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4:50:51

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习;毕业论文;毕业生;四维教学;医学教育

医学检验是临床路径管理的必要环节,在疾病筛查诊断、预后评估、随访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检验科作为医院最大的样本与数据中心,同时具有潜在的科研价值。随着对生物样本库和大数据概念认识的加强,检验科可能在医院、地区乃至全国的科研计划中承担重要角色。撰写毕业论文是医学院校检验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实践环节[2]。临近毕业的学生,面临实习、考研或择业的多重压力,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首次科研论文写作具有挑战性。笔者借鉴前人经验,结合自身带教心得,归纳并探讨一种包含四个维度[3]的“阶段性引导,模块化写作”的教学方法(图1)。

1启发科研思维:工作与思考—提出科学问题

1.1建立沟通渠道。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检验项目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检测,在流水线似的工作环境下,实习生往往能很快适应工作节奏,融入岗位角色。在学生能够胜任实习岗位的前提下,带教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提出具有探讨价值的科学问题至关重要。实习期间,教师与学生和谐沟通关系的建立与维护[4],是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前提。一方面,带教老师应主动建立沟通渠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尽可能全面细致的给予解答,即使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应该给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维护师生沟通渠道的畅通。1.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本科生在校期间以学习基础理论为主,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相对不足[5]。据笔者带教经验以及同行教师交流所知,大多数学生需要带教老师拟定毕业论文题目。面对这种情况,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题目的拟定过程,让学生了解选题背景及意义;针对理论基础较好,有一定文献量积累的学生,鼓励其自行选题,教师辅助把握命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

2提升自学能力:文献检索与阅读—问题聚焦

2.1强化培养自学能力。实习期是学生走出校园进入职场的过渡环节,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平稳地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带教老师在面对面教学之余,可以将与之前拟定研究方向相关的优秀图书、杂志以及专业性强的公众号资源推荐给学生,鼓励其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将学生带入专业知识的海洋。2.2开展“基于问题去学习(PBL)+适当引导”的教学模式。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可轻松获得海量的学习资源,过渡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往往无法保证学习的精确性。“基于问题去学习(PBL)+适当引导”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解决办法[6-7],教师阶段性提出问题,加以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检索、阅读、归纳总结文献资料。经历以上训练,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提出具体的专业问题,即完成问题的“聚焦”过程。

3培养科研思维:研究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和研究方案基本决定了所撰写论文的高度,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选题后,下一个关键环节即是带领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通常不设置课题研究设计的专业课程,因此,有必要对医学研究中的基本要素(如研究对象、实验对照、实验分组、观察终点等)进行介绍[8]。当学生对研究设计的概念有了基本认知后,可鼓励其自行进行方案设计,教师负责指导修改完善。这个过程应把握严谨细致的原则,可根据研究需要,让学生自行制作数据采集表。当研究方案确定,数据采集表绘制完成,后续样本检测、数据采集只是时间问题[9]。

4点亮科研技能:统计制图—数据分析及结果呈现

图表是阐述科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尽管实习生在校期间系统学习过医学统计课程,但面对现实的统计学问题,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及结果解释,教师有必要在这个环节,就统计学应用对学生进行回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统计方法的选择、效应量的概念、统计结果的专业解释。恰当的图表能够将研究结果直观地呈现给读者,所谓一图胜千言[10]。科研绘图软件众多,笔者推荐美国GraphPad公司的GraphPadPrism,该软件功能全面、受众广泛、更新及时,基本能够满足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绘图需求。另有一些专业性更强的软件,如ImageJ、Adobeillustrator、Stata、R语言等,可推荐给学生了解,为其日后开展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5强化文字功底:论文撰写—模块化写作及全文串联

尽管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用汉语写作专业论文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发现,学生的文字功底参差不平,而且文字水平与学习成绩无关。有的学生成绩优秀,保送名校研究生,但文字功底较差;同时,也惊喜地发现,个别成绩一般的学生展现出极强的文字天赋,言简意赅且富有条理。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必须要过语言关,提高可读性。如何在实习期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至关重要。我们实践发现,组织翻译短篇英文文献是有效的方法。在实习末期,那些全程坚持参与翻译文献的学生,不仅文字水平显著提高,在答辩PPT讲解环节也能游刃有余。模块化写作是国内外诸多杂志推荐的写作方法[11],该方式同样适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动笔之前,引导学生理清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推荐一些常用的句式以完善各模块之间的衔接。

6培养责任及权利意识:发表与署名—选刊投稿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本科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新模式

动物医学专业作为农牧业产业重要支柱之一,呈现高水平从业人员匮乏,毕业生实践能力欠缺的现状。行业对具备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端技术人才需求迫切。教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1号)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医学院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和行业需求,转观念、调结构,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转变教学理念、调整实践环节设置、增加经费投入、构建评价体系、注重师资培养、加大院企合作等方面,探索与改革毕业实习教学新模式,效果显著。

一本科生毕业实习是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毕业实习是本科生毕业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导师的指导下,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运用之前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完成相关实习内容,达到实践能力提高的目的,为毕业后更好的就业做充分的保障工作。做好毕业实习工作能提升就业能力的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做好毕业实习工作,有利于激发毕业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做好毕业实习工作,有利于培养毕业生运用知识、创新创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毕业实习是学生对之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检验和升华。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实习环节,印证前人的论点或探索新的未知的结果,都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是做好毕业实习工作,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为更好的就业提供职业能力。重视毕业实习环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职业素养,达到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要求,做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合格的专业技术性复合型人才。四是做好毕业实习工作,实现学生从个性化到社会化的属性,是其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化平台,为学生顺利步入社会保驾护航。

二现有毕业实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高校也陆续对旧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加入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特别是毕业实习环节作出新的改革与探索。大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无缝对接模式,理论指导的模式和实践创新的模式等模式的运用,都是以高校为主导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实习环节突显出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践教学的理念仍不够重视。教育理念作为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特征,蕴含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教育的前瞻性,引导着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对教育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1]。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就是: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实践能力培养。首先,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等学校,与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管理相配套的政策、法规等文件规定相对较少。其次,高校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对于实践环节投入少,尤其是本科生的毕业实习环节投入就更少了。配套的政策、资金等方面不能激励老师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其中。最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理念淡漠。毕业生在本科最后阶段忙于考研、找工作等,对于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主动、不积极,得过且过。(二)毕业实习环节设置不合理。现阶段,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实践环节设置理念落后,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些脱节,实践环节所占比例不合适,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运行机制。首先,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设定,没有充分的了解本行业现有人才需求标准,部分环节设置脱节,跟不上用人单位行业要求。其次,毕业实习环节所占比例较少,仅占人才培养方案全部学分10%-20%,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学分比例。最后,毕业实习环节设置的时间不合理。按现执行的培养方案,本科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而这阶段的学生多数是忙于找工作、考公务员的复习、考研的复习、各类考试、复试以及准备出国等。因此,本科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得到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疲于应付,质量更是难以提高。与此同时,毕业论文和学生毕业、就业安排难以协调,学生埋怨教师不能理解就业压力或考研、考公务员及出国学习的压力对他们造成的影响,而指导教师认为学生怠慢教师交给的工作,耽误了毕业论文实验的进展。(三)实验经费欠缺、实验室建设落后,实践基地起不到应有作用。要想实践活动开展的好,必须有专项经费的保障。毕业实习不同于普通的课程实习,对知识的运用更加全面、系统,所涉及的实验项目更广、更深入,这就对实验设施建设、支持实习的专项经费提出较高要求。现有阶段,经费欠缺、实验室建设滞后,实践基地水平参差不齐,成为本科教育普遍现象,是制约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学校拨给学院的实验经费部分,没有单独的款项对教师、学生毕业实习环节进行支撑。毕业实习环节经费都是教师从日常实验及科研经费中挤出,杯水车薪,很难保证毕业实习环节质量。其次,实验室建设落后,随着社会迅速发展,行业发展也突飞猛进,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仪器设备更新缓慢,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很难进入本科毕业实习环节,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差距加大。大的平台针对本科生毕业实习环节开放度不够,资源利用不充分。最后,实际基地不能很好的起到应有作用,基地往往重视挂牌仪式,对后续承担本科毕业实习能力欠缺,接待能力有限,以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为主,很难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实习8-10周的要求。(四)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保障实习。教师在创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教育的质量,教师的阅历和经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2]教师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尤其在毕业实习环节,大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学完,在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这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就更全面、更高。纵观农业院校,“学院派”的教师不在少数,这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研究学习,和生产一线接触少,缺乏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行业发展形势把握不清。这就导致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缺乏先进的行业发展理念,不清楚用人单位的需求,案例教学和实景教学少,指导出的学生专业素质差、对接社会能力差,起不到毕业实习应有的作用。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思维的拓展。(五)毕业实习环节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实践环节尤其是毕业实习环节,缺乏督导,没有完整的评价和评教体系。实践环节仍然是指导教师一言堂,像理论课程中的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环节都没执行,没有合理的指导标准和评价标准,更不用说一套完整的,认可度高的评价体系了。学生和导师都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为实习而实习,缺乏大纲和计划,这样的实习收获小,分数可信度不高,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六)校企合作多流于形式,合作成果不明显。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具备专业素养的高水平毕业生是高校基本职能所在。现有的培养模式下,育人多以高校自身为主体,与企业间缺乏互动的模式,院企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校企合作多流于形式,导致学校对企业诉求了解不深入,企业也得不到想要的人才。究其原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际的系统支持,与企业间科学的、有效的合作,多方共同促进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明确目标、加强管理,多措并举探索毕业实习新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要明确目标、加强管理,多措并举探索改革毕业实习新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一)重视实践教学,加强理念指导。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越来越明确,不单看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其具备好的专业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培养,对实践教学应加大投入,加强理念指导工作。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到广大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以前“重知识、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开展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探索和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加强教育教学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农业院校实践环节培养模式,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引起高度重视,把毕业实习做到实处,突出其在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真正发挥大作用,让学生受益,让用人单位满意。(二)合理设置环节,加大实践比例。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生毕业实习阶段累计达到8-10周,时间虽不是很短,但集中在第八学期,此时间段由很大比例的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复试、公务员的选拔、出国留学准备等等,很难将精力完全投入毕业实习中,…连贯性差,实习效果不明显。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探索将毕业实习分配导师放到第六学期,提早明确实习内容,尽快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毕业实习的科研训练。对于毕业实习方向为动物疾病诊治及中兽药临床应用研究的学生,能系统学习和掌握四季中疾病在不同季节发生、传播情况;能直观感受中药植物生长、采集、炮制、应用的全过程。使得学生毕业实习做到更系统,更符合自然基本规律。同时,扩展了实习时间,增大了实习比例。在实习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与学校“不实践,无真知”的办学理念相契合。(三)加强基础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充足的实习经费和好的实习场地是做好毕业生实习的有力保障。现有实习场所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高端设备不能共享、实验辅助人员水平不高等制约实习效果的因素。一方面,要加强实验教辅人员专业水平,建立健全实验中心平台,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管理,优势互补。另外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资源,企业生产一线往往更能展现行业发展趋势,科研方向更明确,更具有针对性,科研设备投入往往也较大。这样好的实践实习平台应更好的利用,学院和企业找到好的契合点,互利双赢,使得“产、学、研”联系更紧密。要明确,行业的需求就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加大实践实习经费投入,设立毕业实习专项资金,合理运用校友捐赠和企业赞助,为更好的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四)构建评价体系,做到有的放矢。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评估学生实习水平高低,反应实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客观、公平的反应实习情况,评价主体、评价环节、评价标准和评分结果是必不可少的几个环节。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要做到及时监督、及时评价和及时反馈。学院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做到全程跟踪,全程考核,全程评价。从学生科研态度、科研素养、知识掌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设立期中实习检查环节,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反馈。毕业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也由多部分组成,如:科研态度占10%;专业素养测试占10%;期中及平时成绩评定占20%;论文撰写及答辩分数各占30%,期间穿插督导和同行教师的评教,这样汇总得出最后的分数才客观、公平,能更好的反应毕业实习全过程的情况。(五)加强师资建设,创新思维拓展。学生专业素养的高低,取决于指导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指导教师没有好的科研素养,很难培育出合格的毕业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亟不可待。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加大宣传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摆到第一位,明确实习怎么带,如何带好。制定《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职责》,加强思想指导工作。其次,加大对教师外出培训和自我深造的投入,鼓励教师走出去,了解行业需求,提高自身素质。鼓励教师做有知识能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最后,从政策上引导教师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比如实习环节工作量按1.2倍计算。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有计划分批次引进高水平实验管理和教学人员,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六)加大院企合作,深度融合培养。加大院企合作力度,以“引进来,走出去”为指导思想,建立学院、企业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实习保驾护航。首先,将优秀的行业企业家引进来,通过论坛、报告、实践技能大赛等形式,谈行业发展趋势、谈企业创业历程,培养实践能力,让同学们看到行业前景,感受到企业文化,更好激励其自身做好毕业实习工作,争取到优秀企业的用人机会。这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是一般课堂知识所不能达到的。其次,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到企业中去,到生产一线去,了解企业运行模式,学习先进管理,拓展专业思维,真正做到有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与企业深度融合,利用好企业良好的实习平台,联合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才更强,才能更好的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朱为鸿.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若干理念及其伦理辩护[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

TheClinicalStudyofEmergentInterventionfor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

YuanYiqiang,LiuHuailin,MaYexin,etal.DepartmentofCardiology,ZhengzhouSeventhPeople抯Hospital,Zhengzhou,450006,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icacyandsafetyofinterventionfor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Methods71patientswithhighriskUAPwererandomizeddividedintotwogroups:emergentinterventionalgroups,43patients;non-emergentinterventionalgroups,28patients;Allthepatientswereperformedcoronaryangiographyandintervention.Thecardiacevents(includinganginapectori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uddendeath,reinterventionandcoronaryarterybridgegraft)in30days,symptomreliefrate,symptomrelieftime,durationofhospitalizationandhospitalizationexpenditurewererecorded.ResultsEmergentinterventiondecreasedcardiacevent(anginapectori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uddendeath)ratesin30days,p<0.05,shortenedsymptomreliefandhospitalizationtime,p<0.05,decreasedhospitalizationexpenditure,p<0.05,.Buttheproceduralsuccessratesandtheefficacywereidenticalwithnon-emergentinterventiongroup,p>0.05.ConclusionEmergentinterventionfor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iseffective,safe,andalsocanshortenhospitalizationtime,decreaseexpenditure.

KeywordsUnstable,anginapectoris;Intervention;Coronaryangiography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入稳定性心绞痛(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包括多种亚型,其中高危组UAP危害最大,如何处理该类患者目前尚有争议。本研究观察了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结果,并与药物强化治疗后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病例为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1例高危UAP患者。男47例,1.2女24例,1.3年龄67.12±12.34(45~77岁),1.4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5视为高危UAP患者[1]:48小时内反复1.6发作静息心绞痛;发作时ST下降幅度>1mm,1.7持续时间>20min,1.8肌钙蛋白T或I升高。排除AMI患者。

1.2实验分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急诊介入治疗组,入院24小时内行冠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行介入治疗,为43例患者;非急诊介入治疗组,入院后强化的药物治疗一周后行冠脉造影,根据血管情况行介入治疗,为28例患者。如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发生AMI,立即行冠脉造影并行急诊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300mg一日一次,噻氯匹定250mg一日二次,依诺肝素60mg一日二次,根据病情给予不同剂量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降脂药物等。介入治疗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定、降脂药物,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降脂药物等。两组入院时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基本相同。

1.3冠心病介入治疗及观察指标:以常规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由三位经验丰富的心脏介入医生对冠状动脉病变判断,以血管狭窄≥50%为病变血管,病变狭窄≥70%则行介入治疗;病变狭窄≥50%且<70%,若有症状相关的对应体表心电图动态缺血证据,亦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记录30天内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AMI、猝死、再次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的发生率,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2结果

2.1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情况: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情况相似,参见下表,急诊介入治疗组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情况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术

2.2急诊介入治疗组和非急诊介入治疗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比较,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能降低30天内心绞痛、AMI、猝死的发生,p<0.05;能够缩短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p<0.05;降低住院费用,p<0.05;再次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介入成功率及症状缓解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详细资料见表2。

3讨论

现已达成共识,UAP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所致。不稳定斑块的病理特征为:薄的偏心性纤维帽,大的脂质坏死中心(占斑块的40%以上),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及肥大细胞等),细胞外的基质及平滑肌细胞很少[2,3]。这种斑块容易破裂,暴露胶原并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导致血小板

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冠心病事件(AMI或UAP)。关于UAP是否应在急性期内行介入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目前尚有争议[4,5]。但对于高危UAP,由于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症状,而近期可能恶化为AMI、猝死的危险性高,尽管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稳定性心绞痛较高,但及早行介入治疗仍可使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下降[1]。故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关于UAP治疗指南建议,UAP经积极内科强化治疗后,如症状不缓解,应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进行血运重建治疗[6]。本研究发现,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相比,高危UAP的急诊介入治疗可以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AMI的发生,在急诊介入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了AMI,均发生在术后一个月内,而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有6例患者发生了AMI,其中5例患者发生在药物强化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在术后一个月,所以急诊介入治疗高危UAP可以降低药物强化治疗过程中AMI的发生。急诊介入治疗组无猝死发生,而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猝死,均发生在药物强化治疗过程中。急诊介入治疗迅速开通了靶血管,缓解心肌缺血,所以缩短了住院时间,亦减少了药物强化治疗过程中所需的住院费用。在手术的成功率方面,急诊介入治疗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相似,急诊组2支血管和非急诊组的1支血管手术失败均为完全闭塞病变,导丝不能通过病变。所以,对于高危的UAP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疗效好,安全,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袁义强(1971-),男(汉族),河南光山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1ShahPK,MorenoP,FalkE.Pathophysiologyofplaquerupture,JVascMedBiol,1995,5:244-258.

2RossR.CellBiologyandatherosclerosis.AnnRevPhysiol,1995,57:791-804

3TheCAPTUREinvestigators.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ofabciximabbeforeandduringcoronaryinterventioninrefractoryunstableangina:theCAPTUREstudy.Lancet,1997,349:1429-1435.

4AntoniucciP,SantoroGM,BolognoseL,etal.EearlycoronaryangioplastyasComparedwithdelayedcoronaryangioplastyinpatientswithhighriskunstableanginapectoris.CoronArteryDis,1996,7:75-80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根据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颁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毕业后医学教育被定义为医生在完成基础医学教育以后实施的,以训练独立工作能力为目标的,导师指导下的教育阶段。包括注册前培训、职业/专业培训、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以及其他正规的培训项目,在完成正规的毕业后教育以后,授予学位、证明或证书。我国将毕业后医学教育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形式[1]。

1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

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制度化、规范化的开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3年,国家卫健委等7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标志着我国探索近百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始正式建立。其中,文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内涵、招收对象、培训模式、培训体系、培训基地等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出要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积极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探索建立培训招收计划与临床岗位需求紧密衔接的匹配机制等。可以看出,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深入和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事业已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2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政策视角下的问题。2.1.1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支持性政策不突出。2016年5月,国家六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文件,提出培训一批,转岗一批,提升一批的儿科人才培养策略,《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一文中,多次提到儿科作为紧缺专业,应加快人才培养。近年来,相关学者对不同地区儿科住培招收工作的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3年贵州省儿科专业基地招生率仅为54.04%,2014年招生率有上升趋势但仅为61.79%[2];2011—2015年浙江省儿科住培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较其他专业招生数量仍然较少[3];2010—2012年上海市儿科招录率不足80%,低于大部分专业招录率[4]。各地区、各基地之间招录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情况来看儿科招生人数较少、儿科专业基地招生率不达标等问题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部分医学院校在2016年及2017年相继恢复儿科本科专业的招生,毕业生于2021—2022年后才能相继报名参加住培;二是在住培招录过程中,由于各个专业之间供需数据不清晰,招生规模确定方式不科学,导致各临床医学专业住培学员招生数量不均衡,一些专业超出培训规模招生,招录率高达119.67%[5];而儿科、全科等专业基地招录率不达标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在学员待遇与就业单位待遇方面,缺少激励政策或政策未能得到充分落实[6]。当前,部分省市在住培招录过程中,对儿科专业的待遇给予了地方性的支持政策,例如北京市,给予儿科住培学员1.2万/(人•年)的额外补助,且明确要求兑现到学员个人,对儿科学员是明显的倾斜性支持政策,但政策力度有限,且各省市之间政策不平衡,部分省市尚未设立此类政策。另一方面,学员结束培训回到原单位,特别是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其在儿科工作的待遇水平与其他专业间仍存在差距。2.1.2研究生并轨培养模式优势不突出。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5+3”长学制研究生与住培并轨培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失为医教协同政策下培养临床专业型人才的良好模式,更是加快儿科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该模式下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如何平衡学生的临床培养与科研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抱怨既要临床轮转和临床考核、又要完成课程学习、导师课题研究及毕业论文撰写,压力过大,而导师则抱怨招来的学生长期在临床轮转,有的需要到外院基地轮转,根本见不到学生。目前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学生要选择专业型硕士,而导师要选择科研型硕士的矛盾。而并轨培养的研究生,其学生身份与住培学员身份不同,其待遇的来源和水平与住培学员不同,也使学生思想不稳定。该培养模式导致专硕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的时间受到限制[7],尽管学员在培训期间能够发表科研类论文[8],但临床与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科研能力较薄弱[9]。中山大学等研究显示,较多学生认为为获得学位证书而,不能满足科研训练的要求,自身科研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10];且临床轮转任务繁重,学习科研时间紧张。而另一方面,本科毕业选择直接参加住培的学员,在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道路上则更加艰辛。其所在基地是否为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否有学位授予权,以及专业导师的选择、住培期间课程学习、课题研究、毕业论文的完成等比较于并轨培养的研究生都有更多的困难[11]。因而,本科生在住培期间同时获得硕士学位的寥寥无几。2.1.3信息化平台建设不统一。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处于发展待完善时期,国家层面的管理系统、培训系统、评估系统;以及基地层面的招录系统、考核系统、经费使用系统等均缺乏统一完整的互联互通、高效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平台[12]。儿科作为一个独立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其在全国范围内,招生需求、基地分布、基地招生规模、学员培训期间的管理、考试考核的统一、学员结业后的去向、用人单位的评价、与专科医师培训的对接、以及更长期的评价与继续教育的对接等等[13],都缺少统一的信息化平台。2.2基地建设视角下的问题。2.2.1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仍不够健全基地管理。体系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管理构架不健全、各构架层级职责不明确、各层级职责缺乏专门人员负责。培训基地、专业基地、轮转科室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数量要求,没有行政部门认可的岗位设置,多数管理人员来自于临床医师,常常管理、教学同时兼顾。对于儿科人员紧缺专业来说,专职管理人员不足问题尤为突出[14]。其次,管理制度不完善,各基地依据各省市管理办法的同时、缺少成体系的相关配套制度,例如培训基地各岗位职责、出科考核工作细则、人事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2.2.2教学资源及教学设施不充分在多次儿科基地评估过程中,专业设置不全、师资力量不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对于儿科基地的床位数量设置、亚专业设置、亚专业所需匹配的师资团队设置,在儿科培训基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是存在儿童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儿科这两种存在形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存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儿科床位及专业设置差别较大的原因[15]。国家住培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培训质量同质化,因而具有足够床位和亚专业设置是满足培训质量需要的必要条件。床位数、亚专业设置、师资力量三者其实是高度统一的,目前部分儿科基地还不能完全达到基地标准的要求。我国儿科专业基地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设有儿科专业基地327个:包括13家专科儿童医院,以及314家综合医院或妇幼医院儿科[16]。儿童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儿科,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的专业基地,教学资源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基地病种数量不足、亚专业不全面,导致临床教学资源不充分[17];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也尚有欠缺。部分儿科专业基地缺少配套设施完善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无法充分满足基地开展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等培训;教学设备不充足,例如教室面积有限、多媒体设备陈旧、适合儿科教学使用的模拟教具品种少等问题也较为普遍[18]。2.3师资建设视角下的问题。2.3.1临床带教时间不充分。教学时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条件之一。临床带教老师往往缺少专门的带教时间,首先要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任务,再挤出时间教学;或者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要加班去完成临床诊疗任务,这一现象在人员紧缺的儿科更为普遍。临床带教老师要同时肩负主治医师、二线值班医师、会诊医师等多种角色。缺少充分的教学时间,则教学任务不能充分落实,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实现。2.3.2带教标准不统一。临床带教老师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员培训质量。对于师资带教的标准特别是在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的标准难以统一[19]。目前,儿科培训细则明确了轮转科室时间要求,收治病种和数量要求。但对于某一病种或某一类疾病的具体认识则缺少细化的标准,师资带教过程中,则很难统一教学标准。例如学员在轮转呼吸科中,就专科查体、诊疗思维、影像读片、检验检查分析报告等应掌握到何种程度?就肺炎这一疾病,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诊疗计划方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都缺少相应的细化标准。因而也很难达到在不同基地培训的同质化要求。2.4学员自身视角下的问题。2.4.1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欠缺。不论是本科毕业进入住培,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轨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儿科基础知识薄弱和基本能力欠缺的问题[20]。以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儿科学理论授课及见习共计92学时,实习期间临床轮转4周,这短暂的实习时间,还常常被备战考研所占用。部分院校的临床实习阶段疏于监管,教与学均存在问题[21]。参加住培后,学生直接进入临床担任住院医师角色,就需要独立问诊、查体、书写病历、做出医嘱,这对新住院医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常常被带教老师诟病的问题。儿科住培过程中要有相当多的时间,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需要补足本科教育期间的欠缺。2.4.2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部分学员对于住培的要求认识不足,对于从学生身份转变医生身份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导致在进入住培初期出现压力大,难以适应的问题,甚至部分学员因为心理及身体原因不得不暂停或终止学习[22]。2.4.3主动学习意识不足部分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够。听得多,问的少;执行多,思考少。教学基地均安排各种形式的教学,如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夜巡诊等,但学员缺勤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是学员主观意识上的问题,另一方面缺少对学员的监管及退出机制。培训基地普遍存在对学员的评估机制,但其评估结果没有形成对学员的约束机制。例如学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通过的情况下,仍然要继续完成培训[23]。

3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

3.1儿科在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有效衔接。当前,在医教协同大背景下,部分医学院校已恢复或者增设儿科学本科专业设置,以独立代码招生。儿科专业本科毕业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如何有效衔接,儿科专业本科毕业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进入住培是否差异化培训等问题,都需要医疗与教育等行政部门做好顶层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轨培养与住培学员取得同等学历硕士学位的双向并轨制度需要尽快完善,两者间在学位授予、待遇等政策上应进一步趋同[11]。.2加强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实质上就是儿科诊疗服务能力的建设。同质化的医师培训,首先需要同质化的基地建设。因此,加强儿科培训基地建设,在床位设置、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要求,不仅是儿科培训基地的标准设定,更应该是儿科专业发展建设的契机[24]。因此,在儿科培训基地建设上,应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且应结合评价体系,使相关政策得以真正落地实施。培训基地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在基地制度建设、师资教学绩效与激励措施制度、学员评价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使教与学都能在更加自觉、主动、积极的状态下相互促进[25]。3.3加强和落实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在招录、培训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儿科住培招录的政策支持应多管齐下。一是通过改善儿科医师工作现况,提高待遇以增强职业吸引力,保证儿科医师队伍的稳定,二是通过提高儿科住培阶段待遇,职业荣誉感使更多学生愿意选择进入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6],三是要进一步明确儿科专业以及其他各住培专业的供需现状,使住培招录更具有科学性、导向性,避免学员简单化、盲目性选择,以期最终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及需求之间的平衡。

4结语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毕业论文;质量

本科高校的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是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研究型本科院校不同,应用性要求很高,学生需要能够结合社会现实提出观点看法。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论文质量的优劣也是检验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卫生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如何更好的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卫生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1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存在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研上更关注实用性和实践性,毕业论文对理论研究的要求不高,更多的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将分析思考过程写成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要求的毕业论文[1]。然而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管理类的本科论文更是如此。本文通过选取某应用型医学类本科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5、2016年56名毕业生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1.1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从毕业论文选题情况来看,56篇毕业论文选题上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部分选题涉及地方性医保制度、地方慢性病影响因素研究、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等专业前沿课题。但从选题来源来看,2015、2016届毕业课题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为教师自拟课题,其中只有极少数课题来源为指导教师科研项目,选题来源相对单一,选题中超过80%的课题为调查型课题,通过实践调查、搜集一手资料进行研究,此类选题基本都能保证具有可行性,难度适中,通过现场调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专业性、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相对不足。而学生自拟的选题更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过度依赖指导教师,缺乏主选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1.2毕业论文撰写质量。从对毕业论文函审、答辩意见上来看,存在文字表达能力欠缺、逻辑性不足,论文讨论不够充分、英文摘要写作不准确,参考文献引用陈旧、引用格式不规范等比较普遍的问题;在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的选择、统计图表的绘制规范性上存在图表制作不规范、数据分析、统计存在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一知半解,盲目套用教材上的方法处理自己的研究资料,对统计结果不求甚解。这与管理专业学生文科专业背景以及统计知识欠缺有直接关系。另外,从研究结果来看,论文缺乏创新性。论文中有创新意识与独特见解的学生不多。论文创新性不足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共性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毕业论文学术水平和论文层次[2-3]。

2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指导教师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分析。从指导教师层面来看,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医学高校中的非医学专业起步较晚,教师队伍尚不健全[4]。作为以教学为主、科研水平相对不足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相对研究型大学来说更为繁重,指导教师精力有限,挤压了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加上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对于非医学专业等薄弱学科,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高职称的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能够主持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占比不大,使得从课题深度广度都很难得到保障,造成毕业课题存在选题局限、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此外,或因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等原因,未能系统、全面的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导致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很多问题。2.2学生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分析。从学生层面来看,首先,学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其积极性。但是通过对指导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毕业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毕业季又正逢毕业生考研、就业的关键时期,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找工作、考研复习比写论文更重要,因此仅是匆忙应付。其次,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固和科研能力不足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专业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囿于这些问题,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在应用型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可利用的资源较少,发展较慢,有关非医学专业的学术讲座数量也不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学者的研究领域水准、前沿动态了解甚少,无法提高学生学术思维和写作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2.3管理层面因素分析。毕业论文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关不严。虽然历届毕业论文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受就业压力和考研率等方面因素影响,在实际毕业论文工作中,降低毕业论文的评定标准,从而弱化了毕业论文的淘汰性压力,从毕业论文通过率来看,几乎没有真正因为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而不能毕业的学生,与很多高校的情况相一致[5]。这种情况致使一些学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形式、过场,论文质量的好坏不影响最终毕业获得学位,而更加不认真对待。且“届届相传”,恶性循环,学生也就越来越轻视毕业论文过程。此外,对指导教师指导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的监管上也比较乏力,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3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3.1将科研能力培养融入到本科教学过程当中,开展早期训练。对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科研训练的医学本科生来说,要写出一篇像样的毕业论文是非常有难度的,更难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主要依托于日常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则更需要贯穿整个本科教学过程当中。所以对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在教学中融入科研训练,组织教师为学生专门开设论文写作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在课程中开展撰写科研论文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技能,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其次,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的毕业课题更多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要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参与的教师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作为本科毕业课题来提前进行研究,不但能缓解毕业季就业、考研的冲突,也能使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3.2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从研究中发现应用型医学类本科高校论文选题上来源于大部分来源于教师自拟题目,来源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很少,这与卫生管理专业指导教师本身承担科研项目较少直接相关。所以应积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申请科研项目,通过带教方式完成科研项目,既能指导学生又能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在课题申报上学校应鼓励支持需要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专业学科申请并承担研究课题,以科研促教学。3.3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前,要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制度,使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选题上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审批制度,实行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两级遴选制度,保证课题的专业性和可行性。建立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制度,提高学生学术诚信和对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此外,为调动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要建立对指导教师激励奖励制度等等。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期,要积极开展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传达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安排,让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责任心,强化学生从事论文写作工作的自觉性,所以应要求指导教师在毕业课题开展过程中,跟踪课题研究进展,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从论文整体,到参考文献引用、统计图表制作、格式标点等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在毕业论文的评定阶段加强监督力度,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结语

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的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关系着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就业深造等诸多方面,需要各相关主体的充分重视,在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做好指导和监管,才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使毕业论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

作者:李雯婷 姚业祥 赵鹏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蒋惠凤.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4):60-65.

[2]郑爱丽,边玮玮,王江云,等.潍坊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1-62.

[3]方亮.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对应用型高校经管专业本科生调查[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3):93-96.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6

1.选题

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题。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同样会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研究,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决定作用强度、副作用等。医学领域学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殊选题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尽量避开大而复杂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容易。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也是不切实际的。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兴趣,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而暂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对"爱滋病研究"很有兴趣,但目前国内你接触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研究。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知识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研究成功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亦然。就中医与西医而言,比如中药大黄多种作用,如你从化学分析角度去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容易重点突破,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作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工作。

1.选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论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有兴趣。搜集材料的目录可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给作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文献往往是二次文献,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用追溯法查阅一次文献。

2.摘录与选题有关材料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没有遗漏,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要围绕核心问题搜集主要材料,有用材料,把它记录下来,摘写出来,对次要材料,放在次要地位处理。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7

依诺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属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其抗菌广谱,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高,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菌属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具有良好抗微生物作用,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因此,依诺沙星制剂现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不良反应也常有发生,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相关报道,以供临床参考。

1过敏反应

高锦娟等[1]报道,例1,患者女,24岁,诊断为支气管炎,予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0.2g/100ml静脉滴注,5min后患者感到心悸、胸闷、针眼处刺痛,自针眼起上行一段为20cm血栓性静脉炎,手臂皮肤见红色皮疹。立即停药,约30min后患者无胸闷、心悸,症状缓解,血栓性静脉炎逐渐消失。例2,患者女,26岁,临床诊断为扁桃体炎,予青霉素G钠(皮试阴性)480万U+5%葡萄糖500ml,1次/d,和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0.2g/100ml,1次/d。静脉点滴青霉素完毕后,继续点滴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约50ml时,患者感到心悸、胸闷、针眼处刺痛,自针眼起上行一段为20cm血栓性静脉炎,手臂皮肤见红色皮疹。立即停药,约30min后患者症状缓解,血栓性静脉炎逐渐消失。

2过敏性休克

李俊山等[2]报道,患者男性,34岁,因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入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100ml∶0.2g,约10min,患者即诉皮肤瘙痒、头晕、胸闷、心慌,随之面色苍白,意识模糊,测血压60/40mmHg,考虑为依诺沙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鼻导管吸氧,给予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ml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多巴胺注射液4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经综合抢救约15min后,患者意识恢复,血压升至110/70mmHg,脸色开始红润,呼吸平稳,观察1h,患者神志清楚,无头晕、头痛症状,继续按常规改用其他药物治疗,未见异常。

3泌尿系统反应

徐雯宇[3]报道,患者女,53岁,因急性肠炎就诊,给予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1次/d,输注2次后,尿液呈洗肉水样。复诊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自述未用其他药物,已往无泌尿系统疾病及相关症状。嘱停药,2天后,患者自觉血尿好转,急性肠炎未愈,又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200mg滴注,5h后尿液显血色,再次来我院诊治,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B超检查泌尿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给予酚磺乙胺注射液0.25g,肌肉注射,2次/d,卡巴克络(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2次/d,3天后,血尿消失,1周后,尿常规正常。

4消化道反应

蒋迎九等[4]报道,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右侧自发性气胸行肺大疱结扎术,术后第4天,予依诺沙星0.4g口服,2次/d,预防感染。首次服药后约40min,患者述上腹部持续性烧灼样胀痛,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100ml~150ml,既往无反酸、嗳气、黑便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辅助检查:粪隐血试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正常。予禁食、补液、抑酸等处理,并改用羟氨苄舒巴坦静脉滴注预防感染,5h后,患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术后第5天,粪隐血试验(±),恢复进食,第6天再予服用依诺沙星,30min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并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约60ml,静脉推注抑酸药后立即行纤维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呈漫性充血、水肿改变,邻近胃窦区域残留有少许血迹,未见明显出血点,亦未见溃疡及肿物。嘱患者此后禁服依诺沙星,并继续予以对症等治疗,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5神经系统反应

王燕萍等[5]报道,患者男,65岁,因咳嗽,痰中带血2个月来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感染,支气管扩张。给予鱼腥草片0.9g,3次/d;依诺沙星0.2g,2次/d。当晚空腹服药1次后,患者烦躁、多语、坐立不安、失眠、恶心、呕吐。追问病史,家属诉患者30年前有精神病史,曾住精神病院予以治疗。患者曾多次服用鱼腥草片无异常反应,本次仅晚上空腹服依诺沙星1次,即出现上述症状,确定系服依诺沙星所致。程书权等[6]报道,患者女,20岁,因持续发热39.5℃~40.0℃3d而入院,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对喹诺酮类、头孢唑啉、丁胺卡那霉素敏感。2天后口服依诺沙星0.4g,3次/d,次日感觉恶心、食欲不振。第3天诉阵发性头部隐痛,伴有头晕、夜间失眠,第4天用依诺沙星总量达4.8g时呈现剧烈头痛,以额部、顶部为著,持续胀痛,难以忍受,患者烦躁不安、哭泣、以手击额部。肌肉注射安定10mg、胃复安10mg、氢溴酸东莨菪碱0.6mg,仍难以安静。予复方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后头痛明显减轻,但2h后又逐渐加剧,伴有头晕、恶心、呕吐1次,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当夜患者呻吟不止、躁动不眠、精神兴奋、不能自主。经静脉点滴5%碳酸氢钠250ml后头痛缓解,入眠2h后恶梦不止而惊醒,头痛又趋加剧经复方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后安静入眠。第5天上午疑及药物不良反应,遂停用依诺沙星。当天下午头痛未再加剧,至夜间亦可入眠,后头痛消失,未再出现。为确认药物不良反应,5天后在严密观察下再次予依诺沙星,用量同前。服药2天后当夜出现失眠、急噪、头晕、头痛,次日停药观察,上述症状于6h后逐渐消退。

参考文献:

[1]高锦娟,纪莎,翁一玲.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致过敏反应2例[J].Straitpharmaceuticaljournal.2001,13(4):119.

[2]李俊山,樊双义,温筱煦.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2):166.

[3]徐雯宇.依诺沙星致血尿1例[J].HeraldofMedicine,2003,22(5):296.

[4]蒋迎九,李朝先,向小勇.依诺沙星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J].医药导报,2002,21(10):683.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肿瘤;血管生成;血管新生

早在1971年,美国学者Folkman[1]就曾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来源于人肿瘤组织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细胞因子[2]。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其中Ang1、2与血管生成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有关该家族成员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正日益增多。现就Ang1和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Ang1和Ang2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1.1Ang1和Ang2的结构Ang1基因在1996年由Davis等[3]首次克隆出来。人Ang1基因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长臂上(8q22.3~q23),其基因开放的阅读框为1497bp,编码498个氨基酸。Ang1是一种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75000。Ang2基因由Maisonpierre等[4]在1997年从人和小鼠的cDNA文库内首先克隆出来。人Ang2基因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8q23.1),其基因开放的阅读框为1491bp,编码496个氨基酸。Ang1,Ang2的蛋白结构基本相同,均有信号肽、N端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coildomain,CC)和C端类纤维蛋白原结构域(fibrinogenlikedomain,FL)。其主要的结构特点有:(1)Ang1、Ang2的N端信号肽分别由10和2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与血管生成素分泌到细胞外有关。(2)卷曲螺旋结构域分别由180和200个左右氨基酸构成,该断氨基酸序列折叠弯曲,形成卷曲螺旋四级结构,这一结构可能与血管生成素和其他蛋白形成多聚体有关。(3)类纤维蛋白原结构域具有高度保守性,与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改变该区域的氨基酸序列,血管生成素的功能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敲除血管生成素其他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保留该结构则其功能没有明显改变[34]。CC和FL结构域之间的连接肽是Ang1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连接的结构域[5]。Ang2和Ang1的主要区别在于CC与FL的交界处前者比后者少1个半胱氨酸,导致了其生物学功能的截然不同。

1.2Ang1和Ang2的生物学功能Ang1和Ang2是Tie2(tyrosinekinasewithimmunoglobulinandepidermalgrowthfactorhomologydomain2)的天然配体。Ang1主要由血管旁支持细胞包括周细胞(pericyte)、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合成,通过旁分泌作用,与附近内皮细胞膜上的Tie2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其受体磷酸化和随后的信号传递。迄今对调控其表达的因素知之甚少。Ang1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1)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细胞生存,减少血管的萎缩和退化。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不同,Ang1不是细胞有丝分裂原,不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细胞相互聚合形成血管,而是通过激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AKT,稳定细胞活力,抑制凋亡。(2)促进内皮细胞出芽,迁移,趋化。(3)稳定血管,防止渗漏[3,6]。Ang2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通过自分泌作用,与自身细胞膜上的Tie2受体特异性结合,但不引起受体磷酸化和随后的信号传递。因此Ang2的主要功能是竞争性抑制Ang1形成不稳定的血管。缺氧、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因素可促进Ang2表达增高[7]。

2Ang1和Ang2与肿瘤的血管生成

Ang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多多血管性的实体肿瘤中得到了证实,如在人胃癌、肝癌、乳腺癌和胶质细胞瘤等均可见到有Ang1和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增加,特别是在肿瘤边缘的血管新生区。由此可见,Ang1、Ang2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但目前其具体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可促进肿瘤细胞及肿瘤血管的生长;但Ang1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尚有争议。

2.1Ang1与肿瘤血管生成

2.1.1Ang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长的作用有研究表明,Ang1可促进肿瘤血管生长。Torimura等[8]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RealtimePCR检测Ang1及其受体Tie2在不同肝癌细胞系和59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Ang1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和肝癌组织中均较对照组表达升高,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其受体Tie2表达于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说明Ang1在肝癌的血管生成中起了重要作用。Wang等[910]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53例胃癌组织和23例正常胃粘膜中Ang1的表达,结果显示有66%的胃癌组织中Ang1明显升高且与胃癌细胞株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他们构建正、反义Ang1载体并将其转染至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成瘤试验发现转染正义Ang1组肿瘤生长及血管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反义转染组肿瘤生长缓慢,血管生长减少。Stratmann等[11]将内皮细胞与胶质瘤细胞共同培养于基质胶(matrigel)中,可检测到Ang1的表达,并观察到内皮细胞迁移,形成相互吻合的血管网,血管成条索状;反之,当去除胶质瘤细胞时,未能检测到Ang1的表达,而内皮细胞堆积成团,血管延伸异常。推测肿瘤细胞可分泌Ang1,使内皮细胞迁移、趋化,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Zadeh等[12]将Ang1转染至恶性胶质细胞瘤,建立皮下和颅内动物模型,并用四环素控制Ang1的表达水平,发现Ang1可促进胶质瘤形成“丝球体”(glomeruloidbodies:microvascularproliferationandformationofvascularentities),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而当阻断Ang1/Tie2作用后,“丝球体”形成也被阻断,由此推测Ang1是胶质细胞瘤病理性血管形成的关键调节分子。上述体、内外试验及临床研究均提示Ang1可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与前述结论相反,也有少数人的研究结果认为Ang1抑制肿瘤血管生成。Tian等[13]用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及组织中Ang1的表达时发现,Ang1在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中大量表达,但在组织中的表达率仅为体外培养癌细胞的1/7。在乳腺癌的异种种植瘤动物模型中,Ang1过表达时,肿瘤边缘血管被大量的间充质细胞、周细胞所包绕,血管的扩张及出芽受限,癌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肿瘤生长迟滞。Stoeltzing等[14]用重组Ang1转染人肝癌、结肠癌细胞并种植到裸鼠身上,发现转染Ang1的HT29种植瘤比转染空载体组的体积小,血管密度低,肿瘤细胞增殖程度低,血管周细胞包绕程度高,血管渗透性低。推测Ang1可通过抵抗血管渗漏,抑制血管新生,维持血管稳定,有阻止肿瘤转移的潜能。

2.1.2Ang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尽管目前就Ang1在肿瘤生成中的作用尚未形成一致观点,但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认为Ang1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可能机制。(1)抑制内皮细胞凋亡。Ang1抗内皮细胞凋亡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通路。其中由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的信号传导在抗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Ang1与Tie2受体结合后,能够引起与受体相连的PI3K的亚基P85磷酸化从而激活PI3K。随后活化的PI3K作用磷酸肌醇脂,提高细胞内1、4、5三磷酸肌醇和3、4、5三磷酸肌醇的含量,两者正性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苏氨酸结合磷脂酰肌醇后被磷酸化,磷酸化位点在激活环Thr308和羧基端Ser473,其中Ser473位点是依赖PI3K磷酸化的。Ang1作用后survivin表达升高,可通过抑制caspase7、caspase9磷酸化或Bad等途径抗凋亡[15]。(2)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Ang1是一种分泌性的蛋白分子,当肿瘤细胞受到各种因素作用后可分泌Ang1,Ang1可促进胞浆素及金属基质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2)的分泌,促进基底膜的降解,从而使内皮细胞迁移并促进与血管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15]。(3)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有实验发现转染Ang1基因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降低,但目前具体机制不清楚。而认为Ang1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是过高的Ang1使血管周细胞包绕程度高,减少了血管渗漏,形成稳定的血管,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由此可见,在肿瘤发展过程中,Ang1形成的稳定血管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也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可能受到其他一些因子的调节[16]。

2.2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

2.2.1Ang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长的作用Ang2参与多种肿瘤的血管生成,且与肿瘤血管形成的数目、肿瘤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密切。Ahmad等[17]应用Ang2cDNA转染人结肠癌细胞HT29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发现Ang2转染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变大,肿瘤组织内血管密度明显增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高;而Ang1转染组肿瘤的生长、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低,推测Ang2可能通过拮抗Ang1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加速肿瘤的生长。Etoh等[18]对胃癌病例的研究也发现,组织中Ang2高表达同时伴有血管密度增高、成熟度下降,患者临床TNM分期晚,术后生存率低。用Ang2转染的胃癌细胞接种裸鼠,结果发现肿瘤转移率增高,且转染的胃癌细胞在体外VEGF存在的条件下,能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更多的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和尿激酶等蛋白水解酶,这可能与Ang2促进肿瘤生长、转移有关。

2.2.2Ang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Ang2在早期可促进血管退化。在肿瘤形成早期,肿瘤细胞与宿主共择(cooption)并形成一个血供较好的血管区,但这些血管并不随肿瘤的生长而生长,却发生了退化,同时伴有Ang2表达增多。其可能的原因是肿瘤组织和健康组织为同一血供,由于肿瘤组织生长快、代谢高,较正常组织有优势,此时机体就自分泌Ang2进行“自杀性防御”,破坏被肿瘤组织占据的血管,阻止肿瘤的进一步生长。这期间VEGF的表达不增高,肿瘤组织表现为血管退化、肿瘤细胞凋亡。随后,边缘残存的肿瘤在缺氧的刺激下,产生大量的VEGF[19]。Ang2参与血管形成的启动阶段和激发阶段。Ang2开始通过拮抗Ang1破坏肿瘤血管,消除血管基底膜和血管旁细胞对血管形成的限制,并激活了内皮细胞;然后,在残余肿瘤细胞受到缺氧等刺激大量分泌VEGF的情况下,活化的内皮细胞对VEGF的作用极为敏感,迅速发生增殖、侵袭、迁徙,新生血管芽生。但由于Ang2的持续高表达拮抗了Ang1稳定血管的作用,所以新生的肿瘤血管管壁不完整,渗透性高。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原宿主成熟血管的退化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双向效应,同时伴有Ang2的持续性增高和VEGF迟发性增高。另外,Ang2可通过细胞整合素激活FAK(focaladhesionkinase)、p130Cas和JNK(cjunNH2terminalkinase),促进MMP2的表达与分泌,引起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引起肿瘤的生长与转移[20]。

3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Ang1和Ang2均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Ang1在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Ang1是促进还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Ang1受哪些因素或细胞因子的调节?是否在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Ang1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有哪些调控机制?Ang2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部分肿瘤细胞也能分泌Ang2,那么,这些表达Ang2的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是否存在某种自分泌调节机制?Ang2对淋巴管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对Ang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望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参考文献]

[1]FolkmanJ.Tumorangiogenesis:therapeuticimplication[J].NEnglJMed,1971,285(21):11821186.

[2]FettJW,StrydomDJ,LobbRR,etal.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ngiogenin,anangiogenicprotainfromhumancarcinomacells[J].Biochemistry,1985,24(20):54805486.

[3]DavisS,AldrichTH,JonesPF,etal.Isolationofangiopoietin1,aligandfortheTie2receptor,bysecretiontrapexpressioncloning[J].Cell,1996,87(7):11611169.

[4]MaisonpierrePC,SurlC,JonesPF,etal.Angiopoietin2,anatualantagonistforTie2thatdisruptsinvivoangiogenesis[J].Science,1997,277(5322):5560.

[5]ProcopioWN,PelavinPI,LeeWM,etal.Angiopoietin1and2coiledcoildomainsmediatedistincthomooligomerizationpatterns,butfibrinogenlikedomainsmediateligandavtivity[J].BiolChem,1999,274(42):3019630201.

[6]SuriC,McclainJ,ThurstonG,etal.Increasedvascularizationinmiceoverexpressingangiopoietin1[J].Science,1998,282(5388):468471.

[7]GuJ,YamamotoH,OgawaM,etal.Hypoxiainducedupregulationofangipotietin2incolorectalcancer[J].OncolRep,2006,15(4):779783.

[8]TorimuraT,UenoT,KinM,etal.Overexpressionofangiopoietin1and2inhepatocelluarcarcinoma[J].JHepatol,2004,40:799807.

[9]WangJ,WuKC,ZhangDX,etal.Expressionandclinicalsignificancesofangiopoietin1,2andTie2inhumangastriccancer[J].BiochemBiophyResCommun,2005,337:386393.

[10]王钧,吴开春,张德新等.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体内致瘤力及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7780.

[11]StratmannA,RisauW,PlateKH.Celltypespecificexpressionofangiopoietin1andangiopoietin2suggestsaroleinGlioblastomaangiogenesis[J].AmJPathol,1998,14591466.

[12]ZadehG,RetiR,KoushanK,etal.Regulationofthepathologicalvasculatureofmalignantastrocytomasbyangiopoietin1[J].Neoplasia,2005,7(12):10811090.

[13]TianS,HayesAJ,MethenyBarlowLJ,etal.Stabilizationofbreastcancerxenografttumorneovasculaturebyangiopoietin1[J].BrJCancer,2002,86(4):645651.

[14]StoeltzingO,AhmadSA,LiuW,etal.Angiopoietin1inhibitsvascularpermeability,angiogenesis,andgrowthhepaticcoloncancertumor[J].CancerRes,2003,63(12):33703377.

[15]KimI,KimHG,SoJN,etal.Angiopoietin1regulatesendothelialcellsurvivalthroughthephophatidylinositol3kinase/akt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J].CircRes,2000,86(1):2429.

[16]ChantrainCF,HenrietP,JodeleS,etal.Mechanismsofpericyterecruitmentintumorangiogenesis:anewroleformetalloproteinases[J].EurJCancer,2006,42:310318.

[17]AhmadAS,LinW,JungYD,etal.Theeffectsofangiopoietin1and2ontumorgrowthandangiogenesisinhumancoloncancer[J].CancerRes,2001,61(4):12551259.

[18]EtohT,InoueH,TanakaS,etal.Angiopoietin2isrelatedtotumorangiogenesisingastriccarcinoma:possibleinvivoregulationviainductionofproteases[J].CancerRes,2001,61(5):21452153.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心脏疾病;文献综述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一种适应性变化就是能够抵御外界氧化损伤而保持自身稳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一些非酶类物质维生素E、维生素C在抵御外界氧化损伤中都起了重要作用,还有鲜为人知的血红素加氧酶(HO)在应激条件下保持细胞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HO基因缺失的个体不能正常生长并且对氧化损伤的敏感性增加,直至最后死亡[1]。HO是血红素氧化的限速酶,在体内有3种同工酶,HO1、HO2和HO3,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HO1与HO2之间是40%,HO2与HO3是90%。他们在分子结构、表达调节和组织分布中有很大差异。HO1为诱导型而HO2为构成型。HO的第3种亚型HO3最近才被发现,与HO2结构相似,但对血红素的分解功能较弱。HO1在组织氧化损伤的病理条件下起着保护细胞作用,而HO2则起着生理性调节作用[2]。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HO1的基因表达、调控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

1HO1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HO1也称之为热休克蛋白32(HSP32),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同工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000,染色体定位22q12,在细胞中定位于微粒体,诱导性表达于肝、脾、心、肺、血管平滑肌、脑等组织,诱导因素为应激、缺氧、内毒素、过氧化氢、重金属、紫外线、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作为血红素降解的限速酶,HO1降解由衰老或破损的红细胞释放出血红素,首先生成胆绿素、一氧化碳(CO)和Fe2+,然后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作用下转换成胆红素,Fe2+诱导并参与了体内铁蛋白的合成。在血红素降解过程中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供氢并消耗O2。以往认为血红素代谢产物不仅对机体无益,过量时还可对机体造成损害。如游离胆红素如果不能和葡萄糖醛酸充分结合并排出体外,就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Fe2+可产生活性羟基引起严重的氧化应激,导致细胞膜损坏和组织的损伤[3];而CO和血红蛋白结合后可造成组织缺氧。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对HO1及其催化产物在机体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首先HO1分解血红素,避免了血红素对细胞的损伤,催化过程中消耗了O2,减少了氧自由基生成。其次HO1的催化产物铁蛋白、CO、胆红素在氧化应激中起着保护组织细胞的作用,其中铁蛋白可降低细胞内Fe2+的浓度[4],同时HO1还可以上调内质网上的Fe2+通道,促进细胞内Fe2+泵出[5],防止由Fe2+介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胆红素作为HO1的代谢产物,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细胞脂质层过氧化,而且游离胆红素比结合胆红素更能有效地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分解[6];CO可以促使血管舒张,其机制为CO和NO一样可以活化鸟甘酸环化酶,使三磷酸鸟嘌呤核苷(GTP)转化成环磷酸鸟甙(cGMP),使血管舒张;CO还可以通过刺激平滑肌细胞膜上的K+通道促使血管舒张,以及抑制缩血管内皮素(ET1)的释放所引起的血管收缩[7]。另外,CO还通过鸟甘酸环化酶活化P38有始分裂原活化MAPK信号转导途径,既可抑制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又可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来抑制炎症反应[8]。除此以外,CO还有防止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抗血小板聚集、抗凋亡等作用。

2HO1的诱导与表达

调控HO1可以被许多不同种类的因素所诱导,这些因素的共同特点是都能引起氧化应激,并通过有丝分裂原活化MAPK、蛋白激酶C、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G等不同的信号途径来诱导HO1基因表达。研究表明,HO1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上,HO1启动子区域包含不同的顺式反应元件,包括激活蛋白1(AP1)结合位点、金属反应元件、抗氧化反应元件、热休克和血红素反应元件等,转录因子如氧化应激反应转录因子NFκB和AP1等与这些特殊元件结合可导致HO1基因激活。但HO1基因调控在不同细胞种类和物种之间有很大差异,如在大鼠HO1的启动子上有热休克反应元件,热休克可促使热休克核因子聚集到相应的基因片段使HO1基因稳定。但在人类,两者结合则会引起HO1基因的表达[9]。目前研究最多的转录因子是激活蛋白因子1(AP1)家族,其中NFE2相关因子2(Nrf2)最为重要。Nrf2可以和HO1基因抗氧化反应片段结合,调节相关基因,在氧化应激细胞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动物试验证实在小鼠HO1基因的增强区有一10bp序列,被称为应激反应元件(StRE),对于缺氧以外各种因子引起的应激反应非常重要,StRE中包含了AP1家族结合位点,两者结合可诱导HO1基因表达,而StRE突变会使HO1基因在应激状况下不能被活化,显示了AP1蛋白在HO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其他转录因子如低氧诱导因子1(HIF1),在与HO1基因相应片段结合后可诱导缺氧状况下的HO1基因表达[10]。HIF1在含氧量正常情况下也可被一些受体介导因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所诱导,但效应远低于低氧因素,低氧可以通过MAPK或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道介导HIF1蛋白合成[11]。

3HO1与心血管系统

3.1HO1与冠状动脉疾病(CAD)早在1994年Schwertner等[12]第一次发现了血浆中胆红素的浓度与CAD的发病率成显著负相关,这个重要发现提示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低于正常可能会导致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发生。随后,Hopkins等也注意到有家族性CAD的病人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无家族史的病人。Hunt等进一步证实遗传性胆红素浓度降低病人早期易患CAD。另外人们发现胆红素血浆浓度与许多CAD的危险因素如吸烟、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肥胖呈负相关,与CAD保护性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但即使消除了CAD的危险因素,胆红素血浆浓度降低仍易导致CAD,表明了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直接与CAD相关。CAD与氧自由基生成、脂质过氧化、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炎症有关[1314]。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并被内皮巨噬细胞吞噬后形成了富含脂质的泡沫状细胞。而胆红素能防止脂蛋白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同时胆红素能清除氧自由基和与炎症有关的过氧化氢,保护心肌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HO1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来影响CAD的发生。如HO1分解血红蛋白(Heme),减少了Heme对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产生的CO可通过活化鸟甘酸环化酶增加平滑肌细胞内的cGMP,使冠脉平滑肌舒张,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平滑肌增生;HO1促使铁蛋白合成增加也消除了由细胞内铁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慢性炎症。总之,HO1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CAD发病的危险性。

3.2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随着心脏移植、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冠脉介入治疗应用于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动物实验显示,氧自由基、钙超载、心肌纤维能量代谢障碍、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中性粒细胞、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凋亡等均可能参与再灌注损伤的发病过程。而HO1作为抗氧化应激的蛋白酶,它在心肌缺血及随后的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Clark等[6]发现在心肌缺血前24h用氯高铁血红素(HO1诱导剂)预处理,再灌注后心肌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而且在HO1高表达的区域,线粒体完整性保存较好,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氯高铁血红素预处理是否影响其他热休克蛋白(HSP)的水平或触发其他的心肌保护机制还缺乏试验证实,但用HO1抑制剂后即使再用氯高铁血红素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依然没有加重[15],表明HO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有直接联系。同样,Vulapalli等研究HO1在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时发现,在心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HO1的转基因小鼠能有效防止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而且HO1高表达并没有影响到其他细胞保护性基因如HO2、HSP90的表达,这进一步证实了HO1在缺血再灌注中直接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除了HO1在催化中消耗O2,减少了氧自由基形成以及HO1的催化产物胆红素的抗细胞氧化作用外,对于HO1催化产物CO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Yet等[16]发现CO可以阻止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炎性渗出。作用机制可能是CO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1(V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ICAM1)基因的表达,阻碍了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壁上的黏附、渗出和浸润,减少了炎性反应对心肌细胞的损害。CO舒张血管作用提高了再灌注心肌的血流,也可以减轻再灌注心肌的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和炎症反应必然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而造成心肌功能损害。Soares等[17]证实HO1过度表达可以抑制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Vulapalli等[18]的试验结果也证实了HO1的抗调亡作用,但抗调亡机制尚不清楚,推测除了HO1的催化产物胆红素和CO的抗氧化、抗炎作用抑制了引起细胞凋亡的因素外,HO1还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提示HO1与凋亡相关基因之间的传导途径可为减轻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心肌损伤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3.3心肌重构以往人们认为心肌重构是由血压或容量负荷增加引起心室壁应力的适应性变化,包括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尽管开始是一种心脏功能代偿机制,但病理性心脏肥大逐渐发展最终会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心脏重构过程中,心肌不断对细胞外刺激如机械应激、缺血、氧自由基、生长因子、血管活性肽、激素等作出反应,心肌细胞体积不断增大,胶原蛋白合成增加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有研究人员发现,HO1过表达能减轻Wister大鼠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起的心肌肥厚,但不能缓解由AngⅡ引起的高血压[19]。这个发现提示AngⅡ引起的心肌重构可能并非直接继发于AngⅡ引起的高血压,HO1可能直接作用于心肌组织而非通过血压调控机制来减轻心肌重构。Hu等认为由AngⅡ诱导产生的活性氧簇作为刺激心肌生长的信号分子而非由AngⅡ引起的血压增高,在心肌重构中起了主要作用。而HO1的催化产物胆红素清除活性氧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活性氧簇引起的心肌重构。这种假设和早期研究抗氧化可以抑制心肌重构的试验结果相吻合。总之,活性氧被认为是一种生长刺激因素的信使,明确活性氧在心肌重构时的传导途径,用HO1作为基因治疗手段,可以为临床治疗心脏损伤后的心肌重构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4小结与展望

HO1性质、功能与调控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HO1对氧化损伤所引起多种疾病具有保护作用。HO1催化血红素降解的3个产物CO、胆红素和铁蛋白是发挥细胞保护作用的关键分子。虽然每个产物独自作用时都有保护作用,但是细胞保护作用主要是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当应激发生时,适量HO1的诱导产生,能维护细胞自身稳定,实现对细胞的保护。目前加拿大研究人员利用经改造过的病毒为载体,把额外的HO1基因副本释放到实验鼠的心脏组织,使其在缺血、缺氧情况下能迅速地制造出大量的HO1蛋白,以减轻心脏病发作对心肌的损伤。目前对HO1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HO1的分子结构、催化反应机制、调控系统尚未得到很好了解,有待进一步探索;3种降解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知之甚少。进一步探索HO1以及血红素催化产物的细胞保护机制、HO1生成量调控已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HO1将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YachieA,NiidaY,WadaT,etal.Oxidativestresscausesenhancedendothelialcellinjuryinhumanhemeoxygenase1deficiency[J].JClinInvest,1999,103(1):129135.

[2]WagenerFA,daSilvaJL,FarleyT,etal.Differentialeffectsofhemeoxygenaseisoformsonhememediationofendothelialintra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expression[J].JPharmacolExpTher,1999,291(1):416423.

[3]AlayashAI,PatelRP,CashonRE.Redoxreactionsofhemoglobinandmyoglobin:biologicalandtoxicologicalimplications[J].AntioxidRedoxSignal,2001,3(2):313327.

[4]TortiFM,TortiSV.Regulationofferritingenesandprotein[J].Blood,2002,99(10):35053516.

[5]BarananoDE,WoloskerH,BaeBI,etal.AmammalianironATPaseinducedbyiron[J].JBiolChem,2000,275(20):1516615173.

[6]ClarkJE,ForestiR,SarathchandraP,etal.Hemeoxygenase1derivedbilirubinamelioratespostischemicmyocardialdysfunction[J].AmJPhysiolHeartCircPhysiol,2000,278(2):H643H651.

[7]ChenYH,YetSF,PerrellaMA.Roleofhemeoxygenase1intheregulationofbloodpressureandcardiacfunction[J].ExpBiolMed,2003,228(5):447451.

[8]SongR,NingW,LiuF,etal.RegulationofIL1betainducedGMCSFproductioninhumanairwaysmoothmusclecellsbycarbonmonoxide[J].AmJPhysiolLungCellMolPhysiol,2003,284(1):L50L56.

[9]OkinagaS,TakahashiK,TakedaM,etal.Regulationofhumanhemeoxygenase1geneexpressionunderthermalstress[J].Blood,1996,87(12):50745084.

[10]LeePJ,JiangBH,ChinBY,etal.Hypoxiainduciblefactor1mediatestranscriptionalactivationofthehemeoxygenase1geneinresponsetohypoxia[J].JBiolChem,1997,272(9):53755381.

[11]BiltonRL,BookerGW.Thesubtlesideto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α)regulation[J].EurJBiochem,2003,270(5):791798.

[12]SchwertnerHA.Associationofsmokingandlowserumbilirubinantioxidantconcentrations[J].Atherosclerosis,1998,136(2):383387.

[13]MylonasC,KouretasD.Lipidperoxidationandtissuedamage[J].InVivo,1999,13(3):295309.

[14]RossR.Atherosclerosisaninflammatorydisease[J].NEnglJMed,1999,340(2):115126.

[15]WagenerFA,VolkHD,WillisD,etal.Differentfacesofthehemehemeoxygenasesystemininflammation[J].PharmacolRev,2003,55(3):551571.

[16]YetSF,TianR,LayneMD,etal.Cardiacspecificexpressionofhemeoxygenase1protectsagainstischemiaandreperfusioninjuryintransgenicmice[J].JCircResAm,2001,89(2):168173.

[17]SoaresMP,LinY,AnratherJ,etal.Expressionofhemeoxygenase1candeterminecardiacxenograftsurvival[J].NatMed,1998,4(9):10731077.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10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异维A酸对尖锐湿疣治疗作用和近期复发率。方法:将门诊确诊的尖锐湿疣病人分为2组;异维A酸组39例,给予异维A酸胶丸10mg,tid或bid口服,每周随访观察至疣体完全消失后评定疗效,将其中痊愈病人改服10mg.d-1×1mo,停药再随访3mo评定复发率。另组为鬼臼毒素组的40例病人,给予0.5%鬼臼毒素酊外用治疗至疣体完全消失后评定疗效。将其中痊愈病人停药随访3mo评定复发率。结果:用异维A酸胶丸治疗的39例病人中痊愈33例(85%),其中复发6例(18%),鬼臼毒素治疗40例,痊愈30例(75%),痊愈30例中复发16例(53%),2组痊愈率比较P>0.05,复发率比较P<0.01。结论:口服异维A酸对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近期复发率较鬼臼毒素低。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外生殖器、肛门、外阴部位的表皮菜花样增生。其发病率高,治疗方法较多,复发率亦较高,通常采用局部治疗即去除外生疣体为主并佐以干扰素注射治疗。我科自1999年初起用异维A酸胶丸口服治疗39例尖锐湿疣病人,观察其疗效和近期复发率。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所有病人均在门诊确诊为尖锐湿疣,病程为2wk~6mo,分为2组;其中39例病人作为异维A酸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6a±s4a(20~72a),另一组鬼臼毒素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5a±4a(21~57a)。2组病人来我科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

治疗方法异维A酸组:口服异维A酸胶丸[商品名泰尔丝,上海延安制药厂生产,每丸10mg,批准文号:(93)卫药准字X-174号],按体重>50kg者服3丸.d-1;体重≤50kg者口服2丸.d-1。均连续口服且每周1次随访,直到疣体完全消失止,改为1丸.d-1维持1mo后停药并连续随访3mo。若连续6wk疣体无明显减少、减小甚至加重则立即停药。鬼臼毒素组:使用0.5%鬼臼毒素酊[商品名疣脱欣,辽宁华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96)卫药准字X-184(1)号]外用治疗至疣体完全消失止,并随访3mo,若连续6wk疣体无明显减少、减小甚至加重,或者其他迫使不能继续用药如较严重感染则立即停药。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用药后疣体完全消退。显效:用药起始疣体有明显减少、减小,但是继续使用6wk以上再无法消退。无效:从用药起连续6wk疣体无明显减少、减小甚至在继续使用中反而增多、增大。复发:痊愈一段时间后,在原皮疹处再次出现新疣体。

结果

1疗效异维A酸组:39例病人痊愈33例(85%),显效4例(10%),无效2例(5%)。在治疗过程中,所有病人均表现为皮损体积范围上的缩小,疣体伏平。鬼臼毒素组:40例中痊愈30例(75%),显效4例(10%),无效6例(15%)。2组痊愈率分别为85%和75%,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复发率采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的病人其近期复发率非常明显低于外用鬼臼毒素,见表1。

表12组复发率比较[例(%)]

组别例复发复发率

鬼臼毒素3016(53)

异维A酸336(18C)

2组复发率比较经χ2检验:cP<0.01。3不良反应异维A酸组所有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口唇干燥,但均能忍受。鬼臼毒素组:均出现疣体及周围红肿糜烂,给予抗感染治疗一般能继续用药。

讨论异维A酸,属于维甲酸类药物,它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免疫调节机制并辅助抗体等产生[1,2]。尖锐湿疣发病机制是HPV感染人体后在表皮大量复制增殖播撒,同时侵入细胞核引起迅速有丝分裂增殖形成特征性的乳头样赘生物[3]。维甲酸类药物可以调节被HPV感染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其过度增殖[4,5]。HPV与维甲酸类药物对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或抑制过度增殖均与两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调控有关[6],而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后使表皮增生、有丝分裂加快[7]。因此维甲酸类药物正是可能有以上机制的共同作用达到对于尖锐湿疣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表明,口服异维A酸治疗尖锐湿疣有一定疗效,并能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较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礼宾,徐浩生.异维A酸治疗玫瑰糠疹32例[J].临床荟萃,1999,14:843.

[2]施伟民,朴英兰,陈德利,陈捷.异维A酸治疗痤疮及对女性血清性激素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81-83.

[3]吴志华,陈秋霞.尖锐湿疣[A].见:吴志华,主编.现代性病学.第1版[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60-161.

[4]NarayananBA,HolladayEB,NixonDW,MautoCT.Theeffectofall-transand9-cisretinoicacidonthesteadystatelevelofHPV16E6/E7mRNAandcellcycleincervicalcarcinomacells[J].LifeSci,1998,63:565-573.

[5]彭振辉.外用异维A酸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作用的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1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