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结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2:56:15

外资结构

外资结构范文篇1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投资环境的日趋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等因素加速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而2001年的加入WTO更是使得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中国银监会2010年年报》显示,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从1998年的282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7423亿元,年均增长约43%,营业性机构数和法人机构数在同时期内也分别增加一倍。外资银行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动因主要是服务母国企业的海外经营和利用东道国的发展机遇获取利润(Yamori,1998;Claessensetal.,2001),其对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的影响则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支持者认为能促进银行系统的竞争,提高经营效率,降低金融服务的价格,并最终通过提高资源分配效率来促进经济的增长(Crystaletal.,2002;Demirguc-Kuntetal.,2004)。而另一方面,反对者则指出外资银行会挑选高质量和低风险的借款人,而将高风险的客户留给国内银行,这会使得国内银行利润下降,效率低下而且缺乏竞争力(Barajasetal.,2000)。其次,外资银行的母国遭遇的经济冲击会传导到东道国,这会破坏东道国银行系统的稳定(Levy-YeyatiandMicco,2007)。最后,凭借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高效的经营管理技术,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威胁到国内银行的生存和发展(Moguillanskyetal.,2004)。总体来看,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对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的影响而言,实证研究并未取得共识。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也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更多地是基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田国强和王一江(2004)指出,中资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打破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形成稳定的国有、民营和外资的三方制衡体系。张红军和杨朝军(2007)强调,外资银行网点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等三大经济区域。朱晓艳和徐光(2007)认为,外资银行的业务重点是具有比较优势,不依赖分支机构网络的中间业务;并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的需求设计和销售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殷孟波和石琴(2009)利用1999—2008年16家银行的数据发现,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竞争度迅速上升,同时伴随着银行的规模效益下降和风险倾向的增加。张金清(2010)利用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1—2008年的数据,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水平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所谓的“阙值效应”,但该效应并不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逐年增加,外资银行进入的步伐也显著加快。实证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系统竞争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若干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政策建议,有助于中资银行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也有助于监管层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政策,促进中外资银行的协调发展。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1978年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也开始启动。3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逐渐实现经营地域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城市再到内地中心城市,业务范围从外币业务到本币业务,服务对象从外国居民到本国居民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外资银行的资产、人员和机构数量均不断壮大,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总体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1979—1993:进入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序幕。外资银行早期仅允许在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等四个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机构。随着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银行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营业网点也从经济特区扩大到沿海城市。

(二)1994—2001:走向内地中心城市1994年,《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颁布并实施,外资银行经营地域进一步扩大,开始从沿海走向内地。1995年,武汉、西安、成都、重庆、杭州等11个内地中心城市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1996年,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中心城市,并于年底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试点人民币业务。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自加入之日起即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并允许其设立同城营业网点。

(三)2002—2006:入世后的过渡期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内,我国按照WTO关于金融业开放的市场准入原则以及国民待遇原则,逐步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地域、服务对象以及设立形式的非审慎性限制。2003年底,银监会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范围从原来的15—20%扩大到20—25%,这一举措极大地鼓励了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不仅增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改变相对单一的股权结构,更重要的是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与国际良好做法的接轨。

(四)2007至今:过渡期结束后的法人导向政策五年的过渡期结束后,银监会于2006年11月24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以及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并实施法人导向政策①,这促进了中外资银行的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目前,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充足,资产质量良好,盈利稳定,流动性充裕,主要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

三、数据与模型

实证研究分两个部分,首先是利用PanzarandRosse(1987)的方法计算度量竞争程度的H指数,并分析不同类型银行系统内部竞争程度的大小,再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

(一)样本选择和研究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取22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包括大型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和外资银行3家②。22家样本银行2009年的资产为55万亿元,占商业银行系统总资产的90.5%,因此可以很好地代表中国商业银行。研究期限是1998—2009年,22家银行在12年的时期内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一共得到264个样本。数据来源包括:BankScope数据库、《中国金融年鉴》(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各期)和《中国银监会年报》(2006—2009)。实证研究使用的变量包括银行层面的变量9个、行业层面变量4个和宏观层面变量2个,具体内容见表1。

(二)竞争程度的度量PanzarandRosse(1987)定义的H指数被用来估计行业的竞争程度,NathanandNeave(1989)则首次将其应用于银行业中,具体方程为:ln(Yit)=α+∑fβfln(Pf,it)+∑kγkXk,it+εit其中:i代表第i个银行,t代表时间。Yit是银行的产出价格,Pf,it是银行在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要素投入的价格向量,Xk,it是影响银行行为的控制变量。H指数度量的是要素投入价格的变动反映在均衡收入上的程度,即H=∑fβf。在垄断情况下,投入品价格的上涨导致边际成本增加,均衡的收入会下降或者保持不变,这样,H会小于或者等于0。垄断竞争时,投入品价格上涨导致收入下降,但是前者变化的幅度更大,因此H在0到1之间。完全竞争时,价格变动的幅度与收入变动的幅度相同,因此H等于1。H的计算需要的假设条件较少且H指数易于比较,因此越来越多的实证文献采用H指数去研究银行业竞争。ClaessensandLaeven(2004)研究1994—2001年50个国家的35834个年度银行样本数据,发现大部分的银行市场是垄断竞争,H在0.6到0.8之间。黄隽与汤珂(2008)则发现1996—2005年间,中国台湾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很高,而韩国和中国大陆的竞争则较低。遵循ClaessensandLaeven(2004)、Levy-YeyatiandMicco(2007)和Schaecketal.(2009)的思路,并考虑到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我们采用如下的方程来检验银行业的竞争程度:ln(INTRit)=α+β1ln(AFRit)+β2ln(PPEit)+β3ln(PCEit)+∑kγkXk,it+εit(2)其中:INTRit是银行总收入与总资产之比,度量的是银行提供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的产出价格;AFR(AverageFundingRate)是银行资金的投入价格,本文用利息开支占总存款和货币市场融资之和之比来度量,而非传统的利息开支占总存款之比;PPE(PriceofPersonnelExpenses)是人力资本的投入价格,用人力开支与总资产之比来度量③;PCE(PriceofCapitalExpenditure)是固定资产和设备的投入价格,本文用其他开支占固定资产之比度量,而非传统的其他开支占总资产之比。即本文对AFR和PCE的度量方式进行了优化。就控制变量X而言,考虑到风险承担行为和规模,我们使用如下三个控制变量:Liquidity是银行贷款与总资产之比,度量银行的流动性;Capitalization是银行的权益资本与总资产之比,度量银行的资本化程度;Size是银行资产的自然对数,度量银行的规模。根据PanzarandRosse(1987)的定义,有H=β1+β2+β3。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竞争的影响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竞争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我们采用如下模型来度量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其中:H为上一节中计算得到的年度H值;Foreign为外资银行进入的度量,具体含义是外资银行资产的市场份额④;X为行业的控制变量,遵循以往研究,我们采用如下四个控制变量:Capitalization是银行的权益资本与总资产之比,度量银行的资本化程度;Riskiness是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与贷款之比,度量银行资产的风险含量;Profitability是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returnonaverageassets,ROAA),度量银行的盈利性;Liquidity是银行贷款与总资产之比,度量银行的流动性,将行业内每个银行的数值平均得到行业的数值。另外,g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度量宏观经济发展水平;Money为广义货币供给(M2)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度量金融发展水平。

四、实证结果

(一)不同类型银行系统内部的竞争我们首先使用平衡的面板数据来度量不同类型银行系统内部竞争程度的大小,由于22家银行并非从全体银行样本中随机选择,因此我们舍弃随机效应模型,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不同类型银行之间的竞争状况,实证结果见表2。从模型的拟合优度、F统计量以及其相伴概率来看,方程(2)均很好地描述了不同类型银行系统内部的竞争状况⑤。根据H值的定义,四种不同类型银行内部均是垄断竞争。具体来看,大型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最高,高达0.902的H值意味着接近完全竞争,其次是外资银行(0.815)和股份制银行(0.750),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则相对较低,H值为0.741。1998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不良资产的剥离、股份制改造、补充资本金、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并在境内外公开上市,这一系列举措使其从行政管理体制下的国家专业银行转变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遍布全国的营业机构和150万员工,国有银行之间开始展开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的竞争。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为其高效经营提供了制度保证。但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这两类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不如国有银行高⑥。城市商业银行受资产规模和历史包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管理水平、体制机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相对薄弱。更重要的是,城市商业银行网点往往局限在注册地所在城市,很少跨区经营,其竞争程度相应地较低。

(二)银行系统竞争情况的变化我们再利用每年的横截面数据来研究中国银行系统竞争程度的变化,结果见表3。从模型的拟合优度以及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来看,方程(2)也较好地描述了中国银行系统竞争程度的年度变化⑦。我们重点关注的是H指数的变化,虽然H在个别年度有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仍然在增加,H值从1998年的0.151提高到2009年的0.653,年度平均值则为0.463,年均增长0.046。H指数的大幅提高表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显著加强,这主要是因为:大型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日趋完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入世前后的良好开放环境也刺激了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为全面了解中国银行系统竞争的情况,我们同时研究集中比率CR和HHI指数的变化⑧,具体内容见图1。集中度比率CR和HHI指数均稳定地下降。最大三个银行资产的市场份额之和CR-4从1998年的87.90%稳步下降到2009年的70.02%,平均每年下降1.6%。在集中度比率和HHI下降的同时,H指数则总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因此,综合来看,中国银行业的集中程度下降而竞争程度则上升。表4给出方程(3)的估计结果。从拟合优度、F统计值以及其相伴的P值来看,各个模型都很好地刻画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系统竞争程度的影响。在控制了银行系统的资本化程度、风险含量、盈利性和流动性之后,度量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For-eign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地提升了我国银行系统的竞争程度。在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过程中,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使得中资银行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并影响到其生存和发展,迫使中资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这从总体上促进了银行系统竞争程度的提高。度量金融发展水平的变量Money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金融深化有助于提高于银行系统的竞争。度量经济增长率的变量g的系数也为正但总体上不显著,意味着经济增长也能促进银行系统的竞争,但效果并太明显。五、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利用我国22家商业银行1998—2009年的数据,通过PanzarandRosse(1987)的H指数来研究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系统竞争程度的影响。

结果发现:

1.四种不同类型银行系统内部均是垄断竞争,但竞争程度差别较大。具体来看,大型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最高,接近于完全竞争,其次是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则相对最低。

2.1998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系统的集中程度稳定下降,竞争程度则相应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伴随着银行业的改革开放,银行业结构日趋合理,发展日趋成熟,各类商业银行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3.在控制了商业银行系统的资本化程度、风险含量、盈利性和流动性之后,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地提升了我国银行系统的竞争程度。凭借高效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中资银行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在银行业对外开放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银行业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经济增长的职能,是值得监管层和学术界思考的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1.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必须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符合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履行加入WTO的承诺,为中外资银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我国的金融稳定。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提升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效益,增强银行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外资结构范文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至1994年我国旅游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合同额)约15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约70亿美元。利用外资,弥补了我国旅游基础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了先进的旅游接待设备和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增强了我国旅游业的创汇能力,使我国游业在“软件”和“硬件”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旅游业利用外资规模呈现跳跃性扩张的同时,其结构不合理,效益不佳的倾向也日渐明显。因此,研究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优化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

1.在产业结构上,外资过多投向宾馆饭店业

旅游饭店业是我国利用外资比重最大的行业。“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引导下的饭店建设吸纳外商直接投资协议累计80亿元,占同期全国30%,如加上中方相应投放部分,估计合资合作饭店建设投资总额将超过130亿美元。至1994年,全国利用外资新建、改造、扩建的饭店已达476座,客房10万间。外资集中投向宾馆饭店业,对有效缓解海外游客住宿难的问题,改善投资环境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使旅游投资出现失衡现象,不利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和利用外资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

2.在地区结构上,外资主要投向沿海及旅游热点城市

我国吸收的外资在地区分布上呈不平衡之势。得区位、政策、历史、资金积累、地理之利的沿海地卫,利用其天然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了吸引外资的热土,利用外资颇具规模。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垄断性,使得中部和西部一些热点城市如西安利用外资也呈蓬勃之势,并进而推动了这些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我国广大的内陆沿边地区及旅游温冷城市,利用外资却很少。

3.旅游外资来源、期限、币种,利率等方面尚未实现结构的最优配置

旅游业吸收外资主要分为国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两部分,我国旅游业以直接利用外资为主,而间接利用外资所占比例极小。以饭店业为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的饭店占总数的90%以上。国外商业贷款项目不多,且对外借款以美元,日元为主。我国旅游外资来源中,80%以上来自港澳,其次为日本,其它为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而来自欧洲资本输出国的外资较少。在利率方面,我国旅游业外债的利率都是流动利率,利率偏高,所以利息较重。

二、影响旅游外资投向合理化的因素分析

1,中外双方投资目的相悖

我方希望外资投向旅游经济的薄弱环节,如旅游交通,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商品生产和加工等,以使整个旅游产业合理,均衡地发展。外资受利润的吸引,大量流入旅游热点城市和地区,且主要投向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如宾请、饭店,而投资量大,资金回收期长的一揽子项目,急功近利的外商很难产生投资兴趣。

2.中央投资主体主异作用不足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投资,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对旅游业的资金投人严重不足。例如,“七五”期间,全国旅游业投资的总规模约250亿美元,国家投放仅28。76亿元,只占11.5%,“八五”期间国家投入的比重也大体维持在这一水平,国家投入不足,就无力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难以较快改善六大要素的配套程度差的被动状况,因而也就很难在宏观上把握利用外资的整体结构。

3.外资投向的具体引导不够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文化与社会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中国本身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投资程序和规定,往往会使外商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而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也没有在国家对投资宏观导向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或本部门的实际,制订出具体的项目规划和投资导向,向外商宣传,供外商选择,把外商的投资意向引向我们的投资重点。同时,政府在审批外商投资申请时,缺乏透明度,导致外国投资者不清楚哪些投资舍被拒绝,而哪些投资将可获批准,因而也就无法确定、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4.投资环境对外资投向也有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引进质量,作了大量工作,但我国的投资环境仍有好多不足之处,制约着外资投向结构走向合理化;譬如,举办旅游交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而国内经济不发达地区筹措资金制约因素较多,从前影响外资投向旅游温冷地区和短线项目,而且,越是利用外资少的地区,限制和框框越多,从而使地区差距有拉大之势。

三、优化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策导向,有效引导外资投向

目前旅游业吸引外资中仍然存在着饥不择食,争相攀比给予优惠而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的情况。针对中外双方投资目的的偏差及现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强化政策导向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旅游投资咨询机构,对外商的投资加以引导和职务;

(2)政策措施要有预见性,超前出台,强化事前导向;

(3)在操作技术上,可以由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的系统调查,作为产业政策的一个部分,建立一个全旅游行业的“利用外资项目库”,以利于旅游决策时的综合平衡。

2.制订行业差别的优惠政策,促使外资投向旅游产业中的“瓶颈”产业十几年来,我国制订的旅游优惠政策中。集中体现在区域差别优惠,行业倾斜较少。这就使得地区的不平衡加剧,利用外资与旅游产业导向的矛盾日趋加深。笔者认为,在积极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行业差别政策对改善外资投向更为重要。应推行倾斜的行业政策,对于符合旅游业引进外资重点,有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外商托资项目,应给予一系列优惠待遇,以调整“瓶颈”,产业的收益水平,提高外商的投贪热情。

为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以及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今后我国旅游业吸收外商投资的重点取向应是:

①利用外资建设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这些宝贵的资源尚有许多未开发利用。现有景点,大部分存在景点老化,景观内容单调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开发建设。因此,把外资投向风景区,不仅可以进一步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吸引力,而且也是优化和调整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使其从单纯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大外资对旅游风景区建设投入的比重,对旅游业的持续稳步发展至关重要。

②利用外资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的销售创汇,是旅游创汇极其重要的一环。旅游商品生产是我国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国富有民族特色,值得开发的旅游商品很多,但业已开发,上档次、形成规模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如果有更多的外资投向旅游商品生产,对形成我国的旅游商品特色和生产优势必将是一分有益的。

③大力发展外资“嫁接型”旅游企业。发展外资“嫁接型”旅游企业,可采取补偿贸易的办法,我国的旅游企业大量地表现为设备需要更新的老饭店。补偿贸易改造饭店,是指我国现有大型饭店向国外投资者赊购材料、设备对饭店进行改造,以改造后的客房按一定的年限交付国外投资者使用,偿还债务。至1994年,全国已有涉外饭店2995座。客房40.63万间。按5一6年更新改造一次,每年约需要更新改造6--7万间客房。更新改造老饭店,除国内自筹一部分资金外,利用外资是一条可行之路。

④利用外资发展被游交通。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要素之一。而交通运输在我国是个短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国内游客剧增。对旅游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利用外资解决我国旅游交通的短线制约问题,将是我国在资金短缺情况下的明智选择。今后,我国本仅要利用外资增加交通工具,而且要下决心引进外资搞机场、铁路的建设,以根本上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3.加大国家对旅游业的投放比重

国家导向性投入不足,是造成旅游业外资投向结构不合理的一大原因。例如,“八五”期间,浙江省旅游业的实际投人为5.66亿元和1.755亿美元,合计20.23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投入仅占3.8%,省投资占0.5%。为此,“九五”期间国家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以加强宏观管理,改善外资投向。

外资结构范文篇3

内容摘要:一国的外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总体和天津区域性的外资结构特征,然后以天津市为例,选取天津市的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外资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利弊,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有所启示。

我国外资结构的特征

(一)外资的产业分布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产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资增势良好。截止至2009年,第二产业在我国整体外商投资产业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外商投资的重点从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90年代初资本密集型工业,近年来又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增势良好,但内部投资结构不平衡,表现为投资严重向房地产业倾斜,而直接服务于生产的交通、通讯、金融、保险、商业、信息服务等行业引进外资十分缓慢。

天津作为近年来吸引外资较多的城市之一,在坚持“支柱产业更强,高新技术更大,传统工业更精”的发展原则下,确立了电子信息、化工、汽车、冶金、生物和新能源六大支柱产业,以及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天津产业发展的重点,并以此为导向吸引了一大批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外资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在天津工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天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天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除了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外,还积极引导外资发展第三产业。2009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合同外资额近100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合同外资额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达72%和54.2%。

(二)外资的方式及来源

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跨国公司大多以合资方式进入我国。但随着我国外资政策的放开和跨国公司在华的经验累积,选择独资或合资控股形式的投资势头正在迅速发展,而新合资浪潮也大多以外方绝对控股为前提。我国外商投资的来源比较集中,近九成的外商实际投入资金来自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十个国家和地区,来自欧盟的外商直接投资也迅速增长。

在天津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采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三种方式。2000-2009年,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每年基本都占到90%以上,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已经成为天津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应注意到,外商独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并且呈上升趋势。

从天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来看,来自香港地区的资金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在天津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共占30%。

(三)外资的区域分布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以天津为例,天津市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2009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96个,合同外资额138.38亿美元,同比增长4.4%;实际利用外资9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引擎作用明显,全区合同外资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分别为99.39亿美元和53.78亿美元,分别比2008年同期增长8.3%和22.2%,分别占全市合同外资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的72%和59.6%。

尽管滨海新区吸引了天津市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但也应看到,近几年其他各区都不同程度的加快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速度,大多数区县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滨海新区的增长速度。

外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天津市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对外资的产业分布、外资方式与天津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一)外资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天津经济增长与外资投资企业在天津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之间的回归模型,以找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各自利用外资的情况对天津经济增长影响的强弱。数据选用1990-2009年天津的有关统计数据。

回归的结果见方程式(1)。

lnGDPt=0.726+1.084*lnGDPt-1-0.026*lnFDI1t-0.174*lnFDI2t-1+0.133*lnFDI3t

(1)

(6.15)(23.16)

(-2.86)(-4.26)(4.85)

其中,t和t-1分别表示本期和上一期;FDI是外国直接投资,lnGDP为天津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FDI1、lnFDI2和lnFDI3分别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天津的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的对数值。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该系数的t统计值。在式(1)的回归结果中,R2=0.998,ADR2=0.997。F检验的临界值为F0.05(4,9)=3.63,方程(1)的F值为1026.55654,通过F检验。t检验的临界值,t0.05/2,9=2.26,各解释变量均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在天津的经济增长中,分布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天津的经济增长贡献大。

其二,在外资产业分布中,本期分布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上一期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及本期分布在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天津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大,说明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天津经济增长存在某些滞后影响。

(二)外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天津经济增长与外资在天津投资企业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找出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独资企业这三种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对天津经济增长的影响。数据选用1990-2009年天津的有关统计数据。回归的结果见方程式(2)。

lnGDPt=0.918+0.964*lnGDPt-1-0.046*lnHZt-1-0.037*lnHZUt-0.024*lnHZUt-1+0.05*lnDZt(2)

(8.93)(44.15)

(-2.79)(-4.30)(-3.29)

(5.29)

lnHZ、lnHZU和lnDZ分别为外国直接投资在天津以合资企业的方式、合作企业的方式和独资企业的方式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对数值。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该系数的t统计值。在式(2)的回归结果中,R2=0.999,。F检验的临界值为F0.05(5,8)=3.69,方程(2)的F值为1597.249,通过F检验。t检验的临界值,t0.05/2,8=2.31,各解释变量均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在天津的经济增长中,外国直接投资在天津以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独资企业的三种方式实际利用外资额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相同,但独资企业贡献稍大些。

其二,在外资投资的三种方式中,合资方式以上一期的利用外资额影响天津本期经济增长,合作方式以本期和上一期的利用外资额影响天津本期经济增长,独资方式以本期利用外资额影响天津本期经济增长。这说明由于可能受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影响,合资和合作方式比独资方式的灵活性稍差些,因此对天津经济产生的影响要在下一年度才能体现出来。

外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利弊分析

上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与天津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作了实证分析,从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现有的外资结构对经济增长有利又有弊。

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式(1)),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第三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传播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来看(式(2)),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商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外商千方百计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外商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守其技术秘密以保持其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外商采取独资经营方式的更重要企图在于更大程度地控制投资所在地的产业和垄断市场。

政策建议

(一)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引资水平

我国对自身“软环境”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保持经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和完善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自己具体情况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快调整金融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步伐。

(二)完善投资产业政策,加速制造基地转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因此,在制造业吸引外资方面,应积极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从单个项目转向全方位的系统化投资,构建新型产业链和产业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从低技术加工组装基地向较高技术含量的制造基地转化。

(三)拓宽引资领域,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分布在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因此,应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商贸、物流、医疗、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另外,天津市应紧紧抓住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有利契机,在滨海新区审慎推进金融、保险、证券等敏感领域的对外开放。

(四)拓展引资方式和渠道,推动经济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外商独资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且呈上升趋势。但应注意的是,在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条件下,跨国公司的并购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因此应重视完善企业的并购环境,为并购式外资进入创造条件,扩大引资规模。

另外,在天津的外国直接投资,来自香港地区的资金比重最大,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基于此,天津应积极构建海外招商网络,加快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设立天津市招商海外工作站,拓展现有引资渠道,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09年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90.2亿美元增长22%[EB/OL].北方网,2010

2.刘佳川,黄斐怡,王乐.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3.聂扬.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11)

外资结构范文篇4

内容摘要:一国的外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总体和天津区域性的外资结构特征,然后以天津市为例,选取天津市的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外资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利弊,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有所启示。

我国外资结构的特征

(一)外资的产业分布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产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资增势良好。截止至2009年,第二产业在我国整体外商投资产业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外商投资的重点从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90年代初资本密集型工业,近年来又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增势良好,但内部投资结构不平衡,表现为投资严重向房地产业倾斜,而直接服务于生产的交通、通讯、金融、保险、商业、信息服务等行业引进外资十分缓慢。

天津作为近年来吸引外资较多的城市之一,在坚持“支柱产业更强,高新技术更大,传统工业更精”的发展原则下,确立了电子信息、化工、汽车、冶金、生物和新能源六大支柱产业,以及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天津产业发展的重点,并以此为导向吸引了一大批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外资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在天津工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天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天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除了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外,还积极引导外资发展第三产业。2009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合同外资额近100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合同外资额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达72%和54.2%。

(二)外资的方式及来源

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跨国公司大多以合资方式进入我国。但随着我国外资政策的放开和跨国公司在华的经验累积,选择独资或合资控股形式的投资势头正在迅速发展,而新合资浪潮也大多以外方绝对控股为前提。我国外商投资的来源比较集中,近九成的外商实际投入资金来自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十个国家和地区,来自欧盟的外商直接投资也迅速增长。

在天津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采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三种方式。2000-2009年,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每年基本都占到90%以上,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已经成为天津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应注意到,外商独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并且呈上升趋势。

从天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来看,来自香港地区的资金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在天津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共占30%。

(三)外资的区域分布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以天津为例,天津市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2009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96个,合同外资额138.38亿美元,同比增长4.4%;实际利用外资9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引擎作用明显,全区合同外资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分别为99.39亿美元和53.78亿美元,分别比2008年同期增长8.3%和22.2%,分别占全市合同外资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的72%和59.6%。

尽管滨海新区吸引了天津市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但也应看到,近几年其他各区都不同程度的加快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速度,大多数区县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滨海新区的增长速度。

外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天津市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对外资的产业分布、外资方式与天津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一)外资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天津经济增长与外资投资企业在天津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之间的回归模型,以找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各自利用外资的情况对天津经济增长影响的强弱。数据选用1990-2009年天津的有关统计数据。

回归的结果见方程式(1)。

lnGDPt=0.726+1.084*lnGDPt-1-0.026*lnFDI1t-0.174*lnFDI2t-1+0.133*lnFDI3t

(1)

(6.15)(23.16)

(-2.86)(-4.26)(4.85)

其中,t和t-1分别表示本期和上一期;FDI是外国直接投资,lnGDP为天津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FDI1、lnFDI2和lnFDI3分别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天津的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的对数值。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该系数的t统计值。在式(1)的回归结果中,R2=0.998,ADR2=0.997。F检验的临界值为F0.05(4,9)=3.63,方程(1)的F值为1026.55654,通过F检验。t检验的临界值,t0.05/2,9=2.26,各解释变量均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在天津的经济增长中,分布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天津的经济增长贡献大。

其二,在外资产业分布中,本期分布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上一期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及本期分布在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天津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大,说明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天津经济增长存在某些滞后影响。

(二)外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天津经济增长与外资在天津投资企业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找出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独资企业这三种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对天津经济增长的影响。数据选用1990-2009年天津的有关统计数据。回归的结果见方程式(2)。

lnGDPt=0.918+0.964*lnGDPt-1-0.046*lnHZt-1-0.037*lnHZUt-0.024*lnHZUt-1+0.05*lnDZt(2)

(8.93)(44.15)

(-2.79)(-4.30)(-3.29)

(5.29)

lnHZ、lnHZU和lnDZ分别为外国直接投资在天津以合资企业的方式、合作企业的方式和独资企业的方式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对数值。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该系数的t统计值。在式(2)的回归结果中,R2=0.999,。F检验的临界值为F0.05(5,8)=3.69,方程(2)的F值为1597.249,通过F检验。t检验的临界值,t0.05/2,8=2.31,各解释变量均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在天津的经济增长中,外国直接投资在天津以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独资企业的三种方式实际利用外资额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相同,但独资企业贡献稍大些。

其二,在外资投资的三种方式中,合资方式以上一期的利用外资额影响天津本期经济增长,合作方式以本期和上一期的利用外资额影响天津本期经济增长,独资方式以本期利用外资额影响天津本期经济增长。这说明由于可能受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影响,合资和合作方式比独资方式的灵活性稍差些,因此对天津经济产生的影响要在下一年度才能体现出来。

外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利弊分析

上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与天津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作了实证分析,从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现有的外资结构对经济增长有利又有弊。

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式(1)),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第三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传播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来看(式(2)),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商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外商千方百计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外商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守其技术秘密以保持其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外商采取独资经营方式的更重要企图在于更大程度地控制投资所在地的产业和垄断市场。

政策建议

(一)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引资水平

我国对自身“软环境”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保持经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和完善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自己具体情况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快调整金融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步伐。

(二)完善投资产业政策,加速制造基地转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因此,在制造业吸引外资方面,应积极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从单个项目转向全方位的系统化投资,构建新型产业链和产业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从低技术加工组装基地向较高技术含量的制造基地转化。

(三)拓宽引资领域,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分布在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因此,应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商贸、物流、医疗、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另外,天津市应紧紧抓住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有利契机,在滨海新区审慎推进金融、保险、证券等敏感领域的对外开放。

(四)拓展引资方式和渠道,推动经济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外商独资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且呈上升趋势。但应注意的是,在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条件下,跨国公司的并购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因此应重视完善企业的并购环境,为并购式外资进入创造条件,扩大引资规模。

另外,在天津的外国直接投资,来自香港地区的资金比重最大,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基于此,天津应积极构建海外招商网络,加快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设立天津市招商海外工作站,拓展现有引资渠道,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09年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90.2亿美元增长22%[EB/OL].北方网,2010

2.刘佳川,黄斐怡,王乐.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3.聂扬.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11)

外资结构范文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至1994年我国旅游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合同额)约15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约70亿美元。利用外资,弥补了我国旅游基础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了先进的旅游接待设备和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增强了我国旅游业的创汇能力,使我国游业在“软件”和“硬件”建设上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旅游业利用外资规模呈现跳跃性扩张的同时,其结构不合理,效益不佳的倾向也日渐明显。因此,研究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优化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

1.在产业结构上,外资过多投向宾馆饭店业

旅游饭店业是我国利用外资比重最大的行业。“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引导下的饭店建设吸纳外商直接投资协议累计80亿元,占同期全国30%,如加上中方相应投放部分,估计合资合作饭店建设投资总额将超过130亿美元。至1994年,全国利用外资新建、改造、扩建的饭店已达476座,客房10万间。外资集中投向宾馆饭店业,对有效缓解海外游客住宿难的问题,改善投资环境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使旅游投资出现失衡现象,不利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和利用外资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

2.在地区结构上,外资主要投向沿海及旅游热点城市

我国吸收的外资在地区分布上呈不平衡之势。得区位、政策、历史、资金积累、地理之利的沿海地卫,利用其天然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了吸引外资的热土,利用外资颇具规模。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垄断性,使得中部和西部一些热点城市如西安利用外资也呈蓬勃之势,并进而推动了这些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我国广大的内陆沿边地区及旅游温冷城市,利用外资却很少。

3.旅游外资来源、期限、币种,利率等方面尚未实现结构的最优配置

旅游业吸收外资主要分为国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两部分,我国旅游业以直接利用外资为主,而间接利用外资所占比例极小。以饭店业为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的饭店占总数的90%以上。国外商业贷款项目不多,且对外借款以美元,日元为主。我国旅游外资来源中,80%以上来自港澳,其次为日本,其它为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而来自欧洲资本输出国的外资较少。在利率方面,我国旅游业外债的利率都是流动利率,利率偏高,所以利息较重。

二、影响旅游外资投向合理化的因素分析

1,中外双方投资目的相悖

我方希望外资投向旅游经济的薄弱环节,如旅游交通,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商品生产和加工等,以使整个旅游产业合理,均衡地发展。外资受利润的吸引,大量流入旅游热点城市和地区,且主要投向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如宾请、饭店,而投资量大,资金回收期长的一揽子项目,急功近利的外商很难产生投资兴趣。

2.中央投资主体主异作用不足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投资,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对旅游业的资金投人严重不足。例如,“七五”期间,全国旅游业投资的总规模约250亿美元,国家投放仅28。76亿元,只占11.5%,“八五”期间国家投入的比重也大体维持在这一水平,国家投入不足,就无力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难以较快改善六大要素的配套程度差的被动状况,因而也就很难在宏观上把握利用外资的整体结构。

3.外资投向的具体引导不够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文化与社会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中国本身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投资程序和规定,往往会使外商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而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也没有在国家对投资宏观导向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或本部门的实际,制订出具体的项目规划和投资导向,向外商宣传,供外商选择,把外商的投资意向引向我们的投资重点。同时,政府在审批外商投资申请时,缺乏透明度,导致外国投资者不清楚哪些投资舍被拒绝,而哪些投资将可获批准,因而也就无法确定、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4.投资环境对外资投向也有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引进质量,作了大量工作,但我国的投资环境仍有好多不足之处,制约着外资投向结构走向合理化;譬如,举办旅游交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而国内经济不发达地区筹措资金制约因素较多,从前影响外资投向旅游温冷地区和短线项目,而且,越是利用外资少的地区,限制和框框越多,从而使地区差距有拉大之势。

三、优化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策导向,有效引导外资投向

目前旅游业吸引外资中仍然存在着饥不择食,争相攀比给予优惠而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的情况。针对中外双方投资目的的偏差及现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强化政策导向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旅游投资咨询机构,对外商的投资加以引导和职务;

(2)政策措施要有预见性,超前出台,强化事前导向;

(3)在操作技术上,可以由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的系统调查,作为产业政策的一个部分,建立一个全旅游行业的“利用外资项目库”,以利于旅游决策时的综合平衡。

2.制订行业差别的优惠政策,促使外资投向旅游产业中的“瓶颈”产业十几年来,我国制订的旅游优惠政策中。集中体现在区域差别优惠,行业倾斜较少。这就使得地区的不平衡加剧,利用外资与旅游产业导向的矛盾日趋加深。笔者认为,在积极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行业差别政策对改善外资投向更为重要。应推行倾斜的行业政策,对于符合旅游业引进外资重点,有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外商托资项目,应给予一系列优惠待遇,以调整“瓶颈”,产业的收益水平,提高外商的投贪热情。

为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以及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今后我国旅游业吸收外商投资的重点取向应是:

①利用外资建设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这些宝贵的资源尚有许多未开发利用。现有景点,大部分存在景点老化,景观内容单调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开发建设。因此,把外资投向风景区,不仅可以进一步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吸引力,而且也是优化和调整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使其从单纯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大外资对旅游风景区建设投入的比重,对旅游业的持续稳步发展至关重要。

②利用外资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的销售创汇,是旅游创汇极其重要的一环。旅游商品生产是我国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国富有民族特色,值得开发的旅游商品很多,但业已开发,上档次、形成规模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如果有更多的外资投向旅游商品生产,对形成我国的旅游商品特色和生产优势必将是一分有益的。

③大力发展外资“嫁接型”旅游企业。发展外资“嫁接型”旅游企业,可采取补偿贸易的办法,我国的旅游企业大量地表现为设备需要更新的老饭店。补偿贸易改造饭店,是指我国现有大型饭店向国外投资者赊购材料、设备对饭店进行改造,以改造后的客房按一定的年限交付国外投资者使用,偿还债务。至1994年,全国已有涉外饭店2995座。客房40.63万间。按5一6年更新改造一次,每年约需要更新改造6--7万间客房。更新改造老饭店,除国内自筹一部分资金外,利用外资是一条可行之路。

④利用外资发展被游交通。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要素之一。而交通运输在我国是个短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国内游客剧增。对旅游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利用外资解决我国旅游交通的短线制约问题,将是我国在资金短缺情况下的明智选择。今后,我国本仅要利用外资增加交通工具,而且要下决心引进外资搞机场、铁路的建设,以根本上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3.加大国家对旅游业的投放比重

国家导向性投入不足,是造成旅游业外资投向结构不合理的一大原因。例如,“八五”期间,浙江省旅游业的实际投人为5.66亿元和1.755亿美元,合计20.23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投入仅占3.8%,省投资占0.5%。为此,“九五”期间国家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以加强宏观管理,改善外资投向。

外资结构范文篇6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政策建议

**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但由于**市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存在诸如引资结构不合理,引资主体、方式和来源单一,投资成本过高和市场及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削弱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因此,**市在进一步引进外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一)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

无论国际上还是我国国内,在外资流入多的地方,基础设施都是较完善的。相应的,结构合理、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对于能源、交通、通讯、医疗等基础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市应继续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加强现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维护管理。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期限长,回收慢,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考虑让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际上常用的BOT,TOT的融资方式,可以进一步缓解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制约”,减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压力。

(二)注重营造投资软环境

**市实行的“一厅式”和“一票式”办公,以及投资服务中心和投资商及企业投诉服务中心的成立,是**市整顿投资环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应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行为,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客商的合法权益,避免“重招商轻管理,重承诺轻兑现,重宣传轻服务”的现象。

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拓展引进外资方式

(一)应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应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现代农业方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注重由工业领域的利用外资向服务贸易领域的转变,积极推进商业零售试点、旅游、外贸、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利用外资。要以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会展旅游等项目为重点,引进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项目。例如果业深加工、畜牧业深加工等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旅游开发项目等。此外应加强**市与港澳台地区优势互补,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商贸、物流和信息中心,**市的科技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突出。2002年,“西部大开发**投资发展协调委员会”和2005年国内首家香港**商会的成立,为**扩大与外合作搭建了发展平台。

(二)拓展引资方式

**应深入实施“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的招商新模式,充分利用港澳台地区以及外资项目商的各种优势,扩展平台。通过实施委托招商,以外引外,实现借力引资。不仅可以降低招商成本,还能提高招商引资的速度和效果,以最低的投入,实现最佳的引资实效。可以在港澳台地区设立招商联络点,市政府还可以委托港澳台地区、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外商、华侨以及商会作为招商顾问或者招商代表。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旗舰型项目,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强化产业、园区、企业专题推介,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提高项目签约的成功率和外资到账率。

三、建设引资带和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

(一)建设引资带,形成梯度引资网络

**市目前有4个部级开发区,1个部级出口加工区和诸多产业园区,旅游度假区等,在此基础上应确立不同层次的引资带和引资区域,形成点、线、面相互交错的引资网络,实行错位竞争和重点支持战略相结合的外资政策。

首先,形成南北两条引资带。南面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资亮点,拓展曲江旅游度假区、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开发区和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的引资能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心,进而带动长安区,形成南面的一条引资带。这里高校众多,应以高科技和人才为比较优势吸引技术含量较高的外商直接投资。北面以**经济开发区及其内属的部级出口加工区为增长亮点,辐射周边的区县,扩大引资规模和范围,使经济开发区的引资能力得到拓展。向北延伸到未央湖旅游开发区、未央工业园、阎良国家航空技术产业基地和高陵**泾河工业园。从这五个引资点联结成北面的引资区域,目前**市从北郊张家堡到南郊韦曲的二号地铁线已全面动工,更有助于加强北面与南面的经济联系,形成南北的一条引资带,与东西面形成产业和资源的优势互补。

其次,从南北引资带分别逐步向东西实行传递机制。西面的工业区仅有户县**沣京工业园,相对于南、北郊较少,应加快“西咸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打造“大**”,实现“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东面相对比较落后,应该积极发展浐河经济开发区和灞桥科技产业园,加快打造**浐灞生态区的进程,应以吸引外资和内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其融资不足问题。在政策上应该有所倾斜,除了税收优惠政策,还应该创造引资“直通车”的方式,在经营管理机制和审批机制上给予优先,通过财政优惠和其他优惠政策并进的方式吸引外资。在此基础上以引资带为线,以各经济开发区为点,在全市形成一个分层次、梯度推进的引资网络。

(二)建设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

现有的大部分经济开发区建设没有形成为外商投资配套的产业链,也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而现代工业产业链的构成,包括原材料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一个企业不可能包揽所有项目,必须依靠整个产业集群来共同完成。产业链和集聚效应可以降低信息和原料成本,并且通过增强企业间的优势互补降低了经营成本,它的稳定性和短期内难以复制的特点有效的巩固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当前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根据之一便是这种由一些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等相关机构在某一地域或某一产业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因此,**市应当充分发挥各个经济开发区的作用,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制定不同的引资战略,优化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定位,促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以各开发区为中心,以其产业集群定位为目标,制定周边区县的产业配套计划,培养为外商直接投资配套的产业链,优化投资环境。

四、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

**市应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重要举措之一。况且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也比较弱,合并和被兼并是提升国有企业技术最有效的方式。**市在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一)完善外资并购的法规建设并进行管理

国外对外资并购问题有着一套完备的、能够对跨国并购进行有效规制的法律体系。国外的外资并购法律以反垄断为最高准则,并且大多数国家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实行的是同一法律体系。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采用的是不同的政策,因此我国的外资并购法律,也可考虑借鉴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制定单独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规制和管理。该法律体系应包括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审查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破产法等。公务员之家:

(二)建立公开的信息平台,使外资并购透明化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过程的暗箱操作,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在国有企业转让方面还无法做到信息公开和交易透明,这会直接影响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效率。要建立完全公开的信息平台,促使国有产权交易透明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完全公开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全面的披露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相关信息,包括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资产负债、经营状况等)和产权交易信息。可以使公众及时地了解到相关国企产权交易的信息。这不仅为外资并购提供了便利,也使并购过程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可以有效避免各种不合法、不规范的交易发生,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三)完善和发展中介机构

跨国并购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复杂,包括资产、财务、政策、法律等。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并购活动都是由中介机构组织参与完成的,而**市现在缺少高水平的中介机构。因此,应加快培育外资并购的中介机构及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提高外资并购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史冬梅。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及其对策分析[J]理论导刊,2007,01:22~23

[2]赵晋平。仍将平稳增长2005年-2006年中国利用外资现状及走势[J]国际贸易,2005,12:27~31

外资结构范文篇7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优化

一、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现状

河北省引进外资中,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一直较小,其金额与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值的比例均未超过4%。如2007年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4138万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其利用外资规模与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的情况很不相称。

从河北省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看,在第二产业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建筑业所占比重过大,平均占到总额的80%以上。

但在第二产业中,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并不均衡,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如钢铁、食品、化工、医药、纺织等行业,而采掘业和电力、燃气及水部门所占份额很小,如:2007年投入到制造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为188582万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金额的78%,占第二产业的93.6%。在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大得多,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改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逐步上升,最近几年成为河北省整个制造业的外商投资热点。

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相比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值的比例有所提高,平均保持在13%左右。在第三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5个行业领域,教育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等其他8个行业所占比例较低。随着入世承诺的不断实现,我省服务业的门槛不断下降,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除房地产行业外,其他行业领域投资金额变化剧烈,交通运输业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所占比例出现大幅上扬,2007年达到2435万美元,但主要分布格局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以及随之而带动的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规范可以分别从合理化、高效化、高度化三个方面来提升产业结构,使其达到优化的目的。

1.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和规范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通常只能由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来完成。因为目前,基础产业存在投资额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报低、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特点,己成为制约我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产业”,很多境外投资者不看好我省的基础产业。

因此,只有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让适当的外资进入适当的地区,才能够有效地加强该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与联系,使其结构合理化,进而有力的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

2.外商直接投资下的市场竞争促进产业结构高效化

外资的进入会集中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地区,这些产业就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成熟的外资企业进入后,会通过市场作用加剧国内企业的竞争,将低效率的企业从本行业中淘汰出去,从而优化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高效化。

3.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一定量的资金直接流入缓减了省内生产建设资金的不足,利用这些资金可以优先购买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进口高等级的生产原料。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带来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新技术的积极消化、吸收、创新和扩散,来提升技术水平,优化技术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系统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演变,即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者说是高级化。

三、河北省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为了提高河北省利用外资的实效,加强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的拉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步伐,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效应。

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建立良好的、完善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基础条件之一。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南方城市相比较,河北省无论是投资硬环境还是投资软环境都相对较差。且每年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也相对较低。因此,河北省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公务员之家

2.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目前河北省对外资的利用仍然比较注重对外资数量的扩张,而对外资质量的关注较少。对外资的利用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区域的资源、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和引导,使外资可以投向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方向的产业或部门,更好的发挥外资在一个地区的所产生的影响效应。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发展需求,有重点的、科学的制定经济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外资投向,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公务员之家

3.改善河北省各地区外商投资的不均衡性

投向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11所属市中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等地区,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金额比重较小。因此为均衡发展河北省各个地区经济,应在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工业,扩大外资投资领域,加快各地区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充分借助三大港口优势,加快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步伐,并整合各地区资源,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加大与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促进河北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海.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产业机构调整.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3年

[2]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08

[3]河北省统计局.2003-2007河北省经济年鉴[DB/OL].

外资结构范文篇8

内容摘要:一国的外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总体和天津区域性的外资结构特征,然后以天津市为例,选取天津市的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外资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利弊,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有所启示。

我国外资结构的特征

(一)外资的产业分布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产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资增势良好。截止至2009年,第二产业在我国整体外商投资产业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外商投资的重点从20世纪8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90年代初资本密集型工业,近年来又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增势良好,但内部投资结构不平衡,表现为投资严重向房地产业倾斜,而直接服务于生产的交通、通讯、金融、保险、商业、信息服务等行业引进外资十分缓慢。

天津作为近年来吸引外资较多的城市之一,在坚持“支柱产业更强,高新技术更大,传统工业更精”的发展原则下,确立了电子信息、化工、汽车、冶金、生物和新能源六大支柱产业,以及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天津产业发展的重点,并以此为导向吸引了一大批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外资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在天津工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天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天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除了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外,还积极引导外资发展第三产业。2009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合同外资额近100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合同外资额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达72%和54.2%。

(二)外资的方式及来源

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跨国公司大多以合资方式进入我国。但随着我国外资政策的放开和跨国公司在华的经验累积,选择独资或合资控股形式的投资势头正在迅速发展,而新合资浪潮也大多以外方绝对控股为前提。我国外商投资的来源比较集中,近九成的外商实际投入资金来自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十个国家和地区,来自欧盟的外商直接投资也迅速增长。

在天津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采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三种方式。2000-2009年,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每年基本都占到90%以上,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已经成为天津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应注意到,外商独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并且呈上升趋势。

从天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来看,来自香港地区的资金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在天津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共占30%。

(三)外资的区域分布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以天津为例,天津市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2009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596个,合同外资额138.38亿美元,同比增长4.4%;实际利用外资9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引擎作用明显,全区合同外资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分别为99.39亿美元和53.78亿美元,分别比2008年同期增长8.3%和22.2%,分别占全市合同外资和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的72%和59.6%。

尽管滨海新区吸引了天津市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但也应看到,近几年其他各区都不同程度的加快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速度,大多数区县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滨海新区的增长速度。

外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天津市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对外资的产业分布、外资方式与天津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一)外资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天津经济增长与外资投资企业在天津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之间的回归模型,以找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各自利用外资的情况对天津经济增长影响的强弱。数据选用1990-2009年天津的有关统计数据。

回归的结果见方程式(1)。

lnGDPt=0.726+1.084*lnGDPt-1-0.026*lnFDI1t-0.174*lnFDI2t-1+0.133*lnFDI3t(1)

(6.15)(23.16)

(-2.86)(-4.26)(4.85)

其中,t和t-1分别表示本期和上一期;FDI是外国直接投资,lnGDP为天津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FDI1、lnFDI2和lnFDI3分别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天津的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的对数值。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该系数的t统计值。在式(1)的回归结果中,R2=0.998,ADR2=0.997。F检验的临界值为F0.05(4,9)=3.63,方程(1)的F值为1026.55654,通过F检验。t检验的临界值,t0.05/2,9=2.26,各解释变量均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在天津的经济增长中,分布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天津的经济增长贡献大。

其二,在外资产业分布中,本期分布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上一期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及本期分布在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天津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大,说明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天津经济增长存在某些滞后影响。

(二)外资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天津经济增长与外资在天津投资企业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找出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独资企业这三种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对天津经济增长的影响。数据选用1990-2009年天津的有关统计数据。回归的结果见方程式(2)。

lnGDPt=0.918+0.964*lnGDPt-1-0.046*lnHZt-1-0.037*lnHZUt-0.024*lnHZUt-1+0.05*lnDZt(2)

(8.93)(44.15)

(-2.79)(-4.30)(-3.29)

(5.29)

lnHZ、lnHZU和lnDZ分别为外国直接投资在天津以合资企业的方式、合作企业的方式和独资企业的方式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对数值。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该系数的t统计值。在式(2)的回归结果中,R2=0.999,。F检验的临界值为F0.05(5,8)=3.69,方程(2)的F值为

1597.249,通过F检验。t检验的临界值,t0.05/2,8=2.31,各解释变量均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其一,在天津的经济增长中,外国直接投资在天津以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独资企业的三种方式实际利用外资额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相同,但独资企业贡献稍大些。

其二,在外资投资的三种方式中,合资方式以上一期的利用外资额影响天津本期经济增长,合作方式以本期和上一期的利用外资额影响天津本期经济增长,独资方式以本期利用外资额影响天津本期经济增长。这说明由于可能受到中国政府的政策影响,合资和合作方式比独资方式的灵活性稍差些,因此对天津经济产生的影响要在下一年度才能体现出来。

外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利弊分析

上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与天津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作了实证分析,从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现有的外资结构对经济增长有利又有弊。

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式(1)),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第三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传播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来看(式(2)),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商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外商千方百计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外商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守其技术秘密以保持其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外商采取独资经营方式的更重要企图在于更大程度地控制投资所在地的产业和垄断市场。

政策建议

(一)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引资水平

我国对自身“软环境”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保持经济发展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和完善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自己具体情况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快调整金融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步伐。

(二)完善投资产业政策,加速制造基地转化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分布在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因此,在制造业吸引外资方面,应积极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从单个项目转向全方位的系统化投资,构建新型产业链和产业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我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从低技术加工组装基地向较高技术含量的制造基地转化。

(三)拓宽引资领域,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分布在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在第一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因此,应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商贸、物流、医疗、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另外,天津市应紧紧抓住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有利契机,在滨海新区审慎推进金融、保险、证券等敏感领域的对外开放。

(四)拓展引资方式和渠道,推动经济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外商独资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且呈上升趋势。但应注意的是,在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条件下,跨国公司的并购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因此应重视完善企业的并购环境,为并购式外资进入创造条件,扩大引资规模。

另外,在天津的外国直接投资,来自香港地区的资金比重最大,其次是美国和日本。基于此,天津应积极构建海外招商网络,加快在美国、日本和欧洲设立天津市招商海外工作站,拓展现有引资渠道,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09年天津市实际利用外资90.2亿美元增长22%[EB/OL].北方网,2010

2.刘佳川,黄斐怡,王乐.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3.聂扬.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11)

外资结构范文篇9

一、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

1.在产业结构上,外资过多投向宾馆饭店业

旅游饭店业是我国利用外资比重最大的行业。“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引导下的饭店建设吸纳外商直接投资协议累计80亿元,占同期全国30%,如加上中方相应投放部分,估计合资合作饭店建设投资总额将超过130亿美元。至1994年,全国利用外资新建、改造、扩建的饭店已达476座,客房10万间。外资集中投向宾馆饭店业,对有效缓解海外游客住宿难的问题,改善投资环境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使旅游投资出现失衡现象,不利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和利用外资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

2.在地区结构上,外资主要投向沿海及旅游热点城市

我国吸收的外资在地区分布上呈不平衡之势。得区位、政策、历史、资金积累、地理之利的沿海地卫,利用其天然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了吸引外资的热土,利用外资颇具规模。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垄断性,使得中部和西部一些热点城市如西安利用外资也呈蓬勃之势,并进而推动了这些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我国广大的内陆沿边地区及旅游温冷城市,利用外资却很少。

3.旅游外资来源、期限、币种,利率等方面尚未实现结构的最优配置

旅游业吸收外资主要分为国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资两部分,我国旅游业以直接利用外资为主,而间接利用外资所占比例极小。以饭店业为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的饭店占总数的90%以上。国外商业贷款项目不多,且对外借款以美元,日元为主。我国旅游外资来源中,80%以上来自港澳,其次为日本,其它为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而来自欧洲资本输出国的外资较少。在利率方面,我国旅游业外债的利率都是流动利率,利率偏高,所以利息较重。

二、影响旅游外资投向合理化的因素分析

1,中外双方投资目的相悖

我方希望外资投向旅游经济的薄弱环节,如旅游交通,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商品生产和加工等,以使整个旅游产业合理,均衡地发展。外资受利润的吸引,大量流入旅游热点城市和地区,且主要投向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如宾请、饭店,而投资量大,资金回收期长的一揽子项目,急功近利的外商很难产生投资兴趣。

2.中央投资主体主异作用不足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投资,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对旅游业的资金投人严重不足。例如,“七五”期间,全国旅游业投资的总规模约250亿美元,国家投放仅28。76亿元,只占11.5%,“八五”期间国家投入的比重也大体维持在这一水平,国家投入不足,就无力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难以较快改善六大要素的配套程度差的被动状况,因而也就很难在宏观上把握利用外资的整体结构。

3.外资投向的具体引导不够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文化与社会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中国本身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投资程序和规定,往往会使外商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而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也没有在国家对投资宏观导向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或本部门的实际,制订出具体的项目规划和投资导向,向外商宣传,供外商选择,把外商的投资意向引向我们的投资重点。同时,政府在审批外商投资申请时,缺乏透明度,导致外国投资者不清楚哪些投资舍被拒绝,而哪些投资将可获批准,因而也就无法确定、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4.投资环境对外资投向也有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引进质量,作了大量工作,但我国的投资环境仍有好多不足之处,制约着外资投向结构走向合理化;譬如,举办旅游交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而国内经济不发达地区筹措资金制约因素较多,从前影响外资投向旅游温冷地区和短线项目,而且,越是利用外资少的地区,限制和框框越多,从而使地区差距有拉大之势。

三、优化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政策导向,有效引导外资投向

目前旅游业吸引外资中仍然存在着饥不择食,争相攀比给予优惠而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的情况。针对中外双方投资目的的偏差及现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强化政策导向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旅游投资咨询机构,对外商的投资加以引导和职务;

(2)政策措施要有预见性,超前出台,强化事前导向;

(3)在操作技术上,可以由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的系统调查,作为产业政策的一个部分,建立一个全旅游行业的“利用外资项目库”,以利于旅游决策时的综合平衡。

2.制订行业差别的优惠政策,促使外资投向旅游产业中的“瓶颈”产业十几年来,我国制订的旅游优惠政策中。集中体现在区域差别优惠,行业倾斜较少。这就使得地区的不平衡加剧,利用外资与旅游产业导向的矛盾日趋加深。笔者认为,在积极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行业差别政策对改善外资投向更为重要。应推行倾斜的行业政策,对于符合旅游业引进外资重点,有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外商托资项目,应给予一系列优惠待遇,以调整“瓶颈”,产业的收益水平,提高外商的投贪热情。

为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以及旅游业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今后我国旅游业吸收外商投资的重点取向应是:

①利用外资建设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这些宝贵的资源尚有许多未开发利用。现有景点,大部分存在景点老化,景观内容单调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开发建设。因此,把外资投向风景区,不仅可以进一步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吸引力,而且也是优化和调整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使其从单纯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大外资对旅游风景区建设投入的比重,对旅游业的持续稳步发展至关重要。

②利用外资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的销售创汇,是旅游创汇极其重要的一环。旅游商品生产是我国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国富有民族特色,值得开发的旅游商品很多,但业已开发,上档次、形成规模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如果有更多的外资投向旅游商品生产,对形成我国的旅游商品特色和生产优势必将是一分有益的。

③大力发展外资“嫁接型”旅游企业。发展外资“嫁接型”旅游企业,可采取补偿贸易的办法,我国的旅游企业大量地表现为设备需要更新的老饭店。补偿贸易改造饭店,是指我国现有大型饭店向国外投资者赊购材料、设备对饭店进行改造,以改造后的客房按一定的年限交付国外投资者使用,偿还债务。至1994年,全国已有涉外饭店2995座。客房40.63万间。按5一6年更新改造一次,每年约需要更新改造6--7万间客房。更新改造老饭店,除国内自筹一部分资金外,利用外资是一条可行之路。

④利用外资发展被游交通。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要素之一。而交通运输在我国是个短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国内游客剧增。对旅游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利用外资解决我国旅游交通的短线制约问题,将是我国在资金短缺情况下的明智选择。今后,我国本仅要利用外资增加交通工具,而且要下决心引进外资搞机场、铁路的建设,以根本上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3.加大国家对旅游业的投放比重

国家导向性投入不足,是造成旅游业外资投向结构不合理的一大原因。例如,“八五”期间,浙江省旅游业的实际投人为5.66亿元和1.755亿美元,合计20.23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投入仅占3.8%,省投资占0.5%。为此,“九五”期间国家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以加强宏观管理,改善外资投向。

外资结构范文篇10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

一、外商投资及产业结构分布状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约1.2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6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2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大量的外商直接对华投资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外商直接对华投资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间分布的不均衡加重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且投资在各产业内部的分布也是失衡的,主要表现在投入在制造业的比重过大,上述情况使结构偏差变得突出起来,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产业结构出现问题原因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多以小型化、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一般而言,具有先进技术和长期竞争力的投资项目,都必须具有较大的项目投资规模。世界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项目平均规模约为600万美元,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与之相差甚远。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外商对华直接投资70%左右的项目均在100万美元以下,而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项目仅占投资项目总数的4%-5%。在投资项目中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外商投资项目规模偏低既不利于规模经济形成,也制约了投资技术含量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外商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其突出表现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劳动密集型项目居多,技术密集型项目较少。在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在第二产业中轻纺、加工工业又占很大的比重。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看,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升幅过大,第三产业的实际比重不合理下降,使结构偏差变得突出起来,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偏差的加深,与外商投资过多地向工业部门倾斜有一定关系。我国吸收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2)外商投资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外商投资在制造加工业过多。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而资金密集型产业少;投资于一般技术多,甚至存在低层次的重复引进,而高新技术产业少。

(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是50%左右,发达国家是60%—7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我国是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

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结构上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外商与我国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外资公司长期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造成我国产业结构新的不合理变化。目前,跨国公司来华主要在制造业领域。由于绝大多数公司不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所以所谓"世界工厂"只是"世界加工厂"。外资的进入并未直接地带动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并且,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多年以来,我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如果我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我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三、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已经使得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在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和知识供给的有利地位。他们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以保持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承担劳动密集度高、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高、附加值低的“三高一低”类型产品的生产。这是对我们十分不利的垂直分工。不加速发展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就无法摆脱在国际竞争中的这种不利地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不断扩大。

而且我国2000年的人均GDP已达到八百四十美元左右。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这样的发展水平已开始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大变动时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传统产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又需要大量进口的问题,必须靠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解决。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对任何一种产业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极限。当一个产业的市场需求达到饱和以后,增长速度就会随着需求下降而下降,直至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如果不通过发展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当现有产业的需求都达到饱和以后,整个经济就会出现停滞,直至萎缩。我国传统产业生产能力巨大,但生产手段和产品质量还较为落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传统产业都基本达到了市场饱和的阶段,增长速度普遍下降,经济效益不高,因而只有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75%,而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33%。制造业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只占产值的14%,吸收11%的劳动力;而服务业的份额,占美国经济产值的60%,吸收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劳动力。比起制造业来,服务业属于智能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利润丰厚。而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科技资源不足,科技进步不够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制约,也是结构调整必须加以克服的关键因素。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评判投资是否成功的标准由单纯的按数量转变为是否增强我国的技术竞争力。我国是否能够保持高速健康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至关重要。而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弱。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要积极调整现行的外资政策,加强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外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制造业中促进高科技新型制造业的外资投入,加速外资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鼓励外资向第一产业流动;加速外资向第三产业流动。主要有以下建议:

(1)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我国农业,能源交通能基础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困扰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引导外资投向基础产业和设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税收减免,适当补贴的方式刺激外商投资。

(2)提高对FDI的要求。根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可分为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产业项目。对于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我们应该鼓励外资进入,而对于技术含量低的对我国经济没有促进作用的项目,我们应该加以限制。一是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不再向一般制造业倾斜,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彩电、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手机、电话等家电和一般电信设备行业;二是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我国现阶段水平与世界差距较大的计算机、电子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等高科技的新型制造业应鼓励外资进入。对这些行业可以实行幅度较大的税收减免和优惠,同时,政府可给予相应的科研补助,放宽外资政策的限制。三是鼓励外资参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对于汽车、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应该以促进其核心技术转移为目标,加快对技术的引进和改造。四是对于目前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较快的重化工业则应以注重产品的资源节约和环保为原则,对于生态资源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行业,如造纸和一些重化工产品行业应提高外资进入门槛,加大税收征管,限制外资流入。

(3)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加速外资向第三产业流动,尤其是促使外资向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流动将是现阶段我国吸引外资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快对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全面开放,鼓励大型跨国零售集团的投资;鼓励外资对国有商业企业的并购重组。二是加快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的开放,鼓励大型跨国金融财团采用合资和开设分支机构等形式的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保险、证券业的改造。三是逐步加大对文化、教育、影视服务等行业的开放力度。

参考文献

[1]BarroLee:《经济增长》,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杜江:《FDI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2年第8期。

[3]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江小涓:《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世界》,1999年第2期。

[5]赖明勇、包群:《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6]王元龙:《外商直接投资宏观调空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