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2:34:55

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1

但是,虽然总投资加大,2005年教育信息化市场却并没有出现火热的采购浪潮。教育行业用户和IT厂商都已经看到,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教育行业IT产品“一次购足、顶级配置”的采购模式业已造成系统建成后应用跟不上,设备闲置的现象产生。在如今教育信息化进入应用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行业用户更多的开始考虑应用问题,不再仅仅考虑价格因素,而是兼顾应用性能和将来的升级要求,采购标准日趋理性。

转变采购方向——整合最优资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利用率低、应用水平差、建设盲目性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东西部教育信息化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资金短缺、理论指导不足、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教育部门。

所以,虽然目前市场上有许多IT品牌产品,然而真正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资源却总是寥寥可数,教育行业在资源的海洋里却忍受着资源缺乏的饥渴,业内将市场上这种资源过剩和教育可应用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称之为结构性匮乏。由此,教育信息化采购的一个重要标准形成——从单一的产品采购走向整体产品资源采购方案,更强调稳定性与多样化。此标准不仅对厂商提出了拥有众多产品线的要求,同时要求厂商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产品和方案提供的能力。

根据此标准,我们纵观国内外各个IT品牌企业,三星便是其中既以产品线长著称,又专注于行业市场进行产品整合方案提供的领先IT企业之一。因此,三星行业大客户部获得教育行业市场的成功并不意外。

拓宽建设思路——追求性价比

2004年开始,教育信息化工程就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普教信息化的“百亿工程”深入到三、四级城市。其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规模最大、受益人群最多,深刻影响教育变革的信息化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为教育行业市场和IT市场的一个亮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IT巨头的关注,其中不乏强势挺进中国行业市场的三星行业大客户部。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环境设施恶劣、维护能力薄弱和资金紧张是农村中小学IT产品采购面临的三个客观问题。因此,用户更加从产品的性能、安全性、易扩展性和性价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成熟、先进、易操作、易管理的产业化产品。这又从侧面反应了教育行业市场采购的另一现实标准:好用、够用、实用。

以黑白激光打印机ML1610和网络激光打印机ML2250N两款机型成功入围“2004-2005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星认为:“根据中国农村中小学用户的特点,我们除了要求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外,也要综合考虑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的因素。只有拥有极强经济实用性特点并兼具优质产品性能的产品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

教育也个性——服务以人为本

由于教育行业对产品性价比设置出一套标准,使得大多PC厂商似乎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产品上,而忽略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遇到的实际困难,而这又恰是大多数教育行业用户所关注的。

好服务塑造好形象,对于教育行业的客户来说,服务是衡量厂商是否合格的关键标准。特别是教育行业区域分散,学校并没有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需要厂商能够提供全面、及时周到的服务;而学校师生也非IT专业人才,设备的操作应尽可能的简单、方便。

作为重视人才、立志服务中国社会的跨国企业,三星公司认为:“针对地区分布广、需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教育信息化建设须更加细分市场,为不同需求准确定位,以实现效率最大化。”也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教育行业进入高速普及期,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同时在教育行业内的各种个性化采购标准也日益显现。

面对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形式,要求IT厂商必须能深刻把握教育行业个性化需求,更为关注的是教育信息化在该地区的真正实施效果,除了能够提供最科学的方案,还需拥有最全面的服务。因此,从以人为本的策略出发,厂商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于客户的理念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或许这是三星行业大客户部在教育行业市场频频获单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同样也隐含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前进。教育信息化对IT厂商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也是一个存在着巨大挑战的市场。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2

会上,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旭强对ERM教育资源管理系统(EducationalResourcesManagement)理念进行主题演讲,教育界、企业界人士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发展纷纷发表看法和意见。他们认为,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要素,而教育资源管理(ERM)从这一关键问题出发,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背景]教育信息化“瓶颈”

“头疼+委屈”……记者走访过许多校长,他们谈起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就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我真是头疼,”有位校长告诉记者:“我们投入了十万、百万元建起的校园网根本用不起来。”为什么?可用的教育资源太少。“花几万块钱买来的教育资源产品不大能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已建立起的校园信息平台,有相当比例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切实可用的资源,缺乏教育资源管理的概念。

针对此问题,清华同方思科提出了“ERM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理念。在此次研讨会上,有关专家结合“ERM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理念,分析了目前资源“瓶颈”的主要表现:一是资源库的整合问题。目前的教育应用软件往往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造成了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ERM则通过一个资源系统管理平台整合了教学需要的全部资源;二是资源的可用性不高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厂商仍将眼光放在“收集更多资源”上,将数据容量大作为卖点,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强。ERM从教学的整体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点,提供适合实际应用的资源;三是资源的更新问题。由于目前的教育应用软件采用固化的方式,当教学大纲和教材改变时,原有的资源库结构会变得不适用。ERM新增了开放式的资源库结构动态调整设置的功能,可以随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变而随时调整。

ERM:四位一体全面整合

“教育厂商的责任,是让教师、学生用上符合他们需要的、切实可用的教育资源。”清华同方思科公司在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突破现有教育信息化“瓶颈”提出了创新性的ERM理念。

ERM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EducationalResourcesManagement)的英文缩写,与以往的教育资源库产品不同的是,它不再是简单的资源罗列与堆积,而是通过对教育资源产生、教育资源分享、教育资源使用、教育资源评价的动态循环管理,对原始数据(如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半成品(如课件)、成品(如教案)等形式的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了校内资源管理、区域网络管理、Web资源管理、教师评估管理和资源共建共享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功能。

孙旭强认为,在技术日益成熟的环境下,信息化对教育的意义将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因此,厂商不应该寄希望于一项新技术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ERM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综合考虑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从教学资源的挖掘、整合、管理、分析、应用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从核心意义上讲,ERM不是某种单独的创新技术,而是将众多教育信息化先进技术和经验组进行系统整合的全新方法论和理念,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教育应用软件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问题,从而全面突破传统教育软件的应用范围、使用效果和实用价值,实现提升教育信息化价值的最终目标。

专家认为,ERM系统在解决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一系列难题上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清华同方思科教育资源管理系统(TF-ERM)采用了国家最新的《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将学校中电子文档方式的优秀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全面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并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实现资源的增值。同时,它还具有电子评估功能,校长及教育系统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电子货币等多种评估方式,浏览和评估学校、教师的教案,了解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评比的方式不断激励教师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ERM的资源共建共享功能,则让学校将最优秀的教育成果掌握在学校而不是教师个人手中,通过教师们的教案和课件的不断积累,使学校的资源库实现资源的持续进化,最终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资源库。此外,学校还能通过网络下载等方式,将ERM推出的由众多教育专家提供的最新教师培训资料加入到资源库中,节省以往花在教师培训上的大量人力和资金成本。

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中,教师是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主体,他们最希望的是通过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的效率。ERM可以让教师利用教案模板、媒体处理工具、课件制作工具高效地生成所需教案和课件,全面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浏览器(B/S)的方式,在校园信息平台上进行资源的储存归类,实现知识教育价值链的全面增值。不仅如此,ERM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整合平台,还具备了共建共享机制,教师可以随时加入最新的教育资源,不但满足新的教学需求,同时,也激励了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的积极性。

学生是信息化教学的最终受益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是最重要的。ERM的应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ERM系统建构的信息交流平台,不仅让教师使用,通过分级权限的设定,学生也能够进入,这使得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从过去的课堂时间延展到了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站随时下载教案和教学辅助资源(如课外资料、图书等),并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大大提高了基础教育的互动性,实现了由教向学的转化。此外,ERM系统所构建的情景式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使教师可以轻松制作出含有翔实的辅助资料、图片、动画的电子教案,为学生提供情景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是从系统角度出发,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考虑到了教育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学校贴心定制了各种简便实用的功能,ERM才能被称作“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全”的教育资源管理软件。

在ERM的系统理念指导下,清华同方思科教育资源管理系统(TF-ERM)通过四位一体的方式,将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教育应用工具、教育动态升级服务四大特色功能进行整合,全面突破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瓶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教育资源的管理功能,通过以一个统一管理平台为核心的方式,对学校的各类资源和课件进行优化、整合,改善了以往教育应用软件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造成资源管理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同时,由于对教师的备课也采取了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教师对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为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普及开辟了道路。

与会专家呼吁,开发教育资源软件,不应该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的形式,不应该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翻版,而应该尽可能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资源,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达到最恰当和最优化,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能用得起来。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软件厂商的参与,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ERM这样的标准和理念的出台。基于ERM理念而推出的清华同方思科教育资源管理系统(TF-ERM),是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并将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瓶颈”的突破。

[案例]ERM:变革传统教育模式

引入ERM理念,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学校教学与管理中,对传统教育模式起到了变革性的推动作用,受益匪浅。

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化,构建起交流平台,全面提高了基础教育的互动性。大兴黄村二中建成了千兆主干的校园网和自己的门户网站,却一直愁于网上没有可用的内容。采用清华同方思科公司的TF-ERM后,校园网的内容丰富起来,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平台也建了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过建立教学评估和教师培训机制,全面提高了教师应用的积极性。北京石景山实验小学虽然教学水平很高,但也存在着教育资源应用程度低的问题。采用TF-ERM,学校开展了电子教案的评比,通过教师实际应用,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高效实用的教学应用工具,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大幅提高。教师们需要一个丰富可用的资源库,更需要有使用简单、快捷的工具,以快速获得各类学科的教育资源,再灵活、创新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科研中。北京通州后南仓小学的教师以往在信息化应用中最头痛的就是没有便利的工具,在使用了TF-ERM后,通过教案模板和各种媒体处理工具,制作教案的效率全面提高。

通过共建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持续进化。北京房山霞云岭中学由于校长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强的意识,已经积累了200G的学校自有资源,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库软件进行管理,只好以目录的方式存储。通过TF-ERM,不但将以往的资源整合起来,资源管理和共享也变得轻松了。

为了使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拥有“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全”的优秀基础教育资源库,清华同方思科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清华同方思科基础教育资源应用普及大行动”。通过让利的方式,让新一代教育资源管理系统———TF-ERM的价格定位在绝大多数中小学都能接受的位置,为中小学提供了“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全”的教育资源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清华同方思科将同全国各地上百家合作伙伴一道,通过“百城教育资源应用巡展”、“千所资源应用示范校”、“万所学校教育资源库大试用”的活动掀起一场应用教育资源库的热潮。

ERM引起关注王晓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ERM是企业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值得肯定。ERM重视标准,注重评估,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得比较透彻。

费龙(中央电教馆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关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教育资源的应用和管理,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模板,给需求各不相同的教师提供借鉴。ERM关注用户的价值,抓住了资源应用与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张虹波(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ERM通过四位一体的方式,将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教育应用工具、教育动态升级服务四大特色功能进行整合,对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瓶颈”问题有所突破。

亓效军(北京市海淀区电教馆):真正好的教育软件能够体现四句话:“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素质融进来,让学生视野宽起来,把教与学的负担减下来。”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化初中教育

一、教师必须重视起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和互动的合作关系尤为重要,教育的

1.时代对于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信息化就体现出它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犹如一股锐不可挡的浪潮,风靡全3、必须创新的资源观球,波及到生活中的每一部分,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只是国家指定教科书的忠实执行改革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的者。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进度是统一的,课程终端的统一考试是科学素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平台及各种设备设施。现严格“把守”,学生犹如成为了做题的“机器”。这样,自然就让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更直观、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毫无意识。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课程资源观的创新,为教师拓宽了课程空间和教学视野,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对教育的同时也对教师如何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要求。新课程改信息化是必须的。革的实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由度很大,随之而来的新的

2.是对新课程当前面临困境的需要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涌现,引导发现式、活

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是互为前提,并且互动参与式、讨论交流式、自学辅导式、讲解传授式等等,但是这些助发展。当前,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地加深以及国际教学模式不是孤立的,常常是结合运用,并且依托在教育信息化教育交往的拓展,这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理念新颖、力度空的环境中进行。前,旨在减少以往应试课程过于浓重的指令性色彩,解放课程主学生在“虚拟”的数字化校园中,吸取着丰富的网络信息资体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更是对促进当今教师创造力的充分源,拓展自己的自主学习空间,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型学释放。习、研究式学习等新教学模式,借助于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

二、教育理念更新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能力的个性化发展,通过硬

1.需要创新的新课程内容件集群、数据集中以及应用和服务的集成,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

新课程的内容在长期以来使用的都是全国通用的教科书,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并且有着统一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案。这样,一方面束缚了二、树立正确的教育信息化理念之重要性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优化的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教性和创造性,只是充当了“教书匠”的角色;另一方面束缚了学师如何适应驾驭新的技术,转变观念是前提。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使之受陷于被动的接受课程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受到其教育思想、理念所支配,只有树内容窘境。因此,《新课标》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进取,从而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里,就突显出这次改革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教育信息化无时不在冲击着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面临这样的生活化,赋予课程内容以新鲜的时代气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冲击,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由封闭式验,在生活中感悟,使得课程成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媒介,让两单一化的教育转变为开放式多元化的教育;知识传播型教育转者相融合,真正的使课程内容成为学生生长与发育的一片肥沃变为知识催生型教育;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性教育;整齐划一的土壤。性教育转变为个性教育。以上这些转变,具体在教学上的表现

2、必须创新的课程结构模式为:教学手段由表态的物质载体向多功能的多媒体转变;教学组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4

手工统计的工作流程,决定了传统的统计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统计工作的实践表明,做好经济工作和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统计修养。统计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形成了“计量经济学”,使经济学的面目为之一新,而统计学与管理学的结合产生了“科学管理学派”,使管理学走上了精确化和科学化的道路。统计的应用不仅只限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家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甚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需求量的日益扩大,信息处理的技术就更加复杂,作为信息技术支柱的统计方法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经济管理上将统计工作过程称为统计核算。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占比重最大的部分是统计分析,体现在统计教学中,就是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教学模式也是以统计核算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方法为基本技能的统计职业能力教学体系。概括为以下职业能力的培养:科学认识问题的能力;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准确计算数值的能力;提供管理服务的能力;依据数据建模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传统的统计工作流程是建立在工业化管理理念和机械化技术支持下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技术指标体系。在统计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1)管理数据的收集,明确数据从哪里来,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获取所需的统计数据;(2)管理数据的整合,正确领悟数据处理的专业技术方法,而不是加加减减的数字游戏,强调数据整合的技术特征;(3)管理数据的展示,数据整合结果的表现形式,强调图表的功能;(4)管理数据的基础指标,探讨数据综合的一般模式---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5)数据特征的测度,探讨如何采用特征值对数据进行总括;(6)时序数据的基本规律,探讨时间序列的描述性规律和时间序列的趋势模型;(7)抽样数据的技术分析,探讨概率抽样的方法,重点认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原理;(8)数据关系的模型构造,探讨变量之间关系与密切程度的一系列方法,具体包括:相关模型、回归模型、列联关系模型、方差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以及可靠性检验方法。

2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

现代统计基础理论可分为两大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完全信息条件下对统计数据所做的计算,是对统计数据的基本利用。推断统计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对统计数据所做的推算,是从统计数据中挖掘出丰富信息的法宝。传统的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一个重要因素是,传统的统计核算是建立在手工计算基础上的。面对大量的管理数据,统计人员如何提供真实、完整、系统和及时的统计信息,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服务。信息化条件下,统计数据作为管理资源,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管理数据的收集、加工、传输和分析等,实现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信息化强调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管理效益和效率的提高。信息化更注重管理数据的深度利用,信息化不能只局限在一个部门内部实现。管理信息化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统计核算进行重整,统计教学模式也应将信息技术与统计核算理论进行有效结合,建立适应现代统计分析的知识体系、数据计算模式和信息管理手段等。在信息化统计分析中,大量数据的计算都要依赖计算机来完成的,但具有统计分析功能的软件很多,因此,在统计的实践性教学中,就必须强化统计软件的操作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1-2种统计综合分析软件或专用分析软件,Excel是大多数从业人员所熟悉的具有强大统计分析功能和图表显示功能的专用分析软件,如果教学条件有限不能实现,就必须学会使用Excel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

3重构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统计教学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统计教学模式的变革,体现在专业教育方面的要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或重构,但所有的变革都要以信息化为核心。信息化要求统计职业能力教育以流程为过程的教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并结合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实施自主训练的方式,达到专业胜任能力的提升,所涉课程都以信息为教学起点,以流程操作为训练过程、综合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3.1从科学管理到管理信息化

科学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信息,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增值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保障进行评估,以便有效规划和实时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满足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保证,而且使管理者从注重核算转向支持经营决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从核算型转向以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3.2信息化统计分析实验教学

信息化条件下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信息系统平台上完成统计核算工作,并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这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统计软件实验体系的建设是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具体训练方案包括:实验室建设、软件选型、实验组织实施和实验材料的选购,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前提。统计软件实验方案。首先是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实训内容的设计。其次是软件选型:以最新实用版本和稳定典型软件版本为首选。再其次是实验组织模式:(1)单机模式:可以在单一电脑完整练习软件的使用方法。(2)网络模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交换信息模拟管理工作实际。

3.3设置统计软件的课程体系

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将统计数据转换为统计信息。统计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统计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分析的过程,通过统计软件完成统计核算任务,并提供管理、分析、决策所需的各类信息。统计分析方面的软件很多,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综合统计分析软件和专用统计分析软件。常用的综合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SYSTAT、BMDP;常用的专用统计分析软件:TSP、RATS、CHART、LOTUS1-2-3、Excel。统计专业教育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2种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

3.4课程教学与管理实践的结合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设计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课程要以管理需求为导向,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信息传递为手段,以管理绩效目标为评价实施教学与实验的基本标准。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培养科学的管理意识。在实验中可以用单机实验和网络化实验两种模式,教学内容以系统地掌握统计软件为操作规范。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1)如何获取数据(获取的数据是全面的还是非全面的);(2)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和深加工);(3)如何得到可靠性的结论(对分析数据进行可靠性评价)。具体的做法是:(1)构造一套简明的统计知识体系,建立科学的统计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并掌握规范的统计指标计算;(2)构建手工数据处理模式的基本程序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模式的基本程序以及从手工模式向计算机模式的观念转换。最终实现数据处理的高精确度和高效率,并形成具体的应用实施方案。例如,甲乙两地区某年度每个月的降水天数数据如下:甲地区:5,8,9,10,12,15,9,9,8,6,5,4;乙地区:2,5,6,9,12,7,6,6,4,3,3,2。要求: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等特征值?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对资料提出的要求,对问题做出如下分析:手工操作要求统计教学应准确理解各个特征指标的确切含义和计算过程;而统计软件操作是在理解指标概念的基础上,快速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Excel的输出结果如表3-1所示。用Excel计算数据的各种特征值的步骤如下:第一步:调用“描述统计”工具;第二步:分析“描述统计”工具的输出结果;第三步:计算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或通过工作表函数进行计算。通过工作表函数和定义公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可归纳为:(1)计算均值:通过工作表函数“AVERAGE”;(2)计算标准差:通过工作表函数“STDEVP”;(3)计算标准化值:通过工作表函数“STANDARDIZE”。其它分布特征的测度值的计算按照公式定义来计算。从输出的结果看:描述统计的所有数据特征都可一目了然。为此,在统计教学中理解这些数据特征的含义比把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和过程更为有用。但从Excel输出结果看不出计算方法和过程,计算方法体现在软件的设计当中。在管理实践中如果需要单独计算某个描述统计的数据特征,可通过工作表函数,选择不同的统计函数,会得到不同的特征值,虽然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区别,但不需把握计算的过程,只需对该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数据特征做出正确的解释。对于推断统计也是如此。例如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多个城市都设有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包括: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近些年该银行的贷款额稳步增长,但不良贷款额大幅度提高,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了搞清不良贷款的成因,财务部门利用银行业务的系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找到控制不良贷款的办法。在这里我们需要做的是进行不良贷款与贷款余额、累计应收账款、贷款项目的个数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此类分析指标在手工条件下,计算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多元回归分析中,用手工计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该类指标的计算完全要依赖计算机来完成。这里我们采用Excel“分析工具库”来分析,并用“回归”工具来拟合回归方程。将原始数据输入Excel工作表中,然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第一步:选择“工具”下拉菜单;第二步:选择“数据分析”选项;第三步:在分析工具中选择“回归”,然后选择“确定”;第四步:当对话框出现时,在“Y值输入区域”方框内键入Y值所在的区域,在“X值输入区域”方框内键入x值所在的区域,在“置信度”选项中给出所需的数值(系统的隐含值95%),在“输出选项”中选择输出区域(可以选择一个新工作表),在“残差”分析选项中选择所需的选项(也可以不选),选择“确定”后得到相应的输出结果。通常Excel的输出结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参数估计。Excel的输出结果如表3-3所示:第一部分“回归统计”:相关系数或判定系数、调整后的判定系数、标准差、观察值的个数等;第二部分“方差分析”:自由度、回归平方和、总平方和、回归均方和残差均方、检验统计量、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等;第三部分“参数估计”:回归方程的截距、斜率、截距和斜率的标准差、检验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P值、截距和斜率的置信区间;第四部分“残差分析”:本部分未作进一步分析。根据Excel的输出结果,可得不良贷款与贷款余额、累计应收账款、贷款项目个数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作者:马冀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贾俊平,何晓群.《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冀,赵养森.《统计基础与实用方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3]薛薇,陈欢歌.《基于EXCEL的统计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5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因为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这种工作的知识密集度高,要求人们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1.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

2.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

“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纷纷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也明文规定:从2001年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3.充分鼓励中小学学生参加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小学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特别是校园网上软件资料中心的开发与利用,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广播与电视节目的采集、编导、录制、播出、评价、反馈与改进过程。

(3)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讨论、策划信息化宣传、撰写信息化文章,既可普及信息理论,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

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而且能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举办短学制、多形式、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科技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加速人才培养,因此要缩短学制。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如面授、函授、电大等,来适应人们的需求。现代教育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信息社会知识密集型生产中科技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因此,需要培养知识广博,能适应新兴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人才,使之能从事综合性技术生产和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开展广泛的信息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学不胜学的情况,教育必须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自己管理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工作服务,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适应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四)必须实施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这也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它能帮助人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在信息社会中,只具有专门的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社会变化速度快,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才水平的高低。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可以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信息社会,要求人必须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存储、处理的能力,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互的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终身教育,信息教育在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在职教育都离不开它,只有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教育,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五)教育本身要信息技术化

与信息社会相适应,教育本身也要信息技术化,这包括教育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成为一种充满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教育现代化就要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必经之路。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信息化,要切实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成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促进教育改革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材观、现代学校观以及现代人才观。传统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只有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

2.改革教育目标和内容

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其总的趋势是: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按照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传统教育、个别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并存,多种功能的教育相融合,重在个别化教育和创新性自主学习,使受教育者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要抓基础教育,而且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发展远距离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继续教育,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逐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实验,把这些单一、落后的手段改变成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要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

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过程结构形式。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多媒体技术将广泛应用,教师不仅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可非常方便地从软件数据库中选择并提取相关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加以组合安排,供辅助课堂或学生自学使用。这样,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人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得力工具。

1.多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1)个别化主动式学习:多媒体鼓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自主的个别化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作为用户、学校和学习者个人,只要拥有多媒体终端机,就可以从公用网络的资源数据库中,非常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使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得以真正确立。

(2)结构化发现式学习:多媒体营造出了由学生控制的发现式环境,这种发现式环境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和检验假设,他主要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学生高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会组织、解释和运用材料,信息技术的这些运用将有助于学习者获取信息社会所需的问题解决技能。

2.多媒体技术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有效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快,人们不能不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之中,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这种继续教育不仅有助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更重要的还在于满足技术更新、技术进步所要求的职业素质教育。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可能完全通过办校、办班来解决(尽管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大量的却要依靠在职自学或远距离教育来补充和提高。而后一种途径,又正好可发挥信息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的优势,使学习者不仅可通过多媒体终端机,不断补充与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还可通过电信大学和模拟训练,来获取某方面的系统知识,强化与提高某种技能,从而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和有效。

(三)网络教学日益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在我国日益普及,人们在尝试网络通信的同时,也想到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出现了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①开放性;②协作性;③交互性;④共享性;⑤实时性;⑥个别化。

由于网络教学的上述特点,因此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1.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

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时展的矛盾。

3.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多种媒体信息,学校不需要再用大量经费和人力建设管理自己的媒体资料库,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每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机会享受“名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着名图书馆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公务员之家

4.有效实施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开展网络远距离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远距离教育将具有双向传输的交互性能。学习者不仅在课堂看或听远距离传输来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在家里看到课堂的景象,听到教师的讲授,或者看或听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声像材料,并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间完成,所需要的教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是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世界上的每一个公民,不管其家庭出身、地位、财富如何,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最高质量的教育,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

5.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信息技术也使得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检索更加方便。教师坐在家里就可向国内外查询与收集到所需要的研究资料,不必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6

*教育信息网是*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教育系统门户网站,自20*年9月正式开通以来,累计访问人数突破1300万,排名进入全国省会城市教育网站*前十位。开通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信息化办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教育信息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渐成为教育信息、传递政务信息、开展网上办事的教育政务平台;传播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研究与合作的交流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提高素质的互动学习平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科学上网、健康成长的一个绿色平台,*教育信息网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带动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回顾*教育信息王的建设发展历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完善硬件建设

一是高起点制定网站规划。确定了以网站为平台,以学校为基点,网络式推进的策略,科学制定《*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方案》。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自2003年*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总计投资1500万元。三是高水平推进网络构架建设。目前*市交易系统已初步建成以电信光纤为骨干、ADSL及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等组成的“天网地网”,基于学校、县区教育信息中心、*市教育信息中心的三级网络架构已初具雏形。普通高中联网比例接近100%,初中联网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城市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中心小学70%以上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二、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网站日常维护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拿出专项经费,把相关技术人员分期、分批送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从事技术工作的几位同志先后通过微软认证工程师等相关认证。二是不拘一格从下属学校和县区借调有一定开发和编程能力的同志,进行网站开发创新。几年来已自主开发了网上夏(冬)令营、智慧大冲浪、网上名师课堂、民声通道、教育电子地图等应用模块,大大的丰富了*教育网信息内容,提高了网站的点击率。三是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虽然目前所有技术维护人员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但他们注重从网站的软硬件维护、美工设计、信息审核、软件开发工作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始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各施其职、各有所长,为今后*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教育政务公开力度

一是在*教育信息网上加强了政务公开频道建设,频道涵盖*市教育局主要行政职能。所有全市教育会议通知、教育行政部门公开的发文、上级相关的教育文件和法规都能在*教育信息网上第一时间得到。二是加强网上办事。尽其所能为*市民提供了公开招聘教师报名成绩查询、普通高考外语口试成绩查询、中考成绩查询、普通高考成绩查询、成人高考成绩查询、研究生报名信息、学历在线查询等信息服务。并提供学校基建维修在线申报及审批、*市教育系统政府采购信息等面向学校及企业的在线服务。三是建设*教育信息网“教育民声通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部门及时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教育的呼声,老百姓可足不出户向我市各教育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和问题,充分发挥其“集民意、听民声、聚民智、解民难”的作用。

四、充实教育教学信息

一方面及时更新信息。为了发挥*教育信息网在教育新闻信息传播中发挥导向和标杆作用,我局高度重视网站信息工作。自20*年4月开始,*教育信息网共发展信息员100余人,信息员分布于全市各县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各个市直属学校。一年来已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六次,累计*教育新闻一万余条。*市教育信息网已经成为*市政府市直单位政务网站中信息更新最快,信息更新最多的政务网站之一。另一方面全方位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作为教育类网站,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是办好网站的基本宗旨。*市教育信息网现开放的应用系统有:电子邮件系统、视频资源系统、K12网格资源库、网上教案中心、7万册数字图书馆、70万题智能出卷系统等。其中视频资源中我们聘请*各科名师制作了初中各学科教学课程。而在网上教案中心建设中,我们每年组织全市中小学各科教师进行教案比赛,将教师的优秀教案选入其中。目前*教育信息网教育资源总量已达到6个T。

五、挖掘网站应用的其它功能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7

一是高起点制定网站规划。确定了以网站为平台,以学校为基点,网络式推进的策略,科学制定《*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方案》。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自20*年*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总计投资1500万元。三是高水平推进网络构架建设。目前*市交易系统已初步建成以电信光纤为骨干、ADSL及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等组成的“天网地网”,基于学校、县区教育信息中心、*市教育信息中心的三级网络架构已初具雏形。普通高中联网比例接近100%,初中联网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城市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中心小学70%以上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二、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网站日常维护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拿出专项经费,把相关技术人员分期、分批送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从事技术工作的几位同志先后通过微软认证工程师等相关认证。二是不拘一格从下属学校和县区借调有一定开发和编程能力的同志,进行网站开发创新。几年来已自主开发了网上夏(冬)令营、智慧大冲浪、网上名师课堂、民声通道、教育电子地图等应用模块,大大的丰富了*教育网信息内容,提高了网站的点击率。三是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虽然目前所有技术维护人员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但他们注重从网站的软硬件维护、美工设计、信息审核、软件开发工作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始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各施其职、各有所长,为今后*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教育政务公开力度

一是在*教育信息网上加强了政务公开频道建设,频道涵盖*市教育局主要行政职能。所有全市教育会议通知、教育行政部门公开的发文、上级相关的教育文件和法规都能在*教育信息网上第一时间得到。二是加强网上办事。尽其所能为*市民提供了公开招聘教师报名成绩查询、普通高考外语口试成绩查询、中考成绩查询、普通高考成绩查询、成人高考成绩查询、研究生报名信息、学历在线查询等信息服务。并提供学校基建维修在线申报及审批、*市教育系统政府采购信息等面向学校及企业的在线服务。三是建设*教育信息网“教育民声通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部门及时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教育的呼声,老百姓可足不出户向我市各教育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和问题,充分发挥其“集民意、听民声、聚民智、解民难”的作用。

四、充实教育教学信息

一方面及时更新信息。为了发挥*教育信息网在教育新闻信息传播中发挥导向和标杆作用,我局高度重视网站信息工作。自20*年4月开始,*教育信息网共发展信息员100余人,信息员分布于全市各县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各个市直属学校。一年来已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六次,累计*教育新闻一万余条。*市教育信息网已经成为*市政府市直单位政务网站中信息更新最快,信息更新最多的政务网站之一。另一方面全方位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作为教育类网站,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是办好网站的基本宗旨。*市教育信息网现开放的应用系统有:电子邮件系统、视频资源系统、K12网格资源库、网上教案中心、7万册数字图书馆、70万题智能出卷系统等。其中视频资源中我们聘请*各科名师制作了初中各学科教学课程。而在网上教案中心建设中,我们每年组织全市中小学各科教师进行教案比赛,将教师的优秀教案选入其中。目前*教育信息网教育资源总量已达到6个T。

五、挖掘网站应用的其它功能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8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因为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这种工作的知识密集度高,要求人们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1.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

2.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

“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纷纷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也明文规定:从2001年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3.充分鼓励中小学学生参加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小学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特别是校园网上软件资料中心的开发与利用,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广播与电视节目的采集、编导、录制、播出、评价、反馈与改进过程。

(3)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讨论、策划信息化宣传、撰写信息化文章,既可普及信息理论,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

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而且能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举办短学制、多形式、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科技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加速人才培养,因此要缩短学制。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如面授、函授、电大等,来适应人们的需求。现代教育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信息社会知识密集型生产中科技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因此,需要培养知识广博,能适应新兴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人才,使之能从事综合性技术生产和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开展广泛的信息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学不胜学的情况,教育必须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自己管理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工作服务,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适应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四)必须实施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这也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它能帮助人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在信息社会中,只具有专门的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社会变化速度快,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才水平的高低。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可以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信息社会,要求人必须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存储、处理的能力,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互的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终身教育,信息教育在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在职教育都离不开它,只有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教育,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五)教育本身要信息技术化

与信息社会相适应,教育本身也要信息技术化,这包括教育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成为一种充满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教育现代化就要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必经之路。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信息化,要切实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成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促进教育改革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生观、现代教材观、现代学校观以及现代人才观。传统教学,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只有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

2.改革教育目标和内容

21世纪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其总的趋势是: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按照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传统教育、个别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并存,多种功能的教育相融合,重在个别化教育和创新性自主学习,使受教育者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信息时代的教育不仅要抓基础教育,而且要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还要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发展远距离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继续教育,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逐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实验,把这些单一、落后的手段改变成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要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

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过程结构形式。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多媒体技术将广泛应用,教师不仅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可非常方便地从软件数据库中选择并提取相关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加以组合安排,供辅助课堂或学生自学使用。这样,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人们进行有效学习的得力工具。

1.多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1)个别化主动式学习:多媒体鼓励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验、任务需求和学习风格来使用信息,选择自己的认知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自主的个别化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保证,作为用户、学校和学习者个人,只要拥有多媒体终端机,就可以从公用网络的资源数据库中,非常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使个别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得以真正确立。

(2)结构化发现式学习:多媒体营造出了由学生控制的发现式环境,这种发现式环境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和检验假设,他主要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发展学生高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会组织、解释和运用材料,信息技术的这些运用将有助于学习者获取信息社会所需的问题解决技能。

2.多媒体技术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有效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快,人们不能不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之中,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这种继续教育不仅有助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更重要的还在于满足技术更新、技术进步所要求的职业素质教育。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可能完全通过办校、办班来解决(尽管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大量的却要依靠在职自学或远距离教育来补充和提高。而后一种途径,又正好可发挥信息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的优势,使学习者不仅可通过多媒体终端机,不断补充与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还可通过电信大学和模拟训练,来获取某方面的系统知识,强化与提高某种技能,从而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和有效。

(三)网络教学日益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在我国日益普及,人们在尝试网络通信的同时,也想到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出现了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①开放性;②协作性;③交互性;④共享性;⑤实时性;⑥个别化。

由于网络教学的上述特点,因此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1.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

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时展的矛盾。

3.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多种媒体信息,学校不需要再用大量经费和人力建设管理自己的媒体资料库,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每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机会享受“名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当面”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著名图书馆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4.有效实施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开展网络远距离教育,是信息时代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远距离教育将具有双向传输的交互性能。学习者不仅在课堂看或听远距离传输来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在家里看到课堂的景象,听到教师的讲授,或者看或听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声像材料,并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于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多媒体教育网络,所有这些都可以在瞬间完成,所需要的教师、专家、资料和信息,都是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世界上的每一个公民,不管其家庭出身、地位、财富如何,都可以享受到这种最高质量的教育,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

5.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信息技术也使得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检索更加方便。教师坐在家里就可向国内外查询与收集到所需要的研究资料,不必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创新了课堂学习体验,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教师完善信息化教学,将职业实践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使得中职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顺利地走向社会,成为综合型人才[1]。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提升信息素养有助于完善中职美术课堂的教学。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可以直观地感受美术艺术的魅力。教师信息素养得到提升,在设计课堂内容的时候可以动态展示,解决学生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师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丰富课堂容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辅助学生理解美术设计理论,高效完成教育任务。其次,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中职美术教师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美术教学资料,深挖美术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的时间更深入地研究,思考问题,将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教师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整个课堂的教学更有吸引力。同时,教师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给中职学生树立了榜样,在美术课堂构建学习氛围,教师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步提高[2]。最后,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正确讲授理论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过往的学习经历没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中职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如果不更新,将无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因此,中职美术教师应当学习,熟练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改善美术课堂教学,践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向社会输送综合型的人才。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措施

(一)提升中职美术教师的信息意识,激发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意识。中职院校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建立信息化教学意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对中职学生的引导与启发。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索更多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虚拟性的特点,丰富中职美术课堂内容,课堂知识内容扩充,深化培养和提升中职学生的审美意识[3]。教师要锻炼提升多媒体技术素养,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画风、技巧,使得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画派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拓宽知识视野,让中职学生深度理解美术作品,对不同类型的作品形成不同的认知,有助于中职学生建立正确的美术审美意识。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方式,教师丰富教学技巧,为学生丰富课堂学习体验,使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形成正确的认知。(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搜集能力。在建立信息化教学意识的基础上,中职美术教师要培育和提升信息搜集以及获取的能力,分析以往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信息资源的针对性搜集。例如教师在美术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引用微课,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体验,使其建立理解意识。教师掌握微课的教学形式,通过简短的微课设计将理论知识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进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此,教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需求做好微课内容的设计。在讲解中国古代美术工艺技术理论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搜集瓷器绘画艺术、雕塑美术艺术等知识以及技术,在微课中呈现民间艺术作品,向学生展示民间美术艺术的博大精深,在微课的展示形式上创新更好地呈现民间美术艺术的文化内涵,为此,教师可以在微课设计的时候搜集年画艺术元素、剪纸艺术元素等,使得中职学生通过微课的观看感受艺术的包罗万象以及文化魅力[4]。(三)教师利用信息化的方式优化课堂氛围。在中职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升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建有趣味的课堂学习氛围。在美术艺术鉴赏环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课堂氛围,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指导者以及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美术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做课堂引导,构建美术学习的课堂交流平台,搭建信息化的学习平台与学生随时随地沟通,为学生分享美术画作知识。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以及发展需求为学生推送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教师搭建师生沟通的轻松渠道,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将想法大胆地表现出来,发表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想法。中职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好辅导,提供美术画作的鉴赏技巧的讲解,营造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提升中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中职学生强化思考能力,主动思考当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积极性[5]。

三、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教育体系应当优化对学生的培养,以向社会输送综合型、专业化的人才为目标,做好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突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信息素养的提升,强化学习,建立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广泛搜集美术教学资源,为学生丰富课堂学习体验。借助例如多媒体技术、微课教学等形式展示美术理论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辅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为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美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5(12).

[2]刘庆堂.衢州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探析[J].职业,2016(11).

[3]彭秋媛.以《黑白装饰画》为例的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校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5).

[4]程汪华.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1X).

信息化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体育学科在教学方面与其他学科略有不同,它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教学来增强青少年的体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乐观的心态。高校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以及学校的重视,较多重要阶段的考试也把体育成绩、身体状况等列为考核项目的重要指标。为了完善体育教学的质量并顺应网络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体育学科也开始结合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体育信息化教学对高校来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1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目的,这项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实现信息化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满足了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方法来对教学内容和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和管理。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当下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把每节课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设计,例如可以把要教给学生的体育动作通过技术处理,进行详细的步骤分解、合成,同时结合卡通人物、声音、文字描述等来形成多媒体课件,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习乐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看到每一个动作的变化过程,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收获课堂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课上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体育课课后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在网络另一端答疑解惑,一方面高效解决了课堂问题,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学习方式受到家长、老师和学生的高度认可,最重要的是学习效果要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让我们更加肯定了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更有优势。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体育信息化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学习意义,上文提到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其实学生也同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更高效学习。高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来进行创作,例如,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或与同伴的讨论来制作出多媒体课件[1],从学生视角设计出的课件可以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灵感,有效开阔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设计还可以陶冶情操,巩固理论知识。总而言之,体育教育信息化对于师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2.1部分学校教学内容不够丰富。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自习或是放松的时间段,造成这种消极现象的原因通常是源于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往往都是教师花费几分钟把需要教授的体育动作演示给学生,然后学生跟做,机械操练几次,便开始自己练习。这种模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老师教的动作,一旦离开了老师的指导,部分学生无法做到独立练习。这种重复和机械的学习时间一长便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学内容的丰富是每个老师必须重视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身边的网络信息技术来添充自己的教学内容,让每堂课都尽量充实,让学生在体育课结束时意犹未尽。2.2部分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对于课堂信息化教学的运用较少,其一是部分高校对于体育教育方面的信息化技术认识存在欠缺或是认识较为片面,在各方面得不到保障之下较难进行体育课堂创新教学。这也间接导致部分体育教师的课堂信息化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还是用以往传统的、旧的观念与教学方式教育学生,会导致学生所学较为单一,无法学习到新知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需不断进行更新,充实其知识含量[2]。2.3传统教学模式较单一枯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在前面讲,学生负责听和模仿即可,这种教学模式在部分高校也一直被沿用,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狭窄,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烦心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探索也成为了当下教师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使学生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求知者,只有创造出更多有趣、丰富的教学环节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3.1信息化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在传统体育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却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实践,由于这种单方面的传输教学缺少互动性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分散的后果[3]。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在完成教学大纲的目标之余,还要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有效地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如果一味地去灌输教学目标要求的重点知识,就会导致整堂课枯燥乏味,也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起到消极作用,从而导致无法培养学生对体育真正的热爱。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技巧,例如加入动画、声音、图片等多种多媒体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4]。通过这种将课程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优势,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得到提升,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与探讨。3.2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各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性别、爱好、特长都有不同,有着不同的教学优势。每个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会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合理分配教师的职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成果[5]。因此,学校应当意识到每个教师都并非全能,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就能够帮助教师扬长避短,例如借助课件来进行动作演示,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深入了解动作的技巧,增强自身在技术理论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动作的讲解能力,同时也巧妙化解了教师自身短板问题。因此,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师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动作技巧,为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体育教学。3.3实现信息化、现代化教学模式。在当下这个信息化普及的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结合信息化技术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6]。对于体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它不但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同时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得体育教师们能够更加高效率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此同时,还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了提升,从前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摒弃,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7],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不但有助于体育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节约了教学成本,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的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便利。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持续不断地推进信息化教育,让更多的学校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当中,达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目的,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庆根.论高校体育网络化教学及其发展策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4):113-116.

[2]黄东怡,贺娟.高校体育院系微课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8(8):74-75,77.

[3]毛庆根.论高校体育网络化教学及其发展策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4):113-116.

[4]肖琴.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0):90-91.

[5]田甜,卢三妹.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的研究综述[J].运动,2018(6):76-77.

[6]王佳茵.“大数据”时代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