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财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0:53:21

网络财产

网络财产范文篇1

第一、虚拟财产的概念、特征及其财产属性

(一)、虚拟财产的概念及特征

网络“虚拟财产”又称为“网财”,一般是指网民、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账号(ID)及积累的“货币”、“装备”、“宠物”等“财产”。

网络虚拟空间里含有多种虚拟财产,个人认为主要包括:1、游戏账号(包括在游戏中的虚拟人物的等级、职业、性别等属性)2、虚拟金币(在某款游戏中所使用的货币)3、虚拟装备(武器、装甲、药剂等)4、虚拟动植物。

(二)、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纠纷的不断出现,网络虚拟财产已经不在完全“虚拟”,侵犯虚拟财产已经突破虚拟空间而向现实空间过渡。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虚拟财产不只是虚拟的或者独立存在于虚拟社会中的,而是逐渐与现实社会的真实财产建立了对应或者换算关系。因此,虚拟财产已经具备了现实社会中真实财产的价值。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是在保护的方式以及手段方面做出不同的规定而已。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无形性(客观性),虚拟财产在本质上只是一组保存在服务器上的数字信息,台湾的相关立法称作“电磁记录”,其以电磁记录形式存储于游戏服务器上。

2、可转让性,虚拟财产既可以通过买卖的方式在玩家和游戏服务商之间转让也可以通过离线交易的方式在玩家间转让,现实中也存在很多网站进行这种交易活动>3、有价值性,网络虚拟财产也是有价值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4、时限性,网络虚拟财产只存在于游戏运营阶段,游戏一旦停止运营,虚拟财产也会随之消失,因而具有明显的时限性。

5、依附性,虚拟财产基于特定的虚拟社区空间而存在,基于特定的网络游戏而存在。

虚拟财产的交易,直接表现出了虚拟财产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我们应该承认虚拟财产的价值并予以保护。

我们可以看出财产的核心在于其价值属性,同时我们主张虚拟财产又是具有价值的,因而虚拟财产也具有财产属性。财产之所以具有财产属性是由于:

⑴虚拟财产是有价值的,虚拟装备、有一定级别的帐号以及其它虚拟财产在网络世界中是具有价值的,能够满足虚拟人物在虚拟空间的发展,同时获得这些财产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劳动的(一般是通过做任务打怪取得或从服务商处购买)。⑵虚拟财产是可以进行交易的,法律并未禁止虚拟财产的买卖,现实生活中进行网络财产交易非常普遍,各大网站也都有专门的栏目进行网上交易。

第二、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的现状及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一)、我国虚拟财产的现状

自2003年李宏晨诉北极冰一案后,网络盗窃活动更加猖獗。四川一名青年男子利用高科技软件在网络上盗窃了100多个《传奇》游戏的ID号,并把号上的虚拟装备挂在网上进行现金交易,被众网友当场抓获并送到成都黄瓦街派出所,警官只对该男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而因找不到使用法律,只能不了了之。武汉3名男子在网上卖“兵器”,收到对方“寄”来的游戏币3000元“钱”,不料还未下网,“钱”已被盗。他们怀疑是被接替其上网的两名男子所窃取,要求对方还“钱”,遭到拒绝后遂报警。

我的朋友小邓玩网络游戏《传奇世界》已经3年了,在几个月前他的法师升到了47级。但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的装备和几百“元宝”(元宝是《传奇世界》中的官方交易货币,一元宝=一元人民币。是从服务商那里买来的)被盗了。小邓找游戏运营商要求追查,但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不能帮你查询,清保护好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小邓原打算到公安机关去报案,可因为虚拟物品没有相关的法律保护,所以只能就这样不了了之。现在游戏中的装备或ID被盗可谓到了猖獗的地步,众多游戏玩家特别是骨灰级玩家差不多都有被盗号的经历,而最终也只能是苦水往肚子里咽。而我国现在的法律,如《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均未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予以明确规定。

在我国,网络上的虚拟财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究其原因在于现行法律包括《宪法》和《民法通则》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并没有对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作出明确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网民对虚拟财产的权利也不属于现有的消费者权利中的任何一项,因此出现了很多玩家在丢失财物后投诉无门的现象。因而为了保护网络游戏者的合法利益,促进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认定、制定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性法律法规等关键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自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第一案”――李宏晨诉北极冰案以后,因网络游戏纠纷引起的诉讼不断。但是我国法律,甚至各国法律的规定都相对滞后,不论学理界还是实体法律,都在网络游戏财产方面显露出巨大空白。网络游戏财产问题,亟待讨论;关于保护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急需制定。2003年12月25日,一份《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建议书》,连同19名律师的联合署名,通过邮政特快专递从成都寄往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该《建议书》建议制定一部《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条例》。据悉,法律界人士联名上书呼吁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这在全国还是首例。《建议书》中认为,网络游戏目前在中国的年收入已达到10亿元人民币,已经形成了一项庞大的产业,拥有数千万的消费者。同时,网络虚拟财产本身附着了价值,已经具备了一般商品的属性,“理应立法进行保护”。

随着网络和网络游戏的普及,包括虚拟财产在内,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一些现象,应该尽快由立法机关制订相应的法规加以规范和保护。为维护网络秩序,网络游戏的经营者也应当自觉规范行为,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这种权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

虽然此前曾有过玩家因虚拟财产丢失起诉运营商并最终获赔的案例,同时还有法院“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令虚拟财产具有了无形财产的价值,可以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的司法解释,但我国的现行法律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而这种状态势必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以上法律条文可以看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内,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无论是在民事领域还是在刑事领域,都受到了法律的保护。2004年《宪法》经过修改后,更是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明确的列入宪法,体现了我国对公民私权的日益尊重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治精神。那么,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用户的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利,是否可以将其纳入到我国法律体概念的外延,系内的财产决定了司法部门是否可以直接适用我国的法律来保护网络游戏者的网增多,同时,因网络游戏纠纷而导致的恶性案件不断“命丧网吧”的事件不断,因而本人呼吁为了我国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加快进行相关的虚拟财产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不尽快立法可能会导致我国网络游戏行业的彻底崩溃。

第三、对我国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思考

(一)、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问题

网络虚拟财产只存在于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其价值也只对特定的游戏中的特定玩家而有意义,因而在确定其价值上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目前来说虚拟财产的价格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确定:一是游戏开发商在出售虚拟财产时的自定价格,二是玩家之间私下的交易价格。但是,将这两种价格作为判断虚拟财产价值的标准都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游戏开发商作为企业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主要考虑的是销售量,因此其所制定的价格并不能作为虚拟财产价值的确立标准。其次,玩家就虚拟财产进行的私下交易易受感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无序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玩家之间所进行的私下交易是自发产生的,没有相关有权部门的价格监督和指导,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所以作为标准也是有问题的。

对于虚拟财产价值的认定笔者建议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由我国信息产业部牵头,组成一个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游戏开发商、游戏高手等共同参与的机构,制定一套虚拟财产的认定和评估体系。

2、通过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虚拟财产的价值,虚拟财产的取得必须是玩家经过一定的劳动而取得的,网络虚拟财产中凝结着人类的劳动,通过游戏高手以及运行商的合作共同计算出虚拟财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

3、根据玩家的投入成本计算出具体虚拟财产的价值,其中玩家必须出示合法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明。

4、由于大多数的虚拟财物并不直接体现现实价值,具体到不同游戏中的虚拟财物的价值,应当跟游戏本身的性质、运营状况、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密切相关的,因此需要综合各项因素对虚拟财物的价值进行各案分析后确定。”笔者认为,应当将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评估,交由独立于服务商与用户自发市场外的专业机构来进行,这样才能给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有一个公正而准确的认定。

(二)、关于虚拟财产主体的划分与确认问题

但这些网络“虚拟财产”算不算私人财产?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权受不受法律保护?一种观点认为,“虚拟财产”是玩家在游戏中取得的,其取得方式与状态由游戏的规则所确定,属于游戏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其所有权属于运营商,而玩家只享有使用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虚拟财产”是玩家通过自身努力所取得,而经营商只是存储这些数据,所以这些“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是属于玩家的。

本人同意后一观点,“虚拟财产”虽然产生于特定游戏运营商的服务器,并且通常只能存储在该特定服务器上,但是“虚拟财产”的产生和变化并不由运营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运营商服务时特定行为的结果,具体虚拟角色和财物的种类和数量则是完全取决于玩家自身的活动。运营商只是提供游戏时段的服务及相应的保管工作。因此,“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应当归属于玩家,而不属于运营商,运营商只是在服务器上保存这些数据,并没有对其任意修改的权利。

(三)、“虚拟财产”违法行为的认定问题

我们以工具意义看待网络世界时,它仍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技术手段之一,如在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社会经济活动中网络联系的地位与作用。在我们以本体意义看待网络世界时,它却用独立的信息处理和记忆方式,构筑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区别的虚拟世界,如在网络游戏中形成的社会环境。这样在我们的感知范畴就形成了两种社会关系体系:一是现实世界的现实社会关系体系,二是虚拟世界的虚拟社会关系体系。现实的法律只能调整现实的社会关系,现实的法律不能调整虚拟的社会关系,如网上婚姻及因此形成的共同虚拟财产关系。但是,虚拟世界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而存在,虚拟世界需要现实世界的物质和能量的支持才能存续,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必要而频繁的信息交流。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发生的关系属于社会关系时,它应当属于现实世界的社会关系,如玩家网络游戏中用现实货币购买游戏装备。至此,我们可以给法律是否保护虚拟财产设定一个最为基本的界面限制:只有虚拟财产与现实的社会关系发生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时,才能进入现实法律调整的范畴。

在审理与虚拟财产有关的案件时,要避免把虚拟世界的内部事务纳入判决的范畴。所谓虚拟世界的内部事务大概有这样一些要件:主体是虚拟世界中特定的,如玩家自己的ID;主体是以虚拟世界的身份活动的;活动的范围限于虚拟世界,不论其是否遵守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虚拟世界活动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非法律意义的,如玩家自己为参与网络游戏而付出的能量与信息。如果一个玩家以虚拟世界的身份侵害一个玩家的虚拟财产,不管其行为是否符合该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均应当视为该虚拟世界的内部事务,现实的法律不应当理会;如果运用一个虚拟身份侵害现实财产,如盗取他人网上银行的账号并窃取其资金,则属于现实世界的事务,应当属于现实的法律调整的范畴;如果以一个现实世界的身份侵害他人的虚拟财产,如运营商随意删除玩家的虚拟财产,也应属于现实世界的事务,可以运用现实的法律对这种行为进行制裁。

(四)、立法对策考虑

尽管目前立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无论是在技术层面上,还是在可行性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广大网民的虚拟财产权和相关权益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应从维护网民的合法财产权入手,建立起保护网民虚拟财产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对网上购物应建立“追踪机制”,完善网上追踪系统,这样出现“虚拟财产”失窃事件后,可以及时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做到有责任可查。目前最简易可行的方法是利用现已比较成熟的银行支付系统,由网络运营商与银行联手,所有支付行为均通过银行,实行银行实名汇款制,保证玩家的真实存在性,从而保障游戏玩家对于“虚拟财产”拥有的合法权益。制定网络游戏服务法,明确服务商的权利与义务。服务商安排专人在网络游戏中充当网络警察。控制网络游戏的外挂等。删除玩家的非法复制物品时,要保障善意第三方的权益。让服务商利用技术手段在游戏中发挥上帝之手的作用。

网络财产范文篇2

一、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意义

网络虚拟财产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很多网民在丢失网络虚拟财产后往往投诉无门,并且出现了因网络虚拟财产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恶性案件。因此,为了保护网络游戏者的合法利益,促进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制定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性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但我国的现行法律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上述法条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在民事领域和刑事领域都受到了法律的保护。2004年《宪法》经过修改后,更是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明确的列入宪法,体现了我国对公民私权的日益尊重。那么,作为一种特殊财产权利的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可以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决定了司法部门是否可以直接适用我国的法律来保护网络游戏者的网络虚拟财产。因此,加快制定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立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及特征

1、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主要包括:

(1)游戏账号等级

(2)虚拟动植物

(3)虚拟ID账号及角色属性等

(4)虚拟金币

(5)虚拟装备(武器、装甲、药剂等)

2、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虚拟财产既可以通过买卖的方式在玩家和游戏服务商之间转让也可以通过离线交易的方式在玩家间转让。二是虚拟财产本质上是保存在服务器上的数字信息,以电磁记录形式存储于游戏服务器上。三是网络虚拟财产也是有价值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四是网络虚拟财产只存在于游戏运营阶段,游戏一旦停止运营,虚拟财产也会随之消失,因而具有明显的时限性。五是虚拟财产基于特定的虚拟社区空间而存在,基于特定的网络游戏而存在。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及表现形式

1、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的原因:首先,虚拟财产是有价值的,虚拟装备、有一定级别的帐号以及其它虚拟财产在网络世界中是具有价值的,能够满足虚拟人物在虚拟空间的发展,同时获得这些财产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劳动的。其次,虚拟财产是可以进行交易的,法律并未禁止虚拟财产的买卖,现实生活中进行网络财产交易非常普遍。

2、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表现形式。

(1)因虚拟物品交易中欺诈行为引起玩家之间的纠纷。

(2)因使用外挂账号被封引起玩家与游戏运行商的虚拟财产纠纷。

(3)因游戏数据丢失损害到虚拟财产而引起的纠纷。

(4)因虚拟财产被盗引发的玩家与盗窃者之间、玩家与运营商之间的纠纷。

(5)因运营商停止运营引发的虚拟财产方面的纠纷。

四、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问题

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只对特定的游戏玩家有意义,因此确定其价值有很大难度。目前来说虚拟财产的价格主要通过游戏开发商自定价格和玩家私下交易价格两种方式确定,但都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游戏开发商制定价格时主要考虑销售量,二是玩家之间的私下交易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所以将两者作为评估标准都不合适。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成立虚拟财产评估机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游戏开发商、游戏高手等共同组成,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评估。

2、评估时考虑玩家的投入成本及游戏本身的性质、运营状况、运营商的运营成本,综合各项因素对虚拟财物的价值评估。

3、虚拟财产是由玩家经过一定的劳动而取得的,因此由游戏高手及运行商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比较妥当。

五、网络虚拟财产的主体确认问题

网络虚拟财产的主体是谁的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网络虚拟财产往往是玩家通过自身努力或直接从游戏运营商手中购买所取得,而经营商只是存储这些数据,因此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是玩家。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本身是由游戏开发商开发和设计出来的,游戏软件和程序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因此所有权属于运营商,而玩家只享有使用权。

本文认为,虚拟财物虽然只能存储在游戏运营商的特定服务器上,但虚拟财物的产生和变化不受运营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运营商服务时通过自身行为努力的结果,并且玩家通过自身活动可以决定虚拟财产的种类和数量,而运营商只是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虚拟财物的所有权应当是玩家的。同时,虽然游戏开发者对网络游戏拥有知识产权,但游戏投入运营后,玩家可以通过参与游戏获得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所有权。这时,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而运营商只是在服务器上保存这些数据,没有对数据进行任意修改的权利。

六、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

网络财产范文篇3

一、网络财产的概念及其财产属性

笔者认为,使用“网络财产”这个概念本身就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歧义,阻碍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顺利进行。“网络财产”概念的提出是以虚拟物品为基础的,而所谓的虚拟物品是指通过网络游戏客户端技术,展现在游戏玩家面前的动态的数据组合。所以,虚拟物品实质是一组数据的组合。但是,这种数据的组合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如可以满足玩家对归属和爱的需要,满足玩家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且实际上,人们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控制这些电磁数据,即虚拟物品,如可以对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对于网络财产的定义,理论界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所谓网络财产是指特定人有权对一切存在于特定网络虚拟空间内的、具备现实交易价值的专属性的数据资料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那么网络财产是否属于财产的范畴?要判断这个问题,需从精确“财产”这一基本概念入手。因为“没有概念,我们便无法将我们对法律的思考转变成语言,也无法以一种易懂明了的方式将这些思考传达给他人。”①通过分析不同法系对财产的表述,我们对财产作如下定义:所谓财产,是指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具有稀缺性和控制支配可能的客观物。这里所谓的客观物不仅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还包括在此之上形成的权利关系。财产不单是某种物质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权利的表述。根据这一定义,财产具有以下属性:客观性、有用性、稀缺性和可控性。网络财产同时具有上述四个性质。首先,网络财产名为虚拟,却拟而不虚,而是一种本质上为电磁数据记录的客观物质存在,是在虚拟物品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中的。其次,虚拟商品作为玩家进行网络游戏的必备物品,能够满足不同玩家对归属和爱的需要,满足玩家被尊重的感觉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具有主观有用性的。

当不同的虚拟物品在玩家与玩家之间以及玩家与游戏供应商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交易时,虚拟物品的交换价值得到体现,其实质是虚拟物品上的权利关系发生了改变,即网络财产的有用性———客观有用性———得到了实现。再次,作为网络财产客观物质基础的虚拟物品并不都具有财产意义,只有在经过稀缺性测试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网络财产。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网络游戏的开发制作需要透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游戏开发商在研发过程中加入了只能拥有虚拟物品才能进入游戏的程序,这样,虚拟物品就成为游戏开发商持有的一种稀缺资源;另一方面,玩家对网络游戏的心里需求越来越高,势必造成对现有的虚拟商品的争夺,这无疑更加彰显了虚拟物品的稀缺性。而这当中真正反应出的是对网络财产———虚拟物品使用权的不断争夺,客观上体现了网络财产的稀缺性。最后,网络财产的可控性即虚拟物品的所有权的行使主要是通过帐号来实现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帐号来取到、占有、使用和处分其帐号上的虚拟物品,从而实现其权利,这在客观上体现了网络财产的可控性,即通过帐号来实现这种控制的可能性。综上所述,网络财产具备了一般财产的所有基本属性,与现实社会也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是现实世界财产法律关系的延伸。因此,现实世界的法律,应当关注和适用于网络空间之中,而且能够适用于网络空间之中。

二、网络财产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网络财产作为网络空间中虚拟社会的产物,产生于网络空间却已蔓延到真实社会层面,不仅在整个现实社会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且俨然将成为一类全新的财产,从而对传统的刑法理论形成实际的打击。

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与风靡,随之而伴生的涉及游戏内存在的网络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对于侵犯网络空间中的网络财产的行为,如盗窃、诈骗网络游戏中使用的虚拟“货币”、“物品”、“武器”应当如何处理,属于各国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的真空地带,而这类案件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侵犯网络财产的网络游戏违法犯罪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境外,都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引发不安定因素的违法犯罪类型,并已经收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我国,刑法的功能和任务在于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所调整和打击的行为,从根本上讲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当盗窃、抢劫网络财产等危害行为发生后,被害人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受到了相应的损害,甚至是很严重的损害。这些侵权行为不仅扰乱了受害人的心理秩序,也扰乱了社会的社会秩序,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②

其中一些行为如果不加以刑事处罚,将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对各类严重危害社会的侵犯网络财产的行为定罪量刑、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相关法律的缺失,尤其是作为其他部门法最后保障法的刑法在此处的缺失,一方面使游戏玩家在受到侵害后求告无门,司法机关对屡屡发生的网络财产案件无法有效地组织反击;另一方面也使得违法犯罪分子更加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实施侵犯玩家网络财产的行为。正因为如此,刑法介入网络财产的保护,这既是游戏玩家的客观需要,也是客观现实与法律精神,尤其是刑法本身机能与任务的共同要求。③

三、网络财产刑法保护的可能性

有学者主张在刑法中保护网络财产的安全有违反罪行法定原则和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嫌疑,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理由如下:

(一)运用刑法打击侵害网络财产的行为并不违反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

《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公私财物”和《刑法》第91条、第92条的规定,并没有对“财物”进行具体的限制,而且第92条第4项有“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的弹性规定,如果像部分学者所主张的那样,只要是刑法中没有具体列举的财产类型都不属于刑法的保护范围,那该条中规定的“其他财产”又有何意义呢?因此,笔者认为,将网络财产理解为刑法规定的“公私财物”和“其他财产”并不违反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

(二)将侵犯网络财产的行为认定为犯罪并不违反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理论上,有学者反对将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认定为犯罪的另外一个理由就在于,在现阶段条件并未成熟的情况下,将侵犯网络财产的行为认定为犯罪,如果用之不当,则国家和个人两受其害,有违刑法的谦抑性理论。④对此笔者存在着不同看法。刑法的谦抑性,根据日本学者平野龙一的观点,是指“只有在其他社会手段不充分时或者其他社会统治手段(如私刑)过于强烈,有代之以刑罚的必要时,才可以动用刑法。”⑤换句话说,刑法的谦抑性是指,即使行为人的行为侵害或威胁了他人的生活利益,也不需要必须直接动用刑法,可能的话,采取其他社会统治手段才是理想的,或者只有在其他社会统治手段不充分时,才可以动用刑法。在目前我国的网络财产保护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其他的法律法规能够为解决网络财产的保护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也正是因为法律的无力,而导致了很多被害玩家采用过激的私立救济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引起了更多的纠纷,这就迫切需要刑法的及时介入,利用其威慑性来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将侵犯网络财产的行为认定为犯罪并不违反刑法的谦抑性理论。

网络财产范文篇4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网络平台运营商;网络用户

1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解读

网络虚拟财产是现代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衍生物,因其兴起时间不长,各方尚未对其概念达成共识。目前,关于其定义有两种较为主流的观点:一是广义理解说,指存在于网络空间环境中能够为人所拥有、支配且具有一定价值的网络虚拟物和其他财产权利均可视为网络虚拟财产,如网络用户的各类账户信息、网络游戏中的角色、货币等[1];二是狭义理解说,指能存在于网络游戏中玩家通过投入一定成本可获得并且能在游戏中使用的虚拟财产,仅包括游戏账号、角色、货币、装备等。可见,广义理解说与狭义理解说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将网络虚拟财产限定在网络游戏中,在互联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狭义网络虚拟财产概念仅着眼于网络游戏,忽视对其之外的大量具有经济价值权益的保护,具有较大局限性;广义理解说因其灵活性、包容性更符合时展吁求。

2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2.1知识产权说。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创造性、无形性、可复制性及时空限制性,是一种智力型的劳动成果[2]。但是持知识产权说的内部也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网络平台运营商原始取得网络虚拟财产的版权,网络用户经著作权人同意后仅具有使用权,换言之,网络虚拟财产属于网络平台运营商的智力成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用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至网络虚拟财产,网络财产的价值增涨与网络用户的智力投入息息相关,是故,网络虚拟财产是网络用户的智力成果。但这学说也具有明显缺陷,首先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范围规定采取列举模式,网络虚拟财产并未纳入其中;其次,网络用户在网络平台中创造的各种成果离不开网络平台运营商开发时期的初始设定而凭空产生。2.2债权说。网络用户与网络平台运营商之间属于服务合同关系,网络虚拟财产实质上是债权性权益。网络用户基于服务合同享受网络平台运营商提供各类服务的同时,需向网络平台运营商支付相应的对价[3]。网络平台运营商依照服务合同提供服务是网络用户获取、使用网络虚拟财产的前提。这一特殊的权利行使方式使得网络虚拟财产打上债权属性的烙印,难以上升到物权的高度[4]。但该观点将网络虚拟财产简单归入债权客体,明显与我国民法基本理论相悖,混淆了法律关系客体与客体所指向的对象。网络用户与网络平台运营商之间的服务合同关系可以视为法律关系客体,在网络服务合同成立时债权的客体是网络用户根据服务合同,请求网络平台运营商为或不为该用户的一定行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这一行为本身,而非网络虚拟财产(仅是行为指向的对象)。2.3物权说。网络虚拟财产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特殊形式的“物”,可适用于物权的相关规定。一方面,网络虚拟财产兼具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网络用户可依据个人意志使用、收益甚至处分,这些特征与物权特征高度贴合;另一方面,网络虚拟财产具有支配性、排他性、独立的经济性及管理的可能性,这些与物权的特征极其相似。可见,网络虚拟财产符合法律对“物”的定性,因此将其纳入物权框架下予以规制更为合理。在中国当前的立法背景下,这一学说有其合理之处。其一,《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章规定,若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有特殊规定,从其规定,表明立法者更倾向于将网络虚拟财产视为民事权利客体。其二,法律具有滞后性,网络时代的发展、多元事物的出现要求法律对物的概念应有新的认识,物权范围的设定应符合公众保护自身的权益的吁求。2.4新型财产权说。网络虚拟财产在其生成时具有物权属性,但当其投入使用时便具备了债权属性,因此应将其视为一种新型财产权利。该学说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分段式理论模式:网络平台运营商对其经营的平台本身拥有所有权;网络用户基于双方签订的协议书产生债权,其通过劳动投入可使得自身账户内的网络虚拟财产增值。不难看出,网络用户对其账户内虚拟财产的原始部分是一种具有近似于用益物权的物权属性的特征,而对虚拟财产投入使用后的增值部分则是基于债权协议产生的。该学说虽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分析思路,但在实践操作中针对网络虚拟财产引发的纠纷,易陷入采取何种方式予以保护的两难境地。此外,新型财产权利尚未纳入中国现行民事立法体系内,若想通过此种方式寻求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路径,无法避免突破传统民法二元体系,牵一发动全身[5]。

3网络虚拟财产民法保护的困境

2017年通过的《民法总则》第127条首次涉及了网络虚拟财产的内容,这一条迈出了中国网络虚拟财产民法保护的一大步。但是该条对网络虚拟财产仅作了原则性、统领性的规定,若想通过该条实现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难免力不从心[6]。此外,《民法总则》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持回避态度,这致使在司法实践中聚讼不已。3.1诉讼主体难以确定。网络空间环境具有虚拟性,这一特性使得确认网络用户在注册时的个人信息真实性变得扑朔迷离。个别网络平台为吸引流量将注册个人账户的门槛设置地极低,网络用户在注册时填写的个人信息甚至可以不加验证直接修改,相较于线下注册账户网络用户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用户只需线上意思表示一致即可达成交易,验证双方个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并非必要程序,这一交易方式具有保护网络用户个人身份信息的作用,但也致使实践中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解决难上加难。可见,网络用户的非实名注册和个人信息修改的随意性使得难以确认司法诉讼中所认可的诉讼主体的真实信息。在网络虚拟财产引发纠纷时,试图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的一方难以确定适格的当事人主体,这使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方式陷入困境。可以说,诉讼主体的确定是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首要问题!3.2取证与认证存在困难。众所周知,举证和认证是诉讼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诉讼主体各方的利益。在民事诉讼中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这一原则在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中存在一些适用的困境。其一,网络用户相较网络平台处于举证的弱势地位。网络平台由网络平台运营商经营,且网络平台往往处于持续更新的状态,网络用户若想固定特定证据往往需要网络平台运营商的配合,而纠纷发展至诉讼阶段,当事人各方均想争取有利证据,在此种情况下网络平台运营商相较网络用户而言占据更多主动权。其二,当前中国对电子数据种类证据采取严格的态度,仅通过公证的电子数据才具有证据效力,而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件的证据具有即时性,可见这一证据规则与“即时性”存在天然冲突。在实践中,准备公证阶段极有可能出现证据已灭失的情形。是故,在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中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会造成网络用户的弱势地位被放大,其并非一个好的解决方案。3.3价值确定标准尚未统一。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认定一方面影响原告诉求的标的额,另一方面直接关系到审判人员裁判支持当事人诉求的标的额。在实践中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认定仍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其也成为网络虚拟财产诉讼中当事人据理力争的关键点。当前,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确定有三种较为常用的方式。一是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由网络平台运营商直接定价,如王者荣耀游戏中10点券价值1元人民币。这种方式直接将网络虚拟财产与法定货币挂钩,是一种较为容易确定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方式。二是网络虚拟财产自身无价值,网络用户通过投入“劳动时间”而获取。三是网络虚拟财产可在不同用户之间流转交易,一方以现实价值从另一方获取该财产。后两种方式下网络用户具体付出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且不同网络用户之间交易的价格具有随机性,在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3.4物权变更模式存在争议。物权是一种绝对权利,其变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发生法律效力,并且该条件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意思自治。当前,我国法律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有两种,一是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二是不动产变动模式,这两种模式规定了不同的物权变动条件。网络虚拟财产采取何种物权变动模式在实践中仍富有争议,有的观点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可自由交易、移动,应属于动产物权项下,适用交付的物权变动条件;有的观点主张,网络虚拟财产本质上是储存在网络运营商服务器中的数据代码,具有不动产的属性,因此应将其划为不动产项下,适用登记的物权变动条件。物权变动模式,直接决定物权的归属,因此适用何种物权变动模式,已成为实践中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争议点之一!

4网络虚拟财产民法保护措施的完善

4.1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诉讼主体。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一般发生在网络用户与网络平台运营商之间或是网络用户与网络用户之间,前者确定适格的、明确的被告较为简单,在实践中以网络平台运营商为被告居多;后者常因难以获取对方准确的、完整的个人信息而使得启动诉讼程序成为一个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是全面实行网络账户注册实名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涉及网络纠纷的出现表明传统的、简单的注册信息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在网络用户注册个人账户时通过信息技术平台验证其填写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已刻不容缓[7]。当前,虽然多数网络平台运营商要求网络用户实名注册,但因其缺乏信息验证平台使得这一要求形同虚设。此外,网络用户通常出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的担忧对实名制抱有戒备之心,因此建立个人信息保密系统以保护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便尤为重要。网络平台运营商采取半开放式的账号管理模式也有助于诉讼主体的明确,针对未实名制认证的用户,适当限制其交易权利并提示其进行实名认证。由此看出,网络信息技术的助力可以使得网络虚拟财产纠纷诉讼主体的确定不再是难事。4.2完善证据保全与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如前所述,网络用户与网络平台运营商之间的地位差异使得双方在获取电子数据时具有极大的不对称性。电子数据证据具有易流失、不稳定、易篡改的特性,网络平台运营商在获取保存此类证据方面具有优势地位。当网络用户之间发生权利纠纷时,因不涉及网络平台运营商的权益,该运营商往往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当网络用户与网络平台运营商之间发生纠纷时,网络平台运营商对储存在其终端服务器中的信息拥有绝对控制权,这致使网络用户举证不能。针对这一困境,可通过建立“镜像系统”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管理,该镜像系统交由网络平台运营商和网络用户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管理和维护。网络用户也可提交相关证据由第三方储存,同时亦可与第三方机构形成线上交互,对其工作提出建议。一旦发生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第三方中立机构固定的证据可调取后上交法院作为裁判依据。传统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难以实现民法公平正义原则的要求,因此完善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尤为重要。首先,网络用户应对其与网络平台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及自身所受损害提供初步证明;其次,鉴于电子数据类证据的特性,涉及其认定的部分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网络平台运营商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最后,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中涉及的一般证据认定,可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认定规则。4.3统一网络虚拟财产价值认定标准。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确定事关诉讼主体各方的利益,因此统一网络虚拟财产价值认定标准是法官在审判中裁量的基础。在制定统一的价值认定标准时,可遵循以下思路:首先将网络虚拟财产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参考交易的网络虚拟财产,一类是不可参考交易的网络虚拟财产;针对前者可将网络用户取得该虚拟财产时支付的对价作为衡量标准,若网络用户无法证明其支付对价多少,应以发生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是网络平台交易该类虚拟财产的均价为价值确定标准;针对缺乏参考标准的后者,可寻求法定的评估机构综合网络用户对该虚拟财产的投入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进行价值评定[8]。这一思路不仅统一了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确定的标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不同种类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确定的灵活性,在网络虚拟财产日新月异的今天,司法实践中这一思路可有效化解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确定标准不一的困境。4.4明晰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变更模式。鉴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特殊性,适用何种物权变动模式,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结合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视情况确定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是一条更为适宜的路径。可将网络虚拟财产划分为虚拟动产和虚拟不动产,针对具有动产属性的网络虚拟财产(如游戏账号、装备),以交付作为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更为适宜,对于某些特定领域具有不动产特征(如网站)的以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更为妥当。对于虚拟动产而言,在完成交付后原权利人无法再对该财产进行支配,通常需要经过必要的验证程序后才可行使网络虚拟财产的有关权利,这一验证程序通常体现为特定账户名称与其登陆密钥相匹配,在完成虚拟动产的交付后,新的权利人便可行使自主设定该账户新密钥的权利,如此便实现了虚拟动产的交付。对于网站、网店等虚拟不动产而言,因其本身经济价值较大,简单的交付程序难以保证其物权公示的公信力,是故需要登记机构进行登记、备案。

5结语

网络虚拟财产是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衍生物,其强大的市场吁求使得将其作为民法保护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必须及时把握好网络虚拟财产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结合我国立法体系及司法实践经验,从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诉讼主体、完善举证和认证制度、统一价值认定标准及明晰物权变动模式方面优化网络虚拟财产民法保护措施,进而发挥其最优的社会价值,助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9.

[2]谢江东,梅慎实.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J].南海法学,2017,(5):32-47.

[3]梁慧星.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4.

[4]王雷.网络虚拟财产债券说之坚持———兼论网络虚拟财产在我国民法中的体系位置[J].江汉论坛,2017,(1):56-68.

[5]林旭霞.虚拟财产权性质论[J].中国法学,2009,(1):49-62.

[6]杨立新.民法总则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的含义及重要价值[J].东方法学,2017,(3):28-39.

[7]江波.虚拟财产司法保护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36.

网络财产范文篇5

网络虚拟财产是数字化、非物化的财产形式,它包括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网络寻呼等一系列信息类产品。但由于目前网络游戏的盛行,虚拟财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网络游戏空间存在的财物,包括游戏账号的等级,游戏货币、游戏人物拥有的各种装备等等,这些虚拟财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现实中的财产。他们有虚拟性,同时也体现着其现实的物品属性,是虚拟和现实价值冲突的连接点,同时也是所有对于虚拟财产矛盾的中心所在。

2法律保护的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

在法律上对网络财产加以限定,排除那些不正当的网络数据影响是必要的,以下即为笔者在借鉴民法中财产权的法律条件之后,对于构成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条件所做的归纳。①须具有合法性。其合法性体现在:第一,主体资格合法。第二,财产内容合法。第三,取得程序合法。②须依法取得,网络虚拟财产须经过法律允许的方式取得。这种财产须产生并存续于网络之中,体现为无形性和虚拟性。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信息权利,而不是信息化的权利。③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须具有可评估性和确定性。网络虚拟财产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④须具有现实的财产性即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网络虚拟财产的经济价值可以理解为:第一,与现实的金钱发生联系;第二,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三,对主体有积极意义,能满足某种需要。

3我国民法对网络虚拟财产予以保护的意见

3.1程序方面

网络财产范文篇6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随着网络发展而诞生的新兴事物,我国现行法律对其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术界对其含义的观点不一。主要有两种观点:广义的网络虚拟财产说,认为一切存在于特定网络虚拟空间的具有专属性的财产都是虚拟财产。狭义的网络虚拟财产说,认为网络虚拟财产特指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交易的,具有现实交易价值的虚拟物。笔者认为,综合两种学说,狭义上的网络虚拟财产说更为合理。对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确定,必须同其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交换价值相联系。

二、侵害网络虚托的民事责任

1、侵犯网络虚拟财产责任的构成要件

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由四个方面组成:侵害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第一,存在侵害事实,由于其他网络游戏玩家或者是网络游戏运营商的的行为,对权利人的网络虚拟财产造成了不利后果。在这里,权利人的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具有合法性,对于不是通过不合法的网络虚拟财产法律不予保护。这里的合法性主要是指通过合法途径取得虚拟财产、虚拟财产自身的内容合法等。第二,存在违法行为,侵犯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侵犯行为必须是违法的。比如:盗取他人游戏账号、游戏装备等。第三,侵害行为和侵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是侵害行为人对损害事实承担民事责任的必备条件之一。第四,存在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通过其实施的侵权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在法律和道德上应受非难的故意和过失。由此可见,当网络游戏运营商侵犯玩家的利益时,因为网络游戏运营商居于统9巾地位,网络游戏运营商仅一般过失就可以认定其主观存在过错。

2、侵犯网络虚拟财产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有着重要地位,因为不同的侵权原则决定了不同的责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有谁承担和损害赔偿方法。我国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四种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网络虚拟财产的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上,笔者认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且由于网络游戏玩家和网络游戏运营商之间存在不对等关系,在网络游戏运营者侵犯玩家利益时,应当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由运营商来提供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证据。这是因为网络游戏运营商掌握着整个网络游戏资源,而普通的玩家所能了解的信息则非常有限,如果由玩家提供证据,则大大增加了游戏玩家诉讼的难度,不利于维护其合法权益。

3、建立完善我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网络财产范文篇7

随着网络游戏的出现和发展,针对网络游戏出现的纠纷频繁发生,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成为纠纷的焦点之一。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针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加快进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发展较早,起初法律规定禁止虚拟物品的交易,而地下交易活动不断。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随后有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网络财产的性质与银行帐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我国台湾有关部门也作出规定,确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务和帐户多属存与服务器的“电磁记录”,在诈骗罪及盗窃罪中均可看作“动产”,被视为私人财产的一部分。在网络游戏中窃取他人虚拟财务被视为犯罪,最高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本人在文中通过对我国网络虚拟物品的现状、虚拟财产的特征及其财产属性、关于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迫切性与必要性、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关于虚拟财产主体的划分与确认、虚拟财产违法行为的认定以及立法对策进行的说明和分析,阐述了我国在虚拟物品的保护方面的欠缺。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关于虚拟物品保护方面的法律,从而保护广大的网络游戏玩家的合法权益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进而使我国的网络产业能的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进位个人观点,希望对虚拟财产的法律研究以及相关立法起到参考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连网络的逐渐普及,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游戏的兴起。使得游戏的虚拟物品交易发展成一个全新的经济体系.并冲击着现有的法令、经济和人们的认知。据统计,我国经常玩网络游戏的用户有800万,偶尔上网玩游戏的用户有2300万。有关数据表明,在未来的5年内,我国网络游戏产业总值将以每年200%的增幅递增,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经相当巨大。网络游戏规模已经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网络游戏的收入已经超过网络的广告收入,成为网络运营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网络游戏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游戏所引发的一些法律和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网络虚拟财产,游戏ID和游戏装备的法律地位、运营商的法律责任、玩家的权益保护等诸多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直接阻碍了我国网络游戏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产业以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目前在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当中,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还是一片空白。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发展较早,起初法律规定禁止虚拟财产的交易,而地下交易活动不断。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随后有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财产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网络财产的性质与银行帐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我国台湾有关部门也作出规定,确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务和帐户多属存与服务器的“电磁记录”,在诈骗罪及盗窃罪中均可看作“动产”,被视为私人财产的一部分。在网络游戏中窃取他人虚拟财务被视为犯罪,最高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虚拟财产的概念、特征及其财产属性

(一)、虚拟财产的概念及特征

网络“虚拟财产”又称为“网财”,一般是指网民、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账号(ID)及积累的“货币”、“装备”、“宠物”等“财产”。

网络虚拟空间里含有多种虚拟财产,个人认为主要包括:1、游戏账号(包括在游戏中的虚拟人物的等级、职业、性别等属性)2、虚拟金币(在某款游戏中所使用的货币)3、虚拟装备(武器、装甲、药剂等)4、虚拟动植物。

(二)、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纠纷的不断出现,网络虚拟财产已经不在完全“虚拟”,侵犯虚拟财产已经突破虚拟空间而向现实空间过渡。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虚拟财产不只是虚拟的或者独立存在于虚拟社会中的,而是逐渐与现实社会的真实财产建立了对应或者换算关系。因此,虚拟财产已经具备了现实社会中真实财产的价值。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是在保护的方式以及手段方面做出不同的规定而已。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无形性(客观性),虚拟财产在本质上只是一组保存在服务器上的数字信息,台湾的相关立法称作“电磁记录”,其以电磁记录形式存储于游戏服务器上。

2、可转让性,虚拟财产既可以通过买卖的方式在玩家和游戏服务商之间转让也可以通过离线交易的方式在玩家间转让,现实中也存在很多网站进行这种交易活动

3、有价值性,网络虚拟财产也是有价值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4、时限性,网络虚拟财产只存在于游戏运营阶段,游戏一旦停止运营,虚拟财产也会随之消失,因而具有明显的时限性。

5、依附性,虚拟财产基于特定的虚拟社区空间而存在,基于特定的网络游戏而存在。

虚拟财产的交易,直接表现出了虚拟财产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我们应该承认虚拟财产的价值并予以保护。

我们可以看出财产的核心在于其价值属性,同时我们主张虚拟财产又是具有价值的,因而虚拟财产也具有财产属性。财产之所以具有财产属性是由于:

⑴虚拟财产是有价值的,虚拟装备、有一定级别的帐号以及其它虚拟财产在网络世界中是具有价值的,能够满足虚拟人物在虚拟空间的发展,同时获得这些财产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劳动的(一般是通过做任务打怪取得或从服务商处购买)。⑵虚拟财产是可以进行交易的,法律并未禁止虚拟财产的买卖,现实生活中进行网络财产交易非常普遍,各大网站也都有专门的栏目进行网上交易。

第二、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的现状及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一)、我国虚拟财产的现状

自2003年李宏晨诉北极冰一案后,网络盗窃活动更加猖獗。四川一名青年男子利用高科技软件在网络上盗窃了100多个《传奇》游戏的ID号,并把号上的虚拟装备挂在网上进行现金交易,被众网友当场抓获并送到成都黄瓦街派出所,警官只对该男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而因找不到使用法律,只能不了了之。武汉3名男子在网上卖“兵器”,收到对方“寄”来的游戏币3000元“钱”,不料还未下网,“钱”已被盗。他们怀疑是被接替其上网的两名男子所窃取,要求对方还“钱”,遭到拒绝后遂报警。

我的朋友小邓玩网络游戏《传奇世界》已经3年了,在几个月前他的法师升到了47级。但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的装备和几百“元宝”(元宝是《传奇世界》中的官方交易货币,一元宝=一元人民币。是从服务商那里买来的)被盗了。小邓找游戏运营商要求追查,但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不能帮你查询,清保护好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小邓原打算到公安机关去报案,可因为虚拟物品没有相关的法律保护,所以只能就这样不了了之。现在游戏中的装备或ID被盗可谓到了猖獗的地步,众多游戏玩家特别是骨灰级玩家差不多都有被盗号的经历,而最终也只能是苦水往肚子里咽。而我国现在的法律,如《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均未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予以明确规定。

在我国,网络上的虚拟财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究其原因在于现行法律包括《宪法》和《民法通则》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并没有对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作出明确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网民对虚拟财产的权利也不属于现有的消费者权利中的任何一项,因此出现了很多玩家在丢失财物后投诉无门的现象。因而为了保护网络游戏者的合法利益,促进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认定、制定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性法律法规等关键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自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第一案”――李宏晨诉北极冰案以后,因网络游戏纠纷引起的诉讼不断。但是我国法律,甚至各国法律的规定都相对滞后,不论学理界还是实体法律,都在网络游戏财产方面显露出巨大空白。网络游戏财产问题,亟待讨论;关于保护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急需制定。2003年12月25日,一份《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建议书》,连同19名律师的联合署名,通过邮政特快专递从成都寄往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该《建议书》建议制定一部《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条例》。据悉,法律界人士联名上书呼吁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这在全国还是首例。《建议书》中认为,网络游戏目前在中国的年收入已达到10亿元人民币,已经形成了一项庞大的产业,拥有数千万的消费者。同时,网络虚拟财产本身附着了价值,已经具备了一般商品的属性,“理应立法进行保护”。

随着网络和网络游戏的普及,包括虚拟财产在内,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一些现象,应该尽快由立法机关制订相应的法规加以规范和保护。为维护网络秩序,网络游戏的经营者也应当自觉规范行为,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这种权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

虽然此前曾有过玩家因虚拟财产丢失起诉运营商并最终获赔的案例,同时还有法院“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令虚拟财产具有了无形财产的价值,可以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的司法解释,但我国的现行法律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而这种状态势必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以上法律条文可以看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内,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无论是在民事领域还是在刑事领域,都受到了法律的保护。2004年《宪法》经过修改后,更是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明确的列入宪法,体现了我国对公民私权的日益尊重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治精神。那么,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用户的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利,是否可以将其纳入到我国法律体概念的外延,系内的财产决定了司法部门是否可以直接适用我国的法律来保护网络游戏者的网增多,同时,因网络游戏纠纷而导致的恶性案件不断“命丧网吧”的事件不断,

因而本人呼吁为了我国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加快进行相关的虚拟财产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不尽快立法可能会导致我国网络游戏行业的彻底崩溃。

第三、对我国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思考

(一)、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问题

网络虚拟财产只存在于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其价值也只对特定的游戏中的特定玩家而有意义,因而在确定其价值上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目前来说虚拟财产的价格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确定:一是游戏开发商在出售虚拟财产时的自定价格,二是玩家之间私下的交易价格。但是,将这两种价格作为判断虚拟财产价值的标准都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游戏开发商作为企业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主要考虑的是销售量,因此其所制定的价格并不能作为虚拟财产价值的确立标准。其次,玩家就虚拟财产进行的私下交易易受感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无序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玩家之间所进行的私下交易是自发产生的,没有相关有权部门的价格监督和指导,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所以作为标准也是有问题的。

对于虚拟财产价值的认定笔者建议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由我国信息产业部牵头,组成一个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游戏开发商、游戏高手等共同参与的机构,制定一套虚拟财产的认定和评估体系。

2、通过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虚拟财产的价值,虚拟财产的取得必须是玩家经过一定的劳动而取得的,网络虚拟财产中凝结着人类的劳动,通过游戏高手以及运行商的合作共同计算出虚拟财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

3、根据玩家的投入成本计算出具体虚拟财产的价值,其中玩家必须出示合法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明。

4、由于大多数的虚拟财物并不直接体现现实价值,具体到不同游戏中的虚拟财物的价值,应当跟游戏本身的性质、运营状况、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密切相关的,因此需要综合各项因素对虚拟财物的价值进行各案分析后确定。”笔者认为,应当将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评估,交由独立于服务商与用户自发市场外的专业机构来进行,这样才能给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有一个公正而准确的认定。

(二)、关于虚拟财产主体的划分与确认问题

但这些网络“虚拟财产”算不算私人财产?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权受不受法律保护?一种观点认为,“虚拟财产”是玩家在游戏中取得的,其取得方式与状态由游戏的规则所确定,属于游戏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其所有权属于运营商,而玩家只享有使用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虚拟财产”是玩家通过自身努力所取得,而经营商只是存储这些数据,所以这些“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是属于玩家的。

本人同意后一观点,“虚拟财产”虽然产生于特定游戏运营商的服务器,并且通常只能存储在该特定服务器上,但是“虚拟财产”的产生和变化并不由运营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运营商服务时特定行为的结果,具体虚拟角色和财物的种类和数量则是完全取决于玩家自身的活动。运营商只是提供游戏时段的服务及相应的保管工作。因此,“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应当归属于玩家,而不属于运营商,运营商只是在服务器上保存这些数据,并没有对其任意修改的权利。

(三)、“虚拟财产”违法行为的认定问题

我们以工具意义看待网络世界时,它仍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技术手段之一,如在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社会经济活动中网络联系的地位与作用。在我们以本体意义看待网络世界时,它却用独立的信息处理和记忆方式,构筑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区别的虚拟世界,如在网络游戏中形成的社会环境。这样在我们的感知范畴就形成了两种社会关系体系:一是现实世界的现实社会关系体系,二是虚拟世界的虚拟社会关系体系。现实的法律只能调整现实的社会关系,现实的法律不能调整虚拟的社会关系,如网上婚姻及因此形成的共同虚拟财产关系。但是,虚拟世界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世界而存在,虚拟世界需要现实世界的物质和能量的支持才能存续,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必要而频繁的信息交流。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发生的关系属于社会关系时,它应当属于现实世界的社会关系,如玩家网络游戏中用现实货币购买游戏装备。至此,我们可以给法律是否保护虚拟财产设定一个最为基本的界面限制:只有虚拟财产与现实的社会关系发生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时,才能进入现实法律调整的范畴。

在审理与虚拟财产有关的案件时,要避免把虚拟世界的内部事务纳入判决的范畴。所谓虚拟世界的内部事务大概有这样一些要件:主体是虚拟世界中特定的,如玩家自己的ID;主体是以虚拟世界的身份活动的;活动的范围限于虚拟世界,不论其是否遵守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虚拟世界活动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非法律意义的,如玩家自己为参与网络游戏而付出的能量与信息。如果一个玩家以虚拟世界的身份侵害一个玩家的虚拟财产,不管其行为是否符合该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均应当视为该虚拟世界的内部事务,现实的法律不应当理会;如果运用一个虚拟身份侵害现实财产,如盗取他人网上银行的账号并窃取其资金,则属于现实世界的事务,应当属于现实的法律调整的范畴;如果以一个现实世界的身份侵害他人的虚拟财产,如运营商随意删除玩家的虚拟财产,也应属于现实世界的事务,可以运用现实的法律对这种行为进行制裁。

(四)、立法对策考虑

尽管目前立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无论是在技术层面上,还是在可行性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广大网民的虚拟财产权和相关权益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应从维护网民的合法财产权入手,建立起保护网民虚拟财产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对网上购物应建立“追踪机制”,完善网上追踪系统,这样出现“虚拟财产”失窃事件后,可以及时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做到有责任可查。目前最简易可行的方法是利用现已比较成熟的银行支付系统,由网络运营商与银行联手,所有支付行为均通过银行,实行银行实名汇款制,保证玩家的真实存在性,从而保障游戏玩家对于“虚拟财产”拥有的合法权益。制定网络游戏服务法,明确服务商的权利与义务。服务商安排专人在网络游戏中充当网络警察。控制网络游戏的外挂等。删除玩家的非法复制物品时,要保障善意第三方的权益。让服务商利用技术手段在游戏中发挥上帝之手的作用。

1.两种途径并举:民法保护和刑法保护。首先要通过司法解释扩大民法通则中“财产”的外延。根据上文的论述,仅仅依据合同法难以完全保护虚拟财产,依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又受到保护范围的限制,盗窃虚拟财产以外的纠纷往往难以解决,本人认为真正能从根本上解决与虚拟财产有关的法律问题主要还是依据民法,关键是对《民法通则》第75条中“其他合法财产”做扩大解释,因此当务之急的是出台司法解释将虚拟财产纳入“其他合法财产”的范围。同时对于盗窃虚拟财产数额较大的应以刑法来调整。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其把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物和账号视为存在于服务器上的“电磁记录”,“电磁记录”在刑法诈欺及盗窃罪中均为“动产”,属于私人财产的一部分。盗窃他人虚拟财物的构成犯罪行为,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制定网络游戏基本法。仅仅通过司法解释扩大民法通则中“财产”的外延还是不够的,因为虚拟财产的法律特征和法律要件,虚拟财产的物权、运营商的责任以及虚拟财产纠纷的解决方式等都难以涉及到,而这些也正是实务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网络游戏还才在着诸多私服、外挂、虚拟交易平台的规范、网络游戏格式合同治理等问题,通过制定一部网络游戏方面的基本法把这些问题系统地解决才是比较彻底的,这也是目前整个网络游戏行业的日益高涨的呼声。

【参考文献】

1、“红月”玩家李宏晨在2003年2月17日发现自己一个ID中所拥有的装备全部丢失。虽然他与运营商多次联系,但都被拒绝。为此,他提出商北极冰公司赔偿他丢失的各种装备,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0000元等诉讼请求。2003年8月27日和11月5日,北京朝阳区法院分别开庭审理了此案。

2、荆龙:《“虚拟财产”面对现实考量》

3、陈甦:《虚拟财产在何种情形下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4、吴学安:《谁偷了我的“虚拟财产”》《法制日报》

5、参见王利明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204页。

网络财产范文篇8

一、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意义

网络虚拟财产在我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很多网民在丢失网络虚拟财产后往往投诉无门,并且出现了因网络虚拟财产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恶性案件。因此,为了保护网络游戏者的合法利益,促进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制定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性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但我国的现行法律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上述法条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在民事领域和刑事领域都受到了法律的保护。2004年《宪法》经过修改后,更是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明确的列入宪法,体现了我国对公民私权的日益尊重。那么,作为一种特殊财产权利的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可以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决定了司法部门是否可以直接适用我国的法律来保护网络游戏者的网络虚拟财产。因此,加快制定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立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及特征

1、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主要包括:

(1)游戏账号等级

(2)虚拟动植物

(3)虚拟ID账号及角色属性等

(4)虚拟金币

(5)虚拟装备(武器、装甲、药剂等)

2、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虚拟财产既可以通过买卖的方式在玩家和游戏服务商之间转让也可以通过离线交易的方式在玩家间转让。二是虚拟财产本质上是保存在服务器上的数字信息,以电磁记录形式存储于游戏服务器上。三是网络虚拟财产也是有价值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四是网络虚拟财产只存在于游戏运营阶段,游戏一旦停止运营,虚拟财产也会随之消失,因而具有明显的时限性。五是虚拟财产基于特定的虚拟社区空间而存在,基于特定的网络游戏而存在。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及表现形式

1、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的原因:首先,虚拟财产是有价值的,虚拟装备、有一定级别的帐号以及其它虚拟财产在网络世界中是具有价值的,能够满足虚拟人物在虚拟空间的发展,同时获得这些财产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劳动的。其次,虚拟财产是可以进行交易的,法律并未禁止虚拟财产的买卖,现实生活中进行网络财产交易非常普遍。

2、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表现形式。

(1)因虚拟物品交易中欺诈行为引起玩家之间的纠纷。

(2)因使用外挂账号被封引起玩家与游戏运行商的虚拟财产纠纷。

(3)因游戏数据丢失损害到虚拟财产而引起的纠纷。

(4)因虚拟财产被盗引发的玩家与盗窃者之间、玩家与运营商之间的纠纷。

(5)因运营商停止运营引发的虚拟财产方面的纠纷。

四、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问题

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只对特定的游戏玩家有意义,因此确定其价值有很大难度。目前来说虚拟财产的价格主要通过游戏开发商自定价格和玩家私下交易价格两种方式确定,但都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游戏开发商制定价格时主要考虑销售量,二是玩家之间的私下交易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所以将两者作为评估标准都不合适。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成立虚拟财产评估机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游戏开发商、游戏高手等共同组成,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评估。

2、评估时考虑玩家的投入成本及游戏本身的性质、运营状况、运营商的运营成本,综合各项因素对虚拟财物的价值评估。

3、虚拟财产是由玩家经过一定的劳动而取得的,因此由游戏高手及运行商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比较妥当。

五、网络虚拟财产的主体确认问题

网络虚拟财产的主体是谁的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网络虚拟财产往往是玩家通过自身努力或直接从游戏运营商手中购买所取得,而经营商只是存储这些数据,因此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是玩家。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本身是由游戏开发商开发和设计出来的,游戏软件和程序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因此所有权属于运营商,而玩家只享有使用权。

本文认为,虚拟财物虽然只能存储在游戏运营商的特定服务器上,但虚拟财物的产生和变化不受运营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运营商服务时通过自身行为努力的结果,并且玩家通过自身活动可以决定虚拟财产的种类和数量,而运营商只是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虚拟财物的所有权应当是玩家的。同时,虽然游戏开发者对网络游戏拥有知识产权,但游戏投入运营后,玩家可以通过参与游戏获得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所有权。这时,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而运营商只是在服务器上保存这些数据,没有对数据进行任意修改的权利。

六、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

网络财产范文篇9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国内外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例层出不穷。关于网络虚拟财产,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而在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当中,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仍是一片空白。据悉,韩国规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网络财物的性质与银行账号中的钱财并无本质的区别。我国台湾有关部门也作出规定,确定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物和账户都属存在于服务器的“电磁记录”,在诈骗罪及盗窃罪中均可看作“动产”,被视为私人财产的一部分。在网络游戏中窃取他人虚拟财物将被视为犯罪,最高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我国虚拟财产的保护现状

小吴玩某网游已经两年了,两个月前,他终于升到了32级道士,这意味着他的角色有了较高的战斗力,小吴着实为此高兴了几天。但没过多久,小吴就发现,32级道士的“道袍”不见了,战斗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而让小吴心疼的是,炼成这个32级道士不但耗费了他许多时间,还为此花了不少钱。算上购买游戏点卡的费用和上网费,升到这个32级道士需要1000多元。小吴找到游戏运营商要求追查,得到的答复是先到公安机关报案,但公安部门却以找不到法律依据为由拒绝受理。而我国现有法律,如《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均未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予以明确规定。四川一名青年男子利用高科技软件在网络上盗窃了100多个《传奇》游戏的ID号,并把号上的虚拟装备挂在网上进行现金交易,被众网友当场抓获并送到成都黄瓦街派出所,警官只对该男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武汉3名男子在网上卖“兵器”,收到对方“寄”来的游戏币3000元“钱”,不料还未下网,“钱”已被盗。他们怀疑是被接替其上网的两名男子所窃取,要求对方还“钱”,遭到拒绝后遂报警。民警称,网络游戏中虚拟的“钱”,不能等同于真正的钱,不受法律保护,遂对此类“盗窃案”拒绝立案侦查。

在我国,网络上的虚拟财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究其原因在于现行法律包括《宪法》和《民法通则》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并没有对虚拟财产的合法性作出明确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网民对虚拟财产的权利也不属于现有的消费者权利中的任何一项,因此出现了很多玩家在丢失财物后投诉无门的现象。因而为了保护网络游戏者的合法利益,促进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认定、制定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相关性法律法规等关键问题”迫在眉睫。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有利的保护,现实生活中,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日渐增多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的恶性案件。网络“窟窿桥”急需法律堵“漏”。

第二、虚拟财产的范围、特征及其财产属性

网络虚拟空间里含有多种虚拟财产,笔者认为主要包括:1、游戏账号等级2、虚拟金币3、虚拟装备(武器、装甲、药剂等)4、虚拟动植物5、虚拟ID账号及角色属性等

笔者认为,随着网络事业的发展以及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纠纷的不断出现,网络虚拟财产已经不在完全“虚拟”,侵犯虚拟财产已经突破虚拟空间而向现实空间过渡。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虚拟财产不只是虚拟的或者独立存在于虚拟社会中的,而是逐渐与现实社会的真实财产建立了对应或者换算关系。因此,虚拟财产已经具备了现实社会中真实财产的价值。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是在保护的方式以及手段方面做出不同的规定而已。网络虚拟财产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无形性(客观性),虚拟财产在本质上只是一组保存在服务器上的数字信息,台湾的相关立法称作“电磁记录”,其以电磁记录形式存储于游戏服务器上。

2、可转让性,虚拟财产既可以通过买卖的方式在玩家和游戏服务商之间转让也可以通过离线交易的方式在玩家间转让,现实中也存在很多网站进行这种交易活动

3、有价值性,网络虚拟财产也是有价值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4、时限性,网络虚拟财产只存在于游戏运营阶段,游戏一旦停止运营,虚拟财产也会随之消失,因而具有明显的时限性。

5、依附性,虚拟财产基于特定的虚拟社区空间而存在,基于特定的网络游戏而存在。

同时笔者认为之所以在概念中使用“虚拟”二字,不是指这种财产的价值是虚幻的,更不是指此种财产的法律性质是虚幻的,而是为了与传统的财产形态提供适当的区分,表明虚拟财产因网络虚拟空间而存在。虚拟财产与传统形态财产的价值来源存在着巨大差别,存在于不同的形态领域。

虚拟物品的交易,直接表现出了虚拟物品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我们应该承认虚拟财产的价值并予以保护。

对于财产的定义以及其特点,向来有争议,但是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特征:

1、财产可以是有体物,也可以是无体物。

2、财产并不限于绝对权,可以包括各种权利和利益。

3、财产作为有经济价值的利益,表现形态可以多种多样,即可能是权利人直接享有的不能转让的利益,也可能是权利人可以转让的利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财产的核心在于其价值属性,同时我们主张虚拟财产又是具有价值的,因而虚拟财产也具有财产属性。财产之所以具有财产属性是由于:

⑴虚拟财产是有价值的,虚拟装备、有一定级别的帐号以及其它虚拟财产在网络世界中是具有价值的,能够满足虚拟人物在虚拟空间的发展,同时获得这些财产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劳动的(一般是通过做任务打怪取得)。⑵虚拟财产是可以进行交易的,法律并未禁止虚拟财产的买卖,现实生活中进行网络财产交易非常普遍,各大网站也都有专门的栏目进行网上交易。

第三、虚拟财产纠纷的表现形式

1、因游戏数据丢失损害到虚拟财产而引起的纠纷。

2、因使用外挂账号被封引起玩家与游戏运行商的虚拟财产纠纷。

3、因虚拟物品交易中欺诈行为引起玩家之间的纠纷。

4、因运营商停止运营引发的虚拟财产方面的纠纷。

5、因虚拟财产被盗引发的玩家与盗窃者之间、玩家与运营商之间的纠纷。

第三、关于对虚拟财产进行立法保护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自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第一案”――李宏晨诉北极冰案以后,因网络游戏纠纷引起的诉讼不断。但是我国法律,甚至各国法律的规定都相对滞后,不论学理界还是实体法律,都在网络游戏财产方面显露出巨大空白。网络游戏财产问题,亟待讨论;关于保护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急需制定。2003年12月25日,一份《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建议书》,连同19名律师的联合署名,通过邮政特快专递从成都寄往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该《建议书》建议制定一部《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条例》。据悉,法律界人士联名上书呼吁保护网络虚拟财产,这在全国还是首例。《建议书》中认为,网络游戏目前在中国的年收入已达到10亿元人民币,已经形成了一项庞大的产业,拥有数千万的消费者。同时,网络虚拟财产本身附着了价值,已经具备了一般商品的属性,“理应立法进行保护”。

随着网络和网络游戏的普及,包括虚拟财产在内,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一些现象,应该尽快由立法机关制订相应的法规加以规范和保护。为维护网络秩序,网络游戏的经营者也应当自觉规范行为,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这种权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

虽然此前曾有过玩家因虚拟财产丢失起诉运营商并最终获赔的案例,同时还有法院“特殊的网络游戏环境,令虚拟物品具有了无形财产的价值,可以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的司法解释,但我国的现行法律只对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予以认可,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做出明确规定,而这种状态势必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刑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以上法律条文可以看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内,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无论是在民事领域还是在刑事领域,都受到了法律的保护。2004年《宪法》经过修改后,更是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明确的列入宪法,体现了我国对公民私权的日益尊重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治精神。那么,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用户的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利,是否可以将其纳入到我国法律体系内的财产概念的外延,决定了司法部门是否可以直接适用我国的法律来保护网络游戏者的网增多,同时,因网络游戏纠纷而导致的恶性案件不断“命丧网吧”的事件不断,

“屠龙刀”是一种稀有的网络游戏装备,谁拥有了它就拥有了绝对的“攻击力”。邱魏将自己的“屠龙刀”借给游戏迷朱晓元后,朱却高价卖给了另一名网友。2004年10月,邱魏向朱屡屡索要出售钱款不成,竟用尖刀捅死了朱晓元,当晚他向警方投案自首。笔者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虚拟财产予以明确的届定,也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司法上出现了无法可依的现象。

因而笔者呼吁为了我国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加快进行相关的虚拟财产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第四、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

网络虚拟财产只存在于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其价值也只对特定的游戏玩家而有意义,因而在确定其价值上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目前来说虚拟财产的价格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确定:一是游戏开发商在出售虚拟财产时的自定价格,二是玩家之间私下的交易价格。但是,将这两种价格作为判断虚拟财产价值的标准都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游戏开发商作为企业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主要考虑的是销售量,因此其所制定的价格并不能作为虚拟财产价值的确立标准。其次,玩家就虚拟财产进行的私下交易易受感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无序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玩家之间所进行的私下交易是自发产生的,没有相关有权部门的价格监督和指导,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所以作为标准也是有问题的。

对于虚拟财产价值的认定笔者建议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由我国信息产业部牵头,组成一个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游戏开发商、游戏高手等共同参与的机构,制定一套虚拟财产的认定和评估体系。

2、通过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虚拟财产的价值,虚拟财产的取得必须是玩家经过一定的劳动而取得的,网络虚拟财产中凝结着人类的劳动,通过游戏高手以及运行商的合作共同计算出虚拟财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

3、根据玩家的投入成本计算出具体虚拟财产的价值,其中玩家必须出示合法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明。

4、由于大多数的虚拟财物并不直接体现现实价值,具体到不同游戏中的虚拟财物的价值,应当跟游戏本身的性质、运营状况、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密切相关的,因此需要综合各项因素对虚拟财物的价值进行各案分析后确定。”笔者认为,应当将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评估,交由独立于服务商与用户自发市场外的专业机构来进行,这样才能给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有一个公正而准确的认定。

第五、关于虚拟财产主体的划分与确认(虚拟财产的归属)

网络虚拟财产的主体到底是谁的问题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虚拟财物是玩家在游戏中取得的,其取得方式与状态由游戏的规则所确定,属于游戏内容的一部分,网络虚拟财产本身是由游戏开发商开发和设计出来的,而游戏软件和程序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因此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是游戏开发商,而玩家所拥有的仅仅是根据网络游戏服务合同本身所代表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价值。因此其所有权属于运营商,而玩家只享有使用权。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虚拟财产的主体应为游戏玩家,网络虚拟财产的取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劳动,虚拟财物、经验值等是玩家通过自身努力所取得,而经营商只是存储这些数据。通过玩家在游戏中升级攻关获得;玩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伴随着大量购买游戏装备的费用;另一种就是玩家直接从游戏运营商手中购买,或者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商场以及私下交易上获得。因此虚拟财产的所有权是玩家,这些虚拟财物的所有权是属于玩家的。

笔者认为,虚拟财物虽然作为一种“电磁记录”产生于特定游戏运营商的服务器,并且通常只能存储在该特定服务器上,但是虚拟财物的产生和变化并不由运营商控制,而是玩家在接受运营商服务时自身特定行为的结果,具体虚拟角色和财物的种类和数量则是完全取决于玩家自身的活动。运营商只是提供游戏时段的服务及相应的保管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虚拟财物的所有权应当归属于玩家。

同时笔者认为:当一款网络游戏开发出来时游戏开发者对整个系统拥有知识产权,但游戏一旦投入运营以后,玩家就可以通过参与游戏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所有权。这时,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虚拟物品独立于服务商而具有财产价值,而运营商只是在服务器上保存这些数据,并没有对其任意修改的权利。这样规定也有利于保证游戏的稳定性,规范运营商的行为和保护玩家的合法权益。

第六、关于虚拟财产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分担

在现存的网络财产纠纷中,普遍存在着网络中取证难的现状,突出的就是双方的举证责任问题。在网络游戏中,玩家是消费者,相对服务商来说,玩家是弱势的。服务商在网络游戏合同中,不但具备了经济、技术上的优势,而且在游戏的维护经营中也起着操控全局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玩家一旦发生网络虚拟财产丧失的情况,因为技术上与经验上的弱势,玩家根本无从判断自己的网络虚拟财产的灭失是因为服务商外的第三人侵权还是因为服务商的过失操作所造成的,玩家无法判断对自己利益的侵害是由于服务商的违约还是第三人的侵权而导致的。这时,玩家往往将诉求本能的投向服务商。此时,根据公平原则,服务商基于技术、人力、财力、游戏运营控制上的优势,应当对其自身不存在游戏维护、管理上的过错而承担举证责任,若举证不能,应当推定服务商存在过错,要承担败诉的后果。相反,若服务商可以证明自己不存在任何过错或证明用户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则相应的应该免责。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商承担的是一种类似“过错推定”的责任。同时,对用户而言,其也要就自身的债权的合法性,以及债权受到侵害的事实,而尽一般的举证责任,服务商也应当予以必要的协助和配合。通常玩家在提起诉讼请求前都要面临着两项基本的举证义务:第一,网络中的ID与现实中的你是否是同一个人?第二,你所诉称的装备、等级、程度等等信息是否是真实存在过?

对于第一个主体身份的确认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因为一般玩家在加入某款网络游戏的时候,都会拥有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而且此用户名和密码是非公开的,在注册时需要填写相应的能够证实自己真实身份的资料,比如身份证号码、电子邮箱地址等信息,而这些信息网络游戏运营商一般都会妥善保管,不易丢失。

对于第二个信息真实性的举证问题,却是相对困难的。因为玩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资料都记录于游戏运营商的服务器上,自己并没有保存。目前,我国相关游戏运营商大都不会定期保存玩家的游戏历史数据,也很少协助玩家重现游戏数据。正因为如此,大量的网络游戏纠纷中的玩家与游戏运营公司很难协调一致来处理纠纷,往往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玩家把游戏运营商告上了法庭。笔者认为,从技术上来看,游戏运营商有能力协助玩家保存历史数据,防止数据丢失;而从法律上来看,游戏运营商由于收取玩家的费用,也有义务保存历史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并重现游戏数据。所以,笔者建议今后应该通过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对网络游戏进行规范,并明确网络游戏运营商应负担的法律义务。笔者认为:(1)对涉及虚拟物的诉讼,服务商应配合法院取证工作、提供相关的电磁记录数据;(2)对玩家证明其游戏主体身份的证据,服务商否认的,由服务商负责举证;(3)因虚拟物灭失引起的玩家起诉服务商的侵权诉讼,由服务商就其致使虚拟物灭失的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第七、关于游戏运行商终止游戏运行时的责任与义务

任何事物的均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游戏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甚至可以说网络游戏产业仍处于起步时期。然而为了更好的维护广大玩家的利益,促进我国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游戏运行商终止游戏运行时的责任与义务的设定,笔者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游戏终止现在通常的做法是,在游戏结束前,运营商向所有玩家统一提供若干免费的游戏时间。这种统一的解决方法并没有体现出运营商对玩家个体的赔偿责任,只是完全从运营商自身利益出发,节省了运营商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免费的游戏时段仅仅给玩家提供了补偿预付款失效时段内游戏服务的可能而并没有真正的赔偿,而对玩家因虚拟财物的丧失而蒙受的经济损失更是没有的弥补。这种做法显然损害了游戏玩家的合法权益。随着网络游戏运营变化、终止等事件的不断发生,在法律上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各方的行为,保障玩家的合法权益已经确确实实成为立法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

(1)网络游戏产品的期限性决定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期限性,在合同未约定期限或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服务商一旦决定终止游戏的运营,那么需要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要对用户尽提前的告知义务,否则服务商要对用户承担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商应当赔偿用户因合同终止而导致的直接债权利益的丧失,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衡量应该以用户利益被侵害时为标准进行计算,尽管在度量上可能难以把握,但是不能以此为由不予赔偿。

(2)网络运行商必须对游戏终止的原因做出合理合法的解释,有关部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介入调查。

(3)成立相关的价值评估部门,对因游戏运行终止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认定,同时督促游戏运行商对玩家的损失进行赔偿。

(4)可以由游戏运行商开发其它游戏同时将即将终止的游戏的玩家的所有资料在自愿、公平的原则下进行平移。

第八、结语

网络财产范文篇10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现状;网络营销;策略

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强调财产保险公司应注重营销渠道的构建,为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创设条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财产保险公司以“网络+营销”的模式,搭建新的营销渠道,是拓展营销市场,实现创新发展的中不要之举。我国保险网络营销起步晚,但在20余年的发展之下,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的营销体系,适应了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在新的视域之下,财产保险公司积极拓展网络营销渠道,是基于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更是构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立足对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的研究,就如何构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的网络营销策略,做了如下具体阐述。

一、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的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财产保险公司依托互联网,构建网络营销渠道,是拓展产品辐射力、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从我国保险网络营销保费收入来看,网络营销收入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2017年网络营销收入1835.29亿元,同比下降21.83%。但网络营销仍是各大保险公司的重要营销渠道,在市场营销份额中占有较大比重,是财产保险公司营销战略构建的重要领域。从产品角度来看,网络营销的保险产品涉及面广,意外险、财产险、理财险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营销渠道,实现市场营销的铺展。但是,网络营销存在不足,往往难以提供专业人士对产品的面对面介绍,网络营销在成交量上相对较少,且营销的难度较大,对营销策略要求高。如表1所示,是2018年2月大型保险公司在淘宝网保险产品的营销情况。从中可以知道,网络营销市场比较良好,特别是对于大型保险公司而言,良好的社会信誉,促使很大部分消费者选择网络方式购买,并且价格更加优惠,促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成交量较大,且存在广大的潜在用户,财产保险公司潜在的营销力比较强。此外,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的构建,以第三方平台为主体,通过开设光放旗舰店等方式,实现网络营销的开展。当然,像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大型保险公司,实现了产品在线投保服务,在网络营销建设方面更加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渠道网络。

二、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策略

在新的时代环境之下,财产保险公司在网络营销策略的构建中,应立足网络环境,通过特色产品开发、综合服务机制的构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这是实现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着力点在于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产品开发力度,形成网络营销产品体系。当前,保险网络营销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为此,财产保险公司要注重产品创新,强化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建立其完善的网络营销产品体系。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品开发力度,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构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特色产品的开发,能够形成更好地网络营销优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次,要积极构建网络营销产品体系,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创设出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再次,深化第三方平台建设,在资源整合中,实现网络营销渠道的优化。如,以阿里巴巴、腾讯实现产品网络对接,在产品网络营销构建中,实现产品体系的延伸。如,腾讯财付通的“人人保”产品,就是基于平台合作下,财产保险公司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产物。(二)以优质服务为导向,提高网络营销服务质量。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提高网络营销服务质量,是实现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为此,一是要以消费者为主体,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为网络营销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二是强化网络安全管理,规避网络风险,通过优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让消费者体验优质的保险服务;三是积极推行“私人定制”服务,针对消费者的性别、职业等特点,推出个人定制保险套餐,最大程度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全面的保险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口碑。(三)积极整合营销渠道,构建“线上+线下”模式。财产保险公司在新的营销环境之下,应着力推进营销渠道的整合,在“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中,提高公司的网络营销能力。首先,在线下营销的同时,要强化与线上营销资源的衔接,在两者资源的整合中,提高网络营销能力,以更好地补充“线下”营销的需求;其次,要依托“互联网+”,在新媒体平台上,拓展网络营销渠道。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实现网络营销市场的拓展,积极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再次,财产保险公司要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开发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在不同的营销渠道中,实现产品效能的整合。

总而言之,财产保险公司在网络营销的构建中,应以新的营销视域,搭建新的营销平台,为产品营销体系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在本文的探讨中,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着力点在于完善三个面的工作:一是强化产品开发力度,形成网络营销产品体系;二是以优质服务为导向,提高网络营销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整合营销渠道,构建“线上+线下”模式,提高网络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武克美,朱琪花.论保险网络营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保险研究,2017(11).

[2]张永哲,张楠.保险网络营销发展策略思考[J].知识经济,2016(15)

[3]慧君,刘建华.新时期我国保险网络营销研究[J].中国保险,2017(6)

[4]王立新.线上保险:颠覆传统的全新保险销售与服务模式[J].中国商论,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