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1:39:19

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范文篇1

关键词:移动终端;云计算;迁移技术

现阶段,互联网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产业。虽然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但是也会出现相应的弊端,最直接的就是移动云端中会出现大量的数据垃圾,这些数据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式不对都会导致系统崩坏,而云计算迁移技术的开发和完善在云服务器中完成,可实现低耗能的目标。

1移动网络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见移动网络的应用,比如交通智能系统、各类文体活动和GPS定位等都在使用移动网络。在定位系统中,移动网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移动网络,人们可以短时间内在定位系统中找到自己的目的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使用快捷性和便利性。我国移动网络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设备之间已经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整个系统中的垃圾数据也越来越多,为了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就要对垃圾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垃圾数据的卸载处理对云计算移动网络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移动终端云计算迁移技术的系统模型

移动终端和云计算共同组成了云计算的迁移技术。其中,移动终端主要负责将信息传递到云端的服务器当中,这一部分由云计算逐渐分解,进行无线信号的评估以及本地执行的计算等,主要流程就是在移动终端输入内容对应的代码,然后由计算机的组件接收,并对代码进行分析,然后逐步进行计算,最后进行评估并计算出实际的资源状况,移动决策计算出最后的结果,再明确是否进行二次分解,最后将本地原有的结果和云计算的结果进行合并输出[1]。

3云端数据的访问和存储

3.1数据存储技术

为了节约成本,就要考虑采取减少服务器数量的措施。实际研究中,我们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减少服务器的数量,节约下来的资金就用在了系统中其他更加重要的部分。此外,系统的平稳运行也离不开数据存储技术,也是靠着这种技术,系统才有高效的存储效率。当然,在实际的存储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数据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存储,并且构建副本,做好备份,防止数据出错丢失。这样一来,用户的体验就比之前好了很多,平台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2]。

3.2数据管理技术

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融合发展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最主要的优点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全面加强企业内部的融合,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整合效率。但是也会出现系统运作过程中数据较多、无法存储、导致系统出现堵塞等一系列问题,数据管理技术在这时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管理技术能够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然后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现在我国运用的数据管理技术主要就是谷歌的GFS和亚马逊公司的DYNAMO,这些技术详情如表1所示。

3.3数据安全技术

线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网络,数据的存储在信息化网络时代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数据的安全性。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主要从两点进行分析,其中一点就是客户在使用系统的时候浏览是否无痕,客户端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能被别人看到,数据安全技术保证了数据更加安全,降低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4云计算迁移技术的架构分析

云计算迁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云计算将计算分为多个技术进行,通过服务器完成客户端的命令。云计算规模逐渐壮大,不再是单一的分布计算,有效计算和并行计算同步进行促进了云计算的飞速发展。虚拟机实时迁移三个类型,将数据迁移到云平台,在迁移的过程当中需要按照迁移决策模式的构建和支持迁移的软件设计机制进行。

4.1按需迁移决策模型构建

在云计算的迁移中要考虑网络性能、终端特点性能等因素,最核心的就是网络性能。迁移是否成功直接由网络性能决定,当然也要考虑自身的因素,包含宽带、延时,还需要考虑设计判断的标准量,以及构建相应的模型。

4.2支持任务迁移软件设计

客户端和平台共同构成云计算的资源调度平台,主要的流程如图1所示。

5移动终端高效计算迁移技术算法分析

5.1计算迁移最优化求解

计算迁移技术的过程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资源,在整个迁移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毕竟移动终端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还需要不断优化。优化的时候除了考虑成本、计算效率以及客户的体验需求外,如果将数据迁移到云端进行计算,我们就要参考决策变量、发射数据和发射功率这三个自由度。终端要想成功迁移,迁移过程中的数据量就要小于本地的数据量。

5.2控制算法以及压缩算法

想要达到显示和内容分离,就要求在移动终端云计算的过程中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算法体系,相应的解决措施就是通过压缩算法和控制算法相结合,在这其中,控制算法的应用较为广泛,部分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如表2所示。

6云计算迁移技术的仿真分析和性能评估

通过对技术的仿真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出云计算迁移技术对各方面性能的提高程度在什么范围内,其中对于不同计算迁移技术的能耗对比如下:当应用程序的代码容量为5MB的时候,各个方面的消耗量是完全相同的;当应用程序代码提高到30MB的时候,执行迁移算法可以达到节能60%的目的和效果[3]。迁移算法当中,时间分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迁移算法经研究分析得出,程序代码的实际容量提升的时候,时间的分配也具有正相关的模式,出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容量超过30MB的时候,分配达到峰值。对于应用程序的代码容量为20MB的时候,实际计算需要的时间和本次预测迁移算法当中计算出的时间几乎是一致的,差异非常小,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本次的仿真分析和计算评估试验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在云服务体系的构建当中,云迁移技术具有巨大的优势,值得大范围推广。

7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移动云计算终端以及云计算迁移技术进行了研究。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化网络的发展以及平台的建设,云计算全面开发能够降低信息化网络的建设成本,特别是数据存储等方面的开发成本,也实现了数据共享,让用户可以随时访问,最主要的是有效解决了CPU运行中的负荷,减少了终端卡顿延迟。移动终端云计算迁移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应该加大资金和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翠敏.新基建下云网融合需求及关键技术架构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33-34+39.

[2]卢东.中小型企业组网的需求分析和总体架构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6):100+99.

移动终端范文篇2

[关键词]Java;移动终端;中间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移动通信技术也从最开始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成为今天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现在4G通信技术正在普及的过程中,但3G通信技术已经全面覆盖,使得人们的通讯变得更加便利。本文将从移动终端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入手,介绍Java移动终端中间件技术。

1关键技术研究

1.1中间件技术现状分析

在中间件技术出现前,应用软件的使用需要依靠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数据库等。这就使得开发商在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面对一些和用户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操作系统、如何进行网络程序设计、如何进行分散数据处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应用软件的使用效果,同时还会消耗开发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鉴于这种情况,人们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有人提出在操作系统之上建立一个可供应用软件重复使用的部分,这一思想就是早期中间件技术的雏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间件技术的发展也愈加成熟,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中间件产品。按照这些产品在系统中的作用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型,本文主要介绍下述几种传统的中间件产品类型。第一,就是数据库中间件技术。数据库中间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中间件产品,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数据库中间件可以将应用程序和想要连接的数据库连接在一起。但在数据库中间件中,数据库技术是其中的核心技术,而中间件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通信。数据库中间件和其它中间件产品相比具有使用灵活的优势,但这种产品是无法在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的;第二,就是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这种中间件产品的编程模式是程序员经常使用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程序员在进行远程过程调用时和本地过程是一样的;第三,就是面向消息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可将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数据和代码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在不同程序之间传递信息的目标。相比于远程过程调用,这种中间件产品的优势就是可以将用户和服务器连接在一起,随时进行信息传递和存储。移动终端中间件和传统中间件是有区别的,移动终端中间件是处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间的一种软件模块,它在终端中是属于关键性的技术。

1.2移动终端平台

移动终端业务在开发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操作系统级方案、芯片级方案、独立实现方案等三个部分。下文将对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具体的介绍。首先,介绍操作系统级方案。现阶段,大多数的移动终端设计都是和操作系统方案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移动运营商设计出的移动终端中间件都是从操作系统和应用层中分离出来的。其中,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塞班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移动终端设计的。这种移动终端中间件设计方法具有功能覆盖广、潜在开发能力大的优点,同时也具有开放性差、无法掌握相关技术的缺点。其次,介绍芯片级方案。码分多址技术是美国高通公司拥有的一项技术,这种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但是这种技术属于垄断性的技术,一般的运营商是难以掌握其核心技术的。这种方案的优点就是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但却存在硬件关联度大的问题。最后,介绍独立实现方案。这种方案可以自由地进行安装和删除,我们经常使用的flash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种方案的优点就是硬件关联性比较小,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但却存在运行效率比较差、标准混乱的缺点。

1.3虚拟机技术

Java中包括Java编程语言、Java类文件格式、Java虚拟机以及Java应用程序接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程序员将编写的Java代码翻译成字节码,并将其存储于内存中,通过虚拟机执行代码命令。Java虚拟机和Java应用程序接口共同构成Java平台,只有使用Java语言才能进入到这个平台中。在整个Java平台中,Java虚拟机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Java平台的运行起关键性的作用。Java虚拟机的主要作用就是运行Java程序,因此只要Java程序启动了就会应用到虚拟技术,当这个程序运行结束后,运行时产生的Java虚拟机实例也会随之消失。

2Java移动终端中间件技术

Java移动终端中间技术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需求分析。移动终端中间件技术的开发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例如,需要考虑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业务需求、需要考虑终端设备厂商的利益需求、需要考虑软件厂商的技术需求等。移动终端中间件技术的开发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产品线支持,对操作系统的运行效率要求也比较高,可以实现各种级别配置的需要。同时,还应具有比较完善的API接口设计。进行需求分析需要安装下述的步骤进行。首选,要对移动业务进行详细的划分。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增加,移动业务划分变得越来越困难,其次,要满足系统设备的要求。移动终端中间件硬件需要满足显示、输入等多个方面的要求;第二,就是移动终端中间件的目标。智能手机的功能性随着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增强,不同品牌和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智能手机在键盘、浏览器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比较少,移动终端中间件应能满足这些不同智能手机的使用要求。移动终端中间件的目标就是将这些不同智能手机设备之间的差别限制在一些关键性的因素范围中。运营商可以采用授权控制的方式实现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中间件兼容的目标;第三,就是总体结构和软件架构。移动通信设备属于嵌入式设备,这种嵌入式的设备具有软硬件平台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对系统的功能性和界面的美观性要求比较多,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移动终端中间件技术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让开发人员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程序开发。这个平台中包括移动设备的平台、模块等。为了保证这个开发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为其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充分发挥其实用性。移动终端中间件是处于操作系统和应用层之间的,包括平台层和模块层两个部分。其中,平台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接口支持,而模块层的主要功能则是将平台层的接口进行封装,形成一个功能接口集;第四,移动终端中间件的功能集。首先介绍平台功能集。平台功能集包括进程管理、中断处理、文件管理、电话应用、通信等。其中,进程管理是移动终端中间件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功能的实现将关系到最终整个系统的性能。对进程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CPU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实现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的目标。中断是指计算机中的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紧急情况从而使得CPU不得不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而开始新的程序,等到完成新程序的运行过程后再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中断处理功能可以将可找到系统中的中断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移动终端中间件技术可以支持多种文件管理系统,从而让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文件的创建、编辑等操作。

作者:徐静文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信息技术系

[参考文献]

移动终端范文篇3

关键词:OBE;“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Android;课程改革

“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是讲述利用AndroidStudio开发平台,以Android的四大组件为开发基础,整合数据库、资源、网络等知识,设计与开发APP的一门软件工程专业选修课。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理论性相对较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基本的技术和方法,虽然教学过程中案例很多,但很难成为一个体系,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导致学生将知识整合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课程效果不佳。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模式,它以教育结果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效[1]。具体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有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开展的。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将OBE理论引入“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改革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的评价手段。

1OBE教育理念

OBE教育理念在1981年由SPADY最早提出。2006年,教育部开始在国内推进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国内高校逐渐开展以OBE教育模式为理念的教学改革,从传统的“以知识内容为本”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转变。中国在2013年加入《华盛顿协议》后,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教育引导中国工程教育持续改进的目标。在OBE教育模式中,强调4个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取得的学习哪些成果?为什么让学生取得这些的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在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围绕这4个问题进行。需要明确课程学习对学生能力和知识培养的重要性,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权重设计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以OBE理念为导向实施课程教学,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2-3]。

2课程的基本情况

“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开设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大二下学期,共计32学时。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目标主要为:让学生熟悉APP开发流程,掌握Android的基本开发技术和原理,运用Andorid常用组件设计UI界面,运用四大组件、Sqlite关系数据库及网络的基本操作,进行基本的APP开发。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涉及的开发技术更新快。Android操作系统从2007年推出到现在,它的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从版本1更新至版本31,几乎每半年左右更新一次。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Android的API还会持续更新。这对教学提出了挑战,使得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开发的技术和方法很难在快速变化的Android开发技术下做到及时更新和调整。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是以教学内容和教师讲授为中心,很容易出现教师讲解的内容与实际技术及企业的人才需求相背离的情况。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3基于OBE的教学改革

在OBE的理念下,“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这门课如何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目标的评价与实施都需要全面设计。

3.1修改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内容

为了更科学和准确地调整教学内容,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了解企业中Android软件开发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大数据时代下,可以从海量的Android开发工程师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本文选择前程无忧招聘网站中有关于应届生/在校生的Android开发工程师岗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因为具有工作经验的岗位招聘并不适合在校生或应届生,同时,应届生/在校生的Android开发工程师岗位招聘信息中要求会更加的具体,而这类信息是课程教学和改革过程中重要的参考依据。3.1.1获取岗位数据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招聘平台——前程无忧招聘网站获取招聘信息。利用数据爬取技术,在前程无忧招聘网站上爬取了14335条关于应届生/在校生Android工程师岗位的招聘信息,从中获取了“任职要求”项中的详细数据。对于这些数据而言,信息描述较为繁杂,而我们只关注Android的相关技术要求,利用数据分析技术,经过python结合jieba初步的分词,得到了Android工程师相关的关键词。再进行人工分析和数据整合,并进行了人工分类处理,最终处理得到与应届生/在校生Android开发工程师有关的信息,如表1所示。3.1.2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应届生/在校生Android工程师的分析得到的数据,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设定课程教学目标:①阐述Android项目的基本结构,运用Android编程的集成开发环境及Android系统的知识与技术设计和开发APP;②分析用户的功能需求,选择Android系统提供开发技术,制定和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案;③培养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项目设计体会开发应用软件的基本流程,培养软件工程的基本思维和素养。3.1.3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定之后,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从表1中可以看出,整合Android的技术名词及相关内容,共有15个与技术相关的关键字,确定最为核心的关键词为多线程、计算机网络开发、Android四大组件,而Android操作系统的信息容量过大,可以认为与核心内容相同。框架技术分为2种:同步和异步网络框架以及其他开源框架。目前认为对于初步者来说,掌握了一种框架的使用,其他框架的使用相对会容易一些,而且,由于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采用了以学习一种网络框架为核心内容,对其他框架感兴趣可以自主学习的方案。这一过程实质回答了OBE理念中为什么让学生掌握和学习这些知识的问题,是以国家和企业的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出发点,确定教学内容。由此确定教学核心内容如下。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ContenProvider和Broadcast的开发技术和使用方法。多线程:多线程的开发,在耗时操作时,需要多线程的处理、UI更新的方法。网络通信及框架的使用:网络通信的基本技术、Okhttp网络框架的使用。Sqlite数据库:Sqlite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技术。3.1.4设计教学案例怎么才能获取这些知识呢?从OBE的理念出发,将成果导向的理念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以项目案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结合起来,同时考虑学生的素质能力需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的课程项目加以考核。对于辅助能力,这部分让学生自学,提升自身能力。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学习成果及学时安排如表2所示。

3.2设计多元评价体系

如何确定学生的学习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呢?不能用传统的评价手段进行评价。经过探索,现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评价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设置如表3所示。3.2.1课程表现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课程表现能体现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对此,通过平时学习效果评价、课堂讨论2个方面进行考核。为了能快速考核和评测平时课程的学习效果,而不浪费太多的上课时间。采用雨课堂微信小程序进行考核和评测。对于讲过的重点内容和预习的内容,精选测试题目,通过课上5min在线的答题,根据系统统计答题情况,可以对所有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快速评估,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测采用创建投票的方式进行,对每一单元的知识,学习结束并完成作业之后,创建投票,有4个选项:知识完全掌握,作业独立完成;知识掌握多数,作业独立完成;知识掌握不全,和同学交流完成作业;知识不理解,借鉴完成作业。通过这部分的反馈,基本掌握学生对这一单元的掌握情况,作为今后教学改进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讨论的内容,主要针对技术框架的理论、技术和使用方法展开,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在雨课堂微信小程序上布置讨论的内容,学生在线上参加讨论,课上教师根据线上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有问题再进行深入讨论。3.2.2成果导向的作业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精选案例讲解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并录制讲课过程中屏幕的操作过程,将视频共享到QQ课程群中。成果导向的作业是让学生课后完成课上的教学内容,并预留出一些功能,提示完成的思路,让学生课后完成。比如:在讲解UI组件中的适配器组件时,教师讲解了Adapter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重点演示ListView的使用流程及案例,将Spinner的开发案例作为作业,一是考查学生对课上内容的理解,二是通过对Spinner的案例开发,使学生掌握适配器组件开发流程,既巩固了课上知识,又让学生自学一部分内容完成案例,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通过成果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教学内容的9个作业成果来实现。3.2.3小组课程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以自愿方式进行,每组5~7人,每组设定一个组长,作为整个小组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人员分工、项目管理和开发。项目的基本要求:在开发过程中,技术上必须要合理使用HTTP网络框架、ListView或GridView组件、对话框、菜单、Fragment、数据库,将其作为基本考核内容,对于Service、ContentProvider和BroadcastRecevier三部分内容,合理使用有一定的加分。课程项目实际上用到了教学的几乎全部内容,学生将作业中案例涉及的技术串联起来,在做课程项目实践时有的放矢。课程项目的选题需要具有一定复杂度,功能需求合理。题目由项目小组提出,教师评估可行时才可以确定执行。严格进行课程项目的考核,从项目成果的3个方面进行考核:①项目的演示讲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②学生对教师提问的解答,主要是考查项目完成度、知识的掌握情况、项目分工情况和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③项目文档,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按软件工程的要求撰写项目文档,文档中至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核心代码、主要功能测试和课程总结或心得5部分内容,且内容充实正确。

3.3计算目标达成度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研究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好地计算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需要设计合适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项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对应的教学评价环节,并及时评价。结合表3,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每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课程目标n的达成度=∑(实际平均分/目标分值×权重)。课程目标共有3个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了课程目标对应评价环节的权重、对应目标分值。实际平均分是所有选课学生的对应评价方式的实际平均分。经过计算,将结果填入表4的对应位置。最后取3个课程目标的目标达成评价值最小值为整体课程目标。2020年度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达成度如表4所示。整体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所有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的最小值,从表4中可以看出,整体课程目标达成度值为0.72。分析表中数据,课程目标3的目标达成度最高,为0.89,课程目标2的目标达成度为0.79,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最低。研究课程目标1的评价环节中的各个数据,可以得到课程目标1详细情况。课程表现完成度为30.35/40=0.76。成果导向作业完成度为53.26/70=0.76。小组课程项目完成度为20.3/30=0.68。小组课程项目完成度是最低的,可以将“加强课程目标1在小组课程项目的教学比例”作为今后教学改革的建议。而对于课程目标2、3的达成度,基本完成了预定的要求,教学实施可以继续保持。

4结语

通过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对于课程教学效果,也有定量的评价,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达成度分析得到的结论,对后续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以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更好地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学生为中心,从OBE成果导向理念出发,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法,计算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实行的2个教学轮次来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更为准确地评测学生课程的掌握情况,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课程的改革是渐进的一个过程,需要根据教学实施的效果改进教学中各个部分,将OBE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会带来很多教学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角色转变、教学内容的延伸、教学评测的手段和方法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和改进,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永东,叶玉嘉.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3):46-50.

[2]刘强.基于OBE理念的“软件工程”课程重塑[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25-31.

移动终端范文篇4

关键词:移动终端;英语教学;互动

移动终端是指运用移动互联网的各种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掌上学习机等各种电子设备[1]。移动终端的发展和应用给传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

1.1教学模式单一

不管是黑板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这都是老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也在改革。但是即便课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英语教学的改革仍然不是很理想。教育界大多认为课外教学的优势比较多,但是,课外教学标准不一,学习效果也难以预测。所以,很多大学英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模式还有待新一步的探索。

1.2现代技术应用不足

现在的教师使用的多媒体手段大多都是PPT,或者英文歌曲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因此,和互联网的接触也比较多,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他们熟悉移动终端上的软件。但是,很多老师对这些新鲜事物只是了解,他们不会上传课件,不会下载电影。师生互动欠佳,所以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以说二者的交流存在障碍,就更难谈互动了。

2移动终端在英语课程当中的作用

2.1切换课堂焦点

英语教学当中一直在重复听说读写练,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我们需要使用英语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而不仅仅只是会做题,会写作文,更要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生在英语课堂当中要有活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当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将移动终端引入到课堂当中去。随着无线网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移动终端下的学习也不再是问题。每一个移动终端都可以实现网络化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流,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宰者。英语学习的效率也逐渐提高。

2.2移动终端演绎方式多样

多媒体教学时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常用的方式。因为网络资源十分丰富,现在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来学习已经是家常便饭。如果我们将移动终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之一,那么学生就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鲜的网络资源进行更加富有时效的学习。移动终端的交流对象十分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和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2]。

2.3教学互动全方位,多角度

移动终端可以让学生对课件进行个性化操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方式传递到每一个终端当中去。每个学生都可以操控,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这才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也只有移动终端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2.4教学片段随意组合

我们每个人都是零基础的学习汉语,但是我们并不觉得学习汉语多么困难。这是因为我们具有语言环境,所以,如果我们用学习汉语的方法来学习英语,那么学习英语就不觉得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校都开展了英语角等活动,但是,这种活动的效果还是很有限的。一群中国人在一起,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当他们觉得交流出现障碍时,还是采用汉语进行交流了。所以,我们可以将移动终端引入到教学当中,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

3移动终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QQ语音教学

QQ语音是由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软件,QQ是很多青少年常用的聊天软件,很多人都在此建群进行群聊。其中的QQ语音也备受大家喜爱。但是,QQ语音也是可以用来进行英语教学的。QQ语音可以和英语教学完美融合在一起。随时随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QQ语音当中互动,及时交流,可以给传统教学模式增添新的活力。

3.2微信教学

微信也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可以发送语言文字和视频的互动软件。用户可以发送视频,语言和图片,这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微信有公众平台,因此,教师闯进公众平台,然后利用微信的公众平台,给学生答疑解惑。而且,微信的语音具有记忆功能,只要学生不清除聊天记录,学生就可以重复的听。直到他们搞明白位置。微信的语音还可以导成文字,学生也可以把语音导成文字看。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把作业拍成照片发给学生,即使学生没有来上课,也可以随时随地做作业。这体现了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不受地域控制性。

3.3微博教学

现在的很多老师都开通了微博,微博作为更广大的公众平台,相比微信来说,即使不加老师作为好友,也可以看到老师的微博记录,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互动。很多名师也录制了相应的视频,供学生观看。也有一些教师在微博上和学生互动,视频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3.4APP软件教学

APP利用网络的连接模式,获取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学生可以利用金山词霸,有道词典等学英语学习软件来进行英语学习。这些单词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在做题当中遇到难题时,快速解决问题。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单词是英语学习的一大关,只有解决了单词关,学生的英语基础才更加牢固。

4移动终端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案例

APP教学是移动终端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很多学生通过APP软件了解课堂信息,收获英语知识。下面以百词斩为例具体分析移动终端在互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这样说,将APP等软件引入英语教学,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和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的完美突破。5结论英语教学的改革是一场没有完成时的革命。将移动终端引入英语教学,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如果英语教学改革能够将移动终端很好的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的话,就能让现代的英语教学效率更加高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韩士媛 单位:黑河学院

参考文献:

移动终端范文篇5

【关键词】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电源;关键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产品的使用迅速得到普及,从而对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源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移动产品的制作越来越趋向于体积小、功能多,因此在设计电源时,也要尽量增加电源密度,提高集成度,缩小体积,以适配移动产品。另外,为了防止电源温度过高等问题,还要求采用更多的技术提高电源的可靠性,因为产品的功能越多,要求的实时处理越多,那产生的信号干扰就越多,产生的电池热量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性能。

一、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电源概述

1.1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电源的重要性。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研发,采用的设计越来越追求高速高效,外观上精密小型,功能上复杂多样,因此对于使用续航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发展,加快了移动产品的普及,也对于电源的要求更加多样。因此,在设计电源时,不仅要设置好电源自身的参数,还要顾及到与产品的兼容性。1.2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电源的发展困境。然而,电源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电源在设计过程中过分重视参数设计,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电磁干扰,出现电源散热等问题,从而致使移动终端产品的研发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电源关键技术介绍

1、电源热设计。电源热设计,指的是对电源的功能板开展产热分析,并通过科学的布线设计来使电源的热耗平衡,以控制电源的产热量。由于电源长时间处于过高的热环境内,会受到应力,降低电源使用性能,甚至导致产品失效。随着电源逐渐小型化、集成化,要求实现合理的控制电源产热和散热,进行更为复杂的热设计,使得电子产品在充电时均匀散热,防止热反应事故,从而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最大化地实现产品的功能。2、电源变换器。移动产品的供电方式主要是电池,采用的电源变换方式大多为直流电源变换,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线性稳压器,优点在于成本低、噪声低、高响应速度、高精度,但是缺点在于效率低,散热不好,不能升压和反转变换;二是电感型DC_DC变换器,优点是高效率、能实现升压、降压且能够实现反转变换,缺点是成本高、纹波、噪声大和存在EMI干扰;三是电荷泵,其优势在于成本和效率适中,但是缺点是它的噪声大,并且稳压随输出电流加大而降低。在设计电源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产品不同特点和具体需求,努力设计符合移动产品需求、实现产品预期性能的电源系统。3、电源EMI设计。电源EMI设计是指,通过分析电磁干扰源,并借助电源元器件的各种抑制手段,减小电源噪声的影响。电源在供电过程中,电流形成的闭合回路是从电源正极途径负载到负极,从而向负载产品提供电力。但是因为开关动作,电路中存在电流,就会形成磁场,因此会对电子产品产生电磁干扰。

三、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电源系统设计建议

1、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之初,首先要对电源进行需求分析,主要是功能和性能上的,这也是硬件设计全过程的最重要依据。一是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产品的主功能模块的功能分析,以及保护电源等,比如输入保护功能,防止在对电源外部输入过程中出现过压、欠压等情况;二是电源管理需求,为了减少集成件的做功消耗,延长使用寿命,将电源根据产品的功能分配系统的不同电路,比如“按键关机”时,设置按键1s关机;“软件关机”时,设置等待3s关机。2、完善电源管理设计。电源管理的软件主体程序由四个模块组成:一是按键开关机:通过按键动作开启程序;二是软关机:通过接受软关机的命令,调用程序;三是省电控制:在接受到省电控制的命令之后,自行启动省电程序;四是电池管理:通过总线接受电池的实时情况,比如电压高低、电量剩余等情况。3、加强总体设计。为了保证产品的可靠工作,需要加强电源的总体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电路设计:包括电源各模块的功能设计,进行电路框架总设计,为接下来的详细布局提供大致思路和框架;二是EMI和热设计,在电源设计中最为重要,电子产品功能的复杂化及外形的小型化,要求设计出能够为产品提供稳定供电渠道的的电源。

四、结语

移动终端范文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终端;电源管理;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引言

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如GSM手机、CDMA手机及PHS小灵通电话已经深入普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了中国电信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同时,由于一些移动终端厂商的设计缺陷,多次出现了手机爆炸伤人事件,而造成爆炸的主要原因在于电源管理部分设计有缺陷或设计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与其他现有电池相比,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具有多项优势,这使它们成为更适合于便携式应用的电源。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最高达200W·h/kg或300~400W·h/L,分别是Ni/Cd或者Ni/MeH电池的2.5倍和1.5倍)和更高的电池电压(碳阳极电池为4.1V,石墨阳极电池为4.2V)。它们具有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小,可快速充放电及更高的充放电次数等优点。

锂离子电池的更高化学能量密度和更高电池电压使得我们可以为移动终端产品应用制造出更小和更轻的电池,而更轻和更小的电源对目前中国移动通信终端产品追求最小尺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充分利用电池容量或延长电池寿命,必须极其严格地控制充电参数。

鉴于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上述优点,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高效、安全的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管理电路。

1移动通信终端产品锂离子电源管理的原理及设计

锂离子电源管理的设计主要是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特性来进行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及供电性能主要体现在其充放电参数的控制上。图1为锂电池电源管理原理图。该图由控制芯片和电路组成。接下来,我们就图1从锂电池放电、充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实现锂电池的管理。

1.1放电工作原理

电池过放可能会给电池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特别是大电流过放或反复过放,对电池的影响更大。一般而言,过放电会使电池内压升高,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可逆性受到破坏,即使充电也只能部分恢复,容量会有明显衰减。锂离子电源管理电路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了保护锂电池不至于过放。

图1

锂电池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575~4.2V。当电池电压在此范围内,管理电路将MOSFET管S4打开,在电池(CELL)电压与BATT+之间建立低阻通道,有利于电流从电池流向手机负载。在此情况下,过放就体现为输出电流过大。在整个输出过程中,电源管理电路不断地检测从电池输出到负载的电流。当电池输出电流超过通常的保护值3.5A的时候,手机短路保护电路开始工作,关闭S4,切断电池与BATT+的连接。

当电池持续放电到电池电压低于文献[1]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2.375V以下时,则属于电压过放。此时,图1中的手机低电压及短路保护电路开始工作,同电流过放一样,关闭S4,切断电池与BATT+的连接达到保护锂电池的目的。

1.2充电工作原理

充电管理电路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时,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保证锂电池能够充满,又要保证锂电池的性能,最重要的是要保证锂电池不能过充。如果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过大,或充电时间过长,产生的氧气来不及被消耗,就可能造成内压升高,电池变形,漏液等不良现象。同时,其电性能也会显著降低。

整个充电电路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充电模式:

——低电压预充电模式;

——全速充电模式;

——涓流充电模式;

——顶端截止、脉冲充电模式;

——充电截止模式。

1.2.1低电压预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压低于3.0V时,电源管理电路进入低电压预充电模式。当电池极度过放时,为了防止过量的充电电流对电池性能造成损伤,充电电路应该采取渐进的充电方式。

对于一块极度过放的,电压已低于0.7V的锂电池,电源管理电路将提供预充电涓流给电池。此时S1关闭,充电器通过R1提供电流给管脚Vdect,充电器提供电流的大小完全由R1决定,整个充电器几乎工作在无负载情况下。这种充电模式甚至可以对电压已经为0V的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池电压高于0.7V低于1.98V时,外部S1及S2工作,电源管理电路可以以更高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但是,此时三极管S1的功耗检测电路还没有工作,必须限制其功耗低于800mW,以免烧毁S1;当电池电压高于1.98V低于3.0V时,整个电源管理电路都正常工作,此时S1的控制电路使S1以较高的电流,但远低于全速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该电流一般超过100mA。

1.2.2全速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压高于3.0V时,预充电模式结束,进入全速充电模式。此时,电源管理电路将S1及S2打开,并使S1工作在饱和模式,充电器提供全速充电电流给电池充电。但是,电源管理电路将限制最大充电电流小于1.5A。

这种充电模式对充电器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实现限流输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移动通信终端厂商,在产品设计时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义,选择不同的充电电流,实现对具体锂电池快速有效的充电。在典型应用中,一般要求充电器提供的输出电流限制在1A以内,具体的电流可以根据所用锂电池厂商推荐使用的充电电流,以便电池能够具有一个较高的循环寿命。

1.2.3涓流充电模式

该充电模式其实也是一种恒压充电模式,当电池表面达到控制电路设定的终止充电电压Vterm时,即进入该种充电模式。由于在全速充电模式下,电流比较大,电池表面电压与实际电池芯的电压有比较大的落差,涓流充电模式就是用来减小甚至消除该落差。此时,电源管理电路通过控制S1的开闭情况,将提供给电池的最大电流限制在100多mA。由于电池被充得越来越足,因此,涓流就越来越小,直到截止。

1.2.4顶端截止脉冲充电模式

当电源管理电路处于涓流充电模式时,它会周期性地跳转到全速充电模式,形成脉冲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大电流脉冲宽度一般<100μs,这样有利于电池更快被充满。

1.2.5充电截止模式

电源管理电路会有一个控制引脚,由手机的CPU决定什么时候停止充电。进入这种模式,一般会有这样几种情况:手机检测到充电电路包括锂电池温度过高;不是原装的锂电池;已经进入涓流充电,不需要充电时间过长;充电器设计不合理等等。

移动终端范文篇7

对于终端而言,其技术在向着开放的方向发展,图1是一种开放移动终端的应用构架:

开放移动终端业务平台包括在操作系统之上的一组业务引擎和应用客户端,该平台可以分为业务支撑和业务两部分。业务包括所有使用不同终端支撑能力的应用客户端程序,它通常是指人机接口(界面),如用户通过短信(SMS)客户端编写新信息,浏览接收的信息,并能下达发送SMS的指令,但客户端应用程序通常相互是嵌套的,即不同客户端可相互调用以保证用户的体验,如Email客户端可以集成电话本或WAP浏览器等客户端程序;业务支撑包括所有提供特定功能集的引擎,业务引擎通常表现出多种功能,其功能除了被应用程序使用外,还可以被其它引擎使用。业务的功能通过应用业务接口(ASI)使用业务支撑中的引擎功能,这些接口可以API的方式开放,以便于应用的开发。业务引擎可能需要依赖于远端服务器提供的功能,因此,业务引擎需要考虑与远端服务器之间的互操作。此外,应用构架采用一套安全规则用于这些功能。

终端上的业务引擎可能包括终端管理(DM)、浏览(Browsing)、短距离通信(Bluetooth、IrDA等)、下载、数据同步、个人信息管理(PIM)等,当然这些引擎通常需要网络端服务器的支持。

移动终端业务生成和运行环境

3GPP中定义了多种业务生成机制和运行环境,例如基于网络的OSA和用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CustomisedApplicationforMobileNetworkEnhancedLogic,CAMEL)、基于终端的移动执行环境(MobileExecutionEnvironment,MExE)和USAT(USIMApplicationToolkit,USIM应用工具箱)等。这些机制都着眼于能使运营商方便快速地提供业务,并本着业务的提供和基础网络相分离的原则,使得业务可以由运营商以外的第三方提供,在业务和网络之间采用开放的标准接口,业务的开发主要由IT开发人员来完成,运营商负责网络的运营和对众多的业务提供商的组织和管理。以下从终端角度对SAT/USAT相关智能卡业务环境和MExE作介绍。

1.智能卡业务环境

SIM卡是一种带微处理器的智能IC卡,它由微处理器(M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数据存储用的电可擦写ROM(EEPROM)和串行通信单元五部分组成,它是GSM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用户进入GSM网络的登记凭证。到目前为止,SIM卡的微处理器大都是一个8位的控制器,通常是Intel8051或者Motorola6805。SIM卡的内存数量一直在增长,最初只是由256字节的RAM和3k字节的EPROM组成,现在RAM大都已经增长到了128k字节,EPROM也增长到了32k字节以上。USIM(UniversalSIM)是应用于3G系统的用户识别模块,其基本构成与SIM卡类似。

到目前为止,SIM卡可分为3代,第一代SIM卡只包含简单的用户身份信息,执行网络认证和通用的电话服务功能;第二代的SIM卡仅是一种单应用卡,它仅遵循GSM11.11规范,该规范中定义SIM卡上只能有一个应用,即GSM应用,因此,它不能直接添加额外的应用,而用户平时使用的移动炒股、移动银行等应用都是通过STK(SIM卡应用工具包)来实现的;第三代USIM卡则不存在这种问题,它实现了平台和应用的分离,3GPP组织专门制定了UICC多应用平台规范,USIM应用只是UICC平台上的一个应用,非电信应用或电信增值应用,可以完全建立在这个平台上,而且每个应用都可以遵循各自的行业规范。

为了实现USIM卡对多应用的支持,除了定义UICC平台外,USIM卡的相关规范中还定义了其它一些变化。比如,在传输协议和平台特性、应用和文件结构、PIN管理模式以及各命令参数、状态字的变化等。这些变化使USIM卡更加符合智能卡ISO7816规范,从而使多种应用添加在UICC平台上成为可能。因此,在手机上实现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电子票据等其它应用已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一特点使USIM卡成为了不同行业跨领域合作、相互渗透经营的媒介,如银行可以参与电信的经营,反之亦然。

SIM/USIM应用工具包(SAT/USAT)技术是一种主要的增值服务技术。它为储存在SIM或USIM上的应用提供标准的交互机制和执行环境,遵循SAT规范(GSM11.14)的开发工具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便捷的应用开发环境。通过SAT/USAT技术,与特定终端无关的业务和应用可以被下载到终端和SIM/USIM卡上并在那里执行。SAT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网络和手机提供安全、灵活和友好的增值服务。支持SAT的SIM卡不再是通常使用的16KB内存容量的SIM卡,而是基于Java或C语言编程具有32KB以上内存容量的SIM卡。由于内存容量的扩大,使得在SIM卡中可以存储相应的业务与应用信息。

2.移动终端执行环境(MExE)

MExE规定了移动终端可下载并执行运营者或业务提供者规定的应用,并接入Internet的能力。在执行业务过程中,MExE作为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执行环境,它将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和SIM卡的资源。MExE主要定义了终端侧的统一应用执行环境,这对于实现业务互通是十分重要的。

MExE业务非常类似于PC中的软件,你在自己的PC中安装了各种软件,把PC变成不同的虚拟装置,这就是通用性,它具有事实上的标准平台,这个标准平台允许所有的软件设计者不仅为PC创建业务,而且允许支持多样性业务。移动电话中的MExE环境使用WAP和(或)Java等技术遵循一个非常类似的基本原理。例如,从Internet上下载一个MP3播放器到你的MExE移动台中,然后下载MP3文件,你可以用MExE移动电话欣赏你最喜欢的音乐;同样,下载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你不仅可以与其它的移动用户通信,还可以通过它连接到Internet,与办公室和家庭PC交换传真、电子邮件和多媒体消息;下载游戏客户端或游戏软件,那么你的MExE移动电话就成为一个在线的交互式游戏机;下载一个Internet浏览器到你的MExE移动电话上,那么Internet网就真正的移动了。

MExE移动电话将把简单的通话和短信设备变成了多媒体Internet网移动通信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如PC机虚拟设备一样等同于随身听、游戏机、PDA等无线装置。

MExE围绕着WAP和Java标准化了3个基本平台,它们称为MExE的分类标志:

1)MExE分类标志1支持WAP;

2)MExE分类标志2支持PersonalJava;

3)MExE分类标志3支持J2ME。

此外,MExE已规定了用户和网络的保密和防护,提供一个授权和共享软件服务的安全平台,在移动电话中或与服务器和Internet交互作用时执行。3个MExE分类标志能够使软件编程者创建各种业务,而无需太多的有关移动通信方面的认识,但却能为移动电话产业带来全新的业务系列。

本讲小结

移动终端范文篇8

关键词:移动终端技术;科学创新教育;移动终端课件;微视频

校内的科学创新教育在青少年创新素养培养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学校如何搭建平台,使学生开阔视野,迸发创意的火花并将其付诸实践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常规的科技创新教育主要以专家讲座、学生课题咨询、科技辅导教师授课为主,这种方式受到活动场地、时间等限制,使得互动性不够强,学生无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随时提问并获得有效解答,课堂较为枯燥,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近年来,信息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教学资源应运而生[1]。移动终端技术指的是利用各种方法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软件、网络互动等平台能够在iPad、Android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比如仿真模拟软件、移动终端课件、微视频资源、网络学科主题社区等。这些基于移动终端资源的新兴授课方式具有以下优点:①达成碎片化学习方式;②互动性好;③即时性学习;④过程可重复[2]。因此,我所在的中学已经将移动终端技术与科学创新教育相结合,鼓励青年科技辅导教师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期望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高效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下文通过几个已经成形的实践案例介绍移动终端技术在科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并简单总结了实践经验和体会。

一、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仿真学习软件在科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青少年科学创新教育受到实验环境和设备的制约,限制了青少年的创新实践活动。目前网络上已有很多学习软件能够实现3D模拟效果,通过iPad下载移动终端软件,可使整个实验过程完整地呈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获得对科学真谛的理解。在微生物学课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特定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国际上微生物菌种鉴定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依赖PCR技术扩增细菌16SrDNA序列,测序后利用GeneBank数据库对序列进行识别和鉴定细菌种属。整套过程周期长、操作难度较大,高中实验室较难实现,而通过常规的讲授式课程又很难使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理解。利用网络现有的学习软件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利用iPad下载移动终端软件“TheVirtualBacterialIDLab”(如图1)模拟呈现整个微生物菌种鉴定的操作过程。学生根据提示,自行在软件界面进行操作,最后能够在一节课时间内获得某一细菌DNA的序列信息,并通过Gene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最终获得该细菌的种属分类信息。通过网络仿真软件的学习,学生普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较为前沿的研究知识点或研究方法,这也为其真正进行实验操作做好了坚实的理论铺垫。

二、移动终端课件、微视频在科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平板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教师能够使用iBooksAuthor等软件编写移动终端电子书(资源能在iPad、Android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电子书中可以编写插入大量文字、图片、视频、音频、3D动画和检测习题,这些移动终端课件在课前或课后发放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后总结复习。另外,近几年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式也正逐步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视频指的是相对较短的、具有连续画面的视频片段,可通过PC、手机、iPad(比如ExplainEverything,如图2)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教师依据教学规律录制时长为510分钟的视频片段,通过学生观看微视频进行深度学习。青少年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如何选择课题、确定合适的科研方向是科学创新教育的重点。常规方法是通过科技辅导教师面向全年级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进行辅导,这种方法互动性较差,学生对于研究个案无法进行及时思考,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我们将讲座的前沿素材、研究案例通过iBooksAuthor软件编写了一本电子书,书内嵌入讲座的视频信息或重新录制的短小的微视频,发放给学生学习。并开设网络讨论平台,由学生自主提问。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以下优点:①随时取用材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比如利用编写电子书可以让学生随时取用课程资料进行学习、笔记和思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习者有机会进行探索研究,并自主选择学习资料,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3]。②教育形式多样化。比如电子书中能够插入讲座、视频、交互图片、文字和PPT等,方便学生学习,教学效果较好。视觉和听觉对信息的综合感知比单用视觉或听觉更有利于学习,也能让学习印象更深刻。生动的画面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能将学习者引入环境中[4]。电子书或微视频使得原本不够直观、生动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科学教学的质量[5]。③资源利用率高,互动性好。

三、网络学科主题社区在科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学科主题社区是指以某一学科为主题,由一定规模的学习群体组成的网上交流空间。通过讨论、沟通、互动等共同经验过程,分享和交流观念、知识、经验、信息和策略,创建集体的探究活动,扩展集体的知识和能力。如今,手机、平板电脑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普及,一些交流互动的网站已经集成了客户端,能够方便地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登录后使用。通过开设网络平台,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即时交流和高效互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培养其科研精神。在科学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利用“门口学习网”作为交流互动平台。在班级内下发用户名和密码,每年将收集获得的研究型学习开题报告上传至班内的讨论平台。在平台内,学生能够对其他同学的开题报告浏览后进行点评,教师也能够给出回复和建议。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资源共享和高效互动。

四、结语

目前,各种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科学创新教育模式正在快速建立起来。这些新兴的教育方法推进了青少年对科学的认知,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科技工作者也需要注意信息技术应当为教育服务,形式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的内容。辅导者对课程、对教学资源应当有较好的了解和设计,再选取合适的教育形式,使科技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各种实践研究不断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科学教育的变革紧密结合,促进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冯碧薇 单位:上海市建平中学

参考文献:

[1]朱晓光,聂永霞.大数据时代的移动终端技术演进.中兴通讯技术,2014(6)

[2]向舒.iPad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科教导刊,2015(5)

[3]卢强.教育心理学.北京出版社,2010

移动终端范文篇9

传统意义上的移动业务局限于话音业务,硬件结构主要由射频模块和基带处理模块两部分组成。在此硬件基础上的软件比较简单,而且多由终端生产厂商自己研究开发,软件和用户界面都已经固化到终端里,不能修改,或只能通过厂家修改和升级。

如今移动终端数据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其应用也日益多样化,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不断提高,移动终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动电话,除了简单的话音通信功能外,它还具备数据通信和数据计算功能。现有的多功能终端能满足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它们多采用ARM9或者ARM11等功能较强的处理器作为控制芯片,而且具有较强的独立终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或通过JAVA和BREW等应用运行平台对外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以便第三方应用和业务客户端能通过下载运行于终端之上。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功能强大的双处理器(CPU)终端,现阶段的智能移动终端一般就是指这种具备了两个处理器的终端。围绕这两个CPU形成移动智能终端中的两个子系统:通信子系统和应用子系统。目前的这种终端由于标准化程度还不够,不能实现应用的广泛互通,不能实现外部功能接口的互通,也不能实现功能组件的相互替换,所以它们还仅仅是智能终端的雏形。但即便如此,这样强大而复杂的硬件资源需要系统化管理,单独的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主要用来完成诸如进程、内存、外部设备等系统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并提供或通过JAVA或BREW等应用运行平台为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服务。

现阶段存在的移动终端,除了传统的话音终端外,多功能终端和初期的智能终端都逐渐趋于开放,功能组件逐渐模块化,加上OMA、3GPP、OMTP等标准化组织的推动,无线移动终端日益具备了规范的逻辑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硬件平台(ASIC、外部设备)上的包括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应用程序和业务客户端程序都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我们统称之为终端软件。

终端操作系统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作为连接软硬件、承载应用的关键平台,在智能终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普通多功能终端操作系统主要有NucleusPLUS、pSOSystem等,主流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有Symbian、WindowsCE、PalmOS、Linux等。

NucleusPLUS是由AcceleratedTechnologyInc.(ATI)公司推出的、专为实时嵌入式应用设计的一个抢先式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其95%的代码是用ANSIC写成的,因此非常便于移植并能够支持大多数类型的处理器。从实现角度来看,NucleusPLUS是一组C函数库,应用程序代码与核心函数库连接在一起,生成一个目标代码,下载到目标板的RAM中或直接烧录到目标板的ROM中执行。在典型的目标环境中,NucleusPLUS核心代码区一般不超过20K字节大小。NucleusPLUS采用了软件组件的方法,由于采用了软件组件的方法,NucleusPLUS各个组件非常易于替换和复用。

pSOSystem(简称pSOS)是集成系统有限公司(IntegratedSystems)研发的产品,它是一个由标准组件组成的、可扩展可裁减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包含单处理器支持模块(pSOS+),多处理器支持模块(pSOS+m),文件管理器模块(pHILE),TCP/IP通讯包(pNA),图形界面,JAVA,HTTP等。pSOSystem功能模块完全独立,开发者可根据应用要求扩展系统功能和存储容量。pSOS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较高,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通讯、航天、信息家电以及工业控制。pSOSystem的主要缺点在于其上下文切换时间长,实时性不强,采用的集成开发环境SniffPlus与产品兼容性不好,部分关键功能无法使用。

Symbian公司是由诺基亚与松下、爱立信、Psion等公司联合注资的,它的成立就是要防堵微软的移动终端市场的进入和称霸企图,为未来智能无线移动终端提供一个标准作业平台。SymbianOS是一个实时性、多任务、多线程的纯32位的操作系统。其前身是PsionSoftware公司的Epoc操作系统。它的特点是功耗低,内存占用少,适合硬件受限的移动终端。再加上它的技术支持上都是一些老牌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手机制造商,所以它们与2G、2.5G、3G有平滑接口,而适应手机范围跨GSM/GPRS/WCDMA和CDMA2000两大系列。对原有的通信协议,外设支持全部继承,因此受到了占世界产量75%以上的终端制造商的欢迎。

最早微软推出了用于手机的WindowsCE1.0和WindowsCE2.0,后来又于2000年推出了WindowsCE3.0,曾以PocketPC和Smartphone命名该针对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目前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WindowsCE3.0统称为WindowsMobile。WindowsCE3.0专门用于为包括移动与低能耗设备在内的大量产品建立动态应用程序及服务。此外,WindowsCE3.0的扩展平台特性集实现了模块化,因此,开发人员可以仅从200多个成熟的前沿操作系统组件中选择自己所需的组件。WindowsCE3.0可以工作在12种不同的处理器体系结构、180余种CPU上,可以用于许多种不同的设备,包括工业自动化、手持便携式PC、高速数据获取设备以及一些用户应用程序如游戏控制台和机顶盒。目前主要被一些新兴或有IT基础的厂商所采用,并与PC应用联系紧密。

PalmOS是一种32位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此系统是3Com公司的PalmComputing部开发的。PalmOS最初是定位于掌上电脑的操作系统,但是随着手机和掌上电脑的不断融合,PalmOS已经在通信方面作出了努力。Handspring已经推出了支持GSM和CDMA等不同制式移动通讯网络的掌上电脑,使用的就是PalmOS操作系统。

嵌入式设备非常适合像Linux这样的操作系统,因为Linux本身是开放源代码的,而从源代码级来对个性化的产品进行定制是最根本和最深入的。开发人员已经开发出了诸如互联网应用、工业控制系统以及数据获取设备的相关产品。随着嵌入式Linux技术的不断成熟,它已能够满足更加灵活的体积要求,并支持越来越多的不同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产品,开始逐步进入主流的嵌入式市场。然而,嵌入式Linux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制约瓶颈。首先,嵌入式Linux系统在这个领域的产品发展比较晚,开发的时间比较短,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成熟;其次,嵌入式设备个性化比较强,导致从事嵌入式Linux开发的厂商所开发的产品现在互不兼容。在众多Linux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它正在不断地完善以满足新一代消费产品的需求,在2003年,摩托罗拉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采用Linux操作系统的手机——A760。

操作系统的优劣决定了手机的品位和性能,操作系统设计得越好,不仅用户使用方便,而且可以为用户提供众多的新功能和应用。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操作系统将为终端加快更新换代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应用运行平台

应用运行平台的引入使终端更加开放,允许终端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移动门户上或互联网上下载各种应用程序,并在手机创造可执行环境,然后以在线或离线的方式运行这些程序,从而得到所需的服务。由于定义了可执行程序下载的标准,并在手机上创立了可执行环境,由此,在移动通信业第一次为软件开发商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机会,手机用户在得到丰富应用体验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运营商的网络流量。Java是目前最主流的应用平台,BREW在CDMA终端中应用广泛,也随着WindowsMobile的推广日益兴盛。

Java由于它简便易行、跨平台、开放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它可以做到与平台无关“一次编写,到处运行”。J2ME(Java2MicroEdition)作为Java2平台的一部分,与J2SE、J2EE一道,为无线应用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建立了完整的开发和部署环境。由于专门针对多样化的嵌入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J2ME的结构与传统的编程序语言和规范有一些不同,它是由配置(Configuration)、简表(Profile)和可选包(OptionalPackage)三要素构成。J2ME技术由一个虚拟机和一组API组成,这组API适合于为消费和嵌入式电子设备提供经过剪裁的运行环境。Java的一个关键优点是它能同时为多种连网的便携机、台式机或其它工作站和服务器提供服务,无论运行在这些客户机上的软件是Javaapplets、独立的Java程序、HTML浏览器还是本地的应用程序,它都可以同时支持。利用J2ME,这些企业系统也可以直接与各种电子设备进行通信。

J2ME体系的一般结构是:由Configuration定义的Java虚拟机运行于设备的宿主操作系统之上,构成整个平台的基础。Configuration提供了基本的语言特性,Profile提供针对设备的特殊功能API和扩展类库。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需要一个Configuration和至少一个Profile,多个Profile可以共存,也可以叠加。

图2J2ME的体系结构

BREW是高通2001年1月推出的无线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它扩展了Rex操作系统的功能,而又扮演开发平台的角色。BREW平台为无线设备提供开放式标准平台的应用程序执行环境,是无线应用程序开发、设备配置、应用程序以及计费和支付的完整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完整的BREW解决方案包括面向开发者的BREWSDK(软件开发包)、面向设备制造商的BREW应用程序平台和移植工具以及由运营商控制和管理的BREW分发系统(BDS)。利用该系统,开发者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轻松投入市场并协调计费和支付过程。

是MicrosoftXMLWebservices平台。XMLWebservices允许应用程序通过Internet进行通讯和共享数据,而不管所采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设备或编程语言。平台提供创建XMLWebservices并将这些服务集成在一起之所需。对个人用户的好处是无缝的、吸引人的体验。

本讲小结

移动终端范文篇10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移动自组网时分多工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帧同步

移动自组网(MANET)是一种由相互间能直接通信而没有中心控制的移动节点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基于TD-SCDMA的MANET是在充分利用TD-SCDMA蜂窝网无线资源的条件下而设计的自组织网络。基于TD-SCDMA的MANET的移动终端不但能够进行内部的信息交互,而且能够接入TD-SCDMA蜂窝网并进而连接到Internet。本文分别从底层硬件、软件和协议的角度设计了基于GPS15L的TD-SCDMA自组网移动终端。

1MANET终端系统总体设计

与德国FleetNet移动自组网[1]不同,基于TD-SCDMA的MANET没有固定的网关、独立的频率资源和单独的无线传输技术(RTT)等。因此,在移动终端(MT)的软硬件平台、通信协议设计及组网方式上与FleetNet均有较大差异。同时,基于TD-SCDMA的MANET各个移动终端由于没有网络侧(包括NodeB)的协调控制,使得MT既可充当纯MANET的移动终端,也可是TD-SCDMA蜂窝网的普通用户设备(UE),或是集MT和UE于一身的网关(GW)。因此,在MANET终端系统设计上,较普通的UE系统设计为更为复杂和深奥。

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是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硬件平台上,在原有的现场试验移动台(FTMS;相当于UE)上增加OMAP1510开发板(含手写显示彩屏、键盘、鼠标等外设)和GPS模块。为使增加的外部设备能够与原有的FTMS协调工作,必须增加相应的硬件接口和驱动软件等。同时,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协议软件均需做相应的修改或重写。

对基于TD-SCDMA的MANET移动终端系统设计本着从整体到局部、先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和软硬件并发设计的原则来进行。

2硬件及接口设计

基于TD-SCDMA的MANET移动终端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射频及中频模块、模拟基带处理模块、数字基带处理模块、协议处理模块、语音编解码模块、SIM卡及电源管理模块、键盘及显示模块、GPS模块、PC接口模块和电源等。其组成和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2.1GPS15L模块

为什么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是一种使基于TD-SCDMA的移动自组网得以正常通信的最为简洁而高效的设备。TD-SCDMA中的“S”代表上行同步,即所有发送到NodeB(基站)的用户设备(UE)信号同时到达NodeB。由于移动自组网是一种无中心控制的网络,所以基于TD-SCDMA的移动自组网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一个统一的时间标志,使各个终端之间的信号接收和发送以一定的节拍进行(帧同步)。美国GARMIN公司的GPS15L提供了秒脉冲(PPS),其精度为±100ns。利用这一特性,当一个秒脉冲到来时(上升沿),把它定义为每200个5ms无线子帧的起始点。在这里PPS的作用相当于NodeB发送的DwPTS。

除了提供PPS之外,GPS15L通过RS-232接口还提供了时间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对设计功率控制算法和路由算法极为有利。有了对方的相对位置,终端在计算发射功率时就更为准准确确可靠,路由寻址就更有目的性。GPS15L的接口如图2所示。

GPS的PPS送到FPGA以后,与5ms的帧中断(帧同步)计数器进行比较。如果在两个PPS之间多于200个帧中断信号,则减少帧中断计数器值,否则增加其计数值,直到刚好有200个帧中断信号为止。

GPS的位置位置信息直接送到OMAP1510开发板,由运行在该开发板上的高层协议处理。另外,GLS15L的串口速率是可以调整的,可以通过OMAP1510以一定的指令来调整其最佳工作速率(默认值为4800bps)。由于GPS送出位置信息不是主动的,因此必须编写适当的指令以定期读取这些信息。

2.2OMAP1510接口模块

OMAP(OpenMultimediaApplicationPlatform)则由TI公司生产的集成TMS320C5510数字信号处理器和ARM9RISC处理器的高性能开放式多媒体应用平台。DSP+MUC是未来嵌入式应用的必然趋势。OMAP1510开发板提供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彩色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等外设,因此用它在未来的开发中替代目前配置的一个协议PC机和一个应用PC机,使FTMS具有更大的移动性和可靠性。其接口如图3所示。

OMAP1510与GPS的接口比较简单,它通过RS-232接口从GPS得到位置信息。位置信息经OMAP内的ARM9处理后送到其上运行的路由层。OMAP1510通过双端口随机存储器(DPRAM)与FTMS的物理层控制芯片ARM7交换数据。

OMAP1510还提供了USB接口,用它做前期的仿真调试。最初的路由和应用层协议将运行在PC机上。为使PC与OMAP1510之间能有高速的数据交互(至少需要144kbps),使用了USB总线。当这些协议都运行成功之后,将逐步移植到OMAP1510中。因此,USB在这里只是过渡性质的。

2.3USB接口模块

OMAP1510上的USB控制器既可以在主控模式下(Master),也可以在从属模式下(Slave)工作。在这里,只把它设置在Slave方式下工作,它允许外部USB主设备通过USB总线进行配置和读写。

3USB驱动程序及应用软件设计

实际上,USB驱动程序包括两部分:工作在(OMAP1510上的)Sybian操作系统中的主USB驱动程序以及工作在Windows2000/XP(PC)中的从属USB驱动程序。由于Sybian操作系统中的USB驱动程序由OMAP1510开发板供应商提供,只需要设计Windows环境下的USB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即可。

笔者用Jungo公司[2]的WinDriver设计这些程序。首先,用KernelDriver6.11驱动程序设计向导完成驱动程序源代码的生成(包括安装信息文件)。然后用VC++6.0等C++语言工具对这些源程序进行编辑、修改和编译以产生系统文件(.DLL或.sys)。驱动程序生成之后还需要在PC上安装以测试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最后,用KernelDriver生成的应用程序加以修改和编译。对编译生成的.exe文件做USB配置测试。

4基于TD-SCDMA的MANET协议软件设计

与TD-SCDMA的MANET协议栈相类似,基于TD-SCDMA的移动自组网协议软件由物理层(L1)、物理层控制层(L1C)、无线链路控制(RLC)/媒体接入控制(MAC)层、逻辑链路控制(LLC)、TCP/IP(含MANET路由)层和应用层组成。它们的相互关系及运行实本如图4所示。

L1层。物理层包括信息编码、突发成帧、用户检测/联合检测、信道解码、测量和控制等模块。由于基于TD-SCDMA的移动自组网使用了TD-SCDMA一致的无线帧/时隙结构及信道编解码技术,因此它们的物理层基本一致。

L1C层。物理层控制层包括公共服务、接口处理、过程控制等。主要用来解析高层命令和消息并把它转换成对L1的命令(CMD)或请求(REQ)。接收来自L1的数据和信令,解析该数据/信令并把数据转发或在本软件中加以处理。

RLC/MAC层。该层主要做开环/闭环功控策略、物理层调度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等以保证一定的链路质量等。

LLC层。该层主要用来控制逻辑链路以使链路建立/保持/拆除连接。

TCP/IP层。该层主要实现MANET的IP分配与绑定、自组网节点路由/寻径和传输控制等。这一层和应用层目前在PC机上实际,下一步将把它们移植到OMAP开发板上。

应用层。该层实现诸如HTTP、FTP等的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