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8:39:04

行业现状

行业现状范文篇1

关键词:IT;信息产业;前景;发展

1什么是IT

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1)传感技术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2)通信技术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3)计算机技术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在21世纪已成为各行业的公用技术,因为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对信息的信赖。物质、能量、信息三方面构成系统,而信息是所有系统必备的要素。并不是电脑出现之后才有信息,我们能感觉到事物的存在,或想象出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由于有信息作用于我们,大千世界有不可枚举的各种原始的或隐藏信息,正是因为这些信息类型存在差别,我们才得以用感官来区分不同的物质。数字化是我们现实世界走向统一的、完成自动化的根本途径。信息化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处世哲学。事物的运动与变化,从信息上看,都是信息的产生、储存、传输、转换、处理、运算、更新、替换与交换的系统工程。能够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的手段就是信息流控制程序。真正能做到“自动化”的,只能依赖于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系统(软硬兼施的工程)。“数字化”是一种“自然趋势”,没有国界或“民族性”。不管谁发明它们,数字化规律性为科学所用,经过半个世纪的人类努力,它已经形成了“标准和轨道”,如同人的“手”是十个手指,用手我们可以创造世界,信息化也就是“全球化”。数字化对大众的好处,已是不言自明,它消除了信息、财富和身份面前的不平等,网络通信、远程教学、程序工具都给以均等的参与或创造的权利。一种平民化的文化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正“姗姗而来”。导入IT是一个什么过程?从IT的技术原理和技术规范来看,谁都不能将其居为己有,可是当我们走进这座IT城堡时,发现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历史悠久的王国,这里的法律、城区、街道、交通和行政管理体制早已存在,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不断地复制着这个“城堡”中的东西,我们也发现了一种自由的空间——“自定义”方式,但前后突围的空间有限,且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用已有工具进行工作。每隔几年,这个城堡都有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工具推出,新的产品中,又增加了一些陌生的成份。IT人和应用IT的人,都在乐此不疲地跟着“时尚”潮流奔腾。这就是说,数字化的过程就是“向西方IT的软、硬公司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迅速裁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支配的资本或资产数量会急骤上升,对复合型、高学历、白领人才的需求会逐年提高。如果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家面临如此的“数字化”,将面对严重人才短缺和人口过剩的问题。但“数字化”是不可回避的,文明层次上,它会提高生产效率;从利润上吃掉对手;军事上,意味着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

2什么是IT产业

IT这个名词,简要地说就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凡处理或者应用到信息技术的产业,诸如银行,咨询,医院,出版,制造,影视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依赖于信息和信息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因特网和其他各种来连接上述所有的东西的网络环境当然还有从事设计,维护,支持和管理的人员共同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IT产业。中国生产的IT产品或服务占世界IT产品或服务的比重占绝对或主导地位,可称中国为IT的“世界工厂”。中国生产的IT产品或服务,出口到世界各国的数量或价值占世界各国IT业出口总量或总额的比例占绝对或主导优势,则可称中国为IT“世界工厂”。

3IT行业的现状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IT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1000亿元,IT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

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以,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岁末年初,前程无忧网()等国内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纷纷针对2006年人才市场现状“求职指数”。昨日,记者从前程无忧网站获悉,2006年,在这些专业招聘网站登记的有效职位中,IT职位需求量最大,IT业就业前景令人看好。

(1)IT人才荣登需求第一。

在这些需求职位中,IT职位需求量最大。专业网站上全年新增职位排名靠前的大多为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占总量近30%。除了需求量大,IT人才的“薪情”也在节节上涨,高级IT人才的年薪都在6万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年薪10万。据专家称,根据以往经验,2006年的人才供求走势还会延续,因此预计IT人才未来的就业形势不错。

(2)四类IT人才最缺乏。

据“无忧指数”显示,IT人才中最缺乏的是软件人才、实用技能型网络人才、系统集成工程师、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人才。

①IT行业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数据是从2004年5月1日到2005年1月18日通过互联网收集的,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北京(26%)、上海(17%)、深圳(6%)、广州(5%)以及天津等城市。统计结果显示,IT业(包括电子、微电子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讯、电信业和计算机业)的平均年薪为48337元。

从具体职位看,IT业各职位的年薪均值同样颇具领先优势,属高薪行业。以项目管理职位为例,IT业年薪均值比总体年薪均值高出了27.72%;工厂管理职位则高出了23.48%。上海、深圳、北京是IT高薪城市。其中上海IT业薪水水平最高,年薪均值达到了58907元,深圳紧随其后,为58886元,北京第三,为55608元。接着依次为杭州、成都、南京、广州、苏州等地。

②技术、管理高薪对垒项目管理收入最高。

在IT业的各主要职位年薪排名中,技术、管理类职位高薪对垒,其中项目管理最高,其次是经营管理类和研发类。

4IT行业的发展前景

1999年中国IT市场总额为110亿美元。上海地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IT市场,1999年占整个中国IT市场的26.1%。财务软件和电信市场是中国IT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1999年此两方面的市场总额占到中国IT市场总额的半数以上。IDC公司预测,1999年到2004年,中国IT市场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25.7%。目前,计算机硬件依然是IT业的热点,但软件服务的市场份额呈增加趋势。电子商务尚在拓展市场阶段,尚未取代传统的行销渠道,此外,其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2000年上半年中国IT市场的热点是:西部大开发意味着IT业的巨大商机;加入WTO后的市场状况留有悬念;与互联网有关的解决方案有增加的势头;网络(局域网和因特网)日渐流行。下半年增长速度会更快;ASP和WAP、宽带都是市场的新焦点。

因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IT技能人才的需求正在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IT技能培训企业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行业现状范文篇2

1.利率政策

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式是明确的,即渐进、有序,原则上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明确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利率市场的起步较晚,从1996年开放同业拆借利率开始,此后又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利率。2000年开放了外币利率(小额外币存款除外),2004年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至今也尚未形成基准利率体系,自然也没有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和期货。这使得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差距。

2.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即城市商业银行不能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暂行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在地级以城市设定,一个城市只能设立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第二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为本市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与此同时还承担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重担。城市商业银行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高度集中。这是监管政策明文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不允许跨区经营的背景。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商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城商行提出了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要求。对此,银监会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城市商业银行完全可以走出城市。2009年4月,银监会调整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准入政策。规定中小商业银行的机构发展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不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行和支行设定统一的营运资金要求,从而实现了基本上统一监管标准,实施同质同类监管。

3.混业经营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最初期,我国金融业并不是分业经营的。当时,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比如,交通银行和太平洋保险就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后来金融业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当时一种主流的看法认为这些混乱来自于混业经营,因此就逐渐把金融业务切分开来;同时在立法上加以保证,形成了一种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1995年通过并于200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相关思路

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市场迅速创新、竞争不断加剧的年代。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法规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监管部门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明确相关政策法律改革调整思路,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

完善调整金融市场主体关系的主导性法律制度。首当其冲的即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由于进行市场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主要按照政府意志展开改革,而未按照私法原理明确主体权利与义务,导致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改革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未来几年,法律需要在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出资人制度、股东权利与义务、股东行为约束、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在深刻理清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明晰的规定,在私法层面明确银行在市场中的商事主体地位,保护其自治权利,维护市场对于市场主体的选择和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

建设开放性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主体。银行业是有限持牌的行业,我国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这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但过高的准入门槛也容易导致市场垄断,我国现有金融机构之间在服务方式上、组织构架上、经营模式上、服务对象上、产品设计上、业务流程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同质化情况严重,供给动力不足。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的平等性是今后中国银行业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方面。作为国际政府管理的长期趋势,放松管制对于银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丰富可以使优质资本进入银行业,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实力;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服务多样化,从而解决金融市场供需矛盾。

行业现状范文篇3

【关键词】饮料包装;包装行业;包装发展

当前饮料包装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发展良好,种类繁多的饮料包装相继涌现,不仅实用性加强更加保鲜和方便,在外形上也更加美观大方充满创意元素。但是就该行业而言,当前国内的水准距国际水平仍有着不小的差距,如生产饮料包装的自动化方面落后于国际水平,饮料包装生产机器大多从国外进口,饮料包装产业发展跟不上饮料产业的发展速度,国内饮料包装市场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国际饮料包装企业占据等等,这些都是阻碍我国饮料包装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对饮料包装技术的发展、包装材料性能的研究尤为重要。

1我国饮料包装行业

就饮料包装行业来说,我国的市场发展和国际上同行业的顶尖标准相比还是差一段距离,差距在于对包装材料的性能把握和对饮料包装的创新意识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形形色色的包装材料也越来越多了。我国饮料包装行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创新,经历了最早的纸盒包装、铝制罐头包装、玻璃瓶包装等,如今已经进入了塑料瓶包装以及复合型材料包装的新时代。市面上各种互动性和创意性十足的包装也因为新材料的普及层出不穷,如各种运动饮料包装以及街边奶茶得手工饮料的包装,既方便携带和饮用,又新奇有趣夺人眼球。1.1饮料塑料包装材料。塑料制品包装一直是饮料包装市场的宠儿,在包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塑料包装占据饮料包装行业产品数量的一半以上,是该行业不可或缺的包装材料,并且经过多年的生产研究我们对塑料材料的性能有了一定的把握,所以相较于其它材料,塑料饮料包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一直是行业里最高的。塑料材料包装因为其质量轻,可塑性好,制作简单,储存方便等优点倍受近年来新兴饮料产业的青睐:塑料包装透明美观的特点,使得大部分手工饮料都是使用透明塑料包装,便于向消费者展示饮料;运动饮料为了使他们的产品更轻,也大多使用塑料材料包装。塑料包装产品不仅有有各种塑料瓶,也包括塑料软包装膜,塑料材料的饮的包装的产量增加,也带动了塑料软包装膜的发展。1.2纸质包装材料。纸质包装材料拥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便于加工和印刷、重量轻便、缓冲性能好、可回收利用以及降解等等优点。从最开始的饮料和食品包装就选用了该材料,一直延续至今仍有部分饮料包装产品在使用该材料。但是由于纸质包装易潮解、易破碎、对于储存温度的要求过高等不可忽视的缺点,传统的纸包装已经基本淘汰,现今市场上应用的多是各种新兴的功能型纸制品,如脱水包装纸,能够抑制酶的活性,减少微生物的繁殖,保持饮料和食品的新鲜;耐水加工纸则加强了对纸质包装的耐水性,降低纸质包装对环境因素的要求。1.3玻璃包装材料。玻璃包装材料同纸盒一样在饮料包装行业有着很长的历史,是饮料包装行业的主要材料之一。玻璃材料包装的优缺点与塑料、纸类、金属等包装材料相比非常明显:玻璃的化学性质最稳定,对包装内食品几乎没有污染,是目前最安全的包装材料。但是玻璃类制品资源少,能源消耗大,难以制造,脆性大,易破损,费用高[1]。目前玻璃材料包装相比于塑料以及复合材料包装在饮料包装行业产能较小,一般用于各种调料和水果罐头包装上,除小部分高档饮料外,已经很少在饮料包装中见到。1.4复合包装材料。复合包装材料由于在质地上是结合了多种材料而成的所以相较于传统材料有着更多的优点和更少的缺点,复合包装材料有着足够的保护性:有足够的抗拉强度、断裂强度、耐折强度等等;还有能够避光和耐水、便于加工塑形、便于印刷,最重要的是足够卫生、无毒无臭,以及绿色环保便于材料回收利用或处理。饮料包装中复合材料常用于包装各类乳制品,瑞典利乐公司的发明利乐新型复合材料包装由能够使乳制品达到45天之久的保质期,远远超过玻璃和塑料包装对于乳制品的保质期,所以市面上的乳制品包装多是用利乐纸质包装材料。利乐包装由七层复合纸组成,即低密度聚乙烯(LDPE)/苯胺印刷表面/复合原纸(175-180g)/LDPE/铝箔(厚度7-9微米)/Surlym(沙林树脂)/LDPE[2]。这样的结构使得利乐包装有着长时间防止变质、防漏、防高温的优点,赢得了几乎所有乳制品公司的青睐。

2饮料包装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饮料包装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产量巨大,消费基数较大,但也有不能忽视的问题:生产饮料包装的自动化方面落后于国际水平,饮料包装生产机器大多从国外进口,基础技术薄弱,尖端技术多掌握与他人之手。并且饮料包装产业发展跟不上饮料产业的发展速度,国内饮料包装市场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国际饮料包装企业占据。纸质包装存在着包装材料组分物质污染食品的问题:造纸过程中加入的助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添加剂会造成游离甲醛残留,食品包装容器中使用的粘合剂会带来低分子残留的醛酮。甲醛与乙醛挥发性强,容易迁移至食品[3]。金属包装材料有良好的保护功能阻隔其他物质进入食品,良好的机械性能抗挤压、拉扯等优点的同时,也因为它的材料特性造成食品的污染,金属的化学稳定性不够,易于被酸碱腐蚀,金属离子的析出也污染了饮料,降低了饮料的质量和口感,并且金属包装材料的成本和如何使金属材料包装更加轻便一直是绕不开的问题。塑料材料的包装带给我们方便和便宜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塑料包装的耐腐蚀性也致使它难以降解,造成大面积的白色污染问题。这是目前饮料包装行业的面对的棘手问题。目前已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使塑料包装更加轻量化,具体在塑化成型工艺中减少树脂材料的投入,使得包装产品更易于降解和节省成本。也有的采用低密度聚乙烯作为包装材料,以该材料生产的包装产品可以百分百降解,但是生产该包装的需要的成本和技术要求过高,不利于大范围推行。总体来看,我国饮料包装行业还有一段落要走,材料问题的解决,生产自动化的资金投入,尖端技术的研发,国家饮料包装标准的完善,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也在积极的寻找方法、采取措施,慢慢的跟紧国际水平。

3饮料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3.1包装环保绿色健康化趋势。社会上呼吁绿色环保的声音越来越响,如何做到饮料包装的无污染、对环境无破坏也成为越来越多该行业人员思考的问题。包装的合格与否不仅关乎经济,直接关乎人民的健康。饮料包装的发展趋势离不开绿色包装,要做到包装产品易处理、易降解,能够循环使用,并且包装对人体无害不会污染饮料影响到饮料的质量和口感。消费后的包装回收到再利用的产业链需要尽快完善。目前的包装材料还不能完全达到主流社会认同的环保标准,对新型包装材料的研究和探索也仍在继续着,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例如生物降解包装塑料。能够快速在自然环境中快速降解,不会产生白色污染问题,降解后只产生二氧化碳、水、甲烷等二次产品,以及天然植物包装材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价格低廉[4]。3.2提高饮料包装行业科技化程度。饮料包装的发展使得饮料包装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大,这对饮料包装产业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半自动生产线已经慢慢达不到要求了,饮料包装也应该走入自动化和科技化的生产时代,不仅饮料包装生产要自动化,生产机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也要走进自动化,机械设备出现的故障可以对维修人员进行反馈,维修人员可以远程诊断故障,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故障。自动识别功能不仅局限于故障排除方面,还会应用于饮料包装生产方面,机械设备可以对包装材料进行自动识别[5]。伴随科技进步与发展,饮料包装材料的发展也不能停滞不前,对新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应抱着大胆尝试、谨慎测试、严格把关的方针,同时要深入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不断提高包装材料的科技含量,行业才能打破发达国家垄断绝大多数包装材料技术手段的局面,必须在包装材料的科技创新领域有突破,方能在包装行业拥有一席之地。对于饮料包装行业的日后发展方向,我想不外乎四点:更加绿色环保、更加实用轻便、更加廉价节约、更加美观有创意。饮料包装材料要越来越少,减少资金成本和环境成本,便于饮料包装的降解,饮料包装设计要更加合理和实用,让携带和饮用饮料更加的方便,设计师在应用新型材料时应该时刻注意节约,在包装设计过程中时刻考虑包装的功能、审美、环保三要素,避免过度消耗资源。在满足功能、审美、环保的基础上,设计师还应该思考包装设计的信、达、雅是否得到表现是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利用包装的繁复工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6]。

4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支出占越来越大的比重。饮料和酒类市场日益增长。人们对饮料的产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对包装行业的自动化和高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饮料包装行业将呈现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我国的饮料包装行业应该着手解决各类材料的缺陷问题,并将产品打造的更加绿色化、科技化,相信不久的将来定能在国际饮料包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付露莹,王锐,张有林.食品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8,36(1):51-56.

[2]彭金瑞,陈青葵,郭志.挤出涂层级LDPE树脂国内外发展[J].塑料包装,2009,19(5):25-33.

[3]张蓉,朱瑞芝,张凤梅,等.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J].分析化学,2015(7):1092-1097.

[4]杨川.环保视角下包装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J].今日印刷,2016(6):67-68.

[5]张海文.我国饮料包装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5,(2):236.

行业现状范文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策略分析

目前,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在面临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直接融资规模加大、客户需求多样和外资银行冲击等外部因素的同时,还面临着企业改革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等内部因素变化,这些内外变化使得利用息差赚取利润的传统经营模式收益相对缩小,逐渐限制了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位置,获得市场经济利润,各大商业银行采取不同策略。在这些举措中,实行扩大投行业务规模,积极发展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已成为一种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概况

(一)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

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一样,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作为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为个人、公司和政府等提供存贷款业务。商业银行有三个重要特点:商业银行连接着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商业银行与大多数企业一样,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关于投资银行的概念有很多,大多数人都遵循美国专家库恩的四个定义:①最为广义的定义:资本市场几乎所有的活动,证券承销与发行、企业重组与并购、证券零售交易、项目融资以及各类顾问服务等等。②较为广义的定义:投资银行涉及的部分资本市场业务,主要是证券承销与发行和公司并购与重组。③较窄的定义:只包括某些资本市场活动,例如证券承销与公司并购等。而不包括风险资本和基金管理以及产品的风险管理。④最狭义的投资银行定义:业务限制严格,只包括承销证券、一级、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包括库恩本人在内很多业内人士,都倾向于上述第二个定义。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有明显的区别。商业银行专注于货币市场,而投资银行专注于资本市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存款贷款,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是证券承销;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存贷利差,投资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是佣金费用;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投资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投资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是稳健、安全,投资银行的经营理念是稳健、开拓;商业银行的监管机构是中央银行、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投资银行的监管机构是证券监督委员会。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经营模式现状

(1)全能银行模式。在银行内部设立两个部门,一个部门负责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另一个部门负责投资银行业务。该模式能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同一平台既能享受商业银行服务,又能享受投行服务,彼此之间可以充分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协同发展,提供更高品质更具规模的产品。这也有利于稳健经营,保持资金充足,分散风险,使银行拥有更强的风险抵抗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但是由于全能银行内部联系紧密,所以发生风险后容易扩散,从而引起整个银行的危机,这就要求采取该模式的银行有很高的风险控制能力。(2)金融控股模式。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来进行经营,比如金融集团控股银行、保险、证券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各金融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业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自主经营时能够对市场信息做出快速反应,集团内部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即使一个子公司发生亏损,也不会很快扩散到其他子公司,更不会导致整个集团陷入危机。该模式的缺点是机构庞大,容易产生委托问题,如果集团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分配,那么便会导致资源浪费,削弱控股模式的规模效应。

二、交通银行案例分析

(一)交通银行投行业务现状

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总部设于上海,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2005年6月,交通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2007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深化改革,提升总行直接管理能力,交行总行设立了公司与机构业务板块,该板块包括公司机构业务部和资产托管部两个部门,其中公司机构业务部下设投资银行业务中心,主要负责制定操作流程以及风险制度,设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投行业务销售方案。交行投行业务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权益类和债务类融资服务,例如直接或者间接为各类公司提供上市、并购咨询服务,承销各类金融和非金融债券,协助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等。同时,投行部门也为需要的企业提供财务咨询和理财服务。

(二)交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资本规模集中化程度不高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知名国外投资银行通过收购其他中小银行,积累了大规模的资本,并且集中程度较高。而我国投资银行业主要以证券公司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部为主,数量较多,分布较散,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因此也就难以提高盈利水平及市场占有率。交通银行与国内大多数银行一样,投行部门还没有真正独立出来,资源的分配和调度都收到总行的限制,各类投行业务都缺乏自主决定权。2.业务单一且创新能力不足交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并购,产品种类单一,不能真正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产品缺乏创新,很多产品模仿国外而不是自主研发,一般只有总行才具有设计产品的资格,分行和支行只负责销售,无法形成品牌优势,资产证券化和并购重组等新型的资本市场业务发展还未形成一定规模。3.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国际知名投行拥有全面的数据分析技术和风险评估模型,依托财务、内部控制、综合决策、法律服务等风险管理体系,精确规避风险、评估风险。而我国投行业务没有完善的制度监管,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在发展业务过程中常常出现风险事故,风险规避能力较弱。交通银行也未能开发出一套实用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4.人才储备较为薄弱我国投行业务需要具有专业金融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他们不仅需要专业化、高素质,还需要具有沟通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仅要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有总揽大局的视野,如果没有专业和经验十足的投行从业人员,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的难度将是不可想象的,也无法形成产品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交行虽然在专业的人才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但还是无法满足现阶段业务的发展。许多分行没有设置投行业务部门,这让很多投行业务机会白白浪费。即使有些分行配备了具有专业知识的投行业务人员,他们也无法在经验和素质上与国外一线的从业人员竞争。

(三)交通银行投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首先,交行应在客户选择上做到优质化。根据这一条件发展的客户能够更好地匹配投行的业务种类,这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多样化的服务。其次,针对优势行业强化服务。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加强与同业之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在选择投行业务服务对象时,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与行业状况调查,结合政策走向,选择更有优势的行业。再次,不断细化融资的成本以及期限,以更为科学的角度制定融资方案;制定融资成本时,匹配风险与收益,降低优质项目和优质客户的融资成本;在融资条件上,加强对融资方的财务约束,确保融资方的经营过程中财务状况的相对安全性,保证融资安全度。最后,加大对融资方的财务监控力度,时时预防风险的发生,对已经发生风险的财务情况快速处理,并在事后分析风险发生的具体原因,针对具体原因逐条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发生不可控制的风险事件。2.多样化趋势和国际化趋势经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孵化,目前投行的业务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业务框架范围,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包括证券交易经纪、私募发行、项目融资、基金管理等。此外,关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大企业并购、企业跨地区资金流动等业务也已经成为投行业务之一。投行业务的多样化趋势一方面是市场催生的,另一方面也和理财工具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投行业务的多样化趋势会更强,所以交行必须足够重视投行业务的多样化和国际化趋势。投行业务的国际化趋势与以下方面的原因密不可分:第一,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跨国的市场行为越来越普遍,使得国家化的投行业务快速发展;第二,国际金融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的资产流动更加频繁,跨国投资也屡见不鲜,国际之间的资金流动离不开投行的服务;第三,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被更多地运用在日常业务中,这使得投行业务有了国际化的物质基础。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学习国外丰富经验,投身国际市场,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但是仍然需要积累经验,继续完善各个实施步骤,提高整体业务水平。3.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目前我国投行业务人员很少就职于商业银行,他们多集中于证券行业,这不利于交行等商业银行提升自身投行业务竞争力,要化解这一难题,交行必须引进证券业高素质人才,同时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首先,可以采用公费留学的方法提高员工各方面的水平,让员工产生认同感和幸福感。另外,引进行业中的专业性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奠定人才基础。4.建立产品开发机制投行业务创新需要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交行应建立产品开发创新机制,构建研发体系,设立团队。同时应该设立产品专门审批通道,对一些适应市场发展的新产品,尤其是能实现效益的产品,要特事特办、加快审批。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想客户之所想,开发客户想要的产品。

三、结论

我国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而言,需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实践,在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经营模式以及资金条件下,注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分清优劣,积累发展经验,创新金融产品,全面推广银行业务。

参考文献:

[1]杨雨亭.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思考[J].新财经,2012(06):42-43.

[2]崔媛.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J].金融天地,2015(07)

[3]胡静.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J].当代经济,2018(10):53-62.

行业现状范文篇5

关键词:工程检测行业

随着各级政府对建设工程检测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加入WTO后国外先进的检测机构将进入国内的趋势,对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工程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行业发展的对策提出建议。

一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工程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大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这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业保护现象。

最近两年,建设系统一直在讨论工程质量检测中介化问题,并作了很多尝试,市场逐步放开,新批准成立一些私营检测公司。随着私营检测的介入及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

1部门垄断现象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无法满足市场需要,造成腐败现象、检测水平低下。因此,为了检测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检测市场中介化势在必行。

2大部分检测单位在市场的转变过程暂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在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人事、财务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3目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正当竞争,出具假报告。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都是由施工承包单位来委托,而这样的检测委托机制,颇有点“自己花钱给自己套镣铐”的味道。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施工方与检测方之间难免有着众多的“猫腻”,为日后的工程质量安全留下了诸多隐患。从目前情况看,检测市场不管是否已经推向中介,各地都存在着一个问题:检测单位为了方便委托方或其他主体,出具假报告。尽管各省均出台各式各样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等类似文件,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建设,规范质量检测行为,提出检测机构应当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保证工程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等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严格要求检测单位按规定的质量体系进行运转,但效果都不理想,最终结果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表面上、资料上好像都很规范,但实质还是假资料、假报告,有的甚至存在“两套账”(内部存根一套报告,外部按委托单位要求出具一套报告)。

二原因分析

检测行业在推向中介过程中出现类似假报告等恶性竞争现象,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考虑:市场是否有检测存在的必要?工程检测单位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所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是否明确?

1市场需要检测单位保证建筑材料质量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致使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简单讲就是,委托方要求的只是能否提供可以作资料的合格报告,而不是想了解他们所使用的工程材料是否合格。

但实际上,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工程质量不断被人重视,工程质量检测也是人们对工程质量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工程监理单位,他们也需要有相关的真实、公正数据来保证施工所采用的材料符合工程的需求,否则他们无论如何严抓施工工序,都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因此,工程检测并非如目前业内人士所普遍认为的只是提供合格报告的“打印机构”,而应该是建筑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2检测单位与现场施工严重脱离,无法对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承担明确责任

现在一些工程质量的出现,人们一般只知追究投资方、施工方的责任,建设工程的检测方则往往能“逍遥”于问题之外。而其实有些责任是由于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数据不真实、不公正造成的。但由于检测单位与现场施工严重脱离,检测单位只对样品负责,无法判定是现场使用了与检测报告不相同的材料或送检材料非正确抽样所得,还是检测单位出具了不公正的检测数据?就由于这种不明确的责任,致使检测单位可以脱离干系。

目前的检测机构只对来样负责,对样品是否属于工程现场材料、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送检过程是否合理都无法保证,因此,对检测单位来说,就算样品检测出来的数据合格,也无法保证现场的材料就是合格;而对于监理单位或施工单位来说,就算工程材料存在问题、正确抽样送检,由于检测单位的违规操作,也可能得到材料合格的结论。检测行业的这种现状是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

三行业发展对策

在市场经济中,权利和义务是平衡的,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因此检测市场要改变现状,政府主管部门就应该明确检测单位在建设工程中的法律责任,使工程检测单位作为与工程监理并列的行为责任主体,独立承担着工程施工中所使用材料的质量风险责任:

1.对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负责,保证所使用的材料合格且适用于本工程。负责进场材料的抽样及取样,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对无法检测的材料负责抽样、送有相关资质检测单位检验(包括对送检单位的资质能力考察);一旦工程发生质量问题,若经调查为不合格的材料引起,则由检测单位负责;

2.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单位,以工程造价的百分比或双方协商价进行收费。保证工程检测单位为工程质量负责,对建设单位负责;

3.检测单位与材料供应单位双方对结果有争议时,双方现场封样送共同认可的具有仲裁能力的检测单位鉴定。

随着工程检测单位责任的明确,很多问题将在市场良性竞争中将得到不断合理解决,检测水平也将得到不断提高。为了保证提高市场竞争力,检测单位将逐步提高检测技术和检测能力;为了保证工程材料确实符合工程需求,检测单位将确立合理的取样方式,保证材料的可靠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了缩减成本,检测单位可以依据材料的市场现状,对质量相对比较稳定的材料减少抽样数量,保证成本的减少及资源的节约;等等。

行业现状范文篇6

关键词: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推进策略

电子商务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相比于线下,电商平台所实现的线上购物具有省时性、便利性等突出优势。促进食品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食品行业物流运输的速度和质量、加快相关信息在食品行业中的传播、开拓食品销售新途径并完善食品市场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食品价格及反馈食品供求关系等各项基本功能,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食品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的多重要求。

一、中国食品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食品行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呈不断扩大态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6.1亿,实现了14.4%的年增长率。国家统计局对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了31.63万亿元,较上一年的29.16亿元有了8.5%的增长。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整体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食品行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也有相应的增长,2018年中国吃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达到了33.8%。(二)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不断成熟。最初,在食品电商发展模式的探索期,其对于目标消费者的定位比较小众,所面向的市场也局限在本地。之后,由于消费者对线上购物模式认可度的提高,食品电商开始运用平台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食品行业中各细分领域电商的涌现和迅速发展(如休闲食品行业中的三只松鼠、百草味等),食品供应商普遍提高了对于食品电商的重视程度。从2017年开始,食品电商发展模式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存在B2B(食品企业对食品企业),B2C(食品企业对食品消费者),C2C(食品微商等个体食品销售商对食品消费者),O2C(食品线上销售对食品消费者)等多种模式,而不同的模式又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场景。(三)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实现与社交的深度融合。近年来,直播和短视频逐渐在人们的社交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以淘宝和天猫超市为代表的食品电商开始从食品产品出发构建直播和短视频相关创意,实现与社交的深度融合,利用人们对于直播和短视频的传播,提高产品的曝光率及销售额。

二、中国食品行业电子商务的推进策略

(一)改善电子商务运作环境。想要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取得推进,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作为基础。首先,食品行业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离不开相应的商业法律法规保障。由于电子商务的网络特实体销售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可能无法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因此政府应完善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针对电子商务进行专门立法,发挥法律强制力以切实保护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的相关利益。其次,食品行业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也需要相应的监管体系。食品行业电子商务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如果不重视对其交易进行监管,消费者就容易陷入维权困难的局面,因此,必须转变对于食品电商的监管思路。广泛运用电子追溯、网络应用、数据挖掘等互联网技术,让“智能监管”成为监管新常态。(二)提高食品企业自身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食品企业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需要其转变观念,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推行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并在食品供应、食品物流运输、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食品企业要在供应链上引入信息技术,实现多条食品供应链的有机整合以避免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加快食品供应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并建立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以提高食品供应的质量。第二,食品行业电子商务省时便利的优点,需要通过快捷高效的物流运输得以保证,无论是与第三方合作还是自主进行物流运输,食品企业都必须结合食品在储藏方面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冷藏冷冻食品,提高食品运输速度并完善食品配送体系。第三,食品企业要利用好品牌效应,在明确自身品牌定位的前提条件下,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第四,食品企业还应该培养专门的电子商务人才作为支撑食品电商发展的支柱,包括电子商务服务人才、电子商务营销人才、网页及移动端设计人才等。第五,食品企业应构建创新营销体系。食品电商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就应当不断培养创新意识,构建创新营销体系。除此之外,食品企业还要分步骤制定合理的电子商务推进方案,规划好每个阶段应该取得的进展和应实现的目标,将线上和线下融会贯通起来,分配好两者在企业销售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实现两者的互相带动。(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是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得以推进的重要动力,食品电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模式的进一步开拓,都需要消费者通过完成消费行为来提供空间。随着消费人群主体的改变和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提升,国内生活消费趋势出现较多新变化。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口碑所的《2018生活消费趋势报告》,与食品电商行业相关的趋势主要包括年轻人普遍更重视“养生”、各年龄段群体日益“懒化”、即食火锅和奶茶大热、主张健康饮食与运动相结合、食品的网红标签作用扩大等。食品企业必须结合消费者在食品消费行为中所呈现的上述食品消费趋势进行思考,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在进行产品宣传时,可在“健康”理念的指导下对广告语进行设计。

中国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在规模和模式探索上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同时,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运用社交手段来促进食品电商发展。推进食品行业电子商务,政府和企业各自要发挥不同的功能,还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纪杰.“互联网+”食品模式、安全监管困境与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1(5)

[2]靳甜甜.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食品企业营销模式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16)

行业现状范文篇7

一、墙纸行业竞争现状

1.墙纸行业规模与利润状况。首先,墙纸行业规模正在发展壮大。由于墙纸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又很大,所以许多中小型墙纸企业不计其数,目前国内墙纸品牌多大上百家;其次,墙纸的普及率呈郭慧刘素敏钟胜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增长趋势。2001年而我国墙纸普及率仅为0.5%,2007年,我国墙纸普及率为2%~3%,墙纸消费总量逐年增长,每年增幅13%左右;第三方面是在中国,家装行业利润巨大,而墙纸行业目前处于再兴阶段,其价格透明度还不是很高,各墙纸企业存在自由定价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墙纸行业的利润较高,但没有形成较好的体系,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发展。

2.墙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在我国墙纸市场中,以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的产品居多,其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高达70%以上。根据调查发现,国外墙纸品牌价格较高,主要占据了中高端市场;而国内墙纸品牌价格相对较低,主要占据了中低端市场。在成都的经销商中,包括圣象、欧桦、中鑫、柏顿、森博等,只有圣象没有经销低价位的墙纸,其他商家都涉及了低端墙纸领域。

3.墙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品牌选择多样化,竞争激烈。由于中国墙纸行业处于再兴阶段,国内墙纸企业积极引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质量,同时也与许多国外品牌如荷兰、意大利、德国的墙纸企业合作,销售世界著名品牌墙纸。因此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墙纸品牌更加丰富。(2)良好的品牌,完善的服务。由于墙纸市场的竞争激烈,各个商家也逐渐意识到要保持竞争力须从品牌与服务两方面加强。消费者在选购墙纸过程中关注的服务主要有墙纸的配送、退换、施工、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服务,以及商家根据客户的反馈意见的改进等方面,这些方面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因此要通过完善的服务树立较好的品牌形象。

二、顾客需求特征分析

1.墙纸逐渐受到家装的青睐。墙纸市场销量之所以不断上涨,在于满足了装修风格和艺术个性的需求,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对家庭装修的风格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墙纸的优点逐渐显现,能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墙纸开始.顾客要求不断提高,崇尚自然健康。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含铅、苯等有害成分的环保原料造成的墙纸,最受消费者欢迎。环保墙纸在销售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天然材质的产品成为墙纸市场势不可挡的潮流。

3.满足家庭装饰对个性化、人文化的追求。墙纸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为适应不同的空间、场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格层次,墙纸以有以下多种类型以供选择。因此墙纸是最有利于提升审美品位、调节生活情趣、简单实用的室内装饰产品。并且墙纸能通过图案、纹理、色彩的变化,达成无穷的组合,发挥独特的装饰效果。4.朋友推荐最受欢迎。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对消费者了解和挑选装修公司或装饰材料的途径作如此排序:朋友推荐——网络口碑——杂志推荐,其中朋友推荐的比例占到了67.742%。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比较相信朋友推荐,看看朋友家装修的房子,听听朋友们使用的感受,是好是坏都会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的,可信度很高。

总之,随着中国墙纸市场的再兴,各个墙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也开始关注墙纸用于家庭装修,因而墙纸品牌的选择更多,墙纸的质量更好,势必使各个墙纸品牌竞争加剧。然而就目前来看,各企业几乎还未形成品牌竞争的意识,但是面对产品同质化的现状,塑造品牌成为各企业实行差异化竞争的最佳选择。

三、墙纸品牌策略探讨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墙纸行业竞争激烈。墙纸企业如何在无序、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个各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强势品牌可以增强顾客对其企业和产品的认同和感知,为企业创造高的附加价值。然而墙纸企业如何构建自身的品牌战略,打造强势的墙纸品牌,本为提出一下建议:

1.提炼核心价值,明确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可以让消费者清晰识别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独特的核心价值提炼,首先应该全面分析竞争者现状,消费者需求特点,并进行深入细致的企业资源分析,从而提炼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墙纸企业服务的专业性和对高品位生活的追求,所以墙纸品牌应该从“专业服务、品质生活”方面尽心品牌定位,使提炼的核心价值落地。

行业现状范文篇8

关键词:工程;勘察设计;策略

当前,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面临严峻的外部发展环境,行业市场出现收缩,房地产行情转向低迷,政府对土地供应的控制更为严格。在大环境影响下,很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难以承揽到业务,从总体上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此,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针对行业现状,采取有效策略,实现良好的生存发展。

1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现状

1.1竞争策略和经营模式缺乏合理性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逐年增多,而市场相对有限,因而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领域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造成利润缩减,进而导致从业人员实际收入减少,影响图纸质量,并引发市场的恶性循环[2]。为了迎合业主不合理的降低建筑成本,部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设计图纸甚至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由于该行业诚信库建设尚未完善,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加上市场萎缩等各种因素,导致设计行业低价竞争、品质参差不齐。另外,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沿袭的经营模式较为滞后,很多具备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各地设立分公司,分公司承揽到业务之后,总公司攫取其合同额的10%到20%作为管理咨询费。实际运行中,由于各分公司分布广、人员配备不足,总公司无法集中管理及质量把控,导致设计成果品质悬殊。整个行业同化程度较高,经营模式、盈利方式趋同,所以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亟需转变竞争策略及经营模式。

1.2开拓增量市场的难度增大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开拓增量市场的难度日益增大。当前,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实践过程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承揽工程咨询、总承包等项目,同时,日益向热点区域拓展业务,主要是呈现出良好投资趋势的细分行业,诸如交通、市政等行业。上述发展方向是契合市场趋势的,但同时在这方面,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保持一致的思路,这就势必在开拓增量市场的实践过程中,加剧竞争,并形成向下竞争的严峻趋势。

1.3形成日趋多元的竞争对手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领域呈现出跨行业发展趋势,在细分行业内,企业竞争对手逐渐增多。在资本作用下,行业领域之外的企业趁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资质弱化的背景,加强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渗透,并凭借其资本优势和价值链,构建闭环业务[4]。非勘察设计企业通过资本收购、入股等方式进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并逐渐完成产业布局,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领域带来的冲击较大。同时,大型企业也对中小型企业形成日趋严重的挤压,导致中小型企业难以为继,只能被迫兼并、收购甚至倒闭,退出历史舞台。

1.4效率提升存在瓶颈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逐渐摒弃了手工作业的工作方式,从手工画图逐渐过渡到软件画图,大幅度提高了人均作业效率。但在信息化背景下,很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人均工作效率在向上提升的过程中陷入瓶颈,依赖员工加班加点增加产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扩大业务规模后,不得不增加工作人员,同时延长工作时间,来换取成果。

1.5数字化转型升级难度大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日益重视并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然而,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过程中,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还面临诸多挑战,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1)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认知层面对数字化转型存在困惑。在“互联网+”背景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加强了对财务管理、CRM、EPR等IT系统的应用,促进企业业务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发展。但部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片面重视对企业业务实施信息化升级,未能突破信息化认知的固有瓶颈,难以从组织、管理模式、产业链创新等角度,加深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2)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存在数据孤岛。长期以来,工程行业领域在勘查设计、物资采购、工程建造以及运营维护等环节存在分割,相关数据在不同单位中分散分布,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脱节,形成数据孤岛。在新形势下,工程总承包模式日渐推进,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勘查设计、物资采购、建造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项环节形成完整闭环,促进项目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整合。但数据分散分布在各环节相应的业务系统中,基于各业务主导方的不同需求和视角构建了具有分割式特点的IT系统,未能形成全局视角,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数据割裂,系统实施业务联动耗费较高的成本,难以促进业务实现创新协作和快速响应。(3)难以对业务实施标准化改造。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特点在于非组件和个性化,市场较为分散,存在多样化的设计标准,难以实现标准化,加上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增加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难度。(4)缺乏专业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储备的专业数字化人才不足,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转型效益。另外,越来越多的网络科技企业对基建行业展开跨界布局,加剧了对数字化专业人才的争夺。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领域的传统企业对专业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缺乏吸引力,难以为落实数字化转型策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6资金回笼缓慢

当前,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受大环境低迷的影响,资金回笼缓慢。规模较大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易于承揽到业务,但难以及时收到设计款,即使完成设计任务,也难以迅速完成资金回笼,到款率甚至不到40%。然而,项目组设计人员的成本以及相关办公费用依旧要开支,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陷入财务困境。

2新形势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策略

2.1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从整体上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对接,引进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为之提供工作岗位。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提升,要契合自身实际,构建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员工提升学历,考取相关资质证书[5]。另外,要组织员工参与考察学习和进修培训。

2.2摒弃低价竞争并以多种方式增强竞争力

首先,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其监督及管理职能,引导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良性竞争及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勘察设计行业的监管,对违反相关管理办法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督促企业自觉执行各项强制性标准,促进勘察设计质量实现大幅度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要对纠错机制进行构建,解决行业领域存在的发展问题和错误[6]。同时还要推动诚信库建设,构建诚信档案,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其次,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摒弃低价竞争方式,以高效优质的服务为筹码适当提高收费标准,据此提高从业人员的实际薪酬水平,留住优秀人才,保障企业发展动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对前期洽谈、设计流程、信息化图审等环节进行梳理和改善,实现高效运作,避免重复劳动,有效缩短项目周期,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效果。另外,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针对市场饱和的不利情况,科学制定并有效推行差异化战略,通过差异化的设计、服务,增强综合竞争力,彰显企业优势,摒弃低价恶性竞争。

2.3加强资金、合同等内部控制

当前,大环境低迷,资金回笼缓慢,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及合同管理。首先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重视加快资金回笼,构建相关制度,例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应收款银行贴现制度、项目应收款催收制度等。其次要注重加强合同管理,合理筹划付款节点及相关条款,避免未收款先交税的情况。同时,要充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如小微企业经营贷款扶持等,拓宽资金筹资渠道,保障现金流稳定。资金是一个企业的心脏,唯有保持资金链的稳定运转,企业才有发展的可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缩减公司运营成本,场地、人员费用。例如,在人员费用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实行底薪加绩效制度,向员工发放底薪保障其基本生活,然后根据项目回款情况,酌情发放绩效工资。

2.4加快转型升级,创新企业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通过相互合作,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例如,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可与咨询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构建紧密合作的经营模式,与各类新兴专业,诸如BIM、绿色建筑等产业加强融合,增加附加值和引力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愿景,契合自身实际探索转型路径,实现对发展路径的创新。同时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对业务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实现对多样化市场需求的良好满足,充分带动多样化的定制产品,构建差异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当前,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加强了勘察设计、材料采购、施工、运行维护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有助于保障工程质量,并促进工程建设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工程总承包模式将工程项目各项环节涉及的数据通道有效打通,对工程建设实施统一高效的内部协调,实现数字化的产品生产、工程运维以及勘察设计。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承揽工程总承包业务,要契合自身情况,构建BIM技术管理体系,依托BIM技术贯穿主要业务链,形成数字化的交付成果,提供高质量的后续服务,良好满足业主需求[9]。另外,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摒弃纸面设计成果交付的传统模式,构建数字化设计成果交付模式,灵活运用数字化技术,迭代改进数字化成果,实现整体的数字化转型,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运营服务。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加强与BIM、GIS、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和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增强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创新发展并有效推广“设计+施工”“设计+监理”“设计+造价”等融合发展模式,增加企业营收,形成收入增长点,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抗力。

2.5创新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重塑企业文化

当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创新商业路径和发展模式后,势必冲击行业组织形态,并颠覆现有的组织模式。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企业文化及组织形态进行重塑。首先从管理层级、协同方式以及业务组合等方面着手,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创新,逐步摒弃金字塔式的分散多层架构,过渡为效率较高且敏捷性强的扁平化架构,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其次要向组织架构赋能,引导员工加强自我激励,形成内在驱动力,增强企业价值。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还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构,将数据流通存在的壁垒打破。企业要遵循数字化转型的各项要求,综合考虑各项业务特点,对工作流程进行清晰梳理和优化重构,构建标准规范且高效的业务流程体系,将各部门间存在的业务数据壁垒打破,依托数字化技术,促进各部门数据实现优化整合和快速流通,从数据层面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支持[8]。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注重追求客户价值,重视员工发展,推动集成服务模式升级,优化组织模式和运营模式,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和品牌文化塑造。例如,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将“土建+机电所”经营承包模式转变为“业务+产品”分院模式,重新构建研究所架构,形成院级总承包业务平台,实施全员协同经营,推行项目总监经营生产负责制,并构建全员科研的学习型组织和集成服务的资源整合平台。同时,加强对骨干人员的培养,为潜力人才提供上升通道。

2.6建设数字化转型职能部门

随着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发展主题。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综合分析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战略等外部环境,积极筹备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职能部门,针对数字化转型制定科学的顶层设计,秉持平台思维,对开放性较强的数字化平台进行构建,兼顾业务和技术两大层面,促进企业实现良好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传统的IT职能部门的运行模式,在加强基础硬件和软件建设、提升系统维护的基础上,对业务进行优化创新。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制定实施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策略,利用数字化产品实施项目工作,在开展项目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对数字化平台进行改进,积累实践经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迭代成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运用数字化思维和相关技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制定业务解决方案,建设核心能力平台,提高企业的工程管理能力。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培养数字化思维,开展数字化营销,从市场中承揽更多业务,依托数字化平台,连接需求侧的合作方和业务伙伴,实现良好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现状体现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竞争策略和经营模式缺乏合理性、开拓增量市场的难度增大、形成日趋多元的竞争对手、效率提升存在瓶颈、数字化转型升级难度大、资金回笼缓慢等。在新形势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通过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摒弃低价竞争、加强资金、合同等内部控制、加快转型升级,创新企业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重塑企业文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职能部门等策略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现长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思.金华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华建设,2020.

行业现状范文篇9

一、墙纸行业竞争现状

1.墙纸行业规模与利润状况。首先,墙纸行业规模正在发展壮大。由于墙纸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又很大,所以许多中小型墙纸企业不计其数,目前国内墙纸品牌多大上百家;其次,墙纸的普及率呈郭慧刘素敏钟胜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增长趋势。2001年而我国墙纸普及率仅为0.5%,2007年,我国墙纸普及率为2%~3%,墙纸消费总量逐年增长,每年增幅13%左右;第三方面是在中国,家装行业利润巨大,而墙纸行业目前处于再兴阶段,其价格透明度还不是很高,各墙纸企业存在自由定价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墙纸行业的利润较高,但没有形成较好的体系,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发展。

2.墙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在我国墙纸市场中,以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的产品居多,其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高达70%以上。根据调查发现,国外墙纸品牌价格较高,主要占据了中高端市场;而国内墙纸品牌价格相对较低,主要占据了中低端市场。在成都的经销商中,包括圣象、欧桦、中鑫、柏顿、森博等,只有圣象没有经销低价位的墙纸,其他商家都涉及了低端墙纸领域。

3.墙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品牌选择多样化,竞争激烈。由于中国墙纸行业处于再兴阶段,国内墙纸企业积极引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质量,同时也与许多国外品牌如荷兰、意大利、德国的墙纸企业合作,销售世界著名品牌墙纸。因此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墙纸品牌更加丰富。(2)良好的品牌,完善的服务。由于墙纸市场的竞争激烈,各个商家也逐渐意识到要保持竞争力须从品牌与服务两方面加强。消费者在选购墙纸过程中关注的服务主要有墙纸的配送、退换、施工、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服务,以及商家根据客户的反馈意见的改进等方面,这些方面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因此要通过完善的服务树立较好的品牌形象。

二、顾客需求特征分析

1.墙纸逐渐受到家装的青睐。墙纸市场销量之所以不断上涨,在于满足了装修风格和艺术个性的需求,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对家庭装修的风格等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墙纸的优点逐渐显现,能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墙纸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2.顾客要求不断提高,崇尚自然健康。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含铅、苯等有害成分的环保原料造成的墙纸,最受消费者欢迎。环保墙纸在销售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天然材质的产品成为墙纸市场势不可挡的潮流。

3.满足家庭装饰对个性化、人文化的追求。墙纸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为适应不同的空间、场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格层次,墙纸以有以下多种类型以供选择。因此墙纸是最有利于提升审美品位、调节生活情趣、简单实用的室内装饰产品。并且墙纸能通过图案、纹理、色彩的变化,达成无穷的组合,发挥独特的装饰效果。4.朋友推荐最受欢迎。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对消费者了解和挑选装修公司或装饰材料的途径作如此排序:朋友推荐——网络口碑——杂志推荐,其中朋友推荐的比例占到了67.742%。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比较相信朋友推荐,看看朋友家装修的房子,听听朋友们使用的感受,是好是坏都会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的,可信度很高。

总之,随着中国墙纸市场的再兴,各个墙纸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也开始关注墙纸用于家庭装修,因而墙纸品牌的选择更多,墙纸的质量更好,势必使各个墙纸品牌竞争加剧。然而就目前来看,各企业几乎还未形成品牌竞争的意识,但是面对产品同质化的现状,塑造品牌成为各企业实行差异化竞争的最佳选择。

三、墙纸品牌策略探讨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墙纸行业竞争激烈。墙纸企业如何在无序、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个各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强势品牌可以增强顾客对其企业和产品的认同和感知,为企业创造高的附加价值。然而墙纸企业如何构建自身的品牌战略,打造强势的墙纸品牌,本为提出一下建议:

1.提炼核心价值,明确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可以让消费者清晰识别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独特的核心价值提炼,首先应该全面分析竞争者现状,消费者需求特点,并进行深入细致的企业资源分析,从而提炼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墙纸企业服务的专业性和对高品位生活的追求,所以墙纸品牌应该从“专业服务、品质生活”方面尽心品牌定位,使提炼的核心价值落地。

行业现状范文篇10

关键词:工程检测行业

随着各级政府对建设工程检测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加入WTO后国外先进的检测机构将进入国内的趋势,对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工程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行业发展的对策提出建议。

一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工程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大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这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业保护现象。

最近两年,建设系统一直在讨论工程质量检测中介化问题,并作了很多尝试,市场逐步放开,新批准成立一些私营检测公司。随着私营检测的介入及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

1部门垄断现象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无法满足市场需要,造成腐败现象、检测水平低下。因此,为了检测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检测市场中介化势在必行。

2大部分检测单位在市场的转变过程暂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在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人事、财务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3目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正当竞争,出具假报告。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都是由施工承包单位来委托,而这样的检测委托机制,颇有点“自己花钱给自己套镣铐”的味道。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施工方与检测方之间难免有着众多的“猫腻”,为日后的工程质量安全留下了诸多隐患。从目前情况看,检测市场不管是否已经推向中介,各地都存在着一个问题:检测单位为了方便委托方或其他主体,出具假报告。尽管各省均出台各式各样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等类似文件,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建设,规范质量检测行为,提出检测机构应当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保证工程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等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严格要求检测单位按规定的质量体系进行运转,但效果都不理想,最终结果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表面上、资料上好像都很规范,但实质还是假资料、假报告,有的甚至存在“两套账”(内部存根一套报告,外部按委托单位要求出具一套报告)。

二原因分析

检测行业在推向中介过程中出现类似假报告等恶性竞争现象,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考虑:市场是否有检测存在的必要?工程检测单位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所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是否明确?

1市场需要检测单位保证建筑材料质量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致使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简单讲就是,委托方要求的只是能否提供可以作资料的合格报告,而不是想了解他们所使用的工程材料是否合格。

但实际上,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工程质量不断被人重视,工程质量检测也是人们对工程质量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工程监理单位,他们也需要有相关的真实、公正数据来保证施工所采用的材料符合工程的需求,否则他们无论如何严抓施工工序,都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因此,工程检测并非如目前业内人士所普遍认为的只是提供合格报告的“打印机构”,而应该是建筑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2检测单位与现场施工严重脱离,无法对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承担明确责任

现在一些工程质量的出现,人们一般只知追究投资方、施工方的责任,建设工程的检测方则往往能“逍遥”于问题之外。而其实有些责任是由于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数据不真实、不公正造成的。但由于检测单位与现场施工严重脱离,检测单位只对样品负责,无法判定是现场使用了与检测报告不相同的材料或送检材料非正确抽样所得,还是检测单位出具了不公正的检测数据?就由于这种不明确的责任,致使检测单位可以脱离干系。

目前的检测机构只对来样负责,对样品是否属于工程现场材料、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送检过程是否合理都无法保证,因此,对检测单位来说,就算样品检测出来的数据合格,也无法保证现场的材料就是合格;而对于监理单位或施工单位来说,就算工程材料存在问题、正确抽样送检,由于检测单位的违规操作,也可能得到材料合格的结论。检测行业的这种现状是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

三行业发展对策

在市场经济中,权利和义务是平衡的,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因此检测市场要改变现状,政府主管部门就应该明确检测单位在建设工程中的法律责任,使工程检测单位作为与工程监理并列的行为责任主体,独立承担着工程施工中所使用材料的质量风险责任:

1.对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负责,保证所使用的材料合格且适用于本工程。负责进场材料的抽样及取样,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对无法检测的材料负责抽样、送有相关资质检测单位检验(包括对送检单位的资质能力考察);一旦工程发生质量问题,若经调查为不合格的材料引起,则由检测单位负责;

2.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单位,以工程造价的百分比或双方协商价进行收费。保证工程检测单位为工程质量负责,对建设单位负责;

3.检测单位与材料供应单位双方对结果有争议时,双方现场封样送共同认可的具有仲裁能力的检测单位鉴定。

随着工程检测单位责任的明确,很多问题将在市场良性竞争中将得到不断合理解决,检测水平也将得到不断提高。为了保证提高市场竞争力,检测单位将逐步提高检测技术和检测能力;为了保证工程材料确实符合工程需求,检测单位将确立合理的取样方式,保证材料的可靠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了缩减成本,检测单位可以依据材料的市场现状,对质量相对比较稳定的材料减少抽样数量,保证成本的减少及资源的节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