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6:23:10

新旧范文篇1

关键词:义利之辨;北宋新旧党争;学术不一

论史者恒以宋之党祸比于汉唐,实则其性质不相同。新旧两党各有政见,皆主于救国,而行其道。特以方法不同,主张各异,遂致各走极端。纵其末流,不免于倾轧报复,未可纯以政争目之。其党派分立之始,则固纯洁为国,初无私憾及利禄之见羼杂其间,此则士大夫与士大夫分党以争政权,实吾国历史仅有之事也。①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北宋新旧党争有着其独有的特点。新旧两党指的是因王安石变法而分裂成的两大阵营: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主张变法图强的所谓新党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所谓旧党。上述所引柳诒徵先生的一番论述揭示了北宋新旧党争区别于专制社会中以往历代朋党之争的不同之处,其关键在于“各有政见”,“盖汉之党人,徒以反对宦官,自树名节为目的,固无政策之关系。其与之为难之宦官,更不成为敌党。唐之牛僧孺,李德裕虽似两党之魁,然所争者官位,所报者私怨,亦无政策可言。固虽号为党,而皆非政党也。”②则北宋新旧党争本于“政见之争”也。这一点,身处其中的宋人也是有所觉察的。《文献通考•选举四》曾引王安石之语云:“今人材乏少,且学术不一,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③徽宗即位之初,大臣李朴在总结熙宁以来朋党之争的原因时就说:“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④那么,新旧两党政见不同在何?全面回答这个问题,不是本文所能负担。本文仅试图以王安石变法中的“义利之辩”为中心,从“学术不一”的角度来分析北宋新旧两党的对立。⑤

义利之辨由来已久,它是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伦理道德与功利关系问题的论辩。所谓义,一般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泛指利益,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经济利益。儒家传统的义利观是“重义轻利”。孔子在《论语•宪问》中首先提出:“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要求人们“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此后,孟子发挥了孔子的重义轻利思想,《孟子•梁惠王上》云:“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则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

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⑥至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⑦的观点出现后,儒家“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基本奠定。可见,儒家传统的义利思想有两个层次,一方面主张义利两有,承认人们求利欲望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祟尚重义轻利,给生财取利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其中,后者是其强调的重点。因此,儒家是“讳言利”的,非常重视经济利益的道德价值,赋予经济活动道德评判的标准。执政者能否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历来被儒者认为事关国家的治乱安危。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兵弱、财匮、民困成为长期困扰朝廷的难题。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变法图强成为士大夫的共识。王安石主持和推行熙宁变法,就是要解救北宋王朝内外交困的局面,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理财是其变法的核心问题。但他的理财活动必然也要接受儒家传统的义利观的评判。当改革拉开序幕之后,朝中大臣围绕着“义利之辨”,展开激烈的争论,体现了他们对经济利益与道德价值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取舍,其根源是学术之争。而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学术之争政治化,“义利之辨”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就单纯的“学术之争”而言,双方的义利观究竟有何差异呢?首先要指出的是,尽管旧党反对王安石“理财求利”的措施,但并不表明旧党就是将“义”“利”绝对对立,不加分析的一味排斥“利”。司马光也讲:“凡民之情,见利则移之。”⑧对国家财政更是十分关心,写了长达五千多字的《论财疏》,讲的都是理财的道理,对理财的重视并不亚于王安石。苏辙认为:“人之所同好者生也,所同贵者位也,所同欲者财也,天下之大情尽于是矣。然此三者常相为用……无财则无以生”。⑨程颐也知道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他说:“尧夫对上之词,言陛下富国强兵后待做甚?以为非是。此言安足谕人主?如《周礼》,岂不是富国之术存焉?”⑩这与儒家一贯承认义利两有是一致的。陈廷湘先生在《宋学家高谈义利之辨的历史原因》一文中,将双方对立的焦点归结为以功利强国和以道义平天下,何者为先。

新旧两党对此问题的思考,直接与他们对唐末五代社会动乱以至亡国的历史教训的认识有关。旧党人士大多把社会动乱的原因归结为唐代三纲不正,只重功利而不及义理。程颐云:“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司马光亦指出:“汉氏虽不能若三代之盛王,然犹尊君卑臣,敦尚名节。”魏晋以降,“于是风俗日坏,入于偷薄,叛君不以为耻,犯上不以为非,惟利是从,不顾名节。至于有唐之衰”。“不复论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凌夷之于五代,天下荡然莫知礼义为何物矣。”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讲三纲,即使有治平之世,也不足称道,因此治理社会必须以义理指导为先。

相反,王安石将功事不济作为唐、五代乱亡的主因:“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也。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他认为享国日久的国君最终败亡的原因在于不善远谋,苟且因循。

由于对乱亡成因的认识不同,决定了双方救国之策的差异。王安石重事功。他视求利为理所当然:“至于为国之体,摧兼并,收其赢余,以兴功利,以救艰厄,乃先王政事,不名为好利也。”熙宁八年五月,左相韩绛责备新法执行者提举市易务官吏刘佐“小人喻于利,不可用”,王安石就理直气壮地反驳道:“市易务若不喻于利,如何勾当?且今不喻于义,又不喻于利,然尚居位自如,况喻于利如何可废!”

旧党一些人士却从唐、五代的历史中得出了“重利忘义”必致乱亡的结论,首先强调和重视封建伦理纪纲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司马光说:“国家之治乱本于礼。”“夫治天下之具,孰先于礼义者?”二程则视天理是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根据。“理则天下只是一个理,故推至四海而难,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无论是“礼”,还是“理”,均为道德范畴。苏轼也上书神宗:“夫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而不在乎富与贫。道德诚深,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于长而存;道徳诚浅,风俗诚薄,虽富且强,不救于短而亡。”体现了他们治国以义为先,不以利为先的观点,他们反对王安石以功利为中心的变法原则,这是导致新旧党分野的一个关键的理论因素。

理论上,旧党坚决反对王安石以理财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变法原则,在现实实践中,旧党对王安石理财思想的非议则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理财的步骤上,反对急功近利

旧党许多人士也是力主变革,只是在变法的方式方法上,他们大多主张“渐变”,反对“骤变”。司马光认为“凡谋度国事,当守公论、不可希时、又不可循俗,宜校是非之大小,利害之多少”;“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另一旧党成员苏轼也一贯主张“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对推行新法的宋神宗和王安石,苏轼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他们太过急功近利了,“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

2.在理财的内容上,反对与民争利

在我国古代社会,富国与富民的关系,始终是历代王朝制定经济政策所环绕的一个中心问题。由于看问题的立足点不同,在这一问题上,新旧两党的看法是极不一致的。熙宁元年八月,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有一次关于理财的著名辩论,争论的要点即在于富国还是富民。王安石说:“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说:“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于民,將焉取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理财的根本目标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即“富国”。他写的《兼并》一诗云:“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礼义日巳偷,圣经久堙埃。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岀,小人私阖开。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明显表达出这么一种观念,即一切财富应归皇帝所有,一切征收当归人主掌握,把富国强兵看做是百姓安居乐业和生活富足之保障。因此,王安石主张“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将富国作为富民的基础。主要做法是由政府干预经济,不增加正税而扩大税源,通过“摧抑兼并”,把原来上层富民,兼并之家的财富和权利转移到国家手中,以增加国家财政,这就是所谓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均输、青苗、免役、市易等法即是按这一宗旨订立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司马光对王安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之道持坚决的反对态度,他主张藏富于民,富民为先,他的理财标准是“仓库盈实,百姓富给,斯为善治财矣”。苏轼也对神宗以万乘之尊而与民争利表示强烈不满:“位之存亡寄乎民。民之生死寄乎财。故夺民财者,害其生者也。害其生者,贼其位者也。甚矣,斯言之可畏也。以是亡国者多矣。”在他看来,民富才是国富的基础,若不是从富民入手来实现富国的目的,就必然会导致国家倾覆的后果。而且,苏轼等旧党人士所指的民还包括上层富民在内。王安石理财剥夺上层富民的利益,这是旧党所不能容忍的。苏辙云:“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此势理之所必至,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他看来,富人存在于国于家都有好处,富人是国家的依靠,也是百姓的依靠,“能使富民安其富而不横,贫民安其贫而不匮,贫富相恃以为长久,而天下定矣”。他指责王安石“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对其夺富民之财的行为痛恨不已,乃至进行人身攻击:“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事实上,尽管王安石敛财的目标是针对上层富民,即剥夺官僚地主和富商大贾的经济利益和特权,但变法也加深了对广大贫苦农民和工商业者的盘剥,如青苗法,规定取息二分,实际上许多地区利率都为三分,有的还高达到四分至六分,以致贫民无法承担;免役法对本来不服差役的下户,也使缴纳助役钱,加重了贫民的负担,这也是变法遭到普遍反对的重要原因。

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儒家历来强调为政必先确立以民为本、富民为先的思想,并将其视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一条基本思想准则。司马光、苏轼兄弟等旧党成员主张富民,这与先秦儒家的传统看法是一致的。从这一思想出发,他们在财政政策上进一步提出了取民有制,取财有度的思想主张,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聚敛”行为。

3.在理财的原则上,反对“聚敛”,主张“节用”

北宋的财政危机是新旧两党都认识到的,在解救财政危机的方法上,他们有很大的分歧。旧党主张“节流”,通过减少开支来缓解财政压力。司马光认为国用不足,“在于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出于封建统治的长远考虑,司马光提出“减节用度,则租税自轻,徭役自少,逋负自宽,科率自止”的主张,将减节用度作为解决财政危机的主要办法。他要求皇室带头节俭,“撙节用度,则宜以在上为始”,并提出减损“三冗”,“抑赐赉、去奇巧、反奢丽、正风俗,用廉良、退贪残、澄清庶官、选练战士、不禄无功,不食无用”。二程与二苏在这点上与司马光的认识是相同的。程颢还提出了节省用费的具体措施:“为今之计,兵之众,岂能遽去之哉?在汰其冗而择其精。戎狄之遗,岂能速绝之哉?在备于我而图其后。游食之徒烦,则在禁其末而驱之农。无用之供厚,则在绝其源而损其数。然其所以制之者,有其道也。”从军队、边息、游徒、不必要的花费四个方面论述了省费节用的措施,也就是从四个方面实行改革,达到改善国家财政的目的。

王安石则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对节用并不感兴趣。《邵氏闻见录》卷四有这么一则记载:“神宗天资节俭,因得老官人言:祖宗时妃嫔、公主、月俸至微,叹其不可及。王安石独曰‘陛下果能理财,虽以天下自奉可也。’帝始有意主青苗、助役之法矣。”对于冗官带来的财政压力,王安石不以为意,非但不主张减费,反而要求增加官员的俸禄,“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他的理财之道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侧重生财,生财手段就是前面叙述过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但是,以当时的生产力的状况和水平,不可能通过生产实现社会财富的大幅度增长,在变法实际中,只能以变相加赋的方式,达到增加国家财富的目的。因此,“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只能是一种构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在司马光等旧党眼中看来就是“聚敛”。旧党反对“聚敛”,主张节用,这与其“富民”观念是一致的。

就理财而言,旧党主张“以义为先”、“藏富于民”、“取财有度”,所遵循的是先秦以来儒家传统的重视民利,“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而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则以“功利为先”,“富国为本”,历史上的法家就是如此。因此,在时人看来,王安石的儒学不纯,南宋学者罗从彦将其判定为“管心鞅法”,即带有浓厚的法家功利主义色彩。事实上,王安石之学也是以儒学为本,这使他同样摆脱不了儒家传统义利观的影响,更不愿背上一个“言利”的罪名,于是打出了“以义理财”的旗号。熙宁二年,王安石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作辩护:“凡此非专利也。盖聚天下之人而治之,则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则不可以无义。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殖之有亡,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不可以无术也。”试图将理财与言利分开,赋予理财活动以合理性、正义性的解释。但王安石所理解的以国利为义与儒家传统的以民利为义的内涵显然是有差别的。

王安石变法提出以事功强国,冲破了儒家讳言财利的传统观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元祐初,户部尚书李常称:“昔先帝(神宗)勤劳累年,储蓄边备。今天下常平、免役、坊场积剩钱共五千六百余万贯,京师米盐钱及元丰库封桩钱及千万贯,总金银谷帛之数,复又过半,边用不患不备。”但变法却遇到以往一直在经济思想领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贵义贱利论的反对和压制,最终导致了新旧两党的分野,这发生在北宋大变法的关键时刻,直接影响了变法的方向与进程。双方结党相互攻击,势同水火,归根溯源,乃是学术不一导致的结果。

在北宋中期,学术不一是普遍现象。就单纯的“义利观”来说,在旧党成员内部,他们之间的“义利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二程与二苏同属旧党,但蜀学与洛学在义利观上的认识也有大不相同之处。《周易》乾卦卦文言说:“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苏氏蜀学对此的解释是:“义非利则惨冽而不和。”就是说,义必有利才能存在,义与利缺一不可。主张义利结合,“义利、利义相为用而天下运诸掌矣”。二程的理解则是:“和于义乃能利物。岂有不得其宜,而能利物者乎?”这与苏氏相比较,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讲的顺序不同,实际上却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二程把义放在首位,义是总原则,是一切求利行为的指归,“人皆知趋利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义当为与不当为,便是命在其中也”。而苏氏的义与利却是互为指归,强调无利则无义,突出了利的重要作用。

宋儒之间义利观上的差异是非常复杂的,全面回答这个问题也不是本文的任务。在这里想特别指出的是,新旧两党是政治意义上的划分,学术分歧却不能简单地以党派划分。旧党中不同的学术流派将他们之间的差异掩盖下来,结成联盟,共同以“义利之辨”反对王安石变法。此后,王安石已被驱逐出朝廷,新法亦被废除,同属旧党的苏轼与程颐的洛、蜀之争在元祐年间也形同水火。个中缘由,与新旧党争一脉相传,本源仍在于“学术不一”。而单纯的学术之争一旦染上政治色彩难免走向变质。新旧党之间的种种争斗一开始还是围绕着对新法具体措施是否得当的论证或驳斥而展开,继而走向了无原则的党派倾轧,脱离了政见之争的范畴。明代宰相叶向高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概括:“自元祐诸君子用事,尽改熙丰之法,一激而为绍圣,则小人胜,反而为元符,则君子小胜,又激而为崇宁,则小人大胜。当其胜,必尽去其人,尽反其事。即易代革命,不若是甚者。纲纪,法度,国家,所以治乱安危,而堪此播弄,堪此翻覆,亡形见矣。是安得不有靖康之祸哉!”可以说,北宋新旧党争起于学术之争,进而变异成无原则的党派倾轧,最终将北宋引向了衰败的不归路。

注释

新旧范文篇2

随着数字化产业的注入,测绘行业作为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提供者,做好测绘相关工作显得相当重要。然而测绘工作类型划分十分详细,具体实施起来并非想象中容易。宝鸡市勘察测绘院作为中小单位在财力、物力都十分紧缺的实际情况下,根据国家基本比例尺2007年地形图图式新要求,决定对宝鸡市大比例尺电子地图库进行新旧符号转换,以提高数据的再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地图符号是测绘工作中的地图语言,它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地图符号主要是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和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就单个符号而言,它可以表示事物的空间位置、大小、质量、和数量特征,地图符号可以指出目标种类及其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并且可以确定对象的空间位置和分布情况。对于测绘工作尤为重要。

2技术路线

从宝鸡市1∶500市区电子地图库里用旧符号把单幅数据导出来,然后在MapGIS打开输出模块,生成TIFF图像后保存,接着再在镶嵌配准里将TIFF转为MIS文件然后配准到(0,0),作为背景底图打开编辑模块用新符号替换各层地形要素,建立新符号电子地图库地形图图库。

3作业流程

根据GB/T20257-2007地形图图式,制作新符号库、制作图例板、标准图廓。并且注意各类点状符号定位点的位置,调整线型方向问题,整饰和检查全图。

3.1标准图廓制作

根据(《1∶500、l∶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在MapGIS主菜单投影变换系统,生成标准的图廓模板,在每幅图中统一使用,并根据本图幅图廓整饰修改坐标和文本即可,其标准图廓的坐标原点为(0,0),图幅范围500mm×500mm。由于MapGIS窗口显示地形图范围是500mm×500mm,所以数据才能输出比例尺为1∶500所要求的标准图幅。

3.2工程图例板制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方便地提供拾取固定参数,利用MapGIS6.5图例板功能,建立了工程图例板,分别把大比例尺符号库按点、线、面符号根据各符号参数和图层一一归纳输入到图例板中。在数据录入时输入某一个图元符号之前,可以直接在图例板中拾取该图元符号的固定参数,这样就可以避免进入菜单重新修改此图元符号的缺省参数,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生成图例文件。

3.3新旧符号制作区别

(1)在工程测量实际绘图作业中,符号的复杂排列能引起视觉的不同感受,读图时可获得整体感、差异感、立体感等不同的感受效果。地图符号使用了不同的视觉变量,如尺寸、形状、大小、方向和颜色定位点等,实现了不同的感受效果。因而,地图符号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了解地图符号的变更就变得尤其关键。在地形图图式国家标准(GB/T20257.1-2007)的编写中,有部分点符号变更较大,如:输电线入地口、配电线、通信线入地口等。根据实际绘图经验,将典型的旧符号点和新符号点变化举例列出,如图1所示。

(2)在制作新符号的过程中,地形图图式国家标准(GB/T20257.1-2007)增加了许多新的点符号如:地热井、船闸、扬水站、邮局、电信局、宾馆饭店、超市、剧院、电影院、电视台、体育馆等50多个符号,如图2所示。

3.4转换过程

从宝鸡市1∶500市电子地图库里,用旧符号把单幅地形图数据导出来,在MapGIS打开输出模块,生成TIFF图像后保存。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在转换过程中,不是用新符号一层层简单替换就能完成,而是点和线中还存有定位点与线方向性变化问题。

(1)在新旧符号定位点变化的点状符号统改中,有的点在符号转换过程中整体偏移的情况下,需要对照TIFF光栅文件底图一一修改到实测定位点。例如:窑洞、污水篦子等。

(2)为了使实际工作中作图更方便快捷,将图4(a)中低压点符号中心点由中心移到图4(b)中圆圈外,否则替换后需一个个移动工作量较大,这样修改后就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线状符号因有方向性,比较复杂,我们在新旧符号转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陡坎、斜坡、围墙等在统一替换过程中它们的方向性发生紊乱,需要装入TIFF光栅文件底图逐一修改为正确方向。

新旧范文篇3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人才;吸引力

1问题提出

新旧动能转换是新时代科技产业革命中形成的创新发展动力,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等,是对旧的发展模式及技术的全面更新。“新旧动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一般将其与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改革相并列,并且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吸引、发挥高端人才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概念。新旧动能的动力机制因素,可以将其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因素,如这个转换过程中的人才吸引力问题、培养问题、留用问题、激励问题,其中比较有效的是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美国最早于19世纪初始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它以产学研为依托,以吸引并培养人才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高校、企业的在教育资源、环境资源方面的各自优势,将教学、科研以及实践有机的结合,使高端人才的成果转化有了实际的空间,从而培养引用人才的创新活力以及成果转换能力,其本质其实就是教育与社会实践能够及时有效对接、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有效结合。

2产学研引才模式研究

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发达国家有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1)硅谷引才模式。硅谷以及其周围的湾区是全球最高端人才的聚焦地,其常住人口只有700万,但在这里有超过150家企业的估值已过10亿美元,不可否认,这种成功与硅谷人才的密集度有着直接的关联。硅谷中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对教学科研人才的科研成果转化极其重视,能够最有效地建立师生创业、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最直接联系,这对全世界的人才吸引特别是对高端人才的聚焦起到了最具示范的效应,这种协作式人才培养与吸引模式,是全世界产学研引才模式的典范。(2)大学研究中心引才模式。大学研究中心引才模式在我国并不陌生,如诸多大学中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研究中心”,吸引着前沿人才的入驻。其实这种模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即UICRC(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ERC(工程研究中心)以及STC(科学技术中心),这三类中心均得到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并设立在大学之中,主要是依托大学丰富的研究成果,吸引资金力量雄厚的企业界参与,并相应地吸引高端人才。目前在美国这三类中心总计已超过了100个,对美国大学的引才引智发挥着重要作用。(3)企业大学引才模式。企业大学,即由资金雄厚、品牌声誉高的企业设立的大学,这类大学虽然由企业设立,但也可颁发学位,这是一种教育与企业直接相关的模式,能够直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这对许多技术型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国外比较知名的企业大学有摩托罗拉大学、IBM软件学院等,而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创建了丰田工业大学,该校设立智能汽车研究中心,聘请教授讲课,培养汽车工业方面专业性很强的学生。近几年,国内企业大学也呈现井喷之势,如茅台学院,设立在茅台集团内部的大学,招收与茅台生产、研发、技术相关的学生,相对应,也吸引了这些领域的优秀人才前来任教,对茅台的发展起到了具大的人才汇集效应。(4)科技园引才模式。大学科技园并非新生事物,最早出现在日本,日本以大学科技园作为载体,与研究机构、生产企业形成一个紧密型的高新技术区域,汇集了数目众多的企业以及优秀的高端人才,这既促进了大学的教学改革,又帮助企业开发出了新产品。在我国,几乎每个综合性大学都会有一个大学科技园,汇集了优秀的大学教师,也吸引了优秀的项目转化人才,比较知名的北大方正、清华紫光都与大学科技园有着紧密的联系。(5)项目依托式引才模式。项目依托式引才,顾名思义,以一个有吸引力的项目来吸引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项目“发包方”与专家学者是一种松散的关系,项目完成,任务结束,各自归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引才形式,这个“站”一般设立在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或者资金科研力量较强的企业,吸引学有专长的博士进站研究项目。在我国,博士后工作站已成为项目依托式引才的有效形式,能够极强地汇集优秀人才。

3产学研引才模式的实证调查

山东省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泰安市是山东省高校数量较多的地级市,位列青岛、济南之后。据统计,泰安市2017年共引进93名高层次人才,其中两院院士7人,“”人才3人,“”2人,长江学者3人等。纵观全市,共有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高校9所,高等教育已实质性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泰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泰安市在人才吸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学研引才的政府支撑体系。产学研引才的政府支撑体系,主是是人才培养模式从运行到得益分配机制的建立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少的法律层面的现实问题。泰安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对产学研合作起到引导和制度保障作用,从而导致政策的失灵。政府支撑体系的建立要符合产学研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泰安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从当前来看,政府支撑体系建设仍很滞后。(2)产学研引才的合作运行机制。有效的产学研运行机制是引才的基础,由于这种引才机制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市场交换行为,因此需要规范的互惠合作制度,需要健全的、公平公正的引才、留用人才的制度体系建设,并形成良性互动。由于产学研引才模式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企业、大学、政府等,而泰安在这些领域基本还处于摸索阶段,难以从法律与制度层面对引进的人才进行得益保护,只能依托引才单位进行合同式管理。(3)产学研的合作形式。目前来看,产学研合作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层次也较低。有些高校的产学研引才意识并不是很强烈,因为在这些大学中,传统的学历教育还是处于主流,大学教师手中的成果大多是基于职称评审而发表的,这离真正的产业化还具有不少的差距。另外,部分高校在产学研引才模式中体现得非常被动,以自我研究为主,可能是由于经费的限制,较少地与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进行对接与交流,更谈不上以项目引才。高校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多停留在一纸协议的层面,即使有合作,也只是教师带队前参观,走马观花式,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中也未能体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对产学研引才模式来说,大打折扣。(4)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中企业的参与度。产学研引才模式中,大学、企业都是主体,都希望从中吸引优秀的人才以获得相应的收益。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以及合作项目的吸引力不够,造成合作项目层次不高,难以对优秀人才形成吸引。更为重要的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战略层面的长期、紧密合作,双方的合作,大多限于建立一种声誉,签了协议,拍了照片,发了新闻通讯稿,后续没声了。这种合作,只是一种表面形式的“握手”,是短期的。造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难以有内涵上的延伸,互惠互利的长效合作引才机制不能有效地建立。

4对策建议

(1)市场化引才机制。优化产为结构能够有效地吸引高端人才,而新旧动能转换是重要力量。当时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发挥着提质增效的关键作用,在人才引进进程中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市场力量在高端人才引进中的决定性作用,这能够有效发挥优秀人才的创新活力。其中,岗位的设置应该突出吸引力这一特点,围绕当地的产业链、科技链,形成集群作用,从而提高人才的供给质量,促进“高精尖缺”人才汇集的力度。另外,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品德、能力的权重,有效减少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从而激发优秀人才的工作热情与意愿。(2)高端人才的资源共享。一般来说,属地高校能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由人才结构决定的,高校驻地的产业结构、重点扶持的产业,是否与高校的人才结构相关联,这是决定性的因素。高校应该积极与地方产业对接,在专业建设、科研重点方向上进行适当调整,采取多种形式的引才政策与地方经济建设相衔接,通过与属地合作共建项目,实现对引才的创新引领,同时积极课题,服务社会。(3)产学研引才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式引才是产学研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纳入到属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这种产学研的互动符合属地经济发展对高校的期望。战略联盟有效载体是大学科技园,园区承载了人才引进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通过联盟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实现资源的整合,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形成人才的“扎堆”效应,借助该联盟的强大科研优势,地方的经济发展能够充分借助全国的科技资源,有效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研发、生产问题。(4)“订单式”引才。“订单式”引才,是由企业提出人才引进要求,高校根据情况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进行“订单式”引才。这种引才模式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高校的人才需求实施的引才入高校、服务入企业的规划。相对而言,高层次人才对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往往会情有独钟,对企业稍微差些,而“订单式”引才,是为企业定向引进并培养紧缺的人才,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产学研之间的转化距离;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高校的人才引进提高自身知名度以及企业的研究能力,为企业培养并储备人才。“订单式”引才的有效形式是企业与高校共同课题需求,以吸引高水平的专家学者。(5)强化认知性社会资本。相比上述几种引才方式,认知性社会资本式引才更加注重内涵式引才思路的设计,众所周知,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愿景能够使双方快速而深入的合作,这是认知性社会资本引才的基本逻辑,具体是指引才工作中可以强化对愿景、目标、价值观、事业观的陈述,使人才能够与岗位工作高度匹配,并在内心深处高度认可,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工作动力,即“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事实上,对人才的激励,荣誉感、成就欲、事业心等远比薪酬、制度等走得更长久,认知性社会资本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相处或理解的深度。学术界对认知性社会资本的解释大同小异,包含价值观的认同、是否具有共同语言、是否有共鸣的共享文化、是否有相向而行的共同目标、是否有为这共同奋斗的愿景、社会成员之间是否有共享规范等。认知性社会资本是人才个体基于对用人单位的内在期望,基于共同价值理念而建立的相互信任,体现的人才个体对上述理念一致性的认可程度。这种“一致性”的共同认知,有助于双方加强彼此的合作,使人才个体在共识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实现互不冲突的各自价值实现,认知性社会资本体现的是网络成员对目标与行为拥有一致的理解与期望的程度。研究表明,认知性社会资本能够减少人才个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误解,使交流更加顺畅,当人才个体的目标和兴趣趋向一致时,获取资源、实现潜在价值的动机就更加强烈,对合作的理解就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初冰茹,马用浩.天津市科技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7).

[2]王勇.城市吸引力与高层次人才积聚关联解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7(3).

[3]杨倩,吴丹妮.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8).

[4]周慧,崔祥民.环境价值观契合、组织声誉与人才吸引力关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3).

[5]王海芸,宋镇.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

[6]张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吸引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8).

[7]孟华,刘娣,苏娇妮.我国省级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评价[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1).

[8]郝英杰,潘杰义.西安市企业人才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12).

新旧范文篇4

关键词:职工薪酬;会计准则;会计处理

旧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实施已经超过7年,对于规范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向职工提供福利的形式不断的丰富,对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修订新的准则迫在眉睫。旧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在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上出现不一致现象;(2)缺乏对劳务派遣和购买支出的区分,企业内退人员的工资调整等;(3)对带薪缺勤、辞退福利、

一、新旧会计准则在内容上的对比

新准则加入了离职后福利和长期辞退福利的核算,对原先的短期薪酬等做了详尽的说明和补充,涵盖了除基本薪酬以外的辞退福利、利润分享计划、长期辞退福利等内容。变化对比如下:

1.充实了离职后福利的内容,新增了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

旧准则没有将离职福利进行分配,新准则将言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纳入离职后福利的核算范畴,并将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

2.充实了短期薪酬会计处理规范,将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调整至离职后福利中

新准则将带薪缺勤和利润分享计划纳入了准则的内容,并将带薪缺勤分为累计带薪缺勤和非累计带薪缺勤;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纳入设定提存计划的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当中;并要求企业的非货币性福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除非公允价值无法取得,才使用成本模式计量,提高了准则的精确性。

3.充实了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

旧准则对辞退福利的规定相对较为简单,只对长期辞退福利的折现率进行确定,但对其他变量造成的影响尚未进行规范。新准则区分了辞退福利和离职后福利的区别,规定辞退福利与职工提供的服务并无直接的关系,并规定在十二个月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属于长期辞退福利的范畴,规范更加细致。

4.引入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完整地规范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旧准则没有对长期职工福利进行规范,新准则对不符合设定提存条件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划分到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中,完整规范了职工薪酬的相关规定。

二、新旧会计准则在离职福利上的对比

离职福利是企业为职工在退休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给予的报酬或补偿,新准则将它划分非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设定提存计划至企业每年缴纳固定的经费后,以后不再承担支付义务。在我国,此类计划主要指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了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主要指企业为退休人员支付的生活补贴等;企业为离休干部支付的各种费用等。

1.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

(1)会计科目设置的变化离职后的福利核算包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旧准则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账户,新准则调整至“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账户。(2)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对于设定提存计划,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为职工提供的服务缴纳的提存金,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设定提存计划”科目。

2.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

(1)会计科目设置的变化我国常见的设定受益计划如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等。旧准则一般通过“预计负债”科目反映;新准则规定,这部分费用在计提时应通过“长期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它表示企业在每期末对职工未来应付福利的现值,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的成本。(2)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设定受益计划是企业根据职工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的每期受益水平,由此算出为职工缴费的金额。例如:黄先生在55岁加入强生公司,入职前工资为40万元,入职后工资为55万元。该公司保证在黄先生60岁退休之后的10年内每年付给黄先生5万元。假设同期国债利率为5%。计算如下:(F/A,5,5%)A=(P/A,10,5%)*5A=11.38相关会计处理如下:(1)每年提存资金时: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11.38万元贷:银行存款11.38万元(2)每年发生服务成本时:借:管理费用-离职后福利贷:长期应付职工薪酬(3)如果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在投资运作中发生实际受益时: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贷:财务费用(4)等黄先生退休后,公司每年支付的福利是:借:长期应付职工薪酬5万元贷:设定受益计划资产5万元综合来看,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比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相对复杂些,在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公司涉及。

三、结束语

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在分类上更加详细、范围更广,这说明规范更广泛是职工薪酬准则变化的趋势。新修订的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理念,新准则广泛应用了折现和精算等要求,特别是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相当复杂,因此,财政部门还需要及时出台具体的实务操作指南,也需要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新会计准则的正确实施。

作者:葛春艳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S].财会[2014]8号,2014-01-27.

新旧范文篇5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特色空间;工业园区;网络安全产业

1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背景

2015年10月,政府工作会议中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所谓新旧动能转换,是通过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等经济新常态下的需求与供给,改变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的经营模式。

1.1产业动能的新旧转换引领产业空间新变革

在以传统“旧”动能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维系国民经济的支柱主要以原料、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企业为主,在此发展阶段,我国的工业园区主要以均质化、低密度蔓延为特点。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更新迭代,诸多大城市的产业园区逐渐由资金、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过渡,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

1.2产业技术的更新迭代引发产、城、人要素的新互动

在传统产业模式下,生产原料、人的体力为产业的核心要素,普通技工为产业人群的主力,导致人群对产业空间的品质需求往往被忽视,进而造成传统产业园空间品质偏低、产城互动关系弱等问题。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人的智力因素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就业人群逐渐由普通技工向高素质劳动力转变,从而倒逼城市空间的营造者不断提升空间品质。

1.3“城-人-产”的良性循环带来对城市特色空间的新认识

在“城-人-产”的良性循环影响下,如何全面快速地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成为热门话题,人们开始反思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城市特色空间的保护与研究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特色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成为城市建设、运营者的重要理念。

2特色空间营造相关研究梳理

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将城市特色的打造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关于如何界定城市特色空间,如何通过规划设计城市特色空间来提升城市的商业运营环境和居住环境品位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

2.1相关研究梳理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相关研究,以“特色空间”为关键词精确跨库检索,共计文献113篇,其中,大部分为城市特色空间的研究,包含少量特色小镇、建筑设计、色彩规划、城市公园的具体空间研究。2017年文献数量达到峰值,这与2017年3月《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5号)的颁布存在一定联系。

2.2与规划编制体系的关系

通过相关研究结果梳理,城市空间特色研究在规划编制体系中的作用体现在从控制要素上指导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导再进一步指导不同层级的法定规划的编制。具体而言,框架阶段的特色空间研究指导大尺度的城市设计并指导总体规划,主要表现为宏观层面的特色类别引导;片区层面的特色空间研究通过中尺度城市设计来引导分区规划或控制下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而地段层面的特色空间研究则通过提取要素落实在小尺度城市设计上,具体指引修建性详规划和单独的建筑设计。

2.3控制模式总结

总结现有的特色空间相关研究,其控制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1)主题控制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城市的特定地段,强化形成地段主题特色,实施城市特色控制。如上海“新天地”的塑造便是该模式的典型。该模式能够塑造鲜明的地段特色,但基本只适用于基地本体资源特征鲜明的区域,而且不同特色主题地段需要不同控制措施,难以普及,不便控制管理。2)意象控制模式该模式借鉴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将城市空间特色归结为区域、路径、边缘、节点和标志等空间形式,并已运用到许多规划实践中。但该模式局限于形态层面,控制不够细致,在管理实践中存在难以落实的问题。3)要素控制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对城市规划控制要素的补充和修正,通过立法手段解决开发商、公众利益及城市景观环境之间的矛盾,超越仅从形态层面讨论空间特色的窠臼,将能够反映城市特色的要素进行理性、规范和系统的控制,引导和保障规划实施。系统性和细致性是要素控制模式的主要优势。结合以上3种模式的优缺点,本研究首先结合意象控制模式中的区域、路径、节点和标志的空间划分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要素控制的实施落地将各要素明确化、规范化。

3国家网络安全与人才创新基地特色空间实证研究

3.1网安基地概况

2018年4月,党中央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正确把握五个关系,强调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四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经过全省范围内的选址比选,国家网安基地最终落子于武汉东西湖,具体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北部,吴新公路、硚孝高速以东,四环线以北,杜公湖以西区域,一期范围5km2,二期范围17km2。

3.2特色空间研究指导网安基地规划控规编制的必要性

1)完善规划体系本研究将探索解决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层面特色空间规划难以落实、城市设计的法定性不够等问题,同时为控规乃至城市设计方案的编制提供相关指引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提炼总规控制要素,梳理特色空间脉络,转化为控规中的相应法定控制要素,将城市总规构想、城市设计意图转化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以增强特色空间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2)引导规划建设在控规阶段,以网安基地二期规划为实证来检验片区阶段城市特色空间规划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提升其推广价值。网络安全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的用地其空间较为灵活,为丰富的特色空间塑造提供了有利条件;网安基地处于主城向农村地区过渡的区域,自然、历史、产业特色要素相对丰富、集中,但也面临因大型项目建设带来的特色空间保护压力问题,同时具备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潜力,以此为例研究,具有示范推广性。

3.3网安基地二期特色空间的识别与评价

3.3.1梳理上位规划,提取区域空间特色控制意图网安基地位于武汉东西湖主城区向北部大别山山系过渡的平原低丘地区,处于武汉市域六大绿楔之一的府河绿楔之内,依据《武汉市总体城市设计战略》,西北侧的柏泉风景区属于自然类特色空间载体之一。其中,西侧为东西湖现代设施农业区,东侧为府河绿楔湿地公园,总体呈现蓝绿基底与历史城镇之间相互融合依存、互为借势的整体关系。此外,由于硚孝高速、外环高速两侧防护绿地从中穿过,将基地总体分割为三大组团,通过充分梳理和保留基地内部山水要素,充分衔接基地内部与上位大格局系统之间的山水联系,可构建“侧卧府河畔,活水徉其间,青罗划三瓣,朱玉镶其间”“田、村、水、园”相融相生的总体山水格局控制意图,充分维护基地的山水格局生态稳定性以及景观的多样性。3.3.2立足基地特色空间意向,挖掘基地空间特色要素1)山水自然资源方面通过梳理基地现状生态资源,并结合相关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基地内部主要的水系资源主要包括幺教湖、肖家教湖、杜公湖、泥达湖、龙王沟、府河、东流港等;绿地方面主要包括外环及硚孝高速两侧防护绿带、幺教湖公园以及各组团内部的中心公园等,基地周边需要考虑的绿地资源主要包括府河滨河湿地、北面的柏泉郊野公园。2)历史文化资源方面主要分为历史人文类以及休闲旅游类。历史人文类资源集中分布于柏泉镇周边及以北地区,以仰韶文化遗址以及名人故居、传统街巷遗址为主;休闲旅游类资源主要分布于周边生态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以农庄、主题公园等形式为主。这些都是未来基地内部可以深入挖掘和打造的特色空间资源。3)现代风貌资源方面以规划中即将塑造的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地段为主,以前期概念规划内容为参考,主要布局两级活动中心,一级活动中心分别位于柏泉老镇区中心以及南部组团中心水景周边,二级活动中心主要位于各组团中心水景附近。3.3.3综合考量多重因素,量化评价基地空间特色要素在汇总基地内外可利用特色资源的基础上,为了客观理性地评价梳理各类特色资源的空间价值,采用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各类资源的特色发展潜力。通过上述评价体系对各类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分值不同分成标志特色资源(一级)、优势特色资源(二级)和基本特色资源(三级)。标志特色资源和优势特色资源的分类分级,将形成本次规划中提炼和概括空间特色结构的重要基础,也为后续控规特色风貌分区管控等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4网安基地二期特色空间与控规的衔接

3.4.1特色空间叠加交通系统,选取特色空间体验路径认知景观轴线用于串联特色景观资源,从而构建特色空间结构的主骨架,通过余家嘴遗址、龙王台遗址、茅庙集老街、杜公湖、南部水廊、健康小镇、东流港公园等特色资源,形成了“历史风貌—自然风貌—现代风貌”等不同主题的连续空间,突出了网安基地的代表特色。而深入体验型景观轴线则串联镇西农庄集聚区、科教组团、孙武故居组团、幺教湖公园以及近网安一期组团。此外,结合道路体系,为便于人们多方位体会空间的主要特色,还确定了3条主题认知路径:如余家嘴遗址、茅庙集老街等构成的历史特色认知路径;游船码头、文化展览馆、湿地公园、垂钓俱乐部等串联的自然生态认知路径;企业研发中心、创客新天地、创业服务中心等构成的现代特色认知路径。通过不同的主题和路径将特色资源进行串联。3.4.2特色空间要素主题归纳,引导控规特色区域的划分依据空间整体框架及功能布局,将整个网安基地二期划分为四类特色风貌引导区。包括古镇历史风貌区、活力创新风貌区、新型智慧风貌区与滨水生态风貌区。古镇历史风貌区深挖历史,夯实古镇文脉延续特色,充分尊重民俗风情,增强本地文化自豪感与地域归属感;活力创新风貌区将生态环境与创新科技充分融合,体现网安学院、超算中心、软件园等高新产业风貌;新型智慧风貌区充分结合高端制造产业特色与工业4.0创新工厂的建筑空间尺度;滨水生态风貌区凸显城市环水而居的特色,以居住、康体、养生功能为主,展示自然与人文风貌的重要资源,对提升空间风貌品质和特色至关重要。3.4.3“点-线-面”全要素结合,构建特色空间结构体系根据前文梳理的基地山水格局、特色资源集聚区分布、特色风貌引导区的划分、特色空间体验轴线的连接状况,确立网安基地二期整体空间特色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形成“头枕青滔依沃土,活水中流映双核,动静双轴千景出,古镇新貌万象坊”的城市空间特色体系。1)“头枕青滔依沃土”指东侧的府河绿楔与西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构成城市整体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动静双轴千景出”是指依托临空港大道构建的串联型特色空间发展轴和依托张柏公路—北部水环—京东方大道构建的特色空间体验轴线,展开城市公共活动,构筑网安基地二期最具魅力的骨架空间。3)“活水中流映双核”强调基地内部水系对特色空间、特色节点的串接联系功能。4)“古镇新貌万象坊”指基地内部将在功能分区基础上强化城市风貌的针对性引导,打造古朴与现代、传统与创新风貌交融并存的现代产业空间新范式。

4结语

新旧动能转换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驱动,特色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趋势下,随着生产空间的尺度与结构发生变化,产城空间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不可忽视。针对具体的产业园区研究其特色空间,对空间要素进行提取并构建相应的特色空间体系,是传承历史文脉、推进城市设计工作、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程晓,汪朝森.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J].城市住宅,2020,27(12):150-151.

[2]陈天宇,臧鑫宇,陈天.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产城融合实践———以某产业园区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8.

[3]王丽.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养老公寓适老化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0.

新旧范文篇6

一、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措施

县坚持“工业强县”,按照视察菏泽时“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潜力”的指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主导产业向高中端迈进,努力打造四省交界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

(一)提质存量,转型升级三大主导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做大做强机电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特色突出、技术领先、链条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①机电设备制造业突出高端化。目前企业发展到68家,拥有1家部级和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驰公司、华驰公司、呈祥公司等产业龙头注重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由以加工制造为主,上游向研发和设计、下游向品牌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发展,建设了部级和省级研发中心,取得了工程总承包资质,提高了附加值。注重产业链向上下游两端延伸,向上游延伸,上马了硅钢片、非晶合金带材等新材料项目;向下游延伸,变压器电压等级提升到750KV级、电力铁塔电压等级提升1000KV级,高压开关电压等级提升到550KV级,拉长了整个产业链条。②农副产品加工业突出精深化。目前规模企业发展到111家,粮食、木材、服装和大蒜等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实现了从种植到市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品出口比例达到28%。③医药化工业突出国际化。目前规模企业发展到50家,主要生产医药农药中间体、医疗器材、医药兽药等产品,产品出口比例达到70%以上。特别是汇盟公司,DCTF产品拥有国际定价权,直接销往德国拜尔、美国杜邦等世界顶级化工企业。

(二)聚集增量,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我县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动能转换的试验区,提升发展空间,搞好项目聚集。重点规划建设了3个产业园,目前在建、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175亿元。①机电设备智造小镇。为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现有的机电设备制造聚集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机电智造小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150亿元。在建的高档线路板园区工程,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基础工程已经基本竣工。二期工程主要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园区,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通过新建、整合、融合、提升,3年内实现小镇的领先发展。②高端化工园区。积极推进医药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规划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对、2个村进行了整体搬迁,整合建设用地700多亩;新建热电一体化、废水处理、固废处理、废气处理等4个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园区功能;新建抗氧剂、氮肥增效剂、食品保鲜剂、医药中间体等4个项目,构建产业链条。③临港产业园。结合新万福河复航和港区建设,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与加工贸易一体的综合园区。临港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6平方公里。目前,疏港公路、7纵5横园区路网已完成路基工程,安济河生态景观带、曹庄引沟生态景观带已基本完成;新建投资10亿元的鲁西南农产品交易中心、投资3.5亿元的华成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三)创建平台,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综合创新平台,加强科技联盟建设,搞好自主创新。目前,拥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7个,省院士工作站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8个,授权专利78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3%。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产业大,新兴产业少。新常态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为标志的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中流砥柱。县近几年来,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质量效益逐步提升,然而工业经济由于起步晚,产业基础薄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偏小,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县主导产业多数是传统产业,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且大多数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优质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一遇市场“风吹草动”就困难重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新动能成长不快,大项目、大企业牵引动力不足,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不足。受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的影响,我县企业生产运营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全县僵尸企业72家,占地约4000亩,处置难度较大,亟需“腾笼换鸟”。受资金、股权、联保贷款等多种遗留问题影响,部分企业走出困境难度较大。

(三)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运行困难。受市场需求不足、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银行信贷收缩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县部分工业企业业务收入和效益不同程度出现下滑,对全县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投资愿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升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少,进展缓慢。

(四)高层次人才少,企业转型升级难。企业研发普遍存在投入不足、人才缺乏问题,部分研发机构甚至有名无实,研发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技术力量匮乏,缺少高素质、引领发展的高端人才,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致使我县大多数工业企业在较低发展层次上徘徊,企业难以转型升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意见建议

(一)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企业为龙头、项目为依托、产品为重点、创新为支撑,突出技术、产业、应用之间的相互促进,带动一批重大项目,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大对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培育、扶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形成一批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配套型企业。

(二)加大技改扶持力度。技改和创新,不仅可实现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也让企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源动力。建议加大对企业技改和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化企业发展。由于西部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层次低,建议技改扶持针对西部企业降低门槛,重点倾斜。

(三)加大人才引进扶持力度。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完善人才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企业技术人才高地,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加快设立地方杰出人才基金,有针对性地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快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广聚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产业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加大担保圈破解扶持力度。近年来,多家企业通过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形成的担保圈相继出现较多问题,对企业的运行产生了很大风险。建议进行排查分类,政府出台强力措施,对出现紧急情况的关键节点企业,协调债权银行采取续展、增资、降息等特别措施,必要时动用政府平台资源予以支持,破解企业担保圈难题,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使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重塑良好稳定的金融秩序。

(五)加强要素供给。着力加大各类生产要素的统筹配置,有效发挥政策扶持作用,在环境容量、能耗空间、土地指标、金融融资等关键指标方面向西部倾斜,放大叠加扶持效应,全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培育规上企业力度。

新旧范文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近年来应现实发展需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此背景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至关重要。新制度制定时考虑到了旧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新制度的实施可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新旧会计制度更替下,事业单位很可能会因为对新制度了解不透彻、旧制度影响过深等问题出现新旧制度衔接困难的情况,从而影响单位发展。下面将对“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进行思考,并提出有益于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建议。

一、新旧会计制度更替对事业单位产生的消极影响总结

新制度实施的目的是改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令财务管理拥有更高水平,以辅助单位更好发展。但在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因为单位未做好迎接新制度的准备,很可能出现新旧制度衔接问题。衔接问题的出现,除了令新制度无法顺利落实外,很可能降低财务管理水平,令财务管理问题频发,导致单位运转出现问题并阻碍事业单位发展,下面将总结新旧制度更替带来的消极影响。(一)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会因此而受到一定消极影响。事业单位资金运转需要多个部门参与支持,财务部门作为参与部门中的重要部门,工作质量将对资金运转是否流畅产生较大影响。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实施过程中,受影响最多的部门也是财务部门,因此,新旧制度更替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很可能会受到负面冲击。例如,财务部门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接纳新制度带来的改变,这无疑加重了财务部门工作量、拖慢了财务部门工作效率,可能导致资金运转过程中因财务部门工作效率降低出现资金到位速度较慢等问题,从而影响单位运转。(二)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带来负面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早已习惯了旧制度,新制度实施时,会计人员可能较难适应新制度带来的变化,从而增大工作压力。导致会计人员受到负面影响的原因有三点:一,单位未重视新制度实施前的相关学习培训,导致新旧制度衔接时会计人员对新制度认识不足;二,单位在开展新制度相关培训时,未深入解到新制度与旧制度的不同,无法高效的将新制度融入实际工作中;三,新制度实施的同时单位没有更新相关软件系统,令会计人员在开展自身工作时缺乏对应的软件系统支持,工作繁琐程度及难度增大。

二、关于促进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六点建议

(一)制定科目余额表并编报新账。事业单位有必要在新旧制度衔接时制定原科目余额表并编报新账。主要有两点内容:一,在新制度实施前对原账科目余额进行充分了解与适应性调整得出新科目余额表,令新科目余额表更具合理性,以此减小旧制度顺利过渡到新制度的难度;二,编报新账时多参考新制度,依据新制度中的相关标准,以保证新账科目余额表的实用价值。(二)事业单位可加强相关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与掌握。新制度实施令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时多项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为避免会计人员因掌握新制度不到位出现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错误增多等现象,单位可加强会计人员与其他人员学习培训,加深员工对新制度熟悉程度。关于该点要注意的内容:一,令相关人员进行新制度学习与熟悉时可从“新旧会计制度有何差异”入手,通过学习培训帮助相关人员尽快掌握新旧制度间的差异,以此为相关人员适应新制度打下基础;二,在进行新制度学习时,相关人员要多对新制度进行思考、交流与探讨,通过交换意见等方式尽可能总结出新制度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做好接纳新制度准备,实现旧制度到新制度顺利过渡;三,对新制度融入实际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新制度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身上的问题并予以纠正,通过该做法不仅可加强相关人员对新制度的学习掌握,还可令新制度实践更加顺利。(三)事业单位需调和新会计制度与单位内部相关规定、标准之间的矛盾。在新制度落实前,单位许多规定、标准的制定都以旧制度为基础,不对此问题加以关注,很可能出现新制度落实时新制度内容与单位原本的规定、标准存在矛盾的情况,不利于新旧制度衔接,亦不利于新制度融入与实践。单位可在新制度落实前开展相关研讨会议,针对可能与新制度产生矛盾的相关规定与标准进行改进优化,以此调和新制度与单位内部相关规定、标准间的矛盾,促进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四)将原未入账事项进行登记入账。原未入账事项进行登记入账有助于新旧制度衔接,关于将原未入账事项进行登记入账需要注意以下四点:一,单位新旧制度更替时,将原未入账固定资产等在累积盈余科目下登记入账;二,在途物品若原未入账,则应在累积盈余科目下登记入账;三,受托资产若原未入账,应在受托负债科目下登记入账;四,盘盈资产若原未入账,则需考虑盘盈资产与成本进行对应的科目下登记入账。(五)做好会计软件系统升级工作。会计软件系统是支持财务管理工作高效推进的关键,根据新制度要求与特点全面升级会计软件系统是保障事业单位适应新制度的必要任务之一。新制度较旧制度而言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本的会计软件系统无法满足新制度下工作需求,针对会计软件系统在新制度下的落后性,单位有必要抓紧新制度特点与要求做好会计软件系统升级工作,令升级后的软件系统更好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帮助。例如,在新制度提出前,对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忽略,故在会计软件系统中也没有对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新制度强调了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下,会计软件系统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势必将阻碍新旧制度衔接,此时很有必要在会计软件系统中添加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以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结合上述,要做好会计软件系统升级工作,必须对新制度进行充分解读,站在“如何令新制度更好实践、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展开”的角度上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六)事业单位在内部应加强新会计制度宣传。除财务部门外,新制度还将影响其他部门,因此,为令新制度更好在单位落实,有必要在单位内部加强新制度宣传,令单位人员都对新制度有一定了解,加快新制度融入单位的步伐,顺利完成新旧制度衔接。在单位内部加强会计制度宣传时可同时运用多种方式取得更好宣传效果。例如,除了印刷并发放相关材料、发放趣味科普宣传单、开展学习进步会等方式外,单位还可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例如微信)的便利,通过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宣发新制度有关信息,达到有效宣传新制度的目的。

三、结语

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在帮助事业单位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可能伴随着单位资金运转不畅、会计人员需要新制度适应等问题,为减少负面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冲击,单位必须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通过制定科目余额表并编报新账、加强新会计制度宣传等多种做法,令事业单位更快、更好地接受新会计制度,顺利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新旧范文篇8

关键词:政府会计新旧衔接问题探讨

一、前言

在政府的工作范围中,政府的财政预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执政工作内容。在各级政府部门中,财政收入与财政开支的实际情况,只有在财政会计的核算工作结束以后,才能有实际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是对政府工作的有效评价,能够体现政府在工作中的效率,还能体现政府在工作中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是代表政府在解决地方人民生活质量的标准。在财政收入中,投入和收回都能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状况。因此,政府在财政管理中,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这样的制度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这样的财政会计制度的更换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想办法克服,还要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使政府财政会计制度更加科学化,更加优化,解决在以前财政中遗留的难题。

二、在政府会计制度中新旧制度对比

(一)会计核算内容的新定位

我国在1997年的财政会计中,计算的方式是以地方政府在财政中的支出和收入为主,在这些资金流运行中,对其进行核实,这就只是对地方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构进行如实的反映。在2015年新修订的会计制度中,新的制度规定,要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这两个需求。在新的会计制度中,要求向其他需要的人员提供政府财政状况方面的信息,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新制度规定中的人大代表,二是新制度中的政府和其他部门人员,三是新制度中的社会公众,四是新制度中的其他会计使用者。这样的制度,就能很好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能力和履行经济责任能力。

(二)重新界定会计核算基础

1.会计基础的重新界定。在1997年的旧会计制度中,主要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度,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在新的制度中,随着国家的财政制度改革,采用了比较适合政府工作制度的集中政府制度,而且还规范了会计的核算方法,还进行了有效的落实。还在国库的集中支付年终计划结余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度,并且以此制度进行会计制度核算。这就形成在新的制度中,正常情况下都会采用收付实现制度。而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就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在2014年的改革中,进一步强调权责发生制,这样就防止出现超范围的列支现象。

2.改革会计核算办法。在1997年的政府会计制度中是采用的单分录的会计核算办法,也就是发生了一笔就进行一笔分录的办法。在新的制度中就采用了双分录的会计核算办法,这个和以往的制度就大为不同,它要求在发生一笔业务中,就需要进行两笔或者三笔的会计分录,而且还要反映至改变资产中与其他附带的业务资产的关系。在新的制度中,主要增加了以下会计工作内容:一是会计工作通过增设了股权投资,二是会计工作通过增设了应收政府债券转贷款,三是会计工作通过增设了应付政府债券(转贷款),四是会计工作通过增设了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五是会计工作通过增设了资产基金,六是会计工作通过增设了待偿债净资产等会计科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增设,就能很好的反映政府的对外投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贷款、融资等债权债务事项变动对相关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产生的影响。

3.完善资产、负债、净资产核算内容。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中,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政府的真实情况,新的制度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在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财务中,要使政府的情况更加清晰、准确和全面,这样的基本信息能够使政府更好地控制债务规模,防范财务风险。新的制度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核算中进行了增加,在这个新的增加内容中,资产类增加了7个主要内容,还取消了1个内容。这增加的7个内容是:一是增加了国库现金的管理存款,二是增加了转贷地方政府债券,三是增加了股权投资等科目来反映库款结构,四是增加了政府的对外贷款,五是增加了对外投资的情况,六是增加了借出款项,七是增加了在应收地方政府债券的转贷款,取消的是在暂负款科目。在新的会计制度中负债类新增了八个,其中还取消了五个会计科目。这新增的八个是:一是新增加了应付短期的政府债券,二是新增加了应付长期的政府债券,三是新增加了应付政府债券转贷款,四是新增加了应付主权外债转贷款,五是新增加了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六是新增加了应付本金和利息,七是新增加了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八是新增加了其他科目来区分国债和地方债。取消的六个会计科目是:一是取消了暂存款,二是取消了借入外债,三是取消了应付外债利息,四是取消了外债费用,五是取消了与资产相对应。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净资产类新增加了两个,取消了一个会计科目,增加的两个是:一是增加了资产基金,二是待偿债净资产。取消的是财政周转基金科目。

4.完善财政收支核算内容。在近几年的政府财务变化发展中,这个内容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完善了大部分会计科目的名称;第二个方面是细化了支出的核算内容;第三方面的内容是调整了部分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5.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报表格式。在1997年的政府会计制度中,要求政府资产要以报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是如下这些报表:一是在旧制度中要编制资产负债表,二是在旧制度中要求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三是在旧制度中要求编制财政周转金收支情况表,四是在旧制度中要求编制财政周转金投放情况表,五是在旧制度中要求编制预算执行情况书和其他附表。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对报表进行了优化,要求以新的形势设置报表。比如:在新的政府会计中的债务资产表中,在这个科目中从资产负债结构,就把以下几个内容进行了区分:一是区分了流动资产,二是区分了非流动资产,三是区分了流动负债,四是区分了非流动性负债。在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报表中,把此表细分成了以下几种:一是主要细分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二是主要细分成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报表,三是主要细分成一般性公共预算,四是主要细分成政府性基金预算。在财政周转资金相关报表中,把它合并成专用基金收支情况表,增加了表白备注,在资金有特殊情况时要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三、新的制度中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原制度要怎样衔接

(一)梳理原科目余额,把握新科目口径

1.补记国库现金股利存款。二零一四年我国针对国库现金管理事件进行了试点,而且取得的效果非常好,2017年结束试点工作,并且在全国省级政府进行省级国库资金管理,但是在省以下的政府还没有进行该项工作。所以,国家要求省级以上的单位,就需要对资金进行细分:(1)其他财政存款,(2)国库存款,(3)国库现金管理存款。

2.清理暂存款。这个内容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其他应收款,在这个内容中主要是指属于政府财政临时发生的其他应收、暂付、垫付款项,像这样性质的就要记入到其他应收款项中。第二个是其他应收款,在这个内容中主要是指属于政府财政临时(一年以内)借给预算单位急用并签订了相关借款合同来明确借款期限、借款用途、借款利率及违约责任等事项的暂付款,这样性质的借款就要记入到借出款项中。

3.梳理暂存款。属于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计划结余按照权责发生制列支部分记入应付国库集中支付结余。属于其他应付款和暂收款,像这样的款项,就要记入其他应付款中。属于临时代管的资金要记入到应付代管资金。

(二)明确债务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原未入账事项

在政府的财政分工中,国家的国库部门只有权限在总预算会计财务处理。而且在相关的内容中,还把具体的内容细分到内部的各个科室和部门,由他们细分进行处理。在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规划,以此来指定债务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这样的未入资产,要求在2015年12月30日还未入账的债务事项和债权资产,要并入2016年度的及时提供债权、债务增减变化情况,还有加国库部门进账,这些主要包括:一是要提供应付主权转贷款,以及这些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二是要提供应付利息等有关科目余额,三是要提供应付短期政府债券,这些债券包括本金和利息,四是要提供应付长期政府债券,这些债券要包括本金和利息,五是要提供应付政府债券转贷款,这些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在资产管理部门要提供的数据包括:一要提供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还有这些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二要提供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还有这些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三要提供股权投资,以及这些的本金和利息,四要提供应收股利,包括这些的本金和利息,五要提供应收利息等有关科目余额,包括本金和利息。

(三)对人才的培训

在一线的政府部门会计人员中,总预算会计是财政因素的基础,在这个工作中,还要重视预算管理和调度往来资金以及协调编制相应报表、指导下级财政部门工作、编审财政总结算、财税库银相关业务等工作。因在其开展工作时,政府会计都要参与在里面。因此可见政府财务会计工作繁多而且还比较繁杂,在这样的工作中,要求报表的准确性,还要注意报表的质量。因为这些数据是政府领导在根据报表要进行相应的政策决策,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平稳运行,还关系到民生问题,可以说责任是很重大的。因此,对于政府会计人员,就需要对这个专业知识的培训,保证在新的制度使用中,对政府的经济数据不会有错误的记录出现,保证在会计新制度下,使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能够更加优化。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政府的会计工作中,要求会计人员要在报表填写中,保证好经济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政府的政策决策,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在会计制度衔接中,要解决好遇到的问题,还要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会计工作在政府职能中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政府会计制度新旧衔接问题明确[J].商业会计,2018(05):4

[2]熊娜,撒晶晶,曾春丽,王秋娜,田映红.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8(03):20-23

[3]刘安天.政府会计制度新旧衔接问题得到明确[N].中国会计报,2018-02-09(001)

[4]崔学刚,叶康涛,荆新,刘子琰.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与国家治理———第六届“政府会计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5(07):92-95

新旧范文篇9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科目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制定,首次涵盖了各类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租赁、建造承包商、农业等)的交易或者事项,使整个科目体系更加系统,完整,更能体现与国际的趋同。新的会计科目体系在原会计科目体系的基础上作了不少增减。科目的类别在原来的五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类,即共同类,包括5个会计科目: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按新准则规定自行设置。企业也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本文就新旧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进行简单比较(除银行、证券、保险、租赁、建造承包商、农业等行业专用的科目外)。以下科目按列报的先后顺序进行对比。

新准则科目名称旧准则科目名称简要说明

一、资产类

库存现金现金科目变更,核算内容不变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短期投资删去,部分内容并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材料采购物资采购科目变更,核算内容基本不变,新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可以变更,企业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取消分期摊销法。

包装物

持有至到期投资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新增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不变,但账务处理变化较大。

投资性房地产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长期应收款新增,本科目核算内容包括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款项等。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

长期债权投资删去,债券投资在“持有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中核算。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总账科目不变,增加“待摊支出”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及应负担的税费等。

累计摊销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商誉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价值。商誉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资产科目变更,核算内容也有所变化。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负债类

交易性金融负债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承担的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

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科目合并,核算范围扩大,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增加“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

应付福利费

应交税费应交税金变更,核算范围扩大,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增加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其他应交款删去,原来核算的“教育费附加”并到“应交税费”科目,其余并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递延收益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

待转资产价值删去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资产变更,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三、共同类

衍生工具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

套期工具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包括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

被套期项目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

四、所有者权益类

库存股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

五、成本类

研发支出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设“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

六、损益类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不变,核算范围扩大,增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等;减少固定资产盘盈利得。

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更,核算内容基本不变。

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更,核算内容基本不变。

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科目变更,核算内容基本不变。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核算范围扩大,包括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因此包括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新增,本科目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其中应收账款、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计提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计提减值损失。

新旧范文篇10

关键词:新租赁准则;新租赁准则

对企业的影响2018年12月13日,财政部了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通知。新租赁准则有效的借鉴国际准则,同时又考虑到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新租赁准则基本趋同,下面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新旧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原租赁准则规定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对于承租人而言,融资租赁需确认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及确认租金的长期应付款,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即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有所增加;而出租人将出租的资产剔除出固定资产,作为应收款项管理。

原租赁准则中,不论承租人、出租人,融资租赁都将引起资产的变动,承租人资产增加,出租人资产减少,但经营租赁只会引起损益的变动。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的区分导致承租人财务报表未全面反映因租赁交易取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为实务中构建特定类型租赁交易提供了机会,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新租赁准则中对于租赁的识别不再按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区分,将租赁定义为“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对价的合同”,主要通过合同来识别是否是租赁行为,并说明“如果合同中一方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一项或多项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以换取对价,则该合同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即合同中一方是否有在一定期间内控制资产使用的权利,并为了拥有控制资产的权利而支付对价;资产使用者是否有权在使用期间内获得经济收益,并有权在使用期间控制资产。新租赁准则在会计处理上引入了“使用权资产”这一新资产类别,规定承租人要确认使用权资产,同时确认租赁负债。

即在资产负债表上,承租人要列示使用权资产,并在负债中包含租赁费用。承租人应当参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计提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同时按照一定的利率计算租赁付款额的利息费用,两项均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处理使承租人的折旧费、财务费用都有所增加,对租入资产产生的实际效益核算更合理。新准则对于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租赁行为,以及租入资产在全新时价值较低的,建议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将租金计入成本即可。新租赁准则取消了承租人关于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分类,要求承租人对所有租赁(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分别确认折旧和利息费用,该变化对于承租人的影响很大。

原租赁准则中经营租赁的好处是可以放大财务杠杆,帮助承租人取得租赁物的使用权及其收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使承租人的财务报表变得不够直观、明确,承租人容易对盈利进行操作。新租赁准则实行后,承租人按核算要求同时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因资产通常大于负债,导致承租人的资产负债率提高,这样承租人显得资产多了,负债更重了。不单是资产负债表发生变化,损益表也有变化,租赁成本还要考虑折旧及利息,且由于存在利息的原因,整个租赁期的租赁费呈前高后低的趋势。另外,由于租赁资产要作为使用权资产入表,总资产增加了,评价经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也会下降。财务指标的下降会导致承租人融资能力下降、融资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企业利用租赁来提高自己融资能力、降低运营成本的空间被挤压。因而,新租赁准则可能会使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工具的积极性产生变化,更多的承租人将考虑用购买替代租赁。

新租赁准则中出租人、承租人的会计核算模式不一致,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承租人在租赁期的前半段时间内的总费用(资产折旧+利息)要高于出租人采用直线法确认的经营租赁费用,净利润在租赁开始的最初几年将会下降。承租人会计处理的变化将会影响承租人重新策划租赁安排,并影响出租人的业务模式及与承租人的合同签订。新租赁准则对承租人也有有利的一面,新准则中特别增加了豁免条款,对于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租赁行为,以及租入资产在全新时价值较低的可不确认使用权资产。但是对于“价值较低”这一定义没做金额规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显示是≤5000美元的单项资产。如果按此标准定义,企业大量租入如电脑、打印机、通讯设备或是办公用家具等低价值资产,可以豁免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这对于一些初创企业、IT公司是利好消息,对其财务指标影响较小,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准则——16号准则“租赁”(简称IFRS16).

[2]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EB/OL].财政部网站,2018-12-14.

[3]两位大咖带你解读新租赁准则对承租人、出租人及行业的影响——百家号[EB/OL].零壹财经,2018-12-26.

[4]李珮.新租赁准则影响几何[J].金融时报,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