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支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9:29:18

卫生支农

卫生支农范文篇1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甘肃省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宁县项目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要是对项目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上面,表彰奖励了6名优秀医疗队员,剑文同志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县卫生支农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首期医疗队的工作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此,我谨代表宁县县委、县政府对受表彰的优秀队员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全体支农医疗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

2010年,全省卫生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方针,抽调1265名医疗队员,分赴43个贫困受援县开展卫生支农工作。派驻我县的32名医疗队员分为10个医疗分队,进驻县中医院、和盛、盘克等10个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工作。县卫生局和项目办按照方案要求,立足县情,结合实际,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健全工作机制,破难点,抓重点,创亮点,确保了支农工作的顺利进行。医疗队积极配合卫生局和受援单位,充分发挥医技特长,全心全意为我县人民群众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服务。队长王乃琦同志作为整个医疗队的核心力量,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出色地履行了管理职责,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全体队员都能够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坚守工作岗位,克服困难,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工作中热情高涨,为人民群众求医问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圆满完成了本期支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我县卫生事业在支农工作的强力推动下,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2010年全市卫生工作考核中荣获一等奖,这与支农队员的勤奋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回顾一年来的支农工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认识明确,管理科学。项目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县卫生局、项目办和各受援单位能够充分认识卫生支农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思路清晰。县项目办按照“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因地制宜、精心组织、注重实效、科学管理”的总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积极推行县、乡、村三级“系统管理,科学指导,分级负责”制。各受援单位抢抓机遇,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早部署,详安排,严考核,确保了项目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是部署周密,措施得力。县项目办紧扣支援工作目标管理任务,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积极推行“一线指导法”,不断创新检查指导方法。县项目办和医疗队长实行“双重检查考核机制”,坚持动态指导和定期督查相结合,个别抽查和全面督导相结合,多次深入各受援单位,针对工作进展情况分阶段有目标地进行督导,督促各受援单位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了职责明确,任务具体,检查及时,监督有力,确保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受援单位采取强力措施加大宣传引导,整章建制,赋予队员管理权力,整体支农工作科学、高效、规范运行。公务员之家:

卫生支农范文篇2

一、我市近几年来医院发展的简要回顾(略)

二、下一步医院工作的重点

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安排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意见,结合我市医院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当前医院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下步我市医院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把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开展各种各样的“惠民”医疗服务,使我们的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一)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责,因此,各级各类医院都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特别是我们各类医院的院长,在思想上一定要明确:医院院长的任务,就是把医院管好,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良好的服务。当前,我市医院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由于体制性、机制性矛盾造成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营利,这是国家政策;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国有医院,这是我市的现实。希望各位院长要多学习、多思考,把握政策,立足现实,不等不靠,把握医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和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准自己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位置,积极探索医院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行动认真开展医院内部的机制改革,解决现实问题、兼顾长期效果。在医疗市场快速变化、医疗服务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医院要把人才看作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做到合理用才、科学育才、善于留才,自己培育人才,给人才创造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把人才留在医院,同时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把自己的医院做强、做精,使医院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各医院要开展公平竞争,在聘用有特长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上,要禁止脱离目前实际、扰乱我市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高薪聘用手段;各医院要杜绝采用不正当手段使用医托、药托扰乱医疗秩序事件的发生,经查证属医院行为的,将全市通报批评,并在媒体曝光。

(二)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各级政府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求我们从解决弱势群众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入手,建立起惠民医疗服务体系,变被动医疗服务为主动医疗服务,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彻底改变社会对卫生行业的偏见,提升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的意见》,我局制定了《市惠民医疗服务活动方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的通知》,希望大家要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成立一把手负责的专门班子和具体办事机构,制定本院惠民医疗服务的具体措施,简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尽快开展“惠民门诊”、“惠民病房”,为群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适宜的惠民医疗服务模式,切实把惠民医疗服务引入到可持续发展轨道上来。一是要建立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工作程序,做到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解决,医院对转诊的疑难重症患者进行诊疗,切实提高惠民医疗服务体系的可及性。二是要认真贯彻我局《关于降低医疗费用实行不规范用药品种淘汰制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的意见(试行)》,推行二级以上医院检查项目“一单通”、单病种质量控制费用控制、临床用药监控公示等措施,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诊,努力创新费用控制机制,减轻病人就医负担。三是与卫生支农、下乡义诊、城市医疗救助等救助活动一揽子实施,形成惠民服务系列活动,常年实施,坚持不懈,不断提高惠民服务的覆盖面。四是要把惠民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紧密结合,在加强内涵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安全的基础上,实施惠民医疗服务。五是要认真研究、探索惠民医疗措施、途径及深层次问题,及时总结惠民医疗服务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惠民医疗服务形式、内容,逐步扩展服务人群,把惠民医疗服务做为突破口,改革内部运行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开展惠民医疗服务活动的情况要及时形成材料,利用各种方式、在各媒体大力宣传,让社会各界熟知和认可,对开展惠民医疗服务活动成绩突出的单位将大张旗鼓的表彰,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树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

(三)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卫生部确定今年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并锁定6大工作目标,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作风;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医药费用;严格药费管理,杜绝不合理、分解、重复收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卫生厅确定了以“倡导优良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主题,继续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并出台了《2006年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方案》,提出了以努力保护人民健康、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根本目标,建立综合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效益、人才效益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健全行业自律监管制度,保障医疗安全,简化服务流程,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树立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卫士的良好形象。

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指示精神,今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巩固成果,全面推进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各单位要建立医疗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体系,落实“质量、费用、服务、效益”等各项管理制度和各项岗位责任制,加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培养高水平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技术人才;要加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的公示制度,把医疗质量纳入到综合目标管理,与各人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在省卫生厅出台医院管理评价细则后,个单位要及时、高效的启动医院评价工作。二是建立信息公示制度,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2005年,市局下发了《关于降低医疗费用实行不规范用药品种淘汰制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的意见(试行)》,并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各级各类医院要按照要求制定控制相应的措施,对本院各类药品按照其功效作用进行分类管理。二、三级综合医院要建立医院网络管理平台,其他医院也要在两三年内建立,充分利用医院网络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监测。要通过实行医院单品种用药总量、临床用药情况和合理用药监控公示制度,每季度公示一次,对排在前10位的药品及生产厂家、经销商,经调查、分析、评定,确认存在严重不合理用药或临床用药不正之风的品种,要坚决予以淘汰,院内两年不得使用该药品,并院内通报;对经查证存在问题的科室和医师,院内通报,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医师用药情况进行抽查,每次抽查数量不少于本院执业医师的10%,对不合理用药的在院内张榜公示。各医院要在去年开展10种疾病质量和费用控制的基础上,扩大控制疾病种类,认真做好实施和监督评价,每种种疾病平均费用每季度院内公示一次。市局将对不规范用药品种淘汰制和单病种费用控制公示工作进行监督和督导,对不实施和实施不到位的将全市通报批评。卫生厅公布了全省332家参加检验结果“一单通”的医疗机构,其中我市占16家,希望各单位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确保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临床检验和成像,出具规范的临床检验报告,卫生厅将不定期检查。各医院要加强对医药收费的管理,坚决取消各种开单提成,从医院根源上杜绝开大方、乱用药、乱检查加重患者负担的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要加强对高值消耗材料购置、储存和使用管理工作,医院统一配置合格的各种高值耗材,杜绝医生向患者推荐到其他单位购置高档高值耗材吃回扣的现象,避免患者一次使用高值耗材致使全家多年借钱还债现象的发生;要逐步扩大公示范围,设立举报箱,接受社会的监督,防止各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对于违反医学科学规律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将全市通报并在媒体曝光,触犯刑律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问题。对这项工作,中央、省、市先后召开了会议专题部署,绝大多数医院迅速反应,组织医务工作者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端正对开展这项活动的态度。但也有个别医院至今没引起重视,无动于衷,应提出严肃的批评。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一院之长,对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负有主要的责任。希望大家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大事、真正摆到重要位置,按照中央、省、市实施意见,认真抓实、抓出成效。要多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多讲雷池不能越、高压电线不能触的道理,做到警钟长鸣。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为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医务界的“荣”与“耻”,比如,以济贫救病为荣,以索要红包为耻;以诚信服务为荣,以坑蒙患者为耻,等等,具有鲜明的医疗特征。作为一院之长,要做抵制商业贿赂的表率。现在,社会各界都密切注视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要教育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认清形势,防范和抵制商业贿赂,要作出承诺,并付着行动。三是规范行为,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今年省卫生厅将逐步制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诊疗项目基本标准,防止和纠正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盲目开展新技术的行为。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标准,我们将加大对临床技术项目准入的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市级各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制定详细的专业技术规范,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希望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每个二级以上医院都有一个以上的专业成为市级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以带动全院医疗质量和管理的整体提高。四是提高法律意识,抓好依法规范执业的贯彻落实。根据全省医政工作安排,我市将运用法律、政策、信息、行业准入、监督检查等手段,对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全行业监管。各医院要认真组织学习卫生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控制体系,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执业,杜绝各种违法行为。要高度重视医疗事故和纠纷防范处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机制、投诉处理制度,使医务人员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理解、同情、帮助患者,通过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同时要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认真排查和处理问题,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对医院服务中提出的意见,要及时改进,努力消除医疗隐患;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务人员要及时给予行政处理,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医疗纠纷较多或由于对医疗纠纷处理不力而导致多次上访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将纳入医疗信息公示内容,在媒体通报。各单位还要结合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制治工作,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防止并查处卫生系统的腐败事件。五是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今年来,我市民营医院发展很快,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使它更快、更大的发展。要为民营医院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市局要出台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具体意见。各民营医院要增强依法执业的意识,树立靠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理念。专科医院,一定要专,“专”出特色,“专”出水平,“专”出知名度,以此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我们不少民营医院,发展存在着较大困难,技术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医生和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下一步,市局将要在人才交流上有所作为。我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已成立,为全市的卫生人才交流搭建了平台,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届时,民营医院人才调剂的问题可望解决。

(四)认真落实“十一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市局制定了《市护理事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深刻认识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同时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为贯彻落实《规划》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做好对规划和方案是实施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转变“重医轻护”、“重技术操作轻专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切实将护理事业发展纳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框架,做到与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规划》中对病床与护士之比做出了1:0.6的新规定,各单位要按照《规划》规定的目标,于2010年将一线护士数量配置到位,护理队伍分层次按能力上岗,职责明确,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培养护理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护理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造就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业护士。公务员之家:

卫生支农范文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县第五期“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启动仪式。首先,我代表中共*县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向前来我县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29名医疗队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国家为全面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造福人民群众,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该项目实施四年来,县卫生局和支农项目办按照省市要求,立足县情,结合实际,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有效保证了支农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医疗队员能够积极配合卫生局和受援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克服困难,忠于职守,在工作中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出色地完成了援助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受援单位“两个效益”的明显增长,给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求医问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确保今年卫生支农工作的顺利开展,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始终是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近年来,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特别是“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以来,我县的医疗救治、预防保健、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医疗卫生水平仍然十分滞后,医疗资源分配城乡之间极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群众“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医疗卫生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施农村卫生支援工程,必将提高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医疗资源向农村合理流动,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因此,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都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抓好落实。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大事来抓,确保取得实效,为人民群众带来真正实惠。

二、广泛动员,强化宣传

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县支农项目办要继续加大项目工作宣传力度,不断探索宣传工作新思路,加强信息反馈,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向省项目办报送我县卫生支农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做法。广电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坚持项目实施与卫生宣传相结合,围绕项目实施和卫生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报道我县卫生改革的新成就、农村卫生工作的新任务以及在项目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宣传项目工作的意义,普及卫生政策、法规和健康教育知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目前,我县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很多,遇到的困难也很多,而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全体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投身到帮扶工作中去。始终把维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深入农村基层,发扬高尚医德,运用高超技术,为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做到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树立起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圆满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各医疗队长要率先垂范,带好队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经常深入了解队员的思想状况,关心队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积极探索卫生支农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在学习和借鉴前两批医疗队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要及时向卫生局和受援单位反映,共同研究予以解决。

四、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各受援单位要根据全县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在认真总结和巩固前四年项目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要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队员最好的照顾,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队员在生活上开心,工作上舒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指导和监督项目工作的实施,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卫生下乡、巡回医疗、人员培训等活动,确保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卫生院真正受益。支农队员和受援单位医务人员要加强沟通,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积极承担起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疗服务,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同志们,实施好今年“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宁县虽然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宁县人民热情大方,忠厚淳朴,希望大家放心的工作,相信我们一定会照顾好你们的工作和生活。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提高全县农村卫生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卫生支农范文篇4

关键词:财政支农政策;农业经济;绩效

一直以来,农业在我国都占据着基础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其他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石。然而一些地区却仍旧在使用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经济地位比较薄弱。由于政府本身财政实力强,农业又具备公共品的基本性质,因此财政资金就成为农业发展之中的主要力量,其中财政支农政策不但能够促进农业发展,还能够增加农户收入,同时在补贴资金的过程中解决一些外部问题。目前,针对该政策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绩效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因此以下就通过参考现有研究,继续探讨其政策给农业经济绩效带来的影响。

一、财政支农

该项政策就是国家财政部门对农业、农民与农村所做出的支持,是国家财政支持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基本手段,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资金的投入、政策的优惠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对重点生态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包含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助等;加大抗灾救灾力度,促使农业经济实现稳定发展,包含抗旱防汛资金、动物疫病防治补助资金等;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促进扶贫开发。包含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加大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持,提升农民收入。包含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小型农业设施建设等;促进农业实现综合开发,提升农业的综合实力。包含: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治理两大内容;加大农村中小学办学资金支持,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有效发展。包含农村地区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地区九年义务制教育工程;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投入。包含: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费用、农村公共卫生费用、乡镇卫生院建设等;取消农业税,为农民减负;实施粮食种植扶持政策以及农户增收政策,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以被有效提升上去。包含: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大力支持产粮大县以及财政困难县,降低县级财政的压力。从财政支农政策投入以来,整体财政支出表现非常良好,在确保农业发展以及农户收入方面作用突出。要想今后继续保持这一势头,还应该继续加大政策投入以及资金支持力度。

二、财政支出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建立模型。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先选择相应的变量,一般其变量主要有农业增加量Y、农业生产补贴资金支出和补贴水利气象的其他资金支出X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2、农业科研费用支出X3、农业救济费X4。如果直接运用Y对其它变量进行回归模型构建,那么会导致最终回归结果的合理性受到影响,使最终的统计检验不能通过。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是因为:该项政策在农业经济绩效增长方面的基本作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往往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所以这就会导致其作用出现一定滞后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格兰杰的因果关系对其进行检验,同时将其政策作用的滞后期确定出来。通过回归模型建立经济学模型主要是为了研究相关变量存在的依存关系,但这类关系并不代表因果关系,所以模型回归分析是无法有效证明期变量的因果关系的,同时也无法判定其因果关系存在的可能性。时间序列变量X、Y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就是在确定经济变量的具体信息基础上,X会给Y带来影响。该关系检验在滞后期处在敏感时期的时候极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研究对象变量平稳定性受到了样本容量的影响,滞后期不同,最终的检验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对此这就需要对不同长度的滞后期进行检验。为了促使滞后期可以更为明确,就要对那些并非序列关系变量的滞后期长短予以验证。相关研究最终确定出统计模型为:Yt=c+b1X1t-1+b2X2t-4+b3X3t-1+b4X4t-1+ε1公式从左到右其每项的代表意思分别为:第t年的农业增加值、常数、滞后一年X1的财政支出、滞后四年X2的财政支出、滞后一年X3的财政支出、滞后一年X4的财政支出,最后ε1表示随机扰动项,其它b1、b2、b3、b4则分别是X1、X2、X3、X4的回归系数。将模型最终简化成Y=b2X2t-4+b3X3t-1+ε1。(二)实证分析。案例一:以东北地区的吉林省为例,对财政支农政策给农业经济发展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该地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其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但直接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其相关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财政支出绩效成果,图1将吉林省2006~2016年的财政支农支出及农业生产总值进行研究。相关数据具体参考其吉林省的统计年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吉林省农业财政支出整体增长波动的幅度比较明显,其中2009年达到了最小值,2015年达到了最大值,且其地区农业GDP在2015年的波动幅度最为明显,其它年份的相关增长率变化幅度相对稳定。从这之中能够发现,在该政策不断落实执行过程中,农业GDP与日俱增,农户收入也较往年有大幅增长。然而其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却要比农业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低很多,财政支农支出在农业总产值之中的比例与日俱增。从这点也能够发现,农业财政支出不断加大,对于农业经济增长而言具有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该地区来说,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大财政支出,并使其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模式与水平,从而满足农业经济增长绩效的基本需求。在其格兰杰因果关系方面,相关研究发现存在滞后期的财政支出项目在农业经济绩效发展中并未体现出滞后本期的作用,仅将本期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出来,这就表明在滞后本期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最为显著。从这之中能够发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却需要四年才能够体现出效果,其它的项目则需要一年,就能够使农业经济绩效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此外,在农业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财政支农所带来的效益是极为明显的,所以政府部门应该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强投入,特别是对于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上。案例二:以西南地区的四川省为例,对财政支农政策给农业经济发展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了使相关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财政支出绩效成果,以下就将对四川省1994~2010年的财政支农支出及农业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相关数据具体参考其四川省的统计年鉴。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基本被运用在:第一,干旱地区雨水收集灌溉、水库整治、改造低产田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这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方面意义重大。第二,落实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教育投入以及粮食直补等。第三,科学教育、文化以及环境卫生支出,改造中小学危房、同时支持义务教育。第四,农村医保制度。但总体从其支农结构情况来看,其主要的支出包含三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以及农村救济费用。另外关于农业科研三项费用的支出相对比较少(如图3)。可以发现,自1994年开始,到2010年间,其财政支农子项目的支出呈现逐渐增长的基本趋势。其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农业科研三项费用则一直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整体支出结构缺乏合理性。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包含:根据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相关精神,四川省在农业支出方面和全国基本同步,但却从原先的直接支持变成了间接支持,在其整体支出规模增加的基础上,弱化了对支援农村支出以及救济费的支出,同时增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这是由于这样的支出结构能够使农民直接受益,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相关研究当中发现,根据其模型分析结果,四川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农业科研开发支出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以及农村救济费支出和农业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在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系数为负,其基本原因主要是: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虽然每年其总量都呈现上升增长趋势,但其占到的财政支出比重相对比较小;由于财政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一定滞后期,短期内的正向影响缺乏显著性。不仅如此,受到统计口径的影响,在研究的这几年当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前期各类项目比重去测算的,因此这就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实证结果出现偏差。农业救济费用在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影响为负数,这是因为当把救济费用发送到农户手中之后,一部分资金可以转化成优化生产生活的固定资产,这可以有效提升生产力,从而使农业经济发展受到积极作用。然而还有一些资金主要被运用在抗灾救灾以及扶贫当中,帮助相关农户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这类资金往往并不具备基本的生产性,因此并不会出现更多的农业产出,这样便不会给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总之,财政支农支出、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农业人数的增加对于农业经济增长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财政支农支出之下的各类项目之中,农业科研开发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支援农村生产以及救济费支出和农业生产之间是负相关。

三、结语

据上述分析情况来看,各个省区其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加,同时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但是却存在滞后性,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要低于支农增长率。对此未来在其财政支农政策优化过程中可以重点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构建起财政支农长效与稳定机制,只有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才能够促使农业生产总值始终保持稳定和高效率的增长,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支持,从而增加农业产值,提升农业经济绩效。二是要加大农业科研开发投入。未来农业科研开发将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科技创新能够使该政策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出来。三是要进一步促进财政支农绩效增长。目前,对于财政支农的应用率还比较低,所以未来怎样有效提升支农支出的基本效益将会成为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映廷.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3):132-134.

[2]张艳颖.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5(14):6-7.

[3]王悦,霍学喜,等.财政支农、涉农贷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河北省数据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85(04):61-64.

[4]于苗苗,刘清军,等.中国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188-192.

卫生支农范文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年对于我来说是好好工作、忙忙碌碌的一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同志们共同协作下,圆满的完成了年初计划,现将本人工作要点汇报如下:

1、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向来是医院考评的内容,院领导十分重视、关心,我是此项工作人员,在这一年里,做了大量的准备、实施工作,再加上今年是继续医学教育5周年循环的开始,每个人的继续教育档案要重新更换,更增加了此项工作的繁杂程度,为此我积极努力,兢兢业业。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按时举办了年度计划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次,市级继续医学教育20次。院内组织业务学习讲座12次,每次业务学习我均能够认真参与、听讲并做好参加人员记录。

对于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积极为其申请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职能IC卡、办理好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做好年轻医护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本人参加各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组织、学习,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学到了新的知识、革新,科研等,参加护理本科自学考试,做出10000余字的自学笔记,做好每个卫生技术人员学分统计与计算机输入以及远程教育,主动与继续医学教育远程技术人员沟通联系,目的就是使我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总之,今年我院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教育率达100%,年度学分达标率100%。

2、“三下乡”与“卫生支农”

领导带队分别到**县新县镇、泊头某企业、青县、东光秦村、崔三道妇联、景和、米各庄尊祖庄、中捷农场、南皮县城、泊头市洼里王、献县河街乡、东光县城、青县兴济、**县城、河间景和、南皮县城、泊头市富镇等县城及乡镇。今年我院“三下乡”关爱送温暖、义诊、传染病、艾滋病的防治宣传、随访等活动23次,受到老百姓的好评,本人参加一次,有很大的收益,并能够主动与带队领导联系、沟通,做好每月向市卫生局医政科上报。

“卫生支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安排,并认真落实、做好医师下乡支农的安排辅助工作。每月一名传染病执业医师到**辛店卫生院帮扶之前,我会准备好要携带的材料、具体要求以及其本人鉴定等,到今年底已有8名主治医师或医师到**辛店卫生院帮扶。每月5号之前,我会将“卫生支农情况”、“卫生支农人员鉴定表”送卫生局医政科,此项工作秩序良好。

3、普法教育

普法教育一直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对临床、医技等科室人员进行普法教育,例如:《处方管理条例》等,年终根据上级安排进行了全院职工的普法知识考试,考试成绩按上级要求上报卫生局法监科,我院普法教育覆盖率达100%,合格率为100%。

4、科研与论文

**年本人参与的科研课题: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系列研究,获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人负责的科研课题:对静脉采血病人实施静脉保护的护理研究,已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励证书;撰写科技论文4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1篇,学术会议两篇,我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了写作水平与临床总结的能力,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丰富自己。

现正在统计我院**年科研、著作、等情况,此项工作近期会有结果。

统计1978年至**年我院的科研成果,12月30日已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医师注册与医师资格考试

完成8名人员年度医师注册,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表格的填写,不怕繁琐按上级部门的标准要求仔细核对。

今年有12名同志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无论从考试报名、还是三次考试均做到了准确无误的通知、领取准考证等工作,能够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沟通,还有按上级要求做好医师资格考试人员培训事项,做到通知到每一个参加培训的人员,并将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6、复印病例

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病例复印有所增加,由于办公地点的变化,9月份换办公室之后,本人复印病例的次数明显减少,参与了今年1-8月份病例复印,在此期间复印病例费就达8980元。并在病例复印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病例书写中不完善的,与科室相关人员及时联系、纠正,此项举措受到相关科室领导的赞扬,也为减少医疗纠纷默默的做着贡献。

7、药品用量、费用统计

我一直负责我们医院的药品“双项”统计。对药品用量、费用以及用量与费用前十名的医师进行统计,此项工作繁琐、反复核对、合计、排名等相当麻烦,但是每次都能够认真仔细的把工作做到最细、做好,按时上交、上报。

8、红十字会工作

今年红十字志愿者招募工作在市直各医疗单位进行,医院内尤其是年轻的工作人员积极性高,报名人员达到111人。

我本人参加了本次红十字志愿者报名,是本批志愿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是我对红十字志愿工作积极、热情,并且希望发挥红十字志愿者的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此我要讲自己的一个愿望:只要是有奉献、不计报酬的事情,请领导、同志们算我一份,我会竭尽全力,为社会的公益事业作贡献。

再就是红十字会组织的骨髓捐献问答题,5.8红十字日活动以及活动总结等,均能够按上级要求做好,并及时上报。

9、体检

在院领导的组织下,今年我院对外体检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我和同志们能够及时做好准备、有随时参与的思想,对荣盛房地产、天祥药业、东方药业、隆达气体有限公司、保洁公司等单位的200余人次,进行了不同项目的体检,做好体检人员的安抚与结果的回馈,体检费用达到15200元,为医院做到了增收节支。

卫生支农范文篇6

1、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打造主导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平台。核桃、双孢菇是我县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围绕这两大主导产业,我们加大资金整合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动特色产业由规模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年来,在支持核桃产业发展上,以建设高标准核桃示范园区为重点,整合资金240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70万元,县财政支持70万元,新栽100万株、高接换优70万株、综合管护750万株,新建万亩核桃示范垣3个、核桃示范村15个,一举实现“农民人均百株核桃树”目标,核桃人均株数、面积、产量、收入稳居全省第一,核桃产业基地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我们还积极吸引外资300万元、政府贴息30万元,扩建了古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油生产线,走上了核桃深加工增值的产业发展轨道。在双孢菇产业发展上整合资金257万元,其中县财政支持207万元、农户小额贷款50万元,新建高标准菇房100座、50棚以上基地2个、20棚以上基地5个,菇农人均增收800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同时,招商引资1100万元,建起了宏盛达公司双孢菇冻干生产线,所有产品直接出口到德国、日本等地。我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县,小杂粮、金米、中药材、中早熟马铃薯、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在涉农资金整合项目中,我们建立了四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个梅花鹿养殖基地,依托五大特色农产品整合资金225万元。

2、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载体,打造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资金整合投向上,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村村通”水泥(油)路、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建设、通讯及广播电视覆盖、学校和基层卫生所建设为重点,通过项目分解,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一年来,我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7639万元,其中整合上级资金1535万元、县级资金4244万元、农民自筹960万元、带动社会筹资900万元。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100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投资2581万元,完成了“三水合一”工程,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2处,解决了4万人口的“吃水难”和“吃不上干净水”的问题,土地治理897亩;投资1826万元,实施六大绿化造林工程,绿化5145亩,建成沼气池1020个,改圈、改厕1000户;移民搬迁250户1500口人,整合上级资金530万元、农户自筹800万元;整村推进3个村,整合资金12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整合资金82万元。

3、以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最好的载体和“聚焦点”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推进村。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无疑是高效吸纳整合“三农”资金的最佳平台。“分盘炒菜,一桌吃席”就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整合过程中,我们确定了18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按照“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的要求,进行项目分解,部门实施,政府统筹。比如街巷硬化由交通部门负责实施,路灯亮化由电业部门实施,村镇绿化由林业部门负责实施,学校、卫生所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实施。政府作为主导,从财政划拨一定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一年来,我县整合资金1732万元,其中上级资金652万元、县财政150万元、自筹850万元、社会资金80万元。街巷硬化100公里,村庄绿化5.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63盏,新建学校4所、甲级卫生所3个,新建农民休闲广场1处、农民文化活动室17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整合使用支农资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各自渠道,鼓励各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多多益善。部门资金不得随意投放。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部门各负其责,事权明确,权责匹配。通过资金的集中投放,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整合成效:

我县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主要涉及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3大类别13项,项目总投资1009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2467万元、县财政4671万元、自筹1975万元、社会资金980万元。通过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我们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投入特色主导产业,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加快了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步伐,改变了农业增长方式。通过抓主导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小杂粮、金米、中早熟马铃薯、中药材、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显著、优势显现的“一乡一品、多村一业”发展格局。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较2005年可增加30%。以核桃产业为主的并侯村,通过资金整合,加大了投入,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管理水平,今年全村核桃总收入达到140万元,人均950元,成为我县依托主导产业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典型。

2、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支农资金的整合,使大量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实现了公共财政普照农村大地,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上了城乡一体化的路子。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县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偏僻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部分条件较好的村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走上了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北平镇北平村共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类资金460万元,将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成街道拆迁、沿街建设、街道硬化美化亮化、休闲广场及学校、卫生所、通讯、电视等各类基础设施工程,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3、促进了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了构建和谐农村步伐。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重点。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将整合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从机制上体现人文关怀,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古阳镇安吉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创建了全县首家社区医院,完善了各项社会保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们积极发展农村体育运动,连续两届承办了全县农运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推进,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扶持试点村和推进村,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我县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相关项目承建单位法人亲自抓,并责成专人负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组织网络。二是广泛宣传。通过开办电视专栏、政府网站向外推介、项目承建单位法人公开承诺等形式,广泛动员,积极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是强化督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台帐,并成立督查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全力推动支农资金整合步伐。

2、科学规划,明确整合重点。规划是前提。我们在规划的编制上,紧扣“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侧重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大资金投向,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村建设内容。在项目村的确定上坚持先易后难、择优先行、分步实施、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小康与贫困兼顾、交通沿线与闭塞地区兼顾、城郊与边远区兼顾、发展潜力与相对稳定兼顾、工矿区与纯农业区兼顾的“五个兼顾”要求,确定项目村。力求做到规划科学,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统筹兼顾。

3、项目统筹,实现项目与规划的衔接。规划确定后,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年初,我县由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办公室按照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组织成员单位提出当年项目整合计划(草案),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研究后下达各有关部门执行。各相关部门按照确定的项目整合计划,把整合项目优先编入年度项目计划,并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与项目主管部门联合上报,上级审批后下达执行。同时,根据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系统集成建设内容,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求得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水利、扶贫、发展计划、交通、农业、畜牧等部门管理的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在年度计划申报时,先送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协调衔接,依据项目申报指南,对照农村建设规划,对项目提出安排意见,项目主管部门据此修改完善项目计划。

4、严格要求,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涉农主管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制定的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并由县财政部门负责根据主管部门报送的储备项目建立起项目总库,统一管理;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要求符合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项目实行招标,金额较大的物资材料采购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二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全部进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专户”进行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户核算和报账制管理。三是强化制度保证。我们相继出台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支农资金整合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坚持项目和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招投标制、资金拨付报帐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绩效评价制、责任追究制“六制”原则。通过制定这些严格的《制度》与《办法》,从根本上规范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管理,确保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规范有序运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存在问题:

1、农民对支农项目的期望值与项目的覆盖程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来,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广大农村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居住环境改善到新农村建设、从社会服务体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一个大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尽管我们在试点村确立了不少项目,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争资金、上项目、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合资金的限制。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级或农户的自筹资金比重大,落实困难。目前我县大部分纯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户增收缓慢。在涉及村级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建设及移民新村建设中自筹资金比重过大,筹资困难,确需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3、为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营造比较好的氛围,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属一个山区农业小县,上级投入的农业资金十分有限,加之上级下达多为“带帽”资金,造成了整合困难。

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1、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对现行财政管理体系的改革,要推进改革必然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格局,同时也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部门自然会对整合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下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将无法发挥作用,可见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我县在整合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就得益于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协调。可以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大局出发、恪尽职守的优良风尚,不计较部门的得失,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认真负责,才使我县的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科学布局,项目统筹是关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规划是先导,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适度超前,如果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整合工作将走上重复建设、劳民伤财的弯路。所以规划很重要。我县资金整合的规划工作正是建立在充分调查、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既充分尊重民意,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又有深远的发展内涵,从而才能指导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卫生支农范文篇7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重要意义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始终是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保障群众公平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进步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一直高度重视,并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投入,用于扶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仅去年,市财政拨款540余万元作为配套资金,完成了列入省“360工程”的36处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对121名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进行定向培训,推动和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较快发展。2006年,市卫生局组织14家市直和省驻济医疗机构开展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对口支援了嘉祥、泗水、金乡、曲阜等14家列入360工程的乡镇卫生院,各县市区近40家医疗机构也参加了卫生支农工作。据统计,2006年,全市下乡医师410余人次,受援卫生院50余家。这项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了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促进了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卫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只表现在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上,更重要的是缺人才、缺技术。特别是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农村卫生的发展,不少农民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经济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是影响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诊疗水平,方便农民就近获得较高水平、经济、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实施这一惠民工程,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性、长期性的工作,是调节城乡卫生资源流动,带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整体能力提升,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实施这一项目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保障农民健康所作的一件实事、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精心部署,确保项目实施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以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重点,把卫生支农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形式多样、要求细致,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进行。目前卫生支农工作主要有医师下乡服务、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和实行巡回医疗三种形式,我们要把各种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抓实干,真正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参加对口支援项目工程的40余名医师都是医疗单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业务骨干,希望在座卫生部门的同志,经常到受援医院检查、指导、慰问,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决不能协议书一签,人往下一派,就万事大吉。要经常派工作人员下去了解情况,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沟通情况,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把思想工作做透、组织工作做实、后勤保障做好,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确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受援单位要安排好下乡医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住宿和工作环境,保证下乡医师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和食品安全。下乡医师在受援单位要主动开展工作,承担起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服务工作,为农村群众健康做好医疗服务。市卫生局重点组织市属及省驻济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列入360工程的乡镇卫生院和旅游区新农村建设重点卫生院。各县市区根据实际组织城镇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当地卫生院,制定规划,每年重点支援扶持一批,2-3年基本支援一遍。同时,建立和完善下乡巡回医疗服务制度,定期到农村开展巡诊医疗活动,为农民送医送药,免费查体,宣传健康科普知识,真正实行人员、技术、卫生服务下沉,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从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扶持,让城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做到雪中送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三、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卫生支农工作的长效机制

卫生支农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一定要端正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卫生支农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检查项目实施情况,推动工作进展。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对卫生支农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加强舆论宣传,弘扬卫生系统的良好职业道德风范,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要积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紧贴卫生重点工作和基层卫生需要,拓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的内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给农村带去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帮助受援单位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卫生支农范文篇8

关键词:城乡社会断裂;财政支出;城乡统筹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城乡社会断裂,指转型期城乡两极分化严重,城市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乡村社会与之差距不断扩大,甚至在社会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状态。中国现阶段城乡社会断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城乡经济的断裂,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二是城乡制度方面的断裂,主要表现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三是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的断裂;四是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断裂,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教育方面;五是城乡生活环境的断裂,主要表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城乡社会断裂的研究较多集中于成因方面。孙立平(2003)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城乡社会断裂的根本原因。郭强(2004)认为,城乡社会断裂主要是由工业化转型、城市化转型、市场化转型中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和政策所导致的。李长江(2004)认为,城乡差距的出现具有历史、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不公平发展理念和政策没有改变。王德文(2005)认为,城乡差距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扭曲、收入分配倾斜与部门间技术进步不平衡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白雪瑞(2006)认为,导致城乡差距的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均衡。巩前文(2007)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农业税收、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支农财政支出、农业基本建设财政支出、农村救济费财政支出和农村存贷款差额等六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调整支农财政支出的内部结构。汤玉权(2007)认为,城乡财政的二元结构导致中国城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为一种“断裂”状态。汪锋(2007)通过对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城乡差距扩大没有联系,而财政和金融等领域的城市化偏向是现阶段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唐尧(2008)认为,公共产品供给规模不足导致的“拥挤效应”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缺陷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曾国安(2009)从城市偏向的财政制度方面深入分析,指出要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制度。另外,也有学者不同意中国城乡社会已出现断裂的说法,权小娟(2007)认为,“城中村”是断裂社会连接带,城乡社会断裂提法过于严重。

城乡社会断裂,从财政学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等。中国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府财政支出政策是最能反映政府政策和政府投资的“指向针”。为了能更深刻地揭示城乡社会断裂的财政政策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政府财政城乡差别化支出政策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分析,寻求政府财政城乡相对均衡支出的对策,以消除城乡社会断裂。

二、政府城乡差别化财政支出政策的表现及对城乡社会断裂的影响

(一)政府财政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断裂

增加农民收入,是政府财政支农的一个基本目标。王敏(2007)通过对中国1981--2005年财政农业投资与农民纯收入数据研究发现: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与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协调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但政府财政对农村的投入远远低于城市,制约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主要表现在:(1)政府财政在农业投入上的不足,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绝对量从1990年的307.8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172.97亿元,虽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一直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徘徊,1990年到2006年平均维持在7.5%左右的水平,而且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9.98%下降到2006年的7.85%。在财政支农稳定性方面,中国财政支农增长速度波动较大,财政支农稳定性差,具有相机抉择性,即农业发展的好坏变化在国家财政支农减增之前(雷启振等,2008)。这不仅低于农业GDP占全国GDP的比例,而且也与中国新《农业法》规定不符。(2)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上存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与使用绩效的评估,导致财政支农资金被地方政府扣留或挪用,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基础性部分,而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不足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其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作用,造成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的贡献近年来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如图1所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断裂。

(二)政府财政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的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社会保障的断裂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从法理意义上讲,每一位农民都应该与城市居民平等享受。而现实情况是政府社会保障的投入倾斜于城市,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城乡社会保障出现断裂。目前,中国城市在政府主导和财政资金大量投入下,已经建立起覆盖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向企业劳动者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等。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政府财政支出不足,造成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小、标准低,难以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如图2所示,从1999年到2006年,中国财政投入农村的社会保障总量虽在增加,但其占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自1999年到2006年一直持续在较低水平上,没有超过5%。而且财政投入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用于农村社会救济,缺少农村养老补贴。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公报显示,1999--2007年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平均约为7.53%。

(三)政府财政在城乡公共卫生、医疗上的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的断裂

公共卫生、医疗是保障居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条件。中国政府在公共卫生、医疗上的投入倾向于城市,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的断裂。在城乡卫生支出费用上,如图3所示,1990年中国财政卫生费用支出中城市为396亿元,农村为351.4亿元,城乡比为1.13:1,而2006年城市为6581.3亿元,农村为3262亿元,城乡比扩大为2.02:1。在医疗条件上,据2007年统计显示,农村每千人平均拥有不到一张病床,而城市为2.63张;农村每千人拥有1.06名卫生人员,城市则拥有5.35名以上。而且,大部分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低于城市。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

(四)政府财政在城乡教育上的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断裂

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已经在城市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相比较而言,政府财政在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人均投资少。由于中国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质量和范围、平均受教育年限都低于城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过低,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处于初中以下(含初中)占到农村劳动人口的80%以上。这最终导致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断裂。如表1显示,1997--2007年,中国农村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和事业费支出)不断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国家近年实行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的政策,对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教育人力资本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快速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同时,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导致劳动力技能培训不足,科技素质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不强。

(五)政府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城乡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的断裂

基础设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然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城乡差别化财政支出政策,各种资源配置倾斜于城市。以城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例,由于受到政府财政投入及市场失灵的影响,1996-2007年虽然城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持续增长,但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村,考虑到农村人口远多于城市,农村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远远低于城市人均水平(如图4所示)。城市的道路、公共交通、水电设施及公共娱乐与休闲设施等得到优先发展,为城市市民提供了较为系统、完善的生活环境和基础性生活设施。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忽视,造成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存在诸如公路质量较差且缺少维护和管理、电压不稳定、供水设施落后、通讯设施不足等问题。这都影响到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造成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的断裂。

三、政府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政策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导致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中国实施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典型的二元经济。由于财政政策要服从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决定了国家实施财政支出的城乡差别化政策的必然性。建国后,政府根据国情和面临的国际环境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经济赶超型发展战略,农业积累倾斜投资工业,财政投资的重点放在城市,形成突出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改革开放至今,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解放出来,但由于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在城市,中国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向城市倾斜,大力推动城市和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实施的依旧是城乡非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其间在财政支农方面对农村建设和农业的投入仍然远低于城市,财政支农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从1990年后呈现下降趋势,城乡财政支出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受非均衡发展理念的指导,中国财政政策较长时期里表现为“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差别化支出,即财政大量投入城市,积极发展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建设、城市居民教育等,这实际上从财政政策上导致了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所以,中国长期的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导致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根本原因。

(二)财政支出政策决策过程中农民利益诉求难以有效表达是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主要原因

政府财政支出政策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是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一方面,中国农民由于知识与资本匮乏,参政意识淡薄、参政能力弱,导致政治参与性差;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且地域分布分散,相互之间缺乏交流,难以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联动效应弱。这造成农民在利益博弈中处于弱势,降低了农民对政府财政支出决策的影响力,最终导致财政城乡差别化支出。

(三)以单一经济发展指标(GDP)为核心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是造成政府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重要原因

由于中国行政考核与官员绩效考核目前仍然缺乏科学化的综合城乡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许多地方实行以GDP为核心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过多强调经济指标,地方政府官员更多关心自己任期内的经济增长指标高低。与工业相比较,农业生产周期长、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高、投资回报率低;农村教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只能在长期内发生作用,短期内无法兑现为经济增长。因此,地方行政官员在短期利益的诱导下,容易将财政资源倾斜投向具有高收益率、见效快的工业和城市,而弱化农村投入,造成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

(四)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是造成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直接原因

作为基层政府的县乡政府与“三农”联系最为紧密,对农村财政需求最为了解。但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单一制结构,财政分配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政府手中,导致县乡政府在中央政府的财政资源纵向分配博弈中处于劣势,省级以下政府财权层层上收、基本事权却不断下移,造成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尤其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财力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不对称等原因,中国县乡财政资金缺乏,不少县乡财政甚至背上债务,从而无力加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

四、实现城乡财政相对均衡支出,弥补城乡社会断裂的建议

(一)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从根本上实现城乡财政相对均衡支出

要改变城乡社会断裂的现状,必须转换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实行政府财政城乡相对均衡支出政策,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切实发挥财政在“三农”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最终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二)保障农民在城乡财政分配中的话语权,在政府决策中实现城乡财政相对均衡支出

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整合农民组织,使其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增强农民组织对财政决策的影响力,保障农民在财政决策执行中的监督权,实现城乡相对均衡支出,最终保障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消除城乡社会断裂。

(三)建立科学的、体现城乡协调发展内容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促使其在财政执行时实现城乡相对均衡支出

改变以往以GDP为核心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按照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水平等社会发展指标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调动地方政府官员对农村财政投入的热情,促使其在财政执行时实现城乡相对均衡支出,达到消除城乡社会断裂的目的。

卫生支农范文篇9

关键词:公共财政;市场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效应

1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支农的原因

1.1直接的理论依据

(1)农村存在着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是用于满足农村的公共需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它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农村纯公共品和外部极强的准公共品应由政府提供,如公共水利设施、义务教育和科技服务农业属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指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如电力设施、社会保障、以及农村成人教育中为兼职或劳动力转移而学习技术、专长的培训应属于准公共产品。对于一般性的农村准公共品应由政府和私人混合提供。

(2)农业生产本身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首先是农业收益的流失。农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好处却难以计量,所以也无法进行相应的经济报酬和补偿,于是,农业收益就发生了“外溢”。在我国,这种收益“外溢”现象突出表现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上。其次是生态环境及景观功能的无偿提供。生态环境及景观功能也是一种公共物品,农业则在对这类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草原、林地、森林、绿洲、湖泊、耕地等景观的无偿提供就是农业外部经济的典型例子。

再次是其他行业成本外部化的被迫承担。例如,工业、交通、能源、通讯、商业中的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电磁污染等,都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的发展环境由于接受了工业等非农产业转嫁的成本而趋于恶劣,为了克服这些不良影响,农业生产经营者不得不付出额外的成本。按照“皮古”理论对这些污染者应征收皮古税,税率为作用环境后造成的环境的边际损失。这种税可以为环保筹集资本,并作为对受损者进行补偿的资金来源。所以,农业应得到包含这种税收收入形成的国家财政的补贴。

(3)农业市场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农产品供求波动很大,导致农业生产者无法获得当期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农业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信息是滞后的,即生产者在进行当期生产决策时,并不知道当年的生产价格,只能根据上一年的价格来决定。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自然风险又比较大,等到当年农产品进入市场时,市场价格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将进一步影响下一年的生产决策和农产品供给量。如此循环往复的价格信息滞后所引起的价格不稳定现象会形成经济学中的“发散型蛛网”,如图所示。

该图表明农产品价格波动使农产品市场自身无法实现均衡。如果第一年生产者获得丰收,出现农产品供大于求,而短期内供给又是无弹性的,生产者只能按市场出清价格P1出售。由于P1低于均衡价格P*,生产者第二年将压缩产量,实际供给量为Q2,由于出现供不应求,生产者可以按市场出清价格P2出售产品。由于P2高于均衡价格,第三年生产者又会增加产量,实际供给量为Q3,结果又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生产者只能按P3出售产品。由于P3低于均衡价格,生产者又会在下一年压缩产量,如此反复波动的结果,使得产量和价格都越来越远离均衡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不稳定,不光会损害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也会影响非农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公共投入来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市场信息系统,提高政府无偿提供公共信息的服务水平,以及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行必要的干预等。

1.2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业更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与保护

我国的国情从农业的角度考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我国是人口大国。一旦发生粮食饥荒,那么把所有的世界贸易粮都支援中国也解决不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所以中国的粮食一定要立足于自给自足,不能依赖进口,这就需要通过政府支持农业,弥补农业的市场缺陷,增加农产品生产。

1.3现代农业的特点也决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

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风险的农业,需要大量的现代生产要素,而且现代农业还是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这就需要政府对农业提供财政补贴。

2目前公共财政支农的现状

2.1近几年来财政支农措施全面,成效显著

(1)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财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全面取消农业税。二是实行“四项补贴”政策。就是针对种粮农民实施的直接补贴、针对粮食生产省安排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综合补贴。三是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制定实施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2)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技能,拓展了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

(3)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首先在教育上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政策,采取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其次是探索了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如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其他省份的部分地区共2000多个县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985万人。另外还实行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种制度突破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仅靠农民个人出资的模式,加大了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扶持力度。

(4)财政支持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通过培训,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提高了农民增收的能力,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稳步提高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2.2财政支农应进一步加大的必要性

(1)农村公共事业还很薄弱。突出表现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供给数量少,质量差,乡无文化站,村无文化室,相当一部分农村没有集中、集会场所,“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2)财政用于科技的支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据测算,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只有48%,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这要求我们进一部加大财政用于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的支出。

(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现有的水利设施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修建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转已严重老化失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减弱。而且不少地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面积扩大,致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而水利设施显然不能依靠市场来提供,它属于公共产品,应有政府财政来提供。

(4)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仍然相当差,城乡教育差距日趋拉大,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还相当严重,师资力量相对贫乏,农村教师在生活福利待遇方面也相对较低。

(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还较差。我国的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集中在大医院,公共卫生离农民越来越远,有限的卫生资源还在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而农村乡镇卫生院大多设施简陋,医疗水平低,医护人员学历低、职称低,缺乏进修机会。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基本上处于自费医疗的状态。

(6)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等原因,中国农村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需政府制定对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资金投入的保障。

(7)农村社会保障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失地农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还未包含在内,农村社会保障还非常低。

3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3.1公共财政财政支农的重点领域

(1)对农业生产重点支持的项目应该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改善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大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2)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3)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与差距。

3.2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风险评估制度,提高农村公共领域的投资绩效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的时间比较长,风险评估程序缺位,对农业投资的绩效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风险评估制度。首先,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要多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增加抗旱蓄水功能或者防涝功能的建设;在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天气禀赋状况。还要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引入事后评估程序,制约评估“专家们”的责任心和减少权利寻租。还要运用科学的财政农业支持效率的评估方法,基本的方法是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评估时还要坚持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事前效率评估与事后评估相结合。

3.3完善财政支农的体制建设政策

(1)是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和支农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进一步强化我国财政农业支持的法律规范性约束和保障。(3)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适度提高中央财政对农业支持的预算份额。(4)进行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制度创新,强化财政农业支出的制度约束。

参考文献

[1]沈淑霞.我国财政农业支持及其效率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

卫生支农范文篇10

根据省市关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精神要求,我县多方借鉴,大胆创新,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系统集成、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基本要求,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通过建立“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合多渠道支农资金,逐步形成投向科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的整合范围是:除抗旱、防汛、救灾资金和对农民的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粮食直补资金、农村救助、农村低保等政策规定有特殊用途的资金外,上级专项下达、预算分配和本级政府安排的支农资金都要纳入整合的范围。

整合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的优化、资金的集聚,突出三个重点(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打造三个整合平台,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带动各项社会投资,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整合方法:

1、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打造主导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平台。核桃、双孢菇是我县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围绕这两大主导产业,我们加大资金整合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动特色产业由规模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年来,在支持核桃产业发展上,以建设高标准核桃示范园区为重点,整合资金240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70万元,县财政支持70万元,新栽100万株、高接换优70万株、综合管护750万株,新建万亩核桃示范垣3个、核桃示范村15个,一举实现“农民人均百株核桃树”目标,核桃人均株数、面积、产量、收入稳居全省第一,核桃产业基地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我们还积极吸引外资300万元、政府贴息30万元,扩建了古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油生产线,走上了核桃深加工增值的产业发展轨道。在双孢菇产业发展上整合资金257万元,其中县财政支持207万元、农户小额贷款50万元,新建高标准菇房100座、50棚以上基地2个、20棚以上基地5个,菇农人均增收800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同时,招商引资1100万元,建起了宏盛达公司双孢菇冻干生产线,所有产品直接出口到德国、日本等地。我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县,小杂粮、金米、中药材、中早熟马铃薯、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在涉农资金整合项目中,我们建立了四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个梅花鹿养殖基地,依托五大特色农产品整合资金225万元。

2、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载体,打造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资金整合投向上,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村村通”水泥(油)路、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建设、通讯及广播电视覆盖、学校和基层卫生所建设为重点,通过项目分解,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一年来,我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7639万元,其中整合上级资金1535万元、县级资金4244万元、农民自筹960万元、带动社会筹资900万元。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100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投资2581万元,完成了“三水合一”工程,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2处,解决了4万人口的“吃水难”和“吃不上干净水”的问题,土地治理897亩;投资1826万元,实施六大绿化造林工程,绿化5145亩,建成沼气池1020个,改圈、改厕1000户;移民搬迁250户1500口人,整合上级资金530万元、农户自筹800万元;整村推进3个村,整合资金12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整合资金82万元。

3、以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最好的载体和“聚焦点”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推进村。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无疑是高效吸纳整合“三农”资金的最佳平台。“分盘炒菜,一桌吃席”就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整合过程中,我们确定了18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按照“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的要求,进行项目分解,部门实施,政府统筹。比如街巷硬化由交通部门负责实施,路灯亮化由电业部门实施,村镇绿化由林业部门负责实施,学校、卫生所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实施。政府作为主导,从财政划拨一定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一年来,我县整合资金1732万元,其中上级资金652万元、县财政150万元、自筹850万元、社会资金80万元。街巷硬化100公里,村庄绿化5.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63盏,新建学校4所、甲级卫生所3个,新建农民休闲广场1处、农民文化活动室17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整合使用支农资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各自渠道,鼓励各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多多益善。部门资金不得随意投放。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部门各负其责,事权明确,权责匹配。通过资金的集中投放,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整合成效:

我县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主要涉及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3大类别13项,项目总投资1009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2467万元、县财政4671万元、自筹1975万元、社会资金980万元。通过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我们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投入特色主导产业,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加快了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步伐,改变了农业增长方式。通过抓主导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小杂粮、金米、中早熟马铃薯、中药材、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显著、优势显现的“一乡一品、多村一业”发展格局。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较2005年可增加30%。以核桃产业为主的并侯村,通过资金整合,加大了投入,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管理水平,今年全村核桃总收入达到140万元,人均950元,成为我县依托主导产业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典型。

2、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支农资金的整合,使大量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实现了公共财政普照农村大地,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上了城乡一体化的路子。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县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偏僻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部分条件较好的村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走上了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北平镇北平村共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类资金460万元,将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成街道拆迁、沿街建设、街道硬化美化亮化、休闲广场及学校、卫生所、通讯、电视等各类基础设施工程,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3、促进了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了构建和谐农村步伐。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重点。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将整合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从机制上体现人文关怀,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古阳镇安吉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创建了全县首家社区医院,完善了各项社会保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们积极发展农村体育运动,连续两届承办了全县农运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推进,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扶持试点村和推进村,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我县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相关项目承建单位法人亲自抓,并责成专人负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组织网络。二是广泛宣传。通过开办电视专栏、政府网站向外推介、项目承建单位法人公开承诺等形式,广泛动员,积极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是强化督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台帐,并成立督查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全力推动支农资金整合步伐。

2、科学规划,明确整合重点。规划是前提。我们在规划的编制上,紧扣“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侧重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大资金投向,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村建设内容。在项目村的确定上坚持先易后难、择优先行、分步实施、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小康与贫困兼顾、交通沿线与闭塞地区兼顾、城郊与边远区兼顾、发展潜力与相对稳定兼顾、工矿区与纯农业区兼顾的“五个兼顾”要求,确定项目村。力求做到规划科学,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统筹兼顾。

3、项目统筹,实现项目与规划的衔接。规划确定后,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年初,我县由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办公室按照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组织成员单位提出当年项目整合计划(草案),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研究后下达各有关部门执行。各相关部门按照确定的项目整合计划,把整合项目优先编入年度项目计划,并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与项目主管部门联合上报,上级审批后下达执行。同时,根据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系统集成建设内容,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求得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水利、扶贫、发展计划、交通、农业、畜牧等部门管理的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在年度计划申报时,先送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协调衔接,依据项目申报指南,对照农村建设规划,对项目提出安排意见,项目主管部门据此修改完善项目计划。

4、严格要求,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涉农主管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制定的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并由县财政部门负责根据主管部门报送的储备项目建立起项目总库,统一管理;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要求符合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项目实行招标,金额较大的物资材料采购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二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全部进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专户”进行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户核算和报账制管理。三是强化制度保证。我们相继出台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支农资金整合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坚持项目和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招投标制、资金拨付报帐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绩效评价制、责任追究制“六制”原则。通过制定这些严格的《制度》与《办法》,从根本上规范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管理,确保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规范有序运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存在问题:

1、农民对支农项目的期望值与项目的覆盖程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来,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广大农村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居住环境改善到新农村建设、从社会服务体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一个大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尽管我们在试点村确立了不少项目,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争资金、上项目、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合资金的限制。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级或农户的自筹资金比重大,落实困难。目前我县大部分纯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户增收缓慢。在涉及村级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建设及移民新村建设中自筹资金比重过大,筹资困难,确需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3、为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营造比较好的氛围,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属一个山区农业小县,上级投入的农业资金十分有限,加之上级下达多为“带帽”资金,造成了整合困难。

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1、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对现行财政管理体系的改革,要推进改革必然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格局,同时也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部门自然会对整合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下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将无法发挥作用,可见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我县在整合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就得益于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协调。可以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大局出发、恪尽职守的优良风尚,不计较部门的得失,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认真负责,才使我县的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科学布局,项目统筹是关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规划是先导,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适度超前,如果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整合工作将走上重复建设、劳民伤财的弯路。所以规划很重要。我县资金整合的规划工作正是建立在充分调查、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既充分尊重民意,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又有深远的发展内涵,从而才能指导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