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4:17:41

现代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1

在全省深入开展抗震救灾,全力抓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内江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重灾区尽力挽回损失,轻灾区尽力多作贡献”的要求,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及时召开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大会,把工作动员部署到乡镇,既体现了内江市委、市政府对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高度重视,更表明了内江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市的坚定决心,必将有力地促进全省畜牧业重灾之年不减产不减收目标的实现,推动内江畜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内江市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努力探索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内江出栏生猪425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3%,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每次到内江调研,我都能看到内江畜牧业的新变化、新进展。在此,我代表省畜牧食品局衷心感谢内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关心重视和付出的艰苦努力。借此机会,我就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谈四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省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省畜牧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9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741万吨,增长5.16%)、186万吨和65万吨,同比增长6.06%、8.62%和5.45%。畜牧业总产值19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5.3%;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131.5元,是继我省劳务经济后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畜牧业在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今年,我省多灾频发,继年初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后,又遭受“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害。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全省畜牧兽医系统特别是灾区广大干部职工,出超常之力、尽超常之责,扎实工作,推动了全省畜牧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0%、7.10%和5.9%;畜牧业产值835亿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增加97.47元,同比增长20%。

当前,我省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推动和长期积蓄的内在力量驱动下,我省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一是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加工用途不断拓展,农产品需求总量较快增加、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但受资源短缺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制约,主要农产品供求趋紧的格局正在形成,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人口结构加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问题逐渐突出,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同时并存的特征逐步显现,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三是随着统筹城乡力度加大,城乡关系和利益格局正进行重大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四是随着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融合不断加快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稳定的因素复杂多变,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保障市场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重大变化,既给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必须从我省实际出发,坚持把建设现代畜牧业作为切入点和发力点,坚持走一条符合省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

二、把畜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

党的十七大在反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明确提出了与之配套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等五条具体道路。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省委、省政府作出“要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畜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跨越,在全省掀起一场畜牧业现代化革命”的重大部署,并在眉山、资阳、遂宁三市先行试点,以推动我省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

(一)把畜牧业作为突破口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普遍规律。发达的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优先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比较效益好的养殖业,是一个带普遍性的规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70%左右;二是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在3∶1以上;三是农产品的商品率在50%以上。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畜产品产销大省。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畜产品加工产值和生猪等主要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我省已进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

(二)我省人多地少、资源紧缺必然选择畜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突破口。人多地少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也是我省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条件和最大制约因素。加之我省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弱,农业现代化受资源、环境等约束的问题十分突出。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对土地规模、土地质量等因素的依赖程度较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高。同时,畜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可有效缓解人增地减的矛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推进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是我省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统筹城乡发展迫切要求建设现代畜牧业。我省是畜牧业大省。长期以来,生猪和水禽存出栏、肉兔出栏、蜜蜂存栏及肉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发挥我省畜牧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建设全国一流的畜牧资源开发基地。充分利用畜牧业承农启工,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辐射城乡经济能力强的特点,建立现代化的畜产品加工及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群,打造畜产品深加工基地,带动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促进县域工业发展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城乡经济的互动互补,推动西部经济高地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做大做强畜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迫切要求建设现代畜牧业。在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实现持续增收,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我们既要利用我省气候温和、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禽养殖的自然条件,又要发挥畜牧业自身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独特优势。一是畜牧业覆盖面广,不同地域的广大农户都可以通过发展畜牧业增加收入;二是畜牧业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畜牧业与种植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可以使粮食转化增值,又可以利用畜禽排泄物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降本增效,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大力建设现代畜牧业,加速畜牧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由数量扩张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并举的转型,成为我省做大做强畜牧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五)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国际竞争,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竞争。随着入世的五年保护期结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水平最低和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技术壁垒限制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日本、欧盟对进口猪肉的检测指标已从过去的25个大幅增加到410个。巴西等新兴生猪生产国也悄然崛起,以每年出栏增加20%以上的速度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并将俄罗斯等我国传统市场作为其主要出口国。我省年出栏生猪总量约占全国的1/8、世界的1/20,猪肉平均价格比国际市场低30-50%,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附加值不高,在完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牧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四川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紧迫任务。

三、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点

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与传统畜牧业相比,现代畜牧业在内涵、功能和定位上均有新的变化。一是内涵的变化。由传统的养殖生产环节变为按国内外大市场要求配置生产要素的畜牧业,是商品经济的畜牧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过程。二是功能的变化。由满足温饱变为适应生活质量的提高,符合营养、生态和安全的要求。三是定位的变化。由家庭副业变为支撑农业经济、保障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点,立足我省农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山地丘陵为主、农民增收问题突出的基本省情,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走分散饲养为主的传统养殖方式是不行的,照搬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在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上的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的路子也是行不通的,根本的努力方向在于加大对传统畜牧业改造力度,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坚持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市场开拓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之路。在发展理念上,用抓工业的理念抓畜牧经济发展,以抓市场的理念促进畜产品流通;生产方式上,大力发展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发展方向上,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走外向型畜牧经济之路;产业结构上,走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基地发展规范有序、产业经营形式创新的发展路子。

四、发展现代畜牧业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的规划是最大的节约,落后的规划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投入只是整个生产当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从整体效益来讲,意义却非常重大。规划要着重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科学布局。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畜牧业发展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二是合理规划区域载畜量。对适养区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数量,科学规划布点养殖小区(场)。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在发展养殖小区和推进一村一品的建设中,推进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在稳定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推进乡村两个文明建设。

(二)坚持适度规模。规模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效益在规模。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带来深刻影响,要提高畜牧业比较效益,保障有效供给,加快推进饲养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是指单个场(户)或一定地域的畜禽养殖量实现规模化生产。当前的规模养殖无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由业主投资的单个饲养场的大规模养殖。二是在一定区域内实行统一标准下的基地式分户饲养。从四川农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山地丘陵为主的基本省情出发,第二种方式的规模养殖,更易在全省推行,更能让千家万户农民受益,能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必须按照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周边农作物和土地对畜禽废弃物的消纳能力,力求适度规模而避免盲目贪大求洋。盲目贪大,则会带来环保隐患;盲目“求洋”,则投入大,运行费用高。只有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才能走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坚持种养结合。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养殖小区,普遍面临用地紧张,动物疫病控制和养殖排泄物污染等难题。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径,是妥善处理和解决畜牧业发展难题,建立农业生态平衡体系,实现农牧双赢的最佳途径。一是有利于解决养殖用地问题。相对于种植业而言,畜禽养殖受土地质量约束较小,发展规模养殖,各地可根据规划,充分利用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建养殖小区(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规模养殖用地紧张的问题。二是有利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生态养殖小区利用山地丘陵,加之自繁自育,就地就近供应仔畜禽苗,能起到自然防疫的屏障作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扩散。三是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农牧结合的空间相对比较大,有利于种植业减少化肥投入,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有利于养殖业充分利用农作物,用青绿饲料喂养畜禽,改善饲料结构、丰富饲料营养,增加鲜味,降低养殖成本。四是有利于消纳养殖场的排泄物。把养殖业融入农、林业中,形成猪—沼—果(林、草、菜)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畜牧业发展成败在防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始终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畜牧业必须是可以被控制的,控制的重点首先在于对疫病的控制。疫情风险是畜牧业最大的风险,一旦发生疫情,就会严重威胁人的健康,严重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带来严重而持久的打击。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已经由生产性、技术性问题演变成为社会性、政治性问题,甚至是全球性的问题。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牢固树立抓动物防疫工作,就是抓畜牧业发展、抓农民增收的观念,把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常抓不懈。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更要重视平稳时期的预防;既要做好季节性集中防疫,更要注重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五)坚持产业化经营。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质是畜牧业工业化。实践证明,没有具有强大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就没有发达的畜牧业,没有畜牧产业化,就没有畜牧业现代化。在生产总量增长到一定阶段,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必须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建设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最大限度吸引承接省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转移畜牧业,吸引省内二、三产业社会资本向畜牧业规模养殖和加工业转移,发展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订单、“寄养”方式、二次返利等形式,与农户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新机制,努力实现家庭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千家万户生产与千变万化市场、培育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致富的有机结合。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2

为深化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现结合全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机制为轨道,以利益联结为核心,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适度规模、标准养殖”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实现“四个”转变(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实现从追求数量到提质增效的转变;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努力实现由一家一户散养向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的转变;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从个体发展到组织化生产的转变;重视污染防治,推进循环发展,努力实现从注重发展向发展与生态整体推进的转变),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二、发展目标

年,全市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增加260元。奶牛存栏达到7.5万头,年产鲜奶2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比上年增加10万头以上,肉兔出栏比上年增加150万只以上,肉鸡出栏比上年增加450万只以上,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6%。畜禽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1。无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立足全市实际,稳定发展生猪,重点发展奶牛,大力发展肉鸡肉兔,全面发展肉牛、肉羊、鸭鹅鸽等,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今年,重点发展林下养鸡,按照“龙头带动、订单生产、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发展原则,注重培育示范点,扩大辐射面,力争全年出栏林下养鸡1000万只。

(二)着力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在畜禽品种改良、科学养殖、防疫治病、提升饲料品质、提高产仔率和存活率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鼓励发展特色养殖,引导发展观光畜牧业,着力在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切实把畜牧业的发展转变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让农民群众在养殖链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着力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大力支持农户发展年出栏生猪50—500头、肉牛15—50头、肉羊50—300只、肉鸡5000—20000只、林下养鸡1000—5000只,存栏蛋鸡1000—5000只、存栏奶牛5—20头的适度规模养殖。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畜牧业,形成一大批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和养殖专业乡镇,不断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全市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6%。

(四)着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根据不同畜禽品种的特点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严格执行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标准,建立和完善饲养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全市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扎实推进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推进养殖基础设施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化,做到树立一个示范场,带动一片场户,培训一批骨干,提升整体实力。结合产业特点,创新联结机制,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与市场对接、与龙头企业联结,走市场化生产联结的路子,把畜牧业产、供、销各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切实解决农户在养殖链上的弱势地位,实现养殖业生产关系的再造。

(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带动能力强、带动范围广、带动实效好的龙头企业和业主,使每个畜(禽)品种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带动。以金锣、新希望、玉泉、碧海等生猪加工企业为龙头,深化技改,不断发展精深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稳定生猪生产,推进生猪产业基地建设。鼓励蒙牛、新希望、菊乐等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自建、参股、借支、垫支和托管等方式,建设可控奶源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继续培育壮大温氏、强发、永祥等肉鸡龙头企业,增强幅射能力,促进肉鸡集约养殖和林下养鸡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九升等肉兔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使全市肉兔产业有一个更大发展。

(六)着力推进畜禽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支持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组建的互助性专业合作社。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严格审批登记,严格清理规范专业合作社,防止由龙头企业(业主)主导操纵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不代表农民利益的做法,防止为套取财政资金补助而成立“空壳合作社”、“挂牌合作社”、“翻牌合作社”,以规范促进发展。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联结机制,发挥专业合作社连龙头、接市场、带农户的作用,着力建构紧密的利益风险机制和产销联系机制,促进各主体利益共享、合作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七)着力推进畜牧业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紧紧围绕畜牧产业链招商,承接畜牧产业转移,推进畜牧业项目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创造优良发展软环境,促进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效益好的畜牧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全年现代畜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面积达60万平方米。

(八)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防疫优先原则,按照“应免尽免、监测监管、综合防控、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畜禽应免密度达100%,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稳定控制。进一步推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和动物疫病防控标准化建设,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与应急演练工作。强化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防控技术的培训普及,实现重大动物疫病的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做好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认真开展狂犬病防制、动物血防和奶牛“两病”监测、净化工作,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积极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认证工作,不断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3

一、“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镇处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狠抓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及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大重点,保持了全市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截止到年底,全市实现大家畜存栏22.15万头,比年增加了14.4%,羊存养24.19万只,比年增加了24.7%,家禽存栏1433.52万只,比年增加了16.4%,生猪存栏55.82万头,比年增加了54.6%,生猪出栏100.76万头,比年增加了61.2%,肉蛋奶总量达到29.83万吨,比年增加了30.7%,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1%,畜牧业产值、肉蛋奶总量等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畜牧业养殖方式发生明显转变。5年来共争取生猪和蛋鸡等各项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80处,生猪、蛋鸡标准化饲养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组织8家企业参加了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其中部级1家,省级3家,市级4家。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品牌建设,共有9家11类产品通过了省、国家无公害畜产品和产地认定。大力发展生态环保畜牧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生态发酵床养殖场(小区)40余处,生态发酵床总面积达到10万多平方米,年可出栏生猪20余万头。136家畜禽养殖场建设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一大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起点高、规模大的内外资龙头企业陆续落户我市,如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新加坡新雅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6万头的韩国新青峰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新希望琴牌乳业、鑫盛联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20余家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市畜牧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辐射带动了全市生猪、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继兴起。截止到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户已达到869家,涉及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羊等十余个品种。饲料兽药等相关配套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目前共有兽药生产企业6家,饲料生产企业26家。扶持和规范了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40多家,涉及生产、加工、运销等多个领域,包括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特种动物等10多种畜禽,发展社员2万余人,其中和美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157户,涉及、诸城、高密、等四个县市,共收取股本金56万元,仅存养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就达90家,占社员总数的57.3%。合作社成员存养能繁母猪总量达到5600头,年出栏育肥猪达到12万头以上。

三是畜禽良种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种畜禽场由“十五”期间的4个增加到23个,存栏种畜禽13万头套(只),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种畜禽1020万头套(只),优质种畜禽精液数量20万支(份)。在全市建立了16个家畜改良站、配种站、输精点,拥有人工授精员、配种员队伍70多人,自2008年开始实施高产奶牛冻精细管和生猪良种精液补贴项目,共使用推广使用高产奶牛冻精15300万支,完成奶牛改良7650头。推广良种猪精液45万份,与配母猪11.25万头,良种猪人工授精推广面达到了75%以上。全市牛、羊、猪、鸡的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了84%、80%、96%、97%。黑猪地方良种得到了迅猛发展,2007年,在铺集镇由民间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黑猪繁育基地,现存栏黑猪4000余头,并在、、济南等地成立了5处专卖店,黑猪猪肉产品售价高达80元/公斤,并带动了全市黑猪的大发展,黑猪品牌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在全市811个行政村统一配备了505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每1-2个行政村1名,每人每月300元的误工补贴纳入了和两级财政预算。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由原先的10处增加到12处,根据养殖分布情况每1-2个镇设一处,每处4-6人,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2007年开始对全市10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总投资280万元,每处建设面积35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60平方米,每处配备一辆执法用车,彻底解决了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局面,基层站的规范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并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兽医实验室监督评审,在全国县级实验室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又争取国家扩大内需资金150万元,为疫控中心和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配备了化验仪器设施,全面提升了动物疫病检测能力,市、镇、村三位一体的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狠抓免疫与预防,全面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春、夏、秋三次集中强制免疫,推广程序化免疫和畜禽免疫补免日制度,畜禽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每年检测重大动物疫病病原样品1万余份,抗体检测4万余份,科学评估了重大动物疫病风险。

五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从强化动物检疫监督入手,加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向各定点屠宰场派驻了驻场检疫员,开展屠宰检疫。以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为主体,通过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报检,对出栏动物开展产地检疫,并定期开展对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开展了生猪、肉牛、肉羊“瘦肉精”检测,做到了检疫和检测同步,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卫生安全。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契机,集中开展了奶站清理整顿,全面取缔非法收奶站,生鲜乳收购站由原先的16个规范为现在的10个,并开展了“三聚氰胺”检测工作。强化畜禽投入品监管,定期开展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市场和使用环节专项整治,对兽药生产企业全面推行GMP认证管理,全市6家兽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了农业部GMP认证,对兽药经营企业全面推行GSP认证管理,目前已有57家经营企业通过了省局的GSP认证,认证覆盖面达到了72%以上。全面落实官方兽医制度,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全面监管。加强动物卫生执法,平均每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余起。投资50多万元开展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牲畜新型二维码耳标和机打检疫证制度,并将牲畜免疫信息、动物产地检疫信息和动物屠宰检疫信息及时上传中央数据库,确保了动物及其产品从产地、流通到市场的全程追溯,从源头上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饲养方式仍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规模经营小,仍存在相当数量小规模、分散饲养形式,导致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

二是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是养殖用地不足、土地调整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四是养殖场户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发展滞后,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五是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疫病、药残、人为添加非法添加物等发生的几率加大,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三、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和循环型畜牧业为目标,以“稳产量保供给、抓防疫保安全、调结构促发展”为重点,坚持走内涵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着力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按照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区域资源优势,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上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养殖用地规划。

三是完善产业体系。增强政府对畜牧业的引导作用,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中介合作组织,完善市场信息网络,着力构建有利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是注重生态保护。在全面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和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

五是突出科技创新。面向市场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畜禽产品良种率,加快地方良种品牌开发。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和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向技术集约型畜牧业的转变。

(三)目标任务

到年,畜产品质量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主要畜禽产品供给稳定增长。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2.95万吨,其中肉类总产量达到14.26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12.21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6.48万吨,年均递增2.01%。把增长的重点转移到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上来,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7%以上。

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全面完成。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实现全方位覆盖,检疫率达到100%。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实现全方位监管,监管到位率100%,确保安全使用。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发生重大区域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养殖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性转变。生猪、禽类、奶牛、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5%、95%、85%、75%。

四是生态环保水平明显改善。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统一,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重点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按照突出区域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的原则,围绕完善四大体系、振兴三大产业、实施十大工程,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1、完善四大体系

一是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按照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式,着力推进畜禽深加工、养殖基地建设、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等三大重点工程,突出发展壮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一体化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推广体系。以黑猪保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为重点,完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提高品种资源保护能力;以规模化良繁基地建设为重点,完善畜禽良繁体系,提高畜禽良种科技转化能力;以人工授精站建设为重点,完善畜禽品种改良体系,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水平先进、监管有效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推广体系。加强种公猪站和牛、羊良种改良站点建设,年,建设镇、村级生猪改良站30个,牛、羊改良站(点)20个,不断提升畜禽良种改良和推广水平。奶牛改良率达100%,良种猪人工授精推广率达到8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90%以上,蛋鸡良种覆盖面达到100%。

三是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实现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规范化管理,突出机制、队伍和工作流程建设。积极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重点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和乡村兽医队伍建设。加强市、镇两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充实完善仪器设备,提升动物疫病检测水平。加强疫情预警预报机制建设,及时掌握和科学评估疫情形势,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加强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机制建设,实现动物疫病全程追溯。加强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提高快速反应和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逐步建立牢固完善、机制健全、应对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四是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管理、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产销联防、部门联动、城乡联控”的长效监管格局。加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上下连结、高效运转的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体系。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屠宰加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全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一是生猪产业。以生猪调出大县项目为契机,以构建完整的生猪产业链为重点,支持新雅、新青峰、鑫盛联等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以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为契机,以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为重点,规范市场运作,加快10万头黑猪及其新品系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突破性发展生猪精深加工,因地制宜发展发酵床生态养殖。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设一级以上种猪场2个,二级种猪场12个,基本普及三元杂交和配套系优质猪。年,全市年出栏优质生猪120万头。

二是蛋鸡产业。以胶东、李哥庄、胶莱、铺集等蛋鸡优势集聚区为发展重点,不断优化饲养品种,大力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稳定蛋鸡产量,确保市场供应。到年,蛋鸡存栏1000万只,蛋产量10万吨,蛋鸡标准化饲养率达到95%。

三是奶牛产业。支持新希望琴牌乳业二期工程建设,实现日加工鲜奶量倍增,加快名特优奶制品开发,不断提升对本地鲜奶的收购量,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为重点,建设10处规模大、档次高、生产能力强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奶牛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牛养殖优化升级。年,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2万头,奶产量6万吨。

3、实施十大工程

一是实施产业和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工程。坚持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稳定发展生猪、蛋鸡等食粮畜禽,突出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等食草畜禽,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禽优势产业基地。到年,全市基本形成:以为重点的蛋鸡产业区;以等丘陵地区为重点的生猪产业区;以等为重点的奶牛产业区和以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产业区。在区域布局上,合理划分适养区、控养区和禁养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市内五个办事处和其他镇处中心区、工业园逐步退出养殖环节。

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及品牌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乳业、食品、食品等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快引进和新建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拉动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进一步扶持黑猪繁育基地等一批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抓好新雅30万头生猪产业化开发和10万头黑猪产业化开发项目。加快推进2万头奶牛养殖工程建设,实现我市奶牛的产加销一体化。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和创建工程,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推进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到年,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畜禽生产企业达到20处(个)以上,绿色或有机畜产品2个以上,畜产品地理标志1个。重点培育黑猪、乳业、星无公害猪肉等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工程。采取合作社、托管、代管等形式,引导畜牧养殖专业村及家庭养殖户“退户进区”,将全市90%的散养奶牛、80%的散养生猪迁入集中养殖小区。每年新建、改建、整合畜禽规范化养殖小区4处以上,到年,全市“退户进区”养殖小区达到20处以上。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标准,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每年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0处以上,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总数达到380处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活动,每年创建20处以上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年,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00家以上,其中,部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40处以上。

四是实施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健康、环保养殖,积极开展畜禽养殖生态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大力扶持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制肥,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及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重点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年,全市开展发酵床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50家,占规模养猪场总数的60%以上,发酵床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

五是实施地方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加大黑猪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快黑猪及其瘦肉型新品系产业化开发,通过招引大型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集中建设一处黑猪育种中心和一处黑猪瘦肉型新品系产业化研发中心,争取到年,全市黑猪核心群基础母猪达到2000头以上,黑猪瘦肉型新品系核心群基础母猪达到3000头以上。年黑猪及其瘦肉新品系商品猪10万头以上。充分发挥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作用,加强产品包装和推介,不断提高黑猪肉的产品档次和知名度。制定黑猪养殖基地认证标准,新发展黑猪养殖基地10处以上,通过证明商标来规范黑猪养殖及其产品市场。黑猪瘦肉型新品系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的新品种认定。

六是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加强以市疫控中心为龙头、镇(处)农办和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为骨干、村级动物防疫员为基础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18个镇处政府、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和463处畜禽养殖场(村),建设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平台、风险评估和预警平台、监控平台、信息搜集和分析平台、调度及培训平台。在市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与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之间建立网络视频会议平台。认真落实畜禽春夏秋集中防疫、程序化免疫和畜禽补免日制度,实现防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加强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市级疫控中心和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市疫控中心实现病原学快速诊断,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实验室全部实现血清学和免疫抗体检测。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全市动物疫病屏障体系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1处动物隔离检疫场和1处中型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厂,力争在3年内通过国家无疫区评估。加强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规范化建设,完善防疫、冷链、信息网络设施,不断提高一线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学历水平和补助标准。加快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步伐,到年,基本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达到对所有猪、牛、羊的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实现全面、快速、准确追踪溯源。

七是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严格落实畜禽饲养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建设一处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鼓励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检测室,提高企业自检和管控能力。加强全市9处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做好“三聚氰胺”定期检测和常规性质量检测,强化质量监管,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严格实施生猪、肉牛、肉羊“瘦肉精”检测制度,做到检疫与检测同步,出栏检测与日常监测并重,实现全覆盖、全到位。落实饲养场备案制度,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设施设备水平,增强动物卫生执法手段和能力,有效打击各种动物卫生违法案件。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市场流通和道路检疫监督。采取高压态势加强对加工、贩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不合格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和登记管理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促进畜产品生产标准化、流通标识化、市场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监管法制化、信用普及化,确保广大群众畜产品消费安全,保障畜产品市场的经营秩序和公共卫生安全。

八是实施饲料兽药优化升级工程。严格落实兽药生产企业GMP认证管理制度。支持等5家兽药饲料生产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壮大企业发展规模,到年,争取全市实现兽药企业产值过亿元的1家,产值过三千万元的2家;饲料企业产值过亿元的5家。争创国家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产品6个。组建饲料行业协会和兽药行业协会,增强企业竞争力,维护行业权益。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执法监管,对规模场、养殖小区、饲料兽药经营企业以及外地进入我市的饲料兽药产品全部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强化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和兽药生物制品规范化管理,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覆盖面达到100%,兽用生物制品全部实行一级商制度。加大兽药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到年,全市创建30个放心兽药经营企业,提高全市兽药市场产品合格率10个百分点,达到95%以上。支持秸秆、牧草饲料开发利用,推广饲用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作物种植,实现区域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推广秸秆青贮,支持永久性青贮池建设,年青贮玉米秸秆20万吨以上。

九是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加强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支持鼓励在职进修学习,对畜牧科研、技术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进一步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定期畜牧兽医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法、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奶牛冻精细管改良和性控技术、生猪人工授精、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等先进适用技术。支持完善市、镇两级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建设,搞好软件开发,发展终端用户,搞好信息服务。制定实施畜牧从业和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把养殖场户、村级动物防疫员、家畜配种员、乡村兽医、畜牧合作组织人员全部列入培训对象,加大畜牧兽医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力度。

十是实施经营体制创新工程。鼓励龙头企业、规模场、村干部兴办合作社,促进家庭饲养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社会服务向合作社为主转变。重点发展由龙头企业、规模场联建和由养殖量比较大的村的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并对现有合作社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和提升。到年,新发展30家畜牧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培育20家有股本、有场地、有效益,能带动50户以上的畜牧示范合作社,指导和支持100家畜牧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全市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70家以上,90%以上的畜禽饲养场户参入到畜牧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经营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在市养猪协会的基础上,成立市黑猪产业化开发协会、市奶牛养殖协会、蛋鸡养殖协会等市级畜禽产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加强信息沟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五)政策保障

一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秸秆养畜、饲养场面源污染防治等投资。认真实施国家生猪、奶牛等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项目,加大对生猪、奶牛养殖场区建设改造的力度。市政府要建立畜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年提高畜牧业发展投入。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检疫基础设施、疫病监测预警、防疫屏障体系、动物检疫隔离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疫病监测净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国家、省、市规定的监测任务,加大对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种畜禽等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展正常的检验监测活动。

二是加大对畜牧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畜牧业支农惠农政策,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监测经费全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积极争取各级逐步增加畜禽标准化养殖、家畜配种改良站点建设、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秸秆养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畜牧业科研推广和农民培训等专项投入。落实饲料加工企业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金参入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畜牧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总结能繁母猪、奶牛保险的经验,逐步扩大畜牧业保险试点险种覆盖范围。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4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良种化

集约化安全化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振兴平昌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从县情县貌看。四川省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司法部、省军区和省发改委定点帮扶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农业人口85万,农户素有养殖习惯;全县耕地面积58.55万亩,草山草坡103.6万亩,年产粮食38万吨、农作物秸秆35万吨。全县无大型污染企业,自然环境优势明显,符合发展无公害、生态型畜牧业的要求;丰富的饲草资源和良好的养殖传统也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

从区位优势看。平昌处于成渝、达渝经济圈,历来是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的畜产品供应基地,每年30%以上的出栏畜禽销往达州、成都、重庆、广州等地。今年动工的*大交通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使平昌与渝蓉等地交通更加便捷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只要在引导养殖户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数量的同时,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着眼于将平昌建成成渝经济圈的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我县畜牧业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发展基础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及其加工业”确立为全县“2+2”产业发展重点之首,大力实施畜牧富民裕县战略,畜牧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去年全县出栏生猪118.44万头、肉牛8.11万头,出栏量分别位居全省第18位和第3位,畜牧业实现产值20.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6%,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1653元,生猪规模养殖比重50.6%,畜禽良化率达到了80%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从政策机遇看。近年我县先后被列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被农业部纳入全国439个生猪和207个肉牛优势区域布局重点县,被省政府纳入48个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重点县;今年平昌已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5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之一;当前*大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因此,推进畜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实现率先突破,加快建设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有着难得的政策机遇。

二、平昌畜牧业发展现状与现代化的要求差距明显

一是产业化意识不强。平昌地处贫困山区,畜牧产业化发展起步晚、发展慢,从各级干部到广大养殖业主产业化意识不强。二是科技水平不高。规模养殖面低,传统的千家万户散放饲养仍然是当前的主流模式,生产水平低下。三是产品质量不高。畜禽良繁体系脆弱,畜牧业数量增长与质量和效益提升不同步,优质畜产品所占比例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低下。四是安全保障不够。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防范机制不完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畜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生产水平低,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率低。五是防范机制不健全。专合组织发展滞后,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畜牧业发展融资难的矛盾比较突出,市场调节手段乏力,防范抵御市场、疫情等风险的能力脆弱。

三、坚定统筹实施现代畜牧业发展战略

(一)总体思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牢固树立“畜牧富民裕县”理念,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科技和品牌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建设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

(二)发展目标:用五年时间把平昌建成全省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到201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DLY为主的生猪良种面达到90%,肉牛杂交改良面达到95%,肉羊、禽和兔的良种面均达到10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4000元。

(三)发展路径

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采用“公司加基地带农户”模式,培育专业合作组织,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首先,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县投资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其次,对启昌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灵活政策,按照起点高、规模大、外向型和牵动力强的标准,加速资源、品牌优化重组和集团化经营步伐。第三,支持龙头加工企业采用国际标准,通过国际卫生注册和ISO、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第四,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通过向养殖户提供生产订单、技术服务、原料供应以及生产设施,公司负责销售指导的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对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农民参与到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来。第五,引导养殖集中区域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形成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共同的原料采购、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提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

二是实施“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以小区建设和大户培育为突破口,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促进土地向养殖大户和经营能手集中,实施“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加快规模化生产经营进程。五线:平洗、平涵、平驷、平镇、平响公路沿线;十片:江口镇(光辉、太平、红庙等)、元山灵山、驷马兰草、白衣涵水、得胜五木、云台鹿鸣、响滩大寨、西兴土垭、岳家高峰、镇龙望京十个养殖示范片;百区:建设300个畜牧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其中生猪养殖小区200个、肉牛养殖小区30个、土鸡养殖小区70个;千场:建设10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万户:全县共发展年出栏生猪50头、牛5头、羊10头、禽5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0000户,其中生猪养殖7000户。

三是强化品种改良,走良种化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坚持引进和培育结合,加大DLY生猪推广力度,重点巩固建好富源等4个种猪场,抓好牛改工作,积极推广“夏洛来(或安格斯)×西门塔尔×本地黄牛”三元杂交牛,建好白衣大梁等五个土鸡种鸡场,通过培育扩繁,打响平昌山地土鸡品牌;另一方面要夯实县、乡镇、村三级良繁体系,建立县级人工授精中心站和乡镇猪、牛人工授精站,配齐验精、输精设备。

四是加强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畜牧生产效率,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首先要积极推广现代养殖技术,实施“实用养殖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农村各类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全县整体养殖水平;其次建设牧草种子基地,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广饲草青贮、加工和秸秆盐碱化、氨化和微贮技术,并通过引进先进企业的方式,提高安全饲料生产水平,推进饲料饲草产业发展;第三是外派业务骨干定点帮扶,帮助大型养殖场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五是强化疫病防制及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走安全化发展之路。一要加强疾病防制体系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储备,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定编定岗,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增加添置设备,开展对畜禽疫病的监测和诊断;建立独立的标准兽医实验室,配备动物疫病诊断、检测相关仪器设备;配备村级防疫员,县级财政按2000—3000元/村·年的标准预算劳务费,并按时划拨到畜牧局,由县畜牧局制定考核兑现方案;配备村、养殖场的必要设备。二要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建设兽药、饲料、畜产品检测检验机构,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严格投入品监管,对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对畜禽肉品安全监管中兽药、有毒有害物残留检测;加强畜禽肉品安全监管,严格执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合格肉品强制退出和处罚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畜牧产业化办公室,确定为正科级单位,给编给供,抽调专人办公,负责编制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拟定政策、统筹协调和督促实施。各镇乡人民政府成立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

二要严格目标考核。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县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在农村工作考核中畜牧业占50%以上的比重,对年度考评前五名的予以重奖重用,对考核后三名的实行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后三名的乡镇或部门主要领导实行问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进一步细化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机制,保证目标完成。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5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一区、两、三个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加强“四个基地”建设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畜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吨,蛋类产量达吨,奶类产量达吨(牛奶吨),畜牧业总产值万元,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31.4%,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0个,全区奶牛存栏达到头,畜牧业已逐步成为我区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郑政文〔〕6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强化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努力把我区畜牧业发展成为管理科学、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生态和谐的现代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更加先进,产品质量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1.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10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911.2吨、8964.58吨和25151.36吨;存栏优良高产奶牛达到10000头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

2.规模化养殖比重显著增加。2010年生猪、蛋鸡、肉鸡、奶牛等主要畜种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0%、80%、96%和80%以上。

3.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发展牛、羊等草食畜,2010年草食畜产值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

4.畜牧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施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2010年规模养殖场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畜产品达到30%以上,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达到10%以上。

5.畜产品加工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到1.5:1。

6.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大力扶持和培育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2010年力争引进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个,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1000户以上。

7.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2010年可饲用秸秆利用率达到7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小区的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其中,黄河滩区养殖业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到100%。

二、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稳定生猪、家禽生产,突出抓好东部养牛基地建设,力争年牛存栏达到8000头,鼓励每个镇办都要建成1-2个养殖专业村(组),努力打造畜牧养殖业的新亮点。

(二)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大力扶持一批规模大、品种优、技术领先的集中连片规模养殖基地,引导散养户向小区转移,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环保治理,对原有小区加强规范化改造,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

(三)积极推进健康养殖。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思路,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饲养状况。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粪便等污物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年全区力争建成大中型沼气池5个。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的方针,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组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扶持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绿色或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按规定享受市财政的奖补政策。

(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以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带建设为契机,以区养殖开发总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东部养牛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广“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养殖场(小区)”的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接、互利双赢的运营机制,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健全和完善区、镇办畜牧业信息网络,促进畜产品均衡上市。

三、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依托农业大学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建立我区自主的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完善区、镇办两级改良站点的设备设施配套,坚持培育和引种相结合,不断提高良种供应能力。继续实施对奶牛、肉牛冻精引种的补贴政策,逐步扩大对良种猪、羊的引种补贴,加快良种推广普及速度,力争到2010年全区猪、鸡、牛和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98%、95%和92%。

(二)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区、镇办、村动物检疫监督体系建设,落实畜牧兽医部门的机构设立和人员编制,切实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每个镇办要为1个行政村聘用1名以上的动物防疫员,具体负责当地的动物防疫和疫情报告工作。不断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把高致性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列入财政专项预算。

(三)构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充分发挥农作物秸秆和黄河滩区天然草原恢复项目的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以玉米秸青贮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实施“过腹还田”是较为经济、方便、有效的途径。采取直补的形式,扶持养殖场(小区)建立大型青贮池。在奶牛养殖小区引进推广全日粮混合机(TMR),每购买一台机器财政补贴5万元,其中市、区财政分别承担70%和30%。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力争将全日粮混合机、铡草机、揉草机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扩大推广和普及范围。

四、积极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考核。区政府将把大力推进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健全畜牧业发展体系。区政府将对各镇办畜牧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6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支撑体系

现代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体系组成的一部分,其发展程度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现阶段,畜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的阶段,无论是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各级相关部门都在努力开展现代化畜牧业建设,技术支撑体系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对于开展新时期的畜牧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分析

1.1模式转换。养殖模式的转换。将传统的散户养殖模式转换为具有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加快畜牧兽医行业的集约化、标准化建设,扶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龙头和一些有影响力的养殖用户。转变增长模式。传统的畜牧业发展,主要是以增长养殖数量为主,而当前现代化养殖的主要增长模式主要是以经济效益增长和质量增长为主,最终形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知识的增长模式。转换资源利用模式。将传统的消耗型养殖,转变成现代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最终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1.2产业升级。升级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加大相应的执法力度,全面有效的解决动物食品安全问题。产业水平升级。努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对动物疾病的防治能力,改善当前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对动物产品的质量要求,最终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强对畜牧业中的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结构调整,延长实际畜牧业产业链条,增加行业收益,产业技术升级。加强对行业重大项目的结果推进,实现科技成果的一线转化,加强畜牧兽医行业的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防控能力,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化转型。1.3全面创新。观念创新。将现代化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作为引导畜牧兽医工作的主要方向,同时一改传统的畜牧发展理念,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以此来进一步确定当前国家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同时用市场化的理念来对产品流通模式进行逐渐规划。在行政管理与执法等方面,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的创新,同时加强相应的农产品提供与服务。

2现代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研究

2.1做好认证。质量管理认证。积极推进养殖企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与环境管理认证,加强对各个生产环节的监控,进而实现对畜牧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做好产品无公害认证。对于那些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的企业在加强硬件审核的同时,还要加强相应的软件审核,以便于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加强对自身生产操作的质量控制,做好生产许可认证。2.2健全监测预警。加大畜产监测预警。要加大对畜牧产业中生产形势的预测,然后建立相应的结果分析制度,做好相关的分析预报,有助于政府提供合理化养殖信息服务,帮助养殖户进行科学生产。加强对草原的监测预警。在做好草原保护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草原的生态监测,利用信息化技术,直到用户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加大防火监测预警。草原的各个站点要相互配合,积极做好草原防火工作,对存在的火情疑点进行全面的监测上报,建立多方位的防火预警体系。2.3加强质量检测。加大对饲料产品的质量检测。扩大实际抽检范围,增加抽检的次数,然后及时的上报抽检结果,避免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加大对产品的安全监测。在这里主要是做好鲜乳的有关检测,与此同时,还要同行政部门一起加强对整个饲料生产与具体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以此来确保实际产品安全。

3结语

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虽然会为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畜牧生产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人们去解决。畜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畜牧业生产,以此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7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我省畜牧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率先跨越,制定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我省是畜牧业大省,生猪等畜禽产品产量长期居全国第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我省畜牧业区域布局不够合理,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较弱。要实现质量、效益与速度同步增长,迫切需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我省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现代化受资源、环境、市场等约束的问题十分突出。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对土地规模、土地质量等因素的依赖程度较低,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推进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是我省的必然选择。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消费升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畜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越来越敏感。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于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我省已进入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用现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采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式,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年,基本完成资阳市、遂宁市、眉山市现代畜牧业试点。**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畜牧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年,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年提高到80%以上。“十一五”期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年均分别增长5%以上,**年分别达到1500万吨、210万吨、10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年提高到60%以上。

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通过国家评估和国际兽医卫生组织认可。到**年,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更加完善。

畜产品加工水平大幅提高。**年,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05∶1。到**年,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5∶1,畜产品加工业成为食品工业的主导产业。

畜牧业生态安全明显改善。**年,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牧区草地改良面达到50%。到**年,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现清洁生产,草原生态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三、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一)优化区域布局。根据《**省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生猪、牦牛、肉羊、家禽、家兔五大优势特色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猪、禽产业,建设多层次增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丘陵地区和川西南山区重点发展优质生猪、肉羊、肉兔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设外向型畜产品生产基地。盆周山区重点发展优质肉牛、羊及奶牛等草食牲畜,建设优质草食牲畜生产基地。川西北高原牧区大力开发生态资源,建设绿色生态的优质牦牛肉、奶生产基地。各地要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根据耕地消纳粪污能力,优化畜牧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年,全省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达到总产量的50%,**年提高到70%以上。

(二)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以良种引进、圈舍改造和粪污处理为切入点,引导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财政贴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提高对大、中型养殖场建设的授信额度,对适度规模养殖户给予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引导相关贷款担保公司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积极开展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政策性保险,逐步扩展畜禽养殖保险范围。各级财政对参加养殖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依法依规解决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养殖用地问题,在新一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中要结合养殖区域布局将规模化养殖用地纳入规划。规模养殖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格。“金土地”工程、红层找水、沼气池建设、旱山村集雨节灌等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应同步考虑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需求。环保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测,大中型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20**年开始,对符合规划的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场(户)圈舍标准化改造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视财力给予一定补贴。

(三)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整合项目和资金,扶持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培育高成长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引进和新建猪牛羊肉、乳制品等精深加工企业,迅速增加畜产品加工总量,大力优化畜产品加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根据畜产品屠宰的规模、生产和技术条件以及质量安全管理状况,推行畜产品加工分级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加工技术水平。到**年,全省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达8家以上,过100亿元的4家以上,部级名牌产品达5个。省级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国家、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牲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新建、引进和技术改造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畜牧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从20**年起,各级财政应加大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的贴息力度,工业和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应向畜产品加工业倾斜,省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出口信用保险专项扶持资金应优先支持畜产品出口企业,各市(州)、县(市、区)征收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3%-5%可专项用于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宣传和名牌申报工作。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关键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及**省著名商标的龙头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

(四)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制订或修订生猪为主的优势畜产品、出口畜产品和特色畜产品质量标准,健全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推进动物标识及溯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出口受控养殖基地,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进口国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全省每年建设3-5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区)。**年,全省出口专用备案猪场生产总量占出口生猪屠宰量的比重达50%,畜产品无公害生产比例达90%,**年分别提高到90%、100%。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的比重,**年达到50%。各级政府要加大国家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资金配套力度,并保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区)建设启动资金。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各环节不合理收费。对畜牧业生产、保险、技术培训、配种和疫病防治业务,免征营业税。

(五)建立完善畜产品物流体系。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在优势畜产品集中产区和集散地建设区域性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肉食品冷链物流和设立冷鲜肉直销点,引导龙头企业、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建立健全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预警预报机制,积极争取建立生猪期货交易市场。工商、质监、畜牧、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市场检疫检测系统建设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定期市场信息和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到2015年,基本实现省、市、县、乡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各级政府要设立畜产品市场开拓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拓展京、沪、粤、港、澳等省外市场和俄罗斯、新加坡和中亚、东南亚、欧盟等国际市场。

(六)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按照超前研究一批、开发转化一批、推广应用一批的原则,加强现代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依托大专院校和畜牧科研单位,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研究,组织实施品种培育、科学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等重大科技攻关。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十一五”期间,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省财政要逐年增加畜牧科研和技术推广经费。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等专项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鼓励畜牧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在资阳市、遂宁市、眉山市实施现代畜牧业科技专项行动。

(七)加强畜牧人才队伍建设。把带动农户的实效作为政府扶持企业的基本依据,建设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队伍。培育畜牧科研创新团队,积极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畜牧高新技术人才带项目搞开发,对畜牧科研、技术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师资培训、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畜牧科技推广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促进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依托“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对广大养殖户普遍开展现代畜牧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各级政府要保障培训经费。

(八)加快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六方合作”、“龙头企业+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场(户)”、龙头企业“托养”、“寄养”等产业化组织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对农民组织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充分发挥其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开拓市场的积极作用。经登记注册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的为畜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经批准可享受**大开发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直接从事畜禽养殖,其销售符合国家规定的自产畜禽产品以及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保障体系

(一)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尽快制定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规划和良种推广指导目录,完善种畜禽性能测定和良种登记制度,改善现有原种场、扩繁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大的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加快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建立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完善以县、乡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鼓励围绕生产基地就近建设村级自繁自育商品仔畜养殖场,在城郊奶业生产带和农村奶牛生产片加快推广高产奶牛冻精改良技术。“十一五”期间,生猪三元杂交改良面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牛、羊良种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对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执行国家生猪、奶牛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省财政逐步扩大生猪良种补贴县范围,并对参加性能测定的种畜场给予适当补贴。

(二)推广优质饲草饲料。积极探索饲料加工企业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基地产销合作途径,大力发展饲料工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工业饲料使用率。在农区建立优质饲料原料基地,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青贮、青饲等专用玉米,提高青贮饲料和氨化秸秆利用率。在牧区、半农半牧区大力推广老芒麦、披碱草等优质牧草,推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推广人工种草和草田轮作方式,加大牧区草地改良力度。养殖场(户)购置大型青贮和牧草收割机械享受农机补贴的政策,继续落实饲料加工企业免征增值税的政策。符合**大开发国家鼓励类产业条件的饲料加工企业,所得税可减按15%税率征收。各级政府要将饲料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纳入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项目规划予以支持,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农户利用荒山荒坡种草养畜,鼓励养殖场建立大型青贮池。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三)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继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范围。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将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体系和公益性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经费以及日常运转费用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基础工作,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队伍,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五、营造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研究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既要贯彻落实好现有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又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省直有关部门要突出重点,认真抓好遂宁、眉山、资阳三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有关政策的落实,实行现代畜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发展现代畜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各级政府应给予表彰激励。省、市、县要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用于畜牧业发展的预算要逐年增加,重点用于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种质资源保护、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各级政府要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畜牧业。对农业担保机构的生猪、奶牛贷款担保风险要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有条件的地方要整合政府性农业资金中用于生产发展的经营性资金,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搭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8

一、生产现状

近年来,*按照以工业带动农业、以农业促进工业的发展思路,有力地推进了畜牧产业的发展。20*年,全市生猪、牛、羊、禽兔出栏量分别达到499.1万头、30.4万头、103.7万只、1522.6万只,分别比20*年增长5.3%、6.7%、5.4%、5.8%;实现畜牧产值90.23亿元,同比增长4.7%,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20*年的58.1%上升到59.7%,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达577元,增长达23.3%。

总体说来,*畜牧产业发展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发展上实现突破;截止目前,全市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达155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101个,发展年出栏50头以上养猪大户8528户、出栏300头以上大户650余户,改扩建标准化圈舍5.53万平方米。生猪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23.5%。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是畜牧业发展的领头羊,是畜牧产业链条中的生力军。目前,*已发展生猪加工企业9家,其中省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三是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通过“政府引导、业主主导、项目撬动、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全市畜牧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自20*年实施畜牧产业化经营以来,利用1.7亿元的项目资金,直接撬动社会、民间资金投入达3.7亿元。

二、发展优势

(一)牧草资源充足

山区地广人稀,有大量的草坡、荒山,可以为黑麦草、鸭茅草、三叶草、聚合草等优质牧草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例如由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立项支持的川东鸭茅扩繁项目,就在我市通江落户,并有望在全国推广。此外,据有关文献报道,优质牧草资源有望成为中国未来农业商率最高,关联最大的优质产业。

(二)生态环境优越

53%的森林覆盖率提供了良好的养殖环境,幅员宽广土地承载畜禽能力强,面源污染程度相对较低,适度规模饲养的污染治理工程投资相对较小,适合推行健康养殖,是生产安全食品的良好环境。据测算,按目前农户使用习惯,在科学配合使用化肥、有机肥的情况下,全市茶园、果园、蔬菜园、粮食作物用地理论上可以消纳1500万头生猪的粪便。因此,只要科学布局畜牧业生产选址和规模,我市发展畜牧业的空间十分巨大,畜禽养殖排泄物完全可以实现全部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三)养殖经验丰富

养殖业是*的传统项目,也是骨干项目,家家户户养殖已成为自然习惯。按20*年的调查数据,我市农户散养生猪量达到近500万头,占75%以上。在多年来的发展与探索中,山区农户在饲养管理、常见病防治、阉割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党政领导重视

市委、市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发展畜牧业,相继在生猪生产、畜牧产业化等关键环节上作出了重要决策,并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为切实发挥畜牧业助农增收、富民惠民的作用,更是将畜牧业生产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年终目标考核,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

三、主要问题

(一)市场化程度低

由于散养比重大,信息闭塞,当市场形势看好、养猪效益较高时,养殖户就蜂拥而上,造成生猪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膨胀;而当形势严峻、效益下滑时,养猪户(场)又空栏罢养,造成生猪存出栏量急剧下降。

(二)防疫意识不强

由于多年以来的传统养殖模式,目前我市还有相当部分的养殖农户对防疫工作认识不足,不愿主动配合政府及防疫部门搞好强制免疫预防。甚至还有部分农户认为,政府防疫的目的只是为了收费,还没有完全树立畜牧业“成败在防疫”的理念。

(三)科学技术滞后

目前,大多数养殖农户仍然采取传统的饲养方式,管理粗放,技术落后,加上品种退化,使得养殖效益偏低。许多养殖户至今仍然普遍采用比较传统的还田肥土处理方法,没有与种田大户、蔬菜基地、林果茶园、苗木基地等种植基地挂钩,建立生态生产协助关系不多,养殖污染还较严重。

(四)饲料加工薄弱

*的饲料企业加工能力相当薄弱,全市现有的9家饲料加工企业,20*年饲料生产能力不足1800吨,且一部分饲料企业处于半生产状态。目前全市所需的畜禽饲料基本靠从外地购入,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增加了饲料的费用,提高了养殖成本。

四、对策措施

(一)运用科技力量,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科技创新是畜牧业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在山区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条件下,关键是运用好现代科技成果,使之转化为实在的畜产品。一是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出科研课题,积极争取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果,根据山区发展需要,可创造条件促进其转化成生产力。例如平昌县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规划,依靠省畜科院养猪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22个生猪基地乡镇、8个标准化养殖园区、30个规模养殖小区”总体建设方案,通过推行粪污集中处理、沼气配套和粪肥还田利用,较好地解决了养殖过程中所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二是抓好科技培训;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用现代科技武装农民,逐步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新型农民。巴州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专题栏、印发技术资料、聘请专家讲课等手段,先后举办专题专栏36期,印发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训养殖业主、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等620多人次。

(二)发挥地方优势,明确主导产业

根据*的地理条件和畜牧业发展方向,畜牧业生产应在保持生猪产业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牧草资源,大力发展山羊、肉牛、肉兔等食草动物,因地制宜,着力打造适合各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巴州区坚持把肉食品加工作为立区的第一产业来抓,重点狠抓生猪、牛羊等产品加工,年初加工生猪已超过200万头。南江县狠抓南江黄羊发展,自去年光彩事业南江黄羊发展基金建设项目实施后,多次受到了国家、省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品牌效益

品种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而品牌是有效的联接方式。要因地制宜,筛选出适合山区资源特点和环境条件的杂交模式、肉食品种,打响品牌战略。采取“科技进村入户”等措施,深入开展技术培训,使山区农户转变养殖观念,树立商品意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寻找畜产品和市场的切入点,最终赢得市场。实现不仅为市场提供优质肉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缓解饲草压力,缩短饲养周期,节省饲养劳动力和饲养场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品牌效益。

(四)加快规模建设,促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规模化生产对产业化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没有规模就难以占领市场,更不能产生较好的效益。然而,规模化生产又受到土地承载能力的制约,结合*实际,要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大、中、小并举。通过扶持规模生产,集中资金、集中人力、集中技术,加快规模建设,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巴州区坚持以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为突破,总结探索出了“三轮驱动,五方合作”的新机制,全区已建成75个养殖小区。通江县以推进生猪规模养殖为抓手,“实施五方联动,做强畜牧产业”,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年出栏生猪近30万头,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20%。

(五)发挥龙头牵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引进有实力、有经验、有技术的畜牧企业到山区投资,拉动山区畜牧业发展。鼓励企业与养殖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发展订单式畜牧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方式将生产、加工、销售联合起来,打破和破解牧工商、生产与流通脱节的问题,使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形成城乡资源优势互补。例如南江县三洋牧业养殖场,带动周边近1万户农户发展生猪,有效地拉动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

(六)发展饲料工业,降低养殖成本

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饲料工业。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玉米、红薯、优质饲草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提高饲料原料产量。积极推广饲用型高蛋白(高赖氨酸)玉米品种,提高玉米饲用营养价值。在饲料加工企业上,要以中小为主,生产颗粒和配合饲料,满足养殖户的需要,同时按照饲料生产标准,指导、监督生产和经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饲料工业体系。

(七)创新运行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以项目为载体,重点支持畜禽良种推广、种质资源保护、优质饲草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等方面,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运用贴息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社会资本参与畜牧现代化建设,将扶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由“输血式”转变成“造血式”。通过“借鸡还蛋”等方式,回收投入资金,并用于扶持后备项目建设。自去年实施畜牧产业化经营以来,全市通过实践,总结出了“政府引导、项目撬动、业主主导、部门联动”的畜牧产业化发展机制,在国家、省上项目的撬动下,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总计投入达6.2亿元。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9

一、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市生猪、家禽、肉兔、牛、羊出栏分别达31.4446万头、家园9.40万只、237万只、3981头、3749只,今年1-6月。同比分别增长7.39%11.45%8.22%1.53%2.4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3845吨、7928吨和1222吨,同比分别增长9.39%2.53%和2.00%现存栏生猪27.96万头、家禽1112万只、肉兔88万只、牛9193头、羊2878头,同比分别增长1.84%10.87%1.15%0.12%1.80%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100%继续坚持清净无疫;畜产品生产质量平安监管实现全覆盖,畜产品及饲料、兽药投入品平安检测合格率达100%质量平安水平明显提高。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畜牧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

省、市局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一行到调研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实地检查和听取汇报后,2月26日—3月6日。王司长对我市的畜牧工作作了充沛的肯定,认为我局把“三农”工作始终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动身点和落脚点,很符合中央对畜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符合当前实际。同时,王司长对畜牧业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希望。

通过争取项目、引进项目,积极发展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场)建设。局积极争取财政、发改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依靠项目建设来支撑和推动现代畜牧业上新台阶。截止目前,市已全面完成生猪规范化养殖场(小区)建设20个,新增生猪出栏1.8万头;通过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693万元投入我市畜牧业发展;年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场)项目已启动,8个项目实施场已完成土建工程,设备装置已基本完成;2011年生猪规范化养殖小区(场)项目实施方案已进入申报阶段。

现存栏能繁母猪100余头。二是奶牛规范化养殖小区;市在连山镇投资200万元建设的奶牛规范化养殖小区也已引进养殖户并正式投入生产,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是生猪人工授精站和仔猪良繁场;市在兴隆镇农业产业示范园投资250万元建设的生猪人工授精站、仔猪良繁场已引进养殖户并正式投入生产。现存栏奶牛80余头。三是从2009年灾后重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以来,共形成资产约1200余万元。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保证资产的平安性和完整性,局制定了市畜牧食品局固定资产管理实施方法》将乡镇站固定资产纳入局上统一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将现有的10000只生产规模扩大至30000只,积极推进规范化示范场的建设。去年申报获奖的市新绿家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曾记鸡场今年将投入60万元用于生产扩建。目前项目实施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2011年畜禽养殖场(小区)规范化创建活动中,已申报了市泽森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市蓉大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候选示范场。

(二)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依托较为完善的防疫网络,1狠抓免疫接种工作。今年春季集中免疫期间。全市共组织基层防疫员200余名,逐场、逐村、逐户开展集中免疫,严格落实进度通报制、工作日报制、分片包干制和责任追究制,春防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受到省局检查组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1018.61万针次、猪口蹄疫27.7万针次、牛羊口蹄疫1.507万针次、猪瘟27.7万针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7.7万针次、鸡新城疫408.56万针次;应免动物免疫率均达到100%免疫维护率全部在70%以上。

已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采样1643份,2狠抓疫情监测。截止目前。病源学监测采样210份;牲畜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采样510份;猪瘟免疫抗体监测采样425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监测采样425份;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采样388份,病源学监测105份;血吸虫病血清学监测7734头份,病源学监测156份;狂犬病病原学监测79只。

扎实开展狂犬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3狠抓狂犬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

免疫犬只11.0635万只,上半年。灭犬1332只;耕牛血吸虫病血清学普查7734头,病原学检测156头,治疗3055头。

重点围绕产地和屠宰检疫、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引种等环节开展监督检查,4全面加强兽医卫生监督。以加强检疫队伍建设,规范检疫技术为重点,组织人员对乡镇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城乡市场等各项工作开展了监督检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今年上半年,产地检疫率、上市肉品检疫率均达100%屠宰检疫生猪6.68万头、牛羊1.36万头,无害化处置病害生猪400头,病害肉品300公斤。

(三)强化行政执法和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

提出了工作重点,1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一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印发了2011年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通知。强调了检查监督力度。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证件管理;上半年,完成了局行政执法人员年度审查工作,依照市法制办《关于启用新式行政执法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完成“省法制综合工作平台”IC卡证件软件系统)培训装置启用工作。三是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重点督检严处各乡站违规乱收费、收费不出据等违规行为。

对我局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日常监管的16个项目进行了详细梳理并上报市法制办和政务服务中心审查。二是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工作;首先监督局属科站及乡镇畜牧站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情况。三是做好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接待办件工作;截止6月9日,2行政许可管理。一是依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电子政务大厅的通知》要求。局共接办审查《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24件,执业兽医登记注册》15件,对22家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进行了年度审查,对83家兽药经营户经营条件进行了年度审查。

同时印发了加强食品平安信息报送的通知》建立了食品平安信息周报制度。为加强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3食品平安监督管理。一是成立市畜牧食品局食品平安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并进行了全面的整治,确定了整治重点区域及重点品种。二是加强各乡站和局相关科所站畜产品平安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做好畜产品质量平安工作的情况收集,信息报送以及畜产品平安事故的应急处置,确保无责任事故发生。

开展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检测,4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监管。今年上半年。监督检测饲料生产企业22家共53个样品,并对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专项检查;监督检测经营环节3家单位3个样品;监督检测使用环节6个养殖场6个样品;对2个养殖场随机抽取10个样品,进行兽药残留检测。随机对45家兽药经营单位进行检查,针对喹乙醇的使用,重点检查了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企业5家。

局于3月15日当天汇同相关部门紧急撤下全市“双汇”牌所有产品,5开展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市生猪、肉牛屠宰点,进行“瘦肉精”抽样检测,共检测105头份;对全市133户(存栏生猪50头以上、存栏肉牛3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开展“瘦肉精”全覆盖普查抽样检测,共检测665头份;同时在全市养殖场(户)动物屠宰点、动物交易市场及公共场所张贴宣传资料(公告)400余份。

对我市3家超市和3家农贸市场所出售的标称无公害畜产品的6家企业的鸡蛋进行了专项检查。6无公害产品监督。依照《省畜产品平安检测中心关于开展无公害畜产品标志市场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

(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

市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受到由谢天佑副局长为组长的市政府督查组的一致好评,6月13日。同时他对我局修订的畜禽养殖管理实施方法表示赞赏。针对目前养殖污染现状,一是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依照省、市的要求,制定了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畜禽养殖业以稳定数量,提高产品质量的发展方针,重点推进规模化、规范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强养殖污染治理,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划定养殖区域;今年重新修订了市畜禽养殖管理实施方法》此办法已于4月中旬经16届市政府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方法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划定了畜禽养殖区域。依照畜牧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畜禽养殖区域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确认划定了禁养区79个村、限养区40个村,适度养殖区64个村,并绘制了畜禽养殖规划图。三是加大了执法力度,推进整治拆迁工作;结合养殖污染普查工作,对全市所有的集贸市场生鲜摊位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的100余户摊主进行了现场指导整改和跟踪,督办完成养殖场污染整治改造3家。省挂牌限期整治的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种鸡场污染整治工作已全面开工。

(五)推进畜牧业科技技术培训力度

局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科技人员和养殖场(户)培训力度。上半年,今年。局以生猪屠宰、科学养殖、奶牛养殖技术、动物卫生监督、动物卫生检疫等为重点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无公害平安生产、畜产品质量平安、规范化生产、畜牧业政策法规、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等,累计培训人员800余人次。

(六)以机关效能建设为主线。狠抓队伍建设,创人民满意队伍

狠抓党建综合管理。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局党组制定了2011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要点》局属各单位和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局党政领导班子坚持政务公开,依法、民主、科学决策,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议,确保了各项党建综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把行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全局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每位干部职工岗位责任具体,各项工作都分解落实到每个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强化财务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机关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动物检疫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动物检疫行风整顿。认真落实动物检疫工作“四到位”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和整顿整改工作。四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推动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建设和责任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努力在全系统形成“提升能力、真情为民、崇尚实干、坚守清廉”行业作风,创人民满意的畜牧队伍。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落后的监控手段和设施设备也很难适应现代防疫工作的需要,使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目前畜牧业发展导致农村面源污染较重。

(三)由于年猪肉市场价格过低。造成母猪过度淘汰,仔猪偏少。加之饲料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利息增加,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四)兽医队伍和畜牧业生产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队伍特别是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参差不齐。急需提高素质。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现就我局下半年工作安排如下: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和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保证畜产品产量稳定提升。一是大力发展畜禽规范化养殖场(小区)和规模养殖。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四是大力推广产业发展新机制。

现代畜牧业范文篇10

(一)现代畜牧业建设基本情况

2012年6月底,全县生猪存栏69.32万头,同比增长1.18%,其中能繁母猪7.64万头,同比增长5.45%,出栏77.32万头,同比增长4.47%;牛存栏6.37万头,同比增长1.76%,出栏3.68万头,同比增长5.16%;羊存栏24.13万只,同比增长1.7%,出栏羊10.32万只,同比增长11.5%;小家禽畜存栏891.02万只,同比增长7.24%,出栏701.38万只,同比增长4.18%;肉类总产量为8.33万吨,同比增长5.66%;禽蛋产量1.7万吨,同比增长3.96%;奶产量1.65吨,同比增长4.43%;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186元,同比增长33.46%;畜牧业产值达17.85亿元,同比增长9.3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34%,同比增长1.03个百分点;我县是全国有名的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生猪调出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

(二)大户基地不断壮大

建成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猪户(场、小区)7368户,同比增长25.71%;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145户,同比增长17.89%;存栏奶牛5头以上的养殖场6户,同比增长20%;年出栏肉羊30只以上的养殖户401户,同比增长22.63%;年出栏肉鸡2000只以上的养殖户245户,同比增长31.72%;存栏蛋鸡500只以上的养殖户391户,同比增长36.71%;年出栏肉鸭2000只以上的养殖户121户,同比增长14.15%;年出栏肉鹅1000只以上的养殖户29户,同比增长26.09%;年出栏肉兔1000只以上的养殖户69户,同比增长46.81%;存栏毛兔50只以上的养殖户23户,同比增长35.29%;建成农民养殖小区591个,同比增长36.17%,其中: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86个,同比增长11.71%;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32个,同比增长33.33%;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11个,同比增长37.5%;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61个,同比增长60.53%;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76个,同比增长137.5%;肉鸭标准化养殖小区47个,同比增长42.42%;肉鹅标准化养殖小区29个,同比增长93.33%;肉兔标准化养殖小区39个,同比增长69.56%;毛兔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同比增长60%;肉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同比新增2个。

(三)专合带动成效明显

发展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110个,同比增长11.11%,其中:生猪专业合作社54个,同比增长12.5%,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入社(会)9837户;肉牛专业合作社11个,同比增长10%,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入社(会)1183户;肉羊专业合作社5个,同比持平,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入社(会)512户;家禽专业合作社20个,同比增长17.64%,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入社(会)2127户;养兔专业合作社12个,同比持平,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入社(会)1572户;其它养殖专业合作社8个,同比增长14.29%,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入社(会)428户。

(四)种畜禽场建设较快

种猪场11个,同比持平;种禽场14个,同比增长7.69%;种兔场7个,同比增长40%。

(五)标准化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县级建设计划1个,完成1个,完成比例100%;乡级建设计划30个,完成30个,完成比例100%;村级建设计划590个,完成251个,完成比例42.54%,同比增长5.9%。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建设计划1个,完成1个,完成比例100%。

(六)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增多

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1家;生猪加工企业3家,同比增1家;禽兔加工企业2家;综合类加工企业1家。

(七)畜牧业投入逐步加大

总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中央投资0.09亿元,同比增长12.5%;省级投资0.05亿元,同比增长20%;县级投资0.05亿元,同比增长66.67%;自有资金1.36亿元,同比增长27.1%。

(八)良种改良步伐加快

生猪杂交改良面98.39%,同比上升0.13个百分点,其中外三元杂交改良面66.53%,同比上升5.36个百分点;牛良种及杂交改良面77.81%,同比上升12.68个百分点;羊良种及杂交改良面94.73%,同比上升1.86个百分点;禽良种面89.68%,同比上升1.87个百分点;兔良种面89.86%,同比上升3.16个百分点。

二、主要成效

(一)畜牧业生产总量稳步提升,现代畜牧业雏形初步形成

2012年6月底实现畜牧业产值17.85亿元,同比增长9.3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34%,同比增长1.03个百分点,畜牧业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86元,同比增长33.46%。生猪出栏、肉类总产量位居全前列,我县是全国有名的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生猪调出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

(二)生产方式转变加快,规模养殖占主导,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以标准化生产年为契机,强化健康养殖宣传力度,抓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坚持“小户大规模,服务一体化”思路,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的“三改一建”项目,实施“生态养殖家园”工程,坚持“圈舍标准、品种优良、饲养科学、生态环保、家园优美”的理念,鼓励农户实行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标准化生产。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养殖家园等途径,促进了畜牧业养殖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提高了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升了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6月底,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户达7368户,规模场出栏生猪45.35万头,占全县生猪出栏的比重达58.89%,同比上升1.69个百分点。

(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营机制不断创新

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快速,生猪、肉鸡、肉鸭、肉兔等产业均有加工龙头企业支撑和带动,拥有高金公司、子昂食品公司、茂发公司、超强公司、五斗米公司、金川公司等。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在屠宰、分割、鲜销连锁经营、罐头食品生产及肉食品精深加工、销售等环节下功夫,提高了畜牧业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条。

发展壮大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我县严格按照市级示范合作社的标准打造以桅杆村养猪专业合作社、郑葛养殖协会、才子滩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的16家服务能力较强,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社;并不断引导大塘溪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等110家县级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定期对合作社运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帮助合作社解决相关问题。建立合作社通讯录,让合作社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学习机会。进一步帮助其建立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利益联结机制、风险保障机制、自我服务机制。仅市级、县级示范合作社及龙头合作社带动农户数就达3.5万余户。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创建了以超强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和当地农户共同出资集中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农民投资投劳入股,公司统一经营,盈利时实行股本分红,亏损时至少保证农民投资利息的保息分红的模式。创建了以郑葛养猪协会为代表的由农民自己建圈、协会统一提供猪苗、饲料、兽药、饲养管理技术,农民实现零风险的“寄养”模式。创建了以瞿河桅杆村由农户共同出资、统一集中建圈、统一经营管理、分户核算、分批结算的农民养殖小区模式,该模式也得到了钟勉副省长、杨昌明局长的充分肯定。

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壮大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现代畜牧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了超强、盈益、金川、三农、和泰、清泉、弘昌、康众、万隆、绿丰、龙顶等30多家产业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自属生产基地,完善了带动机制,增强了带动实效,走“公司+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户+农户”和“公司+协会+适度规模户+农户”模式。

(四)畜牧业结构调整趋于优化,生猪、牛羊、禽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我县畜禽结构进一步优化,由过去猪占绝对主导地位逐步变成以猪为主、肉牛、肉羊等草食牲畜优势产业和肉鸡、肉鸭、肉兔等特色产业,提高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以中华水果野香猪、梅花鹿、鸵鸟、肉鸽、野鸡等节粮型、高效性特种养殖,为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新突破。尤其是中华水果野香猪在去年的西博会上荣获“最畅销产品称号”,同时成为我市首家取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畜产品。

(五)标准化生产效果明显,示范引导作用明显增强

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以标准化生产年为契机,强化健康养殖宣传力度,抓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坚持“圈舍标准、品种优良、饲养科学、生态环保、家园优美”的理念,鼓励农户实行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标准化生产。制定了《绿色生猪生产技术规程》,规范畜禽养殖饮水、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生猪产品品质和档次。抓生猪管理标准化。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用技术标准规范农户养殖行为,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实现全程监控养殖。加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去年超强公司养殖场顺利通过了省局生猪标准化规模示范场验收。去年我县获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个,获省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5个,今年我县已申报1个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已申报4个省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

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走出了一套业主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签字、县农办牵头,组织畜牧、环保等部门把关,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2012年6月底,全县已建成生猪小区286个、肉牛小区32个、肉羊小区11个、蛋鸡小区61个、肉鸡小区76个、肉鸭小区47个、肉鹅小区29个、肉兔小区39个、毛兔小区8个;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数量达到337个,同比增长12.71%。其中,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蛋鸡、肉鸡、肉鸭、肉兔、毛兔养殖场(小区)备案数量分别达到115、21、6、16、59、61、33、21、5个。

(六)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实现“双赢”

全面推行“畜-沼-种植(粮食、蔬菜、水果、林)”的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带动了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规模养殖数量大,集约化程度高,养殖粪污排放量大,极易造成养殖环境污染。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种养结合,循环互动协同发展。

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肉大县、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遍布全县30个乡镇,将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规划建设在果林、核桃、桔林等种植园区,探索出了“生态养殖+粪污沼气发酵+沼液还田+种粮养畜”、“生态养殖+粪污沼气发酵+沼液还林(果)+有机林(果)生产”、“林下养殖+粪便还林”等有效的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畜禽养殖、种植、饲料和有机食品生产等产业的循环对接,促进了畜牧业健康生态发展。实现了现代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新开工建设的养殖项目,坚持与环保实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从源头上治理养殖污染。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近几年来通过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现代畜牧业雏形已经形成,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是融资瓶颈依然存在,由于养殖业是高风险、高投入、低效益产业,养殖场一般建在租赁土地上,办不到产权,无法进行银行抵押贷款,融资难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是畜禽规模养殖用地难以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问题已成为加快规模养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3.市场行情极大地影响着养殖户的积极性。

4.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辐射带动力较差。

5.疫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6.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我县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畜牧食品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关政策、督促检查工作进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严格考核奖惩。

(二)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发展水平

一是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以标准化生产年为契机,强化健康养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板报、专栏等方式,加大对健康养殖的宣传力度,为畜禽及其产品安全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抓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坚持“小户大规模,服务一体化”思路,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的“三改一建”项目,实施“生态养殖家园”工程,坚持“圈舍标准、品种优良、饲养科学、生态环保、家园优美”的理念,鼓励农户实行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标准化生产。启动了绿色生猪工程。县委县府出台了文件,射府办函〔2011〕118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统计局主要畜禽监测小区发展的通知》和射委办发〔2012〕29号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加快农业大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提出了我县发展规模大户和养殖小区的规划、建圈和引种的扶持政策。规范畜禽养殖饮水、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生猪产品品质和档次。抓生猪管理标准化。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用技术标准规范农户养殖行为,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实现全程监控养殖。加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去年超强公司养殖场顺利通过了省局生猪标准化规模示范场验收。今年我县申报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个,申报省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5个。

二是推行循环生态养殖,积极开展绿色生猪工程。大力实施“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发展”战略,把循环生态养殖作为提高畜牧业养殖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促进了健康生态养殖。加强绿色生猪工程,主要做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申报和绿色生猪认证申报,全县开展到2015年力争达到“50万头绿色生猪”。

三是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开展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立足畜牧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增强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着力构建猪、牛、禽、兔等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体系,大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培育了超强、盈益、金川、三农、和泰、清泉、弘昌、康众、万隆、绿丰、龙顶等30多家产业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畜牧业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自属生产基地,完善了带动机制,增强了带动实效,走“公司+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户+农户”和“公司+协会+适度规模户+农户”模式。

(三)创新发展机制,增强产业动力

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年来,我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紧紧抓住农民专合组织这个带动农业发展的组织,扎实开展以引导和规范合作社发展,着力提高合作社自身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和培育一批经营规模较大、服务能力较强、质量安全较优的示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原来虚设的组织向注册实体资本化运作组织转变,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进程。严格按照市级示范合作社的标准打造以桅杆村养猪专业合作社、郑葛养殖协会、才子滩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的16家服务能力较强,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社;并不断引导大塘溪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等110家县级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定期对合作社运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帮助合作社解决相关问题。建立合作社通讯录,让合作社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学习机会。进一步帮助其建立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利益联结机制、风险保障机制、自我服务机制。仅市级、县级示范合作社及龙头合作社带动农户数就达3.5万余户。

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创建了以超强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和当地农户共同出资集中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农民投资投劳入股,公司统一经营,盈利时实行股本分红,亏损时至少保证农民投资利息的保息分红的模式。创建了以郑葛养猪协会为代表的由农民自己建圈、协会统一提供猪苗、饲料、兽药、饲养管理技术,农民实现零风险的“寄养”模式。创建了以瞿河桅杆村由农户共同出资、统一集中建圈、统一经营管理、分户核算、分批结算的农民养殖小区模式,该模式也得到了钟勉副省长、杨昌明局长的充分肯定。

(四)狠抓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畜牧业

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牲畜优势产业和肉鸡、肉鸭、肉兔等特色产业,提高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以中华水果野香猪、梅花鹿、鸵鸟、肉鸽、野鸡等节粮型、高效性特种养殖,为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新突破。尤其是中华水果野香猪在去年的西博会上荣获“最畅销产品称号”,同时成为我市首家取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畜产品,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专程来拍摄了专题片,给予了宣传报道,提高了我县畜牧产业的知名度。

(五)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程度

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快速,生猪、肉鸡、肉鸭、肉兔等产业均有加工龙头企业支撑和带动。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在屠宰、分割、鲜销连锁经营、罐头食品生产及肉食品精深加工、销售等环节下功夫,提高了畜牧业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条。加工龙头企业都建立了自属养殖基地和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带动了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

(六)加强体系建设,强化产业支撑

一是加快品改步伐,提高良种覆盖面。巩固健全了生猪从祖代到商品代生产的“三级”良繁体系。建成存栏1000头能繁母猪pic祖代场1个、存栏1000头斯格母猪的种猪场1个、存栏优质母猪100头以上的扩繁场91个。依托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完善了生猪人工授精网络。建成存栏100头的县级供精站1个、存栏优质公猪10头以上4个,设立了30个乡镇人工授精站点。大力推广牛羊冷配技术。利用西门塔尔牛、波尔山羊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和山羊,提高牛羊品质。

二是健全防检体系,促进畜产品安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3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新建、改建工作,改善了基层办公和执法条件,提高了防疫、检疫水平。加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对动物疫病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追踪溯源。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加大了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促进了畜产品安全生产。

(七)以现代畜牧业带动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全面推行“畜-沼-种植(粮食、蔬菜、水果、林)”的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带动了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是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养殖,实现了由传统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种植向优质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转变,调整、优化了种植业内部结构。利用养殖场大量的有机肥,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种植效益。引进的清见农牧业有限公司,在金华镇创办现代化养猪场,带动了附近农户3000余亩优质水果种植,该水果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

二是促进了土地流转。现代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建成了一大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规模养殖场和农民联建养殖小区,根据一亩种植用地消纳常年存栏6头猪的养殖粪污标准,养殖场、农户联建养殖小区根据养殖规模,需要租赁、征用相应面积的土地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大力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改变了部分农户“亦商亦农”、“亦工亦农”的兼业化状况,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了增收渠道。以绿野生态农牧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利用抛荒、弃耕土地和荒坡,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三是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通过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养殖,我县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零排放,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

四是促进了科技助农增收。一方面,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养殖的发展,降低了农民购买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成本,实现种养“双赢”。另一方面,我县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组,科技特派员共6名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口帮扶,联系养殖大户,举办畜禽养殖技术培训23次,参训人员达0.7万人,转变了农民观念,增强了农民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识,提高了饲养管理水平,实现规模经营、科学养殖,促进了科技助农增收,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是促进了农村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美化了居住环境,改善了居住条件。

六是有效降低了能耗成本。沼气用作燃料,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节约煤炭、柴草等燃料,减少煤渣等可燃物,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用于发电,每立方米沼气可发1.44千瓦时,降低了成本。

五、建设经验及启示

1.强化组织领导是推动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迅速发展的关键措施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畜牧食品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关政策、督促检查工作进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严格考核奖惩。

2.政策扶持是加快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发展的有力保障

中央、省、市各项扶持政策加快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如去年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好,极大地调动了养猪户积极性,龙头企业、中小规模场、散户均收益,促进了我县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

3.机制创新是推进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创建了以超强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和当地农户共同出资集中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农民投资投劳入股,公司统一经营,盈利时实行股本分红,亏损时至少保证农民投资利息的保息分红的模式。创建了以郑葛养猪协会为代表的由农民自己建圈、协会统一提供猪苗、饲料、兽药、饲养管理技术,农民实现零风险的“寄养”模式。创建了以瞿河桅杆村由农户共同出资、统一集中建圈、统一经营管理、分户核算、分批结算的农民养殖小区模式,该模式也得到了钟勉副省长、杨昌明局长的充分肯定。

4.科技兴牧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县畜牧食品系统拥有高级畜牧兽医师6名,中级畜牧师、兽医师158名,助理畜牧兽医37名,是发展我县现代畜牧业的主力军,在关键项目实施过程中邀请省局、市局的高级专家亲临指导,同时我局依托省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学院,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畜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5.整合项目资金是加快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的有力手段

我县按照“项目打捆,资金整合”的原则和“部门联动、资金聚集、资源整合”的思路,在不改变项目建设内容、补助环节、补助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于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支持生猪产业、肉鸡产业、肉牛产业建设。以绵愈线、射英线、射西线为主线建成盈益公司的pic原种猪场、超强公司的斯格原种猪场、西门塔尔肉牛基地、樱桃谷鸭基地、郑葛公司的dly原种猪场、和泰公司的dly原种猪场、清泉公司的dly原种猪场、龙顶公司的dly原种猪场等11家祖代场,三农公司、万隆公司、弘昌公司、兴世伟业公司等120家二级扩繁场,在涪江、梓江、青岗河一带建有近3000个畜禽养殖小区(场)。

6.生态环保是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的重要前提

推行“畜-沼-种植(粮食、蔬菜、水果、林)”的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在规划中我县始终坚持环保、水务、国土、农能等部门共同参与,共同规划,让每一个养殖场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真正做到生态环保。

六、意见及建议

(一)合理规划布局,打造优势产业带

一是以绵渝线、射英线、射西线、柳明路公路沿线为重点,发展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养殖基地,以发展生猪和肉牛、肉鸡等,以等发展生猪和肉鸡等,二是沿河一带重点发展水禽和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发展,建立小家禽产业带和草食牲畜产业带,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

(二)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升现代畜产业发展水平

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推广“生态养殖+沼气利用+林果(蔬菜)种植”和“林下养殖+粪污还林”等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三)强化项目管理,全力搞好项目建设

重点挖掘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对畜牧经济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保证项目实施不走样。

(四)加快配套体系建设,强化畜牧产业支撑

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二是动物防疫体系,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