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0:10:20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白了就是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一堂课或者一个专题的学习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而后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对知识加以巩固,学会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生思维比较鲜活,容易被有趣的东西吸引。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大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小学语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但是教育不能浮于表面,光有形式,没有内容。教师不仅要积极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要保证活动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有所收获。下面,本文将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一、以情境吸引兴趣

要想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师首先要有足够的创意来设计活动。当然在这其中学生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地配合了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然而,要小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学生的眼中,师生之间一般都是上下级的关系。教师进行任务布置,学生进行听从完成。这种任务式的关系非常不利于学生参与活动。所以,教师还要拉近师生关系,与学生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才能真正地吸引学生。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就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活动的中心是学生。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认知内容,创造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师创设情境的一种常用方式。比如说苏教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篇课文是《东方明珠》。教师在设计制作ppt时可以插入东方明珠的照片,多方面展示东方明珠的风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同时,也会对生活中的事物更加留意。除了使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教师还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实际的环境。不过这些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吸引力,主要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再比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你们的家里有没有养小动物?”“你们养的都是些什么动物?”“你们家的小动物需要过冬吗?”“它们是如何过冬的?”这些问题来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践调查,让他们自己去留意观察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交际能力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二、以合作共同进步

实践活动是一个集体活动,合作也便必不可少。教师除了要有足够的创意来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还要使活动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目标。四大名著是我国的经典著作。里面人物塑造众多,且各有特色。在教学《走进历史人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有关于四大名著的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名著分组,共分成四组。分组成功后,各组通过内部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探究名著中的人物特色,并最终展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自主思考问题,还要与组内成员共同探究问题,以弥补自己的思想漏洞,使小组的最终作品更加完善。在展示成果的环节,教师可以不限定展示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话剧、小品、故事会等不同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成果。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收集资料,有的善于表达自己。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就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先完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在成果合成中,又需要组内共同思考,相互合作完成最终的成果。这样的实践活动无疑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提高,实践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以整合提高效率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而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本身。课外延伸才是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除了学科内的知识整合,不同学科之间也有相通的地方。有一个实践活动“走进艺术”,就是音乐、雕刻、书法、语文等多学科的完美融合。实践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注意学科融合。在多学科相融的活动中,学生会发现其他学科的乐趣所在,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情感表达。所以说,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要从课前课上课后加以整合,还要从不同的学科加以整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是一门需要时间与积累的学科。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是长期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而小学还是学生的学习萌芽阶段。教师更是要做好启蒙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语文,学好语文,以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方法的选择和情感的指导,让学生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会学习的人。

作者:管曹琳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范文篇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也不容忽视。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以语言为载体,运用语言艺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就目前而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艺术,启发小学生的心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用语习惯,对于规范小学生礼貌用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艺术教学,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还描绘出了瑰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将每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的每个字句的真实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及理解,而且适当融入和课本内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可以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

2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策略

2.1生动形象地描述,加深理解

生动形象地描述,加深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小学生阶段学生的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地理解抽象化的语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理解力均不够成熟。因此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应多以便于小学生理解的形象思维为主,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生动形象地表述,引导小学生接受语文知识,并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疑难词“躁”与“噪”讲解时,为区分两个字的区别,可以针对这两个字的不同侧重点进行重点分析“,噪”字左边只有一个口,就好像很多学生在说话,使教师一点都不安静“,躁”字左边形似一个“足”,就好像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没有办成事情,赶紧跑到其它地方办事,心情非常着急,这就是急躁的意思。赋予文字本身的意义,使简单的故事用形象化地字来代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

2.2幽默风趣地解答,点评讲解

幽默风趣地解答,点评讲解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生在学习到相关语文知识的时候,如果能得到语文教师的点评讲解,引导小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认识看待语文知识,可以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幽默风趣地解答,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来达到点评讲解的目的。具体说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批注,一方面便于学生接受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改正自身的错误。如教师对作文中喜欢用“了”字的学生可以进行这样的批注:不该用“了”的时候,你净用“了”;该用“了”的时候,你不用“了”。最后再说明“了”字用得有些多,希望你以后运用“了”要准确恰当。

2.3灵活多样地沟通,化解矛盾

灵活多样地沟通,化解矛盾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课堂秩序维持时,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充分利用语言艺术的重要作用,在维护班级秩序时化解矛盾。如果遇到班级内部两名学生出现矛盾冲突的现象,应从宏观上稳住大局,平复两位学生的情绪,再通过逐一了解情况的方式,适时予以批评教育。在此过程中,语言艺术的运用就极为重要,一旦运用得不好,将对小学生的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此时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语言艺术的总要性,不仅可以化解双方的矛盾,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的目的。

2.4条理清楚地交流,循循善诱

条理清楚地交流,循循善诱,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程内部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把握好这种内在联系,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以便在知识传达的过程中更好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只有井然有序的讲解,才能清晰地讲述小学语文知识,使学生在面对语文课程时,能够有条理地分析课程内容,进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小学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循善诱,通过适当引导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求知的渴望,将小学语文知识用恰当的语言艺术组织语言,适当传达给小学生,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动力。从具体学习方法上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知识。

3结语

小学语文范文篇3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审美元素

自然之美,它所蕴含的美好的视觉冲击力,是孩子们幻想的天堂。自然之美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想象力更为深刻,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了许多自然美的元素,有人工改造的修饰大自然的美;有教师在课堂讲解《桂林山水》的山川之美,那微风吹过的波光粼粼、绵延不断的山脉、山水相间的屹立;有《海上日出》的壮美,那是生命的象征,那是浩瀚海中一叶扁舟,望着那橙红色的天空,身临其境的美感;有《燕子》的活力之美,自然界中的生物丰富多样,与众不同,是生命的奇迹,飞向天空的自由,所具有的飞翔之美。

二、美无处不在,需要发现美的眼睛

小学语文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课堂;语言艺术;正确教学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家长对培养小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呼声越来越强。然而教学环境一直没有很大改变,就如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从不积极探讨语文的底蕴,只是简单地让小学生背诵记忆,这种教学环境会压制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缺乏对学生理解力的引导,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时代改变而多多善用语言艺术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真谛。此外,由于小学语文不仅是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入门老师,还是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科目,小学教师应该利用语言的艺术性来让小学生爱上语文。

一、课堂教学的过去和未来

传统的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育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教学过程中,应该由教师带领小学生们观察外界的各种事物,比如大森林、小动物、各种不同的山,但是小学教师特别是教导语文的都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虽然让小学生一直不停地学习文化知识,但是教育成果并不突出。下面将具体来说:(一)小学课程教学。小学生刚刚踏入小学的校门,主要科目就是语文、数学。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调剂品,学习十分枯燥乏味以及无趣,小学生不能够学习到语文的优美性和高雅性,他们也得不到应有的艺术性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孩子们学习中缺乏生动的创造力,让小学生的思维变得不够敏捷,让小学生失去了他们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二)利用语言艺术生动课堂。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不要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习,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对小孩子的思想加以引导和加深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太小了,他们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很容易被外界东西吸引,所以教学的根本是语言教学,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是否与小学生们互动。还有就是教师在利用语言丰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理有据,切忌夸夸其谈。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小学生们乐于学习,还可以让小学生们对学习有探讨的欲望,让上课的氛围更和谐、更向上。有时候,教师会忘记小学生们没有经历过许多课本上的名人所经历的,小学生们不懂悲天悯人,不懂感同身受,所以会出现教师自己很感动,但学生却觉得莫名其妙的时刻。

二、规范语言,亲和又有艺术感

(一)教学语言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利用语言艺术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所以教师应该在课下参加一些语言艺术进修班,进行系统的学习。对于那些小学生,教师们教学语言应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教师要懂得与学生互动,因为小学生对外面的不同的事物拥有着成年人没有的好奇心,教师们应该抓住这个特点让小学生们学习文章,而不是让小学生们简简单单地死记硬背掌握生字词、背诵中心思想、概括文章大意。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巧妙的设计过程来进行语言上的引导互动,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那么这个教师的课堂一定是引人入胜的。(二)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这不仅仅是教学的技巧,也是将课堂上的文化知识点当成真正的“花粉”在传播。艺术化教学是运用各种语言的灵活方式,是一种技能。语言的艺术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还能给学生们身临其境的美好感觉。语文教学中带着艺术的感受去让小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语文的优美和闪光点。语文文章中语言优美、清晰、生动、幽默;语言朗朗上口;优雅、灵活的语言被用来修辞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内容。此外,语文内含丰富的精神和哲学,语文语言平易近人,解释方便,富有逻辑,可以从身临其境的语境创造美,也给学生们创造生动幽默的课堂,帮助小学生们丰富语言知识。

教师们应该在小学语文的课上利用语言艺术对课堂环境进行丰富,不应该只是单一地让小学生们背诵记忆文章。所以如何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语文文化素养,艺术化的教学是最重要的,“唯艺术之道旨在创造”。幽默与生动的课堂,这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文化的速率,还可以让小学生知道什么是艺术化的语言,从而从小奠定基础。

作者:吴智勇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龙山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教育;重要性;有效性措施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不但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以及语文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德育功能。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尚未成熟,因此,怎样才能够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其教学的德育功能,促进小学生德育品性的提升,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现阶段广大语文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使学生具备高尚的品质就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在学生了解丰富知识的同时,使其成为德育品性优越的人才。尤其是在当下,社会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部分学生的品德思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处于下滑的情况。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而面对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提升小学生的德育品行刻不容缓。我国著名文学研究者周敦颐曾说过:“文以载道,德以载人。[1]”由此可见,我国由古至今,一直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所以,小学语文作为情感体会、情感表达以及情感渲染的学科,必定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使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进而传承中华民族的高尚品德。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有效性措施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其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要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使学生能够热爱祖国、维护环境以及关爱小动物等。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新课改提出的任务以及要求,德育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得以发挥呢,笔者现进行如下分析。(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内容。教师应该从教学的细节中挖掘德育教育,即在小细节中抓住大德育[2]。对于语文教材而言,其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资源,而课堂则是教师进行德育传播的主要场地。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其人生观与价值观也还未成熟,通常会对社会中的事物以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不透,因此,语文教学就成了小学生认识社会、感受生活的有效渠道。在语文教材中,教学内容基本是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德育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中,不乏一些优美的文章,其中有对大自然进行描写的《美丽的南沙群岛》、《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有歌颂优秀品质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母亲的恩情》等,也有赞美我国优秀科学家、工程家的《钱学森》、《詹天佑》等。这些有些的文章的教学目的是共同的,都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所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从多个层面出发对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进行挖掘,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传道育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中蕴含着情感和韵味,根据语文课堂动态性以及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在引导小学生体验情感的时候,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心理的换位思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情感与心理感受。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轻松的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转化成自身的感受与体验[3]。其次,在教材中,有许多复杂以及抽象内容的描写,当小学生头一次接触时,难以透彻的感悟以及理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为小学生准备教学相关的物品、图片以及视频动画等教具,为其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只有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才会使其中德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三)课后作业的巧妙设计,使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由课文转化到学生的写作中,有教学转化到学生的生活中,这样才使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例如,当课程进行到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中关于《母亲的恩情》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小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清洗碗筷以及洗脚捶背等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从中体会父母在抚养自己时的劳累与艰辛,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有关“父母恩情”的文章,进行写作练习。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远远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更有效果、更有价值。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德育品行得到提升,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进步。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的教育阶段是学生启蒙教育的初期,对学生将来学习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小学生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使德育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德育教育传道育人;以及在课后作业的巧妙设计,使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德育品行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映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5):98-99.

[2]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57.

小学语文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生;审美教育;创新

审美教育可以优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调动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深造。小学语文在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课文不仅具有语言美,还具有意境美,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主要从创设情境、锻炼想象、感受语言、实践活动四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对语文教育有所帮助。

一、创设学习情境,阅读美文美句

小学语文教材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开发和拓展,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还要鼓励小学生积极阅读美文美句,积累语言素材,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时,我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葡萄是依附架子往高处爬的,那么不用架子就能往高处爬的植物是什么呢?请仔细思考。”当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我在大屏幕上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大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然后,我巧设疑问:“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这时,学生都积极进行朗读,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最后,我要求学生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二、锻炼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共鸣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真正提高对语文的热爱。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微课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全方位体现语文教学中蕴含的能量。比如,在讲小学语文《景阳冈》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武松酒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场景以及体会武松豪放勇猛的英雄性格,我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视频片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讲解课文时,我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着手,具体说明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凶猛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机敏,再从“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三、感受语言魅力,体会美的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值得深思,是小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主要渠道,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优化小学生的语感,启迪小学生的心灵,让小学生感到到语言的魅力,从而体会美的韵味,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比如,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中有这样描写:“她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朗读时,我要求学生能够用心去读,读出曲子的变化,感悟月光曲的旋律。对于文章中皮鞋匠听《月光曲》时的教学,我首先打开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闭眼欣赏《月光曲》中表现平静的大海的一段音乐,感受大海的平静和美丽。然后,我再让小学生闭眼欣赏《月光曲》中表现海面上波涛汹涌的一段音乐,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大海波涛汹涌的情景。这样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

四、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审美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小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小学生的潜力,激励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小学生进行课文剧的表演,一方面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精神的享受和满足。比如在学习了小学语文《将相和》以后,学生都已经知道了文中的“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课文一共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后,我会提问小学生:“在学完这些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认为,要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有的学生认为,要学习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还有的学生认为,在平常的班级活动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把班集体搞好。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其实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最后,我会选择有表演欲望的学生分别再现这三个故事情景,并能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人物背后蕴含的品质,懂得“和为贵”的道理。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树立公平公正的教学理念,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小学生的意见,给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避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超 单位:河北省巨鹿县观寨校区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范文篇7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最旺盛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生性活泼,但他们贪玩,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去引导他们,从而挖掘他们无限的潜能[1]。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常感觉提不起兴趣、缺乏参与感、学习动力不足等,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激励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现状。

一、激励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小学生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刚踏入小学时,他们可能还不太适应规律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教师的引导,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倘若教师对学生只是一味的指责和训斥,甚至歧视,那么不仅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甚至会给他们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并从此失去学习兴趣,对老师产生排斥及惧怕心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若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则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坚定学习的信心,增加学习动力,使自卑者勇敢,使落后者进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有利的帮助。(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而激励就是很好的动机[2]。通过激励教育,学生不仅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能有意识的养成自我约束、自我鼓励的习惯,从而不断完善、超越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激励就像是一种兴奋剂,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动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促使他们在未知的领域里勇于开拓进取。(3)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是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育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对学生采取激励教育模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使学生更容易收获成功,而且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激励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擅用激励性的语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激励教育模式成了目前小学教学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擅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不错”等[3]。当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错误时,不要急于批评学生的错误,先对其发言的积极性和踊跃性给予赞扬,然后再用温和的语气纠正其错误,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增加对语文学习及语文老师的好感,并树立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多用“真厉害”、“真棒”等表扬性的语言,让他们获得内心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坚定他们学习的信念,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面貌不同、特长不同、爱好不同、性格也不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也各有各的特点和性格,家庭背景、认知、心理承受能力等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激励的作用。例如,对待生性活泼、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面对面的对学生提出自己的期望,并坚定的告诉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从而让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不断前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因为他们不爱跟别人交流,且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教师除了热情的对待他们外,还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让他们慢慢敞开心扉,培养良好的性格,慢慢找到自信;对待学习能力差及自觉性差的学生,教师要细心并耐心的引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意识。(三)激励教育模式要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和心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后天养成的。毋庸置疑,每个教师,乃至每个人都喜欢优秀的学生,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却应该保持公正、公平的心态,否则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在教学中,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使他们更上一层楼,但要把握好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和自满的心理;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不断鼓励他们每一小步的进步,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前进的脚步和学习的兴趣,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指导他们探索进步的方法,从而促进他们的快速发展。(四)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激励。榜样是激励学生积极前进、勇往直前最直接的力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会深深的感染并影响学生[4]。因此,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增加师生间友好的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除此之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尖子生的作用,让这些优秀、典型的尖子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小学生好胜心强,有着强烈的斗志心,通过树立榜样,可以让他们看到优秀学生的努力和长处,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学习中的问题,激励他们更努力、更积极的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步提升自身的成绩。

三、结语

激励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符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擅用激励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激励教育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桂娟.试析激励模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42-43.

[2]郭珍琴.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学模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3):77.

[3]义陈英.浅谈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J].考试周刊,2017,(24):44-45.

小学语文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提问设计

现代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是一种构建式思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一部分来自于教师的讲解与传授,绝大部分则来自于生活实际,因此合理、适时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巧妙地设计问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创设一定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自身也可以是某一特定身份,这既满足了学生的思考需求,也增加了学生的不同体验,让学生可以在这一问题中学到知识,最终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这是一种合理、有效的语文阅读教育方式[1]。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育问题探析

(一)学生思想多元,思考角度易出现偏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变得越发迅捷。小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特点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一些语文阅读信息缺乏筛选和判断的能力。这就会使小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容易形成自以为是的思想,这在无形中增大了小学生自我行为与常规做法之间的差距,给语文阅读教育带来很大困难。这种想法产生的原因在于小学生对社会认知的不完全,而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课堂上难以投入,造成对教师和课堂的疏离,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和谐[2]。(二)学生不认同传统教育,需要教育启迪。在倡导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语文阅读教育思想将启迪心灵,促进学生发展当作教育的根本,也让语文阅读教育步入了各种改革尝试之中,然而一些小学生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偏离了原有的发展方向。小学生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以认同的观点和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小学生会选择认同自我,对语文教师的教育产生反感情绪,这给语文阅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通过提问环节,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将学生代入到教学体系中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三)缺乏课堂互动,师生之间没有高效沟通的桥梁。提问互动对于小学生和语文教师而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方面,教师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在与教师的沟通中解决疑问,提升自己对课文的认知。因此,沟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也是促进语文阅读教育开展的重要方式。但是在课程提问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年龄和心理差距,使得沟通存在不畅、无效等问题,这也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总之,提问活动是语文阅读教育的催化剂,可以使语文阅读教育变得更加高效。

二、提问设计优化策略

(一)关注学生个体需求,提升教育提问精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优化教学体系,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在教学指导和教学提问过程中提升提问的精度,让“生本理念”真正融入到教育体系中。现代教育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传统的“一刀切”式提问模式和体系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知识,很多学生有着自身的理解,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方法和角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开展个性化提问,力争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思索和探寻的精神动力,而不是抹杀学生的精神活力[4]。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对照学生核心素养标准,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等方面入手,设计全面、科学的提问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动力,进而提升学生自身深入学习的动力。对于这种教育指导和提问模式,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传统的灌输式模式也已适应不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教师深入探索,这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也具有积极意义。比如说,在《伊索寓言》中,对寓言的内涵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教师要优化提问,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对寓言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升阅读能力。(二)重视教学提问研究,认识情景模拟内涵。为了强化提问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在意识上提高对语文阅读提问的重视。语文阅读提问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其关注的是学生持续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这并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项关乎学生一生的大业,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并进行充分的提问环节优化与思考。其次,语文阅读提问需要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落实。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专注力、课堂教学效果上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不可舍近求远,要充分借助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立足需求,提高语文阅读提问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再者,培养学生的言语智能是阅读教学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人格则是语文阅读工作的要求。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提问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其划入与知识教学等同的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皆有举措,才能够促进语文阅读提问的开展。在语文阅读工作中,利用问题模拟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做法[3]。(三)充分运用微课,将问题有效代入课堂。微课是基于现代科技发展所诞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一般是在手机或电脑上以短视频或短动画的形式出现,授课内容比较短,大部分在2至10分钟范围内,在授课过程中知识点也不会超过三个。微课的架构形式并不是丰富的课程体系,一般都是以短小精悍为主,但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将传达的信息渗透给学生。“微课”的出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用一直聚精会神地盯着教学内容,避免了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毛病。其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一节微课不会占用学生太多时间,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碎片时间[4]。“微课”是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的综合产物,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符合目前教学灵活性的要求。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龄段,上课不能集中精神,经常“溜号”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微课”的出现让学生有效地规避了这点,由于“微课”比较短小,还没等到学生注意力转移一小节课程就结束了。另外微课采用的是现代化制作技术,在授课过程中一般采用动画、图片等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微课导入课堂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微课”教学内容知识点较少,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知识要点的重要总结和归纳方式。(四)提升教师提问能力,充分利用班本课程。班本课程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开发的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课程。只有老师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开创班本课程,这种能力包括对学生的观察、对教材的整合、对课程的研发以及对主题的设定和挖掘等。班本课程是以老师为组织者的身份去架构,例如小学生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还不健全,教师可以设计班本课程和问题,优化设计课程题目,设定情景和题目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并教会学生做一个懂礼貌、知教化,尊重他人的好学生,让设立的主题能较好地深入学生内心。我们在强调阅读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强调学生对于提问素材的积累。阅读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但是学生目前所处的年龄段,需要他们将身边的事物与阅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体会和发现乐趣。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启示》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关于自然界的延展阅读,在提问环节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观察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昆虫、阳光、鸟儿等自然特征事物,然后再回到教室中进行关于“大自然”主题的阅读,让学生将亲身体验和文章相结合,更能触动学生的感知神经。(五)明确阅读提问原则,提高阅读教育效果。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在很多时候难以推进是因为教师在提问原则的制定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提问原则是教师心中的标尺,更是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也要重视课程提问原则的制定。首先,在高效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教师和学生的区别是明显的,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的行为和方式会极大地带动或是影响学生的表现,为了保障沟通的有效和关系的和谐,教师在语文阅读提问过程中要讲求适度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能帮助学生来做决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发展个性。其次,适时、适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教师的介入要有特定的时机,不能够盲目参与,不然学生会有一定的依赖性,这对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坏处十分明显。适量是针对教师的情感参与和语言表达而言的,教师的情感和语言对学生而言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容易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因此要尽量避免。

三、结语

小学语文范文篇9

一、“作文先导式”概述

(一)“作文先导式”概念

所谓“先导式”就是指在进行某些思想活动、行为活动之前,就相关的思想和行为作好预设,便于相关思想活动、行为活动更好地完成的过程。[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先导式”[2]是指在进行写作活动之前,教师提前作一些准备与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的教学模式。“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既可以在课前预习完成“先导式”,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时间对写作活动作好铺垫准备工作。

(二)应用“作文先导式”的重要意义

在日常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道写什么[3],很多学生即使写了也仅仅是寥寥数语,或者心里有想法却无法将其转化为语言文字,要想让学生的写作变得容易,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实现流畅写作、快乐写作,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利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帮助或引导学生开展写作素材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有事、有物可写,这是第一步。当学生有了可写的事物后,教师再教学生如何组织语言与素材,如此正式进行写作的时候会容易得多。

二、“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遵循学生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这个时期也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以及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他们在这个阶段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住学生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引导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让学生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变[4],如此顺利推动学生进入阅读实践阶段,之后再运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或积累的知识去完成作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仅起一个引导作用,这也是“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所倡导的。

(二)开放式的教学引导

生活是人最大的课堂。一种教学模式是否优秀,也需要看它是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地点与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设立别开生面、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在教学活动中产生阅读、表达、写作的欲望,在活动中完成教学。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自身能力与注意力的调动无疑是最高效的。当然教师也应当予以及时引导,指导学生规范运用阅读、表达、写作方式与技巧。而在课堂外,教师应当尽可能对学生的课余生活予以丰富。课余生活是否丰富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更多知识,积累更多写作素材。此外,丰富的课余生活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使其在写作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语言文字中,让自己的作文活起来。

(三)充分利用写作预习

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写照,是学生心理诉说的途径,更是一项任凭思维驰骋的活动。[5]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学生常做的一项学习准备活动,然而对于写作的预习却被教师忽略掉了,一般都是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临时讲解一番,然后就让学生开始写作。针对作文教学,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预习。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课文的题材其实是与每个单元的作文题材一致的。因此在教学每个单元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顺便将本单元相关的作文题目也提前告诉学生,并让学生按照作文题目去进行预习。如果本单元都是写景类的课文,单元作文也应当和写景相关,那么教师在上这个单元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将一些观察身边风景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去观察、去积累写作素材,并在每次上课之前询问学生的观察进度,督促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这样一来,当一个单元的课程上完后,学生的写作准备工作也就完成得差不多了。由于学生早已准备好了写作素材,因此开始写作的时候自然就变得胸有成竹。

(四)“先说后写”指导学生

写作是学生将自己内心活动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活动。因此在上作文课的时候,教师没有必要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开始作文,而应通过“先说后写”这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先围绕作文题目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进行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写作思路提出相关建议,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写作前的“说”可以采用很多种方式,既可以是直接在班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教师给的作文题目开展讨论交流,在这个“说”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观点,并鼓励思维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作文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以“热爱生命”这个单元的作文为例,教师可以将热爱生命的一些素材搜集整理成PPT,让学生就着这些图片来发表各自的看法与意见,引导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之前积累充足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课。以上四个方面的策略,希望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师一些参考借鉴。

作者:鲍宗武 单位:遂昌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刘长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J].新校园(中旬),2016(1).

[2]赵翠.“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中华少年,2016(15).

[3]钟玉梅.“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9).

小学语文范文篇10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学习环境不协调。当今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说话时不能表达一句完整的话,课堂回答问题时许多学生不愿意开口,或者只能说一两句。造成这些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训练,只是一味地闷头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很差。家庭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产生影响,家长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教育欠缺,或是家长自身不良语言习惯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二)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一些孩子自身存在胆怯、自卑等心理,不敢开口说话,说话时紧张,不能流畅的表达。这是由于一些孩子自身性格就内向、胆小,还有一些学生自尊心强,害怕开口说错话引起别人嘲笑,因此就选择闭口不言。学校对孩子施加的学习压力也导致学生的自我封闭现象变得严重起来,只顾着学习,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和沟通,导致了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对于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教师还需要多加关注,积极引导学生改善心理状况,勇于表达自己,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三)教材设计问题。教材的设计方面存在欠缺,很少涉及到口语交际的内容,教材缺乏对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一些教材上只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展示,导致教师一味的给学生布置各种测验和考试,学生无法拥有机会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及时有语言表达的训练,有时候只是找代表发言,也是一小部分人有机会表达自己。因此,教材设计的问题也影响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四)教学方法问题。一些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滔滔不绝的讲,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让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教育,也就变得不爱开口。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开发利用社会与家庭的学习资源。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在孩子面前避免使用粗俗、暴力等语言,并积极引导孩子与人交流沟通,鼓励孩子大胆开口,勇敢的表现自己,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同时,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改变孩子不健康的心理。(二)营造和谐、平等的互动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氛围,消除一些孩子心理的紧张感,避免学生上课时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动弹的现象。给学生多一些互动的机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来,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三)创设课内外真实有效的交际情境。教师要打破教材的禁锢,避免一味的只盯着成绩。要多创设一些让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交流。教师可以成立兴趣小组,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的小任务,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小组配合,调查不同班级的卫生状况。这样就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且积极的与别的班级的同学进行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不再羞涩、胆怯,勇敢的与人交流。(四)教师加强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词汇量的积累,小学阶段学生的普遍特征就是词汇量的积累不足。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基础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对学生展开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布置词汇积累方面的任务,并要求学生讲积累的词汇应用是实际交流中,养成学生积累并应用的好习惯。

三、结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要尤其注意学生这个阶段的特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打好基础。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交流沟通的条件,从小抓起,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2,(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