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2:42:45

网络交际

网络交际范文篇1

一、语言变异的语用依据

人们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须遵守一定的语言“常规”(norm),即人们所公认的言语交际标准。然而,在特定的场合或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者故意偏离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造成语言的变化及其表达上的突兀感,实现精妙、干练和传神的语义表达。这种偏离语言常规的形式就被称之为语言变异(languagedeviation)。语言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GeofferyLeech将语言变异的形式归纳为常用的八种,即语音变异(phonologicaldeviation)、词汇变异(lexicaldeviation)、语法变异(grammaticaldevia-tion)、语义变异(semanticdeviation)、书写变异(graphonogicaldeviation)、语域变异(deviationofregis-ter)、方言变异(dialectaldeviation)和历史时代变异(devi-ationofhistoricalperiod)[2](p42-52)。当然,语言变异并非仅限于此,它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变异形式。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这些变异现象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一套固定的语码系统,即语言常规。依据这一常规,人们可以顺利地进行话语交际。同时语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当一个新字、新词或新的表达方式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它便进入了语言的“自动化”(automation)程序,成为了语言常规的一部分。然而,长期的使用使它失去了刚出现时所具有的新鲜感或美学潜力,所以,它不断地偏离常规,出现变异[3]。

其次,语言的变异决定于语言本身及其表达对象的复杂性。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相当微妙,语言的表述常常会受到局限,人们常常会有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助感。在表达语义的变化及细微的差别时,仅使用常规性的语言是不够的,人们往往还要借助于语言变异,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来达到常规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效果。再次,语言的变异又决定于交际者的语用目的。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交际情景。为了达到某些特殊的语用目的,人们往往需要突破语言常规,有意改变词汇、语法和句法等,从而造成语言的变异。最后,语言的变异也决定于特殊的文体风格。作者为了突显自己独特的风格,除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常规以外,有时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变异。文体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风格是对常规的变异”(styleisdeviationofthenorm)[4](p96)。语言变异通过创造出与常规不同的语言形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形成作者与众不同的文体风格。

二、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

网络语言广义上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可分为三类[5]: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聊天室、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网恋、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等;三是CMC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如美眉、菜鸟、青蛙、酒屋、酱紫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在语言变异上,也以第三类最为显著。本文仅从狭义层面对网络语言变异进行分析。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音、语法和词汇,以键盘输信息作为主要方式的网络交际所带来的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则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分别对词汇和语法的变异进行分析和归类。

(一)词汇变异

词汇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词汇的变异也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更准确地来讲是“形”和“义”的变异。在网络交际中,音同/似形异义异的特征使得“形”和“义”的变异成为可能。正因为各种语言都存在着同/近音异形异义的字/词(汉语当中此情况尤甚),所以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语用目的,比如使语言显得生动有趣、调侃或者让自己更快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去等等,网民们往往会采用谐音对原字词进行模拟,从而创造出和原词语读音相近但形态和意义都相异的表达方式。笔者将从以下一例来介绍网络语言变异中主要的方式——谐音。

“偶今天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者菜羊,有一个15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

对于这短短的一句话,初上网的“幼虫”一定会感到云山雾罩,二丈摸不着头脑。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我今天要装台酷机,芯至少是PⅡ或者赛扬,有一个15的纯平靓显示器。对了,我要上网冲冲浪,发发E-mail,有时间还要做个个人主页,56K的调制解调器是少不了的。至于鼠标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我可是要装win98的。”

那么,在这段网痴们完全无法读懂的话当中,又存在着哪些谐音呢?笔者在此做了一个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反映出网络语言生动、简洁、情景化、人性化的特点。其变异主要体现在英语和汉语词汇上,具体表现为“谐音”上词形的变化。综合上表,谐音表现为:(1)英汉之间的谐音,如:“酷”、“屁兔”、“伊妹儿”、“烘焙鸡”、“猫”“芒”和“温酒吧”(此词还同时包括数字的谐音);(2)汉语内部的谐音,如:“菜羊”、“心”和“鸡”;(3)汉语方言的谐音,如“偶”。除此以外,还有(4)英语汉译词义的选用,如“老鼠”。

当然,谐音只是词汇变异的一种。其实就谐音本身而言,上例也无法完全囊括其全部的特征。就拿数字来说,由于部分数字的读音与字/词的读音相似,数字的连读还能够仿生,所以就有了如“886”(拜拜了)、“4”(for)和“5555”(模拟哭泣的呜呜声)等数字谐音的出现,这就使网民避免了繁复的打字运动。另外,原本读音相异的两个词,也可以在加快语速的情况下,变得相似,如“这样子”和“酱紫”。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词汇变异的另一个表现形式:词汇的缩写/略。就英语而言,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1)首字母的缩写。笔者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诸如:LOL(LaughOutLoud)、ASAP(assoonaspossible)等;(2)单词或短句的缩写。如:“thanks”写成“thx”;“seeyoulater”直接写成“later”等。就汉语而言,也有以下几种情况。(1)使用声母的缩写。如:TMD(他妈的)、NB(牛逼)、LP(老婆)等;(2)汉字的缩写。如:“电子邮件”缩写为“电邮”;(3)单字或叠字的使用。单字如“晕”(表惊讶)、“汗”(表敬畏、紧张或尴尬)、“顶”(表支持)、“闪”(表走人)等是括号内所表意义的一种缩略。叠字如“姐姐”和“鸡鸡”都写成“JJ”,前者出于便捷的考虑,后者则是出于避免尴尬的考虑。(4)英汉字词的混搭。比如:“羡慕ing”,表示当事人正在羡慕中(确切讲是对意思的缩略)。还有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它的出现,使得网络语言变得更加生动且富于想象力。这就是符号和图标的运用。根据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网络上尤其是BBS上,标点、符号的使用率达到了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符号使用率之频繁,由此可见。那么,符号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谐音部分,笔者已略微提及数字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在此不再赘述。这里的符号主要是指数字以外的其他符号的运用及其组合。如:“:-)”或“:)”表示“高兴”;“:-(”“:(”表示“不开心”;“~”放在“X”后面如:“爷~”,表示一种好极了的状态;“ZZZZ”用来表示表示“打鼾声”;乱码“◎¥!#%◎”则表示“不知所云”。“X”则用来代替一些禁用语。如:“牛逼”(脏话)则相应的变成了“牛X”。另外,还有很多符号在一起组成动物或风景的图形,其功能就不再是出于便捷的考虑,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新奇的感觉。

(二)语法变异

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它不同于日常交际的语言,更没有书面语言那么规范。也正是因为网络这个相对比较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传统语法制约的随意性,才使得语言的多样性成为可能。人们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观点、交换意见,表达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并能够使交流变得更便捷、有趣,甚至只要能达到特殊的目的和效果,各种符号、字符都可以在不完全偏离语言规范的基础上,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这从某种意义上就不得不造成语法的变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性的变异。如:你今天google了吗?Google本来是一个著名的搜索网站的名称,是专用名词,在这个问句中则变成了动词。也有形容词变成动词的例子,如:“网易BBS今日被黑。”黑原本为形容词,在本句中却变成了动词。这类词性的变换,虽然就表达方式而言,有更多的选择,并使得表达显得新奇,但它也同时使得语言的使用脱离传统的规范,从而客观上造成用语的混乱状况。(2)各种语言的混用。就中国而言,主要是汉语和英语的混用最为常见。如前面在谐音部分提及到的很多变异所产生的新词汇实际上近似对英语单词的直接音译,同时省略为其中的一部分。如:“从网上当首歌”的“当”,就是英语单词“download”直接音译后的省略;“时下最in的服饰信息”中的“in”表示“最时尚,最流行”之意。再者,笔者在前面也提到汉语的动词加上英语的动词的正在进行时态,表示一种状态,如:“幸福ing”,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状态”。另外,在网络语言中还出现了违反常规语法的构形形态,即重叠(reduplication)现象。在此用来指代单词的某个音节或字母的重复,一般用来表示强调,如:“it’sbeenalooooooongday.”中“looooooong”是对单词“long”的元音字母“o”的延长,试图从体态上表现出时间上的延伸。语言的混用,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将在相对限制较小的网际空间里迅速得以传播和发展。

三、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的确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本身也不失为一种文化。然而,正如笔者最初所述,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同时它对传统的语言规范也带来了挑战和冲击。那么,对于网络语言,大众应持怎样的态度?是该包容还是该限制?是该禁止还是该净化?

网络交际范文篇2

(一)从网络交际话语的内容上看要注重文明健康。从话语学上说,网络社会中由网络交流而派生出的网络交际话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不仅是现实话语范围的延伸,而且是现实话语功能的拓展。但从伦理学角度来看,话语包括网络交际话语更是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的直接体现,话语的粗俗化和庸俗化,说到底是一个人的精神、心灵粗俗的表现,是价值观粗俗化在话语上的具体反映。话语文明健康作为青少年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不仅要求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做到话语文明,而且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也要话语文明。在我国13700万上网用户中,35岁以下网民人数占总数的82.5%,其中青少年是绝大多数,是网络交际话语的主体,然而有些青少年在网络文学、聊天室以及BBS论坛中毫不吝啬地贩卖情色信息,毫无节制地渲染暴力色彩,内容粗俗,格调低下,思想落后,意志颓废,必然会阻碍青少年道德建设步伐,给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以及网络交际话语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网络文化良性发展,最终也必然伤害网络和网民的公共利益。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交际话语的负面作用也可能直接影响到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给现实人际交往带来心理障碍。中国自古以来就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也就是说不符合伦理道德和文明礼仪的话语和行为在现实交际中不能出现。网络其实是现实社会的延续,青少年在进行网络交际话语交流时,其交流内容应当是积极向上、高雅健康、文明礼貌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方向,符合社会的正当共同利益,要有助于至少是不阻滞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应当包含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内容或这些内容的影射与暗示”,遵守《网络文明道德公约》,共同构建绿色网络空间,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二)从网络交际话语主体上看要尊重话权平等。平等是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而在话语交流中也必须坚持平等原则。《世界人权宣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人享有话语平等权利,这个重要伦理原则可以延伸至网络交际领域。网络交往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地位、信仰、种族、性别,各种话题只要进入网络,就可以一同聊天,平等地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交往主体在人格和价值上都是平等的,它不受主体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分工、地域差异、性别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知识丰富、思维敏捷、挑战传统的当代青少年自然也不应该忽视和轻视网络主体的天然平等性。当然这种主体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平等需要通过网络交际话语表现出来。“网上交流的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交流中表现出语话特权,或盛气凌人或居高临下,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思表示。”这就要求青少年在网上交流(论坛、聊天室)时要谨慎发言,换位思考,要学会宽容,拒绝话语霸权。从宏观上来说,话语霸权表现为语种方面的不平等和特权,从微观上说就是话语主体在交往过程中把自己单方面的意见和思想强迫对方接受,这对对方来说是一种十分不公和无礼的行为。因此,从交互主体关系对等的伦理角度看,对方的意见和思想也必须得到同等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诚实互信的网络交际。

(三)从网络交际话语动机上看要立足诚意正心。诚意正心作为一种道德诉求,也就是所谓真诚。话语学家陈汝东先生认为,言语真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言语行为所反映的言语主体的动机和情感真实,不虚伪,即说写者的言语表达应与其实际心理一致;二是言语及时,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出于善良的动机,及时为交际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真诚不是老实本分甚至懦弱无能的表现,它是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在慎独看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真诚”,真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不苟》)“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大学章句》)“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书诚下》)。人们只有真诚地恪守一定社会的人伦道德,忠诚老实,言行一致,鄙弃虚伪,实事求是,才能真诚地按道德规范办事,进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

针对网络交往中虚言谎话连篇、小道消息蔓延的不良现象,要求青少年充分发挥“真诚”的道德内在机制的作用,因为真诚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网络交际话语交际秩序的必要条件,是保持网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关涉到正义、公平、善恶、义利等多个道德范畴。慎独的“真诚”要求就是使青少年做到“以真诚的态度进行交流,为所要表达的信息提供正确合理的话语形式,动机与情感真实,不虚伪,不传播未经考证的虚假信息,不欺诈他人,不能有意或无意使交际对象产生误解。同时又不自欺,不说违心话,不打妄语,这样在构建自己与他人和谐网络人际的同时也使自己产生良好的内在道德感受,获得道德美感”。

(四)从网络交际话语角色上看端正自我身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与身份具有一致性,话语表达要符合特有的身份和角色。由于互联网络的到来,使人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穿梭游走,而真实性和虚拟性的不同特点造就了人在其中的不同表现。在现实社会中,人生就是一出戏,人的最重要属性就是社会属性,离开社会人便不能自存。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相应的社会角色,现实人际交往的话语与本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之间保持一种协调关系。然而,网络是个虚拟世界,“网上人们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只能被视为一种虚拟的智能符号,人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形象、图像、文字和声音变成了数字的终端显现,这样人们只能在虚幻中与对方进行交流”。也就是说,网上角色的模糊化使得青少年和其他人群一样出现话语结构、话语风格、话语意趣与自己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现象,如话语低龄化、性别错乱化、职业模糊化等。话语符号中那些代表社会角色的词语,实际上是伦理角色的符号形态。反过来说,人际之间的伦理关系也体现在言语行为方面。青少年这个群体和其他人群一样,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承担社会责任是他们的道德义务,遵守话语道德规范是他们的伦理诉求。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他们都不应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时刻把握自己的社会属性,在网络交际话语交流中尽量还原本我色彩,用适合自己性别和性格的话语说话,说符合自身身份和特点的话,摆正话语和角色的位置,不越位、不错位、不退位,做到话语方式与角色主体基本相符或完全相符。

网络交际范文篇3

论文摘要:语言的变异是网络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通过实例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提出参考意见。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并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这一方式进行人际交流。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键盘开始取代纸张成为书面交流的主要媒介,打字取代了笔墨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许多人开始断断续续地捡起并熟识遗忘多年的汉语拼音。然而,写(打)字毕竟没有说话来得快;键盘打字又受到其按键设计的限制,同时说话者的面部表情、神态和心理状态也因为书面交流中听觉和视觉的缺失而得不到传达,因此在网络交际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快速便捷的交流目的,同时又希望达到声情并茂的交际效果,语言交际者常常突破语言常规,创造性地运用符号,大胆地创造新字、新词和新的句式,从而使语言在网络上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实,网络语言是一种伴生于网络技术的文化现象,由于大多数网民都很年轻,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变和创新等特点,于是他们蔑视传统,具有极强的反经典意识,崇尚创新,完全不受传统语言语法、语义的规范和标准的约束,因此创造出一种方便网络上应用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语体。而大众口中所谓的“网络语言”,既指那些在传统词汇当中并不存在,而只存在于网络上特有的语言符号,又指那些在网络交际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传统语言符号[1]。这些新的表达方式或意义既是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和挑衅,又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略陈管见。

一、语言变异的语用依据

人们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须遵守一定的语言“常规”(norm),即人们所公认的言语交际标准。然而,在特定的场合或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者故意偏离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造成语言的变化及其表达上的突兀感,实现精妙、干练和传神的语义表达。这种偏离语言常规的形式就被称之为语言变异(languagedeviation)。语言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GeofferyLeech将语言变异的形式归纳为常用的八种,即语音变异(phonologicaldeviation)、词汇变异(lexicaldeviation)、语法变异(grammaticaldevia-tion)、语义变异(semanticdeviation)、书写变异(graphonogicaldeviation)、语域变异(deviationofregis-ter)、方言变异(dialectaldeviation)和历史时代变异(devi-ationofhistoricalperiod)[2](p42-52)。当然,语言变异并非仅限于此,它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变异形式。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这些变异现象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一套固定的语码系统,即语言常规。依据这一常规,人们可以顺利地进行话语交际。同时语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当一个新字、新词或新的表达方式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它便进入了语言的“自动化”(automation)程序,成为了语言常规的一部分。然而,长期的使用使它失去了刚出现时所具有的新鲜感或美学潜力,所以,它不断地偏离常规,出现变异[3]。

其次,语言的变异决定于语言本身及其表达对象的复杂性。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相当微妙,语言的表述常常会受到局限,人们常常会有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助感。在表达语义的变化及细微的差别时,仅使用常规性的语言是不够的,人们往往还要借助于语言变异,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来达到常规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效果。再次,语言的变异又决定于交际者的语用目的。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交际情景。为了达到某些特殊的语用目的,人们往往需要突破语言常规,有意改变词汇、语法和句法等,从而造成语言的变异。最后,语言的变异也决定于特殊的文体风格。作者为了突显自己独特的风格,除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常规以外,有时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变异。文体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风格是对常规的变异”(styleisdeviationofthenorm)[4](p96)。语言变异通过创造出与常规不同的语言形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形成作者与众不同的文体风格。

二、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

网络语言广义上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可分为三类[5]: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聊天室、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网恋、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等;三是CMC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如美眉、菜鸟、青蛙、酒屋、酱紫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在语言变异上,也以第三类最为显著。本文仅从狭义层面对网络语言变异进行分析。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音、语法和词汇,以键盘输信息作为主要方式的网络交际所带来的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则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分别对词汇和语法的变异进行分析和归类。

(一)词汇变异

词汇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词汇的变异也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更准确地来讲是“形”和“义”的变异。在网络交际中,音同/似形异义异的特征使得“形”和“义”的变异成为可能。正因为各种语言都存在着同/近音异形异义的字/词(汉语当中此情况尤甚),所以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语用目的,比如使语言显得生动有趣、调侃或者让自己更快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去等等,网民们往往会采用谐音对原字词进行模拟,从而创造出和原词语读音相近但形态和意义都相异的表达方式。笔者将从以下一例来介绍网络语言变异中主要的方式——谐音。

“偶今天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者菜羊,有一个15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

对于这短短的一句话,初上网的“幼虫”一定会感到云山雾罩,二丈摸不着头脑。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我今天要装台酷机,芯至少是PⅡ或者赛扬,有一个15的纯平靓显示器。对了,我要上网冲冲浪,发发E-mail,有时间还要做个个人主页,56K的调制解调器是少不了的。至于鼠标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我可是要装win98的。”

那么,在这段网痴们完全无法读懂的话当中,又存在着哪些谐音呢?笔者在此做了一个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反映出网络语言生动、简洁、情景化、人性化的特点。其变异主要体现在英语和汉语词汇上,具体表现为“谐音”上词形的变化。综合上表,谐音表现为:(1)英汉之间的谐音,如:“酷”、“屁兔”、“伊妹儿”、“烘焙鸡”、“猫”“芒”和“温酒吧”(此词还同时包括数字的谐音);(2)汉语内部的谐音,如:“菜羊”、“心”和“鸡”;(3)汉语方言的谐音,如“偶”。除此以外,还有(4)英语汉译词义的选用,如“老鼠”。

当然,谐音只是词汇变异的一种。其实就谐音本身而言,上例也无法完全囊括其全部的特征。就拿数字来说,由于部分数字的读音与字/词的读音相似,数字的连读还能够仿生,所以就有了如“886”(拜拜了)、“4”(for)和“5555”(模拟哭泣的呜呜声)等数字谐音的出现,这就使网民避免了繁复的打字运动。另外,原本读音相异的两个词,也可以在加快语速的情况下,变得相似,如“这样子”和“酱紫”。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词汇变异的另一个表现形式:词汇的缩写/略。就英语而言,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1)首字母的缩写。笔者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诸如:LOL(LaughOutLoud)、ASAP(assoonaspossible)等;(2)单词或短句的缩写。如:“thanks”写成“thx”;“seeyoulater”直接写成“later”等。就汉语而言,也有以下几种情况。(1)使用声母的缩写。如:TMD(他妈的)、NB(牛逼)、LP(老婆)等;(2)汉字的缩写。如:“电子邮件”缩写为“电邮”;(3)单字或叠字的使用。单字如“晕”(表惊讶)、“汗”(表敬畏、紧张或尴尬)、“顶”(表支持)、“闪”(表走人)等是括号内所表意义的一种缩略。叠字如“姐姐”和“鸡鸡”都写成“JJ”,前者出于便捷的考虑,后者则是出于避免尴尬的考虑。(4)英汉字词的混搭。比如:“羡慕ing”,表示当事人正在羡慕中(确切讲是对意思的缩略)。还有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它的出现,使得网络语言变得更加生动且富于想象力。这就是符号和图标的运用。根据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网络上尤其是BBS上,标点、符号的使用率达到了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符号使用率之频繁,由此可见。那么,符号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谐音部分,笔者已略微提及数字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在此不再赘述。这里的符号主要是指数字以外的其他符号的运用及其组合。如:“:-)”或“:)”表示“高兴”;“:-(”“:(”表示“不开心”;“~”放在“X”后面如:“爷~”,表示一种好极了的状态;“ZZZZ”用来表示表示“打鼾声”;乱码“◎¥!#%◎”则表示“不知所云”。“X”则用来代替一些禁用语。如:“牛逼”(脏话)则相应的变成了“牛X”。另外,还有很多符号在一起组成动物或风景的图形,其功能就不再是出于便捷的考虑,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新奇的感觉。

(二)语法变异

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它不同于日常交际的语言,更没有书面语言那么规范。也正是因为网络这个相对比较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传统语法制约的随意性,才使得语言的多样性成为可能。人们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观点、交换意见,表达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并能够使交流变得更便捷、有趣,甚至只要能达到特殊的目的和效果,各种符号、字符都可以在不完全偏离语言规范的基础上,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这从某种意义上就不得不造成语法的变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性的变异。如:你今天google了吗?Google本来是一个著名的搜索网站的名称,是专用名词,在这个问句中则变成了动词。也有形容词变成动词的例子,如:“网易BBS今日被黑。”黑原本为形容词,在本句中却变成了动词。这类词性的变换,虽然就表达方式而言,有更多的选择,并使得表达显得新奇,但它也同时使得语言的使用脱离传统的规范,从而客观上造成用语的混乱状况。(2)各种语言的混用。就中国而言,主要是汉语和英语的混用最为常见。如前面在谐音部分提及到的很多变异所产生的新词汇实际上近似对英语单词的直接音译,同时省略为其中的一部分。如:“从网上当首歌”的“当”,就是英语单词“download”直接音译后的省略;“时下最in的服饰信息”中的“in”表示“最时尚,最流行”之意。再者,笔者在前面也提到汉语的动词加上英语的动词的正在进行时态,表示一种状态,如:“幸福ing”,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状态”。另外,在网络语言中还出现了违反常规语法的构形形态,即重叠(reduplication)现象。在此用来指代单词的某个音节或字母的重复,一般用来表示强调,如:“it’sbeenalooooooongday.”中“looooooong”是对单词“long”的元音字母“o”的延长,试图从体态上表现出时间上的延伸。语言的混用,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将在相对限制较小的网际空间里迅速得以传播和发展。

三、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的确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本身也不失为一种文化。然而,正如笔者最初所述,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同时它对传统的语言规范也带来了挑战和冲击。那么,对于网络语言,大众应持怎样的态度?是该包容还是该限制?是该禁止还是该净化?

许多语言学家、知识分子对于汉语的异化和变形,表现出了极大担忧,有关忧虑文章不断见诸报刊,有关抨击不断出现在各种论坛。有的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简单而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6]。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亲朋好友之间、同行之间使用某些约定俗成的行话、术语与暗语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不宜扩散。这将带来思想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时代的发展趋势表明汉语正在走向全球化,所以提倡纯洁汉语,说普通话。而模糊、混淆词语和概念非但有碍交流,而且往往是某些人蒙骗公众、骗人钱财的惯用手段,因此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议题。

笔者认为,其实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作出种种限制;网络语言之初衷不过是为了使用之便捷。网络语言的发展恰恰说明,语言文字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持接受和引导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禁止了事。接受,就是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人应该自动学习网络语言,了解网络语言,避免落伍;引导,就是政府要通过引导使大家使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语言,防止污浊的网络语言出现和流行。当然,对于网络语言的引导和规范,其具体实施的过程并非想像中那么简单,其难度是还是相当大的,因为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只有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保证网络语言积极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伟.网络传播中语言符号的变异[J].现代传播,2002,(4):89-91.

[2]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3]黄家修,赵炎春.论语言变异及其语用效果[J].现代外语,1996,(4):12-16.

[4]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网络交际范文篇4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是一种全新的交际方式并已成为“大众化”的最重要的休闲方式,这种交际是一种“务虚”,是一种纯精神的活动。人们通过网络交际意图在这种“超真实”的社会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讲,网络交际是现代人的一种“语言游戏”。

网络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语言是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一种新的语体,网络交际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交际。中国的网民已经构成一个范围极宽的言语社区(speechcommunity),社区成员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将近20小时。这一现象是由科技发展引起的传播媒介的改变造成的,本文将探讨网络交际的本质并对这一现象进行哲学层面的阐释。

一、媒介变化使网络交际成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

网络媒介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其与传统媒介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在人类传播史上,传播媒介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次演进——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每次演进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并对人们的交际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网络传播的展开,又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口语交际、书面语交际的特殊交际方式——网络交际。

网络交际以网络为传播媒介,通过网络传播,以文字形式作用于视觉,交际是即时的,网络交际主要是“笔谈”——在发出端以键盘输入文字,在终端以显示器输出。

网络交际可以分为两种,一是IRC(InternetRelayChat)式,交际行为具有即时性,话轮转接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IRC交际又分为运用聊天软件(如MSN、腾讯QQ等)和在聊天室里交际两种;二是BBS,即论坛交流,交际以发表帖子及回复的形式进行,交际过程具有延迟性,同一主题往往要讨论若干天。本文的网络交际指IRC交际。

二、现代社会的状况使网络交际成为一种最方便的休闲活动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正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综观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现实,与传统社会相比较,我国今天的社会已经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并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管理法制化、文化思潮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选择自由化、更新频繁化、信息膨胀化、生活节奏快速化、竞争激烈化、关系复杂化。”[1]同时,现代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社会变迁加快,人际关系复杂,知识大幅增值,社会对个人期望增加,大众传播发达。[2]

人们在生活中所直接感受到的是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剧增,在学习工作中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工作之余也要处理其它的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邻里之间,朋友等),社会的变化导致了人们焦虑、烦躁、抑郁、没有安全感、压力增大等,处于一种典型的亚健康状态。“技术拜物教是当今社会的意识形态,青年人乐于去玩一些电子宠物,有的人沉溺于网上的虚拟世界,但就是对直接感性的自然和他人缺乏兴趣,技术作为一个强大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人的现实的感性联系,丧失了对事物的亲切的发现感和直接面对自然、他人的亲身体验。”[3]这就滋生了一种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逃避或发泄不满。人们需要摆脱这种状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放松身心,调节自己的生存状态,如利用节假日外出旅行、朋友聚会、家庭聚餐、观看文化演出等,一些新兴行业也是为了调节人们的这种精神状态,如陪聊,声讯台等。目前兴起了一门休闲学,正是学者们看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对“闲”的时间做出充分的利用。休闲学理论认为,争取有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相对减少了人们的不自由的劳动时间。虽然工作是首要的和必需的,然而“就劳动者的个人进步来说,休闲本身虽然是轻松的,但是各种休闲活动对于个人知识的长进、素质的提高也起着积极作用。……休闲得好,生活得到调剂,工作起来效率可以提高”[4]。休闲是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逃避和摆脱,也是社会内部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从这两方面讲,休闲活动是必要的。

互联网的兴起,马上成为诸多休闲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网络克服了其它休闲方式在资金、时间与内容上的不足,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行性强,是一种简单和充满吸引力的休闲方式。旅游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可是旅游一是要有足够的时间,二是要有足够的金钱。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两项难以兼得。一些平常的休闲方式,如聚餐或者看电影,形式相对单调,而且不宜经常举行,否则就失去了它们的意义。利用网络休闲则简单易行,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任意驰骋,尤其是专线上网业务开展以来,不但节约了费用,而且提高了速度。再者,人们可以二十四小时在网上冲浪,网络中每分钟都有新鲜的内容,可以浏览新闻,可以查询信息,可以收发邮件,可以发表议论,还可以与人一对一的交流,等等。网络休闲最重要的方式便是网络交际。

三、网络交际的本质是一种务虚

技术的发展为网络交际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现代社会的状况为人们提供了交际的精神动力。正是由于现实生活中过于“现实”,人们才要在思想上有所突破。网络交际是一种务虚,务虚即是在现实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下的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紧张的生活节奏,沉重的生活压力,甚至作为人的精神的最后堡垒的家庭中也充满了现实的因素,人们的心灵在现实中受到了巨大的束缚而又难以逃避,人们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失去了自我的存在。网络世界首先是一个纯精神的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找回失去的自我。通过网络的折射,人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理需求,认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同时可以得到精神上全面放松,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网络为人们的精神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将人们的心灵从异化的身体中剥离出来,在网络中感觉到自己的存在,通过语言的运用而得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感知。

网络交际建立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放松心情、调节生活节奏的活动。网络交际具有非现场性,是匿名进行的,虚拟性是网络的特色,神秘性是网络交际的最大魅力所在。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使交际中每个人都充分享受到平等的话语权,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和处理问题,按照自己的意志说话。交际者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认同,在网络中却可以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们完全可以在网络交际时重建自己的形象,这正是网络交际的角色虚拟性。网络世界是一个纯精神的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避开现实的困扰,使自己的心灵在网络空间里自由驰骋。

人们需要有一种精神追求,虽然这种追求是虚拟的,但是,“网络空间的虚拟特性,并不意味着虚幻和容易破灭。网络虚拟空间虽然是由纯粹的数字、数据、图表或各种表征现实世界的信息组成的,不存在有形的物质实体和有生命的个人,但由于它同样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因此网络空间中的所有构成要素又都是真实的,是一种虚拟的真实。”[5]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在这种暂时的真实中,人们终于得到了解脱。网络交际对自己的一种重塑,既是反异化也是反社会化的。

网络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务虚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休闲方式,网络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欲望得到了变相的满足,愤懑得到了发泄,人们从现实生活的压力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放松了精神,生活得到了调剂。

四、网络交际的哲学阐释

后现代哲学家杰姆逊(fredricjameson)强调,当代社会是个真实感丧失了的社会,“所谓真实感的丧失,是指高技术社会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整个链条破碎了,丧失了所谓真实感。”

[6]网络交际这种特殊的媒介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使维系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本真状态的真实感丧失了。”博德里亚(JeanBaudrillard)更加激进地认为,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这些技术带来的并不是真实感的丧失,而是一种“超真实”的感受。博德里亚认为,我们目前处于一个类象(simulacrum)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模型和符码构造着经验结构,并销蚀了模型与真实之间的差别。

他借用麦克卢汉的内爆(implosion)概念,宣称在后现代社会中,形象或类象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与此相伴随,人们从前对“真实”的那种体验以及真实的基础也宣告消失。他提出了“超真实”(hypo-reality)的概念,认为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区分已变得日益模糊不清了,他选择了“超”这个词语,是为了表明它比真实还要真实,是一种按照模型产生出来的真实。此时真实不再是一些现成之物,而是人为地生产(或再生产)出来的真实,它不是变得不真实或荒诞了,而是变得比真实更真实了,成了一种在“幻镜式的(自我)相似”中被精心雕琢过的真实。[7]

网络交际给交际者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超真实的感受,人们认同这种交际方式的真实性,在这种交际中获得了更多的快乐,这种复制的真实已将人们融入其中,无力反抗,只能享受。这种超真实的感受是由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造成的是一个拷贝世界(copingworld)。我们认为,网络交际是一种语言游戏(languagegame)。很多语言哲学家和文化语言学者都认为,语言本身就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选择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人们选择网络交际就是在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萨丕尔曾指出,人类不仅仅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不仅仅生活在社会活动中,在更大的程度上,人类是生活在特定的语言中,因为语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表达媒介。”[8]

语言哲学和文化语言学诸如此类论述很多,在此,我们引进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概念,“我还将把语言和活动——那些和语言纺织成一片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若把语言视做一个大领域,有一个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边缘地带,这个边缘地带就是语言游戏”,游戏要遵守规则,“但我们当然不会忘记,游戏不是一些遵循规则进行的机械活动,游戏首先是乐趣、情趣、旨趣,这些东西比规则更重要。”[9]我们曾在上文指出,网络交际本身是一种务虚活动,交际者的身份是隐匿的,在交际时能见到的只有语言,他们用语言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交际者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又必定会受到其现实社会角色的影响。网络交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造成某种影响(如诽谤,网恋等)。网络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交融在一起的,可以把网络交际看作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看作是一种语言游戏。语言游戏需要遵守的唯一规则就是避开现实,在这个规则下,可以率性而为。重塑自己,构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从中得到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语言游戏是在哲学层面探讨语言的本质问题,从而揭示了网络交际产生的深层原因——语言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对现实世界做出的反应,互联网的出现只是为这种反应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五、余论

网络交际的盛行是人们对大众传媒瓶颈效应的反抗:一方面,人们的言论可以突破大众传播的瓶颈,另一方面,网络交际是人们摆脱异化的一种方式。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以后,人们的终极追求必然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精神追求才是人类形而上的终极目标,网络交际恰恰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这与科技的进步必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统一的。

参考文献:

[1]肖汉仕等.试论现代社会变化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5,(4):6-10.

[2]马会梅.现代社会与人的心理健康[J].教育探索,2005,(6):108-109.

[3]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30-434.

[4]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9.

[5]陈文江,黄少华.互联网与社会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9-11.

[6]佟立.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24.

[7]贝斯特和凯尔纳著,张志斌译.后现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54.

网络交际范文篇5

关键词:网络语言;优势;弊端;规范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语言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网络语言为什么倍受网民们青睐和钟爱,和规范化的语言相比,它又有哪些优势呢?首先,网络语言的出现,使沟通变得简便快捷。

请看下面一则网络对话:

“TMD,7456,今天GG、MM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886。”(他妈的,气死我了,今天哥哥、妹妹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拜拜了。)“8147,BB。我来和你聊天。”(不要生气,宝贝。我来和你聊天。)看了这则对话,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由汉字、字母和数字交杂在一起的网络词语的含义,你就会觉得上面两个句子简直不知所云。网络语言之所以另类,绝不是为了把不是网民的朋友拒之“网”外,更不是单纯地玩文字游戏,它的形成有特定的原因:即网民为了交流快捷,沟通时只能简化输入,将汉字、数字和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大量使用谐音代替,对文字、符号等随意链接,从而提高了网友间交流的速度。在你了解了“网语”的这个特点后,当你伤心时,你就可以给对方“55555……”(呜呜呜呜呜)的哭声:当你生气时,也可以来句“7456”(气死我了);当你想终止和网友的交谈时,可以以一个“886”(拜拜了)结束谈话等等。可见,网络语言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简便,几个字母或数字等符号的组合就能真实而传神地表达一个想法,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其次,网络语言富于创新,显示出强烈的个性特征。

“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电脑上,中文表达本身存在缺憾,而网语的使用会显得活泼俏皮、生动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会显得新鲜,富有创新性和个性。试看下面几种常见的网络语言的组合方式:(1)由英文字母、数字组成:〔B4〕Before的意思。

〔007〕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2)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符号:〔Zzzz……〕在睡觉的意思,几个Z连在一起,是把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时发出的声音的画法引入聊天室中。

〔?-?〕表示“人在笑”的意思;〔0-0〕表示“戴眼镜的人”,这样用符号表现出自己的表情,很形象。

(3)谐音类:

数字谐音:〔3166〕“撒优那拉”(日语),再见的意思。

〔55555~〕呜呜,表示在哭。

汉语拼音谐音:〔MM〕妹妹、〔GG〕哥哥、〔BB〕宝贝的意思。

汉字谐音:〔大虾〕即大侠,指网络高手;〔斑竹〕即版主,指聊天室、论坛的管理人员。

网民们在网上交流中,明知“大虾”非大侠,“斑竹”非版主,却非要将错就错,这充分显示出“网语”的个性特征。

再次,网络语言的表述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从网络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网迷表现出对于流行语的认同和渴求,一句“美眉”(妹妹)和一句“GG”(哥哥)带给我们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而相对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网上的生动表述无疑能够缓解压抑的情绪,如:〔55555~〕即哭的意思;〔Zzzz……〕即睡觉的意思。还有的是一些符号词语,即用键盘上的不同键组合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当你生气时,可以选出横眉竖目的脸谱发出去;当你心情愉快时,又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发出去。可以说,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增加了网络语言的生动可感性。时下年轻人都崇尚轻松无压力的工作、学习环境,他们也很善于自我排解,如果把严肃的问题用幽默的网络语言说出来,大家会心一笑,无疑会使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轻松。可见,网络的说话方式完全不同于平日里一本正经的交流,由于它增加了诙谐幽默的成分,从而使人倍感亲切。

最后,网络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委婉含蓄、极具人情味。

网络中常见的“GG、MM、DD、JJ”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这些在平时让人觉得酸酸的哥哥、妹妹,此时在网络中用“GG\"和“MM”代替,立刻就会拉近聊友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到一种类似家庭似的亲情气氛。从这个层面上说,网络简化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时代凭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极具人情味。与此同时,网络用语在表达上也非常的委婉含蓄。

比如:NB奉承你在网上很酷,NQS是MM们在网上常用的嗔怪语言,意思是你去死吧。再如当你批评网友时,PMP(拍马屁)、真e心(真恶心)以及进行网络笔战时,讥讽对方BT(变态)、WBD(王八蛋)、NND(奶奶的)等等,往往比直言委婉含蓄得多。

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产生的。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或是病句,但在网络世界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而且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使得虚拟的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如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网民们在网上交流时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对于我国数千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无疑具有着令他们难以释怀的独特魅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可以不受任何规范堂而皇之地进入现实生活,作为语言文字工作队伍中的一员,我们既要看到网络语言在现代交际生活中的优势,更要看到它在交际中的弊端。

网络交际范文篇6

关键词:网聊语言文体特征成因。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以网络为媒介的网际交流活动中。网聊是这种日益流行的网际交流活动形式之一。它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着世界各地、各行业人的参与。在网聊活动中,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和工具,活动参与者通过键盘键入文字,通过计算机屏幕收看文字,使以文字为信息载体的笔语跨时空交流。它同通常意义上的面对面聊天有所不同。Kiesleretal(1984)认为这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有两个有趣特点:1)缺少社会语境信息;2)缺少被广泛接受的使用规则。其中第一个特点使参与交际活动的人不能依赖手势、体势语、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解释文字、辅助交流。规则的缺乏则使参与网上活动的人打破了传统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许多礼仪,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在网际交流中被一致认可的规范。但作为一种实时交流活动网聊又非常接近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在实时交流中,同一时段里交流是双向的,即交流者可同时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这使得交流双方能及时收到对方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调节和修正下一步交流的方向和内容。可见,网聊活动具有口语和书面语双重特征,它模糊了人们对口语和书面语区别的传统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风格。

本文拟从两个角度对网聊语言进行文体分析: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分析。在语言描述中,我们采用文体标记系统给语言特征分类。根据Enkvist&Spenser(1964)文体标记就是突出的文体特征。在某一语境中具有文体意义的语言项目都可被认为是文体标记。这与功能文体学的突出概念一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认为突出是语言显耀的统称,是语篇的某些语言特征以某种形式凸露出来。进而,他又把突出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违反常规的突出,是否定性的;另一类是符合常规的突出,是肯定的(参见张德禄1998)。在文体学中一般把语言特征分为四个层面:音系、字位、词汇、句法/语法。在网聊中,视觉文字或标点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唯一载体,所以音系文体标记不具有文体意义。我们只分析字位、词汇、句法/语法文体标记。同时,我们还要从功能的角度对万维网键谈进行语境因素分析。这是因为语境因素是文体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语言单元或语篇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出现的语境。除更广意义上的文化语境外,语境可分为两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和情景语

境(extralinguisticcontext或contextofsituation)。语言语境指在语篇中某一具体语言单元之前或之后的语言单元,情景语境指语篇出现的情景中的相关特征,如讲话内容、参与者、讲话媒介和渠道等。因此讨论网聊语文体特征时,我们将以情景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为框架,分析和讨论网聊英语的语境因素。

一、语言的词汇特征

对网络语言词汇特征的分析主要侧重于那些对其特征形成有重要意义的词汇。通过对网络交际活动的观察,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典型的词汇文体标记。

1、缩略词使用频率高

为了节约时间和空间,及时交换信息,网络交际中使用大量的缩略词。这些缩略词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新俚语或网话(cyberspeak)。例如:

(1)大量使用已被公认的缩略词汇。如USA,cm(centimeter)、km(kilometer)、Xmas(Christmas)、SOS(Saveourshiporsoul)、F.O.C.(freeofcharge)。

(2)创造新的英语首字母词,如WWW(WorldWideWeb:万维网)、DL(=download:下载)、LOL(=Laughoutloudly:大笑)、BAK(=backatthekeyboard:回到键盘旁)等。

(3)使用英文字母仿英文常用语之谐音,如IC(=Isee:我明白了)、ICQ(Iseekyou之谐音,ICQ本是最早的网络寻呼软件名,其爱称为QQ)、C-YA(=Seeyouagain:再会)。

(4)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词。如:L8R(later)、b4(before)。

(5)使用英语词首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成词,如B2B(=BusinesstoBusiness:商家)、F2F(=facetoface:面对面)、Y2K(=Year2000:千年虫问题)、IH8U(=Ihateyou:我恨你)、K4(考试之谐音)。

(6)在连贯话语中使用数字谐音替代英语单词或汉字,如WhatcanIdo4(for)you?乐4(死)我了。别肉麻了,我都快2(吐)了。我上午发了个伊妹儿2(to)you。

2、使用副语言符号表示语调和情感

网络不能传递非语言线索(nonverbalclues),而它们在实时交流中却很必要。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中,缺少这些非语言线索不仅会使对方对文意的理解出现问题,而且纯文字也不能把交际者的行动、情感完全表达清楚。所以,在网际交流中,微笑、皱眉、怒吼、生气等生动的人类情感活动在纯文字实时信息传递中消失了。为了弥补网际交流的这种缺陷,网上键谈者利用键盘上各种符号的组合,发明了一套脸谱或表情符(emoticon),来传递感情。如O-<表示fishy(值得怀疑)、:-(表示悲哀、:-)表示微笑等等。这些符号已成为虚拟社会最独特的流行语,类似一种新生的象形文字(ideograph),脱离了所有文字的本体,超越一切语言界限的障碍而广泛流行。

3、使用语言来描述网络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和体态

除了使用脸谱生动地呈现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外,为弥补交流中非语言符号的不足,网络上还盛行另一种做法,即用语言描述一些非语言行为。例如,键入hehehe,表示我在笑。在网络键谈中,文字分为两类:一类用于纯文字交流另一类是描述键谈者非语言特征的文字。为了区别这两类文字,描述键谈者行为和反应的文字常常用一定的符号圈住,表示这是动作,最常用的是前后加星号。例如:*g*(thespeaker)

grins

*rotfl*rollingonthefloorlaughing

*hugs*huggingsomeone

laughingoutloud

4、为使语言既简洁明快又生动活泼,交际过程中还频繁使用感叹词

该类词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语言的音响效果。如aha,gosh,WOW,dear,mmm,ha-ha。

二、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

从语法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网上交流是将文字打在键盘上,再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由接受者来读,具有说和写的双重特点。因此,在电子语篇(electronicdiscourse)中,为节省各自占用的时间、突出重点,网民大都倾向于使用不完全句子、省略句子和不规则句子。如下面聊天室的一段对话:

NetizenA:hi,IamJohn.Student.Liveinca.whaturname.

NetizenB:me2.InnyLiketomakefriendwithU.

NetizenA:withpleasure.

在上述对话中,不难发现,交际双方在键入词语时都是能简则简。如,hi,me,what该大写时却用小写ca应为CA(California),ny应为NY(NewYork)Liketomakefriendwithu应为Idliketomakefriendwithu.等。这表现出网上交际明显的语言特点:不守规则,不注重语法和词法以及随意性强,大量使用省略句式,具有很明显的口语化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略句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具有交际价值,省略的句子成分要靠上下文的联系和自身经验的判断来补全。

2、从句型选择上来看,网上交际所用的句子一般以单句、短句居多,很少出现复句、长句。例如:

NetizenAl:youarealso3bottleman,howmuchcouldyoudrink?

NetizenBl:Beer,5bottles.

NetizenA2:Seaquantity!

NetizenB2:So-so,dear.Ineverdrinktoomuch.Ifearofsuddendeathwithoutbeingknownbyanyone.

NetizenA3:Justfinishedanotheressayaboutourworkunit,veryfunny,wanttoreadit?

NetizenB3:Ofcourse.Mypleasure.

以上交谈多由中、短句构成,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据统计,各类英语文体的平均单句包含17.8个词。而网上键谈聊天的句子比英语句子的平均长度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聊天以休闲话题为主,有时候甚至比较无聊,因此字数较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已经可以满足网民的交际需要,相反,一些复杂的长句输入时间过长,又不便于理解。此外,由于在网络聊天中话题转换非常快,对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不深入,不需要长句传达复杂的意思和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网络交际中频繁使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

如在催促对方回答问题时,网虫们大多喜欢连用几个甚至一大串问号。在表示赞同或欣赏对方的观点时也常连用几个感叹号。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为了制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美妙意境,有些高手常创造性地使用省略号。如女士在回答doyoumissme?时,常巧妙地打出这样的字幕:I……

三、网络语言文体特征的成因分析

对任何语篇意义的理解都依赖语篇出现的环境。在进行文体分析时,对语境的分析非常必要。因此,我们采用功能文体学的语境因素分析框架,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阐释网络交际中出现上述文体特征的根源。

1、语场

语场指发生了什么事、所发生的社会活动的性质、参与者从事的活动等。也就是说,语场描述话语的内容范围。在不同的语场中,为实现语言的不同功能,语言在词汇、语法和形式等方面都会呈现独特的特征。就网络交际而言,语言用来传递信息、阐明事理的功能成为语言的第一功能。在高速运转的信息化社会中时间就是一切,因此交流变得简约化。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必然要求语言符号形式上的简化。在输入中用英文字母代替汉字,缩略语代替了单词等。总之,速度是第一要务,只要不妨碍沟通就尽可能地简化在键盘上的操作,力争一击到位,这就是为什么连数字和标点符号都被赋予特定内涵的原因。正如陈原先生所说,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很快,语言接触引起的一个新问题,就是缩略语问题。节奏快,以至于在某些场合要采取符号(非语言的符号)来显示信息。缩略语就是把必要信息压缩(浓缩)到在接触的一瞬间就能立刻了解的程度。把必要信息转化为图形(非语言符号),是适应高速度和其他现代社会条件的需要而产生的。

此外,网络交际的语场很难被规定在某一范围之内,交流的主题经常变化。每一位网络新成员的加入,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会导致话题的转变,而且经常是几个主题同时并存。从功能上讲,人们加入网络聊天这种交互性实时交流的目的一般是交换对某一问题、事件或人物的观点和看法,然而具体到每一个人,其目的都不尽相同。对网络键谈参与者来讲,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场所,这个场所倡导言论自由,且范围可延伸至世界各地。因此,网络键谈的主题和功能都具有不确定性。

2、语旨

语旨指谁是参与者,参与者的特点、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即描述参与者个人的情况和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互联网是个开放的系统,上网的人只要遵守一定的网络礼仪,便可在网上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它对参与者个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都不作限制。此外,多数网上键谈者选择使用匿名进行交谈,有些甚至在注册时填入假信息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现实世界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意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随意的。这种开放、平等的网络交往氛围有利于使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潜能得以提升,创新精神得以发挥。所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极力使用独特、新奇的语言抒发情感、发泄不满,从取名用字到遣词造句,处处表现出漠视传统和规范的语言风格,甚至可以违背某些语言规则。因此,在网络交际中,常会出现拼写错误、缩略形式、不规范标点、不符合语法的句子,以及用以调节气氛、表达情感的符号等。这都是不正规语言才具有的特点,所以网络语言文体的正规程度比较低。

3、语式

语式指语言在情景中所起的作用,语篇的符号组织及其在情景中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将从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媒介、渠道、语言自发性和交互性五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语式。

(1)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

张德禄把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分为两类:构成型(constitutive)和辅助型(ancillary)。构成型语言组成整个交流事件,而辅助型语言只对社会活动起辅助作用。

(2)交流媒介

交流媒介指用于传递信息的图形符号(视觉媒介)或声波(听觉媒介)。媒介的不同,使语言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变体。在网络中,信息的传递通过键盘键入和从屏幕上阅读文字实现,所以它使用视频媒介,具有书面语的特征,但是,作为一种实时交流形式,信息接受和发送的同步性使交流者能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调节谈话内容。这决定了它同时具有口语交流的一些特征。所以有人称它为读起来像对话的书面语,即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语言状态。因此,网络语言带有很大程度的随便性。

(3)交流渠道

交流渠道指信息传递的语式。交流渠道的限制是指信息的传递只限于一个渠道---视觉的或听觉的。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更注重视听互动性和依存性。书籍、报刊、杂志等强调的是通过读者的视觉来感悟世界,电话、广播类强调的是听觉功能,电影、电视则可通过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传递或接受信息,但却无法形成互为依存的互动关系,而网络传播中的交流体现了视觉和听觉的依存性和互动性。首先,网络键谈中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传递,具有交流渠道的限制。所以,这种交流会借助符号、标点等字位文体标记来实现意义表达的准确和清晰。其次,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传播信息速度的要求,仅凭视觉有时对交流信息是无法顺利传递和解读的,必须依赖于听觉辅助进行解码。如网络上流行的用语F2F、CU、5460等,在解读的过程中,信息接受者必须先读出声音,借助听觉加以辨析,从而加速视觉的认知过程。

(4)自发性

在网络交际中,参与者需要及时对他人的信息作出反馈,所以没有时间设计、修改语言错误,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停顿、甚至错句和拼写错误等。同时,交际者通常会选用最常用的日常词汇来表达意思。因此,网络键谈具有自发性。这也是它接近口语交谈的地方。

(5)交互性

在网络交际中,虽然交流的对象不在眼前,但他们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网络聊天者之间需要相互合作。键谈双方要根据对方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策略。同时,键谈者会借助大写、标点和副语言符号等文体特征吸引其他键谈者的注意,提高谈话的交互性,保障交流的成功。

四、结论

本文应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网聊的文体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文体的分析是有选择的,即只选择那些具有文体代表性的方面。在衡量文体特征重要性时,我们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特征越重要,则它1)在所研究变体中出现频率越高,2)在其它变体中出现越少。基于这两个原则,我们选择了字位文体标记、句法/语法文体标记、词汇文体标记,分析了网聊的语言特征。之后,我们又结合其出现的语境,从语言使用特征方面,分析了它的语境因素。希望我们的分析能为那些正在参与或准备参与网聊的人提供一些语用指导,使他们能在交流中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较好地完成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Enkvist,N.E.&J,Spenser.LinguisticsandStyle.[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64.

[2]Kiesler,S..J,Siegel&W.M,Timothy.Socialpsychologicalaspects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J].AmericanPsychologist.1984.39/10.

[3]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董兰、王勤:《网络英语天津》[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

[5]董启明、刘玉梅: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6]钱瑗:《实用英语文体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北京:外语电化教学2003,(6)。

网络交际范文篇7

关键词:因特网语言传播规范

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网络,网络实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网络交际的过程中,由于其语境的独特性,它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网络语言符号,也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对书面语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网络语言语境的独特性

(1)虚拟性

网络语言语境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语境的虚拟性。在虚拟的语言环境里,相识的或熟不相识的人们,就某一话题,在网上展开交流。可以选择适当的聊天“场景”,在虚拟的场景中,谈一些虚拟的语题。虚拟“场景”中虚拟的话题,给了交际者一个更大的自由空间。

(2)语言传播方向的多样性

一般地来说,话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而网络语言则是对这一传播模式的解体和颠覆。一个话题一但展开,则难以分“传播中心”了,可以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可以是多个人共同交流,就好象一群朋友在闲聊一样,只是这些“闲聊”的朋友可以是互相见面(视频),但实际是天各一方。这种“闲聊”可以是点对点,面对面,多点对多点的传播。

(3)语言传播者的角色特别

在网络这个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上,语言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其角色可以互换,互为传播的主体,共同享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具有个人化和隐蔽性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的话语特点及对书面语言的影响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每一种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

汇,这些新词汇具有促进书面语言多样化的作用,从传媒学的观点来看,网络语言中言简意赅的缩略语、含蓄美妙的数字谐音、形象生动的表情符号,中英夹杂和拼音化与数字化的倾向等,都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汉语语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使用。

1、大量错别字的出现

由于大多网民采用拼音输入法,这种输入法重码多,敲键多,加之许多人的拼音水平不高,普通话又差,受地方方言的干挠,又一味追求速度或为简洁好玩,甚至故意使用错别字,如:把“我”写成“偶”,把“俊男”写成“菌男”,把“美女”写成“霉女”。

2、游戏式的网络语言,严重地污染了语义

网络语言中,网民自由地创造了许多词汇,有的成为新的词语进入交际语言(或作为专业术语使用),如“网友”、“网虫”、“黑客”、“宽带”等,更多地则无法进行正常的书面交际,如:“泥是什么东东(你是什么东西)”、“粉(很)”、“菜鸟(网上新手)”等,有的还运用借词、缩语来进行书面交际,如“FH(废话)”、“526(我饿了)”、“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等。有的将外文、字母、数字、符号混用在一起:“如9494(就是就是)”、“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3KS(谢谢)”。更有甚者歪用词义:如“可爱(可怜没人爱)”、“偶像(呕吐的对象)”、“神童(神经质儿童)”等,这种游戏式的网络语言,破坏了语言的纯洁,造成了语义的混乱。

3、淡化语法,偏离规范,造成书面语言的语法失范

语法规范,是语言规范化的重点之一,然而在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合语言的现象,造出许多不合语法的句子,成为书面交际的障碍。如:“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在家中”、“晕,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指不懂你的意思)?”、“汗,我走先!(可怕,我先走了)”。

4、网络语言中的脏话、黑话,违背了交际语言的礼貌性原则

网络交际范文篇8

关键词:网络词汇英汉关联构成构词背景

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语言在人文大环境中随历史潮流而不断变化。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的变化可分为词汇、句法、篇章等几个层面。词汇是其中发展最快的研究对象,也是遣词造句的基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网络交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以电子邮件、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为载体的网络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交际语是网民们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在网上使用的、有独特风格的习惯用语,是为了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目前基于网络文化对网络新词汇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多数是对汉语新词构词法的探讨,且缺乏中英词汇的关联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网络词汇的发展同英语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全球互联网的通用语言是英语,很多网络技术也是从国外引进中国的,英汉词汇的关联比较是比较有意义的。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网络中英汉关联词汇进行分析总结。

从英汉网络词汇的构成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缩略词

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缩略词占最重要的比重,充斥着大小聊天室、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和公告板。汉语中虽也使用缩略形式,但与英语比起来,数量很少,这是由英语是字母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拼音文字的单词缩写比表义的汉字缩写要容易得多。此外,英汉网络缩略词的缩略方法也有所不同。英语网络缩略词的大部分并非规范性的缩写,而是由网民们自行创造并为他们共同认可的缩写形式,被缩略的既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日常交际中的短语或句子,采用的方法有:截短(省略单词中的一部分),如:bout=about,bro=brother;首字母缩合(取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如:assp=assoonaspossible;WYSIWYG=Whatyouseeiswhatyouget;元音省略(将单词中的元音省略),例如:brd=bored,bn=been;词素变化(改变单词中的某个部分的拼写,使之简化),

如:bi=bye,dat=that,tnx=thanks。由于汉语不是字母文字,其缩略方法相对英语而言缺乏多样性。汉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大部分是直接借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另外,网民们还模仿英语首字母缩略构词法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缩略词,即利用拼音的声母进行缩略的词。网上汉语拼音缩略语一般是由几个音节的首字母组成。其中由双音节词缩略的比较多,例如:FB(腐败),PF(佩服),SL(色狼),SE(少恶),BT(变态),BD(笨蛋),BC(白痴),BS(鄙视),BD(笨蛋),RY(人妖),LM(流氓)等。三音节的,如PMP(拍马屁),RMB(人民币),WAN(我爱你),CBA(酷毙了)等。四音节的汉语拼音缩略形式在网上较少见,如PLMM(漂亮妹妹)。另外,在网上还有表示称谓的汉语叠音词的拼音缩略形式,如GG(哥哥),DD(弟弟),JJ(姐姐),MM(妹妹)等。这些词语的汉语叠音词是一般词语,而相对应的拼音缩略形式却是网络流行语。

2.复合词

合词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构成新词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成的新词叫做复合词。复合词在发展词汇、扩充词汇库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复合词主要有复合名词、复合动词及复合形容词。

在网络新词汇的发展中,复合名词的作用最为突出,中国网络新复合名词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语言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今网络上的“客族”不断涌现,从最初“网络黑客”的说法开始(英文hacker的音译),博客、拼客、晒客、威客、掘客这些被称作Web2.0“客文化”的产物,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满足着网民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需求。比如拼客是网友在网络上召集团购活动,达到量多省钱的目的,由此衍生的词语有:拼饭、拼车、拼卡等。晒客的晒音译自英文share,而有意思的是晒在汉语中有着在阳光下晾晒的意思,广东方言中又有“炫耀”的意思。晒客是把个人拥有物品(衣服、手机、个人设计等)的照片或私人信息(如工资单)放在网络上与网友分享,任人评说。

3.谐音词

如“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烘焙鸡”(homepage),近来最流行的莫过于“博客”(blog)了,一种属于个人用来发表、转载文章而别人又可以进入浏览、评论的网上平台。还有一类谐音词比较特殊,是对已有的音译词进行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翻译,如“太太你可好”(泰坦尼克号)、“比尔该死”(比尔·盖茨)。谐音这类流行语的谐音方式较复杂,随意性较大。在网络聊天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字符串“3ks”“B4”“4U”“F2F”等。如果是初次接触这些字符串,还真难品出其中三味。字符串“3ks”是由数字“3”的汉语读音和字母“ks”在英语单词“thanks”中的发音(不是字母读音)相加合于一个英语单词“thanks”谐音。“B4”是由“B”的字母读音(也可以看作是在单词before中的发音)和数字“4”的英文“four”的读音相加合与英语单词“before”谐音。“4U”是由数字“4”的英语读音和“U”的字母读音加合与英语介宾短语“foryou(为了你)”谐音。“F2F”中F则并不谐音,它是英语单词“face”的缩略,只有数字“2”的英语“two”的读音与英语“to”音近,“F2F”表示的是一个英语词组“facetoface(面对面)”。类似的还有3Q指thankyou,u2指youtoo(你也是),me2指metoo(我也是)等。

4.特殊语意,以词带事

英语中往往用一个词代表整个事件或整个背景,也由此创造出不少新词。比如:用“Phelpsian”来比喻优秀(美国游泳选手MichaelPhelps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8枚金牌7项世界纪录的获得者)。“Plutoid”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指定的新术语,特指冥王星和类似的不具备行星完全特性的天体。汉语网络词汇亦是如此,“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躲猫猫”,“拜春哥,不挂科”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曾经被视为无厘头、纯搞怪,只是依赖群体精神贫乏产物的网络流行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用对象从小众化变为大众化,并且有着传递资讯、体现社会情绪、反映社会不同心理状态的功能。

5.英汉语码混合

在网络语言中经常会看到两种语言在句子中或者句子间混用的现象。如“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这个你放心好了,小case(小事一桩)”;“我在计划ing”;“有意者站内PM我”;“你out啦”等。

以上所列举的网络流行语的英汉关联词汇都是为达到言语配置的最优化而进行的创造性简化。网络语言是一种现代信息载体,其构词法中首字母缩略、数字代码及语码混合等都是对传统的纸笔媒介语言书写的创新。它以键盘为输入工具,充分发挥其功能特殊性,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创造新词汇,并且避免汉语在输入方式上不及拼音文字便捷的缺陷,不再通过拼音组合或笔画分析确认所需汉字,解除了打字速度对信息传播的限制。比如要输入“顺便说一下”这个词组,用拼音输入需要击键17次,用英文输入bytheway需要击键8次,而缩略形式BTW只要3次。这样不仅缩短时间,而且简洁易写,使人印象深刻。网络语言以快速传意为首要原则,而对书写的准确、规范并不多作考虑,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各种形式的缩略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也表现出网络时代惜时如金、信息传递争分夺秒的经济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这是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也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省力原则的要求,体现在网络语言上便是其构词的简易化。

网络交际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原有的词汇系统,弥补了现有语言在网络交际中的不足。英语和汉语的网民人数占世界网民人数的绝大多数,其网络交际词语的构词特征,代表了世界网络交际语言的发展趋势。通过比较英汉网络交际词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网络交际语言的普遍特征,认识词汇结构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在网络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网络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络语言将会不断变化,汉语在与英语长期而频繁的接触中,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各个层面都会呈现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Crystal,D.LanguageandtheInterne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2]Paolillo,J.Languagevariationoninternetrelayroom:Asocialnetworkapproach[J].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2001,5(2):180-213.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网络交际范文篇9

关键词:网络词汇;英汉关联;构成;构词背景

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语言在人文大环境中随历史潮流而不断变化。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的变化可分为词汇、句法、篇章等几个层面。词汇是其中发展最快的研究对象,也是遣词造句的基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网络交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以电子邮件、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为载体的网络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交际语是网民们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在网上使用的、有独特风格的习惯用语,是为了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目前基于网络文化对网络新词汇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多数是对汉语新词构词法的探讨,且缺乏中英词汇的关联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网络词汇的发展同英语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全球互联网的通用语言是英语,很多网络技术也是从国外引进中国的,英汉词汇的关联比较是比较有意义的。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网络中英汉关联词汇进行分析总结职称论文。

从英汉网络词汇的构成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缩略词

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缩略词占最重要的比重,充斥着大小聊天室、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和公告板。汉语中虽也使用缩略形式,但与英语比起来,数量很少,这是由英语是字母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拼音文字的单词缩写比表义的汉字缩写要容易得多。此外,英汉网络缩略词的缩略方法也有所不同。英语网络缩略词的大部分并非规范性的缩写,而是由网民们自行创造并为他们共同认可的缩写形式,被缩略的既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日常交际中的短语或句子,采用的方法有:截短(省略单词中的一部分),如:bout=about,bro=brother;首字母缩合(取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如:assp=assoonaspossible;WYSIWYG=Whatyouseeiswhatyouget;元音省略(将单词中的元音省略),例如:brd=bored,bn=been;词素变化(改变单词中的某个部分的拼写,使之简化),

如:bi=bye,dat=that,tnx=thanks。由于汉语不是字母文字,其缩略方法相对英语而言缺乏多样性。汉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大部分是直接借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另外,网民们还模仿英语首字母缩略构词法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缩略词,即利用拼音的声母进行缩略的词。网上汉语拼音缩略语一般是由几个音节的首字母组成。其中由双音节词缩略的比较多,例如:FB(腐败),PF(佩服),SL(色狼),SE(少恶),BT(变态),BD(笨蛋),BC(白痴),BS(鄙视),BD(笨蛋),RY(人妖),LM(流氓)等。三音节的,如PMP(拍马屁),RMB(人民币),WAN(我爱你),CBA(酷毙了)等。四音节的汉语拼音缩略形式在网上较少见,如PLMM(漂亮妹妹)。另外,在网上还有表示称谓的汉语叠音词的拼音缩略形式,如GG(哥哥),DD(弟弟),JJ(姐姐),MM(妹妹)等。这些词语的汉语叠音词是一般词语,而相对应的拼音缩略形式却是网络流行语。

2.复合词

合词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构成新词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成的新词叫做复合词。复合词在发展词汇、扩充词汇库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复合词主要有复合名词、复合动词及复合形容词。

在网络新词汇的发展中,复合名词的作用最为突出,中国网络新复合名词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语言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今网络上的“客族”不断涌现,从最初“网络黑客”的说法开始(英文hacker的音译),博客、拼客、晒客、威客、掘客这些被称作Web2.0“客文化”的产物,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满足着网民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需求。比如拼客是网友在网络上召集团购活动,达到量多省钱的目的,由此衍生的词语有:拼饭、拼车、拼卡等。晒客的晒音译自英文share,而有意思的是晒在汉语中有着在阳光下晾晒的意思,广东方言中又有“炫耀”的意思。晒客是把个人拥有物品(衣服、手机、个人设计等)的照片或私人信息(如工资单)放在网络上与网友分享,任人评说。

3.谐音词

如“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烘焙鸡”(homepage),近来最流行的莫过于“博客”(blog)了,一种属于个人用来发表、转载文章而别人又可以进入浏览、评论的网上平台。还有一类谐音词比较特殊,是对已有的音译词进行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翻译,如“太太你可好”(泰坦尼克号)、“比尔该死”(比尔·盖茨)。谐音这类流行语的谐音方式较复杂,随意性较大。在网络聊天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字符串“3ks”“B4”“4U”“F2F”等。如果是初次接触这些字符串,还真难品出其中三味。字符串“3ks”是由数字“3”的汉语读音和字母“ks”在英语单词“thanks”中的发音(不是字母读音)相加合于一个英语单词“thanks”谐音。“B4”是由“B”的字母读音(也可以看作是在单词before中的发音)和数字“4”的英文“four”的读音相加合与英语单词“before”谐音。“4U”是由数字“4”的英语读音和“U”的字母读音加合与英语介宾短语“foryou(为了你)”谐音。“F2F”中F则并不谐音,它是英语单词“face”的缩略,只有数字“2”的英语“two”的读音与英语“to”音近,“F2F”表示的是一个英语词组“facetoface(面对面)”。类似的还有3Q指thankyou,u2指youtoo(你也是),me2指metoo(我也是)等。

4.特殊语意,以词带事

英语中往往用一个词代表整个事件或整个背景,也由此创造出不少新词。比如:用“Phelpsian”来比喻优秀(美国游泳选手MichaelPhelps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8枚金牌7项世界纪录的获得者)。“Plutoid”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指定的新术语,特指冥王星和类似的不具备行星完全特性的天体。汉语网络词汇亦是如此,“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躲猫猫”,“拜春哥,不挂科”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曾经被视为无厘头、纯搞怪,只是依赖群体精神贫乏产物的网络流行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用对象从小众化变为大众化,并且有着传递资讯、体现社会情绪、反映社会不同心理状态的功能。

5.英汉语码混合

在网络语言中经常会看到两种语言在句子中或者句子间混用的现象。如“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这个你放心好了,小case(小事一桩)”;“我在计划ing”;“有意者站内PM我”;“你out啦”等。

以上所列举的网络流行语的英汉关联词汇都是为达到言语配置的最优化而进行的创造性简化。网络语言是一种现代信息载体,其构词法中首字母缩略、数字代码及语码混合等都是对传统的纸笔媒介语言书写的创新。它以键盘为输入工具,充分发挥其功能特殊性,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创造新词汇,并且避免汉语在输入方式上不及拼音文字便捷的缺陷,不再通过拼音组合或笔画分析确认所需汉字,解除了打字速度对信息传播的限制。比如要输入“顺便说一下”这个词组,用拼音输入需要击键17次,用英文输入bytheway需要击键8次,而缩略形式BTW只要3次。这样不仅缩短时间,而且简洁易写,使人印象深刻。网络语言以快速传意为首要原则,而对书写的准确、规范并不多作考虑,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各种形式的缩略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也表现出网络时代惜时如金、信息传递争分夺秒的经济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这是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也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省力原则的要求,体现在网络语言上便是其构词的简易化。

网络交际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原有的词汇系统,弥补了现有语言在网络交际中的不足。英语和汉语的网民人数占世界网民人数的绝大多数,其网络交际词语的构词特征,代表了世界网络交际语言的发展趋势。通过比较英汉网络交际词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网络交际语言的普遍特征,认识词汇结构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在网络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网络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络语言将会不断变化,汉语在与英语长期而频繁的接触中,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各个层面都会呈现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Crystal,D.LanguageandtheInterne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2]Paolillo,J.Languagevariationoninternetrelayroom:Asocialnetworkapproach[J].JournalofSociolinguistics,2001,5(2):180-213.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网络交际范文篇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般比较弱,口语交际的形式比较单一。创设教学情境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课件媒体的设计运用,十分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口语交际《我们来讨论》:四幅图分别画了小朋友在马路上没有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说一说,上面图中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老师将四幅图的内容以动画形式出现,化静为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画,那些活泼的画面更加能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他们越感兴趣的内容,也就更愿意说;化无声为有声,给画面配上了合适的声音,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小学生随着动态画面身临其境,注意力随即被调动起来,思维也拓展了开来,纷纷举手谈自己的看法。多媒体似神奇的魔术师,使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饱满,兴致盎然,整堂课气氛活跃,达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二、网络查阅,丰富话源

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与口语交际材料有关的信息资源。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网络,提供学生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可以尽情发挥。例如在进行《介绍世界名城》的口语交际时,有位老师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世界名城,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于是同学们一下子就忙开了:有的打开老师提供的网页,有的打开校园网的电子图书馆,还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在网络上漫游了一圈后,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世界名城的各种资料,而且还将自己知道的内容也写入了文档。这样当老师点名学生起来介绍时,学生个个介绍得有条有理,生动引人。由此可见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增加了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学生喜说、愿说,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三、再现情景,发挥想象

运用多媒体再现情景,通过正确的诱导,激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降低“说话”难度,作出合理的想象,说出有丰富的语言。例如请学生来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播放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