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1:50:35

网络图书

网络图书范文篇1

(1)勃兴时期。科技历程进步推动的图书馆情报事业源于19世纪,由于科技的进步、的发展,大学图书馆也纷纷建立,从根本上冲破了封建藏书楼的旧模式,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20世纪50年代,科技发展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经验图书馆学显露出严重的局限性。以谢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引入信息论及相关理论,以信息交流的模式解释图书馆的活动,建立了情报学,使图书馆工作增加了经验气息,多了一些科学成分,同时出现了大量学派,发现了大量的图书情报理论、基本原理和图书情报活动的发展,世界图书情报学也进入了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停滞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图书馆事业进入了调整时期,由于社会经济与技术的种种因素使得图书事业出现了难以琢磨的时期,图书情报事业的研究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3)发展与变革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图书情报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信息环境发生的根本性变革,信息存储数字化与信息传递网络化和商业化信息机构的信息服务体系迅速兴起。数字化与网络化是信息处理机化发展到信息社会的产物。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全动摇了传统图书馆活动的基础。但图书馆学理论必须考虑从基础理论与概念到学科,核心技术与的整个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以往开展信息服务,首先要建起馆舍,并大量购买资料,而这需要的巨大投资与信息服务的微薄收入不成比例,因此信息服务基本由政府或慈善机构出资承担下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信息服务收益的增加,信息服务机构开始多样化,一批市场化运作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运而生。

(4)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文献资源走向信息化。图书馆情报演变成了信息资源的建设时期,被称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建设理论彻底摒弃了自给自足的思想和文献收藏的整体观念。它推动了文献共享的进程,确立了资源观念和特色观念。20世纪90年代初,当世界大多数国家还在对信息记录、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所带来的变化始料不及的时候,美国率先进入了图书馆的研究阶段,而且还在进行大规模的文献资源普查和文献资源布局的大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美国图书研究馆协会(ARL)就将成员馆的资格和定级标准确定为根据其对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检索质量来决定,而不是图书的采访质量来决定。在1991年ARL的成员馆中就已经有了80%的馆规划和实施了强调获取而不是拥有的政策;服务和资金再分配,电子网络图书馆基本成形,美国最先进入电子网络图书情报时代。到1995年以后,诺大的地球一夜之间变成地球村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充分占有文献资源,所不同的是文献资源建设强调了信息建设的整体意识,应该说这在当时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

2网络图书情报的特征

与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密切结合是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工作发展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

(1)图书馆学情报研究的革新与发展受信息技术较大。现代信息技术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生产、加工、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能力,通信技术扩展了人类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比它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信息的记录方式不再是模式的和线性的,而是数字化、非线性的。数字信息媒体可随机存取检索,可交互式组织再现和可快速远程传递等卓越优势。这种区别是本质的,不仅改变了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信息形成方式,决定了图书情报机构所能采取的信息工作方式,同时极大地活跃了社会信息交流,增强了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表现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日益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情报理论紧密结合,创造了交叉发展的学科优势。

(2)网络情报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信息组织的网状化。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网络情报的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反之社会的进步又促使信息生产量的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出版物等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势对网络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费、外理费和存储费也相应不断增大。从图书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GB、TB至PB就是一个网络图书馆拥有海量存储的好例子。网络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动画三围体、虚拟空间等。常用的电子图书馆采用的文件格式有TXT、DOC、PDF、HIML、SGML、XML、WAV、GIF等。数字化资源是电子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图书情报学所要具备的,包括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有些媒体信息仅对其数字进行处理是不够的,需要图书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加工,便其之间各种关系相互勾连,读者更易找到电子资源,信息的组织形式从原来低张的顺序,线性方式变为直接的网状方式。

(3)信息检索智能化与图书情报传播的网络化。,传统的网络图书情报服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图书馆利用因特网为各类读者提供不同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当前趋势。网络图书馆的信息可用超文本技术使信息互连,把网络以目录的形式组织起来。使用户更能按类目浏览。网上知名的图书馆主页均有通过分类目录、目次索引提供访问。而利用传统的方式查询是远远不能解决在网络图书中正确、准确查询信息,只能借信息检索的智能化来解决。

3网络图书情报的趋势

(1)规范化的受控语言继续存在和发展。当语言开始与检索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规范化的情报检索语言寿终正寝,当网络到来时,特别是面对因特网海量的信息。也有人提出情报检索语言将成为昨日黄花。事实上不管自然语言应用技术如何发展,规范化的受控语言都会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和不断发展的空间。面对因特网的信息检索,查全率已不是有效衡量检索的指标,而检索率却显得无比重要。规范化的检索语言将是保证检索率的重要手段。

(2)分类语言主题、主题语言和自然语言将一体化。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作为两大规范语言体系,结构、功能上有较大差异,由于检索语言结构功能的优化,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经历了一体化的过程,称之为分类主题一体化。规范语言和自然语言在标与检索中采用了两个不同方式也各有各自优缺点。实现分类号(类目)、规范化主题词和自然语言入口词汇的相互转换,实现这一目标将有利于推动自动分类和自动标引技术的运用。

(3)自然语言技术将广泛应用并不断优化。规范化情报检索语言将继续存在和发展自然语言与情报语言的一体化,但并不排斥自然语言检索技术的优化和推广应用。在一个检索系统中可以并行使用情报检索语言和自然语言,称之为“混合系统”。也有一些检索系统独立使用自然语言检索,称之为“自然语言系统”。自然语言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包括吸取情报检索语言的控制技术,同样也可在检索技巧上优化。

(4)情报检索语言化、网络化。情报检索语言利用电子机编制与管理技术已发展成熟。如今绝大多数的分类表和词表都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实现了编、管、用一体化。即使是传统的情报检索语言都有电子版,这不仅使情报语言编制与维护的工作量大量减少,而且更加,更加合理,更主要是电子版的情报检索语言易于与计算机结合为一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情报检索语言上网已成为必然趋势。

(5)自动标引、自动分类技术不断完善并已实际应用。自动标引、自动分类技术开发的并不短,各种实验系统不断研制出来,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均有大的突破,但多年来自动标引技术是“机器鸟”,其外形很逼真,但终究飞不上天。也就是说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中。尽管如此,对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的研究却始终没有停止。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有了更强大的需求推动力,已有迹象表明,自动标引、自动分类技术与搜索引擎技术结合将有良好的前景。

(6)情报检索语言国际化、标准化、兼容化。因特网把世界各地的距离缩短了,世界变成“地球村”。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已经成为。在这种背景下,情报检索语言的国际化、标准化、兼容化日显重要,有利于消除网络信息检索的障碍。尽管如此,情报检索语言的国际化、兼容化取得了许多不可忽视的成就与进展,但面临新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4网络图书情报的现状和发展

网络图书范文篇2

(1)勃兴时期。科技历程进步推动的图书馆情报事业源于19世纪,由于科技的进步、的发展,大学图书馆也纷纷建立,从根本上冲破了封建藏书楼的旧模式,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20世纪50年代,科技发展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经验图书馆学显露出严重的局限性。以谢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引入信息论及相关理论,以信息交流的模式解释图书馆的活动,建立了情报学,使图书馆工作增加了经验气息,多了一些科学成分,同时出现了大量学派,发现了大量的图书情报理论、基本原理和图书情报活动的发展,世界图书情报学也进入了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停滞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图书馆事业进入了调整时期,由于社会经济与技术的种种因素使得图书事业出现了难以琢磨的时期,图书情报事业的研究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3)发展与变革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图书情报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信息环境发生的根本性变革,信息存储数字化与信息传递网络化和商业化信息机构的信息服务体系迅速兴起。数字化与网络化是信息处理机化发展到信息社会的产物。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全动摇了传统图书馆活动的基础。但图书馆学理论必须考虑从基础理论与概念到学科,核心技术与的整个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以往开展信息服务,首先要建起馆舍,并大量购买资料,而这需要的巨大投资与信息服务的微薄收入不成比例,因此信息服务基本由政府或慈善机构出资承担下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信息服务收益的增加,信息服务机构开始多样化,一批市场化运作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运而生。

(4)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文献资源走向信息化。图书馆情报演变成了信息资源的建设时期,被称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建设理论彻底摒弃了自给自足的思想和文献收藏的整体观念。它推动了文献共享的进程,确立了资源观念和特色观念。20世纪90年代初,当世界大多数国家还在对信息记录、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所带来的变化始料不及的时候,美国率先进入了图书馆的研究阶段,而且还在进行大规模的文献资源普查和文献资源布局的大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美国图书研究馆协会(ARL)就将成员馆的资格和定级标准确定为根据其对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检索质量来决定,而不是图书的采访质量来决定。在1991年ARL的成员馆中就已经有了80%的馆规划和实施了强调获取而不是拥有的政策;服务和资金再分配,电子网络图书馆基本成形,美国最先进入电子网络图书情报时代。到1995年以后,诺大的地球一夜之间变成地球村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充分占有文献资源,所不同的是文献资源建设强调了信息建设的整体意识,应该说这在当时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

2网络图书情报的特征

与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密切结合是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工作发展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

(1)图书馆学情报研究的革新与发展受信息技术较大。现代信息技术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生产、加工、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能力,通信技术扩展了人类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比它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信息的记录方式不再是模式的和线性的,而是数字化、非线性的。数字信息媒体可随机存取检索,可交互式组织再现和可快速远程传递等卓越优势。这种区别是本质的,不仅改变了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信息形成方式,决定了图书情报机构所能采取的信息工作方式,同时极大地活跃了社会信息交流,增强了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表现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日益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情报理论紧密结合,创造了交叉发展的学科优势。

(2)网络情报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与信息组织的网状化。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网络情报的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反之社会的进步又促使信息生产量的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出版物等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势对网络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费、外理费和存储费也相应不断增大。从图书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GB、TB至PB就是一个网络图书馆拥有海量存储的好例子。网络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动画三围体、虚拟空间等。常用的电子图书馆采用的文件格式有TXT、DOC、PDF、HIML、SGML、XML、WAV、GIF等。数字化资源是电子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图书情报学所要具备的,包括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有些媒体信息仅对其数字进行处理是不够的,需要图书专业人员进行信息加工,便其之间各种关系相互勾连,读者更易找到电子资源,信息的组织形式从原来低张的顺序,线性方式变为直接的网状方式。

(3)信息检索智能化与图书情报传播的网络化。,传统的网络图书情报服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图书馆利用因特网为各类读者提供不同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当前趋势。网络图书馆的信息可用超文本技术使信息互连,把网络以目录的形式组织起来。使用户更能按类目浏览。网上知名的图书馆主页均有通过分类目录、目次索引提供访问。而利用传统的方式查询是远远不能解决在网络图书中正确、准确查询信息,只能借信息检索的智能化来解决。

3网络图书情报的趋势

(1)规范化的受控语言继续存在和发展。当语言开始与检索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规范化的情报检索语言寿终正寝,当网络到来时,特别是面对因特网海量的信息。也有人提出情报检索语言将成为昨日黄花。事实上不管自然语言应用技术如何发展,规范化的受控语言都会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和不断发展的空间。面对因特网的信息检索,查全率已不是有效衡量检索的指标,而检索率却显得无比重要。规范化的检索语言将是保证检索率的重要手段。

(2)分类语言主题、主题语言和自然语言将一体化。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作为两大规范语言体系,结构、功能上有较大差异,由于检索语言结构功能的优化,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经历了一体化的过程,称之为分类主题一体化。规范语言和自然语言在标与检索中采用了两个不同方式也各有各自优缺点。实现分类号(类目)、规范化主题词和自然语言入口词汇的相互转换,实现这一目标将有利于推动自动分类和自动标引技术的运用。

(3)自然语言技术将广泛应用并不断优化。规范化情报检索语言将继续存在和发展自然语言与情报语言的一体化,但并不排斥自然语言检索技术的优化和推广应用。在一个检索系统中可以并行使用情报检索语言和自然语言,称之为“混合系统”。也有一些检索系统独立使用自然语言检索,称之为“自然语言系统”。自然语言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包括吸取情报检索语言的控制技术,同样也可在检索技巧上优化。

(4)情报检索语言化、网络化。情报检索语言利用电子机编制与管理技术已发展成熟。如今绝大多数的分类表和词表都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实现了编、管、用一体化。即使是传统的情报检索语言都有电子版,这不仅使情报语言编制与维护的工作量大量减少,而且更加,更加合理,更主要是电子版的情报检索语言易于与计算机结合为一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情报检索语言上网已成为必然趋势。

(5)自动标引、自动分类技术不断完善并已实际应用。自动标引、自动分类技术开发的并不短,各种实验系统不断研制出来,在许多关键技术上均有大的突破,但多年来自动标引技术是“机器鸟”,其外形很逼真,但终究飞不上天。也就是说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中。尽管如此,对自动标引和自动分类的研究却始终没有停止。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有了更强大的需求推动力,已有迹象表明,自动标引、自动分类技术与搜索引擎技术结合将有良好的前景。

(6)情报检索语言国际化、标准化、兼容化。因特网把世界各地的距离缩短了,世界变成“地球村”。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已经成为。在这种背景下,情报检索语言的国际化、标准化、兼容化日显重要,有利于消除网络信息检索的障碍。尽管如此,情报检索语言的国际化、兼容化取得了许多不可忽视的成就与进展,但面临新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4网络图书情报的现状和发展

网络图书范文篇3

一、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1、图书馆资源建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图书馆这个信息传播中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经济活动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又进一步扩大了国际信息交流。促进了信息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全球化,使图书馆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不同国家之间图书馆的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使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推进,图书馆将面临着全球化传播中的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等信息与知识的差距,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差别等问题;另外,在因特网浪潮的冲击下,各种信息传播和服务机构纷纷涌现,使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受到冲击,面临着激烈竞争的考验。图书馆将如何与这些机构进行分工、融合、竞争与合作,如何为自己正确定位,是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2、图书馆资源建设跟不上读者的要求。移动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信息共享的快捷传播方式,已经无处不在。移动网络信息容量巨大、传播速度快、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使他们能快捷、方便、有效的获取信息,这就对图书馆传统的资源方式提出了挑战。移动网络资源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冲破了传统馆藏资源的局限,发展成为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大方面。它的发展使图书馆能够提供的信息资料更加丰富多样,满足读者需要的能力大大加强,在整个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开发移动网络信息资源必将成为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应包括文献型资源、数据库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其资源的重点是移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因此,图书馆应该把移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作为满足读者的重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移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而且也能为传统图书馆馆藏注入新的活力,增强馆藏资源的利用价值。以网络为背景,以馆藏信息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为主要对象,以知识和信息的开发为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3、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急需提高。当今社会,图书馆的移动网络资源建设,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达不到网络环境的要求,就容易造成网络运转不畅、设备闲置、毁损、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对直接从事网络服务和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熟练的操作和使用移动端,能熟练的在网上浏览、下载各种文献信息,并能对下载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加工、整理,以及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并且还能对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解答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才能及时为用户进行信息导航,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资源移动化的声誉。

二、图书馆功能重构分析

1、数据库建设替代藏书建设。随着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移动端的迅速普及,具有内容广泛性、访问快捷性、搜索网络性、资源动态性等特点的虚拟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使图书馆的资源由传统的馆藏扩展到整个网络的信息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种类,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使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由单一的实体文献馆藏转变为实体文献和虚拟文献并存的馆藏,同时也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建设模式。因此,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抛弃“小而全”分散封闭、自我发展的传统藏书模式,用集中、开放、联合、整体发展的新理念指导馆藏信息资源建设。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应树立现代信息意识,尽快改变“重藏轻用”的“馆藏建设”的模式,从传统的文献收集、整理、组织、传播,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以保障社会的多方位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管理机构群体为主要力量。从整体上研究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存贮、链接传送和开发利用,以保证现代信息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2、移动端资源建设替代流通室建设。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仅要开发现实馆藏,更重要的是开发网上虚拟信息资源,即把虚拟馆藏转化为现实馆藏。图书馆应重视把网上信息作为重要资源,对其进行选择、组织、加工,对检索到的各类信息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过滤、分解、梳理以及综合归类,使之成为有序的、可用的虚拟馆藏资源,从而扩大虚拟馆藏信息量,以方便读者利用。同时,在建设虚拟馆藏时,应充分利用导航库技术,即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信息,这样就可以把网上一些主题相关的内容集中,以方便用户检索为原则,用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导用户查找、利用信息,从而使移动端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得更多的信息。目前,虽然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仍然是满足读者群最便利、最直接的信息资源,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图书馆提供上网服务的保障体系。但是,为了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图书馆应扩大对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并建设成为移动端资源。这样,移动端资源体积小、容量大、种类多,便于检索、流通,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移动端资源的收藏,要考虑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程度和需要,注意与印刷型文献的合理配置:更应注意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盲目重复购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信息时代,加大移动端资源的收藏,构建有一定规模的移动资源数据库,优化馆藏结构,从而可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3、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建设。面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员要与大量的信息接触,并需要利用信息处理的各种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压力不可避免。图书馆员在新形势下,必须调整好心态,增强心理素质,勤奋乐观地面对压力,将压力变成前进的动力,去探索、开拓图书馆在新环境下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成果与效益。图书馆馆藏类型的多样化、工作手段的自动化、服务方式的现代化、信息提供的网络化,使图书馆员面对的不再只是对馆藏文献进行组织、管理,而是更多的网上文字信息、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这些信息内容涉及科研、文教、商业、艺术等各个领域,打破了信息存贮和检索的地域界限,使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与共享成为现实。因此,作为网络信息提供者和加工传播者的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网上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能力。图书馆自动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应用来实现的,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更要依靠计算机来实现。据统计,英国91%的大学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编目,84%以上的大学图书馆能提供联机情报服务。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计算机普及率达70%以上,也开始不同程度地利用联机开展情报服务,全国有相当数量的高校馆连上了Internet。随着移动端出版物在我国的面世,“无纸报业”、“无纸图书”的大量出现,公众对图书馆员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图书馆员能使用计算机帮助他们在移动网络上查找到所需文献。因此,图书馆员必须掌握移动端基本操作技能、办公自动化文档处理、Inter-net网络检索基本技能等。与此同时,还应了解移动网络功能,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懂得移动端数据库的检索语言和结构。社会已经早就发展到了网络时代,图书馆建设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功能上,作为文化传播,信息收集和查阅的中心,图书馆建设理应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用时代的思维和手段重新定位,把图书馆建设成与时代同步,与读者需求同步的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真正体现出大学图书馆的价值。

作者:邹辰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图书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网络环境专业阅览室专业数据库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共存,在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程度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的到来,两者还需共存吗?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1.1高校图书馆的定位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明文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源电子化和数字化,特别是中国科教网(CERNET)和校园网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种类多样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文献利用共享化等诸多特点,真正成为重要的信息枢纽,即信息的集散地、知识的加工地。这样,高校图书馆就能更好地履行情报(信息)职能,教育职能。这样现代化图书馆定位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笔者所在图书馆已筹建数字图书馆,计划将本馆正在建设的“包装文献”全文数据库接上网,以促进文献的开发和资源共享。

1.2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系(所)资料室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是专为各系(所)教学、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应机构,它收集保管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本学科结合紧,内容专深。因此,在为本系(所)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只对本系(所)开放,且开放时间少(双休日和晚上一般不开放)。大大降低了文献信息利用率。

2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演变

2.1从时间上来看

在80年代前,它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自90年代以来,关系渐渐松懈,甚至各自为政。

2.2从业务联系上来看

高校内部各系(所)资料室的编制属系(所),业务归属图书馆统一管理。所以行政、组织人事由系(所)领导。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提高,专业职称的评定都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当然,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就形成了“两不管”的管理真空。

2.3从经济关系看

以前,各系(所)资料室的书刊由图书馆统一采购分配。后来,图书由图书馆采购再分配到各系(所)资料室,订刊的经费由图书馆拨到各系(所)资料室自己订购。再后来,图书馆不为各系(所)资料室配置书刊文献。另一方面,各系(所)的经济形势好,有资金自己购置。于是,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经济关系脱节了,其他联系也就松懈了。

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思考

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问题,笔者通过电话询问、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进行了调查了解。并请教了有关教授、图书馆界的专家及“访问学者”。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

3.1网络环境下,高校系(所)资料室何去何从

调查结果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高校资料室应予裁撤,从而重点建设好图书馆。理论上有专家撰文:“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裁撤。”实践上,长沙有高校已将系资料室的人、财、物收归图书馆。有几所高校领导要求图书馆接收各系资料室,但图书馆方面觉得有些资料室藏书量特大,数据库的建立工作量也大,故暂未实施接收系资料室的计划。第二种:任其自然萎缩或改建分馆。第三种:继续投资建设系(所)资料室。

笔者认为:第一,电子化与网络化是科技进步的需要和标志。将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的中国科教网(CERNET)、校园网以及与INTERNET的互联作为依托条件,高校图书馆由传统的模式向着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转化,将是必然的趋势。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建立后,全校各处都可以在网上检索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网上信息。如果继续投资建设现代化系资料室,这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都造成了浪费,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同时,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也反作用于读者,促使读者对信息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系资料室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就难满足读者需求。第二,因为某种评估(如教学评估、学位点评估)要求系专业书刊数量达到某指标,那么各系去加强系资料室建设,使之达到评估指标要求。投资加强系资料室,甚至新建资料室,这种作法是走回头路,值得质疑。能否将评估指标的内涵作出调整呢?如藏书点改在图书馆某室,或学校有某专业书刊多少?这样馆和系资料室(原有的)的书刊都可算数。另外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考虑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有关的职能部门研究。第三,高校系(所)资料室曾经在所在的系(所)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的规模还较大,资料较丰富。如果能维持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那么就维持着,让其继续发挥余热,不必去裁撤,也不必新增文献资料,让其自然地完成它所负的历史使命。换句话说,叫做“任其萎缩”。至于有的学者提出建立分馆,笔者认为,要根据学校的规模与地域分布情况考虑建立分馆与否。如果扩大办学规模,几个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那么有几个校园就办(n-1)个分馆。在同一个校园内倒不必办分馆,只需办学科群的专业阅览室就行了。2002年第1期(No1,2002)彭香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3.2高校的书刊文献集中在图书馆为好

其一,图书馆对文献的采集和管理是规范的、专业化的(图书管理专业已有硕士点、博士点)。书刊的采访、订购、验收、分类、编目、排架都是有序的、专业的、科学的。现在图书馆普遍应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比图书馆传统的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又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将在全新的模式下工作。例如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采集模式就将呈现新的方式——网上采访。图书馆工作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在系(所)资料室,尤其是新建资料室,图书文献管理难以有序。从人员素质来看,现在资料室工作人员一般是身兼数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很少或完全没有经过图书馆专业的业务培训。从工作条件来说,不可能各个系资料室再建一个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因为一个这样的管理系统需耗资一、二十万元,而且需不断升级。

其二,图书文献在图书馆便于快速流通,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因为图书的分类、编目、排架、检索、借阅期限以及图书馆设备都影响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馆采用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外借,借书有数量,有期限,到时还会催还。这就保证了图书尽快地在不同读者之间流通借阅。如果在系资料室,图书不是计算机集成系统管理,图书的外借期限、数量均难掌握。图书的归还只能靠教师的自觉性。甚至由于老师繁忙等多种原因,使得有的书长期滞留在个别老师手里,而成为“死书”。同时,各系资料室都只对本系教师和毕业班开放,双休日还不开放,使得系管文献资料得不到充分利用。这种服务模式违背了“书是为了用的”原则(即阮冈纳赞先生“图书馆学五定律”)。

其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将其服务融入信息网络的大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下载”网络信息以弥补图书馆馆藏的不足。这一点,系(所)资料室难以实现。

其四,可避免书刊的分散,经费的分散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因为学科有交叉,某些书刊,几个系科专业都需要,于是这几个系科专业资料室就可能同时订购,对整个学校而言,这就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些书刊若放在图书馆订购,就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图书馆订购的书各相关专业都可以利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今年图书馆征求订购意见时,电气系相当认真,列出了27种中文刊,42种外文刊,其中“工程热物理”、“工程传热进展”等方面的刊,机械系的“设计与理论”专业也需要;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都是计算机系需要的。又如,原版刊《Packagingtechnologyandsciences》(包装技术与科学)为包工系老师所钟爱,机械系硕士点有一个专业方向是“包装机械”,也可用得上。以包装为特色的学校,其图书馆一定会将此刊作为特色馆藏采集。如果各自为政的订购,需订购3份,则每年需花费经费约为8,000元×3=24,000元。如果集中订购,一份即可。这样可节省资金16,000元。

其五,系资料室人员的定岗、定编、业务提高及职称晋升等问题受到一些限制,处理较为棘手。这些将影响图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也影响资料人员的积极性。

可见,在一个校园内,书刊还是集中在图书馆为好。

3.3成立馆系共建的专业数据库或某些学科群的专业阅览室,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

馆系共建分学科的专业数据库或专业阅览室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这种做法可使读者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地进入某室查询某学科文献,因而方便了读者,为读者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我校是全国唯一的以包装学科为特色的高等学府,馆藏特色是“包装”类。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包装专业图书阅览室”。该室开放几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建立专业数据库和专业阅览室也有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更熟练地检索有关专业文献,更好地作好该学科的开发利用工作。这对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发挥好图书馆的作用,优化专业队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在网络条件下,高校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作好学术性服务。

参考文献:

1.吴艳玲.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裁撤.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2)

2.马克芬,金玉玲.谈高校系资料室的前景.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4)

3.王世伟.论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图书馆建设,2001(1)

4.莫少强.关于建设我国数字图书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世纪之交:图书馆回顾与展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冯白云.网络化与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6.赵文化.试论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2)

ATalkontheRelationbetweenAcademicLibrariesandReferenceRooms

underNetworkEnvironment

网络图书范文篇5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医院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用户需求的大变化。传统的图书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图书馆就需要逐步向高度的数字化方向迈进,逐步扩大自己的网络规模。医院图书馆的工作应该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工作。

1医院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卫生资源发展极度不平衡,位于大城市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图书馆和发达地区的医院图书馆基础建设、设备条件较好,基本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医院图书馆长期处于投入少、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整体规划,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近些年图书、期刊价格不断上涨,超出医院经费投入比例,造成书刊入藏量的不断下降,信息资源来源困难。②服务手段落后,大多数仍停留在手工借阅手段,只有约半数的医院图书馆配备了少量电脑,且大多数未得到充分利用,未连接因特网。③图书管理方式落后,各馆之间往往各自为政,相互封闭,不能实现资源共享[1]。④被动服务,等客上门。图书馆员仅注重对“知识宝库”的保护,而对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主动权和积极性。

2网络化图书馆的特点

网络化图书馆有自己独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网络图书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网络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

②信息资源的网络化

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③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性

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在图书馆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献资料,使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④信息管理资源的自动化

管理者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过计算机终端才能进行网络的查询和阅览,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2]。

⑤信息资源实体的虚拟化

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在实体的基础上趋向于虚拟化,构成了网络实体的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数字图书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流。[3]

3改变医院图书馆现状的策略

3.1积极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

图书馆要发展,医院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主动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说服他们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图书馆。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专业论文的撰写,管理决策的提出以及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都是通过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来实现的[4]。没有领导的支持,图书馆的现状无法改变。获取支持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慧和策略。只有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促进医疗不断向前发展,才能证明图书馆的价值。

3.2突破医院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特色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5]。

3.2.1人才是关键

如果一个医院没有图书馆,这个医院是不完整的;或虽然有图书馆,但人员严重不足,且不能胜任工作,要实现医院的预定目标也很困难。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图书馆的地位也不能提高。图书馆在医院整个建设中发挥作用,需要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为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3.2.2创新是前提[6]

作为信息知识集散地的医院图书馆,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与必然选择。创新不是口头上的标新立异,而是从理论研究、管理模式、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原有模式中脱颖而出,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坐标,根据新形式、新环境的需要,制定切实的战略目标,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李秀英,孟昭鹏.网络环境下小型医学图书馆的困惑及发展方向.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11(4):21-22.

[2]张晓文.关于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分析.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4,17(8).

[3]黄萍,杨俊志.利用网络图书馆的特点做好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5(15).

[4]任郁芳.医院图书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2).

[5]李秀英,孟昭鹏.网络环境下小型医学图书馆的困惑及发展方向.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11(4):21-22.

网络图书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医院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用户需求的大变化。传统的图书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图书馆就需要逐步向高度的数字化方向迈进,逐步扩大自己的网络规模。医院图书馆的工作应该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工作。

1医院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卫生资源发展极度不平衡,位于大城市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图书馆和发达地区的医院图书馆基础建设、设备条件较好,基本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医院图书馆长期处于投入少、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整体规划,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近些年图书、期刊价格不断上涨,超出医院经费投入比例,造成书刊入藏量的不断下降,信息资源来源困难。②服务手段落后,大多数仍停留在手工借阅手段,只有约半数的医院图书馆配备了少量电脑,且大多数未得到充分利用,未连接因特网。③图书管理方式落后,各馆之间往往各自为政,相互封闭,不能实现资源共享[1]。④被动服务,等客上门。图书馆员仅注重对“知识宝库”的保护,而对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主动权和积极性。

2网络化图书馆的特点

网络化图书馆有自己独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网络图书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网络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

②信息资源的网络化

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③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性

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在图书馆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献资料,使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④信息管理资源的自动化

管理者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过计算机终端才能进行网络的查询和阅览,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2]。

⑤信息资源实体的虚拟化

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在实体的基础上趋向于虚拟化,构成了网络实体的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数字图书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流。[3]

3改变医院图书馆现状的策略

3.1积极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

图书馆要发展,医院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主动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说服他们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图书馆。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专业论文的撰写,管理决策的提出以及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都是通过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来实现的[4]。没有领导的支持,图书馆的现状无法改变。获取支持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慧和策略。只有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促进医疗不断向前发展,才能证明图书馆的价值。

3.2突破医院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特色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5]。

3.2.1人才是关键

如果一个医院没有图书馆,这个医院是不完整的;或虽然有图书馆,但人员严重不足,且不能胜任工作,要实现医院的预定目标也很困难。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图书馆的地位也不能提高。图书馆在医院整个建设中发挥作用,需要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为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3.2.2创新是前提[6]

作为信息知识集散地的医院图书馆,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与必然选择。创新不是口头上的标新立异,而是从理论研究、管理模式、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原有模式中脱颖而出,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坐标,根据新形式、新环境的需要,制定切实的战略目标,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李秀英,孟昭鹏.网络环境下小型医学图书馆的困惑及发展方向.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11(4):21-22.

[2]张晓文.关于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分析.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4,17(8).

[3]黄萍,杨俊志.利用网络图书馆的特点做好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5(15).

[4]任郁芳.医院图书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2).

网络图书范文篇7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医院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用户需求的大变化。传统的图书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图书馆就需要逐步向高度的数字化方向迈进,逐步扩大自己的网络规模。医院图书馆的工作应该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工作。

1医院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卫生资源发展极度不平衡,位于大城市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图书馆和发达地区的医院图书馆基础建设、设备条件较好,基本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医院图书馆长期处于投入少、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整体规划,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近些年图书、期刊价格不断上涨,超出医院经费投入比例,造成书刊入藏量的不断下降,信息资源来源困难。②服务手段落后,大多数仍停留在手工借阅手段,只有约半数的医院图书馆配备了少量电脑,且大多数未得到充分利用,未连接因特网。③图书管理方式落后,各馆之间往往各自为政,相互封闭,不能实现资源共享[1]。④被动服务,等客上门。图书馆员仅注重对“知识宝库”的保护,而对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主动权和积极性。

2网络化图书馆的特点

网络化图书馆有自己独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网络图书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网络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

②信息资源的网络化

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③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性

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在图书馆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献资料,使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④信息管理资源的自动化

管理者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过计算机终端才能进行网络的查询和阅览,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2]。

⑤信息资源实体的虚拟化

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在实体的基础上趋向于虚拟化,构成了网络实体的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数字图书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流。[3]

3改变医院图书馆现状的策略

3.1积极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

图书馆要发展,医院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主动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说服他们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图书馆。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专业论文的撰写,管理决策的提出以及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都是通过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来实现的[4]。没有领导的支持,图书馆的现状无法改变。获取支持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慧和策略。只有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促进医疗不断向前发展,才能证明图书馆的价值。

3.2突破医院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特色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5]。

3.2.1人才是关键

如果一个医院没有图书馆,这个医院是不完整的;或虽然有图书馆,但人员严重不足,且不能胜任工作,要实现医院的预定目标也很困难。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图书馆的地位也不能提高。图书馆在医院整个建设中发挥作用,需要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为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3.2.2创新是前提[6]

作为信息知识集散地的医院图书馆,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与必然选择。创新不是口头上的标新立异,而是从理论研究、管理模式、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原有模式中脱颖而出,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坐标,根据新形式、新环境的需要,制定切实的战略目标,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参考文献

[1]李秀英,孟昭鹏.网络环境下小型医学图书馆的困惑及发展方向.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11(4):21-22.

[2]张晓文.关于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分析.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4,17(8).

[3]黄萍,杨俊志.利用网络图书馆的特点做好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5(15).

[4]任郁芳.医院图书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2).

网络图书范文篇8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乡镇图书馆

在新农村文化构建过程中,乡镇图书馆具有重要的载体功能和作用,然而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乡镇图书馆还处于探索与发展的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契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需求。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动新农村及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应着力分析乡镇图书馆的价值和问题,明确乡镇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乡镇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1新农村文化构建中乡镇图书馆的价值

乡镇图书馆是推动并支持新农村文化构建的抓手和媒介,能够有效地将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相融合,切实提升农村经济建设的文化属性,使文化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思想引导和理论依据。在乡镇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乡级主管部门逐步明确了加强文化队伍和文化阵地建设对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乡镇图书馆在文化队伍和文化阵地建设中的主体功能和效用,进而确定乡镇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文化传播、文化引领中的价值。在物质文明的层面上,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物质文明的发展质量,促使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形成需求和向往。而在精神文明层面,精神文明的日益提升和发展,能够有效地巩固和补充物质文明,进而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新农村文化是依托新农村“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正确而健康的发展道路,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更好、更全面、更彻底的落实。因此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载体的乡镇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又拥有潜移默化的“指引功能”[1]。这种指引功能是以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氛围营造体现,可以在凝心聚力、汇集力量的过程中,发挥功能和作用,使新农村建设更有动力、更有依靠。此外,乡镇图书馆拥有着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资源,能够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和娱乐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农民的精神文化和信息交流水平得以提升,进而在新农村文化构建中,发挥坚实的“内驱作用”。

2乡镇图书馆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2.1资源不足。资金是影响并制约乡镇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服务方式的关键要素。部分乡镇图书馆虽然拥有几万册藏书,但真正能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馆藏资源过于陈旧,难以得到有效的更新和利用,由于电子文献和数字书刊的快速发展,乡镇图书馆没有较为充足的现代化设备作为支持(譬如网络设备、打印机、服务器及计算机等),进而严重影响到农民获取馆藏资源、开展农业劳动的质量和效率。简而言之,馆藏资源陈旧、更新缓慢、规模有限是我国乡镇图书馆在现代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数字书刊和电子文献则是限制乡镇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基本要素,因此集中力量构建数字图书馆是乡镇图书馆的紧要工作[2]。2.2利用率低。大部分农民朋友由于受教育程度低,难以提升信息化意识,无法通过计算机或移动网络来检索文献和信息知识,难以根据实际问题,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检索乡镇图书馆资源。在实体图书层面,农民朋友没有形成正确的理念和意识,普遍将乡镇图书馆作为娱乐消遣的基本媒介,所借阅的图书也以娱乐类、文学类及消遣类图书为主。而技术类、科普类、农业类的图书却难以得到利用,没有真正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首先,图书资源过于陈旧,馆藏资源更新缓慢,现有的馆藏资源难以适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其次,农民没有形成利用农业图书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意识或习惯。在日常劳动中,依旧以传统的方法和理念为主,对土壤污染防治、疾病预防、灾害应急等知识缺乏了解,进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新农村的认识。2.3服务问题。乡镇图书馆由于受地域和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使优秀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无法留在乡镇图书馆,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而与城市图书馆相对比,乡镇图书馆还缺少信息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现有的图书馆员综合素质较差,文化素养不足,缺乏提炼、加工、筛选、综合及分析文献信息的能力,无法通过借阅服务、跟踪服务的方式,为农民朋友提供优质的图书馆服务,进而影响到乡镇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在新农村文化构建层面,人力资源的不足促使乡镇图书馆缺乏营建或构建新农村文化的方向、路线及方法,难以切实地以农民发展为核心,有效地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使乡镇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在农民朋友缺乏信息素养、文化素质较低的背景下,缺乏优质的图书馆服务,难免会影响乡镇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和建设质量。2.4宣传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层面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取得阶段性的进展,成熟的农业技术、先进的生产理念及丰富的农业知识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更有效地促进农业商品的市场化发展。然而由于乡镇图书馆缺乏必要的宣传手段,农业知识、农业技术、农业理念和农业发展咨询难以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农民面前,无法帮助农民通过乡镇图书馆获得养殖方向、种植方向的知识或方法,提升农副产品的产品和价值。在病害预防层面,农民朋友虽然能够通过乡镇图书馆获取抗害、抗虫的方法和手段,率先了解病害的发展趋势,进而为帮助农民朋友提前做好准备,降低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乡镇图书馆缺乏有效的宣传,相关知识和理念无法充分、全面、有针对性地传递给农民,致使农业生产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发展阶段[3]。

3新农村文化构建下乡镇图书馆发展的策略

3.1积极构建网络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的背景下,移动智能设备逐渐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构建网络图书馆是乡镇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农民发展需求,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先提条件。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设施设备,通过数据采集技术,构建适应农民农业生产需求的网络图书馆。在网络图书馆构建的过程中,乡镇图书馆可积极收集和整合网络资源,并以利用信息处理技术的方式,实现图书资源在网络借阅中的“权限开放与锁定”,即图书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允许用户访问,超过该期限则自动锁定,进而有效地规避图书资源外流的现象,提升网络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其次,要提升图书资源的规模含量,无论是技术类、生产类、科普类,还是娱乐类的图书资源,都需要整合和收集。如果乡镇图书馆资金有限,难以获取较为全面的图书资源,则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来提升资源建设的效率。3.2注重图书馆网络宣传。在网络宣传层面,乡镇图书馆可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将农民急需的图书馆资源呈现在农民面前,使农民结合自身的需求,借阅相应的图书馆书刊。譬如在病虫害预防方面,乡镇图书馆应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介,介绍当年病虫害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及应对方法,随后引导农民借阅与之相对应的图书馆资源,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乡镇图书馆要想切实提升图书馆宣传的质量和效率,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联合举办宣传服务活动,譬如文艺下乡演出、农闲电影周等。在提升生产技术和促进科技兴农上,则需要组织科普小组深入乡村,集中宣传科技知识。在卫生保障、医疗服务上,乡镇图书馆需要以现场义诊、帮贫扶贫的方式,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农民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供支持和帮助,进而有效地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3.3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是乡镇图书馆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促进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然而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对此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特征及乡镇图书馆发展方向,乡镇图书馆首先应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结合网络图书馆的建设需求、图书馆资源的构建要求,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及服务理念等层面培养专业人才,使其成为乡镇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抓手。其次,要培养专业人才的服务意识、能力。譬如通过构建专门的小组来调查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随后以资源更新的方式,帮助农民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农民对乡镇图书馆的认可程度,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而在服务理念培养的过程中,帮助图书馆员树立以农民为核心的服务理念。3.4发挥文化建设的功能。图书馆是新农村文化构建的平台和媒介,在提供高质量、高效率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明确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确定新农村文化的理论内涵,以图书馆服务为抓手,将新农村文化理念和思想渗透并传递给农民朋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乡镇图书馆以网络服务、网络图书馆建设为导向,在提供借阅服务、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将与新农村文化有关的咨询、内容及信息推荐给农民朋友。此外,还需要将该理念和思想融入日常的服务和行为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农民,指引农民[4]。

4结语

乡村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媒介功能和作用,可以切实地促进新农村文化的落实与发展。然而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有限、利用率低、宣传不够及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乡镇图书馆需要结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念,从网络图书馆、服务、资金投入、宣传及人才培养等层面出发,切实推动乡镇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辉玲,王宏鑫,周云颜.政府主导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公共政策分析——以河南信阳“平桥模式”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3(6):47-51.

[2]高翠萍,陈薇莉.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思考——鸡西地区乡镇图书馆调查报告[J].图书馆建设,2004(1):70-72.

[3]陈宝丽,刘颖.对贫困地区乡镇图书馆(室)的调查与思考——以辽宁省朝阳地区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0,32(2):88-90.

网络图书范文篇9

一、电子阅览室对传统阅览室服务的衔接与延续

电子阅览室与传统的阅览室给人的第一印象反差很大,走进电子阅览室看到的是一排排计算机,既没有一个书架也没有一本书,但正如它的名称所揭示的那样,“电子”描述了它的硬件属性及其与信息时代的密切关联,“阅览室”则描述了它所提供服务的内涵以及它对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延续。

(一)阅览内容的相关性和延续性

纸质图书规模化的转化为电子图书,始于1971年MichaelHart先生提出的“古腾堡计划”。我国在1999年出现了第一批电子图书产品,电子出版业自此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国内的主流电子图书产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收纳电子书籍的网络图书馆,主要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公司开发的“网上数字图书馆”,北京世纪超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超星数字图书馆”,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及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第二部分是收纳电子刊物的期刊数据库,主要有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的“中国期刊网”,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由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1]。作为信息资源的不同载体,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的相关性不言而喻,电子出版物对纸质出版物的关联与延续也体现在电子阅览室与传统阅览室的关系上。读者在传统阅览室中以纸质出版物形式查阅到的资料,有相当一部分能在电子阅览室中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查阅,正如电子图书的出现让一些年代久远的珍本善本多了一个有效的保存途径,电子阅览室的设立让读者在查阅资料时多了一种选择,这赋予了读者更多的阅读自由。

(二)硬件与环境的一致性

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能随时随地的进行网上阅读,从单纯技术的角度看,一个嘈杂的网吧与一个安静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没有区别。但人是社会动物,人可以创造环境,改变环境,同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图书馆为读者营造的适合阅读的环境。传统的阅览室就是以这一点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将他们的时间“泡”在图书馆中,享受着在优良的环境中阅读带来的身心愉悦。作为图书馆有机组成部分的电子阅览室,秉承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一贯宗旨,与传统阅览室一样,是搭载读者畅游知识海洋的一叶宁静而舒适的方舟。

二、电子阅览室对传统阅览室服务的拓展

平等、公开、有效的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精神的核心,阅览室是实践这一原则,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平台,而电子阅览室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使这个平台不断延伸,让阅览室跨越了纸张与墙壁的限制,让知识共享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图书馆,而扩大到不断延伸的整个网络资源。

(一)阅览载体的变革促成了阅览资源无限共享的可能

1.阅览载体的变革带来阅览容量的拓展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让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印刷书籍。印刷书籍的出现使知识的记录与传播范围迅速扩大,人类文明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巨大飞跃。20世纪中期以来,电脑和网络给知识的记录与传播带来了又一次变革。以光介质和磁介质为载体的多媒体文献、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诞生,突破了纸质出版物的传统局限。传统的书籍,单页纸张能印刷数百字,每一本书能印刷数百万字,而一张光盘能收纳一份期刊几十年的出版总量,一个网络图书馆理论上能收纳人类历史上的所有藏书总量。纸质出版物的出版和传播途径包括:出版社出版———印刷厂印制———书店销售———图书馆(或读者)购买———阅读(借阅);电子图书的出版和传播途径包括:电子出版社出版———图书馆(或读者)购买———网上阅读,从传播环节上看,电子出版物减少了印刷和书店销售两个环节,加快了出版物的传播速度,但更重要的是,读者成为这个变革的最大受益者,网络图书馆产生后,它的主要购买者是各大图书馆,而且通常一个图书馆会购买数个网络图书馆或期刊数据库,读者只要办理借阅证,就能在电子阅览室中享受这个图书馆所拥有的所有电子图书,而这些电子图书的数量,往往大大超过这个图书馆的纸质馆藏总和,读者拥有的阅读自由也因此而数倍于传统阅览室。

2.检索方法的简化与检索效率的提升传统的阅览室的检索方法与图书分类法采用的是同一个体系,读者如果想要熟练、准确、高效的查找资料,必须熟悉图书分类法的分类语言。早期的阅览室采用闭架的阅览模式,读者首先要在图书资料检索目录中查找,然后将资料分类信息抄写下来,再由管理员根据抄写单到书库中提取资料。根据读者对分类法的熟悉程度,查找目录卡的时间往往花费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等待管理员查找资料的时间又与找资料的读者人数密切相关,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由于每次只能查找一种资料,有时会出现查找和等待了几十分钟后,发现拿到手上的资料并非自己所需要的情况;开架阅览室出现和普及后,读者查阅资料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图书分类法依然是想要高效利用阅览室的读者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只有系统的熟知分类语言,熟记排架规则的读者才能在阅览室中真正如鱼得水。电子阅览室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服务媒介,其检索方式是读者能轻松掌握的计算机检索,无论网络图书馆,期刊数据库,还是网上的其他搜索工具,都拥有简单明了的检索界面。只要在检索项中输入所需资料的关键字,便能立即找到该数据库或网络上的所有相关和相近资料。网络图书馆和期刊数据库提供的检索选项中除了关键字,还包括书名、篇名、作者、提要等相关选项,在检索方法上,则提供精确检索、模糊检索、二次检索等多种方法方便读者快速准确的查找资料。检索模式的转变,让使用电子阅览室的读者将检索资料的时间大大缩短而效率成倍提升。计算机检索突破了传统检索中图书分类法设置的专业门槛,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享受到快速准确查阅资料的便利。正因如此,将传统阅览室的目录数据录入电脑,在传统阅览室中提供计算机检索服务已成为传统阅览室的发展趋势[2]。

3.共享方式的变革使阅览资源无限共享成为可能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的主要手段;书籍,是记录人类经验,传递文明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明财富的一个资源集散地,集,指的是它收藏的关于人类文明方方面面知识的丰富藏书,散,指的是它通过向公众开放,将它所收藏的知识传播开来,以此将藏书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知识在一代代的读者中传递下去。作为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平台,图书馆将自身的藏书资源通过借阅与阅览的方式在读者中流通,其中外借服务为读者的阅读时间和地点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固定在阅览室中的阅览服务能更高效的循环利用图书馆资源。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尤其是电子阅览室在图书馆设立后,传统阅览室的资源共享方式便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复本数量的限制,每一种书籍或资料在图书馆的收藏数量都是有限的,这也就限制了同时使用一种书籍或资料的读者人数,如果来到阅览室时发现所需资料已被别的读者都占用了,所能做的只有排队或者预约。此外,每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数量也成为制约阅览范围的因素,随着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化,跨馆借阅和调配图书已在一些图书馆之间实现,但操作上的繁琐限制了这一举措的大范围实施与推广。借助于因特网,电子阅览室的共享方式突破了传统阅览室的这些固有局限。首先,电子图书和网络资源没有复本数量的限制,每一种电子图书资源可以同时提供给电子阅览室的每一个读者;其次,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共享方式使得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若干个图书馆共同出资购买并共享一个网络图书馆,既能节约资金,又使电子图书的共享范围与利用率成倍扩大。电子阅览室提供给读者的阅览资料,还包括网络上大量免费的信息资源。因特网便捷的上传方式,不仅使它成为各类时事新闻的平台,也为那些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知识财富的人创造了机会,比如网上有大量种类繁多、规模不等的免费网络数据库以及针对不同领域集思广益的论坛。网络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知识的传播者,也使阅览资源无限共享成为可能。

(二)管理方式的变革与服务方式的变革

网络图书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网络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来阐述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构想,从第一要素得人才到构建,使图书馆的发展完全实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方向,保持图书馆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为第一要务的本质不变,彻底改变读者对图书馆得认识,扩大图书馆在社会的影响,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

图书馆学作为唯一一门以机构名称来命名的学科,其发展速度以及现状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我们国内似乎一直都处于低谷状态,我们很少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多时候都是借鉴或者说是追随发展的好的国家后面跑。

综观整个现代化的社会,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当然伴随而来的网络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为此,我想提一点关于网络图书馆的建议。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向着80后的用户发展,所以更多的要考虑这一代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尤其是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我们可以从这里受到某些启发。为网络图书馆的发展做些什么,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是第一要素。我们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就是要求有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与分析的全面人才,要彻底改变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亲戚朋友为主、只要能搬动书就好的错误观念。图书馆必须进行彻底全面的人事改革,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壮大我们的队伍,创造更加优质、更加现代的服务。我们需要真正掌握高科技的现代化人才,能为图书馆创造更先进的文化、更具特色的体现图书馆建设的现代化服务系统。拥有图书馆学专业的很多高校似乎已经远远的被时代落在后面了,对人才的培养太偏重理论,学生的学习内容过于死板,不能让学生掌握技术层面的东西,这样很不利于学科发展以及未来图书馆服务建设。所以要坚持“走人才强馆”的道路,全面实现图书馆建设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建设一条通往未来图书馆的“信息高速公路”。因此,一定要注意人才培养,制定合理的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方针,尤其是开办图书馆学专业的高校更应该为重视学生的技术层面培养。

第二,公共图书馆要做好带头模范作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点最多,面最广,它面对的是来自社会各个不同级别的用户,尤其是中国的人口日益老龄化,进入图书馆的读者的需求已经跟传统的图书馆读者需求有了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80后的这一代,更是希望足不出户就能得到自己满意的资料,如果觉得好还可以收藏,这些用户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可是潜在的巨大资源。公共图书馆必须认真的去调查了解潜在用户的需求,因为他们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广大图书馆服务的主流客户,因此实现全面的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势在必行,也是刻不容缓的工程。现在的网络图书馆也不少,虽然方便了用户足不出户的需求,但是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读者就网上读书的要求,进馆的程序过于繁杂,购书倒是方便了许多,但这似乎不符合公共图书馆的宗旨。

第三,构建图书馆个人网站,实现图书馆咨询服务一体化。这个个人网站要靠我们的工作人员来设计,只要是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就能设计的出来,读者通过在网上申请,就能得到一个属于读者自己个人网站。我们的网站主要发挥这么几个功能:一是发挥邮箱的作用,及时向读者最新图书出版情况,读者可以通过订阅服务内容,比如时政、经济、娱乐时尚等,我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读者,为读者节省时间,另外读者还可以通过这个网站与我们直接进行交流,不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有回应。二是有一个强大的咨询服务队伍,那么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准确无误的解答客户的疑问,并且要反映迅速,对他们的技能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须掌握已经相当普遍的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技术,有着崇高的职业道德情况下,把最新、读者迫切需要的信息提供给我们的用户,真正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然是传递给读者所拥有的网站,节省读者的金钱。三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网站设计,这也是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需求特征,在这些方面,腾讯公司就做的特别好,我们网络图书馆就很值得借鉴同时进行创新。四是可以提供一个网上学术交流的平台。这也是图书馆本身的一个功能,我们通过设计这个网站可以让大家的交流更加方便。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方便读者,体现现代化图书馆的强大功能,也体现了图书馆与时俱进。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信息载体,更应该引领信息发展潮流,走在发展的最前沿。第四,自动化服务。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然而这种自动化却主要是面向图书馆工作的一些简单流程,比如图书的到馆登记、编目、借阅、管理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进行图书馆的运营,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进一步提高它的自动化能力或者说是为它创建升级版,在这儿我们引进图书馆机器人的概念,是指图书馆在计算机的支持下,把读者所需要的文献或者是信息载体直接送到读者手中。在这个概念中,图书馆就像机器人一样,读者想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比如某一读者想要查一本书,当他在图书馆的操作系统输入图书信息时,并且确认无误,图书馆就会自动把这本书送到该用户手中。这种图书馆机器人服务现在还没有出现,但是可以看作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如果实现,将会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节省读者时间。

第五,实现面对面的学习交流平台。面对面地交流即是说通过视频、音频等设备,实现对话。比如现在我们知道有外语热,很多人为了学习外语吃尽了苦头,报名各种培训班,这些培训地价格昂贵,让很多的人望洋兴叹,尤其是大学生们,他们迫切的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将寄希望于图书馆,然而很多图书馆只能是提供各种借阅书刊,而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此,作为具有教育功能的图书馆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实现用户这一需求,这一项措施可以归入到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中去,当用户提出网上学习外语时,我们可以推荐给他们我们的网站服务系统,具体可看根据用户需要,比如有的用户是初学者,需要从零开始,了解该用户的特点,对其传播所需知识,或者有的用户就要进行口语练习,这几乎是现代人最需要的主流,图书馆要在这方面下很大的功夫,以最好的态度,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需要,发挥更加强大的图书馆教育职能。现代图书馆是信息的集中交流管理中心,是信息的最有效、最安全的传递着,一切以满足现代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目标。

在今天信息高速增长,技术飞快进步的时代,相信图书馆只要合理、充分的应用,就一定能够走在信息服务产业的前列。

参考文献:

[1]詹德优.信息咨询理论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2004,7.

[2]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