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杂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0:23:43

医学杂志

医学杂志范文篇1

一、医学期刊微信平台应用背景

微信是微博浪潮兴起之后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全新社会化媒体之一,无论是在传播方式还是在传播黏性方面,微信均较传统媒体而言有着更好的优势与价值。近年来,大量传统纸质媒体为求新、求进,而开始关注对微信平台的应用,通过运营微信公众账号的方式吸纳并稳固用户群体,在扩大自身影响力方面做出了积极且全新的尝试。对于传统科技类期刊而言,通过纸质途径传播信息以及在数据库平台支持下建设电子版期刊是目前可采取的两种主要传播方式。但上述两种方式在具体应用中均存在受众群体薄弱、信息传播缺乏时效性,传播地位过于被动等多种局限性[3]。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探索并落实全新的传播途径已成为科技期刊在应对新发展形势下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科技类期刊,特别是医学期刊而言,微信平台的应用还是一种相对新兴的事物。2013年度,于中国知网平台中以“科技期刊”+“微信”作为关键词,所检索出结果仅为3篇,2014年度所检索出结果仅为7篇。数据反映现阶段科技期刊中对微信平台的应用还非常薄弱,除此以外传统科技期刊、医学期刊对待全新传播途径的态度还比较被动,没有进入主动出击的范畴下。但对于大众期刊而言,对微信平台的应用却采取了快速跟进的策略,这反映了医学期刊与大众媒体在办刊机制上存在非常巨大的差异[4]。因此,医学期刊编辑人员更应当重视对自身信息筛选能力、整合能力、转化能力的培养,借鉴已有医学期刊在微信平台上的运营经验,为医学期刊如何搭载微信平台实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5]。

二、医学期刊微信平台应用实例

(一)《中华医学杂志》运营分析

微信用户在关注《中华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号后,第一时间由公众号推送介绍消息“您好,感谢关注《中华医学杂志》官方微信平台!”,并介绍《中华医学杂志》基本信息:“《中华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会刊,创刊于1915年,为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周刊出版”,同时有《中华医学杂志》相关的其他联系方式,如新浪微博、刊物官网等。《中华医学杂志》作为创刊历史非常悠久的医学类期刊之一,勇于打破老牌期刊过于保守的观念,率先开通微信公众号,并定期向关注用户推送当期杂志文章目录、文章摘要等相关信息。同时,还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支持下,通过信息推送的功能面向关注用户进行重点专题的宣传工作。如2013年5月31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与“世界无烟日”相关的论文荟萃专题,2013年6月6日推送与“全国爱眼日”相关的论文荟萃专题,2015年7月23日推送与“肝脏肿瘤消融”相关的专题报告,结合节日主题以及科学前沿知识,提供精炼的信息以及主题文章推送给广大用户,从而达到-110-2017年第1期总第44期知识宣传的效果。除此以外,《中华医学杂志》微信平台针对推送内容进行了严格且深入的后期编排与制作,结合《中华医学杂志》自身的知名度与权威性,从而在对用户群体市场的抢占上取得了非常高的优势。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华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对各种消息专题的推送频率相对偏低,点击量比较有限。

(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运营分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创刊于1978年,是我国现阶段医学期刊领域中检验医学、医学实验室诊断领域权威性以及影响力均非常突出的核心期刊之一。微信用户在关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号后,可收到自动推送消息,公众号平台中设置“文章查阅”“领文献王”“投稿查询”三个快捷模块。且从推送消息的频率上来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的推送频率明显高于《中华医学杂志》。而从推送内容上来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基本采用3~5个标题配合图片的方式,打造类似于“小杂志”的界面风格,用户点击标题后可以进入二级阅读界面中,并直观的筛选、获得自己感兴趣、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在所推送消息内容上也非常多元化,设置有“读者来信”“历史上的今天”等等特色栏目。除此以外,推送功能中还不定时的更新医学检验、实验室诊断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如《Cell》《JAMA》《Science》等刊物中所收录的前沿知识以及学科动态。用户定期收到这些经过精心加工与组合的推送消息,能够显著增加受众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微信平台间的黏性,形成密切关联性,从而不断丰富并拓展受众群体。

三、医学期刊微信平台运营模式

(一)运作模式

医学期刊所创办的微信公众平台应当有明确的定位,有明确的用户对象以及用户群体,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把握平台运作的方向与内容。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作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应当在内容编排方面进行优化与调整。对于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而言,面向用户所推送的各种信息会受到屏幕的限制,导致用户可阅读信息比较有限。如果对推送内容的排版重点不清,则难以激发用户的兴趣,甚至可能被用户取消关注。当前微信公众平台面向用户所提供的排版编辑器功能比较简单,医学期刊编辑可尝试借助于其他编辑器(如秀米、易企秀等)进行排版,然后复制至公众平台进行。除此以外,所推送内容应当在醒目位置增加图片,通过图片增加微信推送信息的传播效率。图片应当无水印、清晰、大小适中,以能够吸引受众眼球,并且与推送内容相关的图片作为首选目标[6]。其次,应当在推送形式上进行优化。当前大部分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在面向用户群体推送信息时所采取的形式以“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案为主,但整体所呈现出的效果比较单调。微信公众平台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现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信息形式的结合。因此,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在推送信息时应当重视对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如重点活动时使用单图文,让用户聚焦[7];日常节日问候时可采用文本或语音,增加受众的点击率;针对娱乐类的话题可以使用视频,但注意要把视频压缩为手机视频格式,以方便用户观看。

(二)营销模式

医学期刊在搭载微信平台的背景下,可采取的营销手段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微信公众平台账号进行推广,以扩展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人数与活跃用户数量;其二是对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可采取的盈利方式进行探索,以多方合作与活动的方式,促进医学期刊营销水平的提升。具体措施可以分析如下:首先,从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推广的角度上来说:借鉴“丁香园”等面向用户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系统平台经验,医学期刊各类杂志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争取一席之地,关键前提是吸纳大量关注用户,促进活跃用户数量的不断提高[8]。但相较其他媒体平台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无法主动添加“好友”,因此为增加公众平台的曝光度,必须采取其他有效的推广方式,如:在医学期刊传统网站首页醒目位置增加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码识别图片,以导入部分网站原有粉丝、用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这部分用户大多对医学期刊有较高的忠诚度,通过微信平台导入的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口碑传播效应[9]。或可以在医学期刊所合作的医院资源中通过广告的方式进行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除此以外,也可通过举办各种线上﹢线下结合活动的方式,帮助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吸纳全新用户,已更加主动的方式获得用户[10]。其次,从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盈利方式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加强与卫生系统的合作,如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与各大医院、卫生系统进行紧密合作,提供一些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功能服务,如“诊所服务”“咨询助手”“医生问诊”等,这些与用户实际需求相契合的功能可以按照一定标准收取服务费用,从而达到提高合作双方影响力的效果。除此以外,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尝试与医药企业、制药厂等进行合作,按照一定标准收取费用,并在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中对相应产品进行介绍与推广。

医学杂志范文篇2

动物实验是医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人类疾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国内外公认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实验动物水平应当与科学研究的水平相匹配。因此,人们愈来愈重视实验动物的标准化问题。但是,医学研究论文中对实验动物应用状况的描述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描述的状况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验动物应用的情况,也反映了科研论文的规范化程度[1],并进而影响论文的质量和交流。作者通过对《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应用生理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1~1996年各期刊载的呼吸系统疾病论文为例进行调查,并随机抽检了《RespirationPhysiology》、《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AmericanReviewofRespiratoryDisease》及《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中应用实验动物的文章。填写问卷,依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0种杂志文献中呼吸疾病所占数量有明显差异,平均占总量的12.93%。其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呼吸疾病占80.31%,《中华内科杂志》中占11.57%,《中华肿瘤杂志》中占10.1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占9.55%,比例较高。《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占7.96%,《中华医学杂志》中占4.81%。《中国应用生理杂志》中占5.54%。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中占3.73%,《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占2.31%,《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中占2.53%,比例较小。

2.约有1/4的研究论文是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研究工作的,几乎涉及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主要以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癌为主。几种杂志不平衡,《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所占比例高达75.25%,《中国应用生理杂志》所占70.27%,比例较高,《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为62.07%,《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为48.00%,《中华医学杂志》为32.76%,《解放军医学杂志》为18.5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为13.15%。而《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肿瘤杂志》较少,分别为7.74%和8.60%。这与各杂志刊文的侧重点有关。

3.理想的动物模型应是规范化的,能够准确地重复再现。为此,应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力求一致性。影响复制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动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动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气候、理化、居住因素。因此,研究论文中对这些因素均应描述。调查中发现文章标题作为研究核心,有39.08%的文章没有注明实验动物的种名,有些文章应用了不规范的俗名,如“大白鼠”、“小白鼠”等。24.43%的文章没有交代实验动物的品系、品种。57.47%的文章既不记叙实验动物的来源,也不交代其遗传背景。性别、年龄和体重因素,分别有31.32%、99.13%和13.79%的文章无记叙。一些文章实验动物的数目偏少,不足以达到统计学的要求。有11.78%的文章甚至未提实验动物的数目。当然,近交系动物可以突破统计学上的要求,但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数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动物实验的条件:98.56%的文章根本不提及饲养方式,99.14%的文章对实验环境未记叙,仅有1篇文章(占0.29%)提到了实验动物的合格证。有5篇文章是应用裸鼠进行的实验,其中仅1篇提及动物实验条件。

5.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为不影响实验结果和操作者安全,以及减少动物模型处理因素的干扰作用,对实验动物进行恰当处理是必要的。调查中发现,57.76%的文章未记述麻醉剂,72.41%的文章未记述处死方式。有较多的文章写着“处死后……”,但未谈如何处死。有86.78%的文章叙述了施加实验因素时所采用的方式,有61.49%的文章记述了所用动物模型的制法或依据,考虑到了采用不同的模型处理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如何实施实验因素的方式是应当记叙的,但该调查中发现竟有13.22%的文章未谈及。

6.动物实验设计的问题:动物实验设计也应当参照并遵守临床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2]:随机化、重复、对照。根据实验动物的情况,有时还应当在最后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调查发现,45.40%的实验未随机分组,19.54%的实验未设对照,全部文章均未使用双盲法或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因此,在实验设计上尚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医学杂志范文篇3

【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internationalacademicexchange''''mostofthemedicaljournalsrequireEnglishtitlesattachedtothemedicalarticlestobepublished.TheawkwardtranslationoftitlesfromChineseintoEnglishsometimeswillconfusetheeditorsandconsequentlydirectlyaffecttheadoptionofthearticle.ThispaperaimsatprovidingsomeadvicetotheChinesemedicalresearchersonthetranslationofmedicalarticletitlesfromChineseintoEnglishbyanalyzingthemainstructuralformsandsomelanguagetransferproblemsinthetitletranslation.

【Keywords】medicalarticletitles;structuralform;translation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学术交流的日益加强,医学刊物要求来稿附上英文标题.论文英文标题表意不清''''用词不当''''往往使阅稿人费解''''直接影响稿件的采纳.本文我们从标题的结构形式和英译医学论文标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对广大的学术研究者更好英译自己的论文提供帮助.

【关键词】医学论文标题;结构形式;翻译

0引言

标题是论文的浓缩''''它既要告诉读者论文研究的是什么''''又要满足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引人注目、便于编写索引等要求.好的标题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论文索引的利用价值.通常读者总是先浏览期刊的文章标题''''在对其感兴趣后才会通读全文.据美国广告专家的调查''''看到标题的读者比阅读全文的读者要多出约5倍.所以''''要使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1].然而''''众所周知''''中文与英文分属于两种不同语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表达上有着各自的要求与特点.因此''''要译好学术论文标题并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便能解决问题.本文通过讨论医学论文标题常见的形式及英译标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醒作者、译者、编者避免常规错误,使论文标题的英译更加规范.

1常见论文标题的类型及其英译

1.1词组型标题词组型标题是由一个或数个单词或词组单独地、并列地或按偏正关系排列组成.按其组成关系又可分为以下三类[2]:①单一概念标题''''是由一个不可再细分的、具有完整概念的单词或词组构成.由于这些单词或词组是文章所讨论的唯一对象''''即文章标题的中心词''''因此''''英译标题时可以直接对译.例如:创伤性血胆症Traumatichemobilia[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7)];颅底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oftheskullbase[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6)].②多概念并列标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完整概念的词组并列组成.由于词或词组之间没有说明或被说明、修饰或被修饰的关系''''而是无主次的并列关系.因此''''英译标题时可按表达各个概念的词或词组的先后顺序译出.例如:催乳素和免疫系统Prolactinandimmunesystem[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6)];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麻醉管理Clinicalfeaturesofpheochromocytomaandanestheticmanagementduringperioperativeperiod[中华医学杂志''''2002''''82(8)].③多概念偏正标题''''由多个具有独立、完整概念的词或词组构成.而其中有一个受其它词或词组所修饰、限制或说明.这个被修饰、限制或说明的词或词组就是文章标题的中心词''''它位于标题末''''与修饰、限制或说明它的词构成偏正关系.多概念偏正标题是科技论文标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又可分为并列偏正结构标题和递进偏正结构标题.

并列偏正结构标题是以联合词组充当标题中心词的定语.英译标题时''''可按顺序译出各并列成分''''并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泮托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对比研究Comparisonofpantoprazoleandomeprazole2basedtripletherapyregimensinthetreatmentof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人喉癌组织中P15,P16基因缺失和STK15基因过表达的研究Deletionofp15andp16genesandoverexpressionofSTK15geneinhuman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

递进偏正结构标题以偏正词组充当标题的中心词.定语中的各组成部分总是前一个修饰后一个''''层层相叠''''最后作为一个整体来限定代表标题重心概念的中心词.英译标题时''''代表标题重心的中心词置于题首''''定语中的各组成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按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的次序排列.例如:抑郁症患者红细胞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活性的研究Theerythrocytes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activityinpatientswithdepression[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3)];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载脂蛋白AI转基因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Molecularbasisofpreventiveeffectofhumanapolipoprotein1onmurinevascularsmoothmusclecellproliferationandlipiddepositioninducedby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中华医学杂志''''2003''''83(6)].

1.2动宾型标题动宾型标题是由动词及宾语共同组成''''译成英语时''''动词可译成动名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动名词短语''''置于题首.例如:提高抗人膀胱癌人?鼠嵌合抗体的表达和抗体的功能鉴定Expressionofhuman?mousechimericantibodych2BDIanditsaffinitytohumanbladdercancerinvitroandinvivo[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

1.3动宾偏正结构标题动宾偏正结构标题以动宾词组充当中心词的定语.英译时动宾词组可译成动名词短语、动作名词+of介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采用腺管开口分型和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大肠肿瘤Pitpatternand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indiagnosisandtreatmentofcolorectaltumors[中华医学杂志''''2005''''83(4)];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Effectofexternaltissueextenderinthetreatmentofsofttissuedefectinankleandfoot[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

1.4陈述句标题用陈述句作标题''''译成英语时''''一般不译成完整的陈述句''''而译成英语的名词性词组、动名词短语及具有逻辑主谓关系的词组''''突出关键词[3].例如:关节镜辅助治疗掌指关节内骨折Treatmentofmetacarpophalangealintra?articularfracturesassistedwithmetacarpophalangealarthroscopy[中华骨科杂志''''2005''''25(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基质明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Tissueengineeredcartilageconstructedbygrowthfactor?induced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andallogenicbonematrixgelatin[中华骨科杂志''''2005''''25(3)].

1.5带有副标题或破折号的标题正副标题之间为同位关系''''或是后部分对前部分进行补充解释、细节补充、背景交代、分层说明等''''可按原形式译出英语标题''''中间用冒号或破折号隔开.例如: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膳食治疗状况与血脂控制达标率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控制状况多中心协作研究Dietarytreatmentandsuccessrateofcontrolinhypercholesterolemiainpatientstreatedwithlipidloweringdrugs:amulti?centerstudyofcurrentstatusonclinicalcontrolofhypercholesterolemiainChina[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4)];新型人工肝材料接枝改性聚丙烯膜体外免疫相容性的实验研究Invitroimmunocompatibilityofanovelbioartificialliverreactormaterial:propylene?acidamidegraftedpolypropylenemembrane[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

此外,中文医学论文标题''''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常把病例数放在正标题中,而英文标题常把病例数置于副标题.在翻译转换过程中''''带有病例数的中文标题''''不论是否带有副标题''''在译成英文标题时一般都放在副标题中''''即用增加副标题的办法来处理病例数或者放在摘要正文一开始来说明病例数.例如:北京地区108例SARS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转归分析Clinicalmanifestation''''treatment''''andoutcomeof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analysisof108casesinBeijing[中华医学杂志''''2003''''8(11)].

2英译论文标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2.1避免缩写词医学论文标题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英文缩写词.由于医用英文缩写词众多''''如果使用过于随意有可能让读者费解.国际刊物《儿科核心期刊文摘》(CoreJournalsinPediatrics)对缩写词的使用要求非常严格.缩写词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先写全称,缩写附后并加括号[4].我国医学期刊中论文标题用缩写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且没有缩写的全称''''这可能也是科技情报不能与国际接轨的原因之一.如果英译标题不遵守所投刊物的规则,文章就有可能不易被国际期刊所采用.如果英译标题确实需要用缩略词时,应该在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缩写附后括号.例如PDGF?2链基因三链形成寡核苷酸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EffectsofproliferationandapoptosisofC6gliomacellswithtriplexformingoligonucleotides(TFO)[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6)];肝纤维化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亚单位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相关性Theexpressionof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receptor?βanditscorrelationwithextracellularmatrixinhepatictissueinhepaticfibrosisrats[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1)].

2.2避免套用汉语题目的模式由于受汉语语法的限制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在中文医学论文标题中''''含“……的研究”和“……的探讨”的标题占相当比例.我国一些期刊在翻译此类标题时往往将其直译为“study''''research''''discussion或exploration”等.很多人由于受汉语题目的影响''''认为题目中若少了“研究”、“探讨”等字样就不像论文题目[5].其实''''绝大部分论文题目中的“研究”和“探讨”两个字没有多少实在意义.如果论文不是旨在介绍所谈问题的研究经过和方法''''“研究”或“探讨”二词概可不译''''尤其是那些概念多而英文长的复杂题目更需如此.笔者曾查阅了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chemistry&CellBiology》''''在2005年全年发表的484篇文章中''''含这两个词的文章仅有4篇''''占不到1%.在2004年影响因子排在前五位的《NatureReviewsCancer》和《NatureReviewsMolecularCellBiology》两个杂志中,其全年发表的文章总数分别是195和209,含有这两个词的文章数分别是4和0.

此外''''中国人写文章出于谦虚''''标题中往往会加上“浅谈”、“初探”、“刍议”之类的自谦词,这已成为中文标题的一个模式.这些词实为空话''''与论文内容无关''''读者在其阅读过程中也会对之熟视无睹.在国外的医学刊物中''''“浅谈”“初探”这类句式较少见''''这是因为欧美人认为科技论文应立足于事实材料''''不必谦虚客套.如将这些自谦词译出''''会让人觉得本该简练的论文标题显得冗长累赘''''重点不突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论文题目有可能会让人觉得文章的作者不负责任''''所论述的内容没有多大参考价值''''缺乏严肃性.因此,在英译标题时,应该省去那些受汉语影响又无实际意义的虚词.例如:脑静脉血栓形成与凝血因子ⅤLeiden突变的研究CerebralvenousthrombosisandfactorⅤLeidenmutation[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肝移植术后血管与胆道并发症介入治疗初探Vascularandbiliarycomplicationsafterlivertransplantation:interventionaltreatment[中国医学杂志''''2002''''115(11)].

2.3正确使用介词由于论文标题英译时一般由名词词组来表示''''所以比较多地使用介词.论文标题中用最多的介词有of(表示动宾关系''''所属关系''''或同位关系)''''on(表示对……的作用或影响)''''in/among(在某范围中或人群中)''''with(患有某种疾病''''用某种方法等)''''for(作为……)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汉语标题与英文标题对比中''''领悟标题英译时介词的用法(划线部分):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时兰尼碱受体的作用Effectofcarvedilolonryanodinereceptorinheartfailure[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Matrixmetalloproteinase?1expressioninthecirculationofpatientswithKawasakidiseaseanditsRoleinthepathogenesisofcoronaryarterylesions[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氨茶碱治疗急重哮喘的随机对比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faminophyllineforsevereacuteasthma[核心医学期刊文摘''''1999''''23(1)].

有关医学论文标题的英译''''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事项''''例如数词、药名的翻译、冠词﹑标点符号的运用等.论文标题翻译上也还有很多技巧问题''''如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等等.要想译好医学论文标题''''除了译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语言修养外''''重要的是要对中英文习惯表达进行对比''''应该以英语文体的思路风格来完成汉语标题的英译.

【参考文献】

[1]刘明东.试论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9(10):43-47.

[2]刘向红.科技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14(1):60-63.

[3]曾文雄.刊物论文标题与摘要的英译特点与技巧[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3):37-39.

医学杂志范文篇4

1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态式

1.1中、西文合刊。《国立武汉大学理科季刊》《东吴学报》《图书季刊》《电机工程》等。我国近代中、西文合刊的科技期刊,大都选用前半部分中文、后半部分西文的编排方法,也有少量是中、西文混排(这种期刊的西文论文份额往往比较小)。期刊中所用西文也首要为英、法、德文,且大多数为英文。在表1所列刊物中,有两个刊物值得注意:《麻疯季刊》(TheLeperQuarterly)和《同济医学月刊》(Tung-ChiMedizinischeMonatsschrift)。其他中、西文合刊的刊物,其间文论文与西文论文的内容是不相同的,而这两个刊物,其间文内容与西文内容相同。《麻疯季刊》前半部分为中文,后半部分为英文,内容根本相同。而《同济医学月刊》,德文与中文内容不光相同,并且彻底同步:左半栏是德文,右半栏是德文的中文翻译。1.2中、西文分刊。《清华学报》(TheTsingHuaJournal),1915年由清华校园清华学报社兴办,分为中文和英文两个版别距离出书。1915年至1919年出书的前4卷中,1,3,5,7期为英文版,第5卷的2,4,6,8期为英文版。其他各期为中文版。该期刊1920至1923年停刊,1924年复刊时,由于有老师和学生认为“清华学制,名为中西偏重,而实则偏重西文,故学生中文日薄西山”[7]而中止了英文版。1927年,该刊又改变为中、英文在同一期前后合排。1.3西文专刊。我国近代首要的西文专刊如表2所示。除了表2中所列刊物,我国近代西文专刊还有《国立清华大学理科陈述》(英文)、《我国物理学报》(西文)、Yunnania(英文)、《科学记载》(英文)、《我国科学通讯》(英文)等。《我国生理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原则上可用中、英、法、德文字书写,但实际上,除已故会员的中文列传,该刊所发论文悉数是西文,且绝大多数论文都是用英文写成,因而将该刊列入西文专刊。《我国数学学会学报》(Jour-nalofChineseMathematicalSociety)也是如此。我国近代西文专刊,根本都隶属于北平研讨院和中央研讨院两大研讨院以及其时具有国际水平的几个学会安排,比方我国地质学会、静生生物查询所等。其所刊发的论文,代表了我国近代各科学范畴里的最高水平,为我国科学界及我国科技期刊赢得了必定的国际位置。1.4合刊到专刊的转化。《中华医学杂志》(The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1915年11月创刊于上海,由上海中华医学会编辑出书,中、英文合刊;1931年,中、英文分刊。1932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博医会报》兼并,成为影响深远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正式定名为TheChineseMedicalJournal。《化学工程》(ChemicalEngineering),1934年创刊于天津,由我国化学工程学会兴办。第1期即为中、英文合刊。1935年,为了便于国际沟通,进步学术位置,决议用英文宣布论文。但此后该刊所发论文并不满是英文,有些期次中还有必定量的中文论文。因而,该刊从合刊到专刊的转化并不彻底。

2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原因

医学杂志范文篇5

运动性猝死是指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心脏病学家的有关材料,运动猝死的定义是: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h内意外死亡[1]。随着一些运动员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的死亡,运动性猝死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讨论和研究[2]。而关于运动猝死,国外已经有不少文献报道,国内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将对运动性猝死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发生的生理机制以及预防进行综述。

1运动性猝死的概念及特征

1.1运动性猝死的概念

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和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给猝死(suddendeath)下的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它有三个基本要点:(1)自发过程;(2)意外发生;(3)进展迅速。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s的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止,猝死发生前可能胸痛、气急,也可无任何预兆就突然发生。Maron(1980)等对运动性猝死下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目前,有些学者如(Chris1989)、(Quigley2000)等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h之内,认为在运动中或运动停止1h内发病并导致死亡,称为运动性猝死;但也有学者将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发生的意外死亡称作即刻死(instantaneousdeath),症状发作后24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才叫运动性猝死[3]。

1.2运动性猝死的特征

1.2.1性别与年龄

国内猝死者性别男女比例为7.2:1,可能是由于女性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低,运动负荷小,对疲劳或其它过度负荷不易耐受等因素有关。研究报道,运动猝死的平均年龄为(30.8±17.9)岁[4]。

1.2.2时间与环境特征

国外资料表明,心脏性猝死多发期一般为冬季,星期一以及商务9~11点或醒后的3h内。国内资料提示运动猝死也可能受时间戒律的影响,但尚未明确[5,6]。

1.2.3职业与项目特征

从上海和华东地区1998年抽样调查猝死病例分析,运动猝死所涉及的人群较为广泛,有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教师、干部、工人和大中学生年龄从9~67岁[7]。研究显示运动性猝死多发生在强度较大或是竞争激烈的项目中,但是一些强度较小的项目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2运动性猝死的生理机制及外界因素

2.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在运动猝死中占着很大的比例,Drory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运动猝死的病例中,心源性猝死占82%,李之俊等人的研究为87.5%。徐昕等人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82例猝死病例中,心脏性猝死有58例70.73%,其中,又以心肌梗塞36.21%、先天性心脏病15.52%和心肌炎13.79%最常见。青年运动员心源性猝死主要由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和心肌传导系统疾病引起;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心源性运动猝死则几乎全部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冠心病引起[8-10]。

2.2脑源性猝死

脑源性猝死也是运动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收缩压升高,易造成原有动脉硬化、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徐昕报道脑猝死13例,涉及脑溢血、脑血管破裂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例有高血压史。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其余年龄均大于40岁。李之俊报道脑猝死5例,4例脑溢血年龄40岁以上,1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Lynch研究了56例与运动有关的猝死,其中10例为脑溢血[11]。

2.3其他

有些资料将中暑列为运动猝死中次于心脏猝死的第二大原因。体温调节紊乱可导致完全健康的人发生死亡、剧烈运动尤其是耐力项目在热环境下进行时尤易发生中暑,甚至导致死亡[12]。滥用药物也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因素之一,滥用可卡因可引起冠状血管的痉挛,增加了血小板的凝血功能。挥发性药物的滥用也易造成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嗜酒不仅由于酒精的超剂量、心律失常及睡眠性呼吸抑制导致猝死,而且由于呕吐、慢性营养缺乏产生的急性电解质紊乱和酒精中毒性心肌病也可导致猝死。胸腺淋巴体质和肾上腺机能不全也可使机体应激能力低下而致猝死[13-15]。

3运动性猝死的预防

运动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严重,难以救治,对竞技体育和健身锻炼造成的负面影响巨大。但并非不可防范,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只要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运动性猝死发生的,因此应加大对运动性猝死的预防研究工作[2,12]184,117-179。

3.1对普通人群的预防

重视和加强各类人群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严格监测检查,以及识别可能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在进行健身运动之前,制定合理的健身运动处方。通过体育运动自我感觉和客观检查的方法,加强对运动过程中的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运动强度的医学监督和分析。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到了一定年龄须严格控制运动量。注意运动前中后出现的胸闷、压迫感、极度疲劳等症状。宣传和普及预防运动中猝死的知识[16-19]。

3.2对专业运动员的预防

在运动员选材时必须对其进行常规的包括超声心动图在内的全面而系统的体格检查,以防患于未然。在训练时遵循科学训练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避免超负荷工作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运动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包括常规体检和赛前体检,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火后出现的胸闷、胸痛、胸部压迫感、头痛、极度疲劳和不适等先兆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20]88-90,367-371。

4小结

运动猝死尽管发生几率很小,但确是运动医学领域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对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负面影响。积极开展全面的调查工作,了解当前运动猝死的发生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才能对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和开展全民健身产生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志君.运动性猝死的研究进展[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1):88-90.

[2]王云玲,胡启良.关于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预防[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83-185.

[3]PionnualaQuigley.AsurveyofthecausesofsuddendeathinsportintheRepublicofIreland[J].BrSportsMed,2000,34:258-261.

[4]李之俊.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213-215.

[5]KohlHW.Physicalactivity,physicalfitness,andsuddencar-diacdeathJ[J].EpidemiologicReview,1992,14:537-581.

[6]BarryA,Franklin,JoelK.KahnJ[J].SportScienceReview,1995,4(2):85-1050.

[7]徐昕.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1004.

[8]ThomasW.Rowland,M.D.ScreeningforRiskofCardiacDeathinYoungAthletes[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1):107.

[9]DroryY,KramerMR,LevB.Exertionalsuddendeathinsoldiers[J].MedSciSportsExerc,1991,23(2):147-151.

[10]MaronBJ,RobertsWC,McAllisterHA,etal.Suddendeathinyoungathletes[J].Circulation,1980,62(2):218-219.

[11]LynchP.Soldiers,sport,andsuddendeath[J].Lancet,1980,1(8180):1235-1237.

[12]肖玉红,金瑞静,闫旭升.运动性猝死之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1):117-119.

[13]李之俊,高崇玄.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211-214.

[14]HohlHW3rd,PowellKE,GordonNF,etal.Physicalactivity,physicalfitnessandsuddencardiacdeath[J].EpidemiolRev,1992,14:37-58.

[15]林建棣.关于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其预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3.

[16]MichaelPratt.Exerciseandsuddendeath:implicationsforhealthpolicy[J].SportSciencereview,1995,4(2):106-122.

[17]杨法香,单林娜,王金栋.运动诱发猝死的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8):766-768.

[18]曹士云.老年体育活动中猝死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6):687-688.

医学杂志范文篇6

作者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精神病医学鉴定资料中116例精神病人刑事案件司法鉴定资料分析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16例鉴定精神病人中男103例,女13例;年龄17~81岁,平均(33.71±12.46)岁,21~40岁的青壮年96例;婚姻状态:未婚85例,已婚19例,离婚11例,再婚1例。文化程度:文盲35例,小学46例,初中25例,高中10例。职业分布:无业74例,农民16例,渔民7例,工人4例,干部1例,其他14例。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作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案件类型、鉴定目的、结论、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诊断等项目,鉴定诊断依据1998年年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案第2版(CCMD2-R),2001年起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案第3版(CCMD-3),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五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及我国修改后的《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院在实际操作中把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按照“完全”、“部分”或“限制”、“无”3个等级进行判定。

2结果

精神疾病与案件类型的关系见表1;表1精神疾病诊断与案件类型的关系(略)

各类精神病法定能力评定情况见表2;表2各类精神病法定能力评定情况(略)

每年发生的刑事案件情况见表3。表3每年发生的刑事案件情况(略)

说明:MR:精神发育迟滞;分裂:分裂症;躁狂:躁狂症;人格:人格障碍;癫痫: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冲动:冲动控制障碍;酒精: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脑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短暂: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妄想:妄想阵发;滋事:包括寻衅滋事、扰乱、打人;破坏:损坏公共、家庭财物

重大刑事案指危及他人生命的案件:伤害、杀人、强奸猥、放火、投毒

3讨论

国内研究中精神病人刑事案件鉴定中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占49%~80%[1~3],精神发育迟滞其次。本研究中精神疾病分类以精神发育迟滞45例居首,占38.8%,高于李良杰的10.4%[4],和宋建成的18.6%[3]。精神分裂症31例,占27.6%,低于张钺[5]的80%,朱国钦[6]的78.48%,李良杰的44.7%[4],与陈维梅的61.4%[7]。说明本地区精神病人刑事案件中以精神发育迟滞为最多。

凶杀案件在司法精神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本组资料凶杀案例占同期全部鉴定案例的4.8%,明显低于朱国钛的40.19%[6]张钺的30.4%[5]李良杰的26.8%和沈慕慈的21.9%[1,4]其中精神分裂症杀人5例,占50%,抑郁症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各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例,说明精神分裂症是凶杀案的主要病种,与朱国钦、陈维梅等学者的研究基本相符[6,7]。精神

分裂症可以幻觉妄想支配下作案,对社会治安、人身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加强对精神分裂症的防治工作是防范精神病人作案的重要措施。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均在意识障碍下行凶杀人,或因人格障碍激惹性行凶,作案手段残暴,后果严重,同样是防范的重点。

精神发育迟滞病人作案中以盗窃和强奸为主,分别占62.5%、22.5%,本研究中未见有凶杀案,由于精神发育迟滞病人控制能力和辨认能力差,易在冲动情况下或在易受他人指使下犯罪。

本资料精神病人作案以21~40岁的青壮年占绝大多数,未婚者多;文化程度以受教育程度低的占多数,其中文盲35例、小学46例;职业分布为无业人员74例、农民16例。说明这类人群的精神病人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精神病人发生刑事案件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影响力大,引起舟山市政府的重视,2005年舟山市开展“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简称“暖促工程”),由政府出钱对重症精神病人进行集中收治,刑事案件发生率,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1998~2004年精神病刑事案件年均发生14.3例,重大案件年均发生5.9例,“暖促工程”后年平均发生刑事案件8例,重大刑事案件年均发生1例,说明在政府重视精神病人管理后精神病人刑事案件,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成效显著。

因此,政府重视精神病人管理,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及时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尤其是对有攻击、伤人言行的精神病人加强治疗和管理,及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是防止精神病人刑事案发生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沈慕兹,金伟,蔡建华,等.司法精神医学鉴定654例分析.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3):168.

2邓武.67例凶杀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分析.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3,4(2):57.

3宋建成,吉中孚.精神病司法鉴定1389例分析.神经与精神卫生杂志,2004,4(3):179~181.

4李良杰.48例凶杀案司法精神病鉴定分析.上海精神医学杂志,1998,10(4):218.

5张钺,李桂荣.197例凶杀案例司法精神鉴定.上海精神医学杂志,1992,4(1):35.

医学杂志范文篇7

1康复原则

1.1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是降低致残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康复效果最有效的方法[1-4],因此,地震伤员康复应该从伤员入院时开始。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和指导早期康复,包括早期救治康复和早期床旁康复。

1.2集中康复

集中康复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将功能障碍程度重、伤情复杂的伤员集中在康复技术与设备较好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者专科康复机构(通常由省市县卫计委指定)进行集中康复,比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均采用这种模式。

1.3分散康复

在地震发生后,将功能障碍程度轻、病情相对简单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康复设备与技术条件一般、非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或者专科康复机构(通常由省市县卫计委或者残联指定)进行分散康复。

1.4分级康复

功能障碍严重者(如颅脑损伤、脊髓损伤、截肢等),当地医院医疗康复水平不能处理的患者转入省级定点康复中心,对功能障碍较轻者集中在当地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单纯软组织损伤直接出院回社区康复[5-7]。

1.5双向转诊

对无条件在当地实施康复治疗者,经过专家组成员会诊签字同意后,将疑难复杂地震伤员转入省级指定医院,对经过上级医院康复治疗后病情减轻的伤员(按照伤员分流标准)转回当地实施康复治疗,实现双向转诊[6]。

1.6专家把关

地震一旦发生,省市县卫计委应在1周内成立各级康复专家组。专家组负责区域内医疗单位所有伤员的评估筛查及康复指导工作,包括疑难复杂伤员康复会诊、分级康复双向转诊指导及应急康复技术培训等[8]。

2康复分期

2.1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也称创伤期康复,是指伤员受伤入院在骨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完成相关手术转入康复医学科前,或者伤员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期间所进行的康复[9-10]。一般需要1~2周。

2.1.1模式

早期康复采用的是早期床旁康复模式。通常是在康复医学科以外的其他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科室进行,即治疗前移。通常是康复科派出康复医师、治疗师随同相关科室医师查房、提出康复建议,共同协商、尽早实施。

2.1.2方案

基于康复评定,采用综合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辅具、康复护理及心理康复等综合康复措施[1-2,11]。

2.1.3作用

实施早期康复,对于提高地震伤员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防治废用综合征、实现残疾的二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少各种并发症,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骨量丢失、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及压疮等[3-4]。

2.1.4要求

各个医院要派专业康复人员早期介入到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科室,如骨科、ICU、神经外科、烧伤科、胸心外科、儿外科等,指导、实施早期床旁康复。早期床旁康复的目标是尽早、尽可能的减少残疾发生,促进伤员疾病的恢复以及功能的锻炼,为后期进一步康复全面开展做好准备。

2.2中期康复

中期康复也称稳定期康复,是指伤员在骨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烧伤科、儿外科、ICU等相关科室完成相关治疗,生命体征平稳、转入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后所进行的康复。中期康复通常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或者其他康复机构进行。一般需要3~6月。中期康复治疗对于提高伤员生活独立的程度和生活质量[9,12],早日回归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二次手术伤员根据情况需要不同康复时长。如骨折内固定伤员取出内固定术后需要1个月左右的康复治疗,骨折不愈合伤员再次手术后可能需要3~6个月康复治疗,如果还需要再次取出内固定术,则时间更长。截肢伤员可能需要再次或者多次更换假肢,通常需要1周左右的康复治疗。由于中期康复伤员主要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者相关康复机构,既要保证伤员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或恢复有足够的治疗时间,又要防止无休止住院的个别现象。所以各康复机构需根据具体伤情、严格掌握不同地震伤的入院出院标准[5],适当控制各阶段康复时长。

2.2.1模式

中期康复通常是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或者专科康复机构进行。采用的是康复医师引导下的康复组工作制模式[9]。

2.2.2方案

基于康复评定,采用综合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辅具、康复护理、药物治疗及心理康复等综合康复措施。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医康复方法的临床应用。

2.2.3作用

稳定期康复治疗不仅对改善或恢复地震伤员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吞咽障碍、平衡功能、心理功能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对改善或恢复地震伤员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职业能力、社会交往、休闲娱乐及其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灾后重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2.4定期康复评定

中期康复伤员通常需要反复进行定期康复评定。定期康复评定一般1次/周,或者根据伤情需要不定期进行。康复评定通常由康复医师主持,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护士、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伤员及家属共同参加,以利于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治疗、功能、护理及心理等情况。必要时邀请骨科、神经外科、烧伤科等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参加[12]。根据定期或者不定期康复评定结果调整康复方案。

2.3社区康复

是针对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出院,但还存在轻度功能障碍的伤员,或者因为脊髓损伤、重度颅脑损伤或者其他伤情需要终身康复治疗或指导的伤员所进行的康复[13]。后期康复通常在社区医院康复门诊或者伤员住家附近康复机构进行。

2.3.1模式

伤员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康复门诊、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咨询、调整康复方案,回馈新的康复主要问题、学习进一步康复方法,或者康复医师、治疗师定期或不定期到伤员生活工作环境中,进行康复评定、进一步功能锻炼指导、职业回归指导、并发症防治管理指导及相关环境改造等。

2.3.2方案

基于康复评定,采用综合康复方案,包括社区门诊物理治疗、家庭作业治疗指导、居家环境改造、职业评定与指导。持续的灾后心理随访,特别是伤员从较多的社会关注中逐步回归到平淡的居家生活,特别是伴有一定功能障碍患者,心理重新调整适应。提供受灾人员职业回归的指导,必要的再就业扶持政策及就业岗位是地震伤员社区康复的重点。重视社区康复、加强优化社区康复资源和人员的配置是实现地震伤员社区康复的必备条件,充分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力支撑。要实现持续的家庭康复指导与随访,可以应用现代技术实现远程康复指导与随访,值得探索。

2.3.3作用

对改善或者恢复地震伤员的日常生活自理程度、职业能力、社会交往、回归家庭、回归工作学习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3结语

近几年经历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及“鲁甸地震”等重大地震,应急救援、康复医疗工作已逐步展开,也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灾害应急救援制度、技术规范。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康复医学发展、推动康复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壮大了康复医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如何更好的开展灾害应急康复医疗及康复医疗系统管理,值得总结、完善和推广。

作者:潘红霞 刘慧芳 何成奇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李莎莎,熊恩富,王晓红,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芦山地震超早期康复救援纪实[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5):514-516.

2戎正,韩宇平,王文春,等.快速联动反应、集中力量救治、早期康复介入-玉树地震伤员救治实践与思考[J].西南军医,2010,12(6):1203-1204.

3王翔,王国新,周秋敏,等.地震后伤员的功能损伤与早期康复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1080-1081.

4谢财忠,唐军凯,刘蓓蓓,等.地震伤员早期综合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2011,18(6):425-426.

54•20芦山地震医疗专家组.地震伤员病情评估及管理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0):1527-1528.

6卫生部,中残联.四川省地震伤员康复治疗分流原则[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675.

7余秀君,何成奇,丁明甫,等.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康复医疗的应急体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85-586.

8何成奇,王茂斌,励建安,等.应急康复专家体系在汶川地震伤员康复中的作用[J].华西医学,2009,24(3):524-526.

9卫生部,中残联.地震伤员康复指导规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77-582.

10何成奇.地震伤员康复治疗指南[J].四川医学,2008,29(增刊):17-22.

11宁宁,廖灯彬,何富乔,等.小组治疗模式在地震截肢伤员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7):496-498.

医学杂志范文篇8

一言以蔽之,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最经常采用的是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通常称之为北大核心。期刊之家就公布了不少被北大核心评上的期刊。

平时常说的北大核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在医学期刊中,还可以分成两个分类,一个是主要是以卫生部主管的期刊,就是部级期刊,另外一些以当地卫生局或其他为主管的期刊,就是省级期刊。而很多人都知道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就是要参加每年的评比能被评上的就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里有省级的也有部级的。

一般来说,核心期刊目录主要有:中国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每一年一评;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一评;CSCD,每两年一评。所有能被评上这些目录的期刊就是核心期刊,当然也少不了重复的,有的期刊全部都是评上的。被收录的核心期刊越多,越能证明这篇论文有价值比较权威。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当地自己卫生厅划分的目录,以浙江四川等地,评副高以上职称,需要在当地规定的目录上选择期刊,只有在上面的期刊发了才可以评上职称,这个需要自己去当地核实信息的。

医学杂志范文篇9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国际刊号:1001-9448国内刊号:44-1192/R出版地方:广东邮发代号:46-66创刊时间:1963发行周期:半月刊期刊开本:A4

复合影响因子:1.229

综合影响因子:0.352

期刊全年定价:¥240.00

所属分类: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综合

广东医学杂志社简介:

《广东医学》(半月刊)创刊于1963年,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是广东省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期刊。

《广东医学》反映广东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期刊,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报道本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反映国内外医学科研的新动向、新进展。遵循理论与实践并进,以介绍实践经验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提高的编辑方针。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突出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为广大医药卫生工作员提供医药卫生信息交流与服务。本刊一直是国家科技部用于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获奖情况: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广东医学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专题报道、诊疗新进展、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临床用药研究、中医、中西医结合

广东医学杂志荣誉:

CA化学文摘(美)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广东医学杂志社简介:

《广东医学》来稿应具科学性,并关注创新性和实用性;主题明确,文字精炼,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有独特见解。全文字数(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论著类论文一般不超过4000字,综述·讲座类论文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一般应控制在2000字以内,病例报告在2000字以内。

《广东医学》应力求简洁、确切、醒目。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顶格排。避免使用简称、缩写、标点符号、化学结构式及药品商品名等。

《广东医学》本刊按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认定所有计划列为作者的人都应具备下列条件:⑴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须具备,多作者署名,各作者姓名以“,”分隔。对研究工作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放入志谢项目。每篇论文作者的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单位后附上所在地及邮政编码)各占1行列于文题之下。不属同一单位或科室的多位作者共同撰写者,分别用1,2,3……序号在各作者姓名右上角及相应单位或科室名称左上角标出,单位名称间用“;”,科室名称间用“,”隔开-。

论著类论文采用第三人称撰写的中文结构式摘要,不超400字,明确标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并另纸附上英文文题及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以便编排英文目次表。获各类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另附上与中文摘要相对应的英文结构式摘要[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包括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要素)]。英文摘要作者姓名与中文姓名要一致,要全列出;但只列第一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名后右上角及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前左上角标“☆”。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列作者全名及联系方式。但英文摘要刊登与否,由编辑部根据论文质量酌情而定。

摘要下另行列关键词3~8个,各中(英)文关键词以“;”分隔,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小写。应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中所列的词。

医学杂志范文篇10

关键词:防风通圣丸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刚断乳的SD大鼠,体重60~70g,清洁级,雌雄各半,动物及普通饲料均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实验药物防风通圣丸[江苏平光信谊(焦作)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202,规格:5g/袋],芦荟减肥茶(广州权威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1108,规格:6g/袋),使用前配置成5%溶液。

1.3主要仪器电子天平(型号:BS600,上海友声衡器有限公司制造),自动平衡离心机(型号:LD24-0.8,北京医用离心机厂制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7060,日本制造)。

1.4主要试剂甘油三酯(批号:070181),胆固醇(批号:0700271),血糖(批号:070456),以上试剂均购自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1.5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的制备及给药方法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12),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大鼠为肥胖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3~5]。高脂饲料的组成:普通饲料55%,猪油12%,蔗糖5%,奶粉8%,花生5%,鸡蛋10%,麻油3%,食盐2%,浓鱼肝油100滴(含维生素A1.7×105u、维生素D1.7×104u),每天饲喂适量的新鲜黄豆芽。8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5组(n=10),分组给药,模型对照组(5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芦荟减肥茶60mg/kg)、高剂量组(防风通圣丸500mg/kg)、中剂量组(防风通圣丸350mg/kg)、低剂量组(防风通圣丸200m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6周。

1.6观察指标

1.6.1体重和Lee''''s指数每周测1次体重及体长,并且计算Lee''''s指数。Lee''''s指数=体重(g)1/3×103/体长(cm).(体长:从大鼠鼻尖到肛门的长度)。

1.6.2血清指标的测定分离血清,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

1.6.3体脂湿重剖腹取出大鼠体内脂肪(腹腔内脂肪,睾丸、子宫及肾周围脂肪垫),称其湿重。

1.6.4脂肪细胞大小在剥离出的脂肪组织中取一小块,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酒精梯度脱水,在400倍显微镜下计数全视野中脂肪细胞个数,并用测微器测脂肪细胞大小。每张切片计数10个视野的细胞数,测量10个细胞的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每例的数值。

1.6.5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对大鼠体重的影响造模8周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体内脂肪、Lee''''s指数均有显著增加(P<0.01),见表1。防风通圣丸灌胃给药后能使肥胖动物的体重、脂肪重量和Lee''''s指数均显著下降,且随着剂量的增大,作用增强,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见表2。表1肥胖高脂饲料对大鼠体重的影响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2防风通圣丸灌胃给药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影响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2防风通圣丸灌胃给药对大鼠脂肪细胞大小的影响400倍镜下,模型对照组大鼠脂肪细胞明显增大,镜下脂肪细胞数减少,提示其脂肪细胞内脂肪堆积;给药组单个视野脂肪细胞变小,脂肪细胞数量多于模型对照组,细胞直径分别小于模型对照组,镜下脂肪细胞数增多,差异有显著性,以防风通圣丸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见表3。表3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脂肪细胞形态的影响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3防风通圣丸灌胃给药对模型大鼠血清指标的影响由表4可以看出,给药后,肥胖动物的血脂、甘油三脂和血糖均有所降低,其中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糖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脂、甘油三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防风通圣丸灌胃给药对模型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由表5可以看出,该药对动物的肝、肾的功能无明显的不良影响。表4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体重TC、TG、血糖的影响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P<0.05表5防风通圣丸对肥胖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5防风通圣丸灌胃给药对动脉粥样硬化面积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本药对动脉硬化无缩小面积的作用。

3讨论

单纯性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9],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而高血脂又易引起血栓和动脉硬化等并发症。中药减肥因长期服用副作小、疗效肯定,越来越受到肥胖症求美者的青睐[10]。防风通圣丸是金元时期医学家刘元素所创名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生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等17味中药组成,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之证。方中防风、荆芥、石膏、黄芩等解表清热,大黄、芒硝攻下,当归、川芎等补血活血,一方面能促进体内物质的代谢、异化,另一方面能减少物质的吸收、同化,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能促进和提高脂质代谢水平,改善和调节脂质代谢与紊乱。20世纪80年代[11~13],日本学者应用此方治疗4例肥胖症患者,体重减轻l0%,认为其有能发汗通便,加速新陈代谢产物排泄及脂肪排除的功效,并推断该方减肥机制可能主要是对脂肪的分解作用,而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小。现代研究证明[14,15]防风通圣丸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活化棕色脂肪组织(BAT)而引起体重的减轻。认为可能主要是抑制了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所致,这与临床上肥胖症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过多摄食动物性脂肪是其高胆固醇血症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组30只单纯性肥胖动物经防风通圣丸治疗2个月,其体重、体内脂肪、TC、TG、血糖,均有明显降低,尤其在血糖方面,作用显著,且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该药有市售丸剂,服用方便,可作为肥胖求美者推荐用药,有治疗、预防保健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1傅祖植.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新医学,2003,34(9):580-582.

2坂根直树.防风通圣丸减肥作用的基础研究: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的活化作用.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4,44(5):153.

3陈岩,胡燕琴.防风通圣丸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中医药研究,2002,18(5):47.

4钱江,杨柳,陈清华.防风通圣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60例.中国美容医学,2005,14(2):223.

5谭正怀,莫正纪.三种肥胖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1,11(3):176-179.

6杨爱君,崔雁,叶卉初,等.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建立.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5,4(3):156-157.

7孙志.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4):466-467.

8刘倩琦,陈荣华,郭锡熔,等.神经肽YY5受体反义基因对肥胖大鼠减肥、降脂作用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1,39(4):235-239.

9周玲仙.葡萄籽精粉减肥降脂作用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专辑):74-76.

10杨新跃,周锒平,戴黎光,等.藤茶和荷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15(5):281-284.

11阳力争,刘群良,成细华,等.还少丹对老年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血脂及体质量的影响.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3):18-19.

12陈晓军,黄平权,赵宝忠,等.苦宝降脂胶囊降脂作用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3):51-53.

13薛琨,郭红卫,陈凤麟.中链脂肪酸对营养性肥胖大鼠体重及脂质代谢的作用.卫生研究,2006,35(2):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