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21:59:42

小学

小学范文篇1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

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特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辱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现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大公无私、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等高尚品质,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知道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三、热爱人民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新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族人民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知道我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文明,了解我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热爱和平等传统美德,培养热爱人民的感情;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向先进人物学习,初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同情和帮助残疾人、助人为乐、与各族少年儿童、外国小朋友友好相处。

四、热爱集体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服从集体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珍惜集体荣誉,为集体争光;在集体中团结、谦让、互助、合作,关心他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做集体的小主人。

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祖国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学习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初步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公民的义务;初步懂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离不开文化科学知识,从小把自己的学习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理想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勤学好问、刻苦努力、专心踏实、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对人热情有礼貌,说话文明,会用礼貌用语,不打架,不骂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礼节;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

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在集体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在少先队组织里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行使少先队员的权利,学习过民主生活。知道国家有法律;法律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公民要知法、守法,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中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规定。

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教育学生要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不任性、惜时守信、认真负责、自尊自爱、积极进取。

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正确看待周围的事物;初步学习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实施途径

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各科教学

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任课教师要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段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为。

其它各科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任课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教学大纲中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感染、陶冶作用,使学生受到教育。

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历史教学最易于具体、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方面的一些重大成就和对人类的杰出贡献;知道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野蛮侵略我国的主要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受欺凌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人民抵御外侮、捍卫中华的重大斗争和一些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事迹;知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英勇奋斗的主要史实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教育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地理常识教学易于具体、形象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建设成就,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主要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初步认识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初步了解我国和家乡的人口数量和发展状况;初步懂得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一律平等,要共同维护祖国统一。

自然常识教学要在讲授自然常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及能力。

音乐、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体育教学要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并通过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劳动教学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结合起来,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劳动习惯。

二、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

校级教育是由学校组织的,结合学校实际,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的教育工作。学校校长和有关负责人是校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认真贯彻本《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和每天升降国旗,时事政策教育,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全校性传统教育活动,定期举行主题校会等制度;要开辟教育陈列室,悬挂中国、世界地图和中外名人画像,并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建立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班级教育是向全班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班主任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全面了解学生、组织培养班集体,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管理,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班风;协调班级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其它各科教师也要给予积极配合。

学校和班级要积极组织丰富多采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要依靠校内外的力量,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要通过参观、访问、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社会;还应重视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影视、文娱节目等,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抵制各种不良影响。

三、少先队教育

少先队教育要按照队章的要求,加强队的组织教育,充分发挥其组织作用。要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手段,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采的活动来进行。少先队工作要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工作的指导者,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家长教育和校外教育

实施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密切配合,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教育要求,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校外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扩展。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和少年宫(家)、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纪念馆、业余体校等校外教育单位建立联系,充分利用这些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学校和教师还应重视与革命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企业家等建立联系,发挥他们对学生的榜样教育作用。还要争取关心下一代协会和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街道、乡镇等单位的支持,开辟教育活动场所,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倡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新风尚。

教育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遵照国家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反对和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要热爱学生,以对祖国未来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满腔热情地爱护并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要信任和尊重学生,对缺点较多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要亲近和帮助他们,切忌偏见和偏爱。要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和日常行为表现;了解社会和家庭环境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三、加强针对性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生动感人的题材和形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要给他们讲空洞的大道理和难以理解的政治概念,防止成人化;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清层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环反复,不断加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坚持因材施教,避免一般化。

四、坚持正面教育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坚持正面启发,积极诱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标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坚持以表扬为主;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批评并指出努力方向,但要注意防止简单粗暴,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五、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相结合

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正面灌输,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同时也要相应提出一些合理、适度、具体、明确的行为要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行为训练,引导他们在道德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学生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手段。良好的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者要重视培养学生集体,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传统,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要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其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发展,并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七、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传身教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小学生模仿性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的道德准则可信,从而激励他们积极行动。

八、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时间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学校内各年级的教育要注意承上启下,互相衔接;各条教育途径之间要互相联系,协调一致。

学生品德评定

品德评定是德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操行评定和思想品德课两个方面。

操行评定每学期进行一次,应根据本《纲要》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经过学生个人、集体和教师(包括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评定(含校外表现),最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记入学生成绩册,通知本人和家长,并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升级、升学的依据之一。

思想品德课考核,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着重考查学生的道德认识,考核成绩列入成绩册。

管理工作

一、校长对德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校长不但要精通教学业务,而且要熟悉德育规律。要把学校德育状况作为考核校长工作的重要方面。学校在校长领导下,还要有人具体管理德育工作。校长要充分发挥德育骨干力量的作用,领导协调校内各条教育途径的工作,指导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指导家庭教育,争取社会有关力量的支持。

二、小学学区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加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团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切实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共青团和工会的组织作用。

三、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德育工作。学校要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分别列入教职员工岗位职责范围内,并作为评估教师工作、评聘教师职务、表彰奖励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小学党支部书记、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建立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业务水平。

五、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德育管理制度。每学期都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指导、有检查、有总结,及时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纲要》实施

本《纲要》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依据,是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学德育督导和评估的依据。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一、从实际出发。鉴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也可对《纲要》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进行分解,使之成为适合于不同年级段,各有侧重的系列,并可补充一些乡土教育内容。学生品德评定的办法,各地可继续实验。

二、加强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各类小学实施《纲要》进行分类指导,确定专人负责,并把工作重点放在端正教育思想,培训骨干,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总结交流经验等方面。

三、列入评估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实施《纲要》的情况列入评估学校、考查教师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之一。成绩突出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和教研员可评为高级教师,德育工作卓有成效的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可获人民教师奖章。

小学范文篇2

一、当下我国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单一。在当前小学德育中,普遍是通过开设品德课程的方式来进行,无法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并且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普遍是采用榜样的方式,或者理论引导、自我教育等方式。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愿意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是课外娱乐活动等形式来学习德育文化,但当前教师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认识不足,对于德育的方式比较单一、死板,使品德教育仅存在于理论层面,无法达到知行合一。(二)德育环境不理想。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一些比较负面的或者是不健康的信息在网上大量传播,导致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产生了误解。并且当前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受到父母的溺爱,很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不懂得礼貌待人,并且许多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德育品质培养往往忽略。另外,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对于德育的重视度也不够,过多地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往往一带而过。(三)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当前小学教学工作者,普遍存在自身道德素质不高、工作热情缺失、道德教育能力水平较低的情况,这对于小学开展德育工作而言是一大阻碍,不能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于自身的责任义务认识度不够,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并不重视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

二、加强小学德育的策略

(一)学校要加强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德育对于我国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之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深化发展。所以,小学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要针对小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组织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二)小学教师教学素质有待提升。对于当前的小学师资队伍而言,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仍有待提升,一些教师对于自身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认识不足。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理论概念知识死记硬背,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并不关注。并且许多教师仍然对学生采用诸如罚站、罚抄写、面壁思过等方式纠正学生犯的一些错误,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百害而无一益。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言传身教,要切实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所以,当前应当针对小学教师的个人素质进行培训,提升一个层次。(三)改变教育方式。德育应当融入小学教育的各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情境教学方式来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德育的重要性。学校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德育教育活动,比如: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德育方面的演讲比赛之类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栏进行德育宣传。(四)多与家长沟通。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不仅是局限于课堂或者是课余活动,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也应该在家庭氛围中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络,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相互融合的德育大环境,促进学生加深对德育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开展德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养成优秀的个人品质都有积极意义。在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德育的开展势在必行,需要引起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广泛重视。小学教育者要以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当前学校对德育教学的教学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计划,努力提升教学者个人素质水平,为德育的顺利开展打基础。

作者:王燕芳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联合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范文篇3

[关键词]德育;基础性;评价

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要重视合理性,这也是教育工作规范性的表现。当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缺少政策制度与规范性的因素,在这里面我们还可以从规范性的角度来分析德育工作的合理性,因为制度的出台是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理智性的,并与我国现在的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联系,当今的社会风气日益功利化,导致现行制度也发生了改变,甚至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也就是说现代的小学教育已经出现了一些无法预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通过对个体道德教育塑造成功的典范进行鼓励和奖励的激励机制,这是一种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附合个体道德的行为来实现道德的行为,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成果,实现科学的教育评价的体系。从我国现今的德育评价来看,我们对小学生的德育还是积极的,但是德育工作中从让孩子们一直做一个乖孩子、乖娃娃、小红花、小红旗、好孩子,到包含各种奖励在内的激励成为让小学生停留在光环下的一个成形的外界环境。从激励的角度来看,这种积极的评价成为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其存在的市场的,因此,学生在社会道德环境认可的前提下,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的行为榜样。但是我们发现,当人们一直处于一个积极的没有批评的空间里,一个人在道德上就容易出现因果倒置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在批评中加入适当的激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思想上也会更加要求进步。从这一角度完成激励的人不会成为原来那种基于道德产物下的楷模小学生,而是遵循着自然规律而形成的道德素养,这种方式将成为更成功和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也不能否认在现实中,使用这种方式也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小学生的时候,要能够积极地暗示学生其中积极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在德育过程中需要表现出来的适度的激励机制。

二、完成意识形态领域的适度化

因为现阶段的小学德育中出现了过度表扬学生的趋势,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位完全意义上的人的理论,使人性价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都发挥优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要保证自己的教育角度能对学生施加足够的影响,从而让小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权力,这种粗暴的道德教育掠夺使学生对意识形态的宣传无法实现真正的意识与行为上的统一,教育机构可以在教育者认清当前的道德教育的前提下形成意识形态的教育,例如:当前小学生的一种进步的表现就是加入少先队,这是一种对现代的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与顺从,也是一种人们从众心理的表现,但是经过多年,这种教育的顺从性,使这种意识形态教育表现得非常成功和根深蒂固。也正因如此,一些无意识加入或不想加入少先队的小学生就被孤立了起来。

三、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现在很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分数成为教育中的重要砝码,要克服这些以为教学是硬道理的思想,将德育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不能只看升学率,育人的主要的任务还是要加强德育,让正确的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德育理念,让德育与智力教育都走上正轨,学校在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分数,学生的思想才是决定他们一生走向的重要砝码。因此,理顺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要建立健全德育教学制度,由专人负责,形成共同管理的良好的局面。同时建立健全小学校园内的德育工作例会、学生管理、表彰奖励等制度,打造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只有德育教师队伍成型了,学生的思想觉悟才能提高。德育的一部分是普法工作,因此学校可以请一些法律工作者作为辅导员或志愿者,帮助小学生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德纪意识,使他们的健康成长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9).

小学范文篇4

在传统教育中育人

坚持开展“三会”(晨会、班会、队会)一话(国旗下的讲话)。笔者有幸参加过实验一小的升旗仪式,那壮观的场面,那动人的情景,至今仍在脑海里回荡,久久难忘:雄壮的国歌声中,2500多名身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小学生,排着整齐的方阵,高举右手,庄严地向着冉冉升起的国旗行队礼;2500多条红领巾象2500多簇火苗在他们胸前跳跃,燃烧。这样的升旗活动在麻城一小坚持了13年,庄严的场面、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树立起热爱社会主义、坚信党的信念,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一小少先队有三大工程、六大基地,即红领巾储蓄工程、扶残助残工程。希望工程;革命传统基地、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交通法规教育基地、少年军校、法制教育基地、双学双优基地等。

学校充分利用这些阵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育人活动。

实验班学生徐莲腿有残疾,上学不便,同学袁先莉主动背着她上学、回家,几年来风雨无阻,班上同学得知徐莲家庭非常困难,家中仅靠一个老奶奶拾废纸维持生活,全班同学自觉行动起来,同学们纷纷将各自拾的废纸积存起来,每星期送一次给徐莲家,一直扶持到徐莲读完初中。1989年,湖北省残联发文,授予该班“抚残助残小工程集体奖”,袁先莉还被省政府、省军区、省民政厅、省教委四家联合评为“扶残助残小模范”。

在“希望工程”助学活动中,实小学生积极捐款捐物,几年来,学生先后向“希望工程联谊单位”----木子店镇小学,捐款2500多元、衣服1200多件,学习用品5000余件,号鼓队设备一套,合人民币15000余元,扶助了近30名失学少年重返校园。

麻城是一块浸透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学校利用老区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987年以来,一小聘请南下干部、50年代麻城老县长李继尧等任校外专职辅导员。结合形势坚持每学期5次在麻城市烈士陵园,鄂豫皖黄麻起义烈士纪念碑等地向师生宣讲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事迹;同时组织学生到京九铁路麻城火车站、湖北汽门厂等单位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定期开展国情教育,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国情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成长

在开展传统教育的同时,实验一小还十分注重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学校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学校十年如一日坚持“3·5”植树活动;在“双学双优”活动中,同学们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垃圾,擦洗护栏;有的还在交通警察叔叔的指导下,学做小交通民警,帮助维持交通秩序;许多学生还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上一些日常用品,到福利院、光荣院、军烈属家送温暖……在实践活动中,学校少先队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文明新风”、“学徐洪钢,争做优秀小市民”,“学赖宁,争做红花小少年”等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典型,开展学校“十佳少年”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学有所依,做有榜样。

针对校园卫生清洁难保持,一小适时地制订了学校环境卫生管理细则,组织安排三至六年级每个中队轮流值周,负责校园卫生,使周校园变了新样。

在养成教育中成才

近几年,麻城实验一小推行了“五星升级”激励机制,抓养成教育。重点开展“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实践活功;手拉手互助活动;启明星科技活动;百花园艺术活动。

在“五自”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自学,自理能力有了提高,如今,一小低年级学生学会了整理书包、穿衣扣扣子,正确刷牙;中、高年级学生自己会叠衣叠被、还会整理教室、房间;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增强,三年级学生蒋云涛智抓小偷的事迹在麻城传为佳话。事情是这样的,1992年秋,一小请来了市法院的叔叔来校上“摸拟法庭”课,几天后,有小偷上云涛家偷东西,放学后的小云涛发现家中有贼,他并没有惊慌失措。想到法庭的叔叔讲过的抓坏人的故事,小云涛灵机一动,悄悄地将家门反锁上,并迅速到附近派出所报案,公安民警当即抓获了这个小偷。事后,公安机关表彰了蒋云涛机智勇敢抓小偷的行为。

“五自”实践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在学校“自理能力对抗赛中”,到场的家长乐得合不拢嘴,认为学校把他们的“小宝贝”盘成了大器!

小学范文篇5

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都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小学合唱要选择相应的合唱作品

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活跃校园文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好的并且合适的合唱作品便成为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

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阿塞拜疆民歌《我的小鸡》、《卖报歌》,活泼轻快的《铃儿响叮当》、《放风筝》,而中高年级则相应难度增加,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春天来到田野上》、《太阳出来了》;而初中的孩子则应该增加一定的难度,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赶牲灵》、《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等。

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态。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理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合唱歌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欣赏是合唱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应加入中外合唱作品欣赏,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及声部间的层次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对合唱的感知能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声音优美协和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合唱作品的过程中应着重从作品的思想感情、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美中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使学生掌握合唱中的和声美以及多声部合唱的音响效果,体验音乐所蕴涵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投入合唱作品情境中。

四、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划分声部

人的声音先天有别,只有顺应它去训练,演唱水平才会提高,否则会损伤嗓音。在合唱教学中简单地把全部男声划分为低声部,全部女生划分为高声部的做法是不妥的。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音色丰满厚实的为低声部。在音域上,在C2以上的为高声部,唱低音较易的为低声部,位置较高的为高声部,胸腔共鸣好的多为低声部,年龄较小的宜放在中低声部,年龄较大的则放在外声部。从和声理论上讲,低声部是四声部的外声部,与第一声部同样重要,从声音角度讲,童声的低音区本来音量就小,因此要增强外声部,最好挑嗓音条件好的学生来充实低声部。

五、对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

小学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德育;小学班干部;竞选行为;小学生德育发展

1引言

小学德育指小学阶段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正面、积极的言语、行为示范,对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冲击,进而引发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教育活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生的思想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小学德育与小学竞选行为进行了实质性分析,并拟出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竞选行为起着基础性作用。

2小学德育的特点

2.1小学德育的主导性

在学生学习德育活动中,学生是道德认识与发展的主体,德育影响和教师是客体,教师是德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小学阶段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社会的影响,在掌握道德、法纪、心理、思想等知识方面与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小学生要想认识和了解世界就要学习说话和写作,要想创造和感受世界就要运用语言去描绘和指称。而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学习语言的过程,正通过这一过程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相互沟通。在小学德育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传授道德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感受到这并不仅仅是语言中和单纯事物的反映,更是生活的德育和能被理解的德育的存在。通过教育者语言的指导和熏陶,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在学校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制定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的教学策略,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为小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通过发挥小学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了解学生、唤醒学生,缩短了德育“现实”与“虚拟”的情感空场。

2.2小学德育的基础性

小学德育以文明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及五爱情感教育为重点内容,德育内容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和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出发。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小学德育以培养小学生养成基本行为道德规范为出发点,与青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人性发展的学龄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学习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小学德育的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从青少年儿童所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为根源,促使小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一阶段德育的知、情、意、行的要求,使小学生充满自信,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3小学德育的集体性

科尔伯格提出的“公正团体法”是指通过对道德环境中的道德气氛、隐性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塑造、推动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与成人在一起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在一起的时间逐渐增加。同伴间通过明确或是暗含的规则来影响他们的成员,例如遵守怎样的规范等。小学生通过遵守同伴群体的行为规范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假如一个群体倡导的是反社会行为或者是不良的道德时,就会通过同伴群体间的道德氛围或规则影响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品质。此外,同伴的交往也影响着竞选结果。小学德育通过塑造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集体的教育环境或开设有关团体精神的课程,促使小群体形成利他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小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小学生竞选行为的本质性内涵

小学生竞选,是小学生社会性发展、自我角色认同的表现,也是维护班级集体荣誉的体现。通过肇庆市城市及郊区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3.1小学生竞选的基本情况

班干部的内涵是奉献、义务和责任,但选择班干部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服务同学的意识。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竞选班干部不仅仅是“优秀”的标准,更重要的还有责任,尤其是集体意识。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受到外部动力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61%小学生曾担任过班干部。在竞选方式上,城区小学的班干部多数通过同学们选举推选出来,而乡镇小学则多数由老师指定。据调查,约75%的学生会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竞选班干部,这类学生更适合当班干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伦理学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奉献,就在应该奉献、必须奉献之中揭示善的涵义。”因而班干部对小学生而言就是奉献最好的体现,他们向往成为班干部,更多的是为了班集体而奉献自己。

3.2小学生竞选的动机

进入小学之后,儿童受外界影响,会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个优秀小学生的评价标准,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小学阶段中,小学生追求成为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而班干部在小学生眼中无疑是“好孩子”的代名词。所以大多数小学生会根据这一标准,从而产生当班干部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正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是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好坏是非,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产生错误的追求。因而当问到“您想当班干部的原因是什么?”时,回答“想获得成就感”的学生占34%,回答“想得到老师的重视”的占27%,回答“父母渴望”的占21%,而回答“身边的朋友是班干部”的有13%。由此可见,小学生竞选的动机多数是为了获取成就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赏,而不是真正为班级服务。他们认为当上班干部对自身有利,所以把当班干部看成是于自身有利的事,忽略了班干部的本质和它的存在意义。此外,因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有小部分学生会因身边的朋友是班干部而萌生当班干部的想法。小学德育的集体性促使小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相似的品质和追求。

3.3小学生竞选的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小学生竞选的动机与班干部的内涵不一致,但是当问到“在班干部竞选期间,您希望您的父母能帮助您什么?”时,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我要靠自己的努力”。由此看出,小学生争当班干部纯粹是为了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小学生,而并非向往权力。过半数学生认为当上班干部的好处是“能锻炼自己”,可以看出班干部的形象在小学生的眼中仍是正面的。身处于集体中,以集体来规范自身,逐步形成以集体为主的价值观,因而有大约42%的班干部能实事求是地为班集体服务,在班级管理中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希望发挥所长为集体服务,而这样的班干部是最令人满意的。透过各种关于小学生竞选的报道,许多人都会认为很多儿童是因为班干部背后的权力。但是调查发现,92%的小学生并不认为通过送礼获得支持是正常的行为,反而会喜欢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支持。小学生对成为班干部的向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班干部竞选中奉献、公正、责任等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4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竞选行为的作用

4.1对小学生竞选目的的作用

依照科尔伯格理论,处于习俗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其中,寻求认可定向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为根本。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基于以上认识,研究可见,小学生竞选班干部的行为实则为社会化的过程,即尊重一定的参选规则,竞选班干部一职以满足班级、父母、老师或自身的需要。在小学德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多运用游戏渗透德育知识,但是如果教育者过多地将没有正面的引导价值的社会现象渗透到德育课堂中,仅给予“适者生存”的解释,则会导致小学生在班干部竞选时产生“榜样”作用,将导致小学生在班干部竞选过程中产生自我利益的获得大于服务他人的认知的形成。在小学学习的黄金时段,青少年儿童开始从思想上逐步走向成熟,积累各种科技文化知识,形成了基本的价值观。中国小学德育纲要培养目标是小学德育在实施过程中须贯彻落实的。为此,小学校园要发挥其美育功能,建立合理的校园文化组织体系,既要培养青少年儿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要防止培养目标落实出现“空洞”。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建设完善的指导体系。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以学生为特色的主体性活动。基于小学德育游戏性是日常生活的表征这一特点,教育者在践行小学德育内容时,创设各种竞选游戏情境,将学生引导到具有一定氛围的游戏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小学生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超于功利的审美状态,在遵守游戏规则、相互合作的观念下促使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使得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培养青少年儿童具有分辨利他、功利现象的观念和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班干部竞选目的。

4.2对小学生竞选行为的作用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小学德育的基础性为小学生竞选班干部行为提供了行动指南,它促使小学生的竞选班干部中展现其自身热爱集体,在集体中团结互助、热爱劳动、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并在竞选过程中展现自身良好的意志和品格。学校实施德育受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指导,培养小学生所必需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在小学生班干部竞选过程,学校德育发挥其作用,正确的学校道德教育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行为表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判断是非的。此阶段,小学生不具备自主选择与决策的能力,参与班干部竞选时会表现得缺乏主见,以他人为行动标杆。此时教育者应该与受教育者对话,在对话式教学中,使得双方对世界的认知真正融合,在校园中教师通过语言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情感上的熏陶,促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情景交融,习得道德知识、升华道德情感,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反作用于竞选行为中,在班干部竞选中实现自我,体现人性的价值与尊严。而处于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他们对正误的判断更多的是依赖行为者的内部意图,而不是客观结果本身,这种为儿童自己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此阶段的小学生已经能将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要求”①,在竞选中通过内化的小学德育要求对自己的竞选行为做出判断和修正。

4.3对小学生竞选结果的作用

德育作为竞选行为的思想根基,从本质上对小学生竞选班干部的动机以及行为产生作用。杜威指出:“一切教育都能塑造智力的和道德的品质,但是这种塑造道德工作在于选择和调节青年天赋的活动,使他们能利用社会环境教材。而且,这种塑造工作不只是先天活动的塑造,通过活动进行塑造。”②教育离不开实践,道德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通过具有复杂性的、连贯性的实践,人实现自身的超越。实践是一种社会互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交往对德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是在交往中进行的,即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中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途径。此时,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儿童与同伴交往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加,德育在同伴交往中实践,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德育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竞选的结果和当选者的道德认识,从而“掌控”其意向发展方向。例如,以与其的亲密度来判断班干部竞选的候选人,这会使得竞选结果偏离利他的轨道。此时,小学德育应该践行其集体性,在校园德育文化中对各种群体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熏陶;选择和安排好学生的活动,贯彻主题性原则,使活动成为学生自愿参与的活动以促使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群体中产生积极的、利他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规范。同时这些影响的发生脱离不了环境的作用,随着小学生当选班干部能够向积极方向发展,家庭、学校、社会,作为德育教育的三大系统,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学生基于德育的竞选行为的基础上,三者应加强教育理念联系,坚持育人方向,形成教育合力。政府积极弘扬奉献精神,推广关于公平公正意识的公益广告,社区张贴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学校与家庭坚持“家校一体”的教育方式,动用有利的教育资源,调动积极因素,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班干部竞选思想———积极参与竞选班干部,怀着公平的意识参与竞选,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提供有利条件。

5结论

德育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竞选行为深受德育的影响。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道德水平较低,学校和教育者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影响群体渗透德育,使小学生勇于承担当班干部的责任,锻炼自己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由此使小学生在参与竞选中树立公平意识,培养合作、学习、服务、奉献精神。

作者:露舒 蔡文欣 甘楚君 吴敏娜 郭佩杭 单位: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石兰.学校德育最优化整合的实践与理论[M].上海:百家出版社版社,2001.

[2]王维娅.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8-1.

[3]刘在花.莫让“官本位”思想玷污小学生[J].中国德育,2012-12-08

[4]朱树忠.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教育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5](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29.

[6]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范成树.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9]詹万生.和谐德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小学范文篇7

一、学习目的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创先争优的活动部署。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好理论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同时更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决实际问题为工作目标,不断创新学习模式,凝心聚智做工作,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基础。

二、学习内容

通过自学、集中学习、学习辅导和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保证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2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

严格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各项政策规定。学好用好《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3认真学习掌握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进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4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及时、深入的学习教育部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积极承担各级课题。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岗位必备知识的业务学习,不断丰富知识积累,拓宽学习领域,强化业务素质,提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领导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做科研型领导。

深入持久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公民道德实践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5坚持学习、贯彻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道德素养和文明水平。

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高尚师德风范,6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学习措施及要求

小学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切实抓好学校平安工作,认真履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稳定压倒一切”和“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加强建设、严加防范、树立信心、确保稳定”工作方针。确保师生平安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努力杜绝一切因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平安责任事故,消除学校平安隐患,使师生有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全体师生中树立平安观念,通过平安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平安责任,强代平安管理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各项平安制度,并狠抓落实,促进规范管理,消除平安隐患,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力争本年度不发生平安事故,致力打造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

三、具体措施

1成立平安工作领导小组:

落实“一月一查”制度,主要职责:全面排查学校校舍平安隐患。主要是校舍、学生活动设施、消防平安、饮良卫生安全、消防及用电安全、危险品平安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并形成书面演讲。

负责学生平安教育工作,各班班主任协助学校平安工作。提高学生平安意识及课间午休本班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促进规范管理:2建立健全各项平安制度。

促进学校平安工作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平安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平安工作,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熟记于心,并狠抓落实。

实行来客来访登记制度,1加强门卫制度。严禁来访者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校园;严禁校外机动车辆(含摩托车)未经允许进入校园;要在校门口设立警示牌;值日教师要及时开关校门。

学校根据学生住址分路线,2学生放学由教师护送制度。行政班子要深入一线,掌握好分管路队的情况,依照“谁分管,谁负责”原则,处置各种突发情况。各路队责任教师放学后要第一时间到各自的路队去,整理队伍,清点人数,并填好护送日志,队伍行进中要做到有形有序,注意路队平安及各种突发情况并作妥善处置,重大情况或不能处理的情况要上报所分管的行政人员。不得随意请假或缺送,确因有事请假的要演讲所分管的行政人员,由行政人员代送。行政值日、值日教师、少队干部要注意站队时的纪律,对追打戏闹、打架、玩危险品等现象要及时制止,并作扣分处理。

特别要注意学生攀爬栏杆、后窗、篮球架、旗杆台、溜滑扶梯、禁区玩耍等现象,3建立“一日平安惯例”和“月报告”制度。各班班主任对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课间、午休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实行行政值日、值周教师、值日教师“一日平安”负责制。要防止打架现象的发生,发生重大流血事件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月报告表”于次月5日前报中心小学总部。

学校每学期至少在期初、期中、期末组织三次,4建立平安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平安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工具,充分发挥集会的功能,全方位对学生宣传,渗透平安知识,提高学生平安意识。各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平安、饮食卫生及污染病预防、防火、防触电、防溺水、校内活动平安及生活中各类平安教育等,提高学生的平安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要负责与学生家长签订好《平安防范责任书》并及时回收上交学校。平安课科任教师要上好,要教课,不得将其上成自习课或其它课,发现一例将从严处罚。

须报主持和主管学校平安的校长批准,5集体外出活动申报制度。教师要组织学生集体外出。不得擅自组织学生集体外出,否则后果自负。严格控制集体外出人数和次数,若确实需要集体外出,必需落实专人负责,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科任教师要妥善处置并及时向校长报告。2课余出现平安事故应及时向时政值日、值日教师演讲。3若出现重大平安事故,6平安事故演讲制度。1若上课时间出现平安事故。由校长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考核结果直接记入教师当年档案。对发生事故的责任人不评优、不晋级;对因官僚主义、玩忽职守而酿成重大平安事故者,7平安工作考核制度。学校每学期对各班各位教师进行平安评估、考核。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和刑事责任。

科任教师为该课时的直接责任人。8平安责任分工制度。学校校长为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平安的校长有分管责任。班主任为该班的平安工作直接责任人。

9其他平安注意事项

小学范文篇9

关键词:形象思维能力;小学生空间;数学形象;数学联想;数学想象

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联想意识,激活学生解题思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策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逻辑和数学等概念分析研究思维的发展过程,建立了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发展是认知模式不断变化、不断重组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开辟新的路径。

(二)认知心理学的表象加工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表象不仅是信息储存的过程,更是信息加工、改造和重组的过程,也是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根据认知心理学对于不同物体在表象加工上的不同处理可以看出,数学上的一些东西不仅可以在人的头脑中进行存储,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加工重组,这样便会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这对于人们研究形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二、培养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充实学生数学形象的教学策略

1.丰富直观演示课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图片、模型、实物或电教方式,把抽象数学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感性认知材料,让孩子们对数学知识能够可见、可触、可感。比如在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先把两张圆纸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看到两个圆大小相同、面积相等,随后把其中一张圆纸剪成两个半圆,再把其拼接成一个长方形。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眼观察,再加上头脑中的想象,圆面积计算公式就不难掌握了[2]。2.强化实操训练形象思维力的形成与训练,离不开学生的手脑并用。结合学习内容动手操作是学生形象思维力提升的必要途径,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比如,让学生折纸飞机,制作简易教具等,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空间概念。3.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研究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工具。数学无处不在,蕴含于社会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数学之美。例如,用天平称东西,测量树木的高度等。

(二)引导学生数学联想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数形结合(1)线段图形与数有这样一道数学题:“瓶子里装着一种药水,把水量加到原来的2倍后和瓶子一起称重500克,药水再加到2倍后和瓶子一起称重900克,问原来药水的重量以及瓶子的重量分别是多少克?”(以下称例题1)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一时不知如何下手,此时如果教师画一幅线段图(如图1所示),借助该线段图,能够直观地把题目已知条件和待解决问题用图形语言呈现给小学生,凭借直观形象线段图,学生离问题的解决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图1例题1解题示意图(2)平面图形与数借助平面图形呈现数学中的相应数量关系,以直观形象的二维空间帮助小学生把握对某一事物的整体认知。如将某种形状的图形的边长扩大2倍、3倍、4倍,要解决边长扩大相应倍数后,其面积扩大的倍数。教师如能通过展示平面图形让学生来观察它的边长变化所引起的面积变化,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一定更加深刻,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以后利用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3)立体图形与数以例题2为例,已知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求若把其长宽高分别二等分后切成的8个小立方体的总表面积[3]。和上一个教学案例一样,如果教师仅从数字层面分析如何解题,学生可能会一筹莫展。拿到题目后,教师可以画图(如图2所示),引领学生利用图形进行逻辑推理,学生很快就能茅塞顿开,化繁为简。2.引导学生整体思考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对一个知识点孤立地组织教学,在学完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点后要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如学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出示以下梳理归纳图(如图3所示),以直观呈现所学相关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由于数学知识具有相互关联性,教师必须形成一张包含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图,并能够尽可能合理地解释网络图中每一个知识点之所以在某个特殊网点上的逻辑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生动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更适合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发展数学想象的教学策略

小学生通常凭借对具体事物的观察获取直观感知,这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息息相关。为了引导小学生借助一些生活经验对事物形成新的表象,教师可以开展些许数学想象活动,把对小学生的想象活动的训练穿插到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这对于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发展与提高来说是良处颇多的[4]。1.创设情境,进行再造想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可以把乏味无趣的数学变得充满趣味和意义。它不仅对小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的抽象性有帮助,而且对增强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也是有诸多裨益的[5]。以“鸡兔同笼”经典数学问题为例。首先,让孩子们把眼睛闭上,幻想一下自己是一个魔法师,手里面有一根魔法棒,轻轻把魔法棒挥一挥,奇迹的一幕发生了,所有的鸡都飞在半空中,而所有的小兔子也都用两只前脚站起来了。在教师如此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且效果明显。2.一题多解,发展创造想象很多数学问题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运用创造性想象,灵活运用多种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6]。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设法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想象举一反三,寻求一个题目的多种解法,使得数学学习事半功倍[7]。当然,教师引导小学生开展数学创造性想象活动应当注意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这里,必须强调如下两个方面:(1)小学生刚接触平面几何的概念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空间形式关系。学会在头脑中建构空间观念,让小学生在学习空间几何知识的时候不会那么吃力。这样,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就会应付自如,避免出现面对问题时无从下手的尴尬场面。(2)对于规则类的知识与应用题的课堂学习,要引导小学生依据问题的条件之间的关系构成,思考相对应的数学图式,然后再使用数学符号进行说明,利用已有的数据结构进行推理运算。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具体的示例运用想象进行抽象概括,以此类推出一系列等式,就像6和5的和与4相乘,其实就是6和5分别与4相乘,然后把两组的积加起来。接着把现实的数学语言加工为抽象的数学语言,进一步再假设为恒等式,引导小学生依据这个恒等式分析与组合数据,这样便可以获得简算的效果[8]。

三、结语

众所周知,逻辑思维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很多老师或多或少在训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而在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虽然教育理论界给予普遍关注,但就如何正确把握形象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选取何种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言,人们还是缺乏充分的认识,且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和套路。需结合小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实际,个性化“私人订制”式探寻最适合的教学策略改革新路径。

参考文献:

[1]耿慧英.高中数学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37.

[2]董晶晶.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23.

[3]陈涛清.小学数学几何直观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05):45-46.

[4]李杰红,丁玉梅.形象思维与大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6(01):5-6.

[5]戴维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8-19.

[6]吴倩倩.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9):91-92.

[7]张庆红.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7):214.

小学范文篇10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小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