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1:45:02

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范文篇1

1985年是世界上传统主义盛行的一年,在建筑方面古典风格得到了发展。这种建筑古典化实际是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产物,它除了追求古朴、自然的建筑风格之外,建筑师们还于设计中揉进了不规则线条与自己的想象力,而决不是单纯的模仿古典建筑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法律学校教学楼是20世纪后叶新的都市古典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它座落在罗马哥特式的校园内,周围是错落不齐的建筑物。它通过镀锌钢架、胶合板的拉毛水泥来显示校舍坚韧不拔和高贵的气质,在古典气氛中透出新意。美国的政府大楼、公共建筑,甚至动物园都在采用这种风格。

在风景点里安家

旅游住宅是一种活动住宅,也称“野外别墅”。当代旅游业十分发达。对于出门的人来说,最大的事莫过于交通和住宿这两件事了。国外一些专家,针对这一现状,在一般小汽车或大卡车的基础上,研制出旅游住宅,它较之旅游帐蓬和塑制拆装房屋要先进得多。这种能跑的住宅不仅设有卧具,让旅途劳累的人能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而且还备有箱、橱、柜、台等,便于存放衣物和办公。有的甚至还配置有小型厨房设施,如气灶、冰箱、备餐台等,可供多人用餐。这种旅游住宅不仅对旅游者来说是理想的临时家庭居所,而且倍受野外勘测人员的青睐,大有发展前途。不久前,某国的一个旅游团来我国观光,带来了几辆这样的旅游住宅,国内的参观者都极为欣赏,认为我国生产这样的旅游住宅并不困难,国内可以自行制造。

不拘一格的造型建筑

现代一些西方建筑师常把建筑设计成某一特定的造型,以增强建筑的真实、自然感,给人亲切的感染力。美国有一幢建筑物,远看酷似一架大型的三角钢琴,不仅形象犹如钢琴,而且色彩也与钢琴一般,其造型别具一格,引人注目。美国政府还曾花费十五万美元制作了一根完全按照球棒设计的钢铁雕塑,它高达三十多米,矗立在高楼大厦间,远看是一根巨大的球棒,近看是一根柱子,气魄很是雄伟。其他如人体型、动物型、轮船型等等的建筑物也不断出现,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流派,这一流派往往还揉入了雕塑艺术,使造型建筑更具有艺术性和生活情趣,很受城市居民的欢迎。

耐用结实的陶瓷住宅

传统的住宅都是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而日本新近利用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研制一种陶瓷住宅,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理想住宅。这种材料极轻,可浮于水上,但抗压力大极难破碎。它的特点有:抗火,耐久,不易腐蚀,隔音,吸音,能控制湿度。这种陶瓷住宅在空气潮湿时可以吸进水汽,空气过分干燥时又可散发水汽。制造的方法是,把矽土和石灰石混合,加水后在1800℃的高温下加热成型,生产快捷,成本低廉。

我国在用陶瓷作建筑材料上也作了尝试,现已能制造出几十种建筑用材料,并已开始远销国外。

应急住纸宅

美国世界造纸公司研制成一种纸造房屋。这种纸造房屋不仅费用低廉,而且具有容易搬迁和建筑迅速等特点,适合牧区、林区和农场使用,还可以解决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需大量提供过渡性用房之急。

这种新型房子的墙壁是由一种专门设计的带皱纹的牛皮纸制成的,经过化学处理使用寿命可达15~20年。它的厚度为12~41厘米,纸板外面涂上树脂和玻璃纤维,其每平方厘米的抗压强度为211公斤,内壁墙面和天花板上的涂料能经受高达1000℃的高温,并可防虫害。房子除了为房顶斜度所需要的几块特别纸板外,其他所有的板块都完全相同,可以任意装配,只要稍加改动,便可装配成教室、图书室或会议室等。

方兴未艾的塑料建筑

现代建筑范文篇2

目前,我国建筑管理处在一个无规则、无限制的状态,建筑管理机构杂乱、管理人员不具备责任感、建筑的质量不达标等都会导致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给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质量不达标

技术的好坏决定工程质量的好坏,好的技术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质量,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投资,所使用的施工设备比较落后,这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如果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规定,例如钢筋的质量低、混凝土的标号低等,虽然可以节约开支,但是会降低建筑的质量。

1.2缺乏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管理上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制度的缺乏,健全建筑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关的项目管理机构,针对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推进建筑管理工作的运作。虽然我国已经在建筑管理上进行了改进,但是仍然会发生安全事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管理工作没做到位。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很多人都不具备安全意识,建筑企业为了降低费用,减少了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的安全性。

2实施现代建筑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的管理工作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建筑业在资源配置中一定要起到确定、优化、成型的枢纽作用,建筑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目前,建筑业已经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建筑行业主要就是和投资建设相互配合,最终完成国家规定的建筑任务,建筑业只是一种配属队伍。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到完善,建筑业已经改变了原有的特性,不再属于政府或者某个行业,而是利用自身具有的专业技术、管理方式和投资商之间建立的一种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业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工程造价,并减少了投资周期。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众所周知,建筑业就是把固定资产转变为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建筑业在服务业、制造业、资本领域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参与能力,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是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建筑业是整合资源并形成生产能力的关键,建筑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关系着我国人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3现代建筑管理策略

3.1现代建筑管理所遵循的经济性原则

要把减少能源作为现代建筑管理的根本,把降低成本作为现代建筑管理的目标。控制材料和设备的成本,对材料采购的价格进行控制,建立团队,进行材料的投标工作,寻找到适合的材料提供商,尽量把服务工作交给提供商,从而达到从材料上降低成本的目的,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在运输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对工程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分析,合理地购进材料,不仅可以很好地对材料进行管理和使用,还可以对资金和资源进行调配,有利于减少浪费。改变传统的用人理念,建立一支高效率的队伍,不同的部门分配不同的管理人员,对部门内的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项目部的组建,也要进行相关人员的配置,降低人员的使用,从人力资源分配上降低成本。企业的操作人员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既要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化队伍,还要具备专业的素质,这样才能满足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最终创造出最大的利益。专业队伍的人员选择要由工程的责任人和总施工管理部门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要合理分配办公用品,提高工作效率。

3.2提高现代建筑管理的科技水平

在进行现代化建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现代化建筑管理的科技水平,加强科技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现代建筑管理工作不是单向性的,其贯穿整个建筑工作的全过程。要做好现代建筑管理工作,必须把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代建筑的管理工作需要有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是协助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现在网络技术十分发达,在进行现代化建筑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全面的现代建筑管理。

3.3对施工所需的材料进行控制

建筑企业要对市场的行情进行密切的关注,从多地进行调研,用不同的方法了解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价格,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选取质量好、信誉高并且具有品牌效应的供应商。选取材料的技术人员应该十分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查设备和材料的外观、结构、质地、规格和型号和说明书是否统一,带回施工场地后不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要由材料和设备的保管人员对其进行具有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检测,经过检测没有问题后方可用于施工。随时掌握市场行情的变化,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

3.4加强对施工阶段的控制

实施建设项目就是把原材料、设备和半成品等按照设计图纸变成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实现应用价值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所投入的资金是最集中的。现代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多、价格波动大的特点,所以企业要重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严格把握和参与设计的变更及方案的调整,避免出现预算超出过多的现象。工程建设项目要做好工程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工作,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尽量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施工前,降低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变更建筑设计时,要有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一起参加,通过比较分析后,确定变更方案,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确定所用材料的价格和材料的用量。要想控制工程的造价,首先要进行材料控制,对于一个工程来说,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比例较大。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根据设计中规定控制材料用量,确定材料的价格,从而控制工程的造价。施工所需材料的供应渠道很多,材料的种类也很复杂,因此材料采购员和工程造价员要关注材料市场的行情,跟随工程的进度深入现场和市场,随时掌握材料信息和工程进度,对采购进行合理的调整,减少材料和设备成本。在工程造价结算时,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依据。企业要提高控制造价的意识,分解承包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而且还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使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投标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做好工程计量、现场签证、工程索赔、造价控制和支付工程进度款的工作。

3.5进行建筑管理工作的创新

要根据以上几点进行现代建筑的管理工作,还要对其进行创新。首先要创新管理内容,管理内容要符合现代化建筑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制度,内容不可太过单一,要创建多元化的管理内容,对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严格的要求,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活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建立一个健全、高素质、高技术的管理队伍,有效提升企业的硬件实力,改变陈旧的建设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科技进行企业的管理工作,将企业中的各部门结合到一起,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结语

现代建筑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各方面的要求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尤其对生活中的必需品—建筑,不再只要求遮风避雨,而是要求建筑蕴含深厚的文化含义,在对现代建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将传统建筑中所含有的特殊意义的元素,应用到当代的建筑建设中。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进程中留下的瑰宝,还会使当代的建筑呈现出形色各异的建筑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建筑模式。因此,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注重与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详细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传统建筑文化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1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的重要性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经过了近几千年的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一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文化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建筑设计时,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建筑设计手法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进行创新,并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设计中,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和传统特色,这样既能促进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同时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2.1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基础。现代建筑设计是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延续。现代建筑设计的顺利开展,必须在传统建筑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得到很好的完善,所以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文化的,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促进现代建筑设计多元化的实现,同时还可以不断丰富建筑设计形式,并充分体现出地域特色,推进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除此之外,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合理应用,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结合,还能促进城市更好建设与发展。2.2传统建筑文化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创新动力。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基础,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动力。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对传统建筑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从传统建筑文化中获取创新源泉。其次,还需要树立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合理有效建筑技术的使用,将传统建筑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

3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3.1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要使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一个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首先需要注重传统建筑材料的合理应用。传统的建筑材料种类比较多样化,将传统的建筑材料合理应用在现在建筑设计上,使我国的建筑结构的特色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直接体现出建筑理念,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到这一点。从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看出,传统建筑材料已经在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应用,从而有效推动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2传统建筑元素符号的应用与发展。我国传统建筑设计中有许多特定的建筑元素符号,这些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传统文化信息。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特定的建筑元素符号融入其中,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并在传统的建筑形式上进行有效创新,另外通过对建筑元素符号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还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将传统斗拱这一建筑元素融入了其中,从而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特色风格。3.3传统建筑结构和造型的应用与发展。不同地区的建筑,其建筑结构和造型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都与建筑材料和结构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我国传统建筑中可以看到,其结构和造型都有一定的独特性,正是由于这一独特性,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想要将传统建筑结构和造型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作为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其次,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地传统建筑的结构与造型;最后,准确把握好建筑结构与造型的主要特点,通过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将传统建筑造型与结构的特色风格彰显出来,充分发挥出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4结束语

现阶段,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性需求,从而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当代建筑建设。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所具有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加以重视。而建筑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设施,将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进行良好的传承与发展,非常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桂博.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绿色环保建材,2020(6):97-98.

[2]杨帆.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73.

[3]邱路,李彦博.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建筑与文化,2019(1):199-200.

[4]姜杰.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73-174.

现代建筑范文篇4

关键词:“解像式”建筑;解构主义;非线性思维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语言哲学爆发了一个全新的思潮——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德里达认为解构一方面意味着突破原有的系统,打开其封闭的解构,排除其本源和中心,消除二元对立;另一方面意味着将瓦解后的系统的各个因素与外界的各种因素自由组合,使他们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从而产生一种有无限可能性的意义网络。

2“解像式”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以解构主义哲学为自己的出发点,都具有貌似零乱、实则做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解构主义建筑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立、反非黑即白,主张多元,主张模糊地带,具有不系统性和不完整性,认为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充分的表达。

“解像式”建筑实则是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化。其含有两重含义:首先它是一个代号,指对同一建筑产生的多重肖像混杂在一起的不确定的含混状态。即当建筑的固定肖像被消解,我们无法得到建筑某一清晰、不容动摇的映像时,建筑就处于“解像”状态;其次,“解像”也表示对传统建筑肖像构成规则的背离。

“解像式”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他没有传统建筑的语言词汇,更没有标志性的建筑符号,抹去了明确肖像的可描述性;其次,建筑不再能像原来那样单凭简单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就能解释清楚了,平面、立面、顶面之间绝对的状态被打破。现代解像建筑试图将古典建筑六个面围合的封闭空间打破,使它们之间保持自由、相对独立甚至分离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抹去长期形成的“六面体”的思维定式;再次,“解像”没有像“建筑是机器”、“建筑是音乐”一样来定义建筑的本质,而这种定义则是传统建筑师希望通过建筑向参观者所表达的,甚至是灌输的、不容反驳的。“解像”并没有试图阐明某种本质认识,而是将建筑置于一种含混状态,这种状态提供无数种理解的可能性,由此建立了相对开放的系统。

3现代建筑中的解构主义

在传统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都会有一个中心,如城市广场、商业中心、住宅中庭等,而且结构和空间都有一一对应的形式。而解构主义建筑则认为,一切旧有的等级秩序都应打破,特别是这种固定僵死的空间思维惯性。他们通常会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界限用以削弱室内空间在人们头脑中所占的分量,或在整个构图中任意合并,给人以无构图中心的错乱感。对建筑惯常的功能意义与价值的解构,目的在于消解人们心目中已有的一切建筑常规概念,走背离大众美学的路子,采用极端抽象、畸变、狂怪不和谐等反结构概念的做法。

由S-M.A.O设计的位于西班牙巴耶阿赛隆的小礼拜堂(如图一、图二)运用自由折盈的方法将建筑的“六面体定式”概念推翻,而建筑平面已经处于从属地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对建筑形态(形体或形式)的定义不能由单独的图像来表示;原来的平面图不能建构形态(形体或形式)。我们需要的是可以塑造和包裹空间的无数变量切口的连续体,是切口和截面组成的多样的连续体。平面是经扫描后的空间的结果。”这座建筑就像毕加索的绘画,将建筑的基本形体碎化成相互连接的面片,在室外人们无法分辨出建筑各个立面之间、立面与顶面之间明确的分界线,在室内的同一视野中可以同时看到被建筑面片分割的不同空间和景观,但同时这些空间保持普连续性。习以为常的室内外建筑体验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虚化的和片断式的印象。

又如FOA的横滨客运码头设计。FOA想打破以往码头按照线性的流程图设计。他们希望将横滨客运码头作为城市地面的延伸,并推出“环形路径”的概念,即在建筑中为来自城市和海上的不同目的的人群设计各自的路径。每条路径都不是尽端而是与城市相连的一个环节,并赋予它们贯穿建筑各层的不同表面(surface),人在其中有各种活动的可能性,而不是像机器一样被来回指挥。传统建筑中相互分离的各层平面,在这个建筑中被不同路径所构成的连续表面所取代,即使是顶面也是作为城市空间的延伸,可以由街道直接通达。可以说FOA的横滨客运码头就是由不同的路径组成的,它只有表面,没有立面,各面分界线也难以确定。同时它摆脱了传统建筑的限制,而对这座建筑理解是通过人在建筑中的经历体现的。

解构主义思想用于建筑设计中不仅仅能丰富建筑的形态,模糊建筑的定义,同时他还能赋予建筑以模糊时间、地点、人物等精神因素,这样建筑就不单单只是给人提供物质空间,而且能够能动的带动使用者,予之以遐想。现代建筑大师屈米曾提出“事件建筑”的理念,即指意义上具有历史文化性,功能意义上具有交换性和不确定性,在审美意义上又具有震惊效果的建筑。他认为,按照传统观念创作的建筑作品是封闭的、单一的、有限的,是怀念和消费的对象。传统建筑至现代主义建筑都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解构主义的创作则要求人们的参与和补充。屈米提出要对传统创作观念进行拆卸和解构。

屈米在设计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规划时曾指出:“公园的三个自立的和重叠的系统,以癫狂的无限结构的可能性,提供了一条映像多元化的道路,每位观者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又导致一种再解释的缘由”。设计中抛弃一切已有的先例,从中性数学构形或理想的拓扑构成着手,创造出一种简单的结构性处理方法,屈米在120米间隔的方格网里把众多的文化设施组织起来,并在网格的交叉点上均匀地安排内容和形状完全不同的建筑,与这个规划网格布置相对峙的是公园眼的道路、小径、林荫道、树丛,走廊斜坡道则按直线、曲线的构图布置,好像随心所欲、横七竖八,看起来杂乱无章。再将只个自律性的抽象系统-点系统、线系统、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各行其是,相互碰撞。设计出不稳定、不连续、被分裂的“解构”形态,体现出“偶然”、“巧合”、“不协调”、“不连续”的设计思想,并且向游人展示了活动和内容的多样性,创造出精致紧凑的布局和生气勃勃的公园气氛。

4解构主义建筑设计与非线性思维

当解构哲学把一切都支离破碎的同时,代表真理化身的科学也被解构了。然而,科学是不会屈从于非理性和怪诞的,它勇敢地接受了那些解构了的碎片形成了新的科学哲学观并建立了非线性思维的科学语言。这种科学语言以系统论、混沌学、模糊数学等一些新科学结论作为依据,因而有其合理之处。如果说以实证和理性为特征的传统建筑形式语言作为一种叙事力量的兴起过分倚重客观性的“物质与功能”,那么解构主义建筑形式语言必然要考虑事件、过程、人文和整体性的价值取向。人、建筑都需要与自然环境建立一种连续性,不仅是节能的还是生态的、能与社会相协调的。

在非线性科学思维中,从整体系统论出发来把握对象的存在,构成其科学思维的一般特征。非线性科学把现实的存在对象首先看成是一个具有整体协同特征的存在其判断的根据是系统自身各构成要素的动态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所具有的自组织功能。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它以多种方式同环境发生相互的关联,我们对建筑的认识(特别是对“解像式”建筑的认识)也必须在一个共时的开放系统中来把握。互动与共生的形式语言秩序的建立是通过建筑实体和建筑空间将个人、群体、社会的多角度需求与环境协调。同环境建立起富有感情的形式关系;是从建筑所处的历史、环境、文化中建构建筑形式。因此互动与共生的建筑是与环境和谐的建筑。

(1)与主体的互动。

在传统机械决定论思维中,建筑师在追求完全科学理性的秩序的同时也预定了人类主体活动的内容和秩序。功能决定形式的口号正是这种机械决定论的体现。但非线性科学表明环境的复杂度与变动性是复杂的、变动的难以用一组规则来描述,人在执行工作时所表现出的灵活度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应当以一种动态的时空观和建筑观来看待建筑。在建筑的动态发展中应始终紧随瞬息万变的人和时代而同步变化,始终保持瞬间状态的高度灵活性。在这里,建筑应是一个被内容所决定,与主体互动的“场”。

伊东丰雄在为2000年汉诺威(“健康的世界”)世界博览会做的设计中创造了一个“水的殿堂”。参观者可以通过身体的观感去感知其中的含义。殿堂不仅靠大量视觉、听觉效果来传达这种信息而且它更像是个休息处人们在巨大的场地中走上一圈后就可以得到休息。自然要素——水被引入场所,并被巧妙地照亮。

(2)与自然要素的共生。

建筑与环境的共生要使建筑形态融入场所,形成一个整体。景观、自然气候、阳光、水等自然性空间能尽可能的融入到建筑的功能性空间当中去,通过建筑设计使自然空间得以延续。对于这一点,解构主义建筑打破了原有传统建筑的固定空间模式,使人的想象空间和自然空间能够更好的结合,从而真正的实现建筑与自然要素的共生。如安藤忠雄所设计的教堂系列,成功的将自然要素结合到建筑里,用自然的构成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十字架建构,从而让建筑更好的诠释了宗教的意义,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社会的对话。

5结语

建筑的固有意义本来在于为人类提供一个稳定的场所和空间,来容纳连续的行为过程和记忆。传统建筑的“启蒙叙事”和“宏大叙事”试图告诉人们该如何的存在,它预设了知识英雄、最终秩序或某种程度的终极真理的存在。当用非线性思维解构传统思维的时候,建筑的叙事也从“宏大叙事”转向了“历时性叙事”,即突出了事件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强调了建筑与人之间的能动性。

解构主义建筑与“解像式”建筑使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变得破碎,建筑的意义变得模糊,建筑的风格走向了多元,建筑的设计没有了绝对的权威和正确与否的标准,成为个人的一种游戏。

参考文献

[1]曾坚.当代世界先锋建筑的设计观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现代建筑范文篇5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创作;和谐建筑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建筑长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皇家宫殿、景观庭园还是民俗建筑都各领风骚。然而,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西方的现代建筑创作理念逐渐湮埋了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许多传统建筑文化正在慢慢消亡。另外,当代人们对物质的盲目追求和在建筑设计中唯功能主义、唯形式主义的设计也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被吞噬的危险。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运用有以下现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念盛行,现今社会,各主流建筑师的创作手法中,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念占有绝对位置。大型项目的中标结果也从侧面印证这个趋势。即使获得国际大奖的各路大师也不过是“玩材料”“玩体块”“玩空间”等肤浅手法。仿古建筑思潮逐渐兴起,长久以来,也有很多中国建筑师都在努力探索、奋力开创,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献计献策,但大多各抒己见、各为己政。虽然中国的建筑创作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单迟迟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使之与现代建筑创作理念相结合是摆在我们当今中国建筑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以作者主持参与的实际项目(肃南县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玉水苑)———小微企业产品交易和会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展厅),浅析作者的创作思路,从而为建筑师提供中国传统建筑创作实践提出自己的建议。

1项目简介

展厅位于张掖市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玉水苑)内,分布奇玉坛两侧,主要功能定位为多功能展览建筑,配合奇玉坛为当地提供一个高标准的展览空间。主要建设建筑物共2座,每座建筑面积6645.64m2,地上一层,属于小型展览建筑,展厅等级为乙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的防火类别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二级。玉水苑主要以祁连玉为主题,将文化、建筑、美玉、山石、绿水、植物整合在自然景观中,是集祁连玉石加工、交易、观赏为一体,融祁连玉石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现代化园区,也是肃南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当地经济的示范园区。

2设计策略

2.1传承历史,发掘文化。建筑在满足功能的舒适性和使用性的基础上,建筑立面体现现代展览建筑特征,简洁、明快是立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秦汉建筑特有的筑台元素,使建筑沉稳、庄重。屋面采用:金属屋面,现代简洁又不失庄重、严肃的形象。屋顶下做柱廊+玻璃,既可以立面上虚实对比,又达到了采光通风之目的。利用简洁现代的檐口统一并简化建筑形态,使整个建筑群体简洁、干净,富于变化又充满韵律感,与园区内现有建筑相得益彰。正立面为主要的形象入口,适当抬高。丰富天际线。竖向条窗,适应环境气候要求。与奇玉坛相得益彰。增加建筑挺拔感和韵律感。背立面采用秦汉建筑汉阙元素形象,符合园区整体建筑风格要求入口处的玻璃幕墙镶嵌拱形玉带门,与园区主题相呼应。侧立面进行弱化处理,入口处的弧形玻璃幕墙象征玉石半掩地下,呼之欲出,与玉水苑区主题相呼应。弱化侧立面的疏散入口,以减少对奇玉坛的影响。2.2结构形式适应功能,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采用钢结构组合钢桁架结构体系,结构柱布置在建筑四周,保证内部空间的完整性,以适应多种展览需求。2.3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该建筑外墙材料采用钢骨架轻型板和明框玻璃幕墙,

幕墙将外饰面与保温、室内饰面结合,主要内部空间暴露幕墙结构,突出建构逻辑性。主立面设计斜墙面,以体现秦汉建筑筑台元素,体现严整的几何特征,实现幕墙在特殊体造型的应用。

3项目启示

3.1理解传统建筑文化,不是口号。“崇尚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最值得传承和继承的理念。“和谐建筑观”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在建筑领域的深入体现。故宫的序列性与和谐性;园林建筑的含蓄性、对自然的崇尚、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和谐建筑观”,就是要体现形式、功能的协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以展厅为例,笔者团队运用“和谐建筑观”,通过对建筑文化的研究,领会文化内涵的精髓,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灵魂融入到现代建筑创作中。3.2传承传统建筑形式,不是复制。传统建筑的造型形态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意识,传统建筑的线条比例是与自然长期相处的产物,传统建筑的形象象征特定的地域文化特点。随着时代变迁与文化交融,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建筑技术都发生了改变,也必然带来了新的设计观念和创作手法。以展厅为例,没有复制秦汉建筑形象,而是深入研究秦汉建筑,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改变落后的不合时宜的部分,用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艺术观将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相结合,满足现代建筑复杂的功能需要和审美习惯,而不是简单一味的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复制、模仿。3.3运用传统建筑材料,不是盲目。建筑创作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完成,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而这个载体就是建筑材料。人们按照历史经验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文化,建筑材料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以展厅为例,充分结合了传统的秦汉风格,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同时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在选材上完全是就地取材,也大量采用了钢结构、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可以说整个建筑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特色建筑,但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代建筑。这也是新展厅能够如此密切地融入当地环境之中的原因。3.4汲取传统建筑思维,不是随意。建筑创作不是“无源之水”,是从“传统建筑”中汲取养分,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并从中汲取创新思维。以展厅为例,在对待传统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于设计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台基、中国红、斗拱等元素的使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特色;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则是顺应时代潮流,表达当今时代特色和科技成就。3.5符合现代建筑功能,不是花瓶。尽管建筑形式更具有吸引力,但建筑师作为专业的建筑创造者,不能只考虑对形式美的追求,要从外在形式到建筑功能技术、环境、造价等各方面进行理性认识。建筑的初衷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空间的功能追求,这是与其他艺术品、雕塑等的本质区别,建筑创作必须符合实用功能的目的。以展厅为例,主体部位为了满足大跨度、复合展览的功能要求采用了桁架结构形式,净高可以满足15m的展览要求。

4结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想实现真正的建筑设计风格的突破,往往需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建筑文化,从中吸取优秀的传统经验与理念、方法等,加以融合与现代建筑之中,才可以实现“艺术的再生”。秉承和发展一切优秀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所以,建筑设计立足于传统建筑文化之中,发展于传统建筑文化中,创新于传统建筑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建立起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创作之间的纽带,只有这样,我们建筑设计才是中国的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现代建筑范文篇6

建筑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建筑不但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还起到居住空间的作用。而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功能也发生了的改变。建筑从一种仅仅是人们用木材、砖、石材、泥土、瓦等材料构成的居住及使用空间。演变成包括园林、景观等一系列构筑的大定义,甚至我们可以说:动物有意识构建的巢穴也属于建筑。这些建筑随时间流逝而耸然屹立,令人不禁想起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耶的经典著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而这也后世建筑界一直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1.1传统建筑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

现代人对传统建筑的借鉴不仅是单纯的“拿来主义”,更需要传承其中“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而这就是建筑中包含的文化。这些文化不但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文明程度,也反映了当地的地域环境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形成的文脉、信仰等因素。而这些经过漫长时间留下的文化已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凝结在建筑和群落环境中的建筑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变革,这些风格也印上了时代的烙印,它可以直观的反应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

1.2传统建筑中值得借鉴的艺术特点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由此可见它兼具韵律美和雕塑美两种艺术特点。除此之外建筑的结构和装饰也是具有艺术性,特别是在一些园林中更可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美。

2传统建筑文化符号的运用

所谓符号就是一种简练的信息元素,用以来表达一些概念和事物的内涵。通过一种有代表性且高度概括的造型或图案来表达特殊的含义或起到特殊的作用,这便是传统建筑中符号的应用。而在现代建筑中要应用这些元素务必要把握其中的神韵,抓住其深层次的内涵和精髓,千万不可简单的堆砌。在这点上起到典范作用的就要数上海金茂大厦,设计者运用了中国古代“密檐塔”这一传统符号,使金茂大厦的外形可以充分体现东方传统文化神韵。从第一至十六层每节减少两层,这使得建筑的整体形象呈现春笋般节节收分的效果,最终抽象的形成了密檐塔的外观和造型。可见设计者充分理解了“塔”这一符号的精髓。巧妙的应用其内涵,而不是一堆俗套的挑檐和瓦楞,那样仅仅是达到一种视觉上的相识而已。传统建筑符号不但可以应用在整体造型上,还可以应用在细部装饰与布局的处理上。有时建筑整体造型会因种种受到制约,此时如果要加入传统符号,就要把着眼点放在装饰和布局上。在查尔斯摩尔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作———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广场的设计中。广场中心的片拱形成了柱廊式的布局。柱廊的柱饰采用多种罗马柱式,并有拱门、拱券等古罗马建筑符号穿插其间。当这些符号碰撞在一起时,昔日的古罗马就重现在世人面前。

3传统建筑文化形制的运用

形制指的是器物或建筑物的构造和形状,是最基本的建构规范。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经历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多好的闪光点保留至今,如在现代建筑中可以合理借鉴这些传统建筑形制,必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1传统群体布局形制

在这项的应用上,曲阜孔庙可谓非常成功的实例。其形制上借鉴中国传统院落,院落布局为多进式,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空间回环曲折,建筑轴线明确。即使两边布局较为自由的院落庭院,也有主次轴线贯穿,使得群体上张弛有度,主次分明。这种轴线式的整体布局形制在中国传统庙宇建筑中非常常见,应用在孔庙这一现代建筑中既叠合时代精神又弘扬传统文化。

3.2传统园林形制

香山饭店的庭院设计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园林的形制特色。其优雅的自然环境与美观古朴的装饰充分体现了传统特色。香山饭店所使用的是中国古代传统园林建造手法中的“寓于期中”,并且在颜色上也运用了江南园林的色调,整体上也顺应地形,长走廊围合的庭院显得自然纯净充满诗意。这中对传统园林的形制借鉴而形成的优美环境也是香山饭店经营成功的原因之一。

3.3传统局部形制

北京的菊儿胡同依照的便是四合院的布局。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来看待这组建筑。它垂直叠合又水平延伸,多进的院落格局与多方向伸展的空间再现了中国传统居住模式的四合院形制。该案例值得学习之处在于既借鉴了传统又发展了新的模式,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4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出现在实际项目中。在新技术的配合下,新型建筑材料越来越体现出其各方面的优越性。诚然,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不失用现代语言来表达传统建筑材料所蕴涵的文化的成功案例。众所周知,真正能够唤起人们历史情怀的是历史的真实感,而不是简单的仿效,简单的仿效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我们运用传统材料来表达今天的东西,不是片面地追求新材料的时髦,而是更加尊重其地域性和传统文化的渊源。

4.1传统建筑材料在建筑结构中运用

江南地区自古便有以竹子为建材的传统,竹材也因此成为中国江南建筑文化的特色。竹子是坚硬、环保、易获取、自重轻的优良建材,也是古代文人雅士高洁傲岸品质的象征。因此,即便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竹子也是非常良好的建筑材料,至今傣族部分建筑仍然倾向于这种开朗、轻灵、秀美的传统建筑材料。长城脚下竹宅利用竹子来作为结构构件借以不但富有创意而且表设计者内心情怀,这种未经油饰的材料反映出一种原生态的自然之美,和一种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设计中建筑的主体结构虽采用钢筋混凝土,但隔墙却是用竹子填充。设计者充分发挥了竹子坚硬又轻质的特点,竹子自重所产生拉力和压力都自身来承受。另外,捆扎的竹构节点是以现代的构造手法来将传统材料进行搭建的,这使得建筑既有古朴的原始亲切感又不失现代建筑的简约时尚感,可谓古今相结合的代表之作。

4.2传统建筑材料在建筑造型中运用

美国大气物理研究中心借鉴了印第安人传统的岩下之屋,这种用红色的山岩建成的传统石屋是利用当地石头粉碎做成的混凝土建造的,整个建筑坐落在山上与红色的山岩融为一体。该案例起到了一个好的示范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材料也可以在现代科技的引领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氛围后,适当且合理的运用传统材料,有时会就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继承和创新与对未来的展望

现代建筑范文篇7

现代建筑的特点是高层建筑很多,而剪力墙发挥很大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震性。一般来说,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个完全由剪力墙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可作为设备井的墙体,也可作为电梯井、楼梯问的墙体或房间的内隔墙。由于其平面内刚度和强度都很大,非常适用于35层以下需设支撑的建筑,同时又可以承担重力荷载。

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中,剪力墙常需开有排列整齐洞口。其受力特点、内力分布情况和变形状态与其所开的洞口大小和数量有直接的关系。在近似计算中分为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1)刚度大。因而侧移小,非结构构件破损小,断水、断电、火灾等次生灾害小,维构次生内力如N—A效应等几何非线性问题小,弹塑性稳定性问题不突出。(2)抗扭刚度大。只要布置得当,整体及层问扭转小。(3)以弯曲变形为主,延性可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如采取适当措施如“人工塑性铰”,延性还可提高。(4)截面大,抗剪强度高。(5)在受荷全过程中,性能变化小。

2.钢结构建筑分析

现根据空间组成和规模大小初步形成了几种类型,包括低层轻钢结构、多层纯钢结构和多高层钢混结构等。总得来说,钢结构建筑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有很好的的抗震、抗风性能。钢结构整体刚性好、强度高、重量轻、变形能力强,建筑物自重仅是砖混结构的1/5,抗震性能是砖混结构的2倍以上,并有很强大抗风性能,使生命财产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多层钢结构使施工速度快,建筑布局限制小。其结构都是由多层水平的楼盖和竖向的柱、墙等组成。楼盖主要承受竖向荷载,而竖向的柱、墙等构件因为建筑高度的变化,其组成方式及受力变形特性一结构体系也有明显的变化。框架、剪力墙及筒体是结构中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的基本单元,由它们及其变体组成了各种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体系、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框架一剪力墙体系、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交错析架结构体系等。

(1)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因为其空间灵活性较大,很早就被应用在住宅中。它可以组成大开间,充分满足建筑布置上的要求。钢材强度高刚度大,当采用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同的开间和进深时,梁柱的截面将减小一半左右,增加了房间的使用面积和净空,当二者截面积相同时,钢框架的跨度增加很多,扩大房间的采光面积。

(2)框架-剪力墙该体系是以框架体系为基础沿其柱网的几个主轴方向,通常是沿建筑平面的纵向、横向或斜向,在框架间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在框架间设置的剪力墙,可以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也可以是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在平面位置上,剪力墙的布置应尽量符合“分散、均匀、对称、靠边”四准则。

(3)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支撑体系在钢结构住宅中应用比较多。由于住宅结构中横向刚度一般不容易满足抗侧移,因此需要加设支撑,规范建议在两个方向采用同样的结构体系,因此纵向一般要加设支撑,实际工程中由于在纵向加支撑使得建筑的布置不方便,因此也有不加设纵向支撑,只在横向加支撑。

3.现代抗震性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3.1基本概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抗震能力评价的新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之一,其主要用于已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以及新建结构设计方案的抗侧能力分析。它既能够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设计进行校核,也能够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潜在的破坏机制,找到最先破坏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设计者仅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加强;对于多遇地震的计算,可以与弹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看总侧移、层间位移角和各杆件是否满足弹性极限要求;对于罕遇地震的计算,可以检验总侧移、层间位移角和各个杆件是否超过弹塑性极限状态,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3.2分析方法

弹塑性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主要是指Pushover方法。各种pushover分析法的步骤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基本步骤相同:

(1)确定各个构件的单元初始刚度矩阵或者根据前一步力一变形关系确定的单元弹塑性刚度矩阵,然后确定结构总刚度矩阵K;(2)根据第一步所确定的结构总刚度矩阵计算由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各个构件初始内力和变形;(3)选取水平加载模式,单调增加水平加载力的大小,求取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组合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4)根据构件的内力和变形确定构件的物理参数是否被修改,若无构件物理参数被修改,转入(3)循环,若有构件物理参数被修改,记录结构底部剪力和结构代表变形,转入(1)循环;(5)当结构达到目标位移,构件达到极限弯矩(或剪力)或者结构形成独立的机构,终止计算过程。无论是在结构构件层面还是从结构整体层面它都能对其抗震性能做出很好的预测。

现代建筑范文篇8

一、建筑的环境现状分析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在自然的土地上创造了很多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建筑的出现,为人类居住环境提供一个休息生活的场所,贡献是巨大的,建筑的发展从山洞到现代建筑从未停止过,但是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也有消极的一面,对自然的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这就要求我们如何看待社会的发展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协调的问题。

1.从社会发展方面来分析。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很多的房地产和居住别墅区等等,这些都在无意识地破坏生态环境和土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特别是建筑污染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为以前对环保建筑材料运用特别是低碳建筑应用不够,特别是现在国内大力开发旅游业、城乡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传统建筑和乡土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暴露出国人对生态观念的严重滞后思想,再加上国土树木乱砍滥伐,造成了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以破坏生态环境利益来换取经济利益的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如何处理好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显得重要。

2.从外来文化影响来分析。我国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单纯的小农经济影响下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发扬,不管是建筑、服装、交通工具等等并有中国特有的文化、文明,延续着几千年的灿烂的传统文化,但是从清朝中后期,国内的很多文化受外来影响较多,有建筑、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这种影响带来了新的形式和变化,特别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也有时体现在对事物的需求方面,当然对事物审美意识也随着变化了。这里我们谈建筑的变化和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很多,比如硬山、悬山、歇山等等,但是由于外来的文化影响,我国局部地区建筑开始了新的形式,即使不是完全照搬也是整体建筑形式和建筑元素在来回运用,这些都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别是审美意识、衣食住行被间接的殖民化。而我国传统文化对现在的人和后代越显得如此陌生。但是也有建筑在中国融入比较有地方特色的就是岭南的骑楼,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所以说,中国的现代建筑环境是寻求一条符合和适应展示中国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二、乡土建筑形式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乡土建筑主要是说乡村建筑,主要包括民居、寺庙、学堂、书院、祠堂、戏楼、桥、亭等类型建筑,因为有了这些建筑所以组成了一个独立的建筑群,即民居的生活聚落。在这里人们解决有衣食住行和劳动休息地,同时这些建筑的布局与人们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习性相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的时代、不同自然环境创造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反映不同的时代特征,由于他们处在落后的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地方,所以受到技术和经济限制,就迫使人们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发挥和挖掘当地材料,因而积累和发展了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例如:具有大家风范的徽派古村落群、朴实无华的西北古村落群、小巧精致的水乡古村落群、富贵的北方大院建筑、个性鲜明的岭南古村落建筑群、清秀灵逸的湘黔古村落群等等。以西南少数民族的花溪镇山村为例,石板房、山、水、田、园、林、路、舍、船,鱼、鸭、鹅、鸡、鸟,这是花溪镇山的自然本色。石板之乡———花溪镇山村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于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风景秀丽。

1.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运用。镇山村石板房是贵州山地民族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文化,这里的石板房大多居住的是布依族,把岩石板变为千姿百态的石瓦、石墙、石径、石板房。“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遗存发现颇多,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很多都在贵州境内发现。这说明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贵州远古文化。贵州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史迹。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经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石板房以一块块极其普通的石板,好像是随随便便地堆叠起来,石板与石板之间,没有泥土的胶着,钢材的固定。这些石板,无须打磨,更不用上色,完全保持一种原生状态。从外面看是石材,建筑里面的构架其实是木材。石地、石墙、石瓦、石院、石柱、石窗、石门、石径、石板屋,还有露天的石桌和石凳,都充分显现出贵州山地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地域风格和山地特色,采用当地的石灰岩进行修建。因为这里的山石就是石灰岩,容易加工与开采,为修建这样的石头建筑提供了原始材料。

2.建筑环境与布局。因为依山而建,从山顶到山脚形成了无数阶梯型的院落,每个院落又多为一正两厢的布局。“文化的形成与特定的地理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促成不同的建筑文化。”贵州石板房建筑基本为三开间,中间开间为堂屋,堂屋大门为双扇对开木质门,凡面对合院的房屋均为木雕刻花窗,三吊格或万字塔图案,建筑只有一层,而两端的房间各为一楼一底形式。院落接着院落,地面连着屋顶,全是石板缀成的鳞甲,纵向看,层层叠叠,横向看,鳞次栉比。每一条石径,连接着座座院落,而院落的石墙,又将每一条石径封闭成一条条悠长的石巷,隐现着诸葛亮布局的八阵图。花溪镇山的乡土建筑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掘了地方材料,这些建筑的布局和建筑形式,也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与布依族生活有关,山地文化和气候决定了这种特有的建筑结构和乡村面貌。

三、乡土建筑的保护意义

目前国内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基本都是在比较偏僻的乡村,中国乡土建筑遗留着那种自给自足、封闭的空间结构,与“天人合一”的人和环境和谐共处的态势。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能保存一些传统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乡土建筑,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去保护它、利用它。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正在创造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在规划建设中,涉及到具有古村落的建筑群,我们要加以保护,为创造新的建筑形式提供依据,可以有新旧建筑对比,为以后传统建筑设计思维不受到隔离,让当代以至今后后代人了解前人民居的形式,它反映的是地方文化、民族习性、生活习惯、气候特征以及时代特点,同时可以开发旅游业,对于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另外,乡土建筑常常成为大量艺术家的写生基地,并为艺术创作保留下来创作的灵感源泉,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民居建筑设计提供参考的依据,在新旧民居的建筑风格上不会出现冲突,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综上所述,要完成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上的建构,最重要的是要发掘中国乡土建筑环境所展示的当代价值,做到本质思想与工程技术的密切结合。

四、乡土建筑对现代居住建筑的影响

1.乡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结合运用。在乡土建筑中,我们将由风水学说产生的中国乡土建筑称之为中国乡土生态建筑。这种由风水学说产生的乡土建筑文化注重人与自然各种关系的整体把握。其中“水”、“风”、“土”、“气”的论述类同于当代科学中注重地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和大气循环、土壤岩石圈及动物植被等生态关系与资源的处理、运用。也正是当下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乡土建筑中风水学说深深植根于对建筑环境的选址规划中,极为重视自然景观的审美,以及讲究建筑人文美与环境自然美能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美学特质。例如,客家土楼徽州民居、陕北窑洞北方四合院等,都是在各类功能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并且它们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可以成为当代建筑环境的借用范式,实现其形式上的再造。因此,在现代居住建筑环境设计中,我们需要借鉴其精华部分。这有利于在当代运用传统文化的景观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情趣,又不失本土文化韵味的环境。

2.乡土建筑环境与现代建筑环境的结合运用。乡土建筑与城市建筑相比,更为自由,在建筑的选址和布局上能够紧密结合自然地势,在建筑形象和装饰结构上吸收地方文化与民间艺术养分,所以很多城市居民向往这美好的田园风光,特别是有特点的乡村中的乡土建筑形式,感觉更为亲切。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有了更好的掌握和认识,因此,新的建筑形式有了新的材料出现,不再是单一的木或是石为主的建筑形式,色彩上也更为丰富和富有情趣。以广西崇左明仕山庄为例,中越边境山水风情大新明仕山庄于风光如画的明仕河边,中国最美的乡村度假营地,建筑形式和风格融入壮族民族特色,风格独特。壮族民居特色的建筑点缀在清淡雅的山水之间,宛如世外桃源境地。明仕山庄的周围村寨的乡土建筑保留不变,与之相呼应。首先,大新明仕山庄建筑空间融入壮族民居的建筑风格,两层骑楼式依山而建。屋顶依然采用悬山式,房间装修融入壮族风情特色风格,设计新颖。在这桂南喀斯特地貌中,营造了具有着“不是桂林,胜似桂林”之村。由于本地方靠近越南,因此,明仕山庄的靠水长廊在造型上吸收了东南亚的建筑形式,造型优美,与山的形式相吻合。因地制宜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环境得到了体现。其次,明仕山庄的建筑材料是选用本地的山石进行营建,基本是仿木结构,墙体主要采用砖混,色彩纯朴和厚重,把乡土建筑的形运用到了新的建筑上。这些建筑材料没有污染,均为低碳建筑材料,有益身体健康,明仕山庄与周围的建筑对比,风格具有一致性,相互呼应。

3.乡土建筑形态和功能与当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运用。乡土建筑多以自然为本,它根据当地地理气候,在实现采光、通风、御寒等方面都力求利用自然条件。我国北方气候寒冷,人们在房屋建造时为了抵御寒冷保暖,把阳光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乡土建筑的平面布局多为向阳且比较封闭,是为了避免相互遮挡阳光,而且建筑间距也较大,北京的四合院可以看作这类住宅的典范,它的显著特点是严格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及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别内外,且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南方则不同,由于四季温差变化不大,夏季酷热多雨,故对防潮、通风、散热、遮阳、挡雨等措施分外讲究。如徽州明清住宅,它通过设置天井、巷道、高大墙垣来达到通风、散热、遮阳,平面布局较为开敞,一字形L形、工字形外廊式居多。

现代建筑范文篇9

1985年是世界上传统主义盛行的一年,在建筑方面古典风格得到了发展。这种建筑古典化实际是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产物,它除了追求古朴、自然的建筑风格之外,建筑师们还于设计中揉进了不规则线条与自己的想象力,而决不是单纯的模仿古典建筑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法律学校教学楼是20世纪后叶新的都市古典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它座落在罗马哥特式的校园内,周围是错落不齐的建筑物。它通过镀锌钢架、胶合板的拉毛水泥来显示校舍坚韧不拔和高贵的气质,在古典气氛中透出新意。美国的政府大楼、公共建筑,甚至动物园都在采用这种风格。

在风景点里安家

旅游住宅是一种活动住宅,也称“野外别墅”。当代旅游业十分发达。对于出门的人来说,最大的事莫过于交通和住宿这两件事了。国外一些专家,针对这一现状,在一般小汽车或大卡车的基础上,研制出旅游住宅,它较之旅游帐蓬和塑制拆装房屋要先进得多。这种能跑的住宅不仅设有卧具,让旅途劳累的人能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而且还备有箱、橱、柜、台等,便于存放衣物和办公。有的甚至还配置有小型厨房设施,如气灶、冰箱、备餐台等,可供多人用餐。这种旅游住宅不仅对旅游者来说是理想的临时家庭居所,而且倍受野外勘测人员的青睐,大有发展前途。不久前,某国的一个旅游团来我国观光,带来了几辆这样的旅游住宅,国内的参观者都极为欣赏,认为我国生产这样的旅游住宅并不困难,国内可以自行制造。

不拘一格的造型建筑

现代一些西方建筑师常把建筑设计成某一特定的造型,以增强建筑的真实、自然感,给人亲切的感染力。美国有一幢建筑物,远看酷似一架大型的三角钢琴,不仅形象犹如钢琴,而且色彩也与钢琴一般,其造型别具一格,引人注目。美国政府还曾花费十五万美元制作了一根完全按照球棒设计的钢铁雕塑,它高达三十多米,矗立在高楼大厦间,远看是一根巨大的球棒,近看是一根柱子,气魄很是雄伟。其他如人体型、动物型、轮船型等等的建筑物也不断出现,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流派,这一流派往往还揉入了雕塑艺术,使造型建筑更具有艺术性和生活情趣,很受城市居民的欢迎。

耐用结实的陶瓷住宅

传统的住宅都是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而日本新近利用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研制一种陶瓷住宅,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理想住宅。这种材料极轻,可浮于水上,但抗压力大极难破碎。它的特点有:抗火,耐久,不易腐蚀,隔音,吸音,能控制湿度。这种陶瓷住宅在空气潮湿时可以吸进水汽,空气过分干燥时又可散发水汽。制造的方法是,把矽土和石灰石混合,加水后在1800℃的高温下加热成型,生产快捷,成本低廉。

我国在用陶瓷作建筑材料上也作了尝试,现已能制造出几十种建筑用材料,并已开始远销国外。

应急住纸宅

美国世界造纸公司研制成一种纸造房屋。这种纸造房屋不仅费用低廉,而且具有容易搬迁和建筑迅速等特点,适合牧区、林区和农场使用,还可以解决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需大量提供过渡性用房之急。

这种新型房子的墙壁是由一种专门设计的带皱纹的牛皮纸制成的,经过化学处理使用寿命可达15~20年。它的厚度为12~41厘米,纸板外面涂上树脂和玻璃纤维,其每平方厘米的抗压强度为211公斤,内壁墙面和天花板上的涂料能经受高达1000℃的高温,并可防虫害。房子除了为房顶斜度所需要的几块特别纸板外,其他所有的板块都完全相同,可以任意装配,只要稍加改动,便可装配成教室、图书室或会议室等。

方兴未艾的塑料建筑

现代建筑范文篇10

1徽派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价值

1.1传承文化

徽州古居民受到徽州文化传统与独有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特色化的徽派建筑格调。将徽派元素融合至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领域中,是传承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在经济、文化全球化时代下,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定冲击与影响,社会大众对徽州文化的认识度不够,传承与发展徽州文化不被重视。若能将徽派建筑装饰元素融入现代设计领域中,一方面能使充分展现出徽州文化特有魅力与历史价值,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度与认识水平,另一方面也引领着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格调创新过程,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1.2创新建筑装置风格

将徽派装饰元素用于现代设计中,能进一步提高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元素的充实度,这是建筑装饰风格创新的重要基础,进而更好的迎合人们对现代生活在精神的追求。从本质上分析,很多传统元素始源于现实生活,是我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汇聚,文化底蕴富足,把其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实践中,不仅能使设计风格别具一新,还能帮助人们更深刻的解读传统文化内涵及感受其魅力,推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健康、持续发展过程。

1.3更好地满足现代群体的精神需求

我国最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流程与沉淀,将优秀的民族精神与传统习惯传递给社会公众,代表着中华民族人们的聪慧,也是人们寄托情感的重要媒介之一。比如徽派建筑的结构多以多进院落式为主,通常坐北朝南,倚山面水。部署上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间是厅堂,两侧是室,厅堂前方被叫作“天井”,采光好,通风顺畅,也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把徽派建筑装饰元素渗透至现代设计中,有益于其自身转型为传统单一的装饰设计模式,充实现代群体的精神生活世界,并且传统装饰元素总富含人文,故而能较好地减轻现代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强化其归属感。

2具体应用实践

2.1用形

在现代设计工作实践中应用徽派装饰元素,要求设计师有较高的审美观,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徽派元素的内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作出整改应用,这样方能更好的结果传统元素与新时代特征。本文这里所提及的“形”主要指传统建筑装饰的外在表现样式、构造等因素,以使现代装饰的外形和传统装饰两者具有一定相似点,等同于将传统装饰元素用于现代装饰外观设计上,利用建筑装饰体“形”将传统元素的“形”呈现出来。比如黄山德懋堂别墅卧室(图1)在设计阶段,利用直接、借鉴的手法应用徽派装饰元素,其中直接借鉴能给现代装饰增加传统文化的质朴气息和韵味,不仅亲近生态自然,还融合了现代生活。而间接借鉴应用模式主要有如下两种:一是变形模式,实质上就是对传统元素作出适当变形,而后再用于现代设计中;第二种是重组模式,该模式需要合理拆分传统元素,进而促进其和现代建筑更有效地融合。其中在变形模式下,传统元素虽然发生了形变,但并不意味着改变其本质,而是以其比例—496—与结构样态为基础作出适度整改,借此方式使传统元素更具简洁性,对外更能凸显出建筑设计主题。重组模式是在满足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重组,从宏观层面上整改传统元素的外在形势,且会将某一色彩赋予给现代建筑,创新传统建筑元素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建筑装饰设计的艺术层次。

2.2意境

在呈现传统元素的“境”时,设计师需要构建出某一意境,综合主客观多种因素去解读建筑装饰空间,利用精巧的办法将传统元素和现代装饰相整合。比如将传统空间流线与空间构成融合至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进而科学布设现代建筑装饰的流线。利用表达意境的方式融合传统元素,能够在现代装饰内呈现出由个性化文化特色塑造出的传统意境,且还会附带有文化特征、传统特征的结构细节呈现在现代建筑装饰内。力求以简洁的设计为支撑,打造出良好的建筑气氛。长期以来,门窗都是建筑装饰设计的重点与关键点之一,门窗作品若有较好的艺术性,则会更富有感染力、吸引力。传统门窗设计为广大古代建筑者的智慧结晶,设计成果经常令我们惊叹的,这些都是现代装饰设计可以借鉴的。传统门窗设计以木质结构为主,我们要重点观察不同部分间架结构特征,门窗、屋顶均能为建筑装饰提供实际功能,门窗也是建筑装饰的重要构成。为使门窗富有一定美感,古人在设计中通常会有意将山水、花草、鸟等元素雕刻在门窗上。

2.3达意

在现代设计阶段,可以徽派传统装饰元素为载体去传“意”,传递出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深层内涵。该种设计形式会结合现代建筑与传统设计样态,将传统形式设定为参照去阐释出现代装饰的含义,表现出抽象化的意境。也能以现代化形式为支撑去表达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在形象、精神层面上均作出探索,力求采用隐晦方式去传送出设计理念,运用传统元素的表达形式,淋漓尽致的呈现出现代装饰设计的精神内涵。现代装饰与传统元素两者完美融合,做到神似,更要实现达意,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展现徽派传统元素的魅力。例如庐江县汤池东片区小镇项目售楼部设计时(图2),充分吸收传统元素精华,以使建筑神性特色兼备。基于特有格调的建筑特征,将徽州建筑装饰的原始美充分的呈现出来,也显露出跨越时代的审美观。该售楼部以徽州传统装饰为设计原型,与现代装饰完美融合,使装饰风貌特征个性化,以徽州文化为参照,选用了带有民族特色的原声材料和空间结构,将徽州文化特色充分显现出来,更深刻的诠释了徽州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3现代设计中应用徽州建筑装饰元素的策略

3.1坚持科学化的设计原则

一是在空间方位排序方面,力求维持建筑功能性与观赏性两者的统一,保证建筑空间环境和观赏序列、功能尺度之间的协调性;二是拓展对徽州装饰元素内涵与特点理解的深度性,实现对传统元素样态特征与装饰功能的充分应用,实现传统元素和现代建筑环境的完美融合;三是善于应用抽象手法去设计象征性的装饰符号,借此方式将建筑装饰的民俗风情与传统文化充分呈现出来,把握住装饰符号和现代建筑装饰格调两者的统一性。

3.2灵活表现出徽州装饰元素的艺术特征

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运用传统元素内涵,力争将其艺术特征充分的显现出来,采用合理的方法将其用到现代建筑装饰实践中,充分表现出徽州建筑传统元素的特色与优越性,功能与观赏价值实现最大化。徽州建筑装饰元素可以被看成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形象化载体,设计应给予其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塑造出更鲜活、独特的形象特征和文化内涵,借此方式使建筑艺术更富有纯粹性。

3.3注重完善徽州装饰元素的运用手法

抽象与异变、分解与重组是当下建筑领域应用传统装饰元素的常用两种手法。其中,抽象与异变主要是对几何元素进行变形处理,对元素初有的比例与结构作出合理整改,借此方式更好的凸显出建筑装饰主题,表现出更为生动、鲜活的现代装饰格调。比如运用抽象异变方法去提取出徽州传统建筑内窗格的特征,打造出能显出现代美的几何体,一方面创改了方形建筑装饰风格,另一方面也使建筑造型的美感更丰富化。分解等同于依照近似、对称、重复等规则,对传统装饰元素做分解处理;重组则是通过重复组合、增添或者简化等形式去处理传统装饰元素。比如,现代斗拱形体就是通过分解、重组传统斗拱造型后转化形成的,一方面对外流露出现代工程的结构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感。

4结束语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古人积累下数不尽的文化瑰宝。故而在发展现代文明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工程技术的支撑下,把徽州装饰元素和现代设计完美结合,既能使现代建筑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也能使传统文化及元素源远流长,还能把现代建筑装饰特征充分表现出来,更好地迎合新时展需求,使现代设计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戴红,黄素涌.徽派民间建筑材料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5):166,196.

[2]梁蓉.徽州古民居装饰元素在现代餐饮空间中的传承与借鉴[J].艺术品鉴,2020(32):47-48.

[3]张琦.徽派建筑的色彩美[J].中国民族博览,2020(20):196-197.

[4]陈玉凯.视觉与空间———“徽派建筑”的视觉误读[J].创意设计源,2020(5):49-54.

[5]张愉晗,刘新有.徽派装饰元素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20,48(9):45-48.

[6]赵梦瑶,张玉花.论徽派建筑之美[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