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2:50:20

围术期护理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1

1.1心理护理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大多存有恐惧心理,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

1.2室内环境准备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45%~50%,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体分泌,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呼吸道黏膜干燥,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不显性失水量可明显增加。室温过低时患者易受凉感冒,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实施低温麻醉,小儿麻醉时不易复温、保温,使机体体温中枢功能调节紊乱发生意外。

1.3麻酸用药、物品准备隔日准备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药和抢救药品、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穿刺针、胶布等)。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紧急抢救复苏设备(气管导管、牙垫、挺芯、喉镜、通气道、含有1%丁卡因汽雾喷器、面罩、头带、呼吸囊等)、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麻醉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上述用品外还得准备呼吸机、吸入麻醉药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术要准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等。

2麻醉护理

手术前准备:术日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应用电凝器静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置胃管,排空膀胱。麻醉药敏试验有否迟缓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摆好实施麻醉方法的正确体位,有利于麻醉顺利进行,为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鞍区麻醉实施时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

2.1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这是麻醉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和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除一般小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外,原则上凡需麻醉手术患者都应建立一条静脉通道,重大危急手术常需多条通路以保证麻醉手术的安全顺利紧急抢救之用。开放静脉通路一般为四肢静脉,必要时可行颈静脉,锁骨上、下静脉,股静脉穿刺。必须指出的是重症休克、严重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门脉高压大出血时应以回流上腔静脉治疗效果更为确切。2.2输液要求输液速度一般为2ml/(kg·h),儿童为2~4ml/(kg·h)。在有失水、失血休克、高热、选择椎管内阻滞麻醉引起的血压下降时可以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对老人、婴幼儿、有心肺肾疾病患者则应严格控制速度和输液总量。输液原则先盐后糖,输糖速度不宜超过0.3g/(kg·h),液体内含糖浓度以2.5%以下为宜,超过0.5g/(kg·h),尿量及尿糖排出增多引起渗透性利尿。此外还可影响巴比妥类药麻醉患者苏醒[1,2]。

2.3输血要求输血速度成人一般为4~6ml/min,老年人或心肺疾病患者1ml/min,小儿为10滴/min。对失血性休克濒死者,必要时可采用直接深静脉或动脉输血,注意输血反应,荨麻疹是现在输血反应中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常常因手术单遮盖被疏忽直至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才发现,应引起重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输血事故发生。

2.4经常观察穿刺针的局部情况有无肿胀、滑针、导管脱节、扭曲、堵管、液体流空等。应用有刺激性药物时要防止渗漏出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组织坏死。在接近上腔静脉回流通道(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应用钾、钙、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时应特别谨慎,认真观察滴速或泵注速度,以防意外发生。

2.5其他所有的麻醉药物都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等均有显著的干扰、围术麻醉期除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外,要认真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神态、肤色等变化,除了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剂量、用途、用法,还应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娴熟应手。

3麻醉后护理

麻醉结束术毕应等麻醉医生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再整理好麻醉物品等归还原位。切忌手术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即整理物品甚至离开患者整理其他物品,尤其是危急重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或病情极不稳定时更应特别认真负责,态度有始有终。

由于个体差异有患者术毕麻醉不能很快苏醒者,仍需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引流管及伤口渗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还应注意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

遇有危急重患者应邀请麻醉医生一同将患者送回ICU或病房向有关人员交接班,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中特别用药、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基本情况、麻醉后有关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2

1.1心理护理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大多存有恐惧心理,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

1.2室内环境准备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45%~50%,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体分泌,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呼吸道黏膜干燥,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不显性失水量可明显增加。室温过低时患者易受凉感冒,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实施低温麻醉,小儿麻醉时不易复温、保温,使机体体温中枢功能调节紊乱发生意外。

1.3麻酸用药、物品准备隔日准备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药和抢救药品、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穿刺针、胶布等)。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紧急抢救复苏设备(气管导管、牙垫、挺芯、喉镜、通气道、含有1%丁卡因汽雾喷器、面罩、头带、呼吸囊等)、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麻醉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上述用品外还得准备呼吸机、吸入麻醉药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术要准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等。

2麻醉护理

手术前准备:术日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应用电凝器静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置胃管,排空膀胱。麻醉药敏试验有否迟缓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摆好实施麻醉方法的正确体位,有利于麻醉顺利进行,为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鞍区麻醉实施时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

2.1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这是麻醉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和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除一般小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外,原则上凡需麻醉手术患者都应建立一条静脉通道,重大危急手术常需多条通路以保证麻醉手术的安全顺利紧急抢救之用。开放静脉通路一般为四肢静脉,必要时可行颈静脉,锁骨上、下静脉,股静脉穿刺。必须指出的是重症休克、严重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门脉高压大出血时应以回流上腔静脉治疗效果更为确切。2.2输液要求输液速度一般为2ml/(kg·h),儿童为2~4ml/(kg·h)。在有失水、失血休克、高热、选择椎管内阻滞麻醉引起的血压下降时可以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对老人、婴幼儿、有心肺肾疾病患者则应严格控制速度和输液总量。输液原则先盐后糖,输糖速度不宜超过0.3g/(kg·h),液体内含糖浓度以2.5%以下为宜,超过0.5g/(kg·h),尿量及尿糖排出增多引起渗透性利尿。此外还可影响巴比妥类药麻醉患者苏醒[1,2]。

2.3输血要求输血速度成人一般为4~6ml/min,老年人或心肺疾病患者1ml/min,小儿为10滴/min。对失血性休克濒死者,必要时可采用直接深静脉或动脉输血,注意输血反应,荨麻疹是现在输血反应中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常常因手术单遮盖被疏忽直至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才发现,应引起重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输血事故发生。

2.4经常观察穿刺针的局部情况有无肿胀、滑针、导管脱节、扭曲、堵管、液体流空等。应用有刺激性药物时要防止渗漏出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组织坏死。在接近上腔静脉回流通道(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应用钾、钙、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时应特别谨慎,认真观察滴速或泵注速度,以防意外发生。

2.5其他所有的麻醉药物都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等均有显著的干扰、围术麻醉期除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外,要认真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神态、肤色等变化,除了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剂量、用途、用法,还应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娴熟应手。

3麻醉后护理

麻醉结束术毕应等麻醉医生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再整理好麻醉物品等归还原位。切忌手术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即整理物品甚至离开患者整理其他物品,尤其是危急重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或病情极不稳定时更应特别认真负责,态度有始有终。

由于个体差异有患者术毕麻醉不能很快苏醒者,仍需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引流管及伤口渗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还应注意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

遇有危急重患者应邀请麻醉医生一同将患者送回ICU或病房向有关人员交接班,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中特别用药、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基本情况、麻醉后有关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创伤骨科;围术期;疼痛;综合护理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与交通等提升,各种意外事故所导致的骨折患者逐渐增加,临床表现:创伤位置疼痛,活动受到局限,肿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疼痛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会围术期治疗的重要辅助[1]。本文主要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情况,以便为后期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80骨科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样本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综合护理组90例患者,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40.17±2.15)岁,常规组90例,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在19-67岁左右,平均(43.23±4.26)岁;其中病情状况:有60例患者出现上肢骨折,70例患者出现下肢骨折,30例患者脊柱,20例为多发性骨折;且两组患者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间的年龄与性别、病情情况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1.2方法。常规组患者主要选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其中主要包括一般护理与饮食营养护理、用药护理等[2]。综合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添加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所示:①健康宣教。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其中主要包含了手册宣教与口头宣教,或者是利用视频宣教等方式,同时为患者介绍此次手术治疗的目的与手术操作方式以及术后情况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与生理需求,并向患者与家属介绍手术中的重要性与配合,指导患者进行各项功能的锻炼;②心理护理[3]。由于创伤性骨折时常会出现疼痛感,使患者各项活动受到限制,再者由于患者对手术中的风险与术后恢复情况出现担忧,时常会出现焦虑与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针对患者的疑问应及时给予解疑答惑,指引患者适当的进行深呼吸,以此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与情绪。③日常生活护理。在整个围术期,要保持患者的病房干净整洁;同时还要确保患者的皮肤保持干燥与清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护理与管理,帮助患者整理床铺,以此来确保病房环境干净、整洁、舒适,预防压疮。针对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康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有效的指引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并做好清洁等工作。④术后康复训练。手术后,需要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康复训练与指导,其中康复训练主要包含了早期床上肌肉锻炼运动以及后续的关节功能锻炼,这样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创伤部位的快速恢复,进一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快速恢复[4]。1.3诊断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程度,主要采取百分制,将其分为三部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分数越高满意程度越大;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发来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有效的评分,总分数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觉越大,分数越少表示疼痛感低[5]。

2结果

2.1组间满意程度对比。组间对比可知,综合护理组满意程度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差异(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对比可知,综合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要比常规组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在骨科中患者经常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创伤情况,表2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s)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χ2p综合护理组909.43±2.543.15±1.073.765<0.05常规组909.35±2.437.34±2.255.317<0.05围手术期会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与常规的护理方式相比,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日常生活护理、术后康复训练等护理,可以有效的能够显著缓解和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程度[6]。此次研究主要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调查的对象,分析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结果显示,综合护理组总满意例数为89例,占的比例为98.89%,与常规组相比,总体满意例数为75例,所占的比例为83.34%,组间对比可知,综合护理组满意程度明显较高;且两组护理前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综合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15±1.07)分,常规组患者的VAS评分为(7.34±2.25)分,对比可知,综合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要比常规组低,由此可见,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程凤华.无痛护理干预在骨折围术期疼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03):32-34.

[2]王学锋,冯建民,孙竞,等.中国血友病骨科手术围术期处理专家共识[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9(05):361-370.

[3]王金凤,查晔军,王怡,等.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四肢多处骨折患者的心理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07):1006-1008.

[4]金鑫,蔡婧,金香淑.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科围术期患者中的研究现状[J].吉林医学,2017,38(08):1570-1571.

[5]陈燕燕.围术期综合护理对跟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4):114-115+120.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于本院行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的64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关节镜手术适应证;②具备基本认知与沟通能力,可配合治疗及护理。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对麻醉不耐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9.20±7.3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运动伤12例,其他3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8.77±6.9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运动伤13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行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手术室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2.1术前访视与宣教在访视前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术前进行病房访视时,需向患者详细交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邀请手术成功病例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准备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及其他手术用物。1.2.2术中护理配合巡回护士需要反复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别、禁食情况,保证患者识别带、病历、手术安排表、手术通知单信息一致,检查器械与物品正常使用,以上查对需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协助手术医师及麻醉师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合理使用止血带并加强管理,在患肢大腿上1/3处选择合适宽度和长度的止血带,垫双层袜套后进行止血带扎束,松紧适宜,平整无皱。止血带放气后1min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同时检查皮肤局部有无受压,配合适当的按摩。正确、及时地传递克氏针、交叉韧带重建专用定位器、电钻等器械,仔细检查交叉韧带松紧度及关节活动度。1.2.3术后护理待患者苏醒后确认其生命体征稳定情况,器械护士需清点器械,检查完毕后送交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将患者转送至病房后,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运动方式、饮食等内容。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肢疼痛消失时间。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在患者出院前1d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调查内容包括术前访视、服务态度、隐私保护、手术室环境、术后回访等,满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较满意,<8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8.40±9.30)min、术中出血量(96.72±12.98)ml、患肢疼痛消失时间(2.44±0.79)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4.66±12.57)min、(124.57±15.47)ml、(4.51±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1、7.801、10.349,P<0.05)。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够良好地保持膝关节囊的完整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所接受。患者虽迫切期望通过手术治疗获得痊愈,但是普遍缺乏手术知识,对手术效果及手术风险的认识不足,或未做好手术准备,存在恐惧、紧张心理,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开展规范、合理的围术期手术室护理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加快术后恢复,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6-8]。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围术期手术室护理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经术前访视、宣教、术中配合、术后回访等围术期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手术时间、患肢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对手术室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报道[9,10]一致,提示开展围术期手术室护理对确保手术效果,患者安全,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虽然关节镜手术损伤相对较小,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术前访视、宣教能够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提高手术依从性。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及麻醉师完成手术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尽快回到病房。术后访视则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避免出现重建韧带损伤。

综上所述,在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术期开展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肢疼痛感受,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爱珍,马志芳.精细化康复护理模式在行关节镜下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4):135-136.

[2]任鑫.综合康复护理在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109-110.

[3]鞠晓杰.探讨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术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当代医学,2018,24(2):160-162.

[4]程小芸.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6):908-909.

[5]倪梁燕,宋良琤.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术期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5(24):7-8.

[6]王丽玲.关节镜下自体半腱、半膜肌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0):237,256.

[7]刘田虹,史福东,闫少茹,等.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围术期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3):174-177.

[8]赵意华,余进伟,杨志远,等.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临床效果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8):864-865.

[9]肖昌慧,陈志伟.膝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7):4353-4354.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5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疗是根治术,本科自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通过围术期护理干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胃癌病人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2~84岁,平均58.5岁。胃体癌38例、胃窦癌28例、胃贲门癌14例。病理检查: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细胞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术后7~12d拆线。

1.2结果

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术后伤口疼痛或出现并发症,均有紧张、焦虑等,故在护理中要关心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疏导,讲解胃癌的基本知识及手术治疗方式,对病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焦虑心理,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给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术前准备:术前增加病人营养,以提高手术耐受力。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胃癌病人饮食宜煮、炖、煨、不宜炒、煎,禁油炸食物,防止对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出血。如病人有进食梗阻症状,则应禁食,给予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新鲜血。术前2d讲解术前准备目的,争取病人的密切合作。同时讲解术后胸式呼吸、咳嗽、翻身、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指导深呼吸、按压伤口咳嗽的方法。

2.2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严密观察神志、意识、瞳孔变化,给予心电监护,测生命体征1次/15~30min,测体温1次/4h,2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为合理输液提供依据。(2)体位:术后去枕平卧6~8h,头偏向一侧,然后可改为半卧位、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术后6h协助病人活动下肢,做屈伸运动,4~6次/d,2~3min/次,以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生命体征稳定的病人,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间根据病人情况而定,早期活动以防止腹胀、便秘及肠粘连,有利于病人康复。(3)饮食护理:胃癌术后病人待肠蠕动功能完全恢复后,饮食由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一般术后3~5d试饮水;6~8d予流质,如米汤、蛋花汤、菜汤;9~11d予半流质如米粥,面汤、馄炖;12~15d可进软食,如软米饭、煮软较烂的青菜、肉类。胃癌术后早期不宜进食富含纤维素及胀气食物,如豆浆、绿叶蔬菜。(4)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3次/d,擦洗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如有口腔溃疡应以0.1%醋酸液漱口,龙胆紫涂擦溃疡面。(5)皮肤护理,胃癌术后病人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术后卧床时间长,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压疮,应保持床单干燥、整洁。协助病人翻身、按摩骶尾部1次/2h至病人能下床。(6)胃管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残胃内瘀积可增加胃内压,影响其血运,并对吻合口起消化作用,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生理盐水2次/d冲洗,压力应

低。加强观察,正常情况下,24h内胃管引液液为咖啡色或暗红色,量为100~300ml。胃管内有鲜血引出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从术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黄绿色或草绿色,说明在胃液里含有胆液,则胆总管处于正常状况。(7)切口护理:观察切口如敷料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对麻醉未醒病人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时用约束带,如发现有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出血:在术后24h内应注意病人有无上腹胀感及大量的呕血、便血或胃管内持续流出鲜血,如出血量多时,会发生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要加强巡视,尤其是在24h内[1,2]。术后出血一般多可通过药物止血、输血等措施得到控制,无效需再次手术。(2)梗阻:吻合口狭窄或有炎症、水肿均会引起吻合口梗阻。应注意观察病人进

食后有无饱胀及呕吐,同时根据呕吐物中是否含有胆汁,判断吻合口是否发生输入空肠袢梗阻或输出空肠袢梗阻,以便给予相应的持续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的处理。(3)吻合口瘘: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出现术后4~6d内,其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及腹膜刺激征,应注意腹痛及体温的变化情况。(4)倾倒综合症:较少见。此症可能是食物失去胃的幽门括约肌的控制,残胃排空过快,高渗性食物迅速进入空肠,使大量细胞外液进入肠道和刺激腹腔神经丛所致[3,4]。表现为进食10~20min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心慌、头晕、腹泻等,平卧数分钟后症状缓解。应以调节饮食为主。嘱病人进干食,进餐后平卧1次/10~20min,症状多在6~12个月内自行减轻或消失。

2.4出院宣教

出院后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面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禁止进刺激性食物,心情要舒畅,情绪要稳定,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身体锻炼,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需化疗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进行第二阶段的化疗,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3讨论

通过对8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的护理,作者认识到恶性肿瘤围术期心理、生理上均有一定的特点,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因此,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病人和家属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心理、生理方面的健康,使疾病向着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涉及教和学的过程,既是相互又是系统的,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扮演着“教”的重要的角色,其水平直接影响着病人及家属学习恶性肿瘤有关健康知识的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其整体护理质量。恶性肿瘤围术期病人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悲哀、绝望;生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疼痛、出血、体液不足、不能维持正常呼吸、皮肤和组织完整性受损、感染、营养失调、体温过高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作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如专门组织恶性肿瘤专科理论知识讲座、参加有关学习班、学术班会、阅读护理杂志、外出进修、参观手术、在职就读护理大专和本科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针对恶性肿瘤围术期特点,开展有特色的专科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及时获得有关的、必须的健康知识和信息,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采取整体护理组长和专业护士相结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相结合:护士长和专业护士相结合的方式在疾病发展、护患关系不同阶段[5]提供有效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恶性肿瘤所出现的各种心理护理问题,主动配合治疗,尽快解决生理方面的护理问题,提高病人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为保证病人的生命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竺雪红.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术期监测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73.

2苏艳华,王萍.胃癌根治术后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3):23~25.

3姜寿花.外科学及护理.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79~185.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6

1.临床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45例,男16例(19眼),女29例(41眼);年龄49~85岁,平均67岁。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眼压均得到控制,治愈出院,术后视力0.4~0.8。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98%。

2.围术期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青光眼患者多存在心理状况不良,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急性青光眼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心理压力大,从而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热情地接待患者,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护士要勤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疏导,以解除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告知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保持良好心态。②用药护理:频繁应用缩瞳剂,有时会出现出汗、气喘、眩晕,此时应采取保暖,及时擦汗,报告医生给予处理[2],使用20%甘露醇静滴时,应注意速度和剂量,心肾功能不良者勿用。对服用乙酰唑胺的患者应注意: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6~8小时,且在饭后服用,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碳酸氢钠,定期查尿常规。患者出现腰痛、尿少、小便困难、手足麻木,应停用药物,出现血尿、肾区疼痛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口服醋氮酰胺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知觉异常,如四肢颜面部麻木,尿路结石等副反应的发生,并鼓励患者分次多饮水,同时服用氯化钾防止低血钾的发生,使用噻吗洛尔眼液时应注意观察心律变化,以防诱发心血管意外。③饮食护理: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适当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眼压升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每次不超过200ml,以免激发眼压增高。

术后护理:①保持术眼清洁:观察术眼敷料的渗出情况,注意无菌操作,合理安排护理操作与临床治疗时间[3]。因为眼是机会感染的好发器官之一,因角膜、晶体、玻璃体均无血管组织,缺乏间质细胞,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在滴眼药时,注意保持眼药、手、眼睛清洁,防止交叉感染。②正确应用眼药水:遵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教会患者正确的滴眼方法,瞩患者滴眼前洗静双手,轻拉下睑,滴眼药水1滴/次,轻闭术眼3分钟。患者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眼药水,必须间隔5~10分钟,防治药物互相稀释和外溢。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滤过性手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同时注意观察对侧眼,如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④术后运动要适度:术后勿需绝对卧床休息,除有前房出血需要半卧床休息,滤过性手术后2天内应卧床,正常可适当做一些活动,由于刚做完手术,术后早期的眼压比正常的眼压低,如过度运动可能引起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手术并发症,所以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碰撞和增加术眼震动和受压。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按时到门诊复诊,观察眼压、视神经、视野等变化,随时了解术后病情发展情况。不要擅自加药、减药或停药,保持术眼清洁,预防感染。如有虹视、眼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减退,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告知患者不宜在暗室或黑暗环境中停留过久,并避免在暗光下阅读,因为在黑暗情况下,瞳孔扩大,虹膜周边阻塞窄的房角;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青光眼患者生活要规律,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7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意识清楚且签署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具有配合能力,无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异常、中途脱离实验及死亡者,排除肝肾功能衰竭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9例。研究组:年龄23~54岁,平均(35.42±18.58)岁;病程2~11年,平均(8.32±2.68)年。对照组:年龄24~55岁,平均(36.69±18.31)岁;病程3~12年,平均(7.37±4.63)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护理,包括入院宣教、饮食指导、围术期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优质康复护理小组。由2名责任护师、6名护士组成优质康复护理小组,护士长向小组成员讲解优质康复护理工作的理论知识、注意事项等,查阅相关文献为患者制定优质康复护理方案。(2)术前优质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讲解,帮助其充分了解手术流程,减轻其焦虑心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手术治疗。叮嘱患者术前1d禁食、术前2h禁饮,同时指导患者术前早晚按压足三里穴。手术前晚、术日清晨为患者行肥皂水灌肠。(3)术后优质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确保其麻醉清醒后进行疼痛干预。鼓励患者在避免牵拉切口的情况下积极下床活动,利用深呼吸、肢体活动、翻身等方式进行运动,逐步加快康复。对存在严重疼痛者,与医生沟通后可遵医嘱行口服药物止痛。术后24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可利用辅助工具逐步加快行走速度,通过下床活动不断改善肠道蠕动,避免盆腔粘连及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禁食奶制品、豆制品,避免肠道产气,叮嘱患者以流食为主,在肛门排气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康复相关指标。(2)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护理质量,分值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3)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指标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0.42±2.07)、(33.25±3.25)h,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32±1.33)、(8.75±1.82)h,住院时间分别为(5.33±1.32)、(8.79±1.55)d。研究组各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632、11.3553、12.4623,均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7.25±10.67)、(66.08±7.56)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7.52±18.64)、(56.27±11.42)分。研究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641、11.2516,均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非常满意55例、一般满意20例、满意11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6.63%;对照组:非常满意37例、一般满意23、满意15例、不满意14例,护理满意度为84.2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与术后护理质量直接相关。优质康复护理是外科手术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护理措施,其作用是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卧床时间,促进切口愈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优质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中选择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89、71,其年龄在2~18岁之间。160例患者中,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82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患者为观察组(78例),两组患者手术类型、心脏功能等资料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160例患者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清晰,自愿参加到本次研究之中,亲自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利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组成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小组中不同成员的分工不同,展开治疗护理监督与护理管理,为临床路径管理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各成员经过专业培训后,结合同类临床路径管理经验,按照本组患者实际病情不同,有针对性的制定临床路径管理表,从临床检查、护理对策、健康宣教等方面展开综合性护理管理。

1.3比较指标

将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记录好,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利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百分制,60分以下为不满意,相反为满意,满意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利用(x±s)和百分数表示,利用t和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从上世纪80现代开始,美国开始尝试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心血管手术前后的治疗与护理中,至今为止应经历了将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心血管手术前后,对于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疗质量非常有利[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治疗与护理,真正实现了心脏术后早期拔管,ICU停留时间大大缩短,不仅充分保证了医疗与护理质量,医疗费用也明显降低[3]。临床路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配合,突出了医院团队的合作精神。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心脏病手术围术期患者,主要针对其普遍和个性化特点,建立起标准的治疗与护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有效突出了综合性的特点。临床路径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医疗护理行为进行规范,有效降低因护理操作失误造成的一些列问题,从而降低整体医疗成本,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4]。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升围手术期患者的满意度,对于提升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当前我院很多患者的病情重、病程长、经济情况不佳,因此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心脏手术前后,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疗与护理模式,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成本及患者的费用,整体效果较好,值得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应用。

作者:赵冬梅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外科

参考文献

[1]范仉金,曾明凤,吴丽华,裴梦婷.临床护理路径在面肌痉挛围术期患者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04:72-74+80.

[2]汪瑛,叶丽萍,陈慧萍.乳腺癌围术期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2:88-89.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9

1术前护理

1.1掌握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采取对症护理

1.1.1新生儿与婴儿期(0岁~1岁)此期患儿害怕陌生人与环境,有喜憎之分,当陌生人接触时表现出惊恐、啼哭。此期护士应指导和鼓励父母参与围手术期护理,生动与患儿以语言,动作联系情感,增加患儿及家长安全感,信任感,消除恐惧和陌生。

1.1.2幼儿期(1岁~3岁)此期患儿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智力方面能表示同意和不同意,心理活动开始萌芽,自理能力差,担心与父母分离。此期除指导和鼓励父母参与护理外,护士应善于用简单鼓励的语言与患儿沟通,禁止使用限制,强迫其服从等形式来进行护理措施的实施,尽量取得患儿配合[1]。

1.1.3学龄前期(4岁~6岁)此期是患儿动作语言逐渐完善阶段,智力发育的发展阶段,想象力逐步增强,某些时候有攻击性,尤其面对手术时想法固执,“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此期护理应充分运用图片、模具、书籍及手术康复期儿童对比等形式直接向患儿讲手术经过,告知他们手术的必要性,用英雄人物形象鼓舞他们的意志,不可用欺骗手段伤害自我保护意识,以得到患儿信赖。

1.1.4学龄期(7岁~14岁)此期患儿视觉范围扩大,接受能力强,能清楚地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爱提问题,注重实际,身心发育较快,出现怕羞心理。此期护理应注重患儿的自我意识,尽可能让患儿提出各种问题,护士作出相应的解答,使他们积极配合手术。1.2术前用物准备工作小儿外科手术室应同时备有不同尺寸,不同规格和不同长度的器械,司械护士在共同访视时掌握小儿身体年龄的前提下,选择合适规格的手术器械,选用与患儿身体相适应的支持固定装置和手术敷料,以防铺巾处器械工作人员身体挤压造成患儿的意外损伤,最近发明的抗菌防湿敷料均能明显减少伤口的感染率。

2术中护理

2.1麻醉诱导期护理当患儿条件符合父母陪护下诱导麻醉,术前充分向父母讲明麻醉诱导过程及小儿可能的反应,术后巡回护士及患儿父母共同带领患儿进入手术室,这种由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患儿父母共同参与的诱导方式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创伤,有利于今后心理发育,患儿易于合作,术毕麻醉恢复也较为迅速。2.2手术中配合及护理

2.2.1手术配合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对呼吸道进行管理,协助手术医师安置患儿体位。建立静脉通道时,由于小儿血管细小,应预先在穿刺部位加温,司械护士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力求做到稳、准、快。

2.2.2体温及代谢护理婴幼儿易出现低体温,年长儿则以术中高热多见[2]。必须保证一个最适宜的手术环境:一般室温24℃~26℃,湿度要求50%~60%,应备用可调电热毯,辐射加热器等应急设备,司器护士应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暴露时间。

2.2.3体液电解质护理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尤其早产儿,对钠、氯的排泄能力低,小儿无论脱水或水潴留,将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危害。巡回护士必须精确计算,记录液体出入量,小儿即使小量的失血也十分关键,因而要求备好口径精确的吸引瓶,测量管。估算时,各种敷料,手术上的失血应计算在内,而冲洗液应从总估计量中扣除,并依据各种监测指标协助麻醉医师及时准确地补充液体。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小儿全麻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面色、口唇、切口敷料等情况,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清醒后适当约束肢体活动,防止哭闹,合理、科学固定各科导管[3]。

3.2常见并发症护理小儿全麻后低氧血症多发生于术后几分钟,应着重加强SpO2监测,及时给予面罩吸氧。拔管后小儿易出现喉挛,应先置于适当体位,头后仰,给予持续正压吸氧。抽搐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发生时应使其侧卧,头偏向一侧,迅速备好吸氧器,放置牙垫,吸氧同时备齐抢救药品。

3.3术后随访由术前访视过的同1名护士对合适的病例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随访,以收集有关手术操作、麻醉、手术体位,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的资料,从而对围手术期间护理工作做出客观评估,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周锡芳,杨菊芳,李珠,等.外科围术期护理方法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9-11.

围术期护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临床效果

目前,随着时展进步,护理越来越强调人性化、舒适化,更加关注患者身心舒适度。本研究中,在对妇产科产妇护理中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后取得了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区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1)观察组50例产妇,年龄21-43岁,平均(27.1±2.4)岁;其中有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为32例、18例;剖宫产原因: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妊高症、瘢痕子宫、宫缩乏力等,择期手术与急诊剖宫产分别有38例、12例。(2)对照组50例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26.9±2.7)岁;其中有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为33例、17例;剖宫产原因与观察组相同,择期手术与急诊剖宫产分别有39例、11例。两组中均将存在严重的合并症、器质性病变产妇排除在外,均对剖宫产手术方式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给予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做好管道护理、常规补液、坚持无菌操作以防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指导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措施,内容如下:1.2.1做好入院评估。产妇入院之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综合评估,包括产妇情况、胎儿情况等,如果为急诊手术产妇,也应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尽量完成检查评估。1.2.2制定护理方案。根据入院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围术期护理计划,既能保证护理资源合理分配,又能保证服务质量以及效率。护理计划应当在护理记录表中标明,并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另外,根据产妇实际情况的变化,护理计划应当随时进行适当调整。1.2.3术前护理。在实施剖宫产手术之前,产妇由于担心手术安全性以及胎儿情况、惧怕术后疼痛等,多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不良情绪,这对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以及术后尽快恢复是十分不利的影响因素[1-3]。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手术效果,应当注重了解产妇心理动态,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另外应当详细向产妇介绍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并告知产妇手术医生经验丰富,从而使产妇的不良心理得以消除。同时还应当完善各项术前准备。1.2.4术中护理。产妇进入到手术室后,离开了家人的陪护,需要独自面对手术,此时护理人员应当给予产妇足够的心理支持,鼓励、安慰产妇,使她们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对于急诊剖宫产产妇,及时将各类手术所需器械、物品、药品准备齐全,以便能够及时对发生意外情况的产妇展开有效救治。另外,护理人员应全程陪护在产妇身边,通过安慰、鼓励的语言,坚定的眼神,增强产妇信心。同时告知产妇不要紧张,可通过深呼吸方法调整情绪,不要大喊大叫,保存体力,提升手术耐受力,这对于术后尽快恢复十分有利[4-6]。术中对产妇各项生命体征严密监测,如有异常,及时提醒医生处理。对窘迫胎儿及时清理气道,给予吸氧。术毕清点好各种手术物品之后再关腹。1.2.5术后护理。术后24h内加强巡视,做好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并发症观察,如有异常及时给予有效处理。术后早期对产妇实施腹部按摩以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大出血,指导产妇及早开展康复训练,促进排气排便,并提升机体抵抗力[7]。另外需要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护理知识等,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做好手术切口护理以及疼痛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护理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s),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中均未出现胎儿死亡以及手术失败情况,手术成功率100%。其余指标比较如下2.1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为(1.7±0.8)h,肛门排气时间为(30.2±5.3)h,伤口一期愈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6.4±1.1)d,导尿拔除时间为(1.9±0.6)d,母乳喂养率为96.0%,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分别为(2.3±0.9)h、(39.4±6.1)h、96.0%、(9.2±1.3)d、(2.5±0.9)d,母乳喂养率为88.0%。经统计学比较,均P<0.05。2.2两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率分别为96.0%(48/50)、86.0%(43/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条件以及医疗技术水平均有了大幅提升,同时患者以及家属也具有越来越强的健康意识以及维权意识,因此他们对临床医疗以及护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人数越来越多,产妇以及家属对于护理质量也更加重视,稍有不慎,便极易导致护患纠纷[8]。因此,应当十分重视对妇产科手术产妇的护理工作。本研究通过对妇产科手术产妇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结果表明手术时间更短,产妇术后恢复更快,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钟小英.优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4):3381-3382.

[2]徐海峰.加强细节护理管理在妇产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79-80.

[3]张营营.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围术期产妇感染预防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6):155,157.

[4]袁维,苏春芳,康林,等.护理干预对预防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06-108.

[5]李晔,刘新亮.有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3050-3051.

[6]彭军燕,王慧.综合护理在预防妇产科围术期感染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S1):7-8.

[7]乌云嘎,马静.妇产科围术期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4):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