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8:08:29

细分范文篇1

[关键词]市场细分新思考市场泛化

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具体细分的过程中,细分变量的选择十分重要,变量选择失误往往会导致整个市场细分的失败。

一、市场细分过于单一的表现

在市场细分时,有的企业由于盲目自信、过于乐观而对市场不加细分,或者为了图方便、省事而选择单一的细分变量。

1、没有界定细分市场范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高论:“全国各地都是我们企业的市场,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咋听起来很有大企业家的气魄,但这恰恰是企业进行市场选择时常犯的错误:将全部市场看成是自己的市场,不进行市场细分。因为消费者需求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不进行市场细分将使我们很难确定明确的营销对象,企业也将面临浪费资源、丧失顾客的风险。

2、仅以产品作为市场细分的基础。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产品的不同种类来寻找自认为适合的目标市场,这是明显的以生产为导向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会认为所有奶粉的目标市场都是相同的。事实上,由于消费者年龄的差异,他们在购买奶粉时往往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奶粉一般根据年龄作为主变量来细分市场,如婴儿奶粉、成人奶粉和老年人奶粉。通过这样的细分,每个市场需求的差异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3、仅以地理因素为标准。处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类产品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如在美国,东部人对咖啡的味道要求清淡,西部人则喜欢浓郁一些的。因此,地理因素一直是一种传统的市场细分标准。实际上,在早期,由于产量有限及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许多企业只需要也只能以其所在地区的消费者作为目标顾客。现在,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产品同质现象日趋明显,因此仅以地理因素来进行市场细分是远远不够的。

4、仅以人口统计因素为标准。人口统计变量比较稳定,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人数、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宗教等多个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取得这些资料比较容易,所以常常它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的重要标准。但是,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并不单纯取决于人口统计因素,而是往往要受到其他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单以人口统计因素细分市场并不十分可靠。

二、市场细分过于复杂的表现

和第一种情况刚好相反,有的企业为了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市场细分时,一味强调要采用多种细分变量,殊不知,“物极必反”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风险。

1、错失一些有利的市场机会。在市场细分的过程中,市场如果分割得过细,一方面会造成市场支离破碎,会给企业将来的市场管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细分后的子市场过多,也会给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旦选择失误,企业很容易错失一些很好的营销机会。

2、会造成营销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个同时针对几个相关细分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因为市场的过分细分而影响了其资源共享,从而导致营销资源的浪费。曾经出现过一家企业的三支销售队伍在同一天上午拜访了同一个客户的事例。因此企业如果把几个细分市场分别作为服务对象,还必须密切注意细分市场在成本、经营和技术上的联系。

3、会导致营销成本的增加。在市场细分时,如果细分过细,随着财务、定价、促销、人力资源等方面决策的差异化会引起多项额外的成本。

(1)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而对原有产品进行外观、功能上的一些修改,通常需要额外的研究开发费用,这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产品修改成本。进行过分市场细分之后,企业必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类型的产品,于是生产成本比原先就会有所提高。

(2)会引起存货成本的增加。差异产品的存货管理成本一般要比单一产品的存货成本高一些,因为企业必须为之做更多的记录和审核工作。而且为了避免缺货的风险,多种产品的安全库存量之和也将大于单一产品所需的安全库存量。因此过分的市场细分,必然也会使产品的存货成本有所提升。

(3)会引起分销成本和促销成本的上升。由于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企业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分销商,这必然会导致渠道费用的提升;实施过分细分策略后,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通常会采用不同的促销策略,这会降低个别媒体的使用频率,同时失去媒体费用的数量折扣优惠。此外,对原有产品进行修改或推出新产品等行为也必将引起促销费用的相对提高。

(4)会引起其他成本的增加。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增设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这样也会额外地增加人工成本。企业在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时,也需要额外的市场调研、预测、销售分析、促销、计划工作和销售渠道管理。此外,还必须依据各细分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财务、定价决策等等,这些决策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会增加行政管理费用。

由于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会给企业带来较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时应考虑配合运用市场泛化策略。

三、市场细分新观念——实行市场泛化策略

市场细分理论产生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把市场细分得越细越能适应客户的需求。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销管理者看到过分细分市场必然导致企业总经营成本上升,因而导致总收益下降。因此,在市场细分理论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市场泛化”的理论。

1、“市场泛化”的理论。市场泛化是指企业将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的不同需求综合起来,或者说将不同的市场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新市场,并通过推出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来满足这个新市场的需要。在当今市场上,市场泛化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组合音响是CD、VCD、卡拉OK等功能的综合,它针对的是那些有多种娱乐需求的细分市场。

2、“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关系。“市场泛化”的理论不是对市场细分理论的简单否定,而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对客户的细分,是在一个大市场上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而市场泛化则是将客户不同的需求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特定消费群体。由此可见,市场泛化也需要一个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只是它进一步看到了不同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并加以综合而已。因此,没有市场细分就没有市场泛化,不懂市场细分就无法进行市场泛化。

市场细分是从“分”的角度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而市场泛化则是从“合”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分的,而且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合的。同市场细分一样,市场泛化也是一种发掘机会、开发市场、应对竞争、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3、“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结合运用。在结束初步市场细分时,所细分出的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对企业具有同等的吸引力。虽然那些缺乏吸引力的子市场只在整个市场上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市场容量,但是,这类市场却往往在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中处于非常微妙的位置。如果一个企业轻易将这些市场抛掉,不仅会使其所面对的市场变得支离破碎,而且还会破坏整个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连续性。对于这种情况,市场泛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某个市场的市场容量小、吸引力不足,但是如果我们找出这些市场的相似性,将其进行合并,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容量可观的市场了。无论我们采取局部泛化——只合并众多细分市场中的某几个,还是采取完全泛化——合并所有的细分市场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关键就是要找出细分市场间的需求相似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泛化后所形成的新市场不能与其他保留的市场重复,否则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各细分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勇:《非传统营销》,广东省出版集团,2004-6

细分范文篇2

关键词:手机;市场细分;聚类分析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合肥市的手机购买者或近期打算购买者。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经过筛选,最终得到625份可供分析的调查问卷。从性别来看,男女分别占49。3%和50。7%。从年龄来看,20岁以下、20~30岁、30~40岁、40岁以上分别占到42。2%、22。1%、16%、19。7%。从学历来看,大专以上学历、高中学历和初中以下学历分别占到65%、21。3%、13。8%。从月收入来看,2000元以下、2000~4000元、4000元以上分别占到38。7%、45。3%、16%。

2研究方法首先选定手机购买者所追求的便利事项和评价手机的标准事项,然后通过对这些事项的聚类分析来细分手机市场,最后得出不同的细分市场并加以概述。

3研究结果3。1五类细分市场我们选择了一些描述对待手机产品态度的事项,根据消费者对这些事项的认可程度(1-非常不认可,2-有点不认可,3-说不清,4-有点认可,5-非常认可),经过聚类分析和采用SPSS软件分析处理,从购买者购买手机的需求角度,并根据各种需求的强弱,将整个合肥市的手机市场分成以下五类市场:对外观设计特别讲究的“形象追求型”、对手机的基本功能、娱乐功能和设计等都特别讲究的“复合功能追求型”、追求手机娱乐功能的“玩具追求型”、追求手机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快乐至上型”、对外观设计和多功能不计较,只注重手机基本功能的“基本功能使用型”。

3。2各细分市场在性别、年龄、学历、收入上的特征五类群体在性别、年龄、学历及收入方面也体现出明显特征。

第一,从性别来看,“形象追求型”这一群体中男性消费者(21。8%)所占比重高于女性消费者(16。7%)。“玩具追求型”这一群体中女性消费者(20。8%)所占比重高于男性消费者(15。3%)。

第二,从年龄来看,“玩具追求型”这一群体中10~19岁的消费者最多(32。0%),依次是20~29岁的消费者(19。3%)、30~39岁的消费者(15。2%)、40岁以上的消费者(7。3%),由此可见,年轻人对手机的娱乐功能追求较强。“复合功能追求型”这一群体中,20~29岁的消费者最多(15。9%)。“形象追求型”这一群体中,30~39岁的消费者最多(25。4%),而其他几个年龄段则相差无几。“基本功能使用型”这一群体中分别为10~19岁的消费者(19。0%),20~29岁的消费者(28。8%)、30~39岁的消费者(33。3%)、40岁以上的消费者(54。5%),由此可见年龄越大,在这个群体中的比重也越大。

第三,从学历来看,“复合功能追求型”这一群体中初中以下学历者占4。7%、高中学历者占9。0%、大专以上学历者占12。6%,学历越高,在这一群体中比例也越高。学历越高者在“玩具追求型”这一群体中所占比例也越高,据调查初中/初中以下学历者14。0%、高中学历者15。8%、大专/大专以上学历者19。7%。在“形象追求型”这一群体中也是大专/大专以上学历者所占的比重最高。与之形成对照,学历越低的消费者在“基本功能使用型”这一群体中所占比例越高,初中/初中以下学历者占47。7%,高中学历者占40。6%,大专/大专以上学历者占27。8%。

第四,从月收入来看,收入越高者,在“复合功能追求型”这一群体中所占比重越大。在“基本功能使用型”这一群体中低收入者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收入阶层。

由此可见,家庭收入越高对手机的基本功能以外的附加性能期待越大。

3。3各细分市场的心理偏好特征通过对心理偏好的几个变量不难发现,五类群体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复合功能追求型”这一群体中自信感指数、前卫性指数,人际敏感度指数最高。而在“基本功能使用型”这一群体中自信感指数、前卫性指数、人际敏感度指数均最低。

3。4各细分市场的购买者购买手机价格的特征五类群体在购买手机的价格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基本功能使用型”和“快乐至上型”这两个群体中选择1000元以下手机的消费者居多,分别为10。3%和9。6%。由此可见不关心手机附加功能的“基本功能使用型”群体和追求手机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快乐至上型”群体有选择低价手机的特征。而“复合功能追求型”这一群体则更多购买高价位手机。

4建议本研究结果给手机制造企业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受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潮流化的影响,手机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分散趋势明显,企业生产的产品也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企业应当将市场细分作为企业战略营销的平台,企业的各项营销战略,都必须建立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第二,要多采用人口统计变量(年龄、学历等)和心理偏好等多个变量进行手机的市场细分。

细分范文篇3

截止*月*日,我行储蓄存款余额达**亿元,新增个人储蓄存款达**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完成分行旺季营销任务指标数的**%,完成全年计划数的**%,网点单点新增达**万元,在市区四大银行中排名第一。新增市场占比达到**%,比年初提高**%,余额市场占比**%,比年初提高**%,完成今年计划占比的**%,在市区银行中排名第一,创一支行历史新高。这些成绩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支持,在此我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

一、精心部署,层层落实

“一年之机在于春”。活动开展以来,支行领导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将旺季营销工作立足于一个“早”字,各项工作都力争抢在前面,确保组织机构、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工作措施及营销宣传材料全部到位,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策划,细致落实,支行成立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支行旺季营销领导小组,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是营销员的氛围。活动开展后,支行即时通报旺季营销活动进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下步营销工作努力方向与具体举措。

二、紧抓市场,积极推进优势产品营销

旺季营销期间全行上下紧紧抓住市场,充分利用“***”等优势产品积极营销。针对旺季居民闲置资金用途未定的特点,我行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套餐,多次到社区开展优势产品促销活动,把产品送到“家”。我行个银营销工作不仅积极向外,同时也把眼睛向内,搞内部营销活动,使全行员工人人都成为个人金融产品的使用者、“讲解员”和“营销员”,实现由行内带到行外的营销拓展。分行、支行领导通过与**海关领导及相关部门多次沟通,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成功营销**海关****和****各***余张,形成了“借贷一支行长期以来一直把个人金融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主攻目标。在去年12月份以来的旺季营销活动中,我行更是将该项业务作为重中之重,加强营销,细分市场,优化服务,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截止*月*日,我行储蓄存款余额达**亿元,新增个人储蓄存款达**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完成分行旺季营销任务指标数的*%,完成全年计划数的*%,网点单点新增达*万元,在市区四大银行中排名第一。新增市场占比达到*%,比年初提高*%,余额市场占比*%,比年初提高*%,完成今年计划占比的*%,在市区银行中排名第一,创一支行历史新高。这些成绩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支持,在此我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

一、精心部署,层层落实

“一年之机在于春”。活动开展以来,支行领导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将旺季营销工作立足于一个“早”字,各项工作都力争抢在前面,确保组织机构、目标任务、部门职责、工作措施及营销宣传材料全部到位,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策划,细致落实,支行成立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支行旺季营销领导小组,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是营销员的氛围。活动开展后,支行即时通报旺季营销活动进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下步营销工作努力方向与具体举措。

二、紧抓市场,积极推进优势产品营销

旺季营销期间全行上下紧紧抓住市场,充分利用“**”等优势产品积极营销。针对旺季居民闲置资金用途未定的特点,我行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套餐,多次到社区开展优势产品促销活动,把产品送到“家”。我行个银营销工作不仅积极向外,同时也把眼睛向内,搞内部营销活动,使全行员工人人都成为个人金融产品的使用者、“讲解员”和“营销员”,实现由行内带到行外的营销拓展。分行、支行领导通过与**海关领导及相关部门多次沟通,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成功营销**海关****和****各800余张,形成了“借贷双赢”的局面,并成功营销该单位的工资;部门负责人及网点负责人也积极行动起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中高层取得联系,积极营销**理财白金卡,力争其成为我行VIP客户;科室员工纷纷通过个人关系利用春节前企事业职工年底分红、奖金发放等大额收入引导其在我行开立**帐户。截止3月30日,我行共营销“**”户数达242户,累计吸收存款达4545万元。另外,我行还积极营销银证通,汇得盈等产品努力促存增存,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细分客户,努力拓展新的优质高端客户

我们根据收集、整理的VIP客户信息,科学地选择客户细分标志,按行级领导、科长、所长、网点柜员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进行维护,并积极通过关系营销,深入挖掘有潜力的优质大客户,增加存款余额。如我行大沙储蓄网点,周边经营水产商户较多,我们就通过主动走访、频繁发送纪念品和宣传材料,努力稳定老客户。同时我们更是积极拓展新客户,通过春节期间上门拜访,加强与客户积极沟通,期间通过了解其经营状况,紧紧抓住过年前资金回笼的有利时机,为其理财出谋划策,尽量减少客户多余结算资金外流;组织客户经理与个人高端客户及其亲属的互动活动,利用外出郊游时机,加强沟通,增进感情;我行还按月制订大客户发展进度及大客户迁徙计划,努力拓展高端客户。活动期间,我行发展***张,完成今年计划任务的*%,共增加优质高端客户*户,完成今年计划任务的*%。

四、加大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

为最大限度激发全行员工旺季营销积极性,支行加大了资源配置力度,尽量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支持。针对旺季营销期间业务繁忙的现状,支行将上年底新招收的5名应届大学生提前安排到一线柜面学习培训,在旺季积极协助柜员做好后勤工作。同时坚持资源向一线倾斜原则,加大了对各网点营销费用的投入,支行出台了《营销费用使用办法》,充分激发一线经营人员拓展新客户、营销新业务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全行员工的积极性,支行制定实施《旺季营销考核办法》,在对网点负责人、科室负责人、网点员工的营销业绩分层次进行考核的同时,还根据计划进程,按月对各部门及网点进行考核通报,极大地调动全行上下拓业务、争先进的积极性。

五、多策并举,提高柜面服务质量

优质服务是吸引和留住客户的重要手段。我行周边银行网点较多,为进一步提高提高柜面服务质量,规范柜面人员的柜面服务流程,支行以缓解客户排长队作为服务工作的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开足服务窗口,扎扎实实做好客户疏导和分流工作。同时细化服务程序,要求柜员加强服务技巧的运用,时时处处从客户角度出发,尽可能的让客户减少等待的时间,让客户满意而归。

除此之外,支行还倡导“细致服务”,着力培养客户对我行的信赖度。如支行及网点周边有不少商户,平日里有较多的残币、破币需要兑换,得知他们兑换残破币常被其它银行拒之门外的情况后,我行员工毫无怨言,主动要求为客户清点、兑付残破币,并以此为契机,加大我行产品的宣传力度。为规范服务管理,支行重新修订了《柜面服务管理办法》,定期对网点负责人、柜员进行考核、排名,对于每季度扣分排在末位的网点,将黄旗警告,排在第一位的网点,将授予红旗,力求用更好、更完善的服务争取客户。通过长期有效机制的管理,柜员的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做到了零投诉率,并以此吸引了大批客户。

六、认真总结,及时交流

在旺季营销期间,我行时刻关注每日的储蓄存款动态,边营销,边比较,边总结,并按阶段进行通报;各网点定时进行经验交流,个银部及时公布最新动态信息,定期召开分析会议,对存款新增滞后的网点由分管行领导及时进行分析谈话,并到现场进行办公,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更进一步促进了我行储蓄存款大幅飚升。

以上是我行在旺季营销活动中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先进支行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我们一支行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借鉴学习兄弟行的经验和做法,坚定信心,强抓机遇,创新思路,为下一个新的目标而努力奋进,再促我行个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

双赢”的局面,并成功营销该单位的工资;部门负责人及网点负责人也积极行动起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中高层取得联系,积极营销**理财白金卡,力争其成为我行VIP客户;科室员工纷纷通过个人关系利用春节前企事业职工年底分红、奖金发放等大额收入引导其在我行开立**帐户。截止*月*日,我行共营销“***”户数达***户,累计吸收存款达***万元。另外,我行还积极营销银证通,汇得盈等产品努力促存增存,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细分客户,努力拓展新的优质高端客户

我们根据收集、整理的VIP客户信息,科学地选择客户细分标志,按行级领导、科长、所长、网点柜员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进行维护,并积极通过关系营销,深入挖掘有潜力的优质大客户,增加存款余额。如我行大沙储蓄网点,周边经营水产商户较多,我们就通过主动走访、频繁发送纪念品和宣传材料,努力稳定老客户。同时我们更是积极拓展新客户,通过春节期间上门拜访,加强与客户积极沟通,期间通过了解其经营状况,紧紧抓住过年前资金回笼的有利时机,为其理财出谋划策,尽量减少客户多余结算资金外流;组织客户经理与个人高端客户及其亲属的互动活动,利用外出郊游时机,加强沟通,增进感情;我行还按月制订大客户发展进度及大客户迁徙计划,**%。

四、加大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

为最大限度激发全行员工旺季营销积极性,支行加大了资源配置力度,尽量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支持。针对旺季营销期间业务繁忙的现状,支行将上年底新招收的5名应届大学生提前安排到一线柜面学习培训,在旺季积极协助柜员做好后勤工作。同时坚持资源向一线倾斜原则,加大了对各网点营销费用的投入,支行出台了《营销费用使用办法》,充分激发一线经营人员拓展新客户、营销新业务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全行员工的积极性,支行制定实施《旺季营销考核办法》,在对网点负责人、科室负责人、网点员工的营销业绩分层次进行考核的同时,还根据计划进程,按月对各部门及网点进行考核通报,极大地调动全行上下拓业务、争先进的积极性。

五、多策并举,提高柜面服务质量

优质服务是吸引和留住客户的重要手段。我行周边银行网点较多,为进一步提高提高柜面服务质量,规范柜面人员的柜面服务流程,支行以缓解客户排长队作为服务工作的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开足服务窗口,扎扎实实做好客户疏导和分流工作。同时细化服务程序,要求柜员加强服务技巧的运用,时时处处从客户角度出发,尽可能的让客户减少等待的时间,让客户满意而归。

除此之外,支行还倡导“细致服务”,着力培养客户对我行的信赖度。如支行及网点周边有不少商户,平日里有较多的残币、破币需要兑换,得知他们兑换残破币常被其它银行拒之门外的情况后,我行员工毫无怨言,主动要求为客户清点、兑付残破币,并以此为契机,加大我行产品的宣传力度。为规范服务管理,支行重新修订了《柜面服务管理办法》,定期对网点负责人、柜员进行考核、排名,对于每季度扣分排在末位的网点,将黄旗警告,排在第一位的网点,将授予红旗,力求用更好、更完善的服务争取客户。通过长期有效机制的管理,柜员的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做到了零投诉率,并以此吸引了大批客户。

六、认真总结,及时交流

细分范文篇4

摘要:传统教科书关于市场细分的介绍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随着世界营销研究和实践逐步从交易范式过渡到关系范式,市场细分理论与应用发生了变革。本文对比研究了新旧范式下市场细分的差异,率先建立了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的关键变量(因变量)体系,对Y.Wind的管理任务与细分标准选择模型做了修正,为当前国内一些重要行业开展直接营销、数据库营销、BtoB营销、顾客关系管理等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市场细分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已故的WendellSmith(1956)提出。它是指通过寻找顾客特征或购买行为的相似处来划分市场。所选的顾客群体(目标市场)可能会表现出相似的购买行为,从而可以发展出一个可执行的营销战略。如今,市场细分已成为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成为战略营销(STP)的首要步骤。那么在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究竟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旧范式下市场细分的差别,阐述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的新内涵,建立起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的关键变量体系,试图为当前国内零售业、汽车业、金融业、电信业等焦点行业广泛开展的直接营销、数据库营销、BtoB营销、顾客关系管理等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的变革

笔者认为,新经济的信息支持环境和关系范式下营销目标的新要求(楼天阳,何佳讯,2003),成为市场细分变革的两大动力。它们推动新范式下市场细分产生五大方面的根本变革。变革导致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运用新的细分变量和细分工具。下面逐一展开分析。

(一)从面向营销组合到面向价值组合

关系范式下的市场细分不仅关注不同顾客群体需求差异,更重要的是着眼于细分市场对收入和利润所具有的不同含义。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中国不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发现,前20%具有最高用户平均消费值的用户带来了超过60%的边际利润,而最后20%的用户带来极微小利润甚至有一部分用户的用户平均消费值已低于边际成本,对利润带来不利的影响。BCG对中国移动市场的调查显示,有许多高价值顾客流失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服务,而最低端的10%用户(那些无利可图的用户)所获得的服务的成本却几乎与高价值的顾客相差无几。显然,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对于所有的细分市场采取完全一样的服务策略已不再有效。因此,市场细分的新任务是从原来面向营销组合转向以顾客群体价值相匹配的成本提供区别化的价值组合。

(二)从粗略细分到微观细分

众所周知,市场细分理论诞生后市场营销进入目标营销阶段。在这个营销层次,现在公司也超向于把市场划分为许多极细微的细分市场。科特勒(1999)依次解构为三种层级:品牌细分市场层级(brandsegmentlevel)、利基层级(nichelevel)和市场分子层级(marketcelllevel)。如果为数更少的顾客具有共同特征,又足以提供市场机会,这些人便是所谓的“市场分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例如,借助于数据挖掘(datamining)技术和高性能的统计分析技术,IBM的研究人员为某家拥有200万名顾客的大型服装目录邮购公司标示出5000个“市场分子”,而非提出一般常见的5种细分市场或是50种利基。

(三)从细分预期顾客到细分现有顾客

进入21世纪以后,市场营销活动的竞争核心发生了转移。区别于经典的营销范式,新营销的观念是维持性营销,营销侧重点是现有顾客,营销活动是为了使现有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以期建立他们与企业之间良好的长期关系,避免营销资源的浪费(张洪吉,桑银峰,2002)。在关系范式下,发展营销战略的第一步是建立顾客数据库,然后再用按照共同特征细分顾客(BillBishop,1998)。因此,关系范式下的市场细分开拓了对现有顾客进行细分的新阶段。为实施交叉销售、关联销售、进阶销售等关系营销新策略,借助顾客数据库,要对现有顾客进行多次再细分。据估计,在英国,数据库的业主拥有英国50%以上家庭的生活方式资料;在美国,56%的零售商和制造商拥有强大的营销数据库,85%的零售商和制造商认为顾客数据库必不可少。

(四)从特征细分标准主导到反应细分标准主导传统的营销方式

以人口统计资料和现有顾客的资料为细分基准,聚合具有相同或类似背景的个体为群组:而关系范式下的营销是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资料区分现有顾客群及潜在顾客群,再运用统计模式推算出个体的背景资料和价值观。因此市场细分从特征细分标准(因变量)主导(先期市场细分)转变为反应细分标准(因变量)主导(经验市场细分)。在过去的营销中,人口统计资料易得,而在新经济的营销中,感测和响应消费者成为一种的营销能力(StephenP.Bradley,RichardL.Nolan,1998),及时获得顾客的动态反应信息是建立关系的基本要求。例如,运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了解自己顾客的需求和行为(JohnMcKean,1999),可以开展以忠诚为基础的细分。

(五)从静态细分到动态细分

由于关系范式下顾客数据库已是企业营销的基础设施,它能够及时地提供顾客的基本资料和历史交易行为等信息,并不断地实时更新,因此细分性质由静态变为了动态。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和动态性质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顾客需求变化带来的动态,个人所处不同的环境背景,或进入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需求发生改变。借助CRM系统,这种需求变化可以被很好地感知。二是顾客生命周期(CLC)阶段演化带来的动态。在不同阶段,顾客关系的特征(如交易量、价格、成本、间接效益等)存在明显差异,需求也不同(Dwyer,schurrandoh,1987),因而形成了对之细分的前提条件。三是顾客与细分市场隶属关系变化带来的动态。企业传统的做法在确定了市场细分结构,并将每个顾客划分到某个具体的细分市场后,就不再改变该顾客的细分市场隶属状况。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消费者会改变其细分市场的隶属关系,因而企业应该动态地判断每个消费者的细分市场隶属身份。

二、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的关键变量

细分变量是市场细分方法的基础。在讨论细分变量的运用上常有两个区别角度:一是消费者市场与企业市场细分的变量运用区别;二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细分变量运用的区别。除这两个区别角度外,其实还存在交易市场和关系市场的细分变量运用差异。本文正是研究后者。笔者认为,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变量分为两类。一是关键变量,这类变量是区分关系性质和关系质量的决定性变量(因变量);二是描述变量(自变量),这类变量由原来区分顾客特征的变量组成。关系范式下的关键变量体系由三个维度组成:价值、需求和行为。这个关键变量体系同时适用于消费者市场和企业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限于篇幅,下面选择一些关键变量展开解释。

(一)基于价值的细分

顾客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因此关系范式下的市场细分首先是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细分,以盈利能力为标准为顾客打分,企业根据每类顾客的价值制订相应的资源配置和保持策略,保留在每位顾客上所作的最适投资量,将较多的注意力分配给较具价值的顾客,有效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早在数据库营销中,借助两种最基本的分析工具证实并非所有顾客的价值都相等。一是“货币十分位分析”,把顾客分为10等份,分析某一时间内每10%的顾客对总利润和总销售额的贡献率,这种分析验证了帕累托定律,即20%的顾客带来80%的销售利润;二是“购买十分位分析”,把总销售额和总利润分为10等份,显示有多少顾客实现了10%的公司利润。这种分析显示实现公司10%的销售额仅仅需要1%的顾客就够了。这些规律的客观存在表明关系营销基于价值细分的有效性。在实践中,例如联邦快递公司变革了其营销哲学,它根据顾客的盈利能力把顾客分为好顾客、不好的顾客和坏顾客,对好顾客进行营销,努力把不好顾客变成好顾客,并尽量使坏顾客不再上门。(1)当前盈利能力/未来盈利能力。在以价值为基础的细分方法上,一小部分企业现在根据当前盈利能力和未来盈利能力的不同来细分市场

(2)顾客终生价值。更确切的做法是根据潜在顾客和顾客对企业的终生价值细分出顾客层级。这种价值可以用销售收益或利润(历史利润和未来利润)作为判断的标准。一般着眼于采用用未来利润标准,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假设顾客现行购买行为模式不变时顾客未来可望为公司创造的利润总和的现值,为“顾客当前价值”;二是假定公司采用积极的顾客保持策略,使顾客未来可望为增加的利润总和的现值,此为“顾客增值潜力”。这两个维度分高低两档可将顾客分为四组(陈明亮,2002)。不管以何种指标作评估,以顾客终生价值进行细分通常形成一个四层级的顾客层级模型

(RolandT.Rustetal,2000;P.Kotleretal,2002):①白金顾客层级(“顶尖”顾客)、②黄金顾客层级(“大”顾客)、③铁顾客层级(“中等”顾客)与④铅顾客层级(“小”顾客)。不同层级顾客的属性和特征、对服务质量的看法、新购买发生的比率和购买数量增加的推动要素、服务质量改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帮助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3)顾客生命周期。顾客关系的动态特征表明,顾客关系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阶段顾客的行为特征和为企业创造的利润也不同,因而需要在营销策略上找到驱动顾客关系发展的因素。其前提是先要识别和确认企业与顾客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二)基于需求的细分

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demandmanagemnt)。关系范式下以需求为基础进行细分是对需求的程度、时机与组成要素发挥影响力,形成争取顾客、留住顾客、增加顾客的不同营销策略。

(1)需求结构。顾客的需求结构,决定了企业经营战略的细分市场结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顾客关系结构。从顾客的角度来说,顾客关系所反映的是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对顾客的相对吸引力。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顾客关系表现为顾客对企业的相对偏好。企业对顾客有多大的吸引力,取决于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该顾客的需求。同时,顾客对企业的相对偏好,也取决于各个竞争的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相对程度。从企业战略层次对市场进行细分,其细分的基础必须由顾客的基本需求结构来决定。这改变了传统市场细分实践只在每个细分市场上来分析和描述市场竞争和企业市场定位的不足。因为它只能揭示每个企业在该细分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而无法揭示各个企业在该细分市场上的总体竞争优势。因此也就无法直接发现市场竞争中的真空。

(2)利益偏好。利益偏好可分很多方面。这里以顾客服务偏好加以说明。A.Sharma(1990)曾建立了基于顾客服务的市场细分方法论。其步骤是:首先辨认顾客服务因子,可以通过借鉴对以前研究人员提出的各要素,再补充特定行业的具体要素等来获得;接下来是顾客调查,明确这些要素在他们选择或评价供应商时具有的重要性;第三步是数据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找出顾客服务的不同维度,把因子缩减成更易理解的内容;第四步是通过聚类分析把在顾客服务特性的重要性排序问题上作出类似反应的购买者归类,形成细分市场;最后识别细分市场的特征,用人口或后勤相关的变量来描述。

(三)基于行为的细分

许多营销者相信,行为变量(场合、利益、用户地位、使用率、忠诚状况、购买准备阶段和态度)是构建细分市场的最佳起点(Kotler,2000)。由于关系范式以顾客反应为驱动力,因此行为变量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出来。每个顾客和每个市场,对于种种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不同促进因素将做出不同的反应,营销人员通过顾客测度衡量,确定那些急需改进的促进因素,而不是把各细分市场平均化,体现出关系营销战略的优先顺序法则(MichaelD.Johnson,AndersGustafsson,2000)。

(1)忠诚度。在以行为为基础的细分中,顾客忠诚度是一个关键变量。某些忠诚顾客群体带来的销售额和盈利水平对公司至关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是研究者把忠诚分成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两个维度(Dekimpeetal.1997;DickandBasu1994;Jacoby1978)。SharynRundle-Thiele和LarryLockshin的研究(2001)表明,忠诚是由多个维度组成:态度忠诚,对竞争性提供物的抵制,情景忠诚和个体性格倾向的忠诚;Dick和Basu(1994)认为,只有当重复购买行为伴随着较高的态度取向时才产生真正的顾客忠诚。Griffin(1995)依据重复购买的程度和积极态度的强度把忠诚分为四类:忠诚,不忠诚,潜在忠诚与虚假忠诚,并提出了顾客关系阶梯,共分七个等级:猜疑、潜在的购买者、不合格的购买者、第一次购买的顾客、重复购买的顾客、忠诚顾客以及倡导者;Gremler和Brown(1996)把忠诚分为行为忠诚(实际表现出来的重复购买行为)、意识忠诚(未来可能购买的意向)和情感忠诚(对企业及其产品的态度,如积极宣传等)。三个方面组成的顾客忠诚度,着重于对顾客行为趋向的评价,衡量指标有再购买意向(再购买周期)、再购买行为(频率和数量)等。SharynRundle-Thiele和RebekahBennett(2001)基于顾客对产品价值认知的差异,通过对不同价值指标的认知测度,把汽车购买者区分出重品牌组、重价格组、重品质组和忠诚不专一组等四个细分市场。

(2)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可作为对产品或服务的各类不同态度的总体评价而近似于一种态度。哈佛商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只有最高的满意等级才能产生忠诚。例如在医疗保健业和汽车产业中,“一般满意”的顾客的忠诚比率为23%,“比较满意”的顾客的忠诚比例为31%,当顾客感到“完全满意”时,忠诚比率达到75%。施乐公司对办公用品使用者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完全满意”的顾客在购买后18个月再次购买的概率是“比较满意”的六倍。依据不同等级的满意度细分市场,也可帮助企业制定与各细分市场相协调的营销战略。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关系范式下“市场细分”也可称为“顾客细分”或“客户细分”,其策略内涵发生了变化。但市场细分理论仍发挥实质性指导作用,不管用何种称谓,“细分”(segmentation)仍是新经济时代营销战略的核心组成。我们要重视新经济下市场细分的变革和变量使用的要求,以期推动企业营销实践的转型。

参考文献:

[1]WendellR.Smith.Productdifferentiationandmarketsegmentationasalternativemarketingstrategies[J],JournalofMarketing,Jury1956,pp3-8.

[2]JenniferBarron,JimHollingshead.Makingsegmentationwork[J],MarketingManagement,January/February2002,pp24-28.

[3]PhilipKoltler.MarketingManagement(10/e)M,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2001,P267,270.

[4]SharynRundle-Thiele,RebekahBennett.Abrandforallseasons?Adiscussionofbrandloyaltyapproachesandtheirapplicabilityfordifferentmarkets[J],TheJournalofproductBrandManagement,2001,10(1),pp25-37.

[5]S.Knox.Loyalty-BasedSegmentationandtheCustomerDevelopmentProcess[J],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1998,16(6),pp.729-739.

[6]DwyerF.Robert,SchurrPaulH.,OhSejo.Developingbuyer-sellerrelations[J],JournalofMarketing,April1987,51,pp11-28.

[7]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谈营销[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8]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营销新论[M],中信出版社,2002.

[9]RolandT.Rustetal.驾驭顾客资产[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陈明亮.基于全生命周期利润的客户细分方法[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20),42-45.

[11]楼天阳,何佳讯.关系范式下营销目标的基础指标[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4).

细分范文篇5

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具体细分的过程中,细分变量的选择十分重要,变量选择失误往往会导致整个市场细分的失败。

一、市场细分过于单一的表现

在市场细分时,有的企业由于盲目自信、过于乐观而对市场不加细分,或者为了图方便、省事而选择单一的细分变量。

1、没有界定细分市场范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高论:“全国各地都是我们企业的市场,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咋听起来很有大企业家的气魄,但这恰恰是企业进行市场选择时常犯的错误:将全部市场看成是自己的市场,不进行市场细分。因为消费者需求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不进行市场细分将使我们很难确定明确的营销对象,企业也将面临浪费资源、丧失顾客的风险。

2、仅以产品作为市场细分的基础。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产品的不同种类来寻找自认为适合的目标市场,这是明显的以生产为导向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会认为所有奶粉的目标市场都是相同的。事实上,由于消费者年龄的差异,他们在购买奶粉时往往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奶粉一般根据年龄作为主变量来细分市场,如婴儿奶粉、成人奶粉和老年人奶粉。通过这样的细分,每个市场需求的差异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3、仅以地理因素为标准。处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类产品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如在美国,东部人对咖啡的味道要求清淡,西部人则喜欢浓郁一些的。因此,地理因素一直是一种传统的市场细分标准。实际上,在早期,由于产量有限及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许多企业只需要也只能以其所在地区的消费者作为目标顾客。现在,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产品同质现象日趋明显,因此仅以地理因素来进行市场细分是远远不够的。

4、仅以人口统计因素为标准。人口统计变量比较稳定,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人数、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宗教等多个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取得这些资料比较容易,所以常常它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的重要标准。但是,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并不单纯取决于人口统计因素,而是往往要受到其他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单以人口统计因素细分市场并不十分可靠。

二、市场细分过于复杂的表现

和第一种情况刚好相反,有的企业为了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市场细分时,一味强调要采用多种细分变量,殊不知,“物极必反”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风险。

1、错失一些有利的市场机会。在市场细分的过程中,市场如果分割得过细,一方面会造成市场支离破碎,会给企业将来的市场管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细分后的子市场过多,也会给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旦选择失误,企业很容易错失一些很好的营销机会。

2、会造成营销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个同时针对几个相关细分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因为市场的过分细分而影响了其资源共享,从而导致营销资源的浪费。曾经出现过一家企业的三支销售队伍在同一天上午拜访了同一个客户的事例。因此企业如果把几个细分市场分别作为服务对象,还必须密切注意细分市场在成本、经营和技术上的联系。

3、会导致营销成本的增加。在市场细分时,如果细分过细,随着财务、定价、促销、人力资源等方面决策的差异化会引起多项额外的成本。

(1)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而对原有产品进行外观、功能上的一些修改,通常需要额外的研究开发费用,这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产品修改成本。进行过分市场细分之后,企业必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类型的产品,于是生产成本比原先就会有所提高。

(2)会引起存货成本的增加。差异产品的存货管理成本一般要比单一产品的存货成本高一些,因为企业必须为之做更多的记录和审核工作。而且为了避免缺货的风险,多种产品的安全库存量之和也将大于单一产品所需的安全库存量。因此过分的市场细分,必然也会使产品的存货成本有所提升。(3)会引起分销成本和促销成本的上升。由于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企业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分销商,这必然会导致渠道费用的提升;实施过分细分策略后,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通常会采用不同的促销策略,这会降低个别媒体的使用频率,同时失去媒体费用的数量折扣优惠。此外,对原有产品进行修改或推出新产品等行为也必将引起促销费用的相对提高。转(4)会引起其他成本的增加。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增设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这样也会额外地增加人工成本。企业在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时,也需要额外的市场调研、预测、销售分析、促销、计划工作和销售渠道管理。此外,还必须依据各细分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财务、定价决策等等,这些决策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会增加行政管理费用。

由于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会给企业带来较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时应考虑配合运用市场泛化策略。

三、市场细分新观念——实行市场泛化策略

市场细分理论产生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把市场细分得越细越能适应客户的需求。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销管理者看到过分细分市场必然导致企业总经营成本上升,因而导致总收益下降。因此,在市场细分理论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市场泛化”的理论。

1、“市场泛化”的理论。市场泛化是指企业将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的不同需求综合起来,或者说将不同的市场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新市场,并通过推出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来满足这个新市场的需要。在当今市场上,市场泛化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组合音响是CD、VCD、卡拉OK等功能的综合,它针对的是那些有多种娱乐需求的细分市场。

2、“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关系。“市场泛化”的理论不是对市场细分理论的简单否定,而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对客户的细分,是在一个大市场上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而市场泛化则是将客户不同的需求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特定消费群体。由此可见,市场泛化也需要一个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只是它进一步看到了不同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并加以综合而已。因此,没有市场细分就没有市场泛化,不懂市场细分就无法进行市场泛化。

市场细分是从“分”的角度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而市场泛化则是从“合”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分的,而且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合的。同市场细分一样,市场泛化也是一种发掘机会、开发市场、应对竞争、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3、“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结合运用。在结束初步市场细分时,所细分出的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对企业具有同等的吸引力。虽然那些缺乏吸引力的子市场只在整个市场上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市场容量,但是,这类市场却往往在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中处于非常微妙的位置。如果一个企业轻易将这些市场抛掉,不仅会使其所面对的市场变得支离破碎,而且还会破坏整个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连续性。对于这种情况,市场泛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某个市场的市场容量小、吸引力不足,但是如果我们找出这些市场的相似性,将其进行合并,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容量可观的市场了。无论我们采取局部泛化——只合并众多细分市场中的某几个,还是采取完全泛化——合并所有的细分市场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关键就是要找出细分市场间的需求相似性。

细分范文篇6

[关键词]市场细分新思考市场泛化

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具体细分的过程中,细分变量的选择十分重要,变量选择失误往往会导致整个市场细分的失败。

一、市场细分过于单一的表现

在市场细分时,有的企业由于盲目自信、过于乐观而对市场不加细分,或者为了图方便、省事而选择单一的细分变量。

1、没有界定细分市场范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高论:“全国各地都是我们企业的市场,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咋听起来很有大企业家的气魄,但这恰恰是企业进行市场选择时常犯的错误:将全部市场看成是自己的市场,不进行市场细分。因为消费者需求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不进行市场细分将使我们很难确定明确的营销对象,企业也将面临浪费资源、丧失顾客的风险。

2、仅以产品作为市场细分的基础。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产品的不同种类来寻找自认为适合的目标市场,这是明显的以生产为导向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会认为所有奶粉的目标市场都是相同的。事实上,由于消费者年龄的差异,他们在购买奶粉时往往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奶粉一般根据年龄作为主变量来细分市场,如婴儿奶粉、成人奶粉和老年人奶粉。通过这样的细分,每个市场需求的差异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3、仅以地理因素为标准。处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类产品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如在美国,东部人对咖啡的味道要求清淡,西部人则喜欢浓郁一些的。因此,地理因素一直是一种传统的市场细分标准。实际上,在早期,由于产量有限及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许多企业只需要也只能以其所在地区的消费者作为目标顾客。现在,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产品同质现象日趋明显,因此仅以地理因素来进行市场细分是远远不够的。

4、仅以人口统计因素为标准。人口统计变量比较稳定,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人数、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宗教等多个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取得这些资料比较容易,所以常常它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的重要标准。但是,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并不单纯取决于人口统计因素,而是往往要受到其他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单以人口统计因素细分市场并不十分可靠。

二、市场细分过于复杂的表现

和第一种情况刚好相反,有的企业为了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市场细分时,一味强调要采用多种细分变量,殊不知,“物极必反”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风险。

1、错失一些有利的市场机会。在市场细分的过程中,市场如果分割得过细,一方面会造成市场支离破碎,会给企业将来的市场管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细分后的子市场过多,也会给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旦选择失误,企业很容易错失一些很好的营销机会。

2、会造成营销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个同时针对几个相关细分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因为市场的过分细分而影响了其资源共享,从而导致营销资源的浪费。曾经出现过一家企业的三支销售队伍在同一天上午拜访了同一个客户的事例。因此企业如果把几个细分市场分别作为服务对象,还必须密切注意细分市场在成本、经营和技术上的联系。

3、会导致营销成本的增加。在市场细分时,如果细分过细,随着财务、定价、促销、人力资源等方面决策的差异化会引起多项额外的成本。

(1)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而对原有产品进行外观、功能上的一些修改,通常需要额外的研究开发费用,这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产品修改成本。进行过分市场细分之后,企业必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类型的产品,于是生产成本比原先就会有所提高。

(2)会引起存货成本的增加。差异产品的存货管理成本一般要比单一产品的存货成本高一些,因为企业必须为之做更多的记录和审核工作。而且为了避免缺货的风险,多种产品的安全库存量之和也将大于单一产品所需的安全库存量。因此过分的市场细分,必然也会使产品的存货成本有所提升。(3)会引起分销成本和促销成本的上升。由于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企业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分销商,这必然会导致渠道费用的提升;实施过分细分策略后,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通常会采用不同的促销策略,这会降低个别媒体的使用频率,同时失去媒体费用的数量折扣优惠。此外,对原有产品进行修改或推出新产品等行为也必将引起促销费用的相对提高。

(4)会引起其他成本的增加。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增设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这样也会额外地增加人工成本。企业在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时,也需要额外的市场调研、预测、销售分析、促销、计划工作和销售渠道管理。此外,还必须依据各细分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财务、定价决策等等,这些决策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会增加行政管理费用。

由于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会给企业带来较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时应考虑配合运用市场泛化策略。

三、市场细分新观念——实行市场泛化策略

市场细分理论产生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把市场细分得越细越能适应客户的需求。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销管理者看到过分细分市场必然导致企业总经营成本上升,因而导致总收益下降。因此,在市场细分理论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市场泛化”的理论。

1、“市场泛化”的理论。市场泛化是指企业将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的不同需求综合起来,或者说将不同的市场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新市场,并通过推出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来满足这个新市场的需要。在当今市场上,市场泛化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组合音响是CD、VCD、卡拉OK等功能的综合,它针对的是那些有多种娱乐需求的细分市场。

2、“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关系。“市场泛化”的理论不是对市场细分理论的简单否定,而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对客户的细分,是在一个大市场上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而市场泛化则是将客户不同的需求综合起来,

形成一个特定消费群体。由此可见,市场泛化也需要一个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只是它进一步看到了不同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并加以综合而已。因此,没有市场细分就没有市场泛化,不懂市场细分就无法进行市场泛化。

市场细分是从“分”的角度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而市场泛化则是从“合”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分的,而且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合的。同市场细分一样,市场泛化也是一种发掘机会、开发市场、应对竞争、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3、“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结合运用。在结束初步市场细分时,所细分出的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对企业具有同等的吸引力。虽然那些缺乏吸引力的子市场只在整个市场上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市场容量,但是,这类市场却往往在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中处于非常微妙的位置。如果一个企业轻易将这些市场抛掉,不仅会使其所面对的市场变得支离破碎,而且还会破坏整个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连续性。对于这种情况,市场泛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某个市场的市场容量小、吸引力不足,但是如果我们找出这些市场的相似性,将其进行合并,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容量可观的市场了。无论我们采取局部泛化——只合并众多细分市场中的某几个,还是采取完全泛化——合并所有的细分市场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关键就是要找出细分市场间的需求相似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泛化后所形成的新市场不能与其他保留的市场重复,否则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各细分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勇:《非传统营销》,广东省出版集团,2004-6

细分范文篇7

关键词:市场细分准富裕阶层营销

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后,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定位(STP)并采用营销组合策略满足目标市场是传统营销理论的核心。界定市场是传统营销理论的出发点。在该理论的指引下,对于既定的产品(服务)市场,企业采取种种细分工具对市场进行细分,这就使得产品系列越来越多,面临着众多产品,消费者不仅没有大量购买产品,反而持币待购。这种情况称之为极度市场细分。

极度市场细分的危害

极度市场细分的危害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诚信度下降

细分概念产生于营销思想发展过程的营销观念阶段,在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之后,以产定销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企业产品普遍出现滞销情况的同时消费者却找不到自己满意的产品而持币待购。第一家进行细分的企业在成功地将消费者的货币转化为企业的利润后,其它企业纷纷仿效,导致市场细分化程度越来越深。市场细分在早期阶段对于成功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在市场细分的早期阶段,买卖双方的高信息不对称程度客观上也起到了提升企业品牌的作用。在市场细分的早期阶段,企业总是用具有不同卖点的产品作为进入新细分市场的工具,实际产品是否具有卖点所宣传的功能并不是主要问题,比如,在早期,当一家起初生产去头屑的洗发水制造商推出具有焗油功能洗发水的时候,消费者会认为该产品真正具有焗油功能,并且认为该企业的实力强于其它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洗发水市场的细分越来越深入,而消费者消费的理性化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逐渐认识到:产品的差别主要是厂商通过广告、公共关系等手段强加给消费者的,而并非产品真正具有所宣传的功能。这种情况在非技术类产业中已经很明显,由此就形成这样一种情况:品牌商市场细分越深入,品牌诚信度越降低。

企业利润下降

极度市场细使得企业在既定的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利润不断下降,市场细分越深入,企业所面对的细分市场的市场容量就越小,相应企业分摊在产品研发、制造、营销等方面的费用就越高,而由本文第一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市场细分越深入,消费者的理性化程度就越高,相应的市场开发费用就越高,所以市场细分的路越来越窄。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利华公司因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中的1,600个品牌而不堪重负。公司收入结构极不平衡——3%的品牌贡献了63%的收入额——并且公司的增长出现停滞。在2002年,联合利华公司进行了一次品牌重组行动,将其品牌数量削减为400个“核心”品牌,这样公司就能将资源集中在更少数量的产品上。宝洁公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所推出的250多个品牌中,其中包括帮宝适(Pampers)尿片、汰渍(Tide)洗涤剂和Bounty纸类产品在内的十大品牌却占到了公司销售总额的50%、利润的50%以上以及1992-2002年销售增长的66%。无论对于联合利华还是宝洁,品牌设定的基础是市场细分。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绝大部分品牌是微利、盈亏平衡甚至亏损。这也就意味着:两家公司均出现了极度市场细分的情况。所以,品牌的收缩或者将细分市场进行合并,不仅不会降低利润,反而会起到提升品牌诚信度、增加利润的目的。

共2页:1[2]下一页

极度市场细分问题的解决

菲利普•科特勒在《水平营销》中,提出一种解决极度市场细分的思路:将本来无关的概念同现有商品相结合,以探索这种结合能否创造出新的产品类别。笔者认为:水平营销只是市场细分的一种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有一定市场潜力但还没有被厂商认识的细分市场,本质上并没有对极度市场营销提供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只是作为对传统市场细分理论的补充形式出现。要解决极度市场细分问题,必须重新审视细分市场,找出不同细分市场的共同点,以共同点为基础,将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整合。以此扩大细分市场的范围,降低费用、提高品牌诚信力。

以收入水平作为指标,习惯上将消费者群体分为富裕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相应地对产品进行高端或者中低端定位。此种定位理论主要来源于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如果说波特的战略理论适合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前的经济情况,那么时至今日,其理论已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前,国家的总体GDP水平不高,收入两级分化比较明显,采用差异化与成本领先两种战略分别针对富裕阶层与大众消费群体可以各得其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准富裕”阶层相应出现了。准富裕阶层的收入水平高于大众化消费群体,但是低于一般意义上的富裕阶层。例如,政府公务员、教师等行业,可以归类为准富裕阶层。

准富裕阶层具有与富裕阶层以及大众消费者非常不同的消费特点:准富裕阶层无力承担富裕阶层的高消费,但是大众化的消费品很难满足他们。市场上现在还少有专门针对此部分消费者群体的市场。在零售业,传统的大商场受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业态所逼,而将其定位转换为高档;而沃尔玛、家乐福等定位于大众化的市场。适合于准富裕阶层的业态出现了空缺。从而造成有钱花不出去的情况的发生,这可以从统计年鉴中找到证据:

本文选取了自1990年以来直至2004年每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居民每年消费支出两组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不同年份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有所波动,但是比例的递减确是一个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居民的储蓄率在逐年升高,而营销人员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消费者有钱花不出去状态的发生。所以,由于我国目前准富裕阶层的出现就使得波特战略理论的适用性大打折扣。同时,准富裕阶层的出现也为正处于极度市场细分状态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但是增长的最佳机遇并不在于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在于重新界定一个大众市场——中心原则仍然是以规模化生产方式,向大量不知名的消费者销售产品。我们并不是要管理者简单地回到传统的大众营销模式上去,而是建议采取一种新方法:仍然基于大众营销的基本要素——定位、产品设计以及上市策略;同时,以准富裕阶层这一新的大众市场为目标,把营销基本要素重新组合。

因此,笔者认为,未来市场细分的思路是:对于传统的高端以及中低端消费者群体,将过细的细分市场进行整合,提炼消费者需求的共同点,相应地通过广告、公共关系等手段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开发我国刚出现的准富裕阶层市场并按照大众营销的基本要素运作该市场。由此,我们可以预言:对于既定企业,产品品牌数量将会减少,由于竞争的加剧,既定行业中的企业数量也将会减少。适合于准富裕阶层的产品以及零售渠道模式将会出现,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已经在零售店里开设专门针对于准富裕阶层的“店中店”,以逐渐改变传统上消费者认为的沃尔玛只出售大众消费品的形象。

参考文献:

细分范文篇8

1.1客户细分理论

客户细分是指在已划分好的特定市场中,根据客户的基本特征,行为特征,价值特征等将客户细分为具有不同险种消费需求的群体。细分能够帮助企业找出高价值客户和潜在客户,区分客户的忠诚度和较易流失的客户,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客户细分一般有几种方式,主要如下:

1)基于人口统计的细分:性别、年龄、户籍、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

2)基于客户价值的细分:已缴保费、代缴保费、件均保费等。

3)基于客户行为的细分:首次购买保单日期、最近一次购买保单日期、购买的险种等。

4)基于客户态度的细分:对资费敏感程度、对服务满意程度、对企业的认同度等。由于各种细分方式,均仅从一个维度进行切入,后续刻画客户会造成比较单一和片面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基于人口统计、价值、行为这三种细分方式,分别进行聚类,最终将结果再进行统一整理合并。至于基于客户态度的细分方式,由于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暂不考虑。

1.2客户细分模型

客户细分一般采用聚类的数据挖掘方法建立模型。聚类方法是指:根据数据记录的相似性对其进行归组,使群与群之间差别很明显,而同一个群之间的数据尽量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分群将把类似的顾客归组到一起,同时最大程度地体现按此方式组成的不同顾客组之间的差异。常用的聚类方法有:基于划分的聚类,基于层次的聚类,基于密度的聚类等。本文中基于实际数据量大小和处理效率,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

2基于聚类算法的寿险客户细分

2.1数据准备

以某月的寿险个险投保人宽表作为拍照群体,按照10%左右进行随机抽样,生成约10万客户进行建模,字段涵盖客户基础信息、投保人价值信息、投保人行为信息、投保人购买产品信息等,共计400余个字段。

2.2数据探索

在获取数据之后,需首先对需要建模的数据进行探索。数据探索一般会根据字段类型,对字符型字段采用分布分析,对数值型字段采用集中度和离散度的分析(包括:均值,中位数,方差,分位数等),主要目的是查看输入变量是否有缺失值、单一值、单类别取值过大、极值等影响。结合后续的聚类分析,本文对缺失值超过20%的字段、单一值字段、单类别取值过大的字段均直接进行剔除,对极值的整条记录进行剔除。

2.3变量筛选

经过上述处理后,剩余变量约为100个,根据人口统计、客户价值、客户行为三种方式,对变量进行分类筛选。1)人口统计方式:取客户的年龄作为细分变量。因为年龄层次不同的客户,往往也会有不同的保险需求,同时,年龄也可以间接反映客户所处于的生命周期阶段和消费水平能力等。因此,直接将年龄划分成如下五段:19-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即对应五个用户群。2)客户价值方式:衡量投保人的保费价值,此部分变量较多,需做降维处理。主要方法是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变量聚类,发现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并将这些高相关性变量组成一类。在每类中,根据1-R**2Ratio指标和业务人员经验,选取1-2个有代表性的变量。最终,选取四个变量如下:件均保费、已缴保费、未缴保费、趸交保费。3)客户行为方式:衡量投保人的行为方式。同样,此部分变量纳入较多,需做降维处理,具体方法同上。最终,选取变量如下:首次购买保单距今时长、保单数量、加保次数、为他人购买保单数量、不同险种购买保单数等字段。

2.4模型建立和检验

通过SPSS软件,运用K-MEANS快速聚类方法对上述价值变量和行为变量进行聚类。由于K-MEANS需要预先设置聚类数目,一般可以从初始值4开始,不断增加聚类数,并观察聚类结果进行评估。聚类评估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1)轮廓值:SPSS选用轮廓值来评价聚类的好坏。对于不同的聚类组数,可分别求出他们的轮廓值(silhouettewidth),一般该值越大越好,超过0.5,就认为是比较好的分类结果,0.2以下则表明缺少实质的聚类结构。2)业务分析:对聚类的结果,从业务上进行分析。检验不同类之间的聚类变量均值或分布是否有显著差异,来衡量类与类之间的相异性。此外,业务上的可解释性也是重要的判断准则).

2.5应用与实施

针对上述客户的人口统计信息(按年龄,5类),客户价值(5类),客户行为(6类)进行整合归并,最终形成25个聚类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营销.

3总结与展望

细分范文篇9

客户并非都是上帝。根据客户价值进行排序,并制定相应的业务开发和服务计划,这种价值细分的模式正得到企业的广泛应用。价值细分包括探索、评估和布局三大步骤。企业无论大小,都能照此执行。

计算机用户之所以熟知戴尔电脑,是因为它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杰出的客户服务。但对于商界观察家而言,该公司得名主要是因为其实施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所提供的产品、价格或者服务。按单生产(build-to-order)是戴尔商业模式的基石——-也是其竞争优势的源泉所在。

按单生产模式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存货、供应商关系和客户行为的工具。随着戴尔公司搜集到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更完善、更深入的信息,该公司开始实施特殊营销战略,以期从现有客户处挖掘出新的业务,并推出旨在吸引高价值潜在客户的全新营销计划。由于戴尔公司能够从多个数据点获取相关信息,因此公司能够根据客户对公司的价值对他们进行评级。

将客观分析数据、主观意见和决策综合起来,将客户对公司的总体价值进行评估的做法,被称为价值细分(valuesegmentation)。从概念上讲,价值细分与企业所熟知的其他营销工具极为相似。例如,终生价值(lifetimevalue,LTV)就是一种评估客户对于组织重要性的方式。终生价值的基本计算方法如下:客户每年的平均支出乘以该客户作为忠诚客户的预期年限。

价值细分建立在数据之上。由于它有助于指导实施企业营销计划和管理业务,因此它的意义超越了终生价值。典型的终生价值分析只是考察客户在本企业现有的购买数额,而价值细分则放眼于客户在与你相类似的其他企业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开支。它不仅充分考虑了该客户已经确立的关系,而且考虑了行业内产品计划和市场变化等。

价值细分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帮助你和你的公司更注重现有和潜在的客户,而不是产品。如果贵公司随波逐流,那么自然的反应就是从产品角度实施营销攻击。但更胜一筹的方法是,首先了解哪些是最具价值的客户,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开发出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细分能够推动上述态度的转变,帮助贵公司加强与现有客户的关系,从而从他们身上深挖出新业务。

基本而言,价值细分包括三个步骤:探索、评估和布局。

探索:细分市场

在探索阶段,你应当使用市场数据库知识来进行市场细分,并对这些细分市场进行相应的描述。这一理念超越了基于购买产品所进行的客户划分。既然你营销活动的目的在于客户的购买,通过对客户概貌、地域或行业特定信息的分析,将公司的客户进行分类,这对业务大有裨益。

小心翼翼地将客户进行细分,而不是泛泛划分。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某一市场可以被界定为"小企业主",但这一界定太过宽泛,所以意义不大:这一市场有些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你的客户,而划分太宽泛将使你无法制定出合理的报价或沟通计划。

细分市场描述的就是对你和你公司有着相似态度的一群现有客户或潜在客户。因此,与此不同的客户群体,则由和上述群体有不同态度的客户所构成。态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的客户对你所持的态度,将决定你对他们所要实施的营销方式。例如,态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贵公司购买的意愿,这可以从三种渠道获取:了解客户过去在贵公司的购买情况;观察客户从类似公司的购买情况;对潜在客户是否愿意从贵公司购买所做的调查数据。为了对表现出相似态度的客户进行确定和追踪,你应当使用年龄、企业规模等特性。

不同的人对你公司会有不同的态度,因此,可以将你的细分市场深入到个人消费者这一层面。有些市场本身容量很小,因此从个人消费者这一层面进行细分比较容易。如果贵公司是对某些专业性强的公司进行销售的B2B公司,那么你不仅能对每一目标公司或每一特定地域的关键人物进行追踪,你还能对你认为的潜在客户进行个别追踪。

评估:客户排序

评估就是使用客户档案,对贵公司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判断,以找出谁是最有价值的客户。你可以检查客户的历史购买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与你已有的档案进行对比,预测出可能的客户或增长型客户。

当面临和大量的人员和公司打交道时,大公司的营销人员通常使用统计工具来选择和分析样本,这样他们就不用对每个单一的现有客户、潜在客户和每笔交易进行一一检查。统计学是一门基于预测、样本和概率的技术性学科。我们通常使用它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赋予不同的置信度,从而得出相应结论。以下是这一方法的运作方式:你正在销售建筑项目管理软件,你很想知道你最有价值的客户是谁,因为凭借此信息你就能很有针对性地实施销售。你可以调用公司数据库中的销售交易信息,对每一客户的订单进行排序,然后找出过去一年采购量最大的10%的客户。按照不同的属性对客户进行排列,你发现高速公路建筑公司是你最有价值的客户。基于这个认识,你会将运输工程师作为一个类似团体,他们很有可能成为一群最有潜力的客户。

你应当使用不同的标签,对现有和潜在客户进行"更佳"、"好"、以及"较差"的评价,然后找出这些客户群体之间的相似性。评估的最终目标,是对你所要实施营销活动的目标群体进行优先排序。

当和小范围的客户和潜在客户打交道时,你也许简单浏览一下就能把握市场。对公司数据库的某一子集进行浏览——-比如几百个或上千个客户——-将使你很快对这些客户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并且你将发现,了解市场信息之后,凭直觉理解的信息将得到确认。

定位:增加定单

定位要求对下列客户信息进行不断的收集和理解:现有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状况,贵公司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企业目标是否匹配。定位以图表形式,描绘了公司同客户之间关系的发展历程:从起初的结识、熟悉并认可,发展到最后你成为客户的必然选择。

定位有助于贵公司对一些数据进行追踪和比较。比如,对贵公司自认为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即贵公司对客户的感觉)与实际关系(从客户处获得多少实际的订单)进行比较。

这里一个关键的概念是,你占客户多少购买份额(也叫钱包份额)。具体是指,客户实际购买贵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占其购买类似产品和服务的全部预算额的百分比。假设一客户每年支出1,000美元,而贵公司仅占有10%的钱包份额。钱包份额在度量公司和现有客户的关系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细分范文篇10

关键词:客户细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一、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改上市之后都已开始逐步走向综合经营的模式,各商业银行都将新的利润增长点放到了中间业务上,而其中的个人理财业务自2003年开始以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个人理财中心”,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建设银行的“乐当家”、农业银行的“金钥匙”、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B计划”、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等产品相继面世,市场上已有20多个品牌、几百种理财产品;2006年年初,凭借股市和金市的高温,各商业银行推出了一批与股指、黄金价格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并且,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也将其在国外的理财业务移植到我国市场,积极开展外汇理财业务。然而,热情的投入并不见得能得到所期望的效果——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并不理想。出现了如下的主要问题:

将理财作为竞争手段。2005年前期,商业银行推行理财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搭售储蓄存款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1]。

分业经营模式大大制约可理财业务的发展,使得理财业务只能停留在表面。目前的理财业务主要还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上,不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具体操作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将存贷款产品进行简单结合,或者只提供较初级的咨询服务,并不涉及房地产、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投资咨询只是传统储蓄业务介绍,而所谓的网上银行其实是将传统银行业务照搬到互联网上,而在线投资品种仍然缺乏。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趋势下理财业务可涉足证券、保险、资产投资管理等业务,形成多个利润增长点。

客户细分不够,造成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向。如:中国银行的个人客户,现在仅仅是根据其综合金融资产余额来进行划分,如50万人民币为总行级客户,20万人民币为省行级客户,20万以下为一般客户,划分为粗线条式,没有对相当级别的高端客户进行区分和一对一贴身服务,也没有对客户的职业、年龄、性格、金融产品需求等拥有详尽的资料并进行划分(1)。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普遍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也就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财务策划在技术、人才支持上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投资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然而,从目前全球金融业的现状看,混业经营模式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与竞争力是分业制经营模式所难以匹敌的。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既是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国内市场形势的需要。我国金融界实现混业经营必是大势所趋。而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4月末,我国居民户存款为17.37万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理财业务有着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此时商业银行要发展好理财业务占据这块“大蛋糕”除了依赖我国金融市场和制度这些外部条件的逐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自身的完善,既改善商行由于客户细分所造成的理财业务发展不健康。而做好客户细分对目前的商业银行的来说其利不仅仅只限于理财业务,也有利于商行其他的零售业务的发展。

因此,本文试图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来设计一种客户细分的方法。按照众多的客户个性特征将客户分类,使得商行可以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理财服务和投资组合来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广度与深度。

二、研究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方法特殊之处在于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理财客户众多的个性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原因在于理财客户个性特征变量众多,一方面为了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研究时尽量选取多的变量,而另一方面随着考虑变量的增多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同时由于各变量是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变面的造成信大量重叠,既存在相关性,而主成分分析正是通过原来变量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原来变量绝大多数信息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此后,用所得到的主成分对所有客户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将客户细分,再利用spss软件的描述统计分析和频率分析对客户的个性特征、理财产品与服务需求、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进行差异性分析。

三、应用分析的具体步骤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预处理

1、为了使客户分割成为可行的策略,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准则,它们一般包括可识别性、实质性、可接近性、稳定性、响应性和可行动性等。

2、利用定性阶梯法进行深度访谈,筛选出重要的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客户忠诚以及客户个性特征的情况,并了解受访者表达这些项目时所用的语言[3]。

3、效度,衡量工具是否真正能够测出所想测量事物的程度(黄俊英,1996)。经由定性的访谈结果,发展成量性问卷,利用量表形态进行大量样本的问卷测试[3]。问卷在被使用之前都询问过业内一些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力求符合效度。

(二)、主成分分析

1、数据的预处理

假设某家银行有n个理财客户的交易记录,并将他们经过数据处理成了n个样本数据,用来代表每一条客户数据样本(),描述这家银行的理财客户个性特征的变量有m个,用来代表第个变量(),则代表第个客户在第个变量上的取值。则可构成如下原始数据矩阵:

可知此为一个的矩阵

由于原始记录的各变量的数量级和量纲不同,造成数值差别悬殊,为使各种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和分别是第个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则以前的原始数据矩阵变成了标准化的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及它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这个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表示第个变量和第个变量的相关系数。

对相关系数矩阵作Jacobi的正交变换得到对角矩阵:即存在正交矩阵Q使得相关系数矩阵R使得:

其中的为R的m个特征值,他们所对的标准特征正交向量为:

在主因在分析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不妨假设m个特征值:,而为主因子的方差,方差越大对总变异的贡献越大。而主成分则可表示为:3、进行主成分分析就为了减少变量个数,所以在选取出主成分时个数一定是少于m个的,通常以所取得个数使得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为宜,即:

在这其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它叫做因子负荷量,反映的是主成分和每个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则表示一个主成分中所有指标对该主成分的依赖作用,这个值越大则说明我们的主成分分析越成功。

4、将所有客户的数据调出,计算他们在我们所选出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在计算过程中当然是用标准化了的数据,把他们带入:

(三)、聚类分析

用我们所得到的主成分(作为理财客户的个性特征维度,用客户在这些主成分上的得分作为聚类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它的原理是在预先不知道目标数据库到底有多少类的情况下,希望将所有的样本组成不同的类或者说“聚类”,并且使得在这种分类情况下,以某种度量为标准的相异度,在同一聚类之间最小化,而在不同聚类之间最大化。

其具体的步骤[4]如下:

1、规定样本之间的距离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则由欧氏距离公式计算和类平均法计算,即(1)

(2)

式(1)中的和是样本序号,是主成分的序号。而(2)中的和分别是类和的样本个数。类平均法较好地利用了所有样本之间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它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系统聚类方法。

2、在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D:开始时,每个客户的样本都各成一类,组成n类:。故在开始时,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与样本之间的距离相同,即

3、进行系统聚类,将D中最小元素对应的类合并,然后按照公式(2)重新计算新类与相邻类的距离。如果全部的类都已成一类,则过程终止,否则回到步骤3。

4、根据需要确定阈值,将各调查客户(即各样本)划分为s个类。

5、计算每个客户的综合得分,其中是方差贡献率。

6、计算每个客户类别的综合得分,其中(i=1,2,……,s)是第i类中所有客户综合得分的平均值。

根据每个客户类别的综合得分情况我们可以对这些类别客户进行等级划分,并且有新客户加入时根据其客户的综合得分就知道将该客户归入哪一类别,从而实现对客户的科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