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4:44:26

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啤酒行业;财务分析

一、概述

啤酒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史料不完全记载,大约五千多年前,啤酒便在中东地区和古埃及地区相继产生了,后随着商队跨越地中海传入欧洲地区,直至19世纪末,欧洲列强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啤酒作为一种随行的文化衍生品被带到了亚洲。众所周知,啤酒在众多酒品中,酒精浓度极低,它是由麦芽和水在密封条件下经历化学反应发酵而成的一种甘甜爽口的饮料酒,它内含17种氨基酸,有益于人体健康。现如今,啤酒已突破地域的限制,广泛遍布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公认的饮料酒。人们对啤酒的广泛追捧,带动了啤酒行业的繁荣发展。2014年,我国啤酒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下行拐点,此后进行了三年的缩量调整,现如今,随着大众对啤酒的消费复苏,啤酒行业的发展阶段逐步由微利生存的第四阶段过渡到了盈利趋稳的第五阶段。目前,我国啤酒行业的品牌众多,啤酒市场潜力十足,然而市场环境日新月异,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财务分析作为现如今衡量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老板的重视。准确优良的财务分析不仅可以让企业的财务状况一目了然的呈现在领导者面前,让领导者实时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现状,还可以帮助决策者及时看清现有的市场潜力,对市场未来的变化做出准确的预判,进而对现有的战略目标做出合理的调整,以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尽可能的减少市场瞬息万变而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啤酒行业进行财务分析尤为必要。

二、啤酒行业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偿债能力分析。现代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根据协议时间的不同,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针对短期债权人而言的,它主要取决于企业现有流动资金的多少和应急变现能力的大小。长期偿债能力则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动态考察并综合分析出企业是否能够在预先设定的期限内偿还其债权人的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它不仅取决于企业的资产现状和日后的增值空间,还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统计局调查研究的数据信息显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比率基本保持在1.1%-1.2%之间,速动比率则基本维持在0.85%-1%之间。而根据长期在金融管理领域从事专业财务分析人员的经验总结可知,青岛啤酒的流动比率远低于业内平均水平,而速动比率则与正常值比较接近,故企业内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来偿还短期债务,但自2013年起,企业的流动比率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鲜明的显示了企业良好的经营运作之后,资产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都有显著的增强。此外,青岛啤酒在2014年因偿还之前到期的债券而导致流动现金大量减少,现金比率呈现大幅下降,而在2015年又因流动现金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导致企业的机会成本增加,所以,现金比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总体而言,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同行中的巨头,短期偿债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通过资产负债率来体现,该比率的数值越大,企业的财务状况越糟糕,长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弱,产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就会越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研究显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中国的啤酒行业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其资产负债率自2013年起逐年降低,且与啤酒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相比相差甚远。经过分析比对,我们可以明显发现,青岛啤酒在业内享有盛名,公司资产逐年增加,负债逐年减少,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很强。(二)营运能力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14年,青岛啤酒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31.6%,而2015年回升了18.4%,说明企业在2014年应收账款的周转速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于2015年制定了高效的信用制度和严明的收账制度,从而加快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降低了企业坏账发生的风险。其次,在2013-2015年这三年期间,青岛啤酒的存货周转率逐年上升,说明企业对存货加强了管理,以提高存货的利用率,尽量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然后,在2014年,青岛啤酒的流动资产相比前年下降了15.7%,直接导致了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下降,但所幸的是,2015年又有了明显回升。最后,青岛啤酒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在2013-2014年间都没有大的变化,唯独在2015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企业生产运营的能力降低,工厂、土地等固有资产大多处于怠工状态。资产大多处于怠工状态。(三)盈利能力分析。由表2可知,2013年-2015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营业利润率都出现了下降趋势,唯独总资产利用率在2014年出现小幅上升后便急剧下降,这些数据综合表明该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在逐年降低。根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的啤酒销售总量高达915.4万千升,营业收入足有290.49亿元,同比增长2.68%,但在2015年,由于啤酒销量的锐减导致营业收入下降了4.86%。

三、啤酒行业财务分析的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啤酒行业的财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啤酒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趋于成熟,从2015年开始,行业产量逐渐呈现出回落态势,虽然月度之间的产量仍有微微波动的迹象,但销量下滑的趋势已经基本得到了有效遏制。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啤酒产品的市场议价权已稳步回升,啤酒生产企业的盈利水平也逐步提升。近年来,我国啤酒行业在其漫长的发展周期中,虽曾伴随着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出现了间歇性的波动,但综合考虑而言,这是符合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满足市场价值规律的正常现象,也是行业总体由快速发展迈向成熟稳健的必经之道,我国啤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远大于企业产销数量的增长幅度。

四、啤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啤酒行业为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号召,开始逐步从规模扩大的量变到效益增长的质变过渡,一直保持着稳步提升、健康发展的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啤酒行业的改革创新,以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以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地域辽阔,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啤酒营销尚未开发的偏远山区。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脱贫攻坚战略的不断深入,这些潜在的市场逐渐显现出来,这必将推动我国啤酒行业的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升级,使得产业结构提升成为啤酒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壮大的主旋律,从而为那些具有品质保证、品牌优良和规模宏大的啤酒制造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啤酒行业作为一种传统的饮料酒品,正日益成为人们餐前饭后、休闲娱乐时不可或缺的重要饮品。中国啤酒市场消费群体庞大,发展潜力十足,已经成为国际啤酒巨头角逐的必争之地,未来的市场竞争也必会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

参考文献:

[1]王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15).

[2]卢星宇,王婷婷;啤酒行业财务报表分析——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江苏商论,2016(25).

行业分析范文篇2

关键词:物流行业;证券分析法;杜邦分析法;转型建议

一、引言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交通更加便利,电商行业逐渐壮大,物流行业也随之迅速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9年,物流行业已从初创期进入到成熟期。然而,由于面对“互联网+”“大智移云”等概念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效果的显现、中美贸易战博弈正酣等新情况和新形势,我国物流业目前需要对自身进行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物流成本高、负债高、业务分割严重等矛盾突出。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和服务都在快速地发展,采购和销售全球化的特点助推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国内的物流行业必须要有长远的计划,要有长远的目光。

二、证券投资分析法

(一)我国宏观经济状况。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表述:2018年,我国经济总体来说较为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较为理想,比预期要好,其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经济回暖,市场重拾信心。(二)我国物流行业基本特性分析。1.不可或缺性。物流就是两者之间物品传递的媒介。形象地来讲,飞鸽传出、龙门镖局、外卖平台等都属于物流的范围。物流行业在工业生产中处于中坚地位,不可或缺。物流行业就像是供应链运营的传送带,没有物流整个工业生产将处于停滞的状态,无法向前。2.客户连带性。物流行业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具有高度的客户连带性。供应链是双向连接的,这就意味着,当某个物流企业获得了其中一个客户时,也可能获得链条中的其他客户。如图1所示:3.周期型产业。周期型产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相关。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些产业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产业也相应跌落。物流是和人民生活与生产活动紧密相连的一种产业形式,物流行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经济的情况,换句话说就是成正相关发展。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整个物流行业要扩大其经营规模和范围;反之,则需要缩小经营规模,降低成本。4.行业的环境。(1)经济环境。物流业是发展生产力的支柱,同时也需要生产力反向推动其发展。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各种因素导致对物流业的需求和依赖也随之飞速增长。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局)由图2可以看出,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10亿元,比2017年增长6.6%,是2005年生产总值的近5倍,经济总量由2000年世界排名第七升至世界排名第二。从产业结构看,2018年相对于2008年数据来说,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意味着包括物流在内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不断的加强。如表1所示:(2)政策环境。在“互联网+”的时代,我国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国政府也多次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开设绿灯。例如,2001年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2014年国务院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系列文件,都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了指导作用,作出了贡献。此外,我国继上海、广东、福建、天津、中国—东盟自贸区5个自贸区之后,相继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更高,传统产业借助货运APP的推广加速发展。全国各地为了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还作出了许多努力,这使得物流行业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其高速发展。5.产业发展规模我国物流行业高速发展,不仅国内物流需求增加,跨境物流的需求也在日益剧增。近年来,国家对扶持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运输交通的硬件设施方面也在不断地完善,电商行业的发展也成为主流趋势,这些方面都加速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数据统计,2018年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83.1万亿元并保持平稳增长,其与GDP的比率为14.8%。虽然增速相较上年下降0.2%,但是按照可比价格来计算增加了6.4个百分点。(三)我国物流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图3所示:图3生命周期曲线示意我国物流行业已经由最初的“四通一达”演变成了“百花齐放”的现状。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信息业等的复合型产业,涉及领域广,参与物流政策制定的决策主体众多。从2013年开始,我国进出口贸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而增加。贸易的进行离不开物流的推进,故从这方面考虑,物流行业的企业规模和产品品种一定是会增加的。对于行业利润而言,一方面,虽然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以及人工智能的普及减少了低端物流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平台的建立以及技术的研发还处于探索阶段,研发费用偏高,导致行业利润并没有明显的增加。通过上述分析,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四)三家物流公司财务分析。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物流行业的利润水平,采取通过分析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来总结出整个行业的整体现状。以下是对顺丰、圆通、申通三家物流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1.偿债能力分析。顺丰、圆通、申通三家物流企业2017—2018年财务数据,如表2所示:数据来源:各企业年报。表2是根据这三家公司2018年、2017年的年报数据计算得出的,由这个表可以看出三家公司的流动比例基本在1.2~2.0之间,速动比率也在这个范围内。一般来说,根据行业的不同,流动比率在1.5~3.0之间、速动比率高于1的企业是健康的。根据上述情况可以总结出物流行业的偿债能力还是乐观的。2.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关系到企业的未未来存续和健康运转。本研究将采用杜邦分析法通过各项指标对三家公司盈利能力进行数据分析,如图4~图10所示:通过对近几年杜邦体系中具体数据的综合对比分析可看出,三家公司的ROE(净资产周转率)和ROA(总资产收益率)基本稳定,这说明目前物流行业的经营管理政策较为符合市场情况;总资产周转率均大于1,则说明物流行业的资产周转情况良好,销售能力较强,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这也符合物流行业的整个运营模式,物流每次运输的固定成本是一定的,增加物流费用则单次物流件数将会减少,减少物流费用将会增加单次物流件数。如果能找到利润曲线的最高点,则会降低企业的单位运营成本,利于企业高速发展。

三、我国物流行业转型的建议

行业分析范文篇3

一、玩具行业的总体情况

玩具制造指以儿童为主要使用者,具有娱乐性、教育性和安全性三个基本特征的娱乐器具的制造。主要分为木制玩具、金属制玩具、塑料玩具、布绒、拼插、电动等品种。幼儿教育玩具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以简单木制及钢管作为原材料,经过简单的手工加工制作的简易玩具。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幼儿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分开后,幼儿玩具行业迅速发展起来,90年代初期主要产地以广东、福建、浙江一带为主,90年代中期逐步流进我县。

目前,国内生产幼儿教育玩具的厂家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河北以及江苏。江苏又以扬州和徐州为主。浙江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设立了分厂,这对江苏玩具行业冲击较大。

二、本区域玩具行业特点

宝应县曹甸镇素有“玩具之乡”美名,其产品主要有木制玩具、玻璃钢、塑料及其他玩具四大类。产品主要品种:幼儿园户外游乐设施、室内桌面玩具及教学辅助用品。发展历史已有二十多年,开始是从浙江、广东、福建购货发货。后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发展,企业逐步从模仿发展到自己生产、加工、销售,产品品种从十几种发展到今天的400多种,在玩具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但仅局限于国内销售,因产品质量及其档次不高,仍落后于广东、浙江。因此还是多以我国北方市场销售为主。

幼儿教育玩具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零售为主,直接服务于客户。依靠本地销售人员挨家挨户正面与客户接触。2、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因幼儿教育玩具技术含量较低,因此生产厂家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互相压价较为严重,产品附加值较低。3、销售覆盖面广,但总量较少。幼儿园购买能力有限,加上购1套玩具要用上3-5年,因此市场需求量不大。4、季节性较强,幼教玩具销售旺季在每年6-9月份,新学期开学前幼儿园为了扩大招生及影响,往往在新学期开学前或开始增添玩具。

目前,在曹甸玩具行业28家中有一定规模约有7-8家。由于生产种类变化快,非标准产品多,加上资金、设备、工人和市场上不确定等因素,生产计划大多数企业以销定产。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企业实行技能工资,如电焊工等技术工种工资在1200-1500元/月,无技术工种工资在700-1000元/月。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对玩具的发展很关键。

三、玩具主要工艺流程

1、滚塑

滚塑颗粒——粉碎——加颜料搅拌——入模——加温——冷却——出模——修边——包装

塑料颗粒经粉碎后加入颜料进行搅拌,根据产品的体积及用途将适量粉末加入模具容器中,将模具固定在滚塑机械上进入烤箱中滚动加温,待粉末熔化后对模具进行冷却,然后开模、修边、整理、包装。在此工艺流程中,关键环节是加温,根据不同的气候、不同产品要控制好温度,如温度过高导致产品不易脱模、变形,如温度过低,导致粉末不能完全熔化,产品沙孔多,质量差。所有不合格产品必须要重新粉碎,重新回炉,增加产品成本。

2、铁件

下料——硫化——水冲洗——磷化——焊接——打磨——补缺——静电喷塑——烘烤——冷却——包装

铁件部分下料后要将表面一层油污去掉,用稀释硫酸进行反应处理,然后用清水冲洗,再进行表面磷化,将材料晒干后焊接、磨光、喷塑。此环节中关键环节是硫化处理,在硫化后要用清水充分冲洗,钢材表面不能残留酸液,否则生产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整块脱漆现象,往往造成退货,影响生产企业的信誉和销售。

3、注塑

粒子——加颜料搅拌——进料——加温——注射——成型——修边——包装

塑料颗粒加入颜料后进行充分搅拌,将搅拌好的塑料粒倒入注塑机料斗经注塑机加温,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加工成型,产品出模后须将毛刺修剪、包装,在此工艺流程中,关键环节是搅拌原料,根据不同的材料按比例进行配置,否则成品出来色彩不鲜艳,如搅拌不均匀也会出现色差。

四、建立行业分析模型

针对本行业特点,我们决定采用能耗测算法与工资耗用法相结合,选择有代表性的2户企业进行了重点分析,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一)两种模型方法:

1、能耗测算法:预测期产品产量=预测期生产能耗量/单位产品能耗额

测算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本期产品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产品销售单价

2、工资耗用法:

预测期产品产量=预测期工资总额/单位产品耗用的工资

测算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本期产品产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产品销售单价

3、问题值=(预测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

预测税收负担率=(预测销售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金)/预测的销售收入

(二)2006年数据图表分析:

纵观2户企业的生产现状,宝乐实业玩具有限公司生产品种齐全,生产设备较多有19种,产品品种394种,主要是玻璃钢玩具、塑料玩具和铁制木制等为主,有注塑机3台,塑料玩具用电量较玻璃钢玩具大,全年电费27.1万元。平均用工103人,生产人员工资总额120万元,行管人员工资11万元;宝宝乐玩具厂,生产主要以塑料、木制玩具为主,品种相对单一,但用电量较宝乐大,全年电费35.4万元。平均职工32人,生产人员工资总额20.5万元,行管人员工资3.72万元。通过比较分析初步确定本类地区幼儿园玩具税负约在4.5-5%之间。具体指标分析详见表(一)、(二)、(三)。

表一:2户玩具企业总体税收情况分析统计表(略)

表二:2户玩具企业用电情况及能耗定额测算表(略)

表三:2户玩具企业工资情况及工资定额测算表(略)

五、玩具行业分析状况

分局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及时成立了玩具行业评估小组,对2006年玩具户的申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共有玩具户28户,一般纳税人6户,小规模22户,全年实现销售3690.53万元,应纳税增值税159.8万元,一般纳税人税负4.33%。

经案头分析,主要发现企业间发展不够平衡,大规模企业不多,小规模较多,供销人员不固定,相互压价,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差异大。因此,我们重点选择了2户一般纳税人进行了实地审核,主要采取“一听二看三查四分析”,对玩具行业进行解剖式分析。

首先,我们找其老板、企业财会人员、保管员、部分供销员和生产工人进行了询问、约谈,从中了解企业总体生产经营情况,重点了解主要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产销情况。

其次,派人到企业生产场地、车间、配电房和仓库等重地进行实地查看,进一步了解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查找疑点。

第三,带着疑点,我们组织人力对企业的帐簿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审核了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应付帐款、应付工资和应缴税金等帐户以及材料和产成品的出入库的检查。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税负略低于行业预警税负率。经综合调查分析,从04、05、06年三年来看,行业税负从3.8%、4.0%到4.3%,逐年还是呈上升趋势的,虽较市局税负预警线4.02%略高,但较省局税负预警线4.5—5.4%之间略低。经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玩具品种类型不同所致,如长毛绒玩具与木制、塑料明显不同,企业间有的税负高有的略低于平均税负。通过预测本类地区幼儿园玩具税负约在4.5-5%之间。

(二)企业存在销售开票不规范现象。主要是由于销售对象集中有学校、社区等一些事业性和私人幼儿园,他们只要价格低廉可要可不要发票。

(三)行业财务核算制度还有待加强。由于产品品种多,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大都是聘用制受老板制约,企业财务核算科目不全,帐簿记载有流水帐形式,再加上企业基本是私营老板,会计无法实施有效监督,造成帐面记载与实际不相符。如:原材料、产品出入库手续不全,能耗用电与产出不成正比,产品发出滞后开票等。

(四)行业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导致玩具行业呈下滑趋势。从我们找供销人员约谈情况来看,目前玩具供销员有几十人转向,有的跑路灯业务、有的跑钢管业务等,现加上技术电焊工由于工资水平低,出国打工增多,再加上缺乏技术设计人员,产品老化、使用周期长,相互压价,造成玩具行业萎缩。

六、玩具行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风险

(一)由于企业的产品品种科技含量低,缺乏一定设计人才,加上产品成本费用的不断扩大化,玩具周转期长,供销人员的减少,如不及时更新换代,就有可能被淘汰,这势必影响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滞后开票及开票不规范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是生产经营的少,拎皮包的供销人员增多;二是取得的抵扣发票少,税负较高,部份小规模企业发展规模受限制。三是部份企业存在取得货款时才开票,未能及时作销售申报处理。

(三)招商引资带来的其他行业突起,玩具行业有弱化现象,如化工、电缆、钢管、水晶、羽绒等行业不断兴起。

七、对玩具行业管理的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见,影响税收负担率的因素有企业发展成熟水平、经营结构、盈利水平、税法遵从度等等,虽然从整体上玩具行业税收负担水平比较正常,但依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我们应深入贯彻科学精细管理理念,以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为抓手,不断加大纳税环境整治力度,推动了辖区内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整体提高。为此,我们建议采取如下征管措施:

(一)加强税收宣传,提高纳税遵从度。

在宣传上应针对这个行业的特点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强化税法宣传效果。如召开座谈会、走访,通过与纳税人沟通,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来提高征纳互动性。

(二)扩大调查范围,准确掌握行业税负率。

虽然由于玩具品种多、核算复杂,但只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扩大调查范围、利用多种测算方法,对企业的经营规模、能耗、费用、人员开支等基本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具体到落实到每一大类玩具,通过制定较为精准的行业税负率参考值,来提高行业的税收管理水平。

(三)健全协税护税网络,深化精细管理。

建议成立玩具行业协会,制止无序竞争,营造和谐的经营环境。多加强部门协作,与工商、地税、电力、金融等部门多加强沟通、配合,通过实行联席制,定期交流行业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精细行业规范化管理。

行业分析范文篇4

1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指企业在数量、市场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总和,其实质是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

1.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在特定的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直接反映了市场的垄断或竞争程度。

软饮料行业各项指标行业集中度高。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北京等在资产规模、企业利润、销售收入和从业人员方面占了80%以上,行业集中度相当高。按照区域划分,2006年我国软饮料行业区域分布特征明显,东部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等五省市集中了行业绝大多数的产量、资产和行业利润,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软饮料行业发展非常落后。而且,我国软饮料行业区域间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006年,我国共有软饮料企业1067家,其中中小型企业为主。按照所有制类型划分,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和私营企业数量最多。从企业经济效益角度看,百事(中国)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维维集团、露露集团、北京汇源等公司的经济效益较好。按照行业细分,2006年,碳酸饮料行业发展不容乐观,全球范围内碳酸饮料市场萎缩。功能性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和茶饮料发展较快,迎合了消费者的需要,占领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1.2产品差异化

按照目前市场情况,碳酸饮料行业缺乏竞争、缺乏活力。而且碳酸饮料在创新上也已经很难突破现有的模式。相反,碳酸以外的饮料新品类却不断涌现,发展迅速。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碳酸饮料在健康和营养方面的负面形象日益加深,而且扭转这种局面的可能性甚微。

市场上常见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瓶装饮用水和含乳饮料等几个大品类。从2005年6月到2006年6月的市场增长情况来看,茶饮料在全国市场的增长幅度达到了30%,果汁的增长速度也达到了20%。国内饮料市场上四大品类的市场份额大致为碳酸饮料占30%,瓶装饮用水占30%,茶饮料占15%,果汁饮料约占15%。尽管碳酸饮料庞大的基数使其仍然占据市场上霸主的地位,但已经受到来自各方的威胁,增长速度正在逐年放缓,市场份额也将逐步萎缩。

1.3进入和退出壁垒

一个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如果一个行业的进入退出门槛比较高,那么先进入的生产者就有可能占据先入优势,通过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各个方面的有利条件阻止其他生产者的进入,因此行业将会出现垄断或者是寡占,市场竞争不充分。反之,行业的进入退出门槛比较低,壁垒较少,新的生产厂商较容易的进退,那么这样的行业更加贴近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竞争充分,不容易出现垄断。

2003年,我国软饮料行业共有企业901个,固定资产净值为3149225万元,平均每个企业净资产为3495.3万元;2004年和2003年基本保持一致;2005年和2006年,我国软饮料行业的企业数量和固定资产有了进一步的增加,企业总量为1067个,行业净资产为3913678万元,平均每个软饮料生产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为3667.9万元,比2003年的3495.3万元,提高了172.6万元,而且行业的生产企业也有了相应的增长。

我国软饮料行业的进入退出壁垒不是很高,新的生产厂商可以比较容易的进入和退出这个行业。进而,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将随着厂商的不断进出而更加激烈,行业市场发育将逐渐走向成熟。从长远看,这有利于我国软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2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的战略性行为。按照SCP理论,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反过来,市场行为也会对市场结构有反作用影响和改变市场结构的状态和特征。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寡头垄断(亦即寡占)型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寡头垄断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型态,由于市场上存在几个规模较大的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企业,所以每一个企业的市场行为都会对其他企业的行为产生有效的影响。我国的软饮料行业非常符合这种寡占型的市场结构。

饮料工业的发展一般都须历经产品竞争、渠道竞争和品牌竞争三个阶段。我国饮料工业正处于产品竞争与渠道竟争共存并且即将进人品牌竞争的发展阶段。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预计中国饮料工业将有可能快步越过产品竞争和渠道竞争两个阶段,然后水到渠成地跨入品牌竞争的成熟市场

(1)我国软饮料市场的主导型企业模型(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分析。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一个大企业拥有总销量的主要份额,而一组较小的企业则供给市场的剩余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大企业就会以主导企业的身份确定一个能够实现其最大利润的价格,而其他的那些单独价格影响力很小的企业就会像完全竞争中的企业那样,把主导企业所确定的价格作为给定,并据此安排自己的产量。这就是主导企业模型。

我国软饮料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主导企业模型市场。由于市场空间的限制,使企业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发展策略和方向的问题。当前,软饮料行业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模仿成长,即跟随主导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样短期来看不仅企业面临的风险较小,而且对于成长性的市场还有机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资金、渠道等综合的资源实力进行同质化的产品延伸,希望通过自己的强势推广和传播提升在单独市场领域的从无到有的市场份额,进而打击竞争对手。而中小企业也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区位情况借助大企业的竞争造势,以价格武器进行同质化的产品延伸,顺势而为以从市场分得一杯羹,谋得生存和发展。碳酸饮料市场竞争加剧,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依然是市场的领导者。纯水饮料势头强劲,市场领导品牌娃哈哈、乐百事、农夫山泉依然垄断着纯水市场,占据了近1/3的巨大饮料市场份额。纯茶饮料市场异军突起,统一和康师傅是领导品牌。纯奶饮料市场日趋成熟,其领导品牌包括伊利、光明等。而娃哈哈在巩固其果奶市场的基础上,也全力进攻纯奶市场。果汁饮料市场转型明朗,传统的三片罐包装果汁饮料市场不断萎缩,以汇源为代表的纸包装大包饮料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并将逐渐发展成果汁饮料市场的主体。2)我国软饮料市场的品牌效应分析。

广告行为是企业在市场上经常采用的一种主要的非价格竞争的方式。根据美国著名的产业组织学者凯维斯对非耐用消费品行业市场上广告行为的研究,我们知道,在非耐用消费品行业,广告对消费者形成的主观偏好影响特别大,有利于形成产品差异,因此市场上的企业常常试图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建立品牌忠诚度。也就是说,品牌效应的建立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软饮料这个非耐用消费品市场上。

将中国软饮料品牌与世界级软饮料品牌比对,可以发现两者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软饮料生产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必然遇到品牌延伸的困惑,“品牌远见”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明知缺乏品牌战略的饮料生产企业难以持续发展,可是品牌又必须建立在企业实力的基础之上。一个为了生存的饮料生产企业往往不可能过多地考虑品牌战略,想到的只能是如何赚钱以尽快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品牌建设力度很小。

中国软饮料生产企业在国际品牌中的层次普遍较低。中国本土大型饮料生产企业的最大优势虽然也是在于品牌而并非经营管理和研发技术,可是能否始终坚持走自己的品牌发展之路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之前必须要有相应的国际化销售网络作为依托,惟有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基础上努力协调好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不断完善自身的国际化销售网络,才有可能进一步加大饮料生产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步伐。目前我国软饮料制造企业品牌建设不到位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隐患。

3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企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形成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状态,是反映市场运行效率的综合性概念。通过研究市场绩效,可以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程度。

2003年以来,我国软饮料行业利润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行业利润总量有了明显的提升。2003年到2006年,由于软饮料行业整体运行平稳,行业效益不断提高,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国软饮料行业的总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继续以超过GDP两倍的速度增长,同时利润总额增长速度超过了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整个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2006年,我国软饮料行业盈利能力好于其他几年,整体盈利能力比较强,且盈利能力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这是因为市场需求广阔,行业销售量增加,而产品价格维持稳定,导致利润空间稳定,预计将会继续保持并有所提高。

4结论和建议

行业分析范文篇5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和扩张的一种手段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对企业并购有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企业并购的动因。文章以我国的啤酒行业为例,对企业的并购动因进行分析,以求在并购实务中能为企业决策者们提供决策参考。

[论文关键词]啤酒行业;并购;动因

一、引言

并购,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on)的合称,并购在经济学上的含义通常可解释为一家企业以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取得另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和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在实际中,并购(M&A)通常包括公司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最近的一次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还在延续。近期国内就有美国凯雷收购徐工,宝钢并购八一钢铁、邯郸钢铁、马钢股份海螺水泥并购巢东水泥,国美收购永乐电器,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等并购事件。在竞争性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持和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相对地位,才能生存下去。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选用两种方式进行发展:(1)通过内部投资新建方式扩大生产能力;(2)通过并购获得行业内原有生产能力。其中,并购是国际企业公认的效率较高、较迅速的方式。本文以我国啤酒行业为例,对企业的并购动因进行分析。

二、文献回顾

对于企业并购行为,经济学家们作了大量研究,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动因、效应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或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诸多关于企业并购的理论。新古典综合派有关并购动因的理论主要有规模效益理论、市场力假说及税赋效应理论。规模效益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市场力假说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并购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由于市场竞争对手的减少,优势企业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税赋效应理论认为并购是由于一个企业有过多的账面盈余,因而必须承担高额税收,为减轻税收负担而采取的行为,被兼并企业往往由于税收负担过重无法持续经营而出售,由于亏损可以在若干年内税前弥补,一个有高额盈余的企业并购一个亏损企业,无疑会带来税收的好处。

由Weston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有益的,这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体现在效率的改进上。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公司实施并购后的产出比并购前两个公司产出之和要大,即1+1>2,主要体现在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等方面。该假说主要为企业间的横向并购提供了理论基础。经营协同效应来自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财务协同效应的来源主要是可以取得较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所带来效率的改善。

委托一理论对企业并购动因的解释可归纳如下:并购可以降低成本。Manne(1965)认为并购事实上可以提供一种控制问题的外部机制,当目标公司人有问题产生时,收购或权的竞争可以降低成本。而MueHer(1969)提出的假说认为人的报酬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因此人有动机通过收购使公司规模扩大,而忽视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对并购后公司潜在效率的追求,包括节约交易费用、效率最优化等。Coase(1937)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理解公司并购提供了一个较有解释力的基础。Wiliamsion(1951)进一步发展了Coase的理论,深入研究了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认为纵向一体化有效地削弱了人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克服了环境的不确定性。

三、我国啤酒行业并购现状及动因

我国的啤酒产业1978年时只有少数几家啤酒厂,全国啤酒产量也只有40万吨。20世纪80年代以年均递增近30%的高速度增长,到1988年,在数量上已发展到813家,总产量上到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世界第三,到1993年就跃居世界第二。1997~2002年间,我国啤酒产量年均增长7%,到2003年达到了2400万吨,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

2006年啤酒产量已达到3600万吨。我国的啤酒人均消费水平也从1978年的5公升增长到2006年的27.6公升,与世界消费水平同步。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成熟的啤酒行业集中度较高,几大啤酒公司垄断市场,占据全部销量的80%~90%。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啤酒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中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国内前十大啤酒生产商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l%,但是青岛、燕京、华润三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仅为36%左右,市场上活跃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行业集中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青岛啤酒公司自1995年以来在全国重要区域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活动,已在鲁、京、沪、粤、陕、苏、闽等l7个省市设有近50多个啤酒生产分厂,在我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生产销售不同档次的各种品牌啤酒,2006年总产量达到500万吨。燕京啤酒在1999年开始连连兼并30多家啤酒企业,2006年啤酒销量已达300多万吨,尤其公司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几次增持惠泉啤酒股权,公司持有惠泉啤酒有限售条件的股份1.25亿股,占惠泉啤酒总股本的50.03%,为惠泉啤酒的绝对控股股东。华润集团已将27家啤酒公司收至麾下,年生产能力突破350万吨,产销量超过220万吨,国际著名啤酒厂商SAB是华润啤酒集团的三个股东之一。华润凭借雄厚的资本,先后并购沈阳“雪花”和四川“蓝剑”两大名牌。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l0.5元人民币的价格受让重啤集团的国有股5000万股,占重庆啤酒总股本的19.51%,股份转让完成后苏纽公司成为重庆啤酒第二大股东。

通过前述各种经济学派对企业并购行为解释,结合我国啤酒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分析我国啤酒行业兼并重组动因如下:

第一,啤酒行业特点是典型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同时降低经营成本。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进而企业的利润能够不断得到提高。因此,啤酒企业出于经济上理性的思考,追求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

第二,从国内企业来讲,我国大部分啤酒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地域性严重,销售网络还是局限于本地区或者某一地区,其他地区占有率很低,同时还有一些地区的市场没有得到开发。在这种形式下,一些企业把目标瞄向了自身市场以外的地区,通过并购重组其他地区的市场,打开销售渠道,从而扩大自己的销售,同时因为本地化生产,降低了成本。

第三,树立品牌效应。国内啤酒行业生产能力目前相对过剩,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一般把目标定在了高端市场,它们追求的是品牌效应。面对国外企业的冲击,我国企业也正在改变营销思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我国啤酒行业品牌的建立是循着一个思路:地方品牌、区域品牌、全国品牌到世界品牌。以全球化的观点来考虑,品牌对于一个啤酒企业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通过并购优质资产,扩大了销售范围,同时也扩大了知名度,进而为进入中高端市场、进行品牌竞争减少了一些障碍,为企业拓展了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第四,啤酒行业的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增强企业进入壁垒,建立优势的竞争地位。从啤酒产品本身来讲,差异化非常困难,因此,啤酒企业在不断的并购中完成企业的战略布局,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以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给同行业的竞争者或后进入者设置了障碍。由于地方保护及消费者偏好的问题存在,有实力的啤酒企业通过并购一个地区的啤酒企业,可以赢得市场的准入条件,以及地方政府优惠的投资政策支持,进而可以控制市场资源,包括市场网络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关系资源,这些优势资源是啤酒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大规模的必要保障。

第五,提高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代表着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如青岛啤酒对全国各地的啤酒生产企业开展的横向并购对提升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青岛啤酒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其市场占有率由最初的不到3%达到了现在的14%。

行业分析范文篇6

关键词:船舶配套行业;市场营销;营销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国内外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的船舶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结合内部生产经营的发展目标,改进营销策略,不断开拓市场,船舶配套行业中营销战略的研究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对市场细分营销、品牌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战略进行简要分析,作为指导船舶配套生产企业市场营销的依据。

1现代船舶配套行业市场营销的特点

1.1市场细分营销。消费群体中包含不同种类的消费群体,他们具体面向的人群不同,所具有的特点也有差异,而市场细分营销是解决不同消费群体最好的办法。市场细分营销顾名思义是将消费群进行细分,找到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以及不同消费群体对于产品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使得营销效果达到最大化。在进行产品营销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制定市场细分的营销策略。首先需要对细分市场进行准备,通过调查来维持细分市场,之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细分的标准,确定市场的级别以及产品在面向不同人群时的定位,这样的准备方式有助于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较为完整的、将客户作为营销中心的有效营销策略。1.2品牌营销策略。品牌在当下是船舶配套行业中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船舶配套行业中,拥有一个强势的品牌是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对船舶配套行业中推进有效的营销战略,使用品牌进行营销,有利于赢得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以及产品的信任和信心。与此同时,船舶配套行业在进行营销的时候注重品牌方面的营销是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消费者甚至会因为品牌而购买产品。市场竞争中一个长期强势的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消费者想到某种产品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一品牌,有效地产生了强烈的营销效果,缩短了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的时候进行决策的时间,减少了品牌产品的经营周期,从而促使某一品牌的资产价值和营销效果达到最大化。1.3绿色营销。目前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不断上升,因此在营销当中融入绿色营销的方式极其重要。绿色营销也是顺应时代需要的重要手段。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也会注重产品的环保效果,对于环保效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船舶配套行业想要有效提高营销的效果,需要及时开发绿色营销手段,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一些限制导致船舶配套行业中绿色营销还没有真正落实下去,所以说船舶配套行业还是应该从基础做起,首先建立一个涉及比较广泛的市场基础,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为未来的绿色营销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1]。

2船舶配套行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2.1船舶配套行业市场营销高层管理稀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船舶配套行业对于营销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已经设置很多关于市场营销的岗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船舶配套行业中的一些高层的营销管理人员并不专业,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因此专业的高层市场营销管理人员还是比较短缺。营销部门没有真正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进行营销战略讨论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这对于商机是一个重要的延误,最终导致船舶配套行业的经济利润减少。最后是在营销方面没有专业的人员领导,整个营销过程中会缺少一定的方向性,盲目地进行营销,产生的营销效果较少,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2.2船舶配套行业没有完善的市场营销战略。营销战略是船舶配套行业中前进的方向,而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市场上的营销是缺失的,因此现在的船舶配套行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的时候通常会非常盲目,失去方向,找不到营销的目的,最终走向失败。因此,船舶配套行业如果想要拥有较好的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在进行营销之前制定较为专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并在营销工作当中严格执行制定的营销战略。2.3船舶配套行业未重视营销网络。现代社会当中信息的传播非常快,这得益于网络的进步和发展,在船舶配套行业的营销战略当中信息的传播也极其重要,在行业市场当中建立一个全面的营销网络能够有效提高营销效果。市场营销网络与人体内的血管起到的作用相似,只有顺畅的网络,信息才可以快速流通,营销活动才可以顺利有效开展。如果说船舶配套行业的营销活动没有建立一个营销网络,只针对于局部做努力,那么显而易见的是营销活动根本无法达到想要产生的效果,这对于资本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浪费。

3船舶配套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我国造船产业持续进行发展,为船舶配套行业的发展营造一个极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以2012年的市场情况为例,尽管当时造船产业受到市场经济形式的影响,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其配套产业呈现十分蓬勃的发展趋势。从数据上看,整年内其配套产业产值达到1130亿元,增长15%。同时,近年来,我国一系列扶持政策与制度,使船舶配套行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4船舶配套行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4.1保证产品质量。在任何产品进行销售的时候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卖点,而大部分的消费者对产品进行选购的时候最为关注的也是产品的质量水平。在船舶配套行业的营销活动中,产品质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关注点。只有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工作人员在进行营销活动的时候才可以顺利地提高效果,随时变化找到最为合适的营销手段,真正地将质量作为重要的营销亮点,用产品的质量去征服消费者,促进产品的销售。想要提高船舶配套行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的竞争能力,首先要提升的是产品的质量。因此在产品进行生产的时候,一定要保障产品的生产严格执行相关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员工也要严格地遵守产品第一的理念,对于产品还要增加后期检验的环节,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方面的抽查,确保销售的产品有最好的质量[2]。4.2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活动管理理念在船舶配套行业的营销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市场的需求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营销工作中找到最合适的营销手段,产生最好的营销效果。营销时使用的资源也会更加适合当下的市场,相关产品的生产也需要符合当下市场的需求,这样才可以顺利地销售出去,找到最合适的销售成果,同时尽量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将市场的需求作为营销的价值导向能够有效地、迅速地展开销售的网络。营销网络可以帮助营销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市场当中的各种信息,采取最合适的营销手段,之后有关消费者可以顺利地对产品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同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长时间使用购买过程了解船舶配套行业,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船舶配套行业的营销效果以及销售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4.3提高船舶配套行业市场营销队伍的综合素质。在船舶配套行业中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如果有专业的人员制定专业有效的营销战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化的队伍对船舶配套行业营销活动进行护航能够产生较好的营销效果。在这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当中,专业的人员可以包括经验较为丰富的科技专家,以及经济专家,甚至是管理方面的专家等。除此以外,在具体的创新活动中,还需要注重对于员工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尽量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作用。

5结语

船舶配套行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合适的营销方案,因此想要促进船舶配套行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套高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具体实施方案为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得船舶配套设施销售的市场占有份额,企业要紧跟配套产品生产行业发展趋势,重视市场营销管理层的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市场营销策略促进船舶配套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华英.船舶配套设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5):79-80+83.

行业分析范文篇7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医疗行业也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各医疗单位在适应市场经济过程中不断发展,但在发展中一些经营管理问题也暴露出来。为此,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并对医疗单位进行评价分析,以对其客观评价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已成为必须。

关键词:医疗单位;财政;效益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医疗行业也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各医疗单位在适应市场经济过程中不断发展,但在发展中一些经营管理问题也暴露出来。为此,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并对医疗单位进行评价分析,以对其客观评价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已成为必须。为此,我们对我市市直5家医院进行了数据收集、整理,并进行了分析,以便对各医疗单位进行客观评价。

1医院支出占财政卫生支出的情况

财政拨款在业务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五家医院中财政的经费补助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仅为34.07%,且近两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2财政拨款占人员支出情况

据了解,我市五家医院除A医院因超编人数多(编制714人,实有1174人)财政拨款占人员支出比例较低外,其余几家医院财政拨款占人员支出比例较高,缺乏必要的事业发展资金。

3离退休占财政拨款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五家医院中离退休支出占财政拨款的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A医院、B医院离退休支出占财政拨款的比例高达50%以上,财政拨款减除离退休费用所剩无几。

综上所述,从财政拨款占业务支出的比例来看财政拨款总额虽在增长,但在医院业务支出中比例中逐步减少,至2008年最多的为22.76%,最少的仅为10.51%。因此,可以看出至少76%以上的医疗服务支出来自自筹资金,财政拨款部分对医疗机构收入的影响已经比较小。

从离退休支出占财政投入分析,A医院、B医院由于建院历史长,离退休人员多,财政拨款大部分被离退休费用占用,用于补贴在职人员的经费所剩无几,财政补贴对于医院经营的影响已微乎其微;而D医院、E医院财政投入占人员支出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由此可看出,医疗机构人员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医院经营的难题。

4各医院指标分析

4.1营运能力分析

(1)资产成长率。

它是资产变动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医院开拓能力、进行积累能力的指标。该指标如为正增长,表示医院运营效果正常且有发展能力。反之,则较差。公式为:

总资产成长率=(当期资产总额-前期资产总额)/前期资产总额×100%

在所研究医院中,总资产增长率均为正增长,各医院均有明显的增长。从2008年度看,D、E医院资产增长较快,与当年度引资力度较大有关;B医院经过前几年的增长后,增长幅度有所降低,需要开拓新的增资渠道。

(2)业务收入成长率。

它是业务收入变动额与业务收入的比率,它是反映医院业务收入增长情况的指标。该指标如为正增长,表示医院收入发展情况正常且有发展潜力。反之,则较差。公式为:

业务收入成长率=(本期业务收入-前期业务收入)/前期业务收入

业务收入成长率是医院成长潜力分析的重要指标,前一年业务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下一年的业务收入成长率。通过对我市五所医院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2007年的持续增长,A医院、B医院2008年的业务成长进入整顿期,而C医院、D医院、E医院经过前一年的调整开始进入较高增长;C医院更得益于企业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的中标。

4.2效益型指标分析

它是医院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益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医院总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医院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取得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该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投资者、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反之,则越差。公式为:

总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调查的几家医院相比,A院、C医院相对较好,D医院最低。

4.3偿债能力分析

它是医院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明医院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障,反映医院可在短时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医院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但流动比率过高,可能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过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行业分析范文篇8

关键词:泛家居;工业设计;服务化;战略

1佛山泛家居行业需要设计赋能

“泛家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广泛的与居家生活紧密关联的物品,通常包括建材、家具、饰品、灯具、家电、厨卫等类别的物品。广义上讲,一个人走进家里,看见的和用到的物品都可以归纳为泛家居范畴,比如,地板、陶品、窗帘、床用、智控、壁纸、涂料等。从发展趋势看,泛家居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涵盖元素越来越多,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开放概念。泛家居的实质是整合设计,它让家居企业构成泛家居有机体,打破简单的组合与松散的联系,让家居消费焕发强大的新活力。作为一种解决方案,消费者在进行家装时,避免传统分散采购模式下的麻烦和挫折,优化购买体验,推动家居整体品味的提升,让消费者迈入高品质的家居生活。工业设计是泛家居概念提出和产业演化的基础。佛山泛家居产业历史悠久,发展至今“有家就有佛山造”成为佛山制造业最鲜明的特色。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地图上,佛山是中国现代家居集群制造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泛家居装饰建材产业集聚地。全产业链上拥有家具陶瓷、卫浴洁具、门窗地板、衣柜橱柜、灯饰照明、天花固顶、五金铝材、家纺布艺、家居用品、涂料涂装、机械设备等行业,制造与配套企业超过20000家,专业市场超过1500万平米,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价值超过万亿元。但是佛山泛家居产业中有很多企业仍沿用代工贴牌生产运作方式,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很薄,需要设计赋能来提质增效。

2佛山泛家居行业设计赋能战略分析

产业因设计而更具活力,世界因设计而更加美好,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全球各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工业设计是工业经济的价值内核,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流程、外观、原型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从全球看,已有20多个国家将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视其为占据国际制造分工链条上游高附加值区域、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工业设计通过创新性的方法解决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所面临的问题。所谓“设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用于为寻求未来改进结果的问题或事件提供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以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或者说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思维形式。它不是从某个问题入手,而是从目标或成果着手,然后通过对当前和未来的关注,同时探索问题中的各项参数变量及解决方案。《佛山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注重文化产业与佛山传统特色产业交互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形成以陶瓷文化与创意设计相融合、家居文化与工业设计相融合等跨界产业。这为佛山泛家居行业实施设计赋能战略指明了方向。以下就佛山泛家居行业设计赋能战略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2.1外部环境分析。2.1.1机会(Opportunities)要素升级中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推动着佛山经济率先迈入新发展阶段,资源禀赋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工业设计是典型的生产服务,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来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有利于延续、扩大自身的内生比较优势,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顾乃华,2005)。产业升级中的机会。10年间,佛山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2:64.1:33.7演变为2018年的1.5:56.5:42.0,目前仍保持着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看,在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生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城市升级中的机会。2012年以来,佛山实现由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再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跨越,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集聚和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和工业设计人才,有利于促进佛山城市治理现代化。消费升级中的机会。泛家居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随着消费升级,市场需求增长强劲。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居民对居住的消费已经由2000年的10.01%稳步提升至2018年的23.4%。目前,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和审美及生活品味的转变,在泛家居领域的消费持续升级。一方面,为有效响应和准确把握升级中的消费需求,亟待提高泛家居领域的工业设计水平;另一方面,需要用工业设计的思维去引领消费升级的方向,创新泛家居产品对这种消费升级的需求予以回应。数字化带来的机会。泛家居设计赋能战略的实质是打造C2B商业模式,其前提是流程和组件的数字化并借助于互联网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沟通。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以定制化为特征的C2B商业模式越来越成为潮流。产业政策中的机会。早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发展工业设计就被正式列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鼓励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服务中心,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指出:“以创新设计为重要桥梁,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1.2威胁(Threats)泛家居行业容量有极限。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增长后,泛家居行业的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更可能是将来的新常态,因为市场总量不可能一直在增长,甚至建设的高峰期过后,总量很可能会萎缩。目前,对于佛山泛家居企业而言,在全国范围内乃至即使在珠三角范围内都面临着残酷的行业竞争和市场抢夺。客户的价值主张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客户更强调个性化,从而导致价值主张的多元化。在价值主张多元化背景下,少数几款产品通吃的情况几乎不再发生。工业设计行业竞争激烈。截止2017年,全国已建成专业化工业设计产业园区超过60家,将工业设计作为主营业务的文化创意类和制造服务类园区超过1200家,全国工业设计从业人员已超过60万人,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2.2内部条件分析。2.2.1优势(Strengths)泛家居产业基础雄厚。以2018年为例,佛山泛家居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分别是:家具3360.82万件,增长21.9%;涂料153.53万吨,增长10.3%;塑料制品343.68万吨,增长-0.3%;墙地砖10.91亿平方米,增长-0.2%;铝材295.63万吨,增长-3.7%;不锈钢日用制品16.50万吨,增长-7.3%;家用燃气灶具743.20万台,增长4.1%;家用燃气热水器830.10万台,增长14.6%;电饭锅3256.62万个,增长6.0%;房间空调器1629.88万台,增长2.0%;微波炉4198.45万台,增长11.6%;家用洗衣机419.18万台,增长-9.8%;家用电冰箱375.54万台,增长0.1%;电光源11.46亿只,增长7.2%。工业设计产业主要服务当地生产企业,因而当地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总量和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空间。研究显示:工业设计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当地制造业,工业设计产业相对集聚程度与产业综合竞争力大致相符,不存在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但工业设计相对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工业设计人才基础好。广东是中国工业设计起源地之一,很早就有工业设计竞赛和工业设计评奖活动,是最早实行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试点的省份。2010年广东引入国际先进的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价标准,引领设计人才职业化发展,促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使广东成为设计人才培养聚集高地。2011年6月,佛山《佛山市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年)》,决定:大力推动“产业设计化、设计产业化和设计人才职业化”,把佛山市建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创意之都”。多年来,佛山各泛家居行业都有自己的产品设计人才。工业设计载体基础好。在佛山市范围内,有几个主打工业设计的产业园区发展定位比较明确。例如,位于顺德北滘的广东工业设计城于2009年1月开园运营,是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佛山是宜居宜业城市。佛山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是广东省教育强市,是广东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市和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城市。佛山比较适合工业设计人才在佛山安居、工作和创业。2.2.2劣势(Weaknesses)泛家居企业的服务化程度不高。佛山泛家居行业中不少企业经营处于价值链中的加工制造环节,对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增值服务环节控制能力弱。这样,导致产业链整合能力低、行业集中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客户响应能力低、品牌建设不足等诸多问题。泛家居行业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泛家居是基于用户价值提出的管理范式,对于泛家居企业而言,它要求必须突破传统的产品范式和功能范式,但由于泛家居涉及26个细分行业部门,目前多数泛家居企业仍然沿袭产品和功能导向的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因此,亟需以顾客价值主张为中心,整合泛家居行业的生产者、政府管理部门、相关社会组织、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打造多远协同的行业治理体系。

3佛山泛家居行业设计赋能战略方案

根据上述战略分析,构造佛山泛家居行业设计赋能战略SWOT矩阵(见图1)。从SWOT矩阵中可以推演出一个战略方案,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泛家居工业设计港”。粤港澳大湾区泛家居工业设计港的内涵包括:服务对象为泛家居产业、技术支撑为大数据驱动、构造形态为开放型平台、使命为促进佛山泛家居产业的升级。战略任务主要包括:打造“五个中心”,即泛家居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泛家居工业设计交易及展示馆(交易中心、展示中心),泛家居设计人才中心,泛家居工业设计孵化器(创新创业中心),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泛家居工业设计国际博览会”;建立“泛家居工业设计联盟”;打造“中国泛家居工业设计奖”。粤港澳大湾区泛家居工业设计港采用研究院模式,坚持以“智力驱动”为核心,以各种可行方式(出租给企业、众筹、孵化、跟投)实现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为泛家居工业设计高端要素动态优化配置提供全流程全要素贴身服务。泛家居工业设计研究院以泛家居设计领域公共服务为核心功能,以工业设计关键共性技术为研究重点,充分利用互联网与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设计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研究开发平台、协同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产学研联动的人才培养平台、支撑泛家居行业创新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工作指南[S].2018-07-05.

[2]侯茂章,胡琳娜,阳志清.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69-74.

[3]黄雪飞,曹小琴.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解析[J].设计艺术研究,2018(1).

[4]顾乃华.生产服务业、内生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4):34-39.

[5]秦彪.基于三维动态模型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行业分析范文篇9

关键词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国际化

1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服装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根据美国Wernevr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劳动力价格为每小时每人0.96美元,综合排名世界第四十八位,该水平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可见中国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凭借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的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业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03年服装年产量127亿件,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0%,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属于服装出口大国。

(2)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竞争力系数是衡量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指某产业贸易顺差(逆差)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

竞争力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竞争力系数大于0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否则逆差;当竞争力系数趋于1时,表明竞争力愈强,反之则愈弱。据海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虚拟经营已在部分服装企业盛行。在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最早实施虚拟经营的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集团在国内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虚拟经营是企业把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割,企业集中资源于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将其余的环节外包,企业突破有形的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将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在企业内外进行整合弥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体系。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如图1,每个环节都有资金的投入并带来相应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在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价值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上下游环节分别集中在设计和营销,而美特斯邦威就是抓住了上下游中的这两个重要环节,将整条价值链进行分割,将资源全部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而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外包。经营模式见图2。

正是凭借这种经营模式,美特斯邦威从1995年年销售额为500万升到2003年年销售额20亿元。短短数十年间创造了把企业爆炸性地扩大了400倍的商业奇迹。集团也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休闲服饰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4)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装业打造国际时装之都奠定了基础。服装业的发展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纵览世界已有的五大时装之都,即:高级时装之都的巴黎、高级成衣之都的米兰、运动休闲和成衣的纽约、经典男装之都的伦敦和东西方结合之都的东京,都是在本国独特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基础。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服装之都。

1.2劣势(Weakness)

(1)产品档次不高,对外依赖性强。我国的服装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小,自主品牌只占出口产品的10%,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此外,致命的一点就是我国服装出口总额近一半来自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确实为服装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以进原料、来款式、供品牌”为主体的服装加工贸易模式对中国服装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有利。盲目追求加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国内服装行业的严重依赖性,一旦发达国家不给我们订单将拖垮我们整个服装出口行业。

(2)缺少自主品牌、缺乏专业设计人才、设计能力弱。中国服装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在服装产品上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自我设计能力弱,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只能被动的按照国外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生产,增加了市场风险。整个行业极其缺乏高端设计人才及引领世界潮流的服装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设计都是跟随欧美、韩国等国的潮流,创新能力较差。

(3)大力发展OEM,成了品牌国际化的障碍。OEM是指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在我国通常指“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近几年,中国服装出口规模逐年攀升,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及生产国。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出口服装企业都在做OEM,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5%之间,处在服装行业整条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像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50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这样,一方面使中国企业失去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机会,进入为别人品牌做嫁衣裳的局面,不能准确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另一方面OEM使中国服装企业过度依赖于国外企业,不能及时提高对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开发的原创能力。从而服装生产企业在整条价值链上处于更加从属的地位。

(4)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我国服装企业主要通过广交会、华交会等渠道通过国外中间商或批发商接受定单,很少在目标国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采购原材料—组织生产—出运—交货—结汇”的流程后,就完成了使命。之后的分拨、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品牌推广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我国出口企业基本上未参与。而商品销售价格为出口价格的3~5倍,一些名牌产品甚至高达10~20倍。丰厚的渠道利润和品牌利润都被进口商、批发零售商所获得,中国出口商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

(5)很多服装企业规模太小,竞争力不强。这种企业有“散、小、弱”特点,并以加工型为主。企业设备普遍陈旧老化、设备引进能力和技术的再开发能力均很弱,产品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和新消费需求。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

(6)缺乏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我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非常多,但规模普遍偏小。2004年我国服装企业有4.5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占15%。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生态。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多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东等沿海地区,但产业投资主体较为分散,个体规模也不大,尚处于发展阶段。

(7)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意识不强,对行业内相关规则不甚了解。不少企业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不甚了解,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而对出口前景过于乐观,因此出现了投资过热,出口数量大增,低价竞争的局面。一旦发生国外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又听之任之,事不关己,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应诉,从而更加放任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限制力度和广度。

1.3机会(Opportunities)

(1)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世界经济增长虽有所减缓,但仍将继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数据,中国对外贸易(2001~2004)呈将强劲的增长趋势,这为中国服装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背景。

(2)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10%,2004年增长10.1%,2005年增长10.2%,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是10.7%,创下了中国经济10多年来的最快增长。这为中国服装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向中国转移。2004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先行指标——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增长了3%,这是2001年以来该指标的第一次上升,扭转了国际直接投资连续3年不断下降的趋势。2005~2006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和拓展市场的势头不减,中国这个大市场已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国外资金投向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这将有利于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4)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有利于加强中国服装企业与国际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中国加入WTO后,为跨国公司尤其是知名品牌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台,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我国服装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的竟争中,学习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进一步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和全球企业运作经验,打造中国品牌。

(5)对主要市场出口连续增长的同时,对非洲、对联体等新兴市场增长明显。2003年我国服装出口对东南亚、中东地区、非洲、欧盟、独联体、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非别为40.8%、47.8%、59%、34.4%、109%、14.7%、29.9%、20.1%,并且已稳居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市场进口来源国的首位。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已初具成效,对非洲和独联体的出口增长速度最为迅速。1.4威胁(Threats)

(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在全球性生产相对过剩和大批发展中国家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介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服装赖以推动出口增长的资源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的作用将会受到不断冲击。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东南亚邻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服装产业,积极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据WernerInternationalInc.的2002年全球纺纱与织造劳动力成本比较的统计结果,中国大陆、中国沿海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兰卡的劳动力成本(美元/小时)分别为0.41,0.6,0.25,0.57,0.34,0.5,0.4。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的成本最高,低劳动成本的优势已逐渐消失;且我国的土地和成本还在上升,而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又恰好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根据《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数据得知,我国服装出口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等传统市场。同时2003年对这四大市场出口额为473.3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0.64%,并且居日本、美国、欧盟三大市场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原因所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

(3)出口企业经常遭来贸易保护手段。我国服装企业因有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产品成本相对低,在出口时对进口国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进口国针对我国企业采取反倾销,特别保障等贸易保护手段。同时各种新贸易壁垒正成为贸易发展的新障碍。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等。

2中国服装业国际化战略

通过对上述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整合整个服装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如何做到充分利用优势和机会,避开整个行业的劣势和威胁是关乎中国服装行业能否走远走好的关键问题。中国服装行业应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战略措施。

(1)SO战略。包括:利用劳动力优势继续保持在生产总量及主要出口市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独联体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从全球角度出发发展我国服装贸易,加强与国际跨国企业的交流,学习其最为先进技术、经营理念及营销模式等;利用中国服装国际竞争力优势将中国由服装出口大国提升为服装出口强国;中国服装设计可融合国际上的时尚元素发挥文化优势。

(2)ST战略。包括:弱化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水平;实行虚拟经营,最大程度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3)WO战略。包括:对产品结构要有所调整,争取在高档次的产品上有新的突破;引进高端设计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本土设计人才的培养;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世界一流品牌;服装企业要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更新设备改进现有工艺;实现服装产业的大规模产业集群;OEM合作向高层次发展;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加快推行服装外贸出口制。

(4)WT战略。包括:熟悉国际服装行业内的相关规则,深入了解出口市场对服装进口的相关规定;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手段;加强对我国服装品牌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峻,因为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的服装生产正在蓬勃发展,而知名品牌的服装几乎被发达国家所占据。中国服装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及壮大,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大规模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虚拟经营;对服装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准制进行修订,使之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争创世界一流品牌;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意识,熟悉游戏规则,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和培养服装相关的高级人才,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大力推广虚拟经营在整个行业的实行。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战略策划的实施,有朝一日,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服装“品牌强国”,诞生像世界五大时装之都:米兰、巴黎、纽约、伦敦、东京一样的引导世界服装潮流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席酋民.跨国企业集团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国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世界经济年鉴(2004/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郭建南,郑喆,黄明朗.我国休闲服装市场调查与品牌发展策略研究[J].丝绸,2006(4)

5丁国强.我国服装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0)

6贺政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对外经贸实务,2004(12)

7耿建明.服装业现状及出路探讨[J].经济师,2000(4)

行业分析范文篇10

关键词:地质勘查行业行业结构单位行为经营绩效SCP范式

SCP范式分析(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是产业经济学“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的简称,主要分析行业或企业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的战略调整或行为变化。SCP范式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行业结构、企业行为、经营绩效三个方面。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由地勘事业单位和地勘企业共同组成,且地勘事业单位大量参与市场,具有明显的市场经营活动,在SCP范式分析中,将地勘事业单位与地勘企业作为同等的市场主体进行分析。

一、地质勘查行业面临的外部冲击

(一)全球经济的衰退风险加大。2020年以来,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人群的流动受到限制,消费结构正发生重大改变,将对经济活动和经济选择造成深刻影响,未来经济增长将进入新的下行周期。全球多国都在将生产和服务链条逐渐转回国内、减少国际依赖,以促进本国的国内生产及就业。依靠公共投资和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国家未来经济可能面临大幅下降的风险,矿业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压力巨大。肺炎疫情对中国的经济造成短暂冲击,但中国基本经济面总体平稳,未来1~2年的发展主要经历修复经济、刺激经济、深化改革三个阶段。我国在刺激经济发展中,全球贸易受到抑制,国内消费短期内难有大的提升,因此将主要依靠投资,尤其是包括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公共卫生体系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长。未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核电、海洋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基础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供给。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的调查与规划、生态环境污染的调查与修复等热点领域的兴起,需要地勘单位做好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同时对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二)管理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新高度,由山水林田湖草“命运共同体”,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国家的发展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对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绿色矿山模式,推广绿色勘查标准,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在地质勘查、矿产开发过程中,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和综合治理,切实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对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带来阵痛,要求地质勘查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以进一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制度,为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提供基本原则。《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自然资规〔2019〕7号)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迈出了重大实质性步伐。其中提出的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同一矿种的矿业权出让同级登记管理,油气勘查开采市场的开放及油气探采合一制度的实行,延长探矿权期限,财政出资勘查项目不再设置探矿权等,以及矿业权出让与用地、用海、用林、用草等审批事项相衔接等等,将深刻影响未来地质勘查行业的市场格局。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对地质勘查行业提出新的要求。自然灾害的基础性调查、监测、预警,生态环境海岸带的保护、修复,尤其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勘查、综合性治理等,迫切要求地质勘查队伍发挥公益性社会服务职责,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参与机制,做到全行业、全方位有效的人员、技术、应急支撑,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二、地质勘查行业结构分析

当前并没有管理政策对从事地质勘查行业做出限定,但由于本身的特征使得地质勘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我国地勘事业单位和地勘企业共同构成了市场主体,且地勘市场收入结构符合二八定律。地质勘查行业的人员结构在不断调整变化中。(一)行业壁垒。地质勘查行业是高度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地质学是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地质勘查就是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有效地摸清地质情况和探明矿产资源的工作。从事地质勘查活动,不仅需要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丰富的野外实践。只有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科学认知,才能更好地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地质勘查又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只有通过以往的综合研究成果,才能指导下一步工作。因此,进入地质勘查行业,首先要经过若干年的高等教育,学习必备的地质学知识,再通过参与地质勘查项目的锻炼,才能组织团队开展独立的地质勘查工作。知识密集型、探索性的特征,决定了地质勘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由准入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在2008—2017年之间,地质勘查活动实行资质管理,依据《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地勘单位需要具备一定资质才能从事地质勘查活动。2017年9月,《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取消了地质勘查资质审批,意味着地质勘查行业已经没有了政策准入门槛,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从事地质勘查活动,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由资质管理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地质勘查信息的公示、公开,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及建立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从而形成对地质勘查行业中各类主体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地质队伍的强弱、地质成果质量的优劣均由市场判定。(二)市场集中度。我国地质勘查市场中地勘企业与地勘事业单位共存。地勘事业单位除中国地质调查局等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外,还有全国31省(区、市)数量不等的地勘单位,主要为1999年我国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属地化的地质队伍。地勘企业包括中央地勘企业,属地化地勘单位成立的国有地勘公司,以及私营地勘企业、地勘技术服务公司、地质工程公司等。地勘事业单位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财政拨款,同时也承接地勘市场中的部分勘查项目。地勘企业既可以承担上级公司的地质勘查任务,又能参与地勘市场的竞争。地勘市场收入结构符合二八定律。2019年全国地勘单位的地勘总收入为471.58亿元,其中:前1%的单位地勘收入合计83.90亿元,占地勘总收入的17.79%;前5%的单位地勘收入合计201.11亿元,占地勘总收入的42.65%;前10%的地勘单位收入合计285.44亿元,占地勘总收入的60.53%;前20%的地勘单位收入合计380.81亿元,占地勘总收入的80.75%。(三)人员结构。1999年以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是“百局千队”“百万大军”的格局。经过20年的发展,地勘单位数量明显增多,职工数量呈减少趋势,人员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地勘单位职工总数78.5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41.43万,离退休人员37.07万。在职人员中:地质勘查人员16.42万,占比39.63%;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7.46万,占比18.01%;矿产开发人员1.61万,占比3.89%;其他人员15.94万,占比38.47%。在地质勘查人员中,技术人员13.72万,占比83.56%,其中:高级技术人员4.12万,中级技术人员6.42万。从单位性质看,地勘事业单位与地勘企业的在职人员数量接近相等,分别为20.81万和20.62万;地勘人员数量差别较大,分别为10.25万和6.17万。地勘企业的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为4.71万,比地勘事业单位多出1.96万。

三、地勘单位的行为

矿产勘查发展动力不足,地勘单位积极转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更加注重成本控制,通过剥离非核心产业、机构改革等方式适应形势变化。(一)产业多元化。2003—2012年,地勘单位的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矿产勘查领域,国家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力度,在矿业市场活跃的刺激下社会资金进入地质勘查行业,从而形成了地质勘查领域的“黄金十年”。2013年以来,以地质找矿为目的的勘查资金投入逐渐减少,为适应市场变化,地勘单位加大了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勘察与施工领域的发展。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的总收入中:工程勘察与施工收入在2012年首次超过地质勘查收入,之后差距逐渐加大,2019年前者已经约为后者的2.5倍。在矿产勘查市场逐步趋冷的背景下,旅游地质、农业地质、民生地质、生态地质等地质工作广泛开展,虽然其技术手段单一、项目周期短,但也有效弥补了地质找矿力度减弱给地勘行业发展带来的不足。当前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大力参与并主导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空间调查与开发、城市地面沉降的监测、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二)成本控制。地勘单位在开展矿产勘查项目时,人员费用是其最主要的成本,其他支出相对较低,单位的总体利润率高,对成本控制并不过于重视。但是在地勘单位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周期内,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勘察与施工项目,其成本除人员费用外,还有材料费用、仪器设备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普遍较高。地勘单位的利润减少,必然要求其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从而促进地勘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向精细化、信息化方向调整。其他方面主要是减少用工成本、“三供一业”的社会化管理等。地勘事业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极大减轻了单位的负担;财政补助的提高,也有利于地勘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公益职能。据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统计数据:全国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费用长期高于地质勘查收入,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已由2012年相差282亿元减少到2019年的相差9亿元。(三)机构改革。地勘事业单位在分类改革中,不断剥离与地勘活动无关的酒店、医院、房地产、商品贸易、机械制造等产业,地勘主业逐步回归。地勘企业主要在战略投资、多元化产业发展、项目投标、生产融资、人力资源调动等方面加大调整力度。地勘单位通过机构改革,不断平衡地勘市场关系,调整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方向: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及地勘市场变化,陕西省省地矿局、西北有色地勘局、煤田地质局、核工业地质局等事业单位自2008年起逐步转制为企业,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辽宁省地矿局、东北煤田地质局、有色局、核工业局、冶金地质局等事业单位在2016年集体转制为企业;2019年湖南省地勘局、核工业地质局、有色地勘局、煤田地质局合并,组建湖南省地质院,通过力量整合、提质增效,带动地质勘查行业发展;2020年黑龙江省整合地勘力量,组建自然资源调查院,旨在为自然资源管理、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矿业经济提供地勘技术支撑。

四、地质勘查行业经营绩效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过程中,既要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又要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最大效益。(一)地勘市场更加有序、活跃。基础地质调查与评价、地学科学研究工作由地质调查单位主导。2019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72.11亿元中,中央财政63.19亿元,占总量的36.7%,该部分资金项目主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开展各类调查项目,各省的地质调查机构有一定程度的参与。除基础地质调查外,中央财政资金还主要用于基础的地球科学研究工作,包括成矿规律、深部钻探、天然气水合物试验等。基础地质勘查工作为创新地球科学理论、圈定找矿靶区、降低勘探风险做出了巨大贡献。矿产勘查面向更多的社会投资主体。我国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已经全面放开,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资产的私营企业、外资机构等均可进入油气上游市场,彻底打破了国有企业垄断状态。油气探采合一制度的实施,也有助于各投资主体顺利进入开发生产阶段,及时回收成本。财政出资的勘查项目,不再设置探矿权,能够有效减少公共部门对地勘市场的干预,从而有效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更加有效支撑于地灾防治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的评估与治理工程,主要运用的是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手段。开展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有效解决了饮水困难群众难题,服务于城市基础建设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需要评估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危险性,需要分析构造断裂带、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监测对公路、房屋的影响,地下空间开发中需要对基岩进行地质勘查等。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过程中,地质勘查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在大自然中探寻矿产资源,当前还包括了开发和保护人类生活的城市空间资源。(二)人员工资收入大幅提高。2019年全国地勘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工资9.64万元,同比增加11.06%。相比于2010年的人均工资,地质勘查行业人员工资在十年期间实现了翻番。2010年以来,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019年的反弹主要原因在于增加了从事地灾防治单位的统计数据。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已连续7年下滑,地勘单位为降低成本费用在不断地控制人员规模,对新进人员的学历、专业技能等标准、要求逐步提高,地勘技术人员的比例也逐年增加。近年来,地勘单位开展大量的工程施工项目,地勘单位积极引入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才,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等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通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提高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影响力。(三)地勘专业品牌逐步凸显。地质勘查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参与竞争的各地勘单位存在高山、平地、洼地的市场格局,占据高山位置的品牌能够创造市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走向,掌握市场谈判主动权,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明显较强。地质勘查行业的队伍建设,需要高山战略。2012年,原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176家模范地勘单位;2013年,中国矿业联合会评选出“百强地质队”,2020年推出115家地质勘查信用信息红名单。不同区域地勘单位具备不同的品牌特征,北京、上海开展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天津开发华北的地热资源,江苏开展矿地融合发展,等等。在地勘市场中,信誉度高,技术力量强的地勘单位,已形成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中的先锋队伍,引领其他地勘单位不断创新发展方式,开辟新的领域,赢得更大效益。

五、结语

本文运用SCP范式分析,研究了在当前经济形势和管理政策的外部冲击下的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情况。分析行业壁垒、市场集中度、人员组成等地质勘查行业结构特征变化,并通过行业结构的变化研究地质勘查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构改革成本控制等行为,从而提升地质勘查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加行业经营效益。在面对未来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时,地质勘查行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地质勘查成果质量不高,产业发展不够稳定,境外地质勘查不足等。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克服当下深层次的困难,深入调整发展战略,提升技术水平,以取得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唐咸正.可持续发展与地质工作需求[J].地质通报,2003(Z1)

[2]施俊法,齐亚彬,唐金荣,金玺.关于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5(1)

[3]自然资源部.2019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情况通报[R].2020

[4]黄贤营,王春芳.我国地质勘查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6)

[5]杨建锋.地勘业务继续深度调整[N].中国矿业报,2020.3.6(001)

[6]袁静.论地勘单位成本项目管理[J].现代商业,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