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6:41:28

英语新课程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1

关键词:创设活动英语课堂活动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被称之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活动教学”的探讨与摸索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认识上展开的。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还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的。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显示其主观能动性,他有优点要展示,有想法要表述,有问题要暴露,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复认识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这些都会更加容易得到实现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加强。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外语教学忌以教代学,也就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可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们可精心设计,把适当的课题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在以上认识的指导下,我通过围绕学生展开活动,从这几方面进行“活动教学”的探讨。

一、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活动简易可由学生操作

1.表演短剧

让学生把故事性课文编成短剧式对话,由学生们表演。把程度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组,对白多的角色由英语较好的学生扮演,对白少的角色由英语没那么好的学生扮演;这样促使同学之间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谁也不愿因为自己而影响表演效果。学生们寓语言训练于娱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例如BOOKIII的UNIT3THEMILLIONPOUNDNOTE就是一个很好的剧本。在新教材中,节选的是开始的部分,其实这个故事还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例如是ATTHETAILOR’SSHOP那一场。这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然后自由选演哪一场。

2.抢答竞赛

传统的老师提问,然后指定某某学生回答,这方法是很好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抢答、竞赛这些形式让提问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回答的兴趣。在BOOKIII中Unit2HealthyDiet,Warmingup部分中讲述食物分为三种:1.Energy-givingfoods2.Body-buildingfoods3.Protectivefoods.这时,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以竞赛的形式,看哪组最能正确地列举各食物分属哪种类。接着,Pre-Reading部分中,要求在给出的两种食物中选出例如脂肪成份含量最高的一种。这部分以抢答的形式。然后累计各组的分数,对得分最高的一组作出表扬。

3.编著故事

通常,一说起写作就让人头痛。而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像,编著故事的话,学生就很热衷,从而培养了练笔的习惯。

例如,BOOKIII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第二个Reading:ASADLOVESTORY我的教法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故事的续集:“故事中的男女主角LiFang和HuJin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呢?”(这个问题的活动,结论一定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但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研究,发表自己的构想)。这是四人小组的活动。这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就感到很兴奋,因为他们这个年龄,对爱情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现在有机会让他们自己写爱情故事的结局,他们的热衷程度可想而知。小组之间的讨论很激烈。然后,在课堂上给机会让积极的小组在班里面说出或演出他们所编的结局,并让同学们对每个编剧做出评分,选出最好的。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表达出来,可以让他们写成书面的形式,然后贴堂,让每组同学的构思有机会在公众前展现,这也是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的肯定,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功!公务员之家:

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说出自已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反馈,整理,使活动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

要成功且又有成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在创设活动情景时,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在组织课堂活动教学时,适当地把学英语学得好的与不好的学生搭配起来,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整理。对于他们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从而让他们产生积极情感,促使他们的变消极为主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课学活动教学,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还有学会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活动课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更具有时代的气息。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第十一章关于“教学原则”江苏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至三页基本理念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2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师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走进了中学英语的课堂。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英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思想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做了重大变革。面对这次新课程的变化,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跟上新课程的步伐,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从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彻底的转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使教学理念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遵循这一基本精神,英语新课程提出了如下基本理念。

1在总体目标指向上,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并通过“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使他们具有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以及服务社会的思想、与人合作的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2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强调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和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重在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鼓励学生自我导向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在课程安排、目标确定、教材选用和内容取材等方面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要求和情感需要,以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以“学习为中心”是指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语言情境的真实性,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的空间。

3在师生关系上主张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主动发展的环境。倡导积极学习,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5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二、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英语新课程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对英语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本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适应这个变化。那么,面对新课程英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笔者从教材、学生、课堂等几个层面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在驾驭教材上的转变。首先,新课程带来了教材的更新和转型。教材的设计突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要求,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支撑。新课程的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而只能是教学的重要媒体,为教学活动提供一种知识的线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和参考。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全面熟悉教材的内容。教师要变过去只教教材内容为运用教材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真正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这就对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只会教教材,而是要更会运用教材。其次,在新课程中,还要求教师结合教学活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正确的判断被选教材的适合性,研究如何通过选择使用某一教材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新教材,使学生的能力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另外,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理解、处理和超越教材的能力,有时面临教学活动的需要,还要具备直接开发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课程设置,即相同的教学大纲、相同的教材格局,在坚持共同的英语教学目标、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可设置地方和学校课程,学校有权自选教材,实现了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实现了“一纲多本”。

这样,就要求教师具有驾驭教材、判断被选教材和自编教材的能力,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

2教师在知识传授方式上的转变。随着英语新课程的实施,过去沿袭多年的妨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被淘汰,课堂教学已经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转变,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恢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课堂地位的转变,必然带来传授知识方式的转变。

以前课堂所传授的语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课本。教师把备好的语言知识单方面地传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控制性练习,一切主动权操纵在教师手中。而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互动”“开放”和“创造”营造了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学生就能获得相当大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方式上来个彻底转变。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从过去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语言实践活动中情景和话题的创设者。新课程“互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过去一言堂的单一传授课变为群言堂、多形式的活动课。教师要使课堂“活而不乱、多而不杂、动而有得”,就必须在备课时打破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其次教师要由单一的教授者变为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管理者。在新课堂上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打消学生的顾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失误,给所有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教师要逐步掌握设计、组织、驾驭活动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充当为学生进行语言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员”。

3教师的工作方式上的转变。新的课程理念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的学习,新课程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传统的课堂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式学习和任务驱动型学习为主;传统的课堂中教学媒体单一,只靠课本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网络、电视、报刊);传统课堂只涉及英语语言本身,新课程要求涉及文化、情感态度等跨学科的内容;传统课堂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考试结果,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过程、讲策略。这些变化使英语教师的工作方式由统一确定性的变成了多样不确定性的。这一方面为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又为教师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成了创造者。由于课程是开放的,教师要通过很多劳动才能完成教学设计,比如,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学用各种现代教学仪器、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等等。这将大大提高英语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新课程所营造出来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处于一种时时受到碰撞、挑战和激励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要经常调整个人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活跃、敏感、豁达的精神状态,来不断适应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每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以前教师的职业被认为是个体职业,各自为战,自己教自己的书。由于“新课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宗旨,给予了教师创造的空间,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比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同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跨学科教师之间沟通、相互交流的灵感启迪,以及新课程如何得到家长的理解,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案如何得到校长的支持等。于是教师的性格、心态、气质等将随之变化,工作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现代教育观新型的教师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好的发展时期,它的鲜明标志是新课改、新课程和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由此素质教育向内涵性质的发展迈出的重大一步。为了实现这一跨越,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倡导“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尽管我们对《新课程标准》已有了解,但真正使用新教材仍然感到问题颇多:教材的内容不断增加,词汇量不断加大,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任务型”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课时又不增加,教材怎么能教得完?形成这个想法的原因是教师一直把教材奉为圣经,总是想学透教材、教透教材,把课文当作是课堂上的法定文化,甚至高于课程,高于大纲。因此,要能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新教材,我认为首要的是教师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转变传统观念,落实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教育的不适应,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主要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抛弃落后的、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的教育观念。

1.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材的更新虽然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

首先,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Check部分,学生可用来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其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英语教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且新目标具有学科融合特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后,再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最后,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材。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开发教材,是在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反思中进行的。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师生互动,共同开发教材,为更好地利用本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从原来的教材观中迈出来,要清楚教材仅仅是提供了平台,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教材是要靠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创造的。

2.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1)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让学生学会商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重视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

2)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体系的建构者

在原有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功能往往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所修筑的围城里,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而任何超越教学大纲和教材则被视为“大逆不道”。然而,新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大纲、计划、课本),而更是“体验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它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解读,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我们的课程建设要努力做到“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向迅速发展的高新科技领域”。因此,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成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和建构过程。

3)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

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这符合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展的需求。

4.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四———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1)评价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评价不仅仅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更要调动教师自评的积极性,发展其自我反思能力。

2)评价现状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大都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重视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这种以分数、结果来判断学生优劣的做法存在不少弊端,是很不科学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的,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容易在评价过程中打击一大批虽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有潜能的学生,同时还限制了学生在其他多方面的发展。

3)评价原则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多元性。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整体性。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

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灵活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不以单一的考试来评价,而是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状况,提倡学生自评与他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而教师则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的指导者。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潜能、学科特长等,教师给予即时、真诚、有效的评价,以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4)评价方法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原则的整体性,也就决定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①档案袋法。通过收集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果,建立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人纵向评价,就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

②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就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③活动法。通过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如开展社会调查、现场实验、口头答辩等。

5)变单向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传统教学中,总是由教师实施评价,注重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以考试为中心,忽视人文性,而新课程倡导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评价氛围,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1、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身上蕴涵着巨大的潜力,不是他们不会说,而是他们不敢说,怎样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呢?我们应该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他们。例如:表演对话时,我会提出几个评价要求,英语的语音、语调、流利程度、面部表情等。表演后,我总要问其他学生,“他演得怎么样?”此时学生们各抒己见,兴致很高。在评价中学生拼发出了创新的火花,使英语综合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家长评价学生。课后,我给学生准备一本家校联系本,里面记了学生平时用英语和朋友进行交流的情况,以及朗读时间长短。让家长采用A、B、C三个等级进行评价。

除此之外,还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三、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1、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转变的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进行,前者是方向和基础,后者是落角点和归宿,二者相辅相成。因而,我们在新课程指导下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吃透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精讲精练,充实课堂教学容量,从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点出发,讲究课堂教学的层进性,实行分层目标教学。变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体系,由浅入深地对目标予以网络构建。创立“纵向连环递进,横向螺旋推进”的课堂教学流程。纵向以分层教学目标为链条,其环节的顺序为“基础——迁移——延伸”;每一环节又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横断面,回环逐层深入。这样,教学就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链条式螺旋式交织集成线路、探究性,注重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提高练习的有机结合,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积极贯彻新课程的精神。

2、着力改变自己的备课方式,加强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传统观念中,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学校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课程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因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基于这种观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准备当中就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备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地设想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拟定多种可能有的相应对策;要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琢磨学生、琢磨活的课堂,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特别关注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大纲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鉴于二十一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龚亚夫“新教材课程标准与修订高中教材”,《任务型教学新教案》(高一上),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年9月

3.刘道义“英语:新课程所引起的教材变革”,《人教期刊》,2003年1月

4.陶国平“如何解决高中英语新教材‘课时不够’的问题”,《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实施;适应性建议

基础教育新课程已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农村学校的英语新课程实施步履蹒跚,对广大农村第一线的英语教师来说,仍要经历一个漫长艰苦的历程。他们对新课程是否适应?准备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急需哪些培训?值得教育学研究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关注。本研究就是对此问题的初步研究。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三种研究方法。编制问卷时,研究者在参考相关资料、征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目的,编制了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和课堂观察记录表。

本研究以湖南益阳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益阳市共有初级中学200所,英语教师1250人。在选择样本时,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益阳市所辖的8个县(市、区)随机选取260名初中英语教师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从260名教师中选取10名教师作为深度访谈的对象,并选取了一名教育行政官员、一名校长、一名家长进行访谈。

试测于2006年3~4月进行。根据试测结果,反复推敲修改问卷,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分为五部分,第一、二、三部分由封闭式问题组成,第四部分由半开放半封闭式问题组成,第五部分由开放式问题组成。在2006年6~7月正式施测时,总计发放问卷260份,回收问卷252份,回收率96.9%,其中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91.3%。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客观资料,笔者于2006年6月~7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4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对6位教师进行了集体访谈。与此同时,还采用自然观察法,深入农村初中英语课堂,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实地观察,总计听课20节。

2006年8~9月对调查问卷、访谈内容和课堂观察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在基本遵循客观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结果分析。2006年10月完成研究报告初稿,11月底定稿。

二、调查结果

1.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认知和态度

(1)对新课改的认知。如要顺利实施新课程,教师首先应对新课程研制的背景、蕴含的教育理念以及主要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刻领会,在此基础上方能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而在所教课程中进一步领会和实践之。调查显示,关于新课改的进程和总体目标,大部分教师都已了解;而关于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仅10.4%的教师做了正确的选择,还有42.3%的教师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总体目标混为一体;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启动时间和纲领性文件不甚了解。这说明,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新课改的宣传和培训尚未紧步跟上,没有深入到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中。

(2)对新课改的态度。在对新课改的关注程度方面,调查显示,25.7%的教师“十分关注”,54.3%的教师“关注”,有20%的教师“不太关注”;有54.5%的教师表示对新课改“全面支持”,有27.4%的教师“观望等待”,9.1%的教师“得过且过”,9%的教师“说不清”。

关于“对新课改的态度”的调查显示,23.9%的教师认为此次新课改“非常有必要”,62.2%的教师认为“有必要”;1.3%的教师认为新课改的各项举措“十分合理”,71.7%的教师认为“基本合理”。对于“新课改的理念和举措先进、合理但不可行”的观点,8.7%的教师“非常赞同”,63%的教师“比较赞同”;对于“如不扭转对升学率和高考成绩的追求,新课改的举措很难实施或落实”的观点,51.3%的教师“非常赞同”,42.6%的教师“比较赞同”。

本次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英语教师对新课改抱着积极的态度,但也有不少教师抱着“观望等待”、“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态度是行为的先导。面对新课改,教师以怎样的心态应对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行为。积极的心态将促进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消极的心态则会妨碍教师在改革中发挥自己的才智,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2.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专业准备或适应

(1)对新课程观念和角色的适应。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走进新课程并实施新课程。关于“对新课程观念的适应”的调查显示,51.7%的教师认为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的经验或体验”,10.9%的教师认为课程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11.7%的教师认为课程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5.7%的教师认为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规划或方案”,这说明大部分英语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课程意识和较新的课程观念,但仍有不少教师未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的状况,尚未形成新课程强调的“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的现代课程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从传统的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由传统的成果应用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新课程角色的适应调查显示,对“学生发展全靠学校和教师抓得怎样”这一观点,63.9%的教师“不太赞同”,13.9%的教师“非常赞同”,40%的教师“比较赞同”。这说明,大部分英语教师正在逐步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努力实现角色转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当问及“您能否实现新课程要求的角色转变”时,存在着年龄大小和教龄长短的区别。30岁的教师中有54人选择了“符合时代的要求,应该且能够转变”;30~40岁的教师中有42人选择了“由于外在原因的限制,不能成功转变”;40岁以上的教师中有39人选择了“要求太高,不能转变”。这说明,年龄越小教龄越短的英语教师角色认同越快;年龄越大教龄越长的英语教师角色认同越慢。尤其是那些老教师,要他们否定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放弃他们的“教育法宝”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2)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技术准备。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常的分级目标体系,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为目标,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育目标从小学至高中设计为九个级别。然而,在“对新课程目标的领会”调查中,回答“初中英语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时,只有49.1%的教师选择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正确项。当问及“初中英语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时,没有一位教师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其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交际能力”(88.7%),其次是“语言技能”(74.8%),选择率最低的是“学习策略”(37%)。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研读不深,基本上处于一知半解的境况,这势必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学科内容的准备状况,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对新旧教材异同的把握;对新教材的处理;对新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的领会;现有学科专业素养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当问及“您认为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根本的变化是什么”时,教师中有63.5%的人认为是“形式的变化”,18.7%的人认为是“结构的变化”,11.7%的人认为是“内容的变化”,6.1%的人认为是“难度的变化”,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英语新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钻研。当问及“您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新教材”时,73.5%的教师表示“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作适当修改或补充”,13%的教师表示“根据考试要求对教材进行删减或增补”,12.2%的教师表示“主动改编教材并加入新材料”,1.3%的教师表示“按照教科书教学”,这说明大部分英语教师已树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但当问及“您职前接受的学科专业训练是否足以应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时,只有26.5%的教师回答“是”,多达73.5%的教师回答“否”。究其原因,现今乡(镇)中学英语教师极少有科班出身的,绝大部分是半道出家或转岗培训后改教英语者。本次调查的252名初中英语教师第一学历所学专业为英语的仅有51人。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等,教师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胜任新课程。关于“通识内容准备”的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在职前形成的一般文化素养是否足以应对当前的英语新课程”时,74.3%的教师回答“是”,只有25.7%的教师回答“否”;对“除英语文献外,您平时最喜欢阅读哪方面的读物”,57%的教师选择了“文学”,14.8%的教师选择了“历史”,2.2%的教师选择了“哲学”,14.3%的教师选择了“政治”,3%的教师选择了“经济”,8.7%的教师选择了“科普”;对“为了拓展教学内容,您常用哪类资料”,72.2%的教师选择了“文学作品”,45.7%的教师选择了“社科文献”,27%的教师选择了“科技文献”,23.5%的教师选择了“网络信息”,76.5%的教师选择了“教参资料”;当问及“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大众文化’充实教学内容或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况时,54.3%的教师选择“经常”,45.7%的教师选择“偶尔”;当问及“您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并在教学中有所反映的情况”时,22.2%的教师选择“经常”,72.2%的教师选择“偶尔”,只有5.6%的教师选择“从不”。课堂观察也显示,有不少教师能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或时事经济事例等充实教学内容,还有一些转教英语的教师能将自己原来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经验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从而使英语课在内容和方法上更加丰富多彩。

《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准备”的调查中,当问及“您在教学中使用音像资料的情况”时,49.6%的教师回答“经常”,41.7%的教师回答“偶尔”;当问及“您是否自制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时,65.7%的教师回答“否”;当问及“您是否利用或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时,68.7%的教师回答“否”;当问及原因时,基本上集中于“教学条件有限”、“无设备”、“学校不具备条件”、“不会使用电脑”、“资源缺乏”、“设备不足”等。当问及“您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时,“讲授法”选择率最高(80%),其次是讨论法(76.1%),而参观法和欣赏法最低,分别为5.7%、8.7%。这说明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仍占很大的比重,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也与课堂观察相符。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许多英语课堂依然充斥着“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很少看到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这表明,大多数学校在实施英语新课程时面临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问题。虽然跨出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和教科书的时代,但很多英语教师对于互联网、计算机还相当陌生,更谈不上熟练使用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了。

3.农村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胜任感及存在的困难

(1)对新课程的胜任感。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和载体自然是教材。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高还是低,新教材难度是大还是小,教师们在实践中都会有自我感受。“自感难度”虽不能完全表明“新课程的难度”,但却能表明教师对新课程的胜任力、适应性或准备度。调查显示,虽然29.6%的教师对“初中英语新教材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表示“非常赞同”,53%的教师表示“比较赞同”,但80%的教师都觉得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难度“提高了”,只有8.7%的教师认为“降低了”;19.1%的教师觉得英语新教材的内容份量“过重”,77.8%的教师觉得“稍重”,仅有3.1%的教师“说不清”;97.8%的教师都认为英语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只有2.2%的教师认为“没有什么差别”。

对“最难把握的方面”调查发现,目前英语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或尺度很难把握,不知道该怎样讲,讲到怎样的深度、广度才算完成任务而同时又不会影响中考。他们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觉得新课程太难教了。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中最难把握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教师们的反映不尽一致。除了“学科内容”和“其他”两项,教学中难以把握的因素按比率排列依次是:“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课堂组织”、“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和“教学技术”,其选择率分别为23%、20.4%、20%、19.6%、11.4%和5.6%。

(2)欠缺的条件及存在的困难。新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观念上的更新,也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必备的设施。在“欠缺的条件”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新课改要取得成功急需哪些条件”时,64.8%的教师选择了“课程资源充分”;当问及“您认为本校实施英语新课程的不利条件”时,91.3%的教师都选择了“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当问及“据您的实践和经验,您觉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最困难的是什么”时,75.2%的教师回答是“缺少相应的设施或设备”。以上结果反映,目前英语新课程实施遇到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器材、设备不足,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的支撑。而缺少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难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关于“存在的困难”调查中,当问及“您在使用英语新教材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时,63.5%的教师认为是“新课程倡导的做法与应试教育相冲突”;当问及“在英语新课程的教学中,您在课堂上感到的困难”时,75.2%的教师选择了“如何解决教材内容多与教学时间紧之间的矛盾”。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5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传统教学;预设;生成

作者简介:罗金凯,任教于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一、传统教学强调教学预设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教学预设,简单地说就是课前备课,准备上课的方案,让课堂教学能按既定的目标有序而不是无章地进行。

传统的教学预设,主要预设学科知识性目标。因为依传统教学观点,学科的知识性目标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这种刚性的学科知识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对象,而且是考试检测评价的对象,还是学生日后工作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传统的教学预设特别强调学科知识目标的确定性。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即以教师预设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而传统教学的最大特点又是接受学习,即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相较其它学科,这在英语教学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许多人都认为英语学习基本上只是机械地记记背背,只需根据每一课的学科知识目标,反复强化训练即可掌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学强调的只是学习结果,即只强调知识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是相对的。英语的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学预设,势必影响或遏制课堂生成。课堂教学不能死板地按教学预设进行,应当具有弹性空间,应当是开放的、生成的,应当是适合学生学习基础和个性发展的。有课堂生成,才能释放学生的个性,才能生成学生的质疑,才能生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才能生成学生的探究,才能生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但过去我们教师多采取压制的方法,用简单甚至粗暴的方法强制指导,将教学强行纳入自己预设的框架。所以,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预设,过于强调确定性则生成性不足,不利于课堂生成。

二、新课程三维目标促进课堂生成

新课程要求实现三维目标,不但要求有知识、技能目标,而且要求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在课堂教学的动态中产生、展开和完成的,而课堂教学各种问题的师生、生生互动,必然导致课堂生成。可以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内在地蕴含并促进了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本来是一种普遍现象。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开放系统,不会机械地沿预设的轨道前行。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与预设不一致的情形。这是不以教师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说,无论教师课前怎样考虑得周密,都会有生成的问题出现。课堂生成不仅现在有,过去就有。只要有教学,就有生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改的重要目标,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性。自主学习必然是个性化学习,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必然带来问题的不一样。要求展开学习过程就是要求能够发现个性化的问题症结,并根据各不一样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这种不一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势必带来课堂教学的生成。

在实施课程的三维目标、推进教学的各环节中都可能生成。课堂教学中有知识、技能目标的生成。教师课前虽然根据课程标准预设了一般的知识目标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往往要生成新的切合学生实际的知识目标。

三、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价值选择

并非每一个生成的问题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并非每一个生成的问题都有价值,并非每一个生成的问题都有课堂教学价值。对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价值判断,然后决定有没有展开讨论的必要。

课堂生成要充分考虑是否对大部分学生有利,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特别要注意不能只盯着那些少数优生。一般而言,优生提出的问题有内涵、有质量。特别是那些自小学英语或有志于报考外语专业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有高度。但这种少数或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课后个别讨论回答。课堂教学不能让几个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左右,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况。笔者经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请其他同学回答。笔者在讲授高中英语第三册(必修)Unit10AmericanLiterature中ASacrificeforLove时,先让学生通读完整的故事,然后进行此模式的活动。有几个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出:①Inthestory,wheredidtheauthoruse“metonymy”and“pun”(借代和双关修辞法)?②Wouldyourecommendthisstorytoothers?Why?这些问题都有深度或高度或要用较多的英语句子才能表达出来,或有的词汇很多学生听不懂。对于这类问题,可以让少数几个优秀的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然后再向教师口头或书面汇报。

课堂生成往往与教学预设发生冲突。这里面就有一个价值选择问题:是教师教学预设的问题有价值呢,还是课堂生成的问题更有价值?新课程要求不仅重结论而且重过程,在过程的展开中,学生的问题即课堂生成的问题会超出教学预设。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是非常原则的,具体到某知识、技能点,其广度和深度究竟如何,要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判断和把握。从单项选择题的深度来看,对生成的知识性问题该讲到几步?是一步,就题讲题?是两步,句意分析或语法分析?还是三步,进一步引伸和拓展?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学科价值。教师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境,对生成的问题选择讲到一步、两步或三步,就是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广度方面看,讲几种题型,比如英语都有很多题型,比如听力、单词辨音、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改错、对话填空、命题作文、开放性作文、主题句填写、交际对话等等。教师介绍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而学生会提出一些从课外资料上看到某新题型,或者有新的解题思路。学生的提出是不是对大家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有所帮助,是不是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提高,是不是值得推而广之而花费课堂教学时间甚至牺牲一些预设的内容,这取决于教师对这个问题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价值选择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一般而言,教师不可能预设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随机性、偶然性、突发性、顿悟性是课堂教学创新的特点,主要来自课堂生成。所以,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不能仅从学科方面来认识问题的价值,讨论学生问题的价值还有超越学科问题自身的价值。新课程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肯定学生问题的价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例如,在讲授高中英语第三册(必修)Unit13TheMysteryoftheMoonstone的过程中,有一个平时很少开口讲英语的学生主动举手提问:WhycouldFranklinmovetheMoonstonetohisbedroomwhenhewasnotwakingup?这是一篇侦探故事,像他这类的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尽管问题的生成与本篇文章或教师预设问题不相干,但学生是有感情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干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所以从学科价值方面看,课堂上应该重点讨论教师预设的问题还是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很难说,着眼于爱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应当是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如果能将学生可能显得粗拙的问题进行提升,发掘出其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价值,必然会进一步增强他探究的勇气和创新的灵气,体现学生问题的价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形成。

要树立这样的理念:课程并不仅仅是教科书,课本不是圣经,并非应当一成不变。事实上现在一纲多本,各种版本的教材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而配套的练习册更是百花齐放。这说明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多选性。课堂生成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美丽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求异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然,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开放教学动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这样,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四、结论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的所谓“放羊”式教学,而是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变化,敏锐地加以捕捉,即时地做出适当的反应,有节有度地纳入使用的牧“羊”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敢于放“羊”,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又会牧“羊”,依据教材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新知,成为一名大胆又高超的放“羊”人和牧“羊”人。

参考文献:

[1]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6

1、英语课程目标体现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

《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体现了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以目标分级的方式设计新的英语课程,取代现行大纲的分学段、分年级的设计方式。《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九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标准》规定,二级、五级和八级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同时,《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分级的设定,对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3、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为此,《标准》要求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加。

4、课程内容标准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5、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6、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等,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综观以上特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非常理想的。但许多研究表明,课程改革成功有赖于切实有效的实施。一个好的课程方案,并不是按照理想的设计就可以成功的。而课程实施过程不是简单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程的管理者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正如李岚清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的:“外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教师问题、语言环境问题等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学方法问题。”而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实践、探索、发展、创立的。由此可见,《标准》对我们外语教师提出极大的挑战。同时《标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进《标准》呢?

2、教师要适应新课程,转变观念是前提。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操练、表演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多关注学生所传递的信息,而不要老是盯住几个语言错误。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标准》要求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选用合适的校本教材,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我们还要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7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英语教学模式互动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学英语课程标准》都规定了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明了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耐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进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就此,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互动教学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知识移植”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把兴趣带进课堂,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换言之,把学生作为沟通与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同学生的沟通和活动展开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引导,使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人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人创造教育成为可能。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是该学科的目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

二、自主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主要强调下面几个方面:教师的社会职责、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的职业品质和教师的传道与解惑。由此英语的教学也往往聚焦于课本,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测验为目的,既贻误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又阻碍了英语教学关系的和谐。

实施英语新课程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位,而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究的反复实践的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投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采取互动交流、共同协作的方式实现课程目标,实现教学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理念中的“活词典”、知识的“储备箱”,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知识灌输和倾倒的过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评论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外,还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地、正确地总结、归纳、评论他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三、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的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变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

2.合作学习的主要功能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点是听、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运用形成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人共事的意识和能力。例如角色表演活动:在进行每单元的对话练习时,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结合学习内容,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境、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开展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拼汇报。

课堂时间较多,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听读理解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公务员之家: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写作写作问题教学策略

在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写作技能占有重要作用,并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用传统的纸笔还是用最先进的电子邮件传递信息,写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是反映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一种综合能力。目前,写作在高考中仍然占有相当比重,写作得分是学生成绩拉开距离的重要项目。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重视英语写作,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上下功夫,在平时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结合人教版新教材模块5-7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主要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索,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一、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新要求

写作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英语课程标准》对九级语言技能目标――写作能力的描述如下:1.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和公务信涵等;2.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情感;3.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4.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5.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6.能做简单的笔头翻译;7.能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

同时详细列出写作技能与试题设计的要求和写作评价标准。其中测试方式:1.短文写作(日记、小故事等);2.实用性写作(卡片、信件、说明、留言、填写表格等);3.图文信息转换(图表描述、信息解读、写配图说明);4.接续完成文段;5.写电子邮件等。而对学生的作文主要从内容要点、语言使用效果、结构和连贯性、格式和语域以及与目标读者的交流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只有理解了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训练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学生面临的写作问题

对于高中生,用英文写作是一项很难掌握的语言技能。影响学生英语写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心理因素方面

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一方面,提高写作费时多,见效慢;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中时常因缺少词汇和基本写作技能而感到困惑。相当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产生信心不足的心态,常把它看成是死板的任务。他们不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老师搞好写作训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这种消极态度严重影响了练习写作的动力。

(二)写作基础方面

写作基础主要指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在这方面,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词汇贫乏。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需要用语言表达时,就感到力不从心,写出来的句子常常令人费解。此外,其它的语言错误、语法错误、词汇拼写及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也比比皆是。这种语言表达手段的贫瘠和错误反映学生所掌握的常用词汇量太少,灵活运用英语句式的能力还较差。

(三)写作内容方面

从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贫乏,思路不开阔。这反映出他们思想不活跃,缺乏观察和思考。由于思路阻塞,又懒于思索,写作时所用的词语自然是最简单、最保险的词,因此所写内容单调,平淡。有的作文空话连篇,反来复去用那么几句话,显得词穷语尽,没有实际内容,苍白无力。

(四)写作技巧方面

许多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表现在写作动笔前不审题,不构思,想一句写一句,东拼西凑,语无伦次,根本没有使作文主题与段落和句子连贯为一体的整体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时,过分注意每一句话的语法和单词拼写,而忽视了前后句子的衔接,于是所写语篇断断续续,文章主题模糊不清。此外,修改环节常常受到忽视,以至学生不懂得如何修改文章。

三、写作教学的策略

分析了解学生的主要写作问题后,教师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重要性的教育,并通过立足新教材和活用新教材,重视挖掘、拓宽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渠道,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写作练习。

(一)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是积极学习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励其学习外语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1.学生一进入高中,笔者通过讨论和举例,让他们清楚知道英文写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使用Internet,与国外亲戚用英文聊天;写英文邮件;写英文求职信……

2.笔者还详细介绍了《英语写作课程》(FunctionalWriting)一书,让他们知道短文写作的体裁形式多种多样,有生活实际运用较多的应用文;并告诉他们这些是较容易掌握的,以化解他们的畏难情绪。

3.在第一节写作课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在电脑室上课,内容是学习用电子邮件给不同组的同学写邀请信;并在课后张贴学生的优秀范文,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在称赞与肯定中培养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

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后,就会积极配合上课,写作的训练就可事半功倍了。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成为了新课程的核心。这一思想应当被融合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

1.要积累短语词汇。犹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笔者要求学生收集新教材每一个模块的重要短语和句型,每天抄写和背诵,长期积累来提高词汇量。

2.要背诵每个阅读课文中的主旨段落和较多短语句型的段落。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记忆重要短语句型,积累话题写作的内容和培养语感。

3.要收集英语写作各种题型的格式和篇章结构,收集常用的开头和结尾的优美句型,并背诵佳句,甚至佳作。

4.要有自主学习的系列写作练习。在专项训练的课堂里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大量的课外练习,学生应该把课堂里学到的技巧在课外加以运用实践。

5.要注意写作时间,集中精力,一气呵成。另外,时刻提醒学生“Don’twritewhatyouthink,justwritewhatyoucan.”

(三)认真组织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技能的教学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明确指出写作基本技能有: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文章结构,列出提纲,起草文章,组织语言,遣词造句,修改文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小写。在教学中,笔者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写作材料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密切结合在一起。以下是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主要教学流程:

构思阶段写时阶段评价阶段

*讨论主题,激活灵感;

*审图审题,明确要点;

*搜集素材,准备语言;

*阅读范文,注意结构。*连句成文;

*选用连词;

*写提纲;

*仿写。

*自我修改;

*小组评价与修改;

*班级投映评价与修改;

*制作班级写作板报。

1.构思阶段――讨论为主,注意紧密结合

笔者认为,应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本身,巧妙设计一些练习活动,并结合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生生的运用语言的机会,充分讨论写作主题,从而激活写作灵感;认真审题明确要点后,讨论可用的语言素材,形成写作思路,以做好写初稿的准备。

例如:

模块7UnitOneLivingWell的单元话题是围绕“残疾”、“残疾人的生活”展开的,介绍残疾人积极进取的生活。笔者在教学写作中设计了下面的写作任务:假如你的朋友小华在一次旅游中遭遇了车祸,并因此成了残疾人。现你写一封信给小华鼓励他顽强生活,并给出一些建议。

学生刚学习了“阅读部分”残疾人MartyFielding的故事,对MartyFielding如何过好的生活是非常熟悉的。笔者设计的写前活动如下:

(1)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写作要点:

*不要失去信心,有残疾并不意味着生活不美满。

*不要闲坐着为自己忧伤。

*实际上,有很多事情你可以干得好。

*你可以跟朋友去玩,养些宠物,网上学习……

*你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2)讨论正文的主要结构:第一段要开门见山讲写信的目的;

第二段要详细描述写作要点;

第三段要提出要求或呼吁等。

(3)讨论语言表达,从文中搜集素材

*I’mverysorrytohearthatyouhadaseriousaccidentlastmonth.

*Iheardyouareverysad,andI’mworriedaboutyou.

*I’mwritingtotellyou…/inorderto/sothatyoucan…

*Don’t…

*Loseheart,sitaroundfeelingsorryforyourself,giveup

*Therearemanythingsyoucandoreallywell.

*Playwithfriends,raisepets,spendtimewithpets,studyontheInternet…

*Youcangetalotofenjoymentoutofthem.

*Lookforwardtoyourgoodnews.

*I’llhelpyouwheneveryouneedhelp.

又例如:

模块5UnitTwoTheUnitedKingdom学习写作MyHometown-----BaiyunDistrict时,笔者设计了下面的幻灯片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效果不错。如:写前讨论家乡主题(地理位置、家乡特色、生活方式和人文历史),观察名胜图片激活灵感,分析写作要点并组织语言准备,学习写提纲和谋篇。

经过一系列的充分讨论和使用多媒体投映,学生明确了具体内容要点、具体事项;通过“一意多译”的方法,学生归纳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然后学生选择可供使用的句型和用语,按照文体和篇章要求,可以写出完整的语篇来。学生也必定能巩固语言知识和提高写作技能。

2.写时阶段――仿写为主,注意文章整体性

模仿优秀的英文范例,在学习英语写作的初级阶段,对于迅速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帮助极大。首先,阅读范文可以使学生争强感性认识,熟悉作文所必需的开端、衔接、结尾等基本技巧;再则,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能参照一些同类体裁的范文,这对于谋篇、行文,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笔者以模块6UnitFourGlobalWarming教学写议论文为例,简单介绍教学过程:

(1)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段:开头点明话题。

第二段:用分类式的方法分析不同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第三段:归纳总结或发表评论。

(2)归纳常用句型并造句:

*Opinionsaredividedonthequestion.

*Peoplearguethat…/Theyagreethat…

*…holdtheview/opinionthat….

*…disagree/holdadifferentopinionthat…

*first,second,third/ontheotherhand/besides/…

(3)阅读范文:(NMET2002书面表达)

最近,你校同学正在参加某英文报组织的一场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公园要不要收门票?请你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给报社写一封信,客观地介绍讨论情况。

60%的同学认为:40%的同学认为:

1、不应收门票

2、公园是公众休闲的地方

3、如收门票,需建大门、围墙,会影响城市形象1、应收门票,但票价不宜高

2、支付园林工人工资

3、购新花木

DearEditor,

I’mwritingtotellyouaboutthediscussionwe’vehadaboutwhetheranentrancefeeshouldbechargedforparks.

Opinionsaredividedonthequestion.60%ofthestudentsareagainsttheideaofentrancefees.Theybelieveapublicparkshouldbefreeofcharge.Peopleneedaplacewheretheycanrestandenjoythemselves.Chargingentrancefeeswillnodoubtkeepsomepeopleaway.Whatismore,itwillbecomenecessarytobuildgatesandwalls,whichwilldoharmtotheappearanceofacity.

Ontheotherhand,40%studentsthinkthatfeesshouldbechargedbecauseyouneedmoneytopaygardenersandotherworkers,andtobuyplantsandyoungtrees.Theysuggest,however,feesshouldbechargedlow.

(4)学习范文中的连词和主题结构:(黑体字部分)

(5)仿写练习:

假如你叫李华,你校高三同学正在开展一场讨论,讨论主题是:高三学生要不要参加体育锻炼?请你根据下面所提供的信息,给某英文社写一封信,介绍讨论情况。

55%的学生认为45%学生认为

1.应该每天进行体育锻炼。1.锻炼浪费时间。

2.可以做早操、打乒乓球、打篮球,但不要时间太长。2.锻炼使人疲劳。

3.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3.运动后很兴奋,较长时间不能复习功课。

4.运动使大脑休息,使复习效果更好。4.运动中可能会受伤。

注意:1信的开头已为你写好。2词数100左右。

DearEditor,

I’mwritingtotellyouaboutadiscussionwe’vehadaboutwhetherstudentsofSenior3shouldtakeexercise.

3.评价阶段――鼓励为主,注意及时反馈与修改

写作讲评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每一次认真高效的讲评之后,学生的写作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因此,笔者在每次布置写作之后,一定及时批改,及时发现带有共同性、倾向性的错误,并分析其性质和来源,然后及时在课堂上反馈。

评价有四种方式:

(1)自我修改与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笔者要求他们仔细认真检查一遍,看格式是否正确,要点是否齐全,开头结尾是否合理,有无简单的单词和语法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然后自己给这次写作任务评分。

(2)小组相互修改与评价

小组同学互相交换习作,并通过讨论彼此的错误和较好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再提供一次学习的机会,及时修改习作,然后小组长给同学的习作评分。

(3)班级投映修改与评价

小组长选出一篇较好的习作,在全班投映并朗读。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并集体修改,让学生找出习作中较好的短语、句型等闪光点。然后笔者通过投映展示范文,并强调写作要点。

(4)制作班级写作板报

要求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课后上交。笔者从中挑选8篇优秀作品,并做简单的评语,然后让他们制作成一个精美的班级写作板报,在班级中展示。

学生自行批改有助与于他们提高书面表达中的语言准确性。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可以互相帮助,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写与改,不仅学会了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而且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使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言素质。

总之,写作随着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近几年高考评分标准的提高,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若教师注重平时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更新和完善学习方法,则学生一定能写出出色的妙语佳篇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金莺宋桂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何安平《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马晓梅《英语写作提高与范文百篇》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9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这样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而,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之下,学生的英语能力也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提升,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英语应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英语语法。唯有如此,英语教学才是有实际意义的,是根本区别于以往的死记硬背模式的。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英语教学观念的偏见有待纠正新课程改革,把课堂教学活动引向了更加开放化、活跃化的方向,所以大多数教师希望可以采取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改往日教师主导,单方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虽然这种与时俱进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在英语这门学科当中,这种求新的观念似乎有些过度。要想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教的内容一定是多种多样且富有变化的。我们就拿英语课文的讲解来作为例子,很多教师在采用新式角度方法的时候,多会采取学生分组、课前准备、课上讨论,然后派学生代表自主翻译的方式,这样的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英语句子的翻译,但是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英语句子是按照一个个固定的语法结构所拼成的,就如同汉语句子那样,需要遵循固定的语法结构。如果忽略掉语法结构的拆解与分析,只求学生能够独立翻译,那么无论学生经过多少次类似的训练,对于英语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足够坚实的语法基础,就无法独立准确地运用英语语法去组织英语句子。这样的状况,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英语作文失分严重的原因之一。但是,很多教师虽然希望可以严格落实英语语法的讲解和教学,但是囿于英语语法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而且学生本身也正处在英语学习阶段,很难透彻分析英语语法,最终还是只能依赖教师主讲。可是,如果要采取新课程教学方式,那么教师的主要地位又需要弱化,在这样的矛盾下,很多教师开始认为如果课堂模式不新,那么就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掌握不佳,没有充分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到最后,英语语法这一关于重要基础的教学,常常是一笔带过,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种过度求新,无法变通的错误观念,在现实的英语语法教学活动当中,仍然是阻碍因素之一。英语语法教学重“教”轻“用”所谓“熟能生巧”,讲的就是只要经过反复训练,最终就能掌握一项技能的关键和技巧。英语语法学习也是这样,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各种各样的语法,而且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法的训练和巩固。在现实的英语语法教学活动当中,教师的英语语法教学大多还是停留在教上。因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比于小学阶段,几乎经历了很大的一个飞跃,教师的教学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当中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转变,教师能够为学生进行讲解和强调的时间也就更少了。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教师对于英语语法的教学,常常只能简单地为学生进行提炼和分析,然后再列举几个类似的句子,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将学到的语法运用到英语句子的构建当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升策略探究

英语新课程范文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初中;英语教学

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将目标重点放在了对英语教学的研究上,目的就是希望我国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当中,能够打开视野,扩宽思维,逐步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而这正与报告中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符合。而初中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初步阶段,教师应该将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个扣子系好,从而为接下来的英语教育奠定基础,也为我国与他国之间的友好交流搭好桥梁,且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创新初中英语的教学,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提供更大帮助。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几十年,创新一直是我国追求的重要目标。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初中英语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转变和进步,然而离我国新时代背景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这些问题需要正视起来。

(一)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而是浮于表面的走走形式

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中,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中只是简单的将语法知识进行传授,过多的还是看重学生英语单词的掌握程度。然而,新课标背景下,学校提出了很多要求,让老师不得不去寻求改变。他们主动去涉及教学项目,而项目的设计只是以应付学校任务为主,并没有按照实际需求去进行涉及,学生英语水平不仅没有得到提高,还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佳。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比如说,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采用的一个游戏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单词的一部分,剩余的一个字母或者一部分让学生填写。学生答对了当然很好,一旦答错就要画上一个绞刑架和一个小人的一笔,直到小人吊死,游戏结束。虽然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单词的复习,但是总体来看,学习的效率较低,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二)教学资源短缺

初中英语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时常会面临这样一种状况,即教学资源出现短缺。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就对教学资源逐渐地淡忘,最终导致教师驾驭教学材料的水平就变得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拿到了教学材料,但是由于过于生疏以至于忘记该项材料应该如何操作。这些问题很显然对我们研究初中英语教学问题是很不利的。对此,我们应该大力地进行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提升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解决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问题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基于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要性,当下最紧急的任务就是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解决新课改背景下一系列的英语教学问题。教师如果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那么不仅能够促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还能对英语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所以,为了使得教学效果能够事半功倍,老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校可不定期地开展培训活动,利用空闲时间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效提高。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大量先进的教材工具,而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工具,促使自身的教学质量能够显著提高。第二,转变教学模式。目前,虽然有新课改教育标准作为指导,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延续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一种状况很容易使得初中英语教学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实际教学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沿用着传统的训练方式来使学生掌握内容,其中不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完善学校自身体系

初中英语教学中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然而,学校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完善应对,如可以明确奖罚制度,将责任落实到老师个人。老师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给予很好的奖励措施,从而可以很好地带动其它老师进行效仿,使得教学不断完善优化。而责任制度可以作为奖罚制度的辅助工具,针对教师进行。理论毕竟与实际授课不同,初中英语老师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教学,以任务完成为前提,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不仅能掌握一系列英语笔试能力,还要提升其口语能力,使英语教学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沟通是主要的问题。而英语作为世界上普遍应用的语言,为了更好地与其他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加强英语的学习力度不容忽视。尤其是初中时期的学生,此时学习能力最强,因此加强初中英语学习也最为恰当,而这也与会议中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理念相呼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