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6:46:18

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范文篇1

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虽然是相互的,但教师一定是起主导作用。所以本文仅从教师教学这一方面,浅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备课、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几个主要问题,提高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备课

备课可以采用自己备和集体备两种形式。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计划的进度、声乐文献及相关的音响和影像资料,独自准备上课的内容。一方面做笔头工作,书写教学计划和教案;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将大量的曲目熟练于手,熟练于心,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为给学生做示范和答疑解惑做好准备。为了避免单独备课产生的片面性,还需要集体备课,或两三个人,或一个教研组,集体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想法,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备课时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办法等几方面作出详尽而明确的要求。

备课的具体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内容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地进行舞台实践,还要阅读书报,研究学术动态,观摩音乐会及参加专家讲座,利用多媒体查阅信息,或与其他院校做学术交流。狭义的备课是需要教师针对每一节课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写出课时计划,按计划进行。

二、要注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老师最频繁、最密切、最集中、最具体的教学活动,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有许多,首先,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法——教师口头向学生讲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创作与演奏风格,技术难点,乐曲重点。要求教师掌握准确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讲演艺术,做到语言精练准确、亲切生动、通俗易懂、逻辑性强。讲授法好的方面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授课时的感染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系统地讲解,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不足的一面是,学生只能从课堂上获得理论性的知识,而不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技巧;教师授课时如果不能启发式地调动学生,必将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为教师组织教学增加了难度。讲授法是教学中普遍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要注意科学应用,才会收到好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法。也就是问答式的教学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谈话法能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习情绪,使学生紧跟教学。通过随时随地的提问,可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突出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要点,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能否较好地应用这一方法。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实际的学习水平,灵活地提出恰当的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与学在良好的互动中顺利进行。再次采取边讲边做法。这是表演专业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显而易见,声乐演唱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完成的。在教学中只是泛泛地讲一些理论,而不实际演练,等于纸上谈兵。因此,这一方法是针对声乐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办法。教师要做到,有娴熟的演唱功底,掌握一定数量的曲目演唱。对曲目的演唱风格、演唱方法、技术难点、重点要把握准确;要边讲边示范,这一点很关键。对于怎样唱,达到什么标准,风格定位等问题,决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完的。教师一边唱,学生马上听到音响效果,同时看到了教师的具体动作,学生就能尝试模仿。这比任何文字性的说明都来得直接,最具有说服力。学生这时就要边听边看边做,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动作,做——对于讲解的内容马上实践。对问题理解得准确透彻与否,唱一唱就知道了。学生通过当堂练习能够反馈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通过检验学生演唱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优缺点给予评定。

三、要注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问题教学范文篇2

一、消除学生的偏见与成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互动的环节构成的。

哲学方法论告诉我们,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前者固然非常重要,但后者是关键,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较大的兴趣时,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国际法课程来说,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内容之前应当帮助学生摆脱对国际法的偏见与成见,激发对国际法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国际法并非像他们想象得那么抽象、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反,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和重要的影响,而且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影响将愈加紧密。

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美国法学会(ASIL)的作法。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熟悉国际法,美国国际法学会在其诞生一百周年之时曾专门出版过一个名为InternationalLaw:100WaysItShapeOurlives的宣传册。在这一宣传册中,国际法学会详细列举了国际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100个方面的影响,以此来表明国际法与普通人的距离并不遥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旅行、休闲,还是健康、公共卫生,或是贸易、环境等方面,国际法的影响已经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体系和内容对于高等院校的法学本科学生来说,国际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熟悉国际法的基本框架,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并将国际法运用于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国际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当然,教师也应考虑到同处一个教室的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和需要。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日后很少有机会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因此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其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知识。

问题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钢琴教学;问题;思考

钢琴教学是一种重要的乐器演奏教学,和普通学科的教育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具体的教学要求方面也需要开展具体分析。想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为我国钢琴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就要客观深入的分析目前我国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查找问题出现的根源,并在教学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确保学习效率和教育教学效果。

一、我国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形式单调,缺少趣味性。钢琴教学是一个带有情感性这一鲜明特点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演奏还是欣赏都需要把钢琴当作是情感表达的工具。如果只是机械性掌握钢琴技巧,就不能够把钢琴作品的精华与情感表现出来。而纵观目前我国的钢琴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单调性的特征非常明显,基本上是让学生完成长时间和较高强度的机械性技巧练习,不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练习当中受到音乐感染,也无法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打好钢琴学习基础,还无法让学生走的更长远。(二)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缺少导向性。当前我国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这样的情况在我国钢琴教学中表现得也非常明显。钢琴教师在具体的授课环节常常会忽视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准则,也不会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大小,掌握水平高低等差异化因素。另外,在钢琴教学中还存在着揠苗助长的现象,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过度热衷于钢琴考级与餐饮相关比赛,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考验学生演奏技能的标准,而这样的理念也引发了教育教学中的偏差。(三)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缺少丰富性。强大的教师力量可以为钢琴教学改革的全面落实以及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但是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着钢琴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也无法落实教育改革的诸多要求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从目前钢琴教师的综合素质角度上看,不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没有到达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准,无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也出现了实际教学中敷衍了事的情况,让钢琴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影响钢琴人才培养。

二、我国钢琴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新教学内容形式,增加趣味性。创新改革钢琴教学内容与形式是解决钢琴教学中趣味性缺乏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最佳策略,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钢琴学习的乐趣,又能够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从而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接触优秀钢琴作品,感知作品散发出来的音乐魅力。教师也可以积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直观的音乐熏陶,或者是组织学生去到现场聆听名家的钢琴演奏,让他们在这样的直观学习当中掌握技巧。另外,钢琴学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散发出的乐趣,给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调整好个人的精神状态,保证热情满满,时常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钢琴名家的奇闻趣事,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人的独特理解。(二)全面革新教育理念,强化导向性。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我国钢琴教师需要在授课和日常的学习充电当中主动吸纳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学习与掌握教学规律与教育准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凡事都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前提条件之下给予针对性辅导。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以便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层,将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钢琴教学的全过程。此外,在理论和实践的安排方面也需要恰好得当,改变过度关注理论教学的不当做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但是不能够一味让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在参与比赛和考级上,而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音乐素质为主。(三)增强师资队伍力量,提升丰富性。拥有一个强大的钢琴师资队伍是提升我国钢琴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关键,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和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引领者与支持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缺乏,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根本不能够胜任钢琴教师的岗位,更不用提对学生进行有效钢琴教学指导了。所以要在钢琴师资队伍的培养方面增加投入,一方面,注意对钢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需要涉及到教育教学技能、钢琴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养这三个重要方面。同时,在培训完成之后还需要对教师进行科学化的考核,保证每个教师在考核通过之后才能够上岗教学。为了让教师能够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保证教育培训以定期和不定期方法开展,并且形成常态。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钢琴名师,完善钢琴教师队伍的准入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约束和管理钢琴教师从业水平,发挥教师在学生钢琴知识技能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我国钢琴教学质量直接关乎钢琴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钢琴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要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积极助推钢琴教学改革,了解并且满足新时代的钢琴人才培养需要将钢琴教育引向深入,切实提升我国钢琴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飞飞.当前钢琴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5,07:96.

[2]刘红霞.社会钢琴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01:112-113.

问题教学范文篇4

一、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教育人的艺术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二、适应社会,提高学生团结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一个班集体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的成绩,一个好的班集体卫生、纪律、成绩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好,我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通过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学生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整个种群直至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这些简单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成绩。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现在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贫穷的人更加贫穷。在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我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学生意识到,不学习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有了这种危机感,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乐学,自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三、排除不利的干扰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问题教学范文篇5

一、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中对于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的重视在不断提升。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个小学都对德育教育工作投以重视的眼光。虽然学校和主管部门都提出过种种的教育口号和指导方针来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和班级也开展了形形色色的德育教育课程和活动,但是从效果上来看并不理想,收效甚微。可以说,德育教育所收到的效果与大量的资源投入不存在一定的匹配。从目前我国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未成年犯罪案件的高发以及社会和校园发展中的不安全因素不可否认地与这些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关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小学义务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对于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对于学校、家庭、社会乃至我们未来民族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德育教育贯穿了学生受教育阶段的全过程。但是,目前我国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的格外重视,一方面家庭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透彻,家长往往忙于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学校对于传统教育中过分重视知识课程的重视使得学校的教育工作重点偏离德育,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资源比较少;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道德教育重要性的漠视,也使得小学教育中的德育问题愈加突出。如何借助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德育内容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消化并在日后的生活中遵守和应用。

二、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通过实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和尝试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工作如何开展的重要依据,良好的教学理念能够促使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把教育和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在相关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偏向这些科目,导致德育教育中的相关条件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些学校的德育教师是由其他教师兼职的,其自身不具备应有的德育教学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实际开展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将课本上的内容念一遍甚至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对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从理念上过分强化了学生德育学习不重要的意识,影响其以后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发展。

2.课堂教学模式有待创新。由于德育课程的内容是一些道德法律内容,存在理论性强、需要背诵消化等特点,学生往往容易对该项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影响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一旦从心理上产生了德育教学不重要的思想以后,就会丧失相应的学习兴趣,临考试时突击背书就可以过关的考核方式也使得学生不重视德育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往往采取自己在讲台上拿着书本念,学生在下边思想跑路的情况很常见;而考核的内容也往往是采用一些直截了当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来进行,无法将现实中的应用内容进行考核,使得学生产生了只要背书就可以过关的想法。

3.教师队伍人才缺乏。影响小学德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的教师队伍中专业人才的短缺。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说的,学校对于德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一些德育教师是由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师来兼职的,这些教师往往自身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对于德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了解的不够深入,往往不能够满足实际教学中的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存在的文理学生失调的情况比较突出,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却没有多少学生填报,导致每年从高等院校输入到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小学教育中德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三、解决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建议

1.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学校要重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开展的方式和内容,保证教学工作的正确开展。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学生德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能够积极学习相关的内容,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用其来指导自身的行为。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来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并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投入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有效性。

2.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是否能够带着兴趣去努力的学习。对于德育教学来说,由于其内容比较枯燥,教师要善于将一些理论性的内容与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双实现。小学生是喜欢多动的,所以教师要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或者其他的道具来为学生创设一些新奇的课堂环境,通过一些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高素质的德育人才对于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满足要通过两种方式,即从外部引进和从内部培养。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吸引社会上高素质德育人才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外聘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招聘的形式,通过一些薪资待遇等条件来吸引人才的进入;其次,要重视对于本校内德育教师以及有意向向德育方向发展的人员的德育知识和素质培训,让其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途径。同时,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更好实现人才的价值和留住人才是学校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来制订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为学校德育教学真正提供人才支撑。总之,德育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社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提升认识度。在教学工作中,面对发现的一些问题要善于寻求切实可行且效果好的解决方式,来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作者:刘欣 单位: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问题教学范文篇6

一、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间的联系

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多种多样的感官与感受。通常,人们愉悦的心情可以通过欢快的音乐进行表达,人们安静的感受可以通过抒情的音乐进行表达,人们悲伤的思绪可以通过伤感的音乐进行表达[1]。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教师同样也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将小学生不同的性格进行改善,并且将审美能力、思考能力等进行培养。例如:在一些特殊教育的小学中,某些小学生的天性较为沉默,拥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小学生们无法与人进行正常交流,自己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为了将学生自闭的心理进行改善,让小学生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去与外界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独特的音乐作品来将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激励、欢愉的感觉,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旋律,从而能够拥有评判音乐的审美能力,进阶将内向的小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提升,与外界进行简单的音乐评判,促使其自闭的心理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将音乐与审美能力进行融合,从而对自闭症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而对于一些生活态度较为积极,并且性格较为开朗的学生而言,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样也十分重要,在某一小学当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起小学生的全面素质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艺活动,例如:在母亲节演唱一些关于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合唱比赛,让学生在歌唱中对富含母爱的音乐作品拥有审美的意识,同时也将小学生融入集体的团结意识进行培养,促使其能够审视音乐中所表达的母爱重要性,并且拥有为集体争取荣誉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演唱主题歌曲,从而获取不同的情感体验[2]。例如:在母亲节的歌曲合唱比赛,小学生们通过演唱致爱母亲的歌曲,从而将孝敬母亲的情感进行表达。或是通过举办庆祝六一的活动,利用音乐与舞蹈进行配合,促使小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从而将其审美能力进行培养。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可以相辅相成,将两者进行融合,能够对小学生的艺术熏陶起到巨大的帮助。

二、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一)端正情感思想。教师应该将审美能力这一重点进行充分的应用,通过积极向上的音乐教育从而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梳理,促使其能够拥有积极向上并且理智的情感思想,能够对今后的生活有十分美好的向往,在遇到困难的情况时,可以拥有处事不惊、百折不挠的良好品质[3]。(二)增强道德素质。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正面的音乐教学来得以实现,利用音乐的感染,将小学生在学校中尊师重教、学习勤勤恳恳,在生活中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的道德素质进行提升,促使小学生能够拥有优秀的道德素质。(三)升华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艺术追求而言,优质的音乐教学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能够促使小学生拥有更高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其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审美能力不仅仅是对事物进行评判,同样也是衡量自身进步的重要举措。(四)丰富表达能力。拥有了审美能力,学生便拥有了评判性的表达能力,能够促使内向与外向的小学生将内心对于音乐的感受与评判进行勇敢的表达,促使其在今后的社会中,能够将沟通、交流能力进行提升[4]。

三、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发展主要是审美教育,但是现如今,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将小学生接受音乐审美教育所要表达的意愿产生了阻碍,而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学唱模式不合理。在学唱期间,审美教育会贯通于小学生的整个过程,但是现在多数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依然延续教师教唱、学生学唱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所学会的一首歌曲,会反复的进行演唱,从而导致小学生在学唱的模式中产生厌烦、枯燥的感受,导致音乐的美感完全丧失,甚至会让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另外,在一些小学校园中,音乐美学的教育依然延续理论教学,这样板书式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的,想要将小学生的审美取向进行培养更是存在巨大的阻碍。(二)歌曲类型单一,旋律感染力不强。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但是就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而言,所选取的歌曲类型十分单一,并且过于简单,几乎都是以儿歌为主。实际上,小学中存在较大的跨度,6年级小学生与1年级小学生之间的年龄跨度较大,这也使得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对于歌曲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样也反映出挡墙小学教学中曲目的选择缺少针对性。另外,教学歌曲缺乏感染力,同样也是无法将小学生心中共鸣进行激发的主要原因,导致曲目的传唱也不够广泛,在课下并不会引起小学生们的传唱[5]。这边可以充分的反映出,在小学生身上,审美教育并没有对其产生影响,没有为小学生的审美取向做出指导。(三)歌词脱离生活。现今小学教学无法广泛传唱歌曲的主要原因,除了旋律缺少感染力以外,另一个最为主要的因素便是其中的歌词内容与小学生实际的生活有所偏离,同一个地区中所应用的音乐教材是一致的,但是不同小学生所身处的环境是存在差异的。例如:城市与乡村的小学生,对于有关花草为主题的歌曲所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6]。同时,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无法选取贴切的歌词将内心的想法进行表达,促使小学生对传唱的曲目缺少兴趣。因此,在歌词的选择方面,必须要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关联,才能够促使其建立起良好的审美取向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另外,随着网络、电视的普及,导致小学生接收到的流行音乐风格各异,其歌词或旋律并不适合小学生听,如果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将会带给小学生不利的影响。

四、改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审美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将传统的学唱模式摒弃,从而选用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学并不是专业音乐教学课程,不能将目光全部放置在唱多少歌、演唱技巧方面,音乐作品是美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教学的重点放置于教会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在课堂中,为小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促使小学生能够自身去体会音乐作品中的好或不好,音乐教师在一旁起到引导的作用。(二)丰富教学曲目类型。小学教育存在的跨度比较大,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学生而言,其存在的差异也比较大,不能将其统一的视为孩子,因此在教学之中,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方面,也不能偏向于幼龄化、儿歌化。在进行欣赏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促使学生的音乐视野能够更加广阔。一些音乐,例如:古典音乐,可能会让小学生感到不爱听或是听不懂,但是在好的音乐作品的熏陶之下,能够为小学生带了较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促使其能够分辨出哪些音乐属于好的音乐,哪些音乐对自己而言是不合时宜的,哪些音乐具有美的欣赏性,从而将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三)改编流行音乐。对于小学生而言,好的流行音乐能够将其积极向上的品质进行培养,小学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虽然给审美教育带来了一些阻碍,但是换个角度而言,流行音乐具有旋律优美、曲风简单的优点,能够让人轻而易举的记住,加深印象,同时也拥有简单易学的优势,如果流行音乐当中,将无法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歌词重新进行改编,使其能够变得积极、乐观、向上,同时又能够与小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便可以将歌词不佳对小学生产生的音乐影响进行减少,同时又能够促使小学生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审美取向,获得双重的利益。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存在着互利互助的关联,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思考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同样也能够让小学生树立起审美能力,通过音乐作品的熏陶,从而让小学生拥有审美觉悟,能够大胆的对音乐作品做出正确的评判,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同样也能够进行自我审判,对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起到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简宇.孩子的心灵———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227.

[2]许碧娴.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华夏教师,2018(26):65-66.

[3]刘荣娜.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24):183.

[4]陈慧娘.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对策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0):66-67.

[5]王耔瑄.让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北方音乐,2017(05):214.

问题教学范文篇7

目前,我区教研室倡导高效课堂,开展了两项与预习相关的活动,一是“预学、互动、思辨”的课堂模式,二是导学案评比活动.如果学生预习不充分,就会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所以,课前预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

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上,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样,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学生听得更专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从教育学的理论来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都是根据教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实际上这是学生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预习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规律,了解教师下一节课要教授的内容以及学习目标;课前有针对性地预习,培养自己的预习习惯.例如,在讲“走进化学世界”前,学生可以阅读与思考第7~9页:(1)物质的性质包括哪两个方面?(2)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

四、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1.让学生明白预习的内容.教师要钻研教材,系统把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出示体现当节课的知识点的问题,设计出预习案.如,“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知道铁、铜、铝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3)识记金属活动顺序表,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并能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2.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通过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确保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途径.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会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如,有的学生预习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提出问题:为什么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思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让学生做练习检验预习效果.教材中可能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一种情况作为例子,而变化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产生不同的变化.如,燃烧条件的探究,用相同温度的白磷和红磷,可否用其他材料取代?教师可以给出这类试题,在预习导学案中体现.这样,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出现较集中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难点.

4.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查,提高预习水平.一般在新课前预习,在导学案中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课上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预习,使学生有时间梳理新知识和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相互探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够使他们取长补短,在思辨中成长.教师还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苏小剑 单位:江西上饶市职业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体会探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师要找准自己角色定位———教师只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引领者;是一个探求化学知识的引路人;是让学生乐学的设计师。九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课,自然好奇,教师要借助学生这种潜在的动力有的放矢,加以引导,使这种动力能伴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深入学习,使之提高教学质量。据此,我在多年的化学教学的教法上坚持不懈地做了以下三件事。

1不局限于教材编排体系

1.1学完绪言课后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元素符号,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学习化学之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开发新物质,学生明确后分散记忆元素符号兴趣高。

1.2化学方程式单元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后,根据守恒定律书写批量獉獉的化学方程式,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地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再让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入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入计算,如此调整可突破计算题因化学方程式书写有误而出错。

2强化实验教学,不断改进和增补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以探究空气成份为例说明如何改进或增补小实验。在辅导学生按教材上提供的方法探究空气的成份后,教师可补充这样一个虽不严密,但激发兴趣确很好的小实验。将一只蜡烛固定在盛有适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大烧杯中,点燃蜡烛,待安定燃烧时,将一只大试管倒扣烛焰至伸入适量水中,烛焰缓缓熄灭时,溶液在试管中缓缓形成水柱。学生容易得出形成水柱之原因是———空气中有氧气。

3化解忆记难度,让学生轻松乐学

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步骤等等,在化学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先进教学手段,学生要出成绩,自然少不了记住一些内容,于是化解学生记忆的难度是教师之责任。如水通电正极上生成氧气,负极上生成氢气,即正氧———负氢(父亲)。氢气还原氧化铜操作顺序与注意事项可归纳为:还原之前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铜镜出现可熄灯;继续通氢至室温。经过几年不懈地探索,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长,深受社会和师生好评。教无定法,教师要不断进取,以适应当今多种新型授课方式的挑战。

作者:谭明远 单位: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第三篇:“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摘要:“实验教学”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功能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提高化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有效的实验演示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对化学基本的实验操作如“物质的加热、固体液体的提取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进行简单回顾,然后针对“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进行实验演示:首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烧杯、玻璃棒、过滤装置、蒸发装置、试管以及氯化钡等实验需要的器材,其次开始进行实验,也就是对粗盐进行提纯处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一贴、二低、三靠”进行讲解,直至整个实验的完成.需要注意的,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操作方法一定要标准、规范,动作要流畅,而且不宜过快.一定要边操作边讲解,切不可出现只顾自己埋头实验,而忽视学生的情况.通过采用将实验操作与知识讲解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清楚明了的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而且也能够同时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在观摩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自觉的集中注意力,并产生亲自动手的想法.由此可见,“实验教学”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其产生想要接近化学,探寻化学奥秘的动力.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由此使得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验教学”方法注重通过实验操作来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离子反应》这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四人一组,将NaOH固体以及CuCl2晶体分发给每个小组,并让学生观察他们的颜色.之后让学生使用药匙各取出少许在滤纸上混合,观察混合物的变化.最后再让学生将上述的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静置,观察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教师可以适当纠正学生的错误,但尽量少参与学生的自主实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上述类似的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不仅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在具体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在与教师的实验过程进行对比时发现问题,自觉的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不论是从自学能力还是自主创新能力上都可以得到质的提升,使其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创新的转变.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与传统高中化学中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模式相比,“实验教学”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实验为基础,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自定或者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并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讲到铁生锈的原因时,教师便可以利用探索性实验设计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首先启发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的讨论以及教师适当的引导,提出假设.如,铁生锈是由于与空气接触氧化所致;铁生锈是因为有水蒸汽以及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紧接着,让学生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实验,得出结论.通过进行这样类似的“实验教学”,尽管耗时较长,但是对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实验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当中,其不论是实验的过程,还是实验的方式方法都是固定的,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验教学”的模式下,教师可以多元化的设计问题与结论都是开放性的实验课题.例如,让学生在常温状态下,对体积一样、无污染的饱和蒸馏水与食盐水进行区分.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想到通过温度来改变对溶解度的影响或是依旧味觉的不同来鉴别;而有的同学则会想到通过检验两杯液体中氯离子或是根据其密度的不同设计实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学会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案来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进而达到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其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验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作者:周军锋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淑梅.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

[2]余新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思想渗透

近年来,因为工业污染、尾气排放、化学气体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污染与化学学科的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环境污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绿色环保内容与化学知识紧密联系,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探讨.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意义

绿色化学理念是指,在化工生产活动中和化学反应阶段,尽可能少地使用有害化学物质,并且最好不要或者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的一种思想.近年来,绿色化学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在高考中也有绿色化学思想的体现.正确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里有哪些气体,PM2.5中包含哪些物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里面添加了哪些化学成分,比如防腐剂、色素之类,我们生活的土地在被哪些化学物质污染,比如废旧电池里的重金属.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化学总是与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高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是,学生不仅要了解化学知识,还要树立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还是我国化工技术发展的方向,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将会对我国未来化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有些教师的思想还未转变过来,对绿色化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肤浅地理解了字面意思,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注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才更加科学、合理.学生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没有意识到实验过程中要遵循的绿色、安全、节省的理念,过量地使用化学试剂,对实验器材不爱惜.即使在理论上有了绿色化学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忘却了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因为教师没有细致地演示实验过程,导致学生因为操作不当而进行反复实验,造成药品的浪费.在处理废弃药品时,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违背了绿色化学理念,给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带来了障碍.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策略

1.注重课堂渗透.化学教材中有很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贴合生活实际,在化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起学生对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化学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利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敲响他们在环保意识方面的警钟.教师可以从化学层面解释污染的形成过程以及将会引发的严重后果,让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应用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用有关环境保护的化学知识来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师要正确认识绿色化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教师在绿色化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合理的化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能源的综合利用”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能源危机来引入教学,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源,使学生意识到能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引起重视,从而使学生自愿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加强实验渗透.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绿色化学知识的讲解,还要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实验过程中.对于污染性较大的实验,教师要进行改进,并让学生体会改进前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绿色化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满足感和重要意义.在化学实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挑选那些能够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比如,在有毒气体的实验中,要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合理设计吸收、停止实验,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将化学有毒物质的产生控制到最小程度.有些化学实验耗时长、污染严重、危害较大,不适合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丁兰 单位:江西安远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以学定教,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探究学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中,使其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又无现成的对策或方法,需要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同时领悟到探究学习活动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高中化学探究学习活动应该是多层面、不同角度的,可以包括现象观察、问题提出、确定假设、进行求证等基本活动过程,通过利用必要的工具进行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等.下面就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谈点体会.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结合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教师要创设自主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促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获得必备的知识,促进探究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自探环节,为探究活动作好准备

在自主性探究活动中,教师课前要作好准备,不仅准备好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容,还需要从探究活动的细节入手,给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探”即自主探究,教师只是给予及时的引导,其主要探究活动由学生自主完成,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在讲“乙酸的酸性”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乙酸知识,并思考问题:乙酸有酸性吗?能动手试试做实验吗?乙酸是强酸,还是弱酸?能否通过实验证实?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内容,解决事先准备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提供平台.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自主探究的中心是学生,教师以此为前提进行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自主探究提纲,使学生围绕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性活动.

三、鼓励学生呈现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了解自身不足

自主探究往往受到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影响.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将自主探究活动过程展示出来,不仅能与他人分享,还能了解自身不足,改进探究活动方式,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不妨采用同桌交流、组内交流、组际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呈现自主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在自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反思获得体验与感受,使之升华.例如,在讲“乙酸的酸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自主呈现探究活动过程,展示自己的自探情况.很多学生通过自主呈现在家庭生活中吃的醋很酸的生活经验,通过醋能清洗水壶中的水垢,醋能溶解鸡蛋壳,醋能清洗铁锈,醋能使红色月季花变色等实验,说明醋酸具有酸性.这样,不仅给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启发,还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呈现自探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均有呈现自探过程、结果的机会,通过了解自身不足,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教师需创设让学生反思自探过程与结果的情境,让他们在呈现探究过程中深化对自探过程和结果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师生、生生共同探究,教师适时引导

师生、生生共同探究,实施分层指导,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为全体学生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共研,学生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将抽象化学知识内化,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认识到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探究教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探究学习活动的质量.

作者:张立言 单位:山东威海市乳山一中

第六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已经趋于成熟,这便要求教师们不能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授,以课件为核心内容的多媒体技术则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中化学中包括着许多抽象内容,因此教师们可以将这些抽象内容以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从而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课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克服这些弊端,实现学生和自己的发展。

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自现代多媒体技术出现至今,在教育教学领域也被运用了十几年了,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出现了新局面,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断的得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化学教学和学习的局面。

1.1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背景:多媒体技术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教师教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但自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我国的教学领域出现了新气象,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也带给高中化学以重大的改变,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能力培养学需要,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的主导,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思考,最终达到教学要求。

1.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中应用的意义:高中化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便是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点学生们缺乏对其直观的认识,只能依靠教师通过实验的办法来向同学们直观展示,但是依靠实验的方法有时候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当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以后,高中化学老师可以向学生们播放一些视频来展示某一化学现象背后的真正含义,从而加强了学生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学生们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转而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从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更加多样化,从而提高了他们教学业务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时存在的一些弊端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以应用虽然给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着一些弊端,急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的努力将其克服,以实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更好发挥其作用。

2.1多媒体技术往往流于形式:我国对高中课程重新作了定位和调整。对于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老师来说,应及时掌握新课程的背景与目标、性质与任务、结构与内容,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尽快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选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其教学过程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课件的华美程度而忽视了课件的实用性,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往往是流于其形式,而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2.2部分教师忽略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多媒体技术进入到万千课堂中以后,部分教师便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多媒体技术,而忽略了板书、教具等教学方法,使得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成为互为冲突的两种教学方法。但传统教学方法中仍存在一些精华值得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因此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3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来,教师们将自己的讲课内容和多媒体技术作为讲课的核心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是不正确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化学改变为主动“研究”化学,这样就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提高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中应用作用的措施

多媒体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人们必须对这些弊端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找出克服这些弊端的具体方法,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3.1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新课讲授时,应根据新课内容来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如果新课内容要求教师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那么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怎样才能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更好结合在一起,既不能忽视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部分。

3.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以学生学到基本知识为目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被应用,教师在展示课件时应该把真正有用的知识呈现在上面,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学习到东西,而不是仅仅流于课件的形式。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们必须学会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图形、动画等方式进行讲解。由于图形和动画等方式比文字更加形象和具体,所以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方面效果更好,这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

3.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学生一直是扮演者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角色,因此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不断的对所学化学内容进行探究,通过预习来提前完成学习,在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跟上教师的讲课思维,才能够促进其自身的不断发展。

4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既能够提高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们化学成绩,让学生们认识到化学的魅力,还能够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曾德华 单位:利川市第一中学

第七篇:农村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农村高中由于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优质生源缺失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的质量.特别是面对高考,农村学生通过高考升学的意愿更为强烈,导致从家长到学校更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发展,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应试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升学考试.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基于学生发展积极改进农村高中化学教学.

一、影响农村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因素

高中教育暂未列入义务教育,不少地区对其投入不足,学校发展全凭学校自身力量.农村高中多数处在位置偏远经济滞后的地区,学校自身力量薄弱,面临的问题较多,特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化生”学科的教学面临的问题更多.首先,不少农村高中教学设施仍较为陈旧落后,没有标准化实验室、实验器材残缺、实验药品不齐.很多学生高中三年没有进过实验室,从未做过学生实验,甚至连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未亲眼看过.使化学教学脱离了实验基础成了纯理论教学,极大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其次,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严重缺失.由于农村高中普遍位置偏远而且待遇不高,优秀的年轻教师不愿来,素质较好的青年教师也纷纷进城,很多学校在职教师平均年龄偏大.他们从事了多年的化学教学,虽说教学经验丰富,但大多缺乏激情,教学观念也相对陈旧,多采用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说生记、反复训练的教学模式.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生的择校性很强,成绩优秀的学生多选择城市里优秀高中就读,经济条件较好且重视教育的家庭也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到城市里高中就读.农村高中很难招收到优质生源,大多数学生成绩平平甚至较低,普遍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再次,农村高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希望通过高考升学改变现状的意愿更为强烈.家长、学校、学生和教师对考试成绩的关注高于一切,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发展的应试教育普遍存在.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多按照高考要求把知识提取、浓缩、打包后机械地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基于学生发展改进农村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立足现有资源,重视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涉及的化学实验较多,且部分实验较为复杂,不少农村高中化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器材残缺药品不全,很多实验不能正常开展.另外,不少教师在处理化学实验时,也不愿意动手准备亲手演示,认为费时费力,总是以讲代做,要求学生记住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即可.导致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缺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不够具体不够深入,影响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化学1》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少教师只是对照课本干巴巴的讲一遍,可课后很多学生连容量瓶有哪些规格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具体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了,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若是将学生带进实验室,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做一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来感知、体验、理解、运用课本知识,必然印象深刻,教学效果也必将大为不同.因此,要用好学校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在保证实验安全和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对部分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以确保常规的演示实验能够正常开展,并尽可能多安排学生实验.

2.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发展

师资力量和优质生源双重薄弱,造成一定程度的“教学相消”.以高考为指向的化学教学,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帮助薄弱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改变习惯的关键在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的关键也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陈旧的唯分论成败的教学理念,优化单一的缺乏情境的“讲练式”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学生自己的“学、做、感、思、悟、用”来掌握知识成长提高.例如,在学习化学2《生物质能的利用》时,由于高考对其要求较低,很多教师就一带而过甚至直接跳过不讲,这就是典型的唯高考而忽视学生成长发展的应试教育.如果能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就自己身边农村地区的秸秆利用情况做一个小调查,学生通过合作调查不仅能得出农村地区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而且还能提出一些关于生物质能利用的合理化建议,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信心.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需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用化学的眼光和化学的思维来观察世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真正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知识的载体与能力的提高目标一致、考试的分数与学生的成长互相融合.总之,基于学生发展改进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是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作者:吴文兵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杨周芬.动态生成式化学课堂教学的建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7):13

第八篇: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不仅理论多,而且实验也多,涉及很多知识点.虽然很多只是初中化学的延伸,但内容实践性很强.学好高中化学,不仅因为化学是高中课程中举足轻重的一门学科,而且因为高中化学很多理论与实验都运用在生活中.学好高中化学,就可以对生活中很多问题做出解答,便于在生活中对化学用品的选择.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延伸,比初中化学对学生要求更高.高中化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高中化学中的很多概念,在初中都有提及但教师并未做出解释,所以学生对它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很多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感觉很难,不能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高一学生面临很多困难,不仅是学习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学习态度的转变.下面简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虽然高中化学重点都比较明显,但知识点还是比较多而杂的.所以,学生在面对这么多知识点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高中要学的学科很多,所以面对化学,很多学生觉得学习任务重.高中化学很多知识点连接性很大,所以学生必须记清知识点,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因此,学生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弄清高中化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到这堂课的学习重点,所以教师必须了解课本内容,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了解一下就行的.教师上课可以不带教材,但一定要按照顺序来讲课,最好用简单的几句话把知识点讲清楚,并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教师可以把知识点完整地呈现出来,并且把重点知识讲清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了解化学的学习特点.

2.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相比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完全是一个新领域.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主要以无机推断为主,其他也有涉猎,但很少深入讲解.初中化学无机推断题一般就几个常用的化学元素,学生只要经常练,还是有规可寻的.但高中化学不一样,它需要记得的知识点多,一个知识点不停地变化,就可以生出很多题.所以,学生必须灵活应对.显然,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化学的学习.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学生都需要很多方面的改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教师应对教学难题的方法.在上课前,教师必须备课.比如,化学课程实验较多,很多还会涉及硫酸等危险物品.所以,教师不仅要注意安全,还要借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注意讲解重点,不要让学生只是知道实验现象,却不知道这个实验的重点.此外,还要让学生多做练习题,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这样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轻轻松松学好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细致讲题,分析总结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高中化学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离子平衡、原子、无机推断、实验和元素周期表等.在学习高中化学时,学生要学会精读,归纳,巧记,勤练.比如,精读.课本是知识的载体,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学生必须认真细读其概念,掌握其内容,理解其实质.把课本读熟了,一些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就不会漏掉.例如,“烃”是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物质的总称.这样,当遇到甲醇时,就能准确判断出它不属于烃,自然也就没有烃的性质.比如,归纳.有些学生不喜欢化学,原因就是化学知识点繁、难、乱,很难花更少的时间来学好这门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做归纳,用任何可以标记的性质做总结.例如,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密切相关,可以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学生要依据物质的特点,把学过的一类物质归纳起来.比如,巧记.在很多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但同样的器材用在不同的实验,目的不一样,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把它们总结起来,然后巧妙记忆.比如,勤练.化学知识点多而杂,实验性很强,理解要求很高.所以,学生不能以背书的方法记下来,那样是起不了作用的.学生要在练习题里记住知识点.在勤练中,学好知识,学会化学做题技巧.总之,高中化学知识点很多.学好高中化学,以后在大学就能选择很多化学方面的专业,而且化学应用在生活中很多方面,对生活帮助比较大.因此,高中化学不仅在高中阶段很重要,在大学乃至以后的日子里,也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作者:周小秀 单位:江西赣州市第三中学

第九篇: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有机化学内容基本占据高中化学教材总体内容的四分之一.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目前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丰富.有些教师认为,所谓教学,便是将知识点教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人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将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行将课程内容呆板抽象地教授给学生,学生不仅难以接受,还会产生厌学心理.

2.学生承受较大压力.有机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有些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便会产生焦躁情绪.同时,高考压力令学生紧张,学习效率有所降低.另外,有些教师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承受较大压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烦躁心理,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优化有机化学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相比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学习难度更大.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中涉及有机物的物质结构,部分物质结构属于三维结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立体思维以及想象力.实际上,有些学生并不具备这一能力.此外,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存在复杂的反应机理以及反应方程式.这些有机化学知识都需要学生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进行理解、消化.然而,有些教师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只能通过口述进行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化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够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有机物的物质结构,还能够为学生展示化学反应机理以及反应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例如,在讲解化合物成键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碳、氢、氧以及氮等化学元素通过怎样的连接方式形成有机化合物.教师可于课前制作一段多媒体视频,利用带有四个孔的红球表示碳原子,带有三个孔的绿球表示氮原子,带有两个孔的蓝球表示氧原子,带有一个孔的白球表示氢原子,细长的圆柱状物体表示键.然后向学生讲解氧原子、氮原子、氢原子以及碳原子分别可以连接键的数量,利用视频中圆柱与球体之间的连接,向学生演示有机物的成键原理.以甲烷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向表示碳原子的红球上插入四根圆柱体,之后将四个白球连在圆柱之上,此时便形成了四个碳—氢键,进而形成甲烷的分子.同理,教师可以演示乙烷、甲醇等有机物.这样,学生直观地观看了有机物的成键过程,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自然加深.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开展探究式学习.有机化学学习内容复杂多样,学生无法依靠单纯地背诵与记忆理解有机化学内容.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需深入了解有机物结构、有机物反应机理以及官能团的性质.因此,除了背诵知识点外,还需学生主动思考.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形成自身思考.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思考状态,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思考,借助对有机物反应以及性质的研究,从有机物结构方面认识知识点.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时,有些教师往往单纯地向学生讲授教材中的知识点,指出酸与醇在反应过程中将一个水分子脱出,形成了酯.而水是由酸供应了一个羟基,醇供应了一个氧,两者相结合而成.这样教学,学生难免产生疑问,为什么不是由酸供应氢,而由醇供应羟基?教师如果不为学生解答,学生的知识体系就会存在漏洞.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否由酸供应氢,而由醇供应羟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要求学生提出验证方式.学生通过探索得出答案,不仅可以解答自身的疑问,也能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总之,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对其日后生活与工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陈喜有 单位: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潘玲.浅析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

第十篇: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前言

在高中各科目学习中,我们常常运用思维导图,这是一种新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它吸收了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的成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显现了显著的应用价值,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它相比较探案式课堂教学可以让形式更活跃,我们学生思维的活跃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本文探索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希望尊敬的老师们可以不断挖掘和发展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选择思维导图的时机

定位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时机,可以使思维导图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恰当的选择时机,会影响思维导图式的化学教学的效果。要根据教学内容引进思维导图的教学工具。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选择合适的思维转图教学模式、导图绘制方式和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引进思维导图的教学工具,根据授课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呈现方式。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将问题进行分散,分成几个分项,教师再和学生依据学生的思考点紧扣教学内容,形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框架,将具体内容充实到思维导图。教学时机选择恰当了,引入的思维导图教学工具时机合适了,老师就和学生在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化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有学习目标的探究,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化学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这样带着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为了稳固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和技能掌握情况。教师要创设问题的组成和情境,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向知识和问题提问。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要找出“知识→问题→需求→感受”、“反思→问题→调整→体验”的逻辑线索,有针对进行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下面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探案课进行的教学设计实例《氧气》为例,关于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直接养鱼,需要在太阳底下晒后才能养鱼,学生可能只知道表象,不懂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死记知识点,要让他们理解蕴含其中的原因,思维导图可以可以帮助发现课堂中的难点,要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分别是发现问题→提出推测→实验观察推理→验证→结论→提出课题。

3.1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养鱼?用实验来推测自来水中是否残留氯。通过实验表明在水中通氯气后明天再见淡黄绿色,说明存在氯分子,有残留。接着展开问题:如果人体吸收了含氯的水是否影响身体健康。引导学生查数据,查找氯在水中的溶解度,得出结论:只要自来水烧开后再喝,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残留的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2问题的解决:带着“为什么日晒后自来水中残留的氯就能去除”这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并通过实验观察接受日晒后的自来水,10分钟左右后出现细小的气泡,气泡的数量和体积也在增加,学生就会想知道这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教师辅导学生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得出可能气泡可能是这几种气体:氯气、氯化氢、氢气和氧气。学生接着思考:氯气有颜色,排除掉;氯化氢易溶于水,不会在这么稀薄的溶液中被逸出;要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是否是氧化,最后再检验是否是氢气。教师提示如果是氢气,那么地球就不会有水的存在了,也排除掉。

4小结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进行新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发挥明显的优势。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教师更便捷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分析,加强对特定主题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任务导向中,并投入创设问题的情境。思维导图使学习任务的完成更加高效快捷,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和教师合作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全面和活跃,希望教育工作者可以不断挖掘和发展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让思维导图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作者:刘禹彤 单位: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晓康.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07.

问题教学范文篇8

1.1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视不够

预防医学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并予以评价,进而采取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或伤害,促进身心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1]。然而现有的矛盾是,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分割开来,尤其在临床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预防医学部分的授课比重小,知识内容严重缩水,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只会解决个体疾病问题,缺乏预防观念,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另外,我校留学生多为临床专业,留学生本身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逃课、不认真听课、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问题。留学生听课人数过少或课堂效果不佳可能导致教师备课、授课积极性降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2语言交流不畅

目前的留学生教育均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南亚的留学生英语口语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与教师平时学习及接触到的英美式英语有较大出入,而且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使得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障碍进一步加大,尤其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教师英语水平不一也是影响语言交流和授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大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全英语教学的经验,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过于紧张,不够自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受语言的限制,无法很好地讲解教学内容,与留学生的互动非常少,尤其是预防医学中的理论较为抽象,从而使得这种矛盾更加凸显。由于语言交流不畅的原因,师生的磨合适应期明显延长,教学前期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影响留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1.3预防医学教材缺乏规范性

国内预防医学专业英文教材数量少,教师、留学生用书缺乏。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预防医学专业英文教材,许多专业课教师都是自行选择国内外英文教材,按照自选教材编写讲义。这一问题首先带给教师的是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容易因教师个人理解不同导致内容传授不一致或是内容不连贯。另外,较大的工作量和备课难度容易导致教师备课不充分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预防医学是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验课可以培养留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各个学校在医学留学生的预防医学课程中都开设了实验课。但最突出的矛盾是,课程的开设与实验指导英文教材的缺乏。尽管目前国内外有一些可供参考的英文版本预防医学理论教材,但实验教学却几乎无英文教材可供参考,导致有些难以理解的实验课或是变相成了理论课,或是只供简单观看,形同虚设。

2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改进办法

2.1加强医学留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

纵观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知识教育,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拥有预防医学理念,使培养出的医生既具有较强的临床技能、良好的医德医风,又懂得结合病人、家庭和社区的需求开展适宜的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医学高等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预防医学绪论的讲解中,让留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有所不同,它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群众性[2]。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专科化的医疗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医学服务模式,发展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保健为手段,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现代医学模式[3]。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为新世纪的医学生,就必须具备全面的医疗保健知识。尤其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医学留学生除了应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应该具备相应的预防医学知识。只有使医学留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带着巨大的热情投入到预防医学的学习中,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使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事半功倍。

2.2加强全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

预防医学全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听力水平。首先,教师需具备较高的听力水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能听得懂留学生的问题,避免因听不懂留学生的问题而无法解释回答,造成留学生领悟和理解困难的现象。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给留学生满意的回答和解释。因此,加强全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学校可以选拔出英语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进水平较高的语言大学或英语教育培训班学习,或者学校聘请外籍专家自行开办全英语教学交流辅导班,使教师在自身授课、接受培训、经验交流中不断提高全英语教学能力。(2)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参加语言和教学培训,鼓励有留学经历及国外生活经验的教师多承担留学生教学任务,并为未曾出国学习的教师搭建与有经验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以提高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3)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全英语讲课比赛,组织专家教授随堂听课,通过留学生民意测评对教师全英语教学进行评估,将评价结果与讲课资格、职称晋升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提高全英语授课水平,不断改善教学质量。(4)已有学校设立留学生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即有任课经验的教师,如果认为自己英语能力尚佳均可报名参加资格考试,通过面试审核合格后授予资格证书,具有留学生授课资格[4]。各高校可以尝试实行该资格认证制度,既可以加强教师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全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

2.3改进教学方式,激发留学生的积极性

除解决语言问题外,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是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激发留学生学习的热情。(1)学科教研室应组织全英语授课教师观摩学习国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将其融入到留学生教学中,避免不符合留学生思维活跃特点的中国“填鸭式”教学。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①启发式教学法:课堂互动有利于强化留学生的记忆,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鼓励留学生提问,并且经常主动向留学生提问,促使留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②强化教育法:每次上课前,以结合生活实际的提问方式,简要复习上次课的内容;课程结束时,及时进行小结和提问,帮助留学生强化记忆。③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容易激发留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尝试将各种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根据不同案例,精心设计问题,让留学生自由组合成组,每组固定人数,围绕每章节指定的案例进行讨论。该方法以留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对预防医学的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2)课堂及课余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留学生教育与国内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全程英语教学,因为大多数教师对自身英语交流缺乏自信,因此与留学生交流和沟通较少便成了突出问题。加强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可以增进师生互相了解,拉近教师与留学生的距离,同时交流又是缩短师生磨合期的有效手段,成为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想留学生所想,讲留学生所需,并且用更多的时间与留学生相处,熟悉他们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甚至宗教习惯,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互动,既消除了教师紧张的心理,也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课堂中借助手势、表情以及教具,融趣味性、艺术性于教学之中,可以避免枯燥、呆板的教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幻灯片、录像、动画等)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此方式传授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掌握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的优点也使教师备课和授课变得相对轻松。

2.4统一规范留学生预防医学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计划、传授课程知识的基本工具,是留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留学生预防医学的全英语教材,也没有规范的英语教学大纲,各学校选用的英语原版教材及配套资料各不相同,甚至存在预防医学中流行病、卫生毒理、营养与食品卫生等不同教学内容使用教材不一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学科组应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留学生的情况,选取统一的便于留学生理解、易于教师授课,同时符合我国国情又兼顾留学生国家文化的合适教材。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根据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和国内教材存在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删减,结合国内本科生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符合自身教学习惯的留学生教学大纲及PPT讲义,以保证教学内容全面、知识连贯、重难点明确。针对没有实验教材的现况,教研室应自行编写留学生实验教学手册,包括英文实验大纲、教学讲义(实验原理、流程、结果分析、注意事项)等,经过专家论证后,作为实验教材使用,以解决留学生上实验课没有实验教材的难题。

3结语

问题教学范文篇9

一、浏阳葛家中心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

笔者此次针对葛家乡中心小学32位教师开展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2)教学反思所涉及的内容;(3)开展教学反思所运用的方法;(4)对开展教学反思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和了解。此次调查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所有调查结果如下:

1.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的认识程度为了解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是“您是否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选择“非常了解”的有16人,选择“略知一二”的也有16人,没有选择“不了解”的。问题二是“若您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您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接触到这一概念的?”有20人选择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12人选择是通过“在职教师培训”。问题三是“您认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否必要”,选择“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的只有4人,28位教师认为“很有必要,且帮助很大”。

2.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所涉及到的内容在教师的反思内容调查中,32位教师全部选择反思的内容“将涉及或通常涉及‘教学行为方式方面的,教学目标方面的,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心理环境方面的’,其中还有两位教师补充了反思的内容,一位教师补充反思的内容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过程中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另一位补充的内容是“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所运用的反思方式、方法在回答“您会选择或通常以什么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一问题时,有14位教师选择“撰写教学日志”来反思教学,13位教师选择“撰写教育案例”,5位教师选择“网络教研”。

4.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为全面了解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您认为反思对您的教学有哪些帮助?”。32位教师中有23位认为“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成长,不断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教育智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二、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现状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问题一: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无法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16位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只是略知一二,且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了解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获得的。据此,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认识,这势必造成他们对教学无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思。接受调查的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缺乏深刻理解势必使得他们对反思所涉及的内容也无法有全面的掌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的反思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的反思是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的。问题二:缺少与教学反思相关的主题培训,不懂得如何有效开展反思。从调查结果分析出,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理解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这造成对教学反思概念“不了解”的教师对教学反思表现出“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而“略知一二”的教师会简单地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学总结”,这些表现与反思的内涵相距甚远。在调查中的另一发现是: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只有12位是通过在职培训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这也不难理解他们对教学反思概念出现的不准确和不深刻的理解。准确理解教学反思的概念、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行为的理论前提和根本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针对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专题培训。

三、解决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变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意识的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应肩负起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师教育的专题培训的重任,强化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使农村小学教师尽快成长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反思型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反思理论探究和对浏阳农村在职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的了解,探索出两套培训模式。具体培训模式和步骤如下:

(一)以“参与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案例分析和案例撰写能力

“参与式”培训模式是指高校的教师教育者以参与式的方法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转化为促进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同时,教师教育者高度关注资源的生成与传递,把受训者的经历和经验作为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主题,并对教育案例的本质作出解释在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教师教育者应与受训教师分享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案例的主题应有一定的普遍性,能给人启示;二是案例主题应具有教育意义,能体现出一定的教育理念。关于教育案例的本质,吕洪波认为教育案例是“对一个真实的教学活动情景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及矛盾冲突,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向受训教师介绍案例分析的模式案例分析的模式通常为:(1)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选取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材料。也可以是教师教育者替受训教师选取教学案例。(2)案例选定以后,教师教育者引领受训教师对案例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案例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把握。(3)确定案例的焦点问题。案例是为了充分展示某一教学问题而用的,因此,学会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是案例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4)教师教育者组织受训教师分析案例描述中所能体现的结论。因为对同一教学事件,不同的教师通常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师教育者应组织受训教师分析出不同的教师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以助受训教师更深刻的认识他人的观念。步骤三:受训教师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后,教师教育者着手培养他们的案例撰写能力作为初次撰写教育案例的受训教师,教师教育者应参与到他们的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因为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教师教育者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让受训教师“思考有什么教学事件特别想跟人诉说,并且思考想倾诉的原因是什么,所得出的原因就是案例主题形成的基础”。案例撰写的第二个环节是收集案例素材,素材的收集方式很多,最基本的方式是案例撰写者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或对案例相关的人物进行深度访谈。

(二)以“问题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叙事研究能力

“问题式”培训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教育者和受训教师共同面对不确定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习过程的训练模式。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没有固定的培训任务,开展的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促进和协助工作。其步骤为: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来源途径有三:一是教师教育者通过调研、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或教师访谈等途径了解到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让受训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列出自己的需求和教学问题。三是受训教师在理论培训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反思,提出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弄清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受训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是有效开展叙事研究的根本保证。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教育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教学日常生活,进而在解析和重构教学叙事材料过程中对其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步骤三: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建构叙事研究现场文本建构教学叙事研究的现场文本的方式很多,易于小学教师采用的方式有:教学日记,教师故事,参与式观察记录,研究性访谈记录,师生之间或同行之间的对话等。步骤四: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将叙事研究现场文本转化为研究文本建构研究文本就是教师对故事进行重新讲述,这是叙事研究中的重点,也是叙事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当前我国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中,多数作品不缺原始故事,缺少的是重新组织故事并由此逻辑地发现教育经验及其意义的技术和智慧。”从技术上来讲,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对收集到的现场文本进行整理归类,并确定所诉说的故事所蕴涵的关键点和教育意义。第二个阶段是教师理清故事的基本要素,对故事进行重新编写。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的最终研究文本的呈现方式有:著作,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题目部分(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部分(内含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实施,研究的结果,结论),结尾部分(内含注释和参考文献)。

问题教学范文篇10

一、利用问题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的重要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利用问题为学生构建生动、直观,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例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一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硅芯片、太阳能电池板、玻璃、石英玻璃、光导纤维通信材料等社会生产生活中硅的应用的例子,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硅的用途如此广泛?”“这与它的化学结构有什么必然联系?”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融入情境,进而主动进入课堂探究环节。

二、注重问题设计梯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问题教学中,问题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传统课堂教学92发展12019.11中,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在问题思考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活动,因此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塑造。针对此,在高中化学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新认识问题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棚学生认知构建规律,设计具有难度梯度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层层推进中攀爬思维的高峰,深入化学知识的内部,从而在探究问题答案的同时,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基于实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问题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基于化学实验项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例如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思考问题“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酸、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之间有何联系?”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调整化学试剂的质量,并通过观察、记录与数据分析,进行总结归纳,并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而从方程式中计量数关系以及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产生氢量相同的原因,以提高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

四、拓宽问题思考范围,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之内,还应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例如在“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思考问题: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在哪些场所中可能接触苯或含有苯环结构物质?根据相关资料说明这些物质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请针对负面影响提出防护建议。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从社会生产生活的角度理解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进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