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0:06:18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1

关键词:城乡差距;教学理念;信息素质

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中小学课程建设而言,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重庆市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程度却呈现出参差不齐、城乡差距大的特点,下面就信息技术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分析。

1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教学建议

1.1重视不够,教学思想有待改变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广,我国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对于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中小学学校强调主课教学,忽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很多学校还是以“升学”为主导思想、主要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或者课程安排松散。背离了中小学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思想。

1.2学生积极性不高,需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激情

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程当作娱乐课、休闲课,认真学与不认真学,学得好与学不好都无所谓,因此学生就比较松散,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做其它科目的作业,或者复习其它科目的内容。有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完全就想着上网聊天,打游戏。

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既然他们喜欢上网聊天,就以聊天为切入点,扩展网络更多有意义有趣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例如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料,了解其它学习动态,利用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便宜的学习工具书,了解网络购物中的欺诈行为。同样,他们喜欢打游戏,介绍一些有趣味的教学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导向的让学生认识游戏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让他们意识到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还可以从游戏的设计入手,讲解其它一些学习软件,促进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对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基础。

1.3教学理念陈旧,需要进一步改新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为此,我们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两个方面。这里明确指出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两种教学形式(专门课程式与学科渗透式)。我们不但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各种传统的与现代的信息工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与模式有多种。除采用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外,还可采用课外活动模式、家庭教育模式、远程协作学习模式。其中,基于项目活动的教学模式能较好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的结合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1.4教师资历有待专业化

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资历有限,一部分教师是从其它课程教师转型而来,计算机相关知识基础相对欠缺,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不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基于课本知识,从而教学上形式单一,不灵活,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小学应引入更多更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对原有的教师进行全面的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2

一、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对于师资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信息技术与艺术两个专业的跨度较大,所以造成了教师很难精通两个专业。要做到它们的相互融合并在课程的教学中灵活运用,成为教学中仍需努力的一个方向。在电脑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作为教学硬件的配备情况也并不乐观。因正版软件价钱较高,所以很难实现在教学中全部使用正版软件。电脑设计对于硬件也有较高的要求,现实教学中电脑设备更新慢,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运行速度迟缓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教学进程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材方面,专为电脑设计专业撰写的优秀教材较少。虽然市面上关于电脑辅助设计的书籍很多,但仍有些许不足,尤其在理论与实例的结合方面缺少联系,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辅助专业教学。其中,示范性的讲解只注重单方面的功能,如:操作性,并没有延伸到艺术美学方面,配套的练习也不够丰富。这也是造成这个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分离的一个原因。如:在Photo-shop课程中,对于功能的应用讲解的比较详细,但对于颜色搭配,构图比例等问题缺少分析;在AutoCAD课程中,对于较难理解的空间结构应当配合实例和图片加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结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影响到了艺术、制作、生产等各个行业。二十世纪,在包豪斯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言论影响下开始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运动。信息技术的介入将设计的内涵提升为技术、艺术、人文三维一体的新境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觉盛宴、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作为一种表现的媒介,它不仅缩短了劳动时间也降低了商业成本,使设计者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脑美术是对传统艺术创作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设计工具的改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品的表现,设计师的思想仍然是一切作品的创作源泉。所以,美术课程对于培养设计师的美感和思维是及其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一名真正的设计师一定要保持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和修养的意识,对设计创意要有不断追求的动力。在一件成功的电脑设计作品中,通过电脑表现出极强的视觉传达效果是打动观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艺术风格和技术功能上应该是统一、融合的,并不是一味的强调电脑特技带来的强烈效果,作品要表现的诉求、内涵、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脱离了以电脑为媒介的设计作品相对比较单一,所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对于设计者是不可忽视的。优秀的作品需要作者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和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既要表现出作品的与众不同,又要准确、突出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因此,电脑设计作为一类综合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在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做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发展。

三、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课程结合的形式与内容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作为教育者,应当正确的认识在电脑设计专业的课程中信息技术和美术的关系。作为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教师队伍应当将知识面扩宽,将信息量扩大,把所授课程的相关和连带专业知识学习到位,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课程的开展、开发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体系,更好地联系实际,服务于教学工作。针对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比如教材的不全面性,可根据所在地区和学生的特点完善教材。保证电脑设计专业的课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和基础,展示和体现服从美学构图和色彩的内容与精神。在教学内容上,以实际案例为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实际工作项目的掌握和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开设优秀作品赏析、参观画展等课程加强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教学中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通过对实际项目的实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并且掌握项目的制作思路和流程,将课程的任务在实践中完成。从而根据学生情况、城市环境等,整合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完整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教学氛围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针对教学与实际缺乏联系的弊端,应加强教学与市场相结合,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为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搭建平台。并充分利用实训室、创建工作室,对内可以承接学校的报刊、活动的宣传工作,对外以公司运行的形式,通过与企业的业务往来,为学生创造实际的练兵场,提倡勤工俭学的作风,也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合理的经济支配能力和综合素质。

电脑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因此需要信息技术提供的表达手法为表现手段,需要艺术美学提供的思维精神为提升方式,所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优秀的作品是信息技术与艺术精神的完美结合。在电脑美术的教学中,需要教育者重视这两者的结合与拓展,从而为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宏.电脑美术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3):167.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STEM教育;应用模式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采用STEM教育应用模式,不仅看到了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升华性作用,还看到其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和国内国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STEM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对此教育模式采用相应的应用模式去呼应契合,从而达到教育改革需要的效果。

一、了解STEM教育

(一)STEM教育的定义。STEM教育由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元素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里所遇到的问题其解决方式总是多方面知识的合成。此教育趋向于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四方面的能力,为国家战略性发展培养更多全方面的人才,从而提高竞争力,增强话语权。(二)STEM教育的独特性。STEM教育更加切合实际。如今的社会在发展,对科学技术等需求越来越大,不仅仅国内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越发科技化,还有国际竞争也日益与科技挂钩。STEM教育所培养的四个能力就能更符合时代的实际,对当今社会的问题能提出实际性的解决措施。STEM教育更具有全面性。此教育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四个培养方向基本囊括了如今社会的热门领域,所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单方面类型人才的重复生产,而是面对社会需求和未来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最佳人才类型[1]。目前也只有STEM教育具有培养此种人才的能力。

二、STEM教育的意义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选择STEM教育应用模式,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STEM教育应用模式的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会增强课程的操作性,与科学和工程有了新的接触;于学生而言,课程学习难度增加,但实用性增强,也给学生提供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选择。

三、STEM教育运用模式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里的体现

(一)基础巩固。关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基本的数据处理,以前的教育只能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扩展,而增加的新知识并不多。而STEM教育模式的运用,给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四个方面的参考方向,可将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融合到信息技术里面,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二)创新性。STEM教育与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相联系必然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大学里的信息技术课程会教予学生有关APP制作和网页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但只有少数高校能把这方面知识讲透彻,并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SETM教育里技术方面的知识给信息技术课程里有关APP制作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技术是面向社会要求的,并有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很多个性化鲜明的APP是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在内,用数据说话,技术含量极高。例如,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就是用滑竿自制卡尺,这个卡尺的制作就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和STEM教育的结合。这是一项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采用了STEM教育里面的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展现了创新的思维。(三)面向市场。STEM教育模式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结合,让这个课程更面向实际生活,即国内外市场,增强了竞争力。数学领域的函数公式、各种统计方式等编译成相应的程序输入信息,可为数据提供更快捷精确的计算。游戏编程可用来评析教学质量。游戏编程若要达到一种较高的水平需要融入一些科学设计和工程理念进去,才能有较好的体验,才会显示出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对意义。[2]例如,目前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中小学和各大高校都已经将STEM教育模式融入实际的课堂,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将其也纳入了教学质量的考核之中,做好了带头的榜样。STEM教育不仅仅是国际教育界所热议的话题,也是国内师生都应有所了解的。(四)存在的问题。STEM教育是一种面向现代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呼应的教育,其全面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是目前其他教育所无可比拟的。正是因为具有优越性,此种教育才对现在仍占据主导地位的填鸭式教育有巨大的冲击。高校都愿意改变教育模式,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以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姿态去接纳STEM教育。这所需要的时日还是比较长久。大学信息技术课程选择STEM教育模式并积极适应这种模式是对高校自身和教师学生的负责。

四、结语

STEM教育是教育领域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未来一定是教育界的主流。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与STEM教育模式的接轨,为我国尖端产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复合型人才,使我国面对世界各国的挑战时有了强大的后备军。信息技术的安全,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等的完美融合。也许目前STEM教育并没有推广到所有地区,但是其必然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欢.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STEM教育应用模式[J].高教学刊,2017(11):44-45.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质量

正文: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而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素养和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必须达到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为实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下面结合我校实际与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浅析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一、高标准创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系统环境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高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是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若无软、硬件环境保障,谈何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校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规划,在坚持"功能上的先进性,教学上的实用性,结构上的整体性"的原则基础上,每年划出一定的资金,完成相应设备的配置。近年来,我校已投入上百万元,保证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教室有128台工作站,并均配有服务器与教师机,并安装有网络教室控制设备。软件配置上包括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需所有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教师机配有网络教学软件远志公司的LANSTAR。

2、多媒体教室:共有3间,内有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液晶投影机、实物展示台、音响设备等。

3、师生音像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以及校园网络中心。

以上各环境已初步建成校园网。这些软、硬件系统环境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要性的宣传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前不是中学高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与教学的开展。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是使我们的教育行政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到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能否成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领导具有了这种新理念后,必然会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而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打好教学氛围。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他们的成长与学习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实例,使他们尝到具有这种能力后对学习其它学科有巨大帮助的甜头。这样学生就有了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动力。有了领导的重视与学生的主动求学,搞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有了内部的动力与外部的条件了。这就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要搞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必须具有一组爱岗敬业、专业知识精堪、同时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高素质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师资相对的比其它学科薄弱。信息技术又是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因而对教师的知识的更新要求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培养与培训,使之能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是有力的,对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是大力支持的。我校现有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4人,其中一人99年度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二人是省级"计算机骨干教师"。4位教师都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这就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好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系统;领导与学生的观念更新了(领导重视了,学生肯学了);具有了一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课任教师了。三个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条件都具备了后,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我们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中学的课堂,时间还是很短的,是一门新学科、有新特色。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上,我们必须采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具有本学科特色的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想、方法与手段。下面介绍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成功,达到师生教学相长,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探索。

方法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富含创新意识的一门学科,是非常适宜实施互动式教学的一门中学新课程。首先,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条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互动式教学,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成熟,更为互动式教学插上了飞跃的翅膀。信息技术教学的互动性能体现教学双方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善思考,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科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我们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互动性教学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讲授法,采用老师讲授与学生使用交互式CAI学习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接触计算机的人往往会觉得难以入门,或者在使用过程会因一点微小的失误而茫然失措,或者会为开关机先按哪个按钮而烦恼。教师的讲授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而采用一些CAI软件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开天辟地》、《万事无悠》等,另外教师自制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课件。通过界面图形化,可视化,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吸收,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又将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这样会使学生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并不断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信息可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教学时的课堂气氛,作业的完成情况,测验、考试情况分析等方面,还有学生的提问,发现、创新、实践方面也能够获取教学信息。利用所获信息教师可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侧重点,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实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互动式。我们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生,可配合思想教育,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详加讲解,配以教学光盘,通过上机指导实践使学生掌握等,要求教学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育。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二:强化上机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设计好上机实践的任务。那么,如何来设计上机实践的任务呢?任务不宜定的太死,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模块设计科学的任务。例如: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的上机实践可设计如下的任务:每位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期班刊,要求:①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②班刊应含有艺术字、图像、图形、各种风格的文字以及表格。③作品完成后,学生互相评测。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提供上网、数码相机等技术与设备。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任务设计得好,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培养。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必须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永恒追求的主题。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为了使青少年学生的各项素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趋势,使青少年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国家教育部近年来多次明确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课列为各类中小学的必修课范围,2003年国家教育部明确将信息技术课确定为中考和高考学生会考的必考科目,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信息技术不仅会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教育观念、思想观点、教学内容等方面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来说,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高度融合发展,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深度,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使祖国的未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谋得主动,是我们新一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初心和使命。

1信息技术教育的鲜明特点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按照我国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来分析,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应用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特点。1.1综合性特点。现阶段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性,信息技术教育较其他基础学科不同,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它涵盖包括了众多基础科学的内容,如数学基础知识、信息论、方法论、控制论知识等。根据我国教育界对信息技术课程通常的分类,它兼具基础理科课程、劳动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和综合活动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日常的基础教学中,应该突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综合性特点,淡化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性特点,突出使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的理论、原理,突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发挥其综合性强的特点。1.2发展性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普通的硬件设施通常18个月就完成一次升级换代,软硬件开发的成就往往是突破性的,时常会有新的观点被提出、新的领域被开启,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突出的发展性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养长避短,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情,从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选择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为基础内容具有广泛的朴实性、具有灵活的迁移性,也越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1.3应用实践性特点。人们常讲,“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集合人类通用智慧的重要工具”,应用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实践,它的学习、使用、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所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必须突出它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深化“强化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突出实践”的教学理念,多开展上机实践操作,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水平。1.4趣味性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原理特别枯燥乏味,不易激发起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多青少年学生就是通过玩游戏等途径体验到了计算机的趣味性,才迷上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趣味性突出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和激发,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深厚兴趣。

2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途径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效果的高效化、能力素质培养的始终化是素质教育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效果。2.1以典型“任务”的完成为教学目标。在教育部颁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要以典型“任务”的完成作为知识及技能传授的目标。只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明确建立,“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建立“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才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例如,笔者在进行Word基本操作教学时,就针对该课的教学重难点,向学生明确布置了相应的实践内容。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文字处理、排版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片短文的录入,并对文本格式提出了详细要求,正文字体:仿宋GB2312,三号。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二级标题:楷体GB2312,三号。三级标题:仿宋GB2312,加粗,三号。其他格式要求:行距为30磅,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并按要求插入页码。通过践行“任务驱动”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快速地突破了该课程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2.2建立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解决以往“填鸭式”“封闭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应用载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探索建立多样化、高效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启静态的演示、讲解模式,动态的练习模式及网络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地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例如,在进行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图文混排一课的相关内容教学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视频,对重点的操作要求及技巧进行了讲解,对“图文混排”的示例,用教室白板进行了静态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通过这样“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2.3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注重与其他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对不同学科进行分科使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条理和脉络有了系统性的认识,而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会使分化了的各学科、各类要素形成有机的、紧密的、高度关联的一个整体,笔者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要以信息技术的学科内容为有效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相关的知识内容渗透进来,不但可以使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得到极大丰富、教学方法得到有效扩展,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全方位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2.4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已经深深融入到了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建议,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上教者要多思考、多观察,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和“闪光点”,进行有效引导和激发,使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惯性,走向高效学习的快车道。

3结语

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果的长足发展永远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去探索解决,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新的窗口,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利用信息工具。

参考文献

[1]刘颖颖.信息技术在培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127.

[2]王广刚.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N].中国教师报,2017-11-15(5).

[3]张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同伴互评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董玉琦,钱松岭.信息社会学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课程育人功能的落脚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5):9.

[5]任友群.新时代,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课[J].人民教育,2019(1):26-29.

[6]穆肃,董经,唐冬梅,等.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对学生活动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9(8):91-98.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6

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现在也有教育专家认为:"今天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以后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整合学习过程中的示范功能及终身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功能不用说是显而易见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整合而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单纯的讲解技术目前有效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失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点;要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就必须在课程中体现整合这是由它的基础性、工具性、高速发展性决定的。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7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特征及应用设计原则

1.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特征。当前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其应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实际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应用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形式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学习的内容在这一形式下就相对较小,基本是单向的主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也不长,基本是在五分钟到八分钟左右,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精神集中规律,所以在学习的效率上就能由此而得到提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其在学习技术的现代化特征上也有着重要的体现,由于微课程最为突出的就是微视频,是在简单的文字图片以及音乐等内容形式下进行创造的学习平台,在不断的发展中通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微课学习也能够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所以能够将现代化的特征得以充分体现。再者就是微课学习的应用多样化特征以及学习主题的聚焦化特征。

2.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设计原则。将微课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进行应用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就是要能掌握时间简短的原则在应用中得以充分体现。要能和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认知特点等得到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多是在五分钟左右,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会相应的增长在十分钟左右。故此对微课教学进行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进行时间设计,把握好所要传授的内容,避免复杂化。另外就是要在微课切入正题的时间上能迅速,内容要短小精悍,形式类型要能体现出多样化,只有将这些相应的原则得以遵守才能将教学的效率得以最大化的呈现。

二、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将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进行应用,要能按照相应的方法来实施,要能结合知识的类型特点来进行设计微课,信息技术课堂知识主要分为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等。程序性知识微课主要是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进行掌握,要能为学生留出实践的时间,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将概念理解得以深化,并在此基础上对技能的提升得以强化。所以这就要求微课的操作内容必须是简单易懂的,比较容易适合学生进行模仿,例如:对指法的练习过程中,针对基准键的联系通过微课进行应用之后,要能够留出几秒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基准键位加以校对,然后将手指移开再次进行练习,从而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就能让学生得到反思并熟练的掌握基准建的指法。

2.强化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对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将微课在其中进行应用要能和其他的学科相结合,这样才能使知识面和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加强。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微课教学的设计要和这一单元以及具体的内容加以设计,并要能够分析这一内容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从而将其得到有机的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能够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微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对小学信息技术中应用微课对主题为玩“纸牌”游戏的内容进行讲述中,要能将活动作为驱动得以强调,并将微课作为重要的支撑来开展。首先要能够依照活动的主题开展活动,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将微课的作用得以充分应用,将纸牌游戏的操作方法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视频的学习形成一个印象,然后老师引导着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将程序管理器窗口中的游戏组图标进行双击然后打开游戏组窗口,再进行双击纸牌程序的图标,这样就打开了纸牌游戏的窗口。其次就是对纸牌游戏的规则进行讲述,微课中的幻灯片形式的方法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老师的演示过程中和学生进行实际的交流,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微课的作用下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目的得以实现。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知识视野;综合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关知识点和技能。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自制力较差。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兴趣和能力培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一、创设情境,积极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创设恰当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动手动脑,操作探究,不断取得进步。学习的成就感会演变成一种学习乐趣,能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教师精心设计了一节“圣诞老人来啦”的教学活动。教师先对信息技术教室进行装扮,当学生进入教室后,会看到温馨的画面。同时,教师还特意下载了“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营造欢乐和谐的教学氛围。伴随着温馨的画面和悦耳的歌声,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完成了一幅“圣诞老人来啦”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画图能力。

二、加入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化教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渐渐被学生和教师所接受,那些适应教学的小游戏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寓教于乐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营造出一个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PPT的制作这节课时,教师可将利用PPT模板制作校园风景图的比赛引入课堂,看看哪些同学制作得精美,制作的速度快。强烈的好胜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制作,他们相互讨论交流,互帮互助。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竞技游戏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挑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健康有趣的课堂小游戏可以给予学生无穷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交流。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教会学生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画图创作课中,教师可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上机操作,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拟主题,小组合作创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由性,满足了他们喜欢动手操作的愿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他们最喜欢的画图操作,尽量不打断学生的画图思路,让学生在绘画中思考,在绘画中发现问题,在绘画中合作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画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学生最后呈现的作品让人颇感惊喜和欣慰,大多数作品在线条、色彩搭配和构图上都显示出较高的水平,细节处理也很到位,而且每个学生的画都或多或少展露了自己独特的一面,充分展示了“个性美”。

四、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打破学科壁垒,挖掘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融合点,有效进行渗透,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例如,在一次美术课上,美术教师要求学生画的作品是“美丽的海底世界”,而这一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主题也恰好是“美丽的海底世界”。教师告诉学生不仅可以在纸上作画,也可以用电脑作画。对于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美术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在教学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时,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会学生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利用网络预习语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和歌曲。当然,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到的信息量会非常大,不可能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实用性强,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值得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深入思考。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佳.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2017(13).

[2]陆永来.信息技术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2).

[3]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4]郭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3(24).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9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应用探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在教学活动当中得到重视,而微课就是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全新模式的教学方案,它被广泛应用在中职教学课堂当中,微课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微课教学可以全方位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反映给学生,因为微课教学采用的是新媒体教学的手段利用视频教学。这样一来,视频当中丰富的情境以及文字图片录音等都可以刺激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使得他们在课堂当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微课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学生同时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微课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的教学特点和优势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视频教学,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的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掌握。微课不仅仅是在教学课堂中开展,而是围绕再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包括课外教学实践等。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传统教学大多是教师依据教材进行讲学,教师占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严重缺失,而微课教学的课程资源是相对独立的部分,而且课程资源大都分成独立的章节以及不同的专题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部分可以选择“暂停”或者“回放”等,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1.时间短。众所周知,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5~30分钟,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长大都是45分钟,学生往往在最后的时间注意力不集中。微课时长短小而精悍,它按照专题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知识点,时长大都是在600秒以内,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课程安排,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多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2.微课的教学主题比较小。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比较的短的时间内利用科学的阐述和分析获取大量的权威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微课中目标明确的课程进行讲学,这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理解,避免相近知识内容的混淆。3.微课的教学功能十分强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课依靠便捷的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依靠视频展示出来,而且其使用的途径和范围也十分多元化,教学功能极强,使传统的教学的功能得到释放。

二、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在中职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觉得课程非常枯燥,无疑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这就使得基础较差的同学不能够跟上教学的进度从而对于课程更加失去了兴趣,成绩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1.课前预习。中职学生一般自制力都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活动当中就应当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利用微课教学就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课前预习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学生应该具有充足的时间来,利用微课方式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将遇到的问题整理并记录下来,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地时间,然后在教学课堂当中将问题反映给教师,教师就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举个例子来说,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中都会学到电子表格Excel的操作,它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日后的实践当中也很容易遇到。使用微课这个全新的模式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还可以按照特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整体的排序,如按照成绩的高低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得到了很好地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学生预习结束以后还可以自行操作,找到自己薄弱之处。2.课中集中进行指导。利用微课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然后再提出自己在学习以后遇到的问题,或者先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然后教师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答疑。其次,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利用多媒体操作实践讲。在微课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在讲解内容的时候可以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参照具体的实例进行知识点的阐述。最后,在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应该多多让学生交流合作,划分学习小组并给各个小组派发问题,让其进行交流沟通后上台进行实践操作的演讲,也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来考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3.课后延伸活动。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微课教学这个方式还起到一定的巩固和延伸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总结性的微课课程,通过观看课程对自己课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从而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成的体系架构。此外,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知识进行巩固性的复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进行专题化筛选,帮助学生对不同专题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现代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主要论述了微课教学方式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微课教学方式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效率地提升,拓展了教学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微课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微课这一教学方式还在不断地发展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余腊梅.因势利导,收放有度———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运用[J].好家长,2016,(30).

[2]王妍.中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46):147

[3]沈春根.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7,(05):84.

[4]袁露.探讨中职计算机课堂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新课程,2015,(03):104.

[5]余腊梅.因势利导收放有度———谈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0):92.

信息技术课程范文篇10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相关的问题等。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课程开设的起点不同,内容重复建设

查看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开设的时间发现:有的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有的学校小学四、五年级才开始,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起点上是不同的。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的讲述,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像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内容分别有84.14%、28.28%、39.31%的初中生在小学阶段都学过。看来升入初中后仍要重复学习这些内容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访谈中得知许多被采访者认为重复学习是没有必要的。编写教材时为照顾起点低的,导致不同学段教材内容上的反复,教材建设的不合理。

1.2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中小学都相应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在初中开设的时间还很短,使得有些学校的领导以及相应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在意识上不够重视。1.2.1教学观念的滞后从和教师的交谈中就能感觉到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他们始终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从而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这在问卷统计中也有所体现,只有15.91%的学生认为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课,并能经常举办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竞赛。84.09%的学生认为,学校只能保证信息技术课按时按量完成,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比如在小学组的问卷调查中,42%的学生认为,在期末复习阶段信息技术课通常是让给其它主课、自主自习等。而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走访得出,由于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考试的主科科目上,大多数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讲完每节课程内容后都会留出10多分钟让学生做其它课的作业。由此可见,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阻碍了其发展。1.2.2机房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有24.3%的初中学生认为学校机房机器配置太差,有的甚至都开不了机,30.56%的学生反应电脑上安装的软件基本都过时了,更严重的是有9.03%的学生选择不怎么上机,机房就是一个摆设这个选项。这就说明学校的硬件设施并不完善。

1.3信息技术教师受到多方面限制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但是,在很多中小学里,他们的地位和现状却令人担忧,甚至被视为“弱势群体”。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很难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创新和改善。1.3.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低、师资力量薄弱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总结,有35.66%的学生认为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仅仅是一般水平,4.2%的表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中途转岗过来的,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甚至有22.08%的学生说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都不讲课,只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上网。1.3.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单调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讲课方式仍然是传统古板乏味的方式,甚至板着脸,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都是被动地听课,仅有30.34%的教师使用“讲练结合”的方法。1.3.3评价的体系单一不健全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主要还是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但是从问卷调查中发现,15.28%的学生反应信息技术课程每学期都不考试,这就造成了不考试的科目难以发展的局面。而在访问中发现,有的学校的即使是考试,其评价方式也只是停留在上机考试或考卷考试。评价的体系单一不健全。

1.4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提不起兴趣

1.4.1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初中生来自于不同小学,由于在小学的课程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范,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都不相同,这也使得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同。1.4.2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提不起兴趣在小学组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占69.4%,但有38.8%的小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讲课刻板无聊,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扼杀了学生最初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4.29%的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兴趣。这只是以200份调查问卷为基础,似乎数据的比例不高,但是若把受访者的数量扩大,想必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了当下刻不容缓的事。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影响和阻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2.1统一中小学阶段的教材

编写教材时,从小学到初中阶段要有统一、明确的教学大纲。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写教材,统一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的起点。即便有些内容需要重复,但要保证这些内容是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加深巩固,而不是没有意义的重复。

2.2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其次,配备齐全完备的机房设施,及时更新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定期维护计算机。最后,各学校应当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学校应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师及时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学校还可以招收计算机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员进校,并对在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4采取差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采取差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所得所获。在初中学生入学时,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动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程度不同的组,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难度不同的任务,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从而激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过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以使评价方式多样化。比如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课题讨论、小型调查研究等以各种形式进行考评。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客观有效的反馈提供了保证。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