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1:01:13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范文篇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必须深入贯彻“”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信息产业与“三农”密切相关,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对信息产业而言,“三农”既是重要的服务领域,也是很有潜力的市场。近年来,电信业、电子信息产业和邮政业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实施了“村村通电话”工程。到年12月底,全国已有5.4万个行政村新开通电话,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7.33%。二是组织企业开发了专供农村使用的“农民电脑”、农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化农机装备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果,涌现出一批应用信息技术的典型。三是面向“三农”各类信息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涉农网站已达6389个,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技、商贸、劳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深受群众欢迎。四是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深入开展。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农业省区、技术比较先进的连锁配送网络,邮政储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据统计,年通过邮政储蓄和汇兑实现的城市到农村的资金流达1.17万亿元。此外,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金农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信息扶贫工程等工作。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信息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总的切入点是推进农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国内外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农业信息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我们理解,农业信息化不仅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信息产业必须抓紧抓好的重大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结合行业实际,信息产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构筑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信息基础设施。继续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年年底前完成1.06万个未通村的通信建设任务,使村通率达到98.6%,不断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利用公共网络,采用多种接入手段和信息终端,以农民普遍能够承受的价格,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总体上“”末全国基本实现“乡乡能上网”的目标,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发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业。鼓励引导电信运营企业、各类SP服务商、软件企业开发农村特色信息内容,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市场、科技、教育、卫生等信息。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实现信息与服务共享,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特点的信息服务业。引导电子企业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方便农民使用、质优价廉的信息终端和软件产品。

――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整合行业现有资源和成果,集中推进农业发达地区、重要粮食产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部和东北等重点农业产地发展现代农业、精准农业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继续做好邮政惠农工作。完善邮政连锁配送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农资类、快速消费品类和公共服务等配送业务。充分发挥邮政网点遍及城乡的优势,继续做好农村邮政储蓄、汇兑工作,方便农民外出务工,提升邮政为“三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继续通过各种形式,优先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不断增强邮政金融服务能力。

信息产业范文篇2

一、发展目标(见附表)

1、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现价产值57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亿元,利税67亿元,其中利润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0%、25%和25%。

2、开展全市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下称‘两化融合’)工作。力争列入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6家,推广应用企业1000家。

二、主要工作

3、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重点从纬创资通项目和数据产业园、软件园以及可胜科技、纬立资讯、图讯科技、航宇电气、全鸿电子、通泰光电等一批IT重大项目入手,招引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通过集聚效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市医药高新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海陵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在组织实施明昕微电子、云涌电子、科化新材料、春兰清洁能源、普吉光电、电子、电子、电子等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类企业落户。以高港、姜堰信息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发展创新电子、博泰电子、东田电子、友润电子、格律斯电子、环球船舶、菁茂科技、优宾晶圆、世隆电机等企业的集成电路和元器件产品,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引进,组织与本地现有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的定向嫁接,逐步建成产业链完整齐全、相互支撑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4、加快提升传统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契机,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电子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在保持国内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速传统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换代,充分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作用,顺应高频化、片式化、微型化、大功率、多功能、高精度等发展趋势,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的产品结构,有效推动兴顺电子、石冢感应、华龙电子、浩普投资、旺灵绝缘、银河寰宇、友润电子、航联、航宇、华骋科技和昭阳光电等企业的研发,提高热敏电阻、电连接器、传感器、电容器、互感器、覆铜箔板、高频线路板、高压绝缘纸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5、大力培育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基于物联网的设施高效种养及溯源应用与示范、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药品制造与物流服务过程的物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针对车载电源开发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华骋科技公司的车联网关键中间件-车辆仪表研发、东华测试公司的工程结构智能在线监测分析系统与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与云分析诊断平台软件、宏泰电子科技公司的HT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安方科技电力公司的输电变压器运行状态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三福船舶工程公司的基于物联网的生产集配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与移动执法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为重点,组织对现有物联网企业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跟踪服务,重视物联网产业链系统集成工作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以系统集成工作开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进硬、软件的研发和创新,夯实现有基础,不断培植新的亮点;同时密切关注数字视听、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新型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创新、产业转移、企业重组等动向,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逐步填补我市电子信息的行业空白和助推产业链延伸。

6、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互动融合。重点推进行业骨干企业的两化融合进程,开展以综合集成、协同创新、流程再造、服务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两化深度融合,突出组织实施以电子商务、产品装备智能化、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和安全生产及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企业两化深度融合项目;加快组织实施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和推广应用企业等战略发展工程,进而有效推进做强支柱行业、发展新兴行业、改造提升传统行业,提高全市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项目、新品建设和两化融合任务

7、全力推进纬创和配套企业项目建设。以医药高新区纬创资通平板电脑及液晶显示器一期产品的建设投产为重点,加快实施可胜和纬立的新型电子产品的项目建设,同时密切关注图讯科技、日升光电、航宇电器、祥龙科技等企业电子产品项目的实施进程。

8、扎实推动重大项目的投资实施。重点组织高中压电解电容铝箔材料产业基地、数码产品精密机械构件、船舶电子仪器、3G敏感元器件及片式元器件芯片封装测试、新型模块化数字移动通讯远程供电系统、嵌入式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移动基站设备、IC封装、感应式传感器、陶瓷电极荧光灯、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LED光源材料、真空超导模组、智能电网远程控制系统、超高压低烟无卤环保型铝合金电力电缆、触摸屏等项目的实施,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力争早日投产见效。

9、高效组织重点产品的研发工作。着重对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引线框架、蓝宝石晶体及单晶材料、平面导波光分路器(PLC)、纳米级可染型导电纤维、高分子导电热封盖带、载带片材、笔记本电脑转轴承、光电逆变器及控制器、新工质压缩机、高频微波印制板材、电连接器、微型钻头及专用设备、移动开关控制设备、DIN系列射频同轴连接器和宽带接入户外机柜、语音信号滤波器和光通信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和扩能,争取在现有生产规模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含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0、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紧扣转型升级主题,充分发挥两化融合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在单项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特别注重信息技术在企业各领域的集成综合应用和新业态下的协同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覆盖率。同时继续开展两化融合进百企业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报告、专家演讲、企业座谈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企业两化融合推进转型升级的经验,结合转型升级相关工作研究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的相关标准和激励措施。结合实施市“千企升级、百企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在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流程方面组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按照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编制信息化建设3-5年规划及实施设计方案,选择单项业务逐一进行应用,从而积累应用经验,尝试应用效果,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发展战略信心和理念,为进一步开展深度融合做准备。

11、继续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围绕省经信委开展的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加强调研以单项集成、创新、协同应用为主的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情况,及时掌握企业单项应用动态,认真做好申报的各项组织工作。全面开展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在制定印发“市认定工作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好申报、评审、公布、授牌等工作。在全市30家重点和行业龙头企业中组织开展以电子商务、产品装备智能化、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和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两化深度融合。按照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标准和既要摸清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也要摸准企业两化融合的目标和定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地区企业信息化指数编制和企业两化融合调研工作,逐步展开评估规范工作,从而增强地区、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工作的协调和一致,促进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体系化和规范化,对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进行科学引导和务实推进。

四、推进措施

12、落实相关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按照中央确定经济工作“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的总基调,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相关产业激励政策,落实市《关于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中有关财税、用地保障、自主创新、市场开拓、企业并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进一步加强银企、银政合作,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项目对接的平台,落实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项目的金融扶持。把电子信息产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中小企业纳入上市培育重点,加快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进程。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培育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促进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和社会化,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加快建立新型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担保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创立多种担保方式。加强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

13、推进园区建设,加强对外合作。结合实施“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发展向“1+3”特色园区集中,加快园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公共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聚集,园区财力支持对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和产品检测、技术研发、商务信息、现代物流等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以及引进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大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和研发基地建设。大力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引导招商引资在制造、研发和服务上协调发展,在吸引外资和内资上齐头并进。注重吸引国际国内领先的、高端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向集聚,推动国内外企业直接投资来泰设立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鼓励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促使研发、生产、服务的本地化和一体化,积极承接电子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

信息产业范文篇3

一、关于今年前五个月的工作

今年1月份,部里按照党的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行业实际,召开了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确定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后,部党组按照中央的部署,完成工作交接,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正常运转。几个月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中纪委二次全会和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年工作要点》,结合部门实际,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总的看,前五个月的工作情况是良好的,全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艰苦努力,克服困难,扎实工作,防治非典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抗击非典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部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的精神,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部成立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司局的职责,下发了有关文件通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机关、在京直属单位及全行业的防治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各单位加强领导,充分认识防治非典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打好防治非典攻坚战。

对行业的防治非典工作,部要求各单位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应急预防机制,加强重点场所的防疫消毒,高度重视一线生产人员和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健康保护。同时,还要求加强抗击非典期间的互联互通管理,确保通信畅通和信息安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通过网络交易来保证各类商务活动的进行,把非典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要求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增加出口,“以丰补歉”,为国分忧,多做贡献。这些措施在工作中得到了落实。政府管理部门和通信、电子企事业单位按照部里的要求,统筹安排,坚持抗击非典和生产经营两不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通信部门树立大局意识,加强管理、协调与维护,网间互联互通质量明显提高。信息产业部、卫生部及时安排,各通信企业密切配合,在全国29个省(区、市)开通了“95120”防治非典专线电话。部里还采取有力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了互联网信息与手机短信的安全管理,并抓紧组织起草通信短信息管理办法。通信企业为各级地方医疗防疫机构的信息系统提供了大量优质电路和中继线,建设了全国性的和省一级的宽带视频通信系统,为防治非典指挥调度、信息传递、远程医疗等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信息网络支持,、罗干等领导同志在山西、河南等地视察工作时通过这一系统了解当地抗击非典的具体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

电子科研单位研制出专用于非典防治的超高频移动X线机、用于体温快速识别的红外热像仪、用于杀灭病毒的臭氧消毒机等一批新产品,投入使用后受到好评。电子企业积极研制抗非典仪器设备和应用软件,帮助医疗防疫部门利用电子手段采集、分析数据,对迅速诊断和排除疑似患者、控制病毒传播做出了贡献。全国信息产业部门的干部职工发扬勇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抗击非典的斗争,做了大量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5日,全国信息产业各单位向医疗部门捐赠了大量钱物,包括现金、电子仪器、通信器材、手机、可视电话和电话卡等,折合金额达1.65亿元。部机关、直属单位职工及离退休干部向医疗机构捐赠了35万元,部向协和医院西院(原邮电医院)、酒仙桥医院、玉泉医院捐赠了60万元并送去了慰问信。

一个多月来,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深入细致地做好非典预防工作,认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制度。各单位加强了机关大院和各单位办公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关心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维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并严格控制了各类会议、展览等集聚性活动。重点加强了对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落实预防非典的各项措施。部里还对工作在医疗战线的职工家属进行了慰问,对驻部武警及各单位农民工的防疫工作进行了妥善布置,落实了防疫措施。办公厅、机关党委特别是两个服务局、离退休干部局做了大量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做到了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目前为止,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没有发生一起非典病例,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全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按照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加大了行业发展的工作力度,在宏观规划、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监管等方面继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认真落实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对《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进行了宣传贯彻,进一步加大出口工作力度,启动了数字电视产业化专项,召开了通信行业发展政策通报会,加快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试验,继续实施无线宽带频率的招标分配工作,务实推进信息化建设,等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1-4月,全国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19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约高于今年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幅2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完成931亿元,通信业完成992亿元。

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1-4月,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1653.1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完成175.8亿元,增长9%;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477.3亿元,增长18.2%。电话用户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增长,全国累计新增3452.9万户,月均新增863.2万户,总数达到4.5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2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5亿户。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8.3亿元,同比增长45.4%,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9个百分点。前4个月通信业投资已完成年计划的18.5%,是近两年来投资完成最好的时期。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调整效果进一步显现。1-4月,全行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4524亿元,同比增长28.9%。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达到362.5亿美元,同比增长45.5%,约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9.7%。全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实现利税总额234亿元,增长12.3%。主要产品产量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生产手机5168万部,增长67.4%,国内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突破50%;生产集成电路43亿块,增长45%。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22%。军工科研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基本正常。同时也要看到,行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非典疫情对全行业的生产经营、工程建设、利用外资和产品出口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现在逐步显现出来。对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法制建设和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抓紧发展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各项管理工作。部里进一步加快了《电信法》起草工作,了《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和《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两项部门规章,继续清理、废止了一批不符合世贸规则和当前形势的文件。在市场监管方面,突出抓了互联互通工作,从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抓紧研究制定网间结算体系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前期工作,并起草了互联互通刑事责任司法解释条文代拟稿,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实施。认真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拆重组的指导工作,两企业网络资源、资产和业务的划分已初步完成,并签署了网间互联协议。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形成,到4月底,主要电信企业业务收入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37.6%,中国电信30%,中国网通16.1%,中国联通14.9%,铁通公司和

中国卫星1.4%。与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强协调,研究制定普遍服务基金的有关办法。初步建立了资费集体审议机制和电信资费违规行为通报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和无线电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国无线电监测骨干网基本建立。圆满完成了“两会”期间通信保障及无线电监测任务,在保障信息安全、维护电波秩序、打击“”邪教组织破坏卫星通信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目标,部里组织力量对信息产业“十五”计划进行了中期评估和调整,开始启动“”规划的前期研究。还进一步加强了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监管、行业统计、产销监测等工作,对规范市场秩序、保持产业平稳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应用为重点,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推进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部党组和机关党委还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召开了部廉政工作暨纪检监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今年全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各司局职责进行了分解落实。会同人事部组织开展信息产业系统劳动模范评比工作,继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政务信息、新闻宣传、机关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关于下一阶段的工作意见

下一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处理好防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推向深入。今年的发展、改革、监管等工作,年初工作会议已作了部署,要继续抓好落实。

克服松懈情绪善始善终打赢防治非典攻坚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各地区、各部门大量艰苦的工作,近些天来全国疫情趋于平缓,我们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防疫情况也是好的。这说明中央采取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正确的,我们机关做的大量工作也是有效的。但目前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特别是在疫情趋缓的时候,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盲目乐观情绪,如果掉以轻心,工作松懈,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反弹,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继续不折不扣地落实并完善应急预防机制和各项措施,对于办公楼、宿舍楼、所属宾馆、疗休院所及各类地下空间等场所,还要坚持防疫消毒制度,认真做好人员防护工作,尽力避免新的感染。要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坚持“四早”,不得瞒报、缓报和漏报。最近,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各单位内部的会议和加

班加点逐渐增多,这种工作积极性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做好保护、预防措施不可松懈,各单位领导要关心群众,做到工作、防疫两不误。要高度重视做好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关心他们的住宿条件和身体健康,落实防疫措施,各单位不得借故遣散、辞退农民工、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总之,要通过严密细致的工作,切实防止非典疫情反弹。

同时,要继续做好全行业抗击非典的有关工作。通信保障、通信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必须继续抓好落实。要继续指导企业研制生产防治非典的电子仪器,努力增加电子产品出口,并积极推进各种网络应用,重点为卫生防疫部门信息系统提供良好的技术和网络支撑,为打赢防治非典这场硬仗和促进经济建设努力多做贡献。

加强宏观指导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按照国务院的精神,对照年初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制定、完善和调整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业务政策,落实好现有的产业政策,并积极向国务院和有关综合部门提出政策建议,把我们的政策意见纳入国家产业政策的范畴,进一步改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当前,要高度重视非典疫情对信息产业的影响。非典疫情发生以来,对信息产业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引资工作受到影响,有的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环境产生一些疑虑,有的将订单转移别国,有的可能将生产能力或新上项目转移;由于项目洽谈、技术交流、展览会、促销活动无法如期举行,新产品、新业务的推广和用户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商场客流减少、原材料不能及时到货、成品运输受阻,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由于商务活动急剧减少,集团用户和大客户业务量、移动漫游话务量等受到冲击;通信工程建设进度受到影响,工期推迟甚至被迫停工,验收和开通延缓,增加了在建成本,不能及时形成生产能力,等等。

由于非典疫情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疫情对行业影响的滞后性,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分析,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把影响周期预想得长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扎实一点,把工作预案制定得周密一点,努力把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各项发展目标的完成。同时也要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改革,我们具备了克服非典影响、战胜各种困难的雄厚物质基础。而且,对非典的影响也要全面分析,疫情的发生,使人们进一步认同了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在客观上刺激了社会对信息网络和各类业务应用新的需求,从而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因此,要全面分析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心,积极应对,保持行

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一”后,部里已印发文件,要求建立专门的信息沟通制度,加强对非典疫情对行业发展影响的分析预测工作。目前,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对非典带来的影响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下一步要继续做好分析预测,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在行业指导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要加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和领域的政策指导与服务。

认真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提出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真正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上解决好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以转变职能,营造公平、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目标,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施政府监管。应在这一大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国务院最近明确要求,要确保电信、电力、银行等重要部门和城市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转;国务院领导同志也强调对通信产品和服务市场要重点整治,要重点整治和规范产品质量不合格、价格无序竞争、阻碍互联互通、售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我们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结合行业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为此,部成立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并已开展工作。当前,要将解决互联互通不畅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硬措施”,逐步理顺网间结算关系,合理处理利益分配问题,加快建设网间通信监控系统,加大协调和处理力度,确保网间通信畅通。对于阻碍甚至破坏互联互通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坚决予以查处。要依法规范电信资费价格管理,遏制恶性价格战的蔓延。继续做好电信设备

入网管理,加大通信服务质量监管力度,维护用户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快有关技术设施的建设,加强对手机短信的管理。继续做好无线电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加大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监管力度。抓紧研究制定《加强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监管的若干意见》,做到规范竞争,反对无序竞争。加强进口管理与调控,积极运用技术、环保标准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手段,维护贸易平衡和产业安全。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控和分析,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和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作为产业主管部门,还要加强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研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搞好指导与服务推进产品出口和利用外资工作

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非典疫情带来的影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出口。要加强对出口工作的分类指导,把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分析深、分析透,及时掌握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千方百计保客户、保渠道、保定单、保市场。要认真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承诺,加强对国际市场的非贸易壁垒的研究,提出重要商品技术壁垒应对预案,妥善解决贸易争端。要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新兴市场。要加大支持力度,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当前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形势很好,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保持这一好的势头。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大约为15%,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的80%是三资企业创造的,通信业对外合作的比重也很大。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对信息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全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针对一些外商对非典疫情的疑虑,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对外交涉和增信释疑工作,打消外商的疑虑。要使外商了解,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影响是暂时的,我国信息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外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利用外资、改善投资环境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绝不会因为非典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要重视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服务,做好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如出口退税延迟等,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以我们积极主动的工作,增强外商对我国经济

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信心。好的势头来之不易,投资环境受影响对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很大。因此,为外商搞好服务要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抓出成效。

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加快实施大公司战略

加强对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的指导,尽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推动国务院18号文件等相关政策的落实,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抓紧实施部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的指导意见,并做好试点工作。启动数字电视专项,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化视听产品等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培育。电子发展基金等资金的使用要按照产业政策向重点领域倾斜,支持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支持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项目,不要“撒芝麻盐儿”、不搞“扶贫”,“四两拨千斤”,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争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的支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是把企业做大

做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实施大公司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推动,为企业改制、改造、改组搞好协调服务,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抓好信息技术应用努力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针对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中央提出进一步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增强政府对公共事务和全社会抗御各种灾害的能力。这对信息产业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要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公共应急反应机制,搞好基础数据库、软件开发和信息网络的建设,确保各部门信息系统安全畅通和信息的快速、准确、真实传递,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抗击灾害、减少损失发挥积极的作用。当前,要按照抗击非典工作的需要,为卫生防疫部门信息系统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网络支持。同时,要继续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网络娱乐等各项应用,把国务院提出的规范和完善电信、互联网消费环境的要求落到实处,这既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为信息产业发

展提供了新的市场。

信息化建设要从国情出发,注重社会应用,注重实际效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专用信息系统建设要以应用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要加强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梯度推进,克服盲目上项目、建网络和刮风炒作的倾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关于转变机关作风的几点要求

第一,要树立大局观念,提高执行中央决策和部署的自觉性。机关公务员和各单位工作人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自觉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要求,这是当前的大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二,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非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困难面前,我们每一个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扬奉献精神。

第三,增强服务意识,营造协同合作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地为地方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信息产业范文篇4

一、信息产业职称制度的现状

(一)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情况信息产业领域目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包括:专业技术岗位设定、专业技术人员申请和资格审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其中岗位管理、聘任管理、考核管理由用人单位自主管理进行,人事部门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政策贯彻、业务指导和监督实施;任职资格条件管理、评审管理、考试管理由人事职称改革部门为主组织实施。首先,由单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设岗采用职位分类的办法,明确岗位名称、职务档次、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所需的资格条件。符合任职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愿原则向所在单位提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申请,并按照要求提交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业绩、成果材料以及各种专业论文(包括著作、解决专业技术难题的专项报告或实例材料)等材料。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或材料审核评议小组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核,出具评价意见,并提交到相应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发放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取得一定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可以参与竞聘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由行政领导决定聘任其中的技术人员承担相应的职务。行政领导向受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颁发聘书,并签订聘约,在聘约中约定聘任期限、岗位任务、工作环境、行为规则、终止聘约条件等。对应聘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实施任职考核,由所在单位的行政领导和技术专家组成考核组,进行述职评议;对任职期满考核结果评定为称职以上人员可申请参加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考评;对基本称职以上的人员,一般应予以续聘,重新签订聘约;对定为不称职的人员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聘任制实施以来,各单位针对实践中人才评定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在专业技术资格的科学评定方面进行完善,评审机构日益向专业化发展,评审组成员基本由单位的技术专家构成,减少了其中的行政干扰因素。

(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情况

1.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2003年10月原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成为职称和职业资格考试。以科学、公正的方法对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测试。该考试自1991年在全国开考至今已有二十年了,累计报名参加考试人数约有300万人,全国(含港澳地区)设有36个考试机构。考试设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五个专业类别;27个资格岗位。从2002年开始,我国陆续与日本、韩国的计算机考试进行了考试标准的互认,有效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国际化交流。与日本考试标准互认的级别有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程序员;与韩国考试标准互认的级别有软件设计师、程序员。这一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标准、统一证书的考试办法,已成为信息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的最重要和最权威的考试之一。全国统一考试实施后,各单位不再进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相应专业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成为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实施职务聘任制的资格依据。

2.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2006年1月,原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印发的《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初级、中级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两个文件,决定在通信运营领域建立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并将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通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也是信息产业领域的一项重要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层次。初级、中级职业水平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高级职业水平则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信息产业领域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基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亟待建立一套通行于全国、适用于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评定体系,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得到各类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实现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为此,要将过去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与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评价体系,使专业人才能够自主在岗位间流动,实现人才利用的最大效率。其二,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我国信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信息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在职称制度改革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中完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的建设,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业培训,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迎接激励的国际竞争挑战。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进行各种资格水平的国际互认建设,使国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与国际同行一起平等地参与国际竞争。

三、信息产业职称制度改革的思路

信息产业是智力密集和高创新性的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对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信息产业职称制度改革的思路是:按照中央关于职称制度改革的精神和方向,逐步在信息产业领域建立科学、分类、动态、开放的职称体系,形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形成“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职称工作运行机制。

(一)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度。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管理和部署下,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度,切实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进一步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改革和丰富职称评定方式,探索资格考试、工作业绩考核和同行评议等多元化的评定方式。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开并符合信息产业各专业特点的评定标准和体系。

(二)推行信息产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针对信息产业社会通用性和人员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推进信息产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扩展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范围,探索建立科学合理、职业化的水平评价办法。同时,逐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公信度,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在全行业内、包括非国有制企业的应用。

(三)依法实行执业资格管理。对关系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岗位,依法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并逐步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强对获取执业资格人员的继续教育,促进信息产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建议

(一)坚持分类管理、分步实施职称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专业技术人员工资、考核、待遇等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职称改革要坚持分类管理、分步实施,稳妥进行。所谓“分类管理”,就是要区分专业类别的不同情况,区别改革措施。对于信息产业工程技术、经济等专业系列方面的职称改革,要进一步推进评聘分开和社会化评审方式;对于需要实行职业资格的,要结合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职业范围,设定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重在对申请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操作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评定,提高职业资格的公信度;对于需要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的,应当依法实行执业准入。所谓“分步实施”,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从长远看,信息产业专业技术职务将逐步实现社会化评定和评聘分开的模式,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主要方向。

信息产业范文篇5

项目类别:_________

承担单位: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

起止年限: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一、研究开发目标、主要内容、技术要害、预期成果

二、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三、进度安排、年度计划内容及考核目标(按季度填写)

*

四、责任条款

(一)甲方责任:

1.甲方应按合同约定,协调检查研究进展,组织合同验收。

2.甲方可根据乙方研究进展及要求,补签有关协议。

3.甲方责任未履行合同时,应根据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安排。

4.甲方按《信息产业处科技项目治理及考核实施细则》,对项目进行考核并兑现乙方奖金。

(二)乙方责任:

1.乙方应全面履行合同内容,接受甲方对乙方研究工作的检查和协调,并按时向甲方提供以下书面报告:

★项目实施情况,6月30日之前向甲方提交半年度技术工作小结。

★项目完成后,应向甲方提交合同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及时申请合同验收。

2.乙方须按《__知识产权治理办法》和合同要求,完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及时办理专利申请。

3.乙方应该认真履行合同内容。

4.部门负责人要全力支持项目负责人的此项科技相关工作。

五、共同条款

1.本合同一经签定,签约各方均应认真履行。在执行中,如需变动或修改,需由签约各方协商一致,签订相应的补充合同(或协议),补充合同(或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违反本合同约定,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并采取补救措施,赔偿相应损失。

3.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4.本合同一式三份,信息化办公室、负责人、承担单位各一份。

六、项目(课题)参加人员

*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说明

填写说明

1.列入信息产业处科技计划的项目都应填写此合同,合同原则上签订到项目一级。

2.合同类别填写处科研项目或者指挥部科研项目。

3.合同编号统一采用信息产业处科技计划中项目编号,由主管部门填写。

信息产业范文篇6

公司成立七年来,积极发挥省级投融资体系的职能作用,注重培育和发挥员工主体作用,加大正面思想引导,个人价值实现,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郾52亿元,较上年增长4?郾07倍,创造利税总额7070万元,较上年增长33%,自**至今累计创造利税2?郾1亿元,公司资产规模也由成立初期2?郾1亿元增长到27亿元,增长了近13倍,夯实了做大做强基础。在**年全省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中,公司班子被授予“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党委主要负责人分别被评为省政府国资委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司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因素。纵观公司的发展历程,“人员少,学历高;外派多,时间长”是两大突出特点,特别是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近半数员工被派到外地工作,人员分布分散,如何统一员工思想,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如何保持现有发展速度,如何再创佳绩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公司经过仔细研究认为人才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明确将“员工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核心工作和长期任务”。公司通过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足“人”文章,开辟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之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

一、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方向,一以贯之

公司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将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培养和造就一支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工作能够独挡一面,符合职业经理人标准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在“求真”、“创新”方面下功夫,以市场变化为导向,在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符合公司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把握新老思想的更新交替,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体制、内容和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公司思想价值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公司推行实施了《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等,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原则和管理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政工人员为骨干、广大员工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为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实现两者有机统一

公司总经理赵会宁多次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但制定制度最终目的不是约束员工,而是引导员工规范工作。因此,公司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实现了制度“刚”性约束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柔”性引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公司根据业务工作进度制订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奖罚标准,与业务工作同决策、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公司行政干部“一岗双责”,通过实施严格考核与管理,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营造了一种人人做事前与标准、操作规范对接,做事后与目标、结果对标的工作氛围,形成了管理制度与思想政治工作“刚柔”相济的管理机制。

三、找准切入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推动公司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公司始终坚持这一信念,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心员工权益相结合,在“人”上面下大力气,做大文章,实现了公司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1、做足人力资源管理中“人”的文章。一是积极倡导“商道即人道”的诚信理念,采取内训与外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内训方面,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在加大对外语、法律、经济、金融等知识培训力度的同时,专门组织对卫星导航、多晶硅、半导体照明(LED)等信息产业项目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业务开展奠定基础。外部培养方面,除外聘专家、组织员工参加学历教育等外,还组织员工到北京知名外企参观学习、适时安排部分年轻员工到有科技、生产条件和市场环境的上海控股公司进行定期锻炼等,让员工亲身感受外企或发达地区的经营理念、工作氛围,进而以点带面,造就了一支层次高、理念新、能力强、干劲足的员工队伍。二是发挥薪酬的杠杆作用,通过建立能增能减,能升能降的薪酬管理模式,严格执行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工资改革方案,每月考核使中层和员工薪酬浮动达40-30%,极大增强员工岗位责任感和工作效率,树立起危机意识。三是不断完善年度考核制度,把年度、半年、月度考核结果作为普通员工提岗、转岗、晋职的依据,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原则,将年终考核成绩作为中层员工使用的参考。几年来,共有9名考核成绩优秀的年轻员工被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年年度考核中,排名前两名的青年员工被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4名部门副职人员被提拔为部门正职。公司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实现了员工与公司“双赢”。

2、完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作用。一是在员工外派或轮岗之前,公司党委都与相关人员进行谈心,及时把握员工思想动态,充分做好沟通,阐明外派或轮岗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员工在新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二是推行合理化建议制度,明确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员工树立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观念,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与企业共荣辱、同进步。三是每月定时发放《人力资源调查表》,针对日常管理焦点问题、员工工作、生活方面问题等广泛征求意见,及时掌握员工的内心动态,调整管理平衡点,有效地促进了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四是在发挥公司网络、宣传栏、简报、《信产投资信息》等常规宣传媒介舆论导向作用的基础上,创刊内部读物《我的公司生活》,为员工提供了表达个人的工作、生活感悟的载体,拓宽员工与公司的沟通渠道。

3、切实做到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结合。公司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始终,实现了两者的有机融合,推动了业务工作的进展。近年来,随着项目和资本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公司从长远发展考虑,积极运作支撑公司壮大的产业平台,于**年成功控股了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气囊生产企业——东方久乐公司,该公司作为一家有500多名职工的高科技生产型民营企业,“重生产与效益,轻管理与思想工作”现象明显,职工队伍涣散。公司在完成控股并取得经营管理权后,以塑造爱岗敬业、团结奋进、自强争先的职工队伍为突破口,一方面完善经营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程序,另一方面狠抓观念转变,通过动员会、座谈会等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商道即人道”理念植入职工头脑之中,培养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同时,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系统劳动竞赛、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使命感和事业心。公司总经理赵会宁还多次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指导工作,用“加快实现东方久乐做强做大,力争早日上市”的奋斗目标召唤人心,增强干劲。随着久乐公司职工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日趋增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也步入健康科学发展轨道,正朝着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的目标奋进。

4、积极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公司在不断完善外派人员管理制度的同时,注重抓好这部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公司注意到家庭问题是外派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公司党委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深入到外派员工家庭,中秋、元旦等节日期间为外派员工家庭送去慰问信和慰问品,直接让员工家人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心。在此过程中,我们注重掌握外派员工家属思想动态,了解家庭困难和需求,在子女入托、就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家庭成员对这部分员工的思想、工作、学习产生的正面影响,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极大地促进了外派人员承担的项目工作的有效进展,确保公司外派工作的顺利开展。

信息产业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产业产业结构升级信息技术

我国信息产业的崛起,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行业生产格局,并且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进程。

1基本概念

关于信息一词,由来已久。

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唐代词人李中就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空长路倚楼台。”这可能是信息:在汉语中的最早记载。信息作为科学概念则是21世纪的事。一般来说,信息就是“消息、音讯”的意思,一切存在都有信息。经济学中所讲的信息是指声音、语言、文字、图形、动画、气味和曲线等方式表示的实际内容。

那么信息产业又是什么呢?我们说信息产业是指将信息转变成商业的行业,它包括3种类型:①生产和分发信息及文化产品的行业;②提供传递或分发这些产品及数据或通信方法的行业;③处理数据的行业。

信息产业分为4个行业: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从技术结构层次低的结构形态向技术层次高的结构形态,从生产率低的占主体转向生产率高的占主体的结构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提升。它隐含着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

2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信息产业的规模已进人世界前三位,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目前,中国网络规模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技术水平跨人世界先进行列。固定与移动电话用户的总数到:2003年10月底已达到51200万户,互联网的用户是5350万户,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363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67亿元。一些重点产品如:程控交换机、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收录机等产品的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

3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

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信息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信息技术的战略性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性和规模性的拉动作用。

(2)信息产业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更新换代、装备技术改造,体现了产业的发展速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3)信息产业远远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的面貌为之一新。如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如今“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信息业的兴起与发展,刺激工业和农业带动服务业,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社会总体财富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信息产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计算机产业、通讯产业、软件产业蓬勃发展,咨询产业、数据库产业方兴未艾,以每年25%一30%的速度递增。

信息产业的地位和现实作用,表明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巩固、壮大、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作用将要进一步得到体现。

4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工业化推进过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伴随着科技进步。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性技术是信息技术,它是一种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人化、多媒体化、虚拟化,同时又具有较高共享化特征的高新技术形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是巨大的、超常规的,是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的有力杠杆。

(1)信息技术开拓了新的信息产业和产业部门,增加了信息产品种类和数量。例如,通过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使得实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通过声像集成具体的广播、影视和互联网中,使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产生利润,带动了与这些产品相关的硬件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信息技术促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如在农业方面,拓宽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推动农产品快速流通,并且提升了生产工具的智能化水平。在石油化工行业,推进了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了行业的节能降耗。电力工业采用了信息集成和智能化管理,逐渐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数据通讯网、调度网、配电和电力营销网络,生产出ICET,IGCT为代表的节能降耗电力电子产品。冶金工业通过应用人工智能、仿真模拟技术,实现了节能减排的需求。邮政行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健全了全国统一的综合信息网和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服务层次。商贸流通和其他服务业,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3)信息技术导致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2001年,中国的电信行业建设投资2500亿人民币,用于资讯化建设的投人占到10%以上。2002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2.5G移动通讯方面进行大规模投入,CDMA、CPRS的竞争全面展开,第三代通讯设施试验成功,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中国目前有15000多家大型企业,100万家中小型企业需要采用管理信息系统,而真正采用的仅有2000多家,企业信息化市场前景十分巨大,将创造几千亿元的市场空间。其他如教育资讯化、社会保障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我国都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无疑都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问。

(4)信息技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力发生转移。信息技术是技术进步的核心。信息技术对农业各个领域的渗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使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从事其他劳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不仅使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资源消耗大大减少;信息技术应用于服务业,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信息产业使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化,劳动力不断减少。许多专家认为,劳动力由农业一工业一服务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道路。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性,一、二、三产业部门均可通过信息化获得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

(5)信息技术改变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活动正在展开。各产业在顾客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大力普及在线信息管理系统,使顾客可以及时即地地获得自己所需信息、产品与服务,致使产业问的界限趋于模糊。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冲击并变更着传统产业的结构,影响到个人、家庭、企业甚至国家等各个层面。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新形式,它拓宽了产业展的空间,推动着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成的产业化,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结果,是产业融合基础条件,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

5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信息产业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产业;产业结构;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的升级,其实质就是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革,即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引起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这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是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但是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各产业部门技术进步步调不一致,某些产业部门首先突破,然后通过前向、后向和旁侧效应,推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技术扩散、渗透和诱发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因此,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应是那些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较高的技术含量的产业;有利于产业技术装备更新和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产业;我国信息产业的崛起,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行业生产格局,并且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进程。

一、信息产业的定义及特征

信息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人们对于何为信息产业还未形成一致看法,美国学者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定义为“从事信息生活、传播、处理、储存、流通和服务的生产部门”。[1]所以可以把信息产业定义为以现代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信息资源搜集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生产、贮存、传递和营销信息商品,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信息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其主要特征有:

1.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本质就是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为职能的产业,其特点是以脑力劳动为重点的大量知识、技术的开发,它由许多新型的知识、技术、智力型企业组成。是处于尖端科学前沿的高技术产业,正是由于劳动对象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这种产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的要求较高。如果说其它技术是人的体力的延伸,则信息技术则是人智力的扩展,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专业的高水平的人员来进行,也需要专业人员之间的联合协作。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

2.信息产业是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相结合的产业。当前世界经济的增长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70%—90%的经济增长是靠创新引发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源于大量的发明和创造,是建立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基础之上。因而具有高度的创新性。例如,20世纪发明的半导体、电子计算机、卫星通信都是以高度创新性为前提的。同时,信息技术既是针对特定工序的专业技术,又是适合于各行业的通用技术,它融合于各个产业部门,因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同时信息产业还催生了一些“边沿产业”,如信息产业带动了光学电子产业、医疗电子器械产业、航空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3.信息产业是产出高、效益好的高增值产业。信息产业是集资本、技术、知识于一身的产业,随着资本的投入、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信息产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例如,1997年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市场规模高达2万亿美元,并正在以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产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带来高产出,而且还促使规模经济的行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所以增值率就高。下表是1997年世界前8位通信设备制造厂商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额比例。[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信息产业的研发费用较高,但是与其销售额相比,其所占的比重只有19.8%,所以信息产业是一种产出高、效益好的产业。

7.信息产业的风险性高。前面论述的信息产业的高收益性是建立在高风险性基础之上的,其风险性表现在:第一,信息产业是高投入型产业,研究和开发信息产品需要巨额的资金,并且由于创造发明成功率的不确定性,巨额的投入有可能是血本无归,正是因为产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信息产业的高风险性。第二,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①市场范围比较小,信息产品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不得不制定较高的价格,这就无形中限制了产品的市场范围。②产品的专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销量。因为它们只适用于少数大企业或者政府机关,即使已经进入市场的产品也会因不符合特定需求而不被消费者所接受。

5.信息产业是具有高带动性的产业。产业间都存有关联性度,信息产业也是如此,并且关联度很高,因此对其它产业有高度的带动性,比如,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信息产业内部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等产业的发展。在部门外部则带动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的发展。因为信息技术的高带动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产业,中等发达国家、新兴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6.信息产业的时效性高。我们知道,国际上集成电路的开发速度空前;计算机的发明虽不到50年,但现今第六代产品的研制已形成热点,微机出现才20多年时间,不仅设计工艺几经革命,而且新的机种也纷纷问世;特别是当前的数字技术革命正促使电脑、电信、电视等方面的技术走向大规模融合,使信息产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

二、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个国家工业化推进过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都伴随着科技进步及其应用。不同时代的主体性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程度和功效是不同的。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性技术是信息技术。它是一种具有较强渗透性、带动性,同时又具有较高共享性特征的高新技术形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将是巨大的、超常规的,是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的有力杠杆。

1.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新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形成,从而开辟新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在科技进步的作用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原有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某些产品或原有生产过程的某一阶段随着生产技术的变革和社会需求的扩大而分离出来,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新的产业部门不断涌现,这就使得产业结构的范围日益扩大,层次和环节不断增加,内容和分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加之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边缘、交叉学科大量涌现,推动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庞大的而复杂的体系,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产业部门的形成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发端,以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化为基础,开辟了新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催生了计算机业、软件业、核工业等高技术产业群和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新兴服务业。

2.信息技术促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来改造原有的产业,提高技术含量,改变生产模式,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我们以工业生产为例来具体阐述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应用所带来的效果。首先,信息技术使传统产业的生产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例,通过应用网络技术,一个票据审核流程由原来的两周缩短为两个小时,专门负责票据处理的人员由500人减少到150人;而其投资800万美元开发的知识管理系统,运行后的第一年就为公司节约2.7亿美元的运行成本。其次,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产业产品成份的构成。据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说,现在的汽车工业已经不像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更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电子系统现在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的1/3,近年来,众多公司都在试图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来加速自身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环境。最后,互联网将使传统产业能够集成整个供应链。电子商务变革传统产业的本质是:在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分销批发、客户服务的传统商业流程中,减少大量中间环节,实现更大的规模、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务。

3.信息技术导致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产品的市场需求,而需求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信息产业的形成对其它产业的需求的变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由于信息产业是带动性极强的产业,它的发展会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它的发展必然引导其它产业的发展。以我国通信和信息服务市场为例,1993—1997年规模扩大了7倍多,业务总量年均增长速度达78.7%;近年来通信与信息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速度为27%,1998年总产值超过5000亿;个人计算机市场平均每年增77%,软件业年均增长速度达37%,这些发展必然引发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需求。[3]第二,信息产业在其它产业的应用会提高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引起相关产业的成本下降。成本的下降可以提高产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我们知道许多产品并不是因为其具有专用性而市场狭小,而是因为其生产成本高引发价格高,高价格必然引发较低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大量减少了企业收集产品信息的时间和成本,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可以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而且通过网络营销可以缩短销售的时间,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速售前和售后服务,增强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对个人而言,网上商店的出现和安全的网络为他们提供快捷安全的购物环境,这已在另一方面提高产品的市场。

7.信息技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力发生转移。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不断减少,而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会进一步向第三产业转移。但是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结果。信息技术又是技术进步的核心。所以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在保持总产量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可以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从事其它劳动。信息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随着机器人的出现,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工业企业所需的劳动力会因信息技术的引入而不断减少。使劳动力从这些发生技术进步的部门中分离出来。这些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就会向其它新兴的产业和服务业转移,这就逐渐使产业重心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5.信息技术改变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人类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随着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兴的产业部门,往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高的增长速度。而那些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又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信息产业作为一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它产出高、效率好、资源消耗少、污染少,它的发展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这些后发的优势使信息产业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但是有一些产业因为其发展是以资源的巨大浪费为前提,以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并用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成本很高,产品缺乏竞争能力。这些产业往往会因替代产业的出现或者由于政府政策的改变而走向衰落,成为夕阳产业,产出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所以信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各产业的比重发生变化,效率好、资源消耗少、对社会贡献大的产业所占的比重高,效率低、资源消费严重的产业则由于替代产业的出现而退出。这正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体现。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的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信息产业具有带动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它的发展直接带动和促进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所以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引擎”,为了加速信息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加以政策扶持,为生产信息产品的企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资金扶持、提供优惠贷款、税收优惠,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研究和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其次,加大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科研投入,提高R&D经费的利用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除了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和增加银行信贷尤其是大幅度增加银行信贷和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外,还可开辟其他渠道,包括从企业销售收入中按适当比例提取技术开发资金,从证券市场上筹措资金,以及设立必要的研究和开发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开发基金,以促进中小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最后,引进和借鉴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由于外国的信息产业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技术先进。所以引进外国先进设备有利于我国信息产品的升级换代,并且在引进外国设备的同时要注重对产品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为先进、科技含量更高的信息产品。这有利于提高我国信息产品的技术水平。并且对于提高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信息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整合,在服务其它产业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国家应从战略角度出发,理清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思路,制定相关促进政策。如实施大企业优先发展战略、自有品牌战略、重点突破与系统创新战略等,而不是局部地考虑一个产业的发展问题。除了信息产业的内部整合外,还必须理顺其与其它产业间的竞争和互动关系,一方面有赖于自身的积累和成长,更重要的是通过为传统产业服务,改造传统产业而获得越来越高层次,越来越大范围的市场需求,从而使信息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我国传统产业为信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由于缺乏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熟悉复合型技术的人才,传统产业新购进的许多信息设备和信息软件并未起到或只是部分起到作用。信息产业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尽快形成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国际品牌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带动传统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7]

3.运用高新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三次产业中的科技含量。我国是个农业大国,2000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50.1%,而其总产值仅占全部GDP的17.5%。这说明我国农村的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这对于我们工业化的进程是不利的,也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为此必须加大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广泛运用,通过信息化,使我国农业由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利用电脑和互联网来实现农产品的经营和营销。对于第二产业,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虽然长期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必需清楚地看到,我们的传统工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所以这种高产出是以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扩展性,把信息技术尽可能应用于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产品的创造中来,设备的改造、技术的进步对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最后,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发展服务业,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管理,优化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夏大慰.面对新经济时代的产业经济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黄亚均.知识经济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信息产业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工作,始终将其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来抓,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已覆盖所有城乡,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年均增速30%以上,2007年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16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4%;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显著,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稳步推进,社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对照党的*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要求,*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网络与信息开发利用和资源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社会化投入比例偏低,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积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发挥信息化对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规范繁荣网络文化,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科学谋划,率先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信息化强省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加强政府规划与政策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好市场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2.因地制宜,培植特色。结合“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思路,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既有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基础优势,培植优势产业,培育信息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3.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掌握核心和关键信息技术,增强信息产业竞争力,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

4.以用兴业,融合发展。坚持建设与应用相结合,以信息产业发展支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构建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5.突出重点,加大扶持。抓住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完善财税政策,健全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化投入,加快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信息产业年均增长25%,总体规模力争达到10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000亿元,出口280亿美元;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出口与服务外包10亿美元;信息传输及其他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关键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基本建成,信息网络技术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15年,*省信息产业经济总量达到25000亿元,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基本实现由信息化大省向信息化强省的转变。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1.加快发展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产业。跟踪多核处理、虚拟化等技术发展趋势,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积极承接国际计算机整机和零部件加工产业转移,并加快扩大设备生产规模。抓住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机遇,推动新一代网络设备、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

2.巩固发展信息家电产业。以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融合为契机,加快提升传统家电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重点发展数字音视频等消费类产品,加快构建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推动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及PDP(等离子)显示面板及模组的自主生产,提高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

3.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争取在CPU(中央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MCU(微控制器)、移动通信芯片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建设大尺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逐步完善半导体材料、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基础环节。

4.完善发展RFID(无线射频识别)产业。加快突破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读写器设计、软件设计、应用开发等关键技术,推动RFID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形成。鼓励RFID技术在公共安全、物品跟踪、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5.优化发展应用电子产业。立足*省制造业优势,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机床电子、船舶电子、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对重大装备的配套能力,拉长工业产品制造业产业链。

6.培育发展光电子、半导体照明、光伏电池等新兴产业。发挥*省优势,加快推动碳化硅衬底材料、蓝绿光外延、大功率激光器与半导体白光照明、背光源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积极推动硅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蓄能电池发展,大力发展薄膜半导体电池制造,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7.积极发展新型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产业。加大基础技术研究和产品工艺技术开发,加快在晶体材料、磁性材料、液晶材料、电子功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集成电路及电路板应用材料等基础材料领域,在新型片式元器件、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电声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

8.努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完善节能产品标准体系,加快研发动力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露天照明节能、计算机和通信机房节能等技术,加强电子信息产品生态用能设计。推动发展环保型电子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建立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和污染防控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产业。

(二)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1.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重点围绕信息家电、计算机设备、通信与网络产品、机械制造、工业控制等机电产品领域,研发推广基于不同操作系统、多处理器的嵌入式软件产品,将其培植成为*省软件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2.大力发展应用软件。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展应用软件,鼓励集成创新和建立产业联盟,鼓励企业间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做大做强应用软件。

3.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着力推进软件标准化、商品化、国际化进程,鼓励企业通过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认证。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软件或模块定制加工、数据和技术服务等,主动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重点提升日韩、突破欧美。加快软件服务外包绿色通道、综合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中外桥梁工程师人才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齐鲁软件园、服务外包城市、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软件出口园区。

4.培育发展数字动漫、影视与游戏产业。支持民族原创、健康向上的动漫、影视、游戏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培育壮大一批数字娱乐企业,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支持鼓励济南、青岛、烟台及其他有条件的市发展数字动漫、影视与游戏产业,争取培育成为全国重要的产业集聚中心。

5.强化基础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重点突破基础软件,积极发展基于开源代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产品。加快建立集成电路设计法人资格和企业资格认证体系,推动科研、生产、应用、服务联合体建设,促进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加快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集成电路公共设计平台、人才交流与培训平台,构筑有利于发展的支撑体系和环境,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设计能力,壮大设计队伍。

(三)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1.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业。继续发展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重点推进有线宽带网建设,加快普及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大力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传输服务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带动通信设备、信息终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通过技术与业务创新,积极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服务业务。

2.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公共文化领域的数字内容产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壮大网络文化产业。依托制造业优势,以数字化工业设计、数字化视觉设计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数字设计创意服务业。加强政务及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增值服务,推进商业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繁荣数字内容服务市场。

3.做大做强计算机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数据中心、信息系统运维外包服务中心、信息安全外包服务中心、服务呼叫中心等,积极推动系统集成、工程监理、项目咨询、安全评测、专业培训、电子认证服务等行业发展。

4.大力发展服务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重点推广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整合交通、港口、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较完善的物流信息化体系。推进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促进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规则、标准和地方性法规政策的研究制订工作,完善数字证书安全认证体系,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应用平台,积极推进企业、区域的电子商务应用。

5.积极培育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村务管理等领域,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落实国家有关面向农村的通信服务资费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开发面向农村市场的质优价廉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品,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大力推进工业和企业信息化。

1.深入推进装备类制造业信息化。加强对装备类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的信息技术再造,扩展成套设备及组合加工设备性能,加快设备升级。立足*省优势,重点选择机械、汽车、船舶、医疗器械等企业,优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控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精密医疗设备、高端电子设备仪器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赢利能力,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基础类制造业信息化。围绕建材、石化、冶金、造纸、煤炭、电力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广泛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DCS(集散控制系统)、变频控制及在线检测等技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提高产品生产的自动化和精密化,有效降低基础类制造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快传统技术、设备、工艺、安全控制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的集成,提高生产测量检测的准确度和信息传输的实时性,有效保证安全生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环保产业的应用,重点在水、空气等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振动控制设备、环保监测仪器等方面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3.大力发展消费类制造业信息化。在食品医药行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发酵罐计算机控制、生产工艺控制,全面提升食品卫生和药品安全的检测、控制水平。在服装纺织行业,加强对产品设计、加工和企业管理、营销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改造,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提高服装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的能力和纺织工艺的控制精度。在家电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变频节能技术,开发、生产智能化家电产品和家居集成高端产品。

(五)大力促进政府和社会信息化。

1.加强政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网站建设,不断提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共参与功能。整合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务骨干传输网,实现对政务网络的集约化管理与利用。深化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逐步建设省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继续完善“十四金”工程,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环境污染监控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

2.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重点加快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步伐,逐步推进相关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等服务。以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消费支付等领域为突破,积极整合卫生医疗、民政事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城市“一卡通”平台,逐步完善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一卡通”服务体系。

3.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健全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推行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切实增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加强集中统一管理,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无线频率资源,提高无线电干扰查处能力,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健全国家安全和重大任务保障的应急预案与协调机制,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省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外经贸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任务目标,科学统筹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各级发展改革、经贸、科技、财政、信息产业等部门要合理调配利用各项扶持资金,支持有关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大项目。各级政府要建立必要的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引导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完善落实奖励政策,对列入省级(含省级)以上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设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对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的软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的电子信息企业和软件企业,所在地政府或园区应给予适当的配套或奖励资金。对引进重大项目、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作出突出贡献的招商引资人员、社会人员和中介机构,实行奖励。实施政府采购与补贴政策,将*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以上名牌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推荐目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对*省自主开发的、经审定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并具有重大推广应用前景的电子信息系统、产品和技术,可由政府采购或补贴,逐步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加快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广泛、安全可靠、支撑宽带多媒体以及融合业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基础网络特别是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为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强化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重点扶持齐鲁软件园、中国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青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部级产业园区发展,鼓励计算机、通信、集成电路、光电子与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电池、数字动漫、信息服务业等基地园区建设,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和企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加大对信息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强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实验室、产业联盟建设,每年扶持一批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推动产学研联合,提高自主发展能力,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行业等各类标准制定,对于取得重大发明和加入国际化标准组织及承担国家标准化研究课题的给予奖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广软件正版化,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针对重点招商领域和方向,实施重点突破;积极扩大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在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发展机构,进行国际间的联合、兼并和重组,提高*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信息产业范文篇10

关键词:电子信息;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在世界传统浪潮的推动下势必会经历传统农业改革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将逐渐取代原有的传统农业生产管理方式。2017年十月在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张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意味着我国农业信息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

1现代农业生产中引入电子信息产业相的作用

1.1实现农业信息共享,满足农业发展。在当今信息化的世界中,大部分使用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办法的中国较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数据差异上最直观地便是信息化数据的收集使用上。在新时期提倡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背景下,发展信息化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信息共享逐渐成为当前需要。引入电子信息产业,将农业学、土壤学、肥料学、气象学与信息产业技术充分结合,将所需信息大规模采集整理并实现模块化、功能化将使现代农业中所需要的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土壤、肥料成分并对精细农产品进行生产环节检测的功能得以实现。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引用将实现对未来天气的预测、对相关农作物生长过程的模拟。农业生产中电子信息产业的介入将提升农业资源运用的合理性使生态环境及生产效率得到改善[1]。1.2改变产业结构,增加农业信息产业就业岗位。在我国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中始终缺少信息产业等新兴技术类产业的融入,这也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的产业结构照欧美地区发达农业产业国在产业结构上有了一定的落后。以后,我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注定会迎来全新的调整,这也决定了我国对农业信息化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内会迎来大幅度的提高,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同样也会有显著提升。同时,在相关岗位的人才培训上,我国也将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化产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另外,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将成为新兴信息技术改革的受用者和实际生产者,这一群体的产业素质的提高也将成为农业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工作。

2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生产人员信息意识、利用信息化农业的积极性较弱。随着农业现代化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信息化产业与农业产业的结合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我国农业生产人员信息意识较弱,利用现代化农业的积极性较弱等问题。我国广大农民作为农业产业改革最终实施者和受用者,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化技术的认知普及工作。知识普及工作作为产业结合的基础需从基层做起,例如成立“学习班”、开展“公益讲座”等方法都将逐渐积累起农业生产者的信息化意识。另外,如何调动农民朋友接受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也将是产业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在相关地区采用试点改革,建立起肉眼可见的信息化农业试验田,组织各地区的农业生产者定期学习,一方面调动农业生产者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宣传效率,体现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2]。2.2信息科技产物的认可度、科研成果的利用率较低。我国农业生产者的信息化意识较弱对信息化产产品接受程度较低一方面需要解决农业生产者的问题;另一方面便是信息产业与农业结合过程中存在的落地性不强的问题。目前,在农业信息化结合的初期,相关单位的研发成果显示出了产品实用性较差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相关科研单位应广泛听取基层农业生产者的建议,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以及降低农业生产者的操作难度。2.3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难度大。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仍然巨大,在产业结构改革的过程中依旧剩余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能否成功转型决定了农业产业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现如今大量男性劳动力外流,剩余劳动力的特性决定了培养难度较大、就业面偏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鼓励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较少适龄人才行业外流,减少学习技术人员的经济负担,以此来降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难度[3]。

3结束语

以后,中国现代化农业转型的任务正逐步推进。信息产业与传统农业产业的结合正逐步成型,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我国虽然拥有悠久的生产经验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难免会出现阵痛期,但笔者相信只要农业产业现代化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在行业内外共同解决,政府与生产者共同面对,农业产业信息化战略布局的形成终将实现。

参考文献:

[1]石元春.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J].科技导报,2003,21(8):3-6.

[2]于宁宁.日本农业转型:原因、特征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4(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