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7:44:29

信誉度

信誉度范文篇1

我国网络购物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造成信誉度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商家不虚假商品、销售信息,即商家的信誉度;另一方面是网络购物者提交订单后不无故取消,即买家的忠诚度。目前网上诈骗可以说是商家信誉度的杀手。明明是没有商品,却引诱网民去购买、汇款,使汇款者两手空空,这种网上诈骗事件虽然少有发生,但其在购物网民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却较深刻、长久。

商家的信誉度问题需要有一个规则来解决。但是这个规则由谁来制定,确实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首先应该是行业自律;其次是各个商家联合起来组成行业协会,这样会对网络购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有一个权威机构定期网上商家信誉度程度情况,就好像酒店的星级评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购买者对商家信誉度的担忧。公务员之家:

当然,随着网络购物在国内的发展,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初次进行网络购物的顾客的客单价一般都相对较低,随着购买者购物次数的增加,购买者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度逐步增加,同时客单价也会增加。这是解决购买者对商家信誉度的一种方式——通过尝试来增进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度。而对于商家,购买者的忠诚度同样也被看中。如何确定购买者在网上下单后会如期付款、接受商品,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商家的解决方法一般会通过先付款,或是预付订金的方式尽量避免由于坏定单带来的损失。但是这种方式一般是以降低交易成功率为代价的。

信誉度范文篇2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商品的生产者和服务的提供者,其信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一切经营过程和成果,都是通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所反映出来的,所以尽快建立企业会计信用等级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

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缺失问题成了困扰和束缚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我国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而会计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基础。因此建立企业会计诚信体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提出

(一)会计诚信体系的内涵。

会计信用是信用概念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由于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采用系统的专业方法,对某一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因此会计信用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制度的要求,在其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和鉴证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履约能力。最终体现为会计行为主体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合法、真实和完整,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便于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和判断。会计信用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上,会计行为主体的会计信用越高,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反之会计信息质量越低。因此会计信用体系包括会计信息质量信用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信用两部分,它是由会计信用征信机构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制度等,搜集并评价会计产品和会计人员的信用等级,并实时动态的向社会公布会计信用信息的诚信系统,它是整个社会信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诚信体系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诚信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经济活动存在与扩大的前提和基础。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的形成过程。美国经济之所以连续十几年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物价平稳、失业率较低),究其原因除了健全的法制、透明的规则,以及以小企业为代表的创新机制之外,核心就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在信用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公平有序竞争、提高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任何市场参与主体都应以信用作为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从而形成和建立起了社会信用体系,其中就应包括公共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等。会计信用作为一种行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经济活动的复杂多变,使得会计信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资源,其经济性和社会性日益彰显,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与效率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会计信息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证,关键就是要看社会是否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会计信用体系并已得到各个市场主体的切实履行。

(三)会计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来维护。而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秩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很好地加以规范和完善。但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不能简单地依靠一次又一次的突击大检查或严打等形式来解决问题,而必须要依靠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来实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竞争经济和信用经济的有机结合体,一个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必然是在法制与信用结合基础之上的竞争体系。为了实现有序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就必须充分发挥出法制与信用的约束性作用。其中,法律体系是外在规则,信用体系则是内在约束,两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在当前信用意识普遍缺失的情况下,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具有紧迫性,它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环节。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所作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讲话,为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我国当前仍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始时期。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如逃废债务、合同欺诈、假冒伪劣、财务舞弊等,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直接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在这众多的失信现象中,会计失信表现得尤其突出,危害性也最大、最深远。

1990及1991年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相继成立,中国有了资本市场,它拓宽了市场经济筹资、投资的渠道,使得资源达到更合理的配置,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市场监管体系,加上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制造虚假信息,隐瞒信息,出尔反尔,伪装上市,便成了家常便饭。信息的不对称,让上市公司通过粉饰、伪造编造会计报表,欺骗投资大众,从中渔利,这不仅严重误导了投资者等众多社会公众的经济决策,致使其决策失误,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而且也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社会资源无序盲目地配置和流动,同时更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给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前任朱总理曾多次就会计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不仅对全国会计人员提出了殷切期望,同时还表明了构建和运行会计信用体系对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当前的会计工作的现状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会计诚信体系。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给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打上了问号,社会公众开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产生质疑,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受用者对手中的会计报表的准确性表示不信任,有人甚至用“会计行业出现诚信危机”来形容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会计人的信誉严重滑坡。

的确,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的冲击和侵蚀下,不少会计人员享乐私欲不断膨胀,不顾一切地恶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以谋取个人利益。在我国,一度绝迹的丑恶观象如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污盗窃等又重新抬头,大量的违法贪污、挪用公款、坚守自盗等经济案件甚是令人堪忧。

据财政部重点课题组调查显示:(1)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仅仅只有16.8%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居然有占83.13%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2)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的占11.2%,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26.8%,被迫操作的占44.7%,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17.3%。

对于会计造假案件的频发,究其原由,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而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看社会上是否已经建立完备的会计信用体系并得到各个市场主体的切实履行。

2.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为加强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财政部从1999年以来已连续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先后12次向社会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下表是2001年至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范围和结果,从检查情况看,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在2002年《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披露为例,仅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92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抽审,就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资产、所有者权益普遍不实。会计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司受利益驱动,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

(表略)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少数的企业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这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直接影响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会计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基础。正是因为目前我国缺乏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尤其是会计诚信体系,许多会计人员违背职业操守,造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导致了大量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急剧下降。因此,建立合理、完善的会计诚信体系,以此来约束和规范会计行为,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投资者等众多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利于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规范会计秩序、提高行业公信力,。

(五)会计信用体系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快,其本质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成为WTO成员国以来,也已全面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争取到多少市场份额,如何更加有利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些都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信用环境不良,企业信用程度较低,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导致市场份额逐渐流失,最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同时,国内信用秩序混乱,也会恶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直接影响投资需求的增加,使国外投资者望而却步,甚至撤出投资,这必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会计信用水平的高低对我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尤其突出。这是因为企业会计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国际投融资和贸易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企业会计信用缺失,披露会计信息失真,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和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也会对我国积极吸引外资、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造成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尽快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到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和社会声誉,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和运行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被企业视为生命线的会计信用体系。

二、会计诚信体系的主要内容

会计诚信体系应由会计从业人员诚信子系统和会计信息质量诚信子系统组成。

(一)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系统的主要内容

1、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衡量会计人员诚信与否的重要标志

诚信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信用是对人们长期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诚信的一种外在表现。诚实守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会计行业是一个诚信行业,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直接反映了其诚信与否。若会计人员执业道德水平低下、缺乏敬业精神,具体表现为在平时的会计工作中,不能有效地甄别违纪违规现象,不自觉地违犯了国家的政策法规;对会计信息不能进行合理合法的加工,随意改变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原则或重要性原则;对经济业务活动不能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造成的后果即为大量虚假会计信息涌现。这样的话,诚信从何说起呢?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造假,必须先在人们心里树立起诚信意识,使人们自觉地抵制造假行为。在会计业界应该长期坚持对从业人员的公正平等意识、独立自主人格、笃信虔敬态度的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崇尚诚信的职业操守,捍卫“不做假账”的精神底线。同时,要建立信用档案,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意识。

2、会计信息质量是评价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的重要内容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它社会公众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会计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生命,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会计信息质量是诚信的体现。但目前的会计工作中,虚假、歪曲的会计信息已让众人触目惊心,会计信息质量急剧下降,会计行业出现严重的诚信危机。从根本上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诚信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可靠性,优化配置社会资源。

3、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

会计人员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业务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人员主观上因利益因素往往与业主形成统一的利益体,客观上受业务素质的制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调查表明,我国大专学历以下会计人员明显偏多,而大专以上偏少;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短缺,整体结构失衡。此外,我国会计人员中还存在知识结构陈旧老化的现象。正是由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不优、业务技能不精的现状,使得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参加后续教育来提高业务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据此,《会计法》规定了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还首次以法定的形式明确会计人员必须参加后续教育,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要求单位负责人依法保障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使他们得以通过后续教育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准,以法律和道德的天平来衡量会计造假应承担的责任;提高业务素质,避免因非主观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后续教育作为一个对会计从业人员产生重要影响的手段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信用教育,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使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会计人格精神。

(二)会计信息质量系统的主要内容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会计信用体系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机制构成,包括会计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1.建立完善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在对单位实施会计信用等级进行评定的同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也进行评定。

建立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包括:成立评定机构。首先,应改变现在政府对信用产业的管理模式,成立民间机构主导的信用评定机构.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作用;其次,政府通过立法、定规矩、行政等手段由政府部门公布有关数据,包括工商行政部门、金融单位、司法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税务部门、地方政府和其他各部委、局、办的一些企业资料。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为信用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再者,为了完善建立信用体系,信用评定机构应建立资料库,信息库,明确评价内容。

评定的内容不仅包括企业的会计信用,同时也包括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主要有以下7方面项目:单位负责人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的情况;财会机构、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和履职情况;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情况;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情况;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依法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有关财税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情况等。其中,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以往的信用记录和会计信息质量是最关键的考核内容。

不仅如此,还可以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管理数据库,以加强对会计人员信用的管理和考核。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一)完成规定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和学时情况;(二)工作单位、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会计职务变更情况;(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登记注册情况;(四)已经注册登记的持证人员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纪律情况,依法履行会计职责情况。诚信档案重点反映会计从业人员依法履行会计职责中,体现良好或不良两个方面的情况记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良好记录:(一)个人被评为区级以上会计先进工作者的。(二)依法履行会计职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违法会计行为并有效制止的。(三)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成效显著的。(四)连续三年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被评定为A类、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单位,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五)财政部门可以认定为良好记录的其他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不良记录:(一)个人因违法会计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二)单位因违法会计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会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会计人员。(三)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情况。(四)未按时完成继续教育及年检中发现的其他情况。(五)财政部门可以认定为不良记录的其他情况。

制定对企业的评价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得分高于90分(含90分)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A类单位并实施A类管理;考核得分高于75分(含75分)低于90分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B类单位并实施B类管理;考核得分高于60分(含60分)低于75分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C类单位并实施C类管理;考核得分低于60分,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D类单位并实施D类管理。

规范评价程序一般的步骤:首先,由会计信用征集公司收集相关的信用信息;然后,由信用评定小组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审查评价;最后,由评定小组确认单位信用等级,并予以归档。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公示制度、跟踪管理制度和公告查询制度。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

会计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由于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因此,会计人员既要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下,又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等等。会计职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其具有自身的特点:①科学性和时代性;②规范性和约束性;③无私性和廉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从海南的“琼民源”到“银之厦”及广东国际信托公司被关闭等都说明会计信息失真,造假等会计违法行为的存在,沉重打击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而且由于各单位无法向财政和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造成国家对各项事业宏观管理的偏差与失误,统一领导弱化。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财务行为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会计人员的“复合人”特性,既具有作为“道德人”秉公办事的倾向,又有作为“经济人”追逐私利的倾向,致使会计人员总是在两者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立场。这种多变的立场与会计本质不符,与会计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符。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目的就在于使会计人员具有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的观念和意识,并对其行为选择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制定的过程中,其继承性发展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在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同时,要勇于借鉴和吸收最新会计道德建设的成果,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2、花大力气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道德是无形的契约,这种约束力来自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可和道德修养的积淀。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可以是院校课堂上的内容,可以是会计工作中的养成和长者的言传身教,可以是学术会议或专题研讨会,也可以是参观学习与经验交流。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单单应包括会计道德规范本身,还应包括政治意识,法制意识,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一是要坚持抓经常,经常抓;二是要坚持抓重点,重点抓,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要抓系统,系统抓,以财务部门的自身行动来影响其他部门的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新风。

3、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会计人员生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为了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氛围,首先,着力打造信用政府,杜绝“官出数字”的浮夸风,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政绩的首要内容。其次,深入贯彻学习《会计法》,不仅会计人员学法、用法、守法,社会各界,各个层次都要知法、懂法,进而达到守法的目的。最后,要加大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舆论宣传力度,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公开鞭策反面典型,宣传正面典型,使每一个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使所有会计人员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使会计从业环境真正得到净化。

4、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性特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不是受制于外力,而是通过会计人员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涸节,自我约束来体现道德的内容及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自律性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性和非强制性,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定不宜借助行政的力量来进行,而应采取会计行业自律的形式,由专业性的会计协会或机构来制定,颁布与监督会计道德规范的实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不弃小善,不为小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才能积成大器,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自律形势十分重要。

5、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控制机制。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和控制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善会计道德规范的重要环节。它的建立有利于判断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并反映其所处的阶段,也有利于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演进的新动向。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就要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应包括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两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结果,应通过奖惩并举,引导示范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对会计人员行为的道德监督,让具有软性约束特征的道德规范“刚性”化,只有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三、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尝试

在党的十六大作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部署后,进一步加快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会计改革与会计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对会计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试行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取得了一定进展。试点情况表明,对企业财务会计情况作出评价并公示,有利于督促企业依法规范会计秩序和做好会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行业公信力。

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试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既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规范会计秩序、提高行业公信力的现实需要,也是财政部门改革、完善会计监管模式,参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时代要求。为此,上海市财政税局率先于2001年探索建立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并于2002年开始试行。基本做法如下:

(一)成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机构

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一般由财政部门牵头组成专门的机构进行。例如,上海市财政局设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委员会,指导全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工作。主管财政机关根据财政管理职责,设立相应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所辖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管理。主管财政机关可根据需要与可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参与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主管财政机关应将评定结果报市财政局有关部门备案。市财政局建立全市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信息库,开展查询、评价等工作。主管财政机关在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税务、审计等部门对单位纳税、审计等情况的意见,并适当关注银行、工商、海关等经济部门对单位相关信用状况的评估结果及其对财务会计信用的影响。由局内社会保障、行政政法、农业、经建、教科文、会计等处室组成,办公室设在会计处。

评定机构的主要职责,一是指导当地信用等级管理工作;二是接受所属评定机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备案;三是建立信用等级管理信息库;四是通过媒体公告信用等级评定结果。

(二)建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相关制度

1.建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首先,明确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单位负责人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的情况;财会机构、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和履职情况;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情况;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情况;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依法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有关财税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情况等7项内容,其中,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以往的信用记录和会计信息质量是主要考核指标。在7项内容下,又细分为若干具体项目,逐一量化、计分。

其次,规定评价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得分高于90分(含90分)且无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A类单位并实施A类管理;考核得分高于75分(含75分)低于90分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B类单位并实施B类管理;考核得分高于60分(含60分)低于75分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C类单位并实施C类管理;考核得分低于60分或存在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D类单位并实施D类管理。根据最终考核得分情况,评定出ABCD四个信用等级。同时,对A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D类单位实行一票认定制度。譬如,上海市规定,凡是单位负责人、财会机构负责人利用职权进行经济犯罪而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直接列为D类单位管理。

第三,规范评价程序。主管财政机关在评定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时,先由各单位向评定机构报送相关资料;再由评定机构进行审查,初步认定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后,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公示;最后由评定机构确认单位信用等级、颁发等级证书或下发等级评定通知书,应自评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将评定结果通知被评定单位。主管财政机关应将各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及日常分类管理的有关原始资料,按有关规定归档并妥为保管。其中,对于A类单位一般实行自愿申报和评定机构审查相结合的评定方式。

截止2002年底,上海市共对728l家单位进行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其中评为A类单位的有489家,占参评单位的6.7%;评为B类单位的有6054家,占83.1%;评为c类单位的有696家,占9.6%;评为D类单位的有42家,占0.6%。2003年上半年,上海市还对2002年已评定信用等级的单位全部进行了年度鉴定。

2.建立财务会计信用信息公告查询制度

为了做好财务会计信用信息社会化服务工作,评定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将评定结果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络予以公告,以备有关方面查询。比如,上海市将A类单位名单在上海财税网上予以公布。但鉴于信用评价初期以正面引导为主等方面的考虑,目前两地对BCD三类单位还没有实行对外公告制度。

3.建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后续管理制度

首先,对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通过采用日常监督和年度鉴定相结合的手段,加强信用等级后续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凡被评定信用等级的单位,平时如出现违法、违规问题,一经核实,即由评定机构调低其信用等级;同时,对被评定信用等级的单位实行年度鉴定制度,根据年鉴结果,重新确认这些单位的信用等级。比如,上海浦东新区财政局2002年共评定A类单位26家,但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已将其中3家从A类名单中删除,其中1家企业因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导致巨额资金被盗用而被直接降为D类单位管理;与此同时,有6家D类单位因为整改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在通过年度鉴定后,上调为B类单位进行管理。如有单位负责人、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利用职权发生经济犯罪而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直接列为D类单位管理。

其次,对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基本原则是,信用等级越高的单位,监管越宽松、优惠越多、办事越方便;反之,监管越严、优惠越少。比如,上海市规定,对A类单位,在两年内免除财务会计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简化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年检手续、优先评选会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优先评定财务总监和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优先办理财政鼓励政策事项、提供办理纳税及购置税票的绿色通道等。对D类单位,则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对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及各项报批材料,实行严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和专门审查,并要求单位负责人、财会机构负责人及会计人员参加特别举办的会计法制培训等。

再者,实行会计信用等级复查制度。主管财政机关在每年二季度内对上年度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状况进行复查,对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评定标准的单位,重新调整其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并将调整结果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后,非经复查不得向上调整。但根据财务会计日常和专项检查情况,并依据单位在从事有关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记录,主管财政机关可按本办法规定向下调整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单位对财务会计信用评定结果不服的,可按照《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些积极意义

1.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个企业会计信用等级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这家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信用等级越高,财务信息质量越好;信用等级越低,财务信息质量亦越差。通过财务会计信用评定检查,一方面,评定人员可以深入企业,直接面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等工作,对企业存在的会计失真现象可以及时告知企业予以纠正;另一方面,企业在信用等级自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查认识到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企业的不实资产、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等现象予以揭示和处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随着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逐步开展,笔者发现先期被评定的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较好,能较客观、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也有个别企业会计信息不尽如人意,如某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存在潜亏1200万元未予以揭示,在财政机关的督促下,企业进行了整改,及时消化潜亏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领导和财务总监对此十分重视。为了使企业获得良好的会计信誉,他们在2002年上半年度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不断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措施,对潜亏进行了消化处理,虽然报表上出现了亏损,却保证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促进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建立健全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的基本环节,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虽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规定是会计人员最常见的内容,但也恰恰是最容易出现纰漏的环节。通过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发现部分企业包括A类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不符合规定、未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无财务收支审批联签制度等等。财政机关及时与这些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共罗列出38个问题,举一反三,要求所属的全部企业根据会计基础规范内容进行对照自查,并帮助企业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经过努力,所有企业单位都基本建立或完善了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为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打下了基础。

3.完善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规范会计行为,明确责任,奖惩分明,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的作用,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可以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一套薄弱的内控制度本身就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所以,督促企业建立和实施内控制度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通过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大部分企业都能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但总体来说还不够健全。有一家A类企业,虽在销售及应收账款控制、购货及应付账款控制、存货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执行得较好,但在信用等级自评中感到在投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等方面尚存在着不足,便以此为契机,采取各种措施,将内控制度由原来的16项增加到23项,并要求各部门落实执行,切实加强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

4.增强了单位负责人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的意识。如果企业申请A类会计信用等级,则必须做到:单位负责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依法承担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责任。如果单位负责人未依法履行组织和领导本单位财会工作的职责,存在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现象的,将被评定为D类会计信用等级。财务制度、法规能否得到应有的执行效果,领导是关键。一些单位或部门在会计工作上弄虚作假,策划者往往是这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便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变更会计资料,以达到粉饰领导政绩等多种目的。领导干预在会计违法违纪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当中往往起着主要的作用。如何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制意识,增强其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意识,已现实地摆到了我们面前,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可以说是企业负责人是否具有上述意识的一面镜子。一位被评定为A类会计信用等级企业的老总曾经感叹道:“在这个讲究诚信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能被评为A类会计信用等级,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认可,真是十分令人高兴和振奋。”从其言辞中不难看出,他所获得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将激励他更好地肩负起重视会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地位、加强财会工作等职责。

5.加强了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作为一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而要提高业务素质便要加强学习。一是日常的勤奋和钻研,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各种具体的会计准则和规定相继出台,财会人员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财会人员还要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素养。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特殊参与者,肩负着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任务,应当受到一定的职业约束,这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纪律,与会计法规互为补充,共同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给予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执行会计制度法规情况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其财务会计人员应得到大力表彰,使其有荣誉感和成就感。对信用等级差的单位,应当对其财务会计人员加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使更好地担当起企业财会工作的重任。

五、亟待完善的一些问题

1.应将会计人员有过信息纳入诚信体系

在会计诚信体系中应纳入会计人员的有过信息,把会计人员的信用情况进行备案,这方面内容的记录既可作为对会计人员信用的一种评判依据,又可作为对曾经犯错的工作人员的一次教训,对本人和其他会计从业人员都可起到警戒作用,避免错误的重演。会计人员有过信息纳入诚信体系,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有利于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2.评价过程相对孤立,政府不同部门的信息共享率低。

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部门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对企业进行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很多部门都会将检查锁定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上,这使得检查中出现了很多共性、交叉的地方,针对企业会计信息,企业会接受不同部门的检查,这即使得企业对林林总总的检查产生抵触,也说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性较差。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是个综合性的工作,政府机构在利用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时,包括会计检查,税务稽查、审计等,发现企业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都可以作为信用等级的评定资料纳入到企业的会计信用等级中去,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用体系的完整和充分。以上海为例,目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仅仅是由上海市财政一家政府机构进行评定,没有充分利用其他政府部门的检查鉴定结果。目前我们走访了上海市某区财政局,在那里我们了解到财政局每年在对会计信用等级年度鉴定中,会会同税务、审计、工商、国资委共同对A、D类的企业进行鉴定,但其他部门的鉴定往往比较简单,只要企业没有重大的违规违纪,基本上都会维持财政部门初始意见,信息没有能够很好的利用,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构建一个公共的平台来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用进行采集,使得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没能充分利用,导致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用评定不充分。

信用是依赖于信息而产生的,没有信息就无所谓信用。在会计信用评价中,如果无法提供充分的信息,势必产生信息缺失,信用体系残疾的局面,必然无法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制度。然而,信用的多少、传递速度与方式却主要是靠技术的发展水平。

3.如何解决静态信用等级与动态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第六条中规定:主管财政机关对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实施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可以根据单位依法从事财务会计活动及违法、违纪的情况,按本办法有关规定确认和调整单位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但目前每年只对评定为A类和D类的单位及需要调整等级的B类和c类单位的财会信用状况进行年检。而大量不做信用等级调整的B类和c类单位则不属年检的范围。这些单位的经营行为如发生变化,不主动申报。主管财政机关对其财会信用状况的管理就显得被动和乏力,不能完整、确切地掌握此类单位的真实会计信用情况,那么,其会计信用等级就存在与现实相悖的可能性。

4.评定机构如何应对存在的风险问题

评定标准不完善,评定风险较大。在短时间内对企业财会信用状况进行评定本身就存在各种风险,如果评定标准不够完善,无疑会加大评定风险。当前的评定标准已经过修订,但在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单位领导人重视支持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难以客观考量,在实务操作中基本按照企业的自评分评定;财务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情况中,没有涵盖未经相关单位检查的企业情况,缺乏横向可比性与公平性。

5.对评价信息的开放与共享的问题

会计信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外界了解被评企业的会计信用情况,对会计信用评价信息进行有效地开放与共享不仅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且对整个社会信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对会计信用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公布是会计信用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我国开展企业信用评价研究和实践已有十多年的时间,而会计信用评价则是从2001年才开始的。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开放与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信用行业管理等基础性问题,这也都是会计信用评价信息开放与共享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会计人员的信息无法集中管理

对会计人员的基本信息的获取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如姓名,性别,年龄等?但是,会计人员的基础信息一般存放于其所在企业,由于相关管理部门间信息不能互通,造成信息孤岛现象?而会计人员其他信息的管理在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如会计人员资格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缺乏信息的共享和制约,削弱了管理的总体效能?

(2)会计信息共享的保障措施落后

首先,虽然各个企业已基本实现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的各项事务,但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信息管理专用硬件与软件并没有引起各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行为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的事情,而不愿意增加企业费用,对会计人员的信息进行专门管理,以便于社会共享会计人员的所有信息?其次,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软件缺乏?目前,多数会计人员的信息只是各个单位间以文档或表格的形式进行相互传递,还没有正式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的通用化软件,所以,各个单位对会计人员信息的收集范围?衡量标准等都无统一标准,造成会计人员信息不完整?最后,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在领导不重视?相关教育不完善的情况下,信息管理人员得不到技能培训?

(3)信用信息开放缺乏全国性法律法规的支持

我国的《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都涉及到了信用方面问题,但对信用信息的开放,包括可不可以开放、如何开放、向谁开放、开放的范围以及信息开放与商业秘密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目前的《会计法》中也没有对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对会计信用评价信息的开放也就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这会使得一些企业(尤其是评价等级比较低的企业)对评价信息的对外公布提出质疑。审议中的《民法通则》修正案有望对信用信息的开放做出框架性规定,但其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2002年,汕头市制定了《汕头市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试行》,在该管理办法中,对征信机构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的范围以及披露信用信息的原则作了规定,但是并没有对信用信息(尤其是会计信用信息)开放其他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同年,汕头市又制定了《汕头市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和《汕头市社会信用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和规章。这些法规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信用信息的开放。但是从全国来讲,信用信息的开放法律支持还很不够。

(4)信用信息开放的行业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信用信息分散,地方和行业各自为政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加剧了信用信息的进一步分割和垄断。目前,信用行业的宏观主管部门还比较模糊,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部门在相应的范围内制定了信用信息共享的有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范围内推动了信用信息的开放。但是,从宏观管理角度看,己出台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开放行业管理体系。自1999年上海率先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以来,北京、深圳、汕头、温州等许多地方都先后进行了联合征信的实践,建立了信用信息系统。行业方面,财政、银行、税务、工商等行业也建立了本行业的信用信息系统。涉及会计信用、重合同、守信用、纳税信用、贷款信用等等方面,这些信用评级形式上相互独立,内容上相互交叉,既影响信用评级的权威性,又无法依靠信用信息进行商业化、社会化和公正独立的信用调查、评级、报告以提供信用管理服务,导致信用信息资源阻隔和浪费,影响统一的信用信息市场的形成。

(5)会计信用评价信息披露和利用的范围太窄

目前在实施会计信用评价的省市普遍实行百分制,对被评价企业评出ABCD四个信用等级。得分在9O分以上的为A,是信用最好的等级;得分在75—9O分的为B等级;得分在60一-75分的为C等级;得分在6O分以下的为D等级,是信用最差的等级。目前各省市都是仅对外公告会计信用评级为A类的单位,对B、C、D三类单位都没有实行对外公告的制度,尤其是D类单位暂未实行公告制度,从而给授信单位了解这类企业会计信用状况,尤其是了解有负面信用的企业造成了困难,使得会计信用评价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加上目前实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的地区面还不广泛,致使会计信用评价信息难以实现跨地区的共享。

根据《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市财政局将建立全市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信息库,对企业会计信用等级开展查询、评价等工作。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个信息库只对A类企业的信用情况通过财税网向外界开放,任何个人和机构是没有办法获得信用为B、C、D企业的信息的,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利用率,同时,即便是各区财政局也只能在系统内看到自己管辖区域企业的信息,而无法查询区域外企业的信用情况,信用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减少不确定性,然而在信用的使用上如果加以限制,部分公布信用等级,那么就严重的削弱了信用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对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最大的浪费。

6.制度建设上的问题(从规范性文件提升到法律、法规层面上的思考)

目前,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在制度建设上存在很多问题:

(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应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会计信用的法规和制度,比如《信用信息公开法》、《会计信用评价条例》等,并且尽快修改涉及会计信用行为不合时宜的法律规定。

(2)各主体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应进一步明确我国政府会计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分别应当承担的各种法律责任,以便进行具体操作和依法治信。

(3)执法力度有待加大。相关的监管部门应通过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处力度来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促使会计人员谨慎执业,从而提高会计信用水平。

(4)责任追究机制有待完善。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加大企业的会计造假成本,从而对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起到一种威慑和震撼作用。说到造假成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认为,造假成本有三种:一是直接成本,即实施造假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包括造假工具、材料、经费等直接开支;二是机会成本,即由于选择造假而自动放弃合法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纯收益;三是处罚成本,即被查处、没收、罚款或判刑的总和。要从根本上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必须要提高其造假成本,加大打击会计违法犯罪的力度,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营造一个良好的“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依法保护企业、会计中介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不仅要提高执法的透明度,还要注意保护商业秘密和信用好的企业、会计中介机构和会计人员。而且现在实施的《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只是地方主管财政机关制定的一个规范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区、县财政机关每年确定参评单位的时候,总有一些外资、民营企业以种种理由不愿参加评定,而主管财政机关也无可奈何。

(5)存在进度问题。长宁区有近万家企业、1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三年来全区共评定1303家单位,仅占现有单位的十分之一,按照这个速度,要完成全区所有单位的评定显然还需很长时间。

(6)存在效果问题。目前,虽然对A类财会信用单位有一定的鼓励措施,但总体感觉是荣誉很高,“实惠”不多;而对C类D类单位的管理措施也不能有效发挥警示作用,无法完全体现“守信收益、失信惩戒”的评定宗旨。

(7)存在权威性问题。日前财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虽然已在全市全面展开.但由于评定标准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弹性过大,难免造成区域之间评定质量的差异。

(8)存在行政风险问题。由于评定工作是由市财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各区县财政机关具体承担评定工作,不能排除潜在的行政风险,对评定质量负有较大的行政责任。

7.信息技术手段的落后为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带来了困难

目前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的评价体系中将企业电算化备案纳入到考评范围内,A类信用等级的企业均是通过电算化备案,但是目前电算化备案中存在一个典型的会计诚信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备案,经常在几分钟内将尚未通过的备案数据人为进行调整,而并不是真正的在企业的账套中调整。财政部门很难辨别企业备案的数据是否全部来自企业内部,甚至有的软件公司为了达到备案的目的,将自己使用同一软件的多个客户用一套通过的数据在不同区县进行测试,这是企业严重诚信缺失。而目前由于信息技术水平的落后,备案回访的工作量较大,经常感觉人手不够,很多回访都是在财务检查的时候顺便附带的,因此备案结果的有效性是值得质疑的。

技术创新是制度演进的巨大动力,技术创新也是会计信用制度演进的动力。与会计信用制度发生最紧密的技术就是会计信息技术,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会计信息技术标准的建立,从技术上优化了会计信息的供给质量,也将从手段上给现代会计信用体系带了巨大的变革,利用会计技术标准可以拓展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提高评定效率。

(1)会计核算软件技术标准和电算化备案

为了提高我国会计软件的性能,使得我国的会计软件能早日与国际软件发展结果,2002年3月15日上海市质量监督局颁布了上海市地方标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标准接口规范》。2003年2月,国标委以[2004]41号文通知上海市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标准接口规范》正式列入2002年度国家批准项目计划,该标准于2004年9月20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是财会领域的第一个信息技术标准,它规定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接口要求,包括会计核算数据元素、数据接口输出文件的内容和格式的要求,提出了数据要求和数据核算的概念,为标准使用者理解会计核算的数据奠定了基础,规范了文本格式和XML格式的数据接口,这个标准实施后不同的财务软件以及相同财务软件的不同版本之间都提供数据接口的尴尬将不复存在。

现在《数据接口规范》主要用于统一各会计软件的数据接口,保证导出的财务数据有标准的格式,符合《会计工作基础规范》。为了检测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是否符合会计数据接口规范,上海作出了表率作用率先研制出检测软件,在会计数据接口规范实施之初,上海市财政局就取消了会计电算化应用行政审批制度,改为检测“标准接口”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备案形式。通过“会计数据接口检测软件”来检验各财务软件是否符合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检验,既有效的规范了会计核算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又能及时纠正单位在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会计技术标准下的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I.数据接口规范为不同部门间会计信息的共享和校对提供了可能

不同的动因导致行为主体的不同行为,面对一份简单的财务报告,可能因为报送的主体不同,企业的报表可能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报税的时候,企业会考虑如何多计费用、少计收入等手段逃避税收负担;为了骗取上市资格、达到增发新股的条件、博得股东的信任,企业可能要以人为手段使本来不佳的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表现良好,如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等手段来调高利润来刺激市场,拉高股价;因为要向银行贷款企业会提高资本周转率,“做”出一副既有潜力又有能力的报告,然而这些部门却无法或无力获得其他部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企业逆向选择行为比较普遍,有的放矢向不同的部门报送不同的报表,这也是目前会计诚信系统下的一个空白。

因为数据接口的存在,规范了企业的财务软件,使得我们能将来自不同软件的财务数据能够通过数据接口按标准格式导出。如果不同的信息主体都能从同一个报表数据库中导出数据,这样就能切实缓解企业信息虚假、披露的情况,毕竟编造一份满足债务人、投资者、税务部门的报表是一项非常矛盾的事情,这可以有效的规避企业的逆向选择。

财务部门可以在电算化备案的基础上拓展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每年年初企业将会向财务部门报送年报,对使用电算化核算的企业,完全可以要求企业按照接口标准导出财务数据,这就如同电算化备案时一样,把不同企业的财务数据通过转化成财务报表,放入财政专门开发的数据库中,这样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可以供不同的部门使用。任何企业如果想取得银行的贷款,银行可以向财政部门有偿取得年度报告;证券市场的年度报告也可以直接由财务部门向证券交易所发送,由于证券交易所在年度报告中使用了XBRl格式,标准的建立能够使得财政部门的报表转化为该格式,这也大大提高了报表的利用效率;税务部门同样可以解决报表的唯一性问题。

目前,因为备案不是强制性,所以很多企业没有参加备案,在徐汇区有2万家企业,而目前只有几百家进行了备案,很多企业因为怕无法通过,或是麻烦,不来备案,这严重的影响了备案的推进,如果将年报的报送纳入到信用评价中,建立一个数据库,任何需要贷款的企业(一般都是有些规模的),都会到财政备案,因为任何一个银行也不会放心将款贷给一个连财务核算软件都没有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内控也将值得怀疑。为年报建立公共数据库也促进了备案制度的发展。

信誉度范文篇3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商品的生产者和服务的提供者,其信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一切经营过程和成果,都是通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所反映出来的,所以尽快建立企业会计信用等级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

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大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缺失问题成了困扰和束缚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我国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而会计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基础。因此建立企业会计诚信体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提出

(一)会计诚信体系的内涵。

会计信用是信用概念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由于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采用系统的专业方法,对某一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因此会计信用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制度的要求,在其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和鉴证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履约能力。最终体现为会计行为主体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合法、真实和完整,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便于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和判断。会计信用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上,会计行为主体的会计信用越高,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反之会计信息质量越低。因此会计信用体系包括会计信息质量信用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信用两部分,它是由会计信用征信机构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制度等,搜集并评价会计产品和会计人员的信用等级,并实时动态的向社会公布会计信用信息的诚信系统,它是整个社会信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诚信体系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诚信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经济活动存在与扩大的前提和基础。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态,市场经济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就是信用经济的形成过程。美国经济之所以连续十几年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物价平稳、失业率较低),究其原因除了健全的法制、透明的规则,以及以小企业为代表的创新机制之外,核心就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在信用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公平有序竞争、提高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任何市场参与主体都应以信用作为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从而形成和建立起了社会信用体系,其中就应包括公共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等。会计信用作为一种行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经济活动的复杂多变,使得会计信息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资源,其经济性和社会性日益彰显,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与效率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会计信息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证,关键就是要看社会是否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会计信用体系并已得到各个市场主体的切实履行。

(三)会计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来维护。而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秩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很好地加以规范和完善。但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不能简单地依靠一次又一次的突击大检查或严打等形式来解决问题,而必须要依靠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来实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竞争经济和信用经济的有机结合体,一个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必然是在法制与信用结合基础之上的竞争体系。为了实现有序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就必须充分发挥出法制与信用的约束性作用。其中,法律体系是外在规则,信用体系则是内在约束,两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在当前信用意识普遍缺失的情况下,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具有紧迫性,它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环节。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所作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讲话,为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我国当前仍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始时期。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如逃废债务、合同欺诈、假冒伪劣、财务舞弊等,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直接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在这众多的失信现象中,会计失信表现得尤其突出,危害性也最大、最深远。

1990及1991年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相继成立,中国有了资本市场,它拓宽了市场经济筹资、投资的渠道,使得资源达到更合理的配置,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市场监管体系,加上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企业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制造虚假信息,隐瞒信息,出尔反尔,伪装上市,便成了家常便饭。信息的不对称,让上市公司通过粉饰、伪造编造会计报表,欺骗投资大众,从中渔利,这不仅严重误导了投资者等众多社会公众的经济决策,致使其决策失误,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而且也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社会资源无序盲目地配置和流动,同时更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给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前任朱总理曾多次就会计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不仅对全国会计人员提出了殷切期望,同时还表明了构建和运行会计信用体系对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当前的会计工作的现状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会计诚信体系。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给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打上了问号,社会公众开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产生质疑,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受用者对手中的会计报表的准确性表示不信任,有人甚至用“会计行业出现诚信危机”来形容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会计人的信誉严重滑坡。

的确,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观念的冲击和侵蚀下,不少会计人员享乐私欲不断膨胀,不顾一切地恶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以谋取个人利益。在我国,一度绝迹的丑恶观象如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污盗窃等又重新抬头,大量的违法贪污、挪用公款、坚守自盗等经济案件甚是令人堪忧。

据财政部重点课题组调查显示:(1)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仅仅只有16.8%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居然有占83.13%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2)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的占11.2%,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26.8%,被迫操作的占44.7%,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17.3%。

对于会计造假案件的频发,究其原由,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而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看社会上是否已经建立完备的会计信用体系并得到各个市场主体的切实履行。

2.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为加强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财政部从1999年以来已连续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先后12次向社会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下表是2001年至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范围和结果,从检查情况看,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在2002年《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披露为例,仅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92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抽审,就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资产、所有者权益普遍不实。会计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司受利益驱动,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少数的企业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这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直接影响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会计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的基础。正是因为目前我国缺乏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尤其是会计诚信体系,许多会计人员违背职业操守,造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导致了大量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急剧下降。因此,建立合理、完善的会计诚信体系,以此来约束和规范会计行为,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投资者等众多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利于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规范会计秩序、提高行业公信力,。

(五)会计信用体系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快,其本质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成为WTO成员国以来,也已全面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争取到多少市场份额,如何更加有利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些都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信用环境不良,企业信用程度较低,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导致市场份额逐渐流失,最终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同时,国内信用秩序混乱,也会恶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直接影响投资需求的增加,使国外投资者望而却步,甚至撤出投资,这必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会计信用水平的高低对我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尤其突出。这是因为企业会计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国际投融资和贸易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企业会计信用缺失,披露会计信息失真,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和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也会对我国积极吸引外资、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造成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尽快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到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和社会声誉,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和运行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被企业视为生命线的会计信用体系。

二、会计诚信体系的主要内容

会计诚信体系应由会计从业人员诚信子系统和会计信息质量诚信子系统组成。

(一)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系统的主要内容

1、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衡量会计人员诚信与否的重要标志

诚信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信用是对人们长期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诚信的一种外在表现。诚实守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会计行业是一个诚信行业,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直接反映了其诚信与否。若会计人员执业道德水平低下、缺乏敬业精神,具体表现为在平时的会计工作中,不能有效地甄别违纪违规现象,不自觉地违犯了国家的政策法规;对会计信息不能进行合理合法的加工,随意改变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原则或重要性原则;对经济业务活动不能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造成的后果即为大量虚假会计信息涌现。这样的话,诚信从何说起呢?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造假,必须先在人们心里树立起诚信意识,使人们自觉地抵制造假行为。在会计业界应该长期坚持对从业人员的公正平等意识、独立自主人格、笃信虔敬态度的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崇尚诚信的职业操守,捍卫“不做假账”的精神底线。同时,要建立信用档案,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要记录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意识。

2、会计信息质量是评价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的重要内容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它社会公众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会计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生命,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会计信息质量是诚信的体现。但目前的会计工作中,虚假、歪曲的会计信息已让众人触目惊心,会计信息质量急剧下降,会计行业出现严重的诚信危机。从根本上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诚信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可靠性,优化配置社会资源。

3、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

会计人员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业务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人员主观上因利益因素往往与业主形成统一的利益体,客观上受业务素质的制约,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调查表明,我国大专学历以下会计人员明显偏多,而大专以上偏少;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短缺,整体结构失衡。此外,我国会计人员中还存在知识结构陈旧老化的现象。正是由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不优、业务技能不精的现状,使得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参加后续教育来提高业务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据此,《会计法》规定了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还首次以法定的形式明确会计人员必须参加后续教育,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要求单位负责人依法保障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使他们得以通过后续教育的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准,以法律和道德的天平来衡量会计造假应承担的责任;提高业务素质,避免因非主观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后续教育作为一个对会计从业人员产生重要影响的手段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信用教育,强化会计人员的会计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使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人”社会活动的会计人格精神。

(二)会计信息质量系统的主要内容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会计信用体系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也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机制构成,包括会计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1.建立完善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在对单位实施会计信用等级进行评定的同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也进行评定。

建立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包括:成立评定机构。首先,应改变现在政府对信用产业的管理模式,成立民间机构主导的信用评定机构.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作用;其次,政府通过立法、定规矩、行政等手段由政府部门公布有关数据,包括工商行政部门、金融单位、司法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税务部门、地方政府和其他各部委、局、办的一些企业资料。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为信用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再者,为了完善建立信用体系,信用评定机构应建立资料库,信息库,明确评价内容。

评定的内容不仅包括企业的会计信用,同时也包括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主要有以下7方面项目:单位负责人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的情况;财会机构、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和履职情况;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情况;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情况;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依法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有关财税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情况等。其中,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以往的信用记录和会计信息质量是最关键的考核内容。

不仅如此,还可以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管理数据库,以加强对会计人员信用的管理和考核。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一)完成规定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和学时情况;(二)工作单位、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会计职务变更情况;(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登记注册情况;(四)已经注册登记的持证人员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纪律情况,依法履行会计职责情况。诚信档案重点反映会计从业人员依法履行会计职责中,体现良好或不良两个方面的情况记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良好记录:(一)个人被评为区级以上会计先进工作者的。(二)依法履行会计职责,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违法会计行为并有效制止的。(三)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成效显著的。(四)连续三年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被评定为A类、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单位,其会计机构负责人。(五)财政部门可以认定为良好记录的其他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不良记录:(一)个人因违法会计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二)单位因违法会计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会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会计人员。(三)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情况。(四)未按时完成继续教育及年检中发现的其他情况。(五)财政部门可以认定为不良记录的其他情况。

制定对企业的评价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得分高于90分(含90分)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A类单位并实施A类管理;考核得分高于75分(含75分)低于90分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B类单位并实施B类管理;考核得分高于60分(含60分)低于75分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C类单位并实施C类管理;考核得分低于60分,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D类单位并实施D类管理。

规范评价程序一般的步骤:首先,由会计信用征集公司收集相关的信用信息;然后,由信用评定小组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审查评价;最后,由评定小组确认单位信用等级,并予以归档。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公示制度、跟踪管理制度和公告查询制度。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

会计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由于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特殊行业,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而从事会计职业的人们的职业道德优劣,势必直接影响会计职能的发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道德。因此,会计人员既要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下,又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等等。会计职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其具有自身的特点:①科学性和时代性;②规范性和约束性;③无私性和廉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从海南的“琼民源”到“银之厦”及广东国际信托公司被关闭等都说明会计信息失真,造假等会计违法行为的存在,沉重打击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而且由于各单位无法向财政和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造成国家对各项事业宏观管理的偏差与失误,统一领导弱化。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财务行为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会计人员的“复合人”特性,既具有作为“道德人”秉公办事的倾向,又有作为“经济人”追逐私利的倾向,致使会计人员总是在两者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立场。这种多变的立场与会计本质不符,与会计发展的内在要求不符。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目的就在于使会计人员具有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的观念和意识,并对其行为选择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制定的过程中,其继承性发展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在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同时,要勇于借鉴和吸收最新会计道德建设的成果,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2、花大力气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道德是无形的契约,这种约束力来自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可和道德修养的积淀。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可以是院校课堂上的内容,可以是会计工作中的养成和长者的言传身教,可以是学术会议或专题研讨会,也可以是参观学习与经验交流。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单单应包括会计道德规范本身,还应包括政治意识,法制意识,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一是要坚持抓经常,经常抓;二是要坚持抓重点,重点抓,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要抓系统,系统抓,以财务部门的自身行动来影响其他部门的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新风。

3、社会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会计人员生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为了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氛围,首先,着力打造信用政府,杜绝“官出数字”的浮夸风,把诚信作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政绩的首要内容。其次,深入贯彻学习《会计法》,不仅会计人员学法、用法、守法,社会各界,各个层次都要知法、懂法,进而达到守法的目的。最后,要加大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舆论宣传力度,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公开鞭策反面典型,宣传正面典型,使每一个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使所有会计人员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使会计从业环境真正得到净化。

4、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性特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不是受制于外力,而是通过会计人员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涸节,自我约束来体现道德的内容及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自律性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性和非强制性,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定不宜借助行政的力量来进行,而应采取会计行业自律的形式,由专业性的会计协会或机构来制定,颁布与监督会计道德规范的实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不弃小善,不为小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才能积成大器,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自律形势十分重要。

5、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控制机制。会计职业道德的监测和控制系统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善会计道德规范的重要环节。它的建立有利于判断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并反映其所处的阶段,也有利于及时发现会计职业道德演进的新动向。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就要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应包括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两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结果,应通过奖惩并举,引导示范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对会计人员行为的道德监督,让具有软性约束特征的道德规范“刚性”化,只有这样,“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三、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尝试

在党的十六大作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部署后,进一步加快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会计改革与会计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对会计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试行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取得了一定进展。试点情况表明,对企业财务会计情况作出评价并公示,有利于督促企业依法规范会计秩序和做好会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行业公信力。

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试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既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规范会计秩序、提高行业公信力的现实需要,也是财政部门改革、完善会计监管模式,参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时代要求。为此,上海市财政税局率先于2001年探索建立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并于2002年开始试行。基本做法如下:

(一)成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机构

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一般由财政部门牵头组成专门的机构进行。例如,上海市财政局设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委员会,指导全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工作。主管财政机关根据财政管理职责,设立相应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所辖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管理。主管财政机关可根据需要与可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参与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主管财政机关应将评定结果报市财政局有关部门备案。市财政局建立全市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信息库,开展查询、评价等工作。主管财政机关在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税务、审计等部门对单位纳税、审计等情况的意见,并适当关注银行、工商、海关等经济部门对单位相关信用状况的评估结果及其对财务会计信用的影响。由局内社会保障、行政政法、农业、经建、教科文、会计等处室组成,办公室设在会计处。

评定机构的主要职责,一是指导当地信用等级管理工作;二是接受所属评定机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备案;三是建立信用等级管理信息库;四是通过媒体公告信用等级评定结果。

(二)建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相关制度

1.建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首先,明确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单位负责人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的情况;财会机构、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和履职情况;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情况;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情况;单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依法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情况;有关财税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情况等7项内容,其中,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以往的信用记录和会计信息质量是主要考核指标。在7项内容下,又细分为若干具体项目,逐一量化、计分。

其次,规定评价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得分高于90分(含90分)且无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A类单位并实施A类管理;考核得分高于75分(含75分)低于90分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B类单位并实施B类管理;考核得分高于60分(含60分)低于75分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C类单位并实施C类管理;考核得分低于60分或存在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为财务会计信用等级D类单位并实施D类管理。根据最终考核得分情况,评定出ABCD四个信用等级。同时,对A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D类单位实行一票认定制度。譬如,上海市规定,凡是单位负责人、财会机构负责人利用职权进行经济犯罪而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直接列为D类单位管理。

第三,规范评价程序。主管财政机关在评定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时,先由各单位向评定机构报送相关资料;再由评定机构进行审查,初步认定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后,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公示;最后由评定机构确认单位信用等级、颁发等级证书或下发等级评定通知书,应自评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将评定结果通知被评定单位。主管财政机关应将各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及日常分类管理的有关原始资料,按有关规定归档并妥为保管。其中,对于A类单位一般实行自愿申报和评定机构审查相结合的评定方式。

截止2002年底,上海市共对728l家单位进行了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其中评为A类单位的有489家,占参评单位的6.7%;评为B类单位的有6054家,占83.1%;评为c类单位的有696家,占9.6%;评为D类单位的有42家,占0.6%。2003年上半年,上海市还对2002年已评定信用等级的单位全部进行了年度鉴定。

2.建立财务会计信用信息公告查询制度

为了做好财务会计信用信息社会化服务工作,评定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将评定结果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络予以公告,以备有关方面查询。比如,上海市将A类单位名单在上海财税网上予以公布。但鉴于信用评价初期以正面引导为主等方面的考虑,目前两地对BCD三类单位还没有实行对外公告制度。

3.建立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后续管理制度

首先,对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通过采用日常监督和年度鉴定相结合的手段,加强信用等级后续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凡被评定信用等级的单位,平时如出现违法、违规问题,一经核实,即由评定机构调低其信用等级;同时,对被评定信用等级的单位实行年度鉴定制度,根据年鉴结果,重新确认这些单位的信用等级。比如,上海浦东新区财政局2002年共评定A类单位26家,但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已将其中3家从A类名单中删除,其中1家企业因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导致巨额资金被盗用而被直接降为D类单位管理;与此同时,有6家D类单位因为整改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在通过年度鉴定后,上调为B类单位进行管理。如有单位负责人、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利用职权发生经济犯罪而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直接列为D类单位管理。

其次,对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基本原则是,信用等级越高的单位,监管越宽松、优惠越多、办事越方便;反之,监管越严、优惠越少。比如,上海市规定,对A类单位,在两年内免除财务会计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简化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年检手续、优先评选会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优先评定财务总监和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优先办理财政鼓励政策事项、提供办理纳税及购置税票的绿色通道等。对D类单位,则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并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对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及各项报批材料,实行严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和专门审查,并要求单位负责人、财会机构负责人及会计人员参加特别举办的会计法制培训等。

再者,实行会计信用等级复查制度。主管财政机关在每年二季度内对上年度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状况进行复查,对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评定标准的单位,重新调整其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并将调整结果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后,非经复查不得向上调整。但根据财务会计日常和专项检查情况,并依据单位在从事有关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记录,主管财政机关可按本办法规定向下调整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单位对财务会计信用评定结果不服的,可按照《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些积极意义

1.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个企业会计信用等级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这家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好坏,信用等级越高,财务信息质量越好;信用等级越低,财务信息质量亦越差。通过财务会计信用评定检查,一方面,评定人员可以深入企业,直接面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等工作,对企业存在的会计失真现象可以及时告知企业予以纠正;另一方面,企业在信用等级自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查认识到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企业的不实资产、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等现象予以揭示和处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随着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逐步开展,笔者发现先期被评定的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较好,能较客观、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也有个别企业会计信息不尽如人意,如某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存在潜亏1200万元未予以揭示,在财政机关的督促下,企业进行了整改,及时消化潜亏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领导和财务总监对此十分重视。为了使企业获得良好的会计信誉,他们在2002年上半年度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不断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措施,对潜亏进行了消化处理,虽然报表上出现了亏损,却保证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促进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建立健全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的基本环节,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虽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规定是会计人员最常见的内容,但也恰恰是最容易出现纰漏的环节。通过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发现部分企业包括A类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不符合规定、未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无财务收支审批联签制度等等。财政机关及时与这些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共罗列出38个问题,举一反三,要求所属的全部企业根据会计基础规范内容进行对照自查,并帮助企业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经过努力,所有企业单位都基本建立或完善了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为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打下了基础。

3.完善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规范会计行为,明确责任,奖惩分明,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的作用,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可以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一套薄弱的内控制度本身就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所以,督促企业建立和实施内控制度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通过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大部分企业都能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但总体来说还不够健全。有一家A类企业,虽在销售及应收账款控制、购货及应付账款控制、存货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执行得较好,但在信用等级自评中感到在投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等方面尚存在着不足,便以此为契机,采取各种措施,将内控制度由原来的16项增加到23项,并要求各部门落实执行,切实加强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

4.增强了单位负责人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的意识。如果企业申请A类会计信用等级,则必须做到:单位负责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依法承担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责任。如果单位负责人未依法履行组织和领导本单位财会工作的职责,存在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现象的,将被评定为D类会计信用等级。财务制度、法规能否得到应有的执行效果,领导是关键。一些单位或部门在会计工作上弄虚作假,策划者往往是这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便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变更会计资料,以达到粉饰领导政绩等多种目的。领导干预在会计违法违纪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当中往往起着主要的作用。如何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制意识,增强其重视、支持财务会计工作意识,已现实地摆到了我们面前,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可以说是企业负责人是否具有上述意识的一面镜子。一位被评定为A类会计信用等级企业的老总曾经感叹道:“在这个讲究诚信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能被评为A类会计信用等级,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认可,真是十分令人高兴和振奋。”从其言辞中不难看出,他所获得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将激励他更好地肩负起重视会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地位、加强财会工作等职责。

5.加强了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作为一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而要提高业务素质便要加强学习。一是日常的勤奋和钻研,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各种具体的会计准则和规定相继出台,财会人员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财会人员还要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素养。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特殊参与者,肩负着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任务,应当受到一定的职业约束,这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纪律,与会计法规互为补充,共同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给予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执行会计制度法规情况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其财务会计人员应得到大力表彰,使其有荣誉感和成就感。对信用等级差的单位,应当对其财务会计人员加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使更好地担当起企业财会工作的重任。

五、亟待完善的一些问题

1.应将会计人员有过信息纳入诚信体系

在会计诚信体系中应纳入会计人员的有过信息,把会计人员的信用情况进行备案,这方面内容的记录既可作为对会计人员信用的一种评判依据,又可作为对曾经犯错的工作人员的一次教训,对本人和其他会计从业人员都可起到警戒作用,避免错误的重演。会计人员有过信息纳入诚信体系,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有利于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2.评价过程相对孤立,政府不同部门的信息共享率低。

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部门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对企业进行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很多部门都会将检查锁定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上,这使得检查中出现了很多共性、交叉的地方,针对企业会计信息,企业会接受不同部门的检查,这即使得企业对林林总总的检查产生抵触,也说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性较差。会计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是个综合性的工作,政府机构在利用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时,包括会计检查,税务稽查、审计等,发现企业的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都可以作为信用等级的评定资料纳入到企业的会计信用等级中去,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用体系的完整和充分。以上海为例,目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仅仅是由上海市财政一家政府机构进行评定,没有充分利用其他政府部门的检查鉴定结果。目前我们走访了上海市某区财政局,在那里我们了解到财政局每年在对会计信用等级年度鉴定中,会会同税务、审计、工商、国资委共同对A、D类的企业进行鉴定,但其他部门的鉴定往往比较简单,只要企业没有重大的违规违纪,基本上都会维持财政部门初始意见,信息没有能够很好的利用,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构建一个公共的平台来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用进行采集,使得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没能充分利用,导致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用评定不充分。

信用是依赖于信息而产生的,没有信息就无所谓信用。在会计信用评价中,如果无法提供充分的信息,势必产生信息缺失,信用体系残疾的局面,必然无法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制度。然而,信用的多少、传递速度与方式却主要是靠技术的发展水平。

3.如何解决静态信用等级与动态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第六条中规定:主管财政机关对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实施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可以根据单位依法从事财务会计活动及违法、违纪的情况,按本办法有关规定确认和调整单位的财务会计信用等级。但目前每年只对评定为A类和D类的单位及需要调整等级的B类和c类单位的财会信用状况进行年检。而大量不做信用等级调整的B类和c类单位则不属年检的范围。这些单位的经营行为如发生变化,不主动申报。主管财政机关对其财会信用状况的管理就显得被动和乏力,不能完整、确切地掌握此类单位的真实会计信用情况,那么,其会计信用等级就存在与现实相悖的可能性。

4.评定机构如何应对存在的风险问题

评定标准不完善,评定风险较大。在短时间内对企业财会信用状况进行评定本身就存在各种风险,如果评定标准不够完善,无疑会加大评定风险。当前的评定标准已经过修订,但在操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单位领导人重视支持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难以客观考量,在实务操作中基本按照企业的自评分评定;财务法规、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情况中,没有涵盖未经相关单位检查的企业情况,缺乏横向可比性与公平性。

5.对评价信息的开放与共享的问题

会计信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外界了解被评企业的会计信用情况,对会计信用评价信息进行有效地开放与共享不仅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且对整个社会信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对会计信用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公布是会计信用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我国开展企业信用评价研究和实践已有十多年的时间,而会计信用评价则是从2001年才开始的。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开放与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信用行业管理等基础性问题,这也都是会计信用评价信息开放与共享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会计人员的信息无法集中管理

对会计人员的基本信息的获取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如姓名,性别,年龄等?但是,会计人员的基础信息一般存放于其所在企业,由于相关管理部门间信息不能互通,造成信息孤岛现象?而会计人员其他信息的管理在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如会计人员资格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缺乏信息的共享和制约,削弱了管理的总体效能?

(2)会计信息共享的保障措施落后

首先,虽然各个企业已基本实现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的各项事务,但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信息管理专用硬件与软件并没有引起各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视?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行为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的事情,而不愿意增加企业费用,对会计人员的信息进行专门管理,以便于社会共享会计人员的所有信息?其次,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软件缺乏?目前,多数会计人员的信息只是各个单位间以文档或表格的形式进行相互传递,还没有正式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的通用化软件,所以,各个单位对会计人员信息的收集范围?衡量标准等都无统一标准,造成会计人员信息不完整?最后,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在领导不重视?相关教育不完善的情况下,信息管理人员得不到技能培训?

(3)信用信息开放缺乏全国性法律法规的支持

我国的《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都涉及到了信用方面问题,但对信用信息的开放,包括可不可以开放、如何开放、向谁开放、开放的范围以及信息开放与商业秘密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目前的《会计法》中也没有对会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对会计信用评价信息的开放也就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这会使得一些企业(尤其是评价等级比较低的企业)对评价信息的对外公布提出质疑。审议中的《民法通则》修正案有望对信用信息的开放做出框架性规定,但其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2002年,汕头市制定了《汕头市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试行》,在该管理办法中,对征信机构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的范围以及披露信用信息的原则作了规定,但是并没有对信用信息(尤其是会计信用信息)开放其他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同年,汕头市又制定了《汕头市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和《汕头市社会信用信息网络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和规章。这些法规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信用信息的开放。但是从全国来讲,信用信息的开放法律支持还很不够。

(4)信用信息开放的行业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信用信息分散,地方和行业各自为政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加剧了信用信息的进一步分割和垄断。目前,信用行业的宏观主管部门还比较模糊,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部门在相应的范围内制定了信用信息共享的有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范围内推动了信用信息的开放。但是,从宏观管理角度看,己出台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开放行业管理体系。自1999年上海率先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以来,北京、深圳、汕头、温州等许多地方都先后进行了联合征信的实践,建立了信用信息系统。行业方面,财政、银行、税务、工商等行业也建立了本行业的信用信息系统。涉及会计信用、重合同、守信用、纳税信用、贷款信用等等方面,这些信用评级形式上相互独立,内容上相互交叉,既影响信用评级的权威性,又无法依靠信用信息进行商业化、社会化和公正独立的信用调查、评级、报告以提供信用管理服务,导致信用信息资源阻隔和浪费,影响统一的信用信息市场的形成。

(5)会计信用评价信息披露和利用的范围太窄

目前在实施会计信用评价的省市普遍实行百分制,对被评价企业评出ABCD四个信用等级。得分在9O分以上的为A,是信用最好的等级;得分在75—9O分的为B等级;得分在60一-75分的为C等级;得分在6O分以下的为D等级,是信用最差的等级。目前各省市都是仅对外公告会计信用评级为A类的单位,对B、C、D三类单位都没有实行对外公告的制度,尤其是D类单位暂未实行公告制度,从而给授信单位了解这类企业会计信用状况,尤其是了解有负面信用的企业造成了困难,使得会计信用评价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加上目前实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的地区面还不广泛,致使会计信用评价信息难以实现跨地区的共享。

根据《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市财政局将建立全市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信息库,对企业会计信用等级开展查询、评价等工作。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个信息库只对A类企业的信用情况通过财税网向外界开放,任何个人和机构是没有办法获得信用为B、C、D企业的信息的,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利用率,同时,即便是各区财政局也只能在系统内看到自己管辖区域企业的信息,而无法查询区域外企业的信用情况,信用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减少不确定性,然而在信用的使用上如果加以限制,部分公布信用等级,那么就严重的削弱了信用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对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最大的浪费。

6.制度建设上的问题(从规范性文件提升到法律、法规层面上的思考)

目前,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在制度建设上存在很多问题:

(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应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会计信用的法规和制度,比如《信用信息公开法》、《会计信用评价条例》等,并且尽快修改涉及会计信用行为不合时宜的法律规定。

(2)各主体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应进一步明确我国政府会计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分别应当承担的各种法律责任,以便进行具体操作和依法治信。

(3)执法力度有待加大。相关的监管部门应通过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处力度来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促使会计人员谨慎执业,从而提高会计信用水平。

(4)责任追究机制有待完善。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加大企业的会计造假成本,从而对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起到一种威慑和震撼作用。说到造假成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认为,造假成本有三种:一是直接成本,即实施造假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包括造假工具、材料、经费等直接开支;二是机会成本,即由于选择造假而自动放弃合法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纯收益;三是处罚成本,即被查处、没收、罚款或判刑的总和。要从根本上治理会计造假行为,必须要提高其造假成本,加大打击会计违法犯罪的力度,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营造一个良好的“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依法保护企业、会计中介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不仅要提高执法的透明度,还要注意保护商业秘密和信用好的企业、会计中介机构和会计人员。而且现在实施的《上海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只是地方主管财政机关制定的一个规范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区、县财政机关每年确定参评单位的时候,总有一些外资、民营企业以种种理由不愿参加评定,而主管财政机关也无可奈何。

(5)存在进度问题。长宁区有近万家企业、1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三年来全区共评定1303家单位,仅占现有单位的十分之一,按照这个速度,要完成全区所有单位的评定显然还需很长时间。

(6)存在效果问题。目前,虽然对A类财会信用单位有一定的鼓励措施,但总体感觉是荣誉很高,“实惠”不多;而对C类D类单位的管理措施也不能有效发挥警示作用,无法完全体现“守信收益、失信惩戒”的评定宗旨。

信誉度范文篇4

论文摘要:保险市场的信用体系存在着影响诚信建设的一些问题。相应的对策是:构筑保险市场的信用体系,加强保险市场管理,加快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保险市场信用体系行为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手段和社会产品再分配的特殊方式,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的三大支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视角看,信用作为经济主体间交往行为的自律性规则,既是道德规范的选择,又是一种经济利益的选择。在保险业的发展中,诚信处于道德规范与经济利益的冲突与摩擦中,信用建设问题已成为中国保险业必须认真思考且积极面对的严峻挑战。

一、当前保险市场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保险市场发生的各种问题,多与保险信用机制的不完善有关。这些影响诚信建设的问题主要有:

1.竞争主体行为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违规经营,支付过高的手续费、回扣,采用过低费率等恶性竞争行为,损害了保险公司的社会声誉;

2.内部管理、险种设计、精算水平、营销手段、风险防范、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3.没有统一的有关信用度的认定机制,缺乏对失信者进行全社会惩罚的措施,对市场参与者的信用状况难以实施全面有效的评价与监管;

4.在保险业内部,有关信用的信息处于严重的不对称状态。由于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而保险业务的专业性又强,使保险消费者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难以了解保险公司及保险条款的真实情况,如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偿付能力及发展状况、参加保险后能够获得的保障程度等,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及保险人的介绍作出判断,客观上为保险公司的失信行为创造了条件。信用信息也未能得到综合使用;

5.从业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对保险人的选择、培训及管理不严,有一些保险公一J误导甚至授意保险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形象。

二、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对策是构筑保险市场的信用体系。完善的信用体系和规范的信用制度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具有市场风险、以诚信作为经营基本原则的特殊行业,保险公司更应将恪守信用、履行合同作为发展之源,立身之本。具体对策:

1.建立完备、规范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要从组织管理、财务核算、责任累积、风险控制等方面全面提高保险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要创新管理理念,广泛运用当今先进的技术成果来提高管理效率,加速产品开发、数据处理、资金划拨、成本核算、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网上营销等业务内容的电子化进程,提高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风险管理的集约化经营水平

2.规范人从业行为,加强对公司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是提升保险信用制度的重要环节。我们目前仍以保险人展业为主,所以推进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强化依法经营意识、使现代人了解职业道德和诚信原则的关键所在,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人常规的职业培训之中就显得成为重要。另外,也应加强对公司全体员的教育和培训。培训员工的道德自律,提高员工诚信道德的选择与评价能力。要创建道德环境,使员工在实践中体验和升华道德情感,理解并认识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管理者要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员工,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要利用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感染并带领一大批具有诚实人格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各级工作人员之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关系。要强化“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4.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建立保险信用体系的根本途径。保险是一种无形商品,它作为商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事后的保障上,客户往往通过理赔、到期偿付、回访等判断公司及产品的优劣。因此可以说,企业信誉和服务质量是公司的两大命脉,诚信服务更是维护客户权益的重要体现,整个营销的全过程公司都必须提供始终如一的、全面的、及时的、周到的服务。首先,在客户买保险时,通过耐心细致、详细全面、客观真实的服务,使客户能明明白白买保险。其次,公司应在保单维持阶段为客户提供长期的优质保险服务。当客户申请被接受后,通过电话回访、面见被保险人等方式与客户联系。确认保险利益是否存在,客户的陈述与投保单是否一致等重要事实,以便发现问题能迅速处理。切实维护和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塑造专业、真诚、守信的良好企业形象。当客户发生事故前来索赔时,应尽量合理简化手续,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通过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量化服务标准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用真诚、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和社会大众对整个保险行业的信任和支持。

5.规范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信用行为是保险信用的重要保证,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是诫信原则在保险合同中的具体运用,是保险人估计和判断风险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中国目前的状况,可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根治个人信用缺失的顽症,让诚信真正成为一种公认的财富。

信誉度范文篇5

一、目的意义

通过对公共场所进行风险分析和卫生等级量化分级,调动公共场所经营者积极性,提高自身卫生管理水平,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同时提高卫生执法水平和工作效能。通过建立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减少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适用于已获得市、县(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证的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KTV和室(茶楼)等公共场所。

三、工作原则

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中实施范围、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加强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的动态管理,遵循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巩固和完善现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它公共场所。

四、组织领导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协调我市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成立市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相关科室和各县(区)负责各辖区(片)内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评定工作及对评定后的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督促其按评定标准认真做好自律。

五、实施方法

(一)确定量化评价内容

在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中,按照《省住宿业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2、3)、《游泳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4)、《沐浴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5)、《省卡拉OK歌厅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6)、《省室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7)和《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见附件8)规定的量化评价内容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地量化评价。

(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评定

1.卫生信誉度等级为B、C级的评定和标识发放工作,由发放卫生许可证的卫生局组织实施。卫生信誉度等级为A级的评定和标识发放工作,县(区)管辖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由同级卫生局组织评定后,经市卫生局统一验收和发放标识。A级卫生信誉度,应在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自主申报的基础上进行评定。评定A级卫生信誉度单位时,考评组组长由市卫生行政机关分管领导或市卫生监督执法机构主管领导担任。

2.市、县(区)卫生局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评价,按100分标化后,总得分在90分以上的,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总得分在70~89分的,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总得分在60~69分的,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总得分低于60分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

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定为C级。

3.含多个经营性公共场所类别的综合性公共场所,对不同场所分类测评确定其相应的卫生信誉度,其场所的综合卫生信誉度等级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按照最低等级的卫生信誉度确定其综合等级。

(三)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价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市、县(区)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要使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和卫生监督频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现场审查评分,必须由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根据现场检查情况进行,作出审查结论,并由经营单位陪同人员和卫生监督员共同在量化评分表上签字。

卫生监督员现场填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后,可不再另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仍应严格按照相关执法程序进行。

对新申办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现场审查关键项合格且得分不少于60分,方可发放卫生许可证。对新取得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经两次现场审查确定其卫生信誉度等级,两次审查间隔不少于六个月。

(四)卫生监督频次的确定

公共场所日常监督频次参照其卫生信誉度等级确定。等级越高,监督频次应越低。审查结论为优秀(A级)的,实施简化监督,每年监督频次不得少于1次;审查结论为良好(B级)的,每年监督频次不得少于2次;审查结论为合格(C级)的,实施强化监督,每年监督频次不得少于3次;对评定为60分以下或关键项不符合要求的经营单位,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由于行政任务和处理投诉举报而需要进行监督时不受此频次限制。

(五)卫生监督动态管理

1.市、县(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应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信誉度等级进行核定,并及时更换“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标志”。

2.凡严重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行为的,或1年内累计受到两次及两次以上卫生行政处罚的,卫生信誉度等级A或B级单位应降低一个等级;凡发生重大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直接降为C级或取消卫生信誉度等级。

对降级或取消信誉度等级的经营单位1年后方可重新评定等级。

六、工作要求

(一)各县(区)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具体的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量化分级工作方案。

信誉度范文篇6

一、目的意义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卫生部根据目前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应用风险性分析理论,对公共场所卫生评价项目进行量化评分,根据量化评分结果对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进行分级,然后按照不同信誉级别确定相应的监督频次的一种监督工作方法。通过对公共场所进行风险分析和监督信誉分级,形成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共场所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其自身卫生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卫生信誉度分级和公示制度,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提高我县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保护公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以住宿场所、美容美发场所、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场所、歌舞娱乐场所为重点,其它公共场所根据实际确定推进进度,力争2012年全面实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三、实施范围

(一)全县范围内已获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实施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定。

(二)新领取卫生许可证未满一年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暂不参加等级评定,对新申办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县卫生监督所应参照量化指标体系进行审查,但不评定等级。

(三)对未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逾期未复核和延续或超经营范围的,一律不予等级评定。

(四)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一律不予评定。

四、基本原则

1、量化评价。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评价项目进行量化,并应用风险性分析理论,按风险度高低分为关键项目和非关键项目。通过监督量化评价评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等级,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其卫生状况。

2、动态监管。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根据每次日常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监督频次随量化评价结果做相应调整,以合理分配监督资源。

3、公开透明。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向社会公示,并使用统一标识,增强消费者公共场所卫生意识,使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消费选择,便于社会监督。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培训阶段(2012年6月)。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细则》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理化分级管理工作,让消费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做到知情消费,起到扶优治劣的效果,为顺利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利用座谈会、动员会、培训班等形式,对辖区内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进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量化分级管理的认识,形成诚信经营,争创A级单位的良好氛围。

(二)自查整改阶段(2012年7月)。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认真对照相应的量化分级评分表进行自查自纠,逐步整改落实,改善卫生设施硬件条件,加强卫生管理。期间,县卫生监督所要加强监督指导,督促整改落实。

(三)审核评定阶段(2012年8月-10月)。严格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及“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的标准和要求,对辖区内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的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量化评分,确定信誉度等级,将存在的问题以卫生监督意见书的形式告知经营单位。

(四)等级公示阶段(2012年11月初)。根据现场量化评分结果确定其年度信誉度等级,对评分结果低于60分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利用信息网络及媒体等途径,及时、客观、准确地向社会公布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情况及卫生信誉度等级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五)总结阶段(2012年11月底)。公示结束后,县卫生局公布全县确定信誉度等级的公共场所名单。县卫生监督所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汇总相关数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对已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确定了卫生信誉度等级的公共场所发放《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公示》的标识,并放置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并及时、客观、准确地通过适当方式公布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信息。

六、评价方法

(一)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价

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要使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根据量化评价结论确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和卫生监督频次。

卫生监督员现场填写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后,可不再另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但对于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仍应严格按照相关执法程序进行。

(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确定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评价,按100分标化后,总得分在90分以上的,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总分得分在70-89分的,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总得分在60-69分的,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总得分低于60分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

(三)卫生监督频次的确定

公共场所日常监督频次参照其卫生信誉度等级确定。等级越高,监督频次应越低。下表为不同卫生信誉等级的最低监督频次。

卫生信誉度监督频次

A级

B级

C级不少于1次/年

不少于2次/年

不少于3次/年

由于行政任务和处理投诉举报而需要进行监督时不受此频次限制。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今年卫生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重要保障措施,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信誉度范文篇7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扩大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探索新时期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模式,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县推行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县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及指导、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三、工作目标

全县推行公共场所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1、以住宿业为重点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庐城地区9月底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完成率要达到70%以上。

2、今年11月底之前全面完成住宿业的量化分级管理。

3、对住宿业之外的其它公共场所逐步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四、实施步骤

全县公共场所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从2012年7月中旬启动,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7月10日—9月30日),具体要求如下:

(一)宣传动员及工作部署(7月10日—8月10日)

1、制定方案、全面启动。制定全县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织及工作机构。组织对从事公共场所执法的卫生监督员培训,认真学习理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研究讨论具体工作方式方法,把握好工作尺度,确保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规范顺利实施

2、广泛动员,开展培训。摸清本辖区内各种规模的住宿业数量,切实做好辖区内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动员和培训,要让公共场所经营者充分认识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动员他们对照标准自我评分、自我检查、自我规范,全面提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消费娱乐环境。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要求和实施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及意义,促使经营行业加强自律,自觉规范行业行为,推动社会各界及广大消费者理解和支持在公共场所推行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监督环境。

(二)现场监督和评审(8月11日—8月31日)

认真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及《省住宿业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分表使用指南》的标准和要求,对辖区内获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场所进行监督检查、量化评分。对关键评分项目不达标的,要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并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含多个经营性公共场所类别的综合性公共场所,对不同场所分类测评确定其相应的卫生信誉度,其场所的综合卫生信誉度等级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按照最低等级的卫生信誉度确定其综合等级

(三)授牌和公示(9月1日—9月20日)

根据评审结果对参评单位授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评定和授牌工作。A级卫生信誉度单位,应在公共场所经营者自主申报的基础上进行评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标识牌要摆放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县卫生监督所及时对外公布县内住宿场所卫生监督情况及卫生信誉度等级等信息。

(四)督查验收和总结(9月21日—9月30日)

9月下旬卫生局将组织人员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验收和评估,对于不达标的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要及时总结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经验,为第二阶段的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具体要求如下:

(一)深入宣传、全面推行

分类别宣传动员、指导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住宿场所为重点,同时在洗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等各类公共场所全面宣传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卫生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点,深入现场监督,出具书面整改意见,指导经营者规范整改。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2012年11月底要100%推行。

(二)结合实际、创新试点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扩大美容美发场所、洗浴场所两类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要围绕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把握关键环节、管理相对人易于接受等方面来开展;并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信誉度范文篇8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扩大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提高卫生监督工作效率,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县推进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县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及指导、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三、工作目标

全县推进公共场所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1、以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业和美容美发场所为重点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地区8底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业和美容美发场所等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

2、9月底之前全面完成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业和美容美发场所的量化分级管理。

3、地区KTV、室等公共场所,9月底之前要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完成率达到50%以上。

四、实施步骤

全县公共场所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从2012年6月中旬启动,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6月10日—8月31日),具体要求如下:

(一)宣传动员及工作部署(6月10日—6月30日)

1、制定方案、全面启动。制定推进全县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织及工作机构。组织对从事公共场所执法的卫生监督员培训,认真学习理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研究讨论具体工作方式方法,把握好工作尺度,确保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规范顺利实施。

2、广泛动员,开展培训。摸清本辖区内各种规模的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业、美容美发场所以及KTV、室的数量,切实做好辖区内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动员和培训,要让公共场所经营者充分认识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动员他们对照标准自我评分、自我检查、自我规范,全面提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卫生安全的消费娱乐环境。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公共场所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要求和实施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及意义,促使经营行业加强自律,自觉规范行业行为,推动社会各界及广大消费者理解和支持在公共场所推行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监督环境。

(二)现场监督和评审(7月1日—7月31日)

认真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及《省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评分表使用指南》的标准和要求,对辖区内获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业、美容美发场所以及KTV、室等进行监督检查、量化评分。对关键评分项目不达标的,要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并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含多个经营性公共场所类别的综合性公共场所,对不同场所分类测评确定其相应的卫生信誉度,其场所的综合卫生信誉度等级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按照最低等级的卫生信誉度确定其综合等级。

(三)授牌和公示(8月1日—8月20日)

根据评审结果对参评单位授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评定和授牌工作。A级卫生信誉度单位,应在公共场所经营者自主申报的基础上进行评定。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标识牌要摆放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县卫生监督所及时对外公布县内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业、美容美发场所以及KTV、室的卫生监督情况及卫生信誉度等级等信息。

(四)督查验收和总结(8月21日—8月31日)

8月下旬卫生局将组织人员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验收和评估,对于不达标的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要及时总结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经验,为第二阶段的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9月1日—9月30日),具体要求如下:

(一)深入宣传、全面推进

分类别宣传动员、指导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业和美容美发场所为重点,全面宣传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卫生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点,深入现场监督,出具书面整改意见,指导经营者规范整改。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住宿业、游泳场所、沐浴业和美容美发场所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2012年9月底要100%推行。

(二)结合实际、扩大管理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扩大KTV、室两类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要围绕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把握关键环节、管理相对人易于接受等方面来开展;并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信誉度范文篇9

[摘要]目的:从心理学的视角对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进行探讨,而且进一步地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品牌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理论分析。

结果:品牌资产有六个维度的要素:品牌知名度、品牌信誉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品牌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结论:品牌资产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并呈递进关系。

[关键词]心理学品牌资产构成要素

自从1991年美国著名品牌学家阿克尔提出“品牌资产”的概念以来,品牌就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产品的更新速度已经从以前的十几年,几年变成现在的一年,甚至几个月,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最有力的武器,最大的资源。

一、品牌资产的心理学含义

品牌资产﹙BrandEquity﹚是一种具有增值性的无形资产,它源于消费者的品牌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消费者的品牌购买行为又受其品牌心理的驱动,所以品牌资产与消费者的品牌心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我以30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做了个简单研究。首先询问第一组的被试如果购买一双质量较好的球鞋他们愿意出多少钱;接着问第二组的被试如果购买的这双球鞋是NIKE的,他愿意出多少钱;最后对第三组也是同样的问题,只是品牌换成了双星的。这次研究的结果非常显著,反映了品牌资产对于人们品牌心理效应的影响,如下表:

针对品牌资产的定义,不少学者或专家都是从消费者的心理来阐述品牌资产的,如:

品牌资产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总和。

品牌资产是销售者对品牌的认知、联想、忠诚度和对产品质量的感知及与品牌相关的商标、专利等资产。

品牌资产是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值得信赖的承诺的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资产品牌定义为:消费者在某种品牌刺激下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感知变化所导致的行为对该品牌带来的市场效益的总和。

二、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

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是指构成品牌资产的消费者的心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也可称为品牌资产结构的维度。这些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在品牌资产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其结构维度作出了不同的阐述。如Aaker认为,品牌资产的结构有五个维度组成:品牌质量感知、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和与品牌相关的商标、专利等其他资产,成为阿克尔模型。

品牌资产的三维度结构,用心理学的一般框架加以概述的,把心理学中的认知、动机、态度应用到品牌资产的研究中,认为其维度有:品牌认知、品牌动机和品牌态度。

以上两种都是从品牌资产的横向维度来进行研究的,考虑到心理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而且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接受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所以本文从纵向维度探讨品牌资产的结构。这一过程主要从品牌知名度、品牌信誉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品牌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等六个方面来体现。

1.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就是品牌的名气,即是指知晓品牌的人数以及知晓程度。品牌知名度是品牌资产的基础部分,品牌资产的其他构成要素均要在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之上建立。

品牌知名度是一个中性指标,成功的品牌知名度一定高,但知名度高的品牌不一定是成功的品牌。如以前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三株、巨人、南京冠生园等品牌,都因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品牌资产的其他要素,逐渐走向衰败,甚至消失。所以,检测知名度是好是坏的依据是品牌资产的其他指标,特别是信誉度指标。

2.品牌信誉度

品牌的信誉度是建立在知名度基础之上的,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诸要素的综合看法和评价,也是对某一品牌的信赖程度,它主要是由与品牌相关的经济指标、社会指标、行为指标和技术指标决定的。如果品牌的知名度高,相应的信誉度也高,那么这样就有力于品牌资产的运营;相反,如果品牌的知名度高,但相应的信誉度却很低,只能不利于品牌资产的运营,甚至让品牌臭名昭著。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聚氰胺的出现使得三鹿的知名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信誉度却几乎为零,在消费者的谴责与讨伐声中,曾经价值一百多亿元的三鹿品牌资产宣布破产。

3.品牌认知度

品牌的认知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记忆的程度,使消费者能在观念上形成品牌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品牌的认知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品牌认知的深度,这又利于培养消费者对某种品牌的购买习惯,比如当农夫山泉的品牌认知根植于大脑后,当口渴时立刻就能想起“农夫山泉,有点甜”。二是品牌认知的广度,也就是在购买或消费过程中品牌出现的范围,如可口可乐不仅在口渴的时候能喝,而且在其他任何时候都能喝。

品牌认知度与品牌知名度不同,因为后者是品牌认知的初级阶段,仅仅知道品牌的名字而已或是简单地了解,品牌认知往往包括对品牌的品质,特性以及功效的了解,主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对于某一品牌是否认同和信任。比如消费者都知道太阳神是一种保健品,但对这种保健品的作用则知之甚少,更难与自己的需要联系起来了,这就是知名度高而认知度低的明显例子。要形成良好的品牌认知度,就必须有好的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

4.品牌联想度

当我们一说起肯德基,我们就会联想到肯德基门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以及干净卫生,欢乐美好的气氛,时尚快捷的生活方式和彬彬有礼的服务;一提起重庆火锅,就会想起热闹的场面,甚至感觉自己已经闻到了那浓烈的火锅味,让人热血沸腾,这就是品牌的联想度。它主要是指透过品牌而产生的所有联想,是广告、服务、消费体验、销售通道等多方面综合的结果。从心理机制上看,品牌联想是建立在品牌认知的基础之上的,当对品牌的功能、特性、文化含义以及象征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并与个人的经验或经历相联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产生品牌联想。消费者即使没有亲自产生消费体验,也可以通过广告或他人的购买行为和语言来获得替代性的体验,由此产生对品牌的联想。所以,品牌联想既可以发生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之后,也可以在购买行为之前。

5.品牌满意度

当消费者既对品牌联想产生了良好的体验,又在选择和使用品牌,形成良好的品牌经验后,品牌满意度就出现了。品牌满意度是消费者形成的一种对品牌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态度。企业为了使品牌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口碑效应,就必须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品牌满意度。

品牌的满意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品牌的任何一方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消费者对品牌的不满。因此,营销者必须注意品牌管理中的各个方面,使品牌的各个要素以及每个要素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品牌的满意度才能得以实现。

6.品牌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的对某一品牌有倾向性的而非随意的行为反应,它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心理决策和评估过程。

首先,消费者从知道有某一品牌的存在开始,结合它在社会上所具有的信誉度,通过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对该品牌进一步的认知,然后结合自身或他人的经历或经验,引发消费者对品牌所带来的利益的联想,于是产生对该品牌的积极态度,这种积极态度又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广告以及其他营销手段中得到强化,就会引发再次的购买行为。当消费者在不断的购买中,不断的获得高度满意,不断的被强化。在这良性循环中,消费者对品牌的积极满意态度就逐步的形成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它可以由消费者定牌购买的数量和定牌购买的持续时间来衡量。

但针对一些购买数量少而且使用时间长的产品,对品牌文化的喜爱和认同以及对品牌的宣传的积极性等可以用来衡量其品牌忠诚度。如2003年8月,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哈雷迷自发的组织起来,庆祝哈雷•戴维森100年的生日,这是一个品牌忠诚度的典型例证。哈维•戴维森公司的成功之处就是它有一个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强有力的品牌,而且品牌的作用远远超越了其产品所带来的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品牌资产的六个要素不是平行的,而是递进关系的。只有在前一个维度实现的基础上,后面一个维度才能出现;而且随着纬度的不断增加,营销者所必须付出的努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品牌资产的要素维度越高,能够实现的企业也越少。所以,营销者要正确地把握六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品牌运营中采取更有效的品牌推广手段,保证品牌资产的各个要素理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祝平:《品牌管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

[2]万后芬、周建设:《品牌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汪秀英:《品牌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凯勒著,李乃和译:《战略品牌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AliceM•Tybout.TimCalkins.KelloggonBranding.Posts&TelecomPress,2006.

信誉度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隐私权;信息安全技术;安全协议;P2P技术;安全对策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易安全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利益驱使下,有些商家在网络应用者不知情或不情愿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取得和利用其信息,侵犯了上网者的隐私权。对网络隐私权的有效保护,成为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重要市场环境条件。

一、网络隐私权侵权现象

1.个人的侵权行为。个人未经授权在网络上宣扬、公开、传播或转让他人、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隐私;个人未经授权而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收集、获得信息或骚扰他人;未经授权截取、复制他人正在传递的电子信息;未经授权打开他人的电子邮箱或进入私人网上信息领域收集、窃取他人信息资料。

2.商业组织的侵权行为。专门从事网上调查业务的商业组织进行窥探业务,非法获取他人信息,利用他人隐私。大量网站为广告商滥发垃圾邮件。利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资料,建立用户信息资料库,并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转让、出卖给其他公司以谋利,或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根据纽约时报报道,、Toysmart和等网站,都曾将客户姓名、住址、电子邮件甚至信用卡号码等统计分析结果标价出售,以换取更多的资金。

3.部分软硬件设备供应商的蓄意侵权行为。某些软件和硬件生产商在自己销售的产品中做下手脚,专门从事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的行为。例如,某公司就曾经在其生产的某代处理器内设置“安全序号”,每个使用该处理器的计算机能在网络中被识别,生产厂商可以轻易地收到用户接、发的信息,并跟踪计算机用户活动,大量复制、存储用户信息。

4.网络提供商的侵权行为

(1)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的侵权行为:①ISP具有主观故意(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直接侵害用户的隐私权。例:ISP把其客户的邮件转移或关闭,造成客户邮件丢失、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泄露。②ISP对他人在网站上发表侵权信息应承担责任。

(2)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的侵权行为。ICP是通过建立网站向广大用户提供信息,如果ICP发现明显的公开宣扬他人隐私的言论,采取放纵的态度任其扩散,ICP构成侵害用户隐私权,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5.网络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监视及窃听。对于局域网内的电脑使用者,某些网络的所有者或管理者会通过网络中心监视使用者的活动,窃听个人信息,尤其是监控使用人的电子邮件,这种行为严重地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二、网络隐私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网络隐私权遭受侵犯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固有的结构特性和电子商务发展导致的利益驱动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1.互联网的开放性。从网络本身来看,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它使全球连成一个整体,它一方面使得搜集个人隐私极为方便,另一方面也为非法散布隐私提供了一个大平台。由于互联网成员的多样和位置的分散,其安全性并不好。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送是通过路由器来传送的,而用户是不可能知道是通过哪些路由进行的,这样,有些人或组织就可以通过对某个关键节点的扫描跟踪来窃取用户信息。也就是说从技术层面上截取用户信息的可能性是显然存在的。

2.网络小甜饼cookie。某些Web站点会在用户的硬盘上用文本文件存储一些信息,这些文件被称为Cookie,包含的信息与用户和用户的爱好有关。现在的许多网站在每个访客进入网站时将cookie放入访客电脑,不仅能知道用户在网站上买了些什么,还能掌握该用户在网站上看过哪些内容,总共逗留了多长时间等,以便了解网站的流量和页面浏览数量。另外,网络广告商也经常用cookie来统计广告条幅的点击率和点击量,从而分析访客的上网习惯,并由此调整广告策略。一些广告公司还进一步将所收集到的这类信息与用户在其他许多网站的浏览活动联系起来。这显然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3.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在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的责任。ISP对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保护的责任,包括:在用户申请或开始使用服务时告知使用因特网可能带来的对个人权利的危害;告知用户可以合法使用的降低风险的技术方法;采取适当的步骤和技术保护个人的权利,特别是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秘密性,以及网络和基于网络提供的服务的物理和逻辑上的安全;告知用户匿名访问因特网及参加一些活动的权利;不为促销目的而使用数据,除非得到用户的许可;对适当使用数据负有责任,必须向用户明确个人权利保护措施;在用户开始使用服务或访问ISP站点时告知其所采集、处理、存储的信息内容、方式、目的和使用期限;在网上公布数据应谨慎。

目前,网上的许多服务都是免费的,如免费电子邮箱、免费下载软件、免费登录为用户或会员以接收一些信息以及一些免费的咨询服务等,然而人们发现在接受这些免费服务时,必经的一道程序就是登录个人的一些资料,如姓名、地址、工作、兴趣爱好等,服务提供商会声称这是为了方便管理,但是,也存在着服务商将这些信息挪作他用甚至出卖的可能。

三、安全技术对网络隐私权保护

1.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技术的完善,这些技术包括:密码技术、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信息流控制技术、数据保护技术、软件保护技术、病毒检测及清除技术、内容分类识别和过滤技术、系统安全监测报警技术等。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Firewall)是近年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安全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被保护网络)。

(2)加密技术。数据加密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形式,它可以从根本上满足信息完整性的要求,是一种主动安全防范策略。数据加密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将明文转换成为无意义的密文,阻止非法用户理解原始数据,从而确保数据的保密性。

(3)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Digital??Signature)技术是将摘要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发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在电子商务安全保密系统中,数字签名技术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电子商务安全服务中的源鉴别、完整性服务、不可否认服务中都要用到数字签名技术。

(4)数字时间戳技术。在电子商务交易的文件中,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是证明文件有效性的主要内容。在签名时加上一个时间标记,即有数字时间戳(DigitaTime-stamp)的数字签名方案:验证签名的人或以确认签名是来自该小组,却不知道是小组中的哪一个人签署的。指定批准人签名的真实性,其他任何人除了得到该指定人或签名者本人的帮助,否则不能验证签名。

2.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协议

(1)安全套接层协议(SecureSocketsLayer,SSL)。SSL是由NetscapeCommunication公司1994年设计开发的,主要用于提高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的安全系数。SSL的整个概念可以被总结为:一个保证任何安装了安全套接层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事务安全的协议,该协议向基于TCP/IP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提供了客户端与服务的鉴别、数据完整性及信息机密性等安全措施。

(2)安全电子交易公告(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s,SET)。SET是为在线交易设立的一个开放的、以电子货币为基础的电子付款系统规范。SET在保留对客户信用卡认证的前提下,又增加了对商家身份的认证。SET已成为全球网络的工业标准。

(3)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HTTP)。依靠密钥的加密,保证Web站点间的交换信息传输的安全性。SHTTP对HT-TP的安全性进行了扩充,增加了报文的安全性,是基于SSL技术上发展的。该协议向互联网的应用提供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抵赖性及机密性等安全措施。

(4)安全交易技术协议(STT)。STT将认证与解密在浏览器中分离开,以提高安全控制能力。

(5)UN/EDIFACT标准。UN/EDIFACT报文是唯一的国际通用的电子商务标准。

3.P2P技术与网络信息安全。P2P(Peer-to-Peer,即对等网络)是近年来广受IT业界关注的一个概念。P2P是一种分布式网络,最根本的思想,同时它与C/S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网络中的节点(peer)既可以获取其它节点的资源或服务,同时,又是资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即兼具Client和Server的双重身份。一般P2P网络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包括通讯、服务和资源消费。

(1)隐私安全性

①目前的Internet通用协议不支持隐藏通信端地址的功能。攻击者可以监控用户的流量特征,获得IP地址。甚至可以使用一些跟踪软件直接从IP地址追踪到个人用户。SSL之类的加密机制能够防止其他人获得通信的内容,但是这些机制并不能隐藏是谁发送了这些信息。而在P2P中,系统要求每个匿名用户同时也是服务器,为其他用户提供匿名服务。由于信息的传输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进行而无需经过某个集中环节,用户的隐私信息被窃听和泄漏的可能性大大缩小。P2P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攻击者不易找到明确的攻击目标,在一个大规模的环境中,任何一次通信都可能包含许多潜在的用户。

②目前解决Internet隐私问题主要采用中继转发的技术方法,从而将通信的参与者隐藏在众多的网络实体之中。而在P2P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提供中继转发的功能,因而大大提高了匿名通讯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

(2)对等诚信

为使得P2P技术在更多的电子商务中发挥作用,必须考虑到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任问题。实际上,对等诚信由于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并且不需要复杂的集中管理,可能是未来各种网络加强信任管理的必然选择。

对等诚信的一个关键是量化节点的信誉度。或者说需要建立一个基于P2P的信誉度模型。信誉度模型通过预测网络的状态来提高分布式系统的可靠性。一个比较成功的信誉度应用例子是在线拍卖系统eBay。在eBay的信誉度模型中,买卖双方在每次交易以后可以相互提升信誉度,一名用户的总的信誉度为过去6个月中这些信誉度的总和。eBay依靠一个中心来管理和存储信誉度。同样,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对等点也可以在每次交易以后相互提升信誉度,就象在eBay中一样。例如,对等点i每次从j下载文件时,它的信誉度就提升(1)或降低(-1)。如果被下载的文件是不可信的,或是被篡改过的,或者下载被中断等,则对等点i会把本次交易的信誉度记为负值(-1)。就象在eBay中一样,我们可以把局部信誉度定义为对等点i从对等点j下载文件的所有交易的信誉度之和。

每个对等点i可以存贮它自身与对等点j的满意的交易数,以及不满意的交易数,则可定义为:

Sij=sat(i,j)-unsat(i,j)

四、电子商务中的隐私安全对策

1.加强网络隐私安全管理。我国网络隐私安全管理除现有的部门分工外,要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信息安全领导机构,才能有效地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职能,研究未来趋势,制定宏观政策,实施重大决定。

2.加快网络隐私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加强与国外的经验技术交流,及时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安全防范手段和技术措施,确保在较高层次上处于主动。

3.开展网络隐私安全立法和执法。加快立法进程,健全法律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吸取和借鉴国外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先进经验,对现行法律体系进行修改与补充,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4.抓紧网络隐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经济要害部门的基础设施要通过建设一系列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来实现。为此,需要建立中国的公开密钥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产品检测评估基础设施、应急响应处理基础设施等。

5.建立网络风险防范机制。在网络建设与经营中,因为安全技术滞后、道德规范苍白、法律疲软等原因,往往会使电子商务陷于困境,这就必须建立网络风险防范机制。建议网络经营者可以在保险标的范围内允许标保的财产进行标保,并在出险后进行理赔。

6.强化网络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关键芯片与内核编程技术和安全基础理论。统一组织进行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以创新的思想,超越固有的约束,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体系。

7.注重网络建设的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局部性的网络就不能互连、互通、互动,没有技术规范也难以形成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目前,国际上出现许多关于网络隐私安全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目的就是要在统一的网络环境中保证隐私信息的绝对安全。我们应从这种趋势中得到启示,在同国际接轨的同时,拿出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国际潮流的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

[1]屈云波.电子商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2]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赵战生.我国信息安全及其技术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