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3:31:00

物流发展

物流发展范文篇1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物流阶段、配送物流阶段、综合物流阶段,而今进入到港口供应链物流阶段。国外港口吞吐量较大的几个港口,在港口物流建设上,也走在了世界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前列。

1.1鹿特丹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

鹿特丹港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港口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和土地使用权,由其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和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但其只负责管理和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参与供应链管理。一般说来鹿特丹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二是港口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链。

1.2安特卫普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安特卫普港的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该模式通常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或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性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化物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及运作方式。一般来说安持卫普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港务局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二是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三是有着畅通的集疏运网络;四是有着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

1.3新加坡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具有供应链型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特点。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方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来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一般说来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二是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三是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四是物流服务形式多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图1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不断深人与成熟,发展中心城市的港口物流已经越来越引起物流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港口物流取得迅速发展。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口已占世界亿吨大港半数之多。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香港、上海、深圳港均位列世界集装箱港口前列。当前,国内港口拓展物流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在码头建设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港口提供装卸、仓储等服务。如上海港、大连港、汕头港、天津港等都已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但从目前港口物流发展整体现状来看,我国的港口物流还基本上处在传统物流状态,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物流规模普遍较小,辐射范围狭窄。港口物流与相关的海运、铁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长期、紧密的伙伴关系。

(3)我国港口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多,系统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4)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决策层、管理层对现代物流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大多数港口在物流建设上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有的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脱离了自身实际,可操作性差。

(6)港口布局网络尚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港口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

3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启示

3.1要重视港口的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影响

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的运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港口的发展。而港口的发展又是港口物流发展之源,没有港口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港口的管理模式将通过对港口发展的影响间接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纵观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政府或国有企业共同管理港口的模式普遍存在,目前出现的港口民营化趋势,主要是为了有利于有效克服港口公有公营的种种弊端,提高港口管理效率,有利于有效筹集和利用资金,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该模式把政府参与管理、发挥港口的社会公益性与私人或股份制公司经营发挥其市场化经营的高效性相结合,有利于港口的公益性、经济性同时发挥。

3.2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

临港工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临港工业发展情况看,沿海国家和地区首先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吸引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和运输中心,通过沿海港口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中心沿海化,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3.3加大港口物流整合力度,凝聚合力,营造秩序

一个完整的物流链可能包含海运、港口、铁路、公路甚至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涉及到海关、商检、金融等诸多部门,这些部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要发展好港口物流,必须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加大力度对港口物流所涉及到的产业进行整,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经营者,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利益共同体,规范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资源的合力,保证物流链的通畅和高效运行,促进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

3.4积极促进港口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覆盖港区生活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担商连接的有机整体。不断完善港口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建立港口完善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在物流管理术语、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集装技术系统、物流成本合算方法、物流单证体系、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标准化程度。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

通晓港口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要立足现有人才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同时,大力构建引进人才平台,开辟招才引智渠道,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港口物流等专业的海洋经济发展人才,突破人才瓶颈制约。构建多层次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人才创业创新。大力推广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注重培养与港口物流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造就一批熟悉港口物流运作规律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港口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6要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制定实施高起点、科学化的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

目前的现代物流逐步在向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方位主要体现在各港口物流中心均围绕主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包括提供各种金融、保险服务和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一体化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与港口其他产业及至腹地发展的一体化。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装卸业务进行改造和深化外,还要求建立相应的配送园区,货物深加工区等,并有效整合各个环节,使之和谐运作;同时,还要求走港区联动之路,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域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言秋.金融危机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理论学刊,2009,(7).

[2]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

[3]纪少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港口装卸,2004,(3).

[4]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J].中国水运,2008,(11).

[5]邢丽新.简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J].实践与探索,2008,(6).

[6]范立力.全球港口物流一瞥[J].中国港口,2008,(11).

物流发展范文篇2

21世纪物流发展充满变化

进入21世纪,物流产业一个最有影响的变革,是电子商务模式给物流带来的变化,电子商务发展等于对整个物流进行了一个重新定义的过程,对物流所有的环节和所有的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物流业必须在互连网爆炸性发展、竞争激烈的新经济环境下,发展速度、完美、客户满意的新概念。

由于任何企业都不能穷尽物流的地理范围,而且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必须相互依存,因此,强调在变革中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成为2001年的主题。那么战略伙伴关系怎么理解呢?第一是物流服务商与供应链服务需求商之间在不稳定的经济中建立稳步的关系;第二个是指在物流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在不稳定的经济中建立稳步的关系,获取足够的知识和技巧以便在这个以技术为导向且快速发展的领域发展上述关系,而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是为了企业的成功,还为了企业能够生存下去。

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物流产业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这也是物流的魅力所在。

从量变到质变-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

从物流发展历程分析,物流思想经历了一个持续变革的过程。权威物流学者鲍尔索克斯教授对物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做了总结:

50年代以前:强调运输效率;

50年代:强调物流成本、客户服务;

60年代:强调综合外包;

70年代:强调运作整合、质量;

80年代:强调财务表现和运作优化;

90年代:强调客户关系和企业延伸;

21世纪:强调供应链整合管理。

美国物流协会的两次更名,则体现了两次质的飞越。1963年成立时,协会的名字是“实物配送协会”,1985年更名为物流管理协会,是由于运输和配送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内容,这个职业从狭义的运输和仓储,发展到更广的物流领域。21世纪的情形与当时的情形非常相似,物流与80年代初CLM更名时所处的同样的重大变革的环境。在过去的10年甚至过去的5年间,物流职业的专业人员所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大,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了。物流的专业人员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与越来越多的人们打交道。物流专业人员的角色已经发生演变,不仅包括物流的内容,而且包括采购、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的功能。表明物流这个产业比原来的运输和仓储又扩大了、加深了,更注重管理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2005年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表明了从物流到供应链的合乎逻辑的演进。

美国物流协会了最新的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按照CLM供应链管理定义(SCM定义),供应链管理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从本质上说,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供给和需求管理的集成。

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边界和关系分析,CLM认为,供应链管理是联系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主要功能和基本商业过程、将其转化成为有机的、高效的商业模式的管理集成。它包括了上述过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动,也包括了生产运作,它驱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营销、销售、产品设计、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的协调一致。

21世纪物流和供应链前沿概念和技术

1、精细物流(LeanLogistics)

精细物流来源于精细制造,精细制造作为成产领域管理技术研究的成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精细物流所强调的是同步操作环境,循环时间压缩,全过程的可视性,精确时点绩效,过程的一致性和无缺陷。

2、6西格玛物流(6SigmaLogistics)。

6西格玛物流是6西格玛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6西格玛是过程设计和提高的方法,它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主要的质量要求方面达到近乎完美的境地。它注重应用、结果和成功实施的要素等方面。

3、闭环物流与逆向物流(ClosedLoopLogisticsandReverseLogistics)。

闭环物流的概念,是正向物流和供应链、逆向物流和储存能力的集成。它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售后服务、零部件更换(高科技产业)

未出售、未使用、废弃物的回收

回召或有缺陷的产品

绿色产品的“保鲜”

4、精细供应链(LeanSupplyChain)

精细供应链的概念是精细原理与供应链结合,是对精细物流的进一步发展。精细管理为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操作周期、提供强化的客户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伟大的方法,在生产过程已经取得就巨大的成功。精细供应链的基本计划方法是设定企业目标,部门目标,操作目标,明确现有绩效与目标值的差别认定,制定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间框架和要求。

精细供应链的建立五个步骤:选择工具、确定原则,制定战略,明确价值,领先方法的适应性实施策略。它要求在精细供应链环境中创造产出文化,建立环境要素,最大限度避免非产出行为。精细供应链与6西格玛的结合,又在创造新的概念。

供应链绩效考量

供应链实施的目的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供应链实施的效果,应有客观的体系。美国物流最新的发展,是将供应链管理与企业财务衔接,将供应链管理与财务表现的主要驱动因素连接,对供应链实现的绩效进行考量。主要的财务指标包括收益、利润和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三个方面。主要方法是利用主要财务指标的差距作为寻找供应链过程、活动、任务提升的线路图,并与主要操作绩效指标对应,以案例研究探究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真实价值,研究供应链总成本(操作支出+资本费用),使用财务指标建立供应链绩效和有效性度量的目标。

领先的生产企业已经成功使用6西格玛方法提高产出绩效。在供应链过程中,这种方法同样有效。从客户协作到运输,从采购到销售(客户服务),从员工表现到企业战略的提升,均显示出供应链绩效的提高。

供应链绩效考量-现金周期模型

现金周期模型,英文为Cash-to-CashCycle,其基本方法是将企业的应付款、存货、应收款三个指标折算成以天为单位的数值,用存货天数加上应收款天数减去应付款天数,得出的数值就是企业现金周期,数值越小,说明现金周期越短,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根据北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美国企业高水平的现金周期是就是62.1天,平均水平为81.7天,较低水平为96.8-185.1天。以零售企业为例,美国JCPenny公司的现金周期为26天,而戴尔的现金周期是-16天,也就是完全使用别人的现金在周转,而且具分析戴尔的现金周期还有提升的潜力。

这种现金周期模型的优势是数据容易采集,从度量企业流动性的角度可以度量企业价值,应用贯穿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客户)的供应链活动,可以动态评估整个供应链的绩效在上下游企业中的均衡关系。现金周期提升的方法有延长应付款、缩短应收款、降低存货水平三个,而通过提升供应链绩效降低存货周期是核心的方法。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降低,速度提高,可以使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的同时收益。

物流新技术-RFID

RFID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应用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从技术发展阶段分析,初始阶段的任务是建设基础设施,进行RFID的技术准备;然后是订立标准。目前,美国和欧洲对RFID的技术标准已经达成了一致;第三阶段是技术创新阶段,要使技术的成本不断的降低,以适应大规模商业应用的需求;第四阶段使规模化应用;第五阶段使成本和绩效的均衡,使技术发挥最大的产出。对于RFID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使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把它比喻成“与大象共舞”,形象地说明了技术的能力与掌握技术的挑战性。

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由美国国防部和沃尔玛发起的,因此,在RFID物流应用方面,美方的实践再次吸引了物流业界的关注。美方后勤保障的目标,使建立知识驱动的供应链保障体系,RFID的应用,是后勤保障的需要,而不是终极目标。作为一种现金的技术手段,国防部通过RFID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使美军的平均补给时间从33天降低到11天。

国防部在RFID应用方面,同样充分利用了民间资源。它采用了商品电子编码标准,按物品、小包装、托盘、集装箱分级使用标签,在托盘、集装箱、重点设备上使用主动(有源)标签。但标签的数据格式采用国防部的定制。从2005年一月起,美国主要战区将全部引入RFID系统,并在2006、2007年在全部后勤保障体系实施RFID技术。

沃尔玛是美国国防部的供应商,它的意义在于使美军在任何战场上,能够“过上象在家里一样的生活”.沃尔玛实施RFID,也是分步进行的。2003-2004年,主要是标准和技术的准备阶段,2004年在在托盘和纸箱层测试应用,主要是在与国防部的合约中使用RFID.目前在德州的配送中心的8个供应商、7个商店全部的纸箱和托盘上应用,2005年1月,开始在前100名供应商推广使用。RFID的使用,并没有排斥使用现有技术的供货商。

供应链对中国物流的影响

1、把握供应链,提升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是物流管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扩展。制造业企业、物流企业都应重视供应链。

供应链取代物流,不仅是理论的发展,更是时代的变革。供应链对制造业所起的作用,应引起中国生产企业的足够重视。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掌握供应链技术,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

而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则直接取决于产业竞争力,因此,供应链关系到区域竞争力。研究供应链发展趋势,分析所处区域的供应链结构,打造供应链服务基地,不仅关系到物流产业发展的问题,更涉及到未来区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因此,政府应组织力量,开展供应链战略研究。

2、为新技术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RFID是全球物流领域最新的应用技术。RFID成为物流和供应链“速度”和“价值”实现的最先进的手段,因此,该项技术在物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RFID具备从生产点到最终消费点的供应链的全程跟踪、操作管理能力,能够实现物流操作工具的标识和操作(托盘、集装箱)的自动识别,使仓储管理、存货管理、货位指派监督、供应商存货管理、贵重商品管理等实现自动化,并可实现全程供应链安全监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深圳处于国际供应链的起点,RFID在国际供应链的应用问题、实施RFID的成本与投入产出问题,将对深圳物流业在未来几年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对物流新技术进行基础性研究。

物流发展范文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进行商业经济活动的新兴模式。电子商务活动需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特别是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柱,只有通过物流把产品送到最终客户手中,电子商务活动才算完成。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畅通的物流支持,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发挥。因此,以高效的物流保证电子商务的畅通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物流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商务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处理平台和技术。同时,物流也是电子商务之果,没有物流就不会实现电子商务的真正价值。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对电子商务的作用将日益突显。电子商务送货的功能由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企业成为代表所有制造商及供应商向用户进行实物供应的最终实施者,是解决电子商务到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今后,电子商务将更加依赖物流,高效率的物流也将构成电子商务未来竞争力的一部分。

3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存在的问题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1979年才从日本引入“物流”这一概念,物流的发展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物流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物流效率低下,滞后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在于便捷高效,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通过网上银行和商务信息化,很容易促成所有权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1]。相应对后续环节的物流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物流设施设备整体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物流配送系统落后,不能与电子商务很好的结合,相对电子商务的商流、信息流处于劣势。在当前物流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情况下,运输部门分属不同的部委管理,物流不能较好地实现无缝衔接,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转换较难。物流作业效率低下,运输不科学,通关较慢,时间延误常有发生。电子商务交易中,客户对物流送达速度抱怨较多。这已经给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3.2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时下,物流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并且已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但现在的物流企业过于分散、低价竞争,资源配置不合理,这不但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也有损消费者的权益。小规模、作坊式的物流运营方式,根本不具有规模优势,物流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人员管理不善,服务态度欠佳的问题还很常见,造成商品运送差错、丢失损坏等现象频繁发生,客户投诉较多。

3.3物流覆盖面不广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在大、中城市甚至乡镇,网上购物也越来越普遍。当前,能够支持电子商务的物流有很多,如中铁快运、中邮物流、广东宝供物流等,还有大量从事快递业务的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公司,但不难发现,这些从事物流的企业多数经营网点有限,业务仅限于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不能覆盖一些乡村或是边远地带,从而造成有很大一部分物品不能直接送达最终客户手中。而客户自行提取的方式,又比较费时费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子商务范围的拓展。

3.4物流成本较高长期以来,人们就思考电子商务下的物流费用问题,比如在网上购物,快递费一般都要支付10-20元不等(当然这费用也会随着商品价格或配送路程而上下浮动),这笔送货费会不会太贵?由消费者承担合不合理?尤其对那些价格不高、百十来元的商品,物流费用占很大比例情况下,网购优势还存不存在?随着网站数量的增加及在线交易额的上升,电子商务如何在保持高质量服务与灵活性的同时,控制和降低物流的成本,一直是电子商务绕不开的难题。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有多种,但无论是自建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成本均较高,且多数情况下运输距离较远,跨越数个省份,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公路设卡多,道路收费站收费贵,在石油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物流成本更是水涨船高。

4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发展对策探讨

当前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已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为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高度重视物流的作用,采取得力的措施来解决物流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1改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努力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物流作业设备,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物流运行速度缓慢的问题。首先要重视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统筹规划,充分考虑物资集散地、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及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兼顾近期运作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注重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相结合[2],加快公路、港口、铁路、航空等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的建立。其次应加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科学布局。地方政府应统筹规划物流园区建设,正确引导物流企业布局和建设物流中心,包括物流仓库、配送中心,以科学合理的物流中心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要靠企业投资,而且还要靠政府、社会投资。最后要改善物流企业设施设备建设,进行库房自动化改选或兴建设现代化立体库房,配备吊车、自动传送机、叉车、托盘等必要设备,提高作业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物流作业设备向标准化靠齐,发展集装箱运输,完善多式联运单证,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

4.2发展物流信息技术,促进与电子商务的无缝衔接信息是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粘合剂”,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无缝对接有利于加快电子商务订单处理速度,提高物流信息透明度,增强顾客满意度。电子商务活动的顺畅进行要求电子商务企业将需求订单等信息传递给物流企业,同时,物流企业又需要方便买方和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订单信息跟踪查询,这就涉及到双方的信息交换。因此,要敢于打破行业壁垒,转变思想认识,树立互惠双赢观念,成立基于电子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合理运用物流数据自动识别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提高物流信息采集与处理速度;运用物流自动跟踪技术如物联网技术、GPS技术、GIS技术,增强物流信息透明度;运用电子数据交换即EDI技术,解决信息传输与商业事务处理问题等。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克服当前物流信息不透明、驱散物流信息“迷雾”上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快递包裹为例,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包裹进行统一的EPC(产品电子代码)编码,并在包裹中嵌入EPC标签,在物流途中通过RFID技术读取EPC编码信息,并传输到处理中心供企业和消费者查询,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3]。这样,销售商或消费者就能实现对包裹的全程和实时跟踪,以便及时发现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物流企业改进服务质量。这种做法值得在电子商务产品运送中借鉴。

4.3合理选择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物流有不同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优先考虑提升服务、降低成本,兼顾方便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物流模式。

(1)自建物流模式。这种模式即电子商务企业自己建立物流中心,发展物流配送网络,组建配送队伍,独立完成配送业务。这种模式在综合性的企业集团中运用较普遍。以淘宝为例,淘宝计划自建仓储中心,以解决运用社会物流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2010年以来,国内规模较大的网络零售商京东商城也在自建物流,其他电商企业也不甘示弱,诸如当当网、红孩子等B2C企业也纷纷着手增强物流优势。自建物流有其优点,它不但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颈,还能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如开箱验货、特殊包装与运输、安装调试等。而且,相对于使用第三方物流,自建物流配送可控性强,服务质量稳定,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但是,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其成本高于第三方物流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这种成本可以在所销售商品的利润中摊销。所以,这种模式的选用需要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成本与销售利润之间进行权衡。

(2)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即物流公司以第三方的身份,为生产公司提供物流服务,服务是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服务[4]。运用这种模式,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配送协议,交给他们完成配送业务。这种模式可以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专注电子商务业务,鼓励他们剥离仓储配送业务交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实现,降低经营成本。适用于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物流能力不强,不具有比较优势时的使用。

(3)第四方物流模式。第四方物流是近年国内兴起的物流概念。第四方物流主要通过对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和技术的整合,提出物流全过程的设计、实施办法和解决途径,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5]。与第三方物流注重凭借自身软、硬件独立完成物流活动相比,第四方物流更多地关注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尤其适合从事服务业或大型进出口贸易的电子商务企业。第四方物流市场是电子商务与服务业融合的产物。例如,经过60天的远洋航行,2010年8月,载有2115吨烟台宝钢热轧钢管生产线设备的诺威德轮顺利停靠烟台港芝罕湾港区[6]。烟台外轮有限公司受宝钢委托,负责宝钢热轧钢管生产线项目设备的全程物流运输,设备由德国汉堡起运,期间的发运、装卸、租船订舱、报关、报检、船代、汽运等环节全程由烟台外轮有限公司组织完成,被业内看做“外代”由传统的船舶向开展第四方物流业务成功转型的标志。

(4)混合模式。这种模式就是综合运用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营模式。在电子商务企业不能独自承担物流任务的同时,还可运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协助完成,当然也可以是以第三、四方物流为主,自建物流完成商品配送为辅,或者是三种方式兼而用之。总之,不同方式的运用、各方式选用优先权要视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实际需要而定。

4.4探索物流联盟众多分散的物流企业结成联盟,减少不合理竞争,形成服务网络,是扩大业务范围、降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成本的最佳途径。建议采用强强联合、整合并购、加盟或的方式,积极寻求物流联盟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编织电子商务物流网络。地域分布广阔的物流网络或配送节点能提供实际意义上的送货支持,使网上购物空间无限成为现实,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吸引顾客消费热情,使网上购物更具有竞争力。为缩短供给与需求的时空差,电子商务企业也可发展同城配送,延伸商业点,向中小城市甚至是乡镇发展网上连锁经营,采取网上购物,网下就近电子商务店铺付款取货或送货的形式。这种形式,不增加店面成本,还能实现相对短距离的“送货到家”,在实际运用中,很值得推广。

物流发展范文篇4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福州港从一靠泊能力不过5000吨级、吞吐量不足80万吨、设施简陋的河口小港,发展成为河口港和海港共同发展的大型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稳步增长趋势。2013年1-11月福州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17亿吨,超2012年全年总量(1.14亿吨),比增13.6%;2014年11月福州港口当年初累计完成13097万吨,当月完成1219万吨,累计为去年同期111.8%。2014年1-11月每月货物吞吐量都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二、福州港口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1.港口规模有待提升,经济腹地拓展受限

虽然福州港经2011年的整合后升级为“一港九区”,港口规模和层次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但与我国东南沿海周边港口相比,港口总体规模仍较小,如集装箱泊位不足,码头靠泊能力偏小,尚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同时,新整合后的福州港腹地虽有了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但仍三面受敌,北受温州港、宁波-舟山港的限制,南受厦门港,泉州港以及新兴崛起的湄洲湾港发展的威胁,西受长三角、珠三角港口群竞争的压制。此外,受福建内陆地理交通状况的影响,特别是武夷山脉的阻隔,再加上港口集疏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这些都限制了福州港口经济腹地深度和广度的拓展。

2.物流信息共享不顺畅,物流标准化有待完善

福州港口物流,特别是货物的集疏运涉及到的参与方(船公司、货代、堆场、集卡、仓储等公司及管理部门)数量众多,业务操作的完成需要相关方的数据信息共享,但是由于各个参与方市场地位不同以及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如不同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数据标准和业务操作流程各不相同,导致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物流信息共享并不是很顺畅,这也间接导致码头装卸、后方仓储及中转运输脱节的现象时有出现,直接影响到福州港口物流的速度和效率。此外,福州港口的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目前,福州港口货物的运输、仓储和装卸等环节仍然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规格,各企业所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无法实现自动的无缝衔接和处理,严重影响了港口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

3.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据中国物流新闻网报道,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福州港口物流发展快速,急需大批高素质的港口物流人才。福州港口物流方面的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战略型和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虽然我省有很多高校开设物流及其相关专业,但其师资、教材、实验条件都并不十分成熟,导致许多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快速适应物流岗位的要求。此外,现有的物流培训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仍无法填补福州港口对复合型应用人才需求的缺口,尤其是集贸易、金融、港航物流、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物流应用型人才。

三、福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探析

1.推进陆地港发展,拓展福州港经济腹地

加快公路、铁路等陆路通道建设,逐步完善省会陆路交通网络,在省内和江西、湖南等地规划建设2~3个布局合理、辐射力强、定位明确、通关便捷、服务高效,与福州港口对接紧密的陆地港,增强我省港口在内陆省份的揽货能力,为福州港口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创造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向莆铁路支线的建设,充分发挥向莆铁路的货运功能,从根本上解决福州港连接向莆铁路的问题;制定并争取陆地港投资、建设、投产运营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快福州港对应陆地港的发展,以助推福州港经济腹地的拓展。

2.借力“互联网+”,打造智慧福州港

为了推动福州港口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可在我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思维,借鉴青岛港等港口的成功经验,建立政府、海关、国检、船公司、货代、企业等多方的EDI共享平台,为港口物流运营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依托福州港口物流链,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构建港口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生态圈,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全港区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福州港融入以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港口物流”新时代的步伐,打造一个会“自动思考”的智慧福州港。

3.培养基于能力导向的港口物流人才

物流发展范文篇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物流发展范文篇6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分布混乱。主要表现为条块式分割,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拿石柱县为例,稍大点的物流市场有黄连市场、辣椒市场、马铃薯市场、金旭物流市场等,分布在几个不同的地方,不能汇小溪流为江河,形不成规模效应。究其原因有:一是当地政府对物流业重视程度不够。他们没有把物流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该行业投资大,见效慢,没有投资其他行业效果明显,因此注意力自然不在这边。有时为了在自己当政的这一届出政绩,长远利益让位于眼前利益,短视行为,重复规划,缺乏连续性。比如该县已规划好的西沱临港物流园区,地盘被后来规划的西沱移民生态园区吃了一部分就是一明显的例子。有的虽然规划了,但实施时间往后拖,资金被挪用于其他当紧的项目,迟迟不能动工,规划仅停留在纸上,不能变成现实。二是用地指标难。“十八万亩耕地红线”,那是高压线,谁也不能碰。要用地的项目太多了,僧多粥少,没有用地指标,不能建成大市场。如果要的次数多了、急了,被逼无赖,才从“牙缝”里挤个指标,但也只能将就行事,整个小规模的,以适应当前需要,省却投资成本。

2.经营状态落后。一是尚未树立起现代物流理念。一些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只是车队、运输队或仓库的代名词,只能提供阶段式的物流服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不能从纵深度上去拓展。这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条件息息相关。没有完全打通关节,只能依托那些传统的运输方式,所以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相互间信息不畅通,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成果,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很低。三是壁垒森严,封闭式运作。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各个企业内部循环的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相干,呈现封闭状态。涉及现代物流的相关行业和部门联系松散或没有联系,独立运作,发展不平衡。四是互相杀价,恶性竞争。以石柱县为例,黄连、辣椒、马铃薯、烤烟等几宗大的货运量,都是专业物流一条线,尽管物流成本很高,他们也不拿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该县除了这几宗大的,其他的基本是生活必需品,总量就相对小了。但物流小企业也不少,为了赢得一锥生存之地,他们互相诋毁,大肆杀价,搞得乌烟瘴气,市场一片混乱,无法形成正当的竞争机制。五是安全隐患多。一些小的货运部零散分布在街道边,占道经营,堵塞交通,构成一些不安全因素,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3.缺乏一个物流领导机构和专业的物流人才队伍。一是缺乏一个物流领导机构。目前,县上没有一个专门的物流领导机构,涉及物流管理的只有商务局的流通科。但这个科室人员少,每天处理的事情多而杂,精力有限,对物流这一块是有心无力。二是从事物流业的现有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首先,来源杂。有曾经做生意的、干农活的、工厂下岗的、无业游民等等,由于物流工作千头万绪,要办的事情多而杂,什么人都有可能进入。其次,各种人才比例严重失调。懂物流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奇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以下的不少,还有部分文盲。遇到一些难题,不能从根本上协调解决。其三,物流队伍不稳定。有的是临时去充数,看到无利益了,就往别的行业流动,充满不确定性。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限制,树立“大物流”理念。一是加强宣传力度,让现代物流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并把它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广播、电视、网站、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开辟相应专栏,让人们增强现代物流意识。二是成立物流统筹领导机构。物流业涉及交通、经贸、财税、工商、贸易和物流企业等多个部门,缺乏统帅将是一盘散沙。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其他相关单位为成员,组成物流统筹领导机构,由发改委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该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专门负责研究制定有利于本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制订适应本地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的政策扶持体系。科学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注重物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积极协调各下属部门关系,优化发展环境。三是树立“大物流”理念。打破垄断局面,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形成跨地区的大物流市场,把自己建成其中畅通的一个节点。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分割问题。鼓励区域内大型物流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到其他省市或区县开设分公司,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实现物流一体化,真正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2.整合资源,建成规模化物流大市场。一是多渠道解决用地指标问题。利用现代先进的研究成果,可以采取宅基地置换、拓荒、地票交易等方式取得用地指标。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着眼于长远,预留用地,不能只满足现在的需求。隔几年发展不开了,再来调整就比较麻烦。二是建成本地物流大市场。首先,要选择好地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把物流市场建在交通便捷的地方。比如把物流市场建在火车站、临江等交通便捷的地方,这是明智的选择。进一步加快相关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各个关节。其次,为了打造规模化的大市场,应该把单个的物流企业统一纳入一个固定的地方,消除零星布局现象。其三,对那些功能日渐减小的公司,可以进行合并、重组,组成新的大公司。或者由实力大点的公司吞并小公司,这样能增强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其四,光这些物流企业本身还不够大气,还应该把各种批发市场、交易市场建在附近,形成物流供应链。拿石柱县来说,可以把黄连市场、辣椒市场、烤烟市场、马铃薯市场等统统建在物流市场附近,这样能增强气势,形成规模效应,外地客户初到此地也便于寻找。三是建成信息化物流系统。采用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网络技术及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建成电子信息网站,推动与其他省市或区县物流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不仅各种信息上网能查到,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易、办公。与电信、移动等公司合作,要让手机用户通过短信方式就可以获取各种物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四是整合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接口,实现无缝对接。支持物流企业与商贸、运输、仓储、联运等企业联合,促进其物流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步伐。

3.成立物流统筹领导机构。物流业涉及交通、经贸、财税、工商、贸易和物流企业等多个部门,缺乏一个统帅将是一盘散沙。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其他相关单位为成员,组成物流统筹领导机构,由发改委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该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专门负责研究制定有利于本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制订适应本地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的政策扶持体系。科学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注重物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积极协调各下属部门关系,优化发展环境。

4.加强物流队伍培训力度,有效缓解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现在物流人才呈现紧缺态势,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让物流业提档升级,必须打造一支懂电子、信息、机械、经济、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物流人才队伍。其主要途径有:一是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开设现代物流专业,培养一批精通运输和仓储业务,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深谙物流运作规律的专业人才,缓解物流人才供不应需的矛盾。二是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采取由政府和企业出资金与实习基地、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出人这种模式,开展物流前沿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工作,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缩短周期。三是“借智”。首先,可以利用优惠政策直接引进外地的高级物流人才,让他们为我所用。其次,可以聘请高级物流人才作客座教授、顾问或技术指导,这样能节省人才引进成本。四是从现有物流人才队伍中挑选素质较高的人员,送出去参加专业培训。他们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再经过一番理论武装,通过从业资格认证的办法激励他们投身于物流行业,使他们能很快成为该行业的熟手。五是派有一定基础的物业人员去现代物流业成熟的地区工作一段时间,学习借鉴其他兄弟省市区县物流工作的先进经验。六是举办片区物流工作研讨会。定期不定期地举办物流工作经验交流会,把它们办成克难攻坚的研讨会,建立学习型社会。

物流发展范文篇7

[关键词]生态物流;生态物流优化;博弈论

由于资源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威胁,环境保护是现代物流业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生态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的含义是指自然环境与物流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抑制物流对环境影响的效果,并使物流效用最大化,这种物流管理系统能够促进健康消费与经济共同发展。生态物流是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重组,强调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必须取得平衡,体现了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必须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1生态物流的概念及与传统物流相比的区别与联系

生态物流是集交叉性、多层次性、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生态物流管理是以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并实现最优化服务为目标,为社会化环境和生态管理提供解决途径。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存在取代了传统物流中物料单向运作模式,减少了物流操作环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引发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企业处理废旧物品的成本,改善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物流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也是正向和逆向物流相结合,产品从上游源头的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都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和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才能到达顾客手中,最后再通过回收,使整个产品从产生到消亡实现绿色生态化。生态物流在我国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但还只是停留在观念上,比如废旧物品回收、污染源控制、资源和能源节约等问题,与国外的情况相比,我国的生态物流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经历一段长期和艰辛的发展历程。

2现代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往往产生效益背反现象,也就是物流活动越频繁,燃油消耗增加必然加重空气污染,因此废弃物污染和浪费所引发的环境资源问题越发严重。现代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化运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运输作业造成环境污染多见于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引起的空气污染。不合理的配送中心及货运网点布局导致迂回运输、过远运输现象,增加了燃油消耗,造成废气污染,在途车辆还导致城市交通阻塞频频发生。(2)带来空气污染。集中化库存虽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但由于运输网点的减少必然会增加运输路径,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也在提高。例如,现代物流学中提出的零库存管理方法,针对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控制库存数量、安排运输;从环境角度看,JIT配送必然会增加运输频率,适合距离比较近的企业间运送。如果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处于较远范围,要实施JIT配送就必然利用多种运输方式,如货运从铁路或空运转到公路,从而会增加燃油消耗,带来空气污染。(3)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许多消费品包装都是一次性的,而且包装结构过于复杂,包装材料会消耗大量、有限的自然资源。玻璃瓶、塑料袋、易拉罐等包装使用后会成为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少包装材料不可降解,长期停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成为长久污染物,为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4)不合理的流通加工选址增加了运输距离、装卸搬运等一系列物流活动次数,进而会产生新的污染。由于现在消费者分布相对分散,导致流通加工中心网点范围越来越大,为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分散式流通加工必然造成资源利用率下降,难以形成大规模、集成化生产;由于流通加工具有很强的生产性,加工中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利用;而且流通中的中转次数也会增加,物料迟滞现象也频发,造成管理费用增加。

3基于博弈论的生态物流激励机制

物流企业如果不实施绿色物流,其经营目标只是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从而会影响现代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没有政府规制的完全市场条件下,企业会从短期目标出发,加入治理环境的企业成本将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只能被转嫁给无关者。政府就应当使个人边际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使企业赚取合理利润。当政府实行有限干预,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囚徒困境”。政府为了促进生态物流的发展,就要在税收、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等多种方面给予扶持,但同样会增加政府的支出。因此,地区政府考虑到自身利益,在增加政府支出推动生态物流发展时也将考虑支持的效果,争取在优先支持下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化;物流企业也将视地区政府的支持力度,决定在该地区的规模。如果在相互竞争的情况下,地区政府必然在相互比较中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完全理性的企业也将合理决定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规模,所有参与主体的策略集合即构成纳什均衡。

4基于完全理性的企业、政府竞争的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是各方参与者同时决策并且了解各方收益的博弈,属于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参与竞争的地方政府在行动之前需掌握彼此的博弈信息。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博弈可以作如下理解。地方政府存在着明确的收益函数,如式(1)所示。E=QR-C(1)参与竞争的地方政府一般地理位置相对临近,在区位以及集聚因素等资源禀赋相同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提供的投资激励措施往往对于吸引生态物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式(1)中,E为地方政府吸引生态物流的净收益,Q为吸引生态物流量,R为政府吸引外资回报率,C为地方政府吸引生态物流付出的成本或让渡的收益。Q与R的乘积成为地方政府吸引生态物流形成的总收入。该模型假设有两个地方政府参与竞争,通过实行激励政策来增加生态物流规模,q1、q2分别为两个地区的生态物流规模,考虑到地区经济集聚效应,构造收益率与生态物流规模函数R=a+bQ,其中,Q=q1+q2,地方政府吸引生态物流的边际成本随着生态物流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设成本函数C=dq2。将Q、R、C带入(1)中,可得以下结果。Ei=[a+b(q1+q2)]-diqi2(2)由此,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的收益函数分别为式(3)和式(4)。E1=[a+b(q1+q2)]q1-d1q12(3)E2=[a+b(q1+q2)]q2-d2q22(4)将式(3)和式(4)左右两边分别对q1、q2求一阶导数得式(5)和式(6)。11211122Eabqbqdqq∂=++−∂(5)22112222Eabqbqdqq∂=++−∂(6)当(5)和(6)同时为0时,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的收益函数达到最大,此时以q1、q2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即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解该方程组,得式(7)和式(8)。*2121212(2)34()4adbqbbdddd−=−++(7)*1221212(2)34()4adbqbbdddd−=−++(8)由式(7)和式(8)可知,当地方政府1和地方政府2对生态物流的激励程度一样时,即d1=d2时,在吸引生态物流的竞争中两个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相等,即q1*=q2*。因此,当地方政府优惠力度一样大时,地方政府竞争博弈的唯一结果是(221212(2)34()4adbbbdddd−−++,121212(2)34()4adbbbdddd−−++),达到纳什均衡。以上分析表明,当地方政府同时做出独立的决策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都会达到规模为121212(2)34()4adbbbdddd−−++的生态物流,此时参与博弈的地方政府收益亦相同。若是考虑一般情况,处于竞争博弈中的地方政府对生态物流的激励强度很可能不相同,即d1≠d2,假设地方政府1的激励政策大于地方政府2,即d1>d2,此时比较式(7)和式(8)得q1*<q2*,这说明不同地方政府的激励成本系数(d)不一样时,成本系数高的地方最优规模小。对地方政府而言,激励成本系数主要由3种因素决定:税费优惠、财政措施以及公共管理部门效率水平。由于后两者在短时期内不易得到改善,因此对生态物流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税费优惠是地方政府对生态物流者利益的让渡,这种措施可能吸引更多的生态物流企业,但是对地方政府来说会减少其收益。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地区物流企业可支持的程度减少,导致该地区的物流经济规模缩减。

5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当地方政府竞争行动符合古诺模型假设条件时,若地方政府对生态物流企业的激励程度相同,各参与主体的最优投资规模也相同;若地方政府对生态物流企业的激励程度不同,激励程度在高于一定程度后,激励程度越大的企业,最优规模反而小。此时,较大的激励政策虽然会吸引更多的生态物流,但是激励政策越大政府让渡利益越多,反而不利于地方政府达到地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第二,地方政府竞争政策可以起到吸引生态物流流入的目的,特别是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短期内吸引生态物流企业,但长期依靠利益让渡吸引生态物流流入的方式会造成全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教文卫投入进而优化投资环境,不仅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持续积累而且可以达到吸引生态物流流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良浩.基于动态博弈的生态物流收益评价模型[J].物流技术,2010(15).

[2]董岩.吉林省生态物流制度保障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4).

[3]许红莲.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分析[J].系统工程,2010(3).

[4]张颖菁,刘娟娟.基于博弈模型的绿色物流税收策略[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1).

[5]王琼.基于逆向物流成本收益的政府行为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6]张炎亮,谭黎.政府与煤矿逆向物流的演化博弈分析[J].商业时代,2012(20).

物流发展范文篇8

[关键词]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新兴技术

临港新片区属于当前国家对外开放的示范前沿,其物流制度的创新、高新技术引进,都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机遇的背后往往都是严峻的挑战,通过对临港新片区内物流企业的实地调查,发现智慧物流在新环境下面临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困境,这些困难使得智慧物流企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契机。

1智慧物流的概念及功能

1.1基本概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提高,传统物流与新兴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物流行业得到了非常的巨大的发展空间,人民的生产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物流。正因如此,为了规范物流程序以及提高物流效率,许多的专家和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和研究现代智慧物流信息系统,从而提升物流服务,满足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物流服务要求。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实现物流的运送、存储、包装、装卸以及配送等环节的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的管理[1],物流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创新指挥以及系统指挥之间的融合的现代化物流模式。智慧物流最大的特点是利用了各种新兴技术从而构成了可以减低成本增加效率的新型物流业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体验。

1.2智慧物流的主要功能

1.2.1促使物流行业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其运用在传统物流行业能够转型升级,是智慧物流的典型特征,始终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实际上,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不平衡、行业标准不健全,对传统物流的转型升级有着一定的影响。而智慧物流借助各种新兴技术和不同高科技设备第一时间获得关于运送、存储、包装、装卸以及配送等不同流程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及时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构建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建立数据之间的联动性、开放性和动态性,利用其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收集模式可将货物、车辆以及仓储信息等数据及时、精准地反馈给各个参与主体,补齐物流行业的短板,实现物流运作的感知智能化、规整智能化等。有利于更好地对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道路的选择、自动跟踪的控制、自动分拣的运行、配送中心管理等问题提出更具有针对性且合理的处理方案,使所做出决策更为精确,以达到决策优化的效果。1.2.2推进物流生产一体化智慧物流既包括企业自身生产中的全部内部活动,还包括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的全部物流活动。智慧物流就是将这些物流活动的不同环节彼此关联起来、进行信息数据共享,将物流过程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集成一体化系统,对数据进行有价值信息地挖掘,并通过新兴技术在资源配置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将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可以减低物流和管理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物流服务。1.2.3提升物流行业柔性化发展服务质量影响着企业的口碑与发展,一个好的物流服务体验对于提升物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增加客户的忠诚度有着重大意义,需要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感受到物流的便利和快捷,则需要强大的物流服务技术体系作为支撑。智慧物流新兴技术的应用对服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智慧物流的柔性化发展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现代技术将物流服务实现与客户个性化、多样化对接,能够提供高度可靠的、特殊的、额外的服务,满足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匹配,让广大人民能感受和体会到智慧物流带来的有益之处,以至于提升物流品牌在客户体验领域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商业价值。

2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现状

自2013年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到现在的“临港新片区”,临港新片区一直承担着肩负着开放合作,创新协调,文化共融的使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断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要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面高水平开放,有针对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质量。”临港新片区作为我国改革建设经济重点地区,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临港新片区传统物流不断转型发展,在过去几年内,临港新片区的物流技术向自动化、信息化、数控化调整升级,在仓储方面,利用无人仓、机械臂等机械设备的同时利用冷链、语音助手等新技术不断推动助力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的发展。总的来说,对于智慧物流,临港新片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很大。

2.1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发展

本小组对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的发展现况研究选择了临港迈科物流园、上海洋山港物流园作为对象,利用实地访谈和参考各个互联网平台、相关书籍和期刊论文,了解到临港新片区物流建设的基本状况,可以将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临港新片区物流业务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已使用到了大数据,云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但大部分临港物流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开始阶段,例如泰东机械公司使用的是公司内部的ERP系统。(2)自动化仓储管理逐步搭建。目前临港新片区物流园利用初步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货物进行管理、实时更新货物从订单生成、下达订单及货物的进出完整的生产出货链,做到有货就出的最少仓储量。(3)由资源技术为主导转换为由平台主导。随着科技进步,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由原来资源技术为主导转换为平台主导,通过平台,临港新片区的物流体系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从而提高效率。(4)传统渠道模式改变。随着物流需求出现碎片化、及时化,临港新片区传统的多层分销渠道模式向短链化发展,灵活调整物流,及时出单出货,以供应物流需求。(5)技术应用全面升级。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正在逐步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全面收集记录分析,精确物流效率并让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实现初步智能化,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实现降低能效,存储配送等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

2.2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新兴技术的应用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文献研究,我们了解到新兴技术是智慧物流是否能够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临港新片区的众多企业都积极研究发展智慧物流的新兴技术,从而更好地运用智慧物流的新兴技术。2.2.1智慧物流新兴技术的应用场景在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新兴技术的应用场景总共分为以下几个场景:(1)物流企业主要应用智慧物流的大数据技术在三大预测和一大规划上———需求预测、设备维护预测、供应链风险预测、网络以及路由规划。(2)物流企业主要应用智慧物流的物联网技术在产品溯源、冷链控制、安全运输、路由优化等场景上。(3)物流企业主要应用智慧物流的云计算技术在设备管理、数据分析这两个场景上。(4)对于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方面,临港新片区还属于研发发展阶段,目前主要应用于流程优化、物流追踪等场景上。2.2.2智慧物流新兴技术的应用环节临港新片区的智慧物流新兴技术主要应用在生产、运输、仓储、配送四个环节上。在临港新片区的生产环节上,利用新兴技术,对于原材料、零部件进行追踪和识别;在临港新片区的运输环节上,对运输货物安装电子识别标志,及时了解货物运输状态;在仓储上,利用新兴技术及时了解库存状态;在配送上,利用新兴技术及时跟踪确定配送状态。从而对物流进行统一规范,准确把握信息,形成高效率的物流处理系统。

3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存在的问题

3.1未完善建立健全智慧物流系统

临港新片区大多数的物流公司没有完整的智慧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生产没有一体化发展,各个流程自主工作信息数据共享不及时,系统资源配置得不到最完备的处理,体现不出系统的指挥功能,没有完全发挥智慧物流的优势。

3.2行业人才的缺失

智慧物流行业需要大量素质较高的物流从业人员,而如今传统的物流行业中,从业人员没有体系化、延续性的培训,导致整体的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远远低于智慧物流行业普及所需要的人员素质。高素质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将供不应求。好在如今临港的各个高校都在进行智慧物流方向的人才培养,相信人才缺失的问题会在不远的将来获得解决。

3.3技术和经济的投入不到位

建设智慧物流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以及较高的技术水平,所以目前只有一些较大型以上的物流企业能够对智慧物流进行建设以及改革。技术水平、经济水平的不足会阻碍智能物流的发展,而临港的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型为主,这些企业在智慧物流的环境下发展阻力较大,中小型物流企业无法将资金和技术投入一步到位,需要长期满满投入建设,所以智能物流系统发展建设周期较长。

3.4智慧物流的宣传力度不足

临港新片区的许多中小型产业至今依旧单纯地认为智慧物流就是融入了新兴科技的传统物流业,却没有理解智慧物流会从他什么方面如何改变物流业。大多数中小型物流公司对智慧物流的应用了解不够,无法紧跟潮流,导致有经济实力的中小型企业会由于运用知识的缺乏而无法实现广泛应用。现有的智慧物流的宣传手段及宣传方式无法让物流业的从业人员清晰得感受到智慧物流所带来的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导致愿意尝试智慧物流的企业不在多数。

3.5应用智慧物流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临港新片区的智慧物流虽然随着技术科技的兴起正在逐步稳定发展,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智慧物流应用上还有许多挑战,例如在基础设施上,临港新片区的新兴技术的设施、设备研发还是欠缺,很多企业对智慧物流的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不深,不能够完全把握,所以在临港新片区还有许多传统物流的企业,导致新兴技术的应用存在约束,并没有全部普及。

4临港新片区智慧物流发展策略

4.1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建设信息处理平台

智慧物流所依托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升级,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已趋于成熟,能够支撑建设信息处理平台,结合临港新片区的区位特点———位于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包括小洋山岛以及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空运、航运资源丰富、货物吞吐量大,因此,信息数据体量庞大,物流管理困难复杂。各物流园区应共同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将各个环节进行明确要求,充分提升、运用信息化技术水平,实时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合理共享、处理和应用。通过建设物流信息处理平台,打破物流各环节之间的壁垒,避免时间、空间距离造成的信息误差,尤其是在多式联运上能够更加高效、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更好地实现智慧物流,完成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运作。

4.2配备智慧物流设施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

临港新片区产业集聚化程度大,各大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仓库、供应链管理公司坐落,货物数量大、种类多、周转率高、积压情况普遍,然而目前临港新片区各大物流园区、仓库及公司所使用的仍是过去简单的设施设备,更多的工作仍需要人力去完成,如:驾驶叉车完成货物装卸、人工进行货物盘点等等。各园区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建设信息处理平台的同时,也需及时配备智慧物流设施设备,引入如:智能物流小车、智能物流仓库、智能物流机器人等设备,提高整体物流园区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智能物流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的对接,全方位实现智慧物流,高效、便利、快捷地采集各类数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4.3积极尝试将智慧物流与各类先进技术相融合,实现智慧物流的全方位渗透

随着信息水平的飞速发展,5G技术将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一步步趋于成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先进技术,“万物互联”不再是遥不可及梦想。在智慧物流行业的不断实践下,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运用RFID标签可在智慧物流体系下帮助快速读取信息,确定货物的基本信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能将信息进行上传处理,更加及时地反馈给消费者有效信息,而人工智能则能够大大减少人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积极尝试将智慧物流与各类先进技术相融合,最终实现智慧物流的全方位渗透。

4.4加强与各大高校的联系合作,引进优秀人才,确保人才储备

随着临港新片区的高速发展,专业物流人才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便充分得以体现。智慧物流大环境下的物流管理者,相较于传统物流,不仅仅需要了解其基本的运作方式,更需要掌握先进的现代化物流管理知识,有着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因此,加强与各大高校的联系合作,引进优秀人才,确保人才储备亦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加强与各大高校的联系合作能够扩大智慧物流、临港新片区及各个物流园区的受众普及度和知名度。

5总结

新的机遇迎来新的挑战,在临港新片区的背景下,智慧物流的发展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政策导向、行业人才的引进、技术和经济等都成为了临港新片区下智慧物流发展的绊脚石,但是智慧物流基于本身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的智能化手段,为它适应新片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他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的对外部的环境做出响应。新片区给智慧物流带来的挑战更多的偏向于物流的纵向深度,而文章给予的战略建议也更多地偏向于智慧物体的体系方面,构建物流信息的处理平台,深化智慧物流的体系,引进知识技术型人才等都是推动智慧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措施,新片区也为智慧物流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新片区下的智慧物流必然会逐渐成为物流行业的前沿阵地,成为未来物流行业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朴银玥.智慧物流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物流商论,2020(10):37-39.

[2]刘晓燕,梁军.基于智慧物流技术的无锡高新物流空港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市场,2020(30):161-162.

[3]原娟娟.农产品上行中现代智慧物流体系设计[J].电子商务,2020(10):10-11,14.

[4]朴银玥.智慧物流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中国商论,2020(19):37-39.

[5]杜峰.5G开启“无人”物流新时代[J].中国品牌,2020(10):84-85.

[6]高飞.城市智慧物流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储运,2020(09):111-112.

物流发展范文篇9

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物流作为其中重要的因素,其对经济的影响收到了广泛关注。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物流业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运输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辽宁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二、指标与模型

指标与数据本文选择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个行业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率共计10个指标,以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表示是物流发展水平,用生产总值代表经济发展水平。方法与模型在经济发展和物流发展的协调性研究中,多数文献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如文献,考虑到样本数量有限,本文选择了文献中选用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来研究制造业发展与物流发展的协调性。由于邓氏关联度能够更好的反应不同计量单位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因此,本文选择邓氏关联度的计算模型,以保证结果的科学性。

三、计算与结果

1.计算与处理

本文选取邓式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y同X的关联度。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初始化像法,选取ξ=0.5,计算精度为小数点后4位,计算后得到辽宁省生产总值y同辽宁省物流业各行业物流发展要素x1—x10的关联度分别为:0.5719,0.9291,0.6845,0.5818,0.673,0.6199,0.9199,0.8265,0.5793和0.7197。

2.结果分析

(1)公路货运量和公路周转量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高从结果中可以看出,x2和x7的关联度分别为0.9291和0.9199,是所有关联度中最高的两个。这反映出公路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明显。(2)民航货运量和民航货物周转量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低。从结果中可以看出,x4和x9的关联度分别为0.5818和0.5793,在所有关联度中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反映出民航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作用很小。(3)铁路货运量和铁路货物周转量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低。x1和x6的关联度分别为0.5719和0.6199,在所有关联度中处于第十位和第7位,处于较低水平。这反映出铁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4)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高。x3与x8的关联度分别为0.6845和0.8265,在所有关联度中处于中等水平。这反映出水运发展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的相互促进作用。

四、辽宁省物流业发展对策

1.重点发展公路运输业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公路发展与经济发展关联度最高,辽宁经济发展带动了公路快速发展。大力增加公路物流投资,公路运输的顺畅是保证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2.铁路和民航业适当发展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铁路运量的关联度最低,周转量关联度排位第七,铁路整体关联度较低,原因是辽宁经济的发展对铁路的需求量在减少;民航周转量关联度第九,货运量关联度第八,民航关联度较低,原因是民航货物运输产品基本是民用领域较多,工业领域较少,因此对国民经济增长作用较低。因此,铁路和民航在保证基本功能前提下应适当发展。

3.鼓励水运和管道业发展

物流发展范文篇10

一、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代物流已成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推进我省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有助于推动我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助于改善发展环境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集约式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我省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我省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商品大进大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市场发育具有较大潜力。物流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省内已形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铁路、内河等运输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模、技术等水平居国内前列。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起步,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始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快转型提升,工商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无水港、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加快建设。

(三)发展现代物流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全社会的现代物流理念有待提高,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物流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条块分割、技术标准不统一、高级人才匮乏等问题还阻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四)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快完善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努力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有效减轻环境负荷的绿色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高效便捷物流服务系统;促进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规模化,不断提高产业和环境的国际竞争力。——突出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必须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专业市场发达、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经济外向度高、深水港口资源丰富、体制机制较为灵活等优势,探索具有**特色的现代物流发展之路。——突出现代物流理念。坚持系统和整合的理念、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各物流环节一体化运作的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理念,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率。——突出创新推动和开放带动。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加快资产重组和机制创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金、技术、人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建立有利于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开放式要素配置机制和运行机制。——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和规划引导。加快现代物流微观主体培育,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改善物流供给,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合理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促进现代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发展目标。争取到**年,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成长壮大,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物流服务方式逐步在物流活动各领域得到应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等现代物流枢纽初具规模,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口岸通关“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有所降低。力争到201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方便居民生活的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明显降低,现代物流业成为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性产业,现代物流发展总体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三、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

设(六)把培育物流市场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必须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把推进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与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结合起来,把物流市场培育和物流市场规范结合起来,建立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七)优化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和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转变管理观念,按照现代物流理念,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剥离低效的运输仓储功能和业务,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拓展配送市场空间。(八)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努力推动运输、仓储、邮政、货运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引进国外优势物流服务企业,重视引导社会资源进入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九)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秩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规范和价格机制,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统一的物流市场;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

四、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十)现代物流设施网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建设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需求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充分考虑全省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特点,突出与口岸、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与全省综合交通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实现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加强现有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和枢纽节点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枢纽、综合性物流园区、专业化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高效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十一)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重点培育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个现代物流枢纽。杭州应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航空、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等设施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和制造业基地等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加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全省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宁波应围绕深水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海陆空和口岸等综合优势,加快完善集疏运网络;通过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整合资源,加快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国际物流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国际物流枢纽。温州应依托区域发达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和区位优势,合理开发海陆空交通资源,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加快形成浙南闽东北区域物流枢纽。金华-义乌应依托交通枢纽和专业市场,发挥国际、国内商品流通发达的优势,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加快形成浙中区域物流枢纽。(十二)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防止一哄而起和各种变相圈地行为。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紧密结合港口集疏运网络和“大通关”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枢纽转运型物流园区;依托中心城市,紧密结合城市化和传统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转型提升,合理布局建设都市配送型物流园区;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紧密结合联托运市场的改组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市场流通型物流园区;依托发达的区域块状经济,紧密结合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空间形态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有形与无形结合,园内与园外互动,着重在物流服务功能的完善、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上下工夫,提升港口、城市、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十三)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规划,加强物流园区与交通主干线规划建设的衔接,积极推动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道路等设施建设力度,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有力的设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