懂管理,会管理,敢管理。科主任首先应该是个学习型的表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但要学业务,学政治,还要学管理,使自己在科室中永不落伍,从而带领的科室才能不断地进取,在专业水平上及组织管理上不断前进[4]。

医学专科范文篇4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可持续发展;现状

医学专科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离开学校后,个人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持续增长,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医学专科生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职业环境、继续教育环境等。外部环境既是他们赖以发育和成长的土壤,又是引导和激励其攀登更高目标的导向。[1]影响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自身的内部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医学专科生的内部因素将直接影响其身心发育、知识传承和综合素质拓展,是形成其可持续发展源动力的重要基础。课题组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4届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了内部因素的各个方面,收集到有效问卷827份。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初步了解到医学专科生内部因素对未来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家庭环境

(一)家庭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家庭所处的地域环境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认为北方多平原、大漠,视野辽阔,北方人多豪迈爽快,南方山川河流众多,南方人多迂回睿智。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智商,更取决于一个人的情商。[2]医学专科生家庭所处的地域环境将影响其未来的持续发展方向。乡镇基层和大中城市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导致教育水平和质量也存在较大距离。调查数据显示,68.1%的学生来自乡镇,父辈多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从时间和精力上都不能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给予更多关注,也就是说大部分来自乡镇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要落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这样的生源结构说明,大部分医学专科生早期教育相对薄弱,跳出农门可能是多数家长对子女的终极愿望。因此,很多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并不高,从而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家庭文化背景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其文化背景对子女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影响。诚然,文化水平不代表教育水平,但总体看来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学生能力的养成成正比关系。家庭文化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父母亲的文化修养、职业特点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为孩子耳濡目染;父母和子女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父母的一些思想观念无形之中会传给子女。[3]在调查的样本中,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分别占56.6%和68.8%,大学以上的仅分别占6.3%和3.0%。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我校医学生在家庭中接受到的文化教育非常有限,要求这些自身受教育程度很低的家长对孩子早期的品性、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好的启蒙实在勉为其难。个别家长甚至自身就缺乏科学的人生态度,对子女发展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身心素质

(一)身体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医学生走入社会后将担负人类健康的守护者,其工作强度一般都比较高,一个手术持续七八个小时也是常事,所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从事健康产业的基本前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身身体素质很好的占35.6%,比较好的占40.3%,一般的占21.8%。总体看来医学专科生在身体条件这个基础要素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这与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课外活动关系密切。

(二)心理素质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4]心理健康本来就属于医学的范畴,也是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因此,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将来胜任岗位职责的重要基础。本次问卷直接涉及心理素质的内容不多,但窥一斑可知全貌。在问及“心理素质如何”时,回答“很好”的占47.7%,回答“比较好”的占38.5%,可见,多数学生对未来充满自信。

三、专业思想

(一)选择专业

学生就读的专业并不一定是自身最初的意愿,有一些是听从亲朋好友的建议而选的,有一些是被调剂的。即使是自己当初的选择,也因为当时对高校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所学专业与最初期望有较大差异,从而动摇专业思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因兴趣爱好而选择专业的占25.4%,因为职业理想而选择的占34.9%,因为家庭原因而选择的占21%,其他因素占18.3%。从数据上看,多数学生的主观意识已基本形成,这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保持稳定的重要理由。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家庭力量和其他因素的作用,学生选择医学专业受其影响不小,这部分学生合计占比近40%。这一部分学生虽然勉强步入医学院校,但毕业后容易转入其他行业。因此,加强在校期间的专业思想教育,实现由“既来之则安之”到“干一行爱一行”的转变非常重要。

(二)职业规划

医学专科学生从进校起,就开始了与其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学习。应对因各种不同原因进校的、怀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专业思想逐步明确和稳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27.9%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明确,48.9%的学生认为比较明确,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清晰的奋斗方向。这对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三)从事职业

在对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职业与专业结合度高的占37.7%,认为与专业有关系的占54.1%,二者合计占比91.8%。可以看出,经过学校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思想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接受了所学专业,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四、学习状态

(一)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的好与坏对学习结果将产生直接影响。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医学生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在调查学习态度问卷中,45.3%的学生认为自己乐于学习,4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还可以。这一数据令人欣慰,至少表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状态是积极向上的。

(二)学习能力

仅有学习态度这个前提还不够,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还要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查中我们发现,在学习独立性和自觉性方面,认为自己很强的占23.3%,比较强的占41.1%,一般的占32%;在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认为自己很强的占22%,比较强的占48.6%,一般的占26.7%。医学专科生的中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学习能力方面能有这样一份自信的数据应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这对其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至少说明他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三)学习实践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一定的学习能力是医学专科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但最终的结果却还是要靠具体的学习活动。在针对学习习惯的调查中,认为自身习惯很好的学生占20.4%,比较好的占39.1%,一般的占33.6%。在调查图书馆阅览频次中,频繁借阅的占12.7%,较频繁的占30.6%,每周进一次图书馆的占29.9%,还有23.9%的学生很少进图书馆。从这些数据看出,医学专科生在校期间学习行为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图书馆的入座率并不高。这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毅力有待提高,这可能对其未来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人文素质

(一)人际沟通能力

医学毕业生在实际医务工作中,与患者、家属接触频繁,诊断治疗活动都离不开沟通和交流,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对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最终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在校期间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很有必要。在针对性问卷中,认为自身沟通能力强的占26.5%,比较强的占42.7%,一般的占27.6%。这说明多数学生能在工作中应对各种交流和沟通。

(二)团队协作能力

工作中各个角色之间的协作非常重要,配合融洽可产生合力。比如在医务工作中,医生、护士、护工不同岗位之间协作,甚至是医生与医生,护士与护士相同岗位之间协作,协作效果的好坏对患者的治疗会产生重大影响。在调查中,认为自身团队精神很强的占42.8%,比较强的占42.1%,数据非常乐观,令人欣喜。

(三)综合应用能力

医务工作者不仅仅要求在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具备足够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有很好数据和文字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科学地计划、分析和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前进。这些基本能力的养成主要依靠在校期间的学习和锻炼,当然职后的再提高也不可或缺。在调查的毕业生中,认为自身语言文字能力很强的占23.1%,认为比较强的占43.2%。作为大专毕业生,这个数据还不能算太乐观。究其原因是学生在中学时代基础不够扎实,医学院校在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的训练又往往因教学任务繁重而显得力不从心。另外,在数据处理方面,多数医学专科院校没有开设高等数学等数据处理相关的课程,个别专业即使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涉及数理统计,但缺乏数学知识的支撑,学生对统计学内容也只能一知半解。这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一个短板。

(四)开拓创新能力

医学专科生作为应用类医学人才,其主要方向虽然不是从事医学研究,但基本的创新能力还是必须的。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新意识和能力调查上,课题组设计了多个问题,比如“你是否喜欢异想天开”,回答“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分别占14.6%和26.5%;在问及“你的异想天开是否付诸行动”时,56.6%的学生表示想去试一试。这表明更多毕业生比较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有了好的创意也很难付出行动。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缺乏,这将是制约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阻力之一。

六、讨论

经调查发现,经过医学高等专业教育的专科毕业生,虽然有多重因素影响其职后可持续发展,但并不存在致命的缺陷,其可持续发展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应试教育模式余威未散,势必对人才培养带来负面作用;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依然任重道远,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目前期待学校教学模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现实的,依靠行政力量和行业举措加强医学专科生的职后教育比较切实可行。有关部门应该出台更多有效措施加以推进。现在医学专科毕业生已大量出现在基层医疗机构一线岗位,能否提高这些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关系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成败。可喜的是有关政策已经开始实施,“规培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国家下拨经费支持选拔基层医生到三甲医院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进修。目前来看,参与者大部分都是专科学历。这一举措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相信这对我们研究医学专科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作者:胡庆政 熊泽金 沈莉兵 杨敬博 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季春元,等.医学专科生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动力培养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2):73-74.

[2]丁颖.好性格是成功的基础[J].家庭与家教,2003(2):20.

医学专科范文篇5

关键词:医学专业;德育工作;现状;改革

1.引言

医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大类,因其专业特殊性,在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等方面都有其他专业存在差异。医学类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能够为国家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医德素养的高低一直都是衡量医学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德育教育是实现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道德修养关系到病人的健康以及患者家庭的幸福。从医学工作的特殊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等方面出发,都有必要加强医学生德育工作,对当前工作现状进行研究梳理,研究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

2.专科院校医学生德育工作现状

专科院校培养的医学生多是面向基层医疗单位服务,提高专科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对于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专科学校对于医学生的德育工作还是比较重视,都采取了一定的方法措施来加强德育教育。通过调查发现,多数专科层次的医学生理想信念比较坚定,具有爱国情怀,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认可政府的行动,对于一些有损国家形象的言论能够自觉抵制。其次,根据调查显示,学生认同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应该弘扬中国传统的医德文化,也希望将来从事医学工作时能为病人解除病痛,也不希望与患者产生任何纠纷。因此,专科层次学生总体上还是保持着正确的价值取向。

2.1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脱离工作实际

尽管各院校都采取措施来加强德育工作,但是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发现,专科层次医学院校都制定有德育工作计划和目标,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脱离实际。某医学专科学校每个月都会举行心理、文明、公寓等主题活动。但是工作都流于形式,而且采取强制性措施,要求各系部必须完成任务。本应是自愿参加的活动,结果变成了强制参与,很多系部都是应付工作,这使本应起到素质教育作用的德育活动变了味。而一些学生举办活动时有“作秀”的成分,一些活动的组织者只关心活动场面是否热烈,并不关心活动能否真正起到作用,也不关心举办的活动是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否能够吸引到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因此,有的院校举办的活动千篇一律,脱离工作实际,学生自然是不愿多参与,学校如果再搞成强制参与,学生只会更加厌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使德育工作效果大大折扣。

2.2专业课与德育工作脱钩

德育工作应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工作,但是在很多院校,都存在着认为德育工作只是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思想,对于专业课中的德育工作有所忽视。很多专科医学院校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都非常重视,但是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应该是伴随着道德修养一并进行的。德育教育只有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考评等方面都带有功利化的色彩,有教师认为只要专业知识过硬,其他方面无足轻重(肖肖,蔡竹,徐晓晨2009)。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专业课教师对于专业技能反复强调,忽略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结果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至于医德之类的都是小事。

2.3大学生思政课德育教育效果较差

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方面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很多高等医学院校中,存在着重“医”轻“文”的现象,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关注要大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注,对于思政课不够重视,结果造成学生和教师对思政课也缺乏重视。很多学生一到思政课就提不起精神,再加上个别思政课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思政课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纯粹讲解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脱节,教学内容枯燥,致使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厌学情绪(马裕华,杨瑞洪2012)。此外,由于近年来一些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而思政课教师的比例却没有同步提升,导致师生比失衡现象严重,因而授课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等问题始终存在(肖肖,刘涛2009)。在加上很多青年教师开始走上讲台,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理解也不够深刻,虽然也有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加入实例进行阐述,但往往是实例多,分析少,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一般。

2.4社会变革与学生思想的变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接受新的冲击(侯洁2012)。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类信息与思想,学生的价值趋向开始呈现多元化,甚至出现了功利性倾向。例如在择业时更加看重收入高低和福利待遇,对于自身发展的关注减少。针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一些学生片面地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患者造成的,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传统的医学道德已经不适用当今社会,只要把技术学会了医学道德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现状给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专业院校医学生德育工作改革路径

3.1密切联系学生,引导全面发展

医学院校应树立综合发展思路,倡导构建“全面的人”。在日常教育中,让专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均衡发展,给予人文学科更多地支持,减少社会上功利主义风气对大学生精神的腐蚀。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困惑,在个人成长发展方面急需指导和帮助。医学院校应抓住学生在个人成长和发展有需求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地域情况,主动寻求社会需要,通过挂钩、结对、建立实践基地等方式参与社会工作,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走向社会的机会。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福利院、社区等地,开展义工活动或为患者提供基础的护理和咨询,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医者的作用,自觉地将医德内化于心。

3.2将专业课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医学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应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专业课教师在备课时,应加大对德育目标的重视,开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授课时将专业知识与道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身体检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设想自己看病就医时希望医疗工作者怎么对待自己。在讲解专业操作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临床案例,向学生讲解应该如何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缓解焦虑、紧张心理、减少医患纠纷。职业道德体现在点滴行为,通过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医德的认同。

3.3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思政课模式

要想改变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就必须改革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本位”向“学生主体”转变,让学生参与思政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主体。例如在讲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可以以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来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郝惠若2012)。思政课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给学生布置与专业相关的实践任务。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或实践,调查完成后通过PPT、视频、文字等形式对实践内容进行课堂展示。通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融入思政课中,也做到了寓德育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4.结语

医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精湛技术、高尚医德的高素质人才。而德育教育则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的的重要环节,德育教育在学生管理,尤其是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德育工作暴露的问题,专科院校要树立全面发展思路,通过将专业课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改革思政课模式,强化学生医德实践等方式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作者:苗敕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肖肖,蔡竹,徐晓晨.新时期医学生隐性德育教育途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9,22(11):70-71.

[2]马裕华,杨瑞洪.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89-90+96.

[3]肖肖,刘涛.当前医学生德育教育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当代医学,2009(9):111-112.

医学专科范文篇6

(一)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护理道德教育是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完善学校的护理道德教育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德行兼备的优秀的护理人才。目前,医院录用护理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娴熟专业的护理技能、完善的护理知识、稳定健康的心态,对护理人才医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护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医德,培养大学生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目前的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朝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转变,产生了以家庭为单位,在社会范围内开展的全科医疗服务,医院成为了面向公众、直接服务的窗口,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同时还是以人为本政策实现的主要途径。护士是医院的一线工作人员,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护士的服务对象也从病人延伸到了需要进行健康保健的社会大众。随着护理范围的扩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医德就不能肩负起医疗服务的重任。所以医学专科院校培养学生的护理道德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

(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近来年,随着医疗纠纷、护理伦理问题的不断出现,护士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加强护理人才的护理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理人才的医德,有利于护士正确的处理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护士完美的处理与病人之间的纠纷,从而缓解护士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医学专科院校进行护理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护理专业的道德教育课程设置

医学专科院校护理专业的学制安排一般是两年在校教育,一年医院实习。根据这样的学制要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本文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道德教育课程的优化策略。第一阶段就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这个时候因为学生对于护理专业还没有很深的认识,同时这个阶段学生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医学的基础课程,所以在这个阶段对于护理道德课程可以安排基础的医学人文课程,比如: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概论等,课程设置为每学期30—38个课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医学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第二阶段就是学生入学的第二年,在这个阶段学校会开设很多专业的护理课程,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护理专业也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在护理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开展一些专业的护理人文课程,比如: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学概论、护理礼仪学等,每个学期安排30—38个课时的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医学服务流程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医疗服务水平。第三阶段就是学生在医院的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会在实习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职业道德取向。

(二)改革护理专业的道德教育的课程模式

第一,开展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方式就是通过行为、语言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某一个问题和老师、和同学交换观点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第二,开展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就是通过在课堂上模拟医疗服务环境,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医疗服务的流程和模式,尽快的让学生完成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第三,开展自主型教学。自主型教学就是学生以教学大纲和书本的内容为基础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就发现的问题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或者是老师布置几个与课程相关的课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由的选择和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上交,累计到期末考试成绩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道德教育形成自己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道德教育

在医学专科院校的教育中,应该将护理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体系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等形式要做好护理道德教育的宣传。在软件设施方面,一方面可以做好网络的宣传工作,在校网上开辟一个专门的版块进行护理道德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做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的了解学生对道德护理的观点,纠正学生的不良心态,端正学生对护理道德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聘请一些医院的优秀医护人员就护理道德知识举办专业的讲座,让学生对护理道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结语

医学专科范文篇7

网络新技术指当下使用最广泛且最具发展前景的20多种网络技术,如宽带移动因特网、IPv6和新一代因特网等,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广。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人们也开始尝试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网络技术。在采用网络新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将互联网作为教学传输系统,为学生创建不受时空限制的新教学环境,还能优化整合多种网络资源,建立高效的课堂[2]。另外,学生也能够借助计算机的交互功能,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并且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更多的信息与资源。网络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实现了共享性与连通性。

2网络新技术下口腔医学专科生教学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2.1网络新技术下教学方式的优点。在网络新技术下,口腔医学专科生教学方式的交互性更佳,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网络新技术能提供诸多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开放、自由的学习平台,教学空间也能得到拓宽。例如Web2.0网络新技术能改变教学方法、内容和过程,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能通过平板、手机等数字移动设备访问需要的内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也更加快捷方便,还能呈现多元化的评价反馈。2.2网络新技术下教学方式的缺点。网络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学生一旦处理不好,效果将适得其反。与面对面交流相比,网络交流具有虚拟性,缺乏真实性,网络教学可能导致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出现障碍。不合理地使用网络新技术,有可能导致传统的人为灌输式教学变为机械灌输式教学。

3网络新技术在口腔医学专科生教学中的应用

3.1加强互动,巩固课堂内容。口腔医学专科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理论扎实、技术熟练、专业素养较高的医学生。因此,要将临床病例讨论始终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系统、完整的临床思维。与传统的课堂讨论、练习相比,网络病例讨论和习题练习具有氛围轻松、空间时间束缚小、组织性强等特点,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自觉的学习习惯。学生还可以自己选择上线的时间和地点,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程度选择教师和课程,实现个性化学习[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时间,能够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在小组中完成讨论与练习,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还能使学生对学科产生熟悉感与亲近感,成为学习的主人。口腔医学专科生课程模式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构建集灵活性、多元化、开放性于一体的病例讨论式学习和习题练习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后期接受口腔医学继续教育奠定基础。3.2开展线上直播,尝试翻转课堂。在“互联网+”时代,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口腔医学专科生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在口腔医学专科生教学中,学部分的内容具有可用视听资源有限、课堂学时少、理论抽象等特点,是教学工作的短板与难点。但这一课程是联系口腔理论和临床技能的桥梁,对学生口颌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医学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专科生教材增加了重难点内容对应的文字与图片,但篇幅仍较少,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只能死记硬背[4]。微课具有目的明确、内容集中、时间短等优点,通过微课分割学的知识点,能减少学习时间和内容,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微课将实践操作录制成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自主理解课本知识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节省课堂时间,使教学主题更加明确,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例如在讲解学实践操作内容时,教师可将“咬合板的制作”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有机结合临床操作步骤、各流程临床意义和相关注意事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3利用学员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近年来,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但针对口腔专科生教育的大数据资料依旧为空白,现有的统计数据只是一个院校中几个年级学生的调研结果[5]。因此,借助互联网资源,如慕课、线上平台等,对注册学员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形成课程教育大数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口腔医学专科生教育大数据,能采集统计和综合分析各区域、单位、类别的口腔医学教育信息、教育实施保障、教育服务管理和教育资源配置等数据,还能借助学习分析、教育数据挖掘技术横向对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趋势分析,从而发现最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学管理、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3.4引入二维码,融入视听资料。二维码即二维条码,能在垂直和水平维度储存信息,可靠性较高。一般的网页、图片和信息等均能通过软件生成二维码,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后能获得相应的信息。尽管视频、动画和音乐等较大的文件无法直接生成二维码,但可以生成网络链接,扫描二维码后即可打开网页。作为网络发展的产物,二维码的经济性、可靠性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其应用领域也在逐渐拓宽[6]。在口腔医学专科生教学中应用二维码技术,不仅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做到预习后再听课,还能作为课后复习的拓展,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专科生教学中编入二维码,能形成融合教材,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全口义齿原理和制作相关内容时,因基本原理多、实践操作步骤繁琐且内容抽象,大部分学生的课堂接受度较低。在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全口义齿病人时,常常手足无措。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动、精美的临床图片、视频文件制作成二维码,纳入对应的教材中,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就能掌握全口义齿修复的相关知识,并充分了解注意事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做好临床实习的准备工作[7]。

4结语

网络新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需要学校适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发软件,建设视频点播中心,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从课堂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以增强教学效果。将网络新技术运用在口腔医学专科生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能增加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孙传孔,彭若冰,等.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设想[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0):10-12.

[2]李雨鹤.口腔医学教育中微信翻转课堂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7):160-161.

[3]邹慧儒,王雅南,林欣,等.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3):192-195.

[4]郝程,王珑,李菲.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牙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127-129.

[5]董晛,陈凤贞.信息化背景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6):49-50.

[6]姜恩平,朱伟,康海仙,等.教学手段多样化对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9(3):94-96.

医学专科范文篇8

1、医学专业教育档案的重要性

由于在医疗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医学资料不计其数,每一份医学资料对我国医学教育事业都非常重要。比如重要的医学教育档案,类似于课堂医疗事故、实践医疗记录、学术讨论会议记录、案例分析、医疗专业学院费用明细、人事任免等资料。最后就是最重要的档案材料的管理,这些资料包括在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发现、国外案例的视频与论文、重大医疗事故记录等。以上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对专科医学院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医学专业教育档案的作用

医学专业教育档案记录了医学专科学校在进行日常管理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的事情。对这些档案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让医学院发现自己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改进,为教学提供科学理论的支持。再者,对医疗教学过程的完整记录,可以将医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课堂情况与专业技术掌握程度完整的分析,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提供理论支持。

二、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规范化

我国在医学专科学校的档案管理方面逐渐施行规范化管理,但是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多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医疗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遭遇到的问题

a)档案种类繁多由于医学专业教育机构有着不同的专业划分,师生人数众多,不同专业课程人数不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档案资料的记录与管理面对着众多的困难。其中就包括日常学院管理、教学教务、学生集体突发事件、学生个人教学情况的统计,以及一些学术性讨论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些工作是传统医学院校档案管理过程中所没有的,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b)责任心不够由于在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很多院校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并没有高度的重视。院校负责人认为档案管理作为辅助管理部门不能为学院建设提供经济支持,所以经常忽略档案管理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医学院的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记录与管理,意识上的疏忽导致档案记录不全,数据资料丢失情况频发,而无人负责。c)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对医学专业教育领域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导致我国医学教育领域没有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记录与管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后期的统计与分析过程中不能提供足够的数据与理论支持。

2、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意义

在医学专业教育领域,档案管理并不同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医学领域管理制度的完善为我国医疗事业的提供了无数合格的医疗工作者。首先档案内容的分类管理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档案管理资源,避免了统一管理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实现科学化管理。

三、医学专业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建议与对策

1.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

档案管理在管理学专业中是一门系统学科,它并不仅仅包括我们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内容。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为形成现代档案管理制度与方法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条件。例如现代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大楼,中央式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目前此类技术很难全面的应用到医学专科学校的档案管理中,但是,这种档案管理制度是可以被借鉴应用。

2.提高学校负责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由于长久以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许多医学专科学校主要负责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疏忽,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在教学中对某些医学领域的讨论中的成果的记录,应当及时记录并进行发表,这是对医学事业的贡献。但是,由于缺乏及时、全面的记录,导致这种新的理念无法在广大范围内传播,间接的造成了医学界的损失。所以,作为医学专科学校负责人,应当认识到档案记录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学校,还对社会医疗事业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3.增加档案管理经费投入

在医学领域和医学专科学校负责人逐渐认识到档案记录与管理的重要性的情况下,档案记录与管理的经费投入都会逐渐的增加,进行自身管理现代化建设,医学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心建设也就成为了可能,最终可以为我国医疗教育事业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档案管理网络打下基础。

四、总结

医学专科范文篇9

首先,专科类医学院校本身在办学层次、师资、教科研水平等方面,与本科类医学院校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图书馆的有效利用是完善和提高专科类医学院校师资、教科研水平、办学层次等各种差距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服务理念及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进行继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过程中,逐步要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计算机化,以及资源的网络服务。如果图书馆馆员不能够接受继续教育,就无从实现对广大师生进行良好的服务。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图书馆馆员要接受继续教育。再次,就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自身的环境来说,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并不是很合理,存在着职业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欠缺,团队整体专业知识能力及服务意识不足的现象。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也应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尽量实现“人职匹配”,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图书馆馆员的才能,加强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整体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科研工作中的价值。加快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可以是通过“请进来”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图书馆方面的专业人才,让他们来带动学校整个图书馆馆员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法,分阶段、分层次的派出本校图书馆馆员出外学习考察,进而能够将学习到的经验结合自己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学活用,提高本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这些方法,都是图书馆馆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手段。最后,就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相信只有终身化的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也应该拥有这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意识,才能够适应环境的发展需要。

2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2.1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自身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首先,专科类医学院校的图书馆馆员由于长时间地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工作本身的重复和单调给图书馆馆员增加了职业倦怠感。加上这种工作本身不像其他工作那样比较快地给人们带来成就感,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馆员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其次,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很多是非专业出身的,他们选择这份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出于被动性的。这样,他们对这份工作就缺少那种源于学科的热爱。而且,很多人觉得由于客观性的因素,放弃了原本自己的专业,来从事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觉得自身的价值没有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职业的效能感、成就感、幸福感降低。对这个职业缺少奉献精神,也很难将这个职业和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所以,在这个领域发展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再次,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的馆员自身的发展途径模糊,没有一个比较具体、清晰的规划。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自身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2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管理层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

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管理层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重视的程度还是不够的。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管理层本着提高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理念,对于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方面,是比较重视的,在资金投入方面,也会给予一定的倾向,比如图书馆的扩建、藏书量的增大以及网络资源的购买等等。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比如,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这一块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专科类医学院校的图书馆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要重视图书馆的发展。这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双层建设。如果缺少了软件建设方面的发展,那么硬件方面的资源优势也是无从利用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管理层应当重视图书馆的再建设,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继续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同时,要增加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2.3对于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有的专科类医学院校虽然意识到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重要性,对他们也开展了继续教育。但是继续教育的方法过于单一,大多局限于学校内部自我培训。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走出去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主要是限于学校经费的限制,以及学校管理层管理观念的限制,使得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很难有机会像一线教师那样走出去学习一些先进的知识。再有,现在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量一般比较固定,如果出去学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也需要有机地调和。

3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3.1专业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学习

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很多是非专业出身的,他们学科背景比较复杂。而能否胜任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对图书馆馆员进行文献学、图书馆学、信息检索以及图书馆网络服务等理论知识方面的继续教育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图书馆馆员这个职位的具体职责,有助于他们了解文献收集、分类的具体标准,掌握书刊借阅的基本方法,更好地提高服务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再有,图书馆馆员在业务技能方面也要接受继续教育。这包括图书馆进行网络化管理的各种软件运用的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运用以及信息的处理、文献具体的检索等具体的关于图书馆管理的操作技术。

3.2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各类学科知识的补充和学习

由于图书馆是馆藏各种文献知识的场所,所以就决定了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性质是为各种各样需求的人员进行服务的。良好的图书馆馆员应该根据阅读对象的要求,尽可能准确而迅速地向其提供有效的阅读资源。要做到这一点,图书馆馆员必须要对馆藏资源了如指掌,并且熟悉各类学科的知识。从这一点上,图书馆馆员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学科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而不要觉得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简单的借借还还。其实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我们在看到工作的表象的同时,应该看到工作中深层次部分的内容。具体表面性的工作也许每个人都会做,但表象下面深层次性的工作内容只有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和研究才会有质的提高。图书馆馆员在为阅读者提供具体性服务的同时,应该想到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服务,更有效地把图书馆馆藏资源介绍给需要者,使图书馆的效用最大化。

3.3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强化

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的学科背景比较复杂,很多馆员并非专业出身,而且,他们从事的这份工作很多情况下也并非他们真正喜欢和热爱这个职业,而是客观环境使然。这种情况下,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强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图书馆馆员真正喜欢这个职业,才能对这个职业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它,并且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地遵守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并努力在工作中找到这份职业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和效能感。

4专科类医学院校图书馆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医学专科范文篇10

1灾害医学与灾难护理学的概念界定

1.1灾害医学灾害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是为受灾伤病员提供预防、救治、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科学,是介于灾害学与医学之间的学科[1]。需要多学科介入,及相关学科在灾害医学方面的融合与应用。灾害医学由灾害卫勤组织指挥学、灾害流行病学、灾害救治医学、灾害医学管理、灾害康复医学、灾害心理医学、灾害基础医学多部分组成[1]。灾害医学的整体防御可分预警、防范、检测、诊断、防护、除沾染、现场救治与后送、院内进一步救治、康复、心理、基础研究等方面。灾害医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正在成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崛起,受到全世界各国的重视[2]。无论是院内外的基础急救还是心肺复苏,最早实施者都是护士,而这些急救技术本身包含着护理[3]。

1.2灾害护理学灾害护理学又称灾难护理、灾害护理,目前国内未对此提出统一的翻译标准。引用日本灾害护理学对“灾害护理”的定义,灾害护理即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4]。对灾难的成功回应,需要按照预先制订的计划,在人们的互相帮助下,获得丰富的资源,并得到各个机构稳而有序的配合[5]。护理人员通过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启动紧急行动指南,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按照救治的先后次序,在灾难发生后进行紧急救援活动,以促进、维护和重建受灾人员的健康状态[6]。

2灾难护理学的发展

佛罗伦斯•南丁格尔是最早尝试灾害护理学研究的护理学家之一。1963年,护士联盟(NLN)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学校将灾难护理教育作为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研究。而日本也是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才开始将灾难护理学作为一个特定的领域设置到教学计划中。美国在“9•11”事件之后也开始将灾难护理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由于灾难医学起步晚,认知程度不够,灾难护理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运用CBM对“灾难护理学”在缺省状态下进行检索,文献数量为0;调整检索词为“灾难护理”,检出文献1篇;运用检索词“灾害护理”,共检出文献2篇,其中1篇与“灾难护理”检出文献重复。在PubMed下检索“disasternursing”,共检出文献1693篇,其中包括综述125篇,利用SDOS检索,还发现有很多专著。足以证明我国在灾难护理的教育以及研究上非常匮乏,发展灾难护理学迫在眉睫。

3国内外灾害应急专科护士培训方式

3.1国外灾害应急专科护士培训方式美国专科护士始于20世纪30~40年代,部分医院通过对护士进行短期培训,使之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美国有两大组织专门培养急诊医务人员,即分别创建于1968年和1993年的美国急诊内科大学(ACEP)和美国急诊医学院(AAEM),为临床输送了大量的急诊医务工作者。AAEM于2001年2月开始正式招收急诊护理专业学生,对在校学生及其他院校在职人员进行培养。加拿大、英国等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兼有专科证书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两种形式,近年来呼吁统一CNS培养形式,即满足研究生水平要求[7]。荷兰于1988年开设CNS课程,是为期两年的在职学习,参与者必须是本科护士,毕业后授予CNS,1989年进一步确定CNS的标准,即必须具备超越一般护理知识技能的高质量护理特长和专科护理技术。1981年日本急救医学会护理分会制定急救护理专家的教育课程和实践技能标准。急救护理专家的教育主要在日本护理协会的研修学校中实施,1995年日本护理协会正式开始进行急救护理专家的资格审定。

3.2国内灾害应急专科护士培训方式国内对急救专科护士培养尚在起步阶段,主要以在职教育为主,培训基地为医院,安排急诊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授课,如2007年安徽省认定具有急诊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医院有6家,江苏省论证评定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试点基地的医院有2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承担了江苏省首届“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同时注重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合作,如上海创建了中意合作的急救人员培训中心,北京也正在创建与加拿大、香港合作的危急重症专科资格培训中心[8,9]。

4灾害应急专科护士资格认定

4.1美国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认定目前,部分国家对灾害应急专科护士资格认定相对规范,如美国、日本等。我国尚无统一的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认定标准[10]。美国护士协会要求CNS必须是注册护士(RN),并具备以下条件:①通过硕士、博士学位学习获得与某个护理领域相关的科学知识和高级临床实践训练,具有分析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并能恰当地应用,能预见护理措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②获得专业资格和证书;③以患者、顾客或家庭为专业服务对象[11]。据调查,美国纽约州的CNS中硕士占75.0%,博士占16.5%。同时,美国CNS执照有效期通常为5年,其间必须争取继续教育学分来保持执照的有效性,否则执照会被取消或被迫重新参加资格考试。

4.2日本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认定日本护理协会的CNS认定条件有:有保健士或助产士或护士资格者;临床工作5年以上;特定专科领域临床工作3年以上;护理系或大学研究生课程毕业,并取得特定护理专科领域所规定的学分者,5年后资格更新。

5制约我国灾难护理学发展的因素

5.1环境认知在我国,虽然有部分城市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和急救中心,以不同形式参与灾难医学的救治工作,但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灾难的预防与救治体制[12]。由于我国开放较晚,护理学的起步更晚,与外界的交流少,特别是内陆地区对于灾难的救援以及应急措施的认知更少,我国近几年频遭各种自然灾害,但重点都放在灾后的救治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灾难护理学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预防,未雨绸缪才能运筹帷幄[2]。

5.2经济因素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将信息通讯技术整合到护理装备中,护理装备水平是反映护理实践和科研水平的一项指标[13]。美国多次将远程医疗系统应用于救援中,并经常对医护人员开展灾难救援的模拟训练,这些训练花费极高,先进的护理设备仪器价格昂贵。由于灾难的发生多是无法预测的,使用大量的费用去防患于未然,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尚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